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記錄范文《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觀察記錄范文《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
觀察對象
許詡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時間
2018年10月
觀察背景
近期,孩子們對“測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國慶節(jié)”主題中,班級在益智區(qū)投放了中國地區(qū)、操作紙“各地娃娃到北京”,孩子們開展了測量地圖的游戲。
觀察目標
1、學會運用多種測量工具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記錄測量結果,感受不同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
3、在游戲中,感受祖國的地廣物博。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觀察過程
許詡和劉彤兩個人玩了起來。經(jīng)過商量,許詡用回形針測量,劉彤用火柴棒,一起測量“北京——南京”的距離。許詡把回形針一個一個連接,擺放在北京和南京之間,數(shù)一數(shù)用了多少個,記錄在表格里,劉彤也迅速的用火柴棒擺放好完成了測量,“祖國一點都不大,北京到南京才用了7個回形針,8個火柴棒?!?/p>
“看,回形針比火柴棒短,你們測量的結果是不是有問題呢?”我把兩種測量工具放在一起對比了一下,“測量的時候要直線測量,第一個的結尾是第二個的開始。再試一下吧!”兩個孩子聽了我的話再一次進行了測量?!霸瓉砦覀兊慕Y果真的有問題呢,應該是用了5個回形針,3個火柴棒?!薄澳悄銈冎览_到北京有多遠嗎?”“拉薩上有小花標記,我們一會就能測量出來?!痹掃€沒說完兩個孩子已經(jīng)開心的擺弄起自己的測量工具。
第二天一早,許詡跑到我身邊:“老師,昨天我用了回形針、火柴棒測量了地圖,尺子也可以測量啊!我把尺子帶來了,你看?!眮淼降貓D前,許詡已經(jīng)用他的尺子開始了測量:“爸爸說一格是一厘米,一厘米、兩厘米......老師,北京到南京有16厘米!”看到許詡興奮的樣子,小雅、樂樂也跑過來圍觀,“許詡真善于思考,除了我們用到的回形針、火柴棒、尺子,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測量工具嗎?”“可以,長條積木、繩都可以作為測量工具?!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卣f開了,“大家去教室找一找這些測量工具試試吧!”孩子們分頭行動,不一會,幾個孩子用自己收集來的各種工具開始了新的測量。
觀察分析與反思
為了進一步幫助幼兒了解中國,我從幼兒最近的興趣點“測量”入手,投放中國地圖,通過實踐、探索讓幼兒發(fā)現(xiàn)祖國之大,學會測量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測量工具,體驗不同工具測量結果的差異性。在測量的過程中,測量結果出現(xiàn)偏差,老師及時介入,結合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差異性,比較分析不同的測量結果,明白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追隨孩子的興趣點,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探究品質(zhì),我對益智區(qū)材料進行了更新,投放了不同的貼紙,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用不同的工具繼續(xù)測量。
祖國各地還有其不同的特色,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天安門等,可以引導孩子調(diào)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將其做成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標記在地圖和記錄表上標識,孩子在測量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加多元的認識。
2、觀察記錄范文《搭建我們的家》反思
觀察對象
雄軼 嘉嘉 碩碩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時間
活動區(qū)時間8:30-9:30
觀察背景
基于主題《我們的家》,幼兒在搭建房屋方面特別感興趣。在每天離園過渡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選好明天的區(qū)域活動,然后做好自己的區(qū)域活動計劃,使得我班建筑搭建活動大多數(shù)情況下能夠進行有目的的搭建。
觀察目標
幼兒在合作搭建的過程中,能夠分工、合作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觀察過程
在活動的一開始,幾個孩子們開始商量今天要搭建一座房子。他們做好底部用長圓柱做支撐,然后想在上面用長條積木繼續(xù)堆高。這時嘉嘉拿著手中的長木條衡量著兩個長圓柱之間的距離,他讓碩碩去找其他長度厚度相同的積木。
雄軼一邊擺放積木一邊指揮著嘉嘉搭建他的積木。建筑又搭了一層,三個孩子拿著積木衡量著長度繼續(xù)搭建。過了一會積木突然倒了。他們繼續(xù)按照之前的方法重新搭建,一會積木又倒了。
孩子們在經(jīng)歷了兩次房子倒塌之后,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xù)尋找搭建方法。雄軼問碩碩怎么回事?碩碩說:“咱們搭建的積木總是下面倒,肯定是不穩(wěn)”。嘉嘉著急地說:“那怎么辦?會不會是我們班的地有問題?”伙伴幾個一時皺起了眉頭不知道該怎么繼續(xù)。這時碩碩突然大叫一聲:“哦,我知道了,咱們班的地真的不平,你看它這有一個鼓包”。終于找打到問題所在了。雄軼帶著幾個伙伴馬上調(diào)整搭建方案。雄軼負責指揮整體搭建,嘉嘉叫旁邊的小朋友為他取來長條形的積木,碩碩帶著另外一個孩子在側(cè)面搭建房子的大門,忙的不亦樂乎。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他們將長圓柱積木撤掉,把長木條交錯打底鋪在下面,搭了三層后用長木板平鋪在上面。最后再將長圓柱放在建筑的頂層,這次的房子終于不倒了,孩子們高興極了。繼續(xù)合作搭建。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
活動中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分工合作能力。雄軼和嘉嘉主要負責建筑的主體部分搭建,碩碩負責的是建筑的前端。整個活動中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合作完成的。
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能夠注意到積木的形狀,長度,厚度,并且能夠按照積木的這些特征進行規(guī)律的搭建?;顒又兴麄兡軌蛴幸庾R地運用這些特征。
