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9《蘇紅的畫》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二年級下冊9《蘇紅的畫》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詞語。
教學難、重點:
1.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教學準備:
體課件、《我家的一角》三幅畫、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播放音效,杯子打碎的聲音)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杯子打碎了,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新愛的東西,新愛的作品不小心弄臟了,弄破了,怎么辦呢?
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她叫蘇紅,她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可是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一件壞事卻變成了好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蘇紅的畫。
板書課題,這個小朋友叫什么?標拼音蘇是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想讀好課文,我們首先要過生字寶寶這一關(guān)。我們這些生字寶寶可淘氣了,都藏到我們的課文中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請同學們把語文書輕輕地翻到61頁。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你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反復讀一讀。
2、看到同學們這么認真朗讀課文,老師也想讀一讀,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要仔細傾聽呀!
你認為老師讀得怎么樣?
三、認識生字,積累詞語
1、這些生字寶寶你會讀了嗎?同桌之間互相認一認生字,互相糾正讀音,看誰認得快,讀得準。
2、老師看到你們同桌之間合作這么好,讀的這么認真,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共同認識生字。
3、還有一些生字寶寶在我們的大屏幕上呢,快來看!認識會認的字。
4、風把這些字寶寶吹到了蘋果上,如果我們能讀出來,蘋果就會掉下來,我們一起來摘蘋果好嗎?請會認的同學大點聲讀出來。
5、看來這些生字真難不倒同學們,那么這些再生字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朗讀一遍課文,這一次要注意課文中的生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6、老師把這些生詞都集中在詞語購物車里了,一塊來看。
7、同學們可真棒!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生詞,和它們成了朋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好。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自然段,你數(shù)好了嗎?
四、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瞧,這就是蘇紅畫的畫,她都畫了什么?她對這幅畫滿意嗎?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你能讀一讀嗎?
端詳是什么意思?請你端詳這幅畫。
2、同學們快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可是好好的一幅畫怎么會被弄臟呢?請你默讀2到4自然段。
畫是怎么被弄臟的?
真可惜,那么此時蘇紅的心情會怎么樣呢?
請同學們分角色來朗讀1到4自然段,小組內(nèi)分好工,要讀出蘇紅的滿意與難過。
3、一幅畫弄臟了蘇紅為什么會那么傷心?
來不及是什么意思?
是呀這幅畫對蘇紅來說太重要了,如果是你能不傷心流淚,把自己想成是蘇紅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誰來讀。
4、真的沒有辦法了嗎?怎么辦呢?來替蘇紅想一想辦法?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看這幅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誰幫蘇紅想的辦法?你能找到這樣的句子讀一讀嗎?
爸爸仔細地看了看,爸爸在看什么呢?
蘇紅是怎樣畫的,你能讀一讀嗎?
蘇紅想了想,她在想什么?
她想后是怎樣畫的?懶洋洋是什么意思?
這一次蘇紅滿意地笑了,她為什么會笑?
5、蘇紅的畫獲獎了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6、爸爸說了什么?自己讀一讀。從爸爸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爸爸的話,把它記在心里,用在生活中?
7、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還記的我們剛剛打碎的玻璃片吧,現(xiàn)在同學們就動一動腦筋,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把它變成好事呢?
8、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或者是你聽說過這樣的事嗎?
五、總結(jié)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相信同學們在今后再遇到問題一定會動腦筋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品讀課文,學會要寫的十個字。
2、二年級下冊9《蘇紅的畫》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詞語。
教學難、重點:
1.感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教學準備:
體課件、《我家的一角》三幅畫、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播放音效,杯子打碎的聲音)真可惜,這么漂亮的杯子打碎了,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新愛的東西,新愛的作品不小心弄臟了,弄破了,怎么辦呢?
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她叫蘇紅,她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可是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一件壞事卻變成了好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蘇紅的畫。
板書課題,這個小朋友叫什么?標拼音蘇是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想讀好課文,我們首先要過生字寶寶這一關(guān)。我們這些生字寶寶可淘氣了,都藏到我們的課文中去了,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請同學們把語文書輕輕地翻到61頁。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你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反復讀一讀。
2、看到同學們這么認真朗讀課文,老師也想讀一讀,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要仔細傾聽呀!
你認為老師讀得怎么樣?
三、認識生字,積累詞語
1、這些生字寶寶你會讀了嗎?同桌之間互相認一認生字,互相糾正讀音,看誰認得快,讀得準。
2、老師看到你們同桌之間合作這么好,讀的這么認真,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共同認識生字。
3、還有一些生字寶寶在我們的大屏幕上呢,快來看!認識會認的字。
4、風把這些字寶寶吹到了蘋果上,如果我們能讀出來,蘋果就會掉下來,我們一起來摘蘋果好嗎?請會認的同學大點聲讀出來。
5、看來這些生字真難不倒同學們,那么這些再生字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朗讀一遍課文,這一次要注意課文中的生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6、老師把這些生詞都集中在詞語購物車里了,一塊來看。
7、同學們可真棒!這么快就學會了生字,生詞,和它們成了朋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好。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自然段,你數(shù)好了嗎?
