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綜合活動示范課教案:有趣的筷子》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綜合活動示范課教案:有趣的筷子
中國的筷子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可謂獨樹一幟,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筷子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據(jù)研究,在幼兒使用筷子夾取食物時,同時牽動著手指、手腕、手臂等多個關節(jié)的肌肉,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鍛煉小肌肉的協(xié)調性,提高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同時肌肉活動刺激腦細胞,有助于幼兒大腦的發(fā)育,促進手、眼、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中班的孩子對筷子雖然不陌生,但對筷子的由來、特點、用途沒有明確的認識,本著“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的原則,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根據(jù)幼兒心理、生理的發(fā)展特點,結合日常的教學、游戲等活動,設計組織了系列活動“有趣的筷子”。
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基本信息(由來、種類、特征等)。
2.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并從活動中感受到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小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
4.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5.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家長資源: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筷子、筷子圖片及其相關信息。
2.環(huán)境準備:①墻面布置一些與筷子及正確使用筷子相關的圖片;②區(qū)角設置筷子及筷子工藝品的展示;③開設“神奇‘筷’吧”區(qū)角,擺設供幼兒練習用筷子的材料:筷子、玻璃球、塑料塊、紙團等;④在“家園聯(lián)系欄”向家長提供關于教幼兒使用筷子的信息,如正確持筷方法,使用禮儀,衛(wèi)生、安全用筷常規(guī)及幼兒這方面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
活動流程
了解筷子的由來、基本特征——探索筷子的不同用途——學習使用筷子及文明用餐禮儀。
活動一 我和筷子交朋友
目的:
1.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
2.掌握筷子的種類與區(qū)別。
3.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準備:筷子、歡快的音樂、各種不同種類筷子及筷子由來的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謎語:身體細細又長長,兄弟進出總成雙,只是喜歡吃菜菜,總是不會喝香湯。
引導幼兒通過謎語,發(fā)揮想象,對筷子特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欣賞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歷史
師:筷子的發(fā)明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
結合多媒體圖片的展示,為幼兒講述筷子的發(fā)展歷史;通過提問,讓孩子進一步明確筷子是中國的發(fā)明,是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帝堯時期,中原發(fā)洪水,百姓們苦不堪言。有個叫大禹的人接受了治理洪水這個艱巨的任務,大禹是一個特別聰明,而且能吃苦耐勞的人,他帶領治理洪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挖溝筑渠,疏通管道,打算引洪水入海,緩解災害。就這樣,為了幫助人們治好水患,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也沒進去,總是在野外吃飯、睡覺,以節(jié)省時間。一次,他在野外煮肉吃,陶鍋的肉很燙手,無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夾出來吃,久而久之,大禹練成了用樹枝夾取食物的本領。他的部下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也不會把雙手弄臟,于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慢慢地,聰明的人們用木頭削成筷子,再后來,人們學會了用別的東西代替木頭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筷子。
三、觀察實物,講述特征
1.觀察自己帶來的筷子
師:看看你帶來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用手摸一摸,感覺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樣的材料做的嗎?
小結:筷子發(fā)展到今天,不僅可以用木頭做,還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圖案、花色也在不斷豐富,變得越來越漂亮。
2.欣賞各式各樣的筷子
教師播放各種筷子的多媒體圖片,請幼兒欣賞,擴展知識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藝品象牙筷、炸油條時用的長長的筷子、家庭套裝筷等。
四、嘗試為筷子配對,知道筷子以“雙”為單位
1.聽音樂,嘗試為筷子配對
師:聽,美妙的音樂開始了,幫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據(jù)材質、花色一樣的特點,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對成功后跟隨歡快的音樂跳“筷子舞”:隨著腿部的屈伸,身體的扭動,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邊打邊舞。
2.探討配對方法,學習筷子以“雙”為單位
師:讓我們來找一找哪對好朋友最親密。
讓配對成功的幼兒簡單講述,自己是怎樣幫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結:一般筷子都是兩根兩根一起用的,所以我們經常說“一雙筷子”,每雙筷子的材質、形狀、顏色都一樣,有的上面還有相同漂亮的圖案。 活動二 神奇的筷子
目的: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從活動中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準備:區(qū)角布置成“神奇‘筷’吧”,里面投放關于科學、美工、音樂、生活等活動區(qū)域的材料。有關筷子用途的多媒體圖片。
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上一次我們一起觀看了筷子的故事,還認識了那么多漂亮的筷子,誰來說說,筷子有哪些用途呢?
