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國市場: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學案一等獎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狙擊/沮喪 舷窗/琴弦 呼吁/駕馭B.烏龜/龜裂 遒勁/灰燼 悄然/鐵鍬
C.維系/系數(shù) 蚍蜉/裨將 炮制/泡桐D.俳優(yōu)/徘徊 涅槃/嚙噬 書篋/膽怯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坐墊 練習簿 龔斷 蛛絲馬跡B.省份湊份子謎團逐鹿中原
C.頌讀螺旋漿神彩節(jié)目精彩D.暖氣哈密瓜蟄伏合盤托出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如果您在登錄網(wǎng)上銀行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請致電我行客服熱線獲取幫助。
B.把消息標題做實、做精、做巧、做得生動形象,對報紙來說是關鍵的“重頭戲”。那么,報紙版面上的題目究竟應當標明什么?
C.百名優(yōu)秀處長是從市直機關1000多名處長中按照好中選優(yōu)的原則評選出來的,可謂百里挑一,代表了市直機關處長的最高水平。
D.最近他們兩人總有些不對勁,就說慶祝元旦吧,一個說組織一場球賽,另一個偏要反彈琵琶,非要組織一次文藝演出不可。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能夠提升威海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而且可以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B.茅盾文學獎是根據(jù)茅盾先生生前遺愿,為鼓勵優(yōu)秀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由中國作協(xié)主辦的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
C.中國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從歷史的視角看,最重要的,就是看現(xiàn)在的青年人將被教育、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2、《中國市場: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學案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狙擊/沮喪 舷窗/琴弦 呼吁/駕馭B.烏龜/龜裂 遒勁/灰燼 悄然/鐵鍬
C.維系/系數(shù) 蚍蜉/裨將 炮制/泡桐D.俳優(yōu)/徘徊 涅槃/嚙噬 書篋/膽怯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坐墊 練習簿 龔斷 蛛絲馬跡B.省份湊份子謎團逐鹿中原
C.頌讀螺旋漿神彩節(jié)目精彩D.暖氣哈密瓜蟄伏合盤托出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ǎ?/p>
A.如果您在登錄網(wǎng)上銀行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請致電我行客服熱線獲取幫助。
B.把消息標題做實、做精、做巧、做得生動形象,對報紙來說是關鍵的“重頭戲”。那么,報紙版面上的題目究竟應當標明什么?
C.百名優(yōu)秀處長是從市直機關1000多名處長中按照好中選優(yōu)的原則評選出來的,可謂百里挑一,代表了市直機關處長的最高水平。
D.最近他們兩人總有些不對勁,就說慶祝元旦吧,一個說組織一場球賽,另一個偏要反彈琵琶,非要組織一次文藝演出不可。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能夠提升威海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而且可以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B.茅盾文學獎是根據(jù)茅盾先生生前遺愿,為鼓勵優(yōu)秀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由中國作協(xié)主辦的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
C.中國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從歷史的視角看,最重要的,就是看現(xiàn)在的青年人將被教育、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
3、八年級語文學案范文:《岳陽樓記》導學案教學設計范例
語文導學案
年級:初二 主備:王XX 審核:
課題《岳陽樓記》 課型:復習 課時安排:二課時
時間: 2009 、 6 、 8
復習目標
1 、掌握本課重點字詞
2 、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 、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一、解釋詞語
百廢具興 具 去國懷鄉(xiāng) 去
把酒臨風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予觀夫巴陵勝狀 勝 朝暉夕陰 暉
登斯樓也 斯 則有心曠神怡 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觀 連月不開 開
薄暮冥冥 薄 謫守巴陵郡 謫 山岳潛形 潛 而或長煙一空。 或
把酒臨風 把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 求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歸 微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廟堂
是進亦憂,退亦憂 是 退 予觀夫巴陵勝狀 狀:
檣傾揖摧 摧: 浮光躍金 金:
薄暮 冥冥
多 會 于此 春和 景 明 不 以 物喜
下列加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檣傾楫摧 傾家蕩產(chǎn)
B .饞讒畏譏 樂以忘憂
C .去國懷鄉(xiāng) 觸目傷懷
D 、或異二者之為 神情異常
根據(jù)你對文章中詞語的理解,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頭偕老 偕: ④如臨大敵 臨:
二、翻譯句子
春和景明: 長煙一空:
寵辱偕忘: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是進亦憂,退亦憂。
微斯人,吾誰與歸?
日星隱耀(曜),山岳潛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三閱讀理解
第五段 “ 或異二者之為 ” 中的 “ 二者之為 ” ,緊承三、四兩段,請你說說 “ 二者之為 ” 所包含的具體內容。
一是 :
二是 :
本文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選文中 “ 古仁人之心 ” 指 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 。聯(lián)系全文看,這里的 “ 古仁人 ” 與 ______________ 形成了對比。
“ 微斯人,吾淮與歸 ?” 是一個反問句,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用 “ / ” 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 每句只標一處 )
① 前 人 之 述 備 矣。 ② 然 則 何 時 而 樂 耶 ? ① 前 人 之 述 備 矣。 ② 然 則 何 時 而 樂 耶 ?
