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一等獎
《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導學案
姓名班級組別
★偉大的目標構(gòu)成偉大的心★
一、明確學習目標
1、領(lǐng)略蘇軾豪放雄健的詞風,了解懷古詞的特點。
2、把握結(jié)構(gòu),理解含義,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
3、體會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知識鏈接
蘇軾生平簡介資料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為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還是著名畫家。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東坡樂府》、《東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賦》、《石鐘山記》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在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附:蘇東坡大事年表
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在現(xiàn)在的四川成都南。
1056年,虛歲21歲,進京趕考。既東京汴梁,今天的河南開封。1057年考中進士,到
1069年王安石變法,十多年間主要在京城任職于史館,當然實際上沒干幾年。
2、《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導學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導學案
姓名班級組別
★偉大的目標構(gòu)成偉大的心★
一、明確學習目標
1、領(lǐng)略蘇軾豪放雄健的詞風,了解懷古詞的特點。
2、把握結(jié)構(gòu),理解含義,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
3、體會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知識鏈接
蘇軾生平簡介資料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為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還是著名畫家。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東坡樂府》、《東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賦》、《石鐘山記》等。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在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附:蘇東坡大事年表
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在現(xiàn)在的四川成都南。
1056年,虛歲21歲,進京趕考。既東京汴梁,今天的河南開封。1057年考中進士,到
1069年王安石變法,十多年間主要在京城任職于史館,當然實際上沒干幾年。
3、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高效課堂導學案
【學習目標】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詞,通過品評、分析、鑒賞,感受詞人抒發(fā)的情感。
【學習方法】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1、反復誦讀,揣摩體會蘊含的思想情感。
2、找準切入點:(1)從題目入手——找準題眼;(2)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3)從內(nèi)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從手法入手——分析藝術(shù)手法,賞析藝術(shù)特色。
預(yù)習案
1、關(guān)于蘇軾: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蛾眉共比高。”詩中“三父子”即文學史上著名的“三蘇”(、、)。蘇軾(1037~1101),字,號,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代杰出的家、家。他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但在文學上成為一代大家。他的散文、詩歌都很有成就,書畫亦造詣極深,在北宋享有盛名。他的詞,突破當時柔弱詞風,擴大了題材,境界開闊,語匯豐富,不拘聲律,詞風雄健,開之先河。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又與并稱“蘇辛”;書法與、、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
2、寫作背景
宋神宗年間,蘇軾因反對新法,屢遭貶謫。元豐三年春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實則等于充軍。被貶黃州期間,生活困難,極度苦悶,卻又是他創(chuàng)作豐富、成就突出的時期,尤以“兩賦”(前后《赤壁賦》)“一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為著名。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成就了文學上的大幸。
現(xiàn)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這樣評價:“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
4、《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nèi)容,感受風格,領(lǐng)會思想。
2、了解豪放宋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初步感知蘇軾詞的風格特點。
2、難點:本詞的語言美,思想美和藝術(shù)美的統(tǒng)一。
教學時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背景
預(yù)習反饋(課前布置預(yù)習作業(yè),查找資料,說說對本文幾作者的了解)。
了解內(nèi)容:介紹“東破突圍”,由于被貶職,蘇東坡突破了小人們的包圍,使他真正審視人生的真諦,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曠世杰作《念奴嬌 赤壁懷古》?!赌钆珛?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資料: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市、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蘇軾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屢遭貶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審訊,這是著名文字獄“烏臺詩案”,他最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傊K軾貶黃州,是因為遭人暗算,不知不覺轉(zhuǎn)入政治斗爭漩渦,而不是什么因?qū)懺姽粜路?。他這次受打擊,心情是復雜的,所以游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抒發(fā)自己的抱負。
教師課根據(jù)學生反饋情況進行補充。
二、整體感知 ,重視朗讀
1、 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yīng)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diào)處理。注意多種形式朗讀,指讀、范讀、齊讀等讀中引導了解詞的大概。
2、 讀后反饋:詞的上片大多側(cè)重寫景,敘事;下片側(cè)重抒情。
三、精讀詞句,注重鑒賞,
①思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大江東去”是赤壁之戰(zhàn)的襯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這一句泛寫作者憑高遠眺,所見所感,是全詞起興之筆,詞一開頭就濃縮了浩瀚的時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chuàng)造了一個的曠遠、深沉的意境,為“周郎”出場造成聲勢。
②思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迭。先寫江岸,后寫江水。既正面描寫赤壁江山勝景,又勾勒古戰(zhàn)場景象,真可謂是有聲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過渡。“江山如畫”承上,“一時多少豪杰”啟下,由狀景過渡到述人,十分自然。這一聲慨嘆將懷古之情和江山之勝融為一體。“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yīng)了開頭“千古風流人物”,又為下片寫周瑜作了鋪墊。
④ 討論:為什么單單懷周瑜?
