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

        1、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

        一.活動背景:

        新課標教材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我的母親》(胡適)之后,由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愛、理解愛、奉獻愛。

        位橋二中是一處農(nóng)村初中,學生家長經(jīng)常勞作在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兩次,很少有機會與父母傾心交流,難免產(chǎn)生隔膜,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增進感情的契機。

        二、活動目的:

        母愛,猶如陽光和空氣,我們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覺?;厥淄?,我們才幡然醒悟,母親做的件件小事都蘊含著濃濃深情。通過本次活動多側(cè)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愛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培養(yǎng)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三、活動組織與計劃: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八人一組,活動過程中組長適當分工,組員各負其責,每周一次組內(nèi)交流。本活動擬用三周,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唱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媽媽的吻》《懂你》等。

        2.利用圖書館、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搜集資料:

        (1)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2)新聞媒體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

        (3)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現(xiàn)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電影、廣告等。

        第二階段:

        1.利用周日與母親聊天,了解母親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她曾經(jīng)有過的夢想和追求。了解母親在撫養(yǎng)自己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給母親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3.針對以上內(nèi)容,寫一則日記,談談自己對母愛的思考與認識。

        第三階段:各小組總結(jié)學習收獲,集體交流學習成果。

        四、活動成果展示交流設計:(邀請部分家長參加)

        (一)導入: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近一段時間我們也了解了媽媽,今天我們就把感受到的愛說出來,把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齊唱歌曲《媽媽的吻》。

        (二)小組成果展示:

        1、感受母愛:各小組選擇一項最有價值的材料參加集體交流。朗誦詩文;展示相片、圖畫;播放音像資料。

        2、走近母親:

        (1)家長代表談母親的心聲。

        (2)你的母親是怎樣的?圍繞“我的母親”這一話題小組推薦代表進行演講或講故事。

        3、回報母親: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文章,結(jié)合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心聲。

        (三)課下繼續(xù)開展“我?guī)蛬寢屪黾覄?rdquo;活動。在歌曲《懂你》中結(jié)束本課。

        五、活動反思:

        本次綜合性活動容易實施,且是學生和家長樂意接受的內(nèi)容,所以效果較好。同時我對新課程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了家庭,學生通過與家長交流,認識到了父母生活的艱辛,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語文學習與生活相結(jié)合,是合理開發(fā)課外學習資源的一次有益嘗試。

        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健康成長。很多同學以前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開始洗碗、鋪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著:“以前我以為父母掙錢供我上學是天經(jīng)地義的,所以不順心時我就發(fā)脾氣,不上學,現(xiàn)在我真正認識到了他們生活的艱辛,我應自己做事,好好學習,不讓他們再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學們從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學生日記本上也寫了幾句話:“感謝老師采用這種方式讓孩子體諒我們……”“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開學初打算輟學的郗宗禎同學的母親親自到學校為他交上了書錢,并且說為了孩子將來,無論如何也要讓他讀書。一次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教育了學生,感化了家長,真是一舉多得。

        2、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活動背景:

        新課標教材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是在學習了課文《我的母親》(胡適)之后,由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培養(yǎng)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愛、理解愛、奉獻愛。

        位橋二中是一處農(nóng)村初中,學生家長經(jīng)常勞作在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兩次,很少有機會與父母傾心交流,難免產(chǎn)生隔膜,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增進感情的契機。

        二、活動目的:

        母愛,猶如陽光和空氣,我們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覺?;厥淄拢覀儾裴θ恍盐?,母親做的件件小事都蘊含著濃濃深情。通過本次活動多側(cè)面的認識母親,體會母愛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全面了解母親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夠理性的思考母愛;培養(yǎng)用多種方式(實踐、口語表達、寫作)表達情感的能力。

        三、活動組織與計劃: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八人一組,活動過程中組長適當分工,組員各負其責,每周一次組內(nèi)交流。本活動擬用三周,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唱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媽媽的吻》《懂你》等。

        2.利用圖書館、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搜集資料:

        (1)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

        (2)新聞媒體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

        (3)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現(xiàn)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電影、廣告等。

        第二階段:

        1.利用周日與母親聊天,了解母親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她曾經(jīng)有過的夢想和追求。了解母親在撫養(yǎng)自己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給母親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3.針對以上內(nèi)容,寫一則日記,談談自己對母愛的思考與認識。

        第三階段:各小組總結(jié)學習收獲,集體交流學習成果。

        四、活動成果展示交流設計:(邀請部分家長參加)

        (一)導入: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近一段時間我們也了解了媽媽,今天我們就把感受到的愛說出來,把想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齊唱歌曲《媽媽的吻》。

        (二)小組成果展示:

        1、感受母愛:各小組選擇一項最有價值的材料參加集體交流。朗誦詩文;展示相片、圖畫;播放音像資料。

        2、走近母親:

        (1)家長代表談母親的心聲。

        (2)你的母親是怎樣的?圍繞“我的母親”這一話題小組推薦代表進行演講或講故事。

        3、回報母親: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文章,結(jié)合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寫出自己最想表達的心聲。

        (三)課下繼續(xù)開展“我?guī)蛬寢屪黾覄?rdquo;活動。在歌曲《懂你》中結(jié)束本課。

        五、活動反思:

        本次綜合性活動容易實施,且是學生和家長樂意接受的內(nèi)容,所以效果較好。同時我對新課程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了家庭,學生通過與家長交流,認識到了父母生活的艱辛,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狀況。語文學習與生活相結(jié)合,是合理開發(fā)課外學習資源的一次有益嘗試。

        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健康成長。很多同學以前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開始洗碗、鋪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著:“以前我以為父母掙錢供我上學是天經(jīng)地義的,所以不順心時我就發(fā)脾氣,不上學,現(xiàn)在我真正認識到了他們生活的艱辛,我應自己做事,好好學習,不讓他們再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學們從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

        有的父母在學生日記本上也寫了幾句話:“感謝老師采用這種方式讓孩子體諒我們……”“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開學初打算輟學的郗宗禎同學的母親親自到學校為他交上了書錢,并且說為了孩子將來,無論如何也要讓他讀書。一次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教育了學生,感化了家長,真是一舉多得。

        3、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有關母愛的各種資料的搜集、整理,讓學生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2.每個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

        3.愛是至高無上的。尊重母親的愛,讓學生學會感激身邊最親近的人。

        活動課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1.請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查找有關資料,注重搜集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展現(xiàn)刻畫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電影、廣告等作品;新聞媒體報道過的有關母親的感人事跡;以小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師的指導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長聯(lián)系,請家長和學生聊聊天,讓學生整理好聊天內(nèi)容,并記錄下來。

        3.學生準備一份送給母親的小禮物,要求必須是自己親手做的。

        4.準備好與母親有關的音樂作品,作為背景音樂貫穿整個活動。

        二、活動過程

        導入新課:(放背景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同時用幻燈打出圖片。

        鏡頭一:聽故事(放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相對于父愛,母愛是日常的,瑣碎的。母愛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實和人的本性。當你第一次喊出“媽媽”時,母親滿臉笑容,滿心驚奇,當母親把你從懷中放在地上,讓你爬,讓你站,讓你走,當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來,繼續(xù)操練……從此,你便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每次放學回家,你都要向母親匯報自己的收獲,母親聽得津津有味,笑靨如花。

        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你,沐浴在母愛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親嗎?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母親的故事。

        (放錄音磁帶,要求學生仔細聆聽媽媽們的故事。)

        鏡頭二:談感受(放歌曲《我心中的故事》)

        各小組分別展示搜集的有關資料(圖片、文章等),然后談自己的體會。

        1.離開母親的腹,離開母親的懷,離開母親的身,永遠沒有離開的,是和母親息息相通的心。

        在學生中搜集的眾多的表現(xiàn)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中,選取一些篇目并配樂朗誦。學生介紹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大家可針對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盡的源頭之水。請學生展示刻畫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等作品。也可出示自己給母親畫的像、拍的照片。并根據(jù)自己對母親的了解,為圖畫、照片題寫標題。

        3.“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請學生展示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要求同學們談自己的感受。

        鏡頭三:謝母恩(播放歌曲《念親恩》)

        慈母情,是母親對懷中嬰兒的甜甜的親吻,是拍著嬰兒入睡的悠悠的搖籃曲,是手把手教子寫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燈下為子飛針走線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兒女成才的憂郁的眼神,是兒女遠行時的句句叮嚀,是過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皺紋。慈母情,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也難以回報的恩情,是人間最圣潔、最偉大、最無私的親情。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長,母親有多大的功勞啊。

        提問:為了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你已經(jīng)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

        同學分組討論,發(fā)表見解。各小組選兩名代表發(fā)言。

        小結(jié):我們要孝順父母,希望同學們有這樣的決心,將來要有所作為,來報答母親,讓她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鏡頭四:送祝福(播放歌曲《三百六十五個祝?!罚?/p>

        請學生介紹母親節(jié)的由來。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母親節(jié)起源于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發(fā)起,她終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母親于1905年逝世,Amanm悲痛欲絕,兩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jié)成為一個法定的節(jié)日。Amanm認為子女經(jīng)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jié)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jié)。母親節(jié)從此流傳開來。

        隨著日歷的翻動,母親的生日就要到了,讓我們每一個同學給自己的母親一個驚喜,親手給母親做一個蛋糕,送一份禮物。(用幻燈打出蛋糕圖片。)點點的燭光輕輕地搖著,似乎在說悄悄話……