四、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瞧,這就是蘇紅畫的畫,她都畫了什么?她對這幅畫滿意嗎?你是從哪看出來的,你能讀一讀嗎?
端詳是什么意思?請你端詳這幅畫。
2、同學們快看,發(fā)生了什么事?
可是好好的一幅畫怎么會被弄臟呢?請你默讀2到4自然段。
畫是怎么被弄臟的?
真可惜,那么此時蘇紅的心情會怎么樣呢?
請同學們分角色來朗讀1到4自然段,小組內(nèi)分好工,要讀出蘇紅的滿意與難過。
3、一幅畫弄臟了蘇紅為什么會那么傷心?
來不及是什么意思?
是呀這幅畫對蘇紅來說太重要了,如果是你能不傷心流淚,把自己想成是蘇紅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誰來讀。
4、真的沒有辦法了嗎?怎么辦呢?來替蘇紅想一想辦法?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看這幅畫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誰幫蘇紅想的辦法?你能找到這樣的句子讀一讀嗎?
爸爸仔細地看了看,爸爸在看什么呢?
蘇紅是怎樣畫的,你能讀一讀嗎?
蘇紅想了想,她在想什么?
她想后是怎樣畫的?懶洋洋是什么意思?
這一次蘇紅滿意地笑了,她為什么會笑?
5、蘇紅的畫獲獎了嗎?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6、爸爸說了什么?自己讀一讀。從爸爸的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爸爸的話,把它記在心里,用在生活中?
7、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還記的我們剛剛打碎的玻璃片吧,現(xiàn)在同學們就動一動腦筋,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把它變成好事呢?
8、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或者是你聽說過這樣的事嗎?
五、總結(jié)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相信同學們在今后再遇到問題一定會動腦筋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品讀課文,學會要寫的十個字。
3、二年級下冊《24、畫森林》第二課時教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一位畫家為了畫出一座真正森林而努力,可是畫家所畫的森林卻不斷枯死,在小精靈的提醒下,畫家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畫面,也豐富著對真正的森林的認識。
這篇文章通過描述畫家畫森林的過程,逐步地讓學生認識并感悟到真正的 森林里有無數(shù)的動植物,它們相互依存,和諧共處。
文章中的人物情感豐富,富于變化,人物語言生動,是兒童喜愛的閱讀材料。
設(shè)計理念:
結(jié)合新課標,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詞句訓練;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并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讀中表達情感,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驗人物感情,鼓勵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學習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
3、學習默讀課文。
4、了解畫家畫森林的過程,感悟真正的森林里有無數(shù)的動植物,它們相互依存,和諧共處,森林才會充滿生機。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
教學難點:
了解畫家畫森林的過程,感悟真正的森林里有無數(shù)的動植物,它們相互依存,和諧共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通課文,了解大意,學習1-4自然段,隨文學寫五個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悟語言。
2.學習默讀課文。
3.了解畫家畫森林的過程,感悟真正的森林里有無數(shù)的動植物,它們相互依存,和諧共處。
一.回顧1-4自然段內(nèi)容,導入新課。
1.讀課題,描述森字含義讓學生初步了解森林。
2.抽讀詞語。
3.導入新課。
二.學習5-8自然段,體驗畫家的感情變化,逐步加深對真正森林的認識。
1.輕聲自讀課文5-8自然段,邊讀邊想: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畫家的感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學習第5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得意的感情。(板書:真正的森林)
相機讀詞:顯得
3.學習第6自然段,練習分角色朗讀,感悟人物語言。
①聽錄音,了解對話內(nèi)容
②分讀畫家和小精靈的話,相機體會人物內(nèi)心想法。
相機讀詞:蘑菇
③分角色朗讀、表演。
4.教師描述情景,引導學生想象,體會畫家很滿意的情感。
5.學習第8自然段。
①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思考: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畫家的感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②抓住文中句子畫上的樹葉,小花還有青草全被蟲子吃光了,小精靈的衣服上也爬滿了蟲子。引導學生想象,體驗。
③看cai.,教師激情描述,調(diào)動學生情感。
相機讀詞:驚呆了
④體會畫家的感情,指導朗讀畫家的話。
6.小結(jié)。
三.學習九、十自然段。
1.過渡,學生交流:你想怎么幫小畫家?
2.引發(fā)學生討論:森林里還有什么?