明確:a、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b、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quán)這樣的明君
赤壁之戰(zhàn)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感情
⑤思考: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確: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插寫小喬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氣宇不凡。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四、深入探究,揭示主題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huán)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tài)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huán)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于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么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fā),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臺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lǐng)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么,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xiàn)。
五、小結(jié)豪放詞的特點
特點:豪放派相對婉約派而言。詞原來是從民間小調(diào)發(fā)展來的,多以艷情為題材,語言清麗,音律嚴謹,表現(xiàn)婉曲含蓄,就用“婉約”兩字來形容它的風格。后來慢慢有了變化,到蘇軾筆下,詞的題材被大大拓寬了,所謂“以詩入詞”,形式上也不再嚴格遵守腔調(diào)韻律,詞境更壯闊了,確立了豪放派的風格。豪放派詞人中,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yè)志4、要抒蒼涼的情。
六、 拓展訓練
上網(wǎng)瀏覽:按學生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上網(wǎng)查找和品讀有關(guān)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
七、作業(yè)布置
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
5、《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感受蘇詞豪放風格
2、理解映襯、虛實相生的寫作特點
3、把握結(jié)構(gòu),理解含義,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蘇軾的豪放詞風
學習重點:理解映襯、虛實相生的寫作特點
學習難點:把握結(jié)構(gòu),理解含義,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
二、自主探究:(自主預(yù)習)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念奴嬌”詞牌的由來: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diào)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3、關(guān)于豪放詞
豪放派特點大體是創(chuàng)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歡、女愛。而且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象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所謂“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為能事。
6、《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使用說明與方法指導】
1、熟讀成誦;借助工具書以及課本注釋,積累常見的字音字形。
2、詞的結(jié)構(gòu)特點往往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分析鑒賞不妨從這個角度切入詩歌。
3、反復誦讀,形成感悟。獨立思考、相互質(zhì)疑、小組合作。有疑問的地方不可放過,精心閱讀,認真勾畫。
【學習目標】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理解懷古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學會詩歌中鑒賞景物特點及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理解“人間如夢”的思想情緒。
預(yù)習案
一、關(guān)于詞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樂章,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詞題是前人作詞時加于詞前的題目。
詞根據(jù)風格可以劃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根據(jù)字數(shù)的多少可以劃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
“念奴嬌”詞牌的來歷: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diào)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念奴嬌”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二、關(guān)于作者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被貶任地方官。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被小人陷害,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出獄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shù)臀?,并無實權(quán),蘇軾到任后,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散文方面,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詩歌方面,是宋代詩壇上的杰出詩人,和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被譽為北宋四大詩人,和黃庭堅并稱“蘇黃”;詞的創(chuàng)作上,擴展了詞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與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書畫方面,和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
三、關(guān)于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形成時期,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chǔ)的以少勝多(孫劉聯(lián)軍5萬,曹操軍20萬號稱80萬)的著名戰(zhàn)役。
四、★如何鑒賞景物的特點:
1、先判斷采用什么方法;
2、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清楚描寫方法;
3、整體把握運用該方法有什么樣的效果;
4、還應(yīng)考慮這樣寫對表達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
1.說特點——一句話概括詩中人物是個什么形象??傮w特點(兩三個詞)+身份。
2.析例句——結(jié)合具體詩句或重點詞語分析形象的性格特點。融入表達技巧。(可以翻譯詩意)
3.明作用——形象在詩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過××形象表達××感情。
五、 基礎(chǔ)知識落實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羽扇綸( )巾 早生華( )發(fā)( ) 一尊還酹( )江月
2、文言特殊句式: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
3、整體感知
上闋:描寫赤壁之景
下闋:抒發(fā)懷古之情
探究案
1、上闋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找出寫景句,并分析畫面呈現(xiàn)了什么特點?畫面在全篇有什么作用?
