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八達嶺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游八達嶺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一等獎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看到的長城的樣子。
3、知道長城很雄偉,產(chǎn)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長城很雄偉,產(chǎn)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游八達嶺長城》
二、復習詞語(課件出示)
八達嶺 起伏彎曲 伸向遠方 其中 很寬 知道 巨龍
游覽 雄偉 并排 臺階 敵人
(1)指名讀;齊讀。
(2)用上面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與長城有關的話。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順勢而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可能會匯報知道了如下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匯報哪里,老師就指導學習哪里)
(1)“長城真雄偉!”
①長城怎樣雄偉?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高高的城墻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p>
“媽媽告訴我:‘長城全長一萬多里,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p>
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感受到長城真雄偉啊!它有什么特點?可以用哪兩個詞來概括?(板書:高長)
③(出示八達嶺長城圖片,學生欣賞)自己再讀讀這個自然段,把長城的雄偉讀出來!(指名展示讀)
(2)城墻上面很寬。
從哪里看出長城很寬?(板書:寬)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城墻上面很寬,能并排跑五六匹馬。”
師介紹:“并排跑五六匹馬”的寬度大約相當于教室的寬度。
(3)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
①是從那句話知道的?(板書:防御)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長城是古人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如果發(fā)現(xiàn)了敵情,就在烽火臺上點起烽火。遠處的人見到烽火,就知道敵人來了?!?/p>
②(課件播放烽火臺)這就是烽火臺,在通訊手段很不發(fā)達的古代,烽火臺承擔著報告敵情的重要任務。
③(指著板書提問)小作者先介紹了長城的雄偉——它高、長、寬,然后介紹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介紹順序可以顛倒嗎?
(4)小作者認為長城偉大。
①指導理解并讀好:
“我站在高高的長城上,向遠處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p>
(看長城圖片,體會長城像巨龍)師講解:“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是吉祥、和諧、長久的象征,全世界的華人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建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的象征。師范讀此句,然后學生齊讀。
②引讀:“我不禁高聲贊美長城真?zhèn)ゴ?”
3、朗讀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
(2)指名配樂朗讀。
4、理清寫作脈絡。
《游八達嶺長城》是一篇游記,小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指名回答。
師指導概括出順序:來到長城腳下登上長城在長城上遠望
四、你看到過長城嗎?說說你看到的長城什么樣。
1、(再放長城錄像)先再回憶、思考
2、指名說,適機指導。(指導學生能按順序說兩三句完整的話。)
五、布置作業(yè)。
去搜集有關長城的知識、故事、傳說,回來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游八達嶺長城
來到 雄偉 高
長 防御 偉大
登上 寬
遠望 巨龍
2、《游八達嶺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看到的長城的樣子。
3、知道長城很雄偉,產(chǎn)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長城很雄偉,產(chǎn)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游八達嶺長城》
二、復習詞語(課件出示)
八達嶺 起伏彎曲 伸向遠方 其中 很寬 知道 巨龍
游覽 雄偉 并排 臺階 敵人
(1)指名讀;齊讀。
(2)用上面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與長城有關的話。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順勢而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可能會匯報知道了如下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匯報哪里,老師就指導學習哪里)
(1)“長城真雄偉!”
①長城怎樣雄偉?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高高的城墻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p>
“媽媽告訴我:‘長城全長一萬多里,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p>
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感受到長城真雄偉啊!它有什么特點?可以用哪兩個詞來概括?(板書:高長)
③(出示八達嶺長城圖片,學生欣賞)自己再讀讀這個自然段,把長城的雄偉讀出來!(指名展示讀)
(2)城墻上面很寬。
從哪里看出長城很寬?(板書:寬)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城墻上面很寬,能并排跑五六匹馬?!?/p>
師介紹:“并排跑五六匹馬”的寬度大約相當于教室的寬度。
(3)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
①是從那句話知道的?(板書:防御)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長城是古人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如果發(fā)現(xiàn)了敵情,就在烽火臺上點起烽火。遠處的人見到烽火,就知道敵人來了?!?/p>
②(課件播放烽火臺)這就是烽火臺,在通訊手段很不發(fā)達的古代,烽火臺承擔著報告敵情的重要任務。
③(指著板書提問)小作者先介紹了長城的雄偉——它高、長、寬,然后介紹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介紹順序可以顛倒嗎?