        學生依次出示小禮物,在多媒體畫面、音樂聲中(播放《萬事如意》)對母親說一句祝福的話。(教學在這種溫馨的氣氛中結(jié)束)要求學生在課后能把禮物和祝福的話語送給媽媽。

        小結(jié):也許,我們的母親沒有領袖的豐功偉績,沒有明星的光彩奪目,沒有科學家的淵識博學,沒有英雄們的豪言壯語,沒有文學家的鴻篇巨著。但母愛如天大,同時又小得只能住在我們的心里,母愛是可以撐天的支柱,也是我們想擁抱的溫暖。我們永遠愛著您──媽媽。

        三、拓展

        以“母愛”或“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4、四年級教案:《獻給老師的歌》活動課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獻給老師的歌》活動課設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嘗試用詩歌的言語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敬愛、感激之情。

        2. 用個性花的朗讀方式有感情的朗讀所積累的詩。

        3. 用各個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讀《黑板 .粉筆》這首詩。

        學習重點:

        嘗試用詩歌的言語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敬愛、感激之情

        學習難點:

        用各個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讀《黑板 .粉筆》這首詩。

        學習過程:

        一、 揭題引入。

        出示: 一塊黑板

        大半生的戰(zhàn)場

        一根教鞭

        點種桃李滿園

        一杯清茶

        淡淡的苦,淡淡的甜

        猜猜這首詩是寫給誰的?你們怎么猜出來的?(板書課題:獻給老師的歌)

        (根據(jù)兒童喜猜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詩興趣。在猜測中體顯會讀詩的成就感。)

        二、 看圖說詩。

        1.出示四幅圖畫:①老師在課堂上課;②老師在辦公室辦公;③老師給后進生補課;④老師走進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師和我們一塊做游戲。

        2、 引導看圖說話。圖畫上畫的是什么,請用一句話表現(xiàn)出來,要求說得跟別人不一樣。

        3、 句子濃縮成詩。比較、評價哪位同學寫的更有詩的味道。

        (運用畫面把教師工作的情景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喚醒了學生已有的回憶,接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言語表現(xiàn)畫面,并相機引導形成詩歌語言,在此過程中促進思維的“詩化”,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詩”的語言。)

        三、選擇填詩。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有這么一位老師,(穿插講解我們之間感人的故事)教師節(jié)就要來臨,請大家?guī)椭易鐾暌皇自姭I給他。

        出示:

        如果將他用過的粉筆 如果將他寫過的評語

        堆壘起來 匯在一起

        那將是一座皚皚的白雪 那將是一條涓涓的小溪

        雪山 映照他純潔的情懷 小溪

        如果將他用過的教鞭 如果將他走過的橋路

        栽到土里 連成直線

        那將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那將是一條漫長的旅途

        林木 旅途

        咱們選擇其中一小節(jié)填寫詩句,準備獻給我的那位年長的老師

        三、 創(chuàng)作組詩。

        1、 引導:我們可以把老師比作——(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或?qū)W生上講臺書寫)

        板書:一輪太陽

        一面鏡子

        指南針

        鋪路石

        老黃牛

        設計師

        ……

        2、 為什么這樣比?看三分鐘內(nèi)誰寫的多。

        3、 反饋交流評價。

        4、 把散亂的內(nèi)容拼成組詩。

        (組合創(chuàng)詩的設計,極具開放性,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促使學習個體充分調(diào)動聯(lián)想與想象,用“詩性”的言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組合詩時,合作者必須考慮前后內(nèi)容是否相連,朗讀起來是否合拍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連貫性、對語韻的敏銳感覺極有益處。)

        四、 多元解詩。

        1、 出示:如果黑板是深邃的夜空 如果黑板是神奇的沃土

        粉筆就是倏忽閃過的熒火 粉筆就是裎亮鋒利的鐵犁

        你用心血凝成的光焰 你用生命辛勤的耕耘

        照亮了步步前進的路途 播種下串串瑰麗的希望

        如果黑板是遼闊的海洋

        粉筆就是層層雪白的浪花

        那后跟追逐前浪的濤聲

        講述著一個永恒的童話

        2、 自由解讀詩,如果覺得自己已學懂了可以上講臺做解詩的主人

        3、 由座位上的同學向解詩的主人發(fā)問。

        (教育的本質(zhì)回歸意味著尊重與發(fā)展個性生命。設置多元解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寬了學生的心理空間,刺激學習主體自身彈性思維的持續(xù)發(fā)展,促使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突破,不斷創(chuàng)造,以彰顯個性。擺擂臺這種形式挑戰(zhàn)性極強,相信學生為了成為“擂主”,會調(diào)動所有感官去品詩。)

        六、總結(jié)學習

        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5、《綜合性學習:字典老師》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學習部首查字法,拓寬學生學習漢字的途徑,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部首查字法。

        教學目標

        認識字典,了解字典的作用,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步驟。

        教學重、難點

        部首查字法的步驟。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本《新華字典》。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揭示新課

        1謎語:“學問大,不說話,你要學知識,一定要找它。”謎底是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認識字典老師,和它交朋友,讓它幫助我們認識漢字。請翻開書101~102頁讀一讀,看漢字娃娃是否也這樣說。

        二、認識字典,了解字典的作用

        老師把字典放在展示平臺上作示范,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目錄”、“檢字表”、“正文”,告訴學生應怎樣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釋,讓學生明白,查字典必須按一定步驟進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三、練習查字典,感悟部首查字法

        1從“部首目錄”中查部首在檢字表的哪一頁,上面有哪些常用部首。

        2老師將字典放展示平臺上作示范,引導學生按課本103頁上的步驟查“源”字。

        3讓學生在懂得的基礎上記住部首查字的程序。

        4引導學生讀和分析課本104頁內(nèi)容,邊查字典邊填空,完成104頁練習題,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方法。

        5讓學生說說,部首查字法的步驟是怎樣的?(也可用自編的兒歌來講步驟)

        四、鞏固練習,培養(yǎng)查字能力

        1在字典的“部首目錄”中,查出下面的部首在“檢字表”的第幾頁。

        扌()心()氵()宀()蟲()

        2數(shù)一數(shù),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幾畫。

        態(tài)()漁()簾()碼()緩()

        3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

        要查的字部首除去部首有幾畫在字典正文哪一頁讀音

        4查幾個自己想查的字,弄不懂的地方向同桌的小朋友請教。

        5玩玩比誰查得快的游戲,看哪10位同學最早查出小黑板上老師規(guī)定的幾個字的讀音。

        五、教師總結(jié)

        今天,同學們學會了部首查字的方法,真能干。今后你們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識字了。下課后,大家可查查自己名字里的字,看看這些字有什么含義,再向爸爸媽媽匯報一下。

        6、《綜合性學習:找秋天》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找秋天》是西師版六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的第二單元的一次綜合性學習。這是學生在經(jīng)過一單元自然美景、自然現(xiàn)象的學習后,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而安排的一次學習活動,意在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關愛自然,關注生活,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貫徹課標理念“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教學目標“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從而初步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以“找”為引子,讓學生在所到過的地方,尋找到他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事物,采摘到秋的果實、剪下秋的身影,從特點入手,領略到收獲的秋天,五彩繽紛的秋景,從而去創(chuàng)設心中向往的秋景。此次綜合性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動量大,需要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在室外,教師交代要求,強調(diào)注意安全;第二課時在室內(nèi)進行。學習形式采取個體活動與集體活動相結(jié)合;看、聽、摸、摘相結(jié)合的多種形式

        【教學目標】

        1.通過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

        2.通過此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觀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聽說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運用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樂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到大自然找秋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實踐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

        【設計理念】

        引導生自主探索,尋找秋天——組織自主活動,感悟秋天(訴求——賞秋——創(chuàng)設秋——升華感情。)

        與農(nóng)村的孩子相比,城區(qū)的孩子缺少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他們對大自然的了解只限于書本和電教媒體的那一點介紹,根本就無法領略農(nóng)村孩子身處大自然的快樂。因此,當秋天來臨時,我們有必要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去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本次設計,首先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綜合性學習,在廣闊的天地中觀察、收集“秋天”,著重強調(diào)孩子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傾聽、觀察、捕捉、感悟秋天,并運用拼、剪、貼、畫、朗誦、歌舞等方法整理“秋天”;然后組織開展活動,要求人人參與,人人活動,將生活、文字、能力與創(chuàng)新融為一體,體現(xiàn)綜合性。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交流時,要引導孩子有禮貌、態(tài)度大方,認真傾聽、積極表演。并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

        【教學準備】

        教師:1.與家長、任課教師及學校領導取得聯(lián)系,讓他們知曉活動的目的、意義和具體操作,保證孩子能充分地參與活動。

        2.給學生交代安全注意等事項。

        3.課件。

        學生:學習之前,明確學習目的、內(nèi)容安排,完成學習的前期工作,在野外采摘野花、樹葉、小草等,收集有關秋天的詞、句,勾畫心中秋的景色,改編歌、舞表達自己對秋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導自主探索,尋找秋天)

        一.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觀察興趣。

        1.師:孩子們,秋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它正等著我們?nèi)ふ夷?!你們知道到哪兒去找秋天嗎?/p>

        (引導孩子討論,自主選擇,決定參觀路線和計劃,自由結(jié)合分組。這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

        2.孩子討論后,決定到校外的一個山上和其附近的田野去尋找。

        二.

