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第10課 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一等獎
學習目標
一、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第一課時 總第 課時
預(yù)習檢測
一、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guān)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二、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一)注音
說 慍 省 逾 罔 殆 簞 堪 肱 篤 論
二)重點詞語
時習: 慍:
信: 傳:
立: 天命:
耳順: 罔:
殆: 逾:
川: 樂(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篤:
自主學習
一、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 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p>
——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p>
——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p>
——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薄?/p>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p>
——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p>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p>
——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p>
——
二、解疑釋惑。
小結(jié)檢測
一、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 《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語錄 門人 再傳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丘 仲尼 儒 仁 禮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二、判斷題。
(1 )孔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 ( )
(2)《論語》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 ( )
(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 )
(4)《論語》的“論”讀“l(fā)ùn ”。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數(shù),不是具體數(shù)字。 ( )
三、選擇題。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三”的意思是?( )
A.數(shù)字,表示具體數(shù)量。 B.表示多數(shù) C.表示少數(shù)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必”的意思?( )
A.必須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 )
A.時間 B.逝者 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yīng)取哪種解釋? ( )
A.書信 B.相信 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課后任務(wù):
背誦、默寫全文。
第二課時 總第 課時
思索領(lǐng)悟
一、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二、“而”字是個連詞,它 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zhuǎn)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表轉(zhuǎn)接的?
三、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guān) 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課外延伸
一、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yīng)怎樣改進?
二、 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鞏固練習
一、填空:
1《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 篇??鬃?,名 ,字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 、 。
2 學與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
3.青島啤酒節(jié)開幕之際,主持人說: “孔子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yīng)該不惱怒,保持應(yīng)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11寫出五個在論語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二、根據(jù)“而”字的用法歸類。
(1)學而時習之。(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有 表順接的有
表轉(zhuǎn)接的有 表修飾的有
三、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 意思。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四、古今異義字
君子 古義 今義 可以古義 今義
匹夫古義 今義 罔 古義 今義
水 古義 今義 朋 古義 今義
兒女古義 今義
五、一詞多義
可以為師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
為 而 溫故而知 知
為人謀 博學而篤志 溫故而知
課后反思
2、《第10課 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
學習目標
一、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第一課時 總第 課時
預(yù)習檢測
一、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guān)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二、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
一)注音
說 慍 省 逾 罔 殆 簞 堪 肱 篤 論
二)重點詞語
時習: 慍:
信: 傳:
立: 天命:
耳順: 罔:
殆: 逾:
川: 樂(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篤:
自主學習
一、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 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p>
——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p>
——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p>
——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薄?/p>
——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p>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p>
——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p>
——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p>
——
二、解疑釋惑。
小結(jié)檢測
一、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 《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語錄 門人 再傳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丘 仲尼 儒 仁 禮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二、判斷題。
(1 )孔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 ( )
(2)《論語》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 ( )
(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 )
(4)《論語》的“論”讀“l(fā)ùn ”。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數(shù),不是具體數(shù)字。 ( )
三、選擇題。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三”的意思是?( )
A.數(shù)字,表示具體數(shù)量。 B.表示多數(shù) C.表示少數(shù)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必”的意思?( )
A.必須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 )
A.時間 B.逝者 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yīng)取哪種解釋? ( )
A.書信 B.相信 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課后任務(wù):
背誦、默寫全文。
第二課時 總第 課時
思索領(lǐng)悟
一、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二、“而”字是個連詞,它 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zhuǎn)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表轉(zhuǎn)接的?
三、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guān)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guān) 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課外延伸
一、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yīng)怎樣改進?
二、 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鞏固練習
一、填空:
1《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 、 。
2 學與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
3.青島啤酒節(jié)開幕之際,主持人說: “孔子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yīng)該不惱怒,保持應(yīng)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11寫出五個在論語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二、根據(jù)“而”字的用法歸類。
(1)學而時習之。(2)擇其善者而從之。(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有 表順接的有
表轉(zhuǎn)接的有 表修飾的有
三、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 意思。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四、古今異義字
君子 古義 今義 可以古義 今義
匹夫古義 今義 罔 古義 今義
水 古義 今義 朋 古義 今義
兒女古義 今義
五、一詞多義
可以為師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
為 而 溫故而知 知
為人謀 博學而篤志 溫故而知
課后反思
3、第10課《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并背誦課文。 2. 能力目標: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 情感目標:積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文學經(jīng)典的熱情。 重點:以誦讀為主,通過自讀、合作、聽講,逐步疏通文意 難點:解讀各章語錄,理解文章大意 學法指導(dǎo): |
二、學習 重難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能翻譯十二章語錄,牢記語錄中的精辟句子或詞語。 2.通過反復(fù)誦讀,根據(jù)實際生活思考十二則語錄中的哲理,理解十二則語錄中的智慧。 |
三、預(yù)習交流 (一)自主學習 第一課時 1、導(dǎo)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guān)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 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2、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鬃痈呱兄犯裰饕@樣幾個方 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 3、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論.( )語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 )乎 不逾矩( ) ( ) 三省 ( )吾身 傳( )不習乎 曾( )子 一簞( )食 曲肱( )而枕之 2.教師導(dǎo)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 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 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 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jié)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二)交流學習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 (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fù)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 (表轉(zhuǎn)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fù)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小組討論 第1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第2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 第3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為(替)人 謀(出主意)而(表轉(zhuǎn)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zhuǎn)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 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fù)習了?” (二)課 文探究 小組討論 本章強調(diào)些什么,教我們?nèi)绾巫?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guī)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guī)范)?!?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yīng)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guī)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曾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請討論是個怎樣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3.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溫(復(fù)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lǐng)悟), 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師矣?!?子曰:“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p> 翻譯:孔子說:復(fù)習舊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新的領(lǐng)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請討論是些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
四、展示提升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請各小組對預(yù)習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學習)的第 4章的問題討論并各自展示你們學習的成果,讓同學們共同分享。 |
六、課后反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jié)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二課時 1.背誦并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表轉(zhuǎn)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表轉(zhuǎn)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起討論是什么學習方法?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于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 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 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贊揚了顏回的什么品質(zhì)?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p> (二)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著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于(對于)我如浮云。”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 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什么?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guī)熝?在其中)。擇其善者而(表順承)從(跟從)之(代詞,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p>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 掉自己的缺點。”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什么?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舍(舍棄) 晝夜?!?/p>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fù)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 日夜不停?!?/p> (二 )課文探究 本章講道理是什么? 本章運用了什么 修辭?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劃分句子停頓: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什么品質(zhì)? 第十二章 (一) 分析文義 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并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二) 句子劃分停頓: (三)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 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做人要怎樣做? 鞏固練習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的一部書,是__________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_________篇??鬃?,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 ,__________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 2 學與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_________ 3.青島啤酒節(jié)開幕之際,主持人說: “孔子說過__________ , _________ !”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yīng)該不惱怒,保持應(yīng)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6.《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句子: 7.曾子認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格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論語》中說時間過的很快,如白駒過隙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9. 《論語》中論述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 (1)不亦君子乎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2)可以為師矣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3)飯疏食飲水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4)飯疏食飲水 古: 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6)吾日三省吾身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六、自我檢測。 1.填空: (1)生活中用來教育人們要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子曰:“__________ 則罔;__________ 則殆?!?/p>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0分) 論語( ) 不慍( ) 三省( ) 焉( )殆( ) 不惑( ) 誨( ) 罔( ) 凋( ) 擇( ) 3.判斷題。(10分) (1)孔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 ( ) (2)《論語》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 ( ) (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 ) (4)《論語》的“論”讀“l(fā)ùn”。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數(shù),不是具體數(shù)字。 ( ) 4、選擇題。(12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校叭钡囊馑际牵? ) A.數(shù)字,表示具體數(shù)量。 B.表示多數(shù) C.表示少數(shù)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必”的意思是?( ) A.必須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 ( ) A.時間 B.逝者 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yīng)取哪種解釋? ( ) A.書信 B.相信 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關(guān)于這節(jié)課,我還有不會的地方: 課后反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 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jié)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4、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0課 《論語》十則》導(dǎo)學案
第10課 《論語》十則
【課文翻譯】
子曰: “ 學 而 時習 之, 不亦說乎? 有 朋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
自 遠方 來,不亦樂乎? 人 不知 而 不慍,不 亦 君子乎?”
