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專題《氣象物候》學案一等獎

        《專題《氣象物候》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專題《氣象物候》學案一等獎

        1、專題《氣象物候》學案一等獎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學習目標

        1.運用說明文的知識閱讀《看云識天氣》及《大自然的語言》這兩篇文章。

        2.借助所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并研討問題。了解氣象物候的基本知識。

        3.學習本專題的說明形式,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4.學習諺語蘊涵勞動者的經(jīng)驗

        學法指導

        1.溫故而知新,復習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運用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學習新課。

        2.學習這兩篇文章要注重整體感知,不要拘泥于細部的分析。

        3.學會自己提問,自己解答。

        相關鏈接

        【說明文的知識】

        1、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2、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方法 :? 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 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

        4、說明語言 :? 平實說明 準確性、科學性??? 生動說明:生動性、形象性

        知識預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參考答案】1.⑴本意是掛在商店門前寫明商店名稱的牌子,這里指各種各樣的天氣可能出現(xiàn)的標志。⑵預先露出來的跡象

        課堂探究

        學習《看云識天氣》

        一、導入?

        氣象: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例如刮風、閃電打雷、結(jié)霜、下雪等氣候現(xiàn)象。

        物候:指動植物或非生物受氣候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如植物的發(fā)芽、開花、結(jié)實,動物的冬眠、始鳴、繁殖、候鳥的遷徙等。非生物現(xiàn)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凍等)你知道哪些預知天氣的方法?我們一起從《看云識天氣》。一文中會得到了解。

        二、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說出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并概括說明內(nèi)容。

        明確:課文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分為三部分;第1段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6段 具體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看形態(tài)/看色彩);第7段 說明看云識天氣的重要意義和局限性。

        1、本文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如何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結(jié)構(gòu)形式來組織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確: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jié)構(gòu)。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三、 精讀深思,細心品味

        1、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請再認真地研讀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形象地說明了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fā)展變化。

        2、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

        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 用詞準確又不雷同,準確地說明了變化速度之快。

        (3)為了說明如何看云識天氣,作者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 探究寫作特點

        1、文章始終抓住云的特點加以說。? 2、本文說明順序有條不紊,脈絡分明。

        3、語言通俗、準確。

        五、 小結(jié):?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 積累背誦??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看云識天氣的諺語?

        1、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云,曬煞人)

        3、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4、云鉤向那方,風由那方來。

        5、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1、從看云識天氣到衛(wèi)星測天氣,說明人類己進入了現(xiàn)代科技觀測天氣的時代。你認為高科技條件下還有沒有必要憑人們的經(jīng)驗來觀察天氣?

        明確:這種憑經(jīng)驗測天氣的方法是有價值的。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測天氣的科學技術(shù)手段越來越發(fā)達,設備越來越先進,對于諸如航空航天等人類活動而言,需要這種盡可能精確的天氣預測。但是運用高新技術(shù)測天氣,成本很高,同時需要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先進的設備?!翱丛谱R天氣”依據(jù)的是相對可靠的經(jīng)驗,這種方法簡明易學,對諸如農(nóng)事或出行等對天氣的要求,不失為一中有效的手段。衛(wèi)星測天氣體現(xiàn)的是高科技的進步,而看云識天氣是一種生活的基本常識,兩種方法的服務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一、導入:剛才我們通過學習《看云識天氣》,知道了如何通過看云來識別天氣的變化?,F(xiàn)在,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通過其他方法去了解氣象物候。大自然不會說話,但他也有自己的語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大自然的語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二、?? 初讀課文,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1、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是說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2、通讀課文,說說文章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展開說明的?

        明確:1-3段 從現(xiàn)象說起,以四季為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介紹物候現(xiàn)象和物候?qū)W;4-5段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性;6-10段 介紹物候現(xiàn)象四個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間到時間,這樣說明言之有序,有條理,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齊觀;11-12段 研究物候?qū)W的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南北);第二個因素是經(jīng)度(東西);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 《大自然的語言》一文采用了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兩種方法來說明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現(xiàn)象。閱讀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氣象物候現(xiàn)象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什么關系?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觀察自然現(xiàn)象?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的第一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練地描繪了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現(xiàn)象。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主要是農(nóng)作物種植,農(nóng)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如溫度、水分、濕度、陽光等等,它的種植、生長、收獲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而不同的農(nóng)作物的生長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所以可以根據(jù)氣象物候情況作出判斷,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物候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物候的來臨受一定的客觀因素影響,有它的基本表現(xiàn),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和變化,就能作出正確判斷,合理地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5、你留心過身邊的物候現(xiàn)象嗎?對你的學習生活可有意義????????????

        三、? 寫作特點

        1、本文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四、小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篇文章《看云識天氣》、《大自然的語言》,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地感受了說明文的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一些氣候物象方面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我們應像前人一樣多觀察、多積累,爭取了解更多的知識。

        一、課外再積累一些關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諺語、詩句。

        關于云的諺語

        1、早起浮云走,中午曬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

        5、云在東,雨不兇; 云在南,河水滿??????? 6、云向東,一場空;云向西,披蓑衣。

        二、預習古代詩詞中的物候。

        三、了解我國民間的24節(jié)氣名稱及名稱的意義。

        春季—— 立春、 雨水、 驚蟄、春分、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處暑、 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反思總結(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題:?????????????????????????? 專題——氣象物候二

        課型:新授課

        課時2

        學習目標

        1.朗讀體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發(fā)的真摯感情。

        2.了解詩中反映的物候現(xiàn)象。

        3.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學法指導

        《古代詩詞中的物候》是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打開一扇新窗。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關氣象物候的知識,啟發(fā)學生從學習過的古詩文、成語俗語、美術(shù)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關的知識,作好積累。

        相關鏈接

        【中考鏈接】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7—8題。(3分)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 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xiàn)象之外,還指的是???????? 。(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A. 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 “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diào),又指現(xiàn)實中的楊柳樹。

        C. 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zhuǎn)入情感抒發(fā)。

        D. 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一)(3分)7.(1分)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關心)。8.(2分)D(此詩雖寫的是戍邊的將士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頹廢的情調(diào)。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壯,悲中有慷慨。)

        1、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边@是一首描寫我國季風氣候的詩篇。詩中的“春風”當指夏季風。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春風不度玉門關”。

        【答】甘肅玉門關一帶,深居大陸內(nèi)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擋,來自海洋的溫潤氣流,很少能到達這里,因此,境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屬于荒漠。

        2、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答】在大氣的對流層內(nèi),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 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頂,氣溫比山藨要低近10攝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遲開。

        3、“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 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因為這一帶廣泛分布著石灰?guī)r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兩岸風景如畫,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4、“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清明時節(jié),南方來的暖空氣增強,在北上的過程中與北方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帶陰雨連綿的天氣。

        5、“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闭埬憬Y(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我國內(nèi)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是我國四大牧區(qū)之一,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

        課堂探究

        一、情景導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時交替,感受萬物變化,習以為常。然而,如果能夠認真觀察和思考,就能夠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并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我們古代詩歌中記載了許多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通過《古代詩詞中的物候》的學習來了解一下古代詩人是如何記載物候現(xiàn)象的。

        二、學習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誦讀、理解、賞析),找一同學準確地有感情地讀這首詩。

        2.齊讀這首詩,并體會詩所表達的意思 。

        小組討論明確;

        3.賞析。

        (1)文中所寫的地方在哪里?明確:天山(新疆)

        (2)“五月”本該是春花爛漫的季節(jié),而祁連山脈一帶又是怎樣的呢?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景象?

        明確:下雪、天寒、無花;表現(xiàn)邊疆氣候寒冷,守邊戰(zhàn)士生活艱苦,為后面寫戰(zhàn)士們高漲的士氣做鋪墊。

        (3)《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詩中“楊柳”的含義如何理解?

        明確:“折柳”,語意雙關,從字面上看是講將士們長年駐守在祁連山上,根本見不到內(nèi)地那種常見的楊柳的景致;更深層的含意是表達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3)“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怎樣的情懷??? 明確:思鄉(xiāng)之情

        (4)你從李白的“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詩句中了解到怎樣的物候現(xiàn)象,并分析形成這種物候現(xiàn)象的原因。

        明確:物候現(xiàn)象:農(nóng)歷五月,多數(shù)植物早已過了花期,而天山(祁連山)天氣寒冷,白雪皚皚,看不到春花;這里由于海拔高,氣候惡劣原因是高度差異。

        (6)體會“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曉”、“宵”所表達的意象。

        明確:一“曉”一“宵”,就畫龍點睛地把戰(zhàn)士們夜以繼日、無怨無悔地駐守邊關、英勇殺敵的可貴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盤托出,,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讀了不禁肅然起敬,為之擊節(jié)贊嘆。

        4.背誦這首詩。

        三、學習王之渙 的《涼州詞》

        1.朗讀

        2.品析:

        (1)王之渙《涼州詞》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竺可楨先生從物候?qū)W的角度,認為應作“黃沙”?!包S河”與“黃沙”,你覺得各是從哪個角度講的?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 從物候?qū)W的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是事實,從地理學角度分析,“黃河遠上白云間”則不可能。從文學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過于直白,“黃河遠上白云間”富有美感。文學是可以發(fā)揮想象的。

        (2)《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中的“春風”僅是指春天的風嗎?聯(lián)系本詩的寫作背景談談。?????????? ??明確:“春風”既指自然界的風,也暗指朝廷的關心。

        四、學習盧綸的《塞下曲》

        1.學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學知識,如有不再近一步補充。

        2.自由朗讀這首詩,領會它的意思。

        3.賞析。

        (1)前兩句極富暗示性?!霸潞凇迸c以下“夜”“雪”互補,暗示敵人可能趁機出動。月黑雪猛,非雁飛之時,卻見大雁高飛,暗示已有敵情。將軍一見雁飛,迅即作出“單于夜遁逃”的判斷,暗示敵人被圍之久,已無力夜襲。將軍極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雪夜嚴密注視敵情,也同時得到暗示。

        (2)品析“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明確:后兩句在表現(xiàn)手法上,沒有用正面描寫的方法,而用側(cè)面烘托,沒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zhàn)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的情景,所謂“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扣人弦,引人聯(lián)想,言有盡而意無窮。

        (3)《塞下曲》一詩如何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明確:后兩句不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zhàn)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的場景,引人聯(lián)想。

        (4)數(shù)學家華羅庚針對盧綸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飛高”提出質(zhì)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確 : 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分析 : 華羅庚">華羅庚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中一向倡導質(zhì)疑精神,他經(jīng)常告誡學生“要多動手,多動腦筋。凡事問個為什么”。他說:“學習前人的經(jīng)驗,并不是說要拘泥前人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也應當懷疑與批評前人的結(jié)果。但懷疑與批評必須從事實出發(fā)?!彼槍μ瞥娙吮R綸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高飛”一句,也寫下幾句詩:“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時,怎得見雁飛?”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5) 了解本詩所含的物象知識

        說明:月黑雪猛,非雁飛之時,此時大雁高飛,暗示已有敵情。華羅庚認為“月黑天高時,怎見得雁飛”,理由是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4.背誦這首詩。

        五、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了解蘇軾及其代表性的作品?;莩纾彼紊?,能詩能畫,尤擅水禽。

        2.自由閱讀這首詩,體會其內(nèi)容。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賞析。

        提示:注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樣寫出畫中之景的?這首詩的高妙之處在哪兒?

