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活動教案40篇》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第1篇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中歡快、活潑的情緒,并練習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2、節(jié)奏創(chuàng)編練習,學習節(jié)奏創(chuàng)作的簡單方法。
3、欣賞“映山紅”,感悟時代特點及音樂的鼓舞作用。
4、豎笛“小寶寶要睡覺”。
教學重、難點:
學習節(jié)奏創(chuàng)作的簡單方法,注意附點音符、休止符的唱法。
教具準備:
鋼琴、磁帶、錄音機、打擊樂器、動物卡片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節(jié)奏
1、教師放音樂、做律動。
學生拍手律動進教室。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幾個小動物,請你們看……
2、出示掛圖:小動物、雞、鳥、喜鵲、蜜蜂、蝴蝶等。
提問:你們都喜歡哪些動物?讓同學模仿動物叫聲,并拍一拍。
3、雞:
嘰嘰嘰、xxx
xxx
用木魚敲擊節(jié)奏。
鳥:
吱吱、x
x
用鼓敲擊節(jié)奏。
喜鵲:
喳喳、xx
xx
三角鐵敲擊節(jié)奏。
蜜蜂:
嗡嗡嗡嗡、xxxx
xxxx
沙槌敲擊節(jié)奏。
二、欣賞“映山紅”
1、同學們,我們來回憶一下故事片“閃閃的紅星”中唱的《映山紅》。
2、這首作品表達了什么情緒?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三、歌曲
1、放錄音:讓我們來感受一下當年音樂的情緒。(爺爺為我打月餅)
提問: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詞表現了什么情緒?
學生回答:活潑、有趣。
2、伴奏:隨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3、視唱歌曲的旋律。
4、按節(jié)奏湊詞:輕聲模唱歌詞。
5、隨琴合唱,邊唱邊感受歌曲的情緒。
四、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
學生分兩組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活動,邊歌唱邊表演。
第一組:用打擊樂器,打架子鼓為歌曲伴奏。
第二組:編舞,用舞蹈表演。
五、表演:
架子鼓、打擊樂伴奏、歌表演。
齊唱表演:第一遍唱本課歌詞,第二遍唱自編詞。
六、豎笛“小寶寶要睡覺”
1、學習連音奏法,以567三個音進行練習“小寶寶要睡覺”。
2、學過的三個音編一段小曲,編好后先唱一唱,再吹一吹。
七、小結
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第2篇
活動目標:
1、學唱問答式歌曲,用動作大膽表現歌曲內容。
2、了解動物尾巴的特征。
3、激發(fā)幼兒對動物尾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課件
《誰的尾巴最好看》音樂,動物頭飾及相應的尾巴若干,找朋友音樂,游戲音樂活動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1、師彈"誰的尾巴最好看"音樂,幼兒隨音樂唱"啦"或"啊"的音
2、復習歌曲《小動物怎樣過冬》
二、欣賞歌曲感受問答式歌曲輕松歡快的情緒。
1、看課件欣賞歌曲提問:歌里唱了哪些小動物,并學學它們尾巴的樣子。
2、發(fā)現歌曲中問答式的歌曲特點:引導幼兒聽辯出歌曲那幾句歌詞是提問的,哪幾句歌詞是回答的。
評:通過完整的欣賞,讓幼兒對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熟悉歌曲旋律,初步了解節(jié)歌曲所表達的意思。孩子們聽后思維很活躍,把歌里唱的所有小動物都說上來了,也運用已有經驗,表現了他們尾巴的樣子。對問答式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學唱歌詞,表演唱歌曲
1、游戲:找尾巴出示貼有猴子、兔子、小松鼠、鴨子、公雞、孔雀及它們的尾巴貼絨的黑板,師引導:小動物們遇到大的2麻煩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幼兒操作:將相應的尾巴貼到小動物身邊。
2、問答式的學歌詞老師問一句,孩子答一句,如師說"誰的尾巴長"幼答"猴子尾巴長";老師三句三句問,幼兒三句三句答。
3、集體跟音樂唱歌曲師引導:小朋友把小動物還有他們尾巴的特征都記住了,那就讓我們一起跟音樂來唱一唱歌曲《誰的尾巴最好看》吧指導幼兒演唱休止符前面的音符時要收的果斷
4、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5、幼兒自選頭飾及相應的尾巴戴好,隨音樂"找朋友"找到自己的同伴站一起,圍成圓圈來表演歌曲。表演時,唱到誰,誰就走到圈里扭扭小屁股,晃晃小尾巴。
評:幼兒看著貼絨圖片和有趣的問答形式學習歌詞,在隨音樂演唱時,孩子們都能很熟練的大聲唱歌詞,表演時也很活躍,主動創(chuàng)編動作大方表演,收到了很好的互動效果。
四、游戲揪尾巴,鞏固幼兒對尾巴的認識師:我們來玩?zhèn)€揪尾巴游戲吧,每個小朋友從別人背后揪一條尾巴,然后快速跑回做位好嗎?
幼兒隨音樂玩揪尾巴評:幼兒快樂地玩著游戲,揪到尾巴的小朋友快速跑回座位,高興地舉著戰(zhàn)利品。然后請孩子們說自己拿的是什么小動物的尾巴。
五、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特征自編歌詞演唱,啟發(fā)幼兒對動物尾巴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尾巴,是什么樣的,怎么知道的?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特征自編歌詞演唱。如(誰的尾巴像小板凳,啄木鳥的尾巴像小板凳。誰的尾巴像最有趣?袋鼠的尾巴最有趣,烏龜的尾巴最有趣)等。
小結:不同的小動物有著不同的尾巴,請小朋友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來和大家分享。
六、畫畫活動
1、畫尾巴師繪畫一些小動物,幼兒添畫尾巴
2、尾巴配對幼兒可將動物和尾巴配對,也可將特征相似的尾巴放一起
第3篇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大拇指、中指、小拇指印出小螞蟻的外型特征,激發(fā)幼兒對手指印畫的興趣。
2、了解螞蟻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等顏料,記號筆、紙張、抹布若干。
2、螞蟻課件。
3、視頻展示儀。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玩手指游戲。
2、觀看螞蟻課件,了解螞蟻的身體構造。
知道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長有一對觸角,身體下面有六條腿,屬于昆蟲的一種。
3、欣賞螞蟻圖畫,掌握繪畫的方法。
?。?)通過欣賞螞蟻圖畫,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個別幼兒嘗試在視頻上進行印畫,找出印畫的方法。
?。?)教師講解手印畫印小螞蟻的方法,知道印畫的順序。
4、幼兒繪畫,教師提出注意事項,并進行個別指導。
?。?)印畫時顏料不要蘸太多,印完后要擦干凈。
?。?)印之前要想一想用什么手指印小螞蟻身體的各個部分。
5、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4篇
活動目的:
1、感受音樂的旋律,在初步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做動作。
2.能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模仿木偶動作,并能根據出示的紅綠小人的動作進行大膽改編。
活動準備:木偶、不同動作的紅綠小人、紅綠花環(huán)、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木偶,引發(fā)幼兒興趣
瞧老師這有一個什么?你們看他好玩嗎?
它是怎樣來跳舞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好嗎?
1、引導幼兒辨別人與木偶的區(qū)別
剛才我們看到的小木偶跳舞的動作和我們一樣嗎〉?
小木偶跳舞是這樣來跳得,為什么他是這樣來跳的.呢?(木木的、滑稽的)
2、聽音樂,熟悉樂曲旋律,模仿木偶的動作
說了這么長時間,小木偶著急了,它想邀請小朋友一起來跳舞,我們看看小木偶是怎樣聽著音樂跳舞的?(第一遍音樂)
?。ń處熯吀魳?,邊做動作,幼兒欣賞)
小朋友想不想和小木偶一起跳舞阿?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第二遍音樂)
二、出示紅綠小人,引導幼兒自己看動作表演
1、出示紅綠小人
今天小木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瞧瞧它是誰?你看他有什么特點?(一半紅一半綠),那我們就叫他紅綠小人吧。你看他正在做什么樣的動作?誰想來學學他。
你們看他的動作和紅綠小人一樣嗎?怎樣就一樣了?
