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晏子使楚》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一等獎
一、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流暢地翻譯全文。
二、 教學難點
準確地解釋一些重要的文言詞句。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你能正確讀出下列字音嗎?
晏(yàn) 縛(fù) 酣(hān)曷(hé ) 枳(zhǐ ) 熙(xī)
【目標展示】
1.流利地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通過反復誦讀、結合注釋、合作討論弄懂文章大意。
3.初步體會晏子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情懷。
【新知研習】
1.投影關鍵字詞,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準確地解釋重點字詞。
2.了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
(1)復習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現(xiàn)象。要求學生從所學文言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的例子各一個。
示例:置之坐而忘操之(“坐”同“座”,座位。)
普顏色不變(顏色——古:臉色;今:色彩。)
太祖常勸以讀書(太祖常以讀書勸之)
3.分組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和特殊句式。
通假字:曷——何 熙-——嬉
古今異義:方 左右 坐 盜 其實 病
特殊句式: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圣人非所與熙也。(判斷句)
何以也,何為者也,何坐,吏二縛一人詣王。(倒裝句)
4.指名口頭翻譯課文,學生評議并糾正。
5.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內(nèi)容。
6.楚王侮辱的是晏子還是齊國?晏子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會晏子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情懷。)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吾欲辱之”——本欲侮辱晏子。
“齊人固善盜耶?”——矛頭指向齊國,侮辱齊國。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維護祖國尊嚴(愛國情懷)。
7.“晏嬰,齊之習辭者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表明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辯之人;(2)交代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3)為下文晏子機智巧妙的反擊楚王的侮辱做鋪墊。
【歸納總結】
學習文言文要關注文言現(xiàn)象,并作歸納識記。
【鞏固拓展】
識記重要字詞,句子意思。
【預習指導】
晏子的機智善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四、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1. 通假字。
2. 古今異義。
3. 特殊句式。
《晏子使楚》創(chuàng)新教案(2)
一、教學重點
了解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二、 教學難點
根據(jù)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你能簡要談談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嗎?
【目標展示】
了解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新知研習】
1.晏子是怎樣巧妙地反擊楚王的?
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縛者是齊國人,接著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反駁。先舉了個事實指出原因:水土異也。同樣“今民……入楚則盜”原因是什么結論?不言而喻“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運用類比,高明巧妙,化被動為主動。
2.結合課文說說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晏子既要反駁楚王的誣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駁他時:
①他“避席”以對,顯示其莊嚴的態(tài)度;
②“得無……”說話時非常注意分寸,寓剛于柔;
③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晏子:機智善辯,勇于維護國家尊嚴,有愛國情懷,不卑不亢,善于外交辭令。
3.晏子反擊楚王和鄒忌向齊王提意見有什么共同點?目的是否相同?從他們兩個人身上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共同點:(1)他們的語言都很委婉含蓄,都是運用了設喻類比,由此及彼的方法;
目的不同:晏子的目的,既反擊了楚王對自己的侮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又不至于使對方過于難堪,以致?lián)p害兩國關系;鄒忌的目的,是為了使齊王認識到自己所遭受的蒙蔽之深,從而使齊王能夠興利除弊,富國強民。
啟示:和人交流,注意語氣委婉,得體大方,講究語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4.“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苯Y合全文,請你揣摩楚王“笑”背后的心理活動,寫一段60字左右的話。
能抓住楚王的佩服、尷尬、慚愧、自我解嘲的心理即可。
5.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目的是想說明了什么?
晏子用類比的方法說明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一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民風不好,使人喜歡偷盜。委婉而巧妙地反擊了“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羞辱。
6.晏子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反擊楚王的侮辱?
(1)沉著冷靜,以退為進; (2)不卑不亢,語氣委婉;
(3)態(tài)度莊重,禮節(jié)周到; (4)睿智善辯,運用類比;
(5)愛國情懷,捍衛(wèi)尊嚴。
【歸納總結】
晏子的機智善辯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同學們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類似的故事,讀后我們會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以加強我們自身的修養(yǎng)。
【鞏固拓展】
學完這篇文章你獲得哪些啟示?
