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四年級教案:《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等獎
《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新發(fā)地小學 王春紅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體會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感的變化,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理解劉伯承鋼鐵一般的意志,從而明確沃克醫(y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
教學重點:理解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沃克醫(yī)生的情感的變化,體會劉伯承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主要內容,確定學法
(一)歸納主要內容
1、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30課——齊讀課題《軍神》。
2、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一說
(劉伯承眼部受重傷做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手術中他一聲不吭,沃克醫(yī)生稱他為軍神。)
3、聽了同學們所說的主要內容,你的頭腦中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主要畫面?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
(眼睛重傷——拒絕麻醉—一聲不吭——細數刀術)
4、請你將這幾個畫面聯(lián)系起來,用簡練的語言再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5、小結:由此可見,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抓住主要畫面也是一種好方法。
(二)確定學法
1、我們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都抓住了誰的表現(xiàn)?(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表現(xiàn)),2、默讀課文,文中還用了大量篇幅描寫了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沃克醫(yī)生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課文中找一找。
(驚疑——怔住——緊張——驚呆——敬佩)
3、看到這條情感變化線,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嗎?
(文中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寫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呢?)
4、要體會主要人物——劉伯承的人物形象,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
二、運用學習方法,自主閱讀。
(一)自主閱讀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次要人物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簡單批注,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
(二)匯報交流
畫面一:眼部重傷
1、抓住劉伯承的表現(xiàn)“微微一笑”感受劉伯承的堅強、從容、鎮(zhèn)定。
2、抓住沃克醫(yī)生“驚疑”的表現(xiàn),感受劉伯承的一個堅強、勇敢的軍人形象。
3、補充資料:
在戰(zhàn)斗中,劉伯承為了救一位戰(zhàn)士,他猛撲過去,敵人的一顆飛彈射中了他,從顱頂穿過,又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當他蘇醒過來,用手摸摸傷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塊,在那血塊中,他又摸到了一個圓球,啊?眼珠!原來他的右眼被打壞,眼珠掉出了眼窩!為了讓戰(zhàn)士們安心作戰(zhàn),他強忍住疼痛,把還牽連著周圍經絡的眼珠,用手捂回了眼眶……
4、讀了這段文字,從沃克醫(yī)生“驚疑”的表現(xiàn),你感受到了什么?
5、小結:沃克醫(yī)生的“驚疑”,突出了劉伯承傷勢的嚴重,突出了他面對重傷從容不迫、堅強勇敢的軍人形象。因此,我們從描寫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句和次要人物語句中,都可以感受劉伯承的品質。
畫面二:拒絕麻醉
1、抓住劉伯承的語言、神態(tài),理解劉伯承的冷靜、堅強、勇敢。
病人平靜地回答:“沃克醫(yī)生,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腦神經。而我,今后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
(1)追問:他為什么不用麻醉劑?(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繼續(xù)指揮作戰(zhàn))
(2)不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意味著什么?(手術中忍受劇痛)
(3)出示課外資料,劉伯承說過一段話:“孫臏失去了雙腿依然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我失去了一只眼,只要還有健全的大腦,也可以馳聘疆場,為祖國效汗馬之勞。”
(4)讀了這段文字,思考:劉伯承堅決不用麻醉劑,他平靜的內心會想些什么?
(5)師激情引導朗讀:
他要馳騁疆場,他要指揮千軍萬馬,他要為國效力,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所以他平靜的回答——
生接讀:“沃克醫(yī)生,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神經
而我,今后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
2、抓住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體會劉伯承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沃克醫(yī)生再一次怔住了,竟有點口吃地說:“你,你能忍受嗎?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壞死的眼球,把爛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追問:沃克醫(yī)生為什么怔住了?
(劉伯承的勇敢堅強;劉伯承的表現(xiàn)出乎意料;劉伯承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3、師:一個曾經神情孤傲的沃克醫(yī)生竟然口吃了,他不敢相信這樣的手術病人怎么能不使用麻醉劑,他不敢相信這樣的重傷不使用麻醉劑病人會忍受怎樣的疼痛,他充滿了恐懼,充滿了擔心,可是劉伯承確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試試看吧”,透過這簡單的四個字,你看到了怎樣的不簡單?
