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第16課濟南的冬天教案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初一語文第16課濟南的冬天教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處,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摯愛的思想感情。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3.理解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重點)
2.理解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和“嚴峻”的,使我們聯(lián)想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情景,給人以一種“肅殺”的感覺,我們南方人更是對其感到懼怕。可是在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卻沒有北方的那種寒冷、肅殺,給予我們的卻是“溫晴的天氣”,可能許多人沒有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晴、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悟的意蘊之美、品味的語言之美。
二、自主預習
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將濟南冬天寫得很特別也很美,既有山也有水,你覺得哪一節(jié)或哪一句話寫得最好就放聲朗讀并簡單賞析。
示例: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睂懮剑骸鞍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痹佻F(xiàn)了這個“理想的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皹浼馍享斨击賰喊谆?,好像日本看護婦(日本的護士頭上戴一頂別致的白色工作帽)”是對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態(tài)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tài)。“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后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澳屈c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tài)。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方法,再現(xiàn)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目光交融的情態(tài)?!疤靸涸骄?,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舍。
三、合作探究
(一)美點概括
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老舍的筆法老練,他運用優(yōu)美語言,使用精美修辭,創(chuàng)設純美意境,展示出一幅生動的、令人神往的畫面,典雅而富有柔情。請具體概括一下。
1.精心構(gòu)圖繪美景。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諸多景物,陽光、小山、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xiàn)的都是“暖”這一個字。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圖畫:小山搖籃圖、雪后初晴圖、水色澄清圖。丹青圣手繪天繪地,繪出了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山水圖的特點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畫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xiàn)。
2.情溢言表喚共鳴。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里,老舍先生把自己對濟南深深的喜愛、贊美之情淋漓盡致地流露在字里行間。作者或直接抒發(fā)感情,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句把自己對濟南的喜歡毫無矯飾地表露出來;或情附于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曲折地表達情感,如“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或緣情造景,情融于景,使得客觀事物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如“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或虛實相生,聯(lián)想豐富,表露感情,如當陽光斜射在山腰上時,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標志。
3.巧用擬人盎詩意。作者運用了大量擬人辭格,既凸顯景物的特征,又隱喻著作者的喜愛之情,強化了文旨。有的巧擬動作現(xiàn)神態(tài),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個“頂”字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矮松的秀美形態(tài)。有的巧摹姿態(tài)描意境,如“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一個“曬”字,刻畫出濟南老城慵散的神態(tài)與表情。有的巧繪心理畫和諧,如“水也不忍得凍上”,“不忍”寫出“水”的心理活動,“水”給它物以美,它物才襯出“水”的清澈之美,最終形成濟南的冬天無與倫比的和諧之“美”。
4.色彩飽滿富情趣。作者繪天繪地,描山畫水,用色彩艷麗的形容詞點綴“溫晴”,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清新淡雅與濃墨重彩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如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銀”邊,山坡上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了件“帶水紋的花”衣,山腰上“微黃”的陽光使雪露出了“粉色”,還有綠萍、水藻、垂柳“綠”得鮮活動人,斑斕的色彩蘊含了盎然生機。
5.反復比較顯特征。整體上是用比較的眼光來觀察和記錄的,是一種很自然的觀察眼光,也是作者多年生活體驗積累的自然流露,通過比較,顯示出濟南冬天的獨特之處。第1自然段用北平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倫敦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熱帶地方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寫出總特點;第2自然段拿冬天和春天作比較,是為了突出濟南的冬天溫暖的特點;第3、4自然段用濟南冬天的雪景和北國的別的地方作比較,令人從中領(lǐng)會了濟南冬天雪景的特點;第5自然段用濟南冬天的水“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來和北國別的地方的結(jié)冰作比較,顯出無限生機。
(二)對比分析
與朱自清的《春》都是寫景散文中的精品,試比較兩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確:相同點:①兩篇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②抓住特征寫景,情景交融。③脈絡清晰,層次井然。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cè)重于近景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cè)重于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③語言運用的不同:《濟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結(jié)合。
四、板書設計
精心構(gòu)圖繪美景
情溢言表喚共鳴
巧用擬人盎詩意
色彩飽滿富情趣
反復比較顯特征
五、課外拓展
寫一段話,表達你對冬天的獨特的感受。300字左右。
示例:萬物經(jīng)過春的生長、夏的紛爭、秋的得失,是冬天收束了一切的喜怒哀樂,撫攬了所有的興衰榮枯,這需要怎樣的胸襟!那謝幕不是冷漠的消退而是冬的豁達。冬天收藏了秋天,并沒有把它埋葬,而是在艱辛中孕育著一個新的來年——撬開堅冰,你會看到安閑的魚兒,如果不是冬的佑護,怎會有魚兒在春波漲綠時的嬉戲;掘開凍土,你會發(fā)現(xiàn)稚嫩的根芽,如果不是冬的養(yǎng)育,怎會有百花在楊柳春風時的競放。冬,藏秋實而育春華;冬,萬物之終歸,生命之肇始。是的,冬天可以凍住土地,卻凍不住生命。冬天的嚴峻冷酷,只是對向那些怯懦的靈魂和猥瑣的生命,而對堅忍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卻給予無私的鍛煉。
2、初一語文第16課濟南的冬天教案
【學習目標】
1.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處,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摯愛的思想感情。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
3.理解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重點)
2.理解作者采用對比寫法的作用。(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和“嚴峻”的,使我們聯(lián)想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情景,給人以一種“肅殺”的感覺,我們南方人更是對其感到懼怕??墒窃诶仙峁P下,濟南的冬天卻沒有北方的那種寒冷、肅殺,給予我們的卻是“溫晴的天氣”,可能許多人沒有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晴、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悟的意蘊之美、品味的語言之美。
二、自主預習
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將濟南冬天寫得很特別也很美,既有山也有水,你覺得哪一節(jié)或哪一句話寫得最好就放聲朗讀并簡單賞析。
示例: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寫城:“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睂懮剑骸鞍察o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痹佻F(xiàn)了這個“理想的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皹浼馍享斨击賰喊谆ǎ孟袢毡究醋o婦(日本的護士頭上戴一頂別致的白色工作帽)”是對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態(tài)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tài)?!耙患y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后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tài)。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方法,再現(xiàn)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目光交融的情態(tài)。“天兒越睛,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舍。
三、合作探究
(一)美點概括