        明確: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鴨子、布滿地面的蔞蒿和新出芽的蘆葦,分別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邊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正在于以這些想像和聯(lián)想點活了畫面,使畫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發(fā),情趣盎然。

        (2)賞析示例: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了解詩中有關的物候知識:

        (看到了蔞蒿滿地、蘆根發(fā)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說明:因為畫面本身有水有鴨,更從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溫度和鴨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蔞蒿、蘆芽想到了河豚(河豚產(chǎn)卵季節(jié)要溯江而上)。

        理解:①資料沒有關于鴨對溫度敏感的記載。蘇軾看到畫中有鴨,故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鴨是水陸兩棲,在作者看來,它體會冷暖要比水中魚敏感。

        ②鴨有御寒的本能,對水溫變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

        ③桃花在春天開放,蔞蒿、蘆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飪以蔞蒿、蘆芽和河豚同煮,錢鐘書認為,本詩前三句寫惠崇畫中的事物,末句寫的是蘇軾心里的想像。因此蘇軾看到蔞蒿、蘆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④“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為“春江水發(fā),河豚向上游”。河豚產(chǎn)卵季節(jié)要溯江而上,這是從物候?qū)W角度作的解釋。

        4.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本詩。

        六、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時積累的詩詞來解說其中的物候現(xiàn)象嗎?

        七、小結(jié):

        生活中,語文無所不在,我們古代一些大詩人,關心民生疾苦,善于領會鳥語花香的暗示,啟發(fā)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其他有關氣象物候的知識,從生活中找尋經(jīng)驗。

        2、專題《氣象物候》學案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學習目標

        1.運用說明文的知識閱讀《看云識天氣》及《大自然的語言》這兩篇文章。

        2.借助所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并研討問題。了解氣象物候的基本知識。

        3.學習本專題的說明形式,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4.學習諺語蘊涵勞動者的經(jīng)驗

        學法指導

        1.溫故而知新,復習說明文的相關知識,運用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學習新課。

        2.學習這兩篇文章要注重整體感知,不要拘泥于細部的分析。

        3.學會自己提問,自己解答。

        相關鏈接

        【說明文的知識】

        1、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征

        2、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3、說明方法 :? 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 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

        4、說明語言 :? 平實說明 準確性、科學性??? 生動說明:生動性、形象性

        知識預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參考答案】1.⑴本意是掛在商店門前寫明商店名稱的牌子,這里指各種各樣的天氣可能出現(xiàn)的標志。⑵預先露出來的跡象

        課堂探究

        學習《看云識天氣》

        一、導入?

        氣象: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例如刮風、閃電打雷、結(jié)霜、下雪等氣候現(xiàn)象。

        物候:指動植物或非生物受氣候和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的季節(jié)變化現(xiàn)象。(如植物的發(fā)芽、開花、結(jié)實,動物的冬眠、始鳴、繁殖、候鳥的遷徙等。非生物現(xiàn)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凍等)你知道哪些預知天氣的方法?我們一起從《看云識天氣》。一文中會得到了解。

        二、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說出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并概括說明內(nèi)容。

        明確:課文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分為三部分;第1段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6段 具體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看形態(tài)/看色彩);第7段 說明看云識天氣的重要意義和局限性。

        1、本文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如何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結(jié)構(gòu)形式來組織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明確: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jié)構(gòu)。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三、 精讀深思,細心品味

        1、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請再認真地研讀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形象地說明了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fā)展變化。

        2、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

        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 用詞準確又不雷同,準確地說明了變化速度之快。

        (3)為了說明如何看云識天氣,作者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四、 探究寫作特點

        1、文章始終抓住云的特點加以說。? 2、本文說明順序有條不紊,脈絡分明。

        3、語言通俗、準確。

        五、 小結(jié):?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 積累背誦??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看云識天氣的諺語?

        1、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云,曬煞人)

        3、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4、云鉤向那方,風由那方來。

        5、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1、從看云識天氣到衛(wèi)星測天氣,說明人類己進入了現(xiàn)代科技觀測天氣的時代。你認為高科技條件下還有沒有必要憑人們的經(jīng)驗來觀察天氣?

        明確:這種憑經(jīng)驗測天氣的方法是有價值的。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測天氣的科學技術(shù)手段越來越發(fā)達,設備越來越先進,對于諸如航空航天等人類活動而言,需要這種盡可能精確的天氣預測。但是運用高新技術(shù)測天氣,成本很高,同時需要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先進的設備。“看云識天氣”依據(jù)的是相對可靠的經(jīng)驗,這種方法簡明易學,對諸如農(nóng)事或出行等對天氣的要求,不失為一中有效的手段。衛(wèi)星測天氣體現(xiàn)的是高科技的進步,而看云識天氣是一種生活的基本常識,兩種方法的服務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一、導入:剛才我們通過學習《看云識天氣》,知道了如何通過看云來識別天氣的變化?,F(xiàn)在,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通過其他方法去了解氣象物候。大自然不會說話,但他也有自己的語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大自然的語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二、?? 初讀課文,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1、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說說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明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是說大自然也有自己表達意思的方式,這些讓我們聽到的、看到的和感覺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2、通讀課文,說說文章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展開說明的?

        明確:1-3段 從現(xiàn)象說起,以四季為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介紹物候現(xiàn)象和物候?qū)W;4-5段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性;6-10段 介紹物候現(xiàn)象四個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間到時間,這樣說明言之有序,有條理,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齊觀;11-12段 研究物候?qū)W的意義。

        3、決定物候現(xiàn)象的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南北);第二個因素是經(jīng)度(東西);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 《大自然的語言》一文采用了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兩種方法來說明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現(xiàn)象。閱讀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氣象物候現(xiàn)象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什么關系?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觀察自然現(xiàn)象?

        明確:《大自然的語言》的第一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練地描繪了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現(xiàn)象。由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主要是農(nóng)作物種植,農(nóng)作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如溫度、水分、濕度、陽光等等,它的種植、生長、收獲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而不同的農(nóng)作物的生長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條件,所以可以根據(jù)氣象物候情況作出判斷,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物候現(xiàn)象體現(xiàn)著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物候的來臨受一定的客觀因素影響,有它的基本表現(xiàn),只要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和變化,就能作出正確判斷,合理地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5、你留心過身邊的物候現(xiàn)象嗎?對你的學習生活可有意義????????????

        三、? 寫作特點

        1、本文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四、小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篇文章《看云識天氣》、《大自然的語言》,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讓我們進一步地感受了說明文的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方法的多樣性,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一些氣候物象方面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我們應像前人一樣多觀察、多積累,爭取了解更多的知識。

        一、課外再積累一些關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諺語、詩句。

        關于云的諺語

        1、早起浮云走,中午曬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3、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

        5、云在東,雨不兇; 云在南,河水滿??????? 6、云向東,一場空;云向西,披蓑衣。

        二、預習古代詩詞中的物候。

        三、了解我國民間的24節(jié)氣名稱及名稱的意義。

        春季—— 立春、 雨水、 驚蟄、春分、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處暑、 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反思總結(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題:?????????????????????????? 專題——氣象物候二

        課型:新授課

        課時2

        學習目標

        1.朗讀體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發(fā)的真摯感情。

        2.了解詩中反映的物候現(xiàn)象。

        3.對詩歌語言推敲品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

        學法指導

        《古代詩詞中的物候》是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打開一扇新窗??梢灾笇W生閱讀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關氣象物候的知識,啟發(fā)學生從學習過的古詩文、成語俗語、美術(shù)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關的知識,作好積累。

        相關鏈接

        【中考鏈接】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7—8題。(3分)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 詩中的“春風”除了指自然現(xiàn)象之外,還指的是???????? 。(1分)

        8. 下列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A. 詩歌前兩句以遠川高山襯托“孤城”,描繪出邊地的雄闊蒼涼之景。

        B. “楊柳”是雙關語,既指音樂的曲調(diào),又指現(xiàn)實中的楊柳樹。

        C. 詩歌用“何須”二字,由邊地圖景描繪轉(zhuǎn)入情感抒發(fā)。

        D. 全詩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情緒消極悲切。

        (一)(3分)7.(1分)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關心)。8.(2分)D(此詩雖寫的是戍邊的將士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頹廢的情調(diào)。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壯,悲中有慷慨。)

        1、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边@是一首描寫我國季風氣候的詩篇。詩中的“春風”當指夏季風。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春風不度玉門關”。

        【答】甘肅玉門關一帶,深居大陸內(nèi)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擋,來自海洋的溫潤氣流,很少能到達這里,因此,境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屬于荒漠。

        2、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全詩短短四句,寫出了平原與山地氣候的差異。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答】在大氣的對流層內(nèi),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 100米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頂,氣溫比山藨要低近10攝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遲開。

        3、“江作清羅帶,山如碧玉簪” 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因為這一帶廣泛分布著石灰?guī)r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兩岸風景如畫,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4、“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清明時節(jié),南方來的暖空氣增強,在北上的過程中與北方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帶陰雨連綿的天氣。

        5、“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地理知識談談為什么?

