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陽光》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及反思與點評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棉鞋里的陽光》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及反思與點評一等獎
【情景說明】
一年級的教學目標里有一條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許多學生讀起書來沒有輕重之分,拖聲拖調地唱讀。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除了范讀、領讀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我想是不是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來啟發(fā)學生如何朗讀呢?于是在課堂上,我注意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指導學生朗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里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敘了媽媽格外體貼年邁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母子倆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這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教學的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把課文讀正確;并學會寫“午、合、放、收”這四個字。
下面具體展示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重點詞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準備】
用小黑板寫好課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難讀的長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你們都記住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
把生字放在課文中,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生字。
2、以開火車的形式抽卡片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二、理解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1~4自然段:
⑴ 指名讀1~4自然段:
其他同學看書中的插圖。
⑵ 小黑板出示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指名一位同學上臺用“ ”劃出媽媽的話,用“~~”劃出小峰的話。其他同學在書中劃。
對話如下:
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棉被曬過了,奶奶蓋上會更暖和。”媽媽說。
“為什么呢?”小峰又問。
媽媽說:“棉被里有棉花,讓陽光鉆進棉花里,你說暖和不暖和?”
⑶ 評議劃得是否正確,并告訴學生人說的話是在兩個引號之間的部分,教師簡介引號的作用。
⑷ 同學們在家里問爸爸媽媽問題時是用什么語氣呀?
(好奇、疑問)
爸爸媽媽又是用什么樣的語氣回答你們呢?
(耐心、親切)
請同學們試著讀讀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⑸ 指名學生和老師一起讀媽媽與小峰的對話:
大家評議。
⑹ 同桌分角色朗讀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⑺ 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在讀媽媽的話時,把“更”字讀得很重,你們?yōu)槭裁匆@樣讀呢?
(棉被本來就暖和,媽媽一曬就更加暖和了。)
⑻ 你們從“更”字體會出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細心、體貼)
在具體的品詞品句中讓學生感悟到人物的品質。
2、學習第5自然段:
⑴ 媽媽把棉被曬過了,奶奶午覺時有什么感覺呢?
指名讀第5自然段。
⑵ 請同學們用“==”標出奶奶說的話。
(“這被子真暖和。”)。
⑶ 奶奶躺進被窩時有什么感覺呢?你們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回答嗎?
(舒服)
⑷ “舒服地合上眼睛”是怎樣的呀?
大家在座位上表演一下。
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感覺一下奶奶舒服的感受,學生體會會更加真切。
⑸ 讓學生帶著“舒服”地感覺讀奶奶的話。
3、學習6~8自然段:
⑴ 奶奶睡著了,小峰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指名讀6自然段。
⑵ 小黑板出示第6自然段,學生回答。
(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他輕輕地把奶奶的棉鞋擺在陽光曬到的地方。)
⑶ 小峰想的話后面的六點是什么?
(省略號)
⑷ 老師解釋這兒的省略號:
(這兒的省略號是把小峰還想到的給省略了。)
⑸ 你們猜猜看,小峰還想到了些什么,使他會幫奶奶曬棉被呢?
(小峰想到早上媽媽給奶奶曬棉被,讓陽光鉆進棉花里,奶奶蓋上更暖和了,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讓陽光鉆進棉鞋里,那穿上后也會更加暖和。)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是媽媽的行為影響了小峰,所以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
⑹ 小峰是怎樣給奶奶曬棉鞋的?
(輕輕地)
⑺ 為什么要“輕輕地”呢?
(生怕把奶奶吵醒了)
⑻ 你覺得小峰是個怎樣的孩子?
(關心、體貼長輩,非常細心)
⑼ 你們有沒有像小峰這樣,關心體貼長輩?
聯(lián)系生活觸發(fā)他們愛老敬老的美好心靈。
⑽ 奶奶醒了后,說了些什么呢?
指名讀奶奶的話。
(“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
⑾ 你們猜猜看,奶奶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驚喜,是誰幫我曬了棉鞋呢?)
