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孔雀東南飛學案一等獎

        《孔雀東南飛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孔雀東南飛學案一等獎

        1、孔雀東南飛學案一等獎

        第一課時

        1 、背景追溯

        《詩經》 、楚辭文學之后,繼之而起的是兩漢樂府詩歌和漢代文人無名氏“古詩”的勃興。

        樂府詩是當時國家的音樂機關采集保存下來的歌辭。這些民歌閃耀著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漢代歷史生活的形象畫卷。封建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他們的丑惡嘴臉,層人民所受的苦難和他們的反抗,以及戰(zhàn)爭的災難,婦女的悲慘遭遇等,無不得到具體的反映。其杰出的代表,是控訴封建禮教摧殘愛情的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 。

        2、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讀導入

        你看過《 梁祝》 或聽過《 梁?!?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這出愛情悲劇的感受與認識?

        這樣的愛情悲劇,在古代不足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 孔雀東南飛》 。

        (二)自讀感知

        1 ,關于作品

        《孔雀東南飛》 是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也是()的一首長篇()詩,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五言詩的杰出代表,其篇幅長達357句,共1785字,這在古典詩歌中是罕見的。與北朝樂府(),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指,() ,后把(),也稱“樂府”或“樂府詩”。

        2 .整體感知

        ( 1 )文題理解

        《 孔雀東南飛》 ,又名《 》 。最早見于南朝__所編的《 _》 。詩一前小序,為徐陵所加。據(jù)小序,詩寫成于漢末建安年間(196一219)。

        ( 2 )聽讀課文(請結合工具書及文中注釋,理解詩歌)

        ①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伶俜()縈苦辛

        阿母大拊()掌

        腰若流紈()素

        諾諾()復爾爾

        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

        兒今日冥冥()

        ② 解釋下列古今不同義

        便可白()公姥

        汝豈得自由()

        可憐()體無比

        卻()與小姑別

        處分()適君意

        渠()會永無緣

        攝履相逢迎()

        汝是大家子()

        奄奄()黃昏后

        葉葉相交通()

        ③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并釋義

        孔雀東南()飛

        手巾()掩口啼

        卿當日()勝貴

        自名()秦羅敷.

        千萬不復全()

        逆以煎()我懷

        足以榮()汝身

        便利()此月內

        (三)研讀探究

        1 .探究的情節(jié),用四字詞語填空,完成下表。

        小序

        開端 蘭芝被譴

        發(fā)展

        再發(fā)展

        高潮

        尾聲告誡后人

        2 .主旨把握

        全詩以()為序,以()、()的愛情悲劇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揭露了()的本質,歌頌了劉蘭芝夫婦()、()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眾對()、() 的熱烈向往。

        3 .詩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內容?

        (四)品讀鑒賞

        1 .詩歌的開頭和結尾分別使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你還知道哪些與此類似的故事?

        2 .閱讀下面一首短詩,鑒賞詩中藝術特點并簡要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選自()朝()編的(),它與()被譽為“樂府雙璧”。

        這首詩的開頭,“孔雀東南飛,十里一徘徊”采用民歌常用的()手法,他在詩中的作用是()。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讀導入

        用心聆聽《梁?!?,根據(jù)音樂的曲調想象《孔雀東南飛》的情節(jié)。

        (二)研讀探究

        1、自讀課文,劃出蘭芝在不同場合的語言描寫,并從中品味蘭芝的性格特點。

        2、思考:面對一個聰明、勤勞、善良的兒媳,焦母為何不能容她?

        3、劉蘭芝起初為何沒答應嫁給太守的兒子,后來為何又嫁?

        4、劉蘭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三)品讀鑒賞

        1、“蘭芝自訴”中,使人采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2、描寫人物,除通過語言描寫外,還可通過那些描寫?請你位熟悉的同學“畫”一幅像。

        2、孔雀東南飛學案

        第一課時

        1 、背景追溯

        《詩經》 、楚辭文學之后,繼之而起的是兩漢樂府詩歌和漢代文人無名氏“古詩”的勃興。

        樂府詩是當時國家的音樂機關采集保存下來的歌辭。這些民歌閃耀著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漢代歷史生活的形象畫卷。封建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他們的丑惡嘴臉,層人民所受的苦難和他們的反抗,以及戰(zhàn)爭的災難,婦女的悲慘遭遇等,無不得到具體的反映。其杰出的代表,是控訴封建禮教摧殘愛情的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 。

        2、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讀導入

        你看過《 梁祝》 或聽過《 梁?!?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這出愛情悲劇的感受與認識?

