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我是中國人》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教案《我是中國人》反思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
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做中國人的自豪。
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地球儀、《中國工夫》、《中國人》歌碟、展板;(1)絲綢制品;(2)瓷器、四大發(fā)明圖片實物;(3)歷史遺址—故宮、長城、兵馬俑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導入:放音樂《中國人》幼兒揮舞五星紅旗進活動室,將五星紅旗插在活動室周圍的泡沫塊上。
二、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對祖國的認識。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國的什么?我們是哪個國家的人?老師有一個外國朋友想認識你們,你們想認識他嗎?”
(2)課件展示——一個外國幼兒講述一段英文
“原來這個小朋友叫瑪莉,來自遙遠的美國,聽說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他很想通過小朋友們了解它,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3)引導幼兒參觀展板,了解中國的唐裝,旗袍、絲綢制品、瓷器、四大發(fā)明、偉大的歷史建筑——長城、故宮、兵馬俑。
三、教師總結: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古時候我們就發(fā)明了指南針、火藥,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絲綢制品,修建了雄偉壯觀的建筑物,現(xiàn)在的中國人更了不起,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嗎?(楊利偉蹬月、劉翔號稱亞洲飛人、2008申辦奧運會)
四、“我們中國名揚四海的還有中國工夫,瑪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學中國工夫,小朋友們會嗎?”請幼兒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戲:請幼兒到桌子旁邊,夾珠子比賽。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國人吃飯用刀",我們中國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們的筷子用的棒嗎?那我們就來比比,看誰夾珠子又快又準。”
六、課件展示,幼兒操作。
“外國小朋友有許多的圖片想請我們看看,幫她找找哪些是中國的。”課件類容——拿刀*的外國人、穿旗袍的中國人、中國孩子吃冰糖葫蘆、埃及金字塔、長城、穿和服的日本人、故宮、悉尼歌劇院、兵馬俑、京劇臉譜。
七、“今天我們教瑪莉這么多與我們中國的知識,還教她學會了中國功夫,她非常高興,她說我的家在這里(出示地球儀)歡迎大家來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訴她中國在地球儀的什么地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
2、大班主題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升旗儀式,感知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萌發(fā)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在觀察記錄、交流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有了解我們祖國的欲望,感受中國人了不起。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進行的關于"國旗"的調(diào)查表。
2、升旗儀式的錄象片段、劉翔手舉國旗奔跑的照片。
3、"找國旗"的操作材料: A組:中國國旗+外國國旗 B組:彩旗+中國國旗 C組:都是紅旗但星不同
活動過程:
一、找國旗。
幼兒自由選組,尋找五星紅旗(外國中國,都是彩旗,都是紅旗星不同)。
交流對國旗的了解,師歸納小結國旗的特征。
幼兒將找到的國旗插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里(天安門、街道、小汽車等)。
二、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體驗。
觀看天安門升旗儀式。在幼兒園我們什么時候升旗的?升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除了在幼兒園升國旗,你們還在哪里看到升國旗?為什么都要升國旗呢?
三、交流分享調(diào)查表。
前兩天我們作了調(diào)查表,你還在哪些地方、哪些時候看到過國旗?(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調(diào)查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出示劉翔的照片,結合獲勝的情景激發(fā)情感:我們中國人是多么了不起啊!我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械津湴?、感到自?
