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鸕鶿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44、鸕鶿教學設計一等獎
44、鸕鶿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裊、痕”等11個生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描寫“夕、垠、窄、列、脖、炊”等6個漢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要求圈畫出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時的動作的詞;能抄寫描寫湖面平靜的句子。能按提示介紹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3.了解鸕鶿能幫助漁人捕魚的本領,體會漁民的漁家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學習本課“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裊、痕”等11個生字;描寫“夕、垠、窄、列、脖、炊”等6個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對課文第一節(jié)中的優(yōu)美語句有所積累。
難點
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漁人的“悠然”
教學媒體 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圖片出示鸕鶿,教師簡介鸕鶿。
3.出示句子:夕陽下,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4.根據(jù)對鸕鶿整體特征的了解和讀句,教學生字:夕、列、喉、脖
5.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課文,要求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正音
3.課文的描述讓我們猶如看到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除了鸕鶿,你還看到了什么?
出示:
綠油油的湖面 一望無垠的稻田 又窄又長的漁船
碧綠的垂柳 裊裊的炊煙 悠然的漁民
4.教學剩余的生字
5.指導寫字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的第一節(jié),你感受到了什么?(靜、美)
3.讀句子體會,理解“悠然”并引導學生反復讀好有關詞句。
4.畫面介紹。
(二)學習課文2-5節(jié)
1.由讀課文2-5節(jié),用“——”劃出寫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句子,再圈出寫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時動作的詞。
2.流,讀句子,理解,對“一抹”一詞有自己的體會。
3.說話: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地一抹,好像在說:“?!?
4.組織交流,隨機點撥。
(1)“怎么樣地抹”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嘗試用上這些詞語“利索、 滿懷希望、 興致勃勃 、自信、 喜滋滋“等詞。
(2)提示學生漁人說話時對鸕鶿用上稱呼語。
(3)小結:你們看,漁人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躍,抹出了歡騰,抹出了 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5.課件播放鸕鶿捕魚的畫面。欣賞
6.用上下面的詞語說一說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等待命令-----鉆進水里------鉆出水面-----跳上漁船-----又跳下水去
7.齊讀2-5節(jié)課文。
(三)學習課文6-7節(jié)
1.朗讀,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哪些景物和課文前面的內(nèi)容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從漁人劃船回去了,對漁人的“悠然”有更多一點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1.總結:《鸕鶿》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漁人的漁家生活的樂趣。這不僅是《鸕鶿》,也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一份美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地享受它。
2.齊讀課文。
教學反思 《鸕鶿》這篇課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學中我覺得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誦讀訓練,通過誦讀感悟來品味美麗意境。通過各種方式的反復誦讀,較好地感受和領悟到文中那物靜人寧的靜態(tài)美和魚躍人歡的動態(tài)美。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地讓學生讀,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因為是學生自己喜歡的,自己選的,讀起來也更投入。我們可以請同桌相互評讀,也可以請喜歡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來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談體會感受。如課文第一節(jié)可指導學生在想象中讀,課文的描述讓我們猶如看到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除了鸕鶿,你還看到了什么?讓學生用心讀讀語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鏡,鸕鶿站在船舷上,漁人悠然地吸著煙的畫面。最后可以指導學生在感受中讀。讓學生通過朗誦再一次來感受這份寧靜、這分溫馨。通過這一系列地朗讀訓練,學生既感受到了語言的文字美,更感悟到了文本的意境美。
2、44、鸕鶿教學設計
44、鸕鶿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裊、痕”等11個生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描寫“夕、垠、窄、列、脖、炊”等6個漢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要求圈畫出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時的動作的詞;能抄寫描寫湖面平靜的句子。能按提示介紹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3.了解鸕鶿能幫助漁人捕魚的本領,體會漁民的漁家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學習本課“夕、垂、垠、窄、列、粼、喉、脖、炊、裊、痕”等11個生字;描寫“夕、垠、窄、列、脖、炊”等6個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對課文第一節(jié)中的優(yōu)美語句有所積累。
難點
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漁人的“悠然”
教學媒體 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圖片出示鸕鶿,教師簡介鸕鶿。
3.出示句子:夕陽下,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4.根據(jù)對鸕鶿整體特征的了解和讀句,教學生字:夕、列、喉、脖
5.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課文,要求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指名分小節(jié)朗讀課文,正音
3.課文的描述讓我們猶如看到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除了鸕鶿,你還看到了什么?
出示:
綠油油的湖面 一望無垠的稻田 又窄又長的漁船
碧綠的垂柳 裊裊的炊煙 悠然的漁民
4.教學剩余的生字
5.指導寫字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節(jié)
1.自由輕聲讀課文的第一節(jié),你感受到了什么?(靜、美)
3.讀句子體會,理解“悠然”并引導學生反復讀好有關詞句。
4.畫面介紹。
(二)學習課文2-5節(jié)
1.由讀課文2-5節(jié),用“——”劃出寫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句子,再圈出寫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時動作的詞。
2.流,讀句子,理解,對“一抹”一詞有自己的體會。
3.說話: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地一抹,好像在說:“?!?
4.組織交流,隨機點撥。
(1)“怎么樣地抹”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嘗試用上這些詞語“利索、 滿懷希望、 興致勃勃 、自信、 喜滋滋“等詞。
(2)提示學生漁人說話時對鸕鶿用上稱呼語。
(3)小結:你們看,漁人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躍,抹出了歡騰,抹出了 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5.課件播放鸕鶿捕魚的畫面。欣賞
6.用上下面的詞語說一說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等待命令-----鉆進水里------鉆出水面-----跳上漁船-----又跳下水去
7.齊讀2-5節(jié)課文。
(三)學習課文6-7節(jié)
1.朗讀,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哪些景物和課文前面的內(nèi)容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2.從漁人劃船回去了,對漁人的“悠然”有更多一點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1.總結:《鸕鶿》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漁人的漁家生活的樂趣。這不僅是《鸕鶿》,也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一份美的禮物,我們應該好好地享受它。
2.齊讀課文。
教學反思 《鸕鶿》這篇課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學中我覺得更應重視對學生的誦讀訓練,通過誦讀感悟來品味美麗意境。通過各種方式的反復誦讀,較好地感受和領悟到文中那物靜人寧的靜態(tài)美和魚躍人歡的動態(tài)美。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地讓學生讀,讀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因為是學生自己喜歡的,自己選的,讀起來也更投入。我們可以請同桌相互評讀,也可以請喜歡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來讀一讀,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談體會感受。如課文第一節(jié)可指導學生在想象中讀,課文的描述讓我們猶如看到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除了鸕鶿,你還看到了什么?讓學生用心讀讀語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鏡,鸕鶿站在船舷上,漁人悠然地吸著煙的畫面。最后可以指導學生在感受中讀。讓學生通過朗誦再一次來感受這份寧靜、這分溫馨。通過這一系列地朗讀訓練,學生既感受到了語言的文字美,更感悟到了文本的意境美。
3、《鸕鶿》課堂教學實錄片斷教案教學設計
《鸕鶿》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一、體會湖面的變化
(一)朗讀課文。簡單說說在不同時間里,湖面有什么變化。
(二)體會湖面的靜態(tài)。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寫了湖面,找出來讀一讀。
2.這一句把什么比作鏡子,它怎么會像一面鏡子?