(4)小作者認為長城偉大。
①指導理解并讀好:
“我站在高高的長城上,向遠處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
(看長城圖片,體會長城像巨龍)師講解:“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是吉祥、和諧、長久的象征,全世界的華人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建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的象征。師范讀此句,然后學生齊讀。
②引讀:“我不禁高聲贊美長城真?zhèn)ゴ?”
3、朗讀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
(2)指名配樂朗讀。
4、理清寫作脈絡。
《游八達嶺長城》是一篇游記,小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指名回答。
師指導概括出順序:來到長城腳下登上長城在長城上遠望
四、你看到過長城嗎?說說你看到的長城什么樣。
1、(再放長城錄像)先再回憶、思考
2、指名說,適機指導。(指導學生能按順序說兩三句完整的話。)
五、布置作業(yè)。
去搜集有關長城的知識、故事、傳說,回來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游八達嶺長城
來到 雄偉 高
長 防御 偉大
登上 寬
遠望 巨龍
3、二上《游八達嶺長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認讀8個字,理解有關詞語。
2、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內(nèi)容。
教學重點:
正確書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嶺、道、巨、其”4個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去過八達嶺長城?能說說它什么樣嗎?
指名說(能說出一兩句話就可以,指導把句子說完整。)
2、讓我們一起親眼來看一看吧!(放八達嶺長城錄像片斷約一分鐘)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游八達嶺長城》(板書:游八達嶺長城)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注意詞連讀。
2、指名讀(4人,每人一個自然段),糾正字音和停頓。
指導讀好長句:
媽媽帶我去游覽八達嶺長城。
長城是古人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
3、讀給同桌聽,互相糾正。
4、指名讀(1人)。
三、學習字詞,書寫生字。
1、學習詞語(課件出示):
八達嶺 其中 很寬 知道 巨龍 游覽 雄偉 并排 臺階 敵人 起伏彎曲 伸向遠方
長城真雄偉!高高的城墻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
(1)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2)有不懂的詞語嗎?
(3)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
雄偉:(通過讀句子理解)課文指長城高大,有氣勢。
起伏彎曲:(通過看圖片和打手勢理解)長城隨著山勢的高低有起有落蜿蜒伸向遠方。
2、學習生字(課件顯示熟字隱去,留下生字)
達 嶺 曲 向 其 很 知 道 巨
(1)看筆順跟隨表,自己試記字形,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2)考查學生的記憶方法。(進行方法歸累:“達”、“道”、“嶺”、“很”、“知”利用熟字幫助記憶比較簡便;“其”、“曲”、“巨”、“向”用數(shù)筆畫幫助記憶比較簡便)
(3)組詞、讀生字卡后面的詞。
(4)指導書寫:嶺、道、巨、其。
嶺:山字旁較小,位置較高,和“令”的上半部分對其。
道:“首”的筆順和占格。
巨:四橫距離相等;下面一橫稍長。
其:里面兩橫;兩豎不一般高,右豎稍高。
(5)學生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寫得不好的地方。
四、布置作業(yè):抄寫書上第三題詞語。
4、《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復述課題《長城》,全體齊讀課文。
(回顧第一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2、學生自由匯報第一課時自己學會了哪些生字和新詞。
3、看一看,說一說:
本課有幾幅圖畫和幾段文字?主要畫了什么,寫了什么?
