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小學》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馬背小學》教學設計及反思一等獎
一、教材簡析
馬背小學是當代詞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現(xiàn)代詩。詩歌共分為七小節(jié),前三小節(jié)是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節(jié)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們盼望著過上現(xiàn)代的生活,最后一個小節(jié)主要寫牧區(qū)小學的教師用知識帶給了他們實現(xiàn)的希望。全詩語言優(yōu)美,朗讀富有節(jié)奏感。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感受哈薩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現(xiàn)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難點:指導作為城市中的學生正確地體會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內(nèi)心渴望發(fā)展的心理。
四、教具準備:
主要采用朗讀、誦讀及以前學過的理解詩的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并輔之以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并解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許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哈薩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情形。
2、板書課題:馬背小學
(1) 能談談自己讀了題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問嗎?
(2) 相機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與本地學生生活所不同的詞語。(課件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直觀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嘗試讀詩歌。
2、同位或小組內(nèi)互相讀著聽聽。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全文。
(2)正音。
三、指導學習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詩歌時一般會運用哪些方法?
2、引導歸納: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找出關鍵的詞句……
四、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剛才所提及的方法進行討論,師巡視。
五、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歸納。
(一)要點:
1、前三小節(jié)是寫哈薩克民族的孩子自小與馬的關系十分密切,孩子們在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節(jié)是哈薩克的孩子們暢想高科技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提出:“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
3、是對上面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馬背小學的教師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二)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這首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一方面表達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民渴望發(fā)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知識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學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并讀給全班的同學聽。
七、想一想,馬背是牧區(qū)孩子童年的“學校”,你的“童年學校”是怎樣的?
學生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生活是一所大學校,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的知識。
八、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材料:關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馬背小學
生活 ———— 希望
知識實現(xiàn)
八、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現(xiàn)代詩表達的感情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感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我采用了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qū)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在本課學習中,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馬背小學的相關資料,加深了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同時也開闊了知識面。
2、《馬背小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材簡析
馬背小學是當代詞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現(xiàn)代詩。詩歌共分為七小節(jié),前三小節(jié)是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節(jié)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們盼望著過上現(xiàn)代的生活,最后一個小節(jié)主要寫牧區(qū)小學的教師用知識帶給了他們實現(xiàn)的希望。全詩語言優(yōu)美,朗讀富有節(jié)奏感。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感受哈薩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現(xiàn)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難點:指導作為城市中的學生正確地體會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內(nèi)心渴望發(fā)展的心理。
四、教具準備:
主要采用朗讀、誦讀及以前學過的理解詩的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并輔之以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并解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許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哈薩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情形。
2、板書課題:馬背小學
(1) 能談談自己讀了題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問嗎?
(2) 相機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與本地學生生活所不同的詞語。(課件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直觀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嘗試讀詩歌。
2、同位或小組內(nèi)互相讀著聽聽。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全文。
(2)正音。
三、指導學習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詩歌時一般會運用哪些方法?
2、引導歸納: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找出關鍵的詞句……
四、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剛才所提及的方法進行討論,師巡視。
五、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歸納。
(一)要點:
1、前三小節(jié)是寫哈薩克民族的孩子自小與馬的關系十分密切,孩子們在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節(jié)是哈薩克的孩子們暢想高科技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提出:“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
3、是對上面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馬背小學的教師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二)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這首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一方面表達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民渴望發(fā)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知識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學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并讀給全班的同學聽。
七、想一想,馬背是牧區(qū)孩子童年的“學校”,你的“童年學校”是怎樣的?
學生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生活是一所大學校,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的知識。
八、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材料:關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馬背小學
生活 ———— 希望
知識實現(xiàn)
八、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F(xiàn)代詩表達的感情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感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我采用了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qū)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在本課學習中,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馬背小學的相關資料,加深了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同時也開闊了知識面。
3、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馬背小學》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材簡析
馬背小學是當代詞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現(xiàn)代詩。詩歌共分為七小節(jié),前三小節(jié)是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節(jié)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們盼望著過上現(xiàn)代的生活,最后一個小節(jié)主要寫牧區(qū)小學的教師用知識帶給了他們實現(xiàn)的希望。全詩語言優(yōu)美,朗讀富有節(jié)奏感。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感受哈薩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現(xiàn)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難點:指導作為城市中的學生正確地體會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內(nèi)心渴望發(fā)展的心理。
四、教具準備:
主要采用朗讀、誦讀及以前學過的理解詩的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并輔之以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并解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許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哈薩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情形。
2、板書課題:馬背小學
(1) 能談談自己讀了題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問嗎?
(2) 相機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與本地學生生活所不同的詞語。(課件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直觀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嘗試讀詩歌。
2、同位或小組內(nèi)互相讀著聽聽。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全文。
(2)正音。
三、指導學習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詩歌時一般會運用哪些方法?