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回憶筷子的基本用途,如用餐、攪雞蛋、包水餃等。
二、區(qū)域活動,自主探索
師:筷子除了這些用途外,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到“神奇‘筷’吧”里看看吧。
幼兒分組實踐,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筷子的用途(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計算區(qū):筷子可作為測量工具,對實物進行測量,可借助筷子學習數(shù)量關系。
生活區(qū):筷子可用來串糖葫蘆、串棉花糖,可用來做支架。
音樂區(qū):筷子可當指揮棒,可當小鼓捶,敲出動聽的音樂。
美工區(qū):筷子可制作拼圖,搭建房子、椅子、風車等工藝品。
三、成果展示
每組選一名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出的筷子的用途并演示,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幼兒進行獎勵,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
四、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
多媒體圖片展示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如服務人員咬著筷子練習微笑;緊急情況下,可用筷子作夾板固定骨折部位;做禮物,寓意“快快樂樂、不離不棄、像筷子一樣筆直地做人,實實在在地做事”。
活動三 我會用筷子
目的:
1.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
2.發(fā)展小肌肉的靈活性及協(xié)調性。
3.懂得使用筷子的禮儀常規(guī)。
4.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準備:各種形狀的食物,筷子、碟子若干,正確持筷示意圖,幼兒進餐圖片。
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上一次活動,小朋友們探索出了那么多筷子的神奇用途,筷子可高興了,希望繼續(xù)和你們做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地生活學習。它們還讓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但是筷子說了,希望小朋友們吃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再用勺子而是讓它們來幫忙,這樣它們也能嘗嘗這些香甜的食物了,可以嗎?
二、嘗試用筷子夾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
1.幼兒嘗試使用筷子,并體驗使用筷子的樂趣
教師指導幼兒用筷子夾取食物品嘗,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夾取食物的方法,如夾、挑、撥、攪等。
引導幼兒大膽表達使用筷子的感受。
2.教授標準的持筷方法及相關禮儀常規(guī)
?、俪鍪菊_持筷示意圖,為幼兒講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
②學習使用筷子的禮儀常規(guī)。
觀看幼兒進餐圖片,結合剛才的活動,引導幼兒分析在使用筷子吃東西時,應當注意哪些禮儀常規(guī)。
小結:不拿筷子敲打碗盤;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東西吃;不隨便揮舞筷子。
結合所學用筷禮儀,幼兒練習正確持筷動作,用正確的手勢夾取食物。
三、游戲“比一比,夾一夾”
利用桂圓、小番茄、餅干等夾取難易不同的東西,讓幼兒進行夾一夾的比賽: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食物從一個小碟夾到另一個小碟,看誰夾得又快有準。
比比誰的持筷方法最標準,誰使用筷子最熟練,提高幼兒活動興趣。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里繼續(xù)投放面團、玻璃球、紙團、塑料塊等多種材料,讓幼兒繼續(xù)練習使用筷子的技巧。
2、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有趣的車標志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車的不同標志。
2、感知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重要。
3、嘗試設計汽車標志。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6、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7、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汽車品牌標志圖片、參觀停車場的照片、兩張不同號碼的車牌。
活動過程:
1、交流發(fā)現(xiàn):
引導幼兒回憶參觀停車場的情景,啟發(fā)幼兒想一想、說一說自己有哪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啟發(fā)幼兒談論車的品牌與對車的發(fā)現(xiàn)。
2、認識標志和車牌號:
出示各品牌汽車的標志圖片和不同的車牌號,引導幼兒辨認各種汽車的標志和車牌號;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表述這些標志像什么?
