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小班數學活動:解救小貓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幼兒園教案小班數學活動:解救小貓反思
活動目標
1.鞏固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特征的認識。
2.能用語言表達圖形的特征,區(qū)分圖形的變式。
3.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重點難點重點:
能夠用語言表達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特征。難點:
區(qū)分圖形的辨識。
活動準備
1.用泡沫墊組合而成的圖形骰子 16 個,六個面分別貼有紅、黃、藍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長方形。2.貓的完整圖片(五官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單獨
的貓眼睛、鼻子、嘴巴、身體。
活動過程
一、故事:被施了咒語的貓,感知圖形特征。
師:貓媽媽要出門,出門前告訴小貓:“魚缸里有一條被施了魔法的小魚,你千萬不要去碰它,否則這個魔法會轉移到你的身上,全身變形。說完貓媽媽就走了,饞嘴的小貓迫不及待的爬進魚缸迅速的將施了魔法的小魚吃掉了,結果魔法瞬間出現了,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身體、腿和尾巴變成各種圖形。
1.出示被施了魔法的小貓,鞏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貓身上出現了哪些圖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結:原來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身上被變成了三角形、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真的好丑呀!
小貓?zhí)貏e傷心,非常后悔,這時貓媽媽回來了,看見小貓的樣子就知道小貓肯定偷吃小魚了,它趕快去找魔法師,魔法師魔法師我的孩子偷吃被施了魔法的小魚,現在身上變成各種圖形了,該怎么辦呢?
魔法師說:“是要想解開此魔法必須請小二班的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忙嗎?
二、在游戲中區(qū)分圖形的多種變式,并用語言表達出來。1.師:怎樣才能讓小貓變回原來的樣子呢,我們一起聽聽
魔法師怎么說。
魔法師:要想讓小貓變回原來的樣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魔法篩子,坐在座位上通過翻轉找出篩子上的三角形,然后放到這條魔法線上,但是魔法時間有限,小朋友們要快速的找,
當聽到魔法聲,小朋友們要停止翻轉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問:你找到的什么圖形?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呢?
師:原來三角形有三個尖尖的角,三條直直的邊。我們一
起看看這個咒語能解開嗎。我們一起來說:“一、二、三”。(拉出眼睛)哇!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眼睛,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2.師:小朋友們幫助小貓找到了眼睛,可是嘴巴、鼻子還沒有變回來,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再問問魔法師?
師幼:魔法師魔法師怎樣才能把圓形的鼻子、嘴巴變回來呢?
魔法師:要想讓小貓的嘴巴、鼻子變回原來的樣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魔法篩子,坐在座位上通過翻轉找出篩子上的圓形,然后放到這條魔法線上,但是魔法時間有限,小朋友們要快速的找,當聽到魔法聲,小朋友們要停止翻轉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問:你找到的是什么圖形?你怎么知道它是圓形呢? 師:原來圓形沒有角,邊是彎彎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這個咒語能解開嗎?我們一起來說:“一、二、三”。(拉出鼻子、嘴巴)哇!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鼻子、嘴巴,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3.師:小朋友們好厲害,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找到了, 可是小貓的那個部位還沒有變回來呢?怎么辦?
幼:可以翻轉篩子幫它找出身體。師:小朋友們可以自己試一試
— — 你找到的是什么圖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呢?
——教師將完整的身體張貼在小貓的身上。
師:原來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一樣長的邊,小朋友們幫助小貓找回了身體,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4.師:小貓找到了眼睛、鼻子、嘴巴、身體,還有尾巴和腿還沒有變回來,怎么辦?
幼:通過翻轉篩子找出長方形,幫助小貓解開咒語。師:趕快行動吧
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長方形的呢?
