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一等獎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四_教學實錄_案例反思,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目標:
⒈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wěn)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⒈出示詩句:“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xiàn)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⒉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⒊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⒉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 塵埃(āi ) 直徑(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可惡(wù) 干涸(hé) 削(xuē)弱 朝(zhāo)暉 調(tiáo)節(jié)氣候
單調(diào) 惡劣(liè)
⒊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lián)系,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四,假如沒有灰塵,希望對你有幫助!
2、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四_教學實錄_案例反思,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目標:
⒈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wěn)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⒈出示詩句:“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xiàn)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⒉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⒊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⒉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 塵埃(āi ) 直徑(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可惡(wù) 干涸(hé) 削(xuē)弱 朝(zhāo)暉 調(tiáo)節(jié)氣候
單調(diào) 惡劣(liè)
⒊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lián)系,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四,假如沒有灰塵,希望對你有幫助!
3、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了解可聞所用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師提供一些網址
www.fjepb.gov.cn/hb/index.asp北京市環(huán)境保護局
www.chinaeol.net中國環(huán)境在線
www.envir.gov.cn上海環(huán)境熱線
3.查字詞典,理解意思。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走進教室,連續(xù)地咳嗽,手在空氣中扇著,然后說;“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2.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讀一讀體會在課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詞指名帶讀。
勿 塵埃 拂拭 飽和 依附 濕漉漉 朝暉 日暈 單調
↘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1.指名讀閱讀提示。
2.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灰塵的作用使用的說明方法細小削弱陽光列數字、做假設易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藍色做假設具吸濕性調節(jié)氣候、氣象萬千做假設
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是昆較大的小組,及時表揚合作好的小組。
↘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xiàn)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生評讀。
↘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讀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們看成廢 物的東西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2.你還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廢物的東西,又怎樣的價值?
3.交流課前查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三,假如沒有灰塵,希望對你有幫助!
4、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準備:幻燈片。收集灰塵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許多幫助,我們都對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感到欣喜,可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最不起眼的灰塵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得正確、流利,生字多讀幾遍,能熟練認讀。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認讀。
勿(wù)、埃(āi)、漉、(lù)暈(yùn)
3.段指名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覊m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灰塵的特點:
1)小。從哪感受到的?
2)來源于土壤和巖石。
3)在空中飄浮。
灰塵的作用:
1)反射光線。
2)反射光波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3)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3.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況呢?出示句式:假如沒有灰塵,。
1)填寫課文內容。
2)補充課外資料。
四、小結說明方法
我們能這樣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課文用了什么方法來告訴我們的?(數字、假設)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二,假如沒有灰塵,希望對你有幫助!
5、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① 認識4個生字
② 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
③ 鞏固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教師說:“平時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詞指明帶讀:勿 塵埃 拂拭 飽和 依附 濕漉漉 朝暉 日暈 單調
三、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①指明讀閱讀提示。
②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③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一,假如沒有灰塵,希望對你有幫助!
6、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和積累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段落,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對比寫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體會對比寫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和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請同學們說說灰塵有哪些危害。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注意字的讀音。
1、指名輪流讀課文。
2、正音:模樣(mú ) 塵埃(āi ) 直徑(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暉(zhāo) 干涸(hé) 可惡(wù) 惡劣(liè)
三、理清課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想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填表)
出示:
灰塵雖然令人討厭,但人類卻離不開它 小小的灰塵主要來自 灰塵能 灰塵能 灰塵能 灰塵能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 2、看表默讀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塵令人討厭,人類卻離不開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塵來自土壤和巖石。
第三段(3—6節(jié))灰塵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灰塵的有關知識及其作用。)
四、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 狼狽bèi 擦拭shì 請勿打擾wù 塵埃āi 削弱xuē 朝暉huī 循環(huán)xún 厭惡wù 裂開liè 討厭tǎo
環(huán)境jìng 氣候hòu 飄蕩piāo
2 重點指導候暉境裂
3 多音字 wù (可惡) xiāo (削皮)
惡è (惡狠狠) 削
ě (惡心) xuē(削弱)
五、再讀課文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業(yè)
1 抄寫字詞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讀感悟,體會對比寫法的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沒有灰塵行嗎?