生:把湖面比作一面鏡子,因為當時沒有什么風。
師:能聯(lián)系天氣,體會湖面的平靜,好。平的東西很多,比如墻壁、桌面。要像鏡子,還得怎樣?
生:還要很亮。夕陽照在小湖上,湖面很亮。
師:夕陽照著平靜的小湖,湖面水平如鏡,多美呀,朗讀體會。
(三)體會湖面的動態(tài)。
1.從第二自然段找到寫湖面變化的句子,讀一讀。
2.有了這變化,湖面還美嗎?
生:(有的說)美;(有的說)不美。
師:美不美,要從詞句來體會。看下面的填空;蕩起的( )( )的波紋
課文用哪兩個詞語形容波紋,形容了什么?
生:“一圈圈”、“粼粼”。
生:“一圈圈”形容波紋很多,是一圈套著一圈,很多很多圈。
生:“粼粼”形容波紋很明凈。
師:(用雙手比劃波紋由小到大,從里向外一圈圈蕩開的樣子)想象,這樣蕩起的波紋像什么?
生:像開花似的。
師:像開了什么樣的花呢?對著上面的填空,把下面的空填上:像盛開的( )( )的大花。
生:“一朵朵”
生:“美麗”
師:把上下兩句填空連起來,體會湖面出現(xiàn)了波紋美不美。
生:蕩起的一圈圈粼粼的波紋,像盛開的一朵朵美麗的大花。
師:多美呀!再看浪花,也通過填空來體會:無數(shù)的()跳躍的浪花,像( )的( )花。
先體會浪花的特點,再想象這樣的浪花像什么。
生:浪花很亮,閃閃發(fā)光。
師:為什么是晶瑩閃光的?
生:因為夕陽的柔光給照的。
師:這明亮晶瑩的浪花像什么花?
生:寶石花。
生:水晶花。
師:好,把這個句子的空都填上,體會浪花美不美?
生:無數(shù)的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的浪花,像數(shù)不清的寶石花。
師:好,“數(shù)不清”與“無數(shù)”相對,“寶石花”是對“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的浪花的生動比喻。現(xiàn)在再考慮,變得不平靜的湖面美不美呢?
生:(異口同聲)美!
(四)從湖面的變化,認識小湖的美。
平靜的湖面美,不平靜的湖面也美。如果湖面無變化,總一個樣子,你覺得怎樣,為什么?
生:就不好看了,讓人看煩了。
生:就沒有意思了,因為太單調了。
師:怎么單調呢?
生:總是一個樣兒,沒變化就單調了,不好看了。
師:說得好。缺乏變化就單調,就不吸引人。課文里的小湖,湖面有靜有動,富有變化,使小湖顯得很美。
二、體會鸕鶿的可愛
(一)湖面的變化與什么有關,簡單說說怎么有關。
(二)觀察圖畫,聯(lián)系課文,了解鸕鶿的外形特點。
(三)體會鸕鶿捉魚時的表現(xiàn)。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鸕鶿捉魚的經(jīng)過,找出來讀一讀。
2.你覺得鸕鶿捉魚時表現(xiàn)得怎么樣?
生:它很聽話,漁人拿竹篙那么一弄它就下去了。
師:漁人怎么一弄,鸕鶿就立即跳入水里了。這里有一根教桿,拿來當作竹篙;這里是講臺桌,把一側當作船舷。誰愿學課文里漁人的樣子,讓鸕鶿下水。
生:(表演動作,用教桿在講臺邊輕輕擦過。)
師:真正的漁人這一下不僅輕,還怎樣?
生:快。
生:熟練。
師:這輕快熟練的一弄,課文叫作一?
生:“一抹”。
師:從鸕鶿對這一抹的反應,不僅看出它聽話,還可以看出它對捉魚怎么樣?
生:它特別積極,它都等不及了。它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在等待命令。漁人一抹,命令來了,它馬上就跳到水里。
師:把鸕鶿來捉魚時的表現(xiàn)和入水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咱們體會到鸕鶿捉魚是很積極的。再從它們出水的情況看。把寫鸕鶿出水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從它拍翅膀的樣子,能想象它要對漁人說什么嗎?
生:“主人,我捉到魚了,給你!”
生:“我捉到一條又肥又大的魚!快拿去吧!”
師:你怎么知道它捉的魚很肥大呢?
生:它的喉囊鼓鼓的。
師:鸕鶿這樣主動地幫漁人捉魚,真稱得上是漁人的——
生:好幫手。
生:忠實的朋友。
3.認識鸕鶿的可愛。
師:把鸕鶿捉魚這部分內(nèi)容再讀一讀,說說鸕鶿可愛在哪里。
生:它是漁人捉魚的好幫手。
生:它把捉的魚都給了漁人,它很忠誠。
師:這是從鸕鶿對漁人這方面說;再從鸕鶿引起的湖面的變化體會。
生:它一捉魚,打破了小湖的平靜,使小湖有了變化,更美了。
師:好,鸕鶿的活動引起了湖面的變化,給小湖增添了美麗,這是它可愛的又一方面。
三、體會漁人付出的勞動和感情
鸕鶿雖然有潛水捉魚的本領,但是能這樣可愛,又離不開誰呢?