小結:原來長方形也有四個角、它們的對邊一樣長,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尾巴和腿,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師:小朋友們太棒,幫助小貓解除的咒語,使小貓變回原
來漂亮的小貓。
三、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品。小貓身體上的咒語解除了,小貓變回了漂亮的小貓。在我
們身邊還有很多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品,讓我們去外面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通過故事讓幼兒來鞏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通過游戲讓幼兒幫助小貓將施魔法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眼睛、鼻子、嘴巴、身體恢復正常的身體造型來感知圖形的特征和意義,幼兒通過翻篩子區(qū)分圖形的辨識,整個活動幼兒活動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
2、教案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10以內倒數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愿意參加集體活動。
2.在活動中,發(fā)現 10 以內的排列順序,感知順數和倒數。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重點難點
學習掌握 10 以內數的順數與倒數的內在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材料準備:
教具:“數字卡片”、“動物與房子”“彩色串珠”;學具:“彩色串珠”。
(2)幼兒經驗準備:10 以內順著數
活動過程
一、游戲激趣,復習導入
幼兒進行報數游戲。二、深入游戲,探究新知
1.引出小魚:
師:小魚要吹泡泡,吹呀吹,吹了幾個泡泡?(10 個) 師:10 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師:小魚還要吹,吹了幾個?(9 個) 師:9 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師:繼續(xù)吹,吹了幾個?(8 個)
師:8 個泡泡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師:這個小魚可聰明啦,你們覺得下面應該吹幾個泡泡呢?(7 個泡泡,一直吹到 1 個泡泡為止)
師:這里有數字寶寶,請小朋友把相應的數字放在泡泡下。師:從上面往下看,泡泡有什么變化啊?
師:從下面往上看呢,泡泡有什么變化?
2.幼兒操作
師:請幫著小魚從多到少的吹泡泡(教師在黑板上操作,并巡回檢查) 師:請小朋友看黑板和老師擺的一樣嗎?數一數:10 9……2 1
師:和你們平時數得方式一樣嗎?
師:10、9……1,像這樣數數就叫倒數。
3.收拾學具,交流小結。
三、情景鞏固,拓展延伸
1. 情景貫穿
出示“動物與房子”,把數字分別放在樓房旁,對應相應的層數。師:共有幾層樓?
2.幼兒自由操作,將小動送回家,根據幼兒操作進行提問。師:請小朋友幫助小動物回到自己的家。
師:小狗到小鴨家,要經過哪幾層樓?
師:大象住在第 9 層,也要到上鴨家,要經過哪幾層? 師:都是怎么數的?
師:青蛙也要到小鴨家,要經過哪幾層? 四、活動小結,延伸
師:小朋友真能干,學會了 10 以內倒著數,生活中還有很多倒著數的現象, 平時多觀察,發(fā)現倒數的現象就來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好嗎?
活動總結: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情境游戲貫穿,讓孩子們沉浸在情境游戲中,引導幼兒去發(fā)現 10 以內數的順序關系,真正將活動的主動權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并感受到游戲快樂。
我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幼兒活動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們都知道,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么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因此,活動中我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幼兒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不知不覺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有趣和實用。
在活動中唯一欠缺的是不能完全的放手,應該相信孩子,進一步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和操作的能力。
3、幼兒園教案小班數學活動:解救小貓反思
活動目標
1.鞏固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特征的認識。
2.能用語言表達圖形的特征,區(qū)分圖形的變式。
3.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重點難點重點:
能夠用語言表達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特征。難點:
區(qū)分圖形的辨識。
活動準備
1.用泡沫墊組合而成的圖形骰子 16 個,六個面分別貼有紅、黃、藍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長方形。2.貓的完整圖片(五官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單獨
的貓眼睛、鼻子、嘴巴、身體。
活動過程
一、故事:被施了咒語的貓,感知圖形特征。
師:貓媽媽要出門,出門前告訴小貓:“魚缸里有一條被施了魔法的小魚,你千萬不要去碰它,否則這個魔法會轉移到你的身上,全身變形。說完貓媽媽就走了,饞嘴的小貓迫不及待的爬進魚缸迅速的將施了魔法的小魚吃掉了,結果魔法瞬間出現了,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身體、腿和尾巴變成各種圖形。
1.出示被施了魔法的小貓,鞏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貓身上出現了哪些圖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結:原來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身上被變成了三角形、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真的好丑呀!
小貓?zhí)貏e傷心,非常后悔,這時貓媽媽回來了,看見小貓的樣子就知道小貓肯定偷吃小魚了,它趕快去找魔法師,魔法師魔法師我的孩子偷吃被施了魔法的小魚,現在身上變成各種圖形了,該怎么辦呢?