2、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學習說明方法
(一)第一段
1 齊讀分層兩層間是什么關系?(轉折)
2 再讀體會開頭以問句設疑發(fā)人深思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二)第二段
1 指名讀劃出文中寫灰塵的句子
2 生字比較:①灰塵很小很小。
②灰塵的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已稱得上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了;細小灰塵只有再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嗎?
B ②句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指出說明方法)
“直徑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列舉數字說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龐然大物;高倍顯微鏡才能看見(對比的說明方法)
C 體會說明的好處:
更具體真實地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可信度
D 練習朗讀背誦
(三)第三段
1 默讀3—6自然段,畫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話聯(lián)系課文內容,想想這兩個意思是怎樣寫明白的
2 小組討論交流
3 指名回答師適當點拔
①()灰塵()吸收太陽的光線,()反射太陽的光線,(),太陽的強度削弱了
②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對比方法寫出灰塵能使太陽光變柔和這一作用
4小組討論學習第五自然段是怎樣把最后一句寫明白的。
5自學第四,六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的作用
6指明朗讀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
2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什么?
三、總結全文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你學會了什么說明方法?
四、作業(yè)
1練習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2運用說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知識拓展,練習寫話。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 聽寫詞語
惡劣 狼狽 擦拭 塵埃 削弱 朝暉 裂開
2填空
如果沒有灰塵,陽光將_________,天空將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將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二、指導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1 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2 練習指名背誦
3 檢查背誦情況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_________,被人們稱為“廢物”的東西,往往有_________?;覊m雖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_______,則又令_______。這對當今世界來說,是個____________。
4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舉例說明
①如鳥糞、電視、網絡……
②練習說話
③試著寫話
④交流、師點拔
板書設計:
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使陽光變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藍 對比
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
保持良性循環(huán) (說明方法)
7、12《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內容預覽:
議論文閱讀與寫作專項訓練
閱讀下面幾段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
說疑
①未解之惑,未識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謂之疑。在客觀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個疑字??茖W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發(fā)明。
②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茖W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的重大創(chuàng)造,技術上的重大發(fā)明,往往就是從疑開始的。蘋果為什么落在地上?這個疑,對于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水開了,壺蓋為什么跳起來?這個疑使瓦特發(fā)現(xiàn)了蒸氣的力量,掛燈搖擺的幅度無論大小,為什么時間都是一樣?這個疑,使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等時性原理。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皆是人們生活中經常所見。然而,尋常人熟視無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對此產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宋朝思想家張載說得好: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③疑似之跡,不可不察。見疑,決不是諱疑,而應當解疑。見疑不疑,主觀臆斷,強不知以為知,那就會走到真理面前卻失之交臂,悔恨終身。利比息在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碘時,發(fā)現(xiàn)在母液底部,沉著一層深褐色的液體,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當然,認為這是氯化碘。法國波拉德在做同樣的實驗時,對深褐色的液體細加研究,發(fā)現(xiàn)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種新的元素--溴。這件事對利比息的教育很深。他在自傳中提到這件事時說:從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實驗根據,我再不憑空地自造理論了。
④對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學,也要敢于疑。亞里士多德曾斷言:物體從高空落下,快慢與其重量成正比。這個斷言,流傳了1800年。伽利略卻要重新用實踐再檢查它是否是真理。他拿著兩只大小不同的鐵球,跑到比薩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實驗,結果證明亞里士多德的斷言是錯誤的。不僅如此,伽利略還從中掌握了物體運動軌道,推動了力學的發(fā)展。敢于對權威的結論見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礙,打開真理的大門。不懷疑電磁波穿過空氣層就會一去不復返的結論,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導線把信號送到大西洋,開創(chuàng)無線電事業(yè);不懷疑格林關于人體血液遍布全身就在體內完全消耗干凈的說法,哈維就不會發(fā)現(xiàn)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真理;電磁場、原子能的發(fā)現(xiàn),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生物進行論,元素周期表的創(chuàng)立,不都是敢于對權威的錯誤論斷挑戰(zhàn)的結果嗎?
