《二上《三個小板凳》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二上《三個小板凳》教案一等獎
教材概述:
《三個小板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小板凳的事,在敘述時,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為主,在人物對話中體現(xiàn)愛因斯坦強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堅忍不拔的精神。
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文的14個生字,認識部首“”和多音字“教”
(2)繼續(xù)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嘗試以課文文本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讀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錄像片 、電腦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到愛因斯坦做事肯花時間肯花力氣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班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都不是很強,而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據(jù)學生生活年代久遠的,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在教學中我巧妙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為什么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匯報。學生通過與文本交融、碰撞,實現(xiàn)了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自我建構(gòu)。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shè)計: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教學程序:
(一)揭題:
1 、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你想問什么?(誰的小板凳?為什么有三個?)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教師巡視。
2、自主學習生字。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抽查每個同學認讀生字、正音情況。
4、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形聲字識字法,部件組合法,加、減偏旁法,字謎法等。
5、用生字組詞。
6、檢查鞏固:開火車式讀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讀文,指導評價。
(四)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⑴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孩子?
⑵教室里為何會靜悄悄的?
⑶老師開始認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孩子?后來呢?
⑷你最想和愛因斯坦說些什么?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講一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共同交流探討:理解“糟糕”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1、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2、指導朗讀愛因斯坦的話,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
(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zhì)。)
(六)小結(jié)
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編一編,演一演,訓練表達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蚪Y(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給愛因斯坦寫封信。
教學評價設(shè)計:
教學中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還要和學生一起評價愛因斯坦的表現(xiàn),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解決本課教學的難點
總結(jié)和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二上《三個小板凳》教案
教材概述:
《三個小板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小板凳的事,在敘述時,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為主,在人物對話中體現(xiàn)愛因斯坦強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堅忍不拔的精神。
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文的14個生字,認識部首“”和多音字“教”
(2)繼續(xù)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嘗試以課文文本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讀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錄像片 、電腦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到愛因斯坦做事肯花時間肯花力氣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班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都不是很強,而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據(jù)學生生活年代久遠的,可能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在教學中我巧妙的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圍繞中心議題“為什么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匯報。學生通過與文本交融、碰撞,實現(xiàn)了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自我建構(gòu)。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shè)計:
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教學程序:
(一)揭題:
1 、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你想問什么?(誰的小板凳?為什么有三個?)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教師巡視。
2、自主學習生字。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抽查每個同學認讀生字、正音情況。
4、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形聲字識字法,部件組合法,加、減偏旁法,字謎法等。
5、用生字組詞。
6、檢查鞏固:開火車式讀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讀文,指導評價。
(四)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⑴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孩子?
⑵教室里為何會靜悄悄的?
⑶老師開始認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孩子?后來呢?
⑷你最想和愛因斯坦說些什么?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講一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共同交流探討:理解“糟糕”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1、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2、指導朗讀愛因斯坦的話,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
(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zhì)。)
(六)小結(jié)
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編一編,演一演,訓練表達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蚪Y(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給愛因斯坦寫封信。
教學評價設(shè)計:
教學中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還要和學生一起評價愛因斯坦的表現(xiàn),這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解決本課教學的難點
總結(jié)和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二年級上《三個小板凳》教案
教材概述:
《三個小板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記敘了愛因斯坦小時候做小板凳的事,在敘述時,課文主要以人物對話為主,在人物對話中體現(xiàn)愛因斯坦強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堅忍不拔的精神。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文的14個生字,認識部首“”和多音字“教”
(2)繼續(xù)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
嘗試以課文文本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讀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錄像片 、電腦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體會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教學難點:
感受到愛因斯坦做事肯花時間肯花力氣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
1 、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你想問什么?(誰的小板凳?為什么有三個?)
(二)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教師巡視。
2、自主學習生字。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抽查每個同學認讀生字、正音情況。
4、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形聲字識字法,部件組合法,加、減偏旁法,字謎法等。
5、用生字組詞。
6、檢查鞏固:開火車式讀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讀文,指導評價。
(四)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⑴讀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孩子?
⑵教室里為何會靜悄悄的?
⑶老師開始認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孩子?后來呢?