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老舍的筆法老練,他運用優(yōu)美語言,使用精美修辭,創(chuàng)設純美意境,展示出一幅生動的、令人神往的畫面,典雅而富有柔情。請具體概括一下。
1.精心構(gòu)圖繪美景。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諸多景物,陽光、小山、人物、白雪、綠水,各物各景所表現(xiàn)的都是“暖”這一個字。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圖畫:小山搖籃圖、雪后初晴圖、水色澄清圖。丹青圣手繪天繪地,繪出了山水圖的大布局;寫雪寫水,寫的是山水圖的特點細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陽畫到暖陽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畫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xiàn)。
2.情溢言表喚共鳴。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里,老舍先生把自己對濟南深深的喜愛、贊美之情淋漓盡致地流露在字里行間。作者或直接抒發(fā)感情,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句把自己對濟南的喜歡毫無矯飾地表露出來;或情附于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曲折地表達情感,如“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或緣情造景,情融于景,使得客觀事物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如“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伞币郧閯尤?,令人如同身臨其境;或虛實相生,聯(lián)想豐富,表露感情,如當陽光斜射在山腰上時,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標志。
3.巧用擬人盎詩意。作者運用了大量擬人辭格,既凸顯景物的特征,又隱喻著作者的喜愛之情,強化了文旨。有的巧擬動作現(xiàn)神態(tài),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一個“頂”字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矮松的秀美形態(tài)。有的巧摹姿態(tài)描意境,如“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一個“曬”字,刻畫出濟南老城慵散的神態(tài)與表情。有的巧繪心理畫和諧,如“水也不忍得凍上”,“不忍”寫出“水”的心理活動,“水”給它物以美,它物才襯出“水”的清澈之美,最終形成濟南的冬天無與倫比的和諧之“美”。
4.色彩飽滿富情趣。作者繪天繪地,描山畫水,用色彩艷麗的形容詞點綴“溫晴”,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清新淡雅與濃墨重彩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如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銀”邊,山坡上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了件“帶水紋的花”衣,山腰上“微黃”的陽光使雪露出了“粉色”,還有綠萍、水藻、垂柳“綠”得鮮活動人,斑斕的色彩蘊含了盎然生機。
5.反復比較顯特征。整體上是用比較的眼光來觀察和記錄的,是一種很自然的觀察眼光,也是作者多年生活體驗積累的自然流露,通過比較,顯示出濟南冬天的獨特之處。第1自然段用北平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倫敦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熱帶地方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寫出總特點;第2自然段拿冬天和春天作比較,是為了突出濟南的冬天溫暖的特點;第3、4自然段用濟南冬天的雪景和北國的別的地方作比較,令人從中領(lǐng)會了濟南冬天雪景的特點;第5自然段用濟南冬天的水“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來和北國別的地方的結(jié)冰作比較,顯出無限生機。
(二)對比分析
與朱自清的《春》都是寫景散文中的精品,試比較兩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確:相同點:①兩篇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②抓住特征寫景,情景交融。③脈絡清晰,層次井然。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cè)重于近景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cè)重于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③語言運用的不同:《濟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結(jié)合。
四、板書設計
精心構(gòu)圖繪美景
情溢言表喚共鳴
巧用擬人盎詩意
色彩飽滿富情趣
反復比較顯特征
五、課外拓展
寫一段話,表達你對冬天的獨特的感受。300字左右。
示例:萬物經(jīng)過春的生長、夏的紛爭、秋的得失,是冬天收束了一切的喜怒哀樂,撫攬了所有的興衰榮枯,這需要怎樣的胸襟!那謝幕不是冷漠的消退而是冬的豁達。冬天收藏了秋天,并沒有把它埋葬,而是在艱辛中孕育著一個新的來年——撬開堅冰,你會看到安閑的魚兒,如果不是冬的佑護,怎會有魚兒在春波漲綠時的嬉戲;掘開凍土,你會發(fā)現(xiàn)稚嫩的根芽,如果不是冬的養(yǎng)育,怎會有百花在楊柳春風時的競放。冬,藏秋實而育春華;冬,萬物之終歸,生命之肇始。是的,冬天可以凍住土地,卻凍不住生命。冬天的嚴峻冷酷,只是對向那些怯懦的靈魂和猥瑣的生命,而對堅忍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卻給予無私的鍛煉。
3、人教版初一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
引導語:《濟南的冬天》是由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劇作家老舍創(chuàng)作于1931年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語文《濟南的冬天》教案,歡迎參考閱讀!
教學目標
1. 繼續(xù)學習朗讀美文,在朗讀中想象意境,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 繼續(xù)學習朗讀方法之重音和停連
教學重點
繼續(xù)學習朗讀美文,在朗讀中想象意境,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繼續(xù)學習朗讀方法之重音和停連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布置預習:
(1)查閱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預習課文,正音、正字、正義,排除字詞障礙
(一)導入
說起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有什么樣的印象呢?(找學生說,出示冬天白雪皚皚的畫面)其實在我國北方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與我們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濟南的冬天的圖片)。今天讓我們跟隨老舍走近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領(lǐng)略一下濟南的冬天獨有的特點吧(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濟南的冬天的總體特征是什么?
(2)課文是通過哪些景物呈現(xiàn)這個特點的?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掌握字音、朗讀情況。
3.學生回答問題(預設:溫晴 山 水 喜愛和贊美)
4.教師小結(jié):在老舍的眼中,濟南是“溫晴”的,他抓住了這個特點,具體描繪了山水等景物,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冬天的畫卷,從而表達出對于濟南的喜愛和贊美。
(三)細讀片段:體會情感,品味語言,想象意境
引導學生細讀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完成目標
1.一讀:讀準字音,讀得連貫、自然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出聲讀這段
(2)找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針對要求)
2.二讀:讀出美感,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學生在這段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來后讀一讀。自己先讀,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讀。要求:讀出句子的美感,讀出作者的感情
(2)學生先自己讀,然后同桌之間交流讀。
(3)找學生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評價(預設:學生可能很難讀出美感)
(4)教師范讀其中一句,邊讀邊講解重音和停連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連)
(5)學生體會方法,再次朗讀,完成目標
3.三讀:讀出特點,想象意境
(1)學生找出認為最能體現(xiàn)濟南“溫晴”特點的句子,并且在這句中劃出最能體現(xiàn)特點的詞或短語,讀出來。要求:在這些重要詞語中做重音和停連處理,讀出“溫晴”。
(2)學生找句子,做標記,讀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意境,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景物。
(3)教師總結(jié)朗讀的方法
4.四讀:配樂朗讀,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學生配樂齊讀這段
(四)遷移方法,讀同類文章
讀老舍的《濟南的秋天》的風景片段,體會重音和停連
布置作業(yè)
1.根據(jù)你的理解,標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連,讀一讀。
2.寫一寫你家鄉(xiāng)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4、人教版初一語文上《濟南的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
1. 繼續(xù)學習朗讀美文,在朗讀中想象意境,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 繼續(xù)學習朗讀方法之重音和停連
教學重點
繼續(xù)學習朗讀美文,在朗讀中想象意境,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繼續(xù)學習朗讀方法之重音和停連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布置預習:
(1)查閱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預習課文,正音、正字、正義,排除字詞障礙
(一)導入
說起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有什么樣的印象呢?(找學生說,出示冬天白雪皚皚的畫面)其實在我國北方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與我們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濟南的冬天的圖片)。今天讓我們跟隨老舍走近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領(lǐng)略一下濟南的冬天獨有的特點吧(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濟南的冬天的總體特征是什么?