⑿ 假如你是小峰,你聽了奶奶的話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開心、愉快)
⒀ 請你們帶著開心、愉快的心情讀第8自然段。
4、總結全文:
⑴ 假如小峰現(xiàn)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通過假設的情景,使學生對小峰的贊賞之情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⑵ 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⑶ 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媽”、“奶”,找到相同之處。
2、說說寫女字旁和“女”字有什么不同之處。
3、老師范寫“媽”、“奶”。
4、學生臨摹。
【教學反思】
《棉鞋里的陽光》這篇課文較長,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課時里解決了識字,把課文讀正確,并寫了大部分生字的任務,所以在第二課時里,沒有出現(xiàn)過多的識字環(huán)節(jié),只是在開課時復習了一下生字詞,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理解課文和朗讀感悟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在勾畫、感情朗讀、評議中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特別是通過“更”字的體會,深化大家對媽媽的認識。又如抓住小峰給奶奶曬棉鞋時“輕輕地”動作來體會小峰關心體貼長輩。
另外我還注意從課文留白處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又如讓大家想象,聽了奶奶的話后,小峰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教學得心應手,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感情。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yōu)秀品質。
【專家點評】
葉筍老師這節(jié)課緊扣了小峰關心、體貼長輩的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小主人翁觀察媽媽的行為,為奶奶曬棉鞋的一舉一動,從而贊揚小峰的美好品質。老師抓住“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老師抓住“小峰想:”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峰會想什么?小峰由媽媽曬棉被能想到曬棉鞋,體會小峰是個細心、孝順的好孩子。
老師注意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意思。如:“真暖和”,“舒服地”合上了眼睛,讓學生體會奶奶躺進被窩里,感覺是多么多么的暖和,睡得是多么多么的舒服。學生體會到了,讀才能讀出美好的感覺。
老師在教學中還十分注重指導朗讀,如,“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一點兒”讀兒化音。“暖和”讀輕聲。小峰與媽媽的對話,一問一答,讀出語氣。奶奶奇怪地問:“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讀出疑問的語氣。
整篇課文在讀中理解,理解后再讀,讀出了語氣的變化,讀出了情感。
2、《棉鞋里的陽光》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及反思與點評
【情景說明】
一年級的教學目標里有一條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許多學生讀起書來沒有輕重之分,拖聲拖調地唱讀。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除了范讀、領讀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我想是不是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來啟發(fā)學生如何朗讀呢?于是在課堂上,我注意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指導學生朗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年級下學期第二單元里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敘了媽媽格外體貼年邁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母子倆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這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教學的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把課文讀正確;并學會寫“午、合、放、收”這四個字。
下面具體展示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重點及難點】
體會重點詞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準備】
用小黑板寫好課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難讀的長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你們都記住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
把生字放在課文中,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記生字。
2、以開火車的形式抽卡片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二、理解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1~4自然段:
⑴ 指名讀1~4自然段:
其他同學看書中的插圖。
⑵ 小黑板出示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指名一位同學上臺用“ ”劃出媽媽的話,用“~~”劃出小峰的話。其他同學在書中劃。
對話如下:
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棉被曬過了,奶奶蓋上會更暖和。”媽媽說。
“為什么呢?”小峰又問。
媽媽說:“棉被里有棉花,讓陽光鉆進棉花里,你說暖和不暖和?”
⑶ 評議劃得是否正確,并告訴學生人說的話是在兩個引號之間的部分,教師簡介引號的作用。
⑷ 同學們在家里問爸爸媽媽問題時是用什么語氣呀?
(好奇、疑問)
爸爸媽媽又是用什么樣的語氣回答你們呢?
(耐心、親切)
請同學們試著讀讀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⑸ 指名學生和老師一起讀媽媽與小峰的對話:
大家評議。
⑹ 同桌分角色朗讀媽媽和小峰的對話。
⑺ 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在讀媽媽的話時,把“更”字讀得很重,你們?yōu)槭裁匆@樣讀呢?