【預習指導】
誦讀《革命烈士詩二首》
四、板書設計
2、《晏子使楚》創(chuàng)新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流暢地翻譯全文。
二、 教學難點
準確地解釋一些重要的文言詞句。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你能正確讀出下列字音嗎?
晏(yàn) 縛(fù) 酣(hān)曷(hé ) 枳(zhǐ ) 熙(xī)
【目標展示】
1.流利地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通過反復誦讀、結合注釋、合作討論弄懂文章大意。
3.初步體會晏子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情懷。
【新知研習】
1.投影關鍵字詞,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準確地解釋重點字詞。
2.了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
(1)復習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現(xiàn)象。要求學生從所學文言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的例子各一個。
示例:置之坐而忘操之(“坐”同“座”,座位。)
普顏色不變(顏色——古:臉色;今:色彩。)
太祖常勸以讀書(太祖常以讀書勸之)
3.分組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和特殊句式。
通假字:曷——何 熙-——嬉
古今異義:方 左右 坐 盜 其實 病
特殊句式: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圣人非所與熙也。(判斷句)
何以也,何為者也,何坐,吏二縛一人詣王。(倒裝句)
4.指名口頭翻譯課文,學生評議并糾正。
5.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內(nèi)容。
6.楚王侮辱的是晏子還是齊國?晏子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會晏子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情懷。)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吾欲辱之”——本欲侮辱晏子。
“齊人固善盜耶?”——矛頭指向齊國,侮辱齊國。
“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維護祖國尊嚴(愛國情懷)。
7.“晏嬰,齊之習辭者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表明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辯之人;(2)交代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3)為下文晏子機智巧妙的反擊楚王的侮辱做鋪墊。
【歸納總結】
學習文言文要關注文言現(xiàn)象,并作歸納識記。
【鞏固拓展】
識記重要字詞,句子意思。
【預習指導】
晏子的機智善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四、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1. 通假字。
2. 古今異義。
3. 特殊句式。
《晏子使楚》創(chuàng)新教案(2)
一、教學重點
了解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二、 教學難點
根據(jù)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你能簡要談談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嗎?
【目標展示】
了解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新知研習】
1.晏子是怎樣巧妙地反擊楚王的?
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縛者是齊國人,接著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反駁。先舉了個事實指出原因:水土異也。同樣“今民……入楚則盜”原因是什么結論?不言而喻“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運用類比,高明巧妙,化被動為主動。
2.結合課文說說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晏子既要反駁楚王的誣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駁他時:
①他“避席”以對,顯示其莊嚴的態(tài)度;
②“得無……”說話時非常注意分寸,寓剛于柔;
③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晏子:機智善辯,勇于維護國家尊嚴,有愛國情懷,不卑不亢,善于外交辭令。
3.晏子反擊楚王和鄒忌向齊王提意見有什么共同點?目的是否相同?從他們兩個人身上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共同點:(1)他們的語言都很委婉含蓄,都是運用了設喻類比,由此及彼的方法;
目的不同:晏子的目的,既反擊了楚王對自己的侮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又不至于使對方過于難堪,以致?lián)p害兩國關系;鄒忌的目的,是為了使齊王認識到自己所遭受的蒙蔽之深,從而使齊王能夠興利除弊,富國強民。
啟示:和人交流,注意語氣委婉,得體大方,講究語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4.“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苯Y合全文,請你揣摩楚王“笑”背后的心理活動,寫一段60字左右的話。
能抓住楚王的佩服、尷尬、慚愧、自我解嘲的心理即可。
5.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目的是想說明了什么?
晏子用類比的方法說明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一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民風不好,使人喜歡偷盜。委婉而巧妙地反擊了“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羞辱。
6.晏子為什么能夠成功的反擊楚王的侮辱?
(1)沉著冷靜,以退為進; (2)不卑不亢,語氣委婉;
(3)態(tài)度莊重,禮節(jié)周到; (4)睿智善辯,運用類比;
(5)愛國情懷,捍衛(wèi)尊嚴。
【歸納總結】
晏子的機智善辯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同學們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類似的故事,讀后我們會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以加強我們自身的修養(yǎng)。
【鞏固拓展】
學完這篇文章你獲得哪些啟示?