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要充分相信幼兒,不要過急過早地介入到游戲中,給予他們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能讓孩子們將自己的想法付諸于實踐才是真正的尊重他們,孩子們雖然用語言表達的少,但是每一步都是自己不斷用實際搭建行動驗證自己的想法,這也是讓孩子們形成邏輯思維的一種方式。
3、大班《我們的祖國真大》觀察記錄反思
觀察對象:
許詡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背景:
近期,孩子們對“測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國慶節(jié)”主題中,班級在益智區(qū)投放了中國地區(qū)、操作紙“各地娃娃到北京”,孩子們開展了測量地圖的游戲。
觀察目標:
1、學會運用多種測量工具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記錄測量結果,感受不同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
3、在游戲中,感受祖國的地廣物博。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觀察過程:
許詡和劉彤兩個人玩了起來。經(jīng)過商量,許詡用回形針測量,劉彤用火柴棒,一起測量“北京——南京”的距離。許詡把回形針一個一個連接,擺放在北京和南京之間,數(shù)一數(shù)用了多少個,記錄在表格里,劉彤也迅速的用火柴棒擺放好完成了測量,“祖國一點都不大,北京到南京才用了7個回形針,8個火柴棒。”
“看,回形針比火柴棒短,你們測量的結果是不是有問題呢?”我把兩種測量工具放在一起對比了一下,“測量的時候要直線測量,第一個的結尾是第二個的開始。再試一下吧!”兩個孩子聽了我的話再一次進行了測量?!霸瓉砦覀兊慕Y果真的有問題呢,應該是用了5個回形針,3個火柴棒?!薄澳悄銈冎览_到北京有多遠嗎?”“拉薩上有小花標記,我們一會就能測量出來?!痹掃€沒說完兩個孩子已經(jīng)開心的擺弄起自己的測量工具。
第二天一早,許詡跑到我身邊:“老師,昨天我用了回形針、火柴棒測量了地圖,尺子也可以測量啊!我把尺子帶來了,你看。”來到地圖前,許詡已經(jīng)用他的尺子開始了測量:“爸爸說一格是一厘米,一厘米、兩厘米......老師,北京到南京有16厘米!”看到許詡興奮的樣子,小雅、樂樂也跑過來圍觀,“許詡真善于思考,除了我們用到的回形針、火柴棒、尺子,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測量工具嗎?”“可以,長條積木、繩都可以作為測量工具?!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卣f開了,“大家去教室找一找這些測量工具試試吧!”孩子們分頭行動,不一會,幾個孩子用自己收集來的各種工具開始了新的測量。
觀察分析與反思:
為了進一步幫助幼兒了解中國,我從幼兒最近的興趣點“測量”入手,投放中國地圖,通過實踐、探索讓幼兒發(fā)現(xiàn)祖國之大,學會測量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測量工具,體驗不同工具測量結果的差異性。在測量的過程中,測量結果出現(xiàn)偏差,老師及時介入,結合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差異性,比較分析不同的測量結果,明白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追隨孩子的興趣點,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探究品質(zhì),我對益智區(qū)材料進行了更新,投放了不同的貼紙,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用不同的工具繼續(xù)測量。
祖國各地還有其不同的特色,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天安門等,可以引導孩子調(diào)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將其做成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標記在地圖和記錄表上標識,孩子在測量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加多元的認識。
4、觀察記錄范文《飯桌上的較量》反思
觀察背景
幼兒午餐時間
觀察目標
引導幼兒不挑食,能安靜就餐,養(yǎng)成良好就餐習慣。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觀察過程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老師發(fā)動我們渾身的解數(shù),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而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李浩然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湯喝個精光,飯和蔬菜不吃,怎樣哄也不管用。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yǎng),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fā)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策略: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xiàn)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焙⒆拥玫接眯牡陌凳竞髸鲃拥啬7隆?/p>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5、優(yōu)質(zhì)觀察記錄范文《挖洞真有趣》反思
幼兒的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主選擇的過程,幼兒的學習方式以直接體驗為基礎,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因此幼兒在遇到問題時,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并且當幼兒提出需要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適宜的支持策略,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求。
觀察對象
沙區(qū)幾名幼兒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17.4.12
觀察背景
在戶外區(qū)域活動中,幾名幼兒自己選擇了沙區(qū)的活動,老師在沒有指引的前提下,孩子們自主進行了挖洞的游戲。
觀察目標
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材料進行探究,提出想法,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驗證。