        答:我國內(nèi)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是我國四大牧區(qū)之一,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

        課堂探究

        一、情景導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時交替,感受萬物變化,習以為常。然而,如果能夠認真觀察和思考,就能夠發(fā)現(xiàn)周圍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并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我們古代詩歌中記載了許多物候現(xiàn)象,今天我們通過《古代詩詞中的物候》的學習來了解一下古代詩人是如何記載物候現(xiàn)象的。

        二、學習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誦讀、理解、賞析),找一同學準確地有感情地讀這首詩。

        2.齊讀這首詩,并體會詩所表達的意思 。

        小組討論明確;

        3.賞析。

        (1)文中所寫的地方在哪里?明確:天山(新疆)

        (2)“五月”本該是春花爛漫的季節(jié),而祁連山脈一帶又是怎樣的呢?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景象?

        明確:下雪、天寒、無花;表現(xiàn)邊疆氣候寒冷,守邊戰(zhàn)士生活艱苦,為后面寫戰(zhàn)士們高漲的士氣做鋪墊。

        (3)《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詩中“楊柳”的含義如何理解?

        明確:“折柳”,語意雙關,從字面上看是講將士們長年駐守在祁連山上,根本見不到內(nèi)地那種常見的楊柳的景致;更深層的含意是表達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3)“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怎樣的情懷??? 明確:思鄉(xiāng)之情

        (4)你從李白的“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詩句中了解到怎樣的物候現(xiàn)象,并分析形成這種物候現(xiàn)象的原因。

        明確:物候現(xiàn)象:農(nóng)歷五月,多數(shù)植物早已過了花期,而天山(祁連山)天氣寒冷,白雪皚皚,看不到春花;這里由于海拔高,氣候惡劣原因是高度差異。

        (6)體會“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曉”、“宵”所表達的意象。

        明確:一“曉”一“宵”,就畫龍點睛地把戰(zhàn)士們夜以繼日、無怨無悔地駐守邊關、英勇殺敵的可貴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盤托出,,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讀了不禁肅然起敬,為之擊節(jié)贊嘆。

        4.背誦這首詩。

        三、學習王之渙 的《涼州詞》

        1.朗讀

        2.品析:

        (1)王之渙《涼州詞》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竺可楨先生從物候?qū)W的角度,認為應作“黃沙”?!包S河”與“黃沙”,你覺得各是從哪個角度講的?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 從物候?qū)W的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是事實,從地理學角度分析,“黃河遠上白云間”則不可能。從文學角度看,“黃沙直上白云間”過于直白,“黃河遠上白云間”富有美感。文學是可以發(fā)揮想象的。

        (2)《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中的“春風”僅是指春天的風嗎?聯(lián)系本詩的寫作背景談談。?????????? ??明確:“春風”既指自然界的風,也暗指朝廷的關心。

        四、學習盧綸的《塞下曲》

        1.學生交流作家、作品等文學知識,如有不再近一步補充。

        2.自由朗讀這首詩,領會它的意思。

        3.賞析。

        (1)前兩句極富暗示性。“月黑”與以下“夜”“雪”互補,暗示敵人可能趁機出動。月黑雪猛,非雁飛之時,卻見大雁高飛,暗示已有敵情。將軍一見雁飛,迅即作出“單于夜遁逃”的判斷,暗示敵人被圍之久,已無力夜襲。將軍極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雪夜嚴密注視敵情,也同時得到暗示。

        (2)品析“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明確:后兩句在表現(xiàn)手法上,沒有用正面描寫的方法,而用側(cè)面烘托,沒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zhàn)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的情景,所謂“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扣人弦,引人聯(lián)想,言有盡而意無窮。

        (3)《塞下曲》一詩如何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明確:后兩句不正面描寫輕騎遠追及其輝煌戰(zhàn)果,卻用“大雪滿弓刀”烘托躍躍欲追的場景,引人聯(lián)想。

        (4)數(shù)學家華羅庚針對盧綸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飛高”提出質(zhì)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確 : 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分析 : 華羅庚">華羅庚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中一向倡導質(zhì)疑精神,他經(jīng)常告誡學生“要多動手,多動腦筋。凡事問個為什么”。他說:“學習前人的經(jīng)驗,并不是說要拘泥前人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也應當懷疑與批評前人的結(jié)果。但懷疑與批評必須從事實出發(fā)。”他針對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高飛”一句,也寫下幾句詩:“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時,怎得見雁飛?”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5) 了解本詩所含的物象知識

        說明:月黑雪猛,非雁飛之時,此時大雁高飛,暗示已有敵情。華羅庚認為“月黑天高時,怎見得雁飛”,理由是北方大雪時,不可能有大雁,因為大雁早已南遷。

        4.背誦這首詩。

        五、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了解蘇軾及其代表性的作品?;莩纾彼紊?,能詩能畫,尤擅水禽。

        2.自由閱讀這首詩,體會其內(nèi)容。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賞析。

        提示:注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樣寫出畫中之景的?這首詩的高妙之處在哪兒?

        明確:詩的前三句寫了六樣景物:竹子和竹外開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游的鴨子、布滿地面的蔞蒿和新出芽的蘆葦,分別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邊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正在于以這些想像和聯(lián)想點活了畫面,使畫中的景物變得生機勃發(fā),情趣盎然。

        (2)賞析示例: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了解詩中有關的物候知識:

        (看到了蔞蒿滿地、蘆根發(fā)出短芽,就想到了河豚正在溯江而上。)

        說明:因為畫面本身有水有鴨,更從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溫度和鴨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蔞蒿、蘆芽想到了河豚(河豚產(chǎn)卵季節(jié)要溯江而上)。

        理解:①資料沒有關于鴨對溫度敏感的記載。蘇軾看到畫中有鴨,故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鴨是水陸兩棲,在作者看來,它體會冷暖要比水中魚敏感。

        ②鴨有御寒的本能,對水溫變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

        ③桃花在春天開放,蔞蒿、蘆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飪以蔞蒿、蘆芽和河豚同煮,錢鐘書認為,本詩前三句寫惠崇畫中的事物,末句寫的是蘇軾心里的想像。因此蘇軾看到蔞蒿、蘆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④“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為“春江水發(fā),河豚向上游”。河豚產(chǎn)卵季節(jié)要溯江而上,這是從物候?qū)W角度作的解釋。

        4.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本詩。

        六、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時積累的詩詞來解說其中的物候現(xiàn)象嗎?

        七、小結(jié):

        生活中,語文無所不在,我們古代一些大詩人,關心民生疾苦,善于領會鳥語花香的暗示,啟發(fā)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其他有關氣象物候的知識,從生活中找尋經(jīng)驗。

        3、專題《葉》學案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葉脈、寫葉的 文章,讓學生了解有關葉的知識,理解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體會作者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查閱收集資料,了解與葉相關的知識及其價值,收集有關“葉”的古詩句。

        2、到野外或公園欣賞各種各樣的葉的風姿,收集各類型的樹葉標本,然后每個小組把本組成員共同收集的葉子進行歸納,統(tǒng)計,觀察,研究;最后小組交流,整理,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形成發(fā)言稿,等待班級交流,展示。

        3、自讀《專題 葉》相關的詩文。

        學習重點:認識葉的物質(zhì)價值、精神價值。

        學習難點:描形賦義地寫葉的藝術(shù)手法。

        學習過程:

        第 一 課 時 (總第 節(jié)課)

        【學習目標】認識葉的物質(zhì)價值、精神價值。(重點、難點)

        導入:

        生活中人們往往贊美花的鮮艷、嬌媚,而對葉有所忽略,其實葉也有美麗的外表、動人的身姿。我們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走進自然,收集了一些樹葉標本,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

        學生展示葉的圖片資料。(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形狀,不同顏色)

        說葉:學生以組為單位,匯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結(jié)果。(可從種類、形狀、顏色、季節(jié)特征、生長環(huán)境等方面介紹)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植物的葉子千姿百態(tài),各有風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葉的風韻。

        合作探究

        1.探究葉的顏色:

        不光不同種類樹葉的顏色不盡相同,就是同一片樹葉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生長階段也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為自然界增添了無窮的色彩??偟膩碚f,初萌的葉芽是鵝黃的;新生的葉子是嫩綠的;秋天的葉子是紅色的,飄落的葉子是枯黃的。

        (1)、專題中四首古詩中葉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葉子是 的,飛墜的落葉是 的,題詩的葉子是 的,初萌的柳芽是 的。

        詩人為什么注重葉的色彩的描繪?請結(jié)合作品說說其中的道理。

        四首古詩詠葉,都寫了葉的色彩。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與葉所處的季節(jié)有關,與 也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譬如,《山中》一詩中葉色是枯黃的,這一色彩用來

        是再恰當不過了;《紅葉題詩》中葉色是通紅的,葉片上

        ,色彩和內(nèi)容和諧一致。可見詩人們著意描寫葉色,是為了 。

        (2)、花與葉相依,寫花常寫葉。“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數(shù)點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綠葉之明麗醒目。“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這一說法的美學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這句話,它的含義是什么?