【預習指導】
誦讀《革命烈士詩二首》
四、板書設計
3、八年級上冊語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兩課時
本文主要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一次又一次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八年級上冊語文晏子使楚教案設計2021,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學習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難點:語言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shù)]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從公元前556年開始,他繼承父親的官職,在齊靈公、莊公、景公時歷任卿相,掌管齊國政治,講究禮儀,以“節(jié)儉力行”著稱。
由于晏嬰的“節(jié)儉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嬰就為后來墨家所推崇?!蛾套哟呵铩愤@部書,柳宗元認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稈有齊人者為之”,大約是戰(zhàn)國中期墨家學派的人收集有關晏嬰的言行,編輯成書的。它文學性很強,有不少記敘生動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1、補充解釋
習辭:善于辭令 何以也:用什么辦法 以:用
為其來也: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為其來也,言‘于其來也’。”
何坐:犯什么罪 避席:離開坐席,表示鄭重。
實:果實 熙:同“嬉”,戲弄,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 左右:身邊的臣子們
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規(guī)律。
⑴實詞、虛詞的積累。如對課文注釋中的詞語要多讀、多記,不斷溫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的辨識、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開玩笑。 一詞多義:之、使
古今異義詞:何坐 坐盜 避席 其實(它的果實) 所以(……的原因)
倒裝句:曷為者也(為何人) 何以也(以什么辦法)
參考譯文
在晏子將要出使楚國的時候,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后對他左右的近臣說:“聽說這個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該怎么辦呢?”有一個人說:“這樣吧,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綁著一個人從您的跟前走過。然后您問被綁的是什么人,我就說是齊國人;你問為什么被綁起來,我就說是因為偷東西。”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在宮里設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時候,有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被綁著的這個人是誰?”官吏回答:“是齊國人,因為在我們這里偷東西。”這時楚王看了看晏子,問道:“你們齊國人都是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站起來回答道:“我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的時候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枳,雖然它們的葉子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于偷東西嗎?”楚王聽完笑道:“賢能的人是不能戲弄的,我這是自取其辱啊!”
四、當堂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三。
第二教時
一、 復習舊課。
二、 繼續(xù)學習課文。
1、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2、分析晏子與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
明確:
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語言的藝術,主要在于他成功地運用了邏輯嚴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和語言藝術。當然,晏子的成功本質在于他反擊了楚王的無禮和無理,義正辭嚴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如果沒有這一點,那么巧辯成為詭辯而黯然失色。這里晏子性格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本文而得到的啟示。
3、分角色朗讀。
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理解晏子語言的邏輯力量。I(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
4、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⑶由晏子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
本文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shù)語,楚王的自作聰明、仗勢欺人,晏子的機智善辯,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躍然紙上。
縱觀全文,晏子始終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一次又一次傷及國格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的、國的形象與尊嚴
4、《晏子使楚》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內(nèi)容預覽:
《黃果樹瀑布》教案3
《黃果樹瀑布》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的特點。
4、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重點:
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和課文的第一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
3、理解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復習以前學過的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學生一起背誦這首古詩。
2、簡介黃果樹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過渡:這瀑布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壯觀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順句子,遇到不懂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1、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馬嘶 喧囂 撩過來 聆聽 胸膛 諦聽
(2)說說這些生字該怎么記住。
(3)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3、輕聲讀生字,想想主要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寫瀑布外,還寫了什么?
瀑布:聲音、楊子、水花散落在黃果樹小鎮(zhèn)的情景;人們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組討論,課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哪幾段?(學生練習分段,教師進行評議總結)
第一段(1 ):具體寫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體寫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qū)的所見、所聞、所感。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指名讀,理解“杰作”。(超過一般的作品)
2、這一句話應怎么讀?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比一比,再組詞。
諦()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筆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理解課文的第二段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tài)和聲響的特點。
2、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二段
談話:課文的第二段具體寫了作者在黃果樹風景區(qū)的所見、所聞、所感。
1、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什么?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聲音)
2、這是一種怎樣的聲音?逐句朗讀體會。
“從遠處飄來”是怎樣一種聲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樣的聲音?理解“人喧馬嘶”、“喧囂”。
3、你能把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聽到的這種漸近漸響的聲音朗讀出來嗎?其他同學閉目側耳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種聲響。
4、小結學法:整體感受--逐句朗讀體會--感情朗讀,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學習第3、4兩段的內(nèi)容
1、各自讀書,勾畫。
2、分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懸掛……好像一匹寬幅白練……。”“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銀雨撒金街”是怎樣的情景?展開想象進行描述。
三、學習課文的第5-7自然段
輕聲朗讀課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腳下感覺如何?
