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音樂游戲教案:小魚水中游》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幼教音樂游戲教案:小魚水中游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節(jié)的提示下能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2、能認真觀察視頻,遷移并創(chuàng)編小魚游、吹泡泡等動作。
3、在活動中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對音樂感興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自制胸飾(鯊魚、小魚) 、音樂《糖果仙子舞曲》、小魚游的視頻、“石頭”、“海草”等背景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小魚游的視頻。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游的?
(二)、欣賞AB段音樂,創(chuàng)編小魚游、吹泡泡等動作。
1、欣賞AB段音樂。
師: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魚寶寶,它們喜歡游泳、吹泡泡,生活得很開心。這里有一段音樂說的就是這群可愛的魚寶寶,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創(chuàng)編AB段動作。
(1) 創(chuàng)編游泳的動作。
?、賻煟阂魳防锏男◆~是怎么游泳的?誰會用動作做一做?
②師:還有誰和他游得不一樣?
?、蹘煟哼€可以怎么做?
(2) 創(chuàng)編吐泡泡的動作。
師:你們知道,小魚是怎么吐泡泡的嗎?請你們用動作表示一下。
(3) 創(chuàng)編打招呼的動作。
①師:我們是怎么打招呼的?小魚可以用什么動作跟朋友打招呼呢?
?、趲煟哼€可以用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3、隨音樂練習AB段動作。
?、賻煟何覀儼研◆~游、小魚吹泡泡、小魚和朋友打招呼的動作一起跟著音樂做一做。
教師給每位幼兒貼上小魚的胸飾并帶領他們隨AB段音樂做動作。A段音樂——反復做“小魚游”、“小魚吹泡泡”的動作,B段音樂——做“和朋友打招呼”的動作。
?、趲煟哼@一次,小魚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了,小魚該注意什么啊?
?、塾變荷Ⅻc站立,隨AB段音樂做動作。
A段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反復做“小魚游”“小魚吹泡泡”的動作。
B段音樂: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游到“大?!崩?,隨后用各種動作和好朋友打招呼。
(三)、學習C段游戲
音樂間奏,教師用“噓”聲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鯊魚”上場。
師:鯊魚來了,我們該怎么辦?躲到什么地方鯊魚看不見?
教師指引幼兒游到安全的地方——海草下,石頭旁邊躲起來。
(四)、結束活動
師:“小魚們”,我們再跟著音樂一起到“大?!崩锿嬉煌姘?
完整游戲一次。
2、中班科學教案反思:戶外建構區(qū)域活動:學習統(tǒng)計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體會建構的樂趣。
2. 學習初步的統(tǒng)計方法。
3. 在活動中學習分工合作,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和團隊的力量。
4. 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 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圍合、構建小屋的建構方法
難點:學習初步的統(tǒng)計方法。
活動準備
各種建構積木,感體統(tǒng)材料,廢舊紙盒小組計劃表,幼兒觀察記錄表,背景音樂,材料照片,彩筆,幼兒區(qū)域卡片,膠帶座
活動過程
1.任務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認識小屋的組成。
(1)觀看各種小屋的照片,了解小屋的基本構造。
(2)討論搭建一座小屋有哪幾部分組成(地基、墻體、房頂)
2.幼兒游戲計劃---從設計、選材、分工來進行游戲活動的計劃。
幼兒自由分組(1,2,3三組),每組商量各組搭建小屋的樣子以及搭建所需的材料,進行分工(畫設計圖,材料記錄,拿取材料)。
3.幼兒自主活動---幼兒根據計劃進行搭建,同時要對搭建進行統(tǒng)計。
(1)每組幼兒開始合作搭建小屋,教師做觀察記錄,記錄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
(2)每組幼兒在計劃書中畫出本組幼兒搭建小屋的樣子,并且對選擇的材料進行統(tǒng)計。
4.回顧與分享、交流---幼兒用圖畫的方式對搭建情況進行記錄,并進行分享交流。
每隊幼兒畫下搭建的樣子,同時集體欣賞每個組不同小屋的樣子,并互相分享搭建小屋的經驗,。
4. 收拾與整理,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班戶外建構區(qū)域活動——我的小屋,是在班級幼兒科學區(qū)域教學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活動,我班幼兒在班級科學區(qū)域活動時,就喜歡用各種材料進行“小屋”的創(chuàng)作,因此讓我創(chuàng)設了此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從參觀、講解、分組、選材料、自由建構、記錄表格、作品呈現、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都很流暢,活動過程中幼兒投入都很積極踴躍,狀態(tài)較好,但是并不是每個活動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對自己的本次區(qū)域活動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自我“教”的反思
