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一等獎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課題 古詩苑漫步 課型 新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
目標 1.通過誦讀古詩,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詩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分門別類編輯古詩詞,增強學生綜合審美、動手等能力;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讓學生們積極的主動參與,培養(yǎng)自主合作的精神。
3.通過這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嘗試創(chuàng)作古詩,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重點
難點 1.對古詩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查找和編輯、感悟和理解。
2.提高學生綜合審美、動手等能力。
2、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課題 古詩苑漫步 課型 新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
目標 1.通過誦讀古詩,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詩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分門別類編輯古詩詞,增強學生綜合審美、動手等能力;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讓學生們積極的主動參與,培養(yǎng)自主合作的精神。
3.通過這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嘗試創(chuàng)作古詩,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重點
難點 1.對古詩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查找和編輯、感悟和理解。
2.提高學生綜合審美、動手等能力。
3、八下第五單元《詩詞曲五首》教案《古詩苑漫步》教案
詩詞曲五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
2、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3、反復讀誦,體會五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及語言風格;
4、背誦并默寫五首詩;
情感與價值目標:5、這五首詩,或撫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yōu)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重點難點:1、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反復讀誦,體會五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及語言風格;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今天,我們學習詩詞曲五首,讓我們漫步于古詩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二、學習·點撥
(一)學習《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
1、齊讀古詩
2、老師范讀,學生注意其節(jié)奏,重音。
3、回顧劉禹錫作品特點:《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秋日》——“我言秋日勝春朝”,可見劉禹錫的作品風格是什么?
4、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敬宗寶歷二年(826)冬,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也回洛陽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經(jīng)歷遭遇,使兩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吟詩一首,為劉禹錫的長期被貶鳴不平。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因此,寫了這首詩,以答謝白居易。酬,這里是酬謝的意思。
5、再讀本詩,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置身。” 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jīng)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懷舊……柯人?!?此處作者用了兩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受害的戰(zhàn)友王叔文等的悼念,抒發(fā)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沉舟……木春?!?本是劉禹錫感嘆身世的憤激之語,由于它客觀上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guī)律,其意義就不僅局限于詩人的身世之感了。表達的哲理是,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的道理。
“今日……精神?!?點睛之筆,“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xiàn)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6、再讀(或背)全詩。
(二)學習《赤壁》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三)學習《過零丁洋》
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lián)上下兩句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已學的三首詩。
2、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樂天揚州 歸來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見贈》 感嘆身世——寫景——憤激 水乳交融
(酬贈詩) 席間贈言——抒懷——昂揚
《赤壁》 前兩句——————興感之由 非凡的史識
(詠史詩) 后兩句——————借題發(fā)揮 豪爽的胸襟
首聯(lián)——回顧一生 深摯沉痛
《過零丁洋》頷聯(lián)——國破家亡 追憶過去 丹心垂史
(述懷詩) 頸聯(lián)——悲憤憂懼感嘆眼前映照千古
尾聯(lián)——以死名志 激情慷慨
第二課時
一、背誦導入
全班齊背已學的前三首古詩。
二、學習·點撥
(一)學習《明月幾時有》
1、放錄音歌曲《明月幾時有》
2、齊讀整首詞
3、了解寫作背景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笨梢?,此詞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與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懷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詞的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對月懷人,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jié)。
4、品析詞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陡然發(fā)問,把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來,也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緊承這一問,又有了下一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對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進了一步,對明月的贊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當然產(chǎn)生乘風歸去的念頭。上天而說“歸去”,因為作者把美好皎潔的月亮看作自己精神的家園。然而真要仙去,詞人又有些猶豫了,“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的遐想愈來愈飄渺,而終不忍棄絕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憋w天探月,出塵之思,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下片緊承上片最后兩句的入世情懷和月色描寫,仍然寫月,寫月光的移動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這一問,轉(zhuǎn)入了抒發(fā)懷人之情。好像是對月有怨懟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卞撮_一筆來說,表現(xiàn)了詞人由心中有所郁結(jié),到心胸開闊,作達觀之想的心理變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放達寬慰之語。全詞樂觀曠達的情懷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現(xiàn)出來。
5、學唱此詞。
(二)學習《山坡羊 潼關(guān)懷古》
1、了解作者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上自儒家經(jīng)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2、介紹“曲”