(棉被本來就暖和,媽媽一曬就更加暖和了。)
⑻ 你們從“更”字體會出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細心、體貼)
在具體的品詞品句中讓學生感悟到人物的品質。
2、學習第5自然段:
⑴ 媽媽把棉被曬過了,奶奶午覺時有什么感覺呢?
指名讀第5自然段。
⑵ 請同學們用“==”標出奶奶說的話。
(“這被子真暖和。”)。
⑶ 奶奶躺進被窩時有什么感覺呢?你們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回答嗎?
(舒服)
⑷ “舒服地合上眼睛”是怎樣的呀?
大家在座位上表演一下。
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感覺一下奶奶舒服的感受,學生體會會更加真切。
⑸ 讓學生帶著“舒服”地感覺讀奶奶的話。
3、學習6~8自然段:
⑴ 奶奶睡著了,小峰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指名讀6自然段。
⑵ 小黑板出示第6自然段,學生回答。
(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他輕輕地把奶奶的棉鞋擺在陽光曬到的地方。)
⑶ 小峰想的話后面的六點是什么?
(省略號)
⑷ 老師解釋這兒的省略號:
(這兒的省略號是把小峰還想到的給省略了。)
⑸ 你們猜猜看,小峰還想到了些什么,使他會幫奶奶曬棉被呢?
(小峰想到早上媽媽給奶奶曬棉被,讓陽光鉆進棉花里,奶奶蓋上更暖和了,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讓陽光鉆進棉鞋里,那穿上后也會更加暖和。)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是媽媽的行為影響了小峰,所以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
⑹ 小峰是怎樣給奶奶曬棉鞋的?
(輕輕地)
⑺ 為什么要“輕輕地”呢?
(生怕把奶奶吵醒了)
⑻ 你覺得小峰是個怎樣的孩子?
(關心、體貼長輩,非常細心)
⑼ 你們有沒有像小峰這樣,關心體貼長輩?
聯(lián)系生活觸發(fā)他們愛老敬老的美好心靈。
⑽ 奶奶醒了后,說了些什么呢?
指名讀奶奶的話。
(“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
⑾ 你們猜猜看,奶奶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驚喜,是誰幫我曬了棉鞋呢?)
⑿ 假如你是小峰,你聽了奶奶的話后,會是怎樣的心情?
(開心、愉快)
⒀ 請你們帶著開心、愉快的心情讀第8自然段。
4、總結全文:
⑴ 假如小峰現(xiàn)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通過假設的情景,使學生對小峰的贊賞之情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指導自己的行為。
⑵ 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
⑶ 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媽”、“奶”,找到相同之處。
2、說說寫女字旁和“女”字有什么不同之處。
3、老師范寫“媽”、“奶”。
4、學生臨摹。
【教學反思】
《棉鞋里的陽光》這篇課文較長,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課時里解決了識字,把課文讀正確,并寫了大部分生字的任務,所以在第二課時里,沒有出現(xiàn)過多的識字環(huán)節(jié),只是在開課時復習了一下生字詞,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理解課文和朗讀感悟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在勾畫、感情朗讀、評議中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特別是通過“更”字的體會,深化大家對媽媽的認識。又如抓住小峰給奶奶曬棉鞋時“輕輕地”動作來體會小峰關心體貼長輩。
另外我還注意從課文留白處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又如讓大家想象,聽了奶奶的話后,小峰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教學得心應手,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感情。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yōu)秀品質。
【專家點評】
葉筍老師這節(jié)課緊扣了小峰關心、體貼長輩的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小主人翁觀察媽媽的行為,為奶奶曬棉鞋的一舉一動,從而贊揚小峰的美好品質。老師抓住“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老師抓住“小峰想:”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峰會想什么?小峰由媽媽曬棉被能想到曬棉鞋,體會小峰是個細心、孝順的好孩子。
老師注意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意思。如:“真暖和”,“舒服地”合上了眼睛,讓學生體會奶奶躺進被窩里,感覺是多么多么的暖和,睡得是多么多么的舒服。學生體會到了,讀才能讀出美好的感覺。
老師在教學中還十分注重指導朗讀,如,“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一點兒”讀兒化音。“暖和”讀輕聲。小峰與媽媽的對話,一問一答,讀出語氣。奶奶奇怪地問:“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讀出疑問的語氣。
整篇課文在讀中理解,理解后再讀,讀出了語氣的變化,讀出了情感。
3、放飛學生的天性──《棉鞋里的陽光》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案例】
突如其來的提問
這是一節(jié)語文課,我正引導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棉鞋里的陽光》一課。當讀到第4小節(jié)時,李商隱隊就伸出一只小手。 “許文慧,你有什么事嗎?”我耐心地問。
許文慧站起來,奇怪地說:“老師,為什么陽光鉆進棉花里,棉被就會暖和呢?”