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學的探索,不被陳規(guī)舊章束縛頭腦,不隨主觀臆想亂下判斷,不因權威之言捆住手腳,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學上掀翻天地重扶起。這不是虛無主義者的懷疑一切,而是不執(zhí)迷于一切權威的結論。在實現(xiàn)四化的進軍途中,身為科學技術大軍的戰(zhàn)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
A科學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發(fā)明。
B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C見疑決不可諱疑,而應當解疑
D在實現(xiàn)四化的進軍途中,身為科技大軍的戰(zhàn)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2按議論文的引論、本論和結論,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_______自然段。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部分:_______自然段。
3第二部分可以分為兩層意思:
第一層: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兩方面的事例論證了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的著名比薩斜塔實驗等事例論證了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有:( )
A舉例論證 B道理論證 C比喻論證 D對比論證
5文章第一句話中加引號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話中加引號的疑字,意思一樣嗎?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一樣,都是懷疑的意思。
B一樣,都是疑問的意思。
C不一樣,前者是懷疑的意思,作動詞;后者是疑問的意思,作名詞。
D不一樣,前者是疑問的意思,作名詞;后者是懷疑的意思,作動詞。
6和下面例句中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對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學,也要敢于疑。
A這個疑,對于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
B宋朝思想家張載說得好: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C見疑決不可諱疑,而應當解疑。
D母液底部,沉著一層深褐色的液體,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當然,認為這是氯化碘。
7用最后一段中加· 的詞語造一個句子。
不是……而是……
(二)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源遠流長,錯綜萬端。它是從古到今,全人類共同 (dì)造的。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貢獻也許有多有少,但是,誰也離不開其他地方人們的支援和幫助。誰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誰也不該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點像是海洋。許多小澗小溪匯合而成江河;許多江海匯合而納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樹葉的葉脈,許多微小的脈絲納入支脈,許多支脈納入主脈。一滴水可以照見太陽的光輝,一幅地圖上江河的風貌,一片樹葉上葉脈的狀態(tài),也昭示了這個雖復雜,也簡單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羅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發(fā)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黃河岸邊的中國文明,還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試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處不拜受這些古代文明的厚賜!印加帝國( )已經滅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還足令世人震驚。( )沒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沒有玉米、番薯、馬鈴署、火雞、辣椒、巧克力可吃,沒有橡膠、金雞納霜等東西可用了。其他幾大古代文明影響之深就更不待說了。英國的李約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其實,對世界上任何國家,一經研究下去,它們的貢獻也都可以列出長長的一張清單。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電子、醫(yī)學、生物、化學、物理、宇宙飛行等等科學,都已達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說哪一門科學技術只是某一國人的貢獻嗎?不能!它們的形成源遠流長,都是各地人們智慧的匯合和結晶。有時,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從來未曾被人發(fā)現(xiàn)其卵子,但是卻能繁 (yǎn)后代的鰻鱺之謎,它的解答,就經歷了許多世紀,好些國家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當前世界上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收藏了各國學者專家的作品;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公司,陳列著世界各洲各國的物產。這也從另一方面,顯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們的共同創(chuàng)造。積極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吧!它將使智慧和智慧碰擊,從而迸發(fā)出更加 (xuàn)麗的文明火花。積極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吧!它將可以醫(yī)治許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狹 (ài)民族主義、沙文主義,這類東西,如果本著歷史眼光看來,不過是人類從半蒙昧時代遺留下來的短視之見罷了。
積極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吧!揚棄吸收、使為我用;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誤解,增強理應增強的友誼。文明在號召人們,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視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讓我們?yōu)閲H文化交流唱一闋贊歌,發(fā)出高亢的聲音,懷著深厚的感情。讓它響遏行云,騰插天下。
8根據漢語拼音,依次寫出應填入文中方框內的字。
dì______ yǎn______ xuàn______ ài______
9哪一組關聯(lián)詞語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 )
A雖然 但是 既然 就
B盡管 然而 如果 就
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為 所以 如果 就
10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改為陳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加點的它指代的是:( )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發(fā)現(xiàn)其卵子
C鰻鱺之謎 D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12下面四句,哪一句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
A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源遠流長,錯綜萬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點像海洋。
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們的共同創(chuàng)造。
D積極進行國際文化交流
13下邊兩句話:從論證的角度看,各采用了哪一種論證方法?