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 “ 遷客騷人 ” 的 “ 覽物之情 ” ,其用意是什么 ?
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 前人之述備矣 ” 中的 “ 前人之述具體指什么?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選文第 ① 段中 “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是洞庭湖千變萬化的特點。
B、選文第 ① 段中的 “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選文第 ② 、 ③ 段除寫景之外,還分別抒發(fā)了遷客騷人登樓時 “ 喜 ” 和 “ 悲 ” 的情感。
D、選文寫 “ 暗景 ” 用語雄渾濃郁,狀 “ 明景 ” 用詞清麗明快。
賞析下面的句子。
4、誦讀欣賞:古詩三首《使至塞上》《黃鶴樓》《歸園田居》導學案(含答案)
誦 讀 欣 賞
學習目標
1.能準確流暢地背誦古詩。
2.領會古詩描寫的意境及主旨,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3.在朗誦中品味詩歌的藝術魅力。
●重點:領會古詩描寫的意境及主旨,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有關文學的知識卡片,請你補充完整。
《使至塞上》作者 王維 ,字摩詰,唐代詩人,世稱“ 詩佛 ”,他的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為“王孟”。蘇軾評其詩畫有“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之語。? 《黃鶴樓》作者 崔顥 ,唐代詩人,作品有《崔顥集》。? 《歸園田居》作者 陶淵明 , 東晉 (時期)詩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 五柳先生 ”,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田園詩人之一。? |
2.給加點的字注音。
候騎(jì) 燕然(yān) 崔顥(hào)
萋萋(qī)??? 晨興(xīng)? 荒穢(huì)
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征蓬出漢塞:隨風遠飛的枯蓬。 (2)蕭關逢候騎:偵察騎兵。?
(3)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故鄉(xiāng)。 ??? (4)晨興理荒穢:雜草。
4.閱讀詩歌,按照原文填空。
(1)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
(2)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3)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
5.整體感知。
《使至塞上》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排擠而孤獨、寂寞感傷、飄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英雄本色,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
《黃鶴樓》從傳說寫起,為黃鶴樓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又由登樓遠眺異鄉(xiāng)風景,引發(fā)日暮懷歸之情。全詩氣象雄渾,意蘊深厚。
《歸園田居》從表面上看是寫田園勞作之樂,表現(xiàn)的是歸隱田園的遁世思想,實質上,是表現(xiàn)自己不與那污濁的現(xiàn)實同流合污的愿望。
合作探究
問題一:《使至塞上》一詩中“征蓬”和“歸雁”各有什么含義?
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問題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受到后人高度贊賞,這句詩好在何處?
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
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的景物雖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
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真是非常恰當啊。
問題三:有人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讀起來單調乏味,寡淡無趣,你認為呢?
陶淵明的詩歌題材和內容貼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詩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習見常聞的事物,而且是直寫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辭采,陶淵明田園詩深厚的意蘊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實感,烘托出詩的藝術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見神奇。陶淵明的詩歌意象看似平淡無奇,然而卻創(chuàng)造了高遠脫俗的藝術境界。其詩的主旨在于寫意,在于表達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體悟,而寫景、敘事只是為意造境。陶詩的許多作品達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統(tǒng)一。陶淵明的詩歌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效果。他善于提煉日常生活口語入詩,沾染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語化。
問題四:如何理解陶淵明的歸隱?
在那樣“舉世皆濁”的世風中,陶淵明能守住心靈的一方凈土已屬不易,須知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試想,如果陶淵明不辭彭澤縣令,會怎樣?晉朝只是多了一個有良知的官員,而中國卻少了一位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中國詩壇上將少了一位重量級人物。再說,如果陶淵明生活在一個“高薪養(yǎng)廉”的時代,他會依然歸隱嗎? 寶貝放錯了位置便是垃圾,陶淵明是找準了自己位置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找準自己的位置。陶淵明是一座歷史的豐碑,經(jīng)歷歲月的風塵,愈加高大厚重。
5、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學案:《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四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3、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4、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重點】
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重點難點】
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知識鏈接】
1、.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簡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中國遭受空前劫難。
3、圓明園:萬園之園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園又稱“圓明三園”,共占地350公頃,周長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歷經(jīng)6代皇帝的擴充修葺,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為宏大富麗、幽靜奇美的離宮御苑,被譽為“萬園之園”。園內有樓殿亭閣、橋榭軒館140多座,藏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和極其珍貴的文獻典籍、書法繪畫精品不計其數(shù)。
“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聯(lián)軍開始焚燒舉世聞名的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在這個近代中華民族史冊上災難的一天,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燃。園內300多名太監(jiān)、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于1988年。江澤民1994年來此植樹時指出:“圓明園為什么叫遺址公園,就是為讓大家看到這顆燦爛的東方藝術明珠,當年被外國強盜毀壞的慘痛歷史,給人民以愛國主義教育。”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依拼音寫漢字。
chóu( )緞 晨xī( ) 箱qiè ( ) 瞥見( ) 贓物( ) 綴滿( )
2、說說對下列語句的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3)現(xiàn)在,我證實,發(fā)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3、選出沒有運用反語的一項。(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B、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C、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紀 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他聞名世界的兩部代表作品是《 》和《 》。
【合作探究】
默讀課文1-4段:
5、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chǎn)生哪兩種藝術?