2、引導歸納: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找出關鍵的詞句……
四、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剛才所提及的方法進行討論,師巡視。
五、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歸納。
(一)要點:
1、前三小節(jié)是寫哈薩克民族的孩子自小與馬的關系十分密切,孩子們在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節(jié)是哈薩克的孩子們暢想高科技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提出:“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
3、是對上面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馬背小學的教師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二)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這首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一方面表達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民渴望發(fā)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知識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學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并讀給全班的同學聽。
七、想一想,馬背是牧區(qū)孩子童年的“學校”,你的“童年學校”是怎樣的?
學生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生活是一所大學校,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的知識。
八、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材料:關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馬背小學
生活 ———— 希望
知識實現(xiàn)
八、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F(xiàn)代詩表達的感情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感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我采用了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qū)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在本課學習中,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馬背小學的相關資料,加深了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同時也開闊了知識面。
4、對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形態(tài)《小柳樹和小棗樹》片斷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課文。本文以孩子喜歡的童話形式出現(xiàn),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為自己能結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正是課文的立意所在。下面是筆者的一個片斷設計:
[案例描述]
師:這時候的小柳樹一定是變得更美了吧?
生(讀):“春天,小柳樹發(fā)芽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了小葉子,她穿上一身淺綠色的衣服,真美!”
師:這么美,能給我一次機會也來讀一讀嗎?在我讀的時候,我希望小朋友們能閉上眼睛,眼前似乎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
學生都閉上眼睛,師范讀(配樂)。
生1耐不住性子了、:我看到小柳樹發(fā)芽了。
生2:它身上穿上淺綠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看見小柳樹嫩嫩的芽兒在微風中變成了小葉子,真漂亮。
……
生4:微風吹來,小柳樹歡喜地迎接,抖動著淺綠色的葉子,隨風翩翩起舞,可真美!
師:你看,老師都陶醉了。你有嗎?你能把這種陶醉融入到朗讀中嗎?
生讀。
師:她讀得真美,如果能加上動作去讀就會把柳樹讀得更美了。小朋友們請用自己的感覺來試試。
生:(自由練讀)
師: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
師:這時的小柳樹更加漂亮了,春天又給它添了幾分姿色。而此時的小棗樹卻還是――
生(接說):光禿禿的,不長葉子。
師:此時,你覺得小柳樹除了很美,還有什么特點呢?
生自由讀。
生1:柳樹還帶有趾高氣揚的樣子,而且對棗樹還帶著嘲笑的味道。
師:誰能配上動作把它的驕傲讀出來?
生2:(不知不覺加上了動作朗讀,很是耀武揚威)
師:真是活脫脫一棵小柳樹。有誰要向她學習?或能賽過她?(我激情的目光掃視著教室,希望能使這高潮更持久)
這時,一個孩子(有些猶豫不決,小手想舉起又有些膽怯。她平時就最膽小,都是一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今天,難得有舉手發(fā)言的欲望。我心一喜,趕緊抓住機會讓她表現(xiàn))
這個學生看來真的是鼓足了勇氣站起來:(聲音有些發(fā)顫地讀了起來,未打開嗓門發(fā)出的音走調(diào)了。沒有驕傲,反而是溫和的可愛)
課堂內(nèi)一陣不敢爆發(fā),壓抑地偷笑。我也一愣,怎么辦?她怎么會這么讀了呢?不能讓這笑聲抹殺了本就膽怯的個性。師從容地面對孩子們的偷笑,肯定了這位學生今天的勇氣和膽識,且讀得很不錯?,F(xiàn)在是孩子們發(fā)愣了,一下子停止發(fā)笑靜下來,有幾個孩子搔頭搔腦起來。熊章應腦袋瓜子就是轉得快:我聽到了她充滿關心的語氣。
師(喜出望外):嗯,小朋友們,盧安祥是在告訴院子里的那棵小樹,應該關心關懷他的鄰居小伙伴才是。(我向盧安祥投去贊賞的目光)你看她多有愛心??!
我認為這是一個進行情感熏陶的好時機,于是又接著問:小朋友,如果此時你是院子里的小柳樹,你會怎么對待這棵小棗樹?你認為應該怎么做呢?
生(孩子們情緒高漲,小手如林,想表現(xiàn)自己一顆金子般的心。鄭晰可不愿錯過展示自己的好機會):我會很擔心我的鄰居小棗樹:“小棗樹,你看我都穿上了淺綠色的新衣裳,你怎么還光著身子???”
生(熊章應一直直立著身子把小手拉得好長):“小棗樹,春天多美麗啊,我要趕著去參加百花盛會了。我多想帶你一起去,可是你實在是太難看了,要是你也和我一樣漂亮該多好啊。對不起!只能讓你一個人孤單了。”(書看得多,語言表達就是超想象,一臉難過的樣子。)
師(同情心也被喚起寫在臉上,表現(xiàn)出憐憫小棗樹):真是可憐又難看的小棗樹??!