⑷你最想和愛因斯坦說些什么?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講一講。
(五)小組合作學習
共同交流探討:理解“糟糕”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1、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2、指導朗讀愛因斯坦的話,體會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
(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zhì)。)
(六)小結(jié)
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編一編,演一演,訓練表達和想象的能力;
(七)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蚪Y(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給愛因斯坦寫封信。
總結(jié)和反思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邊讀邊思的方法來讀文,再嘗試采用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學生要求學生,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鼓勵與贊賞,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二年級上冊《三個小板凳》教案
教學目標
★認識14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認識“卩”和多音字“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懂得做事要有自信心,堅持不懈。
教學重點
★識字和寫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準備生字、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出示愛因斯坦像,簡介。
孩子們,你們認識這個人嗎?他就是德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小時候的故事,好嗎?
(板書課題“三個小板凳”,指導學生認讀“凳”字。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了解學生預習情況,自由嘗試讀。
打開書端好坐正,先自己試讀,注意讀準生字生詞。
2.教師范讀。
現(xiàn)在認真聽老師讀一遍,聽清生字生詞的讀音。
3.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4.小組內(nèi),利用生字卡片認一認生字。
三、品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誰來說從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認識生字“坦”“師”字。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找生字寶寶“作”“品”“泥”“卻”。
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字。
引導學生說說字的結(jié)構(gòu),數(shù)筆畫,擴詞,編字謎。認識部首“卩”。
你還知道哪些和“品”字結(jié)構(gòu)相似的字?(眾、森、磊……)
(2)課件出示“孩子們都笑起來了,愛因斯坦卻低下了頭。”
讀讀這句話,體會“卻”的意思,試著用“卻”說話。
(3)畫出老師說的話讀一讀。老師看到同學們的泥鴨子、小布鞋、蠟水果都那么精致、漂亮,可看到了愛因斯坦糟糕的板凳后,很生氣。誰來讀讀老師的話?(指導學生讀好老師說的兩句話。)
(4)從老師的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愛因斯坦的小板凳非常糟糕,老師很生氣。)
(5)想象:愛因斯坦的心情會是什么樣?他會想什么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一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全體學生跟讀愛因斯坦說話部分。
(2)學習生字“驚”,認讀,擴詞,說說帶“忄”的字(怕、快、性、懷、怪、慢……)。
表演“驚奇”。
(3)認讀生字“次”“雖”“然”“但”“強”。
(4)讀愛因斯坦的話:
老師,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給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這兩個強一些。
嘗試用“雖然……但是……”說話。
(5)從愛因斯坦的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被老師和同學嘲笑的小板凳,是愛因斯坦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努力才完成的,它雖然不好,但是比那兩個強一些。這三個小板凳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不怕失敗的愛因斯坦,一個堅持不懈的愛因斯坦。于是——
出示:(學生齊讀)教室里靜悄悄的。從那以后,老師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看法。
(2)認讀生字“教”“孝”“室”“改”。
(3)靜悄悄的是什么樣?咱們讓教室里靜悄悄的,我們合作來演一演。
像“靜悄悄”這樣的詞,你還知道什么?(綠油油、金燦燦、水靈靈、紅彤彤、軟綿綿、急匆匆……)
(4)你想對愛因斯坦說些什么?
四、指導寫字
寫“作”“品”兩個生字。
作:注意左窄右寬,第一筆起筆位置在上二線和左一線處,第五筆從橫處起筆向下寫,第六筆寫在橫中線上。
品:注意三個口大小相似,下面兩個口都在橫中線下方。
指導寫字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檢查學生寫字姿勢。
5、二年級語文《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第三個小板凳》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努力”為主題,意在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挫折、煩惱,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本課緊扣主題講述了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面對困難毫不氣餒,不斷努力的故事。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行事要認真、要堅持到底,不懈努力。
教學重難點:
1、認讀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愛因斯坦的努力,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懈努力,不放棄就會成功的道理。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人物,導入新課。
二、自讀課文,完成要求。
1、自讀要求。
2、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3、自讀反饋
三、學習生字。
1、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生自由認讀識字。
3、指名讀詞。
4、教師重點強調(diào)。
5、介紹識字方法。
四、書寫生字。
1、認讀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教師重點指導。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愛因斯坦的努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出示生字卡測讀。
2、出示文中幾個重要句子測。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課題:第三個小板凳。
2、引讀課文:這第三個小板凳是誰做的?作的怎樣?。
3、教師導讀。
4、討論:老師為什么改變了 對愛因斯坦的態(tài)度?