魔法師說:“是要想解開此魔法必須請小二班的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忙嗎?
二、在游戲中區(qū)分圖形的多種變式,并用語言表達出來。1.師:怎樣才能讓小貓變回原來的樣子呢,我們一起聽聽
魔法師怎么說。
魔法師:要想讓小貓變回原來的樣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魔法篩子,坐在座位上通過翻轉找出篩子上的三角形,然后放到這條魔法線上,但是魔法時間有限,小朋友們要快速的找,
當聽到魔法聲,小朋友們要停止翻轉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問:你找到的什么圖形?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呢?
師:原來三角形有三個尖尖的角,三條直直的邊。我們一
起看看這個咒語能解開嗎。我們一起來說:“一、二、三”。(拉出眼睛)哇!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眼睛,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2.師:小朋友們幫助小貓找到了眼睛,可是嘴巴、鼻子還沒有變回來,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再問問魔法師?
師幼:魔法師魔法師怎樣才能把圓形的鼻子、嘴巴變回來呢?
魔法師:要想讓小貓的嘴巴、鼻子變回原來的樣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魔法篩子,坐在座位上通過翻轉找出篩子上的圓形,然后放到這條魔法線上,但是魔法時間有限,小朋友們要快速的找,當聽到魔法聲,小朋友們要停止翻轉篩子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問:你找到的是什么圖形?你怎么知道它是圓形呢? 師:原來圓形沒有角,邊是彎彎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這個咒語能解開嗎?我們一起來說:“一、二、三”。(拉出鼻子、嘴巴)哇!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鼻子、嘴巴,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3.師:小朋友們好厲害,小貓的眼睛、鼻子、嘴巴找到了, 可是小貓的那個部位還沒有變回來呢?怎么辦?
幼:可以翻轉篩子幫它找出身體。師:小朋友們可以自己試一試
— — 你找到的是什么圖形? 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呢?
——教師將完整的身體張貼在小貓的身上。
師:原來正方形有四個角、四條一樣長的邊,小朋友們幫助小貓找回了身體,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
4.師:小貓找到了眼睛、鼻子、嘴巴、身體,還有尾巴和腿還沒有變回來,怎么辦?
幼:通過翻轉篩子找出長方形,幫助小貓解開咒語。師:趕快行動吧
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長方形的呢?
小結:原來長方形也有四個角、它們的對邊一樣長,小朋友們幫助小貓變回了尾巴和腿,小貓很高興,謝謝小朋友們。師:小朋友們太棒,幫助小貓解除的咒語,使小貓變回原
來漂亮的小貓。
三、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品。小貓身體上的咒語解除了,小貓變回了漂亮的小貓。在我
們身邊還有很多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物品,讓我們去外面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還是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通過故事讓幼兒來鞏固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通過游戲讓幼兒幫助小貓將施魔法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眼睛、鼻子、嘴巴、身體恢復正常的身體造型來感知圖形的特征和意義,幼兒通過翻篩子區(qū)分圖形的辨識,整個活動幼兒活動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厚。
4、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認識數字5反思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理解數字5的實際意義。
2、在游戲活動中激發(fā)學習數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環(huán)境布置:設計一個溫馨的數字5的家,家中有客廳、書房、飯廳、玩具室。
活動材料:
1、1~5數字點卡、數字卡若干。同類,但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5以內物品的圖片若干,如4條小魚、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
2、同類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飯廳中的5個小碗、4把勺子、6個盤子、5個蘋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繩等:布置在書房中的5把剪刀、5枝鉛筆等。
3、同類,但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廳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顏色不同的花、鏡框中數字5一家的合影、魚缸中有5條不同種類的魚;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個不同的娃娃、5輛不同的汽車等。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到數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1)老師扮演快樂的數字5,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2)介紹到數字5家里的要求:經過5座小橋、穿過5片森林,最后來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據房子上的數字標記找到5的家。(復習5以內的數,會手口一致的點數)
