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shù)欣賞《彩云追月》大班音樂教案》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幼兒園藝術(shù)欣賞《彩云追月》大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jīng)驗初步感受、體驗廣東音樂《彩云追月》所表達的內(nèi)容。
2.愿意用動作、繪畫、泥工等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3.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享受并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彩云追月樂曲和愛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繪畫工具
3.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2.欣賞音樂
(1)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
(2)師:聽完音樂請你選擇與音樂有關(guān)的圖畫。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選擇這幅圖畫。(圖畫有月亮、云、太陽、跑步、爵士舞 太極)
(3)你聽過這種風格的樂曲嗎?這是什么地方的音樂?
(4)有位姐姐把這首樂曲用歌來唱,我們一起聽聽(播放愛戴的《彩云追月》)
(5)請說說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結(jié):這是一首抒情的廣東音樂。
3.用動作表達感受。
(1)幼兒自由地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幼兒兩兩結(jié)對,合作表現(xiàn)彩云與月亮一起嬉戲的情景。
(3)請個別幼兒表現(xiàn)自已創(chuàng)編的動作。
4.聽著音樂,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延伸
進行打擊樂演奏
附樂譜
2、幼兒園大班繪本公開課教案《跳舞吧小雅》應彩云
活動名稱:《跳舞吧,小雅》
一:教學流程
1、課前交流
(看到孩子上臺在座位上坐好后)
應:有幾個男孩子?男孩子站起來我看一下。(男孩站起)
應:只有三個哦。我告訴你們,應老師最喜歡男孩子。
繼而轉(zhuǎn)頭小聲對女孩說:我也喜歡女孩子,可今天他們?nèi)松伲覀冏屗麄円幌隆?/p>
又對男孩子說:你們是男孩子,一會兒男孩子要有大的用處,男孩子很棒的……
2、導入
出示圖片(正在跳芭蕾舞的女演員)
應提問:這時什么人?
幼:芭蕾舞。
應:我問是什么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重音放在“人”字上)
幼:芭蕾舞。
應:這是芭蕾舞演員。男生喜歡芭蕾舞嗎?
男孩齊聲說:不喜歡。
應:為什么?
男孩:因為這不是男生擅長的。
應:男生不擅長?我們來看一下。
(出示男芭蕾舞演員)
應:這是男生還是女生?(又出示雙人芭蕾舞的圖片)男生跳的好不好?
男生跳芭蕾也。
(出示繪本封面圖片)
應:這個女孩是在干嘛?
幼:在跳芭蕾舞。
應:今天帶來的就是小女孩跳芭蕾舞的故事。
3、講述繪本故事
(1)(音樂響起,講故事)
講到小雅模仿姐姐跳舞。應老師問:小雅覺得跳舞難嗎?
幼:不難。應:對,因為她喜歡,所以覺得不難。喜歡就不難
(出示兩張小雅模仿的動作)
應:那我們也來模仿一下。一會兒我要放一段音樂,你們聽音樂模仿這兩個動作。
音樂結(jié)束,我們就要回小椅子上坐好。
(2)幼兒聽音樂模仿動作。(老師沒有一起做)
(一分鐘后,音樂停止)
應:現(xiàn)在音樂停了。(幾個孩子立刻回座位上坐好)
應:對,大班的孩子反應就是快。(其它幼兒陸續(xù)坐好)
(出示四張簡筆畫式芭蕾舞動作)
應:這些動作難嗎?
幼:不難
應:你覺得哪一個簡單?(幼兒指出)
應:好,那我們就來模仿這個動作。
(一名幼兒上前面對屏幕擺好動作,應讓他擺好動作轉(zhuǎn)身面對其他小朋友)
應:現(xiàn)在我們要注意,方向變了。你們面對著圖片擺好的動作,然后背對圖片,方向一樣嗎?
(模仿動作的幼兒回頭看圖,發(fā)現(xiàn)動作不一樣。)
應:好,現(xiàn)在我們來告訴他怎樣擺是正確的。
(幼兒開始毫無頭緒指揮模仿動作的男孩。這個手。。。這個腳。。)
應:(左右看)這邊是門,這邊是窗,我們可以跟他說腳伸向門的那一邊……(幫幼兒找好了參照物,幼兒有序說出手腳的擺放方向)
集體模仿,音樂停止后,幼兒自覺回座位上坐好。
應:對,反應就是快,大班的孩子反應就要快。
應再一次問:難嗎?