教師進行提煉總結,讓幼兒知道車的標志是一種品牌的象征,而車牌號則像人的名字,是每部車特有的代號。
3、設計標志和車牌號:
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玩具汽車,啟發(fā)幼兒談論:想給自己的汽車設計什么樣的標志。
提供美工材料,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構想,設計出汽車的標志及車牌號
4、分享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相觀賞。
活動反思:
孩子們平常就對車的標志很感興趣,總是談論著自己認識的車標是什么樣的,是什么牌子的?孩子們對一些常見的汽車標志幾乎都認識,能很快的辨認外形特征,說出名稱,但孩子們對車標背后的品牌故事并不了解,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車標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為第三個設計車標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因為了解了車標的意義,孩子們在設計車標時也能考慮到這些因素,因而設計出的車標造型各異,還能說出其中的寓意。本次活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第二階段:車和我們的生活
活動一:特殊車的作用
活動二:我知道的交通安全標志
活動三:我會設計交通標志
活動四:交警叔叔來上課
第二階段:車和我們的生活
3、中班主題活動教案:有趣的葉子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生活在林區(qū),周圍有很多的樹,去年秋天幼兒園組織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時候,小朋友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桔子上帶了幾片葉子,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這幾片葉子吸引住了,還不斷地從地上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葉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這不正與我的網(wǎng)絡主題“我愛大自然”相符嗎。在正常的思維下,如果講到大自然,我們通常會先講自然中的植物,從植物出發(fā),再到樹木,最后講到樹木的根、莖、葉,經過這次孩子們秋游,拾落葉的舉動,何不換種方式,從最小的知識開始,再到大的環(huán)節(jié)。對此,我生成了這次的綜合活動:有趣的葉子。想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活動目標
1、 幼兒熱愛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 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大小、形態(tài)和顏色。豐富幼兒對樹葉的知識:葉柄、葉脈、樹葉的正反面。
3、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5、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6、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7、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幼兒對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幼兒學習拓印畫。
活動準備
戶外有落葉木場地;彩色顏料、毛筆、漿糊等繪畫用具,示范畫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拾落葉。
帶幼兒到戶外場地,談話導入,讓幼兒自由撿拾地上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幼兒自由探討,發(fā)現(xiàn)樹葉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顏色。
1、形態(tài)各異 (大小、長短、圓扁以及帶鋸齒)
2、顏色不同 (包括楓葉、綠葉、落葉)
3、樹葉的組成 (葉柄、葉脈、葉子的正反面)
三、將自己收集到的葉子進行拓印畫。
1、 出示范例,講解示范。
用毛筆蘸上顏色,涂在葉子上,涂好后將葉放在紙上面用手輕輕一按,有顏色的葉子就印在紙上了??梢赃x自己喜歡的葉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畫面。
2、 幼兒動手印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印得多,印得好,印過的葉子應放會盒子里。提醒幼兒顏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滿,換顏色時應把毛筆洗干凈,再涂其他顏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潔。
3、 展示幼兒作品,對保持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延伸:葉子的用處 (茶葉、菜葉如果幼兒感興趣,可簡單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游吃桔子發(fā)現(xiàn)葉子而引發(fā)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xiàn)得非?;钴S。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4、中班美術活動示范課教案設計:神秘的印第安人
教學目標:
?、背醪搅私庥〉诎踩嗽嫉纳顨庀?,感知印第安人臉部造型和裝飾特點。
?、材苡闷促N的方法表現(xiàn)印第安人臉部造型特征,體驗立體造型活動的樂趣。
?、硣L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茨艹尸F(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課件、深色紙每人一張、各種圖形若干、漿糊等
活動過程:
一、白板課件導入(觀看印第安人的視頻,初步了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氣息,感知印第安人的造型特征。)
師: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種很特別的人,看看他們是什么樣的人?長得什么樣子的?
師: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師:你覺得什么地方最特別?
師小結: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人,他們非常地喜歡裝飾自己,喜歡在臉上畫畫,把臉涂成五顏六色。還有他們頭上會戴上羽毛的帽子,非常漂亮。
二、欣賞各種印第安人造型(白板淡入功能,幫助幼兒有重點的觀察。)
師:看看印第安人是什么樣子的,他們的打扮和我們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師:還有他們的頭上會戴上什么?