        學生尋找秋天

        1.地點:田野

        師:今天老師和孩子們先到田野里去尋找秋天,孩子們要仔細觀察,你們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耳朵聽,也可以用手摸,還可以采摘自己喜歡的花、草和漂亮的樹葉。孩子們,一路上要團結(jié)合作,注意安全??吹胶⒆觽兡瞧炔患按男那?,老師非常高興,我們一起來唱《溜溜歌》好嗎?(好)

        (師生在歌聲中愉快地融進秋天的大自然中,學生有許多表現(xiàn),也有許多發(fā)現(xiàn)。教師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活動,并適當給予引導。)

        生:看,天空好美好高呀,還有淡淡的白云。

        生:瞧,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稻子,金燦燦的。

        生:哇!那兒的柿子好黃喲!我們要是能吃上點該多好呀!

        生:向日葵的臉全向著太陽呢!

        師:是??!向日葵為什么會向著太陽呢?有沒有不向著太陽的?你們會不會想個辦法來證明呢?(引導學生探究)

        ……

        (這一活動目的在于引導兒童去發(fā)現(xiàn)秋天的特征,積累關于秋天的知識,親身地體驗豐收的喜悅。)

        2.地點:那田野附近的山上

        生:老師,瞧,那兒的山,好高好美呀!我們能去嗎?

        師:能!老師也很想去的,走!我們一起去繼續(xù)找秋天吧!。(老師再次引導孩子們用剛才的方法仔細觀察,仔細尋找。繼續(xù)注意安全,小組團結(jié)協(xié)作。)

        生:哇!好多好多的菊花呀!,白的、紅的、黃的……

        生:快來看呀,這火紅的樹葉叫什么?

        師:孩子們,有知道這叫什么樹葉的嗎?(如果有孩子知道,就讓他告訴大家,沒有學生知道老師才告訴學生是楓葉)

        生:草地上有很多落下來的樹葉,有紅的、黃的。

        師:孩子們把自己喜愛的落葉收集起來,留做貼畫或做標本。

        生:老師,老師,看這里有好多螞蟻排著隊搬東西呢。

        師:你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釚|西嗎?我們身邊有許多小動物,像飛的麻雀、叫的蟋蟀等,它們是怎么適應氣候變化的呢?孩子們課后可仔細觀察、研究。

        (設計目的:這一活動目的在引導兒童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花、草、樹、小動物,結(jié)合觀察情況,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

        三.

        小結(jié),拓展

        1.針對孩子出去尋找秋天的情況予以小結(jié)。注意展示孩子的“閃光點”,多從孩子的群體合作和孩子的發(fā)現(xiàn)等方面激發(fā)孩子們的積極性。

        2.提示孩子們繼續(xù)在不同的地方尋找秋天,看誰最聰明?找到的秋天最多。

        3.要求孩子們對自己搜集的資料予以整理。(引導學生可以按圖片類、文字類、實物類來通過拼、剪、貼、畫、朗誦等形式分別予以整理。)

        第二課時

        (組織自主活動,感悟秋天)

        ★激趣導入。

        秋姑娘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給我們的大地披上了秋裝,無私地給了我們五彩繽紛的秋色。孩子們也已經(jīng)在大自然里尋找了秋天的蹤跡,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感受吧?(有)想說說嗎?

        一.

        訴秋

        (先同方的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師注意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主動交流的興趣和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1.學生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如:田野里、果園里、花園里、山坡上處處都有秋景。注意指導孩子把語句說完整。)

        2.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喜歡的秋天實物。如:野花、樹葉、果實、小草、秋景圖片等。

        (設計意圖:這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讓孩子的聽說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也讓孩子表達了對秋天的情感。)

        二.

        賞秋

        過渡:老師聽到孩子們的介紹,也想給你們介紹搜集的秋天,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課件,讓孩子進一步感受秋天。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老師用深情的話語解說,讓學生進一步真切感受到秋天那天高云淡,黃葉飄飄,秋實累累,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

        (設計目的:錄像主要供兒童欣賞,啟發(fā)想象,激發(fā)孩子對秋天的熱愛之情,用身心來感受秋天。)

        三.

        創(chuàng)設秋景

        師:孩子們都很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許多秋姑娘帶來的特別禮物,采摘到了秋的果實,剪下了秋的身影,你們想用聰明的腦瓜子、靈巧的雙手去創(chuàng)設心中向往的秋景嗎?

        生(齊說):想。

        師:很好!孩子們趕快行動吧!

        1.學生們自主分組活動。老師在此時巡視,輔導,以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梢詮囊韵聨追矫嫒?chuàng)設秋景。

        (1)采拼。用自己采摘的野花拼出一幅自己最欣賞的圖形。(用簡短的文字給圖形取名。)

        (2)剪貼。將剪和貼結(jié)合,用采摘的樹葉和小草,貼出表現(xiàn)秋天景色的圖形(要有特點),也給其取名。

        (3)朗讀。將課前收集的描繪秋天的詩歌、詞句等予以朗讀。

        (4)寫話。寫一段介紹秋天景象的話。

        (5)畫秋景圖。用彩色筆勾畫美麗的秋天。(可根據(jù)圖寫上小詩、兒歌或幾句話。)

        (6)表演歌舞。小組可以將自己學過的曲子改編成贊美秋天的歌曲或者舞蹈,在小組展示。

        (設計目的:這一活動,意在給學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孩子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充分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過程”,還有“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課程與音樂、美術(shù)、手工的溝通”。)

        2.班上交流,進一步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互相學習,互相評議,互相交流和欣賞。老師相機點撥引導。

        (設計目的:此活動為培養(yǎng)孩子在探索與求知中的大膽和自信,讓孩子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四.

        總結(jié)升華。

        孩子們,你們已經(jīng)用不同的方式將秋天帶進了課堂,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其實,大自然需要我們細心保護的。孩子們,想讓我們的大自然更美嗎?(想)那就請伸出你們的雙手,好好地呵護吧,努力地創(chuàng)建吧!也請你們到大自然中細心觀察吧,你們一定會有很多很多新發(fā)現(xiàn)的!

        (這樣有利于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樹立了學生的勞動意識。)

        【總評】

        相信按此方案實施活動,會是一次成功的活動,學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高了聽說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而且熱愛大自然的意識會得到增強。

        上述設計,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體現(xiàn)了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和收獲;體現(xiàn)了自主性,給學生自由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促使各方面的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還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

        7、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教案教學設計

        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

        【活動目標】

        1、熱愛祖國河山,感受黃河文明,體會黃河作為“母親河”是怎樣深入全面地積淀在中國文化中的,從而歌頌黃河的貢獻,學習黃河的精神。

        2、關注母親河現(xiàn)狀,加強環(huán)保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主題搜索、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分析運用所得資料的基本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分工協(xié)作。

        5、培養(yǎng)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重點】

        1、通過各種途徑搜集關于黃河的歷史、地理、文化和環(huán)境等資料,經(jīng)過整理、篩選、設計,展示成果,加深對黃河的了解。

        2、通過調(diào)查、廣告設計、提出建議、詩歌創(chuàng)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活動內(nèi)容】

        知黃河——頌黃河——憂黃河——救黃河

        【課時安排】

        五課時:

        活動指導、討論一課時

        活動兩課時:“知黃河、頌黃河”一課時(課外資料搜集,課內(nèi)文藝匯報)

        “憂黃河、救黃河”一課時(課外搜集資料,課內(nèi)陳詞交流)

        寫作、評講:兩課時

        【活動準備】

        師生共商活動要求

        A、根據(jù)本班人數(shù)多的特點,每6~7人一組,自選組長,討論資料搜集的分工和方式,討論成果展示的方式。

        B、“知黃河、頌黃河”活動要求:(一份材料、一首詩、一個節(jié)目)

        ◎材料要求:

        #每組準備一個材料袋,封面上寫好“‘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材料”字樣,其中裝有:搜集、整理、篩選的歌頌黃河的(詩、俗語、諺語、成語、文章、圖片、音像等各種資料。

        #每人自寫的一首歌頌贊美黃河的詩。

        #組員合作設計制作的課件。

        ◎?qū)懽饕螅?/p>

        每位組員根據(jù)搜集到的資料寫一首歌頌贊美黃河的詩歌,字數(shù)不限,題目自擬。

        ◎節(jié)目要求:

        每組準備一個節(jié)目,其中一定要有配樂朗誦自己組員寫的詩或歌唱。

        (事先老師可作一些寫詩的指導)

        C、“憂黃河、救黃河”活動要求(一份調(diào)查、一個廣告、一個節(jié)目)

        ◎調(diào)查要求:黃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和黃河斷流、河水污染現(xiàn)狀。

        ◎廣告要求:每個組員設計一句廣告詞,怎樣拯救黃河,改造黃河,要求形式新穎,效果強烈。

        ◎節(jié)目要求:圍繞“憂”“救”兩個主題,在廣告設計的前提下,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可朗誦,可演唱。

        【活動過程】

        知黃河、頌黃河

        一、材料展示評比

        評比的標準,主要看搜集的后的整理與能否體現(xiàn)時代的特點。

        二、節(jié)目展示評比

        評比的標準,主要看合作和表演的效果。

        1、科代表讓學生背誦古人寫黃河的詩導入:

        自古以來,贊頌黃河的詩文舉不勝舉,這條奔騰不息的黃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我們歌頌她,我們贊美她,她是當之無愧的,過去的《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作為黃河的子孫,讓我們成為新一代的詩人,譜寫新的《黃河大合唱》,讓我們撿拾沉淀文明印記的語言文化珍寶,追溯過去,正視現(xiàn)在,展望未來。今天我們要進行的是第一、第二章:知黃河、頌黃河,

        2、各組上講臺表演。學生評委組織打分評比。

        3、宣布評比結(jié)果。

        4、科代表總結(jié)。

        憂黃河、救黃河

        一、材料展示評比(主要比廣告詞)

        二、節(jié)目展示評比

        1、可以表演廣告。

        2、可以表演展示黃河的未來可以朗誦。

        作文訓練:以救黃河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形式:1、黃河母親給兒女的一封信

        2、想象作文,穿越時空來到古代或來到未來,將黃河的過去、現(xiàn)在、明天串在一起,歌頌黃河的貢獻,描寫黃河的慘狀,暢想未來的美好。

        3、可以寫童話等體裁。

        語言要求:不少于3組排比句

        8、《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

        海 燕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有關背景。
        2、在朗讀的基礎上體味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3、理解象征、對比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4、培養(yǎng)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在朗讀的基礎上體味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難點: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學模式:
        朗讀—品味—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打出海燕圖片,配合激情音樂)
        導語:看,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高傲地飛翔,它們被稱為“勝利的預言者”。今天我們學習散文詩《海燕》,感受高爾基給我們帶來的強烈的生命之音。(揭題、齊讀)
        二、揭示學習目標:(教師理解讀)
        1、了解作家及有關背景。
        2、在朗讀的基礎上體味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3、理解象征、對比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4、培養(yǎng)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作者簡介:
        1、 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有關作者高爾基的資料。
        2、 師生共同明確作者的主要資料。(幻燈片顯示)。
        四、背景介紹(幻燈顯示)
        請一位學生朗讀背景介紹,共同明確,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內(nèi)涵服務。
        五、朗讀訓練:
        1、 聽配樂朗誦,學生可跟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
        2、 自由讀,可以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幾段來朗誦。
        3、 抽幾位同學進行段落朗誦比賽(配樂,提高積極性,營造激情氛圍。)
        4、 點評、獎勵。
        六、分析海燕的形象
        導語:通過朗讀,同學們眼前肯定出現(xiàn)了海燕的形象,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個修飾語,你會填什么呢?(學生憑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見,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教師適時板書)(幻燈顯示探究一)。

        七、分析本文的寫作手法:
        問題設計:海燕的精神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探究二)(適時板書)
        具體操作:1、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講到對比手法時可讓學生朗讀有關描寫海鷗等的語句來加以體會,可設計“海燕的宣言”。
        2、象征手法要作為一個重點具體幫助學生理解,因為有一定難度,可考慮用連線題?;脽粲贸夋溄拥姆椒ńY(jié)合前面的時代背景進一步幫助理解本文的象征意義。
        八、朗讀全文(配樂)
        九、課外延伸(小練筆)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樣做呢?就這個話題寫一篇隨筆。

        9、《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使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逐步學會搜集信息,善于和別人交流信息,初步養(yǎng)成留心信息、運用信息的好習慣。

        4.初步學會根據(jù)目的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生字。

        課時安排

        10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瀏覽整組教材,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標,制定活動計劃。

        一、揭示主題,激發(fā)興趣

        1.師生共同回憶五年級時進行過的“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的經(jīng)歷。

        (1)歷數(shù)開展過的活動。

        (2)說說在活動中感覺最快樂或最難忘的事。

        (3)談談開展綜合性學習要注意的事項。

        2.揭示主題。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展一次新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1)說說對“信息世界”的了解。

        (2)談談你對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期待,或者說你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盡可能的納入到即將制定的活動計劃中去。

        二、瀏覽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瀏覽整組教材,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讀得仔細一些。

        2.交流瀏覽教材后的感受。

        (1)瀏覽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產(chǎn)生了哪些困惑或疑問?

        (3)你認為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注意傾聽,特別是學生的困惑、疑問和活動建議,這些要成為最終的活動的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分組討論,制定計劃

        1.重點閱讀: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

        (1)自由閱讀,你認為有價值的可以畫下來。

        (2)課堂交流: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給了我們哪些啟發(fā)?

        2.根據(jù)“自由組合,適當調(diào)整”的原則,組成3到5人的學習小組。

        3.分組制定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計劃。

        (1)組內(nèi)充分討論:想開展哪些活動?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2)組內(nèi)達成共識,填寫活動計劃表。

        ___________小組:“走進信息世界”活動計劃

        小組成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時間

        活動內(nèi)容活動地點活動形式預期的成果

        四、交流計劃,取長補短

        1.分組交流各自的活動計劃,要求:

        (1)清晰地匯報各項計劃中的活動,隨時回答同學的提問;

        (2)認真傾聽別的組的活動計劃,及時記錄與自己組的計劃不一樣的內(nèi)容,需要的話可以向回報的小組提出疑問。

        2.分組修改各自的活動計劃。

        (1)分析其他組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否有價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組活動計劃。

        3.公布活動計劃。

        可以采用適當?shù)男问焦几鹘M的活動計劃,比如:張貼,裝訂成冊等。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和《網(wǎng)上呼救》,能選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現(xiàn)代信息傳遞的特點。

        2.認識這幾篇閱讀材料中的14個生字,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要點。

        一、談話激趣,交待任務

        1.教師例舉生活中傳遞信息的生動事例。

        2.其實從古代到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來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閱讀材料。

        二、快速閱讀,了解概況

        1.默讀閱讀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有哪幾種?有什么特點?

        (2)現(xiàn)代的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有什么特點?

        邊讀邊思考,在材料中畫出有關的句子,并做好標注。

        2.課堂交流

        (1)學生自由發(fā)言,特別要關注學生對上面兩個思考題的認識來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語句。比如:

        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

        ①速度慢。典型語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

        ◇當時有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從馬拉松平原出發(fā),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確。典型語句:

        ◇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以為有敵人入侵,火速率兵出擊。

        ◇……然而諸侯們望見熊熊燃起的烽煙,卻以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個個按兵不動。

        ……

        (2)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的特點:

        ①速度快。典型語句:

        ◇計算機把全世界連成一家,“天涯若比鄰”已經(jīng)不再是夢想。

        ②多媒體。典型語句:

        ◇這個小學生為了通過電腦教表姐學唱,除了把歌詞、各譜寫在電腦屏幕上,還通過多媒體的錄音技術(shù)把自己的歌聲錄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語句:

        ◇他趕緊問:“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蘭”。

        2.再次閱讀材料,思考:信息傳遞的方式是怎樣變化的?

        (1)重點閱讀《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畫出關鍵詞語。

        (2)嘗試填寫:

        古代:驛差長途跋涉—→近代:()—→現(xiàn)代:()—→當代:廣播、電視和()。

        3.根據(jù)課堂討論,填寫下面的表格。

        種類

        特點古代信息傳遞方式

        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

        三、聯(lián)系生活,了解現(xiàn)狀

        1.說說你在生活中接觸到那些信息傳遞方式?舉一個例子。

        2.想想這些信息傳遞方式帶給你什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xù)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體會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閱讀《把握自己》認識沉迷于網(wǎng)絡的危害,堅定把握自己,告別網(wǎng)吧的決心。

        一、閱讀材料,體會影響

        1.默讀五篇閱讀材料,聯(lián)系材料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信息是如何影響和改變?nèi)藗兊纳睢?/p>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

        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感受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比如:

        (1)信息傳遞錯誤導致了西周滅亡。──《烽火戲諸侯》

        (2)信息的及時傳遞“大大增強了希臘人抵抗波斯侵略軍的信心。”──《“我們勝利了”》

        (3)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不僅可以傳遞文字信息,還可以傳遞多媒體信息。──《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4)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使許多原來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實行超遠距離的救助。──《網(wǎng)上呼救》

        ……

        (5)認識沉湎網(wǎng)絡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點閱讀,深入體會

        1.重點閱讀《網(wǎng)上呼救》。

        (1)默讀課文,思考:

        ①蘇珊是在怎么樣的情況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2)邊讀材料邊思考,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

        (3)課堂交流。

        ①蘇珊當時的緊急情況:“圖書館里一片寂靜,這一層只有她一個人。離他最近的電話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著的腿走到那里是辦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蘇珊,你能怎么辦?如果沒有網(wǎng)絡,結(jié)果會怎么樣?

        ②捕捉文中的有關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過程:

        網(wǎng)上呼救—→打電話給縣政府—→打電話給救援中心—→救援人員趕到學校

        (4)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動,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學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回答,教師要善于總結(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使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

        2.重點閱讀《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1)默讀材料,說說電腦能變哪些“魔術(shù)”?

