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答案及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七年級上冊《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答案及教案一等獎
七年級上冊《“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1.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 ;
3.學習本文運用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學習難點】體會環(huán)境對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主學習】
一.夯實基礎(chǔ)知識
1.借助工具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元勛( ) 浩hàn( ) 惶恐( ) 膽qiè( ) 臻 ( )
mò地( ) 模型( ) liáo liáo無幾( ) 珩( ) 輪kuò( )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2.下面成語的書寫都有錯誤之處,請指出并改正。
暫露頭角( ) 消聲匿跡( ) 含辛如苦( ) 漢馬功勞( )
風塵樸樸( ) 風餐路宿( ) 風刀雙劍( ) 廖廖無幾( )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3、整體感知:
(1) 鄧稼先,著名 家,是中國 、 主要的理論設(shè)計者,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 ”獎章。
(2) 本文是一篇 通訊。這種文體要求能 地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情。以敘述為主,也可結(jié)合 、 ;時間要求不像 那么及時。
解決方法:第一小問,學生自行根據(jù)課后注釋及預習,上網(wǎng)查閱資料完成,加深對人物的理解。第二小問,教師課前講授。
【合作探究】
1、 課文依次寫了哪些事情?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解決方法:學生根據(jù)課文小標題的提示,概括三大事件,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事件中所體現(xiàn)的人物精神,老師最后加以總結(jié)歸納提煉。
2、將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標示出來,想一想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好在哪里?
解決方法: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動作描寫的細節(jié),結(jié)合前一小問,點撥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引導學生學會寫人的技巧,將讀和寫統(tǒng)一起來。
3、讀了這篇文章后.主人公鄧稼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本文在寫作上還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解決方法:此問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寫作技巧的借鑒,尤其是環(huán)境烘托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的作用。此題主要通過老師提問學生,講授來完成。
【拓展延伸】
1、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還知道哪些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講一講你所了解的有關(guān)事例,與同學交流。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于課前三分鐘以圖片、文檔的形式交流。建議還可利用班會課交流展示,尤其是視頻資料,可以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觀教育。
2、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質(zhì)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解決方法:學生自由暢談,言之有理即可。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練練測測】
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嫁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 )式——親臨第一線。他東奔西走,風餐露宿,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失敗的風險,成功的快樂,大戈( )壁的風刀霜劍,染白了他的bìn fà( )、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zhòu
wén( )。
(1)給文段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填在文中的括號內(nèi)。(落實字詞積累)
(2)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段中畫線的詞語。(通過校對答案檢驗學生字詞學習效果。)
①東奔西走:
②風餐露宿:
(3)文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此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的用法的理解。)
(4)文段中有一句話與原文不完全一致,請用波浪線畫出來并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此題考查病句的辯別與修改)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鄧稼先為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shè)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勛”的距離。因此導入時,我選擇了另一篇報道鄧稼先的人物通訊導入課文,激起學生很大的興趣。不足之處:在愛國主義教育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上由于時間太倉促沒有展開,未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Xūn 瀚 huáng 怯 zhēn 驀 mó 寥寥 héng 廓
2、嶄 銷 茹 汗 仆 露 霜 寥寥
3、(1)物理學 原子彈、氫彈 “兩彈一星功勛”
(2)人物 真實 描寫 議論 消息
【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寫鄧稼先接受使命時的激動和喜悅,突出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體現(xiàn)他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二部分: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shè)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作出貢獻的事跡。突出他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當無名英雄以及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
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價的事跡。突出他搞科研有超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2、 提示: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全文寫得最詳細的是地下核試驗一事。這是一個有情節(jié)、有具體情境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寫非常細膩,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了鄧稼先的精神境界。二是注意細節(jié)表現(xiàn)。比如寫原子彈研制的一段,并沒有完整具體的情節(jié),而主要是將一系列人物語言和動作細節(jié)組合起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A過程為序,各有側(cè)重。B點面結(jié)合,概述細寫交融。C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細膩。 D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人物。如:自然環(huán)境:“只是一片莊稼地”、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等。社會環(huán)境:蘇聯(lián)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科技人員寥寥無幾、沒有大型計算機等。作用:突出環(huán)境的艱苦,對表現(xiàn)人物起烘托作用。
【拓展延伸】
1、略
2、示例: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敬業(yè)精神和扎扎實實搞研究的嚴謹作風,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哪里最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的獻身精神。
【練練測測】
(1)mó gē 鬢發(fā) 皺紋
(2)①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②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解釋說明
(4)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
教學反思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著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現(xiàn)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為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shè)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勛”的距離。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shè)計,并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熏陶,進而上升為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2、七年級上冊《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級上冊《“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1.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 ;
3.學習本文運用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學習難點】體會環(huán)境對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主學習】
一.夯實基礎(chǔ)知識
1.借助工具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元勛( ) 浩hàn( ) 惶恐( ) 膽qiè( ) 臻 ( )
mò地( ) 模型( ) liáo liáo無幾( ) 珩( ) 輪kuò( )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2.下面成語的書寫都有錯誤之處,請指出并改正。
暫露頭角( ) 消聲匿跡( ) 含辛如苦( ) 漢馬功勞( )
風塵樸樸( ) 風餐路宿( ) 風刀雙劍( ) 廖廖無幾( )
解決方法: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小組長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3、整體感知:
(1) 鄧稼先,著名 家,是中國 、 主要的理論設(shè)計者,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 ”獎章。
(2) 本文是一篇 通訊。這種文體要求能 地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情。以敘述為主,也可結(jié)合 、 ;時間要求不像 那么及時。
解決方法:第一小問,學生自行根據(jù)課后注釋及預習,上網(wǎng)查閱資料完成,加深對人物的理解。第二小問,教師課前講授。
【合作探究】
1、 課文依次寫了哪些事情?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解決方法:學生根據(jù)課文小標題的提示,概括三大事件,并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事件中所體現(xiàn)的人物精神,老師最后加以總結(jié)歸納提煉。
2、將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標示出來,想一想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好在哪里?