幼兒能夠尊重同伴的觀點和經(jīng)驗,分享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
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過程
戶外活動中,孩子們分別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qū)域游戲,只見幾個男孩子來到了沙池旁,他們在整理箱里挑了需要的材料后便開始了游戲。孩子們拿著鏟子、翻土車玩著裝土,翻土的游戲。沒幾分鐘,博瑄覺得這樣玩沒意思,就提出了一個意見:我們一起來挖地洞吧。楚涵、子航、牛牛等幾個小朋友同意他的想法。博瑄說:怎么挖呢?子航說:“我們每人挖一個”,楚涵說“行、行、行,我們離近點,一會把我們挖的地洞連起來。牛牛說:我來把你們挖的土運走吧,大家都說:“好主意”。行動開始了,博瑄、子航、楚涵三個人分別選擇了一個地方進行挖。起初,他們確定好方向,大家都往哪個方向挖才能把洞連在一起。挖了一會兒,子航提出了一個問題:洞會不會塌了呀?鄒楚涵說:把它挖的深點,上面的土就厚了,就不會塌了?!笆茄?,可是下面的土太硬了,我都挖不動了,”博瑄說。我看著他們挖,聽著他們的談話?!耙峭蠢锕帱c水就好挖了。”楚涵和其他小朋友說著自己的想法。我及時回應了他們的想法:“窗戶下面有水桶,可以去接水?!薄拔胰?,我去?!睅讉€小朋友一起拿了水桶到一樓班級去接水?;貋砗?,鄒楚涵拿著小桶接了一點水倒進了洞里,大家又開始挖,“土軟了,還真是好挖了,”博瑄說。挖了幾下地洞通了。博瑄把手伸進去,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幾個人終于把三個洞挖通了。挖通之后楚涵和博瑄說:我們用濕土捏個老鼠吧,把它放進洞里。大家同意了他的想法。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幼兒在具有自主權的環(huán)境下,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游戲活動。他們通過一次次的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比教師直接告知更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當幼兒提出需要時,教師給予適宜的支持策略,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求,達到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進取心都獲得了發(fā)展。
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方式以直接體驗為基礎,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這是幼兒的學習特點,也是幼兒的學習方式。
此次活動,幼兒通過自己操作,同伴間的溝通、交流,產(chǎn)生了更多的思維,從而豐富幼兒對周圍世界的經(jīng)驗,加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當幼兒提出需要時,教師給與適宜的支持策略,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求,使得幼兒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獲得新的經(jīng)驗,從而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進取心都獲得了發(fā)展。
6、觀察記錄范文《我們的祖國真大》反思
觀察對象
許詡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時間
2018年10月
觀察背景
近期,孩子們對“測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國慶節(jié)”主題中,班級在益智區(qū)投放了中國地區(qū)、操作紙“各地娃娃到北京”,孩子們開展了測量地圖的游戲。
觀察目標
1、學會運用多種測量工具在地圖上沿直線進行測量,測量時要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記錄測量結果,感受不同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
3、在游戲中,感受祖國的地廣物博。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觀察過程
許詡和劉彤兩個人玩了起來。經(jīng)過商量,許詡用回形針測量,劉彤用火柴棒,一起測量“北京——南京”的距離。許詡把回形針一個一個連接,擺放在北京和南京之間,數(shù)一數(shù)用了多少個,記錄在表格里,劉彤也迅速的用火柴棒擺放好完成了測量,“祖國一點都不大,北京到南京才用了7個回形針,8個火柴棒?!?/p>
“看,回形針比火柴棒短,你們測量的結果是不是有問題呢?”我把兩種測量工具放在一起對比了一下,“測量的時候要直線測量,第一個的結尾是第二個的開始。再試一下吧!”兩個孩子聽了我的話再一次進行了測量?!霸瓉砦覀兊慕Y果真的有問題呢,應該是用了5個回形針,3個火柴棒。”“那你們知道拉薩到北京有多遠嗎?”“拉薩上有小花標記,我們一會就能測量出來。”話還沒說完兩個孩子已經(jīng)開心的擺弄起自己的測量工具。
第二天一早,許詡跑到我身邊:“老師,昨天我用了回形針、火柴棒測量了地圖,尺子也可以測量啊!我把尺子帶來了,你看。”來到地圖前,許詡已經(jīng)用他的尺子開始了測量:“爸爸說一格是一厘米,一厘米、兩厘米......老師,北京到南京有16厘米!”看到許詡興奮的樣子,小雅、樂樂也跑過來圍觀,“許詡真善于思考,除了我們用到的回形針、火柴棒、尺子,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的測量工具嗎?”“可以,長條積木、繩都可以作為測量工具。”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大家去教室找一找這些測量工具試試吧!”孩子們分頭行動,不一會,幾個孩子用自己收集來的各種工具開始了新的測量。
觀察分析與反思
為了進一步幫助幼兒了解中國,我從幼兒最近的興趣點“測量”入手,投放中國地圖,通過實踐、探索讓幼兒發(fā)現(xiàn)祖國之大,學會測量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測量工具,體驗不同工具測量結果的差異性。在測量的過程中,測量結果出現(xiàn)偏差,老師及時介入,結合記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差異性,比較分析不同的測量結果,明白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并給予一定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追隨孩子的興趣點,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探究品質(zhì),我對益智區(qū)材料進行了更新,投放了不同的貼紙,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用不同的工具繼續(xù)測量。
