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分享閱讀:聰明的小雞(第一階段)教案》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幼兒分享閱讀:聰明的小雞(第一階段)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體會繪本故事的幽默與樂趣,知道遇到困難要機智應對。
2、理解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和結局,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大書、手偶(小雞、狐貍)、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偶導入。出示小雞和狐貍的手偶,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 小雞和狐貍,誰聰明?
——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關小雞和狐貍的故事,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木偶劇依次出示相關頁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
1、第一頁:教師講述頁面內(nèi)容
——一只小雞離開媽媽高興地去農(nóng)場玩,不想被一只躲在樹后的狐貍發(fā)現(xiàn)了。
2、第二頁:幼兒看圖預測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猜猜結果會怎樣?(幼兒自由討論)
3、觀察第十一頁:
——故事結局是怎樣?(農(nóng)夫來了,狐貍嚇得撒腿就跑。)
—— 為什么農(nóng)夫會出現(xiàn)?(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 觀看木偶劇:第3——8頁內(nèi)容
——小雞和狐貍進行了哪些項目的比賽,結果怎樣?
——小雞還會和狐貍比什么呢?(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5、出示第9頁
——小雞和狐貍比什么?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6、出示第10頁:(關鍵頁重點觀察)
——誰的聲音比較大?(狐貍)你是怎么知道的?
——狐貍的聲音那么大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7、小結。
——小雞和狐貍誰聰明?為什么?
——小雞是聰明的,在緊要關頭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想辦法戰(zhàn)勝了狐貍,解救了自己,我們要向它學習。
三、大書閱讀——利用大書中的圖畫和文字梳理故事
四、完整欣賞木偶劇
一天,小雞離開了雞媽媽獨自一人去農(nóng)場玩。一只狐貍藏在大樹后面,它發(fā)現(xiàn)了小雞,饞得直流口水。狐貍悄悄地跟在小雞身后,沒想腳步聲太大被小雞發(fā)現(xiàn)了。小雞見了狐貍嚇得撒腿就跑,狐貍大聲說:“嘿嘿,我的本領比你大,我跑得比你快,我要吃掉你!”小雞心理有些害怕,但是它想我得想想辦法,不能讓狐貍吃掉我。于是,小雞不慌不忙地說:“你雖然跑得比我快,但是我的力氣比你大!”小雞舉起一根小樹枝,狐貍見了連忙舉起一根大樹枝得意地說:“嘿嘿!我的力氣比你大多了?!毙‰u說“你的力氣比我大,但是我跳得比你高!”狐貍不屑一顧地說:“我跳得比你高多了!”說完,它使勁往上一蹦,果真很高!小雞揚起頭大聲說:“你跳得比我高,但是我的嗓門比你大!”狐貍生氣地說:“我的嗓門比你大多了!”狐貍大聲地叫啊叫,脖子都紅了。這時,遠處的農(nóng)夫聽到狐貍的叫聲飛也似地跑來,狐貍嚇得趕緊逃走了。小雞得意地說:“狐貍跑得比我快,力氣比我大,跳得比我高,嗓門比我大,可我小雞更聰明!”
聰明的小雞機智地戰(zhàn)勝了狐貍。
2、幼兒園三八婦女節(jié)教案:我的好媽媽(音樂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說說媽媽的好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事先讓幼兒回家觀察媽媽。
請幼兒帶媽媽的或者全家的照片來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jié)日:
1、介紹節(jié)日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提問幼兒:你回家觀察媽媽了嗎?她長得怎么樣?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說一說。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工作及職業(yè)。說說媽媽好在什么地方?
4、組織討論: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二)我的好媽媽:
1、和同伴說說自己這幾天為媽媽做了什么事。
2、欣賞理解歌曲:提問:歌曲里的孩子在媽媽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是怎么做的?你回家后為媽媽做了什么?