6、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羅馬有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
7、雨果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盛贊的詞語。
8、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9、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閱讀5---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0、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11、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12、對兩個強盜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tài)度?
13、雨果通過什么語言來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使用這種語言有什么作用?
14、作者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這句話對表達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15、“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歐洲。”作者在這里指出了一個什么事實?
16、、你怎樣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這句話的含義?
17、作者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zhàn)
18、請你說說結尾兩句話有什么含義?
19、這篇課文表達什么主旨呢?!
【精讀精練】
閱讀“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回答問題。
20、文中運用多個反語,冷嘲熱諷,表達了對兩個強盜的憤怒和譴責。請找出兩個反語。
① ②
21、“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句話活化了兩個強盜( )。
A、凱旋而歸的丑態(tài) B、狼狽為奸的丑態(tài) C、得意忘形的丑態(tài) D、尷尬的丑態(tài)
2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
A、揭露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的罪行。 B、批評歐洲人把中國人當做野蠻人認識。
C、譴責侵略者掠奪中國,毀滅文明的強盜行徑。D、譴責強盜們不應該放火銷贓。
【主題閱讀】
端 午 節(jié) 這 天 , 村 里 來 了 一 個招 工 指 標 。
老 李 頭 合 計 了半 天 , 決 定 采 取 行 動 。 晚 霞 將 盡 , 他 拿 了 一 個 紅 包-- 200元 錢 , 去 拜 訪 姚 書 記 。 路 上 , 他 在 心里 罵 起 了 自 己 : 你 個 老 東 西 瞎 了 眼 , 去 年 為 啥 懷 疑 姚 書 記 挪 用 公 款 , 帶 頭 告 人 家 狀 ? 最 后 水落 石 出 , 人 家 沒 有 那 回 事 ,這 仇 ,人 家 能 不 記 ?
姚 書 記 開 門 迎進 了 他 : “ 李 大 哥 , 我 剛 要 出 門 去 找 你 , 可 巧 , 你 來 了 , 明 天 讓 你 兒 子 去 衛(wèi) 生 院 體 檢 , 咱 支部 決 定 讓 他 到 化 工 廠 上 班 。”
“ 我 兒 子 ? ”
“ 對 。 今 年 春天 你 住 醫(yī) 院 花 了 一 萬 多 塊 錢 , 全 村 數(shù) 你 日 子 緊 。 ”
老 李 頭 眼 圈一 紅 , 手 一 松 , 紅 包 落 在 了 地 上 。
23、請 各 用 一 句 話 概 括 出 這 篇 短 文 故 事 情 節(jié) 的 開 端 、 發(fā) 展 、 高 潮 和 結局 。 (1)開 端 : (2)發(fā) 展 :
(3)高 潮 : (4)結 局 :
24、這 篇 短 文 襯 托 人 物 思 想 性 格 的 事 物 是
25、這 篇 短 文 的 寫 作 意 圖 是
雅 賊
我獨自住在一套公寓里,因工作關系,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一日,半夜歸來,發(fā)現(xiàn)寫字臺上有一便箋,內容如下:
朋友:貿然闖入貴府,發(fā)現(xiàn)家徒四壁,是個讀書人。僅借《金瓶梅》一套(二卷本)一閱,打擾了。另,在廚房炒了五枚雞蛋吃,喝葡萄酒兩杯。抽油煙機壞了,環(huán)境有所污染,抱歉。
我身上的汗當時就下來了;急忙撲到書架前,那套《金瓶梅》果然不翼而飛,而35厘米的彩電完好無損,禁不住吐了一口長氣。抽油煙機壞了有年余了,看看空酒瓶和碎蛋殼,真以為撞見了鬼。第二天一大早就買了一把防盜鎖,這賊人若有書癖,我這幾千冊的寶貝還不讓他給搗騰空了,到了單位跟同事一講,眾人皆笑,說我夠幸運的,這賊心眼不壞,以后出門,在上留50元大洋,人家也不容易。
經(jīng)濟拮據(jù),大洋自然未留。兩個月后的一個晚上,寫字臺上憑空多出一摞書,頓時頭如斗大。賊人果然來過,照例修書一封,全文 如下:
朋友:二卷本《金瓶梅》完璧歸趙,是潔本,甚無趣。貴單位書記李恒家也有一套《金瓶梅》五卷本,豎排,臺北版,精華一覽天余??茨阆膊貢埿{。李書記家還有美元8000、存折6本、各種有價證券數(shù)目驚人,除美元外,其余已寄檢察機關,反腐倡廉,人人有責。另:換鎖實屬多余,防君子,不防小人,老話了,知識分子,應該知道這個。
第二天興致勃勃趕到單位,四下探訪,書記果然已停職審查,原因不詳。于是笑個不停。同事問我,仍笑而不答,同事便以為遇上了癡,隨我瘋去。
26、閱讀作品,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兩次全文引用賊人的書信,幾乎占了全文三分之二,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2)書記停職審查的原因是什么?