(3)數字5的家門前有若干張圖片,幼兒正確點數圖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對應的數字點卡或數字卡后,方可進入數字5的家。(復習計數和說出總數)
2、尋找數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兒分成4組,分別進入數字5家的客廳、書房、飯廳、玩具室。
(2)尋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個小碗、5條魚、5個蘋果、5個人的合影等。(啟發(fā)幼兒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形狀的影響,將同品種物體歸類)
(3)將家中是5的物品用數字卡或點卡作出標記。
3、尋找數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辦法使其變成5。
(1)找數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書、6個娃娃、6根跳繩等。
(2)鼓勵幼兒想辦法使其變成5。重點引導幼兒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將調整好的物品用數字卡或點子卡作出標記。
4、請幼兒吃數字餅干,感謝他們到數字5家做客,并對活動作評價、小結。
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的5,如5層樓、5點鐘、5月、5歲、5元錢等等,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5、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小熊過生日反思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鞍匆?guī)律排序”是數學中較為復雜的概念,小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小熊過生日”的情境讓幼兒初步學習排序的方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排序的趣味性,并將排序活動生活化。
活動目標
1、對排序活動感興趣,愿意并積極的參加操作活動。
2、通過觀察發(fā)現排列的規(guī)律,并能較清晰的進行表達。
3、初步感知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基本掌握 ABAB 間隔模式的排列方法。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激發(fā)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初步學習排序的方法。
活動難點:幼兒能理解排序規(guī)律,自主操作排序。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若干(圓形、動物、水果)、操作卡槽、紙盤若干、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題,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一)、運用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排序的規(guī)律。
師: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熊媽媽請來了它的好朋友為他過生日,可是小熊的朋友是第一次來小熊家,不認識路,怎么辦呀?熊媽媽告訴它們:沿著小熊的腳印走就能走到小熊的家了,于是小熊的朋友們找到了熊媽媽的腳印,咦,第一個腳印是紅色的,第二個腳印是藍色的,第三個腳印會是什么顏色呢?(幼兒猜測)我們一起來看看,是紅色的,誰能猜一猜第四個腳印是什么顏色?(幼兒猜測)
師:原來第四個腳印是藍色的,接下來會是什么顏色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感知腳印的排列順序,并說一說是怎么排列的?
師:太棒了,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熊的朋友終于走到了小熊的家,老師發(fā)現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厲害,那么快就能說出下一個腳印的顏色,誰來告訴我這些腳印是怎么排排隊的啊?
(請個別小朋友回答)。
小結:腳印是按照一個紅色、一個藍色的順序排排隊的。
二、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guī)律的主要特征。
1、引導幼兒探索、感知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特征,讓幼兒觀察,說一說是怎么排列的?請幼兒接著排列。
(1)、小動物排列。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來給小熊過生日的會是誰呢?(出示課件幼兒看圖自由回答)師:他們是怎樣排排隊的呢?
師幼共同回答:一只長頸鹿、一只小烏龜。
師:接下來排隊的會是誰呢?(個別幼兒回答) 師幼共同重復小動物的排列。
師:咦?怎么還有一只小烏龜呢?我們能不能讓它排在小烏龜的后面呀?為什么呢?(個別幼兒回答)
小結:小烏龜不能排在小烏龜的后面,因為它們是按照一只長頸鹿一只小烏龜的順序往下排的 。
(2)、圖形排列。
師:剛才熊媽媽告訴我,今天還有圓形寶寶也過來給小熊過生日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圓形寶寶又是怎么排排隊的呢?一個藍色,一個紅色,如果讓你們接下去排你們會排嗎?告訴我接下來怎么排?(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示范操作)......