(體會:劉伯承的勇氣、膽量、精神、鋼鐵般的意志----)
4、師生分角色朗讀(15-16段),體會劉伯承平靜中流露出的堅強。
5、小結:透過劉伯承的“平靜”和沃克醫(yī)生的“擔心”,我們看到了劉伯承堅強勇敢、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畫面三:一聲不吭
1、抓住描寫劉伯承表現(xiàn)的詞,“緊緊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了”、“居然”結合詞語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劉伯承驚人的毅力和鋼鐵般的意志。
病人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
2、抓住沃克醫(yī)生的情感,體會劉伯承的超出常人的軍人形象。(緊張)
手術臺上,一向從容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雙手有些顫抖,他額上滲出汗珠,護士幫他擦了一次有一次。
3、沃克醫(yī)生的緊張和劉伯承的一聲不吭對比,你感受到了什么?(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4、眼部受重傷沒有打麻醉劑的劉伯承,在手術中,手術刀在她的眼睛上一刀一刀的割,連平日里冷峻孤傲的沃克醫(yī)生都緊張了,劉伯承的表現(xiàn)怎樣呢——生接讀句子
5、出示視頻:讓我們一起目睹劉伯承的驚人表現(xiàn),你有什么感受?
6、請你帶著自己的感受,師生分角色讀17、18自然段。
7、小結:沃克醫(yī)生和劉伯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劉伯承鋼鐵般堅強的意志,這種意志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畫面四:細數刀術
1、不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劉伯承忍受著劇痛的同時又在做什么?(數刀數)
2、一刀、兩刀、三刀······足足七十二刀,刀刀連心,對于一個拒絕使用麻藥的人該是何等的疼痛!可經歷了三個多小時漫長手術的劉伯承卻一刀一刀的數著手術的刀數,這要何等的意志呀!此時此刻,劉伯承在你的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沃克醫(yī)生由衷地稱贊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
(1)出示句子,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2)“會說話的鋼板”:意志就像鋼板一樣;
但劉伯承是個有血有肉人,所以說他是會說話的鋼板。
(3)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
(劉伯承有著超出了普通的軍人的堅強意志,是極不平凡的、一般人難以做到的,是軍人中的神,稱為軍神)
4、小結:沃克醫(yī)生的一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劉伯承真是一個超出常人、極不平凡軍神,我們也一定被劉伯承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讓我們再滿懷深情的讀一讀第23自然段,去贊美這個偉大的英雄。齊讀第23自然段。
三、總結學法,拓展提升
(一)總結學法:
1、回憶我們是怎樣體會和感受劉伯承的人物形象的?
(1)抓住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這就是正面描寫
(2)抓住次要人物——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體會劉伯承的品質,這就是側面描寫。
2、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襯托主要人物的品質)
3、對于運用大量筆墨進行了側面描寫,并用側面描寫襯托主要人物的文章,我們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適當加入次要人物)
4、適當加入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再次完善和歸納本課的主要內容。
(劉伯承眼部受重傷做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手術中他一聲不吭,細數刀數,沃克醫(yī)生稱他為軍神。)
5、小結:我們在閱讀寫人文章時,不僅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現(xiàn),還可以抓住次要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主要人物的特點,這也是閱讀寫人文章的方法。
(二)拓展提升:(此環(huán)節(jié)機動)
沃克醫(yī)生聽到給劉伯承拒絕使用麻醉劑做手術時,他想到了《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我們一起讀一讀。
1、 出示《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故事。
有一次,關羽在戰(zhàn)斗中右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名醫(yī)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心驚膽戰(zhàn),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y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y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天神呀!”
(1)自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為什么稱關云長為“天神”?
2、無論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劉伯承,還是我們認識的關云長,他們都因為一種共同的品質被人們尊稱為“神”,這種品質就叫“堅強”,最后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達到彼岸。”
2、四年級教案:《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新發(fā)地小學 王春紅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體會人物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沃克醫(yī)生神態(tài)、情感的變化,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理解劉伯承鋼鐵一般的意志,從而明確沃克醫(y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
教學重點:理解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沃克醫(yī)生的情感的變化,體會劉伯承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主要內容,確定學法
(一)歸納主要內容
1、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30課——齊讀課題《軍神》。
2、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說一說
(劉伯承眼部受重傷做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手術中他一聲不吭,沃克醫(yī)生稱他為軍神。)
3、聽了同學們所說的主要內容,你的頭腦中一定出現(xiàn)了幾個主要畫面?選擇其中的一個畫面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
(眼睛重傷——拒絕麻醉—一聲不吭——細數刀術)
4、請你將這幾個畫面聯(lián)系起來,用簡練的語言再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5、小結:由此可見,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抓住主要畫面也是一種好方法。
(二)確定學法
1、我們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都抓住了誰的表現(xiàn)?(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表現(xiàn)),2、默讀課文,文中還用了大量篇幅描寫了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沃克醫(yī)生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課文中找一找。
(驚疑——怔住——緊張——驚呆——敬佩)
3、看到這條情感變化線,你會產生什么疑問嗎?