        這樣的愛情悲劇,在古代不足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 孔雀東南飛》 。

        (二)自讀感知

        1 ,關于作品

        《孔雀東南飛》 是我國現(xiàn)存的古代()也是()的一首長篇()詩,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五言詩的杰出代表,其篇幅長達357句,共1785字,這在古典詩歌中是罕見的。與北朝樂府(),并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指,() ,后把(),也稱“樂府”或“樂府詩”。

        2 .整體感知

        ( 1 )文題理解

        《 孔雀東南飛》 ,又名《 》 。最早見于南朝__所編的《 _》 。詩一前小序,為徐陵所加。據(jù)小序,詩寫成于漢末建安年間(196一219)。

        ( 2 )聽讀課文(請結合工具書及文中注釋,理解詩歌)

        ①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伶俜()縈苦辛

        阿母大拊()掌

        腰若流紈()素

        諾諾()復爾爾

        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

        兒今日冥冥()

        ② 解釋下列古今不同義

        便可白()公姥

        汝豈得自由()

        可憐()體無比

        卻()與小姑別

        處分()適君意

        渠()會永無緣

        攝履相逢迎()

        汝是大家子()

        奄奄()黃昏后

        葉葉相交通()

        ③ 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并釋義

        孔雀東南()飛

        手巾()掩口啼

        卿當日()勝貴

        自名()秦羅敷.

        千萬不復全()

        逆以煎()我懷

        足以榮()汝身

        便利()此月內

        (三)研讀探究

        1 .探究的情節(jié),用四字詞語填空,完成下表。

        小序

        開端 蘭芝被譴

        發(fā)展

        再發(fā)展

        高潮

        尾聲告誡后人

        2 .主旨把握

        全詩以()為序,以()、()的愛情悲劇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揭露了()的本質,歌頌了劉蘭芝夫婦()、()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眾對()、() 的熱烈向往。

        3 .詩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內容?

        (四)品讀鑒賞

        1 .詩歌的開頭和結尾分別使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什么作用?你還知道哪些與此類似的故事?

        2 .閱讀下面一首短詩,鑒賞詩中藝術特點并簡要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選自()朝()編的(),它與()被譽為“樂府雙璧”。

        這首詩的開頭,“孔雀東南飛,十里一徘徊”采用民歌常用的()手法,他在詩中的作用是()。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讀導入

        用心聆聽《梁祝》,根據(jù)音樂的曲調想象《孔雀東南飛》的情節(jié)。

        (二)研讀探究

        1、自讀課文,劃出蘭芝在不同場合的語言描寫,并從中品味蘭芝的性格特點。

        2、思考:面對一個聰明、勤勞、善良的兒媳,焦母為何不能容她?

        3、劉蘭芝起初為何沒答應嫁給太守的兒子,后來為何又嫁?

        4、劉蘭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三)品讀鑒賞

        1、“蘭芝自訴”中,使人采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2、描寫人物,除通過語言描寫外,還可通過那些描寫?請你位熟悉的同學“畫”一幅像。

        3、《孔雀東南飛》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

        教學指導:

        一、全詩很長,可重點指導關鍵的或精彩的段落,如焦母回絕仲卿、蘭芝辭別婆婆及小姑子,蘭芝和仲卿分手時立誓、蘭芝和仲卿訣別等。要讓學生從人物動作及對話入手,體會其中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個性,推測接下來情節(jié)的發(fā)展。

        二、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木蘭辭》里的鋪陳排比手法,以加深對這種手法的認識。《木蘭辭》里使用了鋪陳排比手法的詩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盃斈锫勁畞恚龉喾鰧?。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p>

        三、這首詩有很濃的悲劇氣氛,朗讀時可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以烘托這種氣氛,更好地感染學生。

        教學目標:

        (1)了解長篇敘事詩的特點

        (2)加深理解賦、比、興和浪漫主義手法在抒情上的藝術效果

        (3)學會通過賞析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背景

        在東漢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相當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guī)戒律?!疤煜聼o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

        解題

        (1)本詩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qū)別于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樂府雙璧”

        樂府:原指掌管音樂的官府,后來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稱為“樂府”或者“新樂府”。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問題導讀

        1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東郯城人。 文學家。其詩賦皆淫靡綺艷,與庾信同為 代表作家,時人稱為

        。曾編選 十卷,成書于梁代,是繼 、 之后最早的最一部古詩總集。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徐孝穆集》。

        2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 。開頭一篇小序,敘述了故事發(fā)生的 、 和 ,以及成詩的經過。全詩357句,1765字,沈德潛稱為 ,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 。(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格薩爾王》,英雄史詩,一千萬字。)《孔雀東南飛》原名 ,是漢樂府民歌中紀實性敘事詩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 及唐代韋莊的 并稱為 ,并且前兩者又被稱為 。

        3“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 。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 或簡稱 。

        4 給下面的字詞注音

        箜篌( ) 公姥 ( ) 槌 ( )床 伶俜 ( ) 繡腰襦( )葳蕤( ) 紈 ( )素明月珰( ) 磐( )石便( )言令才否( )泰 躑躅 ( )

        5 指出以下各句中的偏義副詞

        “晝夜勤作息” “勤心養(yǎng)公姥”

        “我有親父兄” “我有親父母”

        “逼迫有弟兄” “其日牛馬嘶”

        “否泰如天地”

        6 指出下列句中古今異義詞的意思

        (1)共事二三年 (2)可憐體無比

        (3)汝豈得自由 (4)本自無教訓

        (5)處分適兄意 (6)便可作婚姻

        (7)葉葉相交通 (8)千萬不復全

        (9)奄奄黃昏后

        關鍵信息

        1南朝陳 官體詩 “徐庾體” 《玉臺新詠》 《詩經》 《楚辭》

        2 民間敘事詩 時間 地點 人物 “古今第一首長詩” 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木蘭辭》 《秦婦吟》 “樂府三絕” “樂府雙璧”