(2)課文是通過哪些景物呈現(xiàn)這個特點的?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掌握字音、朗讀情況。
3.學生回答問題(預設:溫晴 山 水 喜愛和贊美)
4.教師小結(jié):在老舍的眼中,濟南是“溫晴”的,他抓住了這個特點,具體描繪了山水等景物,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冬天的畫卷,從而表達出對于濟南的喜愛和贊美。
(三)細讀片段:體會情感,品味語言,想象意境
引導學生細讀第四自然段(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完成目標
1.一讀:讀準字音,讀得連貫、自然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出聲讀這段
(2)找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針對要求)
2.二讀:讀出美感,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學生在這段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找出來后讀一讀。自己先讀,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讀。要求:讀出句子的美感,讀出作者的感情
(2)學生先自己讀,然后同桌之間交流讀。
(3)找學生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評價(預設:學生可能很難讀出美感)
(4)教師范讀其中一句,邊讀邊講解重音和停連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連)
(5)學生體會方法,再次朗讀,完成目標
3.三讀:讀出特點,想象意境
(1)學生找出認為最能體現(xiàn)濟南“溫晴”特點的句子,并且在這句中劃出最能體現(xiàn)特點的詞或短語,讀出來。要求:在這些重要詞語中做重音和停連處理,讀出“溫晴”。
(2)學生找句子,做標記,讀句子,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意境,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景物。
(3)教師總結(jié)朗讀的方法
4.四讀:配樂朗讀,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學生配樂齊讀這段
(四)遷移方法,讀同類文章
讀老舍的《濟南的秋天》的風景片段,體會重音和停連
布置作業(yè)
1.根據(jù)你的理解,標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連,讀一讀。
2.寫一寫你家鄉(xiāng)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2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5、第十課《濟南的冬天》教案(語文版七年級上)
教學目的與要求:
1、體會本文抓住特征生動描寫景物的特點;2、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3、體會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教學重點: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cè)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
:作者感情的抒發(fā)。課時安排:二教時教學設計:1、整體感知;2、講練結(jié)合;3、錯讀法。第一教時教學要點:導入
新課;作者簡介;思路結(jié)構(gòu);朗讀分析;學生小結(jié)。(一)導入
新課:1、提問: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初冬)2、提問:初冬的景物有什么特征?
(提示:太陽、風、草色、樹木、霧、人的活動……)
明確:冬天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與“衰草”、“枯葉”、“寒風”、
“嚴霜”等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唐代詩人柳宗元寫冬天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蕭條的、冷清的、孤寂的;但同樣是寫北中國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冬天卻顯得那么溫情脈脈,風情萬種,他寫的是濟南的冬天。(板書課題)小結(jié):寫景要抓住季節(jié)特征、地域特征,并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3、大家看了課題,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點是濟南,季節(jié)是冬季)自然,“濟南的冬天”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倫敦的冬天,它有它的特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濟南的冬天。(二)本文作者簡介:1、本文的作者是誰?
(老舍)2、能不能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老舍的情況?
(閱讀注解一,指導學生“圈點勾畫”。)3、教師補充:
老師還要補充一點,1930年,作者從英國經(jīng)新加坡回國,故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溫情。作為游子,他真切的感覺到了祖國的親切與溫暖,這種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三)整體把握1.放課文錄音2.落實字詞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倫敦
寬敞
水藻
濟南
貯蓄
鑲
響晴
溫晴安適
秀氣
綠萍
澄清
空靈
水墨畫
藍汪汪(2)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響晴
喚醒
空靈
境界
慈善
貯蓄狹窄
澄清
設若
寬敞
著落3.思路結(jié)構(gòu)
《濟南的冬天》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后用了三段文字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huán)境想象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來寫,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情。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概括以上所寫,與開頭“寶地”相呼應并扣題。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寫濟南的天氣。第二部分(2-結(jié)尾)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為過渡段。(五)分析課文的第一部分
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看與原文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揭示濟南冬天的特征的?
(提要求:合上書本專注的聽)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個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奇跡),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好地方(寶地)。
明確:1)兩個“像我”,突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強。2)“沒有風”說得絕對了,只是聽不見風聲罷了。3)還用“奇跡”與上文重復。4)“北”字,突出濟南的地域特征,以區(qū)別于南方城市的冬天,如昆明、廣州等。5)
“寶地”更突出了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6)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體會語言的準確性。(五)、小結(jié)(六)、布置作業(yè)
。(小作文)
寫一篇“初冬的早晨”的寫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第二教時教學要點:理清寫景的層次;用詞講究,富有表現(xiàn)力;寓情于景。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一)溫習舊課,導入
新課。上一節(jié)課我們感知作者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主要是抓住了山、水。那么,在文章中,哪句話對有山有水的濟南美景做了總體的概括描寫。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既然是總體的概括描寫,那么有沒有必要單獨作為一節(jié),獨立成段呢?
(教師明確:“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人們由天上看到了什么?陽光,如此晴朗,如此溫暖,感到雖然身在冬季,卻宛如生活在春光明媚之中,這一部分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景,而”一個老城……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則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明媚的陽光,因而適合與第二節(jié)合并為一段。)(二)接著,從兩個角度極力渲染小山的秀美,分析2—4節(jié)。陽光朗照下的小山:溫柔的母親。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羞的少女←城里欣賞→雅致的小水墨畫←城外感受。山上:矮松;山尖:薄雪;山坡:雪草相間;山腰:薄雪。
(看護婦,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害羞的少女……)小結(jié):的確,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小山宛如一個年輕的母親,嬌羞的少女,作者借景抒情,描繪了一幅幅動人的美景,抒發(fā)了對濟南冬天的深深喜愛之情。描寫時,層次很分明。(三)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老師適當給予誦讀指導)1.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溫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說,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jié)出這個特色嗎?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共同完成下列表格,要注意意境的領(lǐng)會,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6、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語文第12課《濟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語文第12課《濟南的冬天》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2、把 握濟南冬天的特點,領(lǐng)會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3、感悟濟南冬天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2、在誦讀 中品味語言。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課文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出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過程中可以學生朗讀、品味、合作探究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濟南的冬天之美。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從季節(jié)來看馬上就要進入冬天了,印象里冬天給了你什么感覺?(學生可能說到: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jié)那種勃發(fā)的生命力;或雪景之美等)不錯,在很多人看來冬天是蕭瑟、是蕭條。但在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下面,請隨著老舍一起去發(fā)現(xiàn)《濟南的冬天》洋溢著著怎樣的特殊美麗?走進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作品情況交流。
學生說出在預習中所了解的,教師補充(課件)。
2、學生試著誦讀并體 會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3、@聽范讀,與自己剛才的誦讀比較,說出應用什么語氣讀。(語調(diào)柔和,節(jié)奏緩慢,語氣親切,還要讀出對濟南的熱愛)
@字詞檢查:(課件)濟南( ) 倫敦( )鑲上( ) 奇跡( ) 寬敞( ) 看護( )貯蓄( ) 水藻( )澄清( ) 髻兒( )
⑴響亮:⑵溫晴:⑶出奇:⑷安適:⑸慈善:⑹鑲:⑺貯蓄:⑻澄清:⑼空靈:
4、學生再讀課文提取信息:
①你認為課文中的哪一個詞最能體現(xiàn)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什么是個寶地?
