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一等獎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一等獎》屬于數(shù)學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一等獎

        1、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一等獎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

        教學內(nèi)容: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中的第一節(jié)課,數(shù)學 - 圓的面積(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 課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長?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二、引導探究,構(gòu)建模型

        A:啟發(fā)猜想

        師: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最大是圓形:1、這個圓的面積有多大猜猜看;2、試想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3、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生試說)

        B:分組實驗,發(fā)現(xiàn)模型

        學生分小組將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圓放在桌上自由拼擺,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擺好后想一想: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2、你擺的圖形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3、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請小組長匯報拼擺的情況,鼓勵學生拼擺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師課件展示動畫效果)可以拼擺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四種情況,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 - 圓的面積(一)》。

        三、 應用知識,拓展思維

        1師: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2 運用公式計算面積

        A完成羊吃草的面積

        B完成課后“做一做”

        C一個圓的直徑是1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3應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知識應用)

        下面是一個體育場的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長方形體育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校要請師傅給體育場鋪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錢才能完成?

        四 歸納總結(jié),完善認知

        今天學了什么,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么?

        2、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圓的面積》教案

        教學內(nèi)容: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圓的面積》中的第一節(jié)課,數(shù)學 - 圓的面積(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 課件演示)用一根繩子把羊栓在木樁上,演示羊邊吃草邊走的情景。(生看完提問題)

        生:1羊走一圈有多長?2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3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多少?

        二、引導探究,構(gòu)建模型

        A:啟發(fā)猜想

        師:羊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最大是圓形:1、這個圓的面積有多大猜猜看;2、試想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3、怎樣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生試說)

        B:分組實驗,發(fā)現(xiàn)模型

        學生分小組將平均分成16等分、32等分的圓放在桌上自由拼擺,拼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擺好后想一想:1、你擺的是什么圖形?2、你擺的圖形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3、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4、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請小組長匯報拼擺的情況,鼓勵學生拼擺成不同的平面圖形(師課件展示動畫效果)可以拼擺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四種情況,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 - 圓的面積(一)》。

        三、 應用知識,拓展思維

        1師: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2 運用公式計算面積

        A完成羊吃草的面積

        B完成課后“做一做”

        C一個圓的直徑是10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D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3應用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知識應用)

        下面是一個體育場的平面圖,請你算一算跑道的周長是多少米?長方形體育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校要請師傅給體育場鋪草皮,已知每平方米的草皮是2.4元,學校一共要付多少錢才能完成?

        四 歸納總結(jié),完善認知

        今天學了什么,這些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學來的,你懂得了什么?

        3、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比例尺的意義及應用》教案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材第十二冊P35~38。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并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②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shù)學、親近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③辯證唯物主義的初步滲透

        教學重點 比例尺的應用。

        教學難點 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教學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畫畫比比

        1、 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前的這塊黑板同學們熟悉嗎?

        請你估計一下黑板的長和寬。

        2、 丈量黑板的長和寬:(板書:黑板實際長3.5米,寬1.5米)

        3、 畫黑板:你能照樣子把黑板畫在本子上嗎?(師巡視)

        4、 質(zhì)疑:這么大的黑板,為什么能畫在這么小的一張紙上呢?(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了。)

        5、挑兩個黑板圖(一個畫得不像一個畫得較像)出示:

        a) 評價:①誰畫得更像一點?

        ②分析圖A畫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長和寬縮小的比例不一樣。)

        b) 師生合作,算一下長和寬分別縮小了多少倍?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屏幕顯示)

        圖上長7厘米,長縮?。?50÷7=50 圖上長5厘米,長縮?。?50÷5=70

        寬1.5厘米,寬縮?。?50÷1.5=100 寬2.5厘米,寬縮?。?50÷2.5=60

        c) 點撥:從上面計算結(jié)果來看圖A長和寬縮小的比例差距較大(即比例失調(diào)),所以看上去畫得不像;而圖B長和寬縮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畫得較像。

        (二)再畫再比

        1、想一想怎樣畫得更像?(長和寬縮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課件展示準確的平面圖:

        3、請你幫老師算算長和寬分別縮小多少倍?