三、師幼示范,拓展思維。
1.教師拼貼,拓展幼兒思維。(白板拖拉、無限克隆功能,引發(fā)幼兒觀察興趣。)
師:如果你是印第安人,你會怎么裝飾你的臉呢?
2.幼兒拼貼。(請一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拼貼,其他幼兒一起說說)
師:誰也想來試一試?
四、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白板播放功能,播放音樂,營造快樂的氛圍。)
?、苯處煟鹤屛覀円瞾碇谱饕粋€神秘、有特色的印第安人,一起參加土著舞會吧。
?、?幼兒在印第安狩獵舞背景音樂下進行拼貼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彻膭钣變捍竽懙赜酶鞣N顏色、形狀的彩紙,進行裝飾,在制作中進一步體會印第安人特有的造型特征。
?、窗延變赫迟N好的圖案卷成直筒粘貼起來變成印第安人的臉。
五、展示評價
⒈你們的印第安人都那么漂亮,看看他的臉上是怎么裝飾的?他的眼睛、嘴巴、鼻子是用什么形狀貼出來的?
?、灿變耗弥谱魍瓿傻挠〉诎踩诉吿柽呺x開活動室
5、幼兒園中班綜合活動觀摩課教案:有趣的螺旋線
目標:
1、通過實物和圖片的展示使幼兒認識螺旋線。
2、會用各種材料做成螺旋線的形狀并給物體裝飾。
3、幼兒團結合作并體驗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遵守游戲規(guī)則,掌握游戲的玩法。
活動準備:
1、有螺旋線圖案的課件。
2、棒棒糖。
3、操作材料:鉛絲、油泥、油畫棒、毛線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棒棒糖,引出螺旋線。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看,是什么?”(棒棒糖)
“喜歡嗎?”(喜歡)“為什么喜歡?”(好吃、好看……)
“棒棒糖上有漂亮的花紋,我們把這種花紋叫做螺旋線。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從里到外旋轉,再從外到里旋轉。”
“我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像螺旋線?”
2、出示圖片,并請幼兒指出圖片上的螺旋線。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圖片,請你們來找一找上面又沒有螺旋線的圖案。”
出示第一幅圖,“這是什么?”(紐扣)“這是唐裝上面的紐扣,它的形狀就像螺旋線?!倍斑@是什么?”(壇子)……
3、幼兒用鉛絲操作,自己做螺旋線。
“我們剛剛找到那么多螺旋線,我們自己也來試試做個螺旋線好不好?”(好)“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放了一根鉛絲,我們把它拿出來,做個螺旋線吧?!薄跋劝岩贿吘砥饋?,然后往外繞……”“請做好的小朋友舉起來給我看看?!?/p>
4、幼兒分組操作。
(1)“小朋友真能干,看,你們后面有(裙子、城堡、火炬、柱子),它們身上空空的,它們特別想用螺旋線來裝扮自己,小朋友幫幫它們好嗎?”(好)“老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鉛絲、油泥、油畫棒、毛線,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裝扮?!薄皒x,你想用什么材料,裝扮什么?”(……)“還有那些小朋友也想用……的?趕快找自己的好朋友商量一下怎么裝扮。”“商量好了就趕緊拿材料去裝扮吧?!?/p>
(2)巡視
(3)“做好了嗎?我們一起到前面來欣賞一下我們的作品?!薄斑@是誰裝扮的?你們用的什么材料,怎么裝扮的?”(……)
5、結束活動
“我們剛剛用了許多材料來做成螺旋線,我們現(xiàn)在用身體來做一個螺旋線吧。”……“你們想用這個螺旋線做個什么?”(棒棒糖)“棒棒糖還差個什么?”(棍子)插上棍子“現(xiàn)在像不像個棒棒糖?”(像)“我們再來變個什么?”(蝸牛)繼續(xù)旋轉,變成蝸牛。“好不好玩?我們在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6、大班科學活動示范課教案:《有趣的車牌號》
設計意圖:
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只有讓幼兒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fā)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之中。《有趣的數(shù)字組合》就是根據(jù)這一理念,做到數(shù)學活動生活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大街上的汽車越來越多,不少幼兒的家長都擁有私家車,孩子對車也越來越熟悉,在平時,孩子間對車也討論的比較多。傾聽他們的談話,他們討論的大多是車的顏色,種類,但關注車牌號碼的幼兒并不多。其實不僅是在車牌號碼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蘊涵著很多的知識,特別是數(shù)學知識,排列與組合則是最大的數(shù)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感知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shù)字的不同組合帶來的樂趣。