(學生只能從大概意思上談一談,不會說得太清楚,那是因為他們還缺少細致品讀本文的訓練過程,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來仔細觀察圖畫的區(qū)別之處和仔細閱讀課文內(nèi)容。揭開新課學習活動的開始。)
4、導語:
《長城》一課的圖文是怎樣結合的,我們還要通過仔細觀察和閱讀來深入研究。
二、讀文品悟
1、整體感知圖文意境:
⑴ 觀察兩幅圖內(nèi)容的異同之處,談談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學生對長城的照片、圖畫并不陌生,如果獨立觀察有困難,還可以隨時組織學生同桌合作研究,說出兩張照片是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拍下來的,第一幅是遠望長城,第二幅是走上城墻近看長城。給人的感受也不相同。遠望長城,氣勢雄偉,跨越崇山峻嶺。走上長城,看清了長城的建筑結構,既寬敞又結實,設計得科學合理。引導看圖,使學生的知識占有量增加,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要讀文的興趣,繼而引領學生深入課文,品讀語言之妙用,便順理成章了。)
⑵ 再來細讀課文,看一看文章是怎樣描寫這兩幅照片內(nèi)容的。
(圖文對照,運用看圖學文,學生會迅速走進課文,走進情境,尋到行文思路,即: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與描寫。)
⑶ 小結:
這種有順序的觀察與描寫,不僅使人感到清晰可見,而且又能使文章詳略得當??纯次闹性攲懥诉h景還是近景?
(近景)
為什么這樣寫?
(近景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城墻上的結構怎樣,古代勞動人民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建造長城。)
2、閱讀感悟重點語句:
⑴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體會:
遠看長城是什么感覺?用文中字詞來表示:
① “像一條長龍”,用恰當?shù)谋扔魇址ǎ?ldquo;崇山峻嶺”和“蜿蜒盤旋”更突出了長城尤如一條長龍的樣子。
(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看到的長城什么樣。)
② “從……到……,有……里”。用這樣的填空形式,強調(diào)出此處數(shù)據(jù)的使用恰當,詢問兩關在中國地圖上的大約位置是哪里?(使用教具地圖)師指導學生了解長城的大致走向。
背誦:
全段共兩句話,第一句說長城的樣子像什么?第二句說長城的具體位置從哪里到哪里?
(學生看第一幅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⑵ 自讀第二自然段:
體會:
這里描寫了哪段長城?近看長城什么樣子?
(八達嶺長城,高大堅固)
為什么說它是高大堅固的?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體會“巨大的條石”、“城磚”等建筑材料的堅固和結構設計的合理堅固。師生試畫長城簡圖。)
板書:
城墻頂上──鋪著平整,像馬路。
城墻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 臺──每隔三百多米。
過渡:遠看長城的雄偉,近看長城的堅固,使每個登上長城的人都會產(chǎn)生一種感慨,你知道是怎樣的嗎?讀一讀下文你就明白了。
⑶ 有感情地朗讀后兩段:
說一說你對哪句話還不夠理解。
(學生用朗讀去體會作者當時產(chǎn)生的感慨,要比教師用講解闡述的看法更易于學生接受,而且學生一定會對“智慧”、“結晶”一類的詞感到奇怪,尤其“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這類說法,他們也不敢只留于表面來理解長城的長。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的不同見解。)
⑷ 提出問題:
為什么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討論并用已知的有關長城資料和本課圖文來證明。
三、總結延伸
讀了《長城》一文,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此時你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從本節(jié)課掌握的知識點和情感體驗上總結。)
四、課后鞏固
1、繼續(xù)朗讀和背誦課文。
2、從不同角度畫長城。
3、搜集與長城有關的信息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長城(世界歷史奇跡)
遠看 像長龍,從……到……“雄偉”
墻頂:鋪著、平整、像馬路
近看 墻邊:垛子、瞭望口、射口“堅固”
城臺:(每隔三百多米)
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
【教后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努力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復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
以往開課后教師直接采用提問式分別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采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匯報的方式,既檢驗了上一節(jié)課所學所悟,又發(fā)揮了學生主動復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xiàn)機會,更有利于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chǎn)生共鳴,思想得到升華。
3、依據(jù)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內(nèi)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煉,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fā)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于讀中體會。第四段內(nèi)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贊嘆,最適于發(fā)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
5、《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頌。
2、初步學習體會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通過網(wǎng)絡,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并產(chǎn)生了解中國其它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打開自己計算機中收藏的長城的資料,同學間互相查看。
2、與同學交流,談談自己收索資料的收獲。
3、上堂課,同學們讀了這一課,你們想登長城嗎?看例子,做組詞,造句練習。
登長城:
旋
智
4、說說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練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出感情來。
交流,再齊讀。
6、是啊,面對這氣魄雄偉的長城,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請大聲地說一說。
在電腦中記錄下來。
7、激情朗讀
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長城,預備!讀—
長城啊長城!