解決方法: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動作描寫的細節(jié),結(jié)合前一小問,點撥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引導學生學會寫人的技巧,將讀和寫統(tǒng)一起來。
3、讀了這篇文章后.主人公鄧稼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本文在寫作上還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解決方法:此問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寫作技巧的借鑒,尤其是環(huán)境烘托對表現(xiàn)人物精神的作用。此題主要通過老師提問學生,講授來完成。
【拓展延伸】
1、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還知道哪些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講一講你所了解的有關(guān)事例,與同學交流。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于課前三分鐘以圖片、文檔的形式交流。建議還可利用班會課交流展示,尤其是視頻資料,可以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觀教育。
2、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質(zhì)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解決方法:學生自由暢談,言之有理即可。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練練測測】
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鄧嫁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 )式——親臨第一線。他東奔西走,風餐露宿,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失敗的風險,成功的快樂,大戈( )壁的風刀霜劍,染白了他的bìn fà( )、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zhòu
wén( )。
(1)給文段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填在文中的括號內(nèi)。(落實字詞積累)
(2)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段中畫線的詞語。(通過校對答案檢驗學生字詞學習效果。)
①東奔西走:
②風餐露宿:
(3)文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此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的用法的理解。)
(4)文段中有一句話與原文不完全一致,請用波浪線畫出來并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此題考查病句的辯別與修改)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鄧稼先為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shè)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勛”的距離。因此導入時,我選擇了另一篇報道鄧稼先的人物通訊導入課文,激起學生很大的興趣。不足之處:在愛國主義教育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上由于時間太倉促沒有展開,未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Xūn 瀚 huáng 怯 zhēn 驀 mó 寥寥 héng 廓
2、嶄 銷 茹 汗 仆 露 霜 寥寥
3、(1)物理學 原子彈、氫彈 “兩彈一星功勛”
(2)人物 真實 描寫 議論 消息
【合作探究】
1、第一部分:寫鄧稼先接受使命時的激動和喜悅,突出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體現(xiàn)他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二部分:寫鄧稼先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shè)計,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作出貢獻的事跡。突出他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當無名英雄以及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
第三部分:寫鄧稼先再接再厲,為氫彈的研制成功付出巨大代價的事跡。突出他搞科研有超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
2、 提示: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全文寫得最詳細的是地下核試驗一事。這是一個有情節(jié)、有具體情境的故事,其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的描寫非常細膩,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了鄧稼先的精神境界。二是注意細節(jié)表現(xiàn)。比如寫原子彈研制的一段,并沒有完整具體的情節(jié),而主要是將一系列人物語言和動作細節(jié)組合起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A過程為序,各有側(cè)重。B點面結(jié)合,概述細寫交融。C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細膩。 D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人物。如:自然環(huán)境:“只是一片莊稼地”、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等。社會環(huán)境:蘇聯(lián)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科技人員寥寥無幾、沒有大型計算機等。作用:突出環(huán)境的艱苦,對表現(xiàn)人物起烘托作用。
【拓展延伸】
1、略
2、示例: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感,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敬業(yè)精神和扎扎實實搞研究的嚴謹作風,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和哪里最危險就出現(xiàn)在哪里的獻身精神。
【練練測測】
(1)mó gē 鬢發(fā) 皺紋
(2)①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②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3)解釋說明
(4)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
教學反思
《鄧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學家,與鄧稼先有著五十年的友情。他寫鄧稼先大氣磅礴,始終以一百多年的中國近代史為背景,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來寫,顯示作者博大深遠的視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現(xiàn)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的形象。鄧稼先為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因此,精心設(shè)計導語就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兩彈元勛”的距離。整個教學過程呈三個板塊,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該課的教學流程按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來設(shè)計,并將三個緯度的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可操作性較強,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課文,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受到熏陶,進而上升為語言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鮮明地突出了注重知識,注重過程,同時還十分注重方法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升人文精神,這正是當前語文新課改革應大力倡導的一種做法。
3、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導學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海倫·凱勒的生平經(jīng)歷,體會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師教“我”學習的具體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環(huán)境描寫、側(cè)面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重點】
1、教育的作用——教育能改變?nèi)说拿\。
2、文中側(cè)面描寫和反襯的作用。
【學習難點】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愛。
【自主學習】
1、查閱資料了解海倫·凱勒及安妮·沙莉文的生平經(jīng)歷,并摘錄要點。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上網(wǎng)查閱資料,課前教師補充,點撥重點,營造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閱讀興趣。
2、給加點生字注音:
納悶( ) 預兆( ) 無垠( )琢磨( )毛坯( ) 絢麗( )
解決方法:通過第二課時課前聽寫檢測。
3、整體感知:本文通過寫沙莉文老師教我學知識:教導“我” ,教我熱愛大自然和教我懂得 ;高度贊揚了老師的教育技巧與愛心,表達了我對老師的 之情。
解決方法:通過提問若干學生,教師小結(jié),達到預設(shè)目標。
【合作探究】
1、莎利文老師教了海倫什么,是怎么教的?你覺得莎利文老師是怎樣一位老師?
