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俗世奇人》課堂實錄一等獎

        《《俗世奇人》課堂實錄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俗世奇人》課堂實錄一等獎

        1、《俗世奇人》課堂實錄一等獎

        20 俗世奇人 課堂教學實錄

        上課,師生問好!

        師: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過得并不平凡,今天,我們一起去見識幾位——

        生:俗世奇人

        師(微笑):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下列加點字注音,你會了嗎?

        師出示課件。

        發(fā)蔫(nian1) 擅長(shan4) 綽號(chuo4)

        刷漿(jiang) 難堪(kan1) 一瞅(chou3)

        發(fā)怔(zheng4) 褒貶(bao1) 怵(chu4)摳(kou1)

        戳(chuo1) 瓢(piao2)

        師:為了加深印象,我們一起讀兩遍吧。

        生:齊讀拼音。

        師(出示課件2):請同學們解釋下列詞語。

        生:解釋詞語。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師: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師:請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了解一下作者與主要內容。

        生:瀏覽課文。

        師:出示課件3,并簡介作者。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

        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生作簡要筆記。

        師: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

        學生討論、交流。

        師: 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師生活動:課堂劇。

        兩篇短文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師: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師(出示課件5)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討論、交流。

        師: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

        師:“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師: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fā)展。

        師:說說你周圍有什么“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聽。

        生互相交流。

        師介紹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中的其他篇目,如《蘇七塊》《馮五爺》《藍眼》《蔡二少爺》等等。

        師: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2、《俗世奇人》課堂實錄

        20 俗世奇人 課堂教學實錄

        上課,師生問好!

        師: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過得并不平凡,今天,我們一起去見識幾位——

        生:俗世奇人

        師(微笑):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下列加點字注音,你會了嗎?

        師出示課件。

        發(fā)蔫(nian1) 擅長(shan4) 綽號(chuo4)

        刷漿(jiang) 難堪(kan1) 一瞅(chou3)

        發(fā)怔(zheng4) 褒貶(bao1) 怵(chu4)摳(kou1)

        戳(chuo1) 瓢(piao2)

        師:為了加深印象,我們一起讀兩遍吧。

        生:齊讀拼音。

        師(出示課件2):請同學們解釋下列詞語。

        生:解釋詞語。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師: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師:請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了解一下作者與主要內容。

        生:瀏覽課文。

        師:出示課件3,并簡介作者。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

        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生作簡要筆記。

        師: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

        學生討論、交流。

        師: 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師生活動:課堂劇。

        兩篇短文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師: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師(出示課件5)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討論、交流。

        師: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

        師:“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師: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fā)展。

        師:說說你周圍有什么“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聽。

        生互相交流。

        師介紹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中的其他篇目,如《蘇七塊》《馮五爺》《藍眼》《蔡二少爺》等等。

        師: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3、俗世奇人課堂實錄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同名小說集。共有19篇作品,每篇記述一個奇人趣事,各自獨立。內容雖互不相關,但“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今天,語文網(wǎng)小編跟大家分享俗世奇人課堂實錄。課堂實錄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通過俗世奇人課堂實錄情景再現(xiàn),教師們可以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可親、可近、可學、可用,非常有益處,一起來看看吧!

        俗世奇人課堂實錄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上課,師生問好!

        師: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過得并不平凡,今天,我們一起去見識幾位——

        生:俗世奇人

        師(微笑):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本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下列加點字注音,你會了嗎?

        師出示課件。

        發(fā)蔫(nian1) 擅長(shan4) 綽號(chuo4)

        刷漿(jiang) 難堪(kan1) 一瞅(chou3)

        發(fā)怔(zheng4) 褒貶(bao1) 怵(chu4)摳(kou1)

        戳(chuo1) 瓢(piao2)

        師:為了加深印象,我們一起讀兩遍吧。

        生:齊讀拼音。

        師(出示課件2):請同學們解釋下列詞語。

        生:解釋詞語。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師: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師:請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了解一下作者與主要內容。

        生:瀏覽課文。

        師:出示課件3,并簡介作者。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

        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生作簡要筆記。

        師: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

        學生討論、交流。

        師: 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師生活動:課堂劇。

        兩篇短文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師: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師(出示課件5)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討論、交流。

        師: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

        師:“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師: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fā)展。

        師:說說你周圍有什么“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聽。

        生互相交流。

        師介紹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中的其他篇目,如《蘇七塊》《馮五爺》《藍眼》《蔡二少爺》>等等。

        師:本文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以上內容來自俗世奇人課堂實錄。希望能幫助教師朋友們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4、八下20課《俗世奇人》教學實錄及相關資料

        八下20課《俗世奇人》教學實錄及相關資料

        寧夏銀川三中任向琴

        1.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①了解作家馮驥才及其創(chuàng)作情況。

        ②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張的高超技藝,見識他們的“奇”。

        ③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④品味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風格。

        ⑤把握文章只寫一事,曲折有致的敘事技巧

        ⑵能力目標

        ①指導學生朗讀,力求讀得活靈活現(xiàn),再現(xiàn)人物之奇和語言之奇。

        ②賞析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敘事語言,品味巧妙的情節(jié)安排,學習抓住一事,神韻畢現(xiàn)地寫人的技巧。

        ③探究思考。加強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⑶ 德育目標

        文章生動地介紹了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技藝和獨特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民間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讀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激勵他們開掘生活底蘊,為拯救民間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2.教學實錄

        (實錄一)教學片段:導入環(huán)節(jié)

        導語①: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導語②: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能把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現(xiàn)蘇軾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環(huán)筆下的口技藝人僅憑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就營造了一家人由夢中驚醒到漸入夢鄉(xiāng)以及火場百象的紛繁情景。真可謂奇絕!妙絕!今天,我們再來見識兩位高人,他們就是馮驥才筆下的刷子李、泥人張。

        (實錄二)教學片段:品讀課文,鑒賞課文,體味文章的“人物之奇”、“情節(jié)之奇”、“語言之奇”環(huán)節(jié)

        師:我們來看看今天要學的刷子李和泥人張他們奇特在什么地方?請大家快速瀏覽一遍,看看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感覺這篇文章讀起來,風趣、順口。

        師:這是什么方面的特點?。?/p>

        生:語言。

        師:還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覺《泥人張》那篇的結果出其不意。

        師:這是情節(jié)方面的特點。

        生:這兩篇文章,我感覺都設置了很多懸念,使我們都很有興趣往下讀,想知道最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師:懸念迭起,這也是情節(jié)方面的。兩篇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我覺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物了。

        師:對,人物奇特,文章抓住“奇”來說,情節(jié)懸念迭起,表述方面,語言風趣幽默,從這三個方面構成了整篇文章的奇妙所在。我們現(xiàn)在來領略一下,文章都寫了這些人物的哪些奇?我們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是“刷子李”奇呢?還是“泥人張”奇?他們分別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畫出相關的語句,可以相互討論。

        學生自主學習并討論

        生:刷子李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刷房子的時候總是穿一身黑,而且刷完之后身上居然沒有一個白點。

        師:這說明什么呢?