祖國各地還有其不同的特色,如拉薩的布達拉宮,北京的天安門等,可以引導孩子調(diào)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將其做成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標記在地圖和記錄表上標識,孩子在測量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加多元的認識。
7、優(yōu)質(zhì)觀察記錄范文《不打斷別人的說話》反思
觀察背景
最近,我發(fā)現(xiàn)軒軒小朋友不論是在上課還是和小伙伴交談中,總是打不自覺的斷別人的話。
觀察目標
幫助幼兒把打斷別人說話的不良習慣給改掉。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觀察過程
大班的幼兒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tài),雖具有一定的的詞匯量,但語言交往能力發(fā)展不均衡,任何活動中都能聽到他們爽朗的笑聲,上課注意力分散,有少許幼兒缺乏良好的傾聽能力。
軒軒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特別開朗、活潑的男孩子,也是在課上特別愛回答問題的孩子。每次活動,他都能積極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著說:“老師,我來說?!鄙踔敛坏葎e人把話說完,就搶著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這天我在講故事時,大家都聽的特別認真,他突然又打斷我的故事,說:“老師你講的我沒有聽過?!痹谥v完故事后我向大家提出問題,當一個小朋友發(fā)言還沒有完,他又高高的舉起了手,大聲地說道:“老師,我來,我來?!睂е缕渌∨笥褵o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
軒軒小朋友是我們班上的回答問題的“小能手”,他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是個聰明能干的小朋友。但同時打斷別人的話語,也是大班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這個年齡段孩子知識面相比而言比較寬,好勝心有強,總想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知道一點就想要馬上表達出來,他的個性也有善于表現(xiàn)自我的一面。
平時在體育游戲時他也總愛搶在排頭第一個玩,唱歌時聲音也特別的大,搶著要表演,出現(xiàn)打斷別人正在說話的情況也是自我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教師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幼兒打斷別人的談話,如果縱容了他打斷你的談話,是不利于培養(yǎng)他為別人著想的,長期以往它將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不能忍受挫折,這對于他的性格發(fā)展也是不完善的。
措施:
1. 教會幼兒學會傾聽。在上課時候,老師要注意“控制”表現(xiàn)欲強的幼兒,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己講,也要聽其他小朋友講。
2. 告知幼兒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
3. 和家長溝通,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回家也要多加引導,平時多給孩子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時候,但是該停的時候也要“停一停”。
4. 若幼兒就是有非說不可的話,可以教幼兒有禮貌“打斷”,但是在打斷前也要征得對方的同意,禮貌地對對方說:“抱歉”,或“對不起”之類的話。
反思: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軒軒小朋友就該掉了這個打斷別人說話的“毛病”,知道不論是回答問題,都要先舉手;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時,都要先學會傾聽。《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指出良好的語言習慣是語言交往獲得成功的前提,在幼兒語言學習與發(fā)展中,根據(jù)交往場合、交往對象說話并且使用文明的語言交往能力,是他們需要在早期獲得的非常重要的語言經(jīng)驗。所以在幼兒語言發(fā)展初期,及時的制止他的這個“毛病”,對他本身來說也是一種自我的反省與認識。
8、范文小班觀察記錄《靦腆的琪琪》反思
觀察背景
對于剛?cè)雸@的小班幼兒來說,最大的困難是由入園導致的生活規(guī)律及周圍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而給幼兒造成的心理負擔,即幼兒入園焦慮。如果入園后沒有及時幫助幼兒克服入園焦慮,幼兒就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給幼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幫助幼兒克服焦慮,也必須從幼兒的需要入手。琪琪小朋友性格比較內(nèi)向,入園焦慮同比班上其他幼兒而言,更加明顯。
觀察目標
為了更好的讓幼兒適應在園生活,促進幼兒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達到良好狀態(tài)。
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觀察過程
發(fā)生了什么?
琪琪小朋友性格比較內(nèi)向,和小朋友交往相處不是很融洽;而且她也很少參加集體的體育活動,就如晨間歡樂跳的所有活動她從不參與,動作發(fā)展很不協(xié)調(diào),對活動項目和有點難度的動作表現(xiàn)出畏懼和膽怯、缺乏自信。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以及和孩子交流,我了解到這個孩子每天早上來園時都在家中鬧了很大的情緒才不甘愿的來園的。
國慶假期過后的頭一天晚上,琪琪媽媽私信跟我說琪琪明天請假不來園了,追問其原因,琪琪媽媽才說孩子在家太鬧了,一說要去幼兒園她就大哭,實在沒辦法。一個多月里,琪琪都是靠哄騙才來園的。父母放任的態(tài)度,使得琪琪經(jīng)常賴哭抗拒入園,因此她對幼兒園、幼兒園老師都存在陌生感,不愿意輕易融入這個大環(huán)境,形成了她過度膽怯,不愿參與活動,不愿與人交往的個性。
一直以來我們?nèi)齻€人一直都在做琪琪和琪琪家長的工作,一方面堅定琪琪媽媽的信心,努力得到琪琪媽媽對我們的信任和對琪琪的信任,此外我們總是制造機會和琪琪聊天,引導她發(fā)言,幫她結交新朋友,請其他的孩子帶她一起去玩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琪琪開始有了一點轉(zhuǎn)變,雖然現(xiàn)在話還是不多,但是今天早上來園時愿意和我們說早上好了。
觀察分析與反思
老師怎么做?