2.學習對給定的幾個數(shù)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學習運用記錄表記錄。
3.樂于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能在合作討論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教師自己車。學具:兩人一套數(shù)卡(1 3 7)、筆和白紙。
教學重點:了解幾個數(shù)字排列組合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尋找又快有全的排列組合方法。
活動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師:現(xiàn)在什么季節(jié)?幼答
教師:有一群小動物它們開著自己的車去郊游,你們看來了。
2.師:小豬和小猴為什么不上車呢?幼答:一模一樣的車。
師:那怎樣才能很快認出自己的車呢?幼答:給車上車牌號。
二、幼兒操作,學習三個數(shù)字的不同排列組合并使用新記錄表記錄
1、幼兒兩人分工合作給車牌車牌號。
師:老師的車牌上有137三個數(shù)字,你們猜猜我的號碼會是什么?有幾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幼兒兩人結對合作,用三張數(shù)卡進行排列組合,一人排另一人記錄。(一組車牌一張紙)
2.展示車牌引出新記錄表,讓幼兒觀察新表的不同。
每對孩子上交一張車牌,教師把上交的車牌展示在黑板上。
137317713173713 137┄┄
師:看看車牌號有重復嗎?假如大街上車牌一樣,警察會怎樣?
幼:警察就不會知道哪輛車闖紅燈。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測,拿掉重復的車牌。
師:有什么辦法又快又好地檢查出來。
師:運用新表進行記錄
(教師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不同的排列組合,自己總結3個數(shù)字的6種排列組合,并重視對幼兒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較好地解決了本活動的重點)
三、親子活動,學習4個數(shù)字的不同排列組合
1.師:我們去看看動物們出發(fā)了沒,誰在叫?(美羊羊)它也想去郊游,可它的車沒車牌號咋辦?
在1,3,7中加個8,大家試試用這4個數(shù)字可以排出幾組不同的車牌。
2.師: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來。
3.親子合作,共同尋找和記錄四個數(shù)字的不同排列組合。
4.張貼幼兒記下的車牌,師生共同檢驗。
(在第一次操作基礎上教師提升了難度,要求幼兒找出記得又快又全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好地解決了難點)
7、中班綜合活動示范課教案:有趣的筷子
中國的筷子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可謂獨樹一幟,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筷子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據(jù)研究,在幼兒使用筷子夾取食物時,同時牽動著手指、手腕、手臂等多個關節(jié)的肌肉,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鍛煉小肌肉的協(xié)調性,提高手部精細動作的能力,同時肌肉活動刺激腦細胞,有助于幼兒大腦的發(fā)育,促進手、眼、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
中班的孩子對筷子雖然不陌生,但對筷子的由來、特點、用途沒有明確的認識,本著“教育要立足孩子的生活、高于孩子的生活”的原則,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根據(jù)幼兒心理、生理的發(fā)展特點,結合日常的教學、游戲等活動,設計組織了系列活動“有趣的筷子”。
活動目標
1.了解筷子的基本信息(由來、種類、特征等)。
2.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并從活動中感受到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小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