②課文寫了濟南冬天 的哪些景物?(或?qū)憹系亩炜梢詫懙臇|西也許很多,但作者主要寫了什么?重點寫了什么?)
明確:
①“溫晴”是濟南冬天的特征,濟南的冬天與北京、倫敦、熱帶相比無風聲,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水,像在小搖籃里。
②作者主要抓住了濟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陽光下的山,薄雪覆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泛綠的水。
5、齊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濟南冬天之美。
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去冬天的濟南游覽了一番,我們看到了一個溫情的濟南、慈善的濟南、秀氣的濟南、像水墨畫一般的濟南、水色澄清的濟南、簡直就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般的濟南,冬天的濟南太美了!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再去《濟南的冬天》里品一品讓我們心動的美來!
作業(yè):將課后字詞寫一遍;閱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同學們,閱讀《濟南的冬天》讓我們陶醉在美麗的山水風景之中,讓我們感動著老舍先生那充滿愛意與贊嘆的心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來具體描寫心目 中的“寶地”到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品味文章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相信你們仔細 品讀之后一定會大有收獲的。
二、圈點 評注(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chǔ)上由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語言之美)
方法:圈點詞、句、段,評用詞的貼切精煉、語言的優(yōu)美生動、表達感情的真摯。
預設:
(一)2—5節(jié)示例(在讀中感悟美)
明確:1、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分別突出陽光照耀下的山—溫靜或暖和、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水墨畫或淡雅;水—綠。
2、第三節(jié)中作者由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為了突出對濟南冬天的喜愛運用了 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細致的描繪薄雪下的山之 美,依山寫景從上到下的描繪,如把山坡上的斑駁色彩說成是“ 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使山活了起來;把夕陽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樣”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我們帶入想象聯(lián)想的境界,使事物具體形象可感。
3、①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房頂上臥著點雪。用“臥” 字寫村莊寫雪寫其形態(tài)活靈活現(xiàn)
②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水有了靈氣,更為了突出寫綠
(二)詞 句示例: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薄靶u籃”的比喻和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小搖籃”的“小”正照應了小山的“小”。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敝械摹拌偂钡囊馑际前盐矬w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里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
3、“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孕育著的無窮春意。
文章多處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和仔細揣摩。
三、寫法借鑒:
文章把冬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情的冬天的濟南,對你寫作有何借鑒?
預設:開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特點;描寫有層次;融情于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巧用修辭生動貼切的表現(xiàn)濟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你心中有美麗的風景嗎?你家門前的小樹?你家屋后的小溪?你的學校里的綠草坪?還是春天里到花朵?夏天里的知了?秋天里的紅楓葉?冬天里的飛雪?任選一景,任選比喻或擬人中的一種修辭,用三兩句話吧把它描寫下來吧!
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領(lǐng) 略了冬天的濟南美景,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愛與贊美之情正流淌在字里行間,老師最希望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和老舍先生一樣學會從平凡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用美好的心靈去抒寫美,那么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的!
作業(yè):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在冬天帶領(lǐng)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提示:簡要介紹濟南的歷史地理位置,介紹老舍及其筆下的冬天,查閱一下資料)
板書:
山
溫晴
水
7、初一語文的開學第一課教案
教學目標 :
1.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師生初次見面印象
2.談語文學習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提學習語文的要求,規(guī)范學習行為
基本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火熱的八月見到火熱的你們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激動!今天是新學年的第一課,我有個習慣,第一節(jié)語文課不講課本上的東西,咱們隨便聊聊。既然是聊,當然還得有聊的主題,思前想后,我還是決定同大家聊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古有“仁、義、禮、智、信”,講的是如何修身養(yǎng)性,今我獨創(chuàng)“緣、趣、意、信、法”說的是如何學習和學好語文。(奇怪吧,這是什么意思,且聽我慢慢道來)
緣。(懂緣)中國有句俗話,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緣分的巧妙和難得。通常,人們喜歡把老師比喻成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古詩有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職業(yè)的及至贊美。我更喜歡把老師比喻成撐船的水手,三年一調(diào)頭,送走一批學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師、學生,水手、渡客,這就是緣分。(惜緣)時下流行一種說法,表明關(guān)系的親密,緣分的可貴:同過窗(同學),抗過槍(戰(zhàn)友),下過鄉(xiāng)(知青)。你們正好趕上了第一條,不管是你們遇到了我,還是你們彼此成為新的同學,請記住,這都是緣分,希望你們倍加珍惜朝夕相處的三年寶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們的友誼。毛阿敏在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有一句唱詞“今生皆是緣,離合總關(guān)情”。這就是老師講的第一個方面。
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語文學科,興趣最重要。從以往的經(jīng)驗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學語文很枯燥,沒有興趣。這里,我給大家講講語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我們通常被電影精彩的對白和大師的朗誦所折服,其關(guān)鍵就在與他們把語文的音韻之趣嫻熟吧的駕御。在這里,我舉三個例子,請大家共同來揣摩。
(1)我的英文名叫“小沈陽”(不同的讀法)(2)、陳菲兒,老師叫你呢。(《十六歲的花季》)(3)、這里的山路十八彎。(李瓊《山路使八彎》)。
2、字趣。語言文字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的細微變化都會幻化無窮的樂趣。(1)發(fā)生在周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國記者譏諷到:真是對牛談琴!周禮貌的回敬:對,牛彈琴!一字未改,標點一變,面目全非!