1.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根據(jù)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隨時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給予適時的幫助、引導,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針對性格有些內(nèi)向,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從不主動說話的琪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和她談話,主動和她聊天,給她擁抱。
活動中經(jīng)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并且讓琪琪和性格外向的孩子搭配組合,為她的交往創(chuàng)造一個互補的環(huán)境,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xiàn)、展示自己,并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的交往充滿自信,從而萌發(fā)表現(xiàn)的欲望。經(jīng)過努力,琪琪有時還會主動的與老師交流。
2.平時注意耐心親切地多與她交談、陪她滑滑梯、做做游戲、抱抱摸摸她、孩子一有進步就馬上表揚并與她的父母反饋在園情況、利用“五角星、小紅花”等小獎品鼓勵她、請班級中活潑膽大的孩子和她交朋友等,來慢慢消除她的陌生感。對于像琪琪這樣焦慮情緒特別嚴重的孩子,就需要耐心細致的教育,并付出更多的愛心。要讓孩子熟悉環(huán)境,覺得老師、小朋友可親可愛,幼兒園真好玩,然后尋找教育的鍥機,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逐步讓她融入幼兒園大家庭,適應幼兒園生活。
3.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人難免會有焦慮情緒,大人都需要時間適應,何況是孩子。沒個人適應新環(huán)境需要的時間長短不一,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然后想出恰當?shù)慕鉀Q辦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幼兒健康成長。
9、幼兒園觀察記錄《暖心的你》小班范文反思
觀察對象
王一帆、朵朵
年齡段/班
小班
觀察時間
2018年6月25日
觀察背景
操場上的戶外活動中
觀察目標
樂意與同伴交往
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觀察過程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老師們帶著你們一起在操場上玩著皮球,你和小伙伴們玩的可開心了,抱著球圍著操場到處跑。過了一會兒,你問我:余老師,朵朵去哪里了呀,我要和他一起玩兒皮球?!蔽椅⑿χ鴮δ阏f:“你去布丁那邊找找吧?!碑斈阏业蕉涠涞臅r候,你發(fā)現(xiàn)她正在難過的坐在滑滑梯的尾部,只見你著急的問著:“朵朵你怎么啦?你為什么哭了呀?”“我想我的媽媽了?!彼齻牡膶δ阏f道。你聽完以后一邊拍著他的肩膀一邊說道:“媽媽六點就來接你啦,別哭啦,和我一起去玩球吧,一會兒就開心了哦?!笨墒沁@對于朵朵好像沒有什么吸引力,她的眼淚還是沒有止住。
就在這時,你的好朋友布丁跑了過來,想邀請你一起加入她的游戲,不過你并沒有答應,你依然選擇繼續(xù)站在了朵朵旁邊不停地安慰著他,還時不時拍拍他的肩膀,嘴巴嘟囔著“別哭啦,一起玩兒皮球吧,可好玩了喲”“我新學會了拍皮球,我來教你吧”就像個小大人。就這樣又過了好一會兒,朵朵的眼淚似乎終于止住了,你看見以后立刻將自己手上的皮球遞給了朵朵,并拉他一起加入了小伙伴的游戲中,就這樣開始了愉快的玩耍。
觀察分析與反思
王一帆小朋友的舉動其實很讓我感覺到驚訝,因為這時的她才三歲多,在老師的眼中就如太陽一樣溫暖,在幼兒園的時光中,你越來越能夠能熱情的去關心每一個小朋友,看見朵朵難過,立馬著急的詢問著她,知道他是因為想媽媽哭的之后,不停地拍著她肩膀安慰著她,看見你為了讓朵朵不傷心,而一個勁得拉她加入游戲時,真是可愛極了,看完這整個過程的我,真的必須為你點個贊!
10、觀察記錄范文《快樂的城堡》反思
觀察對象
鋮鋮 妞妞 伊伊 洋洋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戶外活動時間
觀察背景
游戲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的主導活動、每個兒童在游戲中都能表現(xiàn)其創(chuàng)造力。體驗區(qū)城堡使幼兒與大自然接觸、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體驗區(qū)的秋千、轉(zhuǎn)椅、小滑梯、蹺蹺板,幼兒能夠自由選擇,在活動過程蹺蹺板發(fā)展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幾個人的體重能夠達到平衡),其他的玩具增進了中班的同伴交往能力。過程中鍛煉了幼兒的手臂力量、協(xié)調(diào)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平衡能力。觀察目標
本區(qū)域是中大班混班活動區(qū),該區(qū)域的總目標定為:1.幼兒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游戲當中。2.在成人指導下不爭搶玩具,懂得與同伴分享。3.培養(yǎng)幼兒認真專注的做事情。4.能夠用正確的投擲方法進行投擲。5.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本周目標:1.幼兒能夠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投擲。2.在活動中能夠感受團隊合作成功的樂趣。3.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游戲的樂趣。
觀察過程
體驗區(qū)的城堡是中大班幼兒喜歡玩的地方,教師看到玩具已經(jīng)老舊、于是發(fā)動家園合作鼓勵幼兒與家長用手套做投擲玩具。幼兒穿上美國隊長衣服,植物帶上帽子進行攻打僵尸,幼兒能夠自覺分好小組進行游戲。妞妞說:“張育鋮咱們在城堡底下當植物打他們僵尸,好嗎?”張育鋮:“我想當僵尸,站在城堡上”。我對妞妞說每個小朋友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想法。這時候伊伊來了,妞妞對伊伊說:“伊伊,你跟我在底下打僵尸吧!伊伊說:“好,我們一起打僵尸吧!”妞妞拿起“手榴彈”就往城堡上投,城堡上的“僵尸們”對他們說來打我們啊,妞妞投的很有力量,可是幾乎一次都沒有打倒僵尸,過程中伊伊一直在為妞妞投送手榴彈,妞妞對伊伊說:“你快點和我一起打他們啊”伊伊說:“我在運送手榴彈呢,要不然你怎么拿手榴彈打僵尸啊!”這時候大班的一個小朋友洋洋和妞妞說我和你一起打,妞妞說我總是打不到她們,你能打到嗎?洋洋說我剛剛都打了好些僵尸了?!辨ゆび行┦胍艞壱呀?jīng)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加入了她們,我對妞妞說:“妞妞,我可以加入你們嗎?和你一起打僵尸”妞妞說:“老師,你要把僵尸打倒”妞妞用不同的方法嘗試了很多次,離僵尸近一些、投擲目標更加準確一些、經(jīng)過幾次反復的嘗試妞妞能夠打倒僵尸,我在她的臉上看見了成功后的笑容。
忽然我觀察到了有幾名幼兒再看體驗區(qū)樹上的圖片于是我悄悄走進他們,我能聽到,幼兒一:你快看這里也有僵尸!幼兒二:哇、好多的僵尸他們在樹上呢,老師你快看看,怎么這么多?幼兒三:快來快來我們把他們給打死,一會兒要不然把我們吃了。于是幾名幼兒拿起手榴彈就不斷地往僵尸身上打、地上散落了好多的“手榴彈”,幼兒說我們已經(jīng)把僵尸打倒了,耶!