(文中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寫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呢?)
4、要體會主要人物——劉伯承的人物形象,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
二、運用學習方法,自主閱讀。
(一)自主閱讀
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次要人物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簡單批注,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
(二)匯報交流
畫面一:眼部重傷
1、抓住劉伯承的表現(xiàn)“微微一笑”感受劉伯承的堅強、從容、鎮(zhèn)定。
2、抓住沃克醫(yī)生“驚疑”的表現(xiàn),感受劉伯承的一個堅強、勇敢的軍人形象。
3、補充資料:
在戰(zhàn)斗中,劉伯承為了救一位戰(zhàn)士,他猛撲過去,敵人的一顆飛彈射中了他,從顱頂穿過,又從右眼眶飛出,劉伯承當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當他蘇醒過來,用手摸摸傷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塊,在那血塊中,他又摸到了一個圓球,啊?眼珠!原來他的右眼被打壞,眼珠掉出了眼窩!為了讓戰(zhàn)士們安心作戰(zhàn),他強忍住疼痛,把還牽連著周圍經絡的眼珠,用手捂回了眼眶……
4、讀了這段文字,從沃克醫(yī)生“驚疑”的表現(xiàn),你感受到了什么?
5、小結:沃克醫(yī)生的“驚疑”,突出了劉伯承傷勢的嚴重,突出了他面對重傷從容不迫、堅強勇敢的軍人形象。因此,我們從描寫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句和次要人物語句中,都可以感受劉伯承的品質。
畫面二:拒絕麻醉
1、抓住劉伯承的語言、神態(tài),理解劉伯承的冷靜、堅強、勇敢。
病人平靜地回答:“沃克醫(yī)生,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腦神經。而我,今后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
(1)追問:他為什么不用麻醉劑?(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繼續(xù)指揮作戰(zhàn))
(2)不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意味著什么?(手術中忍受劇痛)
(3)出示課外資料,劉伯承說過一段話:“孫臏失去了雙腿依然可以指揮千軍萬馬;我失去了一只眼,只要還有健全的大腦,也可以馳聘疆場,為祖國效汗馬之勞。”
(4)讀了這段文字,思考:劉伯承堅決不用麻醉劑,他平靜的內心會想些什么?
(5)師激情引導朗讀:
他要馳騁疆場,他要指揮千軍萬馬,他要為國效力,這一切都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所以他平靜的回答——
生接讀:“沃克醫(yī)生,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施行麻醉會影響神經
而我,今后需要一個清醒的大腦!”
2、抓住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體會劉伯承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沃克醫(yī)生再一次怔住了,竟有點口吃地說:“你,你能忍受嗎?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壞死的眼球,把爛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追問:沃克醫(yī)生為什么怔住了?
(劉伯承的勇敢堅強;劉伯承的表現(xiàn)出乎意料;劉伯承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3、師:一個曾經神情孤傲的沃克醫(yī)生竟然口吃了,他不敢相信這樣的手術病人怎么能不使用麻醉劑,他不敢相信這樣的重傷不使用麻醉劑病人會忍受怎樣的疼痛,他充滿了恐懼,充滿了擔心,可是劉伯承確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試試看吧”,透過這簡單的四個字,你看到了怎樣的不簡單?