學生自學,朗讀體會。
1、各自談談自己的最大感受。
匯報程序:讀相關的句子--說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讀。
著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間直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這種舒服你體會過嗎?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里。”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3、在谷底欣賞瀑布,真讓人激動,叫人陶醉,令人振奮。齊讀第5-7自然段,讀出這種感受。
四、學習課文的第8段
1、登上平臺,我們又看到了什么?范讀。
2、簡介徐霞客。
3、指導讀好“他遙對瀑布,仿佛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這句話。
板書設計:
6 黃果樹瀑布
聞其聲
杰作 看其形
涼絲絲的
談感受 樂 池
沉 醉
課后筆記
5、《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4.能復述課文內(nèi)容。
5.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能理解課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揭題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一個群雄紛爭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此人雖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辯,口才極好,被派到其它國家執(zhí)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子。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向大家介紹一下晏子。揭示課題,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檢查讀書情況。
3.讀書,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并做上記號。
4.交流不理解的詞句意思。
5.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讀文,質疑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樣侮辱晏子?3.晏子怎樣反駁?
四、解決第一個問題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讀文解決。(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五、作業(yè)
看關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fā)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nèi),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jīng)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zhàn)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以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yǎng)盜賊的國家。)
3.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5.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
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7.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8.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
9.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五、作業(yè)
1.復述故事。
6、《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自讀課文,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尊嚴的。
2、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朗讀課文,表演課本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晏子的能言善辯、思維敏捷,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尊嚴的。
【教具、學具準備】
1、寫有課前預習題的投影片。
2、學生自制表演道具。
【課前預習】
1、選做題:
有條件的同學可以通過查資料來了解故事背景。
2、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閱讀中字、詞方面的困難。
3、再讀課文思考:
⑴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 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是怎樣侮辱的;晏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齊國的尊嚴又是怎樣反駁的?(用列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
4、朗讀課文,分成兩組自編自演課本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反饋學生的預習情況(出示預習題)
1、交流查閱到的資料。(表揚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學生。)
2、反饋字詞情況:
說說在自讀時遇到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后來又是怎么解決的。
(表揚、鼓勵一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好的學生。)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4、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楚王幾次侮辱晏子,是怎樣侮辱的;晏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齊國的尊嚴又是怎樣反駁的?(用列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
⑴ 分小組互相交流。
⑵ 教師板書表格,指名學生上黑板填寫。
⑶ 結合表格,引導學生說說對晏子三次反駁語句的理解。
三、小組討論
楚王只想侮辱晏子嗎?晏子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四、表演課本劇
1、分小組準備。
2、上臺表演。
3、觀眾評價。
五、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總結全文
1、快速閱讀課文,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2、小結:
按一定的順序寫作,文章的條理就清楚,就能給別人留下較深的印象。
六、作業(yè)
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或表演給家人看。
【板書設計】
楚王侮辱
晏子反駁
結果
7、《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一、簡介背景
讀題,“使”什么意思?“楚”指什么?(接受外交使命到外國去)那么晏子何許人?老師以讓學生事先找了有關資料,誰能來說一說,晏子的真名叫晏嬰,那么為什么又叫它晏子?古代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字”子呢?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人的男人的美稱。晏子為什么也稱“晏子”,它肯定也是出類拔萃的人,你想了解他出類拔萃的才能嗎? 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課文寫了晏子使楚時的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討論
1、檢查字詞:
臨淄、撒謊、敝國、規(guī)矩、囚犯、大臣、淮南、柑橘、賠不是。
2、看意思寫詞語:
⑴ 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九連成一片云。( )
⑵ 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 )
課文中這三個詞都是來形容人多。
⑶ 節(jié)上的行人肩碰肩,腳碰腳。( )
3、讓學生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簡單的話來說一說。)
四、品讀課文
1、課文的哪幾自然段寫了晏子挫敗楚王的侮辱,維護齊國的尊嚴的?