你向人們描繪著中華山河的錦繡,
你向人們訴說著中華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們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終于登上了長城!
我站在崇山峻嶺的高峰之巔,
我站在氣魄雄偉的城樓之上,
向著群山,向大海,縱情高呼:
我愛長城!我愛中華!
6、《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力求做到讀書為本,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讀,充滿感情地讀,最后能愿意讀,喜歡讀,爭先恐后地讀。
【學習目標】
能較好地掌握全文結構和大意,理解和體會課文重點句子及詞語的意味,產(chǎn)生對于長城及其精神和內(nèi)涵的景仰,以及對于古代勞動人民的尊重和贊嘆。
【課前準備】
學生主動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播放長城圖片。
師:昨天我們?nèi)ビ斡[了……?我們從遠處眺望了……?我們從近處觀賞了……?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領悟,贊美我們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想一想,這是一座什么樣的長城呢?
板書:
──的長城
生自讀全文。
生匯報:
像長龍一樣的長城。
(這是從遠處眺望。)
高大堅固的長城。
(這是從近處觀察。)
氣魄雄偉的長城。
(你讀書真有心,能夠找到這么好的一個詞形容我們的長城。)
……
二、品讀感悟
師:是啊,我們的長城像長龍一樣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我們的長城高大堅固,那當我們的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他又會想起什么呢?,他又會看到什么樣的長城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那一句話,那一個詞讓你特別激動,使你浮想聯(lián)翩……
生自讀第三節(jié)。
生匯報:
無數(shù)……無數(shù)……
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數(shù)不清
沒有……沒有……就
三、情景設置,重點突破
1、師:那是個什么樣的年代?
(科技很不發(fā)達,戰(zhàn)亂頻繁……)
那時候有起重機嗎?……有汽車,火車嗎?……那*的是什么?……是啊,*的雙手和肩膀,但馱起的卻是重達……?XX同學你的書包沉嗎?他的書包大概是 20斤,那兩三千重大約要有這樣的書包多少個?……那要100多個這樣的書包啊,你能背起來嗎?誰來試試背起這兩三千斤重的石頭?……一個同學讀,兩個同學讀,三個同學讀……全班齊讀。
師:通過我們?nèi)嗤瑢W的共同努力,這塊兩三千斤重的石頭終于抬起來了,可是咱們還得把他抬到山頂上去啊,這山頂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嶺?。?,我們一起來抬。……你們走得太輕松了,你們的肩上可是重達兩三千斤的巨大條石啊,你們的腳下可是蜿蜒崎嶇的山路啊,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腳下的石頭給絆倒啊……再來……怎么停下來了?你們還剛剛走到山腳啊,繼續(xù)走,……到山腰……快到山頂了……還有一點點距離了……到了?,F(xiàn)在,你最想說什么?(累,真累……)
師:同學們吶,我們才扛了一塊石頭啊,可我們的勞動者呢?他們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這樣的山路?萬一被石頭一絆,或者因為堅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會……有多少勞動者在這里過早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啊,長城上難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頭嗎?……不,它上面凝結著我們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鮮血和生命,所以我們的作者才會由衷地對勞動者們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多少……”
2、寫話練習:
如果你能夠重回古代,看見那些辛苦勞作的古代勞動人民,那中間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他又會怎樣回答你?