在本次區(qū)域活動中,我把大多數時間交給了幼兒自己,在活動開始、結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鐘左右的時間,其余的時間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個別指導來完成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幾點問題:1、幼兒自由分組雖然我未干預,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就發(fā)現三組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導致了在后面活動中團隊合作上的分歧,造成了我后來想參與但是已經來不及的結果;2、在準備材料上的介紹欠考慮,介紹不充分,造成了后面活動中幼兒選擇材料上的不均衡和記錄表上的不清晰;3、前期幼兒經驗準備工作不充分,在活動觀察過程中,發(fā)現幼兒“小屋”的搭建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我及時進行了參與指導,還是發(fā)現幼兒的知識技能的構建不好,造成了活動中有一組幼兒的“小屋”并未能完成;4、重過程輕分享,活動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兒的觀察記錄表完成不到位。
二、幼兒“學”的反思
本次活動非常受幼兒的喜歡,15名幼兒在活動中“玩”的都很開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點:1、幼兒在分組環(huán)節(jié)非常的開心,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活動,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導致有個別幼兒受到了冷落;2、因本次建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但是在活動中發(fā)現幼兒在選用建構材料上都很單一,如:一組幼兒就只用了木質建構材料,二組幼兒就只用了紙箱,后來在老師的指導和參與下才選擇了其它材料的加入,三組幼兒雖然選擇了多種材料建構,但是最終的作品呈現上并不成功;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能力差異性較突出,個別幼兒的建構能力較好,在整個團隊中就起到了領頭、出主意、建構的作用,導致了部分幼兒就聽從、順意,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三、如何改進
對于幼兒來說,這節(jié)活動很受幼兒喜歡,讓幼兒在開心的“玩、游戲”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對于老師來說,這節(jié)活動從教案書寫——備課——活動材料的準備——教學實施,整個活動的環(huán)節(jié)都很流暢,順利,但是通過本次建構活動也讓自己在以后的建構活動中有了一些好的經驗和改進方面:1、區(qū)域建構活動雖然把更多的“權利”交給了幼兒自己,但是老師也要有實際的考慮,比如在幼兒的決定出來以后如果存在問題,老師還是要及時的干預,做出調整;2、老師的課堂觀察至關重要,老師的身份就是一個“旁觀者”,但是發(fā)現幼兒出現偏離預定方向,遠離預期目標時,要及時出來指導,參與;3、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控老師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視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因為該環(huán)節(jié)可以較好的鍛煉幼兒口語表達、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fā)展,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反思,也讓自己的教學專業(yè)、技能不斷的提升和發(fā)展,我會堅持這樣的好習慣,讓自己不斷成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
3、幼師幼教中班體育游戲教案:小猴玩紙棒反思
體育游戲小猴玩紙棒
活動目標
1.學會助跑跨跳的動作,發(fā)展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
2.能自覺遵守活動規(guī)則,積極參與游戲活動。
3.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頭飾、球及紙棒(紙棒分為紅、綠兩種)以備游戲使用。
活動建議
一、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一)老師扮演猴王,帶領幼兒共同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孩子們跟著“猴王”一起來做多種熱身動作。
組織幼兒把紙棒連成兩行,擺成“小河”。跟著“猴王”跨過“小河”到“河對岸”摘果子(可選擇不同的路徑),摘得果子原路返回,
游戲結束。
(二)不論選擇哪個路徑,都要將這個路徑上的“小河”跨越而過。
(三)幼兒要按順序進行游戲,不能爭搶。
(四)必須動作正確地助跑跨跳。
(五)每次只能摘 1 個果子。
二、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一)路徑設置:第 1 組:輪胎架起竹梯、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50 厘米)、一堆果子。第 2 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60 厘米)、一堆果子。第 3 組:輪胎堆成的小山、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70 厘米)、一堆果子。
(二)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動作的完成質量,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隨時調整“小河”的寬度。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4、幼兒園數學公開課教案:分小魚
目標:
1.學習4以內的組成,體驗把同一集合按數量分成不同的子集。
2.愿意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準備:
1.圖片:4條小魚,兩個金魚缸,磁性黑板,4的組成記錄紙,《幼兒畫冊》,筆。
2.幼兒操作材料:每人4條小魚。
過程:
1.學習唱數到50.