幼:不難。應:對,喜歡就不難。
(3)講故事至結(jié)束
應:我們來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吧。故事中的小雅喜歡跳舞,我們就叫它《跳舞吧,小雅》
你們有喜歡做的事情嗎?
(幼兒舉手)應:你叫什么名字?(幼回答)應:你喜歡做什么?
幼:我喜歡跑步。應:你覺得跑步難嗎?
幼:不難。應:因為你喜歡,喜歡就不難。那我們可以說“跑步吧!XXX”
又問了兩名幼兒,以同樣的模式重復。引導幼兒說“畫畫吧!XXX”等
應:只要我們大家喜歡的事,堅持就不難。
3、幼兒園經(jīng)典皮影戲《西游記》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剪影藝術(shù)之美,并對這種表現(xiàn)形式感興趣。
2.初步了解皮影戲的特點,產(chǎn)生喜愛民間藝術(shù)的情感。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經(jīng)驗準備:西游記故事的了解,西游記皮影片段視頻,皮影道具
活動過程:
1.音樂導入。
(1)播放西游記的配樂,孩子隨樂自由律動。
(2)師:知道這首音樂講的是什么故事嗎?
小結(jié):這手音樂講的是西游記的故事。
2.了解皮影戲
(1)出示皮影道具,讓幼兒看一看,玩一玩。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嗎?他們有什么用處?你在哪里看到過?
(2)教師介紹皮影表演的特色。
3.欣賞皮影表演視頻。
(1)請幼兒欣賞西游記的經(jīng)典皮影表演“三打白骨精”。
(2)師:你在皮影戲里看到了什么?
(3)請幼兒學學皮影戲里的動作。
小結(jié):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shù)亓餍械那{(diào)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在河南、山西農(nóng)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shù)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4.請幼兒分組進行皮影戲表演。
(1)請幼兒自由分組一起討論皮影戲是怎么表演的。
(2)播放西游記音樂,幼兒表演皮影戲。
活動延伸
1.觀看更多的皮影戲作品,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2.設置皮影戲劇場,讓幼兒在表演區(qū)進行皮影戲表演。
活動反思:
讓幼兒從小接觸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并由此領(lǐng)略其中蘊含的真、善、美和諧統(tǒng)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追求的目標之一。顏老師在眾多的音樂舞蹈作品中選定《俏夕陽》,并據(jù)此改編、設計成大班的創(chuàng)造性韻律活動“快樂皮影人”,顯然頗具眼光。事實上,現(xiàn)成的作品一經(jīng)選定,往往還有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需要考慮的不僅是作品內(nèi)容是否符合教育要求,還要考慮幼兒感知、理解和表現(xiàn)該作品的實際能力水平如何。分析《俏夕陽》這一音樂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該作品無論在長度、節(jié)奏、速度還是結(jié)構(gòu)上都不太適合幼兒進行表現(xiàn)。為此,顏老師對該樂曲進行了處理,通過刪減、壓縮和黏貼,將它改編為ABA的結(jié)構(gòu):A段音樂詼諧有趣,幼兒隨樂整齊劃一地走皮影步,從而習得皮影舞的元素性動作。B段音樂的樂句為a+b結(jié)構(gòu),前半樂句(a)有旋律,后半樂句(b)僅由鑼及水魚按 × ××| 0 ×× |的節(jié)奏型演奏。動作結(jié)構(gòu)為:a部分創(chuàng)編皮影動作,b部分造型定格。這樣的設計為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提供了空間和秩序上的保證,既使幼兒有比較充分的思考反應時間,也能使幼兒獲得新奇感和滿足感。
4、幼兒園藝術(shù)欣賞《彩云追月》大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jīng)驗初步感受、體驗廣東音樂《彩云追月》所表達的內(nèi)容。
2.愿意用動作、繪畫、泥工等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3.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享受并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彩云追月樂曲和愛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繪畫工具
3.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2.欣賞音樂
(1)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
(2)師:聽完音樂請你選擇與音樂有關(guān)的圖畫。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選擇這幅圖畫。(圖畫有月亮、云、太陽、跑步、爵士舞 太極)
(3)你聽過這種風格的樂曲嗎?這是什么地方的音樂?