播放"大中國"的歌曲,引發(fā)幼兒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興趣。
四、關于中國你們都想知道些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尋找答案,看看我們中國了不起在哪里。(如幼兒問不出,可以讓幼兒回去后自己將問題寫下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
大班主題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這篇文章共2378字。
3、大班國慶主題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活動目的:
在活動中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并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了解中國的名勝、特產(chǎn)及民間活動,使幼兒對祖國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增強愛祖國的情感。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網(wǎng)絡圖:
注:“”為師生共同生成的內(nèi)容“”為幼兒生成的內(nèi)容“”為教師預設的內(nèi)容
活動內(nèi)容與目的:
(一)、快樂旅行:
目的:
1、了解我國主要的名勝和特產(chǎn)。
2、交流到各地去旅游的經(jīng)驗和感受。
內(nèi)容:
1、旅游名勝:
(1)、談話:旅游真開心(集體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外出旅游去過的地方及心理的感受。
(2)、收集旅游地的風景介紹圖及門票。
(3)、做像架(個別活動)請幼兒將外出旅游的照片帶來,并制作成像架。
(4)、說照片(個別活動)將外出旅游的照片帶來,共同說說。
(5)、找找我去過的地方(集體活動)在地圖上共同找出幼兒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國地大物博。
2、56個民族:
(1)、談話:56個民族(集體活動)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了解比較熟悉的民族并叫出名稱。
(2)、常識:藏族和蒙族(集體活動)能說出他們的主要服飾特點及生活習慣。
(3)、歌曲:《泥娃娃》(集體活動)
(4)、舞蹈:《金瓶似的小山》(集體活動)
3、爬長城:
(1)、談話:長城美景(集體活動)
(2)、歌曲游戲:《爬長城》(集體活動)
(3)、繪畫:《爬長城》(集體活動)
(4)、體育:快樂旅行(集體活動)
(5)、計算:娃娃爬長城(個別活動)
(二)、我愛家鄉(xiāng)——嘉定:目的:
1、了解家鄉(xiāng)的主要旅游景點及特色,培養(yǎng)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在講講、畫畫中增強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內(nèi)容:1、參觀洲橋老街:
(1)、談話:我們的家鄉(xiāng)(集體活動)
(2)、外出活動:參觀老街(集體活動)
2、家鄉(xiāng)真美:
(1)、繪畫:畫家鄉(xiāng)(個別活動)
(2)、討論:我愛家鄉(xiāng)(集體活動)
(三)、快樂國慶節(jié):目的:
1、了解十月一日是國慶節(jié),是全中國人民的節(jié)日。
2、體驗慶祝國慶的歡樂情緒。
內(nèi)容:1、國慶前夕:
(1)、去附近街道看國慶節(jié)布置(集體活動)
(2)、討論:不一樣的街道(集體活動)
2、節(jié)日的教室:
(1)、討論:布置活動室(集體活動)
(2)、幼兒動手制作燈籠彩球(個別活動)
3、快樂的國慶節(jié):
(1)、談話;國慶旅游(集體活動)
(2)、繪畫:看煙花(個別活動)
(3)、計算:國慶大抽獎(個別、集體活動)
4、觀看幻燈:祖國風貌(集體活動)
(四)、北京天安門:
目的:1、了解我國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門。
2、我們都愛國旗,萌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內(nèi)容:1、五星紅旗升起來:
(1)、談話;國旗(集體活動)
(2)、升國旗唱國歌(集體活動)
(3)、歌曲:《國旗紅紅的哩》(集體活動)
2、首都北京:
(1)、歌曲:《北京,我們的首都》(集體活動)
(2)、談話:游北京(集體活動)
(3)、繪畫:《天安門前照個像》(集體活動)
(4)、計算:天安門上掛彩燈(個別活動)
(五)、了不起的中國人:
目的:了解我國著名的人物及事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內(nèi)容:1、京?。?/p>
(1)、談話:國劇(集體活動)
(2)、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個別活動)
(3)、觀看錄象:京劇臉譜(集體活動)
(4)、陶藝:臉譜(個別活動)
(5)、繪畫:京劇臉譜(個別活動)
(6)、學唱京歌《北京我們的首都》(集體活動)
2、四大發(fā)明:
(1)、觀看有關的幻燈(集體活動)
(2)、常識:四大發(fā)明(集體活動)
3、了不起的運動員:
(1)、資料收集:亞運會(個別活動)
(2)、談話:運動會知識(集體活動)
(3)、歌曲:《祖國和我們》(集體活動)
4、說新聞:
說說國內(nèi)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幼兒收集簡報
(六)、年級組活動:國慶問答賽:
目的:
1、通過智力競賽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多的了解有關祖國的知識,增強做中國人自豪感。
2、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體驗競爭的氛圍和提高競爭的意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
大班國慶主題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482字。
4、大班優(yōu)秀主題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祖國地域遼闊,知道祖國標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2、感受祖國的雄偉和美麗,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知道10月1日是國慶節(jié),體驗慶祝國慶的歡樂情緒。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一:快樂旅行
1、感受祖國風景名勝古跡的美麗。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到各地去旅行的經(jīng)驗和感受。
3、體驗美工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發(fā)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的旅游景點圖片、門票、照片等。
2、在活動室創(chuàng)設"旅游景區(qū)"情景。
3、提供幼兒動手操作的美工及輔助材料(如彩色卡紙、硬紙板、高梁梗、彩條彩帶等)
4、提供可讓幼兒作品展示的空間。
活動指導:
1、情景激趣。
(1)師以導游的身份,帶幼兒進入"旅游景區(qū)",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2)自由參觀:感受祖國標志性的景點及建筑,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各景點的特征。
2、分享交流。
(1)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自己外出旅游去過的地方。
(2)引導幼兒借助旅游圖片或照片與同伴交流旅行的經(jīng)歷和感受。
(3)借助實物投影,讓幼兒共享自己或同伴去旅游所到過的祖國的美麗山河,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
3、布置"美麗的風景名勝"展區(qū)。
(1)教師導語:我們祖國有這么多美麗、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把它展示出來,讓全園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都來瞧一瞧,好嗎?