那我們也來變成紅綠小人吧,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紅綠的花環(huán),請小朋友面對紅綠小人,戴上紅綠花環(huán),要和紅綠小人一樣啊。
?。ㄒ贿吢犚魳罚怯泄餐鰟幼鳎?/p>
再出示一張紅綠小人,請一名幼兒模仿,并與其他幼兒共享
聽音樂,將前兩個紅綠小人的東作連起來做。引導幼兒按節(jié)奏,做出木木的東作來。
2、引導幼兒選卡片,做動作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提供了一張紅綠小人的卡片,每張卡片上的紅綠小人的動作都不一樣,我請小朋友每人選擇一張圖片,按照圖片上的紅綠小人的動作表演,看誰表演得像。
3、同伴間共同表演,引導幼兒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表演自己的紅綠小孩
4、同伴互相交換紅綠小人,進行表演。
5、游戲:木頭人
玩法:音樂響起,幼兒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表演木偶動作,可以是自己的紅綠小人的動作,也可以是同伴的。老師扮演熊,當熊回頭看時,每名幼兒動作保持不動,熊回過頭去后,幼兒繼續(xù)做動作。
三、活動延伸:將紅綠小人分開,與其他的紅綠小人組合,變出不同的動作的紅綠小人,在區(qū)角中進行表演。
第5篇
游戲目標
1、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交通規(guī)則的認識,引導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知道不亂穿馬路,增強幼兒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3、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游戲準備
1、比較空曠的教室。
2、錄音機、音樂磁帶《過馬路要看看燈》。
3、紅綠燈指示牌,布置有人行道和橫道線等的馬路背景。
游戲過程
一、聽音樂“手拉手”歌舞入座培養(yǎng)幼兒歡快有表情地進行。
二、欣賞歌曲《過馬路要看看燈》并熟悉歌曲內容。
1、老師彈奏樂曲一遍,讓幼兒熟悉并感受樂曲。
2、老師自彈自唱一遍,讓幼兒說說歌曲的內容,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及歌曲。
3、鼓勵幼兒說說并動態(tài)表現歌曲的內容。
4、幼兒跟著老師唱一遍。
三、組織游戲。
1、出示紅綠燈的牌子,讓幼兒說說它們的用處等。
2、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
3、教師和能力強的幼兒示范游戲。
4、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幼兒形象性地進行游戲,從中讓幼兒知道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
四、鼓勵幼兒自由結伴游戲。
第6篇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理解媽媽的辛苦
2: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能夠圍繞主題有感情的講述
難點:講述媽媽做什么工作,外形特征以及平時是怎樣照顧自己的
活動準備
1:歌曲《我的好媽媽》的錄音帶
2:玩具電話一部
3:教師準備媽媽做家務以及不同職業(yè)的圖片,孩子帶自己與媽媽的合照
4:事先請幼兒的媽媽向子女介紹自己的工作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
1:聽歌曲《我的好媽媽》,邊聽邊根據歌詞做律動
2:教師出示圖片講述范例,激發(fā)幼兒的講述興趣,以及講述的內容和順序
3:教師請幼兒分組講述自己媽媽的外形特征,做什么工作以及和自己一起做的有趣事情。(可以看著與自己的合照講。要求語言完整流暢,要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說清楚)
4:教師通過幼兒的講述引導幼兒理解媽媽的辛苦,加深幼兒對媽媽的熱愛。
5:教師引導幼兒做“我給媽媽打電話”的游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夠拿起電話跟媽媽說一句最想說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二:結束部分
教師與幼兒共同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好媽媽》
三:延伸部分
通過每個幼兒自己的講述要求幼兒根據媽媽的外形特征畫一畫自己的媽媽,然后講講以后要做個怎樣的孩子,長大后要怎樣孝敬自己的媽媽。
教學反思
本班幼兒學習過《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歌曲,也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因此我設計這次活動,引導孩子講述自己媽媽的職業(yè)及習慣,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和理解媽媽的辛苦。
第7篇
一、活動名稱:
語言活動:生活經驗講述——我的好媽媽
二、設計思想:
本節(jié)活動是大班的語言活動,在本節(jié)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職業(yè) 及習慣,使幼兒了解3月8日是婦女節(jié),開始部分,教師采用由歌曲引導幼兒進入主題,激發(fā)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繼續(xù)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
重點:引導幼兒圍繞主題有感情的講述。
難點:引導幼兒講述媽媽外形特征,做什么工作以及經常和自己一起做得有趣的事情。
解決方法:請幼兒攜帶媽媽的照片,根據圖片進行講述。
四、活動準備:
1、歌曲《我的好媽媽》錄音帶
2、玩具電話一部
3、有關自己與媽媽的合照
4、事先請幼兒的媽媽向子女介紹自己的工作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請幼兒共同欣賞并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
2、開始部分: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三月八日是什么節(jié)日。
?。?)教師先出示講述范例,通過分析是幼兒進一步掌握講述的內容和順序。
(3)教師請幼兒分組講述自己媽媽的外形特征,做什么工作以及和自己一起做的有趣的事情。
?。?)教師通過幼兒的講述引導幼兒理解馬么辛苦,加深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5)教師引導幼兒做“我給媽媽電話”的游戲,讓煤為誘餌跟媽媽說一句最想
說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媽媽情感。
3、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共同有感情的驗鈔《我的好媽媽》
六、活動延伸:教師請幼兒的媽媽與幼兒共同寫一篇以起初有的文章,是幼兒在語言區(qū)中進行自由的
第8篇
活動目標
學習用連貫、優(yōu)美的 聲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唱準最后一句的節(jié)奏。
回憶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幫媽媽做事情的歌詞。借助教師的動作提示,理解和記憶歌詞,嘗試進行簡單的歌表演。
通過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歌唱活動中進一步理解和表達與媽媽之間親密和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圍坐成半圓。
幼兒用書:《好媽媽》。
音樂磁帶、錄音機、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教師范唱歌曲《好媽媽》前半段。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她們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你們覺得媽媽工作累嗎?從 哪里感覺到媽媽工作累?。
教師反饋幼兒的回答內容,并跟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演唱歌詞前半段,提醒幼兒注意聽。
教師:你們的 媽媽是不是像老師歌里唱得那樣辛苦?
二、幼兒聽教師范唱歌曲《好媽媽》后半段,并嘗試與教師接唱。
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好媽媽》畫面,引導幼兒看圖并遷移生活經驗來創(chuàng)編歌詞。
教師:媽媽下班回家后很累,你會幫媽媽做些什么事?怎樣讓媽媽開心?
幼兒聽教師用較慢的速度唱歌曲后半段(用上幼兒創(chuàng)編的詞)。
三、教師 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
教師:現在老師要完整地演唱這首歌曲,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唱歌、一邊試著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
四、在 教師動作的暗示下,幼兒學唱歌曲《好媽媽》。
五、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歌詞,進行表演。
教師:媽媽的工作很辛苦,我們要關心她。我們可以怎么關心她呢?
第9篇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3、體驗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回家觀察媽媽
2、請幼兒帶媽媽的或者全家的照片來幼兒園
重點難點: 能用語言表達媽媽的簡單特征
活動地點:活動室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介紹節(jié)日教師用清楚簡潔的語言向幼兒介紹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的節(jié)日。
2、提問幼兒:你回家觀察媽媽了嗎?她長得怎么樣?是高還是矮,是胖還是瘦,頭發(fā)是什么樣子的?請幼兒說一說。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工作及職業(yè)。
4、組織討論知道媽媽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媽媽。引導幼兒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拿拖鞋,請媽媽喝水,聽媽媽的話,不讓媽媽生氣等。
愛心提示:請幼兒仔細觀察媽媽一下,媽媽每天都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講給爸爸聽,請他幫忙記錄下來。
教學反思:
通過此次的主題活動,孩子們不僅了解了“三八”婦女節(jié),還懂得了該如何愛媽媽、體貼媽媽。媽媽們也從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并能和孩子一起游戲、歡樂,增強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增進了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第10篇
活動名稱:
打扮我的好媽媽
活動目標:
1、讓孩子了解母親節(jié),激發(fā)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2、通過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情感。
3、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4、體驗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打扮媽媽的飾品及化妝品、音樂三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2、和媽媽一起進行歌表演:愛我你就抱抱我
3、寶貝將帶來的飾品打扮自己的好媽媽。
4、隨音樂和媽媽一起走模特步。
5、活動結束。
為了“弘揚母愛,感恩母親”,我們特在今天早上開展了母親節(jié)的親子活動。
此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親子舞蹈:《愛我你就抱抱我》
2、打扮我的好媽媽
3、區(qū)角游戲展示
很感謝每位媽媽的參與與支持,此次活動,不僅讓幼兒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jié),更促進了幼兒與母親之間的溝通。讓幼兒深刻理解到在成長的道路上,媽媽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及無私的付出。更讓孩子學會了大聲的說出對媽媽的愛,學會關懷,體貼媽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反思:
讓孩子了解從媽媽懷孕到你出生,是怎么一點一點把你養(yǎng)大,以及媽媽的工作、愛好和艱辛。讓孩子回家?guī)蛬寢屪隽λ芗暗氖聛砀卸鲖寢尅?/p>
第11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大膽嘗試,能初步跳整個舞蹈,節(jié)奏正確。
2、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并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預設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過娃哈哈了,先跟著音樂演唱一次。
2、我們唱的時候要用好聽自然的聲音,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3、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個舞蹈,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教師示范舞蹈
1、剛才老師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們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呢?
2、老師在跳的時候用到了一個步伐有誰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師用了一個墊步,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個墊步好嗎?
三、幼兒學習舞蹈
1、剛才小朋友已經看到老師跳的舞蹈了,請你們找個空地方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我們用慢動作來學習這些動作,手邊轉腳邊墊看看行不行?
3、現在找一個好朋友去練習一下簡單的步伐和手部動作。
4、小朋友本領真大,已經學會一點了,我們跟著音樂試試看。
5、小朋友跳的時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
6、大家跟著老師一起跳一遍,做慢動作看看能不能跟上節(jié)奏?
7、原來跳舞是那么快樂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錯。
四、幼兒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厲害,現在跟著音樂完整來一次。
2、你如果還不會就找一個會的好朋友來教教你,慢慢的做動作。
3、最后我們和老師一起再來舞動一次。
價值分析與調整反思:
價值分析:通過歌曲的再現,勾起幼兒的回憶,讓幼兒能在熟悉的情況下進行活動。
觀察與調整:
幼兒們對旋律還是很熟悉的,但兩段不一樣的歌詞就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顧了兩遍之后,大多能正確唱出歌詞了。
價值分析:教師來示范舞蹈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看到動作,也能調動幼兒的興趣。
觀察與調整:
我邊放磁帶邊示范動作,幾個幼兒已經開始忍不住邊看邊做起動作了,歌曲的節(jié)奏感很強,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兒就能跟著老師邊唱邊做舞蹈動作了。
價值分析:幼兒學習舞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老師的講解和與同伴的切磋來學習舞蹈。
觀察與調整:
我請幼兒們圍成圈,練習踏點布,主要是兩腳微微交叉,前面的腳完全著地,后面的腳用腳尖點。幾個妹妹寶寶做的有模有樣的,弟弟寶寶美感稍有欠缺。
價值分析:幼兒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讓老師檢查幼兒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更進。
觀察與調整:
今天學下來,單單做手上的動作沒有問題,配上腳的踏點步,就會有點手忙腳亂了,個別幼兒的踏點步不標準,還需要糾正。
第12篇
活動目標
1、能歡樂的演唱歌曲《娃哈哈》。
2、學習F調2/4拍曲子,能唱十六分音符。
3、知道維吾爾族是我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之一。
活動準備
新疆舞視頻、音樂《娃哈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視頻,我們一起看一看。(播放視頻)1、她們的服飾和我們的有什么不同?那這會是哪個民族的舞蹈?(新疆)你們去過新疆嗎?新疆是什么樣子的?那邊有什么特產么?
2、教師小結:新疆是我們中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之一,那里有許多許多的棉花和牛羊,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的孩子們也很快樂、活潑、友好。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首新疆歌曲,名字叫《娃哈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幼兒傾聽。
2、你聽到了什么?
3、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
4、新疆的小朋友說要和你們一起玩,你們愿意么?不過有一個要求,你要學會唱這首歌。
5、幼兒跟唱歌曲2~3遍。
3、這首歌是新疆小朋友們愛唱的歌曲,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活潑歡快、熱烈)幼兒完整演唱歌曲,教師在幼兒唱完之后給予肯定并指出其不足。
4、用不同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新疆人個個能歌善舞,你們能模仿他們也邊唱歌邊跳舞嗎?
2、教師教幼兒簡單新疆舞動作,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跳新疆舞。
3、請個別幼兒上臺來邊唱邊跳,其他小朋友當觀眾。
四、結束
全體幼兒手拉手兒,在音樂伴奏下歌唱著離開教室。
第13篇
【活動目標】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習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墊步。嘗試手腳協調地跟著音樂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動準備】
舞蹈編排:
(1)腳步以墊步貫穿始終。
(2)聽歌詞,記動作次數。
第一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二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轉動手腕兩次。
第三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側平舉,轉動手腕兩次。
第四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兩次,雙手在頭頂上方轉動手腕兩次。
第五句歌詞:雙手在胸前一邊拍手一邊自轉一圈。
第六句歌詞:雙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雙手翹起大拇指擺個造型。
【活動過程】
一、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風土人情,進一步了解新疆,喜歡新疆,激發(fā)幼兒學習新疆歌舞的興趣。
2、學唱歌曲,熟悉歌曲,強調在重拍上的歌詞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為學習墊步打好基礎。
二、學習墊步。
1、創(chuàng)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輔助提問:“火車怎么開呢?”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示范的火車開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如:“一只腳在另一只腳的后面一點用腳尖踩?!薄澳_踩下去的時候身體要長高?!薄變耗7聡L試,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邀請“火車開得好”的幼兒示范,再次幫助幼兒了解墊步的要領,知道只有這樣開火車才能到新疆。
4、出示鈴鼓,介紹這是新疆叔叔跳舞時用的樂器。教師跟著音樂拍鈴鼓,請幼兒跟著示范者再次開火車去新疆旅行。用鈴鼓聲給幼兒信號,在聽到鼓聲的同時腳踩下去,幫助幼兒踏上音樂的節(jié)奏。
5、請一位把握節(jié)奏較好的幼兒來做新疆叔叔拍鈴鼓,帶大家游覽新疆美景。
三、學跳新疆舞。
1、教師示范舞蹈。輔助提問:“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轉動和扭動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聯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安煌轿晦D動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兒聯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動作的順序編成了一首兒歌: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3、在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學會舞蹈。
第14篇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chuàng)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搟面皮、包餃子、煮餃子等過程中“餃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在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重點:
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編搟面皮、包餃子、煮餃子
難點:
在韻律活動中合拍的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演動作。
活動準備:
已有知識經驗,圖片,《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談話,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哇!是一盤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呀!”
