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三課時的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三課時的教學設計一等獎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字詞。
(二)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且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邊讀課文邊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組成的詞的寫法。
2、聽寫。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且同桌聽寫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確。這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一種好方法。
有一回,古時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聲讀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大家。提醒按上節(jié)課告訴同學們的句式來說。段意:
1、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2、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哭著,喊著,去叫大人。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能看著插圖,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1、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2、同桌互相講一講,強調不是背課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課文內容講故事。
3、出示投影插圖,指名讓同學講故事。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向他學習什么?
(五)你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談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1、字詞方面:學會了哪些字詞,或者是在識記生字過程中,學會了哪種識字方法。
2、本課語文知識方面:比如按句式說話,學習課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教師根據學生談的,進行總結、深化,表揚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啟發(fā)。
【板書設計】
基礎訓練
教學目標
1、復習兩拼音節(jié)及聲調,掌握輕聲的讀法。
2、比較形近字的音形義,重點區(qū)別字形。
3、進行補充句子和看圖寫完整句子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2、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三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字詞。
(二)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且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邊讀課文邊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組成的詞的寫法。
2、聽寫。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且同桌聽寫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確。這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一種好方法。
有一回,古時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聲讀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大家。提醒按上節(jié)課告訴同學們的句式來說。段意:
1、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2、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哭著,喊著,去叫大人。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能看著插圖,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1、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2、同桌互相講一講,強調不是背課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課文內容講故事。
3、出示投影插圖,指名讓同學講故事。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向他學習什么?
(五)你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談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1、字詞方面:學會了哪些字詞,或者是在識記生字過程中,學會了哪種識字方法。
2、本課語文知識方面:比如按句式說話,學習課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教師根據學生談的,進行總結、深化,表揚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啟發(fā)。
【板書設計】
基礎訓練
教學目標
1、復習兩拼音節(jié)及聲調,掌握輕聲的讀法。
2、比較形近字的音形義,重點區(qū)別字形。
3、進行補充句子和看圖寫完整句子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3、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三課時教案版本1
司馬光參考教案一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字詞。
(二)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且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邊讀課文邊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組成的詞的寫法。
2.聽寫。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并且同桌聽寫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確。這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一種好方法。
有一回,古時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聲讀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大家。提醒按上節(jié)課告訴同學們的句式來說。段意:
1.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2.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哭著,喊著,去叫大人。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以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能看著插圖,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1.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2.同桌互相講一講,強調不是背課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課文內容講故事。
3.出示投影插圖,指名讓同學講故事。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向他學習什么?
(五)你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談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1.字詞方面:學會了哪些字詞,或者是在識記生字過程中,學會了哪種識字方法。
2.本課語文知識方面:比如按句式說話,學習課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教師根據學生談的,進行總結、深化,表揚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啟發(fā)。
【板書設計】
基礎訓練
2
教學目標
1.復習兩拼音節(jié)及聲調,掌握輕聲的讀法。
2.比較形近字的音形義,重點區(qū)別字形。
3.進行補充句子和看圖寫完整句子的訓練,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
4、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培養(yǎng)良好習慣。
2、同時認真聽其他同學講名人故事,交流讀后感想。
3、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力。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結識了列寧、高爾基、李四光、宋慶齡等許多名人,課外大家也在讀名人故事、尋找名人資料,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分組舉行
1.調整座位,各小組圍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名人像或圖片,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教師頒獎。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愿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給全班同學講?
暢談感想
1.聽了組內同學講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講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崇高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第二課時4周4節(jié)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主發(fā)現(xiàn)引用人物的對話的三種不同形式。
3、讀讀背背,收集積累名人名言。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我的發(fā)現(xiàn)
1.輕輕讀讀本題中的三個句子,相互比較,這些句子有何異同。
2.出示抄有本題內容的小黑板或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
3.齊讀句子、體會。
4.到學過的課文中再找找相應的例子,并說明屬于哪一類形式。
讀讀背背
1.我們讀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動的事跡,而名人們說過的一些話也閃耀著思想的光芒,多積累一些名人名言,時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獲得啟迪,從中汲取力量,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些。
2.請各人輕聲讀書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3.指名朗讀交流。教師相機正音指導。
4.想想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試著放聲讀出感情。
5.指名再讀,師生評價。
6.齊讀鞏固。
7.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4周5節(jié)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讀成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1.我們漢語中有很多成語都是從歷史故事演變來的,一個成語背后包含著一個故事,了解這樣的一些故事會使你獲得知識,獲得教益。今天就來學一個成語故事--《聞雞起舞》。
2.各自輕聲讀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借助注音認真拼讀,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讀。
5同桌間試講。把故事講給同桌聽,相互學習、指正。
6了解了這個故事,以后我們一看到“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就會想到聽到雞叫就起床練武習藝的祖逖、劉琨。以后說話寫作,你想表示珍惜時間、發(fā)奮努力這個意思時,就可以用上“聞雞起舞”這個成語。
5、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一課時教案版本1
司馬光參考教案一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
(二)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解司馬光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課題,司馬是姓,叫光。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讓學生打開書,看本課的內容,除課文以外,有一幅插圖,課后有3個作業(yè)題。
2.范讀:邊聽邊想,這一課寫的是誰的一件什么事?
