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了解孔子涉及學習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預習案
預習課文,完成下面習題。
1、給下列生字正音。
葸()弟()篤()貳()
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
①其蔽也賊:
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③賢賢易色:
④不貳過:
⑤民斯為下矣:
⑥古之學者為己:
⑦勇而無禮則亂:
⑧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⑨不如丘之好學也:
⑩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⑾君子篤于親:
⑿敏于事而慎于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好知不好學()
今也則亡()出則弟()
探究案
一、閱讀第3則選文。孔子推許“好學”的弟子是誰?
二、閱讀第4、5則選文??鬃铀f的學的基本內(nèi)容是什么?
三、閱讀第6則選文。子夏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說的學的基本內(nèi)涵又是什么?
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孔子涉及學習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預習案
預習課文,完成下面習題。
1、給下列生字正音。
葸()弟()篤()貳()
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
①其蔽也賊:
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③賢賢易色:
④不貳過:
⑤民斯為下矣:
⑥古之學者為己:
⑦勇而無禮則亂:
⑧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⑨不如丘之好學也:
⑩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⑾君子篤于親:
⑿敏于事而慎于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好知不好學()
今也則亡()出則弟()
探究案
一、閱讀第3則選文。孔子推許“好學”的弟子是誰?
二、閱讀第4、5則選文??鬃铀f的學的基本內(nèi)容是什么?
三、閱讀第6則選文。子夏的價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說的學的基本內(nèi)涵又是什么?
3、《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掌握困、古、敏、言、蕩、絞、賢、色、就、正、貳等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并積累成語: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能根據(jù)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翻譯。
2.深入分析“學”的內(nèi)涵,領(lǐng)悟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3.分析、評價孔子“不如丘之好學也”、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賢賢易色”等觀點。
預習案
學法指導:
1、先熟讀課文,標記勾畫重點字詞、句子,再研讀本學案,牢記:不讀完課文,不做學案。
2、書面完成預習自測題目,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標示出來。
3、限時30分,獨立完成。
預習自測
學習建議: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自主檢測下列重點文言現(xiàn)象,掌握重點實詞,鞏固通假現(xiàn)象。
1、給下列字注音
畏葸()篤()于親慎()于言邑()
吾語()女謹()而信陳亢()趨()而過庭
2、解釋下列加線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民斯為下矣()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居!吾語女()()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主備人崔向東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涉及學習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教學重點】
1.主要是講授第4則、第6則、第7則、第11則選文。
2.引導學生鑒賞第11則選文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nèi)涵
2.通過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知識鏈接】
語出《論語陽貨》,意思是說“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這句話說明孔子是十分重視學習的。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耙蚜暺淝?,未得數(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為人也?!庇虚g,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去《文王操》也。
說的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學了十天,也沒增學新曲子。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技法?!边^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了,可以學些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lǐng)會樂曲的感意蘊,可以學些新曲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边^了些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么,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志向遠大的樣子。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個統(tǒng)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老師原來說過,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夠領(lǐng)會的超過他的老師,這固然是孔子天性聰慧,但也說明他學的用心。
【預習檢測】
1、給下列字注音:
邑()吾語女絞()篤()畏葸()
2、找出通假字,并進行解釋。
女聞六言六蔽乎?()好知不好學()
3、解釋下列常見實詞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民不偷()
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導學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涉及學習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教學重點】
1.主要是講授第4則、第6則、第7則、第11則選文。
2.引導學生鑒賞第11則選文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nèi)涵
2.通過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知識鏈接】
語出《論語陽貨》,意思是說“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這句話說明孔子是十分重視學習的。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習其曲矣,未得數(shù)也。”有間,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病!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脼槿艘?。”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去《文王操》也。
說的是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學了十天,也沒增學新曲子。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笨鬃诱f:“我已經(jīng)熟習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地掌握彈琴的技法?!边^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了,可以學些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lǐng)會樂曲的感意蘊,可以學些新曲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的一個人?!边^了些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么,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志向遠大的樣子。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個統(tǒng)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師襄子恭敬地離開位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老師原來說過,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夠領(lǐng)會的超過他的老師,這固然是孔子天性聰慧,但也說明他學的用心。
【預習檢測】
1、給下列字注音:
邑()吾語女絞()篤()畏葸()
2、找出通假字,并進行解釋。
女聞六言六蔽乎?()好知不好學()
3、解釋下列常見實詞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民不偷()
賢賢易色()()()
居!吾語女()()
6、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文,了解孔子關(guān)于“學”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及思考其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
教學重點:
理解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nèi)涵。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孔子關(guān)于“學”的理念傾向,領(lǐng)悟其現(xiàn)實意義,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
2課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明確了本章節(jié)的字詞,疏通了文段內(nèi)容。我們了解到,孔老夫子,是多么地重視學習,樂于學習。首先,作為“萬世師表”,他本人就是一個博學之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彼绱私虒覀儯粌H要好學、博學,而且要活學。那么,孔老夫子,又重視學習什么呢?現(xiàn)在讓我們用心去聆聽這位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先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二、理解孔子關(guān)于“學”的基本內(nèi)涵。
1、大聲齊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2、明確何為“好學”?