        (2)教師展示電腦制作的多媒體作品,讓學生感受信息傳遞的進步。

        3.重點閱讀《把握自己》。

        (1)想一想:從這篇演講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網(wǎng)的危害: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課堂討論。

        怎樣理解“網(wǎng)絡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許多對事物辨別能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

        ①師生共同歷數(shù)“網(wǎng)絡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②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沉迷網(wǎng)絡的危險。

        ③小結(jié):網(wǎng)絡中的信息資源,有效地利用資源就能獲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獲就會發(fā)生悲劇。

        (3)面對網(wǎng)絡怎樣才能“把握自己”。

        ①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②教師宣讀“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

        三、學科整合,延伸體驗

        1.結(jié)合信息技術(shù)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如在電腦上欣賞照片、音樂、動畫,收發(fā)郵件、賀卡等,親身體驗多媒體電腦和網(wǎng)絡的神奇,感受現(xiàn)代信息傳輸?shù)姆奖憧旖荨?/p>

        2.談談電腦和網(wǎng)絡給自己和家人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的變化。

        第四課時

        學習目標

        調(diào)查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對記錄進行分析,能自己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和分析的結(jié)果。

        課前準備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計好調(diào)查記錄表,要求簡單明確,便于記錄。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表

        家庭成員獲得的信息獲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

        媽媽

        2.做好調(diào)查,填寫好調(diào)查表。

        一、說說調(diào)查的過程

        1.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調(diào)查的?

        引導學生注意同學間不同的調(diào)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訪談的方式,一邊與家長交流,一邊記錄;有的家長分別填寫,學生整理匯總。

        2.說說調(diào)查的快樂和煩惱。

        二、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傳閱或者逐個匯報,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2.推薦組內(nèi)“最有價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價值的信息”。

        三、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

        1.教師說明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有必要進行分析。教師可進行實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記錄表

        家庭成員獲得的信息獲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中國男排以0:3負于日本隊④郊區(qū)有300多戶農(nóng)戶要求作房屋拆遷評估①全國人大舉行《個稅法》聽證會③媽媽天氣預報:明天晴④星光街開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杭州西湖邊萬人免費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圓嫁接在一起結(jié)出柿桂果④失去雙臂的男孩制成飛機模型③一只北極熊來到杭州動物園③

        調(diào)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調(diào)查人:502班殷晨露

        (說明:獲得信息的渠道分類:①親自看到或聽到;②電話或短信;③報刊和書籍;④廣播和電視;⑤網(wǎng)絡;⑥其他。)

        調(diào)查后的分析:

        (1)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知道信息無處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獲得很多信息,對生活有幫助。如媽媽知道了明天天晴,準備洗曬衣服。

        (2)從家中每個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如爸爸喜歡體育和了解國家大事,媽媽關心跟家庭生活有關的信息,我比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們家的信息主要來自廣播、電視和報紙,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聽到的,來自網(wǎng)絡的信息不多,因為爸爸媽媽都沒有上網(wǎng)的習慣,家里也沒有裝寬帶網(wǎng),上網(wǎng)不方便。

        2.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分析。

        (1)可以統(tǒng)計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內(nèi)獲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興趣的信息相同嗎等。

        (2)寫好書面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3.嘗試對學習小組內(nèi)同學的調(diào)查表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主要分析:獲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匯總交流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判斷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討論:我們今天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和分析結(jié)果有什么作用?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推測作用,比如:企業(yè)如何選擇最佳的廣告渠道;如何最快地獲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課時

        學習目標

        能明確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能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參加辯論“怎樣正確利用媒體”的辯論賽。

        一、明確任務,選擇立場

        1.交待辯論賽的一般規(guī)則和比賽辦法。

        2.出示辨題

        辨題1:正方:小學生應當多看電視∕反方:小學生應當少看電視

        辨題2:正方:玩網(wǎng)絡游戲好處多∕反方:玩網(wǎng)絡游戲害處多

        辨題3:正方:上網(wǎng)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網(wǎng)交友危險大

        辨題4:正方:我相信媒體上的廣告∕反方:媒體上的廣告不可信

        3.選擇辨題和立場,組成四場比賽的正反雙方陣營。

        二、小組討論,充分準備

        1.同一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辯論隊,組內(nèi)討論:

        (1)主題觀點的陳述。

        (2)支持自己的觀點的事實。

        (3)反對對方觀點的事實。

        (4)總結(jié)觀點的陳述。

        2.根據(jù)同學的個性特點,做好分工。

        三、展開辯論,陳述觀點

        學生分成四組展開辯論,要求學生善于傾聽,并能適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四、課堂小結(jié)

        主要總結(jié)學生在辯論中的觀點。

        第六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兩篇研究報告,了解研究報告的基本特點,認識5個生字。

        2.確定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

        一、談話激趣,明確目標

        1.我們身邊充滿了信息,信息對我們有什么用呢?

        2.我們遇到一些問題,可以搜集處理信息,撰寫研究報告來解決。

        二、閱讀報告,了解特點

        1.通讀兩篇研究報告,學習生字。

        2.說說這兩篇研究報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問題。

        3.在這兩篇研究報告中,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1)觀察記錄天氣(風向)的變化。

        (2)了解有關知識。

        (3)收集相關的資料。

        ……

        4.小結(jié):研究報告最主要的特點是要在掌握盡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進行分析研究。

        三、開拓思路,確定主題

        1.教師舉例說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

        (1)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掉在地上,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

        (2)瓦特觀察水壺中的水開的情景,通過研究,發(fā)明了蒸汽機。

        ……

        2.學生分組討論可以研究的問題。

        3.學生匯報討論的結(jié)果。

        4.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題,比如:

        (1)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diào)查和分析

        (2)菜場使用塑料包裝袋的情況調(diào)查

        (3)我家節(jié)約用水的調(diào)查

        (4)校門通情況的調(diào)查和建議

        (5)究竟有沒有“UFO”

        (6)火星上有沒有生命

        ……

        5.學生競爭選擇研究主題,組成研究小組。

        四、制定計劃,明確任務

        1.出示研究計劃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組研究計劃

        研究課題:我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diào)查

        研究方法:1

        發(fā)調(diào)查表,做統(tǒng)計。

        2

        觀察同學的讀寫姿勢。

        3

        訪問家長,了解同學們在家保護視力的情況。

        分工:

        組長:葉青

        調(diào)查統(tǒng)計:楚雪楊芳芳

        觀察記錄:王天韻何陽

        走訪家長:姚凡李潔

        研究報告執(zhí)筆:金剛

        時間:5月15日前完成調(diào)查,5月20日完成研究報告。

        2.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3.課堂交流各組研究計劃。

        五、課外作業(yè)

        按照研究計劃,搜集研究資料,越多越好。

        第七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習根據(jù)研究的問題處理信息。

        一、組內(nèi)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2.組內(nèi)匯總搜集到的所有的資料。

        二、學習處理信息

        1.閱讀研究報告《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1)這篇研究報告中是怎樣處理搜集到的信息資料的?找到有關的內(nèi)容,仔細閱讀。

        (2)課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類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類。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篩選的,有些要去掉。

        2.對組內(nèi)成員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

        (1)討論確定分類的標準。

        (2)閱讀資料,分類。

        3.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

        (1)明確篩選的標準:

        ①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

        ②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沒有。沒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

        (2)閱讀資料,討論篩選。

        三、形成初步觀點

        1.認真閱讀資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組內(nèi)成員充分討論。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作出結(jié)論,需要繼續(xù)搜集資料;如果資料已經(jīng)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四、補充搜集資料

        1.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明確需要進一步補充搜集的資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頭繼續(xù)搜集。

        五、課外活動

        進一步搜集資料,分類、篩選資料,討論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

        第八課時

        學習目標

        研讀兩篇研究報告,了解撰寫研究報告的撰寫研究報告的基本方法,討論撰寫研究報告。

        一、研讀研究報告,領悟?qū)懽饕c

        1.認真研讀兩篇研究報告,思考:兩篇研究報告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歸納:

        (1)相同點:

        ①兩個研究都有明確的結(jié)論。

        ②都有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不同點:

        ①《奇怪的東南風》的寫作思路: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jié)論。

        ②《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的寫作思路:問題的提出—→調(diào)查方法—→調(diào)查情況和資料整理—→結(jié)論。

        ③兩篇研究報告的語言個有特點:前一篇語言更形象生動一些;后一篇更平實一些。

        二、充分討論,準備撰寫研究報告

        1.根據(jù)前一階段搜集整理的資料,小組內(nèi)討論:

        (1)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擬定研究報告的標題

        (2)我們的研究的結(jié)論是什么?

        (3)我們有哪些治療?可以怎樣表達?

        (4)我們采取哪一種研究報告的寫法?

        2.課堂交流討論結(jié)果,相互借鑒啟發(fā)。

        3.取長補短,進一步討論。

        三、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

        1.確定組內(nèi)執(zhí)筆的同學。

        2.一邊討論一邊擬寫初稿。

        第九課時

        學習目標

        繼續(xù)撰寫研究報告,修改完善研究報告。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撰寫研究報告

        二、組內(nèi)討論修改研究報告

        1.研究報告的標題是否表述清楚?

        2.有關的信息資料表達是否明確?

        3.語言是否通順?