2、讓我們先來看晏子第一次挫敗楚王的情景,晏子的出色才干到底體現(xiàn)在哪里?
出示: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
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追問:為什么這句話反映出他的才干,文中有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個結論?從哪里得出?
出示:
訪問“狗國”得鉆狗洞 讓我鉆狗洞 楚國是狗國
師小結: 雖然字里行間看不出晏子說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但我們通過仔細揣摩,認真體會晏子的話,就自然而然地品味出話中之話。
4、那么晏子會怎么說這些話的呢?(出示前面的句子)
晏子看了看,(不慌不忙 不卑不亢 神態(tài)自若)對接待的人說。
為什么不是生氣地說或是怒氣沖沖地說?
面對著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地反駁,不卑不亢的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國家的尊嚴,又不傷兩國的和氣,晏子真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啊!
試讀,你認為哪些詞語可以強調(diào)一下?(當然 到底)為什么?
誰能再來試讀一次。
誰能站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交家,手指著城門,加上動作、神態(tài)來讀一讀。
5、晏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只好”說明什么?(迫不得已 絲毫沒有辦法 無可奈何)
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很有智慧 能言善辯的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
還想領略晏子這位外交家風采嗎?自讀第四自然段,你從哪里看出他的杰出才干嗎?
出示: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為什么?他的話中之話是什么?你怎么推斷出來的?
這句話的前提是什么?
出示:
大前提(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就派下等人。)
小前提(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結論(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
2、試讀句子 理解“拱了拱手”說明他胸有成竹有不失外交禮節(jié)。
3、結果,楚王只好賠著笑,為什么?
(楚王有言在先“我不生氣”,自然只好賠著笑。)
這種笑是苦笑,無可奈何的笑,情不由衷的笑。
六、學習第五自然段
楚王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強,多么無可奈何,但楚王不肯就此罷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第三次較量又開始了。
1、請同學們自學課文第五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晏子的杰出才干體現(xiàn)在哪里?
2、這個結論是怎么推斷出來?它的兩個前提分別是什么?
出示:
大前提: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_
3、四人小組討論晏子話中的含義,想一想這里的水土不同的意思一樣嗎?
⑴ 指水分、土壤、氣候。
⑵ 社會環(huán)境、社會風氣。
含義出示:
淮南水土好,產(chǎn)柑橘;淮北水土不好,產(chǎn)枳。
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在楚國做強盜。
楚國社會風氣不好。
4、試讀句子,面不改色說明晏子不慌不忙、沉著冷靜。
5、結果:只好賠不是。
霸氣十足的楚王本來依靠國勢強盛,顯顯威風,最好只好自討沒趣,讓我們再次領略了晏子的聰明才智、能言善辯。
6、下面我們一起來讀讀表示結果的話,細心的同學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好)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楚王: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作自受
七、總結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楚國,齊王大喜,一定會給他開個慶功會。請你想一想,晏子獲勝的法寶究竟是什么?
⑴ 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
⑵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在晏子的心中,不會讓自己的祖國受到侮辱,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⑶ 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晏子的確才智超群,現(xiàn)在明白了吧,為什么稱他為晏子的原因了吧!學了課文也讓我們明白了巧妙的語言能反敗為勝。
2、試一試:
你能得出下面的結論嗎?