(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點像是海洋,許多小澗小溪匯合而成江河;許多江河匯合而成大海。
(2)當前世界上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收藏了各國學者專家的作品;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公司,陳列著世界各洲各國的物產。這也從另一方面,顯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們的共同創(chuàng)造。
答:(1)_________ (2)_______
14下邊哪一個題目作本文的標題最恰當:( )
A國際文化交流贊歌 B世界文明贊
C一滴水可見太陽的光輝 D世界文明
(三)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們總是很尊敬發(fā)現(xiàn)真理的人,以為只有天才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其實,要發(fā)現(xiàn)真理,說難也不難,說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邊,能不能發(fā)現(xiàn)它,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沒有一個善于思考的腦子,有沒有敢于堅持探求真理的勇氣。
③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xiàn)象中看出問題,追根求源,[終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來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
這是為什么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fā)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北半球的臺風所以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其道理與洗澡水的漩渦是一樣的。他還斷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種見解,引起各國科學家的莫大興趣,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完全正確。
⑤無獨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的地區(qū)都有一種蚯蚓。而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這是為什么?這個疑問,引起當時正在研究大陸和海洋起源問題的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魏格納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好說明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分成了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這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yī)生。他看到兒子睡覺時,忽然眼珠子轉動起來。他感到奇怪,連忙叫醒了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這位醫(yī)生想,眼珠子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于是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后寫出論文,指出當人的眼珠子轉動時,表示睡者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用眼珠子轉動的次數、轉動的時間,測量人做夢的次數、夢的長短。
⑦洗澡水的漩渦、蚯蚓的分布、做夢,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
⑧在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豈止三個?它說明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那么,當你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后,必能發(fā)現(xiàn)真理。
15本文的論點是: ( )
A人們總是很尊重發(fā)現(xiàn)真理的人,以為只有天才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
B要發(fā)現(xiàn)真理,說難出不難,說容易并不容易。
C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D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
16按議論文的引論、本論和結論,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并概括第二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________自然段。
第二部分:________自然段。
第三部分:________自然段。
第二部分的段意:_________
17下面是對文章第③至第⑦自然段層次結構的圖示,正確的一項是: ( )
A③|④⑤⑥|⑦(并列結構)
B③→④⑤⑥→⑦(層進結構)
C③④‖⑤⑥|⑦(分一總結構)
D③|④‖⑤‖⑥|⑦(總-分-總結構)
18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有:A舉例論證;B道理論證;C對比論證;D比喻論證。
本文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________
19本文談到的發(fā)現(xiàn)真理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據第③自然段的內容回答問題。
(1)文中加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
(2)文中畫--的語句在含義上與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的一個詞相照應,這個詞是:____ 。
(3)文中加“[]”的詞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處。廚師燒菜要講究火候,生病服藥要掌握劑量,批評、表揚要注意分寸。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夠,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不好的。過就是過好、過了頭,這卻往往被人們誤認為好。其實,過了頭,常常會把好事變成環(huán)事。事情做得一過分,就會走向反面。列寧說過: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來依然向同一方向前進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馬列主義者對過與不及有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客觀的實踐的標準。
21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這段文字的事實論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這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對過是不好的分析比較詳細。文中有一個句子能表明作者詳寫的理由,它是:
25請你舉出一個例子,證明做事情過了頭,常常會把好事變成壞事:
(五)
失敗是個未知數
你舔嘗過失敗的滋味嗎?