(體會:劉伯承的勇氣、膽量、精神、鋼鐵般的意志----)
4、師生分角色朗讀(15-16段),體會劉伯承平靜中流露出的堅強。
5、小結:透過劉伯承的“平靜”和沃克醫(yī)生的“擔心”,我們看到了劉伯承堅強勇敢、與眾不同的軍人形象。
畫面三:一聲不吭
1、抓住描寫劉伯承表現(xiàn)的詞,“緊緊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了”、“居然”結合詞語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劉伯承驚人的毅力和鋼鐵般的意志。
病人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
2、抓住沃克醫(yī)生的情感,體會劉伯承的超出常人的軍人形象。(緊張)
手術臺上,一向從容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雙手有些顫抖,他額上滲出汗珠,護士幫他擦了一次有一次。
3、沃克醫(yī)生的緊張和劉伯承的一聲不吭對比,你感受到了什么?(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4、眼部受重傷沒有打麻醉劑的劉伯承,在手術中,手術刀在她的眼睛上一刀一刀的割,連平日里冷峻孤傲的沃克醫(yī)生都緊張了,劉伯承的表現(xiàn)怎樣呢——生接讀句子
5、出示視頻:讓我們一起目睹劉伯承的驚人表現(xiàn),你有什么感受?
6、請你帶著自己的感受,師生分角色讀17、18自然段。
7、小結:沃克醫(yī)生和劉伯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人的不同表現(xiàn)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劉伯承鋼鐵般堅強的意志,這種意志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畫面四:細數刀術
1、不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劉伯承忍受著劇痛的同時又在做什么?(數刀數)
2、一刀、兩刀、三刀······足足七十二刀,刀刀連心,對于一個拒絕使用麻藥的人該是何等的疼痛!可經歷了三個多小時漫長手術的劉伯承卻一刀一刀的數著手術的刀數,這要何等的意志呀!此時此刻,劉伯承在你的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沃克醫(yī)生由衷地稱贊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
(1)出示句子,此時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2)“會說話的鋼板”:意志就像鋼板一樣;
但劉伯承是個有血有肉人,所以說他是會說話的鋼板。
(3)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
(劉伯承有著超出了普通的軍人的堅強意志,是極不平凡的、一般人難以做到的,是軍人中的神,稱為軍神)
4、小結:沃克醫(yī)生的一句話讓我們看到了劉伯承真是一個超出常人、極不平凡軍神,我們也一定被劉伯承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讓我們再滿懷深情的讀一讀第23自然段,去贊美這個偉大的英雄。齊讀第23自然段。
三、總結學法,拓展提升
(一)總結學法:
1、回憶我們是怎樣體會和感受劉伯承的人物形象的?
(1)抓住主要人物——劉伯承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這就是正面描寫
(2)抓住次要人物——沃克醫(yī)生的情感變化,體會劉伯承的品質,這就是側面描寫。
2、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襯托主要人物的品質)
3、對于運用大量筆墨進行了側面描寫,并用側面描寫襯托主要人物的文章,我們在歸納主要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什么?(適當加入次要人物)
4、適當加入沃克醫(yī)生的表現(xiàn),再次完善和歸納本課的主要內容。
(劉伯承眼部受重傷做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手術中他一聲不吭,細數刀數,沃克醫(yī)生稱他為軍神。)
5、小結:我們在閱讀寫人文章時,不僅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現(xiàn),還可以抓住次要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主要人物的特點,這也是閱讀寫人文章的方法。
(二)拓展提升:(此環(huán)節(jié)機動)
沃克醫(yī)生聽到給劉伯承拒絕使用麻醉劑做手術時,他想到了《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我們一起讀一讀。
1、 出示《關云長刮骨療毒》的故事。
有一次,關羽在戰(zhàn)斗中右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名醫(yī)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心驚膽戰(zhàn),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yī)???,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y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天神呀!”
(1)自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為什么稱關云長為“天神”?
2、無論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劉伯承,還是我們認識的關云長,他們都因為一種共同的品質被人們尊稱為“神”,這種品質就叫“堅強”,最后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達到彼岸。”
3、四年級教案:《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尊重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多元反應,讓學生自讀感悟,自我探究。通過讀一讀、演一演,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xiàn)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3學習**堅韌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個性格堅強的人。
教學重點
1根據提示讀出語氣、語調。
2理解表現(xiàn)**為“軍神”的重點語句,體會**堅強的意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填空:課文中的“軍神”是指_________,這是________對他的敬稱。
2指名朗讀課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醫(yī)生為什么稱**為“軍神”呢?你知道沃克醫(yī)生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三、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導學課文
(一)導學“求治”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沃克醫(yī)生開始是怎樣識別**是軍人的?
3**的“鎮(zhèn)定”是從哪幾個地方反映出來的?
4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導學“術前”部分
1讀讀、想想、畫畫、議議。
**為什么不肯用麻藥?
2聯(lián)系課前收集的關于**的資料猜想:**擔心損壞腦神經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3不用麻藥意味著什么?