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說話。
3.學習第9自然段,抓住必須一詞,結(jié)合學生課外知識初步感受森林的動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說話。
4.引讀第10自然段,想象討論:小精靈為什么走了?
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
四.總結(jié)全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喜歡的段落。
2.看視頻,感受真正的森林。
五.識寫生字。
1.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2.識記顯字。
3.指導書寫。
4.學生練習。
5.評價。
板書:
24 畫森林
真正的森林 ?
4、二年級語文下冊《玲玲的畫》教案
《玲玲的畫》講的是玲玲收拾畫筆時不小心把第二天參評的畫弄臟了,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蓋了污漬,第二天她的畫在評獎會上得了一等獎的事。課文內(nèi)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fā)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fā),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學習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a 案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將書上的插圖、爸爸說的話及有些重點的句子、重點指導的字做成相關(guān)的課件。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問:你想認識她嗎?認真看老師寫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學生姓名或親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臺教大家識記這個字,注意讀準后鼻音。(告訴學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較多)
2.板書課題,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老師隨機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會的生字詞,并在小組內(nèi)合作認讀生字詞。
3.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運用媒體出示生字詞來檢測)
4.根據(jù)學生認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
“幅”字不要讀成“fǔ”,要讀“fú”。
“催”字要讀平舌音“cuī”。
“睡”字要讀翹舌音“shuì”,它和目有關(guān),因此是目字旁。
“臟”字讀平舌音“zāng”,它還有一個字音是“zàng”,心臟的“臟”。
5.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檢測本課生字的讀音。
6.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課文)
理解詞意,感悟課文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匯報自己這次又讀懂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會。如認為玲玲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從“滿意地端詳”“催”等詞可以看出;認為玲玲是個愛動腦筋的、聰明的孩子,從“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可以看出來)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玲玲著急和高興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笨磮D學著爸爸的樣子讀讀這句話。
交際訓練,鼓勵學生做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這樣的事,你遇到過嗎?跟大家說一說。
2.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樣做?
作業(yè)
制作一張小報,題目自擬,要求有三個欄目:a.你認識嗎(集中展示課外認識的字);b.你知道嗎(收集課外積累的詞語);c.你能猜出來嗎(字謎集錦)。
第二課時
讀一讀,鞏固所學知識
1.認讀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文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誰愿意做爸爸和玲玲來演一演這個小故事。
寫一寫,牢記生字字形
本課要寫的生字中,你記住了哪個?是怎么記的?(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重點指導“糟”“樓”二字的書寫。(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筆順,“樓”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橫筆要長)
學生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視,根據(jù)學生情況個別指導。
練一練,積累好詞佳句
1.抄寫并背誦爸爸最后說的話。
2.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小結(jié)
拓展活動
將課文故事講給父母聽,再請他們講一個類似的故事。
5、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玲玲的畫》
教材分析:
該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為主題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的好習慣。《玲玲的畫》這篇課文主要是向?qū)W生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同時,《教師教學用書》指出,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地學習特點,在成分發(fā)揮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能力時,也給于他們充足的朗讀和感悟的時間,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活動來領(lǐng)悟課文中包含的道理。最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將課文傳授的道理內(nèi)化成他們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和好習慣。
學習目標
1.會認玲等8個生字,會寫叭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fā)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將書上的插圖、爸爸說的話及有些重點的句子、重點指導的字做成相關(guān)的課件。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小女孩像,問:你想認識她嗎?認真看老師寫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學生姓名或親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臺教大家識記這個字,注意讀準后鼻音。(告訴學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較多)
2.板書課題,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老師隨機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引導學生自主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會的生字詞,并在小組內(nèi)合作認讀生字詞。
3.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運用媒體出示生字詞來檢測)
4.根據(jù)學生認讀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
幅字不要讀成fǔ,要讀f。
催字要讀平舌音cuī。
睡字要讀翹舌音shu,它和目有關(guān),因此是目字旁。
臟字讀平舌音zāng,它還有一個字音是zng,心臟的臟。
5.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檢測本課生字的讀音。
6.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課文)
理解詞意,感悟課文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匯報自己這次又讀懂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會。如認為玲玲是一個做事認真的孩子,從滿意地端詳催等詞可以看出;認為玲玲是個愛動腦筋的、聰明的孩子,從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可以看出來)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句子,讀出玲玲著急和高興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話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看圖學著爸爸的樣子讀讀這句話。
交際訓練,鼓勵學生做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這樣的事,你遇到過嗎?跟大家說一說。
2.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樣做?