解決方法:第一小問,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引導學生從原文找答案,師生交流;第二小問,通過提問若干學生達成預設(shè)目標,此問只需學生答出其中一兩點即可。
2、她對海倫·凱勒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解決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從原文找答案,并用自己的話概括,老師小結(jié)。
3、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在文中幾乎沒有直接抒發(fā),但我們在文章處處可以看到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其中通過環(huán)境描寫加以烘托,便是重要的手段。請以課文第十二自然段為例,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形象、生動?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決方法:通過提問若干學生,師生互動交流討論,老師引導學生品味環(huán)境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
4、文章的題目是“我的老師”,作者卻花了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寫自己識字時的美好感受,寫來到田野中的快樂,寫暴風雨來到時在大樹上的恐懼,寫自己對愛的追問……這是為什么?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解決方法:此題的考點是品味側(cè)面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難點在于學生以常用人的眼光來看待側(cè)面描寫的作用,而忽略了海倫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人,所以教師需點撥引導學生從這一方面思考才得以理解,以加深對海倫及莎利文老師的敬佩之情。
【拓展延伸】
1、說說你和老師之間令人難忘的事情,并談談你心目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內(nèi)自由暢談。
2、閱讀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得強烈情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
解決方法:課后學生自主閱讀。
【練練測測】
1、在橫線上寫出適當?shù)脑~語。(此題考查學生字詞積累。)
A、一連好幾個星期我都感到 和痛苦,感到 和寂寞。
B、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后來也學會了拼寫,我感到很 。
C、突然靈光一閃,我 了這個詞,它指稱的正是這種奇妙的、清涼的、從我手上流過的東西。
D、我們坐在 休息過兩三次,最后一次是在離家不遠的一棵果樹下。
E、周圍是 的空間,一切都是那么 。
2、結(jié)合課文回答問題:海倫·凱勒在文說:“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活的。起初,我只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是我的老師開了我的眼界,使我這塊毛坯有可能發(fā)展進步?!边@里,作者說自己“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活的”含義是 ;說自己“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的含義是 ;整段話表達了對莎利文小姐深深的 之情。(此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
既然是一篇傳記性文章,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讀懂海倫的品質(zhì),從文章的敘述中體會海倫的精神,感悟海倫的人生經(jīng)歷。并能在孩子們的心中顯示一個充滿血肉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們要抓住重點的詞句來認識海倫。在閱讀“海倫學盲文”一段時,抓住了“喜悅”和“不分晝夜”“如饑似渴”等詞語,讓學生去想象,海倫是怎樣刻苦學習,想象海倫所要經(jīng)歷的無限困難。這本是無法體會的,真的很難。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點,孩子無法去體會海倫的那種痛苦,所有的感悟來源于“文本”,這就顯得十分蒼白。我想其根本原因是對學生對海倫的事跡了解不夠。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又盲又聾又啞,是教育在條件如此不利的人身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實例。由于重病,她19個月就失去視力和聽力,不久又變啞。在她的家庭教師安妮·曼斯菲爾德·沙莉文的精心教育下,又經(jīng)過在聾人學校學習及口語學校學習,凱勒學會用盲文讀寫,并異常熟悉普通教育的課程。1904年畢業(yè)于馬薩諸塞州劍橋拉德克利夫?qū)W院。海倫·凱勒終身致力于盲聾人的公共救助事業(yè)。為此,她曾周游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包括《我的一生》(又名《我生命的故事》1902)、《海倫·凱勒日記》(1938)等。1964年被授予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
安妮·沙莉文(1867—1936),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事業(yè)的引路人。她早年就讀于美國波斯頓柏金斯盲人學校,20歲開始做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沙莉文是在貧窮與疾病的困境中發(fā)育成熟的。她本人在18歲以前隨時有雙目失明的危險。所幸一次成功的手術(shù)恢復了她的一部分視力。從她20歲起,到69歲去世,一生教育并陪伴著海倫·凱勒,用她的愛心和足智多謀打開了凱勒塵封的心靈,引她進入新的世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yè),海倫能走出黑暗,獲得那么高的成就,除了海倫的頑強毅力之外,同他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善誘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奇跡,沙莉文正是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罕見的天才人物”。
2、nà zhào yín zuó pī xuàn
3、認識具體事物,什么是愛:感激與崇敬。
[合作探究]1、A莎利文老師首先教海倫·凱勒學知識:利用觸覺教她學拼寫,教會她在比較中學知識,通過體會、感觸,激發(fā)學習熱情;B接著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教海倫·凱勒熱愛和了解自然,懂得生活的美好:讓她懂得陽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長,鳥兒會為自己筑巢,松鼠、鹿、獅子等動物會為自己覓食做窩,還調(diào)動她的聽覺、嗅覺,教她從森林中散發(fā)的花香,從青草叢的葉片中體會大自然的美。為了讓她直接感受自然,更深刻地了解自然,也為了培養(yǎng)她對生活的信心,莎利文老師還讓她一個人高高坐在樹枝上迎接雷雨的到來。C莎利文老師還運用情感體驗法悉心教海倫懂得什么是愛:用觸覺讓海倫感受愛;教她穿珠子,讓小海倫感知愛,并啟發(fā)思考;用詩一般的語言向海倫闡釋“愛”,灌輸“愛”,通過比喻,讓海倫認識“愛”。