(4)有位姐姐把這首樂曲用歌來唱,我們一起聽聽(播放愛戴的《彩云追月》)
(5)請說說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結(jié):這是一首抒情的廣東音樂。
3.用動作表達感受。
(1)幼兒自由地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幼兒兩兩結(jié)對,合作表現(xiàn)彩云與月亮一起嬉戲的情景。
(3)請個別幼兒表現(xiàn)自已創(chuàng)編的動作。
4.聽著音樂,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延伸
進行打擊樂演奏
附樂譜
5、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教案《啄木鳥》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并區(qū)分音樂旋律的變化,理解音樂形象和內(nèi)容。
2、幼兒在理解音樂內(nèi)容,分辨音樂旋律和變化的基礎(chǔ)上,嘗試用適當?shù)闹w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3、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啄木鳥》音樂磁帶。
2、教學掛圖?;顒舆^程: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大叔生病的圖片,引出樹木的醫(yī)生—啄木鳥。
2、引導幼兒欣賞《啄木鳥》音樂。
(1)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幼兒傾聽樂曲:有一首樂曲講的就是啄木鳥給樹治病的故事,啄木鳥是怎樣給大樹治病的?
(2)請幼兒完整欣賞《啄木鳥》,并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
(3)請幼兒再次欣賞《啄木鳥》音樂,教師利用圖示或肢體動作幫助理解音樂內(nèi)容,感知旋律的變化,并請幼兒嘗試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3、引導幼兒分段欣賞《啄木鳥》音樂。
(1)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幼兒表達:啄木鳥在給大樹治病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來大樹的病治好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聽音樂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幫助幼兒梳理對音樂的感受,為三段音樂命名。
(3)請幼兒隨音樂把對音樂的理解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第一段:尋找。幼兒一只手做樹,另一只手做鳥繞樹飛的動作;
第二段:捉蟲。一只手食指勾起做鳥嘴狀隨音樂節(jié)奏做捉蟲動作; 第三段:高興。一只手做大樹,另一只手做鳥繞大樹飛。
4、請幼兒傾聽音樂并分角色扮演。
教師或個別幼兒扮大樹,其他幼兒扮啄木鳥,根據(jù)音樂旋律的變化,做不同的動作。
活動反思
《啄木鳥》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右邊是圖,畫的是一只啄木鳥正在一棵大樹干上捉蟲子。由于啄木鳥專吃樹上的害蟲,捉蟲的本領(lǐng)很大,素有森林“醫(yī)生” 之稱,所以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把啄木鳥人格化為專門給老樹治病的醫(yī)生,具體描寫他是怎樣給老樹治好病的。課文第二幅圖展示了老樹的病治好后,又長出茂密的綠葉,可見啄木鳥“治病”的本領(lǐng)之高。
教學本課時,我先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樹的顏色的不同,再觀察啄木鳥的樣子: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鋒利的爪子。讓學生通過看圖明白,老樹生病了,啄木鳥正在給老樹治病,后來老樹的病治好了,長出了新葉子。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啄木鳥是怎樣給老樹治病的?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并想象他治病的樣子。學生很快找到了第二自然的內(nèi)容來解答這個問題,我隨之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啄木鳥為什么要給老樹治病呢?學生連聲回答:“它喜歡吃蟲子?!蔽艺f:“是的,啄木鳥不僅救了樹木,又讓自己得到了美味,真是一舉雙得?!蔽揖o接著讓學生說說哪些是一舉雙得的事情,讓學生明白,幫助別人快樂了自己、鍛煉了自己,又解決了別人的困難,這也是一種幸福。
6、幼兒園廣東絲弦樂器欣賞《步步高》大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簡單認識廣東高胡、揚琴、琵琶等廣東絲弦樂器。
2.嘗試跟隨音樂進行打擊樂活動。
3.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體驗樂曲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情緒。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樂器PPT、各種打擊樂器等。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1)播放《步步高》,讓幼兒隨音樂律動.
(2)我們剛才跟隨了音樂一起跳舞,你對這首樂曲感覺怎么樣?