        3 音樂機構 “樂府詩” “樂府”。

        4 kōng hóu mǔ chuí língpīng rú

        wēi ruí wán dāng pán pián pǐ zhízhú

        5作息(偏在“作”)公姥(偏在“姥”)父兄(偏在“兄”)父母(偏在“母”)弟兄(偏在“兄”)牛馬(偏在“馬”)否泰(偏在“否”)

        6(1)古義:共同生活 今義:一起工作 (2)古義:可愛 今義:值得同情(3)古義:自作主張 今義:沒有約束 (4)古義:教養(yǎng) 今義:失敗的經驗(5)古義:處理 今義:處罰 (6)古義:結為親家今義:結為夫妻 (7)古義:交接今義:與運輸有關的(8)古義:無論如何 今義:再三叮囑(9)古義:暗沉沉的 今義:氣息將盡

        課文把握

        1、文章結構

        開端——蘭芝被遣

        發(fā)展——夫妻惜別

        再發(fā)展——蘭芝抗婚

        高潮——雙雙殉情

        尾聲——告誡后人

        整合思路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這場悲劇是如何產生的?

        2這首詩的許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應,使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顯得真實自然,整首詩的結構也顯得非常緊湊。哪些地方是前后照應的?

        3:蘭芝離開焦家時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淚,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淚落連珠子”?

        4:蘭芝是一位勤勞、善良、美麗的女性,與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極為深厚,但卻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驅逐,最后不得不與仲卿雙雙殉情。焦母休劉蘭芝的原因是什么?

        5從“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看古代計時法。

        創(chuàng)新解讀

        封建社會婦女被休一般被視為奇恥大辱,會遭人鄙棄,為什么劉蘭芝被休后身價反而更高了?你是如何認識縣令、太守為子求婚這個情節(jié)的?

        要點透析

        詩歌中鋪陳、比、興手法的運用

        探究拓展

        這首詩敘述的故事是悲劇性的,卻又在結尾暗示焦仲卿、劉蘭芝兩人化成了鴛鴦,給故事帶來了一點亮色。請從中外文學作品中再舉出一些類似的例子來,談談你對這種結尾的看法

        遷移拓展

        這首詩很善于刻畫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現(xiàn),如府吏“舉言謂新婦”幾句和“低頭共耳語”幾句,意思大體相同,卻不能互換;又如面對母親、兄長的勸嫁,蘭芝對母親是“含淚答”,對兄長則是“仰頭答”。試對此做具體分析。

        資料鏈接

        1、 文體知識——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2、《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十卷。書成于梁代。是《詩經》《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所收詩歌上自漢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為《文選》所收者六十九篇。選詩范圍較狹窄,多敘男女閨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禮教的積極主題和高度藝術成就的我國第一首成熟的長篇敘事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題作《孔雀東南飛》)即最先見于此書。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東郯城人。南朝陳文學家。少好學,八歲即能文,博涉經史,縱橫有口辯。梁時,官東宮學士,并兩次出使北朝。入陳,歷仕尚書左仆射、丹陽尹、中書監(jiān)等,主持朝廷重要文書的草擬。其詩賦皆淫靡綺艷,與庾信同為官體詩代表作家,時人稱為“徐庾體”。曾編選《玉臺新詠》十卷,是現(xiàn)存我國較早的詩歌總集之一。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徐孝穆集》。

        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開頭一篇小序,敘述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fā)生在漢未建安中,但成詩時間可能稍后一些。全詩357句,1765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格薩爾王》,英雄史詩,一千萬字。)

        《孔雀東南飛》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強化練習

        1.文學知識填空: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詩。開頭有一篇小序,介紹了-------。故事發(fā)生在------,但成詩時間可能稍后一些,并在流傳中得到充實提高。后收入-----代------所編的。這首詩的體裁是------,詩的序曲以孔雀失偶,尾聲以------作結,富有民族特色。全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是-----的,通過-----和------的愛情悲劇,揭露了------;結尾的手法又是-----的,表達了------。全詩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特色都達到很高成就,為人稱頌。人們歷來把這首詩與------朝代的------合稱為-----。

        2.指出加點字的讀音及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

        A.箜篌kōnghóu 公姥mǔ公婆,這里偏指婆婆 伶俜língpīng孤單的樣子

        B.腰襦rú齊腰的短襖

        葳蕤wēiruí草木繁盛貌

        遺施yí贈送、施與

        C.玳瑁dàimào(又mèi)

        磐石pán厚重巨大的石頭

        誓違qiān,違背,違反

        D躑躅zhízhú徘徊不前

        赍錢jī贈送錢財

        鮭珍xié魚類菜肴,各種美味

        E.白鵠舫húfǎng舫,船

        龍子幡fān旗幟名

        青驄馬zōng金鏤鞍lòu

        3.下列句中“為”字讀音和意思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1)為仲卿母所遣(2)為詩云爾(3)君既為府吏(4)非為織作遲(5)君家婦難為(6)黃泉共為友(7)始爾未為久(8)阿母為汝求(9)時時為安慰(10)遣丞為媒人(11)自名為鴛鴦