        4.是否還可以用圖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觀的表達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報告

        小組合作謄寫或打印研究報告,并做好裝幀美工等工作。

        第十課時

        學習目標

        交流匯報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總結(jié)綜合性學習的收獲。

        課前準備

        各小組做好匯報準備:(1)人員分工,確定主報告人;(2)準備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內(nèi)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匯報研究報告

        1.支持人宣布匯報展示活動開始,說明有關的注意事項。

        2.各小組輪匯報展示。

        (1)小組內(nèi)的主報告人匯報研究報告。主要內(nèi)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題。

        ②調(diào)查研究的過程。

        ③研究的結(jié)論。

        (2)同一小組的成員對匯報進行補充或發(fā)表意見。

        (3)聽眾提出疑問,請匯報人或其他成員解答。

        各研究小組一次輪流匯報。

        二、評價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學對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及其匯報作出評價,如,打分、評星級等。

        2.教師作出綜合評價。

        三、暢談綜合性學習體會

        1.自由交流: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師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動的方向。

        (1)經(jīng)常瀏覽報刊、雜志、書籍、網(wǎng)絡,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隨時保存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庫,比如:簡報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以便今后查找。

        (2)經(jīng)常和其他人進行信息交流,養(yǎng)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合理的使用各種信息的習慣。

        (3)經(jīng)常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試著寫寫研究報告,到時候還可以匯編自己的研究報告集。

        10、《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使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逐步學會搜集信息,善于和別人交流信息,初步養(yǎng)成留心信息、運用信息的好習慣。

        4.初步學會根據(jù)目的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生字。

        課時安排

        10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瀏覽整組教材,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標,制定活動計劃。

        一、揭示主題,激發(fā)興趣

        1.師生共同回憶五年級時進行過的“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的經(jīng)歷。

        (1)歷數(shù)開展過的活動。

        (2)說說在活動中感覺最快樂或最難忘的事。

        (3)談談開展綜合性學習要注意的事項。

        2.揭示主題。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展一次新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1)說說對“信息世界”的了解。

        (2)談談你對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期待,或者說你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盡可能的納入到即將制定的活動計劃中去。

        二、瀏覽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瀏覽整組教材,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讀得仔細一些。

        2.交流瀏覽教材后的感受。

        (1)瀏覽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產(chǎn)生了哪些困惑或疑問?

        (3)你認為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注意傾聽,特別是學生的困惑、疑問和活動建議,這些要成為最終的活動的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分組討論,制定計劃

        1.重點閱讀: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

        (1)自由閱讀,你認為有價值的可以畫下來。

        (2)課堂交流: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給了我們哪些啟發(fā)?

        2.根據(jù)“自由組合,適當調(diào)整”的原則,組成3到5人的學習小組。

        3.分組制定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計劃。

        (1)組內(nèi)充分討論:想開展哪些活動?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2)組內(nèi)達成共識,填寫活動計劃表。

        ___________小組:“走進信息世界”活動計劃

        小組成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時間

        活動內(nèi)容

        活動地點

        活動形式

        預期的成果

        四、交流計劃,取長補短

        1.分組交流各自的活動計劃,要求:

        (1)清晰地匯報各項計劃中的活動,隨時回答同學的提問;

        (2)認真傾聽別的組的活動計劃,及時記錄與自己組的計劃不一樣的內(nèi)容,需要的話可以向回報的小組提出疑問。

        2.分組修改各自的活動計劃。

        (1)分析其他組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否有價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組活動計劃。

        3.公布活動計劃。

        可以采用適當?shù)男问焦几鹘M的活動計劃,比如:張貼,裝訂成冊等。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和《網(wǎng)上呼救》,能選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現(xiàn)代信息傳遞的特點。

        2.認識這幾篇閱讀材料中的14個生字,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要點。

        一、談話激趣,交待任務

        1.教師例舉生活中傳遞信息的生動事例。

        2.其實從古代到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來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閱讀材料。

        二、快速閱讀,了解概況

        1.默讀閱讀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有哪幾種?有什么特點?

        (2)現(xiàn)代的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有什么特點?

        邊讀邊思考,在材料中畫出有關的句子,并做好標注。

        2.課堂交流

        (1)學生自由發(fā)言,特別要關注學生對上面兩個思考題的認識來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語句。比如:

        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

        ①速度慢。典型語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

        ◇當時有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從馬拉松平原出發(fā),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不精確。典型語句:

        ◇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以為有敵人入侵,火速率兵出擊。

        ◇……然而諸侯們望見熊熊燃起的烽煙,卻以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個個按兵不動。

        ……

        (2)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的特點:

        ①速度快。典型語句:

        ◇計算機把全世界連成一家,“天涯若比鄰”已經(jīng)不再是夢想。

        ②多媒體。典型語句:

        ◇這個小學生為了通過電腦教表姐學唱,除了把歌詞、各譜寫在電腦屏幕上,還通過多媒體的錄音技術(shù)把自己的歌聲錄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語句:

        ◇他趕緊問:“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蘭”。

        2.再次閱讀材料,思考:信息傳遞的方式是怎樣變化的?

        (1)重點閱讀《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畫出關鍵詞語。

        (2)嘗試填寫:

        古代:驛差長途跋涉—→近代:( )—→現(xiàn)代:( )—→當代:廣播、電視和( )。

        3.根據(jù)課堂討論,填寫下面的表格。

        種類

        特點

        古代信息傳遞方式

        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

        三、聯(lián)系生活,了解現(xiàn)狀

        1.說說你在生活中接觸到那些信息傳遞方式?舉一個例子。

        2.想想這些信息傳遞方式帶給你什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xù)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體會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閱讀《把握自己》認識沉迷于網(wǎng)絡的危害,堅定把握自己,告別網(wǎng)吧的決心。

        一、閱讀材料,體會影響

        1.默讀五篇閱讀材料,聯(lián)系材料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信息是如何影響和改變?nèi)藗兊纳睢?/p>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

        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感受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比如:

        (1)信息傳遞錯誤導致了西周滅亡。──《烽火戲諸侯》

        (2)信息的及時傳遞“大大增強了希臘人抵抗波斯侵略軍的信心。”──《“我們勝利了”》

        (3)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不僅可以傳遞文字信息,還可以傳遞多媒體信息。──《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4)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使許多原來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實行超遠距離的救助。──《網(wǎng)上呼救》

        ……

        (5)認識沉湎網(wǎng)絡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點閱讀,深入體會

        1.重點閱讀《網(wǎng)上呼救》。

        (1)默讀課文,思考:

        ①蘇珊是在怎么樣的情況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2)邊讀材料邊思考,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

        (3)課堂交流。

        ①蘇珊當時的緊急情況:“圖書館里一片寂靜,這一層只有她一個人。離他最近的電話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著的腿走到那里是辦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蘇珊,你能怎么辦?如果沒有網(wǎng)絡,結(jié)果會怎么樣?

        ②捕捉文中的有關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過程:

        網(wǎng)上呼救—→打電話給縣政府—→打電話給救援中心—→救援人員趕到學校

        (4)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動,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學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回答,教師要善于總結(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使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

        2.重點閱讀《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1)默讀材料,說說電腦能變哪些“魔術(shù)”?

        (2)教師展示電腦制作的多媒體作品,讓學生感受信息傳遞的進步。

        3.重點閱讀《把握自己》。

        (1)想一想:從這篇演講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沉迷于網(wǎng)的危害: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2)課堂討論。

        怎樣理解“網(wǎng)絡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許多對事物辨別能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

        ①師生共同歷數(shù)“網(wǎng)絡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②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沉迷網(wǎng)絡的危險。

        ③小結(jié):網(wǎng)絡中的信息資源,有效地利用資源就能獲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獲就會發(fā)生悲劇。

        (3)面對網(wǎng)絡怎樣才能“把握自己”。

        ①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②教師宣讀“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

        三、學科整合,延伸體驗

        1.結(jié)合信息技術(shù)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如在電腦上欣賞照片、音樂、動畫,收發(fā)郵件、賀卡等,親身體驗多媒體電腦和網(wǎng)絡的神奇,感受現(xiàn)代信息傳輸?shù)姆奖憧旖荨?/p>

        2.談談電腦和網(wǎng)絡給自己和家人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的變化。

        第四課時

        學習目標

        調(diào)查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對記錄進行分析,能自己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和分析的結(jié)果。

        課前準備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計好調(diào)查記錄表,要求簡單明確,便于記錄。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表

        家庭成員

        獲得的信息

        獲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媽媽

        2.做好調(diào)查,填寫好調(diào)查表。

        一、說說調(diào)查的過程

        1.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調(diào)查的?

        引導學生注意同學間不同的調(diào)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訪談的方式,一邊與家長交流,一邊記錄;有的家長分別填寫,學生整理匯總。

        2.說說調(diào)查的快樂和煩惱。

        二、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傳閱或者逐個匯報,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2.推薦組內(nèi)“最有價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價值的信息”。

        三、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

        1.教師說明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有必要進行分析。教師可進行實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記錄表

        調(diào)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調(diào)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員

        獲得的信息

        信息來源

        爸爸

        中國男排以0:3負于日本隊

        ④郊區(qū)有300多戶農(nóng)戶要求作房屋拆遷評估

        ①全國人大舉行《個稅法》聽證會

        ③媽媽

        天氣預報:明天晴

        ④星光街開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杭州西湖邊萬人免費品茶

        ③我

        柿子和桂圓嫁接在一起結(jié)出柿桂果

        ④失去雙臂的男孩制成飛機模型

        ③一只北極熊來到杭州動物園

        ③(說明:獲得信息的渠道分類:①親自看到或聽到;②電話或短信;③報刊和書籍;④廣播和電視;⑤網(wǎng)絡;⑥其他。)

        調(diào)查后的分析:

        (1)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知道信息無處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獲得很多信息,對生活有幫助。如媽媽知道了明天天晴,準備洗曬衣服。

        (2)從家中每個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如爸爸喜歡體育 和了解國家大事,媽媽關心跟家庭生活有關的信息,我比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們家的信息主要來自廣播、電視和報紙,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聽到的,來自網(wǎng)絡的信息不多,因為爸爸媽媽都沒有上網(wǎng)的習慣,家里也沒有裝寬帶網(wǎng),上網(wǎng)不方便。