你們吃過餃子嗎?那有誰知道做餃子的過程是怎樣的?
(搟餃子皮、包餡兒、煮餃子)。
二、播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喜洋洋》曲子。
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講的就是做餃子的事情。
1,聽聽有幾段,什么時候開始變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樣的?
三、分別學習三段曲子的動作及創(chuàng)編。
1,把自己變成一個小面團,把自己身體部位和餃子一樣桿的薄薄的。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2,餃子皮變薄了后,張開餃子要包餡兒。
?。◤堥_餃子皮,包起來)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幼兒集體學習。
多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和別人動作不一樣的小朋友。
3,餃子包好了還要。。(煮)
餃子在鍋里煮的時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游泳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先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跳舞的餃子,幼兒集體學習。
如果老師倒一碗冷水進去,會怎么樣?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創(chuàng)編的舞蹈進行游戲。
請幼兒牽手,圍成一個小鍋子。
不能黏在一起,餃子會破掉、(聲明紀律)
破了的餃子,老師會把它撈起來放回碗里。
五、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餃子。
大班音樂欣賞:采茶撲蝶
一、活動目標: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2. 學習采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 二、活動準備:1. 樂曲:《采茶撲蝶》2. 能表現采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三 活動過程:1.請幼兒欣賞樂曲《采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后的感覺。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采茶、拔樹枝、背著茶籃回家等情景。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舞蹈。
第15篇
一教學內容
《走進音樂世界》第三冊第二課第二課時,歌曲《娃哈哈》
二教學對象
二年級
三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與表演,使學生對祖國、對其他少數民族的生活與文化產生熱愛之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2認知目標:
(1)通過模仿,讓學生能直觀地學會歌曲,在模仿中掌握歌曲的旋律與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型;
(2)在師生互動、合作中,學會基本的新疆舞蹈動作。
3能力目標:
(1)通過對這首新疆民歌的學唱——會唱——表演唱這一學習過程,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2)通過對歌曲學習過程中的視、聽、唱、演等形式的鍛煉,加強學生節(jié)奏、動作的創(chuàng)編能力,培養(yǎng)其初步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提高學生掌握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歌曲《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語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節(jié)奏為我們描繪了祖國美麗的河山與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詞義簡單,節(jié)奏明快,一段體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將旋律記住。
2課中,主要是讓學生對新疆民歌和舞蹈有初步的認識,在教學中應突出民族的特色。
五教學重、難點
1學生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表情地歌唱
2新疆舞蹈基本動作的教學。
六教學材料
頭飾、相片、節(jié)奏卡片
七教學過程
1導入:展示四種有關連的事物,生猜想出處
2請生簡介新疆風土人情,師總結。
3引出新疆歌曲——《娃哈哈》
4聆聽《娃哈哈》,生談感受
5學唱《娃哈哈》
跟鋼琴哼唱
跟鋼琴唱詞
跟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6學習新疆音樂的特色節(jié)奏——前八后十六
先用手拍擊再分樂器進行練習
7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8新疆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
由舞蹈隊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簡易的動作
9、分組討論、創(chuàng)編、練習舞蹈、打擊樂器伴奏和演唱
10全班合作大型新疆歌舞表演(由學生主持)
11老師總結(由學生主持謝幕)
12在《娃哈哈》的音樂中離開課室
第16篇
一、作品
游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游戲中盡量讓每個幼兒有游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游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jié)、角色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于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游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了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里有哪些角色?他們怎么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并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么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游戲“草帽在哪里”。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fā)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么?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并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戲內容:啟發(fā)幼兒最后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游戲興趣。
大班音樂——《我的小花園》
一、目的:1、通過圖譜教學讓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2、唱準弱拍起唱的歌曲,發(fā)展幼兒的節(jié)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優(yōu)美的特點。
二、準備:1、花園情景圖一張,節(jié)奏譜若干,圖譜一張;
2、錄音機一架 ,磁帶一盒,鋼琴一架。
三、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發(fā)興趣。
1、律動《新疆舞》入室
2、發(fā)聲練習《逛公園》,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
3、節(jié)奏練習:
我 的 花 園 種 滿 了 什 么 ? ( 鮮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這 里 有 什 么 顏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顏 色 的 話 ? ( 紅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結合圖譜,理解內容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
2、師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現歌曲清新、優(yōu)美、舒暢的特點。
3、提問:聽了剛才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學習歌詞,掌握節(jié)奏。
1、幼兒完整跟讀。
2、分句朗誦并根據歌詞用體態(tài)節(jié)奏表示。
3、幼兒根據圖譜按節(jié)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按旋律朗誦歌詞。
2、提醒幼兒注意休止符,唱準弱拍起唱的樂句。
3、認識圖譜中“”(連貫)“”(放聲唱)“”(弱拍起唱)的符號。
4 、重點練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導幼兒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幫助掌握并唱準音。
5、幼兒練唱,采用合唱、輪唱、分組唱、個別唱等形式學唱歌曲。
(五)幼兒復習舞蹈《拾豆豆》。
(六)律動《兔子舞》出室。
第17篇
活動內容:
藝術:律動《春風》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隨音樂節(jié)奏做模仿動作的興趣,感受春天的舒適感覺。
2、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3、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模仿動作,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并能根據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準備:知識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
物質:《春風》磁帶,鋼琴。
重點:邊聽音樂邊做動作,發(fā)展幼兒協調性。
難點:能夠聽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春天真美麗,到室外感受春風拂面。
二、展開。
1、帶幼兒感受春風,進教室。
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小結:春風拂面,春暖花開,引導幼兒表達表達春風的感受。
2、聽音樂,感受節(jié)奏。
這個曲子好聽嗎,你們聽到這么歡快的曲子,想到了春天的什么啊。
3、引導幼兒做動作,創(chuàng)編動作。
春天風一吹,柳樹怎樣了,春雨沙沙,小鳥嘰嘰喳喳講不停。
教師可以現制定動作,然后可以請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
三、結束
春天太美了,小朋友要快樂的表現出來。
第18篇
教學目標:
1、能夠自信的與同學們合作,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學會演唱歌曲《春風》,用歌聲表達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能認真聽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第一樂章,能熟悉音樂主題,感受音樂情境。教學設想:
春天來了,在溫暖的春風吹拂下呈現出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人們喜愛春天是由于不僅遠離了寒冷,還可以盡情地去享受鳥語花香,花紅綠葉的大自然。本節(jié)音樂課以“春”為情境主題,根據學生對春天已有的.感受與經驗,我設計了歌曲《春風》和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的教學活動,歌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旋律,并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與同學合唱二聲部;欣賞《春》的教學,讓學生感受每一段的音樂形象,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達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的目的。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啟發(fā)學生感受每一段的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能用甜美自然的聲音輕松愉快的與同學合唱二聲部
教學準備:
CAL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美麗的圖畫。(CAL課件播放)(展示一組春天風景圖片。)(背景音樂歌曲《春天在哪里》)
1、同學們邊欣賞,邊討論
導語:春天來了,冰雪消融,柳樹的枝條吐著嫩芽,輕輕搖擺,花朵兒含苞待放,小草也從泥土中探出了小腦袋,小鳥兒正舒展著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2、師:同學們還能說出那些描寫春天的詩歌,歌唱春天的歌曲?
?。▽W生分別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春天的詩歌和歌曲)
討論交流。
三、新課教學
?。ㄒ唬?、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春》
1、初聽《春》(CAL課件播放《春》第一樂章)
聽完了剛才的音樂,說一說你對春天有什么感受?(學生發(fā)言,教師指導)
2、介紹作者及樂曲背景
這首樂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安樂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的一部作品,作者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套曲《四季》旋律優(yōu)美,曲意清新,備受人們的青睞?!洞骸肥恰端募尽分械囊皇?。
3、復聽《春》(CAL課件播放《春》第一樂章)
討論,樂曲中用的什么樂器?模仿了什么的叫聲?(引導學生體驗小提琴音色)
4、唱一唱
學生跟音樂輕生哼唱主旋律
?。ǘW唱歌曲《春風》
1、聽一聽
CAL課件出示帶有歌詞的大歌單,播放歌曲《春風》
師:春風唱著輕快地歌聲向我們吹來,我這里有描繪春風吹來的旋律,請同學們用“?!眮砟3?。(復聽音樂)
師:歌曲用什么力度?
板書:輕快的mp
2、唱一唱
學生跟著音樂輕聲模唱歌曲(體驗歌曲輕松活潑的意境)
3、小組展示
4、二聲部合唱訓練
CAL課件播放低聲部范唱音樂
教師彈琴,學生跟唱
5、師生合作二聲部歌唱
6、演唱全曲
7、分角色演唱
8、學生互評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春》,學會演唱了歌曲《春風》,從中領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時光,愿每位同學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有新的收獲,獲得健康成長。
第19篇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到并用嗓音與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音樂的高低與強弱變化。
2、喜歡欣賞音樂,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準備一大一小的兩只青蛙教具。
2、教育掛圖《青蛙合唱》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吸引幼兒興趣。
師:長滿荷葉的池塘里來客人了,你們猜是誰呢?
2、出示一大一小兩只青蛙,模仿青蛙的聲音向幼兒問好
師:呱呱呱。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過教師示范,引導幼兒感受并嘗試用嗓音表現老青蛙低、粗、啞、響的聲音與小青蛙高、細、亮、輕的聲音。
師: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是怎么樣的,誰來學一學。
4、引導幼兒欣賞音樂,提出要求
①第一遍欣賞
師:青蛙要歌給我們聽。老師要考考你們的小耳朵,注意聽什么時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時候是老青蛙唱歌。
?、诘诙樾蕾p
教師啟發(fā)幼兒用相應的動作表現
師:小朋友都聽的好認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認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在聽到小青蛙的時候,雙手舉過頭頂做青蛙;聽到老青蛙是,雙手放在膝蓋附近做青蛙。我們來試試吧!
?、廴犕旰?,教師把最后一句再談一遍引導幼兒討論
師:這時候是誰在唱歌?