4**能忍受這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嗎?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
5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提示讀出堅定的語氣。
(三)導學“術中”部分
1自由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手術中**、沃克表現(xiàn)的詞句。想想這些詞句各起什么作用?
2課堂交流(CAI演示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
比較句子(正面描寫):
一條嶄新的墊單竟被抓破了。
一條嶄新的墊單被抓破了。
比較句子(側面描寫):
手術中,一向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fā)抖。
手術中,鎮(zhèn)定的沃克醫(y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發(fā)抖。
3聯(lián)系自己生病的經歷,說說**忍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從對比中感悟**的“軍神”形象。
5小結
(四)導學“術后”部分
1默讀課文。
2**在手術中除了一聲不吭緊緊抓住墊單外,還要求什么?
3沃克醫(yī)生聽了有什么反應?
4你覺得沃克醫(yī)生可能會“失聲喊”些什么內容呢?
5沃克醫(yī)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6指導感情朗讀:“做完手術……了不起的軍神!”
7震驚的沃克醫(yī)生不敢相信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心中可能會怎么想呢?
8為什么問名字時,要“關上手術室的門”?
9畫出本節(jié)中的提示語,根據提示自由朗讀,注意根據提示語揣摩語意、把握語氣,突出“軍神”形象。
10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這一段。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4、(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冊):《古詩三首》(江畔獨步尋花、寒食、泊船瓜洲)教案
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出示多媒體課件,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關的圖片展示
二、揭示學法,理清脈絡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
(3)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說“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三、總結方法,自學感悟
思考題: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a),真險?。╪a)。
四、深化重點,揭示中心
1、學習重點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2)新詞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寶劍掉到哪里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么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么做的呢?他為什么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要問?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范。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劍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fā)聯(lián)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后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么?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么?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里?
②學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后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后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qū)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匯。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后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著,不著急。
四、鞏固復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yè)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教學內容:(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lián)系。
(2)參看插圖,抓事態(tài)。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復練習,記得牢。
2.可采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么活動,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yè):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愿意接受挑戰(zhàn)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為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于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為什么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xiàn)在后悔嗎?說說你的想法?,F(xiàn)在你最想對觀眾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么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現(xiàn)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guī)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于觀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業(yè)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6、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問題導入:自主探究)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二課時)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標:1、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感受。2、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感和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學難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環(huán)節(jié)
操作流程 1、聽+想+講
a、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聽寫本課詞語,同桌相互批改。
b、20世紀的科學發(fā)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同時又告訴我們什么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看+想+講
a、指名讀第一段。
b、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20世紀是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還可以說成20世紀是個怎樣的世紀?
( (約定)
2、看+聽+講
a、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
b、讀第一句話,體會其含義。
c、讀二、三句,結合工具書和自己的理解體會“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改觀”與“改變”的區(qū)別。
d、指導朗讀,讀出個人的體會。
(小動) 2、 想+講
a、默讀課文,思考“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b、小組討論,交流。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c、引導學生理解“農耕社會”是個怎樣的社會?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是什么樣的本領?“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時候的人們還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2、想+講
a、依照自己搜集的資料,說說在近一百年中,人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變成了現(xiàn)實。
b、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什么作用,說明什么問題。
作業(yè)布置
1.搜集20世紀以來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2.完成小練筆
教學
反思
課題: 30 電腦住宅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2、與同伴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討論、交流,體會電腦的神奇,感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舒適和便捷。 教學重點 學習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操
作
流
程 1、聽+想+講
結合圖片,介紹電腦住宅的由來和第一座電腦住宅產生的背景。 1、看+想+講
a、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語。
b、出示詞語卡片,檢查并鞏固認讀字和新詞:
c、指名分段讀課文,評出最佳讀書員。
(約定)
2、看+聽+講
a、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的哪些設施?那里的電腦有什么樣的功能?它們又是怎樣工作的?
b、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填寫表格,理清課文的結構。
(小動) 3、 想+講
a、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獨立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的哪些設施?那里的電腦有什么樣的功能?它們又是怎樣工作的?
