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整冊教案一等獎》屬于數(shù)學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整冊教案一等獎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從分數(shù)到分式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三、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4[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學生看P3的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實踐,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
輪船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時間為小時,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小時,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與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例題講解
P5例1. 當x為何值時,分式有意義.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義,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為零,進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圍.
[提問]如果題目為:當x為何值時,分式無意義.你知道怎么解題嗎?這樣可以使學生一題二用,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關概念.
(補充)例2. 當m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分母不能為零;分子為零,這樣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這類題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2) (3)
3. 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2、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整冊教案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從分數(shù)到分式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2.難點:能熟練地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三、課堂引入
1.讓學生填寫P4[思考],學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學生看P3的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實踐,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請同學們跟著教師一起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
設江水的流速為x千米/時.
輪船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時間為小時,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小時,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點?它們與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例題講解
P5例1. 當x為何值時,分式有意義.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義,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為零,進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圍.
[提問]如果題目為:當x為何值時,分式無意義.你知道怎么解題嗎?這樣可以使學生一題二用,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關概念.
(補充)例2. 當m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為0時,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分母不能為零;分子為零,這樣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這類題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當x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2) (3)
3. 當x為何值時,分式的值為0?
(1) (2) (3)
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整冊教案
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全集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4、人教版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八單元 數(shù)學廣角教案
第八單元數(shù)學廣角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guī)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數(shù)學廣角-植樹的學問(一)
教學內容:117頁例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理解有些數(shù)學問題只計算不一定對,要考慮它的合理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用畫線段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解答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解答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春天到了,陽光明媚正是植樹好季節(jié)。美化環(huán)境,造福人類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但你們可知道,在植樹活動中還有不少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呢!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載)。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我們先畫線段圖看看。 這里把線段平均分成了幾段?但要栽幾棵樹?找一找,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4、小路邊一共有20個間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5、小結:看來,有些題目,不僅要運算,還要想想具體情況怎樣,找一找規(guī)律,得到正確答案。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1、118頁做一做。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2、生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匯報。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第1節(jié) 數(shù)學廣角-植樹的學問 100÷5+1=21(棵)
數(shù)學廣角-植樹的學問(二)
教學內容:118-119頁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用線段圖分析實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正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正確解答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解答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真有趣,稍不認真分析,就會算錯。這樣的問題在我們身邊還有,你想學嗎?
5、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整冊教案《白楊》教學指要
一、讀。
反復朗讀重點段,抓住重點詞語,讀出情感;細細體會爸爸介紹白楊高尚品質的三句話,各用兩個字概括。
二、析。
返顧上文,提問:哪些地方具體描寫白楊的高尚品格?默讀第一部分,討論。
三、聯(lián)。
把白楊的品格和人物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朗讀最后四節(jié)。討論:
a、爸爸原來在什么地方工作?現(xiàn)在工作地區(qū)條件與過去有什么不同?
b、爸爸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思想從哪里可以看出?
c、倒數(shù)第二節(jié),與上文什么地方相似?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d、白楊和小樹暗指什么,從哪里可以看出?