生:“小棗樹,春風姐姐再來時,我一定告訴她,多給你送去溫暖,讓你也快快發(fā)芽,長出葉子。”
……
師:真是友情撒滿人間,關愛之花盛開燦爛。讓我們也帶著這種擔憂,這種關愛來讀一讀。
生(一個個孩子由嘲笑轉為信服):(齊讀)
真是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心中暗喜,沒有想到這“誤讀”有那么多的收獲。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這既是一種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又是一種閱讀教學實踐的新形態(tài)。
一.“對話”,作為閱讀教學的新形態(tài),昭示著民主和平等。
筆者認為:真正的對話要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民主與平等的前提下,師生雙方精神才會敞開互動交流。
我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力求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的互動空間。在聽了學生美美地朗讀描繪小柳樹漂亮的句子以后,我說:“這么美,能給我一次機會也來讀一讀嗎?”一顆童心讓我走近了學生,營造出了一個寬松、愉悅、民主的課堂。在對話溝通中,我時刻注意和學生“情感互動”,當學生表示出對小棗樹的憐憫時,我的同情心也被喚起寫在臉上,難過地說:“真是可憐又難看的小棗樹啊!”我融入到學生之中,促進了平等對話的深入和精彩。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對話”意識已經(jīng)逐漸形成,讓我真正感受到了上課是和學生一起分享體驗?;プ鸹鄣膸熒P系就好像一首詩歌在課堂間流淌著。“你看,老師都陶醉了。你有嗎?”一句話,平易近人,親切自然,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激烈地被喚起,才更有了后面學生在課堂上迸發(fā)的精彩發(fā)言,展現(xiàn)的可愛動作,流露的真實情感。這些都在欣喜地告訴我,他們愛學、樂學,我因此感受到了沐浴在課程改革的春風下的無限快樂和滿足。
二.“對話”,作為閱讀教學的新形態(tài),凸現(xiàn)著創(chuàng)造和生成。
“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本著這一新理念,我在課堂上,努力提供一片展示個性,享受學習,放飛智慧的天空。在范讀句子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配樂朗讀。創(chuàng)設了一個詩歌般美妙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fā)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喜歡在輕松、愉快、無憂無慮的情景中學習,情緒越好,腦子越靈活,求知欲也越旺盛。這時的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容易吸收知識和信息,有利于激發(fā)思考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果然,我一讀完,一個學生就耐不住性子叫了出來,其他的小朋友也是熱情似火,津津樂道,那股興奮勁兒是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只要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放飛想象的翅膀,給予自由表達的空間,就會看到一個美麗、新奇、富有童真和靈性的世界。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的思緒飄揚,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達到景與情的統(tǒng)一、情與景的交融。當學生情到深處時,朗讀自然而然也能入情入境。“你看,老師都陶醉了。你有嗎?你能把這種陶醉融入到朗讀中嗎?”一個學生自信欣喜地點頭美美地讀起來。其他小朋友也饒有興趣地開始朗讀。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此時,我感受到了語文課上,書聲就是最動聽的聲音。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
三.“對話”,作為閱讀教學的新形態(tài),張揚著個性和人性。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人,對話的結論是千差萬別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教師與學生的體驗的共鳴和爭鳴都是閱讀經(jīng)驗的真實反映。只有這樣,語文教育真正實現(xiàn)了“一人一特色,一生一個性”的理想的個性化教育理念,讓他們從學習中品嘗到樂趣,成為一個用豐富的觸角去感受美麗人生的人。
遵循“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個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滲透人文精神。這看似簡單卻在教學實踐中時刻考驗著我們,使我體會深切。課堂上,當我看見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今天也難得舉手發(fā)言卻又猶豫不決時,趕緊抓住機會讓她表現(xiàn)。沒有預料到她鼓足了勇氣,卻因聲音發(fā)顫,未完全打開嗓門使朗讀走了調(diào)。語氣中沒有驕傲,反而溫和的可愛。課堂內(nèi)一陣不敢爆發(fā),壓抑地偷笑,我也發(fā)了愣。然面對這場面,首先考慮不能讓這笑聲抹殺了本就膽怯不積極的學生。此時,是我的愛心迸發(fā)出教學機智的火花,很好地保護了一顆幼小的心靈,使她不受打擊,不受傷害。我從容地一夸一問,給課堂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又意外地撞擊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折射出了閃爍和煦的人文之光。在開放的對話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心智啟迪,情懷儒染,靈魂交融。師生浸染于一種豐富、和諧、光明、溫馨、純潔、博大的氛圍之間,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之中。
在時代的呼喚聲中,在課改的春風里,期待更多教師的愛為學生的個性張揚搭建廣闊的舞臺,展示學生獨特的智慧,釋放學生的個性、靈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無窮的力量。
5、《馬背小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
馬背小學是當代詞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現(xiàn)代詩。詩歌共分為七小節(jié),前三小節(jié)是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從小在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節(jié)寫了哈薩克的孩子們盼望著過上現(xiàn)代的生活,最后一個小節(jié)主要寫牧區(qū)小學的教師用知識帶給了他們實現(xiàn)的希望。全詩語言優(yōu)美,朗讀富有節(jié)奏感。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2、感受哈薩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現(xiàn)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難點:指導作為城市中的學生正確地體會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內(nèi)心渴望發(fā)展的心理。
四、教具準備:
主要采用朗讀、誦讀及以前學過的理解詩的方法來理解詩句意思,并輔之以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并解題
1、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許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課,就是描寫哈薩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情形。
2、板書課題:馬背小學
(1)
能談談自己讀了題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問嗎?