(那是個怎樣的老人?……)
你們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謝)
你們真了不起!
(真誠地贊嘆)
你們別干了,我們造反吧!
(長城在當時的確起到了防護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來,這樣的防護其實毫無意義,一位美國學者在提到長城時這樣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墳墓 。)
……
師:讓我們把我們對勞動者的感謝,贊嘆的感情都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中去,再來讀“多少……”
師:這氣勢雄偉,凝結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的長城啊,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自豪驕傲,大家想看一看嗎?這樣偉大的長城啊,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忍不住要衷心贊嘆,我也想向大家傾訴我對長城的景仰和贊美,大家想聽嗎?……請看,請聽 。
(視頻長城,伴有《長城謠》)
師:同學們啊,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長城,這就是氣魄雄偉的長城,這就是像長龍一樣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這就是高大堅固而又寬闊平整的長城,這就是凝結著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長城,這就是我們永不低頭,永不流淚的長城,這就是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精神的長城,這就是我們的長城,永遠的長城!
師:大家面對著偉大的長城,你會想起什么,想說什么呢?
……
師:那作者又是如何贊嘆我們偉大的長城的呢?……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課件出示: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四、激情升華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面對這巋然屹立的象征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萬里長城,我們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話要說,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剛才讀的那段話,讓我們再一次來贊嘆我們我們古代最偉大的建筑──長城!
(全體起立,課件出示)
師:我相信,今天我們的同學一定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會,我也深信,我們的偉大長城的精神會永放光芒。
五、《長城》課堂作業(yè)
1、寫話訓練:
如果你能夠重回古代,看見那些辛苦勞作的古代勞動人民,那中間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他又會怎樣回答你?
(那是個怎樣的老人?……)
例如:
我遇見了一位老人,他滿臉的白胡子,頭發(fā)都是白的,背駝得像駱駝一樣,我走過去對他說──,可是他卻說──
2、說話訓練:
大家面對著偉大的長城,你會想起什么,想說什么呢?
【板書設計】
氣魄雄偉(或長龍一樣)
偉大的奇跡 高大堅,寬闊平整
凝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數(shù)不清 沒有……沒有……就 無數(shù)……無數(shù)……
7、《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通過分析重點段落和詞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片,激發(fā)興趣,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學生欣賞:
欣賞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師激情導入課文題目: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nèi)外游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以及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二、圖文對照、遠看長城、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1、出示圖片明確作者的觀察點:
想一想作者是從哪觀察的?
2、請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默讀第一自然段,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個詞語。
3、全班交流。
板書:
氣勢雄偉
4、下面誰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5、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三、圖文對照、近看長城、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
1、過渡:
長城之長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見的。長城的氣勢雄偉令人贊嘆。那么長城還有什么特點令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呢?從哪里能體會到長城的特點?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相關的詞句畫出來。
2、全班交流。
相機板書:
高大堅固
3、結合圖片讓學生認識射口、垛子、城臺及作用。
4、明確觀察點,總結觀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順序進行觀察的。
5、下面我們按照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扮演小導游同桌互相介紹近處的長城。
四、抓重點句體會情感
1、過渡:
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都會為它的存在而驚嘆。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都會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長城的雄偉氣勢所震撼。當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產(chǎn)生聯(lián)想。下面自由讀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并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讀一讀??梢园炎约旱捏w會標出來。
2、全班交流體會,相機出示重點句子。
3、出示重點句子:
站在長城上,踏著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中國有這樣的長城、有這樣的勞動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并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4、出示重點句子: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引導學生從“多少”“才”“智慧”“血汗”能體會到什么?