        其美學原理是:

        生活中所說的“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的含義是:

        2、即使樹葉是那么普通,它也有其價值。葉子有哪些?說說看它有哪些作用(功能)呢?并就某一方面稍作簡述。

        總結(jié):同學們的反映真靈敏,老師自嘆不如。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難怪文人都喜歡借助葉來表達情意。

        3.引導認識葉的精神作用:

        葉的作用真是巨大,葉對我們?nèi)祟惖奈镔|(zhì)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葉在精神上對我們還有著非常豐富的啟發(fā)借鑒作用 ,試作一探究:

        樹葉的作用不僅在于它的自然價值,還在于它的精神價值。它點綴自然、陪伴童年、啟發(fā)思念、引發(fā)幽情、激發(fā)贊頌、呼喚熱情,它是生命的象征,是青春活力的展現(xiàn),它有著落葉歸根的無私奉獻,優(yōu)質(zhì)扶持紅花、敢當配角的精神等等。┄┄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下葉的聲音: (學生集體朗誦《綠葉的聲音》)

        課堂小結(jié):

        自然界的葉子是如此生動、可愛、鮮活;葉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有人從一顆嫩芽中看到了生機、力量,也有人從一片枯葉中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意義。在文人的眼中,葉更成了描寫謳歌的對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下一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研究葉與文學,葉與人生。

        布置作業(yè) (讀葉)

        課后請同學們研讀專題內(nèi)的詩文,各用一句話對它的要點加以概括;并閱讀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

        第 二 課 時(總第 節(jié)課)

        【學習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中對葉的描寫,學習作家寫葉的藝術(shù)方法。

        導入: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說到和葉有關的成語,名言,詩句。如說某人做事馬虎,會說“粗枝大葉”;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我們形容景色會說“枝繁葉茂”、“綠葉成蔭”、“楓葉似火”等;俗語中,我們會說“紅花還需綠葉襯”;我們還學過許多和葉有關的詩句。如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睏钊f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倍鸥Φ摹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葉”不僅長在我們的身旁,也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滲進了我們的思想里,文化中。今天,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走進葉子的天地,一起來感受它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啟示。

        【吟“葉”篇】

        在你的記憶庫里,還有類似的成語和詩句、名言嗎?請寫在下面。

        葉的成語:

        葉的名言:

        葉的詩句:

        【議“葉”篇】

        1、看來從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大都對葉情有獨鐘。他們往往把葉作為描寫謳歌的對象,注入了作家的情感,賦予了它特別的意義。請結(jié)合課本中的詩文內(nèi)容,談談你的感受。

        元好問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宣宗宮人 《題紅葉》:

        王勃 《山中》:

        楊巨源 《城東早春》:

        劉湛秋 《綠葉》:

        歌德 《二裂銀杏葉》:

        青勃 《綠葉的聲音》:

        總結(jié):看來葉在精神上給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啟發(fā)、借鑒作用。文人墨客往往借鑒葉或點綴自然、啟發(fā)思念或引發(fā)幽情、激發(fā)贊頌之情或熱烈呼喚青春和活力。

        2、讀《一片樹葉》,議《一片樹葉》

        讀《一片樹葉》:不僅古代詩人對葉情由獨鐘,現(xiàn)代作家也寫了許多有關葉的文章,我們來欣賞日本著名風景畫家、散文家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體會作者對葉的感情。

        《一片樹葉》一文,用文學的筆觸生動記敘了葉從 到 的過程,讓我們領悟到 。

        議《一片樹葉》:

        思考:(1)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2)理解本文的重點應放在哪一段?

        (3)有樹葉的生命過程,作者領悟到了什么?

        (4)讀了本文,你的聯(lián)想和感悟是什么?

        (5)本文寫法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

        3、你能否從葉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得到某種啟示嗎。

        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學了“葉”專題,我們知曉了葉的有關知識,感受了葉的精神價值。葉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葉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讓我們學習葉的精神品質(zhì),做一片發(fā)光發(fā)熱的綠葉。

        第三課時(總第 節(jié)課)

        【寫“葉”篇】

        導入:

        同學們,通過兩節(jié)課我們尋葉、賞葉、說葉、讀葉、議葉,了解了許多有關葉的知識,感受了葉的精神價值。葉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葉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葉,給了我們無盡的啟示。這節(jié)課,我們要拿起手中的筆,運用描形賦義的方法,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一幅你們心目中的葉。

        語文實踐活動:

        某校八年級某班開展了題為“綠色 生命——葉”的專題系列活動,今天進行成果展示。請你以主持人的身份,為活動設計一段開場白。

        寫作:

        1. 以“葉的風姿”為題寫一篇短文。

        要求:(1)仔細觀察各種植物的葉子

        (2)詳盡描述各種葉子的風姿

        (3)畫出所寫葉子的形狀、色彩附于文后。

        2、以“葉的聯(lián)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仔細觀察(2)大膽聯(lián)想(3)以葉抒情或以葉喻理

        布置任務:

        【制作書簽】選取你所鐘愛的葉,動手制作葉脈書簽,送給你最喜歡的人,最好能根據(jù)不同的贈送對象創(chuàng)作小詩一首,隨書簽贈送。(附:葉脈書簽的制作過程:加熱去葉肉 曬干加壓 平展葉片 彩筆勾畫 剪裁成形)

        欣賞葉脈書簽制作過程后,就你制作過程中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

        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學了“葉”專題,我們知曉了葉的有關知識,感受了葉的精神價值。葉是普通的,又是高尚的;葉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奥淙~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紅花雖好還需綠葉來襯”正是它最好的寫照。讓我們學習葉的精神品質(zhì),做一片發(fā)光發(fā)熱的綠葉吧!

        教(學)后反思:

        4、專題三《文明的對話》學案

        【復習目標】

        1、積累字詞句等基礎知識;

        2、理解比喻的含義,學習運用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論證方法以提高論說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一、【基礎知識梳理】

        1、給加點字注音:

        媲美烙印曇花一現(xiàn) 發(fā)掘 應運而生貶褒

        提倡 攻訐咀嚼過屠門而大嚼 咬文嚼字

        味同嚼蠟 透露露窮鉗制負荷 刮垢

        有史可稽稽首 憎恨熱忱 礦藏悖于常理載體

        軀殼 鉛砣駢文仰韶邏輯慰藉 回溯

        云翳情不自禁自詡給與殘羹冷炙 針灸

        冠冕腦髓 孱頭蹩進玄虛炫耀 脂肪

        烹飪檔次 笤帚 氛圍

        2、根據(jù)注音填字:

        zāo糕 時過jìng遷與時jù進威shègē壁時máo

        煙xiāo云散xiāo聲匿跡 一cù而就bān駁陸離重蹈fù轍 至高無shànghài人聽聞jué無僅有

        dì結(jié)歸根結(jié)dì氣勢xiōngxiōng hóng揚

        別出xīn裁不可思yìlínláng滿目 xuān泄 聲sī力竭 經(jīng)世zhì用思biànbiàn證 愚dùn kān察

        以偏gāi全統(tǒng)shè jué起 kuì乏 功虧一kuì

        kuì爛kuì贈 jié然相反 國cuì 薈cuì鞠躬盡cuì

        5、專題《鳥》表格式導學案


        課題

        《鳥》專題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3

        1.讓學生獲得對鳥的各方面的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3.引導學生對鳥與人類的關系的關注,探究鳥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價值。

        4.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結(jié)論。

        1.在談鳥時,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

        2.在寫鳥時,要培養(yǎng)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世界鳥類之最】

        1.跑得最快的鳥:鴕鳥,72千米/小時。

        2.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27.4千米/小時。

        3.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并不十分準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于 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了。而產(chǎn)于古巴的吸蜜蜂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占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艷,并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它們的飛行本領高超,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動 的頻率很快,每秒鐘可達50~70次,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我國近幾年有很多地方都聲稱發(fā)現(xiàn)了蜂鳥,其實都是誤傳。

        4.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xiàn)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qū)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3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于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xiàn)今最大的鳥卵。

        5.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6.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7.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8.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厘米,體重35克。

        9.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10.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11.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12.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中的“老壽星”。

        13.壽命最長的環(huán)志海鳥:王信天翁,60余年。

        14.壽命最長的籠養(yǎng)鳥:葵花鳳頭鸚鵡,80余年。

        15.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16.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17.水平飛行最快的鳥:歐絨鴨,76千米/小時。

        18.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19.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20.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禿鷲,滑翔數(shù)小時不拍翅。

        21.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鸻,以9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里的海面。

        22.飛行最高的鳥類:大天鵝和高山兀鷲是飛得最高的鳥類,都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23.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于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 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于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qū)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 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于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于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里。因為它總是 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人們又稱它“白晝鳥”。

        24.最兇猛的鳥: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25.尾羽最長的鳥類: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臺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鳥類羽毛。

        26.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大鴇在鳥類中雄鳥和雌鳥體重差別最大,雄鳥體重為11~12千克,而雌鳥只有5~6千克。

        27.嘴峰最長的鳥類: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鳥是嘴峰最長的鳥類,它的嘴峰的長度為1米左右,十分奇特。

        28.最長鳥喙:澳洲鵜鶘,長47厘米。

        29.最寬鳥喙:鯨頭鸛,寬12厘米。

        30.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鸚鵡,學會800多個單詞。

        31.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鶯,模仿60多種鳥鳴。

        32.最復雜的鳥巢:非洲織布鳥的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33.最大的鳥巢:白頭海雕的巢,長6米,寬2.9米。

        34.最小的巢:吸蜜蜂鳥的巢,只有頂針大小。

        35.產(chǎn)卵最少的鳥類:信天翁每年只產(chǎn)一枚卵,是產(chǎn)卵最少的鳥。

        36.窩卵數(shù)最多的鳥:灰山鶉,每窩15~19枚。

        37.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一般需要75~82天。

        38.最晚性成熟的鳥類:信天翁雛鳥達到性成熟的過程也是鳥類中最長的,需要9~12年。

        39.最大的鳥卵化石:17世紀中葉以前,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生活著一種象鳥,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象鳥的卵化石的長徑為35.6厘米,相當于148個雞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發(fā)現(xiàn)的最大鳥卵化石。

        40.最大的鳥類化石:最大的鳥類化石是隆鳥的化石,估計它的身高達5米左右,原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在公元7世紀時滅絕。

        完成下列與鳥有關的謎語:

        1、空中排隊飛行,組織紀律嚴明。初春來到北方,深秋南方過冬。(大雁)

        2、恩愛夫妻喜相逢,說說唱唱打魚歸。芙蓉深處輕舟過,紅漿戲水泛光輝。(鴛鴦)

        3、背面灰色腹有斑,繁殖習性很罕見。卵蛋產(chǎn)在鄰鳥窩,請人孵育自逍遙。(杜鵑)

        4、鳥兒當中數(shù)它小,針狀嘴尾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飛行本領卻很高。(蜂鳥)

        5、日在樹上,夜到廟堂。不要看我小,我也有心肺肝腸。(麻雀)

        6、海上一只鳥,跟著船兒跑。尋找浪中魚,從不怕風暴。(信天翁)

        7、從南來個黑大漢,腰里插著兩把扇。走一步,扇一扇,阿彌陀佛好熱天。(企鵝)

        8、馳名中外一歌手,音韻委婉會多變。能學多種鳥兒叫,祖國內(nèi)蒙是家園。(百靈鳥)

        9、腿兒長背兒駝,長著翅膀飛不過河。風吹草動膽子小,腦袋鉆進沙窩窩。(鴕鳥)

        10、飛起來像只鳥,坐下像只貓。夜間捉田鼠,眼亮本領高。(貓頭鷹)

        11、銜樹枝,銜泥草,高高樹上把房造。好消息,天天報,叫得人們心歡笑。(喜鵲)

        12、冬天住在山林里,春天飛到天空中。從早到晚常不停,歌聲催人快播種。(布谷鳥)

        13、千里飛翔愛熱鬧,常在空中打呼哨。光送信來不送報,見誰都把姑姑叫。(鴿子)

        一.導入課文

        鳥以它精致的體態(tài)、眩麗的色彩、宛囀的鳴叫、豐富的人性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內(nèi)涵贏得了人類的鐘愛,它也在啟示著人類向科學的前沿邁進。

        二.閱讀《參考資料》三篇短文

        (一) 古鳥化石

        1、試著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內(nèi)容。

        2、從科研層面來說,古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有哪些意義?

        3、第三段文字中,作者贊揚日本民族是個注重美與文化的民族,而認為“國人”普遍欣賞品位不高,你同意這看法嗎?作者又說“所有占有欲的源頭,幾乎都是無辜的熱愛”,你贊同這說法嗎?

        (可就此組織學生展開辯論)

        (二)飛鳥與飛機

        1、讀文思考:飛機與飛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飛機與鳥相比還有哪些局限的地方?從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三) 鷹眼的啟示

        讀文找關鍵句說說,鷹眼給了人類什么啟示。

        三.師生共同小結(jié)讀了一系列文章后對鳥的認識,思考:鳥與人類科學、生活的關系

        (一)思考鳥給了人類科學、生活上哪些啟發(fā)

        答:1.鳥給人類科學上的啟發(fā)

        (1)鳥類有高超的飛行本領,現(xiàn)代的飛機的發(fā)明就是受到鳥飛行的啟發(fā)。

        (2)鴿子在仿生學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它的腿上有一個小巧而靈敏的感受地震的特殊結(jié)構(gòu),人們根據(jù)它的原理仿制出一種新的地震儀,使地震預報更加準確。

        (3)地球上海水占總水量的97%。而海水的人工淡化器目前設備龐大、結(jié)構(gòu)復雜、耗能量高。但海鷗、信天翁這些海鳥卻可以通過眼睛附近一條鹽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鹽分排出,一旦完成這個功能的模擬,人類利用海洋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2.鳥給人類生活上的啟發(fā)

        (1)人類受到燕子的啟發(fā),發(fā)明了燕尾服;

        (2)受到孔雀的啟發(fā),發(fā)明了孔雀舞;

        (3)受到仙鶴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武術(shù)中的鶴拳。

        (二)隨著春天的到來,很多候鳥開始了遷徙,而禽流感的危險性似乎越來越近了,我們不得不擔心候鳥的遷徙是否會帶來禽流感。有人說,干脆把鳥都殺了,免得造成疾病的傳染,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答:在對待鳥、人以及“禽流感”三者之間關系的問題上,我認為:首先是不能將禽流感傳播的問題歸罪于鳥類,因為鳥類是無辜的。真正人類需要去面對的是如何找到克制病毒的方法。其次,人類對鳥類生存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人類自己對鳥類缺乏必要的保護,也是病毒得以傳播的原因。第三,要好好防止禽流感的傳播,人類必須加強宣傳,衛(wèi)生健康的生活,和鳥兒成為朋友,而決不是殺鳥。所以說,只有人類自己加強愛鳥、護鳥的意識才是處理好這個問題的關鍵。

        (三)作為一個中學生,你會用哪些實際行動來愛鳥、護鳥?

        1、我們可以利用愛鳥周活動時間,寫愛鳥的宣傳單,對市民進行宣傳。

        2、時值春天,我們可以為鳥兒在樹上筑一些堅固的鳥巢,讓他們安家。

        3、保護鳥類的棲息環(huán)境,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治理水污染;同不良行為做斗爭,不隨意掏鳥蛋、毀鳥巢和捕殺鳥類,設法為鳥類創(chuàng)造營巢或居留的條件,積極參加“愛鳥周”活動,增強人們愛鳥護鳥的意識

        4、作為一個學生,我覺得筆是我最有力的武器,我要拿起我手中的筆寫出鳥類生存的危機,呼吁人類保護鳥兒,喚醒麻木的人醒悟。告訴人們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真正去關愛我們的朋友,去鳥兒和諧相處

        六、通過專題《鳥》的學習,我們對鳥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學利用黑板報出了一期“愛鳥”專刊。根據(jù)這一主題,仿照該欄目內(nèi)容的寫法,為自己喜愛的一種鳥(題中涉及的除外)寫幾句簡短的話。字數(shù)不限。

        例子:鴿子: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遙遠,都不會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為信念而飛的。

        答:1、荊棘鳥:它不停地飛翔,不停地尋找,只是渴望站在荊棘樹上讓最尖最長的荊棘刺進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為了那一聲絕唱,卻足以讓人驚心動魄。

        2、雄鷹:茫茫蒼穹,無處不是它搏擊的舞臺。豪邁、壯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為飛翔而生的。

        3、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在烏云翻滾、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勝利的預言家,勇敢的戰(zhàn)斗者。

        七、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和諧社會的一分子,就“愛鳥”、“護鳥”請你:

        (一)寫出你所知道的我國目前已有的鳥類自然保護區(qū)的名稱

        1.陜西洋縣朱鸚自然保護區(qū) 2.黑龍江扎龍丹頂鶴自然保護區(qū)

        (二)就如何愛鳥、護鳥,提兩點建議:

        1.保護鳥類的本息環(huán)境。2.積極參加植樹造林。3.治理污染。

        (三)設計兩則護鳥廣告(可引用恰當?shù)墓旁娋洌?/p>

        1.好鳥枝頭亦朋友;

        2.勸君莫打枝頭鳥;

        3.像保護自己一樣保護鳥類

        八.課堂小結(jié):

        過去人們悲傷時可以向鳥傾訴,喜悅時可以和鳥分享;現(xiàn)在我們

        還有多少機會聆聽鳥的清音,領略鳥的豐姿?在了解了鳥的美麗后我想你就會密切注意我們的鳥朋友了,我們就會詩意地生活了。只不過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朋友!同學們:要讓我們的家園處處鶯歌燕舞,讓這個世界五彩繽紛,就讓我們關愛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吧!正如那首歌所唱:關愛生命,用我們的良知;善待地球,用我們的行動。

        1.學了本專題后,你對鳥與人類的關系和文化內(nèi)涵有哪些新的認識?

        答:(1)鳥是環(huán)境的美化師。(2)鳥是環(huán)境的捍衛(wèi)者。(3)鳥是人類的益友。(4)鳥是大自然而然的飛行家。

        2.如果你看見一個年輕人正用鳥槍瞄準樹上的鳥,你會怎樣勸說?

        3.看到天空中正在展翅翱翔的大雁,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呢?請用兩句話表述出來。

        業(yè)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鳥類飽食后體重加倍,卻飛得更好更遠;在飛行速度相似的情況下,鳥類用“V”字形結(jié)隊飛行,比單獨飛行能減少能量消耗。你能通過查閱圖書報刊或網(wǎng)上資料揭開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奧秘嗎?從仿生學的角度,你認為這種發(fā)現(xiàn)對科學發(fā)展有什么價值?你能否就其中一個現(xiàn)象,通過大擔想像,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科幻小故事?

        結(jié)

        格言警句:書籍并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與作者同樣地活躍。不僅如此,它還像一個寶瓶,把作者生機勃勃的智慧中最純凈的精華保存起來。 ——彌爾頓

        鹽阜中學初二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執(zhí)筆人 審核人 2011年2月 日

        課題

        《鳥》專題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2

        1.學習屠格涅夫的《鴿子》和郭楓的《空山鳥語》,意圖通過教材這個媒介,進一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以使學生對不同種類的鳥的文化內(nèi)涵有更多的了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意識,并學會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1.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味作者的審美情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這兩篇文章中“鳥文化”的內(nèi)涵。

        2.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xiàn)實,而且善于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恰當?shù)难哉Z、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zhì)、精確、優(yōu)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guī)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寫作背景】

        19世紀的俄國處于農(nóng)奴制社會,屠格涅夫積極參加反對農(nóng)奴制的斗爭,但斗爭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后來與戰(zhàn)友發(fā)生了分歧,這使他十分苦惱,課文中說“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鴿子一般的象征含義是:

        和平。諾亞方舟的古老神話是這樣說的:遠古時代,主宰人類命運的上帝認為人間道德風氣敗壞,十分震怒,決定發(fā)一次大水把他們?nèi)繗У簦?jīng)過考查后被證明是唯一好人的諾亞夫婦可以保存下來。為此,上帝派出使者,通知諾亞夫婦準備好一艘方的大木船,并在各種飛禽走獸中挑選一對,帶到船上以躲避災難。這就人盡皆知的洪水與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吞滅一切的洪水逐漸平息,諾亞為了想知道洪水是否已經(jīng)退盡,特地放出一只鴿子飛出船外打探。鴿子銜著一根綠色的橄欖枝飛回方舟報喜,洪水已退,和平日子來臨,世界生命開始了新的轉(zhuǎn)機!