(1)練習一個一個拍手數到50.速度由慢到快。
(2)花樣數數到50.每數到有數字5和10時嘴巴不出聲,用拍手表示。如1、2、3、4、拍手、6、7、8、9、拍手、11、12、13、14、拍手……
2.游戲“分小魚”。
(1)出示小雨和魚缸,理解兩份的含義。提問:這里有幾條小魚?有幾個魚缸?想一想,3條小魚分在兩個魚缸里,可以怎么分?引導幼兒說出3可以分成1和2.。
(2)討論:如果是4條魚可以怎么分呢?
(3)幼兒操作材料:嘗試把4條小魚分成2份不同的方法,并記錄在紙上。
(4)請幼兒說出自己的分發(fā),教師用筆將不同的方法記錄下來。
(5)教師帶領幼兒把4的三種分法全部念幾遍。
3.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做“分一分,填一填”的練習。
(2)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操作結果講給旁邊幼兒聽,互相檢查是否正確。
5、幼兒園練習“走”的游戲教案:游戲名稱:“小老鼠過河”
游戲目的:
通過游戲,讓幼兒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提高排隊走能力。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游戲的意識,體驗游戲的快樂。
游戲準備:在場地上畫兩條相距10~15米的平行線當作“小河”幼兒每人一個布繩。
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1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分別組成路縱隊“站在”平行線一側。
2教師扮演“老鼠”媽媽幼兒每人腰系一根布繩(留長一端作為老鼠的尾巴)扮演小老鼠。
3游戲前除排頭小老鼠外,其余小老鼠依次抓住前面小老鼠的尾巴。
4游戲時,當小老鼠聽到老鼠媽媽說:“小老鼠,我們排隊出去玩吧”時,小老鼠一個跟著一個走向“河對岸”(另一側的平行線)
5游戲可重復進行。
游戲建議:
1初學者為保證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可要求幼兒一定要拉住前面幼兒腰間的繩子,且走路時不要太快。
2待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讓幼兒不抓繩子,一個跟著一個走,并提醒幼兒走路時抬頭,挺胸。
6、幼教音樂游戲活動優(yōu)秀教案:小魚水中游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節(jié)的提示下能跟隨音樂做相應的動作。
2、能認真觀察視頻,遷移并創(chuàng)編小魚游、吹泡泡等動作。
3、在活動中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對音樂感興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自制胸飾(鯊魚、小魚) 、音樂《糖果仙子舞曲》、小魚游的視頻、“石頭”、“海草”等背景
三、活動過程:
(一)、播放小魚游的視頻。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它們是怎么游的?
(二)、欣賞AB段音樂,創(chuàng)編小魚游、吹泡泡等動作。
1、欣賞AB段音樂。
師:美麗的大海里生活著一群可愛的魚寶寶,它們喜歡游泳、吹泡泡,生活得很開心。這里有一段音樂說的就是這群可愛的魚寶寶,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創(chuàng)編AB段動作。
(1) 創(chuàng)編游泳的動作。
?、賻煟阂魳防锏男◆~是怎么游泳的?誰會用動作做一做?
?、趲煟哼€有誰和他游得不一樣?
?、蹘煟哼€可以怎么做?
(2) 創(chuàng)編吐泡泡的動作。
師:你們知道,小魚是怎么吐泡泡的嗎?請你們用動作表示一下。
(3) 創(chuàng)編打招呼的動作。
?、賻煟何覀兪窃趺创蛘泻舻?小魚可以用什么動作跟朋友打招呼呢?
?、趲煟哼€可以用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3、隨音樂練習AB段動作。
?、賻煟何覀儼研◆~游、小魚吹泡泡、小魚和朋友打招呼的動作一起跟著音樂做一做。
教師給每位幼兒貼上小魚的胸飾并帶領他們隨AB段音樂做動作。A段音樂——反復做“小魚游”、“小魚吹泡泡”的動作,B段音樂——做“和朋友打招呼”的動作。
②師:這一次,小魚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了,小魚該注意什么啊?
?、塾變荷Ⅻc站立,隨AB段音樂做動作。
A段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反復做“小魚游”“小魚吹泡泡”的動作。
B段音樂: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游到“大海”里,隨后用各種動作和好朋友打招呼。
(三)、學習C段游戲
音樂間奏,教師用“噓”聲提示幼兒注意音樂的變化,“鯊魚”上場。
師:鯊魚來了,我們該怎么辦?躲到什么地方鯊魚看不見?