3、熟悉音樂旋律:聽音樂拍手,感受音樂的旋律。
4、聽歌曲的錄音有興趣的跟著音樂歡快的唱,體會給媽媽做事的樂趣。
5、把自己為媽媽做的事也唱進歌曲里。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想想,今天回家你準備為媽媽做什么事?并把好聽的歌曲唱給媽媽聽。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的主題活動,孩子們不僅了解了“三八”婦女節(jié),還懂得了該如何愛媽媽、體貼媽媽。媽媽們也從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并能和孩子一起游戲、歡樂,增強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增進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3、大班語言示范課教案:《風來了,雨來了》(早期閱讀)
教學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初步感知認讀“風”(feng)“云”(yun)“雨”(yu)“雪”(xue)等與自然現(xiàn)象有關的漢字。
2.組織討論,認識各種自然現(xiàn)象,豐富相關知識和詞匯。
3.積極參與閱讀游戲活動,提高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豐富相關詞匯。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課前了解各種自然現(xiàn)象有關的知識。
2.各種與自然現(xiàn)象有關的圖夾文卡片若干。
3.兒歌《風來了,雨來了》可活動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 通過猜謎語,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并給漢字組詞
1.教師:小朋友你們猜過謎語嗎?今天,我們來個猜謎語的游戲吧!
幼兒猜出謎底后,教師出示相應的謎底漢字(圖夾文)。
2.領認讀漢字,并引導幼兒給漢字組詞。
教師:第一個謎語聽好了。對,是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你會給風組詞嗎?比如大風、刮風……(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繼續(xù)帶領幼兒猜謎語,并給相應的漢字組詞。
教師:第二個謎語聽好了,對,是雨,請你給雨組詞。
第三個謎語聽好了,最后一個謎語聽好了。
5.教師:小朋友們不僅會猜謎語,而且會給這些漢字組很多的詞語,我們一起來把這4個漢字讀一遍吧!(風、雨、云、雪)
教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聽,老師告訴你們,“風、雨、云、雪”它們都屬于自然現(xiàn)象。
二、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并進行游戲
1、教師:老師根據(jù)“風、雨、云、雪”這4個漢字,編成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兒歌的名字叫《風來了,雨來了》。
2.教師示范念兒歌。
教師:這個兒歌有趣嗎?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帶領幼兒學習兒歌2—3遍)
教師:小朋友們念得真好聽,老師還想聽小朋友念一次。
剛才是老師跟小朋友一起念得,現(xiàn)在你們能單獨念給我聽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學得真快,很快的學會了新兒歌,老師獎勵你們,帶你們玩?zhèn)€游戲,好不好?游戲的名字也叫《風來了,雨來了》,游戲怎么玩呢?聽話了。
4.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教師:手指風,你們就說風來了;手指云,你們就說云來了……
念到“蛤蟆敲著……”這句的時候,可以做敲鼓的動作,要跟著節(jié)奏。
念到“認一認,讀一讀……”這句的時候,一邊拍手一邊自由地走,念到最后一個字的時候,擺一個造型:這個時候不能說話,也不能動,誰動了,我就打誰的小屁股。
5教師:你們聽明白了嗎?我們來試一下,看你們會不會玩?
6.師幼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可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任意顛倒?jié)h字卡片的順序進行游戲,游戲可進行2—3遍)
第二遍游戲:
小結:剛才誰被打屁股啦?(還要提醒幼兒跟著節(jié)奏做動作)
教師:我們再來把游戲玩一遍,看誰又會被打屁股?
第三遍游戲:
教師:現(xiàn)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我要交換下漢字的位置,看你們會不會玩?
7.教師小結:你們開心嗎?后面還有更好玩的游戲等著我們呢?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仔細的聽老師講。
三、組織幼兒討論其他自然現(xiàn)象,并進行創(chuàng)編兒歌然后游戲
1.教師:除了‘風’、‘云’、‘雨’、‘雪’這4種自然現(xiàn)象,你還知道哪些自然現(xiàn)象呢?(幼兒自由猜測,雷、霜、冰雹……)
教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知道這么多的自然現(xiàn)象。
2引導幼兒.根據(jù)幼兒自然現(xiàn)象,創(chuàng)編編兒歌。
教師:你能用其中的4個自然現(xiàn)象來編兒歌嗎?剛才兒歌的名字叫《風來了,雨來了》,現(xiàn)在這個新兒歌里沒有風和雨,你能幫新兒歌編一個名字嗎?