三、總結(jié)全文。
1、有感情地分角色齊讀全文。
2、說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四、布置作業(yè)。
1、找愛因斯坦的其他故事讀一讀。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shè)計。
6、二年級上冊《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教學目標
1、 復習13個生字。
2、朗讀課文,想象愛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的不氣餒、不斷努力的情景,體會“努力”包含的品質(zhì)。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做什么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小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開火車的方式)
2、過渡:看來,每個組的生字都認得很準,那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小組來比賽,看哪一組讀得最流利。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愛迪生小時候手工課上制作小板凳,老師對他交上來的板凳很生氣,可后來才知道這已經(jīng)是他做的第三個小板凳,于是老師改變了對他的態(tài)度。
(板書:老師、愛因斯坦、很生氣)
二、新課
1、老師為什么會生氣?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2自然段)
2、原來是因為愛因斯坦的小板凳很不像樣,仔細觀察圖看看是怎么不像樣的?
過渡:四個腳是歪的,而且沒有挨攏,這樣粗糙的樣子,就是“糟糕”,是啊,其他同學交上來的是精美的泥鴨子,可愛的布娃娃,這樣糟糕的小板凳真讓老師生氣。
3、老師生氣了怎么說的?用直線勾畫下來。指名回答。你覺得老師說的話是什么意思,看看下面的兩個句子哪個是老師要表達的意思。
分男女生讀一讀這兩個句子,你體會這兩個句子的感情怎樣?指名讀。齊讀
小結(jié):我們有時要想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時就可以用這種帶問號的句子,雖然是問句,但我們卻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反問句。請生練習說幾句反問句。
①冷昀恬的畫很棒。②梅潔的字很漂亮。
4、老師這樣生氣地批評他,那同學們是怎么對待他的呢?這時候的笑是贊揚還是取笑?取笑還可以說成什么笑?(笑話、嘲笑、譏笑)
5、引讀:面對同學們無情的嘲笑,老師嚴厲的責問:“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小板凳嗎?,愛因斯坦勇敢地站起來,小聲說:“有的?!?/p>
過渡:難道世界上真的有比這個還糟糕的板凳嗎?
6、指名回答,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3自然段)師:原來世界上真的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小板凳,那就是愛因斯坦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板書第一次 第二次)
看插圖說說它們是怎么更不像樣的。(第一個板凳三個角全是歪的,有兩個角是躺在地上的,而且角的長短也不一樣,凳面是斜的,如果有人坐上去肯定會摔倒的,
根本不像個板凳;第二個板凳的有兩個角很斜,但凳面是平的。)
7、愛因斯坦交給老師的是他第幾次做的?(板書第三次)他為什么要交第三次做的小板凳給老師呢?(第三次的好一些)可第三次的板凳還是很糟糕呀?
出示:它雖然不好,但比這兩個強一些?!八敝甘裁?“這兩個”指什么?用“雖然……但是……”造句。
比較這三次的板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你想象一下:愛因斯坦做完第一個板凳后他看了看會說什么?又會怎么做?做好第二個板凳后他看了看又會說什么?怎么做?