觀察分析與反思
簡單的手榴彈投擲幼兒對投擲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們老師想到將游戲“植物大戰(zhàn)僵尸”這個游戲形式引入到體驗區(qū)當中來,教師投放的玩具服飾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穿上美國隊長衣服,美國隊長拿著盾牌防衛(wèi)自己被打到,植物帶上帽子進行攻打僵尸,幼兒能夠自覺分好小組進行游戲。
在過程中兩名幼兒出現(xiàn)了分歧,我們要學會做觀察者,關注孩子的細節(jié);學會等待,機制的看待游戲中的問題;學會做游戲的參與者、《綱要》中提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于是我就告訴妞妞每名幼兒都有選擇玩具的權利,妞妞想有同伴一起玩耍伊伊同意兩人有團隊意識和同伴交往能力。幼兒進行游戲時我作為旁邊的觀察者,看到大班的幼兒和妞妞一起打僵尸但總是打不到,我在考慮是距離太遠?投擲玩具太輕?投擲方式不正確?于是教師加入幼兒,幼兒可以通過她的觀察力看老師如何投擲的、如何投得更加準確。幼兒周圍的環(huán)境也十分的感興趣,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游戲環(huán)境和氛圍,使幼兒能夠自主探究進行游戲。《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的在過程中發(fā)展了幼兒的手臂力量、觀察力、同伴交往能力、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擲遠能力。
11、觀察記錄范文《我們的小路》反思
觀察對象
大班
年齡段/班
大三班幼兒
觀察時間
2017年4月
觀察背景
觀賞性的封閉綠地,創(chuàng)生成可進入的環(huán)境。孩子們會進入活動區(qū)域干些什么?
觀察目標
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草坪小路鋪設的問題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觀察過程
“這里草被拔了”“這里也沒了”“這是要干嘛?”“好像一條路”草坪的變化一早引起了孩子們的圍觀,各抒己見,
那到底這里是要干嘛呢?
“我們的小路”游戲化班本課程就這樣從孩子們的偶然發(fā)現(xiàn)中開始了!
(追隨幼兒興趣的學習能激發(fā)幼兒的愉悅感和興奮感,推動幼兒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讓幼兒更愿意去探索新事物。)
第一次討論
“這里到底能干嘛呢?”孩子們大都圍
繞里面可以玩什么游戲進行分享。并用
繪畫的形式表達。
在分享中
悠悠:“可以玩躲貓貓?!?/p>
于廷軒:“里面有個坑?!?/p>
接著很多小朋友都提出關于草坪地面不
安全的問題:
1.有坑
2.土踩了會臟
3.有石頭容易摔跤
實地考察,直觀體驗
出現(xiàn)上述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后我們采用實地考察的方法。因為直觀體驗是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
在實地考察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用各種感官自主探索,進行直觀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答案。
任務一:觀察草坪路面特征。
(孩子們用腳踩、踢、戳、摳泥土,在探索中認識到草坪中的小路全是硬硬的泥土,還有廢棄的樹枝、樹葉、石頭。)
任務二:觀察草坪周圍環(huán)境。
(草坪小路周圍是低矮的灌木叢、兩顆大樹。)
孩子們通過談論發(fā)現(xiàn):因為小路泥土的臟和不安全性讓他們的游戲無法正常開展,所以決定在泥土上鋪一條小路。
就地取材,可持續(xù)發(fā)展
幼兒園已有豐富的自然材料和收集的廢舊材料,所以教師引導幼兒在幼兒園中尋找。
教師布置幼兒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尋找材料,最后與幼兒一起從幼兒園已有的環(huán)境中搜集了輪胎、木塊、石頭、廢舊報紙、磚頭等材料。這樣在鋪路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們從這些原始材料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并促進幼兒形成環(huán)保、再利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最后我們還設計了一張鋪路設計圖。
綜合實施,合作分享
第一次鋪路
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行分成4組。
在面對陌生的材料,沒有任何討論與組織的情況下,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并且沉浸到了自己創(chuàng)設的游戲情境中。
萱萱:“羊老師我的頭被撞了兩次”
小?!昂卫蠋熕涯緣K亂放”
糖果“他把報紙踩破了”
在合作鋪路過程中,各種問題也在不斷的顯現(xiàn):大部分幼兒主動合作意識不強烈,往往按個人的喜好就近隨意擺放,鋪出來的小路中總是會出現(xiàn)材料缺失無法行走的情況……
鋪路完成,孩子們對自己的成果表示相當滿意,迫不及待開始試行。
Apple:這里的輪胎誰鋪的,都翹起來啦!