3、句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聊聊兩句,頗含哲理,道盡人世滄桑。4、篇趣。好文章如膾炙人口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現(xiàn)代美文》,僅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大家就可見精妙文章的妙處。
意。只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作為基本的語言工具,其基礎(chǔ)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強調(diào)的是,語文學好了對個人地位及人格魅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文采的人,往往能得到大眾的追慕。如李白,杜甫,青歌賽上的余秋雨先生。有文采的妙處,還可從下面的對比中來發(fā)現(xiàn)。在春節(jié)的時候,很多門戶上都貼“招財進寶“四個字——很一般;“門對青山搖錢樹,戶迎綠水聚寶盆”——語文的檔次就出來了。
信。指信念。每位同學都要堅定學好語文的信念和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我強調(diào)三點。一是你們都能學好語文,這不是信口開河。我看過你們的入學試卷,有一部分基礎(chǔ)很不錯,相對差一點的,也很有潛力。二是你們要充分相信正在給你門上課的老師我。高淳縣語文學科帶頭人,多年執(zhí)教畢業(yè)班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三是要對學校有信心。固城中學在整個農(nóng)村初中是非常有地位的,不信你們可以去調(diào)查。同時,我還要特別提醒和告戒大家,語文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shù),永無止境,要對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法。指方法。學習語文沒有捷徑,但絕對是要講方法的。方法因人而異,但原則是需遵循的。古人講:工夫在詩外,很適合現(xiàn)在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綜觀近幾年來的中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要從課本中尋找到中考試卷的標準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也就是說,學習語文要靈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為參照,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語文學習的要求
三要求:一、預習的要求——找、釋、分、結(jié)、問、賞。(細細解讀)
二、上課的要求——認真聽記,大聲讀答,積極互動
三、課后的要求——①作業(yè)本等②文海拾貝
準備三本本子:預習本(課代表1負責收發(fā)批改,每課一次)
練習本(課代表2負責收發(fā),披閱,每課一次)
文海拾貝(教師批改講析,每周一次)
我會給兩位課代表各一張作業(yè)登記表,每次作業(yè)分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登記。按一定比例記入學期結(jié)束的成績單中,未及時上交的你要向我說明理由。
所謂“教學相長”,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什么疑問,意見,請向我提出來。你可以在課后跟我聊天,也可以在隨筆里向我提出來,也可以在qq里講。我希望成為你們的好老師,更希望成為你們的好朋友。
現(xiàn)在我需要兩個非常負責認真又能干的課代表,如果有意向的同學課后可以跟我講一下。
8、初一語文上第12課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的過年習俗,并說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
2.理解清晰的行文線索,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
3.感悟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清晰的行文線索,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重點)
2.感悟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春節(jié),是農(nóng)歷的歲首,也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節(jié)日,俗語說“過年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說著說著你們一定回想起了過大年的情形。著名作家劉紹棠人到暮年,又寫了一篇饒有風趣的《本命年的回想》,希望通過《本命年的回想》這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除了品讀作家筆下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外,更能由此引申開去,走進歷史的長河,對中國最傳統(tǒng)、最民俗的節(jié)日,有深入的了解,由此感受中華文化深厚的內(nèi)涵。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劉紹棠(1936—1997),河北省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qū))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長期致力于“中國氣派、民族風俗、地方特色、鄉(xiāng)土題材”的創(chuàng)作,被譽為“京郊風俗畫家”。他的作品貼近農(nóng)村鄉(xiāng)土生活,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他是當代鄉(xiāng)土文學的舉旗人,作為著名的鄉(xiāng)土文學作家而在中國文壇上享有盛譽。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體系》。
2.關(guān)于鄉(xiāng)土文學
通常指以農(nóng)村生活為題材、具有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與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說創(chuàng)作。魯迅的小說如《孔乙己》《故鄉(xiāng)》等,便是最早的代表作。在魯迅的帶動和影響下,20年代中期,出現(xiàn)了一個以文學研究會、青年作者為主的鄉(xiāng)土文學作家群,他們的作品寬廣而真實地描繪了內(nèi)地宗法形態(tài)和沿海半殖民地形態(tài)的村鎮(zhèn)生活,具有較濃的地方色彩和風俗畫意味,推進了現(xiàn)實主義的深入發(fā)展。到30年代,由于創(chuàng)作傾向的不同,鄉(xiāng)土文學作家已分道揚鑣:沈從文的《邊城》代表著一種類型,而蕭紅的《生死場》代表著又一種類型。四五十年代以后,鄉(xiāng)土文學朝具有地區(qū)特點的流派(如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以孫犁、劉紹棠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方向發(fā)展,理論主張上也顯得更為自覺。
3.朗讀課文,解決重點字音。
繽紛(bīn) 捅進(tǒng) 灶膛(táng)
烙餅(là) 晾脆(liàng) 生瘡(chuāng)
栗子(lì) 穿梭(suō) 簽(qiān)
涿州(zhuō) 絨花(róng) 疙瘩(gē)
發(fā)鬏(iū) 漬酸菜(zì) 籬笆(lí)
鬼祟(suì) 闔家(hé) 秫秸(shú ie)
4.解釋詞語
色彩繽紛:色彩繁多而紛亂。
念念有詞:不停地自言自語。
賞心悅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歡暢。
穿梭來往:形容來往頻繁。
此起彼伏:這里起來,那里落下,表示連續(xù)不斷。
五顏六色:指各種顏色。
闔家團聚:全家團聚。
七嘴八舌:形容你一言,我一語,人多嘴雜。
返老還童:由衰老恢復青春。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有人提出意見,“本命年”是指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那一年,并不是指“本命年”中的那一個春節(jié)。所以依據(jù)的內(nèi)容,的題目應改為“過年的回想”,這樣更準確,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有無道理均可。認為有道理,課文綜合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xiāng)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從臘月預熱后,一天比一天增溫、火熱、發(fā)燒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現(xiàn)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xiāng)土風味,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xiāng)親。文中主題寫了火熱的春節(jié)景象,似與是否是本命年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在本命年是這么過,不是也便這么過。因此同意修改??梢圆桓?,這篇是作者本命年寫的,課文最后一段也點題了,是作者本命之年憶往事。
2.按照時間的推移,寫了哪十件事?
明確: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葫蘆、掛落棗兒、糖瓜、關(guān)東糖;挑絨花;宰牲禽;備食物;送灶王爺;換門神;包餃子,除夕守歲;拜新年。
(二)語言品味
寫道:“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薄皻g樂”與“莊嚴”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不矛盾。因為這兩個詞語是針對不同的對象而言的?!皻g樂”從下文來看,這一天的晚上,“大人給孩子們說笑話,猜謎語,講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們可以“放鞭炮”;“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們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因此說是歡樂的。而之所以說“莊嚴”,從下文來看,“小丫頭兒不許出屋,小小子兒雖然允許走動,卻不能在外邊大小便,免得沖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許睡覺”,因此說是“莊嚴”的。
(三)心理揣摩
描寫“吃臘八粥”情景的有關(guān)語句很有情趣,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
明確:“舍不得吃”,那是因為臘八粥太珍貴,太可愛,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節(jié)約心理、好日子要細水長流的心理,從而舍不得吃它?!俺云饋韰s又沒有個夠”,也是因為“太好吃”——吃起來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過癮,吃了還想吃。“舍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似乎給人矛盾之感,但實際上并不矛盾,它真切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心理,真實可愛,富于情趣。
(四)習俗評點
課文中列舉了很多過年的習俗,這些習俗表達了人們怎樣的心情或期盼呢?你能舉例講解嗎?
明確:(1)臘月初一的“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展現(xiàn)了人們?yōu)樾履甓β档摹懊δ陥D”,表現(xiàn)了人們在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時的喜悅之情,使讀者感受到新年漸近時的“過年”氣氛。(2)臘月二十三的“祭灶”“貼門神”,是過小年的習俗。此時的習俗一方面表現(xiàn)了人們迎新年的歡樂之情,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人們期盼來年交好運,期盼新的一年不再受欺凌,期盼一家人團團圓圓。(3)“吃餃子”“給壓歲錢”,使人們感受過年的“年味”和包含其中的歡樂與期盼之情,把過年的濃烈氣氛逐步推向高潮。(4)正月初一的“拜年”,表現(xiàn)了美好的祝愿,濃濃的人情。
(五)構(gòu)思品評
為什么說整體構(gòu)思非常巧妙,可謂匠心獨運?