整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齊讀這句話。
5、師生合作讀。
五、整體把握全文、升華認識
1、過渡:
這樣氣魄雄偉、高大堅固的建筑卻是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們怎能不為之自豪和驕傲呢?齊讀最后一段。
2、質(zhì)疑。
3、小組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聯(lián)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關資料來談。
4、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六、學習寫作方法
你覺得這篇文章寫的怎么樣?作者運用了什么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根據(jù)看到的產(chǎn)生聯(lián)想。)
七、齊讀名人的話,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遠看 氣勢雄偉 條石
長城 近看 高大堅固 方磚 偉大的奇跡
聯(lián)想 血汗智慧 城臺
【教學反思】
1、根據(jù)不同的段落特點設計教學內(nèi)容:
第1、3自然段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能夠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使課堂充滿活力。第2自然段設計了讓學生扮演小導游向游客介紹近處的長城。學生既積累了語言,又學到了表達事物的方法由整體到部分。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
2、本課對長城的描寫比較具體,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學時,能夠充分地運用語言激情、文本激情、學生的朗讀激情、相關資料激情等多種策略。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讀之中。
3、本文是看圖學文:
教學中把看圖和學文結合起來。通過圖文結合使學生對長城的長和雄偉壯觀、高大堅固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借助看圖學生很輕松了解長城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在教學中滲透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科之間的滲透。
【評析】
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認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統(tǒng)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nèi)涵。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過程的七個環(huán)節(jié)嚴謹細密,條理清晰,易于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教學過程滲透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特別是圖文對照,直觀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及高大壯觀,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范。
8、《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力求做到讀書為本,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讀,充滿感情地讀,最后能愿意讀,喜歡讀,爭先恐后地讀。
【學習目標】
能較好地掌握全文結構和大意,理解和體會課文重點句子及詞語的意味,產(chǎn)生對于長城及其精神和內(nèi)涵的景仰,以及對于古代勞動人民的尊重和贊嘆。
【課前準備】
學生主動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播放長城圖片。
師:昨天我們?nèi)ビ斡[了……?我們從遠處眺望了……?我們從近處觀賞了……?今天,我們大家一起要登上……,去感受,領悟,贊美我們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想一想,這是一座什么樣的長城呢?
板書:
──的長城
生自讀全文。
生匯報:
像長龍一樣的長城。
(這是從遠處眺望。)
高大堅固的長城。
(這是從近處觀察。)
氣魄雄偉的長城。
(你讀書真有心,能夠找到這么好的一個詞形容我們的長城。)
……
二、品讀感悟
師:是啊,我們的長城像長龍一樣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我們的長城高大堅固,那當我們的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他又會想起什么呢?,他又會看到什么樣的長城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那一句話,那一個詞讓你特別激動,使你浮想聯(lián)翩……
生自讀第三節(jié)。
生匯報:
無數(shù)……無數(shù)……
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數(shù)不清
沒有……沒有……就
三、情景設置,重點突破
1、師:那是個什么樣的年代?
(科技很不發(fā)達,戰(zhàn)亂頻繁……)
那時候有起重機嗎?……有汽車,火車嗎?……那靠的是什么?……是啊,靠的雙手和肩膀,但馱起的卻是重達……?XX同學你的書包沉嗎?他的書包大概是 20斤,那兩三千重大約要有這樣的書包多少個?……那要100多個這樣的書包啊,你能背起來嗎?誰來試試背起這兩三千斤重的石頭?……一個同學讀,兩個同學讀,三個同學讀……全班齊讀。
師:通過我們?nèi)嗤瑢W的共同努力,這塊兩三千斤重的石頭終于抬起來了,可是咱們還得把他抬到山頂上去啊,這山頂可不一般啊,是……(陡峭)的山嶺啊!來,我們一起來抬。……你們走得太輕松了,你們的肩上可是重達兩三千斤的巨大條石啊,你們的腳下可是蜿蜒崎嶇的山路啊,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腳下的石頭給絆倒啊……再來……怎么停下來了?你們還剛剛走到山腳啊,繼續(xù)走,……到山腰……快到山頂了……還有一點點距離了……到了?,F(xiàn)在,你最想說什么?(累,真累……)
師:同學們吶,我們才扛了一塊石頭啊,可我們的勞動者呢?他們要扛……一天要走多少次這樣的山路?萬一被石頭一絆,或者因為堅持不住,手一松,肩膀一滑,就會……有多少勞動者在這里過早地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啊,長城上難道真的只有冰冷的石頭嗎?……不,它上面凝結著我們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鮮血和生命,所以我們的作者才會由衷地對勞動者們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多少……”
2、寫話練習:
如果你能夠重回古代,看見那些辛苦勞作的古代勞動人民,那中間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他又會怎樣回答你?