        生:他手藝高,本領高。

        師:刷子李首先是裝扮奇,刷的是白墻,卻穿一身黑,這表明他手藝高,而且自信?!爸灰妿煾档氖直塾迫粩[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边@哪里是在刷墻,完全是在跳舞,這難道不是一種藝術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刷子李本領高超,手藝奇特。應該說,刷子李的手藝高是有目共睹的,那他為什么要穿一身黑呢?

        生:他是在和自己較勁。

        師:那么泥人張奇在什么地方?

        生:158頁,“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下?lián)赶乱粔K泥巴。右手依然端起酒杯,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的手還靈巧?!睆倪@可以看出來,他的動作非常熟練,而且可以同時干很多事,也不會相互干擾。

        師:這有點像我們的陶藝了。你在捏泥巴的時候肯定要看手的,不然就捏壞了??墒悄嗳藦垺坝沂忠廊欢似鹁票?,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也不看著捏,可以一心三用,可見其技藝之熟練。除此之外還有什么?

        生:在158頁,“人家臺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臺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彼卦谛渥永锬?,還能捏得那么像。

        師:嗯,一邊在袖子里捏,一邊還在看戲,確實很奇。

        生:還是158頁,“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飄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边@句話描寫的生動形象,把海張五的特點都顯現(xiàn)出來了。

        師: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而且用什么捏的啊?

        眾:鞋底的泥。

        師:對,刷子李是跟自己較勁,而泥人張和海張五是較量??墒悄嗳藦埑练€(wěn),不僅做事的方法奇、而且性格奇,和常人不一樣。我們來比較一下他們性格的特點,可以用一兩個詞來進行概括。

        生:泥人張和刷子李比較,我覺得刷子李善于表現(xiàn)自己。

        師:對,刷子李是藝高人膽大。

        生:而泥人張他卻是用手藝表現(xiàn)自己。

        師:嗯,泥人張是后發(fā)制人。

        生:刷子李心細,褲子上有白點是透過曹小三的眼神看出來他在想什么的。

        師:對,這里可以看出來他確實很心細。還有嗎?

        生:泥人張動手不動口,他敢于和惡勢力較量。

        師:他為什么要較量呢?

        生:因為海張五侮辱了他?!案褪呛埼宓拇蟠稚らT說:‘在哪兒捏?在袖子里捏?在褲襠里捏把!’隨后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p>

        師:泥人張的自尊受到了傷害。

        生:這也說明了泥人張的大膽。

        師:泥人張敢于和惡勢力較量。誰來總結一下大家的發(fā)言?

        生:刷子李自信,藝高人膽大,豪氣沖天,心細如發(fā);而泥人張是后發(fā)制人,不動聲色,而且自尊。

        師:整篇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吸引我們,除此之外,還有情節(jié),我們同樣采取比較閱讀的形式進行。

        生:前幾段寫了泥人張的手藝高,是大家公認的,可是有一天海張五在看戲的時候侮辱了泥人張,泥人張卻沒有正面的回擊,用言語去罵他,而是捏了一個海張五。

        師:當海張五侮辱泥人張的時候,我們此事都期待泥人張能去反擊,但是他并沒有這樣做,他反擊的方式與眾不同。

        生:9-14段,泥人張把他捏的海張五的人頭放在桌子上,海張五嘲笑泥人張,說他這破手藝賤賣也沒人要。泥人張就在第二天捏了上百個他的泥像,來賤賣海張五,可是最后全被海張五花高價買走了。結局都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師:結局是泥像全被海張五高價買走了,情節(jié)一波三折,故事雖然簡單但卻曲折。其實這篇文章要是用天津話來讀的話,會別有一番風味。同學們可以就這一點在談談。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文筆很好,語言具有天津特色,而且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師:好,那你舉個例子。

        生:156頁,寫泥人張的“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由第一,美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边@就是夸張,寫出了泥人張的手藝高超。

        生:用了很多的天津話,比如,158頁的“人家臺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臺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焙苡械胤降奶厣?。

        生:這篇文章采用了許多對仗的手法,而且語言全面、具體。比如153頁開頭,“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睅煟哼@句采用對比的手法,對仗的修辭,寫出了不同的人在天津不同的生活,那么讀的時候語氣一樣嗎?

        眾:不一樣。

        師:怎么不一樣呢?誰來給大家讀讀?

        生:“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p>

        師:勇氣可嘉,但沒把作者對不同人的態(tài)度讀出來。誰再來試試?

        生:“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

        師: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有大本領、大智慧的人,但他們都是小人物,表達了對小人物的贊美之情。

        1.教學反思

        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涉及的內容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及民間藝術妙趣橫生。介于課文特點,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從文章本身出發(fā),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自己動手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體驗,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注意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第二,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的接觸民風民俗內容的文章,而且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不太容易調動的起來,因此我注重了導入語的設計,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品味文中重要的句子,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第四,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真正落實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以讀為主,由學生自由朗讀找出相關的精彩段落進行交流,然后分析文章之奇──人物之奇、情節(jié)之奇、語言之奇,逐步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

        2.專家點評

        導語①由帝王將相、偉人名人引出俗世奇人,在對比中能較好地體現(xiàn)文章的內容及特點,但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略顯不足。而導語②由學生熟悉的人物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和林嗣環(huán)筆下的口技藝人引入,并且強調了核舟的內容(再現(xiàn)蘇軾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和口技的內容(僅憑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就營造了一家人由夢中驚醒到漸入夢鄉(xiāng)以及火場百象的紛繁情景),立刻把學生帶入了奇異妙絕的境界,這時候順勢引出刷子李、泥人張,讓學生在期盼、渴望中走進文本,為后面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是為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了個很好的“鳳頭”。

        (實錄二)是品讀課文,鑒賞課文,體味文章的“人物之奇”、“情節(jié)之奇”、“語言之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教學過程,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之中,思維活躍,感受強烈,體驗豐富。同時,教師很注意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并給予中肯的點評,恰當?shù)狞c評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卻把學生的思路統(tǒng)一在教學設計的主線上,不斷啟發(fā)學生新的思維的產(chǎn)生。短短的一節(jié)文字也就在師生的對話中產(chǎn)生了更為豐富的意義,可以說正是在師生的互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著超越文本的課程經(jīng)驗,這正是新課標所要實現(xiàn)的目標。

        2010-11-17 人教網(wǎng)

        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由文題可知,要點有二:一寫“俗世”中人,二寫“俗世”之中的“奇人”,一“俗”一“奇”,便是文章的要領。刷子李、泥人張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們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稱之最為恰當不過。