師引:孔子好學,更愛好學之人。孔子三千弟子,獨一個弟子受孔子的倍加稱贊。更稱好學之人,獨此一個!那就是顏回!那么,孔子認為,怎樣才能稱是好學之人呢?(結(jié)合文中的語段)
明確:“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有顏回好學者,不遷怒,不貳過……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p>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
也就是說,好學之人,就應該不受限于外界環(huán)境,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勤做事慎言語,并隨時靠近有道德的人來彌補不足。做到這些,才能像顏回一樣,不隨便遷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樣的錯誤,成為真正的好學之人。
(補充資料:“不遷怒,不貳過” 朱熹說:“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移于后?!薄安贿w怒”常人十分難以做到,如在上級那里受了氣,挨了批評,遷轉(zhuǎn)給下級,在父母那里受了氣,在自己子女身上發(fā)泄,在外窩了火,對內(nèi)發(fā)泄,在內(nèi)蒙屈,對外發(fā)泄??傊谧笳?,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強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凹核挥?,強施于人”,這類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發(fā),思顏子“不遷怒”,三字,真可謂一劑良藥。
“不貳過”,需經(jīng)過三個階段:①自知其過,“顏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程子語)。②自改其過?!斑^而能改,善莫大焉”,③自訟其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公冶長》?!鳖伝刂阅堋安毁E過”,關(guān)鍵是做到了對待錯誤能“自知、自改、自訟”。)
3、理解學習的基本內(nèi)涵(學什么)
師引:有了好學的精神,我們該學什么呢?孔圣人又是怎樣教導我們的?請同學們根據(jù)文段,思考,孔圣人所說的學習,學的是什么?
明確:
(1) 道德修養(yǎng)(修身)
你最欣賞或最有感觸的是哪一點?請說說自己的體會(小組討論交流)。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末句“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分析:賢賢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輕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對立面,要求人們崇尚、愛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
侍奉父母——竭盡全力
侍奉君上——不惜性命
對待朋友——誠實信用
小結(jié):由此說明,學習,并不是讀死書,講學貴在實行。(知行合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分析:此句提到的,年輕人首先要學會孝悌之義、謹慎誠實、愛眾親仁!而后還有力量,才學習禮樂制度和文化知識。(學會做人的重要性)
小結(jié):也就是說,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學習,首先要學習做人,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之人。這些修養(yǎng),將體現(xiàn)在你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實踐,方為檢驗的標準!以修養(yǎng)養(yǎng)性為根本,而后有余力來學習禮樂規(guī)范和文化知識。
(2)學禮,以禮規(guī)范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蒽,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講禮的重要性,任何人情,為政,做人,都’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不學《詩》,無以言?!薄安粚W《禮》,無以立。”
(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p>
(學六言,去六蔽)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剛),也就是六種德行。
請選擇其中你認為最有感觸的一兩種說明。
明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ㄟ^學習,我們能夠分辨是非,不濫用仁愛之心。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薄ㄟ^學習,我們能夠區(qū)分道義,不固守愚信。
……
經(jīng)過以上的討論,我們了解到,一個人的品質(zhì)是要通過努力學習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善于運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剛這樣的美德,也照樣會出現(xiàn)大的弊病。
小結(jié):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施行德行,適時適度,方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標準就是禮。禮是各種執(zhí)政行事的準則,同時也是個體為人做事的尺度,否則就會疲勞、傷人、懦弱、動亂。
換句話說,我們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還要注重以禮來規(guī)范,這樣,才能立身處世、立足于社會。
所以說,“修身”和“學禮”,兩者是不可分的?!靶奚怼睉小岸Y”的規(guī)范,而“學禮”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修身”。
三、對現(xiàn)實生活的啟示。
師引:從學習中,我們總結(jié)出,孔子所側(cè)重的學習,在于“修身”與“學禮”。這個跟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區(qū)別。社會發(fā)展了,科學進步了,單純的修身養(yǎng)性,學禮治國,顯然不夠合適。于是,我們越來越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學思想,是否已經(jīng)不受用了呢?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現(xiàn)代社會中,學習先進的技能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孰輕孰重?