(3)賊人再次到“我”家后,“我”為何“興致勃勃”趕到單位“笑個不停“?
27、印證作者特別愛書的心理描寫的一句是 “ ”
動作描寫一句是“ ”(2分)
28、結合本文,談談“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含義。(2分)
29、看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寫出來,不超過100字。(3分)
30、本文題目“雅賊”,從全文看對“雅”理解不正確的三項是( )(3分)
A、賊人很講禮貌,偷了書還說“借”,而且還“完璧歸趙”。
B、賊人偷吃了主人的雞蛋和酒,還調侃地留下便箋,很有些文人的雅趣。
C、盡管是賊人,但對書有特別的研究和愛好。
D、對書有一定的了解,對讀書有尊重,對腐敗者有揭露的行動,是有文化品位的“賊”。
E、相比于社會上某些為官者的腐敗,賊人的行為高雅多了。
【能力提升】
31.將下面句子補充完整。
電視機里傳來了雄壯的國歌,屏幕上顯現(xiàn)出那樣鮮紅的五星紅旗。啊,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大國終于站起來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踐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蒼翠挺拔的大樹,它不再是 ,而是 。它不再是 ,而是 。
32、巴以沖突由來已久,爭取和平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在一次聯(lián)合國會議上,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最后一段是:“我是帶著橄欖枝來的,也是帶著一個自由戰(zhàn)士的槍來的,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滑落。”
這一段話表明了阿拉法特對今后巴以關系的鮮明態(tài)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長。從這幾句話中,你聽出了哪三種信息?
①
②
③
33、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 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教(學)后記】
參考答案
第四課
1、綢 曦 篋 piē zāng zhuì
2、(1)文明人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何來“文明”?野蠻人飽受文明人的欺壓與凌辱。兩相對照,自詡為文明人的英法聯(lián)軍何來“文明”?類似反語的用法,是雨果對侵略者的憤怒譴責。
(2)這正是雨果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發(fā)動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不是人民,而是治人者--政府。鮮明的立場,表現(xiàn)了雨果是人民的雨果。
(3)好一個“我證實”,其凜然之氣、無畏的精神,讓人折服。
3、D
4、 法 《悲慘世界》 《巴黎圣母院》默讀課文1-4段:
5、
一是理想,產(chǎn)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chǎn)生東方藝術
6、(巴特農(nóng)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7、
總評:“世界奇跡”;
分述:①與巴特農(nóng)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②具體講園中之物;
③耗費了巨大勞動;
④圓明園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盛贊的詞語:“巨大的典范”“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宮的建筑”“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亞洲文明的剪影”
8、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
9、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五、重點研讀:
閱讀5---10段回答下列問題:
10、
英國和法國,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丑陋面目
11、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后,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12、
作者毫不客氣的指出英法聯(lián)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
13、通過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贊譽” 使用反語的作用是諷刺。
14、
作者這樣說使用反語給予強盜以辛辣地諷刺,以文明和野蠻相對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詡為文明人的歐洲人做出了毀滅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蠻行徑,而創(chuàng)造了驚世文明的中國人卻遭受了侵略,圓明園這一人類文化瑰寶也蕩然無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15、
作者在這里指出了兩個勝利者在圓明園肆意毀滅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賴的事實
16、侵略壓迫別國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壓迫者的過錯為借口,以此來掩蓋自己的罪行。作為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永遠不會做出像英法兩國政府那樣的強盜行徑。強盜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賴的丑惡嘴臉昭然若揭
17、作者從其正直的人道主義者的立場出發(fā),堅信未來一個解放了的,徹底清除了強盜的干凈的法國一定會把劫得的中國人民的財物歸還給它的主人。
18、
結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聯(lián)軍自詡的遠征中國的成就是徹頭徹尾的無恥的偷竊,以辛辣的譏諷點明主旨,收束全文
19、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20、①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②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21、C。22、C。
23(1)開端:村里來了個招工指標。
(2)、發(fā)展:老李頭去給姚書記送紅包。
(3)、高潮:姚書記決定把招工指標給老李頭的兒子。
(4)、結局:招工指標給老李頭的兒子。
24、紅包
25、歌頌農(nóng)村基層干部不計恩怨、秉公辦事
26、(1)是敘述情節(jié)的需要,更是突出賊人“雅”的需要。
(2)他家美元、存折和數(shù)目驚人的各種有價證券,深感反腐倡廉人人有責”的“賊人”將所竊的證據(jù)寄到檢察機關。
(3)有多種原因:a賊人的留言和行動讓“我”感到有趣;
b“我”并沒有損失什么;
c“我”急于想看書記的結果;
d“我”了解書記被停職審查的原因,但又不便說出。(只要能答出任何兩點即可)