從愛因斯坦三次做小板凳的事,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不氣餒、不灰心、不斷努力)板書??墒窃瓉砝蠋熀屯瑢W認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指名讀(第1自然段)齊讀。
老師也從這件事上看到了一個不怕困難,不斷努力,永不灰心,永遠追求更好的愛因斯坦,從此改變了對他的態(tài)度。(板書改變了態(tài)度)
正是因為愛因斯坦做任何事情都像做小板凳這樣認真,有不斷努力追求更好的品質(zhì),所以他長大以后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我們帶著對愛因斯坦的崇敬再讀第三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師相信今天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大,你覺得自己平時在做哪些事情時還可以做的更好?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板書 第三個小板凳
第三個
( ) 老師很生氣
愛因斯坦 第二個
不氣餒
不灰心 ( )
不斷努力追求更好 第一個 老師改變了態(tài)度
( )
7、《上天的螞蟻》《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一、 周學習內(nèi)容:學習《上天的螞蟻》和《第三個小板凳》
二、 周學習重難點:
1. 生字:認字26個,寫字17個。
2. 積累:積累兩個新部首弓字旁和酉字旁,繼續(xù)練習查字典,分析字型。
3. 作文: 練習寫話,表達對人的鼓勵。
三、 周學科融合:讓學生了解“有志者事竟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等諺語的意思,引導學生積累學習方面的詞語、諺語。
四、 周學情分析:這兩篇課文內(nèi)容很有趣,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很耐人尋味,要讓學生明白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在挫折面前不低頭。
上天的螞蟻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shè) 計 個 性 設(shè) 計
教材
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一只小小的螞蟻立志憑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從通天樹爬到天上的故事,贊揚了螞蟻敢于立大志一往無前的精神。
學法 教師導法 情境交融法,小組合作
學生學法 分角色朗讀,分析字形自主識字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體會螞蟻個小志氣大,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積累目標:模擬每個人物的特點,分角色朗讀,積累“堅持不懈、水滴石穿”等詞語。
3.生字目標:會寫8個字,認識13個字。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1)、自讀課文,讀懂意思,知道故事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端詳字形,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3)、找找生字和課文中哪個字組成一個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不懂的畫出來。
2.細讀感悟點:(1)、再讀課文,不讀錯別字,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分組討論學習:
A、你喜歡巨人還是螞蟻?
B、螞蟻要爬的是一棵怎樣的樹?
C、小螞蟻能爬到天上去嗎?
(3)、分角色朗讀課文。先試試根據(jù)每個人物的特點模擬其聲音,看誰學得象。
(4)、從小螞蟻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3.能力訓練點:引導學生積累“堅決、毅力、愚公移山”等詞語。
4.拓展延伸點:課外閱讀《愚公移山》、《十八缸水》等故事。
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
第三個小板凳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shè) 計 個 性 設(shè) 計
教材
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愛因斯坦小時侯自強自立的故事。
學法 教師導法 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學生學法 朗讀、討論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朗讀課文,想象愛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氣餒、不斷努力的情景,體會“努力”包含的品質(zhì)。
2.積累目標:與閱讀理解結(jié)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生字目標:學習“品”字形結(jié)構(gòu)的字,“此”和“些”字的對比。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自學生字,分析字形,不寫錯別字。把帶有生字的詞語反復讀幾遍,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3)、出示字卡,檢查自學情況。
2.細讀感悟點:(1)、再讀課文,讀通順,不讀錯別字。
(2)、第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3)、默讀第二、三自然段,看到愛因斯坦交上來的小板凳,老師和同學們什么表現(xiàn)?
(4)、一向不愛說話的愛因斯坦這次為什么有勇氣“站起來”反駁老師?
(5)、最后老師為什么改變了對愛因斯坦的態(tài)度?想象一下,愛因斯坦是怎樣努力的。
3.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討論:愛因斯坦做第三個小板凳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4.拓展延伸點:課外閱讀名人成材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遇到挫折和失敗不氣餒,不斷努力是多么重要。
8、二年級教案:《三只小板凳》教學設(shè)計
教學要求:
1.認讀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只有自己勤奮學習,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績。”
3.進行朗讀訓練,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讀句子。
4.用“……是因為……”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具: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熟讀詞語。
2.學習一二兩段。
教學過程:
1.定向。(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詞語,讀通課文。
(2)誰干什么?
(3)給文章分段。
2.自學課文,要求劃出生字、新詞。
3.字、詞、句的訓練。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雖sui 糟zao 偉wei
拼讀生字。
(2)讀詞語,強調(diào)“糟糕、小板凳、雖然”的瀆音
(3)讀通較長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東西吸著小針,打開一看,什么也沒看見)
(他從小喜歡鉆研問題,做那些需動腦筋、花氣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給自然段標號。
4.讀講1—2段。
(1)讀第一段,用“因為……所以”進行說話訓練,因為愛因斯坦從小……,所以長大后他成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2)讀第二段,填空練習。(愛因斯坦很喜歡鉆研問題。)
(3)思維訓練。研究“開始”這個詞,師:從哪一件事開始,從幾歲開始對科學發(fā)生了興趣?