        圖上長3.5厘米縮?。?50÷3.5=100 寬1.5厘米縮小:150÷1.5=100

        4、小結(jié):當長和寬縮小的倍數(shù)相同時,黑板的平面圖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見,為了能反映真實的情況,畫圖時必須要有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二、結(jié)合實際,理解比例尺

        (一)說一說

        ①講授:課件中的長方形是按縮小100倍來畫的,我們就說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

        ②誰來說說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百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等等)。

        ③圖A、圖B長和寬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小結(jié):一幅圖一般只有一個比例尺,當長和寬的比例尺不一樣時,所畫黑板就會失真。

        ④用自己話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樣計算比例尺?

        小結(jié):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寫成前項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圖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圖(屏幕同時顯示),新華五村菜場距我校直線距離約300米,可在這幅圖上只畫了3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評講:你是如何算得?結(jié)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從1﹕10000這一比例尺上,你能獲取那些信息?

        板書: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萬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萬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00厘米等等。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比例尺

        (一)求圖上距離

        1、還是在這幅圖上,現(xiàn)在要標上區(qū)委,估計一下我校離區(qū)委直線距離有多遠?(400米)你看在這幅圖上要畫多長?

        ①獨立思考,試試看,如感覺有困難小組內(nèi)小聲討論。

        ②評講:你是怎么想的?還可以怎么算?你覺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結(jié):求圖上距離可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除法計算,關鍵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樣。

        ③如何畫?自己畫畫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常規(guī)去畫,注意方向。)

        2、練一練:

        區(qū)委東北是我區(qū)鬧市區(qū)——十村,已知區(qū)委和十村實際距離是2.5千米,在這圖上應畫多長?如何畫?自己畫畫看。(課件演示)

        3、畫一畫:

        ①請準確地畫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圖。(怎樣畫才算準確?)

        ②評講:你是如何畫的?方法一:自己定一個比例尺算出圖上長和寬然后畫;方法二:在原有圖上以長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寬;方法三:在原有圖上以寬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長。

        (二)求實際距離

        1、 西廠門在區(qū)委的東南面,(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9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有幾種算法?

        ①獨立思考;②合作交流;③講評算理。(略)

        2、練習:南鋼賓館在區(qū)委西南(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18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

        (三)新課延伸

        1、 南京距大廠40千米,畫在這幅圖上要畫多少厘米?

        ①獨立列式計算(400厘米)。

        ②要畫400厘米,你有何感覺?(太長畫不下)

        ③畫不下怎么辦?(調(diào)整比例尺)

        ④說說你的調(diào)整方案?

        2、請拿出標有南京上海的地圖,找出比例尺并說說意義。

        ①同座位間合作算出實際距離。

        ②一輛汽車從南京早上9﹕00從南京出發(fā)趕往上海,要趕下午2﹕00的飛機,如果車速是每小時80千米,問能否趕及?為什么?

        2、五一長假是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請同學們采訪一下聽課的老師,最向往哪個大城市,然后根據(jù)地圖幫老師算出實際距離,再告訴被采訪的老師。

        四、課堂總結(jié),回顧比例尺(略)

        4、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教案

        開展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教案范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jié)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jié)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jié)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jié)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jié):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jié)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 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5、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6和7的認識》教案

        2.學生的好奇心: 一年級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深,上課只能堅持20分鐘。他們對什么事物都有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將他們引到我的數(shù)學教學中,使他們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3.教材分析:《6和7的認識》是新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使學生進行講衛(wèi)生、愛勞動、愛集體、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這節(jié)課在認數(shù)教學中,要教學數(shù)的基本含義、數(shù)的順序、數(shù)的大小比較等內(nèi)容,要求教師有嚴密的思維能力及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多媒體的操作,使學生清楚地發(fā)現(xiàn)5、6、7之間的關系,結(jié)合游戲讓學生親身體驗學數(shù)學的快樂。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使學生都愛上數(shù)學課,并愿意探究數(shù)學知識。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shù)出6和7,會讀、會寫這兩個數(shù),并會用這兩個數(shù)表示物體的個數(shù),會比較7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

        2.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wèi)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讓學生體會學到的數(shù)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3. 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交流意識。

        5.教學難點:正確數(shù)出6、7的物體個數(shù);會讀寫6、7;會比較6、7的大小

        6.教學課時:一課時

        7.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有趣的兒歌,喜不喜歡?(出示并齊讀兒歌課件)