(一)觀察圖畫,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體會,漁人為訓練鸕鶿是下了功夫的。
生:鸕鶿整齊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隊的士兵一樣,要是沒訓練好,早亂撲騰了。
師:好,注意透過鸕鶿的表現(xiàn)體會。再從漁人來體會。
生:漁人沒有急著捉魚。他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
師:仔細觀察圖畫,體會漁人怎么悠然。
生:他盤腿坐在船尾,挺舒服的。
生:他歪著頭,看著平靜的湖面,像鏡子,還有稻田,一望無垠,他心里很高興。
生:他美滋滋地抽著煙。
師:“悠然”是什么意思,漁人為什么能這樣悠然。
生:“悠然”是自由自在。
生:“悠然”是悠閑自在。
生:鸕鶿給訓練好了,很聽話,漁人才能這樣悠然。
生:他想先別忙,先吸吸煙,待會兒鸕鶿一定能幫我捉好多好多大魚。
師:這信心來自平時訓練鸕鶿下的功夫。平時付出了辛勤勞動,這時候才能悠然。
(二)從漁人使用鸕鶿捉魚的行動,雙方的配合效果看,漁人為訓練鸕鶿是下了功夫的。
(三)從漁人喂鸕鶿的時間、動作,想象他會對鸕鶿說什么,體會漁人對鸕鶿是關心、愛護的,是付出了感情的。
四、總結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
資料提供者:
4、鸕鶿教案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對漁人、鸕鶿、湖面的描寫來反映漁民生活和漁民村優(yōu)美的水鄉(xiāng)景色。讓學生通過誦讀抓住重點詞語(如“一抹”)來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從而感受到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和漁人捕魚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的樂趣,體會漁人和鸕鶿之間的默契。
2、能抓住“一抹”、“恢復”等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3、能用“恢復”、“像……似的……”造句。
三、教學重點:
能抓住“一抹”這個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四、教學難點:
體會漁人和鸕鶿默契。
五、教學準備:
輕音樂的磁帶。配套幻燈片等
六、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放松心情,談話引入,學習“恢復”一詞)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鸕鶿(出示幻燈片),學習了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借助重點詞語(配樂)齊背第一自然段。
3、你學了這一段后你對這個景色有什么感受?
4、提問:我們知道鸕鶿在等待命令,那它到底在等待一個什么命令呢?
(已知引向新知,既是舊知的復習,又是新知的點撥和啟迪。)
二 深入閱讀,品析詞句
(一)閱讀第二段(第2-4自然段),根據(jù)“一抹”自由體會
A、理解“一抹”的意思
(1)、請學生根據(jù)剛才的問題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個詞語來。(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什么?
(3)、學生模仿抹的動作,思考:
你覺得漁人的動作怎樣?(快、輕、熟練)
B、體會為什么用“一抹”
(1)、竹篙用“抹”外,還可以用什么動詞?(揮、掃、敲、拍等)
(2)、提問:課文為什么用“抹”,而不用其他詞語,你覺得一抹好在哪里?(小組合作研究一下)
(3)、反饋板書。(可讓學生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正確的給予板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敢于大膽理解和表達。)
(4)、大家都理解的都不錯。 誰能把這一抹中蘊含的情和意讀出來?(個別讀——齊讀)
C、研究“一抹”后的變化
(1)、提問:漁人這輕輕一抹到底能抹出什么,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你在課文的哪些句子中發(fā)現(xiàn)的?(小組合作研究)
(2)、反饋板書。(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自由的暢談,理由正確的給予板書。)
(3)、合上書本,請同學們研究想象:漁人這一抹還能抹出什么?
(4)、學生再次反饋,教師板書。
(5)、請大家自由讀2-4自然段,讀出漁人捕魚時的忙碌和喜悅。(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閱讀第三段(第5-7自然段),體會忙碌后的平靜
1、鸕鶿經(jīng)過一陣忙碌之后,得到了什么?
2、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圈出描寫漁人和鸕鶿動作的詞語。學生從中選些個詞語說說可以看出什么?
3、捕完魚,鸕鶿飽餐一頓后,漁人劃著小船回去后湖面又——(學生答)漸漸恢復了平靜。
(
1、為什么要用上“恢復”這個詞?(可找出文中幾個句子說明)
(
2、劃著船回去的時候,漁人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你認為鸕鶿會怎么想?(指名說,給予鼓勵)
4、請大家?guī)е鴿O人和鸕鶿的喜悅歸來的心情品讀第5—7自然段。(齊讀)
三、課堂小結
1、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抓住了“一抹”一詞,一起學習了課文,也分享了漁人捕魚的忙碌和喜悅。讀懂了湖面的靜和動不同美的情趣。
2、齊讀全文,體驗情感?!?/p>
資料提供者:
5、鸕鶿教案教學設計
9 鸕鶿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tài)進行描寫的方法。
3.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掌握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tài)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機,幻燈片,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了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二)學習生字新詞,掌握重點詞語。
(三)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三、教學難點
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水上捕魚能手,它的名字是“鸕鶿”。
出示鸕鶿的特寫幻燈片,使學生對鸕鶿有一個初步印象。
2.請同學們看書上第45頁的插圖,聽配樂錄音,朗讀課文,了解漁人是怎樣指揮鸕鶿捕魚的。
(二)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炊”字讀chui,聲母是“ch”,翹舌音;
“舷”字讀xian,不讀xuan;
“揀”字讀jian,不讀lian。
3.注意字形,寫好漢字。
這篇課文的生字不多,但有些字還是不太好掌握。因此,指導學生寫字時,要提醒學生仔細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囊”字筆畫較多,可部首卻很簡單,只是“一”。寫這個字時要從上到下把每一部分看清楚。兩個“口”下面是三橫,不是兩橫,第19筆的“丿”不能漏掉,全字共22筆。
“垠”字左邊是“土”,這個字與“銀”字相近,因此記憶的時候可以記成把“銀行”的“銀”換偏旁,去掉“钅”換成“土”。
““喉”字的右邊不是“候”,中間沒有“丨”,不能多加一筆。
“抹”字是形聲字,左邊的“扌”表示意類,右邊的“末”表聲,寫的時候注意下橫要短。
4.查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解釋詞語,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查字典是解釋詞語的最簡單的方法,但有些詞語盡管字典上解釋得很詳細,可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借助課堂討論,調動同學們的生活積累理解詞義,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好辦法。
比如:“鸕鶿”是一種水鳥,生活中不常見,但也許有的同學見過鸕鶿的標本,或在電視中、圖片中見過。教師應該啟發(fā)這樣的同學大膽地講自己對鸕鶿的認識。