測驗不及格,升學考試不進分數段,比賽取不上名次……這都叫失敗,失敗的滋味當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甲),不可避免要遭受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只不過有的人栽跟頭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罷了??梢哉f,人生不斷栽跟頭,而又不斷爬起來前行的漫長過程。
失敗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卻不是終點站,而是岔道口。這岔道口岔出兩條路:一條是(乙),一蹶不振的路,這條路通向徹底的失?。涣硪粭l是汲取教訓,再接再厲的路,這條路通向再失敗或失敗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這條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個人遭到了失敗,并不意味著這就是最終的結果。問題在于:站在痛苦這個岔道口的時候,自己選擇的是哪一條路。
十九世紀初,有一位英國將軍在戰(zhàn)場上吃了敗仗,(丙),躲進農舍的草堆里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見墻角處有一只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次被吹斷,但蜘蛛一次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于把網結成。將軍深受激勵,后來(丁),終于在滑鐵盧之役打垮了自己從前的對手拿破侖。這位將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威靈頓。
威靈頓將軍的故事,不正好說明失敗并不盡是最終結果這個道理嗎?
失敗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憐;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敗是一個未知數。當我們在失敗之余,勇于化痛苦為動力,那么,就有可能從痛苦這個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說的這番話,你認為對嗎?
26為下列字注音。
栽: 汲: 喪: 怯:
27為文中甲、乙、丙、丁處分別選擇一個最恰當的詞語。
甲: ( )
A一帆風順 B萬事如意 C飛黃騰達 D春風得意
乙: ( )
A心煩意亂 B心驚肉跳 C心灰意冷 D心猿意馬
丙: ( )
A東竄西逃 B落荒而逃 C抱頭鼠竄 D心膽俱裂
?。?( )
A棄舊圖新 B招兵買馬 C卷土重來 D重振旗鼓
28把第一句你舔嘗過失敗的滋味嗎?改為你一定舔嘗過失敗的滋味。好不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章的第③、④自然段采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作者用______ 來比喻人生受挫折,論證的道理是_____。作者還用岔道口分岔出兩條路比喻______ 。闡明的道理是_____ 。
30文章講述了威靈頓將軍的故事,是采用了______ 的論證方法,證明的道理是______ 。
31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次被吹斷,但蜘蛛一次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于把網結成。這段描寫中采用了哪一種修辭方法? ( )
A比喻 B擬人 C借代 D夸張
32對文中畫線句的作用有以下四種分析,請選擇正確的一項: ( )
A總結上文,揭示題旨 B巧于過渡,揭示題旨
C總結上文,巧于過渡 D稱贊威靈頓,承上啟下
33失敗是個未知數中的未知數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
A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預想不到的問題。
B不知道還會不會栽更多更大的跟頭
C通向成功之路總是要靠自己選擇的。
D有徹底失敗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
34文章用你認為對嗎?這個問句收束全文,其表達作用是:( )
A照應開頭,促人思索 B照應開頭揭示題旨
C設置懸念,拓開話題 D照應開頭,完善結構
3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哪一項:( )
A失敗是個未知數。
B一個人遭到了失敗,并不意味著這就是最終的結果。
C失敗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憐;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
D當我們在失敗之余,勇于化痛苦為動力,那么,就有可能從痛苦這個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寫作
36有報載:①一位外國教育家有北京街頭目睹中國小孩子的衣著遠遠厚于爺爺、奶奶;②日本著名的陽光幼兒園要求孩子們,即使是寒冬臘月也要穿一條短褲在園中跑步。
根據上述兩個事例,寫一段250字左右有鮮明觀點的議論性文字。
37語文活動是語文學習的組成部分,為運用知識、掌握學法、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提高素質提供了條件。為此,曙光中學規(guī)定,從新學期開始,每星期二、四下午第三節(jié)課為語文活動時間,并強調不準占用這個時間講課、補課或做其它事情。
針對上面這件事,講一點自己的看法,寫一段一般不超過200字的議論片斷,題目自擬。
38學生在校學習十分緊張,回到家中應不應該做點家務?對此問題存在兩種不同觀點,請用對話形式寫出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要求:
①對話雙方不但要觀點鮮明,而且語氣要能表明人物身份。
②字數在250字以上;不要透露校名及人名,否則扣分。
39從下面材料中選取3項(保留材料序號)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說明一個道理。(字數150字左右)
①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②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③建設社會主義,各科知識都有用,都需要,一樣也不能偏廢
④有志者事竟成
⑤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⑥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個年頭,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發(fā)明了蓄電池
⑦司馬遷撰寫《史記》,是在遭受了腐刑以后
⑧只有知識才是力量,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成為具有堅強精神的、誠實的,有理性的人
⑨志比精金,心如堅石
⑩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11李時珍在幾年內,讀了醫(yī)學書八百多種,單摘下的筆記就裝滿了好幾個柜子
12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40根據下面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議論文。
材料
①學生食堂:飯后,剩飯剩菜滿桌,大塊饅頭丟在地上,老師傅不禁搖頭不止。
②教室一角:午飯后,撮子里倒?jié)M了餃子、炒雞蛋、刀魚……
③家庭飯桌:媽媽:你吃包子怎么光吃餡不吃皮,這不是浪費嗎?女兒:怕浪費你吃唄!