莎利文老師是一個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良好的教學方法的好老師。
2、莎利文的到來,用教育和愛心改變了作者的命運。莎利文老師為“我”開啟了外部世界的大門,并以極大的溫和和耐心,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對“我”的教育。特別是培養(yǎng)了“我”對生活的信心,讓“我”嘗到了在黑暗中尋找出路的激動滋味。莎利文老師教“我”學會了拼寫,增長了知識;教“我”熱愛自然,同時,又讓“我”直接地感受自然,更深刻地了解自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老師教會“我”愛,引導“我”向生命的新境界奮進。
3、第12段的景物描寫,用了一系列動詞,使景物、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傳神,既渲染了環(huán)境氛圍,又生動地寫出了海倫當時感到陌生、無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獨的心境。
4、其實作者一味的提及自己的經(jīng)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本人身體條件決定的,海倫沒有視力沒有聽力她不可能看到老師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等,也不可能聽到老師的聲音,她只能用心去感受莎莉文老師的愛;二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是側(cè)面描寫。 在老師沒有走進海倫的生活時,海倫是寂寞的、孤獨的,反襯出老師對海倫影響很大。
【拓展延伸】略
[練練測測]1、A納悶 疲倦B自豪C領(lǐng)悟D樹陰下E無垠 陌生。
2、莎利文教育凱勒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凱勒雖然身有殘疾,但并不是沒有學習能力,只是需要合適的引導;感激。
4、語文版七年級語文《兩彈元勛鄧稼先》教案
內(nèi)容預覽:
8.兩彈元勛鄧稼先
顧邁南
教學目標
1.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2.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樹立為國增光的遠大理想。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shù)據(jù)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nèi)嗣竦挠⑿郏瑖业尿湴?,就讓我們展開課本,去諦聽他們感人的事跡吧!
二、人物介紹
1.作者介紹: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jié)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lián)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后,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2.鄧稼先介紹(略)
三、教讀課文
放朗讀錄音,突出有感情朗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掃除文字障礙(略)
老師范讀第一部分,同學自由朗讀其余部分,進一步熟悉內(nèi)容,體會感情。
分組討論,課文每一部分分別側(cè)重寫哪些內(nèi)容,又如何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提示:第一部分,從中國自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第二部分,寫出鄧稼先的生平,特別是研制兩彈、為國盡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跡。第三部分,用比較法,把中國的國防科技領(lǐng)導人鄧稼先和美國國防科技領(lǐng)導人進行比較,更鮮明地突出了鄧稼先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jīng)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xiàn)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對鄧稼先一生的功績高度贊揚,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悼念。這六個部分各有側(cè)重,但都是圍繞著“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歌頌他默默無聞,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xiàn)了作者構(gòu)思精巧、謀篇布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與鄧稼先關(guān)系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間是否圍繞中心隨意安排順序,可否任意調(diào)換?
提示:(1)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寫作,似乎與鄧稼先關(guān)系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chuàng)設(shè)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他的功績是要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獨立,實則內(nèi)有聯(lián)系,邏輯嚴密,不可調(diào)換。這樣整篇文章安排嚴密合理,獨特而周全,可見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送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類似的質(zhì)疑,逐漸把課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細,讓學生的理解也更準確,記憶更牢固。如學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分組討論,發(fā)揮群體思維力量,也可利用一些問題引導到主要問題之上。這些都要求教師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1.課下收集有關(guān)資料,準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寫鄧稼先的,讀后你感到鄧稼先是怎樣的一個人。然后自己再組織語言,說說你所認識的鄧稼先。
二、閱讀分析
選擇幾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可小聲地跟讀體會。反復體會,準確把握讀法。分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寫方法,細讀體味。
文中用熱情洋溢、帶有感情的敘述,形象生動的描寫和他含激情的評論,再現(xiàn)鄧稼先感人的事跡。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記,記錄了自己一些信件、電報上的語言,其實是對鄧稼先其人一生偉大精神的概括和贊揚,此節(jié)是帶有抒情筆調(diào)的議論,是把感情蘊含于議論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達。是文章中心的集中體現(xiàn)。
第三部分為什么將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來寫呢?