科科:哎呀,這么難走,我都要摔跤了!
最后試行的結果讓孩子們很失望,這條小路處處充滿問題,迫切需要改進。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涉及到安全問題外,我們并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在旁拍攝了視頻和照片,回到教室后在集體活動時間進行了播放。
反復觀察,探索嘗
想象永遠是美好的的,而現(xiàn)實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在觀看過視頻和照片以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問題:木塊太小,無法固定,有的輪胎太小太軟,一踩就會塌陷,不利行走……
第一次嘗試鋪路雖然沒有一次到位(當然,這也是必然的),可孩子們的積極性卻沒有受到一點影響,他們很熱烈地討論了第一次的得與失,清楚了問題所在,然后興致勃勃的準備第二次嘗試。
小吳同學說了,一定要把小路鋪好,讓整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都可以一起在我們的小路上愉快的游戲!
帶著這個美好的目標,我們從安全性、美觀性、實用性到材料選取的便利性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大家各抒己見,提出方案、否定方案,再提出、再否定,前前后后一共進行了六次集體討論,嘗試了兩次的大規(guī)模鋪路,一次全面撤路以及一次小規(guī)模的整修,最后終于在雙十一之前,讓我們的小路初具規(guī)模。
我們的小路是這樣的:以輪胎為主,配以磚頭、木塊和鵝卵石,鵝卵石及木塊分別放入輪胎中間,防止到處散亂,既美觀又安全,各個輪胎之間用麻繩固定,防止翹起導致摔跤。
形隨勢生:叢林大冒險
小路鋪好了那我們在里面開始游戲吧!“這里像叢林一樣,要不一起去探險吧!”男生女生們從操場各個角落的材料自選區(qū)上找到了梯子、鏟子、輪胎、墊子各種材料,全部放進小路里,開始了叢林探索。我們每天的主題都不一樣哦!今天是燒烤,在叢林里取火,取水,找昆蟲;明天是種菜,找到合適的土壤澆水,埋下種子;后天開始尋寶,把我們自己帶來的小寶貝藏在小路里,畫好藏寶圖……幼兒園的所有小朋友都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場,他們會去走一走、試一試,做著探究。
觀察分析與反思
空間再創(chuàng)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理念:尊重、悅納、順應;聽到最多的是“我們”這個詞,在這里,老師的角色是觀察者,解讀孩子實踐過程中不斷引發(fā)新問題的產(chǎn)生并及時給予幼兒自己嘗試努力解決新問題的環(huán)境與材料,使幼兒始終置身于需要學習的狀態(tài)中。對話者,觸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發(fā)起有意義的探究活動。并且及時準確地分析與回應幼兒的疑問與需求,有效地給予幼兒隨時必要的幫助。支持者,引導孩子全神貫注置身在活動中,深人探究、豐富體驗,積極的表達。
12、觀察記錄范文《我看到的是這樣》反思
觀察背景
最近開展的主題活動“妙妙屋”以“房子”為主線,幼兒在探究中感受房屋世界的奇妙。為了拓寬幼兒視角,周末時間我推薦孩子們觀察自己的家周邊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各種建筑之間的高低,形狀,顏色等方面的不同,再通過大膽的繪畫,講述激發(fā)孩子們熱愛家園,設計家園的興趣。
觀察目標
1、 了解幼兒對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關注以及興趣點;
2、 能夠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愿意與人分享;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觀察過程
今天的晨間活動是戶外繪畫,我們的主題是“我看到了。。。。。?!?,將自己周末里的發(fā)現(xiàn)用畫筆畫出來??粗隳弥酃P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大大彎彎的曲線,然后停下來,想了想,接著又開始在曲線的中間用畫了無數(shù)小線段。你的曲線畫得真大,占了黑板的一半位置,我好奇的問你:“這是什么呢?”你眨巴著大眼睛告訴我:“這是公路啊,中間是線段,在我家看到就是這樣的。”
我點點頭,“那公路上還有些什么呢?”我問你,你轉(zhuǎn)悠著一雙大眼睛:“哦,我知道了!”然后歪著小腦袋邊畫邊說:“公路的車可多了?!薄氨仨氁腥诵械?”“對了,還有我的家也在公路邊上的,嘻嘻”就這樣,你的畫面變得越來越豐富,哇,不知何時,周圍已經(jīng)圍滿參觀的小伙伴。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
整個晨間活動,你一直在不停的完善著你這幅大氣恢弘的公路鳥瞰圖。憑借著生活記憶,你把公路上的標識牌,紅路燈,人行道,建筑都逐一添畫到作品中,看得出你是一個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孩子!更讓我驚訝的是,“請走斑馬線”的標識牌大于紅路燈標識,這樣剛剛好的比例,足以證明你觀察得多么認真和仔細。
也許,你曾經(jīng)做過兩個標志大小的比較!還有公路轉(zhuǎn)彎處,也添畫上“急轉(zhuǎn)彎”的警示標志。更讓我驚喜的是,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居然會跟隨公路的轉(zhuǎn)向變化不同的方位,你的空間感不得不讓老師為你點贊。聽著你滔滔不絕的講述,看,好多伙伴被你吸引來過來,邊欣賞著你的公路鳥瞰圖,邊聆聽著你的向?qū)街v解呢!