鸕鶿:一種捕食魚類的水鳥,也叫水老鴉,魚鷹。羽毛主要為黑色,帶有紫色金屬光澤。嘴扁而長,上嘴尖端處有鉤,頜(he)下有一個大喉囊,捕的魚就放在囊中。我國南方水鄉(xiāng)人經(jīng)常馴養(yǎng)鸕鶿來幫助捕魚。
“竹篙”:就是撐船用的長竹竿。它和公園里劃船用的槳的作用是一樣的,但要長得多,而且是可以前后左右活動的,一篙下去就可以插到河底。
“裊裊”一詞是形容煙氣繚繞上升。課文中用來形容岸上的炊煙回環(huán)旋轉,慢慢上升的樣子。
“悠然”:清閑、安逸的樣子。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一望無垠”:垠,界限、邊際。形容一眼望不到邊?!棒贼浴保盒稳菟?、石等很明凈。
“平靜”:一般指心情、環(huán)境沒有不安和動蕩。本文指環(huán)境。
5.出示幻燈片,區(qū)別字形,辨析詞義。
(1)區(qū)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組織學生先討論字形,找出幻燈片中形近字的不同之處,再組詞。
抹(一抹) 喉(喉嚨) 炊(炊煙)
沫(泡沫) 猴(猴子) 飲(飲料)
痕(痕跡) 垠(一望無垠) 囊(喉囊)
狠(兇狠) 銀(銀行) 襄(襄樊)
(2)辨析詞義,區(qū)分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恢復(還原 復原)
悠然(悠閑 閑適 自在)
平靜(寧靜 安靜 無聲無息)
一望無垠(一望無際 一望無邊)
逐漸(漸漸 逐步 慢慢)
粼粼(清湛 清澈)
水痕(水跡)
反義詞:
悠然(忙碌 緊張)
粼粼(混濁)
柔光(強光)
平靜(動蕩)
(二)了解課文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與《火燒云》一樣,同是寫景的文章,在段落結構上有相似之處。想一想,《火燒云》的段落結構以火燒云“到來前”“出現(xiàn)時”“消退后”為線索分為三段,《鸕鶿》這篇課文也可以這樣考慮。可是同學們接觸這樣的課文還比較少,因此用這種方法分段可能有難度。
教師可以采用先了解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歸并自然段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請同學們認真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主要寫的是誰?做什么?
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寫在平靜的湖面上,鸕鶿等待著漁人捕魚的命令;
第2自然段主要寫漁人驅趕鸕鶿下水;
第3自然段主要寫鸕鶿捕魚的情景;
第4自然段主要寫漁人收魚的繁忙景象;
第5自然段主要寫炊煙升起來了,漁人停止捕魚;
第6自然段主要寫漁人劃船回去。
第7自然段主要寫湖面恢復平靜。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明白了,教師可以組織同學討論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或者課文敘述的思路是怎樣的。
同學們可能會這樣分析:第一自然段講湖面平靜,漁人還沒有捕魚;第
六、七自然段講漁人停止捕魚,湖面又恢復了平靜;中間幾個自然段則是捕魚時的忙碌景象。
教師要在同學們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啟發(fā)引導得出以下結論:
課文是按照“靜——動——靜”或“捕魚前——捕魚中——捕魚后”這樣的時間順序來敘述的。
同學們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與《火燒云》的結構真的是很相似,以后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文章分段,就不會太麻煩了。
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認識了文章結構,段意是比較容易概括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鸕鶿捕魚前湖面的平靜。
第二段(第
2、
3、
4、 5自然段)寫鸕鶿捕魚,打破了湖面的平靜。
第三段(第
6、7自然段)寫漁人歸去,湖面恢復了平靜。
(三)完成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tài)進行描寫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tài)進行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從插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恬靜的畫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范讀課文,并動筆找一找、畫一畫課文中交待時間和表示天色變化的句子,然后談一談感受。
(①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么風,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②湖面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shù)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③岸上炊煙四起,裊裊地升上天空。④天色漸漸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指導同學們談論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這四句話說明漁人捕魚的時間是傍晚。天色的變化是隨著夕陽漸漸落下去,夜幕即將降臨而逐漸暗下來。)
請同學們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課文中哪部分講的是這個內(nèi)容。
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湖面→岸邊→遠處的幾只小漁船→近處的一只漁船→漁人→鸕鶿”這樣的順序觀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圖中的景物、人、鸕鶿各有什么特點,然后綜合起來再思考:畫面上的重點是什么?看后有什么感覺?
(圖上畫的是小湖的景色。湖面平靜如鏡;岸邊垂柳成蔭,遮住金黃色的稻田;幾只小漁船輕輕地浮飄在湖面上;近處一只漁船,漁人坐在船尾悠閑地吸著煙,鸕鶿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這個畫面給人一種非常恬靜的感覺。)
(課文中第一段具體地描繪了這個內(nèi)容。)
(二)學習第一段。
課文的插圖與第一段的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畫面給人寧靜、優(yōu)美的感覺。請同學對照畫面默讀第一段,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幅畫面的。
(“夕陽”表明時間是傍晚?!皼]有什么風”,“平得像一面鏡子”,“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幾句話集中體現(xiàn)了小湖風平浪靜?!耙煌麩o垠的稻田”,勾劃出了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既寫出了稻田的廣闊,又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坝袀€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表現(xiàn)了漁人捕魚前清閑安然的心境和對捕魚這一事有準備就緒,信心十足的精神風貌?!笆畞碇换液谏柠R鶿站在船舷上,好像一排士兵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鶿也作好了準備,在靜候捕魚命令。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船“浮”著,人“坐”著,鸕鶿“站”著,說明此時的船、人、鸕鶿都處在靜態(tài),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情景,與畫面的意境是相一致的。)
板書:湖面平靜
漁人悠閑
鸕鶿靜立
這一段文字形象地描寫了小湖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漁人的悠閑、鸕鶿的靜立,這些相互映襯,與太陽快要落山的時間相聯(lián)系,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的畫面。請問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畫面,把畫面寫得這樣美的呢?