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曾子曰:“ 吾 日 三省 吾身: 為人 謀 而 不忠乎? 與朋友交 而 不 信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
乎? 傳 不 習 乎?”
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fù)習過呢 ?”
子曰:“ 溫故 而 知新, 可 以 為 師 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br /> 子曰:“ 學 而 不思 則罔, 思 而 不學 則殆?!?br />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br /> 子曰: “由,誨 女 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 不 知為不知, 是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知 也?!?br /> 智慧?!?br /> 子曰: “見賢 思齊焉, 見不賢 而內(nèi)自省 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br />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桑?擇 其善者 而從之, 其不善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者 而 改 之?!?br /> 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br /> 曾子曰:“ 士 不可以不 弘 毅, 任重 而 道遠。 仁 以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為 己 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 亦 遠乎?”
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子曰: “歲 寒, 然后 知 松柏 之 后凋也?!?br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br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 恕 乎! 己所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不 欲, 勿 施 于 人?!?br /> 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br /> 【基礎(chǔ)演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論語( ) 三省吾身( ) 誨女知之乎( ) 曾子( )
不亦說乎( )不思則dài( )不知而不 yùn ( ) 不思則wǎng( )
2.在括號中解釋加點字,在橫線上解釋整個詞語:
⑴溫故知新( )
⑵見賢思齊( )
⑶任重道遠( )
⑷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 )
⑸學而不思則罔( )
⑹思而不學則殆( )
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⑽誨女知之乎( )
3.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綜合運用】
4.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3個問題。
為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發(fā)展中國與各國的友好關(guān)系,為全世界漢語學習者提供方便、優(yōu)良的學習條件,中國教育部在北京設(shè)立孔子學院總部,并通過總部授權(quán)在國內(nèi)外設(shè)立以開展?jié)h語教學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的孔子學院。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共計691所,分布在96個國家(地區(qū))??鬃訉W院設(shè)在91國共322所,國內(nèi)61所高校和機構(gòu)參與孔子學院的合作辦學,主要提供到國外教授中文的教師和招募志愿者。
(1)你從上述材料中獲得了哪些信息?請簡要概述下來。
(2)有人認為“孔子學院”應(yīng)該起一個很時尚的名字,你認為呢,為什么?
(3)假設(shè)美國一所孔子學院即將成立,特邀請你為該學院擬一條宣傳語,請用簡明、得體和恰當?shù)恼Z言寫下來。
【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r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豈不善者而改之?!?br /> 5.從這句語錄看,孔子認為學習的快樂在于 “學習”與“思考”二者的關(guān)系是: 。
6.從這幾句語錄看,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老師?這種觀點是否與選文第4條語錄的觀點相矛盾?
7.從這幾條語錄看,孔子認為,一個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學到東西,因為如果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那么 ;如果別人有缺點,那么 。
8.以上五條語錄中,現(xiàn)在仍有生命力的詞語有 。
9.為什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結(jié)合你的學習生活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類文美讀】
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衰,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②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 “何為不去也?”曰:“無茍政④?!狈蜃釉唬骸靶∽幼R⑥之,茍政猛于虎也!”
───(《禮記·檀弓》)
【注釋】
①式同“軾”,車前的橫木。這里理解為“憑著軾”(表敬意)。②壹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時候女子稱丈夫的父親。④小子:長輩對晚輩的稱呼。⑤茍政:苛刻的 統(tǒng)治。⑥同“志”,記住。
10.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⑴孔子過泰山側(cè)( ) ⑵夫子式而聽之( ) ⑶然( )
⑷昔者吾舅死于虎( ) ⑸何為不去也( ) ⑹茍政猛于虎也( )
11.“小子識之”的“識”應(yīng)讀為 。
12.“式而聽之”中的“而”表示( ) A、順接 B、轉(zhuǎn)接
13.文中的“夫子”指的是 (誰),他的言行收錄在 (書名),它是一部
的書。
14.婦人真的不傷心嗎?為什么?文中哪句話可做本文的主題?請翻譯這句話。
【每課一趣】
15.右圖是孔子學院的標示圖案,請你描述一下內(nèi)容,試著解釋其中的含義。
邊文——名師講壇
1.走近孔子及《論語》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和軍事家、儒家學派始人,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被人們稱為“至圣”(“圣人”或“大圣人”)。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2.學法導(dǎo)引
學習本文首先要會讀會寫“慍,罔,殆,哉,悅”等生字,能理解并運用“溫故知新,三省吾身、死而后已、任重道遠、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瘸烧Z;其次要了解并記住文言文中常出現(xiàn)的實詞、虛詞的含義及用法;還要能區(qū)別、熟記文中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不同語句,并聯(lián)系實際以指導(dǎo)自己的言行。
3.整體把握
《論語》主要反映孔子談如何學習和修身的問題??鬃诱剬W習,有溫故和知新的結(jié)合,有學和思的結(jié)合,又有學與問的結(jié)合,還有學和教的結(jié)合,更有善與不善的結(jié)合?!皽毓省迸c“知新”結(jié)合,做到古為今用,才符合要求?!皩W而不思”,不從中得到啟發(fā),不會活用,不行;“思而不學”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問題,前人是否已經(jīng)解決。一定要學與思結(jié)合才行。學的中間有疑問,要向人請教;只問而不學,不是從學習中所產(chǎn)生的疑問來問,不深入也不行。教要深入,有體會,要啟發(fā)學生;學要提出疑問,提出心得,對老師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學相長,教和學都有好處。學習不限于書本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善與不善的結(jié)合。
4.理解點撥
第一則:學習方法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并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啟發(fā)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
第二則:為人處事及學習方法。告訴人們要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幫助別人是否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誠相待,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時常復(fù)習。
第三則:學習方法。強調(diào)學習知識要重視繼承基礎(chǔ)之上的創(chuàng)新。
第四則: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本段講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guān)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第五則:學習態(tài)度??鬃诱f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lǐng)。要有誠實、謙虛的態(tài)度,不要不懂裝懂。
第六則:學習態(tài)度。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思想修養(yǎng),以人為鑒,取長補短,強調(diào)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強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第八則:談修身做人,強調(diào)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修身做人。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jié)操、堅韌不拔的君子不同于小人、不會因外界的變化而改變的社會現(xiàn)象,告訴人們要經(jīng)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yīng)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第十則:修身做人?!凹核挥?,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強調(diào)要學會換位思考,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5.知識補遺
(1)通假字,古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語言現(xiàn)象叫做古字的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但是由于語言的演變,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間,現(xiàn)在已不同音了,因此學習的時候要加以注意,準確把握。
(2)格言是集中體現(xiàn)個人機智之精華或眾人匯成的睿智、內(nèi)容積極向上,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guī)范、言簡意賅和相對完整獨立的語句。名人說的叫名言;古人說的叫古語;流傳至今的叫諺語、俗語。諺語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集體創(chuàng)造的,無法找出作者;格言是名人或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人說的話,作者確定,可以查到出處。諺語的內(nèi)容,大多是具體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格言則側(cè)重樹立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有格言的內(nèi)容都應(yīng)該是積極向上的,如果是消極的,不能稱為格言。
(3)流傳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任重道遠、死而后已。本課處處是格言警句,請注意積累。
5、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0課 論語十則》生本課堂導(dǎo)學案
10《十則》
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過程
前置作業(yè)
課前誦讀資料
1、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課文中的第1至9則都屬于這種體式;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課文中的第10則屬于這種體式,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課前理解記憶
1、讀準下列字音、并記住它們的意思。
①論語(lún) ②說(yuè):通“悅”,意思是愉快。 ③誨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稱代詞“你”。 ④是知(zhì)也:通“智”,聰明。 ⑤慍(yùn):生氣,發(fā)怒。 ⑥三省(xǐng)吾身:察看,檢查。 ⑦傳(chuán)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⑧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⑨殆(dài):有害。 ⑩弘(hóng)毅:強毅。
2、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試著翻譯課文。
課堂探究
3、從《十則》中我們應(yīng)該學到些什么?