(2)師出示已經(jīng)過美工創(chuàng)作的風景圖片、照片,以啟發(fā)引導幼兒大膽利用美工和輔助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美化照片、圖片。
(3)介紹提供的各種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先動腦想一想、議一議,自己要怎樣讓照片或圖片變得更美麗。
(4)幼兒動手操作。
師重點觀察、引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運用各種輔助材料進行美工創(chuàng)作,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合作創(chuàng)作。
4、活動延伸:"我是小小導游"。
請幼兒制作邀請卡邀請全園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來參觀,幼兒則以導游的身份給客人作景區(qū)介紹。
活動二:大中國
1、感受祖國地域遼闊廣大。
2、嘗試用樂器表現(xiàn)音樂作品氣勢雄壯的特點,抒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3、激發(fā)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事先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欣賞、熟悉樂曲《大中國》。
物質(zhì)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圖若干。
2、與歌詞提及的景觀相應的課件。
3、提供各種打擊樂器(如小鈴、圓舞板、鈴鼓、大鼓、鑼、鈸等)。
4、樂曲《大中國》音樂磁帶1盒、節(jié)奏卡6張。
活動指導:
1、激發(fā)興趣。
出示一個地球儀,引導幼兒討論: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你能找出我們中國在哪個位置嗎?
2、自由探索,尋找中國。
(1)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中找出"中國",啟發(fā)幼兒說說它的樣子像什么,并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版圖,感受中國的大。
(2)分享交流。
結合世界地圖,與幼兒一起小結:我們中國的地形圖看起來象一只美麗的雄雞,在世界上是很大的國家。
結合課件,欣賞中國的幾大名景,感受中國遼闊的地域。
3、欣賞歌曲《大中國》。
(1)教師導語:有一首贊美祖國的歌曲,讓全世界的人一聽就知道我們祖國有多大、多美,你們想聽聽看嗎?
(2)幼兒欣賞歌曲1-2遍。
引導幼兒聽一聽、說一說聽到這首歌時的感覺,感受歌曲氣勢雄壯的特點。
4、為歌曲選擇樂器,并進行伴奏。
(1)出示各種樂器,引導幼兒分組討論:如何根據(jù)樂曲(歌詞、旋律)選擇適合的樂器。(提示:師逐句播放樂曲,逐句引導幼兒聽音樂選擇最適合的樂器)
(2)幼兒分組,嘗試完整地為樂曲伴奏。
(3)請較有代表性的兩組或三組幼兒上臺進行表演,組織全體幼兒聽一聽、議一議:你認為哪一組選擇的樂器最恰當,伴奏得最好聽。
(4)結合節(jié)奏卡,進行集體演奏。
5、活動延伸:
(1)將《大中國》、《我愛你,中國》、《祖國是座大花園》等音樂磁帶、樂器或相關的服飾、道具,放在音樂區(qū)供幼兒欣賞、伴奏和表演。
(2)提供中國地圖樣版,讓幼兒玩拼圖的游戲。
(3)提供中國各大風光景物、氣候、人們的生活習俗等圖書、圖片、故事盒、VCD等,放于語言區(qū),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中國的大。
活動反思:
新課標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p>
1.聽音樂打節(jié)奏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兩次的聽賞,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音樂旋律的記憶,感受樂曲的節(jié)拍特點,為后面的學唱做準備。
2.教師的范唱
教師的范唱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能激發(fā)學生的歌唱興趣和熱情,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歌唱發(fā)法,所以教師的范唱是十分重要的。針對《我是中國人》這首戲歌,由于它采用了京劇中花臉的唱腔,對于女老師來范唱 這首歌曲是有難度的,效果不如錄音好。因此我在演唱中特意強調(diào)京劇的韻味,把嗓音刻意壓低一些,盡量接近于花臉的音色。其次,注重歌曲的表現(xiàn)力,聲情并茂,激發(fā)和感染學生的演唱熱情。
3.識譜階段
在識譜過程中,注意讓學生跟隨教師進行演唱,對于裝飾音、休止符等地方單獨進行練習,以便能夠模仿京劇的韻味,體會與其他歌曲的不同。
4.填詞演唱
通過反復演唱是否有裝飾音的樂句,進一步感受的韻味。特別是對“人”字的學唱,在教師的范唱中,體會拖腔的演唱方法,多次進行練習。
5、通過欣賞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的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目的是讓學生對京劇中的板式有一個更深地了解,能夠舉一反,為進一步學習京劇打下基礎。
5、大班社會優(yōu)質(zhì)課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使幼兒知道自己中國人。
初步激發(fā)幼兒做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一面鏡子。
掛圖“我是中國人”。
漢語、英語錄音各一段。
活動過程:
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請小朋友照鏡子,說說自己的外貌特征,讓幼兒知道我們都是黑頭發(fā)、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請幼兒看圖片,觀察外國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黃頭發(fā)的,有的是黑頭發(fā),有的是藍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膚,有的是黃皮膚,有的是黑皮膚……)說說他們和中國娃娃有什么不同。.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然后請幼兒從教學掛圖畫面上不同種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國娃娃,并說出他們的特征來。