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
3、對曲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后兩句來理解。)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4、讀背全曲。
三、小結(jié)
這一課我們學習的五首詩歌,從種類上看有——
從題材上看有——
從藝術(shù)手法上看——
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會更加勃發(fā),精神將更加飽滿,前行的腳步將更加穩(wěn)健。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
2、理解意境
3、語句賞析
板書設計:
把酒問天 不知何年
上闋 由月感發(fā)—求美好生活
欲歸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調(diào) 月照無眠 不應有恨 情趣盎然
歌頭》下闋 感月悵別—表思念情懷
人有離合 千里嬋娟
憑吊潼關(guān)估計————峰巒、波濤、宮闕成土
《潼關(guān)懷古》
(詠史詩) 抒發(fā)深沉感慨————興、亡,百姓苦
教后反思:學習古詩,要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情味與意境,不要死扣解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要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來推測詩歌所表達的深意,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
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 古詩苑漫步
教學目的: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點:寫作編輯 詩歌賞析。
教學難點: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法設計:合作探究 賞析評價
學法指導: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外活動兩周。2、課內(nèi)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教學步驟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guān)資料:
a.可上網(wǎng)看“中華詩詞”有關(guān)內(nèi)容:網(wǎng)址:語文網(wǎng)中網(wǎng)閱讀欣賞頻道
b.詩詞編輯:
c.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d.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nèi)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xiāng),友誼等。
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
朝代:古詩和現(xiàn)代詩
e.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第二周: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nèi)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nèi)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nèi)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diào)、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quán)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4、古詩綜合課《古詩長廊》課堂教學教案教案教學設計
朱朝燕
一、課前三分鐘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的時間,讓我們先共同步入每周一次“與古人同行”。(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看到這首詩,你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嗎?(先出示詩人畫像,再出示詩作)
生:王維。
師:對,這位就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課件解說)
師:了解了王維,讓我們走近今天的第二位詩人。(出示詩作)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杜牧。
師:對,這就是杜牧。(出示畫像,課件解說)
師:讓我們走近今天的最后一位詩人——蘇軾。(出示畫像、詩作、課件解說)
[點評:通過課前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又了解了幾位詩人,這其中的東坡先生有句詩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從上學期我們開設了“每日古詩”以來,大家學詩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入“古詩長廊”,(板書:古詩長廊)讓我們共同分享誦詩的樂趣,體味賞詩的意境,施展作詩的才華,領略祖國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誦詩
師: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詩是學好古詩的前提。(板書:誦詩)從上學期到現(xiàn)在我們背誦的古詩已經(jīng)有100多首了,現(xiàn)在出示的就是其中的80首詩的目錄,這些詩也是大綱中規(guī)定的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的。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我出題目,大家一起背誦,準備好了嗎?(隨意點擊2首《游子吟》、《長歌行》)
生:(齊背誦)
師:大家掌握得不錯,“真金不怕火煉”,我們請臺下聽課的老師也來點兩首詩,好不好?
生:好!
(臺下老師現(xiàn)場點題《江雪》、《江畔獨步尋花》)
生:(齊背誦)
【點評:通過誦詩展示學生一個學期以來詩詞的積累量】
師: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彪m然我們展示的時間很短,但大家在課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師的考驗還沒有結(jié)束呢!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欣賞畫面,然后說說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播放錄像《江南春色》)
生:“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p>
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p>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遲日江山麗,春城花草香?!?/p>
生:“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師:你想到了黛玉的《葬花吟》。
生:“昨夜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p>
生:“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p>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p>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p>
生:“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p>
師:你找到了《江畔獨步尋花》的感覺。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p>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p>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p>
師:看來這江南春景的確令人心曠神恰,不知下面的畫面又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播放錄像《沙場征戰(zhàn)》)
師:誰想來說說看?
生:“將軍戰(zhàn)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p>
生:“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
師: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精神。
生:“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蹦阆氲搅俗鲬?zhàn)的艱辛困苦。
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師:這是何其豪邁的氣概!
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師:這是曹植的《白馬篇》,其中的“視死忽如歸”后來演變成一個成語——
生:“視死如歸”。
生:“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p>
師:你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嗎?
生:《木蘭詩》。
生:“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p>
師:領略了鐵馬金戈的豪氣,讓我們共同步入另一方神奇時空。(播放錄像:《高山流水》)
師: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詩句?