41根據下面材料,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題目自擬。
《人民日報》1993年4月6日載:4月3日下午吉林大學禮堂座無虛席。在熱烈的掌聲和敬佩的目光中,張海迪來到了主席臺,接受了吉林大學頒發(fā)的哲學碩士學位證書。她激動地說:這是我一生最難忘的日子。因為我是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獲得碩士學位的女人,這是我用整個生命換來的。感謝我的導師孟憲忠,感謝我的母校吉林大學……張海迪是去年9月正式向吉林大學申請碩士學位的。吉林大學接受了她的申請,向她提出了6門需要完成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海迪最終通過了所有必修課的考試,并在4月2日,出色地通過了題為《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的碩士論文答辯……
42根據下面材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500-700字的讀后感。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在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
1979年1月,陳景潤應邀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做短期的研究工作,這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高級科研場所,愛因斯坦曾在這里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幾年,因此有人勸陳景潤留在美國。他回答說:人民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節(jié)衣縮食,花好幾萬元培養(yǎng)了我,我來,對得起人民嗎?
中國青年報》發(fā)表了陳景潤學習的文章,他知道后說不要向我學習,要向雷鋒學習,他抽屈里放著好幾張催領匯款的通知單,他不去取,卻說:我不要稿費,我不去領,讓給國家好了,國家科委給他一所住宅,他連說:我不要,我就住那六平方米的房子好了;要住,等全國人民都住上好房子,我再搬。
43閱讀下面一段材料,以《起點之美》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議的議論文。
某中學運動會上,初三年級400米接力賽將要開始,運動員們精神抖擻地站在起跑線上,在裁判員一聲威嚴而悠長的預備一聲中,各自凝聚起他們全身心的注意力準備拼搏。他們的劉老師對周圍的同學說:你們看,站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簡直是一幅力與美的活雕像,其實起點之美屬于我們每一個人。愿你們從中得到啟示,以站在起點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走向人生。
44題目:學習是艱苦的勞動
要求:①論點要明確。②具備一個論據(包括適當議論)即可。③500-600字
45題目:理想是前進的動力
要求:①論點要明確。②具備二個論據(包括議論)。③500-600字
參考答案
(一)1D 2①;②③④;⑤ 3第一層:②③;正、反;要善于疑。第二層:④;伽俐略;要敢于疑。4A、B 5D 6D 7略
(二)8締 衍絢 隘 9B 10今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居民,處處都拜受這些古代文明的厚賜 11C 12D 13(1)比喻論證 (2)舉例論證 14A
(三)15C 16①; ②③④⑤⑥⑦; ⑧ 用道理和事實,論證文章論點 17D 18AB 19(1)有一雙敏銳的眼睛(2)有一個善于思考的腦子(3)有敢于堅持探求真理的勇氣 20(1)不能互換。因為發(fā)現(xiàn)者只能與定理、定律搭配,創(chuàng)立者只能與學說搭配(2)見微知著(3)解決了疑難,找到了答案
(四)21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處22廚師燒菜要講究火侯,生病服藥要掌握劑量,批評、表揚要注意分寸。23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24這卻往往被人們誤認為好 25人是需要營養(yǎng)的,但營養(yǎng)過多,會引起肥胖,對健康不利(舉例恰當,有證明過程即可)
(五)26zǎi jī sàng piè 27A C B D 28不好。因原句較委婉,而改后的語意過于絕對 29栽跟頭人生是不斷失敗,又不斷奮起的漫長過程 失敗后的兩種情況 一個人遭到了失敗,并不意味著這就是最終的結果 30舉例論證失敗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 31B 32C 33D 34A 35D
寫作36--45題答案從略
8、假如沒有灰塵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辨證的看待事物.