明確:
結(jié)合實例:山西高考“高科技”作弊案內(nèi)幕
電話詐騙受害者狀告銀行 消除管理漏洞成關(guān)鍵
珠海出重拳打擊銀行卡犯罪
洛杉磯警方設(shè)立高科技反恐中心
蘇州破網(wǎng)絡(luò)犯罪大案 黑客盜虛產(chǎn)50億
福建電力嚴厲打擊高科技竊電行為
我們忽視的,正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賢們所追崇的修身養(yǎng)性。
現(xiàn)今的教育,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行。從小學,就忽視思想品德課,重點學習主科目,這正是高科技生活下的矛盾。古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時候一念之差分開的。
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 父母說:“你好好學,考不上大學沒有飯吃?!倍蠋熡终f:“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國。問題是,知識長了,道德反而缺了。
學習先進的知識技能固然能夠使我們成才,為我們帶來豐厚的物質(zhì)財富,讓我們過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學會做人,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不管你擁有多少知識和財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總結(jié):孔老夫子告訴我們的,恰恰就是怎樣尋找我們遺失的道德修養(yǎng)。所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們今天讀論語,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擁有崇高道德的孔圣人形象。盡管不能達到孔圣人的品行境界,但是我們內(nèi)心向往,并以之共勉,不也就無憾了嗎!
四、板書設(shè)計:
道德修養(yǎng) 現(xiàn)代啟示
好學之人 修身養(yǎng)性
以禮規(guī)范 立身處事,立足社會
文化知識
7、《啊,船長,我的船長喲》導學案
課 題 | 鄉(xiāng)愁 | |
教學目標 | 1、學習現(xiàn)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jié)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2、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xiàn)的具體含義。 3、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xiāng)愁,同化愛家愛鄉(xiāng)愛國的意識。 | |
教學重點 和難點 | 重點:學習現(xiàn)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jié)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xiàn)的具體含義。 難點: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xiāng)愁,同化愛家愛鄉(xiāng)愛國的意識。 | |
集 體 備 課 | 二次備課 | |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用深情的語言引導:鄉(xiāng)愁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名作《靜夜思》,就是抒寫這一主題的,同學們還記得嗎?請一起背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同學們還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句嗎?(參考:“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其實,現(xiàn)當代待歌中也有很多寫鄉(xiāng)愁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 二、作者簡介。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jīng)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nèi)容。 三、熟習課文、指導朗誦。 1.請學生自己先默看本詩,熟悉詩歌內(nèi)容。 2.再請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試著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 (學生指導:體會是只可意會的,并非要求每個學生做到,有部分達到即可,而且很難檢查,主要是落實節(jié)奏和重音的,要求用筆標出。教師下去指導顧問) 3.提問: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昂揚激越還是憂郁深沉? 采用自由提問式,讓學生無拘束回答,學生應該容易明白。 教師補充: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優(yōu)美的戀歌。 4.設(shè)問(不用馬上答):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在語速和節(jié)奏處理上應注意什么? 先請二人(舉手)試讀并講解:語速要放緩慢一點;要多停頓,不直讀長句。 5.配上著名音樂家馬思聰?shù)摹端监l(xiāng)曲》朗讀。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鄉(xiāng)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人/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四、分析、解讀本詩。 1、三個問題: (1)鄉(xiāng)愁原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這首詩是怎樣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形象化的? (2)這四種對象前表修飾、限制的形容詞和數(shù)量詞有什么特點?它們共同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么特征?在詩中有什么表達效果? (3)詩中分別表達了怎樣的鄉(xiāng)愁呢? 2、解決方式: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開展全班性的討論,教師也適時參與其中。 第一題結(jié)合前面學習過的〈靜夜〉中有關(guān)形象化的手法應該不難理解,學生比較容易找出是用比喻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投射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具體可感的對象上,采用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技巧:托物寄情。 