教師帶領幼兒繼續(xù)編兒歌,并幫新兒歌起名字。
3.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進行游戲。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霜……》的游戲吧!(可加大難度,交換漢字的位置)
4.教師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與自然現(xiàn)象有關的漢字,還學會了用它們來編兒歌做游戲。
教師:其實,我們周圍還有很多的自然現(xiàn)象,我們還不知道,讓我們回去查一查。下節(jié)課,我們用小朋友新了解的自然現(xiàn)象來編兒歌,做游戲!
4、語言項目組優(yōu)秀教育活動案例 活動名稱:大班繪本閱讀活動:《我媽媽》(大班優(yōu)秀教案)
教材分析:
幼兒最愛的人是自己的媽媽,但他們對媽媽的愛又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認識上,對媽媽為自己毫無保留的付出卻感受不到,尤其當媽媽對自己管教時,就誤認為媽媽不愛自己了,而《我媽媽》這一繪本恰恰借著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媽媽。運用對比的句子,說媽媽像貓咪一樣柔軟,運用比喻手法,說媽媽美麗得像蝴蝶……通過簡單樸實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用最有力而新穎的方式,讓幼兒切實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無處不在。真正撼動心靈地描繪了孩子對于母親的熱愛和崇拜。
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媽媽為什么會變成蝴蝶、沙發(fā)、小貓和獅子的意義時,出示四幅圖讓幼兒選擇并說出自己媽媽像什么;讓幼兒對比模仿表現(xiàn)媽媽像小貓和象獅子時不同的感受。從而從生活的細微處淋漓盡致的表達媽媽深深地愛。
活動目標:
1.感受媽媽的愛無處不在,崇拜媽媽的無所不能,體驗愛與被愛的快樂。
2.能品讀媽媽的愛,并用用較恰當、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繪本所表達情感的理解 。
3.通過細致的觀察,聯(lián)系自己的情感體驗,大膽表達對媽媽不同形象變化的感知。
4.在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了解自己的媽媽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關愛。
2.《我媽媽》繪本PPT 、 配樂音樂。
3.場地安排:幼兒圍半圓弧型面向老師坐。
活動過程:
1、說說封面上的媽媽——感受到自己的媽媽是最美麗的。
師:我知道你們最愛讀書了,一起來看一本書吧???,這本書的名字有人認識嗎?這是焦尼的媽媽,你認為她長得漂亮嗎?
小結:原來,在每個人的心里,不管自己的媽媽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使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自己的媽媽都是最美的!在焦尼的心里媽媽是怎樣的媽媽呢?
2、 講述故事部分片段——幫助幼兒理解“媽媽本領大”也隱含著對寶寶的愛。
(1)講述三幅媽媽本領大的畫面——萌發(fā)幼兒對媽媽的崇敬及感受媽媽為自己的付出。
○1媽媽做各種各樣美味的蛋糕。
○2媽媽是魔法園丁。
○3媽媽是最強壯的女人。
提問:為什么焦尼說媽媽是最強壯的女人?干嗎拎這么多好吃的東西回來?
(小結:只要是寶寶愿意吃的東西再沉媽媽也不覺得累。)
焦尼會怎樣想她的媽媽呢?你想對焦尼的媽媽說什么?
你的媽媽有什么本領?(幼兒自由討論交流夸夸自己的媽媽本領大。)
原來,每個人的心里都覺得自己的媽媽是最棒的。那么屏幕上面的四樣東西誰最像你的媽媽?
3、根據(jù)繪本畫面想象并說明“為什么媽媽有時候變成蝴蝶、沙發(fā)、小貓、獅子?”—— 理解媽媽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愛。感受排比的句式。
(1)出示媽媽變蝴蝶、沙發(fā)、小貓、獅子的畫面引導幼兒說出對自己媽媽的感覺。
師:看它們誰最像你的媽媽?為什么?(媽媽像沙發(fā)一樣舒適。像小貓一樣溫柔。象大獅子一樣兇猛。)
媽媽什么時候會對你像小貓一樣溫柔?媽媽對你做過那些溫柔的事情?
你做了什么事情讓媽媽氣得變成大獅子一樣兇?你喜歡媽媽吼嗎?媽媽身其實還愛你嗎?
小結:其實媽媽兇你的時候也是愛你的。那么在焦尼心里媽媽像誰呢?