(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由小湖到岸上,由遠處的幾只漁船到近處的漁船、漁人、鸕鶿。)
這是捕魚前的一張靜態(tài)圖,緊接著捕魚開始了,一切都變得熱鬧、忙碌起來。
板書:捕魚前
(三)學習第二段。
捕魚開始了,湖面還是那么平靜嗎?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四個自然段,其他同學畫一畫這一段中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動作,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一幅畫面?
(湖面已經(jīng)失去了平靜,因為漁人開始捕魚,“蕩起一圈圈波紋,浪花也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板書:失去平靜 蕩起 跳躍
(先講到漁人的動作有,“站”、“拿”、“抹”這些動作表現(xiàn)了漁人的熟練和輕捷。又講到鸕鶿的動作有,“鉆出”、“拍著”、“跳上”這些動作概括了所有鸕鶿出水的神態(tài)、動作,說明鸕鶿機靈、善于捕魚。接著又講到漁人的動作,“抓”、“擠”、“甩”,這一系列的動作嫻熟利落,說明漁人經(jīng)驗豐富,對鸕鶿的馴養(yǎng)到位。)
板書:站 拿 抹
鉆出 鉆進 跳上
抓 擠 甩
指導朗讀,表示動作的詞要讀出重點,語速可稍微快一點,語氣是歡快的。多請幾位同學讀。
啟發(fā)學生想象,大膽發(fā)言。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啟發(fā)學生在說的基礎上,畫出一幅“捕魚圖”。
(十來只鸕鶿不斷地在船上跳上跳下;漁人也不斷地抓住鸕鶿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出來,又把鸕鶿甩進水里,都快忙不過來了。)
在充分的討論、互相啟發(fā)后,同學們的腦海里肯定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幅生動、活潑、有趣的“捕魚圖”,或許還是活動的電視片呢!這樣的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板書:捕魚中
(四)學習第三段:
“天色漸漸暗下來”,湖面又怎么樣了呢?請同學合上書,靜靜的聽配樂朗讀最后一段,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漁人捕魚之后歸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現(xiàn)在的湖面上與第一段一樣嗎?為什么?
(現(xiàn)在的湖面與第一段一樣的平靜,但已經(jīng)沒有了漁船和鸕鶿,只有一條“水痕”。因為捕魚結束了,漁船都回去了。)
板書:湖面 平靜 水痕
捕魚后
(五)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劃分為三段,“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后”,語言精美,巧妙地借助景物描寫來暗示時間的變化,使我們從一篇課文中看到了三幅美麗的畫面,也使我們從靜到動再到靜的環(huán)境變遷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板書:靜 動 靜
(六)鞏固練習,完成課后作業(yè)。
1.在課堂練習本上,結合課文內(nèi)容填寫表格。
2.利用幻燈片填空,練習背誦。
漁人只要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 ),鸕鶿就都( )著翅膀( )進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 )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shù)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不多一會兒,就有鸕鶿( )水面,( )翅膀( )漁船,喉囊鼓鼓的。
漁人一把( )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 )了出來,又把它( )進水里。
3.結合板書,試著背誦全文。
(七)作業(yè)。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小資料】
鄭振鐸 作者鄭振鋒原籍福建省長樂縣,生于浙江省永嘉縣?,F(xiàn)代作家、文學史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1922年創(chuàng)辦了我國最早的兒童文學刊物《兒童世界》。1923年主編《小說月報》。解放后,歷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1958年10月17日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國外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逝世。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泰戈爾傳》、《鄭振鐸文集》等。除本文外,《別了,我愛的中國》、《燕子》也是他的作品,也編入小學語文課本。
鸕鶿 水鳥,羽毛黑色,有綠色光澤,嘴扁而長,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鉤,腳趾間有完整的蹼膜,極善游水,視力敏銳,有一副強硬鋒利的鉤嘴。食道前端有一個可以膨脹的喉囊,用來貯存捕到的魚。它一旦把魚吞到肚里,魚肉很快消化,魚骨在胃中來回蠕動,胃液把魚骨裹成丸狀,然后從嘴里吐出。鸕鶿生活在湖泊沼澤地帶的蘆葦中,以魚為主要食物。在水中遇到較大的魚,幾只鸕鶿會通力合作,把魚叼出水面。鸕鶿的壽命約為20~30年。鸕鶿生長到三個月時就會下水捕魚。我國南方多飼養(yǎng)它來幫助捕魚。通稱魚鷹,有的地區(qū)叫墨鴉。
資料提供者:liwei
6、鸕鶿教案教學設計
3、鸕鶿
一、教學目的
1、知識傳授: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語。
2、能力培養(yǎng):通過本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理解能力、朗讀能力、背誦能力、用詞能力。
3、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
教學難點:理解漁人、鸕鶿、湖面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教學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處理字詞,理清文章層次。
二、教學過程:
1、學生字,看生字表,讀準字音,指出它們的音部、部首、共幾筆,并組詞。
鶿 C 鳥 14 鸕鶿
垠 Y 土 9 無垠 無邊無垠
窄 Z 10 寬窄 窄小
悠 Y 心 11 悠悠 悠揚
抹 M 8 抹去 涂抹
粼 L 16 波光粼粼
擠 J 9 擠著 擁擠
炊 C 火 8 炊煙 炊事員
裊 N 鳥 10 裊裊
艙 C 舟 10 船艙 機艙
揀 J 8 揀起 挑挑揀揀
拋 P 7 拋起 拋球
恢 H 9 恢復 恢弘
2、想想下面的字用什么方法記憶字形
鶿 垠 粼 抹 艙 揀 裊
(這些字都是形聲字)
3、練習朗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再讀。想想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
交流,理清層次。
(按照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后的順序來寫。)
4、交流信息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作業(yè):讀課文,寫生字新詞語。
資料提供者:
7、鸕鶿教案教學設計
2
1、鸕鶿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景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讀好課題。
①課件呈現(xiàn)課題。
②教師: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寫得非常生動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③指多名學生朗讀課題,再齊讀課題。注意!“鶿”是第二聲,不翹舌。
2、簡介鸕鶿。
①教師:鸕鶿是一種水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而且捕魚的本領特別高。大家看!這就是鸕鶿。
②課件呈現(xiàn)多幅鸕鶿的照片。
③教師:鸕鶿捕魚后吞進自己的喉囊。要是讓它繼續(xù)吞,那魚就被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鸕鶿捕魚前,漁人得先用繩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魚后,再把繩子解開。大家看,這就是鸕鶿的喉囊。
④課件呈現(xiàn)出鸕鶿喉囊的位置。
⑤教師范寫“喉囊”兩字,邊寫邊說明書寫要領。
⑥學生在課文的插圖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練寫“喉囊”。
3、引入新課。
教師:課文對鸕鶿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閉上眼睛,由老師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二、通讀課文
1、教師范讀。
①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學生閉目欣賞。
②讀后促醒學生的語感:小湖的景色優(yōu)美吧?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場面生動吧?