27、心理描寫“這賊人若有書癖,我這幾千冊的寶貝還不讓他給搗騰空了”。
動作描寫的“急忙撲到書架前”。
28、象“書記”那類小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他都 依然能占國家的便宜,豈止一把防盜鎖就能解決問題嗎?真正的君子,是無需防備的。 言之有理即可。
29、抓住兩點(1)揭露的主題方面,(2)自己的實際行動方面。
30、A B C31、略32、略33略
6、冰心散文兩篇:《霞》《我的家在哪里?》導學案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長樂人,原名謝婉瑩。其父謝葆璋是一位參加過甲午戰(zhàn)爭的愛國海軍軍官,在海浪、艦甲、軍營中冰心度過了著男裝、騎馬、射擊的少年生活。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更激發(fā)了她的愛國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預科學習。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五四”時期,在協(xié)和女子大學理科就讀,后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愛國運動。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fā)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學,專事文學研究。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fā)表,結集為《寄小讀者》,舉世為之矚目,至今仍然聲譽不衰。1926年回國后,相繼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教。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理事等職。
【課文初探】
1.《我的家在哪里》這篇文章構思設計上有什么特別之處嗎?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我的家在哪里》這篇文章為什么要從“夢”寫起呢?
3.“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边@句話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作者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呢?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呢?請簡要分析。
◎堂上演練
【夯實雙基】
1.請選出下列帶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云翳(yì)璀璨(càn)惆悵(chóu)一曝十寒(bào)
B.作揖(yī)褂子(guà)回溯(sù)剛愎自用(bì)
C.熾熱(zhì)麻痹(bì)夙昔(sù)瞠目結舌(tāng)
D.蘊蓄(yùn)煦暖(xù)裨益(pí)面面相覷(qù)
7、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學案教學設計
上課時間:2011年 月 日 星期: 主備人: 審核人: 班級: 姓名:
課題:25、短文兩篇
學習目標:1、掌握“逐走、河、道、折、絕、傾”等詞語的含義、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2、背誦課文,了解神話的有關知識。
3、深刻領悟故事蘊涵的意義。
課時安排:二課時
導學過程:
課前導學:
一、積累字詞: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逐走( ) 河,渭( ) 水潦( ) 顓頊( )
二、介紹神話的相關知識
三、介紹《山海經(jīng)》
第一課時
導學要點:誦讀、譯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二、資料交流
三、經(jīng)典神話我誦讀
1、采用范讀、自主讀、合作讀方式練習朗讀,力求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小組合作探究,譯讀課文,借助所學知識,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學生展示翻譯成果。
課堂練習:自我檢測
1、填空
《夸父逐日》選自《___________》,《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__________》,這兩篇短文都是____________,都體現(xiàn)了古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夸父與月逐走______ (2)入日_________
(3)飲于河,渭_____ (4)北飲大__________
2、學習《共工怒觸不周山》
(1)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
(2)請你推測“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xiàn)了共
工戰(zhàn)敗后怎樣的心里?
(3)張開想象的翅膀,表現(xiàn)共工怒不可遏時的情態(tài)、豐富人物形象。
(4)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多角度評價人物)
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如何理解文中結尾的兩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較閱讀,找共性
齊誦兩篇短文,討論: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三、拓展遷移:
類似的神話你還知道哪些?請至少列舉三個故事。
四、教師引導,學生自我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1、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夸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一篇神話,人們借這個奇妙的神話來比喻不自量力
B、如今,人們常用“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 (5)昔者,共工與顓頊__________
(6)怒而觸不周之山________ (7)天柱折,地維絕_______
(8)天傾西北______ (9)故水潦塵埃歸矣______
3、翻譯下面句子
(1)棄其杖,化為鄧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怒而觸不周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柱折,地維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___________________
(6)地不滿東南,故水潦主動亂歸焉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導學要點:理解課文,感悟神話精髓。
一、朗讀課文,探究神話精髓。
1、學習《夸父逐日》
(1)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
(2)有人認為,“夸父逐日”,最后卻“道渴而死”,他并沒
有為人類做出什么偉大貢獻,他的舉動是盲目的,他的犧牲
也是毫無意義的,你對此怎么看?