請幼兒和同伴相互交談,說說對方及自己的相貌與外國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兒對中國人的外貌特征的認識。
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請幼兒看世界地圖,,找出中國在當天上的位置,并觀察中國地圖的輪廓。
讓幼兒知道中國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讓幼兒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
放兩段錄音,一段漢語,一段英語,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然后告訴幼兒我們說的語言是漢語普通話。
請幼兒說說幼兒用書畫面上哪兒是我們國家的文字,然后告訴幼兒,我們寫的字是漢字,也叫方塊字。
教師小結。
幫助幼兒了解中國人在外貌形象、飲食習慣、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特點。初步引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找找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何會驕傲,有哪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有的說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有的說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的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的說中國還有不少的偉人,有的說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所取得的驕人成績,有的說神州六號升入太空……
最后當我引導學生飽含深情,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也情不自禁地起來,臉上流露的是自豪,是憧憬,是由衷的對祖國的贊嘆。
6、大班主題教案詳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背景下產(chǎn)生的。在區(qū)角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舞蹈特別感興趣。由此而引發(fā)了一系列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疑問。為了讓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我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把音樂融入到課程中,讓幼兒在感受具民族風格的音樂氛圍中,進一步認識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風俗。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萌發(fā)愛祖國的情感。
2. 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 在了解四個民族的基礎上,根據(jù)他們的音樂風格嘗試表演舞蹈。
4. 了解祖國地域遼闊,知道祖國標志性的景物及建筑。
5. 嘗試用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祖國的美。
活動準備
1. 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幼兒已在區(qū)角活動中,對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歌舞及服飾有一定的了解。
2. 自制ppt,錄音機。
3.幼兒與老師自制的少數(shù)民族服裝。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中國地圖,幼兒各自講述知道的中國地圖知識。
2. 聽各族音樂,辨認他們各自屬于哪個民族,(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并嘗試找到他們在“大公雞”身上的位置。
二、 了解各民族的風俗、飲食、服飾
1. 放映投影片,探討三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放映投影片,讓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各自講述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2、了解傣族服飾與風俗
(1)“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老師扮演小客人,跳著孔雀舞進場)你知道這只小孔雀是從哪里來的嗎?”(小孔雀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嗎?你們來說說小孔雀的衣服和我們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傣族的風俗。
三、聽四個民族的音樂創(chuàng)編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來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來跳舞?”
(2)幼兒穿自己喜歡的民族服飾,找到“大公雞”身上自己的家鄉(xiāng)。
(3)幼兒傾聽音樂,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就請穿上這個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
7、大班主題活動教案《我是一個中國人》含反思
中國著名的旅游景點
10/17上午
1.知道各地特產(chǎn)、名勝、風土人情。
2.喜歡自己的國家.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集體
個別
幼兒收集的資料
1.觀看中國地圖,你知道哪些地方?