(1)范讀。
(2)看插圖上畫的都有什么?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課寫的是司馬光砸缸,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玩:音w2n但是讀課文時一般帶有兒化音。
讀詞語卡片:
古時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5.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學習。
(2)同桌交流學習情況。
(3)指名匯報自學和同桌交流情況。
同學們,老師現(xiàn)在指名來匯報學習情況,老師叫到的同學,你不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為剛才是你們兩人討論的,一個說完后,同桌還可以補充。
利用熟字記字形的有以下幾個:
古:上邊“十”,下面“口”,
時:左邊“日”,右邊“寸”,
回:大口套小口,筆順:
回。
朋:左邊“月”,右邊“月”,
玩:左邊王字旁,右邊“元”。
跑:左邊足字旁,右邊書包的包字,筆順是
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記字:
候:左邊單人旁,中間一豎,右邊是:
。
孩:左邊“子”,右邊筆順:丶亠
。
友:一橫加一撇,帶上一個“又”。
讓學生理解詞語和一字組多詞幫助理解字義:
古時候:很早很早以前稱古時候,昨天,前天叫古時候嗎?不叫。
6、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20、《司馬光》第一、二課時 課堂教案
《20、司馬光》(開發(fā)型)
教學內容
20、《司馬光》第一、二課時
教學課時
第 1、2 課時
教學課型
閱讀
是否集體備課
是
教材
分析
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教學
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3、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教學
重點
識字寫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
難點
教學
準備
預設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你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嗎?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出示有關課件)(圖上畫的是花園的一角,有假山和樹木。花園里有五個小朋友,他們中的一個正從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邊、扶著往外爬的孩子的那個小孩子就是司馬光)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5.記住字形: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四、討論(讀書交流,理清故事內容。)
1.指名分段讀文,引導學生思考課前提出的不懂的問題
2.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讀懂的問題。
五、寫字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我會寫”中的六個字,發(fā)現(xiàn)六個字的規(guī)律:左右結構。組織學生討論在書寫中應注意什么?
2.自由練寫,教師有意識地指導難點字:如“那、都”兩字中的“雙耳”的寫法。
3.書寫展示,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把不好寫的字多寫幾遍。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二、朗讀、理解課文
1.指名讀課文,數數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你還知道哪些朝代?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還要高,缸里裝滿了水(課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瀆給你的同桌聽—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什么心情呢?請你仔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刻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哪些危險呢?
(4)你準備怎么讀?
(5)組內練讀后,全班匯報讀。
5.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因為這關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無辦法)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瀆。
(4)個別同學展示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這個辦法不好。雖然大人個子高或者能想辦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來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著)試著用這樣的語氣讀讀這段。
(2)試著做司馬光時的動作。評議:誰表演得好?為什么?
(學生砸缸的動作要十分用力,才能體現(xiàn)是“使勁砸”)為什么司馬光要用這么大的力氣?小組討論。(因為這樣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4)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馬光的辦法最好,因為缸大,水深,水對缸中小朋友威脅最大,如果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嗎?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贏得了時間) (5)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聰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8.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嗎?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作業(yè)設計
7、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第二課時教案版本1
司馬光砸缸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全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完成課堂作業(yè)3、4題。
教學過程:
一、認讀生字新詞。
二、講讀全文。
1、 指名讀全文。
2、哪一部分課文寫了“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板書:掉到大水缸里)
3、齊讀第二節(jié)。
4、 當一個小朋友掉大水缸里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樣?(板書:都慌了)
5、他們?yōu)槭裁磿拍??(缸大水深,小朋友個子小,掉到大水缸里要淹死的。)
6、圖上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其他小朋友都慌了?(讓學生看圖說說)
7、 課文中那些詞語說明小朋友們多慌了?(板書:叫、喊、跑、找
8、用慌張的語氣齊讀第三節(jié)。
9、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怎么樣?(板書:沒有慌)
10、當時司馬光心里會怎么想呢?(司馬光心里會想:小朋友掉進缸?拿塊石頭把缸砸破,讓水流出來,不就可以把小朋友就出來了嗎?)
11、書上哪一節(jié)是寫司馬光砸缸救人的?
12、指名讀第四節(jié)。出示小黑板:
司馬光( )起一塊石頭,用力( )那口缸。
這兩個括號里該填哪兩個字?(板書:拿、砸)
“拿”和“砸”這兩個動作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司馬光是怎樣砸那口缸的?(板書:用力)
什么叫“用力”?(用足力氣)誰能做一個用力砸的動作?
13、司馬光拿起石頭,用力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結果怎么樣?(齊讀最后一節(jié))(板書:得救了)
14、司馬光救人的辦法與別的小朋友哭著、喊著去找大人的辦法,那種好?為什么?
15、你覺得司馬光是怎樣一個孩子,你從這件是中懂得了什么?