師:還有一個紅色能不能排在這里呢?為什么?帶領幼兒用語言表達:因為她們是按照一個藍色一個紅色的順序排列,紅色后面是藍色。
三、通過操作,進一步鞏固感知物體的規(guī)律特征。( 教師根據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1、請幼兒到桌子前按規(guī)律自己動手操作。
師:今天還有很多的圓形寶寶、水果寶寶、動物寶寶要來給小熊過生日,不過它們需要排好隊才能到小熊的家,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幫它們排排隊啦!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后面的桌子上有的是給小動物排排隊,有的是給圓形寶寶排排隊,還有的是給水果寶寶排排隊,等下老師要請每個小朋友去都去排一排,然后看看前面是怎么排的,那后面也要什么排的。老師再講一遍,你要看清楚前面是怎樣排的你后面也要怎樣排的,知道嗎?排完后把你排好的拿到老師這邊來,老師幫你們貼上,好了,現在請你們輕輕的站起來,不搬小椅子到后面的桌子上選擇一張你喜歡的卡片排排隊吧。
2、排列好的展示在板上,請幼兒說一說是怎么排的(一個...一個... ),師幼共同檢查排序規(guī)律。
四、讓小朋友也來排排隊開火車,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今天表現的都很棒,小熊說特別謝謝你幫它的朋友們排排隊,接下來,老師請小朋友排排隊開小火車,好不好?
師:今天我們小火車有要求,要一個男孩子,一個女孩子,一個男孩子..四、活動延伸:
益智區(qū)中,提供各種塑料雪花片,圖形片,可供顏色、形狀、大小進行 ABAB 間隔模式的
排列。....
活動總結
整個活動貫穿了“小熊過生日”的情境,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融合了信息化教學,運用白板課件讓幼兒進行排序操作,帶著趣味性的同時增強了幼兒對間隔排序活動的理解,在活動結束后的排隊活動中將排序活動運用到生活,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排序活動的理解,通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基本掌握 ABAB 的間隔排序,但是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也有可能小部分的幼兒需要在區(qū)角延伸活動中進行個別化引導。
6、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優(yōu)秀教案:交替排序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兩種實物有規(guī)律地交替排序,對應匹配,感知序列。
2、正確感知5以內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3、能正確使用單位量詞“根”、“只”、“條”、“頭”。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頭4根,小貓3只,小魚3條,青蛙5只,荷花5朵,標記圖一張。
2、學具:幼兒用書33、34頁。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依樣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標記圖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規(guī)律,說說:圖上有什么?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導幼兒幫它們排隊,請個別幼兒來操作,邊排邊說: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從前往后說一說: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2)對應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頭圖片,讓幼兒看圖說說:這里有什么?誰來把它們送給大象和小狗,邊送邊說:××,我送你一根什么,…..
請個別幼兒在黑板上操作,學習正確運用量詞。
2、操作活動。
(1)、第一 、二、三組。
排序匹配活動。
觀察標記圖上的動物,學習依樣接著擺放動物,再對應匹配食物,鼓勵幼兒邊操作邊說。
(2)、第四、五、六組。
依樣排序。
觀察標記圖上的圖片,請你依樣排列。
觀察實物數量,畫出相應數量的短線或小圈,記錄實物數量。
3、活動評價。
4、展示幼兒活動材料,請幼兒說說他市怎樣排卡片的,體驗有規(guī)律的序列。
活動反思:
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探索發(fā)現,使幼兒能正確區(qū)別,理解排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7、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課優(yōu)秀教案:修路反思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課教案-修路
一、活動目標:
1、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制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鏤刻下來的圖形涂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
2、兔媽媽胸飾。
三、活動過程:
1、游戲“做夾心餅干”,復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么去好呢?”
游戲“做夾心餅干”,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后要說出做的是什么形狀的夾心餅干。
2、引起幼兒玩“修路”游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干,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么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3、嘗試組合圖形。
啟發(fā)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4、游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zhèn)€踩石頭的游戲,我拿出什么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么形狀的“石頭”并說出這是什么形狀。“
5、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8、幼兒園教案小班數學活動:喜歡的顏色反思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們在玩積木、畫畫時,對五顏六色的積木及畫筆愛不釋手,但是往往不能正確說出顏色以及正確的用顏色描述物品。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和黃色。
2、學習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3、用“紅色的/黃色的......”介紹物品。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用“紅色的/黃色的......”介紹物品。 活動難點:學習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活動準備
小老鼠兩只、紅色、黃色小老鼠各一只 、紅色和黃色的顏料桶圖片各一張、紅色的圖片(蘋果、糖果、辣椒)黃色的圖片(香蕉、小雞、小花)、紅色和黃色的小積木若干、紅色和黃色的小盤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小老鼠圖片
教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楊老師為你們請來了兩位小客人,請小朋友們看看它們是誰?