我當即對她積極提問進行了鼓勵,并請她上臺來主持這個問題的討論。
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都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
一生說:“因為棉花是白色的,陽光鉆進棉花,棉被就會暖和起來。”
另一生馬上反駁:“不對!我們站在太陽底下,不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衣服都會暖和起來。”
最后討論得出,棉被會暖和是因為太陽是會發(fā)熱的球體,陽光鉆進棉被,把熱量傳給了棉被。
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fā)現(xiàn)、會表達,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只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經(jīng)歷了這一次后,使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在以后的語文課上,學生提的問題多了,學生的聲音也多了。
【教學反思】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么三、四歲的孩子會問“蘋果為什么有皮”、“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之類的問題,而十一、二歲的孩子卻變得提不出任何問題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每節(jié)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了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于是,在課堂上提問便成了老師的專利,回答是學生的義務。長此以往,學生便成了腦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了,如此這般,后果將不堪設想?,F(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說明,少年兒童天真好奇,對萬事萬物都愛問個為什么,他們常常喜歡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和經(jīng)驗,針對問題尋找一種獨立的解釋,甚至朝著教師講的和書本上寫的不同方向大膽提出疑問,去探索客觀真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兒童的天性。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維護和發(fā)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輕松上陣,暢所欲言,讓他們有機會說,敢于說,甚至人人爭著說,培養(yǎng)他們的獨特個性。那么,怎樣才能放飛學生的天性呢?
一、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氛圍
許多教育學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這說明學習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
我們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獨立人格,獨特價值和無限潛能的人。雖然他們將來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卻都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要學會角色轉換,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小班教學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發(fā)揮的情境,幫助每一個學生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同時,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問答。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當學生突然舉手提出第一個疑問“陽光鉆進棉花,棉被為什么會暖和”時,我若孰視無睹,那么學生就無法享受到參與的樂趣,無法享受到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樂趣,更談不上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除了師生平等,生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間。在進行各種交往活動中,教師給“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的機會應是均等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xiàn)象。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tài)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fā)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爆F(xiàn)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新接受的信息發(fā)生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xiàn)一種力求統(tǒng)一矛盾,使心理狀態(tài)趨于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tǒng)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事例證明,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都是起源于質疑??梢?,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才智,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yōu)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fā)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chǎn)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耙啥軉?,已得知識之半?!睂W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語文界老前輩葉圣陶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讀書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應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我們應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4、《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要求會寫“媽、奶、午、合、放、收”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重點難點:寫字注意筆順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齊讀,說說你是怎么記的?指名匯報。
2、分男女生讀,男生讀生字,女生組詞或女生讀生字,男生組詞。
3、小火車,同桌的小朋友一個讀字音,一個組詞。
4、小老師領讀。
5、讓學生挑選自己會認的字讀給大家聽或挑選會人的字說詞語。
6、做聽音找卡片游戲。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讀。
2、小組練讀,以給畫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
三、指導書寫
1、今天我們要學習寫好6個字,會讀嗎?
2、師范寫這幾個字,引導學生觀察寫這幾個時要注意什么?請小老師說說該怎樣才能寫好?