教師指引幼兒游到安全的地方——海草下,石頭旁邊躲起來。
(四)、結束活動
師:“小魚們”,我們再跟著音樂一起到“大?!崩锿嬉煌姘?
完整游戲一次。
7、奧爾夫音樂活動教案展示:兒謠游戲:《小螞蟻》
活動目標:
一、在活動中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二、認識昆蟲,并根據語詞做四種動力表現。
三、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四、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音樂分析:
這是一首兒謠游戲,里面蘊含的節(jié)奏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整首兒謠有四段。每段有四句,每句有四拍。
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兒謠做四種動力的表現。
難點:在活動中學習小螞蟻與他人合作,并能體驗合作的快樂
解決重難點的方法:
1、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搬、推、拉、堆), 即讓孩子在游戲中表現四種動力。
2、通過活動中的搬運游戲、傳遞積木、搭建舞臺等等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充分地體驗了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隊形:半圓形、圓形、豎排
樂器的擺放:放置圍好的半圓形的凳子底下。
活動準備:
木質樂器:木魚、響板、蛙鳴筒
材料準備:昆蟲圖片、小積木、音樂CD、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律動表現,昆蟲步伐。
1、認識昆蟲(三對足的)
2、律動
師:播放各式音樂曲風。
幼:以各種昆蟲的姿勢爬、飛、走。
二、故事引導。
故事: 秋天將要舉辦昆蟲選美大賽,六只腳以上的小動物都可以來參加比賽??墒沁x美大會需要在一個舞臺上進行,所以勤奮的小螞蟻自愿擔任搭建舞臺的工作。
三、語詞游戲,肢體表現搬/推/拉/堆。
1)根據語詞做動作,暗示四種動力搬、推、拉、堆 (動力)
2)兩人一組協(xié)力搬運。
3)跟著兒謠敲念拍子,最后進行簡單的舞臺搭建工作。(拍子)
四、搬運游戲
1、不同方位傳遞積木(左右、跨下、頭頂)
2、探索不同的搬運方式。
五、配器敲奏,認識木質樂器。
1、確定哪些樂器是用木頭做的。
2、配合語詞敲奏兒謠節(jié)奏。
六、游戲書。
1、找找哪些是昆蟲?(三對腳)。
2、請用蠟筆圈選出來。
8、幼兒園科學教案:魚兒水中游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從而知道水有浮力。
2、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讓幼兒學會主動利用語言向人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事物的奧妙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尋求答案。
4、初步了解潛水艇的設計原理。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6、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音樂、課件。
2、臉盆每組一個,木塊、泡沫、鐵釘、玻璃球、氣球等。
活動過程:
1、動畫引入,激發(fā)審美期待
“小朋友,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出發(fā)了?!?/p>
欣賞歌曲《魚兒水中游》
2、觀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魚兒外觀和游動形態(tài)
師:小魚兒長得怎么樣?
你看見小魚兒游動時哪些部位在動呀?演一演吧。
啟發(fā)式提問:魚兒為什么能在水里游來游去,既可以沉下去又可以浮起來呢?幼兒開動腦筋,表達各自的看法。
3、師幼嘗試活動,探索浮力的作用。
幼兒分組自由試一試,將各種材料(樹葉、木頭等)放入水中
(1)教師引導性問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2)教師請幼兒嘗試討論(為什么?)
(3)集體得出結論:水有浮力
教師試一試
(1)、教師出示各種材料(鐵釘、石頭等)
引導性問題: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看水的浮力能讓我手中的這些東西浮起來嗎?
(2)、師幼嘗試,出現爭議:引導性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呢?
(3)、集體討論得出結論:木塊、樹葉相對較輕,所以能浮起來;可是鐵釘、石頭相對較重,所以它們要下沉。
4、探究為何能魚兒自由上下浮動
(1)、出示課件
師:小魚兒之所以可以在海水里自由的游戲來游戲去,一方面是因為水有浮力,另一方面因為小魚兒肚子里有個神奇的器官寶貝,這個寶貝可以改變魚兒在水中的相對重量,知道它是什么嗎?