(那是個怎樣的老人?……)
你們辛苦了!
(衷心的表示感謝)
你們真了不起!
(真誠地贊嘆)
你們別干了,我們造反吧!
(長城在當時的確起到了防護外侮的作用,但是今天看來,這樣的防護其實毫無意義,一位美國學者在提到長城時這樣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墳墓 。)
……
師:讓我們把我們對勞動者的感謝,贊嘆的感情都融入到我們的朗讀中去,再來讀“多少……”
師:這氣勢雄偉,凝結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的長城啊,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自豪驕傲,大家想看一看嗎?這樣偉大的長城啊,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都忍不住要衷心贊嘆,我也想向大家傾訴我對長城的景仰和贊美,大家想聽嗎?……請看,請聽 。
(視頻長城,伴有《長城謠》)
師:同學們啊,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長城,這就是氣魄雄偉的長城,這就是像長龍一樣盤踞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這就是高大堅固而又寬闊平整的長城,這就是凝結著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長城,這就是我們永不低頭,永不流淚的長城,這就是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精神的長城,這就是我們的長城,永遠的長城!
師:大家面對著偉大的長城,你會想起什么,想說什么呢?
……
師:那作者又是如何贊嘆我們偉大的長城的呢?……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課件出示: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因為長城──,所以作者感嘆……
四、激情升華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面對這巋然屹立的象征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萬里長城,我們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話要說,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剛才讀的那段話,讓我們再一次來贊嘆我們我們古代最偉大的建筑──長城!
(全體起立,課件出示)
師:我相信,今天我們的同學一定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體會,我也深信,我們的偉大長城的精神會永放光芒。
五、《長城》課堂作業(yè)
1、寫話訓練:
如果你能夠重回古代,看見那些辛苦勞作的古代勞動人民,那中間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他又會怎樣回答你?
(那是個怎樣的老人?……)
例如:
我遇見了一位老人,他滿臉的白胡子,頭發(fā)都是白的,背駝得像駱駝一樣,我走過去對他說──,可是他卻說──
2、說話訓練:
大家面對著偉大的長城,你會想起什么,想說什么呢?
【板書設計】
氣魄雄偉(或長龍一樣)
偉大的奇跡 高大堅,寬闊平整
凝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數(shù)不清 沒有……沒有……就 無數(shù)……無數(shù)……
9、《長城》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復述課題《長城》,全體齊讀課文。
(回顧第一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2、學生自由匯報第一課時自己學會了哪些生字和新詞。
3、看一看,說一說:
本課有幾幅圖畫和幾段文字?主要畫了什么,寫了什么?