(司馬光是一個聰明、機智、遇事沉著、鎮(zhèn)定、會動腦筋的孩子。懂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情,也不要慌張,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16、齊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口頭組詞:光、朋、友、心、用、力、破。
2、抄寫詞語:古時候、小朋友、花園、小心、沒有、石頭、用力
四、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第4題。
8、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學片段教學設計
【片段一】
鞏固識字
(1)問答對唱。把學生分成兩個小隊,分別站在兩邊,老師進行指揮。先由老師唱:“什么字,豎心旁,誰猜對了誰就走?!背?,每排的第一名同學就接著唱,對答老師:“慌字是個豎心旁,我猜對了我就走?!背健拔揖妥摺比齻€字時,這兩名同學回座位。老師給答對的同學記分、積分。(歌詞內容由老師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編)
(2)說反義詞。學生準備好生字卡片,老師說“真”,學生邊說“假”邊舉卡片。
【片段二】
積累詞匯
(1)找找課文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哪些。(幾個小朋友、一口大水缸、一塊石頭)誰會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引導填空:一()假山、一()花園、一()水。再讓學生自由說說。(如,一臺電腦、一杯牛奶、一家超市、一把掃帚)
(2)讀讀說說,看誰說得多。司──司機、公司、司儀……再給“慌、假、別、嚇、塊”多組幾個詞。建議開展“攀登詞語智慧山”小組競賽。將課文中的生字制成趣味卡片,設計黑板競賽角。提出要求:分四組,先小組討論、交流、積累,再大組比賽。每組指定兩到三個生字,組內接龍組詞,一組一組進行,在指定時間內,哪組同學組詞最多,哪組獲勝。
9、自主選擇,主動發(fā)展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方面,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時設計力圖以“自主選擇,主動發(fā)展”為主要特征,營造主動發(fā)展的環(huán)境,留給主動發(fā)展的空間。
目標分析: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第三篇主體課文。通過講述法布爾兒童時期迷戀昆蟲的故事,引發(fā)學生學習其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也就是法布爾精神。本課課后思考討論題: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他的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找出課文中與“濃厚興趣”相近的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它們的意思。會寫“濃”等11個生字,會認“限”等13個生字,學習多音字“中”。
從教學目標上可以看出是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多方面的和諧發(fā)展。無論是知識的獲取,還是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的探究來實現(xiàn)。
設計流程:
一、激情導入、引發(fā)探究
1、上節(jié)課,我們讀了《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認識了一位著名的昆蟲學家,他是——(板書:法布爾)
誰來說說小時侯的他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機板書:迷戀)
2、令法布爾迷戀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請大家根據自己收集到資料,談談昆蟲世界給你留下的印象。
3、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昆蟲的資料,注意觀察。(展示CIT課件)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顯示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聯(lián)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采用交流信息,利用圖片、聲音、色彩等媒體的展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情感、興趣,進而使其心情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問題探究、體驗過程
1、通過大家細心地觀察和發(fā)現(xiàn),我們體會到昆蟲世界原來是這么的神奇。那小法布爾是怎樣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怎樣迷戀昆蟲的?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一讀,找出與“濃厚興趣”有關的語句來說說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
(設計意圖:以讀感悟,讀中熏陶。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課程標準指出:要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課故事富有童趣,構思精巧,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這是教學這一課時力圖落實和體現(xiàn)的教學理念。在學習理解法布爾是怎樣迷戀昆蟲的?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板塊有助于形成多元閱讀理解,讓個性化閱讀成為可能)
(1)個體學習
(2)小組合作
(3)組際交流
(教師相機點撥引導提煉學習方法,如看圖法、聯(lián)想法、抓住重點詞句法、進入情景法)
(相機導讀、板書重點詞語如:無論是……還是……都
一動不動
小心翼翼
濃厚的興趣
無限的好奇心
靜靜地觀察)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沒有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的合作學習,更談不上學習能力的提高與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接著通過組際互動,引導讀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這過程中滲透提煉來自學生群體的學習方法,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小法布爾這樣的迷戀昆蟲,怪不得到了后來,他成了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誰來說說法布爾迷戀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設計意圖:再創(chuàng)情景、發(fā)展思維。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所以形象教學十分重要。在交流“法布爾迷戀昆蟲的事給你什么啟發(fā)?”時,出示法布爾的形象,并且設計了這樣的思維訓練:你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嗎?如你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嗎?你是怎么做的?這樣既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三、利用文本、觸發(fā)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程的實施不僅是學習內容的供給系統(tǒng),也不僅是學生主題的規(guī)劃與設計,還是學生學習的情境、氛圍以及師生獲得的各種體驗,一言蔽之應是保證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系統(tǒng)。一個學習主題對于人的成長來說有著多方面的價值。更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培養(yǎng)學生真正內在的興趣。)
四、拓展作業(yè)、延伸學習
提供選擇性作業(yè):作業(yè)超市——我選擇,我喜歡
(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完成)
1、把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故事講給家里人聽,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選擇一種方法來表達對法布爾的敬意;
3、找找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讀一讀。
(設計意圖:作業(yè)設計上,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說、聽、寫、做、讀等不同的作業(yè)形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式去重讀人物,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