教師小結:原來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這種唱歌的方法我們叫“合唱”。
5、出示教育掛圖,幫助幼兒進一步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與結構。
師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種)跟著音樂在涂上按節(jié)奏演示:荷葉的大小代表音樂力度的強與弱,一張代表一小節(jié)。力度強的小結大青蛙跳到大荷葉上;力度弱的小結小青蛙跳到小荷葉上;最后兩小結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師手持教具跳時,根據音樂的強弱加重或減輕跳的力度和弧度,讓幼兒從教師的動作中也感受到音樂的強弱。)
6、組織幼兒游戲
師:今天的青蛙合唱好聽嗎?(好聽)那我們來跟著音樂來玩《青蛙跳荷葉》的游戲。
請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老青蛙、一組是小青蛙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跳。
游戲前引導幼兒自己思考并嘗試解決以下問題:“老青蛙應該跳的重還是輕?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戲時幼兒可增加學青蛙叫,并體會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諧的感覺。
7、結束
師:游戲好玩嗎?(好玩)這么好玩的游戲我們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第20篇
活動目標
體驗和表現欣賞活動帶來的快樂。
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jié)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活動準備
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圖片各一張。
人手一件樂器。
重點
用指圖、動作、樂器伴奏的方法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難點
熟悉樂曲旋律,分辨樂曲的節(jié)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變化。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在農場里》。
2、感受與表現樂曲《青蛙合唱》的節(jié)拍。
(1)今天,池塘邊真熱鬧,原來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表演合唱節(jié)目,聽!他們的歌是幾拍子的?
(2)聽音樂并說出音樂是三拍子的。
(3)教師與幼兒在樂曲聲中,輕輕劃拍。
?。?)幼兒隨音樂拍樂曲的節(jié)拍。
3、感受與分辨樂曲的音高。
?。?)誰能聽出是誰先唱歌,誰后唱歌?最后又是誰在唱歌?
?。?)聽音樂,教師與幼兒邊聽邊看圖片。
(3)提問:小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老青蛙唱歌的聲音怎么樣?
?。?)重復欣賞。聽出音樂中是誰在唱歌,我們就用手指向誰,音樂的最后怎么指。
?。?)繼續(xù)聽音樂,用高舉雙手和放下雙手表現樂曲的高、底。
4、為樂曲伴奏,表現強、弱變化。
?。?)兩只青蛙唱歌,誰的歌聲大?誰的歌聲?。?/p>
?。?)大家的樂器都會學青蛙唱歌,我們來為他們伴奏。啟發(fā)幼兒討論怎樣為青蛙伴奏。
?。?)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用輕輕敲和較用力敲為青蛙伴奏,最后用力敲。
?。?)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小青蛙伴奏,另一部分為老青蛙伴奏,最后全體敲。
5、復習音樂游戲"要下雨啦"。
第21篇
活動目標:
1、學唱二聲部歌曲,用活潑、歡快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進一步喜愛合唱這種演唱形式。
活動準備:
二聲部圖譜、已學會的一聲部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缎淙~》
師:請大家跟著音樂的旋律做動作,進音樂王國去表演吧。
練聲:
1、復習《落下來》
來到了音樂王國,我們來唱唱《落下來》大家邊唱邊做動作,注意身體放松,面帶微笑,輕聲整齊的唱,感覺像一個人在唱。
2、合唱訓練
?。?)看手勢唱音階。
師:小音符被我們好聽的聲音吸引來了,他們要和我們做個"看手勢唱音階"的游戲。請看我的手勢唱出音階。
師:請這半的孩子看我的這只手,這一半的小朋友看我這只手,看我的手勢唱音階。
二、學習二聲部合唱《小青蛙》
?。ㄒ唬土暩枨缎∏嗤堋?/p>
師:"你們唱的真好聽,現在老師彈一首曲子,小朋友聽聽是什么歌曲?"
"你們的耳朵真靈,那我們要用什么樣的情緒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呢?"(用歡快跳躍的聲音,快樂的表情來表現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師:"剛才小朋友在演唱的時候,強弱拍子不夠明顯,這是兩拍子的歌曲,第一拍要唱的重一些,第二拍要唱的.輕一些,我們再來試一試。"
?。ǘ┨剿鞯诙暡康难莩獌热?,學習伴唱。
(1)師范唱合唱第一遍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二聲部合唱,我請林老師跟我一起來唱這首歌,請小朋友仔細聽,我們是怎么唱的?"
提問:"聽了我們的演唱大家感覺怎么樣?"(歡快)
"剛才我和林老師唱的一樣嗎?"
"哪個老師唱的跟你們一樣,哪個老師唱的和你們不一樣?"
?。?)師范唱第二遍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小朋友在聽一遍.
師:"剛才馬老師和林老師唱的一樣嗎?哪位老師唱的和你們一樣?(和你們一樣的,這是歌曲的第一聲部。)哪位老師和你們唱的不一樣,(林老師)林老師唱了什么?(呱、咚、游)林老師唱的是歌曲的第二聲部。
(4)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圖譜,探索歌曲的第二聲部。
師:"現在老師再來唱一遍,請小朋友認真聽,馬老師唱的什么地方唱的不一樣?在什么地方又和林老師一起唱同樣的歌詞?(教師一邊指圖譜一邊演唱)
師:"剛才馬老師在什么地方唱的跟林老師不一樣是歌曲的前半部分還是后半部分?"(前半部分)
A、小青蛙在池塘邊玩耍的時候,很開心,發(fā)出好聽的叫聲。
?。?呱"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B、接著,它就在東邊跳跳,西邊跳跳"咚"的一下子跳到水里面
("咚"我們也來唱一唱。)
C、在間奏的地方,青蛙在游泳"游"一起來試一試)
D、接下來在什么地方馬老師和林老師唱一樣的歌詞?(歌曲的后半部分)好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全體幼兒跟隨教師學習第二聲部。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演唱一遍"
青蛙叫"呱""呱""呱""呱"
跳到水里"咚""咚""咚""咚"
青蛙游泳"游""游""游""游"
一起唱"咕兒呱呱……"
?。?)抓出重難點,學習象聲詞(呱、咚、游)
師:剛才我們唱的(呱、咚)都是象聲詞,在念這些象聲詞時我們要念的活潑一點,跳躍一點,我們來試一試。"游"前面兩個小節(jié)要念足兩拍,后面的也是跳躍一點。
?。?)配上音樂進行練習
現在我們配上音樂來試下,
三、嘗試進行二聲部合唱
(1)與老師合作進行二聲部合唱
師:"大家學得真快,現在看我指揮,我唱第一聲部,你們來唱第二聲部,注意我一個人唱你們這么多人音量不能太大,要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唱的時候大家都要能聽到馬老師的歌聲。跟你們合作真是太愉快了,我們再來一遍吧。
(2)幼兒分組合唱。(交換)
師:"馬老師發(fā)現你們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真是越來越有音樂家的潛質了,接下來我們分成兩個聲部來唱。以這里為界限,這一半的唱一聲部,這一步的唱二聲部,唱不時候要傾聽別人的聲音,大家一起唱就像一個人唱一樣,第二聲部的歌聲音量不能超過第一聲部的音量。
?。?)請兩位孩子合作表演,
(4)跟老師互動
師:"今天來了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學本領,我們來邀請后面的老師一起唱一唱,我們小朋友唱第一聲部,請老師唱第二聲部,在咕兒呱呱的地方我們一起唱,
四、律動下課。幼兒隨音樂跳出音樂室。
師"你們和老師配合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學習了二聲部合唱,小朋友有學會了新本領。是不是很開心,我們一起跳個舞吧!
教學反思:
喜愛動物是兒童的天性,通過學生互動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輕松生動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自由充分發(fā)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放松的、活躍的心里狀態(tài),這樣既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不足的地方是在最后的綜合表演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學生的興奮度過高,所以課堂有點吵、亂,下次組織綜合表演時,我必須加強有效的組織能力,在活動前,要明確的提出具體該怎么做的要求,讓學生更有序的進行表演。
第22篇
目標
在熟悉音樂、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為樂曲配伴奏,會聽音樂打2/4拍節(jié)奏,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編力。
準備
有關剪羊毛的圖片或錄像、打擊樂器?!都粞蛎返匿浺舸艓В⒆層變盒蕾p。
過程
1、利用有關圖片、錄像向幼兒介紹剪羊毛的常識,知道羊毛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介紹時,配以《剪羊毛》的樂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表達的內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賞樂曲《剪羊毛》。教師彈奏樂曲《剪羊毛》,讓幼兒再次欣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講述音樂表達的內容情感。
讓幼兒通過音樂體驗剪羊毛的緊張的勞動、愉快的心情和音樂2/4拍節(jié)奏特點。
3、學習為樂曲配伴奏。啟發(fā)幼兒根據音樂的內容、節(jié)奏特點進行討論:怎樣打出節(jié)奏?編出幾種節(jié)奏型。
如:羊毛剪子發(fā)出的聲音
××××|××××|或×××|×××|;
人們高興的心情××|×—|××|×—|或×○|×○|×○|×○|
4、練習掌握以上幾種節(jié)奏型。教師逐一彈奏樂句,請幼兒再次討論用哪種節(jié)奏型合適?選定一種或兩種節(jié)奏型后,隨音樂拍手打節(jié)奏。
5、選擇和使用幾種樂器打節(jié)奏。幼兒持樂器分句練習。
如:手鈴:××××|××××|或×××|×××|
沙錘
鈴鼓:××|×〉—|××|×〉—|木魚:×○|×○
響板
6、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練。要求幼兒認真傾聽伴奏音樂,傾聽別人的演奏,記住自己樂器出現的順序,正確地打出節(jié)奏。
在改換樂器、改變節(jié)奏前一拍(或半拍)時,教師要給予暗示或提醒。
7、幼兒練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樂的氣氛。
反思
1、大班幼兒對隊形的變化已有濃厚的興趣。這從兩方面可以看出來。其一,在體育活動中進行的隊列訓練,幼兒非常感興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動中,本來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并不濃,許多孩子注意力渙散,但到了真正開始站隊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又回過來了。
2、要求交代不夠清晰。這是我的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它不是指活動中個別的要求沒解釋清楚,而是整個表演的脈絡沒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這個問題。既然是教師預設為主的活動,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整個表演等活動的大概框架,然后再處理好其中的各個要素(動作、隊形等)。所以活動的一開始就應該先通過清晰的示范和提問,理清動作的順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體的隊形變化開展活動。
3、隊形變化的圖譜設計得不夠科學。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特簡單,寫不出論文是因為在我看來那些長篇大論幾個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總是幾句話概括一下。其實這不叫簡單,這叫糊涂、馬虎。當模糊地覺得一件事兒不好時,我總不習慣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在哪兒,要怎么改變。對這次的圖譜也是一樣。在這之前沒仔細看過隊形的圖譜,只是根據自己的編排、憑自己的感覺畫了幾個隊形。畫完就感覺圖譜效果不好,挺亂的,至于具體不好在哪兒,又可以怎么改,我卻沒再細細思考?,F在才感覺到,圖譜的作用是讓幼兒了解隊形的變化,并能跟著圖譜的指引知道怎么做,我的那幅圖譜太瑣碎,幼兒不能一下子看出原來的隊形、要變的隊形等。其實只需要把幾個隊形的樣子畫出來,如一開始的兩排、后來的圓,至于具體的位置反正地上有點的提示。
4、過高估計了幼兒的能力。經常在活動前我會想象幼兒和我配合得很好的美好愿景,于是總容易過高估計幼兒的能力,比如《挪威舞曲》中對孩子分樂句編動作能力的預測、上次《剪羊毛》活動中對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能力的預測,再加上這次對幼兒按順序走圓形能力的預測,并且我還容易過高估計自己引導的能力,以為就算他們不會,就算活動中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我的引導也總能做好的?,F在才發(fā)現自己的倔強,以及人本性中有些思想真的是很難轉變,就算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下次還是會不經意地去犯,不知道要犯多少次、經歷多少次挫敗,才能把他牢牢記住,用理智克服這一不足,并逐漸內化為新的品質、習慣??赡芤院笤趥湔n的時候我該先翻一翻之前進行的一些活動,回顧一下自己的不足,在來謹慎地思考新的方案。
5、另外,我覺得學會隊形的變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技能目標,但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看,讓孩子體驗到那種跟著音樂愉快表演的成功感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讓教師對自己的活動有信心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覺上次曹老師組織的剪羊毛活動成功的地方。
6、開展課題快一年了,可成功的次數少之又少,今天上完后我?guī)缀跤幸院蠖疾幌朐偕弦魳氛n的感覺了,但是進行了反思后,又對下次活動充滿了希望,我有些越挫越勇的感覺,希望下周再組織一次,但又非常害怕面對再一次的失敗。
第23篇
教學目標:
1、準確演唱附點節(jié)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伴奏,創(chuàng)編動作,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3、在濃郁的情境中,聆聽和演唱歌曲,感受勞動的快樂,認識勞動的意義,對澳大利亞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通過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點節(jié)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練、輕捷的動作。勞動者有節(jié)奏的動作和樂觀爽朗的性格,點出了“熱愛勞動”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的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
教學難點:
感受附點節(jié)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師生律動《春天在哪里》
2、節(jié)奏訓練。(附點節(jié)奏)
3、導入新課
師:春天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春天到了,你們最喜歡做什么?(生各抒已見)
師:瞧!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幫助爸爸媽媽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學唱歌曲。
1、生談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什么樣的?)