        兩篇短文都以兩位手藝人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者描寫人物的本領十分高明。

        寫“刷子李”,先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天津碼頭“優(yōu)勝劣汰”的環(huán)境,為人物預設一個極不同尋常的背景,然后再寫刷子李的奇妙絕活,極力寫他手藝之高──“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這是在與自己挑戰(zhàn)?還是以特立獨行顯示自己的超凡出眾?但無論如何這吊起了讀者的胃口。接著,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刷子李褲腳上有一白點:師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

        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寫“泥人張”,則是單刀直入。三言兩語介紹泥人張后,便切入正題,這是一場人格的較量,也是智力的較量。面對海張五的挑釁,人們都等著看泥人張怎樣“回報”。于是,故事有了懸念。而泥人張的回報也十分奇特──用鞋上的泥捏出了“一臉狂氣”的海張五頭像,第一回合告一段落。而海張五接著又侮辱起泥人張的手藝──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對此,泥人張居然毫無反應,但事后的“回報”更令人叫絕──次日,街市小雜貨攤上擺出了一二百個“海張五”泥像,并大書“賤賣”等字。泥人張一言不發(fā)而妙招制勝。

        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的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

        二、問題研究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關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藝平平,專在保證“身上沒有白點”上下功夫,那就不但無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舉的目的其實是在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藝,其中流露出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和較勁。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實力做后盾,就絕不能說是作態(tài)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確實“優(yōu)秀”?;蛘哒f,這是一種“包裝”,是一種廣告效應,完全無可非議。

        而曹小三的心態(tài)也屬正常。既然刷子李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標準,別人就必然會用這一標準來衡量他。

        2.在語言上有何獨到之處?

        首先是濃郁的“天津”風味:“要哪沒哪”“就賽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個泥團兒砍過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華。

        其次,語言極具造型能力:“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一句對稱工整,有對比,有比喻、夸張,將天津衛(wèi)碼頭上的世風描寫得淋漓盡致。

        再看寫刷子李刷墻的一段文字: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晃來,悠然晃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賽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p>

        這哪是刷墻,簡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贰昂嫌谏A种瑁酥薪?jīng)首之會”的風采。幾句簡單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紙上。

        又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頭像后,“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戳”字看出了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此外,全文語句短小精粹,活潑幽默,又大有單口相聲的風味。

        練習說明

        一、熟讀課文,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張”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本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要旨并進行評價。文章題目是“俗世奇人”,閱讀時應當著眼于“奇”字。

        “刷子李”之奇就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藝出眾,技藝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為自己設立的近乎苛刻的“從業(yè)標準”更是奇崛之極。他以這樣的標準使自己遠遠超越了同吃這一碗飯的同行,使自己成為高山仰止的偶像。“刷子李”其實是用奇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領。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干云。同時又心細如發(fā),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

        而“泥人張”則是另一種風格。他沉穩(wěn)、干練,面對他人羞辱鎮(zhèn)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算,后發(fā)制人。面對無端侮辱,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予以還擊,一招制敵。這是一位個性內斂、應對從容的奇人,恰與“刷子李”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恰當?shù)恼Z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這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對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兩種人做了一番鮮明的對比。有比較才有高下,一組對比就傳神刻畫出了“天津碼頭”上“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作者運用這樣的對比句突出體現(xiàn)了他對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朗讀時對于“絕活”,“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詞語應該重讀,應讀得響亮,有底氣,讀出得意風光的味道。而對于“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等詞語則應該用降調,應該讀出沒落、受窘的情狀,還應該表現(xiàn)出“碼頭”對他們不屑一顧的神情。另外,還不妨輔以一定的手勢動作以增強表達效果。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指的是天津衛(wèi)“碼頭”的生存規(guī)則,這是經(jīng)過長期社會選擇而形成的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強者風光弱者受窘的規(guī)則?!暗氐氐赖馈睆娬{的是這條鐵的法則所具有的廣泛性、徹底性──貨真價實,毫不通融,毫無回旋余地。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樣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作者確實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這是民間文學中十分常用的手法。這種夸張其實是在突出“泥人張”的技藝超凡絕倫,遠遠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寫“技藝高超,眾人莫能望其項背”,文字就過于平板。而作者運用這樣強烈的夸張后,就能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這一個“找”字源于海張五的“找樂子”,“找”者,尋覓是也。海張五拿“泥人張”取笑找樂,“泥人張”便“找到”他“找樂”時的丑態(tài)并捏進了“泥人”中。一個“找”字,看出了“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了“海張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換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還擊”和“機智應對”了。

        三、“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本題旨在從思想內容角度理解文章并進行評價。文中的這幾句話從兩個方面旗幟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態(tài)度:一、手藝人必須有本領;二、有了本領才能有自己的尊嚴。

        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概括這兩句話的含義,然后組織學生就此討論。學生可能會聯(lián)系一定的時代背景理解這句話,通常會有不同的結論,教師不必匆忙做出評價,甚至可以不評價,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說服學生。但教師必須使學生明確:能夠達到以上兩點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能夠保障這種人生的社會是合理的社會。

        四、為你周圍有絕活的人,比如能一筆畫出一個圓的數(shù)學老師,能生動模仿各種聲音的同學等,寫一篇人物速寫。要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的特征,寫出他們的奇處、絕處。

        這是一道學以致用的題目,有一定難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而要避免生硬機械的模仿。因此,首先應使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寫一事的敘事手法;第三,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注意選擇,力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特征展開描寫。

        教學建議

        文字淺顯,故事生動,學生閱讀障礙不大,教學中可以采用學生活動為主的方式。

        一、誦讀

        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文中情境進行誦讀,要求讀出聲調、語氣等,力求活靈活現(xiàn);也可選出幾段由師生共同揣摩品味,然后由教師范讀一二段落,再由學生自讀其余段落;或由教師領讀,學生跟讀;還可以分角色朗讀──按人物語言、敘述語言引導學生朗讀。總之,讀書方式可以多樣化,一切視學生實際情況而定。

        二、表演

        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化特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進行表演。在這一活動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

        注意的情節(jié)安排和戲劇沖突;

        改編課本劇目的主要是為了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語言的學習,不能苛求劇本的改編水平和學生的表演水平。

        三、品味詞句

        對于文中尤為傳神的詞句引導學生品味其韻味??梢赃M行口頭評析,也可以要求學生寫評析文章。由于初中學生對評析文章比較陌生,教師應該寫一兩篇類似短文供學生學習仿效。至少,在教學中應該做口頭上的指導示范。

        四、分析人物

        對刷子李、泥人張的行事加以比較進行評價,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學生自身,談談自己的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結合“研討與練習”第三題來進行。

        有關資料

        一、關于作者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曾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近年來,馮驥才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上,完成從文藝家向這樣的“社會活動家”的角色轉換。對馮驥才觸動最大的是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后開始的大規(guī)模舊城改造,他發(fā)現(xiàn)很多城市都破壞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變成了一個樣子。馮驥才認為,工業(yè)文明正在逐漸代替農耕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原有農耕文明建構下的非常龐大的民間文化就即將散失,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先進的發(fā)達國家都開始對自己的民間文化進行搶救,但目前,我們整個知識界的自覺還不夠,加之我國民間文化始終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沒有人關心,不搶救就真的會消失。