第二題前一個問題容易找到,共同的特點教師應給恰當?shù)奶崾荆惚磉_效果可抽查優(yōu)生回答,對于中下生可掌握可不掌握。教師再講解。 (“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shù)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xiāng)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感。) 第三題應該容易想到,如果不行,教師作一些啟發(fā),提問后再總結(jié)。 (小時候母子分離對母親的思念,長大后夫妻分離對妻子的思念;后來母子死別 再也無法溝通的思念;現(xiàn)在游子與大陸分離對故土的思念。這四節(jié)詩層層推進,由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 五、朗讀、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按要求)并當堂背誦該詩,并同時再次感受作者的這種鄉(xiāng)愁之愁(如何感受是一種靈性,無法指導) 六、作業(yè)布置:完成自設(shè)作業(yè)。 | ||
教后記 |
8、《當仁,不讓于師》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本節(jié)重要字詞和其他相關(guān)文言知識,進一步提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為萬事師表的風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門弟子對老師的態(tài)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二.重點難點
1、積累重要字詞,豐富自身語庫。
2、孔子與弟子間的相互態(tài)度、深厚感情。
三.學習方法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內(nèi)容作一個簡單分類。大體來說,內(nèi)容有三:一是孔門弟子對孔子的評價、推崇,二是孔子對學生的評價、感情,三是孔子對學生的教導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xiàn)出的個性魅力。歸類后,會更容易把握課文內(nèi)容。
2.在學習時可以先疏通13章語錄文字障礙、積累文言知識,再討論、挖掘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讀之后歸類,對每一類語錄同時解決上述兩個問題。
預習案
同學們可先細讀課文一遍,對照注釋,完成下列習題。
1.為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綏()喟然()莞爾()偃()簞()皙()
饑饉()哂笑()俟()鏗()沂()牖()
2、找出下列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為知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鼓瑟希 莫春者
3、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叔孫武叔毀仲尼多見其不知量也
仰之彌高循循然善誘人
當仁子之武城
攝乎大國之間因之以饑饉
9、七年級下《古代詩詞三首》(木蘭詩,觀刈麥,破陣子)導學案(含答案)
24.古代詩詞三首
學習目標
1.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誦三首詩詞。
2.能正確地賞析這三首詩詞。
3.能說出詩詞中所包含的感情。
●重點: 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概括花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有關(guān)作品的知識卡片,請你補充完整。
《木蘭詩》選自 宋 朝郭茂倩編的《 樂府詩集 》。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 《觀刈麥》作者 白居易 ,字樂天,自號 香山居士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作者 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 南宋 (時期)著名愛國詞人。? |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鞍韉(jiān) 轡頭(pèi) 刈麥(yì)
機zhù(杼) ? shuò(朔)氣 燒zhuó(灼)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愿為市鞍馬:買。 (2)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只,僅僅。?
(3)萬里赴戎機:戰(zhàn)爭。 ? (4)婦姑荷簞食:擔。
(5)右手秉遺穗:用手握著。 ???? (6)八百里分麾下炙:部下。?
4.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D)
A.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B.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C.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D.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5.整體感知。
(1)《 木蘭詩》通過敘述 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 故事,表現(xiàn)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功名的高貴品質(zhì),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2)《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 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 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對百姓的 憐憫和同情 。?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過創(chuàng)造雄奇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jié)句抒發(fā) 壯志未酬 的悲憤心情。?
6.《木蘭詩》結(jié)構(gòu)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 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 奔赴前線,十年征戰(zhàn)。?
第三部分(第5~6段): 還朝辭官,親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 贊美、謳歌英雄。?