        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沒找著,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幾只?我來數(shù)一數(shù)。數(shù)來又數(shù)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學們,你們從兒歌中能找出幾個小松鼠呀?(5個)老師把這五只小松鼠請下山,并且給它們編了號(課件出示五只編號的小松鼠),你能給這些小松鼠排隊嗎?瞧,有兩只小松鼠遲到了,該怎樣給它們編號呢?(6,7)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6和7。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一) 認識數(shù)字6、7及書寫

        1.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數(shù)數(shù)和認數(shù)。(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

        2.同學們,知道小松鼠要來,我們的小朋友可高興了,他們趕緊開始打掃教室。

        (1)引導觀察,啟發(fā)思考。

        (2)同學們自由回答

        (3)同學們說得好,我們從小要做一個講衛(wèi)生、愛集體、愛勞動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嗎?請同學們再說說圖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讓學生先說再上來示范數(shù)

        (5)師小結(jié)。

        結(jié)合學生回答,小結(jié):老師現(xiàn)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個小朋友、6個三角形、6本書……7可以表示7根小棒、7棵小草、7朵小花……原來6和7有這么大的本領呀,那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6像什么?指導書寫:6是一筆寫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不要讓它餓著哦。7象什么?起筆和日字格的上線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線中點部分收筆。

        (二) 6、7的數(shù)序和比較6、7大小教學.

        1.教學數(shù)序。

        出示計數(shù)器:課件撥5顆珠,再撥一顆是幾顆珠子?(6顆)也就是5添上1是幾?6顆珠再添上幾顆珠是7顆珠?(1顆)也就是6添上幾是7?

        提問:5添上1是幾?6添上1是幾?7去掉1是幾?6去掉1是幾?

        a.小松鼠看到我們小朋友這么能干可高興了,蹦啊跳啊,這一跳,可把順序給跳亂了,你能幫它們重新排隊嗎?

        b.屏幕出示七只編號的小松鼠。并且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的?

        2.小朋友幫小松鼠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因此它們想送給大家一把尺子。但是路上不小心把尺子弄斷了,而且有三個數(shù)也看不清了,怎么辦呢?你能幫它們嗎?

        (1) 出示缺數(shù)字的斷尺,填上空缺的2、6、7。

        (2) 根據(jù)尺子教師提問:

        這把尺子上有幾個數(shù)字?這幾個數(shù)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幾? 5前面是誰?5后面是誰?4和6是5的兩個鄰居,也就是5的相鄰數(shù)。你知道6的相鄰數(shù)是誰嗎?

        3. 比較5、6、7的大小

        出示點子圖(課件出示)

        (1)這三幅點子圖分別用什么數(shù)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數(shù)出圖中的點數(shù)的?

        (2)從這三個數(shù)中任意選出兩個數(shù)比較它們的大小,用">""<"連接起來。

        要求每個學生獨立思考記錄,再小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盡量完整??茨囊恍〗M寫出的答案最多。(強調(diào)就從這三個數(shù)字中選擇)

        要求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書寫要整潔、美觀

        小組作匯報

        (3)表揚寫得最完整的小組

        三. 課堂小結(jié)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學了些什么知識?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嗎?數(shù)學樂園里還有許多有趣的知識等著我們一起去尋找呢!

        8.練習設計:

        (1) 出示缺數(shù)字的斷尺,讓學生填上空缺的數(shù)字。

        (2) 根據(jù)尺子教師提問:這把尺子上有幾個數(shù)字?這幾個數(shù)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幾? 5前面是誰?5后面是誰?4和6是5的兩個鄰居,也就是5的相鄰數(shù)。你知道6的相鄰數(shù)是誰嗎?。

        9.作業(yè)設計

        1.第一組的同學明天每人拿6個火柴,第二組的同學每人拿7根小棒,第三組的同學每人拿的火柴比第二組的小棒少1個,第四組同學拿的小棒比第一組的火柴多1個。

        2.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43頁的練習

        5○6 6○7 6○5 7○6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教師用書 多媒體課件

        11.自我問答:本節(jié)課設計理念是什么?