2.熟悉圖譜,用身體動作演奏。
(1)出示圖譜,觀察圖譜,說出圖譜上的圖標,認識重復記號。
(2)身體動作練習。(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拍肩等動作看圖進行節(jié)奏練習。)
3.演奏。
(1)集體配器。
?、俳榻B樂器,認識并鞏固三種不同樂器的打擊方法。
②嘗試根據(jù)圖譜為樂曲匹配相應的樂器。
(2)徒手練習
①看圖譜集體徒手練習
?、诜致暡客绞志毩?/p>
(3)打擊樂演奏
?、侔磮D譜分聲部用樂器演奏
②幼兒交換組別,用不同樂器演奏
?、壅堄變褐笓],全體幼兒用樂器演奏。
活動延伸
音樂角提供廣東音樂的各種樂器圖讓幼兒了解。
附樂譜:
7、大班中秋節(jié)主題教案樂曲欣賞:彩云追月
活動目標:
1、熟悉曲子,了解曲子優(yōu)美、飽含深情的基調(diào)。
2、能跟著旋律進行哼唱,并表演優(yōu)美的動作。
3、幼兒樂于聆聽、感受、體驗,喜歡中國民族音樂豐 富的意蘊之美。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彩云追月》民樂合奏曲子、月亮、風、云彩 的頭飾和絲巾等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圖片,激發(fā)幼兒情感。
1、中秋節(jié)的晚上你和家人賞月了嗎?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課件:圖片上畫的是什么情景?你覺得美嗎?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做什么?
教師小結(jié):月亮一直是藝術(shù)家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它寧靜、 溫馨、美麗,寄托著人們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播放曲子,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完了曲子, 你感覺像看到了什么畫面一樣?
教師小結(jié):剛才我們欣賞的曲子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彩云追月》。是我們中國的作曲家任光所創(chuàng)作的。聽了曲子后,人們會想到明月當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進忽退,好一幅彩云追月的美景啊!
三、邊看課件,邊欣賞樂曲,引導幼兒從欣賞中感受曲子優(yōu)美、飽含深情的基調(diào)。
提問:明月當空、月光如水,云彩悠悠、忽進忽退, 夜空中的一對好朋友,這么美的的景色讓你想到了什么? 聽了樂曲后,心里是什么樣的感覺?你感覺樂曲的旋律怎樣?可以在什么時間聽這首樂曲?
教師小結(jié): 這么美的景色,感覺像皎潔的明月在緩慢移動,彩云隨風緊緊相隨像在畫中游覽一樣。樂曲旋律舒緩優(yōu)雅,可以在中秋節(jié)或很想念親人的時候聽這首樂曲, 聽了以后感覺很思念親人一樣,盼望和親人相見。
四、邊聽樂曲邊哼唱,感受樂曲的節(jié)奏。
1、請幼兒跟著曲子哼唱一下,感覺一下這是幾拍子的曲子也可以隨著音樂輕輕晃動身體,進一步感受這種柔美的意境。
2、教師出示頭飾和絲巾等,幼兒自主選擇,邊聽音樂邊表演優(yōu)美的動作,進一步感受樂曲的優(yōu)美旋律。
樂曲解析:
《彩云追月》是我國音樂家任光先生于 1935 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族器樂合奏曲。樂曲因抒情優(yōu)美的旋律、淡雅清幽的風格而深受人們喜愛。在創(chuàng)作后的幾十年里,該曲曾被改編成歌曲、各種器樂獨奏、合奏曲。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jié)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8、幼兒園音樂欣賞《快樂的面條》大班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nèi)心體驗,并掌握了表現(xiàn)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對音樂美的感受和 理解。音樂活動《快樂的面條》選擇幼兒熟悉的、與生活經(jīng)驗相關(guān)的面條作為活動內(nèi)容,樂曲選自小提琴協(xié)奏曲《庫郎 進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樂曲旋律優(yōu)美、結(jié)構(gòu)清晰,有 一定的聯(lián)想想象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本活動抓住幼兒愛游戲的天性,讓幼兒將生活經(jīng)驗遷移到音樂中,在不知不覺中領(lǐng)悟到音樂的三段體結(jié)構(gòu)(中速、慢板和快板),體驗用夸張的肢體動作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的三段體結(jié)構(gòu),學習根據(jù)音樂內(nèi)容表現(xiàn)面條 的變化。
2.能在了解煮面條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想象,用夸張的肢體動 作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
3.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和成功感。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觀察煮面條的過程,并品嘗了面條。
2.音樂(《庫郎進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廚具(圍兜和撈勺),代表調(diào)味品的各色皺紋紙。
3.在活動場地中用彩色膠布貼出一個大圓形代表大鍋。
4.白板和白板筆,數(shù)字 1、2、3,滑音符號,畫有煮面條過程的三幅畫(分別是沒煮前的面條,放進鍋里的面條,水沸后的面條)
活動過程
一、回憶煮面條的過程,交流感受,直接激趣導入。
教師:“小朋友,你們會煮面條嗎?面條沒煮之前是什么樣子的?下鍋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二、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庫郎進行曲》,理 解音樂結(jié)構(gòu)。
1.傾聽第一遍音樂,感受樂曲歡快的旋律,了解樂曲結(jié)構(gòu)。
教師用點頭、晃動身體來變現(xiàn)節(jié)奏的快慢,提示引導幼兒樂曲中的快慢不同。
問題:“這首曲子你覺得可以分成幾段?哪幾段”
2.傾聽第二遍音樂,幼兒隨老師徒手畫圖譜,感受樂曲 三段體的不同變化。
問題:“第一段聽了有什么感覺呢?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第三段聽了有什么樣的感覺?”