        一.完成下列與鳥有關的成語

        1、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烏鳥私情】

        2、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烏飛兔走】

        3、像鳥類或魚類那樣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 【鳥集鱗萃鱗】

        4、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鳥盡弓藏】

        5、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只雞絮酒】

        6、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7、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一箭雙雕】

        8、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 【雙宿雙飛】

        9、形容游子倦游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想回到自己崗位 【倦鳥知返】

        10、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鶴立雞群】

        11、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于擒拿的敵人。 【籠中之鳥】

        12、形容春天的景色宜人。 【鳥語花香】

        13、像聚集的鳥獸受到驚嚇飛奔逃散,比喻崩潰逃散的情景。 【如鳥獸散】

        14、比喻受到驚嚇見到一點動靜就特別害怕的人。 【驚弓之鳥】

        15、比喻貪圖眼前利益,不知自己將有后患。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16、比喻別人怎么說,他也跟著怎么說。 【鸚鵡學舌】

        17、形容門庭冷落,沒有賓客來訪。 【門可羅雀】

        18、形容白發(fā)老人神采奕奕。 【鶴發(fā)童顏】

        19、形容聽到風吹鶴叫,就以為敵人來襲,驚恐不安。 【風聲鶴唳】

        二.積累幾個與鳥有關的俗語

        1、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2、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3、鶴非染而自白,鴉非染而自黑。

        4、早起鳥兒有蟲吃。

        5、笨鳥先飛早入林。

        6、槍打出頭鳥。

        7、喜鵲叫,客人到。

        8、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9、天下烏鴉一般黑。

        10、人來投主,鳥來投林

        一. 導入課文。

        天高任鳥飛,萬古人類情。鳥是人類的益友。古往今來,鳥的色澤和靈巧,

        矯健和辛勞,啼聲和靈性,賦予文人騷客多少情思和靈感。人們也在對鳥的感悟、移情、聯(lián)想中,以鳥為審美對象,在人與鳥這一命題下,譜寫了一篇篇以鳥為題的華章。

        二.學習屠格涅夫的《鴿子》

        1. 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結(jié)合題目和課文內(nèi)容,以題目“鴿子”為中心詞,試著擴展成一個短語、一句話、一段話。

        示例:

        鴿子

        鴿子的故事。

        兩只鴿子的故事。

        暴風雨下兩只鴿子的故事。

        暴風雨下,兩只鴿子患難與共的故事。

        在暴風雨來臨前,各種鳥類都躲藏起來,一只白鴿找回另一只白鴿相伴歸巢。暴風雨來了,它們并翅依偎在屋檐下的故事。

        2.課文按時間順序先后描繪了哪幾幅生動的場面?

        雷雨醞釀,郁熱狂躁 尋找同伴,相與歸巢 并翅依偎,共享安寧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鴿子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文的第一個場面描繪了暴風雨逼近時天氣的惡劣,其他鳥類都躲藏起來,但是鴿子卻去尋找同伴并相與歸巢,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堅毅、勇敢,與同伴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崇高情誼。

        4.誦讀8——11段,當腦海中想象出這一生動的場面時,你的心中會有一種什么感覺?安寧,溫馨

        5.“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屠格涅夫?qū)戯L雨大作中的鴿子,寄托了他怎樣的感情?

        對白鴿的堅毅、勇敢和對同伴救助精神的贊揚之情

        6.結(jié)尾處寫道“它們很安寧!我看著它們,心里也很安寧……雖然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永遠是孤零零一個人”,作者為什么會有“孤零零”的感覺,這要聯(lián)系本文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7.作者看著鴿子很安寧,雖然“孤零零一個人”,但“心里也很安寧”,這表達了他的一種美好理想,你能說說這種理想是什么?

        希望人類像鴿子一樣過著安寧生活。

        8.屠格涅夫的散文是美麗的,他習慣在散文中用虛擬的生活場景來抒寫他的美妙理想,讓他的散文顯現(xiàn)出一種虛幻而又明麗的美。課文所營造的生活場景是什么?所抒寫的美妙理想又是什么?這種寫作的手法叫做什么?托物言志。

        9. “托物言志” 的寫作手法使本文立意高遠,作者在文章的布局構(gòu)思上也十分講究,請思考以下面問題:

        (1)文章①~⑤段用了大量的文字寫天氣變化,有什么作用?

        以暴風雨逼近時天氣的惡劣及麻雀等鳥兒來襯托鴿子的堅毅,勇敢和友情。

        (2)請從襯托的角度來賞析8——11段。(引導)

        用暴風雨的狂躁來反襯鴿子心底的安寧,又以鴿子的安寧反襯自己心底對寧靜與親情的渴望。

        總之,屠格涅夫?qū)戯L雨大作中的白鴿,寄托自己希望人類像鴿子一樣過著安寧生活的理想,也寄托了自己對白鴿的堅毅、勇敢和對同伴救助精神的贊揚之情。

        10.課文的語言生動傳神,凝練含蓄,用心品讀課文,畫出你最欣賞的詞語或句子,并說出欣賞的理由。

        在我面前伸展著一片成熟的黑麥田,彩色繽紛,有時仿佛是金色的,有時又仿佛是銀色的海洋。

        一張孤零零的巨大的牛蒡葉還在固執(zhí)地飄動,發(fā)出簌簌的聲音。

        它飛著,飛著——老是筆直地飛,突然在它單調(diào)的暗藍色背景下平穩(wěn)而舒徐地閃過一件東西,宛如一塊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團白雪。

        10.這個故事本身同屠格涅夫的很多文章——比如《蔚藍的王國》——都是虛構(gòu)的,你認為本文中的鴿子能用其他的鳥來替代嗎?

        回答不求統(tǒng)一,言之有理即可,當然從和平的象征這個角度來分析更為順理成章。關鍵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要表達的內(nèi)涵:屠格涅夫?qū)戯L雨大作中的白鴿,寄托自己希望人類像鴿子一樣過著安寧生活的理想,也寄托了自己對白鴿的堅毅、勇敢和對同伴救助精神的贊揚之情。如果換成另外的鳥,或許在文化血脈上會出現(xiàn)斷裂的情況,使文章失去了文化傳承上的主流意義。

        三.學習郭楓的《空山鳥語》

        1、閱讀后討論《空山鳥語》的作者郭楓“偏愛”聽鳥聲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1)聽鳥聲能使自己的心靈貼緊山的心靈;

        (2)作者從小就喜歡聽鳥聲,希望通過聽鳥聲來重溫“舊夢”;

        (3)作者能從鳥的“美妙的清音”中,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

        (4)鳥鳴是自由自在的,作者向往這種自由生活,甚至自己“想做一只鳥”。

        2、文中說:“想做一只鳥,在山中?!薄霸谏街小币痪淠芊駝h去?

        不能。作者意在做一只自由鳥,“在山中”表達出了這個感情傾向,刪去后含義不明確。鳥的鳴聲之所以美,因為它們鳴唱的是自由的歌謠。

        3、本文中出現(xiàn)了鷓鴣,它是江南一帶特有的鳥類,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它的形象。例如李白的《越中覽古》,還有鄭谷的《席上貽歌者》,后者中鷓鴣的文化含義更為典型,“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兩句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之情。從鷓鴣的文化內(nèi)涵出發(fā),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去理解:文中因鷓鴣鳴聲而展開的一系列聯(lián)想也充分表達出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從而使我們聯(lián)想到,作者希望變成一只自由的鳥,恐怕還寄托著能自由的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愿。

        四.欣賞電視散文《鳥的故事》,讓學生談談感受。

        五.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又學習和領悟了兩種鳥的文化內(nèi)涵,這使我們在理解文章的時候又多

        了一些角度,對文章內(nèi)涵的把握也便更深入了一層,同時我們也會對自己的領悟更加增添一份信心。

        1.在“鳥”專題中,古今詩文多角度地描寫了鳥的哪些“美”?你最欣賞“鳥”的什么美,為什么?

        答:形體美、色彩美、鳴聲美、飛翔的姿勢美、有靈性珠鳥所具有的人性美。

        我最欣賞鳥的鳴聲美。理由:(1)鳥鳴悅耳動聽,能使自己心情愉悅,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2)有時通過聽鳥鳴可以重溫童年生活。(3)鳥兒鳴叫歡快自由,而這正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

        2.本專題中的一組文章,出自古今中外的作家之手,他們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你認為他們在對待人與鳥的關系方面,有什么工同的看法?

        答:鳥是人類的益友,人與鳥是共存的,人與鳥的心靈是相通的。

        3.鳥對于人類有什么作用?

        答:(1)供玩賞的鳥類能給人類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對老人的健康有益。有的供欣賞的鳥已瀕臨滅絕,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2)肉用鳥類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3)農(nóng)林益鳥對維持自然環(huán)境的相對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4.鳥是人類的益友,是國家巨大的自然財富,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愛鳥、護鳥?