        這節(jié)課是根據(jù)學生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實際,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實物投影、動手操作、游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活用教材 注意合作促進交流

        6、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和數(shù)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訓練正確劃找課文的中心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2、知道語文是基礎的基礎,增強學好語文的自覺性。

        3、認讀生字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劃出文章中心句,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難點:劃出文章的中心句,增強學好語文的自覺性。

        三、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理解書后第4題的詞語大意,劃出不懂的地方。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會生字詞。

        2、初知大意,理清各自然段意思。

        (二)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從班級中數(shù)學尖子對語文學習不重視造成的問題導入揭題。

        2、自學課文。

        (1)生字詞學習

        (2)通讀課文,劃出問題。

        3、初知大意,試劃中心句。

        初步青寫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課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學生試劃有可能不統(tǒng)一,出現(xiàn)好多句,可安排延時反饋。)

        復習回顧:

        什么叫中心句?為什么要找中心句?

        怎樣找中心句?第一單元三課的中心句各有什么特點?

        (1)出現(xiàn)在開頭,如《別了,我愛的中國》。

        (2)出現(xiàn)在文章中間,如《一夜的工作》。

        (3)出現(xiàn)在文章結(jié)尾,如《養(yǎng)花》。

        (4)中心句反復出現(xiàn),如《別了,我愛的中國》。

        4、自讀課文,概括自然段意思。

        5、作業(yè)練習。

        (1)做書后第4題

        (2)摘錄書上反問句并改成陳述句。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劃出中心句,體會中心思想,增強學好語文的自覺性。

        2、會用"無論……都……""非……不可""不僅……還……"等句式寫句子。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定向。

        2、細讀討論。

        (1)燈片出示課后第3題句子。

        這句講什么?什么叫"充分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你認為怎樣認識才算充分認識了?如果不充分認識有什么害處?

        (2)第2、3自然段舉了哪些例子證明沒有"充分認識"學習語文和數(shù)學關系的害處?蘇老是數(shù)學家,為什么卻講"若語文不及格,數(shù)學再好也不能錄取"?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關系的?蘇老在第4自然段是怎么講這個關系的?

        (3)哪些證明蘇老是體會到學好語文的重要的?

        (4)蘇老從自己的親身體會,從沒學好語文的反面例子講,講來講去目的是什么?

        3、重劃中心句。

        再劃中心句,討論第1課時試劃時的分歧,說清為什么應將"我希望大家在學好數(shù)學的同時,也要把語文學好,這對青年人的成長一定有好處的。"劃出中心句。

        在說理中加深對中心句特征的認識,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師生總結(jié)。

        這課的中心句和哪一課的相類似?在劃中心句的兩次變化中,有什么新的收獲?

        用"無論……都……""非……不可""不僅……還……"等句式(可用一句,也可用兩句連用)說說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5、延時作業(yè)。

        任選一題作業(yè)(寫200字左右的片斷)。

        (1)我吃過語文水平不高的苦頭。

        (2)蘇爺爺,您放心吧!

        7、小學六年級下冊:《古詩兩首(《石灰吟》、《墨梅》)》教案

        分析

        這篇課文選取了王冕的《墨梅》、鄭燮的《竹石》和于謙《石灰吟》作為教學內(nèi)容。詩人運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現(xiàn)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詩歌中充分地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方法來描寫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顏色,并賦予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養(yǎng)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講寫: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課文。

        體會作者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繼續(xù)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重難點

        在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課前準備

        投影圖,練習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樂的課文朗誦錄音。

        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板書新課并指名讀。

        請學生結(jié)合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說說古詩的特點。

        檢查預習。

        分別指名讀三首詩,檢查字音是否準確以及讀得是否熟練。

        請學生為生字注音,并書寫。

        展示預習資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詩。

        講讀《墨梅》

        聽配樂課文朗讀。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重點討論學生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樣理解“梅花”開了,和“淡墨痕”的關系?

        (2)、“顏色”是指什么的顏色?一般會有什么顏色?

        (3)、“清氣”是什么?

        (4)、為什么作者說“只留清氣滿乾坤”?

        指導朗讀

        (1)、學生自練。

        (2)、教師指導練習。

        (3)、當堂背誦。

        檢查背誦,練習反饋。

        作者用梅花贊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誦《墨梅》。

        第二課時:

        課前復習。

        背誦《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樣的人?

        回憶方法。

        講讀課文《竹石》、《石灰吟》。

        (一)、講讀《竹石》。

        聽配音朗誦。

        指名讀注釋,理解詩句。

        四人小組討論仍然沒弄懂的質(zhì)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為什么不生長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巖石中呢?

        (3)、東西南北風是什么風呢?