        馮驥才負責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要對包括漢族在內56個民族所遺存的所有的民間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間文學,做一個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馮驥才一再強調,搶救中國民間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保存某種形式,而是為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與精神,對于世界文化來說,東方成果也是一個尚未被開發(fā)的礦藏,所以也是未來需要我們重點去探尋的??恐T驥才執(zhí)著地呼吁和奔走,人們開始意識到了古老文化的價值。馮驥才說,知識界要做的,就是去喚醒大眾認識這些文化的價值,但這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單靠某幾個知識分子就能完成的,重要的是,我們民族能夠開始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熱愛并了解了其獨具的價值,特別是精神上的價值,并能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

        (摘自2002年9月14日《燕趙都市報》)

        二、關于《俗世奇人》 (馮驥才)

        天津衛(wèi)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余聞者甚夥,久記于心;爾后雖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蓮》等書,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閑置一旁未被采納。這些奇人妙事,聞所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序)

        三、作者題外話(馮驥才)

        日本的新銳作家南條竹則極通吾國文學。他讀過我刊在《收獲》上的幾篇《市井人物》,便問我所寫的這類小說是否受馮夢龍的影響。我說:“然也。我與他皆姓馮,我們這是‘家傳’?!彼α?,接著問我受馮夢龍哪些影響?

        我說:三個方面──

        一是傳奇。古小說無奇不傳,無奇也無法傳。傳奇主要靠一個絕妙的故事。把故事寫絕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終盯住故事。

        二是雜學。雜學是生活,也是知識。雜學必須寬廣與地道,而且現(xiàn)用現(xiàn)學不成。照古人看來,沒有雜學的小說,只有骨頭沒有肉。故而我心里沒根的事情決不寫。

        三是語言。中國的文學史,散文在前,小說在后。小說的語言受散文影響。中國人十分講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單個的方塊字的運用,決不是一寫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數(shù)很多。

        南條竹則說:“你所有小說都這樣寫嗎?”

        我說:“只這類小說才這樣寫。這是文本的需要。”

        此后,我主動告訴他,鄙人寫完《神鞭》與《三寸金蓮》等書后,肚子里還有一大堆人物沒處放,棄之實在可惜。后來忽有念頭,何不把一個個人物寫出來。各自成篇,互不相關;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于是就此做了。

        初寫數(shù)篇,曾冠名《市井人物》。這次又續(xù)寫十余篇,改名《俗世奇人》。話說明白,為了怕把讀者搞亂。

        四、關于泥人張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的彩塑,它把傳統(tǒng)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chuàng)始人是張長林。

        張長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制作,練就一手絕技。他只須和人對面坐談,摶土于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且栩栩如生須眉俗動。“泥人張”彩塑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于民間故事、舞臺戲劇,或直接取材于《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澳嗳藦垺辈仕苡蒙喲琶骺?,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jīng)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外國人早就以重金購買,“置諸博物館中,供觀賞?!痹跉v屆展覽會上它都被認為是出類拔萃的作品。日本蘆屋市的一座中國近代藝術館為“天津泥人張彩塑”建立了陳列專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來“泥人張”彩塑積極地推動國際間文化藝術的友好交流,成為中外交往的橋梁。

        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是近代民間發(fā)展起來的著名工藝美術流派,這支數(shù)代相傳的藝術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tǒng)土壤中,再經(jīng)大膽創(chuàng)新,遂成為今日津門藝林一絕。

        5、俗世奇人閱讀指導課教案 俗世奇人閱讀教案

        人性格迥異,身高長相相差甚大,但是沒有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俗世奇人閱讀指導課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2.品味語言特點,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難點

        情節(jié)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發(fā)蔫(nian1) 擅長(shan4) 綽號(chuo4)

        刷漿(jiang) 難堪(kan1) 一瞅(chou3)

        發(fā)怔(zheng4) 褒貶(bao1) 怵(chu4)摳(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釋下列詞語。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二、導人

        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作者簡介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yè)余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chuàng)作評論室,后轉入作協(xié)天津分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四、學習課文

        (一)誦讀。

        學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二)表演。

        兩篇短文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提示:

        課本劇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點,設計好舞臺提示,處理好臺詞。

        (三)品詞語。

        文中有一些傳神的字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韻味。

        提問:

        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活人的稱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寫出人們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強調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絕活。第3句,作者并沒有太夸張,這里運用夸張手法,突出了泥人張的手藝高超,無與倫比。第4句,“找樂子”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如將“找”換成其他的動詞“玩”、“叫”等,表達效果就不夠恰當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畫了刷子李和泥人張這兩個奇人,人物性格鮮明。

        提問:“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fā)展。

        五、拓展訓練

        1.說說你周圍有什么“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聽。

        學生可以結合本地的風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師介紹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中的其他篇目,如《蘇七塊》《馮五爺》《藍眼》《蔡二少爺》>等等。

        六、小結

        本文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七、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四

        以上教案大家學會了嗎?想要了解更多信息,關注本網(wǎng)站。

        【俗世奇人閱讀指導課教案 俗世奇人閱讀教案】相關推薦文章:

        《散步》課內閱讀

        《金色花》閱讀練習

        《春》閱讀訓練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

        《俗世奇人》導學案2

        6、《俗世奇人》之《刷子李》教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選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卻有“俗世奇人”之美稱。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藝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為他刷墻的技藝高超,讓“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他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稱最為恰當。

        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作者寫“刷子李”的奇妙絕活時,首先極力寫他手藝之高,“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這是在與自己挑戰(zhàn)?還是以特立獨行顯示自己的超凡出眾?但不管怎么寫,這樣寫卻吊起了讀者的胃口。然后作者從一個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正當徒弟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 “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個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敘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緊緊抓住了讀者,起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細節(jié)描寫對于塑造人物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時候,就注重了細節(jié)描寫。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墻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jié)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神了。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膽的“承諾”,充滿自信,豪氣千丈,同時又心細如發(fā),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而曹小三開始聽說師傅有手絕活時,“半信半疑”;師傅刷墻時,“最關心的還是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看見師傅身上出現(xiàn)白點時,以為師傅“名氣有詐”。這樣把曹小三對師傅“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和主人公“藝高膽大”的自信進行對比,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由衷的贊嘆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無論是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

        選編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體會作者抓住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干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刷子李”穿上這身黑與其說是在和“那桶白漿”較勁,不如說是在與自己挑戰(zhàn)和較勁,他在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藝,流露出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他為自己設立的近乎苛刻的“從業(yè)標準”,讓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極。

        ②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這一段話描寫了“刷子李”刷墻的情景,包括他刷墻的動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墻的動作是那樣的嫻熟,嫻熟得已進入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給人的感覺,他不是在做一項又臟又累的活兒,而是在進行一項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表演,悠然擺來擺去,伴著鼓點,和著琴聲,清脆一響,極是好聽,這不是藝術的境界嗎?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好比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他刷墻的動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藝高超。

        ③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

        這句話寫的是曹小三看到師傅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墻壁后,“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fā)現(xiàn)”時的內心感受。他親眼見到師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藝,他感到驚愕,內心受到震撼,雖是事實,但他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可又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這身黑衣服上無一個粉點,就是師傅高超技藝的見證。因而,他覺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種威懾力量。實際上,是師傅憑著高超的技藝在徒弟心中樹立了權威。
        ④“好好學本事吧!”