(2)
相機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馬、哈薩克、冬不拉等與本地學生生活所不同的詞語。(課件提前做好相關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這些詞語有直觀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嘗試讀詩歌。
2、同位或小組內(nèi)互相讀著聽聽。
3、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讀全文。
(2)
正音。
三、指導學習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們學習詩歌時一般會運用哪些方法?
2、引導歸納:朗讀、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找出關鍵的詞句……
四、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剛才所提及的方法進行討論,師巡視。
五、全班交流匯報。
教師相機給予指導、歸納。
(一)要點:
1、前三小節(jié)是寫哈薩克民族的孩子自小與馬的關系十分密切,孩子們在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節(jié)是哈薩克的孩子們暢想高科技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并提出:“這難道是遙遠的夢景嗎?”
3、是對上面提出的問題的回答:馬背小學的教師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二)讀了詩歌,你能體會出作者寫這首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
一方面表達了哈薩克民族的人民渴望發(fā)展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知識是改變生活的最好方法。(學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導朗讀
朗讀全詩,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并讀給全班的同學聽。
七、想一想,馬背是牧區(qū)孩子童年的“學校”,你的“童年學校”是怎樣的?
學生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生活是一所大學校,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你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豐富的知識。
八、作業(yè):
1、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與本詩有關的材料:關于詞作家李幼容、哈薩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馬背小學
生活
希望
知識實現(xiàn)
八、課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淺顯而又向上的兒童詩,全詩描寫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F(xiàn)代詩表達的感情一般都比較強烈,本課選的這首詩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表達的感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我采用了齊讀、指名讀、比賽讀、男女生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牧區(qū)孩子們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來。在本課學習中,我尤其感到高興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馬背小學的相關資料,加深了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同時也開闊了知識面。
6、小學古詩《贈劉景文》教學設計及反思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培養(yǎng)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喜歡秋天嗎?你能用一些詞句來說說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你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古人也很喜歡秋天,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贊美秋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學習生字:贈、劉。
3、介紹詩人及寫詩的背景:
蘇軾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別人又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寫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所以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2、同桌相互聽一聽,看看他讀得對嗎?
3、反饋:
⑴指名讀:
(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
評價:
聽了他的朗讀,你有什么評價?
⑵引出生字教學:
菊殘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的?
⑶學生說說識記生字的方法──讀生字卡片。
3、朗讀這首詩。
(誰能大聲地再來讀讀?──大家再自信地讀給自己聽聽──齊讀。)
三、細讀品味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讀詩光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看看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2、反饋: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教學。)
⑴荷盡:
①出示2幅圖片:
為了幫助大家讀得更好,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師給你看這兩幅圖。
②讓學生說說哪幅圖寫出了詩意,并說說理由。(理解“盡、擎雨蓋”)
③討論:
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詩人為什么還要寫這里?
④指導朗讀:
那你能通過朗讀把荷花池的美麗表達出來嗎?
(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⑤教師隨機評價:
真好啊!真是看了還想看。
⑵菊殘:
①出示圖片,說圖意,理解“菊殘、傲霜枝”。
②秋風中,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⑶橙黃橘綠:
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蘇軾看到的秋天就這些景物嗎?發(fā)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學生交流──一起觀賞這些美景──學生說感受:
秋天真是一個的季節(jié)!
4、引出詩句:
看來秋天的美景才不止這二十八個字呢!怪不得詩人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蹦悻F(xiàn)在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了嗎?學生說詩意,悟詩情,教師板書:愛秋天。
5、齊讀古詩:
現(xiàn)在再來讀這首古詩,相信你頭腦中的這幅畫會更美。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語氣來齊讀這首詩。
四、熟讀背誦
1、說說方法:
這么美的詩你想不想把它背出來?你有什么方法告訴大家?