        重點討論,你覺得詩人寫竹石是不是只為了寫竹石呢?他其實是在寫誰?為什么他不直接寫呢?

        指導朗讀,背誦。

        (二)、講讀《石灰吟》

        聽指名朗讀。

        根據(jù)注釋,理解詩句。

        把仍未理解的詩句在小組中提出,共同解決。

        重點討論:

        (1)、石灰在成為建筑材料之前經(jīng)歷了哪些考驗?

        (2)、作者寫石灰其實是想寫誰?寫什么品格?

        指導朗讀、背誦。

        第三課時:

        課前復習

        1、“竹石”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與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誦《竹石》、《石灰吟》

        歸納總結(jié)。

        古詩除了第一節(jié)課所提到的特點,還具有哪些特點?

        這課書所學的三首古詩,都是明寫什么,暗寫什么?

        其共同特點都用物的什么特點贊美人的什么?

        運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訓練

        自學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詩歌。

        分組向同學介紹。

        按詩意給《墨梅》配畫。

        連線:梅堅忍不拔

        竹忠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8、小學六年級上冊:《古詩兩首(《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示兒》》教案

        (一)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㈢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xiàn),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jié):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㈣聯(lián)系生活,激情練筆

        ㈤學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閱讀

        (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nèi)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9、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六年級《委屈》

        教學目標:

        1、學會快速默讀

        2、掌握有關詞語

        3、理解課文,能說出含義較深的幾個句子的意思

        4、感受尊敬長輩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學習文中主人公孝敬長輩的思想,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引入新知

        1、上節(jié)課分三部分:嘗瓜——搶瓜——吃瓜

        2、這一課一起來討論學習,陽陽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么?

        3、點出:a、用默讀的學習方法邊思考邊解決問題

        b、幻燈片出示:默讀方法

        二、學習“嘗瓜”,理解“自找委屈”

        1、快速默讀,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哪幾個詞你想要理解?

        2、說說這一段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拍拍、聽聽、扎、挑、放、吮、記)

        3、這跟課題《委屈》有什么聯(lián)系?——自找委屈(板書)

        三、學習“搶瓜”,理解“甘受委屈”

        引:那么,我受委屈了嗎?哪里可以看出來呢?學習搶瓜

        1、快速默讀,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你說哪幾句話最能突出這個搶瓜的“搶”?

        3、出示:(1)我用手占住那只大的:“我要這個!這個大的是我的!”

        (2)“我就要這只,大的是我的!”我抱住瓜死不撒手。

        (1)第一句跟“委屈”有什么聯(lián)系?(為下文埋下伏筆)

        (2)“我”為什么要先用手占住大瓜,而死不撒手呢?

        (跳讀,找原因——小組討論)

        a、“我”挑的是只不甜的瓜

        b、自己吃不甜的是為了把三只瓜給爸爸媽媽奶奶吃

        c、決心不吃奶奶的好瓜

        4、在“我”搶瓜時,奶奶與爸爸媽媽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哪兒寫出來了?

        出示:a、……只有奶奶在笑。(為什么笑?)

        b、“看你說的,我們陽陽可不是那樣!”(“那樣”指什么樣?)

        c、……一個勁兒地使眼色。(為什么使眼色?)

        思考:奶奶知道陽陽搶大瓜吃的用意嗎?那為什么說不是那樣?

        5、聽了奶奶的話,“我”為什么差點流出了眼淚?(得到奶奶的理解,由“委屈”轉(zhuǎn)變?yōu)榘参?,感動而流淚)

        四、學習“吃瓜”,理解“不悔委屈”

        引:“委屈”的事沒有了嗎?他后悔了嗎?繼續(xù)學習“吃瓜”

        1、默讀第三段“吃瓜”,這一段寫了什么?(我們知道了什么)(“我”的瓜不甜,卻不后悔)

        2、“我”的瓜沒長熟,一點也不甜,卻“故意裝成笑瞇瞇的樣子,很香,很甜地吃著”,這是為什么?

        3、當“我”露餡之后,奶奶非要“我”吃塊好瓜不可,表達了奶奶的什么思想感情?

        4、這里還有不理解需要進行討論嗎?

        5、“我”吃了好瓜“(一小口),呵,真甜哪……”這里的“甜”你是怎樣理解的?為什么?