        A.(1)(8)/(2)/(3)(5)(6)(9)(10)/(4)(7)(11)

        B.(1)/(2)/(3)(5)(10)/(4)(7)(11)/(6)(9)/(8)

        C.(1)(8)/(2)/(3)(5)(10)/(4)(7)(11)/(6)(9)

        D.(1)/(2)/(3)(5)(6)(9)(10)/(4)(7)(11)/(8)

        4.下列句中不含代詞的一項是:()

        A.阿母為汝求B.我自不驅卿C.吾今且赴府

        D.汝今何罪過E.渠會永無緣F.卿可去成婚G.以我應他人

        5.指出句中“見”字用法特殊的一項:()

        A.相見常日稀B.君既若見錄

        C.漸見愁煎迫D.府吏見丁寧

        E.黃泉下相見

        6.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的“謝”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謝家來貴門B.多謝后世人C.阿母謝媒人D.謝家事夫婿

        7.下面“適”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適得府君書從上觀之適與地平

        B.處分適兄意適大病,不能行

        C.始適還家門奴輩適至

        D.適彼樂土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8.下列詞語都是單純詞的一組是:()

        A.徘徊箜篌窈窕紛紜B.伶俜葳蕤便言玳瑁

        C.伏惟丁寧登即絡繹D.婀娜躑躅彷徨誓違

        9.下面詞語都是由同義詞構成的一組是:()

        A.悲摧宦官扶將誓違問訊教訓

        B.否泰婚姻交通綾羅裝束驅遣

        C.顏儀登即謂言遺施覆蓋紈素

        D.許和嬌逸嬉戲蒲葦磬石絲履

        10.詩中疊音詞表示人物思想感情的是:()

        (1)區(qū)區(qū)(2)久久(3)纖纖(4)勞勞

        (5)隱隱(6)甸甸(7)依依(8)郁郁

        (9)諾諾(10)恨恨(11)寂寂(12)奄奄

        11.分析下列詩句的含義,選擇最適宜的答案: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边@里蘭芝自請遣歸的原因是:()

        A.蘭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勢所趨,毅然以此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

        B.蘭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勞,深知自己與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緩解,憤然以此作為對婆婆的反抗。

        C.蘭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與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為脫離苦海的方法。

        D.蘭芝不能忍受孤苦的處境,深感在焦家當媳婦的艱難,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憤懣。

        (2)“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边@些詩句著力鋪陳的作用是:()

        A.表明蘭芝戀戀難舍,強作精神,掩飾內心的哀怨。

        B.表明蘭芝不甘示弱,有意在婆婆面前示威。

        C.寫出蘭芝的美麗,突出她堅忍剛強,從容自如的性格。

        D.寫出蘭芝有意裝飾,絕不肯受別人歧視的心理。

        (3)“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彼脑挶砻鳎海ǎ?/p>

        A.兄長所言雖然不合情,但合理,應該遵從。

        B.終究給兄長添了不少麻煩,理應遵從兄長安排。

        C.自己無可奈何,只好聽憑兄長的處置安排。

        D.對兄長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

        (4)“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边@樣極力鋪排太守迎娶的場面,作用是:()

        A.表現(xiàn)蘭芝的身價,反襯焦母的愚陋專橫。

        B.表現(xiàn)蘭芝的身價,反襯她的悲慘命運,加深悲劇氣氛。

        C.太守家的重視與焦母的凌虐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焦母的專橫無理。

        D.隆重的迎娶與蘭芝的愁苦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蘭芝對愛情的忠貞。

        12.按原詩故事發(fā)展順序排列下面的情節(jié):

        (1)仲卿求情(2)焦母斥子(3)蘭芝請歸(4)蘭芝整裝(5)蘭芝拜別(6)仲卿慰妻(7)中途密誓(8)蘭芝還家(9)太守遣媒(10)蘭芝拒婚(11)縣令遣媒(12)阿兄逼嫁(13)蘭芝備嫁(14)太守籌婚(15)仲卿別母(16)相約殉情(17)仲卿自縊(18)蘭芝投水

        順序依次是(只寫序號)

        13.這首詩的情節(jié)發(fā)展有兩條線索,這兩條線索是交錯發(fā)展的,請說說這樣安排情節(jié)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題有什么作用。

        答:

        14.用比興開頭是民歌中常見的手法,這首詩的開頭就是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的。請你說說興的特點是什么?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敘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成詩的經過、漢末建安年間、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樂府詩、起興、鴛鴦雙飛、現(xiàn)實主義、劉蘭芝、焦仲卿、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的罪惡、浪漫主義、人民群眾對忠貞愛情的歌頌和良好的愿望。

        北朝、《木蘭辭》、樂府雙璧。

        2.A3.B4.F5.C6.C7.D8.A9.C

        10.(1)(4)(7)(10)

        11.(1)A(2)C(3)D(4)B

        12.(3)(1)(2)(6)(4)(5)(7)(8)(11)(10)(9)(12)(14)(13)(16)(15)(18)(17)