(4)讀1、2兩段。
5.作業(yè)。
熟讀課文,認讀詞語,完成“讀一讀,練一練。”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研究3、4段,學習愛因斯坦不怕困難的品質(zhì)。
2.朗讀訓練。
3.會用反問句說話,并能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教學過程:
1.段的訓練:哪兩段是講愛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讀講第三段。
(1)讀第三段,進行填空練習。(3、4)第三只小板凳( )
(2)練習對話,朗讀訓練。師:我們學學老師的樣子來讀第三段中的兩個句子。
(3)句子訓練。
出示反問句: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師:你們見過嗎?
生:我們沒見過。
師:那還可以怎么說?
(我們誰也沒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結(jié)。
同樣一個意思我們可以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說。
(5)讀讀演演。
愛因斯坦的話——小聲說:“有的”。
3、讀講第四段。
(1)讀愛因斯坦的話,完成填空練習。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說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總的說一下,后面可以評價一下“小朋友們做了許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鴨子,有的……,他們都做得很好。”
(3)思維訓練。
師:愛因斯坦做特別難做的小板凳,傻嗎?劃下答案,讀第一段。
(4)用“因為……所以”訓練說話,將愛因斯坦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說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為……”練習說話,師:如果愛因斯坦在我們班里,你喜歡他嗎?
(6)繼續(xù)用“……是因為……”說話,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練習。
師:他們班里的同學、老師喜歡他嗎?
(7)詞語訓練。
研究“從此”一詞。師:從哪件事之后,老師改變了對他的態(tài)度?
(8)再用“因為……所以”說話。
(9)讀第四段。
4.小結(jié)。
師:“學愛因斯坦做小板凳”對嗎?我們向他學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業(yè):
有表情朗讀課文,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要求讀準,會寫、記住。
注意:“需、糟、糕、態(tài)”的書寫。
二、聽寫
三、朗讀課文。
1、給句子換一種說法: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小板凳嗎?( )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因為……”說話。
9、二年級教案:《三只小板凳》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 、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
2、讀題,學習“凳”
二、學習生字新詞
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自己分析理解。
全班交流自學生字情況。
三、理清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囊欢卧?/p>
1、自己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課文的第幾段告訴我們的?
2 、出示一段排列錯亂的話(把課文第三段順序打亂),讓學生讀讀通不通。
3 、讓學生排列次序,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4 、讀第二、三段,給短語排列次序:
( ) 老師生氣
( ) 同學們不再笑
( ) 愛因斯坦說明情況
( ) 愛因斯坦交板凳
5、完成作業(yè)本第五題。
四、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嘲笑的品質(zhì)。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子補充完整。
3、能正確朗讀不同語氣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反問句的學習。人物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說說二、三段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摹?/p>
二、學習二、三段,質(zhì)疑問難
1 、學習老師的話,理解“糟糕”,找一找,還有哪些詞也是說明“糟糕”的?
比較句子
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
你們誰也沒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了。
2、學習愛因斯坦的話
愛因斯坦是怎么說的?這兩句話說明了什么?理解“強”,“它”指什么?“這兩只”指什么?
想想這三辦小板凳是怎么做出來的?你感覺到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
朗讀愛因斯坦的話。
3 、學習同學們的表現(xiàn)
同學們的表現(xiàn)有什么變化?你知道這時候同學們在想什么嗎?他們要對愛因斯坦說些什么呢?
三、學習一、四段
1、第四段:從此指從什么事以后?改變在這兒指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2 、第一段:
這段話換種說法嗎?訓練用因為……所以……說話。
四、小結(jié)
有感情朗讀課文。想想議議:為什么我們不去研究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而要學他小時候做的三只板凳呢?