(3)課堂自我檢測
《夸父逐日》表現(xiàn)了夸父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__ 。
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
C、夸父是一個敢于追求,死而后已,甘為人類造福的神奇人物
D、神話《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人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2、閱讀《夸父逐日》,完成以下習題。
(1)請找出文中最富有神話色彩的兩個情節(jié)。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夸父“道渴而死”后,其杖“化為樹林”這一細節(jié)有什么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逐日喪命,你認為值得嗎?你從文中獲得了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共工怒觸不周山》,完成以下習題。
(1)文中解釋了哪兩種自然現(xiàn)象?是如何解釋的(用原文回答)?你如何看待這種解釋?
(2)你從共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8、《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導學案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導學案
問題導入
一、簡介評傳的特點和作者羅曼羅蘭
二、從時間、事件敘述貝多芬的經(jīng)歷(劃分的層次)
問題深入
一、哪一段主要描寫貝多芬的肖像?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哪些特征?
二、從這些肖像描寫可以看出貝多芬怎樣的性格和氣質?
三、概括貝多芬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磨難和挫折?
四、了解貝多芬的事跡后,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9、《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閱讀《從文自傳》《沈從文傳》,把握基本事實,了解沈從文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2、閱讀文本,理解沈從文的寫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閱讀沈從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思想,從而全面地認識沈從文。
二、學法指導
1、從文體入手,認識并體會與教材中與其他傳記的異同。是自傳,傳主和作者是同一人。自傳和一般人物傳記大致都有個共性:童年對一個人可能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但是,由于自傳的獨特性,即自傳存在程度不同的主觀因素,使自傳呈現(xiàn)更加復雜而豐富的色調。自傳在表達人物個性時較多之間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因為自己寫自己,對自身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內心活動,總比別人要了解,寫起來較方便。這是自傳寫心理活動的優(yōu)勢,也是的一大特點。閱讀時要注意體會文中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對人物個性表達的作用。另外,是作者30歲時寫的自傳,記錄的只是他從1902年到1923年20年的經(jīng)歷,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傳記的獨特之處。
2、從語言入手,揣摩作者的寫作心理,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作品的特色。
課文節(jié)選自《從文自傳》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節(jié)選部分有兩大優(yōu)點:
⑴對往事細節(jié)真實生動地描寫,逃學、毆斗、看街景、游水、行伍生活等,處處洋溢著童趣、童真,輕而易舉就勾起了我們對曾經(jīng)擁有的孩童世界無限懷念和向往。
⑵抒發(fā)的感情真誠感人,不寫自己的品學兼優(yōu)、勤奮用功,而是如實地展現(xiàn)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滿了閱讀和學習“生活”這本大書所得到的歡欣鼓舞的生命體驗,表現(xiàn)了對自然和生命無比好奇和熱愛以及泰然面對一切殘忍和苦難的生活觀。
閱讀,要仔細體會“思考與探究”第2題里的主要語句,體會從文字里透露出來的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對人生的思考。
3、從感情入手,理解并感悟沈從文自傳中蘊含的深情。
10、《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導學案
課題 沈從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
學習
目標 1、閱讀《從文自傳》《沈從文傳》,把握基本事實,了解沈從文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2、閱讀文本,理解沈從文的寫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鑒賞他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閱讀沈從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思想,從而全面地認識沈從文。
4、學習自傳的基本寫法,嘗試自己寫自傳。
5、培養(yǎng)學生提取論據(jù)的能力,積累議論文寫作素材
教學
重點 1如何看待沈從文的“逃學”。
2探討人應當怎樣生活。
3體會沈從文自然、樸實、優(yōu)美的文風。
11、《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人關注國計民生,感時憂國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價值的抱負,與忍耐和承受苦難的人格;注重學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
2、了解這篇傳記文學性與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會文學真實性的特點,以及此傳記中人、詩、史三者有機結合的特點。
學習重難點
閱讀時需提醒同學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歷史時間的討論上,重點應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學生涯及詩人在“萬方多難”中生發(fā)的詩歌創(chuàng)作上,體會杜甫的人格追求。
第一課時
一、知識鏈接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 ”。杜甫憂國憂民,人稱為“ ”。有《 》傳世;作品有“三吏”和“三別”?!叭簟睘椤? 》《 》和《 》,“三別”為《 》《 》和《 》。 學過《 》、《 》、《 》、《 》、《 》、《 》、《 》等。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 。杜詩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杜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二、自主學習
1、采擷( )狷介( )園畦( )剖析( )歔欷( )氤氳( )回紇( )
餓殍( )鞭撻( )瘧疾( )
炙手可熱:
信手拈來:
窮兵黷武: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下劃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府邸(dǐ) 整飭(shāng) 放誕(dàn) 沉溺(nì)
B.剝削(xuē) 支絀(chù) 紈绔(kù) 吐蕃(bō)
C.詼諧(xié) 對峙(zhì) 媲美(pì) 伶俜(pìn)
D. 作祟(suì) 要塞(sài) 單薄(bó) 堆砌(qiè)
3.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2分)( )
A.溝壑 麻痹 矯奢 諂媚 B.推崇 氤氳 庸懦 凋蔽
C. 猖獗 誦揚 參謁 步履 D.哀婉 疏浚 喧噪 斑斕
三、合作·交流 閱讀文本
1、學習指導
①從時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時代有什么樣的特點?