        13.人物性格是在兩條線索的交錯發(fā)展中充實起來的。如:最初我們只看到劉蘭芝不甘心受折磨而自請還家的一方面,接著又看到她和仲卿夫妻恩愛的一方面,從而進一步認識劉蘭芝不但料到再也不能團聚,而且勇敢地承擔這種不幸。進而又從她被遣前的鎮(zhèn)定態(tài)度看到她在內心里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正因為愛情越深痛苦才越重,也才能更突出她的不為威壓所屈服的堅強性格。這樣寫自然會引起人們對她的同情,而深刻地痛恨迫害他們的封建家長制度和倫理道德。

        14.興的特點是由于對外界事物的接觸,引起與之相關的感情。在古詩里敘夫婦離別之苦的詩,常以黃鵠起興,“黃鵠一遠別,千里顧徘徊?!边@首詩也是如此,只是把黃鵠換成孔雀而已。

        4、學案《孔雀東南飛》

        16.孔雀東南飛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品)】
        《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宋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卷一,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合稱“敘事詩雙璧”;同時,它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預習檢測】
        1、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禮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錢 躑躅

        冥冥 摧藏 晻晻 仕宦
        【課文初探】
        2、簡述這首長篇敘事詩的情節(jié),并對劉蘭芝的形象作簡要賞析。


        3、這首詩的開頭與結尾分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堂上演練
        【夯實雙基】
        1、指出下列文中的通假字
        終老不復取 箱簾六七十謂
        言無誓違 府吏見丁寧
        恐此事非奇 摧藏馬悲哀
        蒲葦紉如絲

        2、請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義復詞:
        便可白公姥 晝夜勤作息
        我有親父兄 逼迫兼弟兄
        其日牛馬嘶


        3、請寫出下邊多義詞的意思
        (1)為
        ①為仲卿母所遣 ②十七為君婦
        ③為詩云爾 ④非為織作遲
        ⑤阿母為汝求 ⑥始爾未為久
        ⑦慎勿為婦死
        (2)舉
        ①舉動自專由 ②莫令事不舉
        ③舉言謂新婦 ④舉手長勞勞
        (3)言
        ①舉言謂新婦 ②謂言無罪過
        ③何言復來還
        (4)故
        ①大人故嫌遲 ②知是故人來
        ③故遣來貴門
        (5)意
        ①何意致不厚 ②吾意久懷忿
        ③處分適兄意
        (6)適
        ①始適還家門 ②處分適兄意
        ③適得府君書
        (7)令
        ①縣令遣媒來 ②便言多令才
        ③莫令事不舉
        (8)見
        ①相見常日稀 ②君既若見錄
        ③漸見愁煎迫
        (9)謝
        ①謝家來貴門 ②阿母謝媒人
        ③多謝后世人
        (10 )應
        ①汝可去應之 ②六合正相應
        ③零淚應聲落 ④以我應他人
        (11)相
        ①相見常日稀 ②兒已薄祿相
        ③誓不相隔卿 ④及時相遣歸
        ⑤好自相扶將 ⑥還必相迎取
        ⑦會不相從許 ⑧躡履相逢迎
        ⑨登即相許和 ⑩不得便相許
        (12)何
        ①何意致不厚 ②隱隱何甸甸
        ③汝今何罪過 ④作計何不量

        5、《孔雀東南飛》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的:

        1.學習文學常識,了解漢樂府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分析歸納,掌握幾個常用古今字、偏義復詞,以及“相”、“迎”(“謝”“見”)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3.掌握幾個常用古今詞、偏義復詞的意義和用法。

        二.知識鏈接:

        (一)文體及作家作品

        1.文體知識——樂府詩

        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時設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機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其中屬于漢代的就叫“漢樂府”。

        漢樂府:主要反映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的樂府詩歌,以五言為主,句式靈活,語言流暢,繼承發(fā)展了《詩經》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和《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犊兹笘|南飛》和《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

        2.作家、作品

        徐陵(公元507一583)字孝穆。今山東郯城人。南朝陳文學家。曾編選《玉臺新詠》十卷,是現(xiàn)存我國較早的詩歌總集之一。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開頭一篇小序,敘述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fā)生在漢未建安中,但成詩時間可能稍后一些。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

        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稱為“樂府雙璧”。

        3.寫作的時代背景

        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guī)戒律?!疤煜聼o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預習檢測

        1、為下面句中加框的字注音。

        (1)槌床便大怒( ) (2)哽咽不能語( )

        (3)妾有繡腰襦( ) (4)伶俜縈苦辛( )

        (5)便言多令才( ) (6)葳蕤自生光( )

        (7)否泰如天地( ) (8)赍錢三百萬(

        2、解釋下列句中加框的詞

        (1)會不相從許( )

        (2)何意致不厚( )

        (3)好自相扶將( )

        (4)便言多令才( )

        (5)逆以煎我懷( )

        (6)渠會永無緣( )

        (7)登即相許和( )

        (8)便與府吏要( )