4.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5.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發(fā)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家長資源:請家長協(xié)助收集筷子、筷子圖片及其相關信息。
2.環(huán)境準備:①墻面布置一些與筷子及正確使用筷子相關的圖片;②區(qū)角設置筷子及筷子工藝品的展示;③開設“神奇‘筷’吧”區(qū)角,擺設供幼兒練習用筷子的材料:筷子、玻璃球、塑料塊、紙團等;④在“家園聯(lián)系欄”向家長提供關于教幼兒使用筷子的信息,如正確持筷方法,使用禮儀,衛(wèi)生、安全用筷常規(guī)及幼兒這方面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
活動流程
了解筷子的由來、基本特征——探索筷子的不同用途——學習使用筷子及文明用餐禮儀。
活動一 我和筷子交朋友
目的:
1.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fā)明。
2.掌握筷子的種類與區(qū)別。
3.感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準備:筷子、歡快的音樂、各種不同種類筷子及筷子由來的多媒體課件。
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出示謎語:身體細細又長長,兄弟進出總成雙,只是喜歡吃菜菜,總是不會喝香湯。
引導幼兒通過謎語,發(fā)揮想象,對筷子特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欣賞筷子的故事,了解筷子的歷史
師:筷子的發(fā)明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
結合多媒體圖片的展示,為幼兒講述筷子的發(fā)展歷史;通過提問,讓孩子進一步明確筷子是中國的發(fā)明,是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帝堯時期,中原發(fā)洪水,百姓們苦不堪言。有個叫大禹的人接受了治理洪水這個艱巨的任務,大禹是一個特別聰明,而且能吃苦耐勞的人,他帶領治理洪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挖溝筑渠,疏通管道,打算引洪水入海,緩解災害。就這樣,為了幫助人們治好水患,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也沒進去,總是在野外吃飯、睡覺,以節(jié)省時間。一次,他在野外煮肉吃,陶鍋的肉很燙手,無法立刻用手抓食,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夾出來吃,久而久之,大禹練成了用樹枝夾取食物的本領。他的部下見他這樣吃飯,既不燙手,也不會把雙手弄臟,于是紛紛效仿,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慢慢地,聰明的人們用木頭削成筷子,再后來,人們學會了用別的東西代替木頭制作成筷子,像竹子、塑料等,所以才有了小朋友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式各樣的筷子。
三、觀察實物,講述特征
1.觀察自己帶來的筷子
師:看看你帶來的筷子和別人的一樣嗎?哪里不一樣?用手摸一摸,感覺一下你的筷子跟小朋友的筷子是用同樣的材料做的嗎?
小結:筷子發(fā)展到今天,不僅可以用木頭做,還可以用竹子、塑料等材料做,而且上面的圖案、花色也在不斷豐富,變得越來越漂亮。
2.欣賞各式各樣的筷子
教師播放各種筷子的多媒體圖片,請幼兒欣賞,擴展知識面。如:古代皇帝用的玉筷、工藝品象牙筷、炸油條時用的長長的筷子、家庭套裝筷等。
四、嘗試為筷子配對,知道筷子以“雙”為單位
1.聽音樂,嘗試為筷子配對
師:聽,美妙的音樂開始了,幫你的筷子找到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每位小朋友手拿一根筷子,根據(jù)材質、花色一樣的特點,找到另一根筷子,配對成功后跟隨歡快的音樂跳“筷子舞”:隨著腿部的屈伸,身體的扭動,用筷子敲打手、臂、肩、背、腰、腿等部位,邊打邊舞。
2.探討配對方法,學習筷子以“雙”為單位
師:讓我們來找一找哪對好朋友最親密。
讓配對成功的幼兒簡單講述,自己是怎樣幫助筷子找到好朋友的。
小結:一般筷子都是兩根兩根一起用的,所以我們經常說“一雙筷子”,每雙筷子的材質、形狀、顏色都一樣,有的上面還有相同漂亮的圖案。 活動二 神奇的筷子
目的: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從活動中感受到探索的樂趣。
準備:區(qū)角布置成“神奇‘筷’吧”,里面投放關于科學、美工、音樂、生活等活動區(qū)域的材料。有關筷子用途的多媒體圖片。
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上一次我們一起觀看了筷子的故事,還認識了那么多漂亮的筷子,誰來說說,筷子有哪些用途呢?