        答:(1)宣傳愛鳥、護鳥的知識。(2)建立鳥類自然保護區(qū)。(3)加大打擊力度,嚴禁捕殺鳥類。

        5.寫出古詩詞中含“鳥”的詩句和含“鳥”的成語各兩個。

        詩句:

        成語:

        業(yè)

        1. 生活中有我們喜愛的鳥,請你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有條理地介紹你喜愛的

        鳥,讓大家分享你們的所愛。

        2. 鳥是如此可愛,為了表達你對鳥的愛,請你寫幾句詩來贊美它。

        你向大地歌唱

        唱出噴薄的朝陽

        金色的音符如葉間的露珠

        閃閃爍爍、熊熊燃燒

        你甜蜜而來,又甜蜜而去

        從身旁的小路來

        又向身邊的大樹去

        望得見你,而有時

        又無處尋覓

        執(zhí)著的歌唱,驚動

        隱藏在樹皮里的太陽

        讓河流似的陽光

        自由地流淌進

        我的房子

        3.積累“鳥”的詩句

        1.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2.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3.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李華《春行即興》)

        4.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李德?!兜茄轮莩亲鳌罚?/p>

        5.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杜甫《登高》)

        6.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韋莊《臺城》)

        7.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翁森《四時讀書樂》)

        8.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9.兩個黃麗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10.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

        1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12.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3.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1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

        1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6.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韋莊《臺城》 )

        17.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18.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杜旬鶴《春宮怨》)

        19.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20.獨立衡門春雨細,白雞飛上樹枝啼。(葉紹翁《西溪》

        結(jié)

        格言警句: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

        ——茨威格

        鹽阜中學初二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執(zhí)筆人 審核人 2011年2月 日

        課題

        《鳥》專題——古代詠鳥詩三首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1. 學習詠鳥詩三首,幫助學生理解并建構(gòu)文學作品中鳥這個形象

        中蘊涵的文化信息。

        2.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興趣。

        1.詩歌重在朗讀,須反復誦讀,才能領會其主旨。

        2.要真正理解這些鳥在詩歌中的表達作用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處境。

        3.通過查找資料弄懂這些鳥的文化內(nèi)涵。

        【聞雁寫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fā)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huán)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正當懷鄉(xiāng)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xiāng)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lián)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池鶴》(其二)白居易

        池中此鶴鶴中稀,恐是遼東老令威。

        帶雪松枝翹膝脛,放花菱片綴毛衣。

        低徊且向籠間宿,奮迅終須天外飛。

        若問故巢知處在,主人相戀未能歸。

        【作者介紹】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被貶后開始“吏隱”,思鄉(xiāng)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池鶴》大約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

        葛天民,字無懷,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徙臺州黃巖(今屬浙江)曾為僧,法名義铦,字樸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與姜夔、趙師秀等多有唱和。有《無懷小集》。整風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葛天民詩,以汲古閣影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校以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我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一.熟讀三首詩。

        二.說出三首詩的大意。

        1.《聞雁》故鄉(xiāng)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 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 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2.《池鶴》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羽翼消失。轉(zhuǎn)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太諂媚。對風鳴唳想的是什么,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云水之間。

        3.《迎燕》在近已咫尺的陽春三月里,有這么一戶的普通老百姓家里。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歸來,不放下破舊的簾子把房屋遮蔽起來。一場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著絲絲的雨滴, 土地里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還混雜著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鑄修好了連小燕子都長大了,一人家一燕家兩戶家庭相伴著又度過了一個美麗的年華。

        三.搜集有關鳥的詩句。

        1.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高鼎:《畫》)

        2.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

        3.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盂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5.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8.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一.導入課文:

        二月天,清風送冷,枯枝新芽嫩;側(cè)耳聽,啁啾細語,暖人心。那是誰在報告春的消息?出示影片《杜鵑》。是鳥!今天我們懷著欣喜走進這美妙的鳥世界。

        二.檢查預習

        1.鳥是如此的美麗,詩人也特別喜歡鳥,盡情地歌頌贊美鳥。請把你們小組收集的詠鳥詩句默寫在黑板上,比一比,哪一組默得多而準確。

        2.閱讀這些詩句,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同桌可以商量。

        學生發(fā)現(xiàn):詩人特別喜歡歌唱的好聽的鳥:鶯、黃鸝、子規(guī)等,也喜歡飛翔姿態(tài)美的鳥:大雁、白鷺、燕子等,往往用它們來表達喜悅的心情。但是烏鴉因為外形丑陋,叫聲難聽,所以不大喜歡,而且用它來渲染悲涼的氣氛、表達悲哀的心情。

        三.賞讀三首詩

        課文也為我們準備了三首詠鳥詩,來驗證一下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

        首先請同學們背誦你喜歡的那首詩,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一)《聞雁》

        介紹文學作品中鳥的形象:大雁,作為鳥的專題,我們的重點是來品味詩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鳥分別蘊涵了怎樣的文化信息。這里出現(xiàn)了大雁的形象,我想講兩個關于大雁的詞:“聞雁思鄉(xiāng)”和“鴻雁傳書”。

        “聞雁思鄉(xiāng)”:1.提問:人在什么時候最容易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情?

        答案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晚上,特別是月圓之夜,夜深人靜,常使游子望月思鄉(xiāng);節(jié)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年過節(jié),?;丶铱纯?;秋天,“秋”字底下加一“心”字便“愁”字,游子在外漂泊大半年了,到了秋季也是該考慮回家看看的時候了。此時看到大雁已經(jīng)列隊向南歸去,怎么不叫人產(chǎn)生強烈的鄉(xiāng)愁呢?(鴻雁為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自然成為秋的標志,成為典型的歸家信號,順理成章的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鴻雁傳書”:2.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

        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并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后,只有讓蘇武回漢。后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這就是“鴻雁傳書”的傳說。中國郵政的標志也是很好地運用了傳統(tǒng)圖形中的“勢”。中國郵政的標志,其基本元素是中國古寫的“中”字,在此基礎上,設計師根據(jù)我國古代“鴻雁傳書”這一典故,將大雁飛行的動勢融入到標志的造型中。該標志以橫與直的平行線為主構(gòu)成,形與勢互相結(jié)合、歸納變化,表達了服務與千家萬戶的企業(yè)宗旨,以及快捷、準確、安全、無處不達的企業(yè)形象。

        (板書中國郵政的標志,先寫個“中”字,再加上兩個“翅膀”,畫上四道S形曲線,一只飛翔中的大雁算完成了。)

        3.提問:如果將詩歌后兩句前置,與原詩有什么區(qū)別?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是“思鄉(xiāng)”—“聞雁”,而非前面我們講的“聞雁—思鄉(xiāng)”的常規(guī)邏輯?!皻w思后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zhuǎn)說,則近人能之矣?!保ㄉ虻聺摗陡咴妱e裁》)

        這樣寫的好處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xiāng)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diào)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xiàn)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我們不妨作如下的遐想,當時的唐朝剛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整個的局面應該是還沒有平穩(wěn)下來(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伊拉克,戰(zhàn)爭好像是結(jié)束了,但巴格達每天都有慘劇發(fā)生),這讓詩人怎么放得下心呢?或許有好幾天都沒有收到家人的書信了,這才讓作者思念得如此深切吧!

        4.為什么作者聽到大雁飛來,就想家了呢?此時的作者處境如何?

        明確:雁南飛,鴻雁傳書,而作者此時遠在他鄉(xiāng)無法回家,所以,作者用以表達無盡的鄉(xiāng)愁。

        5.提問:還記得我們上學期學的杜甫的《春望》嗎?它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边@首詩反映的就是戰(zhàn)亂中詩人的真實感受。那種對國家前景的憂慮、對家人的牽掛溢于言表、感人肺腑。

        6.比較:《寒塘》與《聞雁》的寫法有什么一致的地方嗎?

        寒塘 趙嘏

        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1)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 。這兩首都是抒發(fā) 。結(jié)構(gòu)相同,都是“ ”,意境深遠,引起遐思無限。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參考答案:(1)五言絕句思鄉(xiāng)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思鄉(xiāng)—聞雁 (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

        (二)《池鶴》

        這是一只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鶿那樣侍奉權(quán)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后,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傷感的詩漸多。

        首聯(lián)“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jié)操。

        頷聯(lián)“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征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志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里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圣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對世俗妥協(xié)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頸陪葬“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鞭D(zhuǎn)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于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zhì)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尾聯(lián)“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云水之鄉(xiāng)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zhì)才華,將來能鶴唳云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鶴的一般文化內(nèi)涵:

        1.鶴的種類很多,《池鶴》中寫的是哪一種?丹頂鶴。

        2.從哪句中可以看出來?“低頭乍恐丹砂落”,丹頂鶴又叫仙鶴,體羽白色,頭項皮膚裸露,十分醒目的顯出一點丹紅,看上去好像一頂紅冠。

        3.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這只鶴的品格個性?是什么品格個性呢?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边@兩句使我們聯(lián)想到一個成語,是“鶴立雞群”,鶴的品格與儀表在一群雞里面是顯得很突出的。鶴是不會甘于永遠生活在竹籠子里面的。

        頸聯(lián)雖然沒有正面寫鶴,卻也能表現(xiàn)鶴的品格:這一聯(lián)采用反襯的手法,寫池鶴不僅風姿超凡,而且不會“語聲嬌”,去討好別人;池鶴的毛色本身事魚鷹不能比的,而且它更不會替人捕魚,去事權(quán)貴。通過對比,池鶴的品格就更突出了。

        尾聯(lián)寫池鶴的鳴聲美。池鶴的鳴聲洪亮,有極強的穿透力。“悵”,惆悵,不如意?!扒嗵镌扑?,是鶴的家園,是自由自在、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作者向往歸隱的寧靜的田園生活環(huán)境。作者借鶴的悵望,表達出了自己對邀寵獻媚事權(quán)貴的仕途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無奈。

        小結(jié):托物言志是本詩的主要特點。托物言志詩古代詩歌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人稟七情,往往因物興感,托物言志。這首詩勾畫了丹頂鶴的超凡的風姿和孤高的品格,描繪了它的形象美、色彩美、鳴聲美和心靈美。詩人以鶴自喻,抒發(fā)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無奈感情。

        如果說大雁是一只思鄉(xiāng)鳥,那么池鶴就是一只自由鳥。本詩通過對比,充分展示了丹頂鶴的高標個性:身居高竹籠中,卻始終對可望不可即的青田云水一往情深、苦苦追求,群雞、魚鷹、鸚鵡所無法相比的正是鶴對自由藍天的向往。鶴是有理想追求的,雖然在凡夫俗子的眼中,鶴的自由天地只是烏托邦,只是空想,但它仍對自己的理想癡情一片。這或許并不一定是一種悲哀,因為在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總有人會去追求理想,每個人也應該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4.為什么悵望云水田?