生:“楊柳青青江水平。”
師:它的下一句是“聞郎岸上踏歌聲”。你想到了《竹枝詞》。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生:“三萬里河東入海,九千仞岳上摩天。”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生:“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師:由奇山秀水想到了滔滔黃河,真了不起。
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生:“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師:簡直就是人在畫中游,不過要注意一個字:是“趁 chèn”而不是“cèn”。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p>
師:“能不憶江南?”
師:看來以畫想詩難不倒大家,下面老師提高難度,拋開畫面,我說一句詩,請你說出所能聯(lián)想到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p>
師:這是一輪塞北的明月,也是一面歷史的鏡子。
生:“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p>
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p>
師:你想到了《春江花月夜》。
生:“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p>
生:“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p>
生:“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欄桿南斗斜?!?/p>
生:“不如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p>
師:聽了明月的詩句大家是對答如流,現(xiàn)在老師只出一個詞,看看你是否也能說出相關(guān)的詩句:“美酒”。
生:“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花既不解飲,影圖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p>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p>
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p>
生:“歲月滄桑香如故,莫道美酒不識君?!?/p>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生:“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師:剛才大家的誦詩真稱的上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了。難怪古人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看來大家的確是飽讀詩書,“胸中有丘壑”。
【點評:通過聯(lián)想誦詩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用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融情入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四、賞詩
師:如果說誦詩令我們受益匪淺,那賞詩就更其樂無窮了。(板書:賞詩)我們都知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彼哉f,每首好詩都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平時我們一起欣賞了不少好詩。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幅畫面,是不是“似曾相識”?
師:你能用這學期我們課內(nèi)學過的一首詩來描繪一下嗎?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對,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今天就讓我們再來進一步從欣賞的角度自己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議一議,說說你是如何欣賞這首詩的?
學生分小組討論。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獲得充分發(fā)表現(xiàn)點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集體參與合作意識】
師:誰先來談一談?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老朋友孟浩然時寫下的。
師:你為大家介紹了這首詩的背景。(板書:背景)你了解這首詩的意思么?
生:在桃紅柳綠、陽光明媚的陽春三月,老朋友告別了西邊的黃鶴樓,順流東下前往美麗的揚州。小船揚帆而去,越走越遠,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滾滾東去,流向天的盡頭。詩人目送老友,不忍離去;那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多像詩人綿綿不盡的思念啊。
師:聽了她的發(fā)言,我們對詩的意思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板書:詩意)那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白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作者雖然和老朋友離別,但起初心情是愉快的,因為他們分別的季節(jié)和景色美極了,我是從前兩句看出來的。但當老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時,詩人心中充滿了依依不舍的情誼,這也是詩中表達的主要的思想感情。雖然我們天各一方,但我們月共一輪。
師:看來我們欣賞古詩不但要理解詩的意思,而且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板書:詩情)同學們看,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這么深厚的感情,作者僅僅用了二十幾個字就表達出來了,可見詩歌的語言是多么精煉,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賞這首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像資料,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錄像)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真是找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李白,你能誦讀出對老朋友的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么?誰想試試?
師:讀得不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帶著詩人對老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來誦讀這首詩。
生:(齊聲誦讀)
師:聽了同學們的誦讀,老師覺得同學們真的進入到這首詩的境界中了。(板書:詩境)
【點評:分層分步的賞析使學生便于掌握賞析的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進入詩境】
五、作詩
師:看來賞析古詩真是讓大家受益匪淺,如果能把賞析所得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更了不起了。所以南宋大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蓖ㄟ^一個多學期的訓練,我們不但學會了誦詩。賞詩,還學會了——作詩。(板書:作詩)后面聽課的老師也想考考大家呢,課前給大家出了兩個題目。(板書題目:未來、小草)好,請大家按照古詩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吧,限時2分鐘。
生:老師,作散文詩行嗎?
師:可以。
生:老師,作詞行嗎?
生:作四言古風行嗎?
師:可以,只要能表達你的感情,什么詩體都可以。(放音樂)
教師巡視。
師:已經(jīng)有同學完成了,請你仔細品讀推敲一下。
師:(兩分鐘后)好,小詩人們請停筆。好,誰先來誦讀自己的大作?(出示投影)
生:我作的是《未來》:“展翅高飛十萬路,望至天涯身影無。未來高樓拔地起,來時仙境去時苦?!?/p>
師:這是一首縱橫古今的絕句。剛才是才子,下面有請一位才女。
生:我作的是一首十六字令《草》:“草,春氣芬芳滿天飄。綠如碧,襯飾春光好?!?/p>
師:真是清詞麗句必為鄰。誰再來一展風采?