(2)、認識魚膘
師:這個魚膘一會大一會小,可是會產生神奇的力量的,小朋友們你們相信嗎?不信我們來做個科學小實驗吧~
(3)、氣球裝珠子集體實驗
問題1:沒有吹氣的氣球裝上珠子一放入水中就會怎么樣?
問題2:將氣球里吹滿氣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問題3:放了氣之后氣球又會怎么樣?
(4)、結論
教師引導:我們人是靠肺呼吸,而魚兒是靠腮呼吸,當小魚兒身上的腮用力呼吸空氣時,它的魚膘象小氣球一樣漲氣,魚兒就會升到水面,而當魚兒想下游時,它就用力的將魚膘中的空氣排出,這時,魚兒的體重就會加重而沉到下面。
科學的世界多奇妙呀!
5、播放音樂,學魚兒游。
延伸:生活中你還會看哪些浮沉的東西?引導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9、中班音樂活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小魚的夢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續(xù)的方法唱襯詞部分,用‘啦’進行伴唱。
2.嘗試創(chuàng)編簡單的歌表演動作。
3.感受表現三拍子歌曲的甜美意境。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幼兒初步學會歌曲。
2.自制小魚頭飾若干,池塘水草若干。
3.場地布置:《小魚的夢》池塘。
活動過程:
1.教師在音樂聲中用甜美的睡醒姿勢導入課題,
(教師說出夢境內容并提出問題)。
2.切入課題,人會做夢,我們來看看小魚做了什么夢?
3.欣賞并復習歌曲《小魚的夢》。
4.幼兒隨琴聲演唱歌曲一遍。
5.學習新的演唱方法,引導幼兒用“啦“進行演唱以及伴唱方法。
6.讓幼兒分角色,(水草,小魚寶寶)進行伴唱及演唱。
7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教師根據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進行小結。
8.音樂游戲《小魚的夢》。
把水草寶寶、小魚寶寶帶入已布置好的池塘,進行角色游戲。
9.游戲分角色交替幾遍,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小魚的夢》是一首甜美靜溢的歌曲,幼兒用書畫面作了形象化表現,渲染二色調表現了歌曲的夢幻感,我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啟發(fā)幼兒表達自己自己對畫面的理解,引導幼兒表達自己敵對畫面的理解。引導幼兒記憶和理解歌詞的含義,讓幼兒用“唔”聲來伴唱,在講解伴唱概念,引導幼兒分組合作演唱,成為幼兒創(chuàng)編了《小魚的夢》游戲,幼兒特別喜歡也特有趣,特別是找伙伴親吻的表演動作,孩子特別喜歡也表現的非常可愛。
10、幼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設計:中國傳統(tǒng)戲曲
【教材分析】
我國有一種藝術之最---京劇,它的傳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龍?zhí)灼咝?,以后歸為生、旦、凈、末、丑四大行。本次活動通過視頻引起幼兒的直觀感受,同時幼兒在自主選擇表演過程中,能更加深刻的體驗京劇的魅力。
【活動目標】
1.了解京劇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特征。
2.能進行模仿和表演,體驗京劇帶來的樂趣。
3.萌發(fā)對京劇的喜愛和做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老生、花旦、丑角的錄像片段及圖片。經驗準備:幼兒已有欣賞聽京劇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花旦劇照,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們見過嗎?他與我們現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教師小結:我們經常在電視里看到的,演員們穿著這種特殊的服
裝,帶上好看的道具,邊唱邊做動作,這就叫戲曲,我們看的這種叫京劇。
2.幼兒看錄像,體驗欣賞、模仿京劇的樂趣。
(1)幼兒欣賞老生的片段及唱腔,觀察老生的服裝特點,并用簡單的語言概括
(2)幼兒模仿老生的表演
教師小結:臉上有長長的胡須,腰間佩玉環(huán),腳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爺爺,在京劇里叫老生。
(3)欣賞花旦片段
提問:你們喜歡她嗎?為什么?仔細看看花旦的打扮是什么樣的?
小結:在京劇里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花旦,這長長的袖子叫水袖。
(4)幼兒模仿花旦表演,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5)欣賞丑角片段,模仿丑角表演
小結:有白鼻梁,帶小丑帽,表演起來動作很滑稽,在京劇里是丑角。
3.介紹京劇
我們認識了京劇中的三個角色,京劇是我國的國劇,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有,很多外國人也喜歡京劇。
4.通過模仿表演,鞏固對三個角色的認識幼兒自主選擇模仿表演。
5.幼兒回家給父母嘗試表演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