反思:
你的堅持讓我驚嘆,你的觀察能力和繪畫表達能力讓我驚喜!看吧,欣賞了你的公路鳥瞰圖,伙伴們紛紛回憶著在自己家望出去的景象,餐前講述活動也因此變得生機盎然,謝謝你為大家找到一個熟悉又喜歡的談話主題。相信下一次的繪畫活動,我們一定能欣賞到更多從你們眼睛里看到的小美好。相信下一次,你有更多的驚喜帶給我們!
13、優(yōu)質(zhì)觀察記錄范文《我家的混世魔王》反思
觀察背景
軒軒剛剛升入幼兒園大班,活潑好動,由于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愛說方言不愛說普通話,性格又快又急,最近多次和其他小朋友產(chǎn)生沖突。孩子性格倔強,父母對待孩子很嚴厲,經(jīng)常因為小事對孩子批評打罵,家長意識到教育存在問題多次和老師反映情況。
觀察目標
1、學習說普通話與同伴交流。
2、具有一定的同伴意識,愿意敞開心扉進行分享。
3、和家長溝通,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正確的溝通橋梁。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觀察過程
戶外活動回來,軒軒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時候門是關著的,于是他使出了全身力氣用身體撞門,邊撞邊大聲喊“開門,開門”;在課間活動的時候他又帶著全班男生一起在教室里追逐打鬧,嘴里喊得都是時下最熱門的游戲——“吃雞”,他拿著積木和玩具框當成各式各樣的武器;玩玩具的時候,他把玩具筐里的玩具都倒在地上,根本不聽老師的引導,自己做自己的。
在老師進行集體活動時他拿起水彩筆在桌子上涂涂畫畫。因為他平時不太愛說普通話,不喜歡在活動中發(fā)言,在教師提問的時候他又像往常一樣沉默不語,只是低頭玩手指,問的多了就小臉憋得通紅開始掉眼淚。
今天在建筑區(qū)玩積木的時候,軒軒和嘟嘟發(fā)生了肢體沖突。開始的時候,兩個人有說有笑地在用積木搭城堡,嘟嘟從軒軒的城堡中抽了一塊積木放在自己的城堡上,軒軒的城堡塌了一小塊。軒軒立刻把嘟嘟的城堡推倒了還把積木扔到嘟嘟的身上。
觀察分析與反思
一、 觀察分析
1、 在與軒軒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軒軒父母工作都很忙,孩子很長時間是由爺爺奶奶來照顧的,老人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讓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只要犯錯就哭鬧喊叫,爺爺奶奶就要哄著賠禮道歉。軒軒的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不長,對孩子缺少耐心,經(jīng)常因為孩子的毛病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的脾氣暴躁,容易與朋友產(chǎn)生沖突,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是孩子的第一座學校也是孩子心靈得以依靠的安全感來源,這樣的孩子更需要關心和呵護!
2、 軒軒精力旺盛,對他不知道的世界充滿好奇心,且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家長的行為,他看到過的事情都會讓他產(chǎn)生模仿的欲望。觀察中軒軒對吃雞游戲的模仿可以看出大體情況,事實上,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惡作劇和小破壞并不一定是壞的行為,但在某種程度上對其他幼兒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 措施與反思
1、在觀察開始我就和軒軒的父母提前進行了溝通,時刻把軒軒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他們也意識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正確,也嘗試改變方法,但是一直沒有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地交流?,F(xiàn)在軒軒已經(jīng)5歲了,他的爸爸媽媽也終于意識到了他們自己需要改變了,在這小半個月的時間里,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但是改變一個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辦到的,作為家長和教師的我們更要多些耐心,靜待花開。
2、在課上課下我開始找機會夸獎軒軒??洫勊@一次開門并沒有使勁摔門、夸獎他涂鴉的小人色彩搭配的很好、夸獎他搭的城堡又高又穩(wěn)固……我發(fā)現(xiàn)每次夸獎,他都會特別地開心,眼睛里都發(fā)著光,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3、針對軒軒練習說普通話的情況我也和家長進行了溝通,家長愿意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練習用普通話對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安排喜歡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坐在他的旁邊,我也嘗試著讓他接受分享,現(xiàn)在孩子還是抵觸情緒比較明顯,但是也嘗試著開始和別人用普通話交流了。對于軒軒的每一次進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鼓勵的話越來越多,這個孩子的進步也越來越大了。
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會比其他人更有自信,我也希望軒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夠慢慢地改變,用他的善良與愛心,收獲更多的朋友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