明確:“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寫作時沒有按部就班,平鋪直敘,而是打破成規(guī),巧妙構(gòu)思。開頭不提“回想”,運用鋪墊襯托的手法點明寫作內(nèi)容,第三自然段看似無心,卻暗藏玄機,總領(lǐng)全文,第四自然段與第三自然段緊密相連,遙相呼應,結(jié)尾才緊扣題目,點明“回想”。整篇迂回曲折,搖曳多姿。
四、課外拓展
過年,民間有許多風俗,而每一個細節(jié)又蘊含著一種用意。試寫出下面風俗所寄托的期盼。
1.化食湯清凈了胃口,爛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該吃臘八粥了。
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灶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爺?shù)纳裣窠蚁聛?,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shù)淖齑缴稀?/p>
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了荷包。
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期盼來年能有一個畜禽興旺、五谷豐登的好年景。
2.期盼灶王爺消災賜福的美好愿望。3.期盼家族鄰里之間建立和睦相處、友好互助、和諧友善的人際關(guān)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品讀語言,體味濃郁的鄉(xiāng)土情。
2.分析行文線索。
3.品析文中的畫面美。
【學習重難點】
1.品讀語言,體味濃郁的鄉(xiāng)土情。(重點)
2.品析文中的畫面美。(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通過回憶京郊運河家鄉(xiāng)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xiàn)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xiāng)土風味,歌頌了質(zhì)樸純真的父老鄉(xiāng)親,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的畫面究竟美在哪里呢?讓我們繼續(xù)走進文本。
二、自主預習
作者運用豐富的平民化語言,把過年的生活情景勾勒得生動傳神,體現(xiàn)了春節(jié)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xiāng)土風味。例如“紅火”“年根”“臘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請同學們讀課文,小組合作,再找出類似的詞語或語句。
例如:“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舍不得吃??墒浅云饋韰s又沒有個夠”“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shù)淖齑缴希谒咸煅院檬?,下界才能保平安”“小丫頭兒不許出門”“小小子兒不能在外邊大小便”“也不許睡覺”等。
三、合作探究
(一)線索探究
線索清晰,能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使讀者欣然讀下去。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明確:在描寫過年習俗的第四自然段中,寫了十件事,量多面廣,內(nèi)容駁雜,但由于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敘,多而不亂。這段中,在交代時間時也做得巧妙而自然,能夠根據(jù)讀者的閱讀心理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有時明確交代時間,有時又以一定的語句承上啟下。如在寫完第一件事后,用“……又該吃臘八粥了”一句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件事;寫到除夕,則用“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交代時間。作者所做到的這些,使顯得渾然一體,耐讀耐品。
(二)美點追蹤
《本命年的回想》是作者描寫家鄉(xiāng)京郊過年時的情景,文中主要描繪了哪些節(jié)日畫面?
明確:
1.節(jié)日起始儀式的畫面。一般來講,任何節(jié)日都會由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或儀式來作為節(jié)日的開始。例如中國的春節(jié)就是由“祭灶”開始的。臘月二十三為“灶神節(jié)”,又稱“小年”。在中國傳統(tǒng)信仰中,灶王爺是一家之主,要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一年來的情況。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王爺?shù)漠嬒袂皵[上各種供品,舉行送灶王爺上天的儀式。作家寫道:“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shù)淖齑缴?,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人們相信,隨著灶王爺走了,凡間的其他諸神也會一起上天,沒有了諸神的看管,人們也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2.鄉(xiāng)土民間凈化儀式的畫面。凈化儀式是民間節(jié)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凈化”人們的活動空間和生活環(huán)境。我們這里所謂的“凈化”是從宗教或巫術(shù)的意義上而言,目的在于驅(qū)除邪惡、疾病、瘟疫、厄運等一切不吉利的因素。春節(jié)期間的凈化活動主要包括放鞭炮、點燈、貼春聯(lián)、貼門神、掛桃符等。人們選擇用響聲、紅色和光亮來驅(qū)除邪惡。人們希望在春節(jié)這段特殊的日子里,借助各種凈化儀式,除去各種不吉利的因素,從而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干干凈凈地進入新的一年。
3.春節(jié)節(jié)日服飾和飲食的展示畫面。春節(jié)期間“挑絨花”,女人們挑“五顏六色的絨花”,不但年輕的女子買,連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也要買,大姑娘小媳婦,“站在門檻里挑選花朵”的細節(jié)描寫,凸現(xiàn)了春節(jié)期間,人們往往要穿上最漂亮的、全新的衣服,最大限度地裝飾自己。一般來說,過去在春節(jié)期間,最令人興奮的事之一就是人人都可以得到一身新的衣服。平時的節(jié)儉都是為了能在春節(jié)的時候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和吃上一頓豐盛的飯菜。穿新衣的意思是希望以一個全新的形象進入新的一年,從而把舊的衣服與所有的不如意都留給已經(jīng)逝去的歲月。
四、課外拓展
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動傳神。對大年的每一點回憶,都是一幅體現(xiàn)民風民俗的風情畫,生動而傳神,并不時激起人們會心的微笑。另外,本課線索清晰,如數(shù)家珍,作者在生動傳神的敘說中情致飽滿,興趣盎然,使讀者不只會得到認識和情感上的滿足,而且對贊不絕口。同學們學習了作者的這些寫作手法,能試著將其運用于自己以后的寫作中嗎?