作業(yè)
制作一張小報,題目自擬,要求有三個欄目:a.你認識嗎(集中展示課外認識的字);b.你知道嗎(收集課外積累的詞語);c.你能猜出來嗎(字謎集錦)。
第二課時
讀一讀,鞏固所學知識
1.認讀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文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誰愿意做爸爸和玲玲來演一演這個小故事。
寫一寫,牢記生字字形
本課要寫的生字中,你記住了哪個?是怎么記的?(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重點指導糟樓二字的書寫。(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筆順,樓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橫筆要長)
學生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視,根據(jù)學生情況個別指導。
練一練,積累好詞佳句
1.抄寫并背誦爸爸最后說的話。
2.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小結(jié)
拓展活動
將課文故事講給父母聽,再請他們講一個類似的故事。
6、二年級語文下冊《畫雞蛋》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認真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通過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教育學生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件細小的事情,本節(jié)課一共有16個認讀生字,7個會寫的生字.
教學內(nèi)容:
課本上49-50頁上的課文,課后要求認識的16個生字及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教學目的:
學生掌握本課的16個要求會讀的生字,做到可以口頭組詞
正確規(guī)范的書寫課后的7個生字。
可以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能流利的敘述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生字及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敘述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具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小紅花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
教師將上節(jié)課中的生詞及生字出示在卡片上,抽卡片學生讀
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教師做出適當?shù)目偨Y(jié)。
新授
教師:同學們喜歡畫畫嗎?今天哦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看看著名的畫家達.分奇是怎樣畫畫的。
有誰可以讀下這篇課文?(請一名可以讀的同學讀一下)
找熟字
在課文中找一找我們學過的生字,畫在書上,互相讀一讀看看你還認識他們嗎?(小組內(nèi)進行)
將學生找到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教師:讓我們和這些老朋友打聲招呼,好嗎?抽卡片復習生字
找生字
讓學生將課文中要學的生字對照生字表畫在書上,在小組中互相拼讀一下。
將學生找到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
利達芬蛋簡單別容易相同度觀察練習
請每一組找一名同學上來領(lǐng)大家讀一下。
小組同學中讀的好的帶領(lǐng)大家拼讀,一邊讀一邊觀察生字的寫法,讀熟后,用手蓋住拼音,檢查一下自己認識了多少。
教師:哪位同學這些生字都認識了,做一個小老師領(lǐng)大家讀一讀生字?(請一到兩名同學領(lǐng)讀,有不正確的教師給以及時的糾正,最后全班和老師一起齊讀一遍生字)
教師:同學們學的不錯,這么快就記住這么多的生字,有誰能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什么字?
這些同學的方法都不錯,我們采用他們的方法來試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記住所有的生字。(在小組內(nèi)進行)
檢查學生記憶的情況,出示卡片,抽卡片認讀,學生以小郵遞員、開火車、放爆竹的形式來讀出生字。
學生詞
請學生看看這些生字可以和課文中的誰組成詞語,在小組中找一找畫下來,互相讀一讀
教師根據(jù)學生找到的生詞出示在黑板上
意大利、雞蛋、簡單、別的、容易、相通、角度、觀察、練習
教師:有誰想當小老師,領(lǐng)大家讀一讀這些詞語
小組中互相讀,讀后教師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抽卡片讀生詞,小組之間互相考考誰記得最牢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用這些生字中的誰來組詞?
找朋友小游戲:教師出示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從以前學過的生字中找出卡片,和它拼成詞語,比一比誰組的詞好,組的詞多。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利達芬蛋簡單別容易相同度觀察練習
將生字寫在卡片上,抽卡片讀生字,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練習,
教師做出適當?shù)目偨Y(jié)
二、新授
課文教學
教師先讀一遍課文
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認識了這篇課文中的生字,這節(jié)課讓我們試著讀一讀課文,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又不會的生字可以向同學請教,也可以參考黑板上的拼音。(老師將沒有學過的生字,寫在黑板上,注上拼音)
教師巡視同學讀課文的情況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課文,其他的同學認真聽,用手指著每一個字,記住它的發(fā)音
請小組同學讀一遍課文,邊讀邊考慮,達.芬奇是做什么的?(畫家)
學生齊讀、小組讀、指名讀分別考慮:
他在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先學的什么?(畫雞蛋)
他是怎樣來畫的雞蛋?畫了幾只雞蛋?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3)達.芬奇對于老師的做法有什么感受?(不耐煩)他是怎樣說的?應該以什么樣的口氣來讀出達.芬奇說的話?(找一到兩名學生讀一讀他的話,讀出不耐煩的口氣)
(4)老師是怎樣來回答他的?老師說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口氣?怎樣來讀出老師說的話?
(5)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做的?
(6)請學生讀課文中的最后一段,說說課文中的“這件事對達.芬奇的影響很大?!边@件事只的是哪件事?