教師:對,它們是兩只小老鼠。聽!(故作神秘狀)小老鼠在和楊老師說話,我們來聽聽他們說了什么?
教師:噢,小老鼠告訴楊老師它們很喜歡畫畫,并且它們還要向小朋友們展示它們畫畫的本領。
二、顏色認知,并用“黃色的/紅色的......”介紹物品
教師:第一只小老鼠已經等不及了,“撲通”一聲,它跳進了紅色的顏料桶里。看!它變成了什么顏色的老鼠呀?(出示紅色老鼠的圖片) 幼兒:紅色的老鼠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它畫了什么?
幼兒:紅色的蘋果、紅色的糖果、紅色的辣椒。
教師:噢,原來這只小老鼠用紅色的顏料畫出了紅色的畫。
教師:瞧!第二只小老鼠看了好羨慕,只聽“撲通”一聲,它也跳進了顏料桶,我們來看看它跳進了什么顏色的顏料桶?
幼兒:黃色的顏料桶。
教師: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只小老鼠會變成什么顏色的老鼠? 幼兒:黃色的老鼠。
教師:好,那我們再來看看它畫了什么?
幼兒:黃色的香蕉、黃色的小雞、黃色的小花。
教師:噢,原來這只小老鼠用黃色的顏料畫出了黃色的畫。 三、嘗試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1、教師示范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教師:哎呦,我怎么把兩只小老鼠畫的畫混到了一起,小老鼠們一定很傷心,小朋友們能不能幫我把它們分開?
幼兒:可以
教師:紅色的蘋果是紅色的小老鼠畫的。那黃色的香蕉呢? 幼兒:黃色的香蕉是黃色的小老鼠畫的。
2、請個別幼兒操作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教師:好,現在楊老師請坐姿漂亮的小朋友幫忙分一分。
教師:剛剛小朋友按物品的顏色幫小老鼠把混在一起的畫分開了,小老鼠開心極了,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忙。
四、幼兒集體操作按顏色把物品分類,并進行驗證。
教師:為了感謝小朋友的幫忙,小老鼠要邀請小朋友們吃糖豆,但是, 小老鼠有 2 個要求:
(1)請小朋友們把混在一起的糖豆按顏色分開,分別放在小老鼠為大家準備的小筐里.
(2)先分完的小朋友要耐心等待一下其他小朋友。好,現在請小朋友們輕輕搬小椅子排隊去坐到旁邊桌子上分糖豆。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觀察并及時指導、驗證結果) 教師:好吃的糖豆已經分開了,請小朋友們享用吧。
教師:小老鼠的糖豆甜不甜?你們幫助了小老鼠,小老鼠心里也甜甜的,
現在它們要回家了,請小朋友們和小老鼠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主要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展開活動,活動中,我借用了卡通圖片、小積木等輔助教具,極大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引導幼兒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而愉悅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看看、玩玩、學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認識紅色和黃色、學會用紅色的/黃色的......介紹物品以及學習按顏色把物品分類, 形成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有力的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充分體驗到了數學活動的快樂。
但是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對重點目標用紅色的/黃色的.....介紹物品完成的不夠好。當我引導幼兒說出紅色的蘋果后,有個別幼兒可以說出紅色的辣椒,此時我應該引導幼兒集體說出紅色的糖果,這樣既可以對這一重點目標加深鞏固,同時也可以適當的活躍一下幼兒的氣氛。
2、分糖豆這一操作環(huán)節(jié)的操作要求不夠明確,幼兒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個別能力強先分完糖豆的幼兒有消極等待現象。
3、在驗證糖豆是否正確的按顏色分開時,可以考慮讓幼兒互相驗證, 這樣既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發(fā)現沒有正確按顏色將糖豆分開的幼兒,并及時地加以引導糾正。
4、輔助教具糖豆可以更逼真一點,如:彩泥制作?;蛘邷蕚湔娴奶嵌?,這樣幼兒的分糖豆這一操作環(huán)節(jié)過渡到享用糖豆就更加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