b、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填寫表格,理清課文的結構。
2、想+講
以“如果我是個建筑設計師,我想這樣設計電腦住宅”為題,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進行討論交流。
3、講+做
閱讀《美國的第一幢電子化住宅》和《中國智能化住宅的發(fā)展》等相關文章,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科學的探索與追求。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作業(yè)本練習
教學
反思
課題: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一課時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
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描繪、輕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態(tài)各異”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操
作
流
程 1、聽+想+講
a.出示各種恐龍和各種鳥兒的動態(tài)畫面。根據資料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它是科學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發(fā)現(xiàn)。
(讀課后《資料袋》板書課題飛向藍天的恐龍)
b、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1、看+想+講
a.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畫生字詞語。
b、讀詞語比賽(讀卡片)
(約定)
2、看+聽+講
、猜詞語比賽(出示宇屏)
顏色多,燦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回旋地飛——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凌空
動作迅速而靈敏——敏捷
說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部分——點睛之筆
(小動) 4、 想+講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tài)畫面,認識部分詞語。
2、想+講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tài)畫面,認識部分詞語。
3、講+做
討論:這部分內容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重要信息?
讀一讀,說說你發(fā)現(xiàn)哪些語言表達十分準確。
課文中提到“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二者”指的是什么?
到底它們相干不相干呢?繼續(xù)讀書找出答案吧!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抄寫詞語
2.摘抄句子
教學
反思
課題:31 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二課時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
標
1、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背誦自己感興趣的語段。
2、練習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fā)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
教學重點 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操
作
流
程 1、聽+想+講
a、讀文思考。用自己的話說說恐龍與鳥類有什么相似之處?
(二者骨骼結構相似;恐龍化石有羽毛的印痕。)
b.結合課文說說,你認為這些發(fā)現(xiàn)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屏(齊讀)
遼西的發(fā)現(xiàn)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1、看+想+講
a、“畫卷”“點睛”各指什么? b.齊讀第二段。
(約定)
2、看+聽+講
學習第三、四段
a、輕聲稱讀這一部分,然后概括主要內容。
b.劃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讀一讀,準備交流。
(在內容句式、對比寫法、敘述結構等方面加以陳述)
c.指名讀第四段
(小動) 5、 想+講
a、找出表現(xiàn)恐龍家族龐大,形態(tài)各異的語句讀一讀。
b、合作填寫下列表格。
2、想+講
a、參考填寫內容,有條理地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加上自己的想象)。
b.課文中還有哪些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找一找,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3、講+做
a.齊讀最后一段。
b.選擇感興趣的部分背下來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練習
教學
反思
課題: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
標
1、認讀“差異、比較、處于、特殊、用武之地、美味佳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并體會設問句的作用。
3、學習文章中的說明方法,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太空蔬菜的變化或作用。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中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太空蔬菜的變化或作用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操
作
流
程 1、聽+想+講
a、板書“飛船”。(齊讀)
b、你們了解哪些飛船呢?它有什么特點,能介紹給大家嗎?
c、課文中的飛船上有乘客嗎?它們是誰呢?讀課文就知道了。
d、教師補寫完整課題(……上的乘客)
1、看+想+講
a、邊讀課文邊劃出生字,讀一讀
b、朗讀卡片上的詞語:番茄、辣椒、植物、遺傳、葫蘆、花卉、奇跡、淘汰、宇宙射線、美味佳肴等。
3、分段朗讀課文。
(約定)
2、看+聽+講
讀了幾遍課文,你一定知道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了吧?
想想,飛船航天飛行為什么要帶上這些特殊乘客呢?
(小動) 6、 想+講
a.你發(fā)現(xiàn)文中哪些詞語、句子表達的意思準確、具體(交流)。
b、劃出說明小小的種子經過太空旅游擁有了“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的句子讀一讀。
c、你還喜歡哪些語段,讀出來讓大家欣賞。
2、想+講
a、讀中比較,感悟寫法。
b、除此之外,你還認為哪些寫法值得你學習,讀一讀。
3、講+做
a、指名按部分讀課文。
b、總結自己讀后的收獲。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作業(yè)
教學
反思
課題: 習作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
標
1. 觀察并發(fā)現(xiàn)廣告中的錯別字,認識其危害,積極改正。
2、學習、理解并積累名人名言,豐富自己的語言,進行習作
教學重點 寫作文
教學難點 修改作文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操
作
流
程 1、聽+想+講
a、上節(jié)課,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那紛紜的奇思,誘人的妙想,無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涌動著理想的漣漪。還記得哪些同學的發(fā)言最讓你難忘嗎?