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回憶筷子的基本用途,如用餐、攪雞蛋、包水餃等。
二、區(qū)域活動,自主探索
師:筷子除了這些用途外,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讓我們一起到“神奇‘筷’吧”里看看吧。
幼兒分組實踐,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筷子的用途(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計算區(qū):筷子可作為測量工具,對實物進行測量,可借助筷子學習數(shù)量關系。
生活區(qū):筷子可用來串糖葫蘆、串棉花糖,可用來做支架。
音樂區(qū):筷子可當指揮棒,可當小鼓捶,敲出動聽的音樂。
美工區(qū):筷子可制作拼圖,搭建房子、椅子、風車等工藝品。
三、成果展示
每組選一名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出的筷子的用途并演示,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幼兒進行獎勵,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
四、了解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
多媒體圖片展示筷子的一些特殊用途,如服務人員咬著筷子練習微笑;緊急情況下,可用筷子作夾板固定骨折部位;做禮物,寓意“快快樂樂、不離不棄、像筷子一樣筆直地做人,實實在在地做事”。
活動三 我會用筷子
目的:
1.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方法。
2.發(fā)展小肌肉的靈活性及協(xié)調性。
3.懂得使用筷子的禮儀常規(guī)。
4.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6.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準備:各種形狀的食物,筷子、碟子若干,正確持筷示意圖,幼兒進餐圖片。
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上一次活動,小朋友們探索出了那么多筷子的神奇用途,筷子可高興了,希望繼續(xù)和你們做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地生活學習。它們還讓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但是筷子說了,希望小朋友們吃這些東西的時候不再用勺子而是讓它們來幫忙,這樣它們也能嘗嘗這些香甜的食物了,可以嗎?
二、嘗試用筷子夾取食物,探索不同的使用方法
1.幼兒嘗試使用筷子,并體驗使用筷子的樂趣
教師指導幼兒用筷子夾取食物品嘗,自由探索使用筷子夾取食物的方法,如夾、挑、撥、攪等。
引導幼兒大膽表達使用筷子的感受。
2.教授標準的持筷方法及相關禮儀常規(guī)
?、俪鍪菊_持筷示意圖,為幼兒講述使用方法:用右手持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
?、趯W習使用筷子的禮儀常規(guī)。
觀看幼兒進餐圖片,結合剛才的活動,引導幼兒分析在使用筷子吃東西時,應當注意哪些禮儀常規(guī)。
小結:不拿筷子敲打碗盤;不把筷子指向他人;不用筷子插東西吃;不隨便揮舞筷子。
結合所學用筷禮儀,幼兒練習正確持筷動作,用正確的手勢夾取食物。
三、游戲“比一比,夾一夾”
利用桂圓、小番茄、餅干等夾取難易不同的東西,讓幼兒進行夾一夾的比賽: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食物從一個小碟夾到另一個小碟,看誰夾得又快有準。
比比誰的持筷方法最標準,誰使用筷子最熟練,提高幼兒活動興趣。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里繼續(xù)投放面團、玻璃球、紙團、塑料塊等多種材料,讓幼兒繼續(xù)練習使用筷子的技巧。
8、中班美術活動示范課教案:小螃蟹
活動目標:
1.了解螃蟹的外部特征。
2.以愉快的心情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作簡單的作品介紹。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對螃蟹的外形、動態(tài)及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2.實物投影儀、螃蟹1只。
3.繪畫用具:記號筆、蘸有顏料的海綿、顏料、紙、棉簽和抹布。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課題。
師:“八只小腳拾大轎,兩只大腳像剪刀,橫行霸道不讓人,嘴里吐著白泡泡?!边@是什么動物呀?
2.以手影游戲激發(fā)幼兒作畫興趣。
(1)示范。
師:剛才老師給小朋友看了一只真螃蟹,到處爬來爬去,老師這里還有一只假的螃蟹,它也會爬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用手影做螃蟹爬行的樣子)我們兩只能干的小手居然能變出螃蟹來,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
(2)幼兒嘗試。
師:兩只手的手掌重疊在一起是螃蟹的身體,兩邊的四只手指就是它的八條腿,那大拇指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做小螃蟹,老師做螃蟹媽媽好不好?