小結(jié):第一段雄壯有力,第二段輕柔舒緩,第三段越來 越快。
4.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感知音樂。
問題:“音樂中有一個地方給人感覺就像從高處滑下來一樣,這叫滑音。那,你覺得我們都可以加什么樣的動作呢?”
小結(jié):第一段雄壯有力就像沒煮的面條一樣硬邦邦、直 愣愣等,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變軟的面條,第三段音樂 節(jié)奏越來越快一聽就像在鍋里打結(jié)的面條繞來繞去。
三、結(jié)合圖片分段欣賞音樂,幼兒嘗試用夸張的肢體動 作創(chuàng)編動作。
1.分別出示三幅圖片,請幼兒根據(jù)音樂帖相應的圖片, 并想象創(chuàng)編動作。
問題:“你們覺得這三幅圖分別可以代表哪一段的音 樂?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呢?”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出形象夸 張的體態(tài)動作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2.幼兒完整表現(xiàn)樂曲,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
教師:剛才我們創(chuàng)編了那么多動作,我們一起跟著音樂 試試吧,希望每個面條的動作都不一樣。
四、游戲“煮面條”,進一步感受音樂, 體驗自由表達的快樂和成功感。
教師(或一名幼兒)扮演廚師,其他幼兒扮演面條一起 玩“煮面條”的游戲。
要求:當音樂變化時,面條們的動作也要隨之變化,并 且每個面條動作不一樣。
活動反思
本活動首先讓幼兒在欣賞的基礎(chǔ)上了解到樂曲的三段 式結(jié)構(gòu),感受音樂第一段的雄壯有力、第二段的輕柔舒緩、第三段的越來越快。通過游戲“下面條”,引導幼兒結(jié)合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的變化。
9、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金蛇狂舞》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氣氛,萌發(fā)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2.了解樂曲的三段體結(jié)構(gòu),并嘗試用舞龍和敲鑼打鼓等動作表現(xiàn)。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nèi)容,學唱歌曲。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觀看舞龍和敲鑼打鼓的錄像,豐富有關(guān)經(jīng)驗。
2.錄音機、磁帶;紅綢道具。
3.已學會兒歌。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過新年情景。
(1)師:小朋友,你們覺得新年里最熱鬧的是什么事情?
(2)幼兒交流。
(3)師:新年里人們還敲起了鑼、打起了鼓、舞起了龍燈呢!你知道怎樣敲鑼打鼓嗎?你見過人們是怎樣舞龍燈的嗎?
2.完整欣賞樂曲,初步了解樂曲內(nèi)容和三段體結(jié)構(gòu)。
(1)完整欣賞樂曲:今天我?guī)砹艘皇仔履昀锏臉非湍銈円黄鸱窒怼?/p>
(2)討論:聽了這首曲子感覺怎么樣?
(3)再次完整欣賞:我們再來聽一遍,聽聽這首曲子中好象在講哪些事情?
(4)師:這首歡快熱鬧的曲子,講述了人們過年時舞龍舞獅子、敲鑼打鼓的歡樂情景。音樂的名稱就叫《金蛇狂舞》。
(5)第三次完整欣賞:我們再來聽一遍曲子,人們什么時候在舞龍燈?什么時候在敲鑼打鼓?這首曲子一共有幾段?你可以輕輕地用動作表演出來。
(6)交流:人們先是在干什么?接著呢?然后呢?曲子一共有幾段?哪些是一樣的?
(7)第四次完整欣賞樂曲,師同時提示三段內(nèi)容的變化。@_@我是分割線@_@
3.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1)欣賞、表現(xiàn)第一段樂曲:
?、傩蕾p第一段: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仔細聽聽第一段音樂,想象一下人們是怎樣舞龍燈的?