b、認真回憶,交談看法。
c、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你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受別人啟發(fā)聯(lián)想到的內容寫出來嗎? 1、看+想+講
a、師生共同商討習作內容和要求。
b、綜合歸納:寫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產生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么?這種奇思妙想如能實現(xiàn),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
c、小組交流習作內容。
(約定)
2、看+聽+講
a、學生起草習作內容。
b、草稿完成之后,伙伴交流,互相幫助。
c、根據同學意見修改。
(小動) 7、 想+講
1、整體評價。
a、習作態(tài)度。
b、習作內容、角度等。
c、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等。
2、想+講
、習作內容、質量的評價。
a、宣講、展示優(yōu)秀習作。師生評議。
b.宣講、展示優(yōu)秀語段。師生評議。
c、宣講、展示優(yōu)秀語句。(主要針對后進的學生,發(fā)現(xiàn)其習作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3、講+做
小組交流評價,互助提高。
a、組內數人朗讀交流各自的習作,互評互議。
b、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寫作
2.修改作文
教學
反思
課題: 鞏固拓展
學校: 班級: 科目: 語文 授課人: 時間: 年 月 日
目
標
1. 學習、理解并積累名人名言,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認識能力。
2、初步認識對聯(lián),在游戲中感受語文的樂趣。 教學重點 積累名人名言
教學難點 在游戲中感受語文的樂趣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標準課
教學環(huán)節(jié)
操作流程 1、聽+想+講
(1)、自讀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fā)現(xiàn)”的內容。
(2)、讀后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a、學生交流個人的發(fā)現(xiàn)。
b.教師相機點撥(從字形的變化——詞義的變化——語言文字純潔性的重要)。
1、看+想+講
開展“爭做文字小衛(wèi)士”活動。
a、動手修改成語廣告中的錯別字。
b.出示自己搜集的錯用濫用的成語廣告詞。
c、生生交流,動手修改。
(約定)
2、看+聽+講
a、名句導入。
常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敝肋@句話的意思嗎?
b、學習本課提供的名人名言。
(小動) 8、 想+講
a展示交流自己積累的名句,并介紹其含義。
b、思考總結學習名句的途徑:讀書讀報、生活中與人交往、留心觀察和傾聽等。
2、想+講
試著讀讀對聯(lián)。你覺得哪個詞不好讀?
a、討論怎樣讀準對聯(lián)中的多音字。
b、交流看法,理解對聯(lián)的意思。
c、齊讀對聯(lián)。
3、講+做
讀茶杯蓋上的“五字循環(huán)句”
a、個人試讀并質疑。
b、解疑:想想五句話里省去的同一個詞語是什么?(茶)
(小組+小動+約定) 作業(yè)布置
1.積累名句
2.完成練習
7、二年級教案:《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孫中山破陋習》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知道纏足陋習曾對中國婦女造成的嚴重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具準備;投影
課前準備:收集了解有關纏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檢復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你知道孫中山破了什么陋習?(板書:纏足)
3、孫中山為什么要破纏足陋習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弄懂的問題。
二、 學習課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孫中山為什么喜歡自己的姐姐呢?同桌交流。
3、說話練習:孫中山的姐姐真是一個( )的姐姐!
4、指導朗讀。
(二)、理解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并討論:孫中山為什么反對媽媽給姐姐纏足?你從中體會到些什么?媽媽的理由是什么?
2、讀議交流第二自然段
(1)、引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課前搜集:你對纏足了解多少呢?