——引導幼兒觀看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并能說出在哪個省或在地圖上的位置。
——讓帶資料的幼兒的想大家介紹他去過的地方
2、觀察桌上放置的物品
——這是哪里的特產(chǎn)?讓孩子自由發(fā)言,然后讓帶特產(chǎn)的幼兒說出答案,并讓幼兒品嘗特產(chǎn)。
3、幼兒3、4人合作商量旅游路線,并把它記錄下來
4、為什么外國人喜歡到中國來旅游?
說起中國著名景點,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特別是對各地的特產(chǎn)
旅游棋
10/17下午
1、知道遵守游戲規(guī)則、熟悉游戲方法。
分組
游戲棋盤、色子等
1、出示游戲棋盤,向幼兒說明游戲的主要內(nèi)容與方法。
2、向幼兒說明游戲規(guī)則:
——兩個色子出現(xiàn)的面是同色的,則數(shù)字相加,按得數(shù)行棋,若兩個色子出現(xiàn)的面是異色的,則數(shù)字相減,按得數(shù)行棋。
3、分組游戲:
——兩人結伴、輪流擲色子,按色子顯示的數(shù)字行棋。
4、引導幼兒在行棋過程中,正逢停在一旅游景點,要說出“我到-----來旅游”。,并取一枚花片表示贏一次。
由于教師設計的旅游棋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沒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這幅旅游棋的功用?;顒雍螅覍堰@幅旅游棋進行改善。
自制中國地圖
10/18上午
1、知道我們的祖國有遼闊的土地,用不同的顏色圖出各省界。
2、激發(fā)幼兒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分組
塑料區(qū)域拼圖、印好的中國區(qū)域圖、油畫棒、事先豐富有關知識
1、教師出示塑料區(qū)域圖及印好的區(qū)域圖,鼓勵幼兒動手制作拼圖。
2、幼兒用印好的中國區(qū)域圖拼圖,教師指導個別幼兒選色。
3、幼兒討論塑料拼圖的特點。每一塊涂一種顏色,相領的兩個區(qū)域顏色均勻、鮮艷,有明顯的區(qū)別。
4、簡單講評。
在自制中國地圖的活動中,有個別孩子把臺灣島和海南島給忽略了,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時機,于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們自己回家去解決。
爬長城
10/18下午
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
個別
有關長城的圖片
1.欣賞有關長城的圖片、講講各自了解的長城。
2.了解長城:萬里長城是中國的古建筑。它經(jīng)過了好多高高的山頭……
1、學習長城的兒歌。
4、多次朗誦。
在認識長城后,孩子都想做長城,問我可不可以用盒子做,于是讓孩子收集了許多盒子放在區(qū)角中完成。
我去臺灣島
10/19上午
1、能理解詩歌內(nèi)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和表演詩歌。
2、積極參與活動,知道臺灣島是祖國的寶島,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集體
中國地圖
1、出示地圖,幫助幼兒認識臺灣島。
2、學習詩歌《我去臺灣島》。
(1)以孩子的口吻講述自己的夢境,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呢?
(3)教師出示圖片朗誦詩歌。幼兒跟老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幼兒分組邊朗誦邊表演詩歌,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幼兒集體有表情地表演。
臺灣對孩子來說比較遙遠,我通過讓孩子在地圖上尋找它的位置幫助孩子記住。這時,意外發(fā)生了,易建龍說:“臺灣是日本的?!边@立刻得到小朋友的圍攻,孩子們紛紛叫到:“臺灣是中國的》”有的孩子還罵易龍。孩子們的愛國熱情高漲。
美麗的臺灣島(一)(二)
10/19下午
1、通過多種形式反復的感受,使幼兒理解音樂的性質(zhì)(優(yōu)美,歡快),知道名稱和內(nèi)容,對歌曲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2、在活動過程中,萌發(fā)幼兒愛臺灣島的情感。
集體
幼兒會朗誦兒歌《我愛祖國的臺灣島》;認識過臺灣島、節(jié)奏樂、圖片。
第一教時:
(1)感受音樂的性質(zhì)。
(2)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
清唱:“歌里唱了什么?”告訴名稱。
*老師邊唱邊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表演,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內(nèi)容,幼兒隨意跟跳。
*老師邊唱邊跳,啟發(fā)幼兒自選節(jié)奏樂為老師即興伴奏。
(3)幼兒再次朗誦兒歌《我愛祖國的臺灣島》,請兩個幼兒分別敲大鼓和,幼兒邊朗誦,在每一句的間奏用舞板伴奏,進一步了解內(nèi)容,并激發(fā)其愛臺灣島的情感。
第二教時:
(1)幼兒學唱歌曲