五、作業(yè)指導,完成作業(yè)。
收集科學家小時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
10、二年級教案:《三只小板凳》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能體會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2、學會本課的九個生字,理解7個新詞語的意思。
3、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4、能理清課文第3自然段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摹?/p>
5、能正確朗讀課文,會讀不同語氣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第3自然段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摹?/p>
難點:讀懂反問句,能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事。
2、讀通課文,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簡介愛因斯坦的生平,揭示課題。
圖像出示愛因斯坦的頭像,問:認識他嗎?你能向大家介紹他嗎?(教師作適當補充)
揭題,學習生字“凳”。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字詞。
1、自己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次,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讀生字并組詞。
3、有哪幾個字是形聲字?怎么記住它?(加一加,換一換)
4、哪幾個字你認為比較難寫,寫一寫。
5、課文中劃出生詞,讀一讀,并指名讀。糾正讀音。
6、你懂得哪個詞的意思,可以把意思說給同桌聽,也可以用它說一句話。
7、提出你還不懂的詞語,想辦法弄懂。
▲再讀課文,感受課文的內(nèi)容和語言。
細細地讀課文,你認為文中哪幾句話最精彩,最能打動你的心。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大面積訓練)
▲課堂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愛因斯坦認真、努力、不怕失敗、不怕別人嘲笑的品質(zhì)。理解“糟糕、強、改變”等詞的意思。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3、能正確朗讀不同語氣的句子。
二、教學過程:
㈠、理清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囊欢卧挕?/p>
①出示一段排列錯亂的話(把課文第3自然段的順序打亂),讓學生讀讀,通順嗎?
②請你把這段話整理好,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排列的?
㈡、讀讀課文,給下面這些短語排序。
( )老師生氣
( )同學們不再笑
( )愛因斯坦說明情況
( )愛因斯坦交板凳
㈢、以以上短語為提示語,學習相應的課文內(nèi)容。
1、哪幾句寫愛因斯坦交板凳的事?讀一讀。
學生質(zhì)疑。(愛因斯坦為什么要做板凳?他為什么不交其他的作業(yè)?)
2、哪幾句寫老師很生氣?讀一讀。
① 理解“糟糕”的詞義。什么樣的板凳是糟糕的呢?
② 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
3、學習反問句:“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
師:為什么老師的話有問號,卻沒有回答呢?(這樣的句子就叫“反問句”。)
a、比較句子,哪一組語氣更強烈?
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你們誰也沒有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
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了。
(反問句讓語氣更加強烈。我們在寫文章是要表達更強烈的意思,可以用反問句。)
b、試著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c、這有什么好奇怪的?
d、問題怎么會那么嚴重?
e、你能舉出類似的句子嗎?
4、哪幾句寫愛因斯坦說明情況的?
a、讀一讀。說說這兩句話講了些什么。比較“很不象樣”與“更不象樣”的異同。學習“強”的詞義。
b、指導朗讀:你認為愛因斯坦的話應該怎樣讀?自己練讀,優(yōu)等生范讀,小組比賽讀。
c、補充課外閱讀文章《三只小板凳》,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體會,感受。
d、聽了愛因斯坦的解釋,同學們的表現(xiàn)怎樣?讀一讀。
e、說說老師和同學們是怎樣想的?同桌交流。
f、用表演形式匯報交流。(略)
㈣、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
“從此”是指什么事以后?同學們和老師改變的是什么?
2、老師和同學們對愛因斯坦以前是什么態(tài)度?齊讀第1自然段。
請換成“因為……所以……”說一說這段話。
㈤、小結(jié)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一想:愛因斯坦既然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我們?yōu)槭裁床涣私馑麄ゴ蟮某删?,而去學他小時侯做小板凳的故事?他小時侯的表現(xiàn)與他長大后成為大科學家有什么關(guān)系?
2、匯報交流。
3、再次質(zhì)疑問難:你還有不懂的嗎?