3、引導學生說說寫這幾個字時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著重指導寫好“奶、午、”兩個字。
5、請學生把自己寫得最漂亮的字給大家看,互相評價。
6、出示小黑板,分別用“午、放、收”組詞,看誰寫得多。
四、實踐活動
回家去做一件體貼長輩的事。
課后記:
5、《棉鞋里的陽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人教版一年級教學設計)
2黃山奇石
教學目標:
1、會認個生字,會寫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培養(yǎng)觀察力和想象力。
4、激發(fā)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圖畫,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黃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沒有比黃山更美的山了。可見黃山的確是一座神奇、美麗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黃山的奇石吧!齊讀課題
二、自學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小組合作學習。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生字的讀音。
3、分析字形,記憶漢字。
4、初步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滾。
三、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自讀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哪幾個景點?
四、學生質疑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第二課時
一、導入談話。黃山的石頭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見的?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2—5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你們喜歡哪種石頭?選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來學習:圖上畫的是哪個景點?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對照圖片讀一讀,讀出你們的喜愛之情。再結合圖展開想象,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全班匯報。
3、小結
4、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自然段。并試著背下來。
6、《棉鞋里的陽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的美德,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2、認識“棉、照”十三個生字,會寫“放、收”等六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陽光”一詞)
小朋友們來看,這是什么?
(陽光)
你們喜歡陽光嗎?
(喜歡)為什么呢?
(生自由說)
帶給我們溫暖的陽光會在哪里呢?課前教師布置小朋友們去找一找陽光,你們找到了嗎?
(生說一說)
2、有一位小朋友說奶奶的棉鞋里有陽光,你想知道他是誰嗎?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棉鞋里的陽光
(板書課題)
咱們一起來讀讀課題吧!(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7課,先自由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生讀)
2、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出示生字)你們可以挑選自己會認的字讀一讀,給這個字找找朋友。
(師隨機出示詞語)
(生齊讀詞)
3、小朋友們讀得真棒,有一只小青蛙遇到了難題,想讓小朋友們幫助它,你們愿意嗎?
(愿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游戲:青蛙過河)
讀讀它吧!只要你們讀對了橋上的詞,就能幫助小青蛙過河了!
(生做游戲)
小朋友們讀真不錯,來聽聽小青蛙怎么夸你們的吧!(出示青蛙聲音)
4、那么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
(能)
那就找你的同桌讀一讀吧!你能讀對讀通哪一段,就大膽地試一試。
(生讀、生評)
三、朗讀感悟
1、(出示“曬”字)這個生字小朋友們還記得嗎?
(生讀)
不錯,曬了什么?
(曬棉被)
誰曬棉被?
(媽媽曬棉被)
媽媽給誰曬棉被?
(媽媽給奶奶曬棉被)
(隨機出示句子)
課文里還說了“誰給誰曬什么?”
2、看到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說)
是啊,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呢?
(出示文圖)
小朋友們想知道嗎?
(想)
讓我們一起到課文里去找一找、讀一讀,好嗎?
(好)
請小朋友們再自由的讀讀課文,在小組里面互相說說你的看法。
(生說)誰來說說你的看法?
(生說,師進行鼓勵)
說到這兒,你覺得媽媽做到對嗎?
(對)
3、你能讀好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嗎?
(能)
我們看到課文的第1~4自然段,各同桌一塊兒讀一讀,用橫線畫出小峰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媽媽說的話。
(師板書)
我想請三位小朋友來讀一讀小峰和媽媽說的話,還有一個讀旁白部分,誰敢試一試?
(生讀)
他們找對了嗎?
(找到了)
還有哪三位小朋友想讀一讀?
(生讀)
大家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誰讀得好一些,你能介紹一下你讀好的方法嗎?
(請2~3組學生說一說)
4、剛才小朋友們分角色都讀得不錯,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你們歡迎嗎?
(歡迎)
男同學想讀誰?……女同學呢?……老師來讀旁白部分,讓我們伴隨著音樂開始吧!
(師生讀課文)
5、老師真佩服你們,讀得這么棒!老師看得出來,很多小朋友還想展示展示自己,這樣吧!愿意讀媽媽說的話就讀媽媽,愿意讀小峰說的話就讀小峰,自己讀的時候就站起來,好嗎?