老師邊指圖片,邊按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速度,力度念歌詞。
(2)幼兒輕聲跟讀,在跟讀的過程中理解歌詞,咬準字音。
幼兒輕聲跟唱。
放慢速度用la、la的聲音唱二遍---坐著唱---站起來唱---在圖片前邊看圖片邊唱---老師表演幼兒伴唱。
?、儆變喊丛俑浺魴C唱一遍。
?、谠阡浺魴C的伴奏下,老師邊唱邊跳,幼兒跟跳。
在學習這首歌之前,我即興和孩子們進行了一番交談,有孩子說:“臺灣島是我國的領土。”“臺灣島美麗富饒,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薄芭_灣還有一個大湖叫日月潭。”這些資料的收集,為我們主題活動的開展更為順利。
神秘的西藏
10/20上午
1、知道西藏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了解西藏風俗習慣和西藏舞蹈的特點。
集體
西藏的明信片或照片、白色長絲巾等
1、觀看圖片:
——分辨西藏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讓幼兒在地圖找。
2、引導幼兒了解西藏民族風俗習俗,
——如:西藏有美麗的大草原,住著藏族牧民,他們愛用青稞酒和酥油茶來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獻上哈達。
3、欣賞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感受有關藏族風俗習慣和藏族樂曲的特點。
4、學跳藏族舞步
——踏點步、踢踏步
在開展這個活動前我讓孩子們收集了有關各民族的資料,所以孩子們在交流時侃侃而談,聽他們是怎么說的“西藏的海拔很高,呼吸會有困難?!薄拔鞑赜胁歼_拉宮?!薄f得多好呀!
五人新疆舞
10/21上午
1.在初步學會墊步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感受了解音樂的性質(zhì)和風格,知道名稱,理解內(nèi)容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2.培養(yǎng)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
集體
圖片、中國地圖等
(1)感受音樂的性質(zhì)
邊聽音樂邊出示圖片(進一步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
(2)感受舞蹈的內(nèi)容
示范五人新疆舞,老師配語言節(jié)奏。
問:看看舞蹈跳了什么動作?有些什么變化?幼兒說出老師講出
(3)感受舞蹈動作
(4)幼兒參與跳舞,進一步感受舞蹈內(nèi)容
幼兒帶上新疆帽,老師邊念語言節(jié)奏邊帶幼兒跳二遍
(5)欣賞聲勢《五人新疆舞》二遍
(6)多次練習舞蹈。
新疆舞的步子是墊步,有些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的孩子較難掌握,于是我把這個動作編成了一首兒歌“右腳點一點,左腳翹一翹”,在此基礎上,又有很多孩子學會了墊步這個動作,這比枯燥地反復練習要管用的多。
美麗的蒙古
10/24上午
1、知道蒙古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了解有關蒙古的風俗習慣。
集體
圖片、中國地圖等
1、欣賞蒙古音樂,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少數(shù)民族的樂曲。
2、出示圖片,你們從哪里看出這是美麗的蒙古,引導幼兒從房子、背景等看出來的。
——如:蒙古族的傳統(tǒng)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可以拆卸搬運,適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3、幼兒在中國地圖上找出蒙古的位置。
4、了解蒙古的風俗習慣:
——歲時與禮儀,十三世紀,蒙古征金進入中原,并走向世界,增進了南北方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蒙古族的生活禮儀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說起美麗的蒙古,孩子們首先聯(lián)想到的就是蒙古堡,因為孩子們畢竟未見過蒙古包,有的說:“蒙古包是草屋,很破的。”有的說:“蒙古包是很美麗的,像蘑菇一樣。”……
擠奶舞
10/24下午
1、知道擠奶舞是蒙古族勞動舞的一種。
2、初步學習擠奶舞的基本動作。
分組
磁帶
1、談話:
——擠奶舞是蒙古族勞動舞的一種,在蒙古廣為流傳。主要由女性表演。
2、欣賞樂曲及舞蹈。
3、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引導幼兒要表現(xiàn)出婦女制作奶茶的全過程,從擠奶、攪奶……直至獻奶茶。
4、幼兒自由結伴跳擠奶舞。
“擠奶舞是不是擠牛奶?!薄皵D牛奶怎么也跳舞”,通過親自學習舞蹈,終于感悟到擠奶原來也是可以用舞蹈來表達勞動婦女的勤勞。
好客的傣族
10/25上午
1、初步了解傣族的風俗習慣。
2、欣賞傣族音樂的性質(zhì)。
集體
錄音帶、圖片等
1、欣賞傣族音樂,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少數(shù)民族的樂曲。
2、出示圖片,你們從哪里看出這是美麗的云南傣族生活的地方,引導幼兒從房子、背景、服飾等看出來的。