4、用文中的話回答如何對待“賢”與“不賢”,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6、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己所欲”時就要“施于人”嗎?
7、與課文自相對照,談?wù)勛约涸谀男┓矫孀龅煤眯?,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yīng)怎樣改進?
8、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9、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的收獲是……
當堂檢測
10、同學之間互相檢查背誦,看誰背誦的最好。
1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不亦樂乎 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默而識之 思而不學則殆
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敏而好學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慍
13、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不恥下問
(2)、默而識之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4)、何有于我哉
15、 在從師這個問題上,孔子的意見怎樣?
參考答案:
1、 略 2、翻譯課文。第一則: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第二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fù)習過了呢?” 第三則: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第四則: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危害?!?第五則: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第六則: 孔子說:“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第七則: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第八則: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以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遙遠。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第九則: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第十則: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3、從《十則》中我們應(yīng)該學到:第一方面,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則; 第二方面,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包括第1、4、5、6、7、8、9、10則; 第三方面,關(guān)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包括8、10兩則。當然,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做人,做人就得不斷學習,學習和做人兩方面不可能截然分開。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鬃诱J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yīng)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6、 略 7、略 8、成語:不亦樂乎;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任重道遠;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略 10、略 11、略 12、敏(資質(zhì)),聰慧靈敏 厭,滿足 誨,教誨,教導(dǎo) 習,實習 慍,怨恨,惱恨。 13、略 1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2)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里。 (3)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 (4)哪一樣我能有呢! 15、孔子認為,幾個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這樣的人卻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優(yōu)點,吸取過來;他的缺點,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實際上,在孔子看來,任何有可取之處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都應(yīng)當向他們學習。
6、第四中學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0課《論語》導(dǎo)學案
七年級上冊第
10
課《論語》導(dǎo)學案
備課人:
班級 | 七年級 | 學習人 | 七年級同學 |
課題 | 總課時 2 | ||
第一課時 一、朗讀指導(dǎo) 二、識記內(nèi)容 1、《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即“出來做事”。 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藝者72人??鬃颖救艘脖粴v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 |||
三、理解文意 1、重點詞語: 時習: 慍: 信: 傳: 立: 天命: 罔: 殆: 逾: 川: 樂(之者): 曲肱: 焉: 斯: 篤: 2、根據(jù)“而”字的用法歸類。 (1)學而時習之。 (2)擇其善者而從之。 (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5)學而不思則罔。 表并列的有 表順接的有 表轉(zhuǎn)接的有 表修飾的有 3、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4、根據(jù)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5、討論釋疑。 第二課時 四、深入探究 1、課文里哪些話是談學習態(tài)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怎樣看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把文中成語、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五、鞏固練習 1、表明學 與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話: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島 啤酒節(jié)開幕之際,主持人說: “孔子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3、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yīng)該不惱怒,保持應(yīng)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 三重境界)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寫出五個在《論語》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今異義字 1、君子 古義 今義 2、可以 古義 今義 3、 匹夫 古義 今義 4、罔 古義 今義 5、兒女 古義 今義 七、一詞多義 可以為師 人不知而不慍 人不知而不慍 為 而 溫故而知新 知 為人謀 博學而篤志 溫故而知新 | |||
學習收獲 | |||
教學反思 |
7、《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的基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并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掌握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目標:積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文學經(jīng)典的熱情。重點:以誦讀為主,通過自讀、合作、聽講,逐步疏通文意難點:解讀各章語錄,理解文章大意學法指導(dǎo): |
二、學習 重難點 1.積累文言詞匯,能翻譯十二章語錄,牢記語錄中的精辟句子或詞語。 2.通過反復(fù)誦讀,根據(jù)實際生活思考十二則語錄中的哲理,理解十二則語錄中的智慧。 |
三、預(yù)習交流 (一)自主學習 第一課時 1、導(dǎo)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jīng)七年了,關(guān)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jīng)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都有很大意義?,F(xiàn)在我們就來共同探 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2、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于整理文獻和繼續(xù)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颖缓笫澜y(tǒng)治者尊為“圣人”,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 面:發(fā)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 3、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說 ( )乎 不逾矩( ) ( ) 三省 ()吾身傳()不習乎 曾()子一簞()食曲肱()而枕之 2.教師導(dǎo)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 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 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學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出節(jié)奏;第三遍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二)交流學習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 (表順承)時(按時(名詞作狀語))習(復(fù)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 (表轉(zhuǎn)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復(fù)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小組討論 第1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第2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第3句講了什么,教我們怎么做?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嵘恚簽椋ㄌ妫┤酥\(出主意)而(表轉(zhuǎn)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表轉(zhuǎn)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 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fù)習了?” (二)課 文探究小組討論 本章強調(diào)些什么,教我們?nèi)绾巫觯?/p>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于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guī)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guī)范)?!弊釉唬骸拔崾形?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yīng)了自然規(guī)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guī)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曾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請討論是個怎樣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3.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溫(復(fù)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lǐng)悟),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師矣?!弊釉唬骸皽毓?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說:復(fù)習舊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新的領(lǐng)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請討論是些什么樣的學習方法? |
四、展示提升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請各小組對預(yù)習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學習)的第4章的問題討論并各自展示你們學習的成果,讓同學們共同分享。 |
五、達標測評 (1)給下列橫線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說()乎不逾矩()() 三省()吾身 傳()不習乎曾() 子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 人不知而不慍: 可以為師矣: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而立: |