請學生再一邊通讀課文,讀出每個人的說話語氣。
用自己的話將課文中的故事講一邊,現(xiàn)在小組中講,然后講給大家聽,考慮一下老師為什么總讓達.芬奇畫雞蛋,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2、學寫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觀察一下這些字的每一筆都占了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請學生上來講給大家聽,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以適當?shù)男〗Y(jié)
學生小組中練習,教師巡視,糾正不規(guī)范的書寫
作業(yè)展評,將作業(yè)展開,學生之間互相評出寫的好的和進步較大的同學,教師頒發(fā)小紅花進行獎勵
板書設(shè)計:
畫雞蛋
達.芬奇畫家 畫雞蛋 畫了一只又一只 不耐煩
老師 嚴肅 做什么事都很認真
教學札記: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16個生字
齊讀課文
開火車讀
你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二.寫7個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
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發(fā)現(xiàn)哪個字應該注意什么?
2.練寫
師巡視并指導
同時完成“語文天地”第一題
三.總結(jié)
評出本節(jié)課的“小小書法家”
板書設(shè)計
畫雞蛋
利 達 芬 蛋 簡 單 別 容
易 相 同 度 觀 察 練 習
課后札記:
本節(jié)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較多,學生在認讀生字上的問題較多,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復習鞏固。課文的學習問題較少,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能說出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效果較好。
7、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畫楊桃》教案
教學目標
本設(shè)計擬通過相應的語文實踐,促使學生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正確掌握和理解生字和有關(guān)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者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時間:本課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楊桃的圖片,引導學生描述,并加深對楊桃的認識。
2.聯(lián)系預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luò),知道文章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讀思考討論:“我”(作者)照實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可笑嗎?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辨析“我”、“同學們”及“老師”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并注意生字的發(fā)音。
3.齊讀課文。
4.思考(也可同桌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小學四年級一次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fā)生的事情。)
5.以問促讀,理清文章脈絡(luò)。
(1)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在一次圖畫課上發(fā)生這件事的?(從第2自然段到倒數(shù)第2自然段)(這是文章描寫最細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點部分)
(2)開頭第1自然段,寫的是什么?(講父親怎樣教“我”學畫。)(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什么?(講父親和老師的話使“我”一生受用。)(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結(jié):通過上面的閱讀和練習,我們清楚地知道這篇文章由三部分構(gòu)成,且屬“總──分──總”式結(jié)構(gòu)。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三、細讀課文,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解詞,(也可根據(jù)預習情況,對生字詞做一強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叮囑:再三提醒、囑咐的意思。
想當然:指不顧實際情況,只根據(jù)自己腦子里的印象下判斷。
走了樣:失去原來的樣子。畫走了樣:畫的和本來的樣子不同。
小結(jié):從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畫的嚴謹態(tài)度是父親嚴格要求,多次教誨的結(jié)果。
2.分角色讀讀課文的第2部分。
(1)選擇一名學生讀旁白,另外一名學生讀同學甲,一名學生讀同學乙,其余學生讀“大家”的話,教師讀“老師”的話。
(2)教師將這部分出現(xiàn)的生字板書在黑板上,并指名讀一讀它們所在的句子,達到正音、解義的目的。
“審”(shěn)“晌”(shǎng):翹舌音。
“肅”(sù):平舌音。筆順:(共8筆)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擬聲詞。本課指放聲大笑時發(fā)出的聲音。
3.指名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誨”:四聲(huì),字義是教導、誘導。受用:得到益處。
一生受用:就是對自己一輩子都有幫助、都有好處。
4.抽讀生字新,識記生字。
5.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詞義,進一步熟悉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讀詞:
叮囑 前排 靠邊 審視 半晌 熟悉 教誨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2、由“神情嚴肅”導入課文。
過渡:這兩個詞語都是課文中描寫老師神情的詞語,圖畫課上什么事兒讓老師的表情嚴肅起來了呢?
二、導讀分析第2——12自然段。
1、 “有幾個同學”看到作者的畫為什么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不像楊桃。)
2、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嘆號,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1)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有?
(2)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譏諷的語氣。
(3)“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說明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3、老師看到我的畫有什么反應?
(1)“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又看了作者的畫,與“這幾個同學”的態(tài)度一樣嗎?他先是怎樣做的?其中有一個詞語,請找出來。(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老師”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據(jù)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
(2)“老師”審視了之后,為什么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親自“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的哲理。)
(3)引出老師和學生的第一次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 “他像什么?” “像五角星! ” “畫成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 (引導學生理解: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描摹那些同學自以為是、 得意洋洋的神態(tài)。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tài)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么要變呢?(發(fā)現(xiàn)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xiàn)象引起“老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而且是大多數(shù)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xù)了很久?(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也可以說明老師對于如何處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
4、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形的?