4、把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抄一抄。背一背。
㈥、做業(yè)。(略)
板書設(shè)計:
15、三只小板凳
一只小板凳───很不象樣做事-認真
愛因斯坦肯花功夫
兩只小板凳───更不象樣不怕失敗
11、二年級教案:《三只小板凳》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課改在義烏實施已有半年,不說轟轟烈烈,也是有聲有色。我們雖沒能成為課改的“有幸兒”,未能參加系統(tǒng)化地培訓,但有幸趕上了這潮流,所見所聞另人耳目一新。于是試著在自己的課堂上落實新課標精神,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輕松了,學得開心了?,F(xiàn)摘錄其中的一節(jié)課,談談收獲與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理解“糟糕”。
2、能理請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樣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會讀不同語氣的句子。
3、初步感受愛因斯坦從小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的精神。
教學準備:
1、三只小板凳頭飾
2、板凳自述材料(自編)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三只小板凳圖片,揭題,讀寫生字“凳”。
二、三只小板凳自述:
(大致內(nèi)容:愛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經(jīng)過。)
三、自由談體會。
(感受愛因斯坦做事認真、肯花力氣、不怕失敗。)
引出課文第2、3自然段:愛因斯坦交了板凳后會發(fā)生什么事?
四、學習第2、3自然段
1、自由讀,讀后說說愛因斯坦交了小板凳后發(fā)生的事情。
(鼓勵學生說后點出:這段話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摹#?/p>
2、老師為什么從一大堆中作業(yè)中那出了愛因斯坦做的小板凳?
隨機出示:()的布娃娃
()的泥鴨子
()的蠟水果
3、愛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到底有多糟糕?
說說對“糟糕”的理解。
怎樣的板凳是糟糕的?(用筆畫一畫)
4、這么糟糕的小板凳怪不得老師要生氣。誰來讀讀老師的話?
出示句子: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
給這兩句話換個說法后進行比較。
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小結(jié):以后我們在寫文章時要想表達更強烈的意思,就可以用第一組這樣的句子。)
5、這時同學們都在笑愛因斯坦??珊髞?,他們?yōu)槭裁床恍α耍浚ǜ爬ǖ卣f一說)
6、分角色表演。
要求:追求逼真,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如同學門的反映等。
7、老師當記者采訪。
采訪同學:為什么發(fā)笑?為什么不笑了?
采訪愛因斯坦:你想告訴大家什么?
五、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guān)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
收獲與反思:
1、上課伊始,“三只小板凳”娓娓道來,學生饒有興致地聽著,不僅感受了做好一只小板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體會到了愛因斯坦做事認真、不怕失敗的精神。為了使學生對這一體會更深刻,又在分角色表演的基礎(chǔ)上,老師當記者采訪“愛因斯坦”及“同學們”,把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轉(zhuǎn)化為自己的切身體會。因此,課堂上的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不是孤立的,在層層鋪開的基礎(chǔ)上加以深化、升華。課標中強調(diào)“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我想,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課標精神的落實吧!
2、課標中指出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引導理解“老師為什么從一大堆作業(yè)中拿出了愛因斯坦做的小板凳?”時,隨即出示:()的布娃娃……根據(jù)學生的體會填寫詞語,并不局限于課文,豐富了語言的積累;在體會朗讀文中老師說的兩句反問句后,換個說法,進行比較。此舉培養(yǎng)了語感,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但在具體操作中,一些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如比較兩句話(反問句和改寫后的陳述句)哪句表達思想感情更強烈些。我這么一問,學生就感到困難。有的說是第一句,有的說是第二句,各持所見,如果我能換種問法,效果就會不一樣,如:請你讀一讀,哪句話的語氣更重一些?學生就會毫不猶豫地說是第一句。這時再適時點撥一下:語氣重的句子作者往往要想表達的感情更強烈。這樣,就能水到渠成了。這樣看來,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方式多么重要,要在比較中選擇最恰當、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3、在指導朗讀時,讀老師批評的話,幾個學生拍案而起:邊拍桌邊讀。看起來這“老師”是氣憤到了極點。學生的朗讀水平是提高了,可思想是否偏激了(原來,這就是他們眼中的“老師”)?在課堂上,我一時找不到“點子”來解決,只是說:“看來老師是真生氣了。”我想,我是錯過了一次教育的良機。
課堂上的遺憾真是太多了。但有了反思就會有提高,新課標精神在今后的課堂上定會落實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