(好)
老師還是旁白,那我們開始吧!
(師生讀課文)
6、小朋友們讀得真棒!那么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呢?為什么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四、指導寫字
下面我們來學寫兩個生字,看看大屏幕:
誰來讀讀它們?
(放,收)
誰來給這兩個字找找伙伴?
(生說)
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說)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來看看老師怎么寫這兩個字的。
(師范寫)
請小朋友打開書,來寫寫這兩個字,寫得好的,老師待會放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大家看。
(生寫生字)
7、《棉鞋里的陽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的美德,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2、認識“棉、照”十三個生字,會寫“放、收”等六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陽光”一詞)
小朋友們來看,這是什么?
(陽光)
你們喜歡陽光嗎?
(喜歡)為什么呢?
(生自由說)
帶給我們溫暖的陽光會在哪里呢?課前教師布置小朋友們去找一找陽光,你們找到了嗎?
(生說一說)
2、有一位小朋友說奶奶的棉鞋里有陽光,你想知道他是誰嗎?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棉鞋里的陽光
(板書課題)
咱們一起來讀讀課題吧!(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7課,先自由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生讀)
2、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出示生字)你們可以挑選自己會認的字讀一讀,給這個字找找朋友。
(師隨機出示詞語)
(生齊讀詞)
3、小朋友們讀得真棒,有一只小青蛙遇到了難題,想讓小朋友們幫助它,你們愿意嗎?
(愿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游戲:青蛙過河)
讀讀它吧!只要你們讀對了橋上的詞,就能幫助小青蛙過河了!
(生做游戲)
小朋友們讀真不錯,來聽聽小青蛙怎么夸你們的吧!(出示青蛙聲音)
4、那么這些生字回到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
(能)
那就找你的同桌讀一讀吧!你能讀對讀通哪一段,就大膽地試一試。
(生讀、生評)
三、朗讀感悟
1、(出示“曬”字)這個生字小朋友們還記得嗎?
(生讀)
不錯,曬了什么?
(曬棉被)
誰曬棉被?
(媽媽曬棉被)
媽媽給誰曬棉被?
(媽媽給奶奶曬棉被)
(隨機出示句子)
課文里還說了“誰給誰曬什么?”
2、看到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說)
是啊,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呢?
(出示文圖)
小朋友們想知道嗎?
(想)
讓我們一起到課文里去找一找、讀一讀,好嗎?
(好)
請小朋友們再自由的讀讀課文,在小組里面互相說說你的看法。
(生說)誰來說說你的看法?
(生說,師進行鼓勵)
說到這兒,你覺得媽媽做到對嗎?
(對)
3、你能讀好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嗎?
(能)
我們看到課文的第1~4自然段,各同桌一塊兒讀一讀,用橫線畫出小峰說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媽媽說的話。
(師板書)
我想請三位小朋友來讀一讀小峰和媽媽說的話,還有一個讀旁白部分,誰敢試一試?
(生讀)
他們找對了嗎?
(找到了)
還有哪三位小朋友想讀一讀?
(生讀)
大家覺得他們讀得怎么樣?誰讀得好一些,你能介紹一下你讀好的方法嗎?
(請2~3組學生說一說)
4、剛才小朋友們分角色都讀得不錯,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你們歡迎嗎?
(歡迎)
男同學想讀誰?……女同學呢?……老師來讀旁白部分,讓我們伴隨著音樂開始吧!
(師生讀課文)
5、老師真佩服你們,讀得這么棒!老師看得出來,很多小朋友還想展示展示自己,這樣吧!愿意讀媽媽說的話就讀媽媽,愿意讀小峰說的話就讀小峰,自己讀的時候就站起來,好嗎?
(好)
老師還是旁白,那我們開始吧!
(師生讀課文)
6、小朋友們讀得真棒!那么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呢?為什么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四、指導寫字
下面我們來學寫兩個生字,看看大屏幕:
誰來讀讀它們?