3.作畫。
(1)示范。
師:我們先用一只手放在海綿里按一下,五指要伸直,手放平,使手掌、手指都蘸上墨汁。然后五指張開、伸直壓在紙上,印下這只手印,看看像螃蟹的什么?另一半怎么辦呢?換一只手用同樣的方法蘸顏料,印的時候和做手影螃蟹一樣,兩個手掌印重疊,手指的方向相反。兩只手印都印好后螃蟹的身體和大腳就出來了,接著用記號筆畫上大鉗子、小腿和爪,畫時注意小腿的方向都是向里彎的。你們看,螃蟹畫好了,像不像?
(2)交待要求。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布置成―個小畫廊,以便幼兒互相欣賞各自的作品。
9、小班美術活動示范課教案:《有趣的腳印》
小班美術活動:《有趣的腳印》
活動目標:
1、體驗印章畫的樂趣。
2、嘗試用蔬菜印出不同的花紋。
3、初步學習與同伴合作作畫。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活動準備:
1、各種蔬菜印章(藕、海椒、胡蘿卜、苦瓜等)
2、每桌一張畫紙、四盤顏料、印章、濕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 聽音樂做律動引出蔬菜,激發(fā)幼兒興趣
——瞧,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找到了,這是什么?
……
——這么多的蔬菜寶寶要和我們一起玩,我們歡迎歡迎!
二、出示范畫,引發(fā)幼兒觀察
——圣誕老爺爺還給我們帶來了手套和帽子,咦,手套上全是蔬菜寶寶的腳印。
——這是什么顏色的腳印呢?
三、示范講解
——手套上全是腳印,可是帽子上沒有呢,那我們也把圣誕老爺爺?shù)拿弊佑∩掀恋哪_印吧!
——從籃子里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蔬菜寶寶。
——輕輕蘸上顏料,如果顏料多了,可以在盤子邊上輕輕刮一下。
——然后一只手摁住帽子,輕輕地印上去。
——這兒有,這兒沒有。(教師邊印邊講解)
——顏料沒有了(腳印看不見了),怎么辦?我們可以重新蘸一蘸自己喜歡的顏料,然后再印上去,要將整個帽子印滿腳印哦!
——糟了,顏料不小心弄到手上了,怎么辦呀?我們可以用濕毛巾擦干凈,再繼續(xù)印腳印。
——印完后,記得將蔬菜寶寶放回籃子里。
四、幼兒作畫
(一)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小朋友瞧瞧,外面圣誕老爺爺還帶來了許多的禮物。我們一起幫它打扮打扮,印上漂亮的腳印,好嗎?注意出去時慢慢走,在幫圣誕老爺爺印腳印時,不爭也不搶,大家一起玩,別把顏料灑在桌子上、地上了,還別弄臟了衣服,比比誰最能干!
(二)提醒家長不急于幫忙,盡量讓幼兒自己嘗試
幼兒大部分都印了幾個腳印后,請家長也可以一起與幼兒參與創(chuàng)作。
五、教師巡回指導(放音樂)
針對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巡回指導:
(一)色彩搭配
——這兒有很多相同顏色的腳印了,你換一種顏色試試嗎?看看會不會更漂亮呢?
(二)使用印章的方法
輕輕地蘸上顏料,另一只手要摁住手套(帽子),這樣印出來的腳印就會更漂亮,試一試吧!
(三)布局
——這兒有很多腳印,可是這兒還沒有腳印呢,怎么辦?
(四)衛(wèi)生
——小心別把顏料弄到衣服上或桌子上嘍!如果不小心臟了,用濕毛巾擦一擦吧!
六、作品展示
(一) 請家長協(xié)助將幼兒作品懸掛在平臺上。
——寶貝兒們,圣誕老爺爺?shù)亩Y物都印滿腳印了嗎?
——請爸爸媽媽和寶寶一同將它掛起來比一比、看一看。
(二) 家長與幼兒一起欣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