能維護自己和國家尊嚴的人是個愛國的人。
晏子能維護齊國的利益,所以________。
有智慧的人能巧妙戰(zhàn)勝對方
晏子用善辯的口才戰(zhàn)勝楚王,所以________。
3、聰明題:
一次,德國大詩人歌德和一個尖刻的批評家狹路相逢,兩人面對面站著。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趕緊讓到一邊,微笑著說:“我正好相反”。
【板書設計】
楚王 晏子
侮辱 挫敗 結果
鉆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賠不是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著笑
8、《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在教學時,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前,我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孩子從文章內(nèi)容、課題、人物等方面進行預習,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在課上,以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入手,比較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反復讀來代替老師的講。讓孩子大膽質疑,提出課上應該解決的問題,即教學重點內(nèi)容。在自學課文時,讓學生自己選擇同伴、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充分體現(xiàn)還給學生自主權。匯報自學效果時,引導學生多評點、多感悟,重點說出自己的感受。最后以兩個口語練習來檢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做到學習語文與提高語文能力相結合。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敘的是春秋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進行了反駁,為自己和齊國贏得了尊重的故事。課文用三個小故事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氣和過人智慧,全文以事件的起因、小過、結果為序,先交待了時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間敘述了晏子與楚王三個回合的斗智過程,最后以一句話交待出斗智的結果。課文記敘順序清楚,結構完整。
。ǘ?┙萄Ф韻蟮姆治?br>學生已接觸過這類歷史內(nèi)容的課文,部分學生對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也比較感興趣,比較了解,所以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時一定知道從何入手,對理解這類課文的方法,他們也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孩子在課前并不做任何收集相關資料作業(yè),對這一類課文也不感興趣,如何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是整節(jié)課的關鍵,在課前我以競賽作業(yè)形式,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并提示這部分同學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盡量讓每個孩子在課上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在課上我也多把機會給這些同學,讓他們以同學帶同學的形式學習。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本文6個生字,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提高學生的自悟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大膽質疑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辯論思維。
過程與方法: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會他們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的尊嚴的。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教學重點是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晏子的智慧,對楚王及晏子兩個完全對立的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獨立閱讀文章,學生只要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及敘述順序即可。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在突破重點與難點上,我根據(jù)“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反復讓學生頌讀、品味,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兩個口語練習(讓學生對文中人物進行評價,對全文內(nèi)容進行一句話感言)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五、教學媒體
計算機、實物投影
六、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對文章大意、對課題、對人物進行預習、讀文。
(一)匯報預習情況
1、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6課《晏子使楚》,昨天老師布置了預習作業(yè),現(xiàn)在我就來檢查一下,我請幾名同學來讀文章,你認為他們讀得怎么樣?(好,通順、流利、有感情;不好,不熟、生硬……)哪部分讀得不好再讀。
2、通過預習,也通過剛才朗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可結合資料說。(從標題、主要內(nèi)容、條理、結構等方面匯報)
以下是學生從網(wǎng)上收集的一部分資料:楚莊王(?—前591),春秋楚國國君(前613——前591)。名旅(或作呂、侶)。在位時整頓內(nèi)政,興修水利,使“商農(nóng)工賈,不敗其業(yè)”,國勢大振。莊王三年(前611年),滅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繼攻陸渾之戎,向周室問象征天子權威的九鼎之輕重。后大敗晉軍于邲(今河南滎陽北),迫使魯、宋、鄭、陳等國先后歸附,稱霸中原。楚莊王前613即位,在位22年,楚莊王姓羋名侶,楚穆王的兒子。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淫樂。后經(jīng)大臣伍舉諫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這就是“一鳴驚人”的來歷。他任孫叔敖為相,整頓吏治,興修水利,楚強。先后征服大小國二十多個,成為中原霸主。
晏嬰(?—前500)春秋時齊國大夫。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繼父任齊卿,歷仕靈、莊、景公之世。曾出使晉,與晉大夫叔向議齊政,預言齊政權將為田氏取代。有《晏子春秋》傳世,為戰(zhàn)國時人搜集他的言行所作。
讓學生帶著資料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楚王戲弄晏子的段落,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三個段落的敘述結構一樣,都是楚王先為難晏子,接著晏子反駁楚王,最后楚王輸給晏子)
4、我們再讀課文,看看你或是我們該帶著什么問題學習,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書上做好標記(楚王幾次戲弄晏子,怎樣戲弄的,晏子怎樣做的)
5、提出問題(可以解決的在小組內(nèi)解決)
(二)學習文章
1、好,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評點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把晏子機智、勇敢的特點寫出來的。
(先自讀,再以小組為單位,可自由選組)你認為哪部分最能突出晏子的特點,你就自己去讀、去品味,做到邊讀邊感悟邊評點(在書上做好標記)。
2、誰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⑴從內(nèi)容、寫法、重點詞句、感悟入手。
⑵先讀、再品味,同組同學做補充,補充完畢再由別的組補充。
⑶針對重點詞、句問生:讀到這兒,你聯(lián)想到什么?