        3.寫出加框字的古義和今義

        ①.可憐體無比

        ②.汝豈得自由

        ③.槌床便大怒

        ④.本自無教訓

        ⑤.便言多令才

        ⑥.府吏見丁寧

        ⑦.躡履相逢迎

        ⑧.葉葉相交通

        ⑨.多謝后世人

        3.找出通假字并釋義

        ①.終老不復取

        ②.箱簾六七十

        ③.雖與府吏要

        ④.蒲葦紉如絲

        ⑤.府吏見丁寧

        ⑥.合葬華山傍

        4.找出詞類活用,并釋義

        (1)名詞作狀語

        ① .孔雀東南飛

        ②.手巾掩口啼

        ③.卿當日勝貴

        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槌床便大怒

        ②.交廣市鮭珍

        ③.千萬不復全

        5.偏義復詞:指由兩個今義詞或反義詞作詞素構成一個詞,其中的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不表示意義,這樣的詞稱為偏義復詞。找出偏義復詞并釋義。

        ①.便可白公姥

        ②.晝夜勤作息

        ③.我有親父兄

        ④.我有親父母

        ⑤.逼迫兼弟兄

        6.“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個會意字,《說文》:“相審視也。從目以木。”本意是閉“目”看“木”,即察看。后來引申出其他義。

        (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有稱代功能。據(jù)句義代“我”、“你”、“她”、“他”、“它”。

        ①.會不相從許( )

        ②.及時相遣歸( )

        ③.還必相迎?。?)

        ④.好自相扶將( )

        ⑤.嬉戲莫相忘( )

        ⑥.誓天不相負( )

        ⑦.不得便相許( )

        ⑧.登即相許和( )

        ⑨.躡履相逢迎( )

        ⑩.悵然遙相望( )

        ⑾.誓不相隔卿( )

        (2)副詞:用在動詞前,表雙向動作?;ハ啵舜?。

        ①.相見常日?。?)

        ②.六合正相應( )

        ③.葉葉相交通( )

        ④.枝枝相覆蓋( )

        ⑤.仰頭相向鳴( )

        ⑥.黃泉下相見( )

        (3)名詞:具有一般名詞功能。相貌,宰相。

        ①.兒已薄祿相( )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4)動詞:具有一般動詞功能。審察,仔細看,幫助。

        伯樂相馬( )

        無物相之( )

        《孔雀東南飛》第二課時

        學習目的

        理清敘事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jié)。

        2.了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3.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學習探究

        (一)字、詞落實

        1.一詞多義。

        《孔雀東南飛》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謝家來貴門:辭別 始適還家門:出嫁

        謝 阿母謝媒人:謝絕 適 處分適兄意:依照

        多謝后世人:告訴 適得府君書:剛才

        《孔雀東南飛》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 相見常日?。夯ハ?何乃太區(qū)區(qū):愚拙

        及時相遣歸: 我 區(qū)區(qū)

        兒已薄祿相:命相、相貌 感君區(qū)區(qū)懷:真情摯意

        《孔雀東南飛》學案相 會不相從許:你 君既若見錄:我

        好自相扶將:她 見 (例:見笑、見諒)

        登即相許和:他 見愁煎迫:被

        2.古今異義。

        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 可憐體無比:可愛 不久當歸還:回來

        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 主薄通語言:話語 處分適兄意:處理

        郁郁登郡門:繁盛的樣子 葉葉相交通:交疊相通

        3.偏義復詞。

        公姥、作息、父兄、牛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

        取:娶; 簾:奩; 紉:韌; 丁寧:叮嚀; 藏:臟

        (二)把握情節(jié)

        1.聽名家范讀,進入氛圍。

        2.由學生復述故事梗概(時間、人物、事件、結局)。

        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善牌沤鼓敢蚍N種原因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3.概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開 端:從“十三能織素”至“及時相遣歸” 蘭芝被遣

        發(fā) 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別

        再發(fā)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 蘭芝抗婚

        高 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 雙雙殉情

        尾 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誡后人

        ——發(fā)展線索:全詩是按仲卿、蘭芝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fā)展線索來敘述的。

        4.明確主題思想。

        詩歌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故事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蘭芝仲卿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對壓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被迫害者的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愿望。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依據(jù):人物語言——個性化語言

        2.兩類人:受迫害者;迫害者

        劉蘭芝:富有教養(yǎng)、聰慧美麗、勤勞善良、柔順剛強、從容持重;

        焦仲卿:守禮盡孝;幻想→絕望,軟弱→堅強

        ——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封建家長制、封建禮教充滿抗爭精神。

        焦母:專橫無理;

        劉兄:見利忘義、趨炎附勢

        ——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封建禮教的化身。

        3.劉、焦兩人的性格差異

        ①對未來的預想

        劉:對命運、前途有清醒認識,有準確的預見力。

        焦:等待、幻想。

        ②別后重逢時

        焦:譏諷、責難,且無所作為

        劉:通情達理

        ③殉情場面

        劉:義無反顧、干凈果決

        焦:遲疑徘徊、拖泥帶水

        ——劉:始終清醒、堅強;焦:期待、幻想且沒做一件事。

        4.劉蘭芝為什么不容于焦母?焦母心目中的媳婦是何種形象?

