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古詩18首錦集》屬于詩詞大全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送成復(fù)初指揮南還與嚴(yán)宗哲太守喬思孝長史強(qiáng)景明伴讀聯(lián)句(明代-朱誠泳)
一騎沖寒出灞陵,望中仙掌入云層。三秦豪杰鄉(xiāng)評在,兩葉勛華國史登。
龍起當(dāng)年聞扈從,蟬聯(lián)此日看云仍。琴邊得趣追中散,畫里傳詩比右丞。
瘦骨獨憐清似鶴,奇毛轉(zhuǎn)覺鷙如鷹。名通丹陛交章薦,功在黃河滿路稱。
分手又從天外未,舉頭猶記日邊曾。白云目斷松楸遠(yuǎn),紫電光寒浐渭澄。
鄭驛梅緘春早寄,謝池草思夢還憑。大江潮上初生月,古渡澌流漸合冰。
歸到舊京應(yīng)憶我,石頭風(fēng)雨夜窗燈。
2、次胡孝思中嵓韻(明代-楊慎)
翠微連寶地,青靄壓云堤。俯瞰行人小,平瞻遠(yuǎn)樹齊。
振衣淹暮屐,回棹聽寒鼙。雨歇楓林靜,荒雞尚未啼。
3、和杜孝錫展江亭三首(宋代-韓維)
驚鷺飛鳴避畫橈,游人笑語過朱橋。
買家園里花應(yīng)謝,綠遍墻頭野杏梢。
4、十二時行孝文(唐代-白居易)
晡時申,父母堂前莫動塵。
縱月些些不稱意,向前小語善諮聞。
5、送羅服卿還夷陵兼柬陶孝若年兄(明代-袁宏道)
缸花吐盡醁杯重,惜別綿綿話曉鐘。雙髻奚奴肩繡裛,一鞭驄馬出芙蓉。
但知作敘干皇甫,未覺籠須笑士龍。寄語歐公門下士,青鞋將過紫芝峰。
6、孝烈皇后挽歌(明代-王維楨)
范內(nèi)留芳訓(xùn),扶天有駿功。
仙游知跨鳳,圣念為當(dāng)熊。
玉珮虛無里,蒼云悵望中。
宜春花照眼,淚灑舊時叢。
7、鄒謙所孝思堂(明代-楊士奇)
墓筑蕪湖縣,因之托數(shù)椽。卻思嚴(yán)譴日,感泣更生年。
十口今誰在,孤身秪自憐。朝朝松柏地,拜跽薦寒泉。
8、謁忠孝祠(明代-黎粵俊)
巨節(jié)今彌顯,孤忠久益光。昔年藏霧豹,此日仰星凰。
五泄曾聞筮,三徵始促裝。薦函緣大老,特簡自高皇。
趙島蜃為氣,韓溪鱷更張。欲憑行省略,因遣尚書郎。
攜手躬單舸,之官錦一囊。炎峰消瘴癘,潮海凈煙霜。
轉(zhuǎn)旆增江滸,羅舟??芸瘛5艹株R虎,未即殪妖狼。
血遂銷為碧,天誰問彼蒼。氣淩文相凜,兒迥卞家行。
罵賊寧甘死,哀親孰返喪。抱尸終裹革,舁櫬遂還鄉(xiāng)。
涕泗長辭辟,耘耕竟守疆。芳蹤留相水,遺像肅宮墻。
椒實宜蕃衍,蓀枝盡發(fā)楊。云仍開麗藻,文武裕青箱。
帝錫山河重,人咸孔孟方。征蠻勞斧鉞,謁祖奉圭璋。
拭淚空盈把,題詩識不忘。故林貽父老,下里效簞漿。
況復(fù)中丞節(jié),重來百粵棠。星辰高北極,雨露遍南荒。
屢飾碑前碣,堪誇笏滿床。新祠饒水木,舊史播琳瑯。
伏臘村翁走,春秋國典彰。松楸馀俎豆,忠孝在蒸嘗。
景仰興頑懦,瞻依想鍊鋼。精靈真可溯,白馬恍洋洋。
9、讀孝先禊日詩因贈(明代-王彥泓)
兩紙新書楔日題,莫愁哦諷露瓊犀。通懷不作楊彪瘦,與故那令束皙迷。
道上客休歌薤露,座中吾愧讀雌霓。蘭亭尚遜君超絕,為說彭殤未易齊。
10、得勝門外迎孝烈皇后靈(明代-黃廷用)
步出西郊雨乍晴,行行凝盻總含情。夕陽斜拂龍蛇影,層漢空聞鳥雀聲。
羽扇徘徊村樹擁,羅幃迤邐野云橫。即從享殿瞻神御,惟有香煙紫霧生。
11、孝烈皇后挽詩 其三(明代-黃廷用)
玄冬賓淑御,經(jīng)歲軫皇情。寒雨隨銀漏,春風(fēng)宛佩聲。
三河馳玉輅,五月掩金城。宸謚昭宮德,長留汗簡名。
12、孝烈皇后挽詩 其一(明代-黃廷用)
母德儀天下,慈恩與地平。玄心何降割,赤子自含情。
寶鏡馀鸞彩,瓊樓杳鳳聲。沉沉宮漏永,秋月為誰明。
13、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八十五 馬援(宋代-林同)
惡言出于口,必至反其身。小子聞人過,當(dāng)如聞父名。
14、夷狄之孝十首·西羌東吾(宋代-林同)
循循只自守,何獨此羌然。
直以父在漢,忍將身犯邊。
15、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子游(宋代-林同)
犬馬何以別,斯言似太深。
深言變養(yǎng)者,可不敬於心。
16、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袁君正(宋代-林同)
家人勸我睡,共說不眠難。
官既未得差,眠時自不安。
17、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延(宋代-林同)
酷矣杖流備,奇哉魚躍冰。
能令母心司,不異已親生。
18、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申生(宋代-林同)
姬泣賊由于,子辭必罪姬。
為憂君不樂,寧死莫君知。
19、上巳后一日王孝揚將軍招同張桐君梁藥亭屈翁山張超然家獻(xiàn)孟集倚劍堂時牡丹盛開即事分賦(明代-陳恭尹)
折簡相招路未遐,群賢畢至興彌嘉。春風(fēng)好續(xù)蘭亭會,南國今開洛下花。
戲彩衣邊疑舞袖,驚人詩里見馀霞。明朝定有江郎筆,傳出山陰內(nèi)史家。
20、無題四首戲呈孝甫子建 其一(明代-居節(jié))
高樓月色白于霜,畫枕屏寒夜未央。織女機(jī)絲隔河漢,娥皇竹淚滿瀟湘。
雙飛自托云中鵠,一曲空彈《陌上?!?。妒女津頭潮不到,江流卻似九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