6、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整冊教案《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矗 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wǎng)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shù)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一)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lián)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lián)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表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xiàn)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xiàn),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三)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zhí)政官愷撒,穿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xiàn)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qū),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jīng)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xiàn)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
絲綢之路{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東西方經(jīng)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7、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整冊教案《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結合本單元“走進祖國西部”的專題學習,交流課內外的學習與活動,在交流中積累學習方法并理性的分析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進行改進。
2.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fā)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3.從課文中汲取寫法特點,在交流探討中提高習作水平。
4.引導學生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5.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古詩詞,并能談談對詩詞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重點:學會總結與回顧,并能理性的分析學習所得,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從三個角度來展示交流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成果,在豐富的形式中交流、匯報。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西部情況介紹、發(fā)展狀況、西部建設等方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閱讀并背誦古詩詞。
3.搜集與詩詞有關的趣味語文故事。
一、交流平臺
(一)內容回顧,資料交流。
1.教師用課件展示本組四篇課文內容,并配以旁白:在近兩個周的時間里,我們與蒙古族同胞共話夕陽,我們走進了古老蒼涼的雪域高原,觀賞了風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頑強生存的白楊。駝鈴聲聲的絲綢之路,西部的旖旎風光還歷歷在目,西部建設者可歌可泣的故事還縈繞在我們腦際。
2.相信你們收集到的資料更多,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
3.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圖文資料,并談談自己對西部的感受。(可以利用展示臺)
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引導:
西部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
西部的建設與發(fā)展
西部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與開發(fā)
西部的人的生存狀態(tài)、生活環(huán)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
(二)回眸課文內容,揣摩寫作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草原》和《白楊》,并思考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小組交流:
(1)把這兩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或者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推薦給大家,并說說原因。
(2)你認為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分別說一說。
(如:場面描寫 人物對話的描寫
借物喻人(借贊揚白楊樹來贊揚西部建設者)
景色描寫中的靜態(tài)描寫與動態(tài)描寫 ……)
3.全班交流、點評。
(三)暢所欲言,盡情交流。
1.在學習中你一定還有其他的收獲,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自己在課內外學習和收集資料中的一些感受,談自己在學習上的收獲。
3.總結:西部大開發(fā)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在我們、你們、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部必將會迎來燦爛輝煌的明天!
二、日積月累
1.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誦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然后談談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2.請學生把課前收集的一些古詩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賞,互相激勵和啟發(fā)。
3.建議學生有感情的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4.安排時間讓學生把喜歡的古詩或詩句摘抄到好詞佳句本上。
三、趣味語文
1.閱讀趣味語文故事,想想講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處?
2.交流:
(1)故事講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組講講你課外收集到的趣味語文故事。然后把評出的最有趣的一個故事推薦給全班同學。
4.全班交流學生推薦的趣味語文故事。
5.師生共同推薦課前搜集的詩詞名篇。喜歡的學生可誦讀或者吟唱。
四、總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讀著精妙的語言文字,感受著它們傳遞出來的情感,我們不禁流連往返。
西部,這片沃土,我們將會用更美的語言來贊美它,歌頌它!
8、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整冊教案《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點: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難點: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構思新奇,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但賣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可愛,更讓人感動。這是一位怎樣的少年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黑人少年的心靈,一起品味這份感動吧
1、 自由讀文,畫出描寫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體會。
2、 生匯報
3、 抓遺憾這個詞讓學生找出含有這個詞的句子。(指名讀)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問)
1我為什么遺憾?2、少年為什么遺憾?
4、 解決“我為什么遺憾?默讀1-6段找原因同時完成填空練習。
5、 出示填空練習:(讀一讀,再試著填一填)
(一) 學習瀑布的壯觀。理解“名不虛傳”“游人如織”。
(二) 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象墩構思新穎,栩栩如生。
指導朗讀,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6、 小結:就是這樣一位真誠的少年,他用心體會著顧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學們,我因為帶不走木雕而遺憾,可是這位少年為什么也露出一絲遺憾呢?
7、 試著說一說。閱讀課文后一部分。
8、 匯報原因。
9、 引導出問題:少年為什么在猜測并證實我是中國人后露出遺憾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為什么說中國人是朋友呢?
10.介紹中國援建鐵路資料
11.師總結,板書。
12.老師激情引讀:
正因為我們中國的無私援助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國人當成朋友,因為朋友遺憾所以也跟著遺憾。多么真誠可愛的少年?。∽屛覀凖R讀最后兩段,讀出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
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我,聽到少年說:我們是朋友,怎能不讓我感動,讓我們讀出這份感動吧!
一位普通的賣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們中非兩國人民的友誼,這怎能不讓我們激動呢!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的讀出來吧!