(1)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幾個?(兩個。)第一個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這能說明什么?(說明作者看楊桃的角度既與其他同學不同,也與自己平時看楊桃的角度不同。)
(2)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的結(jié)果。)
小結(jié):作者把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有兩個原因。但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的?!罢J認真真地看”說明他不憑想當然,既相信實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實實地畫”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囑那樣去畫。
5、出示楊桃,讓學生觀察,說說你們觀察到的楊桃是什么形狀的?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3至17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你們都知道不同角度看到的楊桃形狀是不同的,可是那幾個嘲笑我的同學知道嗎?(不知道)于是老師請他們分別坐到我的位置上觀察楊桃。
1、這時老師趁機啟發(fā)學生,于是出現(xiàn)了第二次對話:“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表示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遲遲疑疑,說明他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
2、通過兩次對話的對比讀,體會不同的心情,教師要引導讀好這一部分。
四、理解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
過渡: 通過師生的兩次對話,同學們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師的神情也變得和顏悅色了。
1、理解“和顏悅色”。(形容態(tài)度和藹可親。)
2、老師和顏悅色的說了什么?請同學們在第18自然段中找出來并齊讀一
遍,回答屏幕上的問題。
(1)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個句子?(4句)
(2)前兩句講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3)同一事物,當別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時,你要怎么做?(讀后兩句話)
(4)什么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老師說的話含義深刻,請同學們讀一讀并背下來。
4、比較,老師的話和父親的話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實事求是。板書:實事求是)
5、這個道理僅僅用于畫畫嗎?它還可以用于哪些地方?(一生受用)
[設(shè)計意圖:通過幾個方面的對比,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和句子,理解文章內(nèi)涵。]
五、總結(jié)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我們做事情或看問題時應該實事求是,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要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終身受益。)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對父親和老師的話中所蘊含的道理有所啟示。]
2、生活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暢所欲言。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對父親和老師的話中所蘊含的道理有所啟示。]
六、作業(yè)設(shè)計
將生活當中實事求是或換位思考的例子,用一段話寫下來。
七、板書設(shè)計
是什么樣 畫什么樣
實事求是
8、六年級語文下冊整冊教案、《一個人和一幅畫》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閑適.獵奇.流溢.興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反復品讀中,結(jié)合老人外貌.語言.動作描寫,體會老人身上的可貴品質(zhì)。
3、感受老人那種只愿付出,不求回報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老人身上的可貴品質(zhì)和美好情懷;
2、理解這一幅畫的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體會側(cè)面描寫對人物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由題質(zhì)疑
板書課題“一幅畫和一個人”,提問:齊讀課題,請同學們說一說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可能會有這些疑問: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樣的畫和一個怎樣的人?2.我想知道這幅畫和這個人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3.我想知道這個人和這幅畫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把字音讀正確。
2.出示重點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粗獷 閑適端詳 獵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蔥蔥漫無邊際 興趣盎然 莫名其妙
3.出示一個( )的人和一幅( )的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寫適當?shù)脑~語,并說出自己填寫的理由。
4.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讀書,采用互讀互檢等方式,練習正確流利讀書。
5.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再次熟悉課文,嘗試說出選擇的理由。
第二課時
一、出示中心話題,形成探究主題
1.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今天讓我們走近這個人和這幅畫,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動?找一找,畫一畫,并說說理由。
3.自己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
4.最后全班交流,以讀促悟,讀中感悟。
學生可能會從四個方面的入手談自己感動之處:
1.圍繞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細致描寫來談。
2.圍繞老人的動作描寫來談。
3.圍繞老人的語言描寫來談。體會老人的執(zhí)著與堅強。
老人的語言很簡單,在和我的多次對話中都是回答簡單的一個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話雖不多但很純樸的一個老人。
4.圍繞老人的那幅畫來談。
“兩個小人兒,都握著鐵鍬,在種樹。” 引導學生通過體會“兩個”來感受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
二、抓重點段落,升華情感。
圍繞課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寫,體會老人的美好情懷。結(jié)合重點詞語“歌聲”“身影”“晚霞”的特殊含義來理解?
三、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全文。
四、拓展練筆
假設(shè)老人當選了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給他寫頒獎詞?練一練。
9、六年級下冊整冊教案《古詩二首《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3.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懂得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掛圖和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同學們,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學習上或生活中有過失敗的經(jīng)歷嗎?面對失敗,你當時是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呢?