        結(jié)合作者寫作背景,他厭煩仕宦生活,希望能自由翱翔于藍天。

        5.比較《池鶴》與《秋詞》:

        《池鶴》:詩中的鶴在雞、鸚鵡等禽鳥的映襯下顯得清高、風采超凡,寄托了詩人不甘同流合污品質(zhì),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

        《秋詞》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描寫的是一鶴凌云的詩情畫意,寫的晴空之鶴瀟灑、閑適、清高,引發(fā)詩人的豪情。

        6.同樣寫鶴感情色彩怎么就不一樣呢?結(jié)合劉禹錫《秋詞》劉長卿《送上人》杜牧《鶴》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送上人 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三)《迎燕》

        1.在學習詩歌之前,我想先請同學來談談你對燕子有哪些印象,在它身上到底蘊涵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燕子是歷代詠物詩詞中常見的題材,秋去春來,燕子巢于檐下,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被老百姓視為吉祥的象征。

        燕子秋去春來,巢于檐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鑒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闭驗檠嘧硬幌迂殣鄹?、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俺渤呻r長大,相伴過年華”兩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征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2.詩中哪一句可見百姓對燕子的喜愛?

        明確:“不下舊簾遮”。 “舊”字點明主人尋常百姓的身份。在百姓眼中,燕子已經(jīng)成為尋常百姓家中的一員,決非可有可無,簾子會妨礙燕子的出入,當然是不能放下了。

        3.你們知道百姓為何喜歡燕子嗎?詩人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解答的呢?請看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p>

        明確:燕子在百姓屋檐下做窩當然會給生活增添自然之趣,與此同時,燕子的生活也給人帶來不少啟示,而文學作品中燕子的形象多少也反映了百姓對生活的態(tài)度。頸聯(lián)二句是對燕子在雨中飛梭來去忙碌做窩的描寫,尾聯(lián)寫新巢筑就,雛燕成長,燕子一家快樂幸福的過著日子,這是老百姓最理想的生活圖景。對百姓來說,他們希望的生活便是:為幸福的生活而艱苦的付出,同時他們希求他們的付出不會落空,勤勉的勞作最終能換來整個家庭幸福、快樂的生活。如果幸福是源于勤勉的勞作的,那么忙碌本身便是充實而美麗的,勞動本身便是一首幸福的歌謠?!俺釢裾次⒂辏嘞銕浠ā辈皇呛苊赖膭趧淤澑鑶??

        現(xiàn)在大家知道為什么“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了吧,因為沒有誰會拒絕幸福的生活的。燕子實在就是一只勤勞的鳥,一只幸福鳥。

        四.課堂小結(jié):

        詩歌因有鳥的豐姿,畫面變的多姿多彩;詩歌因有了鳥的歌聲,旋律變得優(yōu)美動聽,詩人的心也由此可觀可聽。鳥功不可沒。

        一.填空

        1、《聞雁》中直抒胸臆,抒發(fā)了深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2、《池鶴》中寫出鶴的生活環(huán)境與眾不同,從而突出鶴的品格風度不是“群雞”能比的句子: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3、《池鶴》中可以用成語“鶴立雞群”來概括的兩句詩是: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4、《池鶴》中寫出了鶴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5、《池鶴》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鶴的風姿和不事權(quán)貴的品格的句子: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6、《池鶴》中寫出詩人向往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的詩句: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7、《池鶴》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的詩句: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8、《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9、《迎燕》中寫出燕子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詩句: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10、《迎燕》中寫出了燕子與百姓情誼深厚的詩句: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11、《迎燕》中突出詩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樂趣的詩句: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12、鳥歷來受詩人鐘情,有的描繪贊頌,有的借物抒情:“低頭乍??值ど奥?,曬翅常凝白雪消?!睂懥顺佞Q的色彩美;“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笔惆l(fā)了思鄉(xiāng)情。

        13、如果我們不采取護鳥措施,可能會導致“千山鳥飛絕”,如果我們都做好護鳥衛(wèi)士,祖國大地便“處處聞啼鳥”。(用一句唐詩填空)

        二.比較下面幾首古詩詞,都寫到什么鳥?詩人選擇這個意象所表達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1.烏鴉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烏鴉——愁

        2.鶯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鶯——喜

        業(yè)

        【詩歌中鳥的意象詮釋】

        烏鴉:傷感、悲愁

        燕子:美好、惜春、時事變遷

        喜鵲:喜慶、愉悅孤雁: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

        鴛鴦:永恒的愛情、白頭偕老

        鶴:情義、清高、隱逸、神仙、長壽

        杜鵑(子規(guī)):悲慘、凄惻、哀怨同一種物象(鳥)會被詩人賦予相同或相近的感情基調(diào)或風格。

        鴻鵠:理想 追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陳涉世家》)

        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yè)的成功

        鴛鴦:鴛鴦:永恒的愛情、白頭偕老、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青鳥:信使

        雎鳩:自由、和諧,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jīng)》)

        鳳凰:象征著神圣、高潔、美善、君子、祥瑞

        鴟鶚:象征著凡俗、卑污、丑惡、小人、兇災.

        結(jié)

        格言警句: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 ——威爾遜

        6、《蘭亭集序》文言文專題學案

        【復習目標】

        1、 復習本課的重點文言基礎知識及翻譯重點句子。

        2、 記誦全文。

        【復習流程】

        一注音(5分)

        癸(ɡuǐ)丑 會(kuài)稽 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觴(shāng) 管弦(xián)

        游目騁(chěng)懷 齊彭殤(shāng) 晤(wù)言一室之內(nèi) 趣(qū)舍萬殊

        一死生為虛誕(dàn) 曾(cēng)不知老之將至 若合一契(qì) 放浪形?。╤ái)

        嗟(jiē)悼(dào) 感慨系(xì)之

        二、解釋下列加橫線的字(10分)

        1、群賢畢至(全) 2、少長咸集(都)

        3、清流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4、亦足以暢敘幽情(深藏的感情)

        5、是日也,天朗氣清(代詞,這) 6、信可樂也(誠,確實)

        7、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交好)(低頭仰頭,比喻很短的時間)

        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隨著) 9、雖趣舍萬殊(進取與退讓)(不同)

        10、感既系之矣(附著) 11、不能喻之于懷(曉,懂得)

        12、每覽昔人興感之由(原因)

        13、列坐其次(排列) 14、列敘時人(一個個地)

        1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樣)(是)

        16、齊彭殤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諸懷抱(之于)

        18、晤言一室之內(nèi)(對面談話) 19、曾不知老之將至(乃,竟)

        20、向之所欣(向來) 21、未嘗不臨文嗟悼 (面對著)

        三、一詞多義 (15分)

        次:(1)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

        (3)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 有序的排列)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5)余船以次俱進 (次序)

        致:(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到達,最后所達到的結(jié)果)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5)肅宣權(quán)旨,致殷勤之意。(表示、表達 )

        (6)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用盡)

        修:(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高 )

        (2)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壽命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習 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 (修建)

        (6)修守戰(zhàn)之具(整治、治辦)

        盛:(1)雖無絲足管弦之盛(多,這里是“熱鬧”的意思)

        (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繁多)

        (3)勝地不常,盛宴難再(盛大)

        (4)今又盛寒,馬無稿草(程度深,極,非常)

        期:(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期限)

        (2)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期望、要求)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間期限)

        (4)期年之后(一周年)

        (5)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約定)

        (6)外無期功強近之親(服喪一年)

        于:(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在)

        (2)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對于)

        (3)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至,及,到)

        (4)不能喻之于懷(在)

        (5)亦將有感于斯文(對)

        所以:(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的原因 )

        (2)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用來……)

        (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方法 )

        之:(1)曾不知老之將至(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2)及其所之既倦(動詞 往 達到 )

        (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助詞表定語后置 )

        (4)每覽昔人興感之由(助詞 的)

        (5)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代詞,指代“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6)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晤言一室之內(nèi)(助詞 的)

        以:

        (1)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因,介詞)

        (2)引以為流觴曲水(介詞,把)

        (3)足以極視聽之娛(用來)

        (4)舟遙遙以輕飏(連詞 相當于“而”,修飾)

        (5)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詞 把、拿 )

        (6)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動詞 用,任用)

        (7)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 副詞 通“已”,已經(jīng) )

        (8)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9)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用)

        (10)君臣固守以窺周室(連詞,目的)

        三 、翻譯句子(6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

        2、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譯文)

        3、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譯文)

        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譯文)

        四、名句默寫(7分)

        1、(2006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

        2、(2008重慶卷)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________________ 。

        3、(2007山東卷2006重慶卷2011安徽卷)仰觀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4、(2006安徽卷)__________________ ,少長咸集。

        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諸懷抱,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

        6、(2011山東卷)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_______________,俯察品類之盛。

        7、(2011四川卷)_______________,齊彭殤為妄作。

        五、翻譯劃橫線的句子(7分) 申屠敦之鼎

        洛陽布衣申屠敦①有漢鼎②一,得于長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錯③,其文爛如④也。西鄰魯生見而悅焉,呼金工象而鑄之。淬⑤以奇藥,穴地藏之者三年。土與藥交蝕,銅質(zhì)已化,與敦所有者略類。一旦,持獻權(quán)貴人,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為真耳?!睓?quán)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眾賓次第咸曰:“是誠非真也?!倍夭黄?,辨數(shù)⑥不已。眾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歸而嘆曰:“吾今然后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饼堥T子聞而笑日:“敦何見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注釋]①申屠敦:復姓申屠。這是作者虛構(gòu)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兩耳。后演變?yōu)楣に嚻?。⑧云?chī)斜錯:云與螭(獸名,外形像龍而無角)互相掩映交錯。④其文爛如:它的花紋斑斕。⑤淬(cuì):金屬燒熱后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數(shù):多次爭辯。辨,通“辯”。⑦折辱