示例:過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這在中國源遠流長。北京人有句名諺: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方人為何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呢,一是取其諧音,二是取其吉形。京城民間更是“無家不餃子”,連那些種莊稼趕大車的漢子,老婆也要包一些四個車輪狀的餃子給他吃,以求來年五谷豐登,車馬平安。從x疆吐魯番出土的唐墓中,木碗中就盛著餃子。難怪古人譽它為“天下通食”。昌明盛世的今天餃子更是異彩紛呈。
9、初一語文上第21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學習目標】
1.鼓勵學生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2.理解的結(jié)構(gòu)特征。
3.學習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難點】
1.理解的結(jié)構(gòu)特征。(重點)
2.學習的寫作特色。(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社會發(fā)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巨大的、天才的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牛頓創(chuàng)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蘋果為何落地的小想法開始的;瓦特發(fā)明蒸汽機,是從水壺里的水開了,頂著壺蓋的啟示開始的;法國大數(shù)學家潘嘉頓,說他關(guān)于數(shù)學的發(fā)明,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創(chuàng)造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fā)展成大創(chuàng)造,這似乎是一條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究作者是如何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
二、自主預習
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明確:①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羅蘭布歇內(nèi)爾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②引證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一)歸納主題
由一題目的答案入手論述,引出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問題,并進一步論證了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出了必須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充滿信心,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是創(chuàng)造力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觀點。從全文看來,作者旨在破除人們頭腦中固有的思維模式,指出過去那種非此即彼的觀念已經(jīng)不適應目前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也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文明進步。同時,對我們來說,在個人生活中,要提倡包容性,提倡與人合作的精神,就要學會容納不同的認識和見解。
(二)寫作亮點
1.開頭設置問題,引出命題,生動形象,吸引讀者,發(fā)人深省。從一個有趣的數(shù)學題談起,再對人們頭腦中“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進行剖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從而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命題。
2.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這是在論述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的層次可概括為: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區(qū)別——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層層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把問題引向更深處。
3.結(jié)構(gòu)嚴謹,過渡自然。開頭設置的問題本身就證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就自然地進入了對“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錯誤思維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須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觀點;接著點出尋求其答案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guān)系,展開對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記述;然后用兩個問題引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和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人的區(qū)別;最后歸納全篇。全文順流而下,過渡自然。恰當?shù)剡\用銜接詞,也是使過渡自然的原因。
4.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的又一特點。論述的是一個創(chuàng)造學上的問題,全文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從創(chuàng)造學角度看,論述的是轉(zhuǎn)換思維視角、不同概念的組合等問題。但全文并沒有出現(xiàn)這些名詞術(shù)語。開頭由一具體材料引出觀點,然后擺事實,講道理,層層深入地剖析,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給不同層次的讀者予以深刻的啟示。
5.語言上,注意用詞的準確,保證論述的嚴密。如副詞,像“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等;再如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運用,使論述滴水不漏,像“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就會止步不前”“但這并不是說”“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chǎn)生怎樣的結(jié)果,但他們很清楚”等。
四、板書設計
設置問題,生動形象
圍繞中心,逐層論述
結(jié)構(gòu)嚴謹,過渡自然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用詞準確,論述嚴密
做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五、課外拓展
圍繞“換個角度看問題”的內(nèi)涵,請仿照例句寫一句話。
例句:玫瑰雖美,但花下荊棘叢生;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荊棘雖多,但棘上卻盛開著美麗的玫瑰!
仿寫:
答案示例:彩虹雖燦爛,但其前總有暴風雨肆虐;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雖有暴風雨肆虐,但風雨之后,就有燦爛的彩虹!
10、初一語文上冊開學第一課教案
(一)何為語文
【教學目標】
1. 感受漢語之美之奇之瑰麗。
2. 明確閱讀的重要性與個性化寫作的必要性。
【學習重點】
感受語文之美,明確學習方法及要點。
【教學流程設計】
一、問大家一個應該非常簡單的問題:
什么是語文?(自由回答)組織討論。
二、剛才的回答我們似乎是在力求科學。我們能不能改變一個風格,回答得盡可能詩意一些,這樣,我們以“語文是……”的形式在練習本上盡可能地多地寫一些話,給大家三分鐘時間,然而小組內(nèi)交流,請把大家認為精彩的話作上記號,待會兒請一個同學組織一下代表小組發(fā)言。
1. 獨立書寫,小組交流;
2. 各組奉獻,前面已經(jīng)被人講過的就不必再說(發(fā)言者自己先報姓名。老師遇到十分精彩的,要問這個創(chuàng)作者的姓名,要求課后交上來)。
三、出示袁衛(wèi)星的有關(guān)語文一段話,請大家盡快記誦。
1. 大聲地朗讀。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shù)莖須;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jīng)》,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zhí)過羊鞭的《兵法》,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袁衛(wèi)星)
2. 提問: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幾本書?
3. 你還想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幾本書?
4. 背誦,默寫。
(二)如何學好語文
你聽說過什么辦法?你認為哪些比較可行?(自由發(fā)言,小組討論,請另一人發(fā)言。也要先報姓名。)―
老師的辦法,這個辦法是得到所有語文學得好的人,所有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肯定的辦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多讀書,尤其是大量的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多練筆,尤其是要養(yǎng)成寫隨筆和日記的習慣。―
古人講“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又說“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笨梢?,讀書并非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學習語文的過程正是思想意識、道德情操、人格精神、人文素養(yǎng)的不斷培育和提升的過程。讀書人之于文盲,不僅在于他們認識字,能讀書,更在于他們能通過讀書而知道越來越多的道理,增長越來越多的智慧,培養(yǎng)成真正屬于人的性情?!叭酥愑谇莴F者幾希”,這“幾?!本褪侨祟惥哂械牧贾軌蛲?,并且有求進步的愿望。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在高尚的人中,一切本能都服從良知的命令——責任發(fā)言時,一切私欲都啞口無言了?!彼终f:“凡人都是同胞。我們都來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們都同樣的易感受痛苦,同樣的有弱點,走入相同的最后命運……現(xiàn)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們就算不互相為難,也還有不少的憂慮——如饑餓、火災、地震、風浪、疾病、死亡等等。我們應當互相信托,互相親愛,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寬容?!迸ε囵B(yǎng)這樣的感情,就是個人最重要的進步,也是人類最偉大的進步。
***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盡管不同的人對“向上”的理解不同,但我始終堅信,任何物質(zhì)和技術(shù)的進步,如果不能同時伴隨著人性的進步,就必然使人越來越淪為感性的奴隸?,F(xiàn)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有智慧,古人思考過的許多問題,如生與死、義與利、天與人、善與惡等等?,F(xiàn)代人并沒有解決,反而更加曖昧??茖W技術(shù)的發(fā)展,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并沒有給現(xiàn)代人帶來多少幸福。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的人類,其精神究竟進步了多少?其品性究竟發(fā)展了多少?人類將走向何方?還能走多遠?這些問題應該成為時時抽打現(xiàn)代人靈魂的鞭子。
為什么要對廣大青年(少年)進行語文教育和教學?就是要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求發(fā)展,求進步。不從人性發(fā)展、人類進步的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功能,就難以把握語文教育的命運,難以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思想。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
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學好語文,要注意培養(yǎng) 學習興趣,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我希望當你讀完這篇“爛文”后,能為你的語文之路,墊石鋪地,為你的語文大廈添磚加瓦,為你學習鋪上一條通天大道。
11、初一語文上第19課世說新語二則教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設計1.
我們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guān)于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設計2.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在項羽的麾下有個將軍叫季布,因為他多次圍困劉邦,在項羽兵敗后,劉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時重承諾,深得人心,所以人們冒著誅九族的危險來藏匿他。當時楚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最后劉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為江東太宗。這就是“一諾千金”和“季布一諾”的典故??梢?,誠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來認識一個不守信用的人,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小元方是怎樣對待他的吧!出示課題《期行》。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尊君在不(fǒu)
2.作者名片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xiàn)在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世說新語》就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3.作品簡介
《世說新說》,古代筆記小說集,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請高放誕的言談逸事。
三、合作學習——探究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1)教師教讀《期行》;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學生齊讀。
2.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
【點撥明確】請大家在討論時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詞:
(1)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約定。乃:才。
(2)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約定。委:丟下,拋棄。
(3)元方入門不顧。顧:回頭看。
(二)內(nèi)容探究
齊讀課文,深入理解,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如: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區(qū)別?