        “刷子李”心細如發(fā),對于小徒弟細微的內心活動體察入微。“刷子李”對徒弟說的這句話是意味深長的。他告訴徒弟曹小三,不要以為別人的名氣都是虛的,那可是名副其實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學本事。手藝人必須有本事,本事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嚴。這恐怕是“刷子李”一生經(jīng)驗的總結。這句話貌似一般,但是在課文里有很深的含義。

        ⑤曹小三學徒的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確有絕活,這一絕活,若沒有親眼目睹,怎么也不會相信是真的,說明“刷子李”技藝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絕活是其自我挑戰(zhàn)、不斷磨練的結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觸很深,獲益甚多。

        (2)對詞語的理解。

        刷漿:用刷子在墻壁上刷石灰漿。

        規(guī)矩: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

        半信半疑:有點兒相信又有點兒懷疑。

        派頭:氣派。

        稀溜溜:粉漿稀的樣子。

        悠然:悠閑的樣子。

        鼓點:打鼓時的音響節(jié)奏。

        銜接:事物相連接。

        天衣無縫:比喻事物沒有一點兒破綻。

        侵犯:非法干涉別人,損壞其利益。

        威嚴:有威力而又嚴肅的樣子。

        露餡:比喻不愿意讓人知道的事暴露出來了。

        詐:欺騙。

        難堪:難為情。

        發(fā)怔:發(fā)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師傅、刷漿、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嚴、露餡、發(fā)怔、發(fā)傻、半信半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3.繼續(xù)領悟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俗易懂。教學時,首先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思考的基礎上,師生圍繞“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作家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有哪些描寫最精彩的句子等問題交流討論。最后整理小結,若有可能,再讀讀與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

        2.許多學生對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難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這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難點不突破,不僅很難感受“刷子李”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體會作家的寫法。為幫助學生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以下方法可供選擇。一是組織學生開展走訪活動,聽一聽家長對粉刷的介紹,或看一看粉刷工人的操作,或做一做粉刷工作。通過走訪,學生對粉刷有一些感性認識。二是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如,第5自然段,這一段比較集中地描寫了“刷子李”刷墻的情景。教學時,應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讀后交流感受。三是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集中討論,如,“他刷漿時,干完活黑衣服上為什么沒有一個白點”,通過集中討論,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從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3.馮驥才筆下的此類俗世奇人還有許多,閱讀本文后,可以補充馮驥才的同類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供學生自由閱讀。補充同類文章給學生閱讀,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這類人物的感受,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便于學生較全面地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4.本課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中,“傅、袱”二字,要注意幫助學生讀準聲調。“傅”是四聲,“袱”是二聲,但在“包袱”一詞中讀輕聲。“露餡兒”,有些學生難讀出兒化音,教師要重點指導。課文中有些方言,如“愣說不信”,學生只要能結合上下文明白其大致意思即可。

        四、相關鏈接

        關于《俗世奇人》 馮驥才在《俗世奇人》序中寫道:天津衛(wèi)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咸土堿,風習強悍,近百余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沖,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余聞者甚夥,久記于心;爾后雖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蓮》等書,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閑置一旁未被采納。這些奇人妙事,聞所未聞,倘若廢置,豈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筆錄下來,供后世賞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眾生相耶?故而隨想隨記,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7、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教學設計 俗世奇人教學設計課時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文章多以清末民國初天津的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人物的本領及事跡,素材均收集于長期流傳在天津的奇人異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能賞析作品語言特色,品味簡單而曲折的情節(jié),評價作品人物及思想內容。

        2、能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思考怎樣為拯救民間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能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出自己的評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并熱愛祖的民間文化;了解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

        教學方法

        品讀法。集中鑒賞本文獨特的語言風格,揣摩語句的豐富意蘊,可口頭評析,也可課后練習寫簡短的評析文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中央電視臺有一個欄目叫“想挑戰(zhàn)嗎”,你在觀看電視的時候,一定有令你難忘的具有特殊本領的人,請舉出一個例子。(如用鏟車開啤酒的司機。)

        今天我們來認識兩個天津衛(wèi)的有奇特本領的平常人。

        2、介紹作者馮驥才。

        3、《俗世奇人》介紹,舉例刷子李。

        4、推出重點人物“泥人張”。

        (泥人張:真名張長林,自幼練成一手絕活,只需和人對面坐談,拈土在手。不動聲色,瞬息可成。作品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外國人都用重金來購買,把它放入博物館供人欣賞。泥人張彩塑推動了國際文化藝術友好交流,成為中外交往的橋梁。它有的取材于舞臺,有的取材于生活,有的取材于歷史,有的取材于現(xiàn)實,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

        二、解析課題

        “泥人張”泥人確實不同凡響,課文作者為什么稱這批藝人為“俗世奇人”呢?

        三、探究文本

        請一同學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單口相聲的味兒。思考:

        (一)說奇事

        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現(xiàn)“泥人張”是個“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

        *海張五是什么人?人怎樣?用文中的話回答。

        --海大人義子??裢虖?、驕橫、飛揚跋扈的暴發(fā)戶。外形、別人對他的稱呼(又恨又怕)、語言、神態(tài)等看出。

        *泥人張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話回答。

        --“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觀點?你的看法呢?

        明確: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與別人合作,共同探究,共同發(fā)展。具備團隊精神,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

        (二)識奇人

        泥人張“奇”在哪里?何以見得?