(放,收)
誰來給這兩個字找找伙伴?
(生說)
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說)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來看看老師怎么寫這兩個字的。
(師范寫)
請小朋友打開書,來寫寫這兩個字,寫得好的,老師待會放在大屏幕上展示給大家看。
(生寫生字)
8、《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3個,會寫“奶、媽、午、合、放、收”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關心長輩、體貼長輩、幫助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生字,注意讀正音: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課前準備:1、生字卡片,語文插圖和全家福照片一張。
2、用小黑板寫好課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難讀的長句。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棉、照、曬、被、蓋、午、收、脫、躺、合、眼、睛、擺”。
2、能夠借助拼音正確、完整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有關心長輩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生字,注意讀正音: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課前準備:1、生字卡片,語文插圖和全家福照片一張。
2、用小黑板寫好課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難讀的長句。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新課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師問:小朋友,說說平時在家里誰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媽媽等不同的人物。
師:他(她)都是怎樣疼愛自己的?
生:買好吃的、好玩的或買漂亮的新衣服等。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愛自己的奶奶,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愛他的奶奶的呢?他會幫助奶奶做寫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課文插圖
A、仔細看圖,根據(jù)圖中的內容想一想,說一說。
B、自己自由練說后,指名說故事。
C、我們能不能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
3、揭示課題板書:棉鞋里的陽光隨機認讀課題中的生字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難讀的字詞。
2、小組同學互讀互聽,并想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各小組挑選一名同學按自然段接讀課文。
4、其他同學邊聽邊畫:課文中有哪幾個人物?哪些字音讀時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認讀生字
1、小組交流:哪些字音讀時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學生指出讀音要注意的字詞,讓他領讀,其他同學跟讀,如:曬(shài),容易讀成曬(shà)等。
3、老師在卡片中相應出示學生所指出的字詞。
4、老師范讀,領讀,小老師范讀,領讀,多形式認讀。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 照 曬 被 蓋 午 收 脫 躺 合 眼 睛 擺
5、師生共做識字游戲《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厲害,摘到蘑菇最多?
四、再讀課文,發(fā)現(xiàn)感知
1、生字回到課文中能不能讀好?老師領讀課文,學生跟讀。
2、讀了課文,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課文中有小峰、媽媽、奶奶)
3、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課文人物的語言。
4、分角色朗讀媽媽、奶奶、小峰的話。
5、一邊讀一邊說一說:讀了他們的話,你想說些什么?
五、提出問題,自讀自悟
1、讀了課文,自己想提出什么問題?自己問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讀了課文,你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同學來回答?
9、動態(tài)美的課文與動態(tài)美的課堂──《草原》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案例】
一、導語,錄像引入第二課時教學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老舍爺爺訪問了內蒙古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風光是那樣令人神往。
(學生看錄像:草原風光圖。)
(反思:用錄像的畫面展示草原美麗的風光,引人入勝,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同時,讓學生感知草原的美景,營造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情景,為后面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作好鋪墊和銜接。)
2、天涯碧草,美如畫卷,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了我們心中。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圍繞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去著重體會動態(tài)描寫,感受蒙漢情深。
(反思:用詩句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點和審美點同時展示,教法新穎、獨特。)
二、體會詩句中的動態(tài)描寫,感受“蒙漢情深”
1、請輕聲讀詩句,找出詩句中的動態(tài)描寫?
學生找,齊讀:“話斜陽”。
2、讀到這兒,你的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
學生大膽想象畫面,進行描繪。
(反思:朗讀詩句,展現(xiàn)畫面,引導學生進行審美聯(lián)想和審美想象。)
三、體會“迎客”中的動態(tài)描寫,感受“蒙漢情深”
1、從剛才你們描繪的畫面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蒙漢情深”?