2、熟讀背誦。
五、書寫指導
1、出示要寫的字:
首、劉、枝、記。
2、學生認讀。
3、讓學生觀察,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經(jīng)積累的描寫秋天美景的詩
【教學反思】
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是“字字落實”,解釋詞句成了古詩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其實,古詩具有“一詩一畫”的特點?!耙划嫛保褪钱敵跽T發(fā)詩人有所“感”的場景。我們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fā)學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學中,我借助音樂、圖片,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nèi)タ?、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淀、不斷升華,對秋天的贊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本節(jié)課中,由于學生從未接觸過這首詩,初讀時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學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雖然學生較為扎實地掌握了這些生字,讀通了課文。但是積累拓展的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匆忙,學生書寫生字的時間也沒有了。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優(yōu)化設計。
7、小學二年級《葡萄溝》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理解】
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一組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課文?!镀咸褱稀芬徽n寫的是新疆吐魯番風景秀麗、瓜果飄香,為學生們展示了與維吾爾族人們息息相關的葡萄溝這一地方的特色,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秀美,民族風情的淳樸。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自己感悟,內(nèi)化為自己的獨特的愛國情結。
【設計理念】
二年級學生感性認識較強,可以采取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看圖、朗讀、視頻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自主賞析,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提升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受到情感熏陶。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勵學生放飛自己的個性,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時,以讀為主,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在反復的朗讀、品讀中感受葡萄溝葡萄的特點。葡萄溝不僅葡萄好,而且老鄉(xiāng)熱情好客。這樣,讓瑯瑯的讀書聲代替煩瑣的講解,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學情簡介】
對于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新疆的吐魯番學生大都沒去過,但他們可能在課外書上讀過,聽別人介紹過或在電視上見到過那里的美麗風光?,F(xiàn)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大多數(shù)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時都會帶孩子去旅游,這會引起孩子對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的好奇心。由于對課文的理解缺少生活體驗,所以要不斷的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深入理解。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本課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在理解生詞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讓學生讀悟結合,體會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4、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葡萄溝好在哪,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及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葡萄溝的喜愛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情境法、感悟法、引導法、朗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中國地圖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
1.課前播放視頻《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2.開始上課,師生相互問好。師:小腰板挺得可真直!獎勵大家看一段錄像。
一、 視頻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視頻《吐魯番》” 。
2.這里真是個好地方,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它的名字——葡萄溝??蠢蠋煱鍟n題。
3.讀課題時要注意什么?
4.學寫“溝”?!皽稀笔潜菊n的生字,怎樣記住它?會組詞嗎?怎樣寫漂亮?(左窄右寬)范寫,學生練寫,書45頁。
二、 自由讀文,識記生字。
1.今天我們就去葡萄溝做客,打開書43頁,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多和生字寶寶打招呼。
2.指名分段讀,糾正字音。剛才大家讀書都很用心,誰想讀給大家聽?咱們分段讀,如果他讀得好,我們可以夸夸他,好在哪兒?如果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指出來,真心地幫幫他。
3.識記生字。課文讀通順了,淘氣的字寶寶早在課后排好了隊等著我們來點名,它們也想和我們一起去葡萄溝,大家快快叫叫它們吧。
三、理解文本,隨文識字。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句,認識“疆、維、吾、魯、番”五個生字。
大家都到齊了,我們可以出發(fā)了,到哪兒去找葡萄溝這個地方呢?(指名讀第一段第一句)我們在地圖上先找找“新疆”,“新疆”就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再找到“吐魯番”。課件展示《中國地圖》。原來看地圖也可以識字,這幾個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指名說識字方法。教師相機歸類形近字“維、堆、難、準、誰”,出示課件。開火車鞏固識字。
(2)學習二、三句。
聽說葡萄溝這個地方出產(chǎn)水果,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水果成熟,你能不能介紹一下?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還是去葡萄園看看吧。葡萄種在哪兒?指名讀。什么是“梯田”?課件理解“梯田”。
(2)我們登上山坡,睜大眼睛,看葡萄長得怎么樣?自由讀,出示第2、3句話課件。課文從“枝葉”和“成熟的葡萄”兩方面來寫的,板書:枝葉、葡萄。
(3)指導朗讀并理解描寫“枝葉”的句子。
哪句是寫“枝葉”的?指名讀。
再讀這句,能感受到枝葉的什么?(枝葉茂密)
從哪些詞感受到枝葉的茂密呢?(四面展開、一個個、涼棚)
向四面展開是怎樣一幅景象?(向前后左右無限制地伸展)
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涼棚一樣,這樣的涼棚有多少個?(數(shù)不清)
一個個綠色的涼棚連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課件出示涼棚。
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帶著感受讀。
多美啊,在山坡的梯田上,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構成了葡萄溝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誰再讀?
吐魯番有火州之稱,那里的天氣非常熱,在這種天氣里鉆進涼棚底下,會是什么感覺?再讀?(板書:種得多)
(4)指導朗讀并理解描寫“葡萄”的句子。識記生字:夠。
一個個綠色的涼棚擋住了陽光,多舒服啊。抬頭看,透過茂密的枝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課件,自由讀。
再讀,相信有一個詞會跳入你的眼簾。(五光十色)
什么意思?(顏色多)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光澤)
這么多的葡萄,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結得多”,板書。
五光十色的葡萄真誘人,我快忍不住摘下來嘗一嘗了,我在想: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會不會讓我吃呢?指名讀。
“吃個夠”是什么意思?猜個謎語:多一句。(夠)
3.學習第三自然段。識字:碉、堡。
結了這么多的葡萄,除了這里的人們心情地吃,還怎樣了?(指名讀)
這些葡萄都收獲了,概括起來就是“收獲得多”。
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錄相。
你知道“碉堡”是什么意思嗎?