生:我作了一首律詩《未來》:“展望新時代,鮮花朵朵開。漸入高科技,兒童新時代。人生亦幸福,萬紅涌心壞。科技來致富,開心天天來?!?/p>
師:短短兩分鐘就作出一首律詩,真是功夫不淺。
生:我也寫了一首十六字令《草》:“草,綠如碧絲異妖饒。草襯花,顏容別樣俏?!?/p>
師:真是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阜比仙。還有嗎?
生:我作了一首散文詩《未來》:“她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她是一個久遠的傳說,她是一個可愛的童話,她是一個不變的承諾。她是什么?她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飽含笑淚的歌,她在何處?她就在我們凝視的遠方。”
師:真是美不勝收,再請一位。
生:我作了一首四言古風《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樹高。蒼天之下,青青小草?!?/p>
師:好,剛才我們聽了幾位同學不同形式與風格的詩作,下面讓我們來點評其中的一至兩首。就讓我們先來點評一下紀建輝的這首《未來》。紀建輝,請你再誦讀一下。
生:(讀)老師,我想說一說我作的這首詩有個特點:每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展望未來”。
師:真是風格獨運。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下面就請各位小詩人們海闊天空,盡情評析。
生:我覺得這首詩寫得好,妙不可言。第一句,寫飛得高,看得遠。第二句,寫通往未來的路長而遠,“望至天涯”。最后兩句寫未來的建筑和未來的科技,用詞很精致。
師:你是從詩的意思方面來談的,看得出你也是滿腹經(jīng)綸。誰想再來談談?
生:我認為他寫得不錯,但有一個字可以改:“路”,我認為改成“里”講得通。
師:作者同意否?
(作者考慮)其他生舉手。
師:好,你來說。
生:我認為“路”好,“十萬路”給人的感覺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到達未來。
生:可是“里”更好,我們本來就是剛邁出了十萬里科技長征的第一步。
生:我同意“路”,這個字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尤其是“展翅高飛十萬路”,給人感覺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能到達,這種用法在古詩里常見,寫出了自己的東西。
生:對,我也同意“路”,我們都說走出人生燦爛的路,可沒說燦爛的里。
師:看來剛才大家談到了詩的寫作方法,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還想談?
生:我認為他后兩句寫得好。說明了科技是不斷發(fā)展的,而不是停滯不前的,表達了對未來科技的向往。
師:對。你是從詩所表達的情感方面來談的。
生:我有一點不明白,想問問詩人,就是最后一句“來時仙境去時苦”是什么意思?
師:好像帶著樣的意味。
其他生舉手。
師:好,你先替詩人說說吧。
生:我覺得是不是說以前很落后,到未來就很輝煌,像仙境一樣。
師:你談到了詩的意境,不知作者的本意是不是這樣的呢?
生:我的意思是當一個人來到未來世界的時候,他會覺得像仙境一樣,所以在他死的時候會非常痛苦:我為什么要死去,我為什么不能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呢?
師:看來刁乾龍和紀建輝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刁乾龍不像作者說得那么精辟,“但也說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好,這首詩我們點評到此,哪位同學喜歡,請你跟著作者一起高聲誦讀。
(紀建輝領誦,其他學生齊誦)
師:本來老師真想多點評幾首詩可是同學們都知道,寫一首好詩是多么不容易,古人就深有體會。詩人賈島曾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來形容寫詩的不易;王安石更用“捻斷三根須”來形容作詩時冥思苦想的樣子;而杜甫更寫出了“一生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千古絕句,誓用一生來研究詩作。所以我們想在課堂上完成一首好詩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沒關(guān)系,就請同學們課下與你的詩友們繼續(xù)斟酌,好不好?
生:好!