3.鞏固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查字詞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
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許多幫助,我們都對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感到欣喜,可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最不起眼的灰塵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呢.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得正確、流利.
◆出示生字生詞,引導學生正確認讀.
◆指名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
a.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b.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匯報.
a.灰塵的特點:
(1)小.
(2)來源于土壤和巖石.
(3)在空中飄浮.
b.灰塵的作用:
(1)反射光線.
(2)反射光波較短的光線,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3)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況呢?
出示句式:假如沒有灰塵,__________________.
小結說明方法
我們能這樣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課文用了什么方法來告訴我們的?(列數字、做假設.)
9、假如沒有灰塵珍惜教案教學設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假如沒有灰塵-珍惜教案教學設計,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假如沒有灰塵-珍惜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3.了解可聞所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2.邊讀邊畫出生字詞,讀一讀體會在課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詞指名帶讀。
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三、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1.指名讀閱讀提示。
2.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article/。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細小
使天空呈蔚藍色
列數字、做假設
易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
削弱陽光
做假設
具吸濕性
調節(jié)氣候
氣象萬千
做假設
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合作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xiàn)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生評讀。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讀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人們看成廢物的東西都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2.你還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廢物的東西,又怎樣的價值?
3.交流課前查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假如沒有灰塵,假如沒有灰塵-珍惜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10、《假如沒有灰塵》課堂實錄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會區(qū)分并使用“仍然、果然”
2、了解柯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學習用變化的目光看待事物,培養(yǎng)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2
三、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2、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4、全班交流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分部分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的書寫、讀音
3、理解新詞的意義:木匣、躲避、終于、隨便、管事
4、齊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
〈四〉、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了解:柯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樣埋的。媽媽呢?畫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并用自己的話說說。
3、朗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柯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怎樣埋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挖木匣
1、談話導入:戰(zhàn)爭結束后,柯里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怎樣找到的?
媽媽呢?讓我們來看課文。
2、默讀課文,思考剛才的問題。
3、交流:媽媽是怎樣找到木匣的,柯利亞呢?為什么會這樣?他后來是怎樣找到的?畫出文中有關語句,讀一讀,說一說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理解柯利亞說的那段話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話
2、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看法
3、復述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1、《假如沒有灰塵》教案學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忽而、面臨、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wěn)定、朝暉、單調、龐然大物、古往今來、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及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12、人教版五年級上冊:12、假如沒有灰塵教案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
③鞏固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教師說:“平時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朗讀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詞指明帶讀: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
三、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①指明讀閱讀提示。
②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③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教師巡回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xiàn)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讀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人們看成有害的東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②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板書設計: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細小
削弱陽光
列數字、做假設
易吸收光波較長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藍色
做假設
具吸濕性
調節(jié)氣候,氣象萬千
做假設
《假如沒有灰塵》教學設計二
北京市史家小學分校屈平
教學準備:幻燈片。收集灰塵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許多幫助,我們都對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感到欣喜,可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最不起眼的灰塵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得正確、流利,生字多讀幾遍,能熟練認讀。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認讀。
勿(wù)、埃(āi)、漉、(lù)暈(yùn)
3.段指名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覊m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灰塵的特點:
1)小。從哪感受到的?
2)來源于土壤和巖石。
3)在空中飄浮。
灰塵的作用:
1)反射光線。
2)反射光波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3)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3.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況呢?出示句式:假如沒有灰塵,。
1)填寫課文內容。
2)補充課外資料。
四、小結說明方法
我們能這樣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課文用了什么方法來告訴我們的?(數字、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