2、師: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亞農民剪羊毛的時間,恰逢春季。為什么選擇這個季節(jié)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見)
3、師: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們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嗎?
生:想
師:剪羊毛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生:咔嚓
4、再次聆聽歌曲。(在每一個樂句后面休止符處加入—咔嚓)
5、師:牧場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聲表達愉快的心情(師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師伴奏。生用LA輕聲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變化(節(jié)奏緊湊、節(jié)奏變寬,時值變長)
7、試唱樂譜
師:歌曲共有幾個樂句?哪幾個樂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見
8、輕聲填詞(分析歌詞。解決難點)
師:白云,雪堆,絲綿這些詞語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練歌曲
1、師生接龍演唱歌曲。
2、分組演唱歌曲。(另外一組加入稱詞—咔嚓)
3、全班齊唱歌曲。
四、創(chuàng)編歌曲伴奏
生分小組討論設計伴奏。(師巡視指導)
生說說設計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結。下課
師:澳大利亞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國家,他們勞動時那種喜悅地心情值得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學習。我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成為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第24篇
本課教學目的: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2、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情緒。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碟片,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精彩2分鐘展示,師生問好。
1、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澳大利亞嗎?
生:沒有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參觀這個美麗的國家,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里迷人的風光?!痉耪n件】
師:澳大利亞不但風光秀美,他還被人們稱為“騎在羊背上國家”。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是世界上養(yǎng)羊頭數最多的國家,
每當夏天來臨的時候,養(yǎng)羊工人們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很辛苦,于是就一邊唱歌一邊勞動。
師:看完這些美麗的圖片,讓我們大致解了美麗的澳大利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好聽的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板書。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9頁。
二、學習歌曲:
1、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澳大利亞民歌《剪羊毛》,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遍歌曲。
邊聽邊思考:
1、工人們在剪羊毛的時候的心情是怎樣的?【出示問題】
【愉快、高興、輕快、富有彈性的】
2你們是通過那里看出來的?
【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還有生動的歌詞,有許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云、冬雪、絲綿。把綿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襖】
同學們說的真好。
3、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教師彈琴,學生跟唱?!緦W唱第一段歌譜,爾后學生填唱歌詞】
5、學唱第二段歌詞?!痉治龈柙~】
師:你們想一想,當人們從綿羊身上剪羊毛時,綿羊會不會害怕?
生:會的。因為人們在剪它們身上的毛時,它們害怕人們會傷害自己。
生:不會,因為人們和綿羊是好朋友,不會傷害它們的。
生;可是綿羊身上沒有了羊毛怎么辦?
生:它們身上的毛還會再長出來的。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大家都要穿著厚厚的毛衫來抵擋風寒,可是如果進入夏季,你們還會穿毛衫嗎?
生:不會。
師:是啊,綿羊也跟我們大家一樣,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會覺得很熱,所以等冬天過去了,人們就把綿羊身上毛剪掉一些,并把這些羊毛經過加工處理,這樣才有了我們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綿羊又會長出新的羊毛準備過冬。
6、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唱第二段歌詞。【如果自學】
7、如果你親自加入剪羊毛的勞動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樣?你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來演唱這首歌曲呢?
8、用愉快活潑的情緒,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過歌聲以及你的表情,把我們對勞動的熱愛還有自豪的心情表達出來。
9、分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的歌聲最動聽。
10、玩歌譜填詞游戲,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創(chuàng)編:
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歌曲?下面分組討論一下。
1、學生分組討論。
2、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3、帶領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各小組表演。
四、小結:
今天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通過學習歌曲《剪羊毛》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勞動給我們帶來的開心和自豪,讓我們懂得了勞動能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婦女節(jié),是媽媽們的節(jié)日,媽媽辛苦了一天,希望你們回家后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以讓媽媽休息一會,我們跟著《剪羊毛》的歌聲下課【播放音樂】
下課,音樂課禮式。
第25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復習“附點”節(jié)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樂知識。
2、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創(chuàng)編節(jié)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附點節(jié)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2、創(chuàng)編恰當的節(jié)奏,表現歌曲的情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設備、打擊樂器若干、頭飾。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1、播放復習上節(jié)課樂曲,學生自編動作表現音樂(進教室)。
2、組織教學同學們,在歡樂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我們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參觀一個美麗的大牧場,看看牧場里有什么?
3、發(fā)聲練習。
?。?)用多媒體畫面,出現大牧場,再走出幾只小羊。
師問:同學們,牧場里走來了什么動物?
生答:是小羊來了。
師啟發(fā):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麗的小花,高興地唱了起來,聽,他們是怎么唱的?
?。?)師范唱一遍練習曲。(可以請學生邊聽邊打節(jié)奏)
?。?)學生進行發(fā)聲練習。1=C至1=E(略)
二、音樂小練習。
1、聽辯旋律——分辨附點節(jié)奏特點。
?。?)教師播放兩段多媒體,畫面走出來一位小男孩。又跑來一匹大馬。點擊柵欄,屏幕出現兩條旋律:(略)啟發(fā)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聽,那一條旋律是表現小男孩走出來的,哪一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教師分別彈奏兩條旋律,引導學生仔細聽辨,討論后回答。
學生答:第一條是表現小男孩走過來的,第二條是表現大馬跑過來的。
進一步討論:第二條旋律采用的是附點節(jié)奏,給人以歡樂的跳躍感。
?。?)帶領學生擊拍并演唱旋律。
2、節(jié)奏練習―拍擊并掌握附點節(jié)奏。
?。?)出示節(jié)奏(略)啟發(fā)學生找出節(jié)奏容易拍錯的地方。
(2)學生討論并拍擊練習。
?。?)啟發(fā)創(chuàng)編動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攤手,捻指)
(4)指導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以多種形式進行節(jié)奏練習。(拍擊節(jié)奏,豎笛吹奏,模唱旋律,捻指)
教學思路:
教學中將節(jié)奏練習與音樂有機結合,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重點——附點節(jié)奏,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練習,又充分發(fā)揮音樂是聽覺藝術的特點,促使學生在聽中做,在做中聽,為學唱歌曲做了有利的鋪墊。
三、講授新課《剪羊毛》。
1、播放畫面,聽歌曲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情緒。
2、再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如:歌詞內容、旋律特點、歌曲背景、民族特點等,分層次,分步驟回答。
3、再播放畫面,簡介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及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4、教師范唱一遍(要求學生聽辨有幾個樂段)(兩個)
5、學唱第一段
?。?)先用“LU”模唱。
(2)按節(jié)奏讀歌詞,重點解決第四句。(請學生試著劃出旋律的走向,如階梯狀)(略)
?。?)學生輕唱歌詞。
6、學唱第二段
?。?)師范唱樂段,引導學生聽辯哪一個樂句是第一樂段中的變化重復。(三、四樂句)
(2)帶領學生唱一二樂句。
(3)完整唱詞。
7、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師啟發(fā):歌曲中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是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
?。?)師問:歌曲表達了剪羊毛工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同學們講得都很好,這首歌不僅表現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勞動心情,更表現了火熱的勞動場面。同學們,幸??渴裁磥韯?chuàng)造?(勞動)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思想感情,用歡快的聲音把歌曲再來唱一遍,好不好?
四、運用綜合藝術表現手段表現歌曲。
1、帶領學生創(chuàng)編節(jié)奏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方法:學生分組討論,自由選擇打擊樂器,再分組演奏,集體評價。找出恰當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2、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同時綜合其他藝術手段。
演唱:請1—2名同學領唱,其他齊唱。打擊樂器:學生討論并創(chuàng)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歌表演:學生自選頭飾,小羊,剪羊毛工人,創(chuàng)編動作并表演。
創(chuàng)編圖畫:學生創(chuàng)編圖畫,畫出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學生聽音樂出教室。
第26篇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固定句式,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并通過演唱感受歌曲的韻律美。
2、借助圖譜理解歌詞,當圖片被逐步抽去時,能憑記憶唱準歌詞。
3、游戲時學會自我控制,不大聲喊叫。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買菜》。
2、投影儀,空白紙4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逐一投影放大幼兒用書《買菜》畫面或者本活動附圖,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歌詞。
教師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圖譜并提煉歌詞。
教師出示圖二、圖三,引導幼兒在圖譜的提示下推理出相應的歌詞。
教師出示圖四,幫助幼兒理解"裝也裝不下"。
師:出了什么事啦?(教師用幼兒說的內容提煉歌詞)
2、教師范唱歌曲兩遍,幼兒傾聽并理解、記憶歌詞內容。
教師范唱歌曲。
師:我先來唱一唱這首歌,請小朋友們幫我聽一聽,你們剛剛說的好聽的詞有沒有被我唱進歌里,有沒有唱錯。歌曲中有一個地方沒有伴奏,聽聽看,是哪里?