在學生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a。楚王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晏子?
b。楚王是不是只想侮辱晏子?
c。晏子為什么取得勝利?
⑷匯報完,生再讀,該怎么讀,為什么這么讀?
3、好,你們說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就分角色來讀文,注意人物對話該怎樣讀。
4、讀得很好,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評價一下文中的人物?(結合內(nèi)容、資料可評價楚王、晏子、衛(wèi)士等)你們認為他們是怎樣的人。
(三)總結、練習
學完文章,你能用一兩句話對文章進行一個概括嗎?我們來個“一句話感言評比”,看誰的見解最獨特。
(四)布置作業(yè)
對文中任一人物進行分析,寫一份評價報告。
七、形成性課程評價設計
這篇獨立閱讀課文的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比較遙遠,但卻比較有趣,在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口語練習:請你對文中你感興趣的人物進行評價;一句話感言評比。這其實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先由學生自我評價,再由同學間生生評價,最后我們師生共同評價,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檢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效果很好。
學校點評:
評點式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評點、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讓學生充分地閱讀用心地感悟,積極地思考、自由地表達,中高年級應以教材為主要憑借,并適當向課外延伸閱讀評點。賀桐老師的這節(jié)《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是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立足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能力,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并贊賞他們“求新求異”說出自己的想法、見解很明顯,賀桐老師是在努力地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賀桐老師分四步完成教學內(nèi)容:首先以匯報預習情況為切入點,讓學生展示大量的資料,這是在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發(fā)布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書本是死的,但人卻是活的”孩子們只從書本上學習知識是非常有限的,賀桐老師給學生指引了一條可以吸取無數(shù)知識的途徑——課下收集。學生們可以利用多種媒介:報紙、雜志、相關資料、網(wǎng)絡、計算機等等,賀老師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也就是檢查他們的課前學習情況,檢查他們在收集、處理、發(fā)布信息方面的能力如何;然后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即學生圍繞課文主要內(nèi)容展開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充分地閱讀,用心地感悟,積極地思考、自由地表達。讓學生主宰整個課堂,沒有在老師問題的引領下學習文章,老師起到一個“扶手”的作用,只是幫一把、扶一下,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接著賀桐老師進行總結、練習,此練習設計新穎。“一句感言評比”這一設計讓學生發(fā)表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過程,我們教書育人不希望看到一個個復本,我們要的是一個個有獨立個性,敢想敢說的學生;最后是布置作業(yè),這一設計是在初讀整體感知——細讀探究感悟——精讀品評交流之后的一個賞讀品味內(nèi)化的練習,學生們通過對文章的理解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一作業(yè)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又是一個“標新立異”的著眼點。
總之,這是一個新穎、獨特、充分體現(xiàn)評點式教學實驗精神的成功案例。
9、《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一、對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對于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該怎樣處理教材呢?我認為通過反復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摒棄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淡化了情節(jié)教學,采用板塊式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設計及主要特點。
1、突出訓練重點,摒棄繁瑣的分析。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摒棄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談化故事情節(jié),將課堂中有限的時間用在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上:即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在教學設計中,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想想: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他的反駁巧妙在哪里?在讀和思考的基礎上然后四人小組說一說,再集體交流。這樣想給學生有讀、想、說的實踐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體會句子的含義。
2、強調(diào)務本求實,深刻理解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工具性決定了要以學習語言、正確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為目的。我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搞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認識小學語文學科的目的、性質、任務的基礎上,在務本求實的訓練過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組”教學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綱,目中有人,重學情,重學法,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想主要通過以下2個小點:①采用了“板塊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力。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從三次反駁中任選一次最感興趣的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從課堂上來看,學生先是選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駁楚王。這次的教學重點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義的基礎了,進行分角色地朗讀、體驗。然后學生選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點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義基礎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學生選了第一次。就這樣,根據(jù)學情靈活地處理。②注重語言的積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語言,能夠運用語言,必須積累豐富的語言。在設計教學中,我是這樣想的:一是積累課文中的語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樂業(yè)”等等。二是以課文為載體,積累語言,如課文中晏子說的話“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可以用成語“揮汗如雨”來說,“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可以用成語“摩肩接踵”來說。
3、進行課外延伸。
在設計教學時,我還要求學生去看課外書《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東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