生答:迎客、相見、款待、聯(lián)歡、話別。
2、讓我們隨著老舍爺爺?shù)墓P觸,到內蒙古大草原,去看看蒙古族人民迎接遠客的熱烈場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最后第五句話,勾出最能表現(xiàn)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的句子。
3、下面,我們用上節(jié)課學習句子的方法分小組自學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處歡迎遠客 。
小黑板出示學習方法:
1、自讀句子。
2、找出動態(tài)描寫的詞語加點。
3、理解詞意。
4、感情朗讀。
4、個人匯報展示:(學生回答自己體會的動態(tài)描寫詞語,并作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詞意由具體到抽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你從“群馬疾馳”這個詞語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他們?yōu)槭裁磿@樣?你能把“群馬疾馳”這個詞語的意思完整地告訴大家嗎?請用同樣的方法,體會感悟“襟飄帶舞”、“飛過”。
師:我們從“群馬疾馳,襟飄帶舞”感受到草原景美、人美、情更美!我們又從“像彩虹一樣向我們飛過來。”再次感受到草原色美、形美、情更美!
5、齊讀課件上的兩句話。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完全感受到蒙漢人民多么情深意切。剛才你們找的其它句子,也能表達這種感情,我們一起來讀。
(反思:用重點詞切入重點內容,重視學法指導,展示學生學會的過程,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通過畫面、朗讀和重點詞句的體會感悟,讓學生深切感受草原的色美、形美、情更美,將課文的重點段落和審美的典型材料有機有效結合,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四、抓住“相見、款待、聯(lián)歡”中的動態(tài)描寫,感受“蒙漢情深”
1、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老舍爺爺所描繪的生動畫面,去感受在主客相見、款待、聯(lián)歡中表現(xiàn)出的“蒙漢情深”。
生看錄像。
2、請同學們在3~5自然段中找你最喜歡的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分析體會、朗讀。
(反思:多層面地理解感受“蒙漢情深”,讓審美延伸材料的學習和課文非重點段落的教學融入一體,體現(xiàn)了教學的藝術。)
五、回到詩句,再現(xiàn)畫面
1、愉快的相見,盛情的款待,盡情的聯(lián)歡,讓主客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太陽已經(jīng)偏西了。他們誰也不肯走,誰也不愿走,真是……(生讀詩句)。
2、讀到這兒,你的眼前又會浮現(xiàn)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用動態(tài)描寫來描述,注意他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把眼前的畫面講給同桌聽,再講給大家聽。
(反思:各段教學后對課文總結,再次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讓文字描繪的情景印入學生頭腦,展現(xiàn)成眼前的圖畫,不僅讀懂而且看到,強烈地體會到了“蒙漢情深”。)
六、想象說話,揭示文章主題“民族團結”
1、從你們生動的描述中,我們再次感受到蒙漢人民的濃濃真情。同學們想想,假如我們和老舍爺爺一起又來到西藏,受到藏族同胞熱情接待,我們會和老舍爺爺一樣發(fā)出什么樣的感嘆?
生:藏漢情深何忍別,青藏高原話斜陽。……
2、聽了他們的發(fā)言,你還想說什么?
生說。
3、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不同的語言,表達著共同的心聲,總的意思是“中華民族大團結”。
師:請全體起立,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聲音,朗讀詩句,感受民族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
齊讀詩句。
(反思:課文內容的拓展與審美視點的延伸相吻合,從“蒙漢情深”的課文內容揭示“中華民族團結”的主題。)
【教學反思】
《草原》一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家用清新的筆觸不僅描繪了大草原美麗的風光,而且表現(xiàn)了這里的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蒙漢情深的人情美。
本課教學有兩大特點,一是設計“新”;二是教學“美”。在教學這篇美文時,打破常規(guī)的教法,緊緊抓住文章結尾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來切入教學,圍繞重點“蒙漢情深”來展開教學。在課文的動態(tài)描寫中深切體驗“蒙漢情深”的人情美,并運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將生動的文字描述變成了更加形象、富有感情的畫面,發(fā)展了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進行了審美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構思巧妙,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內在的邏輯美,課堂上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朗讀與聯(lián)想,學生勾畫與學生描述相結合,富有節(jié)奏美。新穎的設計,美感的教學,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審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