合作探究
問題一:《木蘭詩》在敘述的情節(jié)上,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這首詩對木蘭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而對出征前的準備只用了四句,對軍旅生活也只用了六句,寫得比較簡略。這樣敘事有詳有略,是由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所決定的。作者所關(guān)注的是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這件罕見的事情,而不是表現(xiàn)戰(zhàn)爭。寫木蘭停機嘆息,寫她的憂思,旨在說明她是女子,因為男子出征理所當然,不足為奇,而女子出征則不同尋常了。寫木蘭辭家出征,反復使用“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還是為了表現(xiàn)她的女性特征。至于寫她辭官急切歸家,同樣表明了她是個女子?;丶液?作者用歡快的筆調(diào),寫木蘭一系列舉動,更是為了強調(diào)她的女子身份。而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這不是作者的著力之處,所以寫得簡略。當然,作者有詳有略的敘述,也是為表達木蘭的思想感情服務(wù)的。詳寫木蘭停機嘆息和代父從軍的決定,則是表現(xiàn)木蘭的深明大義、對父母的孝道和對國家的忠誠。詳寫木蘭辭家出征的情景,則是刻畫她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細膩感情。詳寫木蘭辭官還鄉(xiāng),則是表明她不慕榮華富貴,希望早日與家人團聚。詳寫木蘭還家后的一連串動作,則是表現(xiàn)她回家后恢復女裝的喜悅之情??傊?詳略分明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問題二:閱讀《觀刈麥》,分析文章內(nèi)容。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寫出了農(nóng)民們什么樣的反常心理?“惜”字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
這兩句詩寫出了農(nóng)民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勞動卻不知熱的反常心理。試想,炎炎夏日,誰不想在涼快、舒適的樹陰下、房子里休息?但是,對于農(nóng)民們來說,小麥熟了,必須爭分奪秒地收割回來,否則一場大雨就可能讓一年的辛勞化為烏有。所以盡管天氣酷熱,但農(nóng)民們不敢休息,必須抓緊不下雨的天氣趕緊干活,越熱反而越要勞動。
后一句的“惜”字與前一句“不知”對比,把農(nóng)民們這種不但不嫌天氣炎熱,反而希望更多一點這種天氣的反常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2.詩人描述了農(nóng)人舉家辛苦勞動的場景和貧婦人拾麥的場景,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是怎樣想的?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那些封建高官的舒適生活,此時已經(jīng)不僅是同情農(nóng)民了,而且感到深深的自責、羞愧。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不勞而獲的封建剝削制度的不滿、鞭撻和抨擊。
問題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和結(jié)尾的“可憐白發(fā)生”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
不矛盾。
前面這句描寫了一個在疆場上縱橫馳騁的健兒的形象。“的盧”,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詞人用“的盧”戰(zhàn)馬的神勇形象襯托馬背上將軍的勇武。作者又用夸張的手法,把弓弦發(fā)出的聲響比作霹靂,從聲音的角度突出戰(zhàn)士的神勇。這兩句詞以點帶面,通過點的描寫,讓讀者想象到在千里疆場,戰(zhàn)士們?yōu)榱吮Pl(wèi)國家,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的感人場面:將軍身先士卒,率領(lǐng)騎兵,在戰(zhàn)場上奔馳;戰(zhàn)士們?nèi)f箭齊發(fā),敵人紛紛落馬。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場面,也是辛棄疾夢寐以求的理想。
最后一句寫出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理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作者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甚至在夢中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戰(zhàn)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無能,他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當他看到自己鬢邊新生的白發(fā),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難酬的悲情。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由雄壯轉(zhuǎn)變?yōu)楸瘔选?/p>
10、導無痕,潤有意《金蟬脫殼》導學案教學設(shè)計
金蟬脫殼
【文本分析】
1、字詞:“柿”注意是翹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協(xié)”的韻母是“ie”,“趴”不讀“ba”。注意“柿”,“搜”、“配”的寫法。
2、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其神奇。
3、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4、資源鏈接: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四五公分長。它們象針一樣中空的嘴里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的蛹在地下度過它一生的頭兩三年,或許更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憑著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樹爬上去。蟬蛹經(jīng)過幾年緩慢的生長,作為一個能量的儲存體爬出地面。它用來挖洞的前爪還可以用以攀援。蟬將蛹的外殼作為基礎(chǔ),慢慢地自行解脫,就象從一副盔甲中爬出來。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fā)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fā)出聲音,由于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并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diào)激昂高歌。雌蟬的樂器構(gòu)造不完全,不能發(fā)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nèi)的生字只識不寫。了解“殼”的兩種不同讀法。
2.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作者觀察的仔細,用詞的準確。
3.能正確流利有感請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4.學習課文細致生動的描寫,練寫一段話。
【導學過程】
一、
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讀題正音。
金蟬脫殼(jīn
chán
tuō
qiào)
文讀:qiào;
在本文其他地方,“殼”都是白讀,讀作ké。
2.說說你對“金蟬脫殼”的理解。
(蟬變?yōu)槌上x時要脫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脫身,使人不能及時發(fā)覺。)
(諸葛亮的三十六計之一。)
3.不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可不是一則成語故事,而是記敘了作者親眼目睹的一只肥肥的金蟬怎樣脫去外殼,換上五彩繽紛的外衣的。(邊說,邊示圖)多神奇??!