提示: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lǐng)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shù)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chǔ)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對鄧稼先的偉大作用不大,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此環(huán)節(jié)?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guī),這正是他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是文章結(jié)尾處不知自己落淚是為民族感情,還是為鄧稼先,以此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為民族而自豪,為鄧稼先而驕傲。
小組討論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辭方法,歸納語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戰(zhàn)場文》及五四歌曲。
歌詞和詩文都是整齊規(guī)章的語句,讀來朗朗上口。
對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語言多處用到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此外,運用長句和短句的配合,讀來朗朗上口,整齊緊湊,有音樂的跳躍感,蘊含著深厚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傳記,運用了如此富于變化的語言,不同于一般傳記客觀平淡的語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語言的變化,表達深厚的感情,告訴讀者,這不是一般的傳記,是功臣的贊歌。
三、總結(jié)擴展
總結(jié)略。
擴展:以中國青年一代的名義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或美國總統(tǒng)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zhàn)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吁。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板書設(shè)計
引言 突出人物偉大貢獻
獻身一生 兩彈元勛當之無愧
兩人對比 鄧稼先中國典范
兩種感情 自豪驕傲皆有
我不能走 奉獻精神
永恒驕傲 贊稼先的人生意義
5、七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導學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謀篇、突出主旨的結(jié)構(gòu)特點。
2、深入領(lǐng)會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fā)的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
學習重點: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謀篇、突出主旨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學習難點:學習本文將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方法。
【自主學習】
1.在閱讀時,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掃清障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佃農(nóng)( ) (2)祖籍( ) (3)妯娌( ) (4)勉強( )
(5)遷徙( ) (6)溺死( ) (7)瞞著( ) (8)衙門( )
2)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輟勞作( ):
②任勞任怨( ):
③為富不仁( ):
④聊敘:
解決方法:學生借助劉文注釋及工具書自主學習,掃除字詞障礙,各學習組長于課前檢查完成情況。
2.整體感知:文章回憶了母親 的一生,贊頌了母親 的優(yōu)秀品質(zhì),敘述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抒發(fā)了對母親 的感情,表達了自己盡忠于民族和人民,盡忠于黨來報答母親的決心。
解決方法:通過提問學生,師生討論,得出最終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
1、母親一生值得敘述的事跡很多,本文選擇了哪些材料?是怎樣安排這些材料的?表現(xiàn)了母親的什么品質(zhì)?(完成第二頁的表格)
文章按照 順序選取八件最能表現(xiàn)普通勞動婦女的本質(zhì)特征的事情來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完成表格,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得出一致意見,并派代表在課堂上參與討論,全班同學一致得出最終答案,教師呈現(xiàn)參考答案。
2、母親一生值得回憶的事情很多,作者為什么選擇文中這些事情來寫?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聯(lián)起來的?解決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派代表發(fā)言,教師點評,講解,達到預定目標。(學生對第一個問題存有疑難,需老師引導才能理解。)
時 間
事 跡
表現(xiàn)的品質(zhì)
作者小時候
母親是個“好勞動”、“整日勞碌著”的人。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災,母親“沒有灰心”,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強。
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樸素的階級意識
年
節(jié)衣縮食,借債供作者讀書。
年
深明大義
1919年
離開土地就不舒服。繼續(xù)勞動,直到最后。
1924—1927年
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年
過著勤勞的農(nóng)婦生活。
理解黨的困難,支持革命。
年
86歲高齡仍“不輟勞作”。
(大部分學生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及表格提示完成表格,品質(zhì)概括上存在差異較大,小組交流后,由教師點撥形成統(tǒng)一意見。)
3、精讀課文最后兩段,完成練習冊相關(guān)試題。
解決方法:學生自我檢測,教師通過講評點撥完成預設(shè)教學目標。
4、讀過課文后,請你談談本文語言的特色。
解決方法:學生暢談讀后感,教師講解歸納概括語言特色。
【拓展延伸】
1、 學完這篇回憶錄,我們應該向朱德同志學習什么崇高品質(zhì)?
解決方法:提問若干學生,不一定得出一致意見,只要學生分享朱德同志的故事。教師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請你搜集一些表現(xiàn)母愛的詩句,從中進一步感受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至少兩句)。
解決方法:課后學生自主上網(wǎng)或從閱讀中搜集,并摘錄。
【練練測測】
1.認真研讀課文第一段,體會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段落的理解與把握,深入領(lǐng)會作者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fā)的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
①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②表明全文敘事線索的句子:
③表達全文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
2、從括號里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在括號里。(本題考查學生的字詞積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①她的性格( )(a、和睦b、和藹c、和氣),沒有打罵過我們,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
②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很( )(a、和睦 b、和藹 c、和氣),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
③母親( )(a、管教 b、管理 c、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nèi)旧弦稽c。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