教師再次演唱歌曲。
師:這次請你們聽我唱,聽的時候有兩個任務。第一,聽我有沒有唱錯。第二,猜猜圖上兩種標記分別表示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請幼兒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師請幼兒以正常的速度出聲學唱歌曲。
師幼共同玩"藏圖"游戲。
教師用白紙蓋住圖譜中的一種菜,讓幼兒回憶并演唱歌曲。
師:我現在用紙藏住一種菜,考考你們在唱的時候能不能記住。
師:誰也想上來藏菜呀?你準備藏哪一種菜?
師:我把2~3種菜蓋起來,你們能唱得出來嗎?
師:沒有圖片了,你們還能唱出來嗎?
4、教師幫助幼兒反思本次活動中使用的學習策略。
師:今天我們是怎么學會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圖片的??墒亲詈髨D片全部被遮蓋住了,你們不看圖片也唱出來了,這是為什么呢?說明圖片內容已經印到你們的腦子里了。
第27篇
活動目標:
?、背醪綄W習歌曲,能清晰、有節(jié)奏的念白。
?、矊W習用看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歌曲節(jié)奏圖譜一張、小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遷移生活經驗。
?、蹦闳ゲ藞鲑I過菜嗎?和誰去的?菜場有什么菜?是呀,菜場的菜兒多又多。
⒉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也要去買菜了,聽聽我和誰去買菜?
二、欣賞理解歌詞,學習用看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苯處煹谝淮瓮暾莩?。
?、盼液驼l去買菜?是的,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買了什么菜?(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并放在固定的位置)
預設:這是什么?(是的雞蛋圓溜溜呀)
青菜怎么樣?(青菜綠油油呀)
母雞是怎么叫的?(對,母雞咯咯叫,我們來學一學)
你還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菜?(魚兒蹦蹦跳呀。)
?、莆液湍棠藤I的菜可不止這些呢,聽我再來唱一唱還有什么菜?
⑶第三次清唱菜名:誰聽到了還有什么菜?
?、彩崂砀柙~,熟悉菜名。
?、盼液湍棠藤I了這么多菜,我們一起說一說。我剛才說的這些菜有節(jié)奏嗎?你們能像我這樣有節(jié)奏地說一說嗎?我們可以拍著身體的哪里來說一說呢?誰愿意來說一說?
?、七@些菜都是唱出來的嗎?哪些是唱的哪些是說的?紅色節(jié)奏是唱的,綠色節(jié)奏是說的,著首歌真有趣,有唱的有說的。
三、學唱歌曲。
?、钡谝淮窝莩?。
這首歌叫做“買菜”,這次請你們將這些菜唱出來,有節(jié)奏地說出來。
?、惨龑в變嚎磮D譜完整演唱歌曲。
⑴這次可以看著圖譜跟著我完整地唱一唱。你們唱的有沒有哪里有問題,我們來幫助你。
?、坡犌宄白啵谇白嗵幙梢渣c點頭再來唱一唱。
?、琴I菜心情怎么樣,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那開心地用好聽的聲音再來唱一唱。
?、撤纸巧莩枨?/p>
誰愿意做奶奶誰愿意做孩子來唱一唱。(兩次)
第28篇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好歌曲中的節(jié)奏,并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點。
2.學習用看圖譜的方法理解記憶歌詞,并連貫地演唱歌曲。
3.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唱歌的快樂。
教學準備:
圖譜 音樂
活動過程:
一、練聲
二、談話導入
師:你們有沒有去過菜場呀?你跟誰一起去的?在菜場里你都看見了哪些菜呢?
小結:菜場里有雞鴨魚肉蔬菜豆制品等各種各樣的菜。今天,有個小朋友他也要和奶奶一起去買菜,我們來聽聽他都買了哪些菜。
三、學唱歌曲,重點學習說唱部分。
?。? 師范唱。
師:誰來說說,歌曲里唱了哪些菜呢?
2.重點學習“雞蛋……蠶豆、毛豆、小豌豆?!?/p>
?、艑W習“雞蛋…魚兒水里游?!?/p>
提問:
雞蛋長得什么樣?。壳嗖耸裁搭伾??母雞會怎么樣啊?魚兒呢?(幼兒學習:模仿動作練習;看圖譜練習。)
?、茖W習“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
師:又買了哪些菜?
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幼兒學習:看圖譜練習;拍節(jié)奏練習。)
?、浅醪搅私庹f唱的形式,兩段連起來完整練習。
師:你們有沒有發(fā)現這首歌有的部分是唱的,有的是……說的,跟著節(jié)奏把歌詞說出來這種方法就叫說唱。
四、完整學唱
1.學唱歌曲。
師:師整體范唱并將圖譜補充完整。
2.看圖譜學唱歌曲。
3.用愉快的聲音唱歌曲。
4.用多種形式演唱。
?。?)師幼輪流接唱
?。?)男女輪流接唱
(3)交換輪流接唱
( 4 )表演唱
五、游戲——買菜
1.介紹游戲玩法。
師:老師扮演奶奶,小朋友當菜寶寶。老師點到誰,誰就變成一顆菜并模仿那棵菜的動作。
2.師生共同游戲。
教學反思:
《買菜》是一節(jié)貼近幼兒生活情趣的音樂活動?;顒右婚_始,我用談話引起幼兒興趣,提出問題引出歌曲的說唱部分,然后讓幼兒多種形式地完整學唱歌曲,最后通過玩游戲來增強幼兒表現的欲望,進一步鞏固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顒又形艺J為有這樣幾個地方是較成功:
1.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圖譜能幫助幼兒理解、熟悉、記憶歌詞。本次活動,我根據歌詞內容設計形象的圖片,通過提問引發(fā)幼兒回憶歌曲中歌詞,并利用可活動的圖片將圖譜填充完整。幼兒看著圖譜學唱歌曲,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能很快理解歌詞內容,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在這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難點前置的方法。活動中重點定位在理解歌曲內容,借助圖譜初步學習清唱歌詞。難點則定位在對歌曲中說唱部分感興趣,讓幼兒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點。將歌曲中說唱部分放在開始部分學習,既先解決了活動中的難點,又使幼兒能反復感受說唱的歡快節(jié)奏,為后面的完整學唱、多種形式的演唱作了很好的鋪墊,提高了活動的成效性。
第29篇
教材分析: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說,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guī)定的節(jié)奏來唱,卻存在困難。于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jié)奏分別畫出,如蘿卜就畫兩個并列的蘿卜,西紅柿就畫3個并列的西紅柿,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jié)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jié)奏,
活動目標:
1、幼兒學唱歌曲《買菜》。
2、培養(yǎng)幼兒的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讓幼兒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到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圖片若干(與歌詞內容相匹配)
2、幼兒操作的卡片若干張,每人一支水彩筆。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律動,帶領幼兒來到課前準備好的菜場場景內。
只見活動室里布置成農貿市場,里面有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肉類、家禽類等,各種菜都分類放好,給孩子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反思:本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做鋪墊的,幼兒通過愉快的參觀活動,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2、學習歌曲《買菜》。
教師說到:"我是誰呀?媽媽今天帶你們去個好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他們有的跟在媽媽的后面,有的的拉著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過來高高興興地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去買菜。
教學反思:
教師利用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通過扮演媽媽的形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引發(fā)他們的生活體驗。
幼兒參觀過菜場以后都搶著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說:“我看到了花菜、蘿卜、青菜、魚、雞、還有蝦” ;有的說:“看到了茄子、西紅柿、辣椒、青菜和帶魚” ;有的說:“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雞蛋?!?/p>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媽媽在菜場里買了什么?
(1)完整欣賞歌曲,
(2)通過律動學唱歌曲,
?。?)兩人一組角色表演學唱歌曲。
第30篇
教學目標:
l、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式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歌曲律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興盛的牧畜業(yè),豐富的礦藏養(yǎng)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贊美了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后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面前展現一幅什么圖畫?
2、教師小節(jié):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jié)拍掌握兩拍半的節(jié)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l、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yōu)美。蒙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腕組合就是根據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chuàng)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yōu)美的歌聲中,從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第31篇
教學目標:
1、能對民族音樂感興趣,愿意了解民族音樂的相關風土人情與文化背景。
2、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創(chuàng)編與表現活動,從中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場境。
3、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生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電腦機房,課件、學生自備自己能演奏的樂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
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曲調特點。
教學難點:
能為全曲分段,分辨各樂段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
瑤族風情
課件展示:瑤寨風景、瑤族服飾、瑤族婚俗、瑤族長鼓舞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瑤族的風土人情,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大山為依靠,趕山、吃飯、逐山而行,世代流動繁衍,是我國少數民族中遷徙最頻繁的一個民族?,幾逯饕幼≡趶V西、湖南、廣東、云南等130個縣?,幾逵?0多種稱謂,主要以頭飾區(qū)別劃分支系。訂婚儀式上,瑤族婦女往男方來賓臉上抹泥巴,以圖吉利,他們常常跳長鼓舞進行自娛自樂。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欣賞《瑤族舞曲》,共同感受和體驗瑤族邊寨的歡樂生活吧!
二、新課教學
1、演唱主題音樂。
學生跟音樂演唱
2、欣賞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
思考題:1)全曲分為幾部分?
2)注意聽剛才演唱的主題旋律依次在哪一部分出現?