【點評:通過讓學生自創(chuàng)自評詩詞引導學生將賞析的方法運用于實踐寫作】
六、總結(jié)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古詩長廊中,大家不僅收獲了不少古詩方面的知識,更用滿腹詩書為長廊增色不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生:“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p>
師:通過誦詩,我們重新認識到積累祖國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正可謂“好雨知時節(jié)?!?/p>
生:“當春乃發(fā)生。”
師:而通過賞詩,我們讓詩的精神滲透心靈,陶冶了情操,這不正是“隨風潛入夜——”
生:“潤物細無聲。”
師:通過作詩,我們懂得了雖然現(xiàn)在自己的詩作很稚嫩,但只要反復推敲,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我們會寫出傳唱千古的名篇,到那時,真是“曉看紅濕處——”
生:“花重錦宮城”。
師:所以我們今天的作業(yè),也是一生的作業(yè),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弘揚祖國的古典文化,愿我們的生活如“古詩長廊”般永遠充滿詩情畫意!
【點評:在進一步點評學習目的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水到渠成】
作者郵箱: shanghaixb@163.com資料提供者:
5、《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學生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修養(yǎng)。
2、學習收集、誦讀、鑒賞古詩詞,積累名言警句,發(fā)展編輯能力,開發(fā)語言能力,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通過此次活動,激發(fā)學生用多種藝術(shù)形式解讀古詩詞的熱情,,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感受精神勞動的艱辛與創(chuàng)造成果的喜悅。
【活動重點】
1、寫作編輯。
2、詩歌賞析。
【活動準備】
1、提交活動計劃,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guān)資料、搜集各類信息,進行初步創(chuàng)造:
詩詞編輯。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nèi)容:四季、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xiāng),友誼等。
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等。
朝代:如唐詩、宋詞等。
3、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或有關(guān)磁帶
【活動過程】
1、古詩詞的編輯:
把收集的古詩詞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nèi)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自起書名并作記。最后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評價指標可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分門別類輯古詩的專集、評點、前言或編后記,是否具有新穎性、準確性。評點、前言、編后記是否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語言表達是否文從字順。
2、詩詞的欣賞:
⑴ 發(fā)揮想象,各寫一段文字描繪下列詩句意境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⑵ 賞析《贈從弟》《送元二使安西》
活動評價:總結(jié)交流自己對古代詩詞的理解和感受、對同學誦讀古詩的評點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口語交際能力、參與意識和情感態(tài)度,是否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diào)、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小結(jié)】
肯定活動意義和活動成果,預言活動影響,著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進一步開展。
【寫作練筆】
圍繞“古詩苑漫步”話題,寫一篇活動感受的文章。要求:
1、文章可以表達自己參加此次活動的心得、收獲;也可以記錄活動中發(fā)生的有趣、感人的人和事;也可以表達您對古詩詞的認識、感受。
2、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字數(shù)400左右。
6、《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代詩詞作品的豐富多采,把握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2、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欣賞、吟誦、演唱古詩詞,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圍繞一個主題查找有關(guān)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寫作和口頭交際能力。
3、通過此次活動,激發(fā)學生用多種藝術(shù)形式解讀古詩詞的熱情,樹立同學們的自信心,讓同學們通過漫步古詩苑的活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課時】
1課時。
【活動準備】
1、確立編輯、朗誦、繪畫、書法、音樂、舞蹈等項目。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是主項,每位同學必須參與;書法繪畫可由部分有專長的同學參加;音樂與舞蹈視學生而定。
2、分組并推選出組長。選出活動主要策劃人、主持人、評委(準備好獎品和獎狀)
3、演唱曲目及舞蹈的唱片。
【活動步驟】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佳作紛呈,卷帙浩繁。今天,讓我們一起漫步于古詩苑,含英咀華,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禮。
一、編輯古詩,領略詩之風情
以“古詩中的______”為題,引導學生圍繞選定的專題,如: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古詩中的風花雪月;古詩中的山水風光;古詩中的名勝古跡;……