②從杜詩入手,分析詩人、感情、社會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③從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為什么被稱為“詩圣”?
2、快速瀏覽全篇,重點閱讀第一部分“長安十年”內容,填寫下表1:
表1:長安十年
時間
社會狀況
杜甫經(jīng)歷
代表作品
詩歌特點
人格追求
746—755
這時的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的征象。長安被陰謀和恐怖的空氣籠罩著,幾年前飲中八仙的那種浪漫的氣氛幾乎掃蕩無余了。
初到長安時,漫游時代的豪放情緒還沒有消逝。但隨著與現(xiàn)實的接觸漸多,豪放的情緒逐漸收斂,隨之產(chǎn)生一種矛盾心理: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長安謀個官職。
總結
長安十年的生活磨礪,杜甫已變成一個 的詩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經(jīng)成熟,而且在藝術上也已形成了 的詩歌風格。
3、如何理解“杜甫在長安的官吏生活事實上是一天一天地變得窄了”?
第二課時
一、 合作·交流 填寫表格2,分析課文
表2:流亡生活
時間
社會狀況
杜甫經(jīng)歷
代表作品
詩歌特點
人格追求
755—757
安史之亂開始,唐代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生了劇烈變化:政治上,喪失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力量,對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經(jīng)濟上,生產(chǎn)力下降,社會貧困日漸加深。
杜甫在長安淪陷前的一個月離開了長安。
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思,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人民的情緒和愿望。
1、解讀《北征》(選段):(這首長篇敘事詩,實則是政治抒情詩,是一位忠心耿耿、憂國憂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職的陳情,是一位艱難度日、愛憐家小的平民當家人憂生的感慨,是一位堅持大義、顧全大局的愛國志士仁人述懷的長歌。本詩于平實的敘述中反映重大的生活感受,顯示出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高度才能和渾熟技巧,足以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地用詩歌體裁來寫出這樣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頓挫”的陳情表。)
2、杜甫在流亡中所作的詩歌與他在長安十年困守時所作的詩歌有什么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二、填寫表格3,分析課文
表3: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時間
社會狀況
杜甫經(jīng)歷
代表作品
詩歌特點
人格追求
757—759
唐軍收復長安,肅宗也回到長安。
杜甫和家屬再次回到長安。
總結
“長安十年”的困頓,孕育了杜甫思想變化的種子;“安史之亂中的流亡生活”則使得杜甫有機會接觸下層社會,豐富了自己的愛國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詩中反復呈現(xiàn)的兩種感情旋律:一、無論“慨世”還是“慨身”,杜甫個人的喜怒哀樂總是與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通;二、杜甫無論遭遇多少挫折與艱難,始終不放棄對生活的承擔與執(zhí)著的意志。
三、合作·探究
1、杜甫的詩歌被稱為“詩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二十多年的社會風貌,生動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歷程。試結合選文內容,談談:為什么杜甫的詩歌會被稱為詩史?
2、“還杜甫的本來面目,他的偉大之處和歷史局限都要寫夠,寫出分寸?!闭垙脑闹姓页鲆粌商幘唧w,說說馮至是如何實踐他的這種寫作要求的?