【點撥明確】“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別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明確】不守信用、沒有禮貌、暴躁、易怒的人。
3.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點撥明確】這個問題是探究性的不同見解。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xiàn)了一個人胸襟寬廣和有涵養(yǎng)嗎?
(三)誦讀練習
教師出示省去標點的原文,學生試讀,然后背誦。
1.投影展示: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請一名學生嘗試讀課文,應讀出停頓、語氣來。
3.全班齊讀,背誦。
(四)走進寫法
通過研讀這篇短文,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點撥明確】敘事簡潔,敘中有議;語言凝練,辭意雋永;咫尺萬里,辭近旨遠;小中見大……(教師不必評判,學生讀后有得,這本身就是一種收獲。)
四、拓展延伸
積累有關(guān)誠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p>
民無信不立?!鬃?/p>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期行》讓我們結(jié)識了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不講信用的人,連七歲的小孩都看不起,可見“信”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來結(jié)識另外兩位朋友,看看他們是怎樣待人處事的。
二、自主學習——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華歆(huà xīn) 輒(zhé) 拯(zhěnɡ) 邪(é)
2.文言詞語
(1)重點詞語
輒:當即。
幸:幸而,恰巧。
尚:還。
可:肯,同意。
拯:救助。
賊:這里指作亂的人。
所以:……的原因。
納:接納,接受。
邪:相當于“嗎”,表示疑問。
(2)詞類活用
歆輒難之(意動用法,對……感到為難)
(3)特殊句式
何為不可?(賓語前置句,
“何為”是“為何”的倒裝)
(4)古今異義
寧 古義:難道。(寧可以急相棄邪)
今義:寧愿,寧可。
三、合作學習——討論與展示
(一)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乘船》;學生自由朗讀;學生齊讀。
(2)疏通文意
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句意、文意。
(3)復述課文
(二)深層理解
1.這則短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是怎樣刻畫他們的?(語言)角色朗讀,從文中找出對比(寫作手法)的句子,從兩個人這兩次行為的對比中,你能看出這兩個人有怎樣的性情品質(zhì)呢?
【點撥明確】原句(略)王朗輕諾寡信,不負責任。華歆重諾守信,考慮周全,救人救到底。
2.同學們查找過《世說新語》中記載的這個故事嗎?題目是什么?你認為哪個題目好?為什么?
【點撥明確】《救人救到底》。
“救人救到底”這個題目好,它揭示了的主旨。
3.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點撥明確】一個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不能輕諾寡言。
4.你們從這篇短文中還悟到了什么道理?
【點撥明確】不能在危難關(guān)頭舍棄別人。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檢驗出一個人品質(zhì)的高低。
四、拓展延伸
《世說新語》中還記錄了有關(guān)華歆的故事如下:
《割席絕交》: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種菜,看到地上有塊金子,管寧把金子當瓦片石頭一樣,不管它,仍舊揮動鋤頭;華歆則撿起金子,把它扔得遠遠的。又有一次,他倆曾同坐一張席子讀書,門外有乘坐華麗馬車的貴官經(jīng)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去看熱鬧,管寧就割斷席子,跟華歆分開坐,說道:“華歆,你不是我求學問道的朋友!”
聽了這則故事,你又該怎么評價華歆這個人呢?
【點撥明確】一分為二,追求富貴,不專心讀書,但也有可取之處,在中救人救到底的品質(zhì)就非常令人敬佩。
12、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10課《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老舍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查閱有關(guān)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搜集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和相關(guān)背景。
3.準備課件、音頻等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想到冬天,大家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用回答,教師給以肯定)
那么對于四面環(huán)山的濟南,又該是一幅怎樣的美麗圖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的《濟南的冬天》。
二、展示目標,學有所向
1、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2、品位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
3、學習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學生展示搜集到的作者資料。
2、教師補充,學生齊讀相關(guān)資料。
老舍,(1899-1966),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稘系亩臁肥抢仙?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梢娮髡呤菓阎鴮Α肮枢l(xiāng)”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⑴圍繞濟南的冬天寫了哪些景物?
⑵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跳讀全文,圈點勾劃,教師巡視)
2、學生發(fā)言,相互補充,教師引導明確。
濟南冬天的景物:山、水
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3、作者是怎樣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的?
通過三組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 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教師追問,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明確,并要求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這三組對比)
4、梳理全文結(jié)構(gòu):
本文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有什么特點?據(jù)此可將全文分作幾個部分?
(學生展示,教師引導明確)
結(jié)構(gòu)的總特點:總—分—總 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第二部分(2-4)寫濟南冬天的山;
第三部分(5)寫濟南冬天的水。
五、課堂總結(jié)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研讀寫法,品味語言
1、學生跳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文中寫了幾幅圖景?各突出了什么特點?(學生抓關(guān)鍵詞概括)
(四人小組討論后,舉手發(fā)言,學生補充,教師引導、點撥、明確)
①陽光朗照下的山——搖籃圖;
②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圖;
③城外遠山圖——小水墨畫;
④空靈水晶圖—一綠、活。
2、欣賞四幅美圖
A:陽光朗照下的山——搖籃圖
①小組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zhuǎn)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zhuǎn)到寫冬天的山。
②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a、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guān)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
b、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huán)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c、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B:薄雪覆蓋下的山——秀美圖
①小組朗讀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②“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 字討論并歸納:
a、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b、妙在雪態(tài):“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tài)。
這段文字為什么寫雪后的山景這么“妙”?
討論并歸納:運用修辭。
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tài)。
C:城外遠山圖——小水墨畫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nèi)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D:空靈水晶圖—一綠、活
①齊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lián)想到綠的精神,聯(lián)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②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薄熬蛻{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品味結(jié)尾之妙
學生自由品讀文章結(jié)尾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問:結(jié)尾句表達作者什么樣的 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表達了對濟南的喜愛贊美之情。
三、小結(jié)全文作歸納
①請用“這是_________________的濟南??!”的句式,說說你對濟南的印象。
(學生回答,教師肯定、激勵)
②《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抒情散文,學習了本文后,給你在寫作方面有哪些啟示?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進一步明確)
寫景要抓住特征;要合理安排順序;要景中含情;可采用多種修辭;
語言要準確、生動。
四、學后再次質(zhì)疑問難,學生相互解疑,教師點撥。
五、思維拓展,遷移運用
以《家鄉(xiāng)的冬天》為題,抓住家鄉(xiāng)的山、水、草、樹、田野等景物的特點,用最生動的語言說一句話。
(小組之間合作討論,由幾位學生展示發(fā)言,教師點評)
六、結(jié)束本節(jié),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北平(有大風) 無風聲
總特點 倫敦(有濃霧) 響 晴 “寶地”
熱帶(日光毒) 溫 晴
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適
山 薄雪覆蓋下的山 ——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 ——小水墨畫
反在綠萍上冒著熱氣 ——暖
水 把終年貯蓄著的綠色全拿出來 ——綠
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清
教學札記:
關(guān)于《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很多,應結(jié)合學生實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安排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