六、課后反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jié)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二課時 1.背誦并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表轉(zhuǎn)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表轉(zhuǎn)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起討論是什么學習方法?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于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 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 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p> (二)課文探究本章贊揚了顏回的什么品質(zhì)?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眲澐志渥油n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狈g: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二)課文探究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以學習為快樂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著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于(對于)我如浮云?!?/p>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什么?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ㄔ谄渲校?。擇其善者而(表順承)從(跟從)之(代詞,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p>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 掉自己的缺點?!?/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什么?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舍(舍棄) 晝夜?!?/p>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fù)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 日夜不停?!?/p> (二 )課文探究 本章講道理是什么? 本章運用了什么 修辭?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眲澐志渥油nD: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翻譯: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二)課文探究本章講人的什么品質(zhì)? 第十二章 (一) 分析文義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并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二) 句子劃分停頓: (三)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 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p>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做人要怎樣做? 鞏固練習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的一部書,是__________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_________篇??鬃?,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 ___。 2學與思辯證關(guān)系的一句話是:_________3.青島啤酒節(jié)開幕之際,主持人說:“孔子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yīng)該不惱怒,保持應(yīng)有的風范,正如論語中所說: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6.《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句子: 7.曾子認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格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論語》中說時間過的很快,如白駒過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9.《論語》中論述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1)不亦君子乎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2)可以為師矣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3)飯疏食飲水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4)飯疏食飲水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6)吾日三省吾身 古: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 六、自我檢測。 1.填空: (1)生活中用來教育人們要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__________則罔;__________則殆?!?/p>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0分) 論語()不慍()三?。ǎ┭桑ǎ┐ǎ┎换螅ǎ┱d()罔()凋()擇() 3.判斷題。(10分) (1)孔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2)《論語》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4)《論語》的“論”讀“l(fā)ùn”。()(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數(shù),不是具體數(shù)字。() 4、選擇題。(12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三”的意思是:()A.數(shù)字,表示具體數(shù)量。B.表示多數(shù)C.表示少數(shù)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校氨亍钡囊馑际牵海ǎ〢.必須B.一定C.必然(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A.時間B.逝者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yīng)取哪種解釋?()A.書信B.相信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A.道家B.法家C.儒家 關(guān)于這節(jié)課,我還有不會的地方: 課后反思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 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jié)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8、部編版七年級上《論語》十二章導(dǎo)學案
12.《論語》十二章(教師版)
預(yù)習案
【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單元要求】在閱讀中把握基本內(nèi)容,了解淺易的文言文大意。
【教學目標】積累歸納文言詞匯,理解每一章的意思。
一、讀一讀
(AB)1.為下列帶點字注音。
慍(yùn)三?。▁ǐng)罔(wǎng)殆(dài)簞(dān)肱(gōng)篤(dǔ)
(AB)2.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二、解一解,譯一譯
(AB)解釋加點的詞,并翻譯句子。
1.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曰:“學而時(按時)習(溫習或?qū)嵙?、演習)之,不亦(也)說(同“悅”,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了解)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卻)不慍(生氣,惱怒),不亦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乎?”
9、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五課 《世說新語》則》導(dǎo)學案
第二十五課 《世說新語》二則
【文白對譯】
詠 雪
謝太傅 寒雪日內(nèi)集, 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
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
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兒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
差可擬?!毙?女 曰:“未若 柳絮 因 風 起。” 公大笑
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把它比作柳絮被風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
樂。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 太丘舍去,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定在中午,中午過后(客人)沒有到,太丘便放棄等(他)走了,
去后乃至。 元方 時年七歲, 門外戲,
走后(不久,那朋友)才到。(陳太丘的兒子)元方當時年齡是七歲,(正在)門外嬉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答 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br /> 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說:“(我父親)等您很久您沒來,(他)已走了?!?br /> 友人便怒:“非人哉! 與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約了同行,卻丟下我自己走了?!痹秸f:“您和我父親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 則是無禮。”友人
約定在中午。中午時您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父親,就是沒禮貌。”友人(聽慚, 下 車 引 之, 元方 入門 不顧。
了元方的話)感到很慚愧,下車牽他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卻進門去,連頭也沒有回。
【基礎(chǔ)演練】
1. 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撒鹽空中/差可擬。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陳太丘/與友期/行。 D、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2. 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未若柳絮因風起(介詞,可譯為“趁”、“乘”等)
B、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子和女兒)
C、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后”等)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3.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詞義變化
⑴陳太丘與友期行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
⑵太丘舍去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
⑶下車引之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
⑷元方入門不顧 古義: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各句。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運用】
5. 走過童年的夢幻生活,告別了少年的純真歲月,我們精神抖擻昂首大步跨進了人生中充滿理想,激情與浪漫的青春季節(jié)。為此,班級開展“告別童年,擁抱青春”的主題班會,相信你也會積極參與。
(1)班會準備階段,面向全體同學征集欄目,請你也貢獻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吧。(寫出兩個欄目名稱并解釋其內(nèi)容)
① ②
(2)請你設(shè)計一段精彩的開場白,拉開本次班會的帷幕。
(3)告別幼稚,走向青春,走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請你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使之與前面的句子句式一致,修辭一致,構(gòu)成排比句。
青春真好。青春是一幅動感的畫,畫里展現(xiàn)著希望,飛揚著憧憬;青春是一首激昂的詩,詩中跳動著活力,洋溢著朝氣; 。
【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日:“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日:“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眨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饺眨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詠雪》中“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7.你還能說出幾個形容飛雪的比喻嗎?
8.試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動。
(1)友人慚,下車引之。
(2)元方入門不顧。
9.《陳太丘與友期》主要寫的是哪兩個人?分別歸納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
10.你從《陳太丘與友期》中得到什么啟示。
【類文美讀】
(二)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①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②為通好也?!痹Y與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表t大踧躇③。
【注釋】:①中表親戚:有堂表關(guān)系的親戚。②奕世:幾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樣子。