(請學生說略)
是?。∈澜缟蠜]有人一生從不失敗,從來不會遇到困境。(板書:面對困境)
面對困境,有的人懷著一種憂傷,把失望和氣餒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納失敗卻像捧起一本書,傾注一種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閱讀,而后去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
二、自選短文,初談感受。
同學們手上拿著的一首古詩、三篇短文,都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老師每讀一次,都會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動。我想,這么好的故事應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課前這幾篇短文大家都讀過了,現(xiàn)在就請你選擇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讀一讀,特別是那些感動你的話,多讀幾遍。讀好后請你談談你的感受或理解。
(學生交流,從學生的答案中板書。)如:自信、不氣餒、樂觀、接納失敗、積極面對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頭等等。
說得真是太好了!同學們,面對困境我們是應該(學生讀——板書。)
聽了大家剛才的交流,談的大多是自己對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師在讀這些文章的時候,恰恰是《別董大》這首詩給我的感受最深。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別董大》這首詩,看看在這首詩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老師,或許你讀著讀著,你也被深深地感動。
(出示古詩:《別董大》)
(學生讀)
三、簡介背景,研讀“雁”字。
通過剛才的讀,大家已經(jīng)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誰在哪里送別誰?(高適在塞外送別董大)
高適?高適是誰?(學生講:高適是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縣)人。因為官至散騎常侍,所以又稱高常侍。他的詩大多反映邊塞生活,詩情奔放。作品集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你能說說嗎?
(學生說: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我記得這樣的稱呼在王維的一首古詩中也出現(xiàn)過?(見機點拔:那首詩是“渭城朝雨浥輕塵……”)
對,是——《送元二使安西》,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為——元二。)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當時分別時的環(huán)境。讀了詩以后,你了解到他們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分別的?(板書:( )的環(huán)境)。
(請學生說)你讀得可真仔細。
后兩句是高適在臨行前對董大說的贈言。你能從詩中找到根據(jù)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適對董大說的?
(學生說:是從“君”字中看出的,因為“君”在詩中就是您,指董大。)
現(xiàn)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古詩的前兩句,讀一讀。(請學生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
細心的同學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來把它劃出來嗎?
(學生劃)——黃云、白日、北風、雁、雪。
黃云?白云、烏云大家聽得多了,這里怎么是黃云?你讀讀詩,猜猜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見機點拔,當時他們分別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黃沙飛揚,以至于云都成了黃色的了。)
你能把這句詩讀一下嗎?
(學生讀)——你讀得黃云還不夠多,只是一片黃云。(突出“千里”。)
誰能再讀一下?——你讀得黃云還不夠濃。誰愿意再來試試?(突出“曛”。)個別試讀,男生試讀,女生試讀,全班試讀。
讀得真不錯!第二句誰來讀一下?學生讀——見機點拔:你讀的“北風”能再猛一些嗎?你讀的雪能再大一些嗎?(學生讀)
連起來讀。(小組讀、個別讀)
讀好后——(畫雁)……?
同學們,在這樣( )的環(huán)境中,你注意到這只大雁了嗎?
大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奮力高飛(讀重音),它會怎么想,對自己會怎么說?請你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說說。(出示句子)
1、大雁對北風說: 。
2、大雁對飛雪說: 。
3、大雁對自己說: 。
4、我想對大雁說: 。
四、由雁及人,感悟詩情。
詩人高適也看到了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觸呢?(學生說)
(從學生的回答中見機引導)從哪里可以看出,高適他沒有放棄,沒有氣餒。
(讀古詩——找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怎么說?(指出高適這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也是在對他自己說。)
是??!這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它不僅僅是在對董大說,其實也在對自己說。
同學們,要知道詩人懷才不遇,將近有30年啊,直到50歲才得了一個“有道科”的官銜。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來把這首詩讀一遍嗎?
(學生讀——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再全班讀)
五、結(jié)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學們,明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在學習中,生活中一定會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敗。我相信同學們在困境面前一定會:(學生說)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感動于高適與董大知己相別的感人情景,今天,讓我們再走進清雨紛紛的渭城,領(lǐng)悟王維的送別情懷。
(板書課題)
[開頭的設(shè)計實際上就是為了后來引導學生感悟兩首詩的異同作了一個鋪墊,同時也試圖創(chuàng)設(shè)一種情景,幫助學生快速的進入別離的情緒]
二、以讀促悟,探究新知
1、課題入手解題析意
師:同學們和老師輕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詩的題目已經(jīng)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信息,那詩的正文一定更值得我們?nèi)ネ诰颉,F(xiàn)在請同學們初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生讀文
師:好,同學們,我相信大家對詩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
生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概括領(lǐng)悟能力之強令老師折服,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想朋友送別時心情會如何呢?誰愿意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學生讀文,并互相進行點評。并齊讀
3、品詞析句深入探究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們想真正讀出詩人的情懷,那只有深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詩文的具體意思,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詩文意思。
學生自學后有不懂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
進行匯報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師:有了理論支撐,相信同學們的朗讀一定更聲情并茂,誰愿意讀一下?喜歡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
生自愿讀文
師:再讀詩文,你對詩或者是詩人與元二之間的情誼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
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回答
[此環(huán)節(jié)有太多令自己感動的地方,比如在設(shè)計上作到了從題目入手,帶著目的去讀,每一次讀都有一定的任務,使學生從課的開始便保持著一種閱讀期待,直到課程的結(jié)束。尤其是在分析詩句意思的環(huán)節(jié),更是能夠讓學生從字到句,由句及篇的進行分析。除了在設(shè)計上自認經(jīng)高老師指導后有了一定的進步外,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中我更是體會到了什么是驚喜:首先學生能夠認真的傾聽別人的談話內(nèi)容了,并且能夠針對其發(fā)言內(nèi)容補充談的不夠具體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學還能夠根據(jù)他人的發(fā)言激發(fā)自己的全新體驗,聽來讓人耳目一新,像楊爽同學對“渭城朝雨悒輕塵”一句獨特的理解,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又充滿那種兒童對友誼的珍重。
當然,在本環(huán)節(jié)中也有著有待加強的地方,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變換一下小組發(fā)言人,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受成功的機會]
三、對比探究,拓展研讀
師:同學們,你有過和親人、朋友離別的經(jīng)歷么?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啊?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談的是那樣的真摯,不禁讓老師都感嘆人間貴在有情在??!也難怪高適和王維都能寫下這樣的曠世名篇,現(xiàn)在我們就重溫經(jīng)典,看看《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存在著怎樣的異同?