        人格尊嚴 維護權威

        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于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3、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②你能否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并分析他們的作用。

        (提示:在2、9、13段中找)

        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關系?

        小結: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6、《孔雀東南飛》預習學案

        《孔雀東南飛》預習案

        【學法指導】

        認真完成“預習案”部分內容;探究案部分內容必須深入思考,談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用紅筆做好標記;要求書寫規(guī)范、整潔,全力以赴,相信自己!

        【學習目標】(帶著目標努力,帶著夢想飛翔)

        1、學習文學常識,了解漢樂府及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識積累:通假字、古今字、偏義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3、理清寫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敘事詩通過人物塑造表達主題的特點。

        【學習重點和難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2、理解鋪陳和起興的藝術手法。

        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學習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知識鏈接】

        1、關于《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一篇民間詩歌,作者的姓名已經無從查考在現(xiàn)存書籍中,這首詩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題目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后來宋朝郭茂倩輯《樂府詩集》、元朝左克明輯《古樂府》、明朝馮惟訥輯《古詩記》,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編纂的許多古代詩集里,也多予以收錄各字稍有出入,最常見的為三百五十三句,計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王世貞《藝苑卮言》稱它為“長詩之圣”,清朝沈德潛也說是“古今第一首長詩”它確是古代敘事詩里最長的一首。

        全詩共357句,1785字這首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fā)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它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在思想和藝術上代表了樂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這首詩所敘之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年間西漢初期儒家思想經過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統(tǒng)治人們思想的工具和社會的主流思想,到漢末時,這種思想中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已深入人心,像劉蘭芝這樣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盡的悲劇在追求幸福的愛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時有發(fā)生,這也是完全正常的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徹底的反抗精神則被人們永遠銘記。

        2、“漢樂府”原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樂府”,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后來,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就成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了,其中屬于漢代的叫“漢樂府”,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樂府詩的特點有,敘事性強,情節(jié)較完整,人物有個性;藝術手段豐富,常用比興,描寫見細節(jié),人物重刻畫,對話有個性;形式多樣,以五言為主,兼有四言和雜言,句式靈活自由。《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和最長的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

        3、比興是中國詩歌中的一種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宋代朱熹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蓖ㄋ椎刂v,比就是譬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有的詩是個別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則是整個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詠物詩;“興”就是起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有的“興”兼有發(fā)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所以后來“比興”二字常聯(lián)用,專用以指詩有寄托之意?!蛾P雎》首章就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鳴的鳥興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又有意義、氣氛上的關系,接近于比。

        4、浪漫主義是與現(xiàn)實主義相對的。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xiàn)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fā),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读荷讲妥S⑴_》死后化蝶和《西游記》的神魔世界都較好地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

        5、偏義復詞: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例: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偏義在“異”,“同”是襯字。

        【預習任務】

        1、初讀課文,給畫線字注音。(A級)

        公姥( ) 伶俜( ) 葳蕤( ) 玳瑁( ) 磐石( )

        拊掌( ) 否泰( ) 赍錢( ) 躑躅( ) 明月鐺( )

        紈素( ) 槌床( ) 箜篌( ) 自縊( ) 白鵠舫 ( )

        婀娜( ) 幡旗( ) 便言( ) 鮭珍( ) 青驄馬( )

        2、再讀文本,找出相應的通假字:(B級)

        (1)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 )

        (2)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

        (3)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

        (4)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

        (5)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 )

        3、辨析下列加粗詞語的古今義:(B級)

        (1)可憐體無比(古: )(今: )

        (2)汝豈得自由(古:)(今: )

        (3)處分適兄意(古: )(今: )

        (4)便利此月內(古: )(今: )

        (5)葉葉相交通(古: )(今: )

        (6)承籍有宦官(古: )(今: )

        4、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偏義副詞:(B級)

        “晝夜勤作息” :

        “勤心養(yǎng)公姥” :

        “我有親父兄” :

        “我有親父母” :

        “逼迫有弟兄” :

        “其日牛馬嘶” :

        “否泰如天地”:

        5、“相”,①副詞,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可稱代“你”“我”“他” 等, 讀“xiāng”。②副詞,用在動詞前,表雙向動作,互相,彼此, 讀“xiāng”。③名詞,相貌,丞相,讀“xiàng”。 ④動詞:審察、看、幫助、輔助,讀“xiàng”。辨析下列各句中“相”的用法。(C級)

        會不相從許

        及時相遣歸

        還必相迎取

        好自相扶將

        嬉戲莫相忘

        誓天不相負

        不得便相許

        登即相許和

        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誓不相隔卿

        相見常日稀

        六合正相應

        葉葉相交通

        枝枝相覆蓋

        仰頭相向鳴

        黃泉下相見

        兒已薄祿相

        嬉戲莫相忘

        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7、《孔雀東南飛》探究學案

        孔雀東南飛》探究案

        【學習重難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2、理解鋪陳和起興的藝術手法。

        3、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一)整體把握

        1、 “小序”告訴了我們什么內容?起到什么作用?

        2、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內容?