11.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隨父到洛(洛陽) B.為司隸校尉(擔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與仆有何親(仆人)
12.對下面加點的名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文舉年十歲(孔融,孔子二十世孫)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陽(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陳韙(是皇宮里的御用醫(yī)生)
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語語之。
。
③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14.孔文舉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弊岅愴t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每課一趣】
15.看右邊的漫畫《童心泯滅令》,說說你的理解。
邊文——名師講壇
1.作品簡介
《世說新語 》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孝標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guān)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yīng)對的故事。
2.學法指導(dǎo)
兩文屬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子,讀懂文意。反復(fù)誦讀,品味故事的文化內(nèi)涵,感受家庭溫馨的氛圍。學習文中運用對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 文章主旨:
《詠雪》敘述了謝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詠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現(xiàn)謝道韞的詠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蛾愄鹋c友期》記述了年方七歲的陳紀責備父友“無信、無禮”,表現(xiàn)了陳紀懂理識義的品質(zhì),聰穎機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其中敢于維護父親尊嚴,更可以看出其父子親情。
4.謀篇立意
《詠雪》一文客觀地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認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未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贊賞道韞的才氣。
《陳太丘與友期》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第一節(jié)交代了對話的由來。對話以責備客“無信、無禮”為核心,既表現(xiàn)了陳紀懂禮識義的品質(zhì),又從反面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結(jié)尾“入門不顧”的動作細節(jié),再次強化了陳元方正直不阿的性格特點。
5.難點突破
(1)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本題的答案便是開放的,關(guān)鍵在于說出自己的理解??梢哉f用“撒鹽空中”一喻好。因為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chǔ),因而用“撒鹽”喻好。也可以說用“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傲酢币挥骶秃迷谟幸庀蟆?br /> (2)元方是個有怎樣性格特點的小孩?他的“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元方以客“無禮”、“無信”為核心進行責備,可見他懂禮識義。對粗俗的客“入門不顧”又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他的“入門不顧”可以理解為并非“無禮”。因為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yīng)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也可以理解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天下人誰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
6.寫作技巧
語言簡練、辭意雋永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在眾多志人小說中它以語言簡練、辭意雋永著稱。所選兩則小故事,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对佈芬晃?,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卻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nèi)容。結(jié)尾,謝太傅雖未對兩人的優(yōu)劣作任何點評,但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的是道韞的才氣,實在耐人尋味。而《陳太丘與友期》一文中,陳紀針鋒相對的回答,義正而辭嚴,抓住對方“無信”、“無禮”的言行,逼得對方無言可答,簡練的語言卻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人物性格。結(jié)尾“入門不顧”的動作細節(jié),則是小孩直率、好惡情感容易外露的性格特點的真實反映。兩則短文篇幅雖短,但語言的藝術(shù)魅力可見一斑。
10、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二課 羚羊木雕》導(dǎo)學案
第二十二課 羚羊木雕
【基礎(chǔ)演練】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犄角( ) 怦怦( ) 臉頰( ) 寒顫( ) 逮著玩兒( )
樹chà( ) 傷b?。?) 羚líng( ) zuàn著( ) 反huǐ( )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犄角 臉郟 傷疤 形影不離
B.裁縫 作偮 倚靠 攥著
C.伎兩 凋謝 樹杈 晦氣
D.怦怦 允許 抨擊 仗義執(zhí)言
3. 下列括號中的句子是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為一”。(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
B.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你媽知道。(老太婆的嘴。)
C.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講義氣。)
D.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
4.人物的描寫方法通常有:A肖像描寫、B語言描寫、C動作描寫、D心理描寫、E神態(tài)描寫。下列各句分別使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將相應(yīng)的序號填寫在后面的括號內(nèi)。
⑴“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
⑵“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 )
⑶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
⑷媽媽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廠?”( )( )
【綜合運用】
5. (2010浙江杭州)根據(jù)語境,仿照畫線句子,接寫兩句,構(gòu)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
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實的付出,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門都是虛掩著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會發(fā)現(xiàn)財富的大門是虛掩著的;
6.七年級(1)班組織了“誠信伴我成長”綜合性學習活動。下面是活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
(1)為營造活動氣氛,請你擬一條簡潔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的標語:
(2)下面是一位同學的發(fā)言稿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兩處錯誤,請你幫他修改一下。
誠實守信,是我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滌蕩,使人們發(fā)現(xiàn),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袄妗比〈嗣赖?、誠信讓位于欺詐。我們應(yīng)該加強誠信教育,因為誠信盡管關(guān)系到國家的整體形象,而且體現(xiàn)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質(zhì)。
A句成分殘缺,“ ”應(yīng)改為“ ”
B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不當,“ ”應(yīng)改為“ ”
(3)根據(jù)下面的鏈接材料,提出你的觀點并加以闡述。
鏈接一: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體育彩票專賣店的業(yè)主為某彩民墊資購買了一張1024元的復(fù)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這張彩票中了533萬元大獎,在第一時間給購買者打電話,并把中獎彩票交給買主。他成為又一位彩票銷售“最誠信的業(yè)主”。
鏈接二:2011年1月底,不少地方的消費者舉報“家樂福超市價簽標低價、結(jié)賬收高價,惡意坑害消費者”。此前,消費者連續(xù)多日的問題反映終于得到了國家發(fā)改委的回音。國家發(fā)改委于1月26日宣布,家樂福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涉嫌價格欺詐,發(fā)改委已責成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處罰。除家樂福之外,沃爾瑪也卷入此事。
【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我手里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guī)缀趼牪灰娮约旱穆曇簟?br /> 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里出來了??匆娢沂掷锏男〉叮挚纯次覀兊臉幼?,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東西?”
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只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給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jīng)不見了,她不會再和我好了……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7.第①段刻畫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兩個詞語概括。
8.和“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相照應(yīng)的一句是:
9.萬芳媽媽的幾句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0.“月亮出來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1.“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類文美讀】
溫暖的依靠
馬徳
一個家長,蹲在辦公樓背風的角落里,一邊抽煙,一邊重重地咳嗽。他太憔悴,太瘦小了,單薄的身子仿佛要被這咳嗽震散了似的。
他的旁邊,站著我的學生李太福。
我說,你來了。李太福的父親趕緊站起來,說,來了,來了。然后,又極其尷尬地說,這孩子,說他多少次了,總是不聽話,讓你費心了。昨晚,他又跑回來了。我揍了他一頓。這孩子,太不像話了!太不像話了!李太福的父親顯然還沒有從昨晚的憤怒中擺脫出來,言語中,依舊咬牙切齒。
我吃了一驚。你為什么要打他?這一刻,我倒覺得,他打的,是我的孩子。
每次回來,他都說要調(diào)整調(diào)整,你說說,一個學習,有什么好調(diào)整的,安心學習就是了,調(diào)整個什么勁,我看他回來,就是想偷個懶,下次他要再敢回來,我打斷他的腿。李太福的父親越說越生氣,渾身戰(zhàn)栗著,手里的煙也跟著一起哆嗦。
我趕緊把這位父親拉到一邊。
我說,你知道你的孩子是怎么過得嗎?你知道他所受的苦嗎?李太福的父親一愣,說,誰上學還不受個苦,不受個累,年紀輕輕的,晚上睡一覺,第二天,不就歇過來了嗎。
不,你錯了。太福為了上課集中精力,曾經(jīng)嚼過茶葉,曾經(jīng)用針扎過手;為了多學習一些,別人都睡覺了,他還窩在被窩里看書;由于學習壓力大,曾經(jīng)半宿半宿地睡不著覺,第二天,頭暈?zāi)X脹,還要堅持學習;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只吃饅頭就咸菜,從來只打半份最便宜的菜;成績考不好的時候,他曾經(jīng)自卑到要放棄,甚至,都有了輕生的念頭……他經(jīng)歷的這些苦,他遭受的這些痛,作為家長,你都知道嗎?
那一天,我也有些激動。
或許 因為我的激動,或許是因為一下子觸到了他的心底,太福的父親半天沒說話,只是不停地抽煙。這下,輪到我心里沒底了,說實在的,我不應(yīng)該對一個家長這么激動地說話。
然而,我憋不住自己,我只是想表達,現(xiàn)在的父母,太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末了,太福的父親站起來,說,老師,那我回去,不過,我要領(lǐng)著孩子一塊回去,明天,我再把他送回來。
我也不知道家長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第二天,李太福到校之后,高高興興地找到我,說,老師,你知道嗎,父親竟然和我說,孩子,爸爸讓你受委屈了。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哭了整整一個下午,多少年了,只有昨天,我才感覺到真正回到了家,感覺到了家的溫馨和溫暖。雖然淚流滿面,但那都是快樂的淚水,喜悅的淚水……說到這,太福的眼圈又開始紅紅的,但,滿臉洋溢的,全是幸福。
我不知道天底下還有多少像李太福父親一樣的家長,但我知道,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那一刻,天底下,所有疲倦的心靈才會找到家,才會得到溫暖的依靠。
12.文中的李太福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13.文中說,“我也不知道家長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你知道嗎?說說你的理解。
14.文章標題《溫暖的依靠》中的“依靠”指的是什么?