四、 總結。
出示課件,學生填空。
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有最好的 ,有最好的 ,還有熱情好客的 。
見到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葡萄園,觸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夠了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摘下的最甜的葡萄,然后走進山坡的陰房品嘗葡萄干,你一定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課件出示)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五、 鞏固識字。
字寶寶和我們一路同行,玩得很愉快,現(xiàn)在它們要和小青蛙乘著降落傘回家了,我們再叫出它們的名字和它們告別吧。
六、 作業(yè)。
1、向自己的家長或朋友介紹葡萄溝。
2、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
【板書設計】
10 葡萄溝
枝葉 種得多
葡萄 結得多
有的……有的…… 收獲得多
【教學反思】
課堂上,學生能入情入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孩子們能盡情地讀書,邊讀邊悟,體會新疆吐魯番葡萄溝的優(yōu)美風景和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讀文與識字相結合,在研讀文本的同時不斷學習新字并得以鞏固。但由于時間關系使最后的“識字游戲”這一鞏固識字的環(huán)節(jié)被迫刪掉,減少了孩子識字的機會,如果課堂上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再緊湊一些,鞏固識字的時間就能節(jié)省出來。今后我還要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精練,教學節(jié)奏更緊湊,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8、小學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所說明的道理,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童話故事?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為什么?(出示陶罐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板書陶罐。(出示鐵罐)這又是什么呢?板書鐵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富有情趣的導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p>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看課題質(zhì)疑
師: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觀漂亮,不生銹,保存時間長,但不結實,易碎;鐵罐結實而有用,但易生銹毀壞。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國王御廚里,看看它們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設計意圖:看課題質(zhì)疑,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2、同學們打開書第5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并在好詞好句的下面劃橫線,同時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檢查字詞。
誰來讀一讀你在書中畫出的詞語?看老師這里也有一些詞語(出示詞語卡片)誰愿意讀一讀呢?指名讀詞語,其余學生跟讀。
師:同學都用心去讀課文,你們讀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了嗎?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吧。
【設計意圖: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使學生敞開心扉,與文本對話。】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師:同學們初步了解了課文,下面我們用開火車的方式讀課文,看看陶罐和鐵罐進行了幾次對話,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態(tài)度。
陶罐和鐵罐進行了幾次對話?(3次。)鐵罐是什么態(tài)度?(板書:傲慢 輕蔑 惱怒 憤怒)陶罐是什么態(tài)度?(板書:謙虛 友善 寬容 大度)
通過對話把陶罐和鐵罐的個性鮮明的顯露出來。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讀一讀,讀陶罐的話時用什么樣的語氣?(生:用溫和的語氣。)表現(xiàn)出陶罐的什么特點?(謙虛、友善)
讀鐵罐的話時用什么樣的語氣?(生:用尖酸刻薄的語氣)表現(xiàn)出鐵罐的什么特點?(傲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內(nèi)容。課件出示對話。
3、鐵罐為什么瞧不起陶罐?(生:鐵罐認為自己堅固。)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陶罐是不是像鐵罐說的那樣破成了碎片?鐵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說的那樣堅固得什么也不怕?當人們在廢墟中發(fā)現(xiàn)它們時,陶罐是什么樣子?(生:陶罐變得很有價值)(板書:光潔 樸素 美觀 成為文物)鐵罐呢?(生:鐵罐卻無蹤無影。)(板書:無影無蹤 化為繡土)
3、故事學完了。你們覺得有趣嗎?
師:鐵罐仗著自己的長處去奚落別人的短處對嗎?
4、說說你對陶罐和鐵罐的看法。
【設計意圖:學生與文本對話,進行思想和心靈的交流?!?/p>
四、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1、 分角色朗讀課文。
2、從課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書:各有所長 正確對待 相互尊重 和睦相處)
3、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照自己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與同學相處的相處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樣做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感受生命的價值,感受心靈成長的幸福?!?/p>
板書設計:
陶罐和鐵罐
鐵罐:傲慢 輕蔑 惱怒 憤怒 無影無蹤 化為銹土
陶罐:謙虛 友善 寬容 大度 光潔樸素 成為文物
各有所長 正確對待 相互尊重 和睦相處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課程標準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因此,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課文,從文章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這樣教學尊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題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很好。
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帶著表情用不同的語氣讀陶罐和鐵罐的對話會更有感染力,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9、小學二年級下冊《充氣雨衣》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要求
1. 知識與技能
(1)認讀14個生字。
(2)默讀課文。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默讀大致了解內(nèi)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 朗讀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想象能力。
(2)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重難點、關鍵
1.認讀14個生字。
2.默讀課文,大致了解內(nèi)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 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衣氣雨衣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引讀:
(1) 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坡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 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 讀熟課文,學習生字
1. 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或
與同學討論解決。
2. 檢查生字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卡,“開火車”讀。
(2)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相互討論不理解的詞義。
3. 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質(zhì)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 么?)
3.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yōu)楝F(xiàn)實?
(四)朗讀口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nèi)賽讀。
3.看課文插圖(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五) 想象創(chuàng)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fā)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fā)明家。老師等著你們發(fā)明的新產(chǎn)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六) 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受到啟發(fā))→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
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10、小學五年級《楊氏之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言文學生遇到的難題。釋句,借助注釋,帶領學生
疏通文句,了解故事內(nèi)容,背誦課文。
2、 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楊氏之子巧妙回
答、機智應對的人物語言,感受語言的精妙和威力。
教學重難點:
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起興趣
1、師: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古文”嗎?(古代人寫的文章)
我們以前學過古文嗎?