        (1)“奇”在手藝高超。文章第1段就說他手藝無與倫比。第6段、第8段、第9段

        (2)“奇”在行事奇特。表現(xiàn)在冷靜對付海張五的挑釁、侮辱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自作自受、自取其辱。

        (3)“奇”在品性奇特。應付從容、自尊沉穩(wěn)、內斂干練??傇u:大本領、大智慧。對聯(lián)。

        (三)品奇語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奇人奇事,情節(jié)簡單卻懸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這些都不能不說是作者下筆有神、奇語描摩的功效。我們來看作者用語有哪些獨到之處。

        1、天津風味:嘛樣、砍過去、撂高的、牛

        2、用語傳神:對話描寫。

        3、用詞凝練:

        第一個“找”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第二個“找”源于海張五的找樂子,泥人張就找到他找樂時的丑態(tài)并捏進泥人。一個“找”看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海張五自取其辱的可笑。如換成“捏”“揉”等詞,則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為,不夠形象生動。

        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的一戳中的“戳”字,可引導學生從泥人張此刻心情去思考,即可明確:這“戳”字表明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

        四、全文小結

        《俗世奇人》奇絕、妙絕。奇在人物,妙在情節(jié)、語言。泥人張的從容自若,后發(fā)制人;海張五的狂妄、跋扈,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本領更讓我們拍案稱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樸素而又幽默傳神的語言更是余音繞梁,歷久不絕。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張這樣的“民間奇人”越來越少,民間手工藝品也日漸稀少,該如何保護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五、課后反思:

        讀這樣的作品,如夏天喝冰茶,爽口又爽心。同時值得我們反思的是該如何保護這些無形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我們該做點什么?從馮驥才先生充滿睿智的文字中我們似乎找到答案,讓我們勇敢地承擔起這一責任,為文化大廈添磚加瓦,為文化巨輪保駕護航!

        六、布置作業(yè)

        中央電視臺“想挑戰(zhàn)嗎”專欄節(jié)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領的人,請為泥人張寫一份推薦詞。要求語言形象生動,并能夠抓住人物的特征來寫。

        七、板書設計

        海張五    賺下金山--有錢 猖狂蠻橫

        將軍義子--有勢

        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藝高膽大

        賤賣海張五--沉穩(wěn)干練

        上面就是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教學設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多多關注本網(wǎng)站。

        【八年級下冊俗世奇人教學設計 俗世奇人教學設計一課時】相關推薦文章:

        俗世奇人閱讀指導課教案 俗世奇人閱讀教案

        社戲教學設計一等獎 八年級下冊社戲教學設計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草原第二課時教案教學設計

        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散步》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

        8、《俗世奇人》《好嘴楊巴》教案

        《好嘴楊巴》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復述、想象中感受跌宕的情節(jié)和“津味”語言,提高口頭表達和想象能力。

        2.在小組合作環(huán)境下,理解“好嘴”的含義,提高多角度探究問題的能力。

        3.:對“好”能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提高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問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3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出“好”:

        (板書:好嘴)憑你的理解,你認為什么樣的“嘴”才稱得上是“好嘴”?最好能舉個例子。(教師鼓勵學生談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絕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馬逢迎的、妙語連珠的、一語中的的……)但是,在馮驥才的一則故事里,主人公楊巴只說了一句話,又怎么能稱得上是“好嘴”呢?(板書:楊巴)

        (說明:“一句話”與“好嘴”——課始,教師就有意制造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講述“好”:

        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有楊巴、楊七、李鴻章。請選擇一個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動,盡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語言風格,用第一人稱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

        1.學生自讀課文,分頭準備;

        2.組內互講,取長補短;

        3.班內復述,鼓勵模仿天津話講述;

        4.師生共同點評。

        (說明:這種轉換人稱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轉化”中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和對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點研讀——探究“好”:

        說楊巴是“好嘴”,其實作者就讓他說了一句話。研究這個“好”字,既可以從說話的難度看,從這句話本身看,也可以從說話的效果看,還可以從他人的角度看。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分組深入探究:楊巴的嘴到底“好”在何處?

        1.小組探究。

        2.全班討論。(參見“文本簡析”部分)

        3.教師總結。

        (說明:這是文章的重點,學生不一定認識很全面深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力求使學生認識到要從多個角度深入地看問題。)

        四、深入理解——評價“好”:

        作者在文中說:“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薄皸钇叻吹?jié)u漸埋沒,無人知曉。楊巴對此毫不內疚,因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張好嘴,李中堂并沒有喝茶湯呀!”你怎樣看待楊巴的這張“好嘴”?你想擁有這樣一張“好嘴”嗎?

        教師小結:這些小人物在封建時代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在謀生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壓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這又是一個多么無奈的回答:明明是李中堂的錯,卻要搶著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無錯,卻要搶著求恕罪。這種機靈是生存空間遭到擠壓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對生存困境時的順時應變,是以犧牲自己的人格做代價的。

        (說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力圖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此時,教學活動由敘述、探究轉向評議,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態(tài)度的滲透。緊密結合文意的延伸,避免了脫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發(fā)言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做好價值觀的引導。)

        五、拓展延伸——想象“好”:

        想象一段故事:楊七和楊巴的相識。模仿文章的“津味”語言風格講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領,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

        (說明:這種補白式的閱讀,是一次“回首”人物理解、情節(jié)把握、語言運用的綜合訓練,又補救了對次要人物楊七的理解??梢韵忍幚砭毩暥?、4兩道小題,讓學生體會一下“津味”的語言風格。評價中要特別關注人物本身的本領和性格特點。)

        【教有所思】

        1.思得:

        ①分析,從矛盾開始:

        這課難教,難在淺易。

        教學中,我抓住了“一句話”(楊巴只說了一句話)與“好嘴”之間的矛盾設計教學活動,著力挖掘“好”的含義,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從而真正進入文本有效分析的層次。

        分析,要從揭示文本內部的矛盾開始——尤其對于內容淺顯、好似一望而知的文章。

        ②活動,讓學生在語文中陶醉:

        我緊緊圍繞文眼“好”字,開展了“引出‘好’——講述‘好’——評價‘好’——想象‘好’”四個語文活動,這四個活動分別指向導入新課、整體感知、深入理解和拓展延伸,由課外到課內,由敘述到議論,循序漸進,邏輯嚴密?!爸v述‘好’”,是一個很有思維含量的活動,對學生很有挑戰(zhàn)性,特別是鼓勵學生用天津話講述,學生很感興趣?!澳阆霌碛羞@樣一張“好嘴”嗎?”學生發(fā)言積極,異彩紛呈,有的說,生命最可貴,這張嘴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有的說,生命誠可貴,人格價更高,說話要忠于自己的心靈。還有的說,現(xiàn)今社會,單憑一張“好嘴”還不行,還要有安身立命的真才實學?!跋胂蟆谩?,是一次巧妙地“再回首”,相識的方法各種各樣,但都能在尊重人物性格特點的軌道上進行,簡直是神來之筆。

        2.思過:

        感受主要有三:

        ①自主學習不夠:

        這篇課文上下來,我越來越感覺這個思路明顯的缺點就是預設性太強,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不夠。從導入到感知,由感知到研讀,由研讀到延伸,是一個邏輯嚴密、不容打破打亂的系統(tǒng),并且都在教師的預設和掌控之中,教學呈現(xiàn)一種封閉狀態(tài),開放性不夠。

        ②學生準備不夠:

        “講述”和“想象”這兩個活動的思維含量都很高,要出色完成,必須經(jīng)過充分的、積極的思維加工。教學中,我有“往前趕”的心理,給學生預留的時間不夠充足,致使有的學生倉促對話,準備不足。“探究”活動中,學生很難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很容易架空文本,教師要作必要提示和點撥。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也可以給每個小組提示相應的角度,然后讓他們按教師提示探究。

        ③聯(lián)系現(xiàn)實不夠:

        除導入和一次討論“你想擁有這樣一張“好嘴”嗎”之外,再無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學實踐一再證明,教學只有從學生的心靈揚帆起航,時時處處把學生“擺進去”,學生才能陶醉其中,積極參與。比如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換作是你,你會怎么說?假設楊七楊巴就生活在你家小區(qū)里,你認為他們會生活得很好嗎?你想分別對他們說點什么?