(2)教師講述: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像沙發(fā)一樣舒適,象小貓一樣溫柔,有時候象大獅子一樣兇猛。其實媽媽不管是像小貓一樣溫柔還是象大獅子一樣兇的時候都是一樣愛焦尼,
4.和幼兒共賞繪本,排比句式部分讓幼兒和自己一起讀?!ㄟ^品讀充分感受媽媽的愛,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
師:欣賞完繪本,我知道在你們心里自己的媽媽是最棒的,你們想不想也編成一本繪本讓大家來了解一下媽媽對你的愛?
5、幼兒共同分組繪畫《我媽媽》。——通過親自繪畫真切的感受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
6、延伸活動:將幼兒繪畫分組編訂成繪本《我媽媽》并投放到語言區(qū)幼兒共賞講述。
5、大班繪本閱讀活動優(yōu)秀教案(修改稿):一百只蝸牛去旅行
設計意圖
《一百只蝸牛去旅行》里一只經(jīng)歷千辛萬苦,徒步旅行的小蝸牛深深吸引了我,但要想讓孩子們也同樣喜歡上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顒又刑幪幝?lián)系幼兒旅行經(jīng)歷,帶領孩子們伴隨一百只蝸牛一起出發(fā),引發(fā)幼兒主動提問給小蝸牛旅行前的提醒等,激發(fā)大家主動閱讀興趣與表達欲望。希望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明白通向成功的路途上,過程中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都是收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通過集體閱讀理解繪本故事內(nèi)容。
2、鼓勵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旅行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感受第一百只小蝸牛一路堅持不怕辛苦的可貴精神。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大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積極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見解。
活動準備:圖書、自制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封面,導入情境,激發(fā)興趣。
1、引導幼兒欣賞封面,共同認讀 題目《一百只蝸牛去旅行》。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或擔心嗎?
3、它們會到哪里去旅行?它們怎么去?(一百只蝸牛都會坐上車嗎?)
二、逐頁閱讀,在觀察、交流中了解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
1、(看一看、送提醒)
PPT1——引導幼兒自主觀察畫面,鼓勵幼兒集體交流:出發(fā)前,小蝸牛的心情怎么樣?它們做了哪些準備,你能給它們一點提醒嗎?
PPT 2—— 一百只蝸牛是怎么樣向大山爬去的?路旁的小動物看見了,會說些什么?
2、(猜一猜、說希望)
PPT 3——旅行的路上,天氣怎么樣?小蝸牛們感覺怎么樣?它們怎么做的?
——這時候如果你是小蝸牛的話,最大的希望是什么?鼓勵幼兒自由表達。
PPT 4——嘀嘀嘀,嘀嘀嘀,從后面開來了3輛拉客的小巴士。所有的小蝸牛都會坐車嗎?引導幼兒大膽猜測。
3、(算一算、打招呼)
PPT 5——三輛車,每輛車上有33只小蝸牛,讓我們一起來算算一共有幾只小蝸牛坐車走了!上車的小蝸牛們感覺怎么樣?會說些什么?引導幼兒在座位上相互打招呼,相互輕松對話。
——三輛巴士一起開動,向大山方向跑去,還有一只小蝸牛為什么沒有上車呢?路旁的小動物好像對它說了什么?PPT 6——三輛小巴士很快開到了山腳下,99只蝸牛下了車,抬頭一看:啊,大山真高!他們爬來爬去,看到的全是光禿禿的石頭。不少蝸牛氣呼呼地說:“什么好風景?連一棵樹也沒有!” “興許山頂上會有美麗的風景,我們上山看看吧?!币恢晃伵Uf。
——他們決定上山看看,可當他們到山頂時,已經(jīng)是什么時候了?看到什么美景了嗎?
PPT 7——第二天早晨,99只蝸牛碰到了誰?他們見面分別是什么心情?
——相互說了什么?
4、(賞一賞、嘆美景)
PPT 8——引導幼兒描述第一百只小蝸牛看到的美景。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鼓勵幼兒相互補充。
5、辯一辯、表決心
PPT9——聽完了好朋友的的介紹,99只蝸牛有什么新的決定?