3)聽完全曲有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師小結:《瑤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據劉鐵山、茅沅同名管弦樂改編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展現了瑤族人民歡度節(jié)日的動人場面。全曲分為三部分,屬于帶引子的復三部曲式。
課件展示:
復三部曲式結構圖:ABA
引子||:a:||||:b:||cdcab尾聲
第一部分:引子、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第二部分:主題音樂三、主題音樂四
第三部分:主題音樂一、主題音樂二
三、實踐與創(chuàng)作
1、給學生提供大鼓、碰鈴、木魚、響板、镲等打擊樂器,學生為《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即興配打擊樂器伴奏,分成四大組,每一組配一段。在配打擊樂器伴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部分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
2、會演奏樂器的同學根據自己所演奏的樂器音色,商量好選一段主題音樂進行練習,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當中進行演奏。教師可以選引子部分和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用琵琶演奏。(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班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第一組:引子第二組: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第三組:第一部分第二主題
第四組:第二部分主題
再現部分在老師的指導下配打擊樂器伴奏。
3、合奏《瑤族舞曲》的主題旋律
師:同學們,長鼓舞是瑤族常跳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今天我們也隨著《瑤族族舞曲》一起走進歡樂的瑤家山寨,去共同分享他們的快樂吧?。ò磸腿壳浇Y構演奏《瑤族舞曲》,在演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旋律的速度和力度,不會演奏樂器或沒有拿到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拉成一個圈或者是即興創(chuàng)編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在表現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第32篇
教材分析:
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第二課。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們置身于音樂的天地中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用音樂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好的弘揚民族文化。
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樂曲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思維,感受《瑤族舞曲》速度、力度特點、感受樂曲情緒,就成了本課的重點,而記憶樂曲的旋律,引領學生作出對節(jié)選部分的樂曲的正確分析便成了本課的難點。課前我布置給學生作業(yè)收集相關的瑤族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并大膽的利用網絡教室與學生共同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二時的欣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計算機”音樂課。激發(fā)了她們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學習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音樂,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本土音樂文化,初步了解長鼓、《瑤族舞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相關的知識。
過程和方法: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的音色、力度、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和熟悉樂曲的主題,掌握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節(jié)奏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感受《瑤族舞曲》速度、力度特點、感受樂曲情緒
教學難點:
掌握瑤族舞曲的節(jié)奏及音樂風格特點。分析作品內部的主題變化發(fā)展。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室、PPT
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組收集的資料,并向大家簡單的介紹。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網絡教室利用白板制作課件并演示。
(百度圖片瑤族服飾)設計意圖、依據: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提高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動手能力。
2.教師將自己制作的瑤族風光片展示給學生,通過語言介紹,了解“盤王”、“長鼓”等關鍵詞,為欣賞教學打好鋪墊。
開發(fā)網絡資源,將視頻、音頻、圖片等資料利用軟件制作成走進瑤家山寨的段短片,讓學生著重更了解與瑤族舞曲相關的內容。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
設計意圖、依據:
利用姐妹藝術“有聲的文字——語言”。讓學生更直觀自然地了解了關鍵詞,盤王、長鼓、長鼓舞等。
二.學習新知
1.好看的風光,好聽的樂曲,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非常有特點,被喻為“有音無影”。也就是根據動聽的音樂聯想出舞蹈的場景。那么如此美妙動聽的旋律又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學生帶著疑問,欣賞視頻介紹瑤族舞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曲作家劉鐵山的短片。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上網收集下載的中央電視臺主持走訪曲作者劉鐵山的視頻短片。
設計意圖、依據:借助于視頻短片的記者采訪,讓學生直觀的了解了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情激趣,豐富了對音樂的理解。
2.再次聆聽:分段聆聽并隨著音樂做該主題主奏樂器的演奏動作,學生感受、體驗樂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感。并自覺完成p11頁課后習題。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依據:提高學生記憶旋律的有效性。
三.鞏固練習
1.拓展延伸:把課內外有機融合,拓寬學習渠道,提升課堂立意,播放其他形式的瑤族舞曲并和同學們一起觀看。為學生介紹新稻子演唱組的成長經歷,并播放在青歌賽上演唱的《瑤族舞曲》改變的歌曲。學生與教師共同欣賞其他形式的瑤族舞曲并和老師一起觀看。
教學媒體(資源)的作用和運用: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秀資源,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設計意圖、依據:旨在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感情,也為使學生能夠永久喜歡上聽覺這門藝術奠定基礎。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心愿。
2.達標檢測:
?、佟冬幾逦枨肺覈膫€少數民族的樂曲?創(chuàng)作于哪一年?曲作者是誰?
?、谡f出三個以上少數民族的特色樂器。
?、邸冬幾逦枨返那浇Y構?由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都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苷埬懵犅牞F在播放的樂曲是《瑤族舞曲》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怎樣的情緒?
形成性評價:
1.關于測試問卷,學生對樂器的名稱和音色回答的不是很好,這也是我最需要充電的環(huán)節(ji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從這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
2.由于五年級的學生的心理因素吧,和低年級的同學比較,都很不情愿到前面進行參與表演,但是對于網絡課卻格外的喜歡,特別是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大膽的采用了學校的網絡教室,學生們在機房上音樂課還是第一次,課堂上的表現都很興奮,從收集、整理到制作課件,都興致盎然。
板書設計:
1.小組探究 自主活動——學生展示收集的瑤族資料
2.情境導入 了解新知——欣賞瑤族風光片、視頻播放,了解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曲家。
3.初聽全曲 感受音樂——初步感受聆聽樂曲,小組合作回答問題。
4.分段聆聽 記憶樂曲——認識瑤族長鼓、學習它的基本節(jié)奏型
5.再次聆聽 逐步深入——再次整體聽賞,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
6.拓展延伸 提升課堂——聆聽欣賞瑤族舞曲改編的音樂作品,提升課堂氛圍。
第33篇
教學意圖:
綜述孩子們對于粉刷匠可能不是了解,而通過歌曲能讓孩子們更好的了解粉刷匠,并知道他是怎么工作的。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粉刷匠》,能表現歌曲輕松、幽默的情緒。
2、學習根據歌詞內容自由編動作。
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并能進行表演。
能自己編動作表現歌曲。
教具準備:
1、《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磁帶及錄音機。
2、彩色小貼紙若干;幼兒自制紙帽子;小水桶若干。
活動流程:
一、欣賞《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第14頁"粉刷匠"的畫面提問: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請幼兒來學一學粉刷匠刷墻的動作。
二、欣賞歌曲老師帶來了一首《粉刷匠》的歌曲,請你們一起來聽聽。
提問:歌曲里講的是誰的故事?
聽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覺輕松、幽默的情緒)
三、學唱歌曲
(一)理解歌詞。
提問: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覺得哪一句最好聽?
(二)學唱歌曲。
教師結合伴奏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提問:他的小鼻子變成什么樣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并嘗試用動作來表示)幼兒跟音樂伴奏演唱若干遍。
(三)游戲"粉刷匠"。
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做墻,一人做粉刷匠,表演歌曲一遍;表演第二遍時互換角色。
四、自由表演歌曲教師請幼兒戴上紙帽子,拿起紙刷子,提起小水桶,教師兩手各拉兩個幼兒成一面墻,請幼兒邊唱歌曲邊按節(jié)奏做刷墻動作。幼兒表演一遍后,教師拉著另外四位幼兒換一地方成另一面墻,請幼兒邊唱歌曲邊按節(jié)奏做刷墻動作。(引導幼兒把粉刷匠輕松、幽默的情緒表現出來)
活動反思:音樂活動《粉刷匠》是一首波蘭兒童歌曲,她以活潑、風趣的曲調和輕松、幽默的歌詞相結合,描繪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勞動的情景。
韻律清晰明快,歌詞淺顯易懂,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
為了使教學活動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我這樣組織了教學: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圖片來吸引幼兒,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的欲望。
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戲中,引導幼兒學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師一遍遍的示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容,從而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首歌曲。
最后讓孩子隨著音樂一起揮動手中的小刷子,給房子進行粉刷。從一個小房子到一個大房子,在游戲中感知音樂的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第34篇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粉刷匠》,并在學會歌曲后,感受音樂并表現的勞動者的形象,親自動手當一個小小的粉刷匠。
2、通過各種形式來表現歌曲,引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通過自主創(chuàng)編歌詞加強對音樂旋律的熟記,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粉刷匠》并進行舞蹈表演。
教學難點:
唱出粉刷匠快樂的心情和對歌詞的理解。
教具準備:
CAI課件、鋼琴、自制帽子、顏料及自制小房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藥追游锏腵圖片,你們猜一猜它們都在做什么呢?(課件出示:密封采蜜,烏鴉反哺,公雞打鳴)
生:
師:同學們真聰明!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歌曲,聽聽看這首歌和剛才的幾幅圖片共同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生:(出示課件標題:“勞動最光榮”)
師:那你們在家都幫爸爸媽媽做事情嗎?
生: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游戲,我們運用四二拍節(jié)奏的方式提問回答.
你會做什么啊?
我會衣服啊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啊,那現在又一位節(jié)奏娃娃和你們一樣也很能干,課他最近卻遇到了一件煩心的事情,因為他剛搬進了新家,他的房子還沒有來得及刷呢?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幫助他粉刷新房子嗎?
生:愿意
板書:粉刷匠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
三、新授
師:既然小朋友們都想來幫小粉刷匠一起刷他的新房子,那在刷房子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把本領學會???
生:是的
1、師: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節(jié)奏型(課件出示四二拍的節(jié)奏型)
老師帶領同學們拍一拍,并請一位同學進行表演。
2、把書本翻開,完整聆聽歌曲范唱,初步感受歌中快樂的感情。
3、復聽歌曲,聽一聽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的內容?小粉刷匠是怎樣刷他的房子的呢?
生答:
4、聽老師彈琴并范唱全曲,請同學回答老師是用一種什么樣的情緒進行演唱的呢?
生答:快樂、愉快
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的正確,那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同樣也要帶有快樂的心情去演唱啊
5、首先跟錄音后面小聲哼唱
6、跟老師伴奏酌句學習并記住旋律。
7、小組及男女生表演老師給予評定進行鼓勵。
三、歌曲表現
師:課前,同學們都準備了粉刷匠的頭飾讓我們跟著音樂,呆著快樂心情和今天的收獲,舞起來吧?。▽W生表演)
老師請上幾位同學上臺表演,底下同學邊唱邊跳為他們伴奏。
四、游戲環(huán)節(jié)
老師準備了兩座小房子,今天也想請來兩位最能干的小朋友和我一起來把它們刷一刷,我們也來比一比誰家的房子最漂亮哦。
生高興地配合,老師給予肯定和贊美。
五、知識拓展
師:在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的職業(yè),像農民伯伯,工人叔叔、廚師等等,他們都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么今天老師就根據裁縫師這一職業(yè)的特點編創(chuàng)了一下這段歌詞,請同學們聽老師唱一遍,想象看裁縫師都做了那些事情呢?
第35篇
活動目標:
1、歌曲《粉刷匠》,能表現歌曲輕松、幽默的情緒。
2、根據歌曲內容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勤勞的人們》磁帶及錄音機
2、彩色小貼紙若干;幼兒自制帽子與紙刷子,小水桶若干。
活動過程:
1、欣賞《小朋友書勤勞的人們》第14頁“粉刷匠”的畫面我們先來看看這書,咦?這書上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呢?哦,原來他是一名粉刷匠,正在忙碌著粉刷墻壁呢!那他是怎么粉刷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
2、欣賞歌曲
今天呀,老師就帶來了一首好聽得歌曲《粉刷匠》,先請你們來聽聽吧!
好了,誰能告訴我,你聽到歌曲里講的是誰的故事?
聽了這首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呢?(輕松、幽默)
3、學唱歌曲
你覺得這首歌曲好聽嗎?那你覺得哪一句最好聽?
那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好聽的歌曲如何?
教師結合伴奏范唱,幼兒輕聲跟唱
我們來為這首歌曲創(chuàng)編幾個粉刷匠的工作時的動作,等一會兒邊唱邊自己表演,如何?
既然歌曲學好了,我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表演表演,一人做墻,一人做粉刷匠,邊唱邊表演。
4、自由表演歌曲
現在請你們戴上自己制作的紙帽子,拿起紙刷子,提起小水桶,都來做小小粉刷匠,一起去工作吧(播放歌曲,幼兒自由表演)
第36篇
教學目的:
拉丁舞以其動作的舒展流暢、自由隨意、熱情奔放、節(jié)奏明快和具有健身、健心、健美等功能特點,將健身性、娛樂性、表演性和社交性融于一體,通過拉丁舞舞蹈的學習和實踐,初步掌握“世界性形體語言”,培養(yǎng)文明禮貌和社交能力,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之目的。
教學重、難點:
1、基本步法
2、培養(yǎng)音樂感,進行自我的審美教育
教學準備:
1、拉丁舞音樂和視頻。
2、VCD、電視機、MP3、音
一、導入
1、聽一段牛仔音樂,問同學這段音樂有什么樣的特點?