——如:傣族的傳統(tǒng)居室是竹樓。喜歡穿長裙、每年7月有一種節(jié)日叫“潑水節(jié)”等等
3、幼兒在中國地圖上找出蒙古的位置。
4、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本次活動采用欣賞的形式,借助于少數(shù)民族服裝、孔雀舞等多種樂曲相關的要素,幫助幼兒全面感受、理解傣族音樂的性質(zhì)。
小孔雀
10/25下午
1、知道孔雀舞是傣族人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2、通過反復感受了解音樂的性質(zhì)和風格。
分組
錄音機、磁帶、圖片等
1、出示圖片,了解傣族人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
——孔雀作舞有嚴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規(guī)范化的地位圖和步法,每個動作有相應的鼓語伴奏
2、觀看示范,分段學習舞蹈動作。
——幼兒練習債、放、找的手上動作。
3、重點練習腳步動作
——師示范,幼兒看老師腳上動作拍出節(jié)奏。幼兒用拍手、拍腿、跺腳的動作練習腳步的節(jié)奏。
4、師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念語言節(jié)奏邊完整示范,讓幼兒進一步掌握舞蹈動作的順序及動作代表的含義。
5、幼兒逐段練習。
6、從頭到尾完整練習舞蹈,有表情的跳整個舞蹈。
孔雀舞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孩子們在學習孔雀舞時比較容易掌握,手腳也比較協(xié)調(diào)。
快樂的漢族
10/26上午
1、讓幼兒知道漢族是我國最大的民族。
2、了解自己是漢族。
集體
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彩色掛圖,錄音機。
1、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提問:
——這些敲鼓、打鑼、吹著嗩吶的人是什么民族?
——知道我們都是漢族,漢族是我國最大的民族。
3、了解漢族人民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如:四大發(fā)明等等。
“我們是什么民族?”苗族、土族……等等五花八門,有的甚至不知道。對于少數(shù)民族,孩子們都認識了不少,惟獨忘了自己是漢族,有的還認為漢族也是少數(shù)民族。所以讓孩子了解一點常識也是必要的,因此開展了此活動。
扭秧歌
10/26下午
1、學習基本步“秧歌十字”步。
2、了解漢族的音樂。
分組
舞蹈動作圖示、音樂
1、欣賞音樂“金蛇狂舞”,了解其音樂特征。
2、出示圖片,了解基本步“秧歌十字”步。
——觀看示范,學習舞蹈基本步“秧歌十字”步動作。
——幼兒練習。
——師示范,幼兒看老師腳上動作拍出節(jié)奏。幼兒用拍手、拍腿、跺腳的動作練習腳步的節(jié)奏。
3、幼兒逐段練習。
——從頭到尾完整練習舞蹈,有表情的跳整個舞蹈。
“老師,跳這個舞蹈時候,是不是頭上要纏著毛巾。“有孩子問?!睂?,手上還拿一塊手巾會轉?!坝泻⒆友a充??磥砗⒆觽冞€是了解的。所以他們很快掌握了舞蹈基本步伐。
10/27上午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集體
掛圖、實物小圖:蟋蟀、螳螂、學前、仙女、小兔
1、出示掛圖。
2.傾聽故事
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3.說一說、演一演
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4.幼兒學習講述故事。
一說到,孩子們馬上反應出“神州六號”,看來近期神州六號發(fā)射成功的事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之大。
多彩的民族服飾
10/28上午
1、區(qū)別顏色深淺,嘗試同種色深淺相配。
2、了解不同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點。
分組——個別
各民族服飾圖片
1、引起興趣,欣賞,提問:
——小朋友,這些照片上的小朋友你能說出他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
——今天我們要為他們來打扮一下,做新衣。
2、討論制作方法。
——小結:可以用塑料袋、絨線、花布、彩色筆等等。
——底色和花紋哪個深哪個淺?(底色深也可以花紋深)
3、幼兒分組選擇材料制作
——選色-->畫圖案-->涂色
——幼兒作畫,教師加強觀察,及時介紹不同于別人的圖案。提示個別幼兒。
4、展現(xiàn)交流
——小組以舞蹈的形式展現(xiàn)作品。
在制作藏族服飾時,孩子們在鉛畫紙上貼上了一條一條的五彩的即時貼,還真像模象樣;在制作傣族服飾時,孩子們在頭箍上扎上了孔雀的羽毛,形象逼真,真是群聰明靈巧的孩子。
各民族娃娃大聯(lián)歡
10/31上午
1、根據(jù)民族的不同學習8的加法。
2、學習編題目。
集體——分組
民族圖片
1、看圖片尋找有哪些民族
2、編題
——根據(jù)民族的不同,或者男女的數(shù)量,位置的高低等編
8的加法題
3、小結。請個別孩子上來編題,進行分析。
這是我們第二次編題活動,由于有了前一次的經(jīng)驗,這一次的活動就比較順利。
智力大沖浪
10/31下午