        2.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分析。

        (1)可以統(tǒng)計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內(nèi)獲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興趣的信息相同嗎等。

        (2)寫好書面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3.嘗試對學習小組內(nèi)同學的調(diào)查表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主要分析:獲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匯總交流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判斷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討論:我們今天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和分析結(jié)果有什么作用?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推測作用,比如:企業(yè)如何選擇最佳的廣告渠道;如何最快地獲得有效的信息。

        第五課時

        學習目標

        能明確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能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參加辯論“怎樣正確利用媒體”的辯論賽。

        一、明確任務,選擇立場

        1.交待辯論賽的一般規(guī)則和比賽辦法。

        2.出示辨題

        辨題1:正方:小學生應當多看電視 ∕ 反方:小學生應當少看電視

        辨題2:正方:玩網(wǎng)絡游戲好處多 ∕ 反方:玩網(wǎng)絡游戲害處多

        辨題3:正方:上網(wǎng)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網(wǎng)交友危險大

        辨題4:正方:我相信媒體上的廣告 ∕ 反方:媒體上的廣告不可信

        3.選擇辨題和立場,組成四場比賽的正反雙方陣營。

        二、小組討論,充分準備

        1.同一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辯論隊,組內(nèi)討論:

        (1)主題觀點的陳述。

        (2)支持自己的觀點的事實。

        (3)反對對方觀點的事實。

        (4)總結(jié)觀點的陳述。

        2.根據(jù)同學的個性特點,做好分工。

        三、展開辯論,陳述觀點

        學生分成四組展開辯論,要求學生善于傾聽,并能適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四、課堂小結(jié)

        主要總結(jié)學生在辯論中的觀點。

        第六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兩篇研究報告,了解研究報告的基本特點,認識5個生字。

        2.確定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

        一、談話激趣,明確目標

        1.我們身邊充滿了信息,信息對我們有什么用呢?

        2.我們遇到一些問題,可以搜集處理信息,撰寫研究報告來解決。

        二、閱讀報告,了解特點

        1.通讀兩篇研究報告,學習生字。

        2.說說這兩篇研究報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問題。

        3.在這兩篇研究報告中,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1)觀察記錄天氣(風向)的變化。

        (2)了解有關知識。

        (3)收集相關的資料。

        ……

        4.小結(jié):研究報告最主要的特點是要在掌握盡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進行分析研究。

        三、開拓思路,確定主題

        1.教師舉例說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問題很多,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

        (1)牛頓發(fā)現(xiàn)蘋果掉在地上,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

        (2)瓦特觀察水壺中的水開的情景,通過研究,發(fā)明了蒸汽機。

        ……

        2.學生分組討論可以研究的問題。

        3.學生匯報討論的結(jié)果。

        4.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題,比如:

        (1)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diào)查和分析

        (2)菜場使用塑料包裝袋的情況調(diào)查

        (3)我家節(jié)約用水的調(diào)查

        (4)校門口交通情況的調(diào)查和建議

        (5)究竟有沒有“UFO”

        (6)火星上有沒有生命

        ……

        5.學生競爭選擇研究主題,組成研究小組。

        四、制定計劃,明確任務

        1.出示研究計劃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組研究計劃

        研究課題:我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diào)查

        研究方法:1 發(fā)調(diào)查表,做統(tǒng)計。

        2 觀察同學的讀寫姿勢。

        3 訪問家長,了解同學們在家保護視力的情況。

        分 工:組 長:葉 青

        調(diào)查統(tǒng)計:楚 雪 楊芳芳

        觀察記錄:王天韻 何 陽

        走訪家長:姚 凡 李 潔

        研究報告執(zhí)筆:金 剛

        時 間:5月15日前完成調(diào)查,5月20日完成研究報告。

        2.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3.課堂交流各組研究計劃。

        五、課外作業(yè)

        按照研究計劃,搜集研究資料,越多越好。

        第七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習根據(jù)研究的問題處理信息。

        一、組內(nèi)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2.組內(nèi)匯總搜集到的所有的資料。

        二、學習處理信息

        1.閱讀研究報告《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

        (1)這篇研究報告中是怎樣處理搜集到的信息資料的?找到有關的內(nèi)容,仔細閱讀。

        (2)課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類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類。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篩選的,有些要去掉。

        2.對組內(nèi)成員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

        (1)討論確定分類的標準。

        (2)閱讀資料,分類。

        3.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

        (1)明確篩選的標準:①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②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沒有。沒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

        (2)閱讀資料,討論篩選。

        三、形成初步觀點

        1.認真閱讀資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組內(nèi)成員充分討論。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作出結(jié)論,需要繼續(xù)搜集資料;如果資料已經(jīng)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四、補充搜集資料

        1.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明確需要進一步補充搜集的資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頭繼續(xù)搜集。

        五、課外活動

        進一步搜集資料,分類、篩選資料,討論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

        第八課時

        學習目標

        研讀兩篇研究報告,了解撰寫研究報告的撰寫研究報告的基本方法,討論撰寫研究報告。

        一、研讀研究報告,領悟?qū)懽饕c

        1.認真研讀兩篇研究報告,思考:兩篇研究報告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小結(jié)歸納:

        (1)相同點:

        ①兩個研究都有明確的結(jié)論。

        ②都有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的過程。

        (2)不同點:

        ①《奇怪的東南風》的寫作思路: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jié)論。

        ②《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研究報告》的寫作思路:問題的提出—→調(diào)查方法—→調(diào)查情況和資料整理—→結(jié)論。

        ③兩篇研究報告的語言個有特點:前一篇語言更形象生動一些;后一篇更平實一些。

        二、充分討論,準備撰寫研究報告

        1.根據(jù)前一階段搜集整理的資料,小組內(nèi)討論:

        (1)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擬定研究報告的標題

        (2)我們的研究的結(jié)論是什么?

        (3)我們有哪些治療?可以怎樣表達?

        (4)我們采取哪一種研究報告的寫法?

        2.課堂交流討論結(jié)果,相互借鑒啟發(fā)。

        3.取長補短,進一步討論。

        三、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

        1.確定組內(nèi)執(zhí)筆的同學。

        2.一邊討論一邊擬寫初稿。

        第九課時

        學習目標

        繼續(xù)撰寫研究報告,修改完善研究報告。

        教學過程

        一、繼續(xù)撰寫研究報告

        二、組內(nèi)討論修改研究報告

        1.研究報告的標題是否表述清楚?

        2.有關的信息資料表達是否明確?

        3.語言是否通順?

        4.是否還可以用圖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觀的表達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報告

        小組合作謄寫或打印研究報告,并做好裝幀美工等工作。

        第十課時

        學習目標

        交流匯報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總結(jié)綜合性學習的收獲。

        課前準備

        各小組做好匯報準備:(1)人員分工,確定主報告人;(2)準備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內(nèi)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匯報研究報告

        1.支持人宣布匯報展示活動開始,說明有關的注意事項。

        2.各小組輪匯報展示。

        (1)小組內(nèi)的主報告人匯報研究報告。主要內(nèi)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題。

        ②調(diào)查研究的過程。

        ③研究的結(jié)論。

        (2)同一小組的成員對匯報進行補充或發(fā)表意見。

        (3)聽眾提出疑問,請匯報人或其他成員解答。

        各研究小組一次輪流匯報。

        二、評價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學對各研究小組的研究報告及其匯報作出評價,如,打分、評星級等。

        2.教師作出綜合評價。

        三、暢談綜合性學習體會

        1.自由交流: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師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動的方向。

        (1)經(jīng)常瀏覽報刊、雜志、書籍、網(wǎng)絡,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隨時保存有價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庫,比如:簡報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對其中的信息進行整理、歸類,以便今后查找。

        (2)經(jīng)常和其他人進行信息交流,養(yǎng)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合理的使用各種信息的習慣。

        (3)經(jīng)常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并試著寫寫研究報告,到時候還可以匯編自己的研究報告集。

        11、《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對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影響。

        2、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確使用媒體,學會選擇信息,趨利避害。

        3、逐步學會搜集信息,善于和別人交流信息,初步養(yǎng)成留心信息、運用信息的好習慣。

        4、初步學會根據(jù)目的搜集和處理信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5、認識生字。

        【課時安排】

        10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瀏覽整組教材,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和目標,制定活動計劃。

        〖學習過程〗

        一、揭示主題,激發(fā)興趣

        1、師生共同回憶五年級時進行過的“遨游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的經(jīng)歷。

        ⑴ 歷數(shù)開展過的活動。

        ⑵ 說說在活動中感覺最快樂或最難忘的事。

        ⑶ 談談開展綜合性學習要注意的事項。

        2、揭示主題: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展一次新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⑴ 說說對“信息世界”的了解。

        ⑵ 談談你對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期待,或者說你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盡可能的納入到即將制定的活動計劃中去。

        二、瀏覽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瀏覽整組教材,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讀得仔細一些。

        2、交流瀏覽教材后的感受:

        ⑴ 瀏覽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⑵ 你產(chǎn)生了哪些困惑或疑問?

        ⑶ 你認為這次綜合性學習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教師要注意傾聽,特別是學生的困惑、疑問和活動建議,這些要成為最終的活動的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分組討論,制定計劃

        1、重點閱讀: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

        ⑴ 自由閱讀,你認為有價值的可以畫下來。

        ⑵ 課堂交流:單元導語、兩個活動建議以及最后的結(jié)語給了我們哪些啟發(fā)?