錯,古詩詞就是古文啊,古詩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古文。
2、師:同學們對古文并不陌生吧。那誰知道我們現(xiàn)代人說的話寫的文章叫(白話文),你覺得古詩詞與現(xiàn)在的白話文相比,有什么特點?(很短、很美。課件出示:簡短、優(yōu)美)
3、師:古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瑰寶,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新的古文――古代人記敘、議論、寫書信等用的是文言文。題目是《楊氏之子》。(齊讀,板書)
二、揭示題意,反復誦讀
1、釋題
師:“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你能不能用題目中的“之”組個詞?(根據(jù)學生所組的詞:朗讀之星,全班之冠,光榮之家,提示“之”的意思是“的”)
師:那么“楊氏之子”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孩子)
師:你姓什么,那你是
2、自由讀
師: 氏之 ,課前預習 你讀了幾遍?
請大家打開課本48頁,自己再把楊氏之子的故事讀一讀――
要求讀得字正腔圓,字正就是讀音要準確,腔圓就是聲音要洪亮、圓潤。開始吧(出示課件)
3、指名讀,評價讀
師:誰先來讀?
自我評價一下,讀得怎么樣?做到字正腔圓了嗎?
你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氣就很可嘉。更可喜的是,有兩個多音字你讀得完全正確。
“為設果”的“為”字,你不讀“為”,為什么?帶大家讀一遍。
“兒應聲答曰”的“應”字還有一個讀音是“應”,在這里為什么讀“應”?(應:回答)怎樣地回答(很快地回答)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對答如流)帶大家讀一遍。
看來,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有助于讀準字音。
4、要讀得字正腔圓還有個小竅門,就是讀好翹舌音和后鼻音的字,先跟老師一字一句讀一遍,邊跟讀邊用鉛筆在翹舌音與后鼻音下面打個小點。
5、自己再試試
6、指名讀。(你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掌聲鼓勵)
7、見好就學,全班同學字正腔圓地讀一遍(齊讀)
三、解析課文,故事接龍
同學們數(shù)數(shù)看,全文共幾句話?五句話共短短55個字,卻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F(xiàn)在,咱們要來玩?zhèn)€故事接龍游戲,好嗎?
不要緊張,只要能把故事用白話文翻譯出來即可。老師還送個大家:
v 讀懂古文兩法
(1)、借助注釋
(2)、擴展詞語 連詞成句
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
1誰愿意當龍頭?請
生: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甚聰慧! “惠”是生字,跟老師一起寫一遍,(板書“惠”)
惠就是“慧”,智慧的意思。聰慧就是――,甚就是“很,非?!钡囊馑?,這個小孩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非常聰明。
師:――他姓什么? 生:楊――
師:把感受帶到文中,我們一起讀讀第一句話:讀出很聰明。
2、師:接著往下說,請 。
生: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出來。
師:第二主人公閃亮登場,他叫(板書:孔君平),他姓孔,老師簡單介紹一下:他是孔子的第26代后人,是個大學問家。
“詣”就是拜訪,誰有補充(這個“詣”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孔君平不約而至前來家中拜訪,可見這兩家人的關系怎樣?(親密)
“乃”就是“就”,呼就是叫。
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拿出課堂小練筆:穿越古代,發(fā)揮想象,豐厚文本,可能是誰給孔君平開的門,誰叫的楊氏子? 推想當時的情景,他們之間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用三兩句話寫下來。
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
第二種可能是傭人開門,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心想:――――于是就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薄霸谠凇0?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
3、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
師:這里省略了很多話,是誰為誰擺出水果?
師:水果里面有楊梅。特別強調(diào)了楊梅。你看這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怎么樣?(板書)
生:一樣。
4.指名學生 說句意(板書:君家果)
師:為什么說楊梅是“君家果”呢?
師:孔先生啊孔先生,你這么說,是逗著小孩玩呢,還是諷刺挖苦呢?
師:大家同意嗎?
師:我也同意,因為孔君平的話中藏有秘妙,發(fā)現(xiàn)了嗎,是哪個字?
(“君”是指品行好的人)
師:這個玩笑開得妙啊,妙在哪?
(將姓氏與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聯(lián)系起來,很幽默很有趣)
師:你就是幽默風趣的孔君平,配上動作,你來逗一逗,我給你旁白。
孔指以示兒曰:
5、師: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 孔雀是夫子家 禽(qín)?!?/p>
師:楊家小孩很快地回答說:
生: “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p>
“禽”(跟老師一起把禽字寫一寫),就是“鳥”,文中指的是(孔雀)。(板書)
“夫子家 禽”就是“您家的孔雀”
我們現(xiàn)在說的“家禽”說的是家中圈養(yǎng)的鳥類動物,比如:雞鴨鵝
師:“未聞 孔雀是夫子家 禽(qín)?!笔沁@篇課文中最長的一個句子,該怎么讀呢?完成一道選擇題。
齊讀一遍
五、思考問題,揭示文意
1、師:大家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一)體會聰明
(聰明)聰明在哪里體現(xiàn)出來?(回答巧妙)
師:這個回答為什么巧妙?