1、通過擂臺賽、民族歌舞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更多的了解中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特產(chǎn)、名人等,激發(fā)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2、給予幼兒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表現(xiàn)和表達。
3、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同伴發(fā)言的好習慣,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競爭意識。
年級組活動
搶答題與必答題的題卡、民族服裝
主持人:
1、宣布今天活動內(nèi)容
2、介紹評委和嘉賓
3、與幼兒討論后共同制定游戲規(guī)則
一、紅色題:必答題(每組任選兩道)
服裝表演:要說出幾號選手穿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服裝?(馬褂、旗袍、唐裝)
二、綠色題:搶答題(紅隊講1個,綠隊講1個,哪隊講不出來哪隊輸,哪隊重復別人的答案也輸)
三、橙色題:共答題(每一道題目,兩組的小朋友都要回答1個答題時)
四、評選最佳表現(xiàn)獎。
今天的智力大沖浪氣氛特別熱烈,大一班和大二班采用比賽的形式,大班孩子們的競爭意識非常強,都想得第一。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fā)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傊谝院蟮幕顒又形覀儠⒁膺@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8、大班教案《我是中國人》含反思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
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做中國人的自豪。
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地球儀、《中國工夫》、《中國人》歌碟、展板;(1)絲綢制品;(2)瓷器、四大發(fā)明圖片實物;(3)歷史遺址—故宮、長城、兵馬俑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導入:放音樂《中國人》幼兒揮舞五星紅旗進活動室,將五星紅旗插在活動室周圍的泡沫塊上。
二、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對祖國的認識。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我國的什么?我們是哪個國家的人?老師有一個外國朋友想認識你們,你們想認識他嗎?”
(2)課件展示——一個外國幼兒講述一段英文
“原來這個小朋友叫瑪莉,來自遙遠的美國,聽說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他很想通過小朋友們了解它,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3)引導幼兒參觀展板,了解中國的唐裝,旗袍、絲綢制品、瓷器、四大發(fā)明、偉大的歷史建筑——長城、故宮、兵馬俑。
三、教師總結: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古時候我們就發(fā)明了指南針、火藥,制作了精美的瓷器和絲綢制品,修建了雄偉壯觀的建筑物,現(xiàn)在的中國人更了不起,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嗎?(楊利偉蹬月、劉翔號稱亞洲飛人、2008申辦奧運會)
四、“我們中國名揚四海的還有中國工夫,瑪莉最大的愿望就是學中國工夫,小朋友們會嗎?”請幼兒表演工夫操。
五、筷子游戲:請幼兒到桌子旁邊,夾珠子比賽。
“小朋友看,桌子上有什么?”“外國人吃飯用刀",我們中國人用的是筷子,小朋友們的筷子用的棒嗎?那我們就來比比,看誰夾珠子又快又準?!?/p>
六、課件展示,幼兒操作。
“外國小朋友有許多的圖片想請我們看看,幫她找找哪些是中國的。”課件類容——拿刀*的外國人、穿旗袍的中國人、中國孩子吃冰糖葫蘆、埃及金字塔、長城、穿和服的日本人、故宮、悉尼歌劇院、兵馬俑、京劇臉譜。
七、“今天我們教瑪莉這么多與我們中國的知識,還教她學會了中國功夫,她非常高興,她說我的家在這里(出示地球儀)歡迎大家來做客,哪位小朋友能告訴她中國在地球儀的什么地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他們開始有了歸屬感和責任感,這種愛國情緒開始萌發(fā),所以針對這一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課.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的參與,特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再加上筷子夾豆子的游戲,孩子們的競賽意識得到了升華,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