(學生只能從大概意思上談一談,不會說得太清楚,那是因為他們還缺少細致品讀本文的訓練過程,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來仔細觀察圖畫的區(qū)別之處和仔細閱讀課文內(nèi)容。揭開新課學習活動的開始。)
4、導語:
《長城》一課的圖文是怎樣結合的,我們還要通過仔細觀察和閱讀來深入研究。
二、讀文品悟
1、整體感知圖文意境:
⑴ 觀察兩幅圖內(nèi)容的異同之處,談談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學生對長城的照片、圖畫并不陌生,如果獨立觀察有困難,還可以隨時組織學生同桌合作研究,說出兩張照片是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拍下來的,第一幅是遠望長城,第二幅是走上城墻近看長城。給人的感受也不相同。遠望長城,氣勢雄偉,跨越崇山峻嶺。走上長城,看清了長城的建筑結構,既寬敞又結實,設計得科學合理。引導看圖,使學生的知識占有量增加,同時也增強了他們要讀文的興趣,繼而引領學生深入課文,品讀語言之妙用,便順理成章了。)
⑵ 再來細讀課文,看一看文章是怎樣描寫這兩幅照片內(nèi)容的。
(圖文對照,運用看圖學文,學生會迅速走進課文,走進情境,尋到行文思路,即: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與描寫。)
⑶ 小結:
這種有順序的觀察與描寫,不僅使人感到清晰可見,而且又能使文章詳略得當??纯次闹性攲懥诉h景還是近景?
(近景)
為什么這樣寫?
(近景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城墻上的結構怎樣,古代勞動人民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建造長城。)
2、閱讀感悟重點語句:
⑴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體會:
遠看長城是什么感覺?用文中字詞來表示:
① “像一條長龍”,用恰當?shù)谋扔魇址ǎ?ldquo;崇山峻嶺”和“蜿蜒盤旋”更突出了長城尤如一條長龍的樣子。
(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看到的長城什么樣。)
② “從……到……,有……里”。用這樣的填空形式,強調(diào)出此處數(shù)據(jù)的使用恰當,詢問兩關在中國地圖上的大約位置是哪里?(使用教具地圖)師指導學生了解長城的大致走向。
背誦:
全段共兩句話,第一句說長城的樣子像什么?第二句說長城的具體位置從哪里到哪里?
(學生看第一幅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⑵ 自讀第二自然段:
體會:
這里描寫了哪段長城?近看長城什么樣子?
(八達嶺長城,高大堅固)
為什么說它是高大堅固的?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體會“巨大的條石”、“城磚”等建筑材料的堅固和結構設計的合理堅固。師生試畫長城簡圖。)
板書:
城墻頂上──鋪著平整,像馬路。
城墻外沿──垛子,了望口,射口。
城 臺──每隔三百多米。
過渡:遠看長城的雄偉,近看長城的堅固,使每個登上長城的人都會產(chǎn)生一種感慨,你知道是怎樣的嗎?讀一讀下文你就明白了。
⑶ 有感情地朗讀后兩段:
說一說你對哪句話還不夠理解。
(學生用朗讀去體會作者當時產(chǎn)生的感慨,要比教師用講解闡述的看法更易于學生接受,而且學生一定會對“智慧”、“結晶”一類的詞感到奇怪,尤其“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這類說法,他們也不敢只留于表面來理解長城的長。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的不同見解。)
⑷ 提出問題:
為什么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討論并用已知的有關長城資料和本課圖文來證明。
三、總結延伸
讀了《長城》一文,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此時你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從本節(jié)課掌握的知識點和情感體驗上總結。)
四、課后鞏固
1、繼續(xù)朗讀和背誦課文。
2、從不同角度畫長城。
3、搜集與長城有關的信息講給同學聽。
【板書設計】
長城(世界歷史奇跡)
遠看 像長龍,從……到……“雄偉”
墻頂:鋪著、平整、像馬路
近看 墻邊:垛子、了望口、射口“堅固”
城臺:(每隔三百多米)
聯(lián)想: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
【教后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努力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復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
以往開課后教師直接采用提問式分別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采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匯報的方式,既檢驗了上一節(jié)課所學所悟,又發(fā)揮了學生主動復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xiàn)機會,更有利于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chǎn)生共鳴,思想得到升華。
3、依據(jù)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內(nèi)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煉,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fā)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于讀中體會。第四段內(nèi)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贊嘆,最適于發(fā)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