小結:他笑了,笑得那么可愛,這位非洲少年可愛的形象不僅深深的刻在作者的心里,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學們的腦海里,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熱情誠懇,對中國人民有著友好情誼的黑人少年說點什么?
總結:略。
9、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整冊教案《口語交際習作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策劃活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在口語交際中領悟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發(fā)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條理地表達內容,并寫出真情實感。
4.掌握信封的寫法,學會評改習作,并通過書信來與人交往和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設想及策劃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1.播放歌曲《大中華》。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師補充敘述: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xiāng),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人,我們無比自豪和驕傲!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部分山川風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二、出謀劃策,建立聯(lián)系
1.走出我們現(xiàn)有的空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你們想結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那里的風景和物產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動。
板書:策劃“手拉手”活動
2.要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我們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建立聯(lián)系
3.遠方的小伙伴和我們相隔遙遠,千山萬水把我們阻隔,我們怎樣才能和他們建立聯(lián)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呢?請大家出謀劃策。
4.學生分小組交流探討。
5.學生集體交流。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板書:方式:網(wǎng)絡 報刊雜志 各類書籍 電視欄目……
三、集思廣益,開展活動
1.與遠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聯(lián)系之后,我們就要著手思考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學生全班交流各小組的策劃情況。
教師適時點評并板書:
(1)你們的策劃讓人感動,看,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lián)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wǎng)上交流……
板書:支助活動 書信往來 情況介紹 聯(lián)誼活動 網(wǎng)上交流……
(2)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蘊涵著同學們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項活動都應該有其可行性,請你就自己活動設計的可行性方面來談一談。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fā)。
(3)面對不同地區(qū)的小伙伴,我們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事呢?
學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討,課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志、網(wǎng)上、電視節(jié)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聯(lián)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
出示聯(lián)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區(qū)回民小學六年級 黎明 (《小藝術家》)
重慶市墊江縣第四中學初一(3)班 王加佳 (《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鐵馬小學五(2)班 劉易 (我的好友的女兒)
深圳市南頭小學四二班 何曄 (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校園網(wǎng)頁)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師范學校附小六一班 (電視欄目報道)
3.經(jīng)過剛才的商量,你們一定還有很多與小伙伴建立聯(lián)系的方法,請大家課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們下節(jié)課把自己的建議告訴他們。愿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
第二課時 習作
一、 回憶格式,明確寫法
1.交流書信的寫法及格式。
2.學生自讀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認為重點應該放在哪個部分?
根據(jù)學生回答適時板書:介紹自己 (略)
說出想法 (略)
提出建議 (詳)
4.在上節(jié)課的口語交際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劃,要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須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寫。
二、嘗試習作,發(fā)表見解
1.學生自己寫信。
2.教師稍作巡視后也同學生一道寫作。
三、交流賞析,學會評改
1.教師根據(jù)巡視式的觀察,指名幾個學生讀習作草稿,全班同學互評互改。
評價方向:
(1) 敘述清楚且有條理。
(2) 提出的建議具有可行性。
(3) 語句準確,想法合理。
(4) 學生個體的進步。
(5) 書信的格式正確。
2.教師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讀給學生聽,請學生作出評價,并與學生的習作進行對比,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
3.結合評改中的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學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組交流評改。
5.教師評改后小結作文情況。
四、學寫信封,鴻雁往來
1.同學們不僅精心策劃了“手拉手”的活動,還認真寫出書信。大家想結識遠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們就一定要把這些信寄給遠方的小伙伴。
2.學生讀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寫法。
3.出示信封格式圖,具體了解如何寫信封。
4.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信封、信箋和郵票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jù)要求填寫信封并貼上郵票。
(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再次謄抄習作和寄信。)
五、總結
古時候,人們把朋友見互通書信稱之為鴻雁往來???,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鴻雁,它們將把你們的心愿帶到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不論相隔多么遙遠,我們和遠方小伙伴一定會在“心連心,手拉手”的活動中不斷成長,收獲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