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將所記錄的和能查閱到的相關(guān)古詩輯錄到一起,為編輯的詩集起一個新穎別致的名字,為每一首詩作一題解,說明作者、朝代,并對原詩內(nèi)容做簡要介紹,對摘錄的詩句加以點評,也可以為詩集寫序,做裝飾。
例:《歸園田居》 陶淵明
《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原是組詩,共五首,這里選的的是第三首。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作者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是辭去了彭澤縣令,退居田園,不再出仕。這組詩大約是在歸隱田園之后第二年( 406)寫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兩句描繪出一幅田園景象,雖然耕種的是豆子,但是草卻長得茂盛。每天早起去鋤草,直到晚上月亮出來了才拿著鋤頭回家。表現(xiàn)出他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雖然每天都去鋤草,但是草仍然長得比豆苗茂盛,是寫作者歸田后的勞動。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最后兩句寫他歸田后的感受,雖然衣服被沾濕了,但是只要不違背他的意愿就好了。這里的愿是指隱居耕田,不與官府同流合污。在表現(xiàn)對田園生活依賴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官府黑暗的厭惡。
本詩沒有一句埋怨,卻表現(xiàn)出田園生活的滿足,雖然田園生活并不比官場的生活好,但是官場無比黑暗。作者寧愿歸隱田居也不愿與黑暗的官場同流合污。
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編輯的詩集,同學之間互相傳閱。每個小組派出1名同學充當評委上臺打分,看哪組勝出。
二、誦讀古詩,品味詩之真情
主持人:“學習古詩離不開誦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地說明了誦讀的重要性。將抽簽請同學上臺表演古詩朗誦,希望抽到的同學認真領會詩的意境,揣摩語言,把握節(jié)奏,聲情并茂的進行表演,請同學們鼓掌歡迎。”
(學生誦讀古詩,由選出的評委和老師來點評說一說意見。)
主持人:“其實古詩不僅可以朗誦,還可以唱。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明月幾時有》這首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的古詩演唱,大家不妨跟著它唱一唱。”
(播放《明月幾時有》的音樂,全班練唱)
主持人:“除了這首古詩之外,還有很多古詩都譜過曲,比如《陽關(guān)三疊》和《卜算子》等,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練習唱一唱。”
三、品味古詩,展示我之才情
有人評價唐代王維的詩和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不僅是詩歌與繪畫,很多藝術(shù)形式之間都有相通之處,我國古代的詩歌一向追求詩情畫意,只要我們留心品味,許多詩的意境便是一幅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幅多么廣闊蒼涼的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整個畫面栩栩如生,情景交融,不由人潸然淚下。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準備了4幅畫,每幅畫都對應著一首很有名的古詩。請幾個小組共同探討后分別推選一位“書法家”上臺來,書寫出這首古詩的題目、作者、內(nèi)容。
四、詩舞結(jié)合,體現(xiàn)詩之風韻
古詩就像是一顆顆耀眼的明珠,在中國的文明史上閃耀。我們在語文學習中,接觸到這顆珍貴的明珠時,都能感受到古代的璀璨文化。為能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下面我們來舉行一個有趣的活動,將詩歌與舞蹈結(jié)合起來。
事先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由組長組織該組的同學在學過的古詩文中挑選一首(篇),發(fā)揮集體的聯(lián)想和想像能力,將其寫成內(nèi)容具體或敘述性的文字。在此基礎上,將文字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動作,用舞蹈來表達詩歌的內(nèi)容和展現(xiàn)詩歌的意境。在此過程中,主要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表演等各種能力,以此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
各組派代表或集體分角色進行表演,老師根據(jù)他們的準備情況(詩文的選擇、改編的文字)和表演的情況給他們進行評分,并做簡要的評價。
五、結(jié)束語
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古詩情感豐富,語言精練,意境深遠,生動形象,膾炙人口,燦爛輝煌;了解古詩,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歷史;欣賞古詩,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漫步古詩苑,我們心曠神怡,我們留連忘返,讓我們步入古詩的王國,讓我們品味古詩的芬芳,讓我們沉浸在古詩的海洋,汲取古詩的營養(yǎng),健康茁壯地成長。
7、《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代優(yōu)秀詩詞曲,提高文化素養(yǎng)。
2、欣賞詩詞曲中所表現(xiàn)的優(yōu)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曲所表達的感情。
2、能背誦優(yōu)秀的古詩詞曲。
3、能自己搜集整理自己感興趣的詩人的詩歌并加以點評。
【教學難點】
1、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搜集古詩詞曲。
2、小組合作制作詩歌投影或動畫。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王國,特別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所包含的豐富飽滿的情感內(nèi)容,可以使我們現(xiàn)代人獲得高雅的人生情趣與強烈的同情心。在中國古代,凡是能夠取得巨大創(chuàng)造成就的詩人和能夠廣泛流傳的詩歌作品。都離不開豐富深厚的情感。而且詩人的情感還不限于一般的家庭倫理親情,它很少帶有功利的色彩,而顯得更為純粹無私。今天的人通過讀這些詩,可以感受詩人的心靈,從而培養(yǎng)自我的情感世界與健康的人格。
中國古代詩歌中所提供的優(yōu)美意境可以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對自然審美的向往,從而開拓更為廣闊的生命空間,是自我人生充滿了趣味。山水審美當然不是生活的主調(diào)與生命的全部,但卻是人生的精神驛站與心靈的溫馨家園。