2、學生練讀。
①教師:帶著這些美好的感覺,像老師這樣,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②學生自讀,教師巡視。隨后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教師指名朗讀課文(抽五位學生,分段朗讀)。
3、再讀感悟。
①教師:剛才幾位同學的朗讀對你們有些什么啟發(fā)和幫助?(指名回答)
②教師:懂得了這些道理,咱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帶給你特別優(yōu)美、特別生動的感覺。
③學生自由讀全文。
④讀后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選段朗讀。
①教師:讀了課文以后,同學們對課文的優(yōu)美和生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每人的感受又都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覺最優(yōu)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挑出來,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要邊聽邊想,你最欣賞同桌哪些地方的朗讀。
②同桌互讀。
三、揣摩思路
1、教師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最后一段)。
2、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你能從這短短的17個字中讀出多少東西來。學生解讀的結果可作如下推想:
①從“恢復”可以看出,湖面原來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xiàn)在又變得平靜了。
②從“漸漸”可以看出,鸕鶿捕魚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③聯(lián)系課文前面的內(nèi)容,不難發(fā)現(xiàn),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是有關系的。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捕魚前 捕魚時 捕魚后
平 靜 不平靜 恢復平靜
4、齊讀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為只有這樣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湖面開始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xiàn)在又變得平靜了)。
四、課堂作業(yè)
認真抄寫下列詞語。抄幾遍由自己決定,難寫的可以多抄幾遍(學生抄寫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
夕陽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無垠 波光遴遴 炊煙裊裊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咱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讀,對小湖的優(yōu)美、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生動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通過讀,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來細細地品味這些美好的感覺。
二、讀、悟、寫捕魚前的段落
1、自讀感悟。
①教師:自由輕聲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劃一劃、圈一圈,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靜和優(yōu)美。
②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③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感悟。
④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反復讀好有關詞句。對學生的朗讀,可作如下調控:
▲這句話,誰能讀得更平靜、更優(yōu)美?
▲讀開頭這句話,聲音要低一點,速度要慢一點,要給人以一種靜靜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覺。你再試一試。
▲“悠然”這句話,你可以搖頭晃腦、慢條斯理地讀,這樣讀起來才有味兒。
⑤教師小結:其實,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甚至每一個字,都飄散著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yōu)美。你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這種感覺。
2、積累語言。
①教師:你們能不能不看書,把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背出來。(學生試背)
②教師: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現(xiàn)在是怎么背誦這段課文的。(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辦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點詞背;看著畫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閉眼想像畫面背)
③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背誦課文。
④指名配樂背誦第一自然段。
三、讀、悟、寫捕魚時的段落
1、品味“一抹”。
①教師:小湖的平靜和優(yōu)美的確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躍和歡騰同樣叫人心動。當漁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時候,小湖的平靜消失了,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派活躍、一派歡騰的熱鬧景象。你們讀讀第二至第四段課文,特別注意漁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這樣一種感覺。讀完以后,把自己對“一抹”這個詞的感受和理解寫到練習紙上。(學生讀書并動筆練寫)
②課件呈現(xiàn)練習(這些詞語供大家參考,要是你認為還有別的更好的詞語,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 滿懷希望 興致勃勃 自信 輕松自如 喜滋滋
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說:“ ”
③組織交流,隨機點撥。
既然漁人這句話是對鸕鶿說的,那總得先有個稱呼吧。(小東西、捕魚能手、親愛的、孩子們、兄弟們、朋友們、小家伙們……)
④教師小結:你們看,漁人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躍,抹出了歡騰,抹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2、廣化語感。
①教師:你們再讀讀這幾段課文,看看還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由漁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躍和歡騰。(生讀文體會)
②組織交流。
③課件播放鸕鶿捕魚的畫面。鼓勵學生邊看邊議,可以交頭接耳,可以指指點點,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歡呼雀躍。
④齊讀這幾段課文。
四、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
2.說說你腦中出現(xiàn)了哪幾幅畫面?
(1)夕陽西下時,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煙,鸕鶿待命的平靜景象。
(2)黃昏時,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湖面上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
(3)天色逐漸暗下去,漁船滿載而歸,湖面上又恢復平靜的景象。
3.列小標題。
鸕鶿待命 勇敢出征 凱旋而歸
4.小結:
《鸕鶿》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平靜之美——柔和安寧的靜態(tài)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活躍之美——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有動有靜,動靜交替;動美靜美,動靜皆美。
五、作業(yè):
1、 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完成作業(yè)本上作業(yè)。
資料提供者:
8、《鸕鶿》教學設計
《鸕鶿》教學設計之四
教學要求:
1、按照課文描繪的氣氛,用正確的語氣語調讀出描寫湖面平靜、不平靜的句子和鸕鶿列隊、捉魚、接食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節(jié)。
2、能劃出描寫鸕鶿動作、神態(tài),漁人動作、神態(tài),湖面情況的詞句,理解、體會湖面情況與鸕鶿捕魚的聯(lián)系。
3、能讀、寫、默本課11個生字和課后練習中的13個詞語。用“無數(shù)”、“恢復”造句。
4、了解鸕鶿的外形及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進行再造想象的能力。由此體會江南水鄉(xiāng)人們無憂無慮、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上海。
教學重點:
按課文描繪的氣氛,用正確的語氣語調讀出描寫湖面平靜。不平靜的句子和鸕鶿列隊、捉魚、接食的句子。
教學難點 :
感受大自然的寧靜、美好。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師介紹鸕鶿,看插圖。
鸕鶿是一種水鳥,羽毛灰黑色,有綠色光澤,嘴扁而長,上嘴的尖端有鉤。能游泳,善于捕魚,喉下的皮膚擴大成囊狀,捕到的魚就放在喉囊內(nèi)。這種鳥也叫魚鷹,我國南方地區(qū)飼養(yǎng)它來幫助捕魚。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讀
我們要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合適的節(jié)奏等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二、學生分小組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課文,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課文主要寫了鸕鶿什么?湖面的氣氛有什么變化?按這個變化試給課文分段。
三、檢查自學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鸕鶿的什么?