(3)、補充閱讀《鏡花緣》片斷(描寫纏足的片斷)
(4)、再讀第二自然段,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5)、指導朗讀。
3、讀議交流三至八自然段
(1)、分角色讀媽媽和孫中山的對話,說說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2)、觀圖想象說話:
孫中山被媽媽推出了房門,他( ),心想( )。
(3)、引讀第八自然段
(三)、理解第九自然段
1、(過渡并引答)后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纏足陋習。
2、想象一下,廢除纏足陋習后,人們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
3、指導朗讀。
三、 總結課文
讀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板書設計)
孫中山
破
纏足陋習
大快人心
8、(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冊):《釣魚》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領會文章中蘊含著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認讀7個生字,會寫11個字,掌握“操縱、拋了出去、輝映、濺起、劇烈、上鉤、距離、爭辯、乞求、誘惑、抵制”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寫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讀到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什么?(誰在釣?釣到魚了嗎?釣到一條什么樣的魚?……)
二、初步了解課文
1、學習生字詞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課件顯示)
放好魚餌拋出釣線湖面漣漪耐心等待
魚竿劇抖大魚掙扎小心翼翼操縱釣線
魚躍不已筋疲力盡拉魚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無果不容爭辯放魚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獲得啟示遇到誘惑思父告誡
道德抉擇簡單問題道德實踐勇氣力量
師依次指“劇”“躍”“抉”“掙”“獲”等字,指導學生學習。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么不明白的,請?zhí)岢鰜怼?/p>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別急,再看看課文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三、練習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2、輕聲朗讀,想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
3、同組互讀,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4、指名讀。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收集有關誠實的格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的心理。
2、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一則有關誠實的格言,讓學生體會。
導語:今天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這個有關誠實的故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讀全文,找找這件事對于文中的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默讀課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讀一讀。
3、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是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如果是你釣到了這樣大的一條魚,心情怎樣?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分角色讀
4、父親的情感
(1)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課文什么地方?
(2)交流與指導。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tài)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tài)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學生回答完,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畫上橫線。)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誘惑,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三、課堂小結
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
四、拓展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我們該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yè)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業(yè)
制作一張以“誠實”為主題的小報。
9、(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冊):《種子》教案
教學目標:
1、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認識“槐、摻、澀、撩、俊”等5個生字,會寫“摻、澀、褲、兜、愧、俊、撐、掠、惟、恐”等詞語,并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根據文章內容給文章分段,并能簡單說說段落大意。
教學重點: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體會新詞。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單元學習任務
1、導語:今天,我們開始新學期第一個單元的學習,在這個單元,我們將讀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還要掌握哪些讀懂課文的本領呢?讓我們一起打開書,讀一讀“單元導讀”吧!
2、學生自主讀“單元導讀”。
3、交流體會。
4、引導學生提煉學習目標。(1)學會體會情感的方法。(2)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談話引入
1、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種子嗎?看看這兩包樹種,說說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一課《種子》。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提醒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同桌合作識字。
3、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針對學生容易讀錯和認錯的字作適當指導。
4、認讀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摻雜羞澀慚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練習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1、根據投影出示的內容,練習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用歸并自然段的方法給課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據下面的意思把課文分成三段。
(1)望著交上來的樹種,我想說點什么。
(2)小女孩交的樹種不多,卻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3)“我”深受感動。
各組討論后,在全班匯報。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如果有意見分歧,老師可以適當點撥:先找出重點段,即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小女孩交樹種的?讓同學再討論。
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將課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寫每個同學交來的樹種都挺多,我想說點什么。
第二段是課文的第2~8自然段,寫班上一個女孩交的樹種不多,卻是經過精心挑選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寫“我”和全班同學深受感動。
六、練習朗讀課文
1、輪讀
2、自由練讀
3、同桌互讀
七、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把學會的新詞放入“詞語花籃”。
2、繼續(xù)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交樹種、推想她撿樹種的具體描述中,體會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贊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細致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復習導入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種子》這一課主要寫了什么事?
2、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2)見到同學們交上來很多樹種,我準備說點什么,老師會說什么呢?為什么?
經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使學生明白:因為“講桌上堆放的洋槐樹籽有淺黃的,甚至還有豆綠的。籽粒里摻雜著莢皮和角柄。”“淺黃”、“豆綠”什么意思?說明從顏色上看出種子不成熟,不飽滿。
“摻雜著莢皮和角柄”寫出了從成色上看不純,雜質多。一些同學只追求上交的樹種的數量,而不注意質量。
2、學習第2—8自然段。
(1)默讀,思考:小女孩交的樹種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從書中找出描寫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同學邊說教師邊板書:
外貌:略帶羞澀、低下頭(感到愧疚)臉刷地紅了站著(深深自責)
動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認真專注)
樹種:一般大小、飽滿、烏黑光澤(精心挑選)
(3)你們喜歡這位小女孩嗎?為什么?有感情地朗讀。
(4)為什么小女孩的種子少,卻令我很感動?用“因為……所以……”說說。
3、學習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讀。
(2)說說從全班同學的神態(tài)和那位老師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積累語言
1、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幾遍。
四、鞏固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1、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指導書寫。
五、總結全文,深化體會
如果你是這個班集里的一員,你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