《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后寫的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摯、文筆樸素的散文。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習的難度不是太大,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不需要作過多的分析。我的做法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情,并感受文章語言樸素優(yōu)美的魅力;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后能夠得到一些人文方面的理解和陶冶,能夠品味作者在詞語和語言以及段落方面表達的豐富感情。導學案設(shè)計也比較科學,先由學生在閱讀中自己歸納朱德母親的特點,然后組織交流討論,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同時,認識文章選材典型的特點。
《回憶我的母親》導學案答案:
【自主學習】
1、(1)佃農(nóng)(diàn) (2)祖籍(jí) (3)妯娌(zhóulǐ) (4)勉強(qiǎng) (5)遷徙(xǐ) (6)溺死(nì)(7) 瞞著(mán)(8)衙門(yá)
(2)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輟勞作(chuò):不停地勞動(耕作)。②任勞任怨(rèn):一切勞苦和怨言都能經(jīng)受。任,擔當、承受。③為富不仁(wéi):有錢而心狠,殘酷剝削窮人,壓迫窮人
④聊敘:敘談敘談。聊,姑且、略;敘,談。
2、勤勞 勤勞儉樸、堅強不屈 深深懷念和無比崇敬
【合作探究】
1、
時 間
事 跡
表現(xiàn)的品質(zhì)
作者小時候
母親是個“好勞動”、“整日勞碌著”的人
勤勞儉仆、任勞任怨、寬厚仁慈
1895—1900年前后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災,母親“沒有灰心”,對窮苦農(nóng)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強
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樸素的階級意識
1905年
節(jié)衣縮食,借債供作者讀書
擺脫貧困和壓迫的愿望
1908年
支持、慰勉作者參加革命
深明大義
1919年
離開土地就不舒服。繼續(xù)勞動,直到最后
勤勞,熱愛勞動
1924—1927年
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儉持家、深明大義
1937年
過著勤勞的農(nóng)婦生活
理解黨的困難,支持革命
1944年
86歲高齡仍“不輟勞作”
勤勞,熱愛勞動
2、作者精選的這些事件最能表現(xiàn)普通勞動婦女的本質(zhì)特征: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堅強不屈的性格。但在文章中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以時間為經(jīng)線,以母親的優(yōu)秀品質(zhì)為緯線,把這些典型事件巧妙地編織起來,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3、略4、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和過分的渲染,但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真所謂“樸實見真情”,如“我愛我母親”“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我應該感謝母親”“愿母親地下安息”等,語言樸素,聲聲傾吐,聲聲感人。
【拓展延伸】
1、愛母親,并把這種愛擴大到愛廣大勞動人民,并為之奮斗終生的崇高思想品質(zhì)。
2、示例1:孟郊《游子吟》示例2:《小兒語》: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示例3: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謬?/p>
【練練測測】1、①“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②“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③“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2.b a c
6、《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兩彈”元勛鄧稼先》導學案
學號:姓名:字跡: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中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出的人物的精神。
2.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動作進行細致生動的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
3.學習本文運用環(huán)境烘托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在具體事件的敘述中注意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特色。
難點:體會環(huán)境對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學過程】
一.夯實基礎(chǔ)知識
1.借助工具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元勛()浩hàn()惶恐()膽qiè()
mò地()模型()嶄露頭角()銷聲匿跡()
含辛茹苦()汗馬功勞()liáoliáo無幾()珩()
風塵仆仆()風餐露宿()輪kuò()臻()
2.下面成語的書寫都有錯誤之處,請指出并改正。
暫露頭角()消聲匿跡()含辛如苦()漢馬功勞()
風塵樸樸()風餐路宿()風刀雙劍()廖廖無幾()
3.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冬去春來,年夏一年,鄧嫁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親臨第一線。他東奔西走,風餐露宿,
在試驗場整整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失敗的風險,成功的快樂,大戈()壁的風刀霜劍,染白了他的bìnfà
()、在他的臉上克下了深深的zhòuwén()。
(1)給文段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填在文中的括號內(nèi)。
(2)文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在其下面用橫線標出來,并將正確的字寫在下面的括號內(nèi)。
()()
(3)結(jié)合語境解釋文段中畫線的詞語。
①東奔西走:
②風餐露宿:.
(4)文段中有一句話與原文不完全一致,請用波浪線畫出來并將正確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5)文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4.“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和,請你另外列出四種你知道的兵器。
(1)(2)(3)(4)
5.整體感知:
(1)鄧稼先,著名家,是中國、主要的理論設(shè)計者,被中共中央、國
務院、中央軍委追授“”獎章。
(2)本文是一篇通訊。這種文體要求能地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情。以敘述為主,
也可結(jié)合、;時間要求不像那么及時。
二.閱讀理解
6.課文依次寫了哪些事情?表現(xiàn)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7.將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人物語言、動作語言和細節(jié)描寫標示出來,想一想它們分別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好在哪里?
三.難點解析
8.讀了這篇文章后.主人公鄧稼先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本文在寫作上還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四.拓展延伸
9.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還知道哪些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把你知道的有關(guān)事例寫下來,與同學分享。
7、七年級上冊《春》導學案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春》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
2.學習通過充分調(diào)動感覺器官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3.賞析精美語言,體味蘊含的情感。
4.朗讀并背誦課文,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麗。
【學習重點】 1.理清作者思路。2.研讀五幅圖畫,賞析精美語言,體會蘊含的情感。
【學習難點】學習通過五官感覺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課前導讀】學習本文著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對春天的贊美與喜愛之情,感受作者用詞的正確,生動,賦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手筆,將其運用到我們?nèi)蘸蟮膶懢拔恼轮小?