        2、根據(jù)“自由組合,適當調(diào)整”的原則,組成3到5人的學習小組。

        3、分組制定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計劃:

        ⑴ 組內(nèi)充分討論:想開展哪些活動?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⑵ 組內(nèi)達成共識,填寫活動計劃表:

        ____小組:“走進信息世界”活動計劃

        小組成員:______________

        活動時間活動內(nèi)容活動地點活動形式預期的成果

        四、交流計劃,取長補短

        1、分組交流各自的活動計劃,要求:

        ⑴ 清晰地匯報各項計劃中的活動,隨時回答同學的提問;

        ⑵ 認真傾聽別的組的活動計劃,及時記錄與自己組的計劃不一樣的內(nèi)容,需要的話可以向回報的小組提出疑問。

        2、分組修改各自的活動計劃:

        ⑴ 分析其他組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否有價值,是否可行。

        ⑵ 修改小組活動計劃。

        3、公布活動計劃:

        可以采用適當?shù)男问焦几鹘M的活動計劃,比如:張貼,裝訂成冊等。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和《網(wǎng)上呼救》,能選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以及現(xiàn)代信息傳遞的特點。

        2、認識這幾篇閱讀材料中的14個生字,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要點。

        〖學習過程〗

        一、談話激趣,交待任務

        1、教師例舉生活中傳遞信息的生動事例。

        2、其實從古代到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來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閱讀材料。

        二、快速閱讀,了解概況

        1、默讀閱讀材料,思考:

        ⑴ 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傳遞方式有哪幾種?有什么特點?

        ⑵ 現(xiàn)代的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有什么特點?

        邊讀邊思考,在材料中畫出有關的句子,并做好標注。

        2、課堂交流:

        ⑴ 學生自由發(fā)言,特別要關注學生對上面兩個思考題的認識來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語句。比如:

        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

        ① 速度慢。典型語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

        當時有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從馬拉松平原出發(fā),一刻不停的跑了40多千米……

        ② 不精確。典型語句:

        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以為有敵人入侵,火速率兵出擊。

        ……然而諸侯們望見熊熊燃起的烽煙,卻以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個個按兵不動。

        ……

        ⑵ 因特網(wǎng)傳遞信息的特點:

        ① 速度快。典型語句:

        計算機把全世界連成一家,“天涯若比鄰”已經(jīng)不再是夢想。

        ② 多媒體。典型語句:

        這個小學生為了通過電腦教表姐學唱,除了把歌詞、各譜寫在電腦屏幕上,還通過多媒體的錄音技術(shù)把自己的歌聲錄在上面……

        ③ 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語句:

        他趕緊問:“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蘭”。

        2、再次閱讀材料,思考:信息傳遞的方式是怎樣變化的?

        ⑴ 重點閱讀《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畫出關鍵詞語。

        ⑵ 嘗試填寫:

        古代:驛差長途跋涉—→近代:( )—→現(xiàn)代:( )—→當代:廣播、電視和( )。

        3、根據(jù)課堂討論,填寫下面的表格:

        種類特點古代信息傳遞方式 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

        三、聯(lián)系生活,了解現(xiàn)狀

        1、說說你在生活中接觸到那些信息傳遞方式?舉一個例子。

        2、想想這些信息傳遞方式帶給你什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繼續(xù)閱讀《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因特網(wǎng)將世界連成一家》《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網(wǎng)上呼救》《把握自己》,進一步了解現(xiàn)代信息傳遞方式的特點,體會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閱讀《把握自己》認識沉迷于網(wǎng)絡的危害,堅定把握自己,告別網(wǎng)吧的決心。

        〖學習過程〗

        一、閱讀材料,體會影響

        1、默讀五篇閱讀材料,聯(lián)系材料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信息是如何影響和改變?nèi)藗兊纳睢?/p>

        2、小組討論。

        3、課堂交流:

        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感受信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比如:

        ⑴ 信息傳遞錯誤導致了西周滅亡。──《烽火戲諸侯》

        ⑵ 信息的及時傳遞“大大增強了希臘人抵抗波斯侵略軍的信心。”──《“我們勝利了”》

        ⑶ 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不僅可以傳遞文字信息,還可以傳遞多媒體信息。──《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⑷ 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使許多原來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實行超遠距離的救助。──《網(wǎng)上呼救》

        ……

        ⑸ 認識沉湎網(wǎng)絡的危害──《把握自己》。

        二、重點閱讀,深入體會

        1、重點閱讀《網(wǎng)上呼救》:

        ⑴ 默讀課文,思考:

        ① 蘇珊是在怎么樣的情況下呼救的?

        ② 桑恩救援的過程是怎么樣的?

        ⑵ 邊讀材料邊思考,在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

        ⑶ 課堂交流:

        ① 蘇珊當時的緊急情況:“圖書館里一片寂靜,這一層只有她一個人。離他最近的電話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著的腿走到那里是辦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蘇珊,你能怎么辦?如果沒有網(wǎng)絡,結(jié)果會怎么樣?

        ② 捕捉文中的有關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過程:

        網(wǎng)上呼救—→打電話給縣政府—→打電話給救援中心—→救援人員趕到學校。

        ⑶ 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動,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學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回答,教師要善于總結(ji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信息傳遞方式的進步,使不可能的事成為了可能。

        2、重點閱讀《神奇的電腦魔術(shù)師》:

        ⑴ 默讀材料,說說電腦能變哪些“魔術(shù)”?

        ⑵ 教師展示電腦制作的多媒體作品,讓學生感受信息傳遞的進步。

        3、重點閱讀《把握自己》:

        ⑴ 想一想:從這篇演講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① 沉迷于網(wǎng)的危害: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身體健康;導致犯罪……

        ② 青少年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不要被它所控制、所奴役。

        ⑵ 課堂討論:

        怎樣理解“網(wǎng)絡能造就人才,也能誘使許多對事物辨別能力差的人走向無底深淵。”

        ① 師生共同歷數(shù)“網(wǎng)絡英雄”和他們的故事。

        ②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沉迷網(wǎng)絡的危險。

        ③ 小結(jié):網(wǎng)絡中的信息資源,有效地利用資源就能獲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獲就會發(fā)生悲劇。

        ⑶ 面對網(wǎng)絡怎樣才能“把握自己”:

        ①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② 教師宣讀“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

        三、學科整合,延伸體驗

        1、結(jié)合信息技術(shù)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如在電腦上欣賞照片、音樂、動畫,收發(fā)郵件、賀卡等,親身體驗多媒體電腦和網(wǎng)絡的神奇,感受現(xiàn)代信息傳輸?shù)姆奖憧旖荨?/p>

        2、談談電腦和網(wǎng)絡給自己和家人生活、學習、工作帶來的變化。

        第四課時

        〖學習目標〗

        調(diào)查全家人在一天中獲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對記錄進行分析,能自己發(fā)現(xiàn)調(diào)查和分析的結(jié)果。

        〖課前準備〗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設計好調(diào)查記錄表,要求簡單明確,便于記錄。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表

        家庭成員獲得的信息獲得信息的渠道爸爸 媽媽 我

        2、做好調(diào)查,填寫好調(diào)查表。

        〖學習過程〗

        一、說說調(diào)查的過程

        1、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調(diào)查的?

        引導學生注意同學間不同的調(diào)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訪談的方式,一邊與家長交流,一邊記錄;有的家長分別填寫,學生整理匯總。

        2、說說調(diào)查的快樂和煩惱。

        二、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傳閱或者逐個匯報,交流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2、推薦組內(nèi)“最有價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價值的信息”。

        三、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

        1、教師說明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有必要進行分析。教師可進行實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調(diào)查記錄表

        調(diào)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調(diào)查人:502班殷晨露

        家庭成員獲得的信息信息來源爸爸中國男排以0:3負于日本隊④ 郊區(qū)有300多戶農(nóng)戶要求作房屋拆遷評估① 全國人大舉行《個稅法》聽證會③媽媽天氣預報:明天晴④ 星光街開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 杭州西湖邊萬人免費品茶③我柿子和桂圓嫁接在一起結(jié)出柿桂果④ 失去雙臂的男孩制成飛機模型③ 一只北極熊來到杭州動物園③

        (說明:獲得信息的渠道分類:①親自看到或聽到;②電話或短信;③報刊和書籍;④廣播和電視;⑤網(wǎng)絡;⑥其他。)

        調(diào)查后的分析:

        ⑴ 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知道信息無處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獲得很多信息,對生活有幫助。如媽媽知道了明天天晴,準備洗曬衣服。

        ⑵ 從家中每個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如爸爸喜歡體育 和了解國家大事,媽媽關心跟家庭生活有關的信息,我比較注意有趣的信息。

        ⑶ 我們家的信息主要來自廣播、電視和報紙,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聽到的,來自網(wǎng)絡的信息不多,因為爸爸媽媽都沒有上網(wǎng)的習慣,家里也沒有裝寬帶網(wǎng),上網(wǎng)不方便。

        2、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分析:

        ⑴ 可以統(tǒng)計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內(nèi)獲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是通過什么渠道獲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興趣的信息相同嗎等。

        ⑵ 寫好書面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3、嘗試對學習小組內(nèi)同學的調(diào)查表綜合起來進行分析。

        主要分析:獲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匯總交流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判斷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討論:我們今天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和分析結(jié)果有什么作用?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推測作用,比如:企業(yè)如何選擇最佳的廣告渠道;如何最快地獲得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