15.文章結(jié)尾劃線句子有什么深刻含義?結(jié)合全文,說出你的理解。
16.本文反映了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問題?該怎樣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每課一趣】
17.下面兩幅漫畫都與“誠信”有關(guān),請選擇其中一幅,說明它的含義。
(1) (2)
邊文——名師講壇
1.走進作者
張之路,著名作家,1945年生于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yè)?,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集團一級編劇、國務(wù)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一等獎、五次獲中國作協(xié)兒童文學獎、三次獲宋慶齡文學獎、多次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等。
2.學法指導(dǎo)
閱讀課文關(guān)鍵在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體會課文賦深刻的主題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瑣事中,以小見大,詳略得當,立意深刻。小說的主題一方面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文中還插入一大段有關(guān)萬芳“仗義”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說主題的另一面──為贊揚孩子間的友誼服務(wù)。加強誦讀,學習課文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非常細膩、真切,能準確地展示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刻畫人物性格,更能有效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整篇文章將家長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價值觀對照著寫,發(fā)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會大問題。
3. 文章主旨:
《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小說。文章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將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討回”的過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fā)生的一場矛盾,贊美了少年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告誡父母應(yīng)該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們純真的友誼。
4.謀篇立意
文章先寫媽媽追查、逼迫,再寫爸爸講出一片理由,批評父母重財輕義的行徑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然后回顧“我”和萬芳真摯的友情,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徑會怎樣傷害孩子之間的感情。接著用奶奶反襯爸爸媽媽,批評他們的不良行徑。奶奶當不了家,使事情無可挽回。最后寫雖然得到萬芳的諒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著力刻畫“我”被逼討回羚羊木雕時的痛苦心情,告訴父母“這樣做多不好”!
5.難點突破
(1)什么是插敘?本文使用插敘手法有什么好處?
插敘是暫時中斷敘事線索,插入一段與文章中心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的寫法。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在爸爸媽媽逼迫自己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時,運用了一段插敘,寫出了自己與萬芳的相處,寫出了二人的友情。插敘使全文集中發(fā)生在一天之內(nèi),故事緊湊,并且含蓄地批評了父母的重財輕義,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為。寫文章都要圍繞中心選材,與中心關(guān)系不大的內(nèi)容,寫了會沖淡主題,所以要一概略去。。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羚羊木雕》一文原題為“反悔”,作者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間的矛盾。文章圍繞“羚羊木雕”引發(fā)故事,通過對六個人物的刻畫,表現(xiàn)了兩類人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一類人珍惜友誼,一類人重財輕義。文章贊頌了少年們真誠無私的友誼,并告誡人們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6.寫作技巧
情節(jié)緊湊,插敘生動。
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根據(jù)某種需要,暫時把敘述的線索中斷一下,插入有關(guān)的另一段進行敘述,這叫插敘。本文在爸爸媽媽逼迫“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時,運用了插敘,寫出自己與萬芳的一段友誼。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事線索,插入一段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這里的插敘使全文集中發(fā)生在一天之內(nèi),故事緊湊,同時也交代了“我”之所以送“羚羊”的原因。
以小見大,立意深邃
本文賦深刻的主題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瑣事中,以小見大,立意深刻。由于小說的主題一方面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因而文章在寫父母追索木雕時不厭其煩的三次強調(diào)木雕的“名貴”、“貴重”。同時,文章又在寫“我”贈送木雕與在父母的逼迫下去向萬芳索要木雕的情節(jié)間插入了一大段有關(guān)萬芳“仗義”的事,并濃墨重彩的描寫去索要過程中,“我”極其矛盾的內(nèi)心活動,這都是為小說主題的另一側(cè)面──贊揚孩子間的友誼服務(wù)。整篇文章將家長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價值觀對照著寫,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會大問題,的確發(fā)人深思。
11、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 風箏》導(dǎo)學案
第二十一課 風箏
【基礎(chǔ)演練】
1.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丫杈( ) 吐蕾( ) 點綴( ) 瑟縮( ) 虐殺( )
墮( ) 風箏( ) 憔悴( ) 嫌惡( ) 苦心孤詣( )
2.下列各句中各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
(1)久經(jīng)決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 )改為( )
(2)但心又不競墮下去而漸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改為( )
(3)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即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 ( )改為( )
3.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br /> (2)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
(3)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4)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jīng)發(fā)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天上的點綴相照應(yīng),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
【綜合運用】
4.根據(jù)語境仿寫句子。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樣也應(yīng)該學會理解別人。理解是一縷春風,喚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 。
5.閱讀下面的消息,為其擬一個恰當?shù)臉祟}。
濰坊傳媒網(wǎng)訊 2011年4月12日上午,第28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濰坊風箏大賽在濰坊浮煙山國際放飛場舉行,共有86支參賽隊、1000余名選手參加,比賽時間為12日—14日。本屆風箏大賽采用團體報名的辦法參賽。參賽項目分為巨型類、龍類、軟體類、板式串類、翅類串類、翅類、板類、立體類等八項。大賽將分資格選拔賽(預(yù)賽)、復(fù)賽、決賽三個階段進行。決賽將于4月17日在浮煙山放飛場舉行。
標題:
【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但是我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nèi)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fā)現(xiàn)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上,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的完全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jīng)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qū)τ诰竦呐皻⒌倪@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6.“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擲”“踏”能否改成“扔”和“踩”,為什么?
7.“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8.“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fā)現(xiàn)了他”一句中的“果然”兩字包含什么意思?
9.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
10.第二段劃線句中的“鉛塊”這一比喻寫出了“我”怎樣的心情?
【類文美讀】
風箏的心
朱成玉
①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jié),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卻空空如也。莫非是與這城市積下了太多的仇怨,連云都躲藏起來,不肯給城市的天空一點夢想的色彩嗎?
②而我依然仰望,尋找那些飛翔的痕跡,尋找那只要一點點風就可以抖擻起精神來的風箏。
③再次見到風箏,是在三月最破敗的小巷。一些藍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飛翔的念頭,被一群孩子們嫩小的手提著,輕輕地,飄在一人多高的風里。
④孩子們必須奔跑,因為只有奔跑才可以帶來風。
⑤老人們說,放風箏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煩惱和晦氣,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們相信,這些用心靈里最珍貴的情愫扎出來的夢想之鳶,可以把種種美好的愿望傳達給上帝。
⑥小時候沒有卡通沒有電腦,卻有廣闊的草地放風箏。如今,孩子們有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卻再也騰不出時間和空間縱情奔跑,縱情釋放他們的夢想。所有的時間都被各種補習培訓(xùn)填充,所有的空間都被鋼鐵水泥占領(lǐng)。在這個簡陋的巷子里,我看見風箏精疲力竭仍無法飄過城市的額頭,氣喘吁吁仍無法驚動半點塵俗。
⑦孩子們在巷子里終于跑累的時候,其中一個把風箏舉過頭頂嘆口氣說,有風多好,有風它就能飛上天空了。另外幾個孩子也如泄了氣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著——風都哪兒去了?
⑧風都哪兒去了?孩子的話讓我不禁一怔。風,被高高密密的樓群阻隔在外面;風,被機器的轟鳴趕往別處;風,藏在遙遠的記憶里;風,躲進有歌謠的童年。小時候,我的風箏可以放得比云朵還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風箏和白云竊竊私語,那是我兒時最美麗的花籃,一直在我的記憶里晃來晃去。
⑨風箏飛不起來,然而它們卻是這座城堡里唯一長著翅膀的鳥了。它們醒著,心懷世界上最單純的愿望:只要一點點風,只要一點點可以飛翔的天空。
⑩天空不冷清,風箏不冷清,冷清的只有風箏的心。風箏,這春天里的郵票,何時能為孩子們郵寄來春天?