【自主學習】
一、 夯實基礎(chǔ)知識
1、生字正音。 水漲( )起來了 散( )在草叢里 宛轉(zhuǎn)( )
醞釀( )( ) 應和( )( ) ?。? )煙 黃暈( )
披著蓑( ) 抖擻( )( ) 朗潤( ) 鳥巢( )
2、解釋詞語,并選擇其中三個寫一句話。
①郎潤: ②呼朋引伴:
③醞釀: ④花枝招展:
⑤宛轉(zhuǎn): ⑥吹面不寒楊柳風:
連詞造句:
3、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華,號秋實,字________,原籍浙江紹興,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有《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 __》等。
4、整體把握,理清思路。①自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重音及情感的把握。
②《春》是一篇優(yōu)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fā)了_____ ___之情,表達了作者____ ___的情懷。
③你能否將本文按盼春、繪春、贊春劃分成三部分?其中“繪春”又是由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五幅畫面構(gòu)成的。
【合作探究】
1、課文開頭連用兩個“盼望著”,表達了一種怎樣的心情?
2、文章最后三個自然段的三個比喻句分別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點?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章,賞析文中優(yōu)美語句。(可以直接用筆記在文段中,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組員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的快樂。)
例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
賞析:作者充分運用觸覺、嗅覺、視覺、聽覺來描繪郊野上春天的氣息,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多角度描寫景物,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郊野初春的喜愛與歡喜。
①請你標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寫角度。
②請你標出本文段中運用了修辭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好處。
【拓展延伸】
1、 寫出四個含有“春”的成語及四句含有“春”的古詩句。
2、 仿照畫線句,發(fā)揮想象,續(xù)寫兩句。(注意語意要連貫,句式要一致。)
春,絕對是一幅飽蘸著生命繁華的畫卷。無論是破土而出的,還是含苞待放的;無論是________ __,還是_____ ___;無論是_________ ___,還是_____ _______;只要季節(jié)老人把春的帷幕拉開,它們就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這里匯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當堂檢測】
1、從下面的文字中分別找出寫各種感覺的句子,填上相應的序號。
①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② 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③ 鳥兒將巢安在繁華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④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寫嗅覺的: 寫聽覺的: 寫觸覺的:
2、依照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坐著,躺著,_____兩個滾,_____幾腳球,_____幾趟跑,_____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2)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____在草叢里,像_____,像_____,還________的。
(3)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
【我的收獲或疑問】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zhǎng sàng zhuǎn yùn niàng yìng hè bó yùn suō dǒu sǒu rùn cháo
2、朗潤:明朗潤澤。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醞釀: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fā)酵似的,越來越濃。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tài)優(yōu)美。招展,迎風擺動。
宛轉(zhuǎn):同“婉轉(zhuǎn)”。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吹在臉上,沒有一絲寒意。
3、朱自清,字佩弦,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侗秤啊贰逗商猎律?/p>
4、②寫景抒情,江南, 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
③第一部分(1段)盼春,第二部分(2—7段)繪春, 第三部分(8—10段)贊(頌)春。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合作探究】
1、連用兩個“盼望著”表達了作者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么殷切。
2、三個比喻句分別概括出春天新生,嬌美,活力的特點。這三個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顛倒,形象的表現(xiàn)了春天的成長過程,抒發(fā)作者強烈贊美春的真摯感情。
3、示例1:春草圖,第1句從“點”上描繪。運用擬人方法把春草人格化了?!般@”字寫出春才沖破土層的擠勁,表現(xiàn)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澳勰鄣摹睂戀|(zhì)地,“綠綠的”寫顏色,表現(xiàn)了春草新的特點。第2句從“面”上描繪,由遠及近;“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的長勢,表現(xiàn)了春草的勃勃生機。第3句運用坐,躺,打,踢,賽,捉等一系列動詞寫孩子們的嬉戲,從側(cè)面寫春草給人的歡樂。第4句用風的“輕悄悄”襯托草的“綿軟軟”,從觸覺感受角度表現(xiàn)春草的可愛。
示例2:春花圖,著力寫“樹上”三種花?!澳悴蛔屛?,我不讓你”運用擬人修辭方法,把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爭”字寫活了。然后用“趕趟兒”寫花朵多;“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排比,比喻修辭方法寫花色艷;寫花味甜,由實及虛,由春花聯(lián)想的秋實,表現(xiàn)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示例3:春花圖,第4句寫“花”下蜂鬧蝶舞,從側(cè)面表現(xiàn)花兒的繁茂,鮮艷和甜香。一個“鬧”字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的景象。第5句寫出野花的數(shù)量繁多,種類豐富。運用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
示例4:春雨圖,第1句先總寫江南春雨多。第2句“可別惱”顯得親切而有情趣。然后運用排比,比喻寫出春雨的特征:多而細密,亮而閃爍,柔而綿長?!耙粚颖煛边\用比喻形象表現(xiàn)了春雨細密迷蒙的景狀。一個“籠”字準確寫出了這層薄煙的情狀。
示例5:由“一年之計在于春”的俗語聯(lián)想的“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作者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春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fā)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拓展延伸】
1、成語: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和景明、春花秋月、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春風得意
詩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無論是淅淅瀝瀝的,還吐露新芽的;無論是嘰嘰喳喳的,還是溫暖柔和的
【當堂檢測】
1、寫嗅覺的:② 寫聽覺的:③④ 寫觸覺的:①
2、(1)打,踢,賽,捉(2)散,眼睛,星星,眨呀眨(3)趕趟兒,舒活舒活,抖擻抖擻
8、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導學案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老舍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學習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及表達作用。
2.學習通過充分調(diào)動感覺器官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3.賞析精美語言,體味蘊含的情感。
4.朗讀并背誦第三段,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濟南的冬天景色的美麗。
【學習重點】
1.理清作者思路。2.研讀山水描寫段落,賞析精美語言,體會蘊含的情感。
【學習難點】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采用了怎樣的景物描述方法?