——這回,小蝸牛會怎么樣去旅行,說說理由,教師提示:這樣會很累!這樣會很熱!這樣會很辛苦!可能還會有很多危險等著!引導幼兒表達想看親眼看到美景,什么困難都不怕,會堅持!
三、師幼共讀,共享更多發(fā)現(xiàn)。
——與幼兒共同打開PPT,完整閱讀。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四、延伸:
——將書投放在班級圖書區(qū)一天,想繼續(xù)欣賞的小朋友可以結伴分享。
——提醒幼兒注意愛護好圖書。
設計意圖:
借助故事封面,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境,聯(lián)系幼兒生活,主動提問,激發(fā)閱讀興趣。
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交流,“提醒”的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
引導幼兒體驗小蝸牛的心理感受,表達蝸牛此時的希望,為故事自然過渡轉(zhuǎn)折。
小小的猜測或辯論,激發(fā)幼兒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深入了解故事的發(fā)展。
將第一百只蝸??吹降拿谰稗D(zhuǎn)嫁成幼兒的視線,借助幼兒的表達呈現(xiàn),給幼兒更多觀察與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觀察、審美、完整表述的綜合能力。
新的決定似乎已成定局,但蝸牛的決心在孩子們的理由陳述中顯得格外的堅定與可愛,少了一份啰嗦的說教,卻多了一份可貴的感悟。
6、幼兒園優(yōu)秀繪本閱讀教案:《流汗啦》(大班)
活動目標
1.熟悉繪本的內(nèi)容,了解汗是從哪里來的以及人和動物出汗的不同情況。
2.通過對繪本畫面的觀察、猜測,遷移生活經(jīng)驗,熟悉理解繪本內(nèi)容。
3.體驗猜測的樂趣,學習出汗后正確的自我保健方法。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有按順序進行閱讀的經(jīng)驗。
物質(zhì)準備:繪本幻燈,《東方娃娃》2012年第7期繪本《流汗啦》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閱讀1-3頁,猜測激發(fā)活動興趣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扉頁:這家三口準備去干嗎?他們玩得怎樣?出汗了怎么辦?(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大膽表達)
二、閱讀4-9頁,了解汗是從哪里來的
1.教師:汗是從哪里來的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哪些地方有汗腺?
幻燈呈現(xiàn)畫面第4、5頁,幫助幼兒了解汗是從汗腺流出來的。
2.教師:你們知道我們?nèi)泶蟾庞卸嗌俸瓜?(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幻燈呈現(xiàn)第6-7頁,幫助幼兒了解汗腺大概有500萬個,感受汗腺的之多。3.教師:汗是怎么流出來的呢?(鼓勵幼兒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指著畫面提問:繞成一團的是什么?(汗腺)黃色的地方是什么?這根黑黑長長的東西是什么?(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看懂圖畫是放大了的皮膚和汗腺,理解汗是怎么流出來的)
提問:出汗有什么好處?
4.教師:汗有味道嗎?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每個人的汗都是咸的呢?
幻燈呈現(xiàn)第9頁,幫助幼兒了解汗是咸的。
三、閱讀繪本10-15頁,結合生活經(jīng)驗了解流汗的不同情況,明白流汗與身體狀況有關
1.教師:什么情況下我們會流汗?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10頁至第11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進行講述。
提問:是不是想流汗就能流出汗來呢?為什么?(引起幼兒思考)
2.教師: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下人們也會流汗?我們來看看這些情況你遇到過嗎?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12頁至第14頁,幫助幼兒了解開心、緊張、身體不適等原因也會使人流汗。
3.小結:原來出汗跟我們身體好不好,情緒好不好有很大關系!
4.教師:如果不出汗會怎樣?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15頁,使幼兒明白有汗流不出來就會生病。
四、閱讀繪本16頁,了解會流汗的動物及流汗的不同身體部位
教師:動物會流汗嗎?(鼓勵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了解幼兒對常見動物的認識)它們會和人一樣全身都流汗嗎?(了解牛馬鹿是全身流汗,豬是鼻子流汗,貓是腳底板流汗)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16頁,幫助幼兒了解不同動物流汗部位不同。
五、閱讀繪本17-19頁,了解不流汗的動物是如何散熱的
教師:是不是所有動物都會流汗?不流汗不會熱嗎?它們有哪些散熱的好方法?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17頁至第19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進行講述。
六、閱讀繪本20-22頁,了解流汗后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流汗后我們往往會做些什么?