同學們現(xiàn)在正是記憶力最佳時期,搜集積累記憶一些古詩詞曲對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是很好有處的。
二、從小組為單位編寫一本古詩詞專題詩集
1、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2、古詩中的山水風光
3、古詩中的花鳥魚蟲
4、古詩中的名勝古跡
5、古詩中的離情別緒
詩集具體內(nèi)容可以自己確定。
三、根據(jù)小組詩集內(nèi)容開一個詩歌朗誦會或賽詩會
每一組推薦幾名同學參加。
1、為自己喜愛的詩歌配樂,創(chuàng)設情景并朗誦。
2、組織詩歌朗誦比賽。
四、“唱”古詩
“唱”古詩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用今人為古詩譜的曲子。如《關(guān)雎》、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岳飛的《滿江紅》、李煜的《虞美人》,今人都譜過曲。二是讓一些現(xiàn)成曲譜與古詩“聯(lián)姻”。比如葉至善先生為150首古詩編配了曲調(diào)。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
1、為自己所喜歡的一首或幾首詩配樂錄音。
2、為小組的詩集寫一篇:“小序”。
8、《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課型】
活動鑒賞課。
【課時】
一課時。
【年級】
八年級下。
【活動目標】
1、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感受古詩作品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培養(yǎng)一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味。
【活動思路】
課前讓學生誦讀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進入古詩詞的話語環(huán)境,在反復吟誦中得到文學和情感的浸潤;在制作詩集和課堂的鑒賞活動中,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在誦讀和品評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引導他們仿或?qū)懝旁娫~。
簡言之,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是按照“誦讀──制作──品評──創(chuàng)作”來開展的。
【活動準備】
1、兩周前印發(fā)新課標推薦的必背古詩詞讓學生去誦讀。
2、用兩周的時間讓學生以“古詩中的──”為專題編寫詩集
3、班級分成若干學習合作小組
【課堂組織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意境〗
1、在課堂上做些詩情畫意、古香古色的布置,播放古曲,營造學習古詩的氛圍。
2、座位編排──茶座式排列,讓課堂顯得輕松、隨意。
〖教學過程〗
1、導入(3分鐘)
⑴ 創(chuàng)設話語環(huán)境讓學生用學過的詩詞來回答,引發(fā)他們進一步認識詩歌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⑵ 介紹溫家寶“以詩言志”論工作的事,激勵學生應積極地學習古詩詞以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
2、腹有詩書氣自華──背誦(12分鐘)
目的:考察學生對古詩的記憶和理解。
活動說明: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上臺抽簽背誦指定的主題,每小組要背誦出有關(guān)主題的2首,就可獲得基本分100。要求學生用清晰流暢、富有美感的聲音把詩歌背誦出來。
多媒體:播放相關(guān)的主題圖片和音樂,盡量讓詩歌和音樂畫面珠聯(lián)璧合。
主題:
⑴ 描寫四季的古詩
⑵ 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⑶ 描寫花鳥蟲魚的古詩
⑷ 抒發(fā)離情別緒的
⑸ 表達友誼的
⑹ 表達哲理的
3、 別出心裁品古詩──品評(20分鐘)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懂得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活動說明:師生選出2首古詩詞,分別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充分地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換一種藝術(shù)樣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的內(nèi)容、情感和意境。或者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簡要介紹這首詩的作者、題材、風格、意境、語言等方面的特點??梢杂美收b、繪畫、音樂、書法、舞蹈等來表現(xiàn),可以是個人也可以集體合作。然后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品評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學生和老師投票,以“√”來表示)
小 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最佳表演獎 最佳品評獎 最佳創(chuàng)意獎
多媒體輔助;學生主持,師生共同點評。
4、動筆嘗試寫古詩──創(chuàng)作(8分鐘)
目的:進一步領會詩歌要素,激發(fā)創(chuàng)作才情。
活動說明:給學生一些參考題材,迅速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
游記篇 (曾經(jīng)游玩過的景點)
自然篇 (風、花、草、雪、月等)
情感篇 (親情、友情、送別、懷念等)
感悟篇 (人生、生命、讀書、學習等)
5、 分門別類輯古詩──詩集展示(2分)
目的: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和創(chuàng)意的能力,共享編書之樂。
說明:學生交流編輯的詩集,老師把較好的詩集進行展示,簡單評點。然后小組投票選出最佳詩集。從思想內(nèi)容、封面設計、創(chuàng)意編排、前言后記、整體印象進行評比。
小 組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思想內(nèi)容 封面設計 編排設計 前言后記 整體印象 總分
6、小結(jié)
9、《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3、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寫作編輯。
2、詩歌賞析。
【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周。