【自主學習】
一、 夯實基礎(chǔ)知識
1、 拼音測試。
濟( )南 發(fā)髻( ) 看( ) 護婦 澄( )清 貯蓄( ) 水 藻( )
2、解釋詞語。
①響晴: ②響亮: ③澄清:
④空靈: ⑤毒(日光是永遠那么毒):
3、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字________。滿族,北京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shù)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______ __》、話劇《 》等。
4、整體把握。
(1)作者開頭,作者對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 , , 的對比,突出了濟南冬天的“ ”的特點,贊譽它是個 。
(2)《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本文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后,分別寫濟南冬天的 和 。
【合作探究】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采用了怎樣的景物描述方法?
2、“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中的“聲”能不能去掉呢?為什么?
3、文章標題“濟南的冬天”,結(jié)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什么?
【拓展延伸】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桑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 、 、 、 景物來進行烘托。
2、文中化靜為動主要技巧是運用了 、 的修辭手法。
3、比較原句與改句,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句: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改句: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當堂檢測】
1、選出加點字注音沒有錯誤的一項( )
A.發(fā)髻(jì) 肌膚(fǔ) 澄清(chéng) B.倫敦(dūn) 著落(zhú) 鑲邊(xiāmg)
C.狹窄(zhǎi)寬敞(chǎng) 貯蓄(chǔ) D.水藻(zǎo) 害羞(xiū) 濟南(jǐ)
2、選出沒有錯別字的 一項( )
A.刮風 依靠 慈善 垂柳 B.曬著 綠蘋 暖和 橫臥
C.園圈 溫晴 水紋 水墨畫 D.搖藍 斜射 稍微 煩燥
3、選出修辭方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 )
A.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B.溪流吟著一首小詩快樂地向前流著。
C.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D.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我的疑問或問題設(shè)計】
《濟南的冬天》導學案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略2、略3、略
4、(1)北平、倫敦、熱帶地方、溫晴、寶地(2)山、水
【合作探究】
1、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溫晴”。本文首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與北平、倫敦及熱帶地方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溫晴”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后,分別寫濟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寫濟南冬天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濟南冬天的水。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xiàn)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jié)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抒發(fā)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2、不能去掉,“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不說“沒有風”,而說“沒有風聲”,非常準確、貼切。濟南的冬天不可能沒有風,有風而風聲并不大,所以沒有風聲,這也恰切地表現(xiàn)出濟南“溫晴”的天氣的特征。
3、文題“濟南的冬天”,是指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不是別處的冬天;而
結(jié)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因上文具體描繪了冬天山水特有的明麗色彩,此句用“冬天”來修飾濟南,就反映出在冬天這個特定季節(jié)里,濟南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魅力。這也與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遙相呼應,結(jié)構(gòu)顯得十分嚴謹。
【拓展延伸】
1、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2、比喻、擬人
3、原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tài)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而改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當堂檢測】
1、D 2、A 3、A
9、語文版語文七年級上第8課《兩彈元勛鄧稼先》教學設(shè)計
《“兩彈”元勛鄧稼先》教學設(shè)計
一、設(shè)計說明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謳歌了“兩彈”元勛鄧稼先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應讓學生聯(lián)系各自的學習情況,自定重點,查缺補漏,自主閱讀。
二、教學目標
1.熟悉內(nèi)容,了解人物的崇高品質(zhì)和性格特征。
2.學習運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清楚的手法。
3.體會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讓學生介紹搜集到的關(guān)于鄧稼先的資料,引導學生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2.學生朗讀課文,自主設(shè)疑:
(1)引言后冠有小標題的三個部分各記敘了哪三件事、如何寫的、有何側(cè)重?試用一句話概括其內(nèi)容和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討論后明確:
接受使命,參加研制:重點寫激動心情。(以身許國,無私無畏。)
扎實敬業(yè),完成設(shè)計:重點寫敬業(yè)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扎實嚴謹。)
再接再厲,無私奉獻:重點寫獻身精神。(身先士卒,獻身祖國。)
(2)本文的三個小標題位置可以互換嗎?為什么?
(3)文章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huán)境,這對突出人物有何作用?明確:
自然環(huán)境:“只是一片莊稼地”、大戈壁的風刀霜劍、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等。
社會環(huán)境:蘇聯(lián)毀約、國外資料嚴密封鎖、科技人員寥寥無幾、沒有大型計算機等。
作用:突出環(huán)境的艱苦,對表現(xiàn)人物起烘托作用。
(4)解讀人物,合作研究:
全文圍繞鄧稼先這位核心人物,記錄了他感人的言行和動人的故事。把你深受感動的語句、語段找出來,以小組為單位,把你體驗到的情感讀出來、談出來或?qū)懗鰜怼?br /> 四、拓展延伸
“兩彈”元勛們的科學功績已彪炳史冊。當今科學大家也比比皆是,建議經(jīng)常觀看電視新聞和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大家》等欄目,了解科技發(fā)展,感受大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