二、簡單介紹拉丁舞
拉丁舞分為拉丁國標舞和拉丁舞:
拉丁國標舞是規(guī)范、嚴格、標準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礎上發(fā)展規(guī)范形成的競技專業(yè)舞蹈,內容倫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
拉丁舞又稱拉丁風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國標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眾民間舞蹈,隨意,休閑,放松是它的特點,有較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深受人們的.喜愛。
倫巴舞(rumba),起源于古巴,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27小節(jié)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tài)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
恰恰?。╟ha cha cha),起源于墨西哥,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鐘31小節(jié)左右。恰恰恰,音樂有趣,節(jié)奏感強,舞態(tài)花俏,舞步利落緊湊,在全世界廣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于巴西,音樂為4/4或2/4拍,速度每分鐘51小節(jié)左右。桑巴舞,音樂熱烈,舞態(tài)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深受人們的鐘愛。
斗牛舞(pase doble),起源于法國,發(fā)展于西班牙,它的音樂為2/4拍,速度每分鐘62小節(jié)左右。斗牛舞音樂雄壯、舞態(tài)豪放、步伐強悍振奮,是人們對它情有獨鐘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于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fā)展而來,其音樂節(jié)拍為4/4拍,速度每分鐘43小節(jié)左右。也正是因為它的音樂歡快、舞態(tài)風趣、步伐活潑輕盈的特點
三、教學內容
(1)站姿倫巴與恰恰
A、雙腳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橫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聳肩;
C、任意一只腳向側方想邁出一步,伸直支撐腿,身體重心轉移到支撐腿上,骨盆可自由轉動,重心在支持腿的腳跟處。支撐腿的膝蓋向后鎖住,骨盆移動的程度一身一上部不受影響為宜。
?。?)桑巴和牛仔
A、雙腳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橫膈膜,伸直椎骨,不要聳肩
C、任意一只腳向側方向邁出一步,伸直支撐腿,身體重心集中在支撐腿的腳掌,腳跟仍不離地面。支撐腿的膝蓋不要向后鎖住。
?。?)斗牛舞
A、雙腳并立,自然放松。
B、抬起橫膈膜,伸直脊椎骨,不要聳肩;
C、當雙膝伸直時,膝蓋并不向后鎖住。
第37篇
課時:
1課時
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5《音樂與舞蹈》
第三單元舞蹈世界
教具:
DVD機、電視機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藏族的民間舞蹈,感受藏族的音樂特點和舞蹈風格,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音樂舞蹈文化。
2、能較好地跳一個藏族舞蹈組合,掌握藏族民間舞蹈的基本動率。
重點:通過觀摩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藏族音樂與舞蹈的特點,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動率特點,能夠抓住音樂的特征。
難點:要求學生在舞蹈中膝部保持松弛、曲伸和顫動,并由膝部的曲伸和顫動加上重心的移動以帶動上身晃動。
二、教材分析:
激情奔放、文中樸拙的藏族舞蹈
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傳統的民族。藏族人民在歌舞中歡慶佳節(jié),也在個歌舞中祭祀祈禱,用歌舞來伴隨勞動,也在歌舞中贊美愛情和生活,歌舞活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藏族舞蹈體態(tài)的基本特征是做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傾。特有的高原環(huán)境造成了藏族民間舞“無屈不成動,欲動必先屈”的動律規(guī)則。藏族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弦子”、“踢踏”和“鍋莊”。
弦子:以優(yōu)美、柔顫、富有歌唱性著稱。
踢踏:藏語稱為“堆諧”。
鍋莊:藏語稱為“卓”,是圓圈歌舞的意思。
三、學習過程:
1、熱身: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漢族————云南花燈的基本動作。
2、介紹藏族音樂與舞蹈的特點。
3、隨節(jié)奏練習膝部的顫動,加強上身的松弛感覺。
4、作品賞析《牛背搖籃》。
5、學習“弦子”的基本動作:
步伐:單靠、長靠、三步一撩、拖步
手臂:甩袖、撩袖、拋袖
6、配合音樂《吉祥頌》,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跳動藏族舞蹈。
四、小結:
鼓勵學生進行舞蹈表演,可獨舞或三人舞。
收集藏族的民間音樂與舞蹈資料
第3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冊音樂教案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綜合訓練:旋律連接。
2、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一聲部學唱。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親切、熱情的演唱《黨的關懷親親的哩》,抒發(fā)他們對黨的'真摯情感。
2、通過旋律連接的填空練習,培養(yǎng)學生對旋律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初步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一聲部部分。
教學難點:旋律連接的填空練習。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0頁綜合訓練1)
注意:用稍快速度來演唱,注意聲音要連貫,音階要清晰,口形要正確。
二、綜合訓練
1、兩人為一組,念熟第一條樂句譜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樂句旋律特點。)
學生討論:這條樂句旋律上有什么特點?(注意觀察每一個音符)
結論: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樂句落在屬音sol上,有半終止感,這條樂句結尾應該落在do上。
3、兩人一組,討論創(chuàng)作旋律。
跟教師的琴聲唱一唱,看誰連接的流暢、通順。
4、(第二樂句處理辦法同第一樂句。)
第二樂句骨干音是“l(fā)a”、“do”、“mi”,該句為五聲羽調式,結束音應該落在la上。
三、學唱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
1、教師介紹黨帶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ㄖv一些革命、改革開放的事情給學生聽一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聽錄音范唱,請同學跟著用la來哼哼。
請學生說說,這首歌曲特點,聽后感受?
3、學唱曲譜:
兩人為一組,將歌曲的歌譜讀熟。教師帶領復讀。
跟琴視唱曲譜。
4、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跟琴視唱歌詞。
反復練唱。
四、聽音樂下課。
板書設計:黨的關懷親親的哩
稍快熱情民歌風格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學唱。
2、歌曲處理。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親切、熱情的演唱《黨的關懷親親的哩》,抒發(fā)他們對黨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學唱。
教學難點:運用各種力度記號來唱出歌曲的情緒。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同前節(jié)
二、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學唱。
1、以獨唱、齊唱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第一聲部的掌握情況,抽查5人次。
2、全體學生唱一遍歌曲。
教學生第二聲部,掌握節(jié)奏。
3、師彈琴,讓第一聲部用“u”,第二聲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進去,讓學生體會歌曲與詞的結合。
把學生分成兩個聲部,以親切、熱情的情緒唱好歌曲。
三、歌曲處理:
1、集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請同學觀察:書中出現了哪些力度記號?
把它們找出來,分別唱一唱。
3、這首歌曲與以往我們學過的不同,出現了很多間奏?
提問:有間奏就代表休止嗎?
我們應該怎樣演唱這一部分?
練唱。
4、找出這首歌中出現的一些襯詞和疊詞。
“嗨”、“的哩”、“高高”、“長長”……
著重練一練這幾個詞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黨的關懷親親的哩》。
四、黨對我們的關懷真的是親親的。下節(jié)課我們來欣賞一首《北京喜訊到邊寨》。大家自己來體會。
板書設計:黨的關懷親親的哩
力度變化:
強―中弱―中強―強―中弱―很弱―中弱
課后小記:
第39篇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節(jié)奏變化,能隨音樂合拍做動作
2、體會運用身體樂器創(chuàng)編表演來進行角色游戲的樂趣
3、體驗小鞋匠在勞動中的愉悅心情
活動準備:
音樂《鞋匠之舞》《小小玩具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律動《小小玩具兵》,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節(jié)奏,變換動作進行活動,體會運用身體樂器的樂趣
2、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走的很好呀,小朋友們的鞋子很漂亮,我有一雙漂亮的鞋子可是前幾天穿壞了,謝謝小朋友的提醒我把鞋子修好了,我到底找誰修好了鞋子呢?他們是怎么做鞋子的呢?請幼兒說一說,模仿一下
二、初步感受欣賞樂曲,了解作品主題
1、出示課件:幼兒傾聽音樂《鞋匠之舞》
你聽到音樂里小鞋匠在干什么?
2、再次欣賞,老師模仿鞋匠,跟隨音樂做動作
我們一起來學習小鞋匠修鞋吧
3、幼兒聽音樂扮演鞋匠練習動作,啟發(fā)幼兒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
A補鞋子:用食指做針,練習縫的動作,提醒:鞋子是硬硬的,縫的時候要用力
B釘釘子:一手做錘子或兩手做錘子練習釘的動作。請小朋友說一說是怎么釘的,并練習,提醒幼兒說出:釘釘釘……
C快樂心情:小鞋匠做完鞋子后的心情,用不同動作表示
4、互動游戲:
隨機播放音樂,幼兒根據聽到的音樂練習動作
三、聽音樂集體表演
現在老師要看一看你們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小鞋匠了。
1、聽說小朋友們會修鞋子了,看看誰來找我們了?
第一次完整表演
2、小鞋匠們修的很不錯,看看,又有小動物來找我們了,是誰呢?
第二次完整表演
今天小鞋匠的心情怎么樣呢?為什么不開心呢?
3、天晴了,我們又可以工作了呀,看看,又誰又來請我們修鞋子了呢?
第三次完整表演
結束:小鞋匠們努力工作了一天,明天讓我們一起再幫其它小動物接著修鞋子吧!
四、活動延伸
回家和家長說一說小鞋匠是怎么工作的,幼兒聽爸爸媽媽講一講自己的工作并說一說,做一做
第40篇
活動目標:
1、通過圖片、動作理解、學習兒歌,正確發(fā)準“釘、縫”等字的字音,并邊念兒歌邊游戲。
2、理解兒歌中的動作,并大膽地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鞋匠做鞋的動作。
活動重點:
通過圖片、動作理解、學習兒歌。
活動難點:
正確發(fā)準“釘、縫”等字的字音,并邊念兒歌邊游戲。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提問:畫面上有些什么?畫面上的人是誰?小鞋匠在干什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初步知道畫面上畫的是小鞋匠,他在做鞋子。)
2、小鞋匠是怎么做鞋子的呢?(幼兒自由講述)請小朋友仔細地看一看老師表演的'小鞋匠是怎么做鞋子的。
二、引導幼兒理解學習兒歌。
1、教師根據兒歌的內容,表演啞劇《小鞋匠》,(注意強化兒歌中的動詞部分:繞、拉、釘、縫等。)
2、小鞋匠是怎么做鞋子的?小鞋匠做了哪些動作,是什么意思呢?(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描述表演中的動作,并邊說動詞邊學相應的動作。)3、教師示范朗誦兒歌,邊朗誦邊做動作,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
4、提問:
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小鞋匠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鞋的?
5、教師再次示范朗誦兒歌。
6、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學念兒歌。
7、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三、學習表演動作。
我們來做小鞋匠,一邊念兒歌,一邊來做一雙漂亮的皮鞋,好嗎?
四、創(chuàng)編游戲。
1、除了皮鞋,你們還想做一雙什么鞋子?
2、我們來分組做鞋子比賽。(將幼兒分成三組,輪流表演兒歌。)
3、請個別幼兒上前表演兒歌。
五、引導幼兒體會勞動的快樂
小鞋匠們,你們做了這么多鞋子,真了不起,你們的心情這么樣?小鞋匠們真能干,做鞋子雖然很辛苦,可是能做出許多漂亮的鞋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