        9、《俗世奇人》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2.品味語言特點,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難點

        情節(jié)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發(fā)蔫(nian1)擅長(shan4)綽號(chuo4)

        刷漿(jiang)難堪(kan1)一瞅(chou3)

        發(fā)怔(zheng4)褒貶(bao1)怵(chu4)摳(kou1)

        戳(chuo1)瓢(piao2)

        2.解釋下列詞語。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二、導人

        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讀了兩篇短文,相信你會受到啟迪。

        作者簡介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yè)余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chuàng)作評論室,后轉入作協(xié)天津分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刷子李和泥人張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刷子李和泥人張都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大智慧。

        四、學習課文

        (一)誦讀。

        學生自由朗讀,并做適當圈畫、批點,或復述故事。

        (二)表演。

        兩篇短文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編寫課本劇或小品進行表演。學生演出后,評選出最佳劇本和最佳演員。

        提示:

        課本劇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點,設計好舞臺提示,處理好臺詞。

        (三)品詞語。

        文中有一些傳神的字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韻味。

        提問:

        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語氣、語調和重音,研討括號里的問題。

        1.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

        (這個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突出了作者什么觀點?)

        2.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碼頭上的一種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作者說泥人張的手藝“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么說是不是太夸張了?你怎么理解這種夸張的作用?)

        4.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這些話在他手里的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點的“找”字,試著將它換成其他的動詞,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第1句,句式上運用了對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對有絕活人的稱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寫出人們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強調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絕活。第3句,作者并沒有太夸張,這里運用夸張手法,突出了泥人張的手藝高超,無與倫比。第4句,“找樂子”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如將“找”換成其他的動詞“玩”、“叫”等,表達效果就不夠恰當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畫了刷子李和泥人張這兩個奇人,人物性格鮮明。

        提問:“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講求與別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發(fā)展。

        五、拓展訓練

        1.說說你周圍有什么“俗世奇人”?講一講,讓同學們聽聽。

        學生可以結合本地的風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師介紹馮驥才《俗世奇人》一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中的其他篇目,如《蘇七塊》《馮五爺》《藍眼》《蔡二少爺》>等等。

        六、小結

        本文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七、布置作業(yè)

        10、《俗世奇人》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賞析作品語言特色,品味簡單而曲折的情節(jié),評價作品人物及思想內容。

        2、能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思考怎樣為拯救民間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難點

        能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出自己的評價。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了解并熱愛祖的民間文化;了解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

        教學方法

        品讀法。集中鑒賞本文獨特的語言風格,揣摩語句的豐富意蘊,可口頭評析,也可課后練習寫簡短的評析文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中央電視臺有一個欄目叫“想挑戰(zhàn)嗎”,你在觀看電視的時候,一定有令你難忘的具有特殊本領的人,請舉出一個例子。(如用鏟車開啤酒的司機。)

        今天我們來認識兩個天津衛(wèi)的有奇特本領的平常人。

        2、介紹作者馮驥才。

        3、《俗世奇人》介紹,舉例刷子李。

        4、推出重點人物“泥人張”。

        (泥人張:真名張長林,自幼練成一手絕活,只需和人對面坐談,拈土在手。不動聲色,瞬息可成。作品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外國人都用重金來購買,把它放入博物館供人欣賞。泥人張彩塑推動了國際文化藝術友好交流,成為中外交往的橋梁。它有的取材于舞臺,有的取材于生活,有的取材于歷史,有的取材于現(xiàn)實,有正面形象,也有反面形象。)

        二、解析課題

        “泥人張”泥人確實不同凡響,課文作者為什么稱這批藝人為“俗世奇人”呢?

        三、探究文本

        請一同學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單口相聲的味兒。思考:

        (一)說奇事

        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現(xiàn)“泥人張”是個“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

        *海張五是什么人?人怎樣?用文中的話回答。

        ——海大人義子??裢?、囂張、驕橫、飛揚跋扈的暴發(fā)戶。外形、別人對他的稱呼(又恨又怕)、語言、神態(tài)等看出。

        *泥人張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話回答。

        ——“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觀點?你的看法呢?

        明確: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做事除了靠自己的本領外,還要與別人合作,共同探究,共同發(fā)展。具備團隊精神,共創(chuàng)和諧社會

        (二)識奇人

        泥人張“奇”在哪里?何以見得?

        (1)“奇”在手藝高超。文章第1段就說他手藝無與倫比。第6段、第8段、第9段

        (2)“奇”在行事奇特。表現(xiàn)在冷靜對付海張五的挑釁、侮辱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他自作自受、自取其辱。

        (3)“奇”在品性奇特。應付從容、自尊沉穩(wěn)、內斂干練??傇u:大本領、大智慧。對聯(lián)。

        (三)品奇語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奇人奇事,情節(jié)簡單卻懸念迭生,曲折引人。人物形象逼真,這些都不能不說是作者下筆有神、奇語描摩的功效。我們來看作者用語有哪些獨到之處。

        1、天津風味:嘛樣、砍過去、撂高的、牛

        2、用語傳神:對話描寫。

        3、用詞凝練:

        第一個“找”寫出海張五的囂張氣焰。第二個“找”源于海張五的找樂子,泥人張就找到他找樂時的丑態(tài)并捏進泥人。一個“找”看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海張五自取其辱的可笑。如換成“捏”“揉”等詞,則只有泥人張一方的行為,不夠形象生動。

        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的一戳中的“戳”字,可引導學生從泥人張此刻心情去思考,即可明確:這“戳”字表明泥人張內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

        四、全文小結

        《俗世奇人》奇絕、妙絕。奇在人物,妙在情節(jié)、語言。泥人張的從容自若,后發(fā)制人;海張五的狂妄、跋扈,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本領更讓我們拍案稱奇;那天津味十足、本色樸素而又幽默傳神的語言更是余音繞梁,歷久不絕。值得深思的是像泥人張這樣的“民間奇人”越來越少,民間手工藝品也日漸稀少,該如何保護這些無形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五、課后反思:

        讀這樣的作品,如夏天喝冰茶,爽口又爽心。同時值得我們反思的是該如何保護這些無形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我們該做點什么?從馮驥才先生充滿睿智的文字中我們似乎找到答案,讓我們勇敢地承擔起這一責任,為文化大廈添磚加瓦,為文化巨輪保駕護航!