2、課內(nèi)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活動設想】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了解中華詩詞,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歷史;欣賞中華詩詞,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
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漫步古詩苑,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造風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瀏覽醒世鑒人的名篇佳句,體會博大精深的思想內(nèi)容,感知美妙絕倫的藝術(shù)特色。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 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
通過這次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聯(lián)手做一做,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感受精神勞動的艱辛與創(chuàng)造成果的喜悅。
【活動準備】
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欣賞活動,內(nèi)容是每組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一首古詩詞,并且用解釋和賞析,每節(jié)課由一名同學演示并欣賞這首古詩詞,以作為積累和儲備。
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之后每個同學寫一篇“古詩苑漫步”,談談這次活動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周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通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guān)資料:
可上網(wǎng)看“中華詩詞”有關(guān)內(nèi)容:
詩詞編輯: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演示文稿,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分類編排:
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
內(nèi)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xiāng),友誼等。
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
朝代:古詩和現(xiàn)代詩
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
第二周
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
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nèi)活動階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
(找出班級干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
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nèi)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
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
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nèi)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
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
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diào)、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
⑴ 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quán)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⑵ 把學生在活動中收集的資料整理成冊,把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到學校甚至校外雜志以肯定其成績,報請學校進行專門展覽。
10、《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
【課題背景】
1、學習了一些古詩詞,有一定的基礎;
2、我國有豐富的古詩詞,值得讓學生收集、整理,更是一次美的洗禮。
【活動目的】
1、了解古詩詞,增強愛國主義,激發(fā)學習興趣;
2、分門別類編輯古詩詞,增強學生綜合審美、動手等能力;
3、寫詩評或體會,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4、古詩詞朗誦比賽,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5、詩詞歌唱比賽,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能力。
【活動過程】
指導:
1、指導制訂方案:
第一步,拋出活動目標;
第二步,學生討論如何達到目標;
第三步,出示教師設計的方案;
第四步,結(jié)合學生的討論制訂出最后方案。
2、 指導活動實施:
⑴ 了解詩詞常識,收集并編輯古詩詞,寫詩評體會
① 分組定任務:一班分為八個小組,分別收集:
詩詞常識;含(寫)四季的詩詞;含(寫)風、雨、雪的詩詞;含(寫)花、月的詩詞;離別情愁、相思苦的詩詞 f、抒發(fā)抱負的詩詞 ;寫名勝古跡的詩詞;寫山水風光景色的詩詞。
② 明確收集要求:
基礎要求:全詩或詞,作者;中層要求:有點評(自己的或摘錄的皆可);高層要求:詩詞的出處。
③ 完成時間:
課堂,一課時;
課余,三周,第二周催促一次。
⑵ 古詩朗誦比賽:
每組先派男女生各一名,各自朗誦一首詩,再全組合誦一首詩。
每組派一人作評委給自己組外的每一組評分。
綜合評出最佳小組。
完成時間:課堂,一課時
⑶ 歌唱古詩詞
① 收集譜曲的古詩詞(要求有簡譜)
② 自己給古詩詞譜曲(提示:可串譜,可找音樂教師幫助)
③ 古詩詞演唱賽:每組全組合唱一首詩。每組派一人作評委給自己組外的每一組評分。綜合評出最佳小組。
④ 完成時間:
課堂,一課時。
活動成果編輯:
3、將學生收集的⑴的部分的內(nèi)容和⑶①②部分的內(nèi)容編輯成冊,以32開版式打印并根據(jù)學生自愿要求再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