        開頭兩句:托物起興,引出故事:引子

        第一部分:( — 小節(jié))開端:

        第二部分:( — 小節(jié))發(fā)展:

        第三部分:( — 小節(jié))再發(fā)展:

        第四部分:( — 小節(jié))高潮:

        第五部分:( 小節(jié))尾聲:

        (二)合作探究

        1、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運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勾畫相關描寫劉蘭芝的文字,分析劉蘭芝這一人物形象

        (三)藝術特點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歸納總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8、《孔雀東南飛》導學案

        孔雀東南飛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樂府”知識的了解,認識漢樂府民歌主要繼承了《詩經》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兩漢及魏晉南北朝是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階段。認識本詩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標: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學習本詩的鋪陳、比、興手法。能夠準確分析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提高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的愛情悲劇,去進一步認識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殘,以及劉、焦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

        二、預習方案

        (一)基本任務:

        1、相關文學知識

        (1)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來是漢武帝劉徹設立的一個官署。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這個官署相當龐大,成帝時“女樂近千人”。后來,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就成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了。其中屬于漢代的叫“漢樂府”。

        (2)漢代樂府與南北朝樂府

        樂府詩:中國古代樂府官署(漢武帝首設)中配樂演唱的詩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創(chuàng)作兩大類。后人多用以代稱入樂的民歌。兩漢樂府詩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和雜言。句式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比較濃厚。樂府詩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漢樂府民歌又稱漢樂府,風格活潑自然;南朝樂府民歌風格清新宛轉;北朝樂府民歌,風格質樸剛健。南朝的《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這部分詩,與《詩經》中的國風性質相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樂府詩的精華。文人創(chuàng)作多為民歌的仿制品,難與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樂府詩的外延進一步擴大,詞、曲因配樂演唱的緣故,也被雅稱為樂府。

        (3)“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如果說《陌上?!肥菨h樂府民歌中虛構性敘事詩的代表作,那么《孔雀東南飛》就是漢樂府民歌中紀實性敘事詩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及唐代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并且前兩者又被稱為“樂府雙璧”。

        9、《孔雀東南飛》導學案

        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發(fā)布的《孔雀東南飛》導學案,大家一起來分享下吧。

        教學目的

        一、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三、了解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以“預習提示”為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

        二、本文故事情節(jié)在民間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電教手段,或閱讀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 2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利用工具書和注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語言和語境”部分。明確:

        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含義。

        ②對上下文內容要形成整體認識。

        ③結合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 補充介紹: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2.學生默讀“預習提示”,思考問題。

        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fā)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涉江》有什么不同?(《詩經》、《涉江》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②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借助于故事情節(jié)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著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于敘事。

        三、釋詞。學生在閱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生歧義。教師需要加以點撥、歸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1.古今異義。

        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題四,教師點撥。

        明確:這類詞古義和今義大相徑庭。如果把古義和今義混淆起來,就會產生歧義。

        2.一詞多義。

        ①學生借助工具書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五。

        ②教師點撥、歸納。

        ③指導學生除“思考和練習”題五外,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給予注音、釋義、歸類。

        這一類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讀音、詞義各不相同。我們可從分析語言環(huán)境入手,確定詞義和讀音。

        3.偏義復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

        舉例。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jié),進而掌握結構。

        1.依照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標題能概括內容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2.在分析情節(jié)發(fā)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全詩內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節(jié)進行復述,避免拖沓。

        3.概括內容,要求用最簡短的話來介紹情節(jié)。

        明確:詩歌前面的“序”是全詩內容最概括、最簡潔的介紹。(教師結合“序”進行講解)

        五、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開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為全詩制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這里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yǎng),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②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明確:第13段是第2段內容的重復,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yǎng),但轉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xiàn)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③第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tài)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jié)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初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桑》,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3.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關系?

        明確:這個比喻第一次出自劉蘭芝之口,表示劉蘭芝對愛情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為什么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生了誤會,出現(xiàn)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瀾,使情節(jié)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小結: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六、布置作業(yè):

        1.分析“自”字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里的讀音和詞義。

        2.給家里人講述故事《孔雀東南飛》。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

        一、結合語境,理解“黃泉共為友”。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為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lián)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fā)端于“黃泉共為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guī)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guī)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2.試分析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是一個聰明、善良、愛勞動、重感情,忠于愛情的人。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和兇殘,她無所畏懼。她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3.現(xiàn)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的目的。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由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學生歸納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印證“預習提示”)

        三、討論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如果說《詩經》中的民歌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中的源頭,屈原的《涉江》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么,《孔雀東南飛》屬于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敘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xiàn)實主義描寫手法。統(tǒng)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傳統(tǒng)很好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是一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杰作。

        四、試比較本單元學過的三篇課文。

        明確:

        詩經 涉江 (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發(fā)展趨勢

        1.形勢 四言 雜言 王言 不為完善

        2.表現(xiàn)手法 現(xiàn)實主義 浪漫主義 不斷豐富

        3.表達方式 抒情詩 抒情詩 敘事詩 不斷發(fā)展

        4.思想內容 奴隸制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 愛國主義精神 反封建思想 不斷延伸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qū)別。

        明確:

        1.利用注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六、布置作業(yè):

        1.分析焦母和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孔雀東南飛》導學案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