不知為什么,看著這些無法飛上天空的風箏,我的心里異常難受。盡管這是一些廉價的風箏,用最普通的材料制成,大概兩三塊錢就可以在任何一個商店里買到,但我還是希望它們能飛起來。這種希望點燃我心中隱匿了許久的渴望飛翔的念頭。我對孩子們說,“明天早晨在這里等我,我領(lǐng)你們?nèi)ヒ粋€可以讓風箏自由自在飛翔的地方?!?br /> 那個晚上,我挑選了最結(jié)實的竹簽和最漂亮的桃花紙,精心制作了一個美麗的風箏。這是對童年的牽掛。我盡可能地將生命中所有美麗的色彩都繡到風箏的翅膀上,再扯一根長長的思念的線牢牢拴住它。我知道,我的童年不會走得太遠。
風箏上的那些花朵,鮮艷得就像那群孩子的臉。我仿佛聽見了風箏在說:給我一點點風,給我一點點與夢有關(guān)的顏色。
第二天一大早,我?guī)嫌H手制作的風箏領(lǐng)著孩子們?nèi)?了廣場。廣場上人頭攢動。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打開風箏,小心翼翼地打開自己,然后奔跑、奔跑,風來了!風箏飛上了高高的天空!
我手中的線軸飛快地旋轉(zhuǎn),我的風箏追上了云朵,正在向它打聽童年的消息。很多人站在那里不再走動。很多人仰起了頭。很多人高聲喊到:“快看,多美的風箏!”那一刻,我感覺到,適合風箏飛翔的風來了。那些安靜的、優(yōu)雅的心靈回來了。其實,它們從來就不曾丟失,只是有待呼喚。
11.本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12.作者為什么那么熱衷于放風箏?
13.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4分)
(1)在這個簡陋的巷子里,我看見風箏精疲力竭仍無法飄過城市的額頭,氣喘吁吁仍無法驚動半點塵俗。
(2)風箏,這春天里的郵票,何時能為孩子們郵寄來春天?
14.通讀全文,說說你對題目“風箏的心”含義的理解。
15.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寫該放風箏的季節(jié),天空卻很冷清,為全文奠定了失落與傷感的抒情基調(diào)。
B.第⑨段中說“風箏飛不起來,然而它們卻是這座城堡里唯一長著翅膀的鳥了”,表明城市雖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離大自然卻越來越遠了。
C.第段中“我的心里異常難受”,是因為我知道孩子們的風箏實在是太簡陋了,不可能飛上天,但他們卻興致勃勃,毫不知情。
D.文章結(jié)尾說“那一刻,我感覺到,適合風箏飛翔的風來了”,這里的“風”喻指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像童年時代那樣放飛自己夢想、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每課一趣】
16.看右邊的漫畫《風箏的自由》,請你根據(jù)漫畫的內(nèi)容編寫一則寓言故事,來表現(xiàn)漫畫的主旨。
邊文——名師講壇
1. 作家作品:
(1)走進作者
魯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棒斞浮笔撬?918年發(fā)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作品有小說集《吶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故鄉(xiāng)》、《社戲》、《一件小事》、《風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傷逝》、《祝?!返?1篇作品;《故事新編》(1936年),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詩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過客》等24篇作品。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且介亭雜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等。
(2)關(guān)于《野草》
《野草》,散文詩集,1927年北京新書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詩,書前有題辭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達了20年代中期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抗爭。收有《這樣的戰(zhàn)士》、《風箏》、《淡淡的血痕中》、《一覺》、《希望》等。
2.寫作背景
《風箏》寫于1925年1月24日,這一天恰逢舊歷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語絲》周刊第12期,后來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讹L箏》發(fā)表以后,它的抨擊傳統(tǒng)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鋒芒卓然畢露,受到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魯迅先生同時另有一篇《我的兄弟》題材一樣,人物相同,不過只敘寫了拆毀兒童玩具風箏的錯誤,而《風箏》一文卻挖掘了更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3.學法指導(dǎo)
課文難點較多,不容易把握文章的要領(lǐng)。因此,可先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點勾畫,通過質(zhì)疑、探討、解疑,整體感知課文。了解特定的寫作背景,仔細揣摩文中的重點難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課文選材角度新穎,于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中展現(xiàn)濃濃的親情;作者又將深厚的親情與嚴肅的自我解剖精神融為一體,將自我批判與社會批判成功地結(jié)合;流露出對“春”的渴望和對“冬”的抗議。全詩情詞真切,人物形象鮮明,個性分明,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4. 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以表現(xiàn)手足親情為主題的散文詩,但選材角度新穎,于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中展現(xiàn)濃濃的親情。可是,細品這篇作品,作者的立意可謂遠不止于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的形象看,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的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椋婢呤莾和奶焓惯@一科學道理。
5.謀篇立意
課文采用倒敘的寫法,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顯得真切感人。全文有12個自然段,以風箏為線索,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2),比較北京和故鄉(xiāng)放風箏的時令,引出回憶。第二部分(3~4),寫“我”回憶小時侯在故鄉(xiāng)故意弄壞了小兄弟的風箏的事情。第三部分(5~11),到了中午,“我”才意識到自己弄壞小兄弟的風箏非常不應(yīng)該,于是心中充滿懺悔。但當面道歉時才發(fā)現(xiàn)小兄弟已忘卻,“我”心情更加沉重。第四部分(12),寫看著眼前北京的風箏,“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6.難點突破
(1)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與沖突中也有親情,本文屬于哪一種?請聯(lián)系課文作簡要分析。
本文屬于在誤解和沖突中表現(xiàn)親情的一類。本文敘寫的是小時侯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制作即將成功的一只風箏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顯然,寫的是兄弟間的矛盾、沖突。但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卻是手足深情: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一心想補過,討小兄弟的寬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找出文章生動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分析這些描寫對于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
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句子如①他沒有風箏,就眼巴巴“呆看”著人家的風箏在空中飄游而“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②他時而為人家的風箏突然跌落下來而“驚呼”;他時而又為人家的風箏因“纏繞解開”而“高興得跳躍……”
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致生動,越能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quán)利的封建家規(guī)的控訴力量,越能使在嚴冬中生活而向往春天的“我”的心中掀起感情的波瀾,從而痛感自己不準小兄弟放風箏、并把小兄弟喜歡入迷的表現(xiàn)視為“笑柄”看做“可鄙”的思想與行為,是對一顆稚嫩的童心的嚴重摧殘,由此而自責和反思,袒露出嚴于解剖自己的心靈美。
7.寫作技巧
對比鮮明,突出中心
文章把冬的肅殺和春天放風箏的溫和,“我”對風箏的嫌惡與弟弟對風箏的摯愛,“我”踏扁風箏時的傲慢與后來的沉痛自責,“我”的內(nèi)疚與弟弟的“全然忘卻”等形成多重對比,既使文章情節(jié)曲折多變,又鮮明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心理描寫,彰顯主旨
文章以“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貫穿全文的線索?!拔摇睂ν骘L箏的偏見是起因,“踏扁”弟弟的風箏是“我”后來懺悔和自責的原因,此處寫“我”傲然的心理使后來的自責顯得尤為沉痛;而文章的主旨正是通過“我”的懺悔生發(fā)出來的。
12、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十三課 散步》導(dǎo)學案
第二十三課 散步
【基礎(chǔ)演練】
1. 下列加點詞語注音全隊的一組是( )
A、熬日子(āo) 散步(sàn) B、分歧(qí) 鋪墊(pù)
C、波光粼粼(lín) 拆卸(chāi) D、松散(sǎn) 霎時(chà)
2. 在( )里填上適當?shù)脑~語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 )隨意地鋪著,有的( ),有的( );樹上的( )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 )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xùn)|西──( )。
3. 結(jié)合語句的意思,解釋加點的詞語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運用】
4.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每一位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我過已經(jīng)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作為中學生,我們也應(yīng)該關(guān)注這一社會問題。
(1)試就某村(社居)老年人生活狀況開展一次社會調(diào)查活動,請你以調(diào)查活動小組組長的身份,擬一份調(diào)查計劃(提綱)。
①
②
③
(2)就當前孤寡老人的社會的救助問題,請你向有關(guān)部門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蹦赣H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5.當祖孫二人發(fā)生分歧時,為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6.我決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7.母親為什么要“變了主意”呢?