        六、布置作業(yè)

        中央電視臺“想挑戰(zhàn)嗎”專欄節(jié)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領的人,請為泥人張寫一份推薦詞。要求語言形象生動,并能夠抓住人物的特征來寫。

        七、板書設計

        海張五 賺下金山——有錢

        猖狂蠻橫

        將軍義子——有勢

        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

        藝高膽大

        賤賣海張五——沉穩(wěn)干練

        11、《俗世奇人》教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對民族文化能有所了解,并能在思想上引起重視。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領悟作品的內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泥人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這里,有沒看過一些民間手藝呢?比如在校門口、集市上、戲臺下……(石膏像、糖塑、花繪)不錯,這些手藝人都有一手絕活,讓我們嘆為觀止。那么同學們看過泥人嗎?……這些泥人都很精致,而這一切都源于泥人張,那你們想了解一下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

        三:分析課文:

        1:情節(jié)里出現(xiàn)的兩個主要人物是海張五和泥人張,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人物呢,從文中找出介紹他們的語句。(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并進行概括)

        海張五 賺下金山----有錢

        將軍義子----有勢

        有錢有勢就導致了他的猖狂蠻橫,為后來他的挑釁打下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泥人張 單手捏泥人----技藝高妙

        賤賣海張五----沉穩(wěn)干練

        2:面對海張五的羞辱,泥人張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竹,后發(fā)制人。你不是說賤賣都沒人要嗎?那我就把你的泥像賤賣給你看看。由此可見,他不但技藝高妙,而且沉穩(wěn)干練。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藝高膽大。

        3:作者卻用獨特幽默的語言,妙趣橫生的敘述了海張五的猖狂蠻橫、自取其辱和泥人張的一言不發(fā)卻出奇制勝,使兩個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人物可謂豐滿奇絕。(板書:藝高膽大)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只要他有真本事,有真功夫,就能活的有尊嚴,獲得別人的尊敬。

        生動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是通過什么體現(xiàn)出來的呢,對,就是語言,說到語言,本文也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借鑒的地方。

        4:奇語共賞析

        本文語言幽默傳神,津味十足,極富表現(xiàn)力,無論人物語言還是敘述語言,都情趣盎然,簡潔傳神。下面讓我們再讀課文,體會濃濃的津味,把你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并有感情的朗讀。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津這塊蘊含了豐富民族文化的沃土,孕育了馮驥才這位文學大師,它出于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寫出了一篇篇令人叫絕的作品,展示了一幅幅天津民間風俗畫。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奇人奇事數(shù)不勝數(shù),舉出一些你所知道的民間文化形式或奇人奇事。

        五:小結:

        中國的民間文化可謂是豐富多樣、異彩紛呈。在我們欣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該思考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chǎn),我們該做些什么?就讓我們勇敢的承擔起發(fā)揚光大民族文化的責任,為我們民間文化。

        第二課時 教學《好嘴楊巴》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引出“好”:

        (板書:好嘴)憑你的理解,什么樣的“嘴”才稱得上是“好嘴”?最好能舉個例子。(教師鼓勵學生談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絕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馬逢迎的、妙語連珠的、一語中的的……)但是,在馮驥才的一則故事里,主人公楊巴只說了一句話,又怎么能稱得上是“好嘴”呢?(板書:楊巴)

        (說明:“一句話”與“好嘴”——課始教師就有意制造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講述“好”:

        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有楊巴、楊七、李鴻章。請選擇一個人物的角度,揣摩他的心理活動,盡量保持文章原有的語言風格,用第一人稱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1.學生自讀課文,分頭準備;

        2.組內互講,取長補短;

        3.班內復述,鼓勵模仿用天津話講述;

        4.師生共同點評。

        (說明:這種轉換人稱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語言“轉化”中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和對人物心理的把握。)

        三、重點研讀——探究“好”:

        說楊巴是“好嘴”,其實作者就讓他說了一句話。研究這個“好”字,既可以從說話的難度看,從這句話本身看,也可以從說話的效果看,還可以從他人的角度看。請選擇一個角度,分組深入探究:楊巴的嘴到底“好”在何處?

        全班討論:

        1.從說話的難度看。一是李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亂飛”“潑了一地”,眾官員都“嚇懵了”,情勢緊急,千鈞一發(fā),這需要“敢說”。二是左右為難:說是芝麻,這等于“罵中堂大人”;不說是芝麻,“等于承認給中堂大人吃臟東西”,自己要吃大虧,甚至會掉腦袋。這需要“巧說”。三是時間緊迫:必須趕在中堂說話之前說,需要“快說”。

        2.從這句話本身看。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說“猜到”,這兒卻說“不知道”;二是“不愛吃”,前文明明說中堂大人“不知道”,這兒卻說“不愛吃”。這樣說,有兩大妙處:一是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不是臟東西;二是給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一個“不知道”“不愛吃”,使緊張的情勢頓時化解。

        3.從說話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轉危為安,而且使李中堂對楊巴“心生歡喜”“賞銀百兩”,從而使楊巴“威名大振”。

        4.從他人的角度看。故事開端,并不寫楊巴,而是從夸贊楊七的高超技藝開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轉,就讓人明白了寫楊七是為了襯托楊巴。楊巴說話之前,眾官員“嚇懵了”,“一個比一個糊涂”,而楊巴“立時猜到”,“一轉兩轉三轉,主意就來了”;楊巴說話之后,李中堂覺得他“機敏過人”,“心生歡喜”,在場所有人“摸不著頭腦”,而楊巴“心里頭卻一清二楚全明白”。

        教師小結:危難之間顯身手。話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適時。作者有意把楊巴放在千鈞一發(fā)的風頭浪尖上去表現(xiàn),的確收到了以簡馭繁、以少勝多的效果。

        (說明:這是文章的重點,力求使學生認識到要從多個角度深入地看問題。)

        三、深入理解——評價“好”:

        作者在文中說:“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薄皸钇叻吹?jié)u漸埋沒,無人知曉。楊巴對此毫不內疚,因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張好嘴,李中堂并沒有喝茶湯呀!”你怎樣看待楊巴的這張“好嘴”?

        (說明:圍繞這一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或辯論。)

        教師小結:這些小人物在封建時代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在謀生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壓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但楊巴的回答又是多么無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錯,卻要搶著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無錯,卻要搶著求恕罪。這種機靈是生存空間遭到擠壓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對生存困境時的順時應變,是以犧牲自己的人格做代價的。

        四、拓展延伸——想象“好”:

        想象一段故事:楊七和楊巴的相識。模仿文章的“津味”語言風格講述,突出人物各自的本領,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

        (說明:這種補白式的閱讀,是一次集人物理解、情節(jié)把握、語言運用的綜合訓練??梢韵忍幚砭毩暥?、4兩道小題,讓學生體會一下“津味”的語言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