2、下闋從哪幾個角度寫周瑜,請找出具體詞句加以分析。
3、“一時多少豪杰”,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課堂小結(jié)】
7、《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一、明確學習目標(偉大的目標,構(gòu)成偉大的心)
1、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把握結(jié)構(gòu),理解含義,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
3、體會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語言積累與速讀感悟(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詞,作出標記。
綸()巾檣櫓()()尊()酹()
2、詩詞重在朗讀,有感情朗讀背誦全詞。
朗讀點撥:詩詞情感的表達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誦技巧:“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zhuǎn)折?!耙謸P頓挫”是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zhuǎn)折?!拜p重緩急”是說朗讀要有輕有重,語速要有快有慢。
這首詞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穩(wěn)過渡后激昂慷慨至極,雄風浩蕩,熱烈奔放,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讀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zhàn)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筆擋開,長音裊裊,漸緊漸烈,沉郁過后,復歸于沉靜、曠遠,最后的感慨語盡管含有消極情緒,也應(yīng)讀得灑脫,不要當作低調(diào)處理。
三、合作學習與問題探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上片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赤壁景觀?從哪些角度來選材構(gòu)思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3、三國時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羽扇綸巾”的為什么不是“智絕”諸葛亮,作者為何要選擇周瑜作為詠誦的對象呢?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請結(jié)合詞中語句分析概括?
4、對于詞中“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兩句的思想感情,向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積極的情感,有人認為是消極的情感,結(jié)合本詞的特點及作者人生經(jīng)歷,談?wù)勀愕挠^點。
8、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目前,“學案導學”的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為方便教學,語文網(wǎng)小編整理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下面,跟語文小編一起來學習這篇導學案是怎樣做到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一、學習目標:體悟豪放詞風
學習東坡精神
二、作者簡介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學家。開北宋豪放詞風。一生才氣縱橫,詩、詞、文、書法都有很高造詣。“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文”與歐陽修并稱為“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書法四大家”。作品有《蘇東坡集》、詞有《東坡樂府》。
三、背景介紹
蘇軾生活的仁宗至徽宗王朝是北宋危機不斷加深的時期,因與當權(quán)派政見不合,屢被貶官,甚至在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奉祿,而且還受到監(jiān)督。元豐五年,四十六歲的他在游赤壁時,吊古抒懷,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表達了他對古代英雄的贊美之情和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
四、 基礎(chǔ)知識落實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羽扇綸( )巾 早生華( )發(fā)( )。一尊還酹( )江月。
2、文言特殊句式: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討論:蘇軾的這首詞歷來被稱作豪放派的代表作,而他的豪放風格又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呢?請大家從“景、人、情”三個方面加以分析。
▼具體展開討論
(1)、賞析“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幾個字的妙處。
(2)、下闋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詞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了周瑜的怎樣的特點?
(3)、下闕描繪了詞人自己怎樣的形象?請找出相應(yīng)的詞句。
(4)、思考:“一時多少豪杰”,蘇軾卻只寫周瑜,其用意是什么?
(5)、探究:
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與本詞的豪放風格有些不協(xié)調(diào),你同意這一觀點嗎?(學生討論:見仁見智)
六、課外拓展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瀟灑處
也無風雨也無晴
想象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游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然而,別人笑‘癡’,誰解其中味啊。
附注: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
這首詞體現(xiàn)什么樣風格?表現(xiàn)詞人什么樣的感情?
七、作 業(yè): 1、背誦并默寫《念奴嬌·赤壁懷古》
2、請同學們把這首詞改寫為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
八、藝海拾貝●、“凡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軾
●、蘇軾臨死前在其自畫像上寫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美文朗誦
《念奴嬌·赤壁懷古》【譯詞】
長江呵,你滔滔不絕地向東流去!
歷史就像這長江啊,
把千百年來的英雄人物蕩滌得無蹤無跡。
就在那破舊營壘的西面,
人們傳說著歷史上的輝煌戰(zhàn)役,
呵,那就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
聽,震耳欲聾的濤聲在把江岸拍擊——
卷起的浪花象千萬個雪嶺冰峰堆聚在一起。
呵,祖國的大好河山真比圖畫還要美麗!