8.如何理解劃橫線語句的含義?
9.從這一文段中,這一家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類文美讀】
不讓母親心疼
劉慶邦
⑴父親去世那年我九歲,正讀小學三年級。有一天,母親對我說,以后在外邊別跟人家鬧氣,人家要是欺負了你,你爹不在了,我一個婦女家,可沒法兒替你出氣。母親的口氣是悲傷的,眼里還閃著淚光。我一聽就記住了。
⑵從那時起,帶刺的樹枝我不摸,有毒的馬蜂我不惹。熱鬧場合,人家上前,我靠后。見人打架,我更是躲得遠遠的。以前放學后,我喜歡和同學們到鋪滿麥苗的地里去摔跤,常摔得昏天黑地,扣子掉了,褲子也撕叉了。聽了母親的話,我不再去摔跤,放了學就往家里跑。有時同學拉我去摔跤,我很想去,但我沒去,我忍住了。有時在路上被人打了,我總裝得像沒受任何委屈一樣,我怕母親心疼。
⑶我這樣小心,還是被人打了。打我的人是我的同班同學,他比我大兩三歲,學習成績卻比我差得多。我是班里少先隊的中隊長,他什么干部都不是。他心里不平衡,就把我按倒在地,用鞋底抽我的背,以致把我的后背抽得火辣辣的疼。
⑷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事,我卻沒能瞞過母親。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個外村的同學,拿起一塊羊頭大的砂礓,一下子砸在我頭上。我覺得頭頂有些熱,取下帽子一摸,手上沾了血。壞了,我的頭被砸破了。我趕緊蹲下身子,抓了一把干黃土,捂在傷口上。砸我的同學跟我的堂哥是一個班。因為我堂哥揍過他,就把對堂哥的報復(fù)轉(zhuǎn)嫁到我頭上??墒牵沂軅餮氖氯f不敢讓母親知道。我寧可讓自己頭疼,也不能讓母親心疼。我把傷口捂了好一會兒,直到不再流血,我才戴上帽子回家。
⑸有一天下雨,母親對我說,來,我看看你頭上生虱子沒有?母親讓我坐在她跟前,她用雙手在我濃密的頭發(fā)里扒拉。說來還是怨我,好幾年過去,我把頭皮上受過傷的事兒忘記了。母親剛把頭發(fā)扒拉兩下,還沒找到虱子,卻把我頭頂?shù)膫贪l(fā)現(xiàn)了,母親甚是吃驚,問,這孩子,你頭上啥時候落了個疤瘌?我心里也是一驚,才把受過傷的事想起來了。但我說,我也不知道。我想把受過傷的事遮掩過去。母親認為不可能,人不說話疤說話,自己受了傷,怎么會不知道呢!母親讓我說實話,什么時候受的傷?怎么受的傷?見實在瞞不過,我只好把受傷的過程對母親講了。母親心疼得嘴嘖嘖著,問我,你跟老師說了嗎?我說沒有。母親又問,你跟那個砸你的同學講理了嗎?我說沒有,他一見我就躲。母親說,躲也不行,一定得問問他,為啥平白無故地砸你!我說,只砸破了一點皮兒,很快就好了。母親說,萬一發(fā)了炎,頭腫起來,可怎么得了!你當時為啥不跟我說一聲呢?我跟母親講理,你不是說不讓我跟人家鬧氣嘛!母親說,說是那樣說,你在外邊受了氣,回來還是應(yīng)該跟娘說一聲,你這個傻孩子啊!母親把我的頭抱住了。
【訓(xùn)練題目】
10.為了不讓母親心疼,文章的“我”做了哪些事情?
11.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第②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2.文章開頭母親說“以后在外邊別跟人家鬧氣”,結(jié)尾母親又說“你在外邊受了氣,回來還是應(yīng)該跟娘說一聲”,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13.寡居的母親很辛苦,失去父親的孩子也不易,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wù)劚疚慕o你的啟示。
【每課一趣】
14.星期天,小明到敬老院去獻愛心,忽然發(fā)現(xiàn)有幾幅對聯(lián)由于雨打風吹已經(jīng)殘缺不全了。小明找來紅紙,想把對聯(lián)補寫完整,你來幫幫他吧。
(1)上聯(lián):時盛世昌春不老 下聯(lián): 壽彌高
(2)上聯(lián):無慮無憂度晚年 下聯(lián):有衣有食
(3)上聯(lián):敬愛無親疏天下高齡皆父母 下聯(lián):
邊文——名師講壇
1.走進作者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作協(xié)副主席?,F(xiàn)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其中篇小說《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說選》。
2.學法指導(dǎo)
課文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蘊含豐富的一個鏡頭──家人散步,根據(jù)“緣由──過渡──入題──波瀾──波又起──收攏作結(jié)”的思路展開。通過幾個細節(jié)的描繪,寫出了一家三代之間互敬互愛的情誼。學會正 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的動人。理解重點語句的內(nèi)涵,仔細攛摩文中語句展示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文章主旨:
《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間真情的散文。本文敘寫了祖孫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4.謀篇立意
《散步》是一篇短小精悍、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通過寫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景,表現(xiàn)了一家三代之間敬老愛幼、溫和、謙讓與體貼的和諧關(guān)系,揭示了作為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應(yīng)負的歷史使命,強調(diào)了一種理解和體諒的精神,反映了一種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散步》的線索比較清晰:⑴“我”勸母親散步;⑵全家一起散步;⑶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⑷“我”決定委屈兒子;⑸母親卻依從了孫子;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5.難點突破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边@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機,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為后文作鋪墊。
(2)、“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一句的含義如何理解?
這句話寫出了中年人所肩負的承前啟后的重大責任。“我”背上的母親,代表過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未來,這重大的責任中年人應(yīng)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來。這個帶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寫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題,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6.寫作技巧
細節(jié)描寫深沉動人
《散步》一文中表現(xiàn)互敬互愛的細節(jié)有:母親和兒子發(fā)生分歧,“我”經(jīng)過思考決定:“走大路?!暴ぉぷ叽舐贩奖憷先?。“我”理所當然地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尊敬。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這兩處細微的情節(jié),反映了兩代人的具體心態(tài),具體表現(xiàn)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在散步中互敬互愛,感情十分融洽。又如:“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xiàn)出了“我”具有的一種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