板書:準備 捕魚 結束
(2)湖面的氣氛有什么變化。
板書:平靜熱鬧平靜
(3)按這個變化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l節(jié));第二段(第2~4節(jié));第三段(第5~7節(jié))
2、讀課文,用()找出描寫湖面情況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么風,清亮亮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湖面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shù)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天色漸漸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指名分別朗讀。
師:他們讀得很好,讀出了湖面從平靜到不平靜又恢復到平靜的過程。那么湖面的變化和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段。
四、學習第一段
(一)邊看插圖,邊聽同學朗讀。
體會一下這時的湖面是怎樣一種景象。
1、聽了同學的朗讀后,你們這時的湖面是怎樣一種景象?
板書:夕陽圖(平靜)
2、課文第一段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夕陽西下、鸕鶿等候捕魚的寧靜而又美麗的畫面,并且通過一些詞句把它表現(xiàn)出來了。下面我們通過反復朗讀、自學,把表現(xiàn)美景的詞句用小圈找出來,用直線劃出描寫鸕鶿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用曲線劃出描寫漁人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然后集體來欣賞這些優(yōu)美詞語。
3、分小組學習。
(二)賞析詞句
1、逐一出示詞句進行賞析
①湖面:綠油油一面鏡子
出示小黑板: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么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你為什么認為這句句子寫出了畫面的美麗?
(把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鏡子。因為沒有風,湖面上沒有一絲波紋,平靜、清澈、透明。所以可以把它比作鏡子。)
師:我們一起把這句優(yōu)美的句子朗讀一遍。
②垂柳、稻田:一望無邊
③小船:浮
(這個詞用得好在哪里?)
因為小船沒有劃動,所以更顯出湖面風平浪靜,氣氛寂靜,齊讀這句話。
④漁人:悠然
(先說說“悠然”是什么意思?再說理由)
悠然——悠閑的樣子。
因為漁人在吸煙,沒有劃動漁船,所以湖面上很平靜。漁人坐在船上安祥地、自在地抽著煙斗,望著那平靜的湖面,他顯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陶醉。一切顯得是那么安靜啊。齊讀這句話。
⑤鸕鶿:列隊的士兵等待
出示小黑板: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列隊的士兵——很威武,神氣,整齊,訓練有素
(“等待”與湖面的平靜有什么關系?)
鸕鶿整齊地站在船舷上,并沒有下水去捕魚,所以湖面依然很平靜。齊讀這句話。
2、指導朗讀第一段。
現(xiàn)在我們一起朗讀這一段,要讀出那種寧靜,閑適的氣氛,速度可以稍微慢些。先由老師引讀,再齊讀。
3、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第一段。
4、小結。
這一段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由景到人的順序描繪了夕陽、湖面、垂柳、稻田、小船、漁人在悠閑地吸煙,鸕鶿在等待命令這樣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夕陽圖。
四、布置作業(yè)
1、抄詞;
2、熟讀課文并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段,通過對有關詞句的賞析,體會了夕陽圖的美景,出示板書:夕陽圖
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欣賞第二幅畫面:出示:捕魚圖
二、學習第二段,賞析詞句
隨著漁人的竹篙在船舷上輕輕“一抹”,平靜的湖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指名讀第二段,請你用一個詞概括一下這時的湖面情況。
交流板書:熱鬧
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詞句來表現(xiàn)湖面熱鬧的景象呢?
(一)分小組自學第二段,用直線劃出鸕鶿的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用曲線劃出漁人的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用小圈找出有關詞語。
(二)交流
1、交流句子
老師讀描寫湖面的句子,男生讀描寫鸕鶿的句子,女生讀描寫漁人的句子。
2、交流詞語
①第2節(jié)
學生各抒己見
(1)出示句子:
湖面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shù)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指名讀)“蕩起”和“跳躍”用得好嗎?好在哪里?
(寫出了波紋蕩開的樣子,也描寫出了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一朵朵跳躍的樣子。)齊讀。
(2)湖面怎么會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
因為漁人拿竹篙在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才產(chǎn)生了這樣的變化。
請一個學生做做“一抹”這個動作。全班做。
師:“一抹”,就是竹篙在船舷上一擦而過。
指名讀第二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有順序地描寫的。
引讀:師:因為漁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
生:所以湖面……
②第3節(jié)
過渡:隨著鸕鶿在水中捕魚,湖面上就更熱鬧了?,F(xiàn)在我們來默讀第5節(jié),著看漁人是怎樣指揮的鸕鶿捕魚的?用了哪些詞語。
(1)師:請大家把書合上,我們來做一個選詞填空的練習。
出示小黑板:
伸出 打著 跳上 拍著 鉆出 蹦上
扔 壓 抓 甩 掐 擠
一只鸕鶿(鉆出)水面,(拍著)翅膀(跳上)漁船,喉囊鼓鼓的,漁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進它喉囊的魚(擠)了出來,又把它(甩)進水里。
指名分別讀兩行詞語并交流:
為什么先用“鉆”,后用“跳”?
為什么用“抓”,不用“掐”?
為什么用“擠”,不用“壓”?
為什么用“甩”,不用“扔”?