?、趥€別幼兒交流、演示舞龍燈動作和情景,重點學習用手臂表現(xiàn)舞龍燈的姿態(tài)。
?、廴w幼兒排成一列共同手舉紅綢成一條長龍,隨音樂扭擺前行表演舞龍,提示幼兒不擠、不斷、不隨意碰撞。
2.欣賞、表現(xiàn)第二段樂曲:
(1)欣賞第二段:我們以前學過一首鬧新春的兒歌,你能跟著第二段音樂把兒歌念出來嗎?
(2)將幼兒分成兩組,將每一長句兒歌分成上下兩句,隨音樂一組念上句、一組對下句,最后的鑼鼓節(jié)奏一起念。
(3)在音樂中,幼兒一組做敲鑼動作、一組做打鼓動作進行對答,注意體態(tài)、表情等的應答。
3.完整欣賞、表現(xiàn)樂曲:
(1)完整欣賞樂曲,梳理樂曲表現(xiàn)內(nèi)容:再來完整地聽一聽,可以輕輕地用動作表演一下。
(2)隨音樂完整表演:第一段音樂時舞龍燈行進,第二段音樂時兩組幼兒對念兒歌并表演敲鑼打鼓,第三段音樂時繼續(xù)舞龍燈,結(jié)束句時師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彼杏變阂黄鹫径ㄕf:“鏘鏘鏘!”并將雙手高舉過頭頂表示結(jié)束。
(3)重點練習結(jié)束句動作,再次完整表演,突出樂曲的歡樂氣氛
活動延伸
準備彩帶、鞭炮、龍的等道具、民樂樂器,投入?yún)^(qū)域供孩子邊聽音樂邊欣賞。
附樂譜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zhì);音樂欣賞也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欣賞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fā)情懷,愉悅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節(jié)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由于它的樂曲結(jié)構(gòu)是幼兒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jié)構(gòu),幫助孩子去體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在進行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可以說孩子們已經(jīng)主動投入并沉迷在音樂之中,他們在主動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將活動達到**。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10、幼兒園教案《獅王進行曲》大班音樂欣賞活動反思
設計意圖:
我國的兒童并不習慣于聽音樂,對于沒有太多聆聽經(jīng)驗的幼兒來說,安靜地坐下來欣賞音樂是非??菰锏?。但本次活動的主題來自于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物?!队腥さ膭游铩愤@一主題,為大班幼兒提供了探索動物奧秘的機會。幼兒與動物之間似乎建立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他們喜愛看"人與自然",熱衷于討論"恐龍家族",忙碌著為飼養(yǎng)的小動物喂食,他們互相講述著"大森林里的故事"……這些活動的主角總離不開老虎、獅子、狐貍、兔子……本音樂欣賞活動《獅王進行曲》是《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作品,樂曲生動形象,為了使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的感受樂曲,活動設計時巧妙地運用故事貫穿全曲,并利用圖譜、打擊樂器、動作、游戲等讓孩子們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現(xiàn)音樂。整個活動重視的是幼兒在音樂活動過程中的一種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孩子"聽"的藝術(shù),從而在以他們?yōu)橹黧w的活動中獲得愉快與滿足。
活動目標:
1.探索用簡單符號、打擊樂器、表演動作、表情及嗓音等來表現(xiàn)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yǎng)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
3.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查找有關(guān)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及生活習性。
2.多媒體課件。
3.音樂圖譜。
4.兩種打擊樂器。
5.獅王頭飾一個和各類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律動《拍拍手、碰碰腳》。
二、播放幻燈片,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在一個大森林里,大樹小樹長的很密很密,風吹樹搖,隱隱傳來了獅王的吼叫聲,獅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準備出巡。忽然,猴子從樹上滑下來報告說:"獅王駕到!"。樂隊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歡迎獅王的到來。獅王大搖大擺、威風凜凜地走出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們。"小動物聽了非常高興,圍著獅王跳起了舞,樂隊為他們伴奏,他們跳的可開心了。
三、播放動畫片并提問:
1.這個故事里有誰?
2.故事里有哪些聲音?(喇叭聲、鼓聲、獅吼聲。)
3.組織幼兒模仿吹號和獅子吼叫的聲音。
四、看圖譜聽音樂。
1.獅王出來之前小動物為它做了什么?(吹喇叭、打鼓)
2.小動物們"嗒嗒嗒嗒"有節(jié)奏地吹著喇叭打著鼓歡迎獅王的到來,誰來學一學?