生: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鳥。
2、師:是啊,小孩確實聰明,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是會聽。然后
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掌聲送給他!這個成語用得妙,真是太聰明了!這是會說。(板書:會說)
(板書:會聽)再品課文,還能從哪里看出他聰明?
3、生:“兒應聲答日――”
師:說明什么?
生:說明他反應很快。
師:好!反應快,思維敏捷,也說明很聰明。
4、師:大家看,楊氏之子,第一,會聽,能夠聽出話中話;第二,反應快,思維敏捷;第三,會說,回答得十分巧妙。
(二)體會有教養(yǎng),有禮貌
1、難怪開頭就說:梁國楊氏子九歲,怎樣(甚聰慧)既然“惠”與“慧”
意思一樣,為什們課文不用智慧的“慧”,而用“惠”呢,老師也百思不得其解,上課前查了《辭?!罚l(fā)現(xiàn)“惠”主要有這么幾層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順;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什么意思?就是有教養(yǎng)、有禮貌。
2、 這個九歲的楊氏之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yǎng)、有禮貌)呢?請你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聲細讀)交流匯報
(1)待人熱情,懂得待客之道
(2)說話有禮貌,有教養(yǎng)。(稱孔君平為“夫子”,“夫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3)
比較兩句話:
孔雀是夫子家禽。(當面鑼對面鼓反駁,會令客人很尷尬。)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用否定句式委婉回答,不動聲色,妙哉!)
6討論:生活中還有很多跟我們姓氏的讀音有關的事物,如果來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樣式之子又會如何應答?蘭君平?陶君平呢?
六、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文言文本來沒有標點,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還需要注意停頓。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篇古文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來。(指導該停頓的地方)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練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huì)??拙?詣(yì) /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yuē):“此/是君家果?!眱?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p>
1、 拿出鉛筆,試著給古文劃分一下節(jié)奏
2、對照答案,自己改一改
3、學生分角色讀。旁白:齊讀 一生演孔君平 一生演楊氏子
4、我們再來進行男女生之間的誦讀比賽??纯茨囊环阶x的好。先請我們的男生來,小秀才們,起立!
男生讀,師評價:恩,看來小秀才們再加把勁,快要中狀元了。好,現(xiàn)在輪到我們的女生了,小才女們,起立!
女生讀,師評價:果然是巾幗不讓須眉,我們的小才女們讀古文的時候真是有模有樣啊!
5、分角色讀:看到你們讀,我心里也癢癢的,老師和大家一起分角色讀一遍,好嗎?我是孔君平,誰愿意當楊氏子呢?
6、試著背誦課文
七、小結課文,總結收獲
師:今天,大家又積累了一篇古文。你有什么收獲?
(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知道了,讀古文要有――韻味;還明白了,我門只要知道了字的意思,就可以知道――句子的意思 ……)
總結: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誦讀經(jīng)典,將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學發(fā)揚光大!最后,請全班同學再一次背誦全文,體會我們中華漢字的古樸典雅!
師生共同背誦,結束全文。
八、布置作業(yè)
充分發(fā)揮想象,把《楊氏之子》的故事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記敘文。
九、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孔君平
楊 梅 孔 雀
君家果 未聞……夫子家禽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選自人教課標版第十冊的第三組:語言的藝術專題。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 “語言的藝術”,著眼于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增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楊氏之子》通過巧妙回答、機智應對的人物語言,感受語言的精妙和威力;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妒勒f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四、 五兩句是文章的重難點,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但文章寫道這里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下想象的空間。小兒的話里也有話,如果孔雀是你家的鳥,那楊梅就可以說是我家的果實,如果你不承認孔雀是你家的鳥,哪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果實了。由此可見這個小兒不一般,思維敏捷,善于抓住別人話中的要害,并且很快聯(lián)想,用對方的辦法反駁對方,讓對方陷入兩難的選擇,只有啞口無言??梢韵胂罂拙铰犃诵旱脑挘瑫惺裁瓷袂?,會怎么說。他首先會感到驚訝,在心里默默地說:“這孩子真不一般”然后,他會怎樣夸獎這個小孩呢?
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頌讀和背誦。因為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一個重點。所以我才用了范讀、隨讀、自有讀、同桌互讀、個人讀、比賽讀等方式來熟讀課文。
理解文言文也氏學生遇到的難題。釋句,要借助注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要詞詞落實,句句落實。一些字有古義和今義的區(qū)別,不能簡單地憑著字的今義去歪曲文本的原義。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釋里,直接把注釋里的意思還回原文幫助理解。還可以擴展詞語,連詞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個字獨立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將這樣的字進行意思的擴展。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閱讀心得。當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學生提出了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我采用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篇課文簡短,清晰,學生們背起來很容易。要注意背誦的時候,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在本課最后,對開展綜合性學習作布置的課外研究,學生們也做了精彩的展示。這樣就將課內(nèi)外的語文學習有機的結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