短暫而又短暫的一瞬之間,
這舞臺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壯麗的史劇。
回想周瑜風度翩翩,正年少時期,
喜轎剛剛把小喬接到家里;
一派英姿,雄才大略,無與倫比,
羽扇從容搖動,頭巾微微翹起。
他正運籌帷幄,談笑風生,轉(zhuǎn)眼間——
敵艦被燒成灰燼,化作青煙散去……
赤壁呵,重游這英雄的舞臺怎不令我神往入迷!
請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煩憂尋覓,
為此,繁霜才過早地染白我的發(fā)際。
人生就象夢一般虛幻而短暫啊,
我要向江中的明月灑一杯酒,
對英雄略表我心中的真誠敬意!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shè)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9、《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蘇軾詞二首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
赤壁懷古 蘇軾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fā),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jīng)滄桑的赤壁古戰(zhàn)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有關(guān)常識:
詞,詩歌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樂章”、“歌詞”等。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字至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詞”,二段的叫“雙調(diào)”,三段的叫“三疊”,四段的叫“四疊”。詞的段落叫“闋”或“片”,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后相承,叫“過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換頭”或“過變”。依照已有的詞調(diào)寫的叫“填詞”或“依聲填詞”,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自度曲”,《揚州慢》屬后一類。詞常見有“令”、“引”、“近”、“慢”的分別,“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稱“近拍”,相當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jié)拍較慢,聲調(diào)延長。慢詞的字數(shù)較令、引、近的詞字數(shù)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diào)高昂、取材廣泛。
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1、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2、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按髥獭奔藿o孫權(quán)的哥哥孫策, “小 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3、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zhàn)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討論分析課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并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三蘇”。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構(gòu)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quán),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diào),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chuàng)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jīng)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fā)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xiàn)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yè)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聽讀課文的錄音。
講讀上片。
1、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diào)怎樣?
字詞 | 特點 | 角度 | 修辭 | 基調(diào) |
亂 | 險怪 | 形 | 夸張 | 豪邁奔放 |
穿 | 高峭 | |||
驚 | 洶涌 | 聲 | 比擬 | |
拍 | 水石相擊 | |||
卷 | 狂瀾奔騰 | 形 | 比喻 | |
雪 | 水色純白 | 色 |
3、赤壁之景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姿態(tài)、聲音、色彩,無不逼真,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zh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xiàn)了作者的豪邁奮發(fā)。
4、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就境界開闊,氣象恢宏,大江東去,淘空一切,“浪”怎能沖洗千古風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shù)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產(chǎn)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fā)感情,并不想做考據(jù)家。
6、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guān)云長過五關(guān)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7、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jié)內(nèi)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講讀下片。
1、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基調(diào)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fā)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靶坛跫蕖泵廊艘r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jù)史書記載,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quán)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突出地表現(xiàn)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yè)的形象?!坝鹕染]巾”,描寫周瑜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
“故國神游”,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功業(yè)無成的現(xiàn)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yīng)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yīng)笑我多情。
項目 | 周瑜 | 蘇軾 |
年齡 | 24歲 | 47歲 |
婚姻 | 幸福美滿 | 屢遭不幸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華發(fā) |
職位 | 東吳都督 | 團練副使 |
際遇 | 功成名就 | 功業(yè)未就 |
基調(diào) | 感奮 | 感傷 |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jīng)世濟時的人物,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從而構(gòu)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對人生的虛無態(tài)度。
本首詞是詞人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jīng)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jīng)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nèi)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yè)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xiàn)而萌發(fā)的,但是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fā)之情,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奮”壓倒了“傷”。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對周瑜的追述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朗讀下片,總結(jié)。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fā)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jié)合。
比較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歸結(jié)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 特點 |
思想 | 積極、樂觀 |
意境 | 高遠、壯闊 |
風格 | 奔放、灑脫 |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guān)資料:
大藝術(shù)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gòu)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千古杰作前奏已經(jīng)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diào)。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業(yè)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此詞是蘇軾41歲時所作,當時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jīng)六七年不見了,他們之間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 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望月(寫景)
下闋----懷人(抒情)
3、 上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風、清影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4、描寫虛景運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宮生活是怎樣的?
想象。月宮生活幸福美滿,不知“今夕是何年”,沒有煩惱,想要“乘風歸去”,美妙圣潔,“瓊樓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闋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悶,是超塵出世的消極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是超然達觀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闋是作者“遁世”與“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遁世思想。
1、 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懷子由” 體現(xiàn)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出了什么?
月“轉(zhuǎn)”“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