3.獅子大王出來后發(fā)出了怎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獅王吼一吼。
五、欣賞音樂。
1.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初步了解樂曲所表現(xiàn)的形象和內(nèi)容。
2.引導幼兒討論為樂曲編配打擊樂器,并聽音樂看圖譜為樂曲伴奏。
3.再次欣賞音樂,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
六、自由動作表現(xiàn)。
1.教師戴上獅王頭飾,組織幼兒分配其它角色,跟隨音樂完整表演。
2.請一名幼兒擔任獅王,其余幼兒和教師一起扮演小動物,聽音樂完整游戲。
七、在音樂聲中自由扮演小動物歡快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井井有條,緊扣主題,活動構(gòu)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通過聽賞、游戲,表現(xiàn)藝術(shù)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指導幼兒模仿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聲音,形象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促進幼兒的合作交流,使幼兒體驗成功、合作的快樂?;顒又?,幼兒的表演栩栩如生。
11、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優(yōu)秀教案反思
音樂欣賞 《水族館》大班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神秘、輕快等情緒,體驗參與音樂活動的愉悅。
2、引導幼兒欣賞樂曲,感知樂曲ABAB的曲式結(jié)構(gòu)及各段的音樂特點。
3、嘗試用多種方式(語言描述、身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初步培養(yǎng)幼兒聽辨、分析樂曲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二、活動準備:
圖譜課件,音樂,海底世界的影像資料,海底生物頭飾若干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知樂曲ABAB的曲式結(jié)構(gòu)及各段音樂的性質(zhì)。
難點:嘗試用多種方式(語言描述、身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初步培養(yǎng)幼兒聽辨、分析樂曲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為視頻配曲,初步感知音樂
小朋友,老師這有三段音樂,不知道哪一段最適合這段視頻,請你們來選一選,并說說為什么合適?
三、幼兒欣賞第一遍音樂,了解音樂的名稱、作者和風格。
1、介紹音樂名稱及作者。
2、談談聽完音樂的感受。
四、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聽辨AB段的曲式結(jié)構(gòu),感受兩段音樂優(yōu)美輕巧的特點。
1、分析樂曲結(jié)構(gòu),了解ABAB的曲式。
2、通過圖譜感受兩段不同性質(zhì)的音樂。
五、分段欣賞音樂《水族館》,進一步感受音樂的兩段體結(jié)構(gòu)及優(yōu)美、輕巧的特點,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
1、欣賞第一段音樂。提問:這段音樂的旋律是怎么樣的?你會想到什么?
2、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水草在舞蹈,小魚在游……
3、欣賞第二段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和前面一段音樂聽上去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事?
4、請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受:可能有鯊魚要來,小魚很害怕,它們在玩捉迷藏,說悄悄話……
5、以此類推分析反復的第三、第四段。
六、引導幼兒結(jié)伴協(xié)商、自選角色,根據(jù)所編情節(jié)進行表演,進一步表現(xiàn)海底的情景,感受合作表演的愉快。
七、教師小結(jié),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jié)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shù),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12、教案大班音樂欣賞《彩云追月》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jīng)驗初步感受、體驗廣東音樂《彩云追月》所表達的內(nèi)容。
2.愿意用動作、繪畫、泥工等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表達對作品的感受。
3.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享受并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 彩云追月樂曲和愛戴演唱的彩云追月歌曲
2. 繪畫工具
3. 活動過程
1.律動導入。
2.欣賞音樂
(1)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欣賞。
(2)師:聽完音樂請你選擇與音樂有關(guān)的圖畫。并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選擇這幅圖畫。(圖畫有月亮、云、太陽、跑步、爵士舞 太極)
(3)你聽過這種風格的樂曲嗎?這是什么地方的音樂?
(4)有位姐姐把這首樂曲用歌來唱,我們一起聽聽(播放愛戴的《彩云追月》)
(5)請說說這位姐姐在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結(jié):這是一首抒情的廣東音樂。
3.用動作表達感受。
(1)幼兒自由地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2)幼兒兩兩結(jié)對,合作表現(xiàn)彩云與月亮一起嬉戲的情景。
(3)請個別幼兒表現(xiàn)自已創(chuàng)編的動作。
4.聽著音樂,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延伸
進行打擊樂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