第三課時
隨堂鞏固練習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蓋起的簡陋的房屋;這類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鳥巢一般。他到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習慣,用竹筒把水從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為烏雞能醫(yī)治風痹,他養(yǎng)了許多雞,并且催促他的長子宗文在墻東樹立雞柵……對于生活上的一些瑣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峽里的山城.這里的山川既雄壯叉險惡,杜甫一到這里,便開始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它們。他一再歌詠的是白帝城,他感到這座城是“江城含變態(tài).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給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見夔州的許多女子因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結婚,她們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賣,供養(yǎng)一家,有時還冒著危險販賣一些私鹽回來。人們不深究原因,只說,她們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卻反過來問:“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負薪行》)他看見峽中的男子.少數(shù)富有的駕著大船經(jīng)商,大多數(shù)貧窮的終生充當勞苦的船夫,人們說,這里的人都器量狹窄,只圖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過來問:“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峽中的人民大部分過著窮苦可憐的生活,而夔州卻是闊綽的估客胡商必經(jīng)之地,這兩種生活的對照杜甫也寫得很清楚。
除了歌詠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這時有了充裕的時間,回憶他的青年時代。他在偏僻的山城與外邊廣大的世界隔絕,朋友稀少,生活平靜,因此過去的一切經(jīng)歷在他面前活動起來。他寫了不少長篇的詩敘述他過去的生活。他寫《壯游》詩,從七歲學詩起經(jīng)過吳越齊趙的漫游、長安時代、安史之亂,一直到滯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傳。他還寫了八首長詩,懷念八個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詩》,但它們只有歷史的價值,藝術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這時因為與外面的世界脫離,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他在成都草堂時說他寫詩的態(tài)度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前兩句說他長安時代以來對于詩的努力,極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艱難,作詩也越刻苦;后兩句則說明在草堂的生活較為清閑,對著美麗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無論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實的生活體驗,都能寫出像他天寶末年以后那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邊去了。他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里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叉在《解悶十二首》里說“頗學陰(陰鏗)何(何遜)苦用心”。并且在指導兒子宗武學詩時.也教他熟讀《文選》,以便從中采擷辭藻:這好像又把詩歌扯回到“研揣聲病、尋章摘句”的時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時代的詩并不是每一首都是這樣寫成的.他用這種態(tài)度寫出來的代表作品最明顯的是《秋興八首》、《諸將五首》。這些詩里不是沒有接觸到實際的問題.不是沒有說到國家的災難與人民的貧困,不足沒有寫出時代的變遷和自己熱烈的想望,可是這些寶貴的內容被鏗鏘的音節(jié)與華麗的詞藻給蒙蓋位了。使后來杜詩的讀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節(jié)與詞藻的迷惑與陶醉,翻來覆去地誦讀.而不去追問: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釋上也發(fā)生分歧。與此相反,反倒是在《寫懷》里毫不費力地寫出來的“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讀起來覺得親切動人;而像《宿江邊閣》里“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那樣的詩句足以表達出詩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體時好時壞,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都不斷地纏繞著他,最后牙齒落了一半,耳也聾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他在這情形下,兩年內寫了四百三十余篇詩.占有他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長篇,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內容和思想上比起過去的作品都略有遜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這樣的杰作。 (節(jié)選自馮至《杜甫傳》,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杜甫愛用驚險的文字描畫三峽里山城的雄壯險惡,這說明詩人十分注重以恰當?shù)奈淖中问奖憩F(xiàn)作品內容。
B.《負薪行》和《最能行》等詩歌反映了峽中人民窮苦可憐的生活狀況,是杜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優(yōu)秀詩篇。
C.“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頗學陰(陰鏗)何(何遜)苦用心”,說明杜甫晚年作詩時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節(jié)與詞藻的詩使讀者迷惑與陶醉,以致于翻來覆去地誦讀也難以知道詩里邊到底說了些什么。
E.“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詩人在老病時也沒忘記國家的災難和自己的責任,質樸的詩句中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品格。
2.從傳記中看,杜甫在夔州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請簡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說“這是一個豐富的創(chuàng)作時期”,依據(jù)所選的這部分文字,你認為影響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6)
4.第四段說杜甫“作詩的態(tài)度有時改變了”,你認為“變”在何處?這一改變產(chǎn)生了怎樣的結果?請依據(jù)文本加以闡述。(8分)
12、導學案:《陌上桑》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學習本文用高超的側面描寫和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學習本文夸張、襯托的手法,感受文章的戲劇色彩。
學習重點:羅敷美麗動人的形象、機智勇敢的性格和堅貞不阿的品德。
學習難點:側面描寫和夸張的作用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一、基礎知識
1、《陌上?!愤x自 。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后人把這個機構所采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在《樂府詩集》是宋朝郭茂倩編輯的樂府總集。線
2、 讀準下列字音:
南隅 上襦 髭須 帩頭 踟躕 墮髻
鬑鬑 驪駒 羅敷 緗綺 姝 冉冉
二、整體把握
1、文章第一段用什么方法描寫羅敷的美貌?作用是什么?
2、你對使君這個人物的看法如何?請寫出你的評價。
3、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說說羅敷的身上有哪些閃光的品質?
【課堂研討】
一、解釋下列的古今異義字
但坐觀羅敷 使君謝羅敷
二、背誦詩歌用文中的語句填空
1、第一段中側面描寫羅敷的美麗的句子是:
2、作者正面描寫羅敷的服飾之美的句子是:
3、寫羅敷所用的用具美的句子是:
4、夸耀夫婿官高位顯的句子是:
三、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1.詩的頭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2.第1段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羅敷的美麗形象的?
3.詩中是怎樣描寫使君的可恥行為的?
4.羅敷是怎樣對待使君的?她為什么要夸耀她的丈夫?這些夸張描寫對刻畫羅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釋:①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yè).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____的來歷,現(xiàn)比喻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