教師用幻燈呈現(xiàn)繪本第20頁至第22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自己說一說,學習正確的自我保健的方法。
七、了解繪本的名字,完整閱讀。
1.教師:你喜歡這本圖畫書嗎?你想給它起一個什么名字呢?
介紹繪本的名字。
2.幼兒自己閱讀繪本,并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1、可以改編部分內(nèi)容,然后進行繪本表演。
2、繼續(xù)閱讀繪本,進一步討論:如何面對他人的捉弄?
7、幼兒分享閱讀:聰明的小雞(第一階段)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體會繪本故事的幽默與樂趣,知道遇到困難要機智應對。
2、理解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和結局,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大書、手偶(小雞、狐貍)、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偶導入。出示小雞和狐貍的手偶,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 小雞和狐貍,誰聰明?
——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關小雞和狐貍的故事,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木偶劇依次出示相關頁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
1、第一頁:教師講述頁面內(nèi)容
——一只小雞離開媽媽高興地去農(nóng)場玩,不想被一只躲在樹后的狐貍發(fā)現(xiàn)了。
2、第二頁:幼兒看圖預測
——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猜猜結果會怎樣?(幼兒自由討論)
3、觀察第十一頁:
——故事結局是怎樣?(農(nóng)夫來了,狐貍嚇得撒腿就跑。)
—— 為什么農(nóng)夫會出現(xiàn)?(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 觀看木偶?。旱?——8頁內(nèi)容
——小雞和狐貍進行了哪些項目的比賽,結果怎樣?
——小雞還會和狐貍比什么呢?(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5、出示第9頁
——小雞和狐貍比什么?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6、出示第10頁:(關鍵頁重點觀察)
——誰的聲音比較大?(狐貍)你是怎么知道的?
——狐貍的聲音那么大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7、小結。
——小雞和狐貍誰聰明?為什么?
——小雞是聰明的,在緊要關頭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想辦法戰(zhàn)勝了狐貍,解救了自己,我們要向它學習。
三、大書閱讀——利用大書中的圖畫和文字梳理故事
四、完整欣賞木偶劇
一天,小雞離開了雞媽媽獨自一人去農(nóng)場玩。一只狐貍藏在大樹后面,它發(fā)現(xiàn)了小雞,饞得直流口水。狐貍悄悄地跟在小雞身后,沒想腳步聲太大被小雞發(fā)現(xiàn)了。小雞見了狐貍嚇得撒腿就跑,狐貍大聲說:“嘿嘿,我的本領比你大,我跑得比你快,我要吃掉你!”小雞心理有些害怕,但是它想我得想想辦法,不能讓狐貍吃掉我。于是,小雞不慌不忙地說:“你雖然跑得比我快,但是我的力氣比你大!”小雞舉起一根小樹枝,狐貍見了連忙舉起一根大樹枝得意地說:“嘿嘿!我的力氣比你大多了?!毙‰u說“你的力氣比我大,但是我跳得比你高!”狐貍不屑一顧地說:“我跳得比你高多了!”說完,它使勁往上一蹦,果真很高!小雞揚起頭大聲說:“你跳得比我高,但是我的嗓門比你大!”狐貍生氣地說:“我的嗓門比你大多了!”狐貍大聲地叫啊叫,脖子都紅了。這時,遠處的農(nóng)夫聽到狐貍的叫聲飛也似地跑來,狐貍嚇得趕緊逃走了。小雞得意地說:“狐貍跑得比我快,力氣比我大,跳得比我高,嗓門比我大,可我小雞更聰明!”
聰明的小雞機智地戰(zhàn)勝了狐貍。
8、中班繪本閱讀教案:好餓的小蛇(襪偶)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夸張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
2.仔細觀察畫面,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
3.大膽表現(xiàn)故事中的擬聲詞,嘗試用襪子偶表演故事。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樂意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桌子、繪本PPT、小蛇襪偶每人一只、
“食物”—鵝卵石、小輪子每人一套,小棒、圓片、半圓等較多數(shù)量每組一盆。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木偶片段,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二、閱讀理解繪本。
三、用襪偶表演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