        6、三番五次地受了委屈,尤其是爸爸,“我”后悔了嗎?為什么?(不悔委屈)

        五、評價陽陽,感受“孝敬長輩”

        1、陽陽是怎樣的一位孩子呢?為什么他要“自找委屈”“甘受委屈”而又“不悔委屈”呢?

        (1)、出示幻燈片:

        a、陽陽為什么要“自找委屈”?為什么不明說把好瓜讓給長輩吃?

        b、陽陽為什么要“甘受委屈”?當爸爸兩次批評陽陽時,媽媽也狠狠瞪眼,陽陽為什么還不說明原委?

        c、陽陽為什么又“不悔委屈”?他為什么不后悔?為什么又一直不說明事情真相?

        (2)四人小組討論(也可自由走動,請教其它同學),并交流

        10、六年級教案:小學高年級《一次比賽》習作指導實例

        教學目的

        創(chuàng)意設計比賽現(xiàn)場,使學生有材料寫,樂意表達。

        教具準備

        70厘米木尺一把、巧克力若干、代表隊標志3份、攝像機、投影機。

        教學過程

        一、趣點賽法,激發(fā)“玩”興

        1.激趣入題

        老師知道你們愛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玩。

        玩什么呢?——(板書:——桌上拔河)

        (生:我覺得奇怪,操場上可以拔河,可桌子上怎么拔呀?……)

        2.說明玩法

        兩個同學分別站在桌子的兩側(cè),在桌面上畫一條直線,尺子中心對準這條線,用中指和食指夾緊尺子,誰先把尺子全拔過河,誰就獲勝。別外,如果夾不住尺子,也算輸。

        二、組織參賽,指導觀察

        1.敲定選手

        以小組為單位組建參賽隊,每個隊選出一名大力士代表本隊參加比賽。

        2.指導觀察

        比賽馬上開始,請選手們做好準備。其他同學的任務,請看投影:

        你們的眼睛就好比照相機的鏡頭,你們在“拍”的時候(也就是觀察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到選手的表現(xiàn),還要拍些觀眾的反應。

        三、創(chuàng)設賽程,攝取素材

        1.選手分組

        2.首場開賽

        “各位觀眾,巧克力杯桌上拔河比賽的首場比賽現(xiàn)在開始,由××隊對××隊。請班長當主裁判,選手上場。”

        3.指導看賽

        老師借這個時間采訪一下小攝影師們:你們剛才都拍到了什么?說說看。說得好的將獲得“巧克力杯”觀眾獎。

        (1)從選手上臺開始描述,注意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結(jié)合進去說。

        (2)誰來說觀眾的反映,可以這樣開頭:第一場比賽開始了。同學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

        (3)剛才同學們說了選手和觀眾,誰來說說比賽的情況。

        (說得好的當場給予獎勵)

        比賽繼續(xù)進行,相信同學們等會兒會拍出更精彩的鏡頭來,仔細觀察哦!

        4.進入決賽

        (1)現(xiàn)場采訪選手及學友團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由第一場、第二場的優(yōu)勝者進行較量,決出冠亞軍。老師也很緊張,想現(xiàn)場采訪一下這兩位選手:你此時想到了什么?

        按著問問學友團:你想對選手說什么?

        (2)現(xiàn)場直播冠亞軍爭奪賽

        5.隆重頒獎

        四、梳理賽況,樂說樂寫

        1.回放錄像,回味賽況

        精彩的比賽雖已結(jié)束,卻令人回味無窮。我們一起回憶剛才比賽的經(jīng)過。請看剛才的比賽實況。

        (學生邊看邊聽老師解說指導:比賽是分三場進行的:……怎么樣才能把比賽的經(jīng)過想具體呢?我們不但要抓住選手的表現(xiàn),如他是怎么做的,表情怎樣,心里可能會怎么想,還要顧及到觀眾的反映,也就是同學們是怎么看比賽的,情緒怎樣,怎樣吶喊。)

        2.口述練習,隨機指導

        (1)前后桌組成四人學習小組說說比賽的經(jīng)過??梢赃@樣分工:有的說第一場比賽,有的說第二場,有的說決賽,邊聽邊補充。

        (2)指名口述。

        (3)寫作指導。

        要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們只需在比賽時這部分的前后加上什么?(比賽前、比賽后)比賽前只要交代這節(jié)課玩什么、怎么玩就可以了。比賽后可以寫點自己的感受、想法等。這兩部分簡單寫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