學生分析兩首詩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試著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不同。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正如勝利小學馮老師所說,如果能夠找兩名同學分別詮釋不同的詩,區(qū)分的效果會更好。]
師: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多少絢爛的文化,古詩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萬古流傳,單是送別這一種主題,就留下多少名篇佳句啊,你知道哪些送別詩愿意和同學們分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或者學以至用也用送別詩中的佳句送予離別的親朋表達自己的感情。
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送別詩,更可以談談自己的感悟。
四、總結(jié)升華,情為心聲
以情為結(jié),讓學生明白只要心中有情,一切都會很美好。
10、三年級下冊《一幅畫》教案
《一幅畫》是一篇賞析文章,全文觀察順序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描寫細膩,語言清新優(yōu)美。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弄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3 想象畫中美景,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和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感受、品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弄清作者觀察順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運用課文觀察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準備
cai課件、優(yōu)美的輕音樂或掛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賞畫激趣,導入新課
1 孩子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圖)看見這樣一幅畫,你們想說些什么?
2 導入新課。
喲,孩子們都在認真欣賞這幅畫呢?你們知道嗎?一位小朋友最喜歡這幅油畫了,他不但像你們一樣欣賞了這幅畫,而且還寫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一幅畫》(板書課題)??纯催@幅畫,看看這個題目,孩子們說說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質(zhì)疑)教師歸納,提煉出主要問題。
那么我們就帶著問題,走進這幅令人陶醉的畫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賞這幅畫吧!
二、自學課文,了解寫了什么
1 孩子們,你們都是學習的主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怎么辦?對,老師相信你們能自主讀懂它!
2 媒體出示自學要求。
(1)自己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采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
(2)這幅畫畫了些什么?用鉛筆勾畫出文中描寫的畫中景物。
(3)作者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幅畫?
3 師:現(xiàn)在孩子們可以按自學要求,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如果你有體會、有感受,請與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教同桌,尋求他的幫助。
4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三、交流自學情況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評委,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幫助。(指名讀→師生評議)
2 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搖線、悅耳、奇形怪狀”等詞語。
3 說說哪些段落寫了這幅畫的主要內(nèi)容,都寫了些什么?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學生先匯報,教師點撥。課文的第2~6段寫了這幅畫的內(nèi)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寫了天空——大山——綠樹——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側(cè)重描寫了綠樹;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兩旁的野花——石鋪小路——石頭等進行描寫,其中抓住了小溪動態(tài)的描寫,寫出了自己的聯(lián)想。
四、重點閱讀,學習怎樣寫
過渡:孩子們,剛才通過你們的自主學習,已經(jīng)知道課文寫了畫上的天空、大山、綠樹、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鋪小路和石頭。畫上的景色美,作者寫的文章美嗎?就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書上描寫的這些內(nèi)容吧!
1 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美讀課文第2~6段。
2 老師在讀的時候,希望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3 小組探討:課文這幾段按什么順序觀察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弄清楚作者由遠到近欣賞圖畫的順序,并且一邊欣賞,一邊發(fā)揮想象,使畫上的內(nèi)容活起來。寫的時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寫得生動而又具體。
五、拓展延伸
請你自選一幅你最喜歡的畫或自己畫一幅最美的畫,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并寫一寫??凑l選的畫最美,看誰寫的文章最美!
附:板書設(shè)計
一幅畫 遠:天空、大山、綠樹、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鋪小路、石頭美
觀察有順序 有想像 畫面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