二、【學生五分鐘】課前必問:
1.課文你讀正確讀通順了嗎?同桌互相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生字詞你學會了嗎?
請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上臺報詞,選擇你認為比較難寫的生字詞檢查大家。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
3.相機教學本課生字。
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他寫得對不對?
重點板書:搜
學生在書上描紅。
4.過渡:這篇課文很長,你們最想學哪一段?(第四自然段)為什么?(直接寫金蟬脫殼的過程的,寫得很精彩。)
那就讓我們趕緊去讀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蟬是怎樣一步步脫下身上的殼的。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四自然段。
交流板書:
背→頭→腳→尾
把過程按照順序一步一步說清楚,這就叫言之有序?。ò鍟貉灾行颍?/p>
你能用一組完整的表示順序的詞說說蟬脫殼的過程嗎?
3.在整個脫殼的過程中,你感覺哪兒給你的印象最深?
自讀自悟。圈畫,批注。兩三分鐘
學生大多不會批注,要么整段畫下,要么無從下筆。
導:如果你關(guān)注到了重點詞語,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4.交流:
★蟬兒把它已經(jīng)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撲來,再用前腳抓住蟬殼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蟬尾就出來了。
教:(1)指名讀。
(2)出示句子。還有誰也對這句印象深刻?再指名讀。
(3)你為什么把“仰”讀得那么重?(此處以“仰”為例,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展開教學)
(4)還有對“仰”印象深刻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5)“仰”可以換成“倒”嗎?
(6)讀出你蟬的奮力!
出示:“蟬兒把它已經(jīng)出殼的上半身騰空向后仰去”
一個“仰”字,讓我們看到了蟬脫殼時的奮力,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出作者觀察細致,用詞準確,這就是“推敲”??!
(板書:用詞準確)
扶:(7)讓我們再來推敲推敲,這句話中還有哪個動詞打動了你?
預設(shè):
撲——敏捷地撲,奮力地掙脫。
抽——最后的動作,輕快地,果斷地。
(8)出示句子(動詞變紅)。
誰能連起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9)再讀讀這句話,透過這些準確的動詞,你讀出新的感受了嗎?
【學生五分鐘】
放:(10)這句話之所以寫得這么傳神,是因為這些動詞用得多準確啊!在第四自然段中,像這樣準確生動的動詞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再次默讀第四自然段,用心體會體會,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動詞
感
受
交流。說一說,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這段話寫得如此準確、細膩、傳神,靠的是什么?(板書:觀察仔細)
5.那就讓我們一起再來仔細地看看圖,感受一下金蟬脫殼的全過程。老師用課文語句給畫面配上了解說詞。
學生練習背誦。
指導看圖背誦(背→頭→腳→尾)。
一連串的動詞,寫出了蟬尾出殼的經(jīng)過,這就是“自然協(xié)調(diào)”。(點紅“自然協(xié)調(diào)”)
6.導:背出來了,頭出來了,腳出來了,尾巴也出來了!這自然協(xié)調(diào)的過程看似瞬間可以完成,但實際上要用多長時間你知道嗎?你來猜猜看。(前后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一個小時的努力,一個小時的掙扎,一個小時里經(jīng)歷一次破繭成蝶似的新生!
出示:
脫殼的蟬兒靜靜地趴在蟬殼上,過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蟬殼。
指名讀。你又讀出了什么?
“靜靜地趴在蟬殼上”,說明蟬兒筋疲力盡;“依依不舍”寫出了蟬兒不忍心離開蟬殼,在作者眼中,蟬兒好像人一樣有思想,有靈性,有感情。
四、拓展練筆:
此時此刻,那靜靜地趴著的蟬兒在想些什么呢?寫下來。
五、感悟升華總結(jié)。
今天,我們目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金蟬雖小,卻在那一次次掙扎與抽搐中,如破繭成蝶,如鳳凰涅磐,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令人動容!而正是有了作者聚精會神的觀察,細致準確的描寫,才讓我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
△附板書
7、金蟬脫殼
觀察仔細
言之有序
用詞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