(2)齊讀,邊讀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師:這些動詞用得非常準確,寫出了鸕鶿捕魚的動態(tài),歡快活潑;也寫出了漁人從鸕鶿喉囊里取魚時的利索勁兒。湖面上鸕鶿在跳躍,漁人在忙碌,充滿了歡樂的氣氛。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快忙不過來了。
(3)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熱鬧的場面,要用跳躍、輕松、歡快的語調朗讀,同時體會一下這些動詞的準確性。
(4)齊讀第二段,注意讀出那種歡快熱鬧的氣氛。
二、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此時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歸來圖:(平靜)
湖面上開始安靜下來了,直至最后湖面上又恢復了先前的平靜。
2、默讀第三殷,你從哪些詞句中知道湖面開始恢復平靜了?
(1)“岸上炊煙四起,裊裊地升上天空。”
說明人們都燒晚飯了,時間已近傍晚,湖面又向平靜過渡。
齊讀。
(2)“漁人不再趕鸕鶿下水了,讓它們停在船舷上。”
這時再也聽不到水鳥下水時發(fā)出的響聲,湖面上不會有波紋,浪花也不再跳躍了。齊讀。
(3)漁人一條條拋小魚喂鸕鶿。
漁人喂鸕鶿時動作輕、慢。鸕鶿把大魚留給人們,自己吃的都是小魚,而且吃得美滋滋的,這使我們想起生活中許多美好的東西。齊讀。
(4)“漁人蕩起槳……”
湖面是平靜的。齊讀。
(5)“天色……恢復了平靜”
“恢復”是什么意思,這里為什么要用“恢復”,它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這一詞用得很貼切,點明了湖面原先也是平靜的,課文的結尾與開頭前后呼應。
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聲音稍輕些,速度稍慢些。
三、總結全文
1、本文通過描繪了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jīng)過,向我們展示了“夕陽圖”、“捕魚圖”,“歸來圖”三幅畫面,表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人們無憂無慮、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從而使我們每個小朋友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上海。
2、我們通過本課的朗讀訓練,學會了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合適的節(jié)奏等由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四、完成習題
1、指導造句
出示:
恢復:
(1)經(jīng)過醫(yī)生的精心治療,我恢復了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座古建筑恢復了原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復__________________。
無數(shù):
先把“無數(shù)”擴成詞組,如:無數(shù)彩燈,無數(shù)鮮花,無數(shù)星星,無數(shù)海鳥,無數(shù)革命者等,然后再把詞組擴成句子。
2、完成填表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外閱讀。
板書設計 :
鸕鶿
準備 捕魚 結束
平靜 熱鬧 平靜
夕陽圖:(平靜)
湖面: 綠油油 一面鏡子
垂柳、稻田: 一望無際
小船: 浮
漁人: 悠然
鸕鶿: 列隊的士兵 等待
捕魚圖:(熱鬧)
歸來圖:(平靜)
9、《鸕鶿》教學設計
《鸕鶿》教學設計之六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不著“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感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色。
2、借助重點詞語背誦課文第一節(jié)。
三、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字詞,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體會水鄉(xiāng)的美麗,借重點詞語背誦這一節(jié)。
一、揭題。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還想知道什么?
板書:樣子?
干什么用的?
二、學生預習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思考以上兩個問題。
三、檢查交流。
1、重點字形:裊囊抹
2、課文主要寫什么?
四、學習第一段。
1、一個怎樣的小湖?(板書:湖面綠油油平)
為什么能比喻成“一面鏡子”?
2、這面大鏡子中能映出些什么來?
(板書:垂柳
稻田 一望無垠
小漁船 又窄又長浮
漁人 坐悠然吸
鸕鶿 站好像列隊的士兵
3、看板書,復述圖意。
4、借助板書的重點詞練背課文第一段。
5、這一節(jié)寫什么?
五、作業(yè) 。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抓住“一抹”“恢復”,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教學準備:課件一:捕魚圖
課件二:捕魚后湖面平靜圖。
教學過程 :
一、背誦引入
同學們,今天繼續(xù)學習21課--《鸕鶿》,我們先把課文那面鏡子中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第一段,注意要背得又美又靜。
二、辨析“一抹”
1、列隊的士兵在等待怎樣的命令?(板書: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你能把“抹”的動作做出來嗎?
3、漁人發(fā)布命令還可以用哪些方式?“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4、課文為什么要用一抹?體會“一抹”你覺得它好在哪里?
交流:--漁人愛惜鸕鶿:
——似在鼓勵鸕鶿:
——鸕鶿訓練有素:
——漁人享受寧靜;
三、研讀入境。
1、同學們對聯(lián)這一抹的體會真是精彩,但好戲肯定還在后頭,你想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么?請你邊讀課文2-4自然段邊找出來。
2、交流:(課件:捕魚圖)
(1)抹出也“波紋粼粼和浪花跳躍”--你是從課文哪兒讀懂的?(生個別讀句子)
——你讀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景色或是有怎樣的感受?
——是啊,夕陽之下,波光粼粼、浪花跳躍,多美??!你能把這種美景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2)抹出了“魚”--你又是從哪兒讀懂的?--就只一條?--你又是從哪兒讀懂的?(“不斷”--不僅不只一條,而是越來越多)
——這一景象你又能來讀一讀嗎?
(3)抹出了“漁人的忙碌”--對啊,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這句又該怎么讀?
3、同學們真會讀書,現(xiàn)在請大家合上課本,想一想:這一抹還會抹出什么來?
4、說得好,漁人這一抹不簡單哪,而我們同學們更不簡單,如此豐富地體會到了漁人捕魚的忙碌矣喜悅,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快樂地把2-4自然段讀一讀,享受一下漁人捕魚的樂趣。
四、回歸平靜。
1、(上接學生朗讀)岸上炊煙四起--(生個別接讀5--7自然段)
2、大家聽了又有什么感受?
3、是哪,鸕鶿又整齊地站在船舷上,漁人劃著小船回去了,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課件:捕魚后湖面平靜圖),唉,這里為什么要用上恢復?(湖面原來是平靜的,現(xiàn)在又像原來一樣平靜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復。)
4、你能把這種靜下來的感覺讀出來嗎?(生個別讀后齊讀)。
5、小結:這一節(jié)課我們抓住“一抹”一詞,研讀了課文,一起享受了一下漁人捕魚的樂趣,并讀懂了從鸕鶿的等待命令到下水捕魚再到列隊回去,使美麗的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又恢復平靜,而且這種動和靜的景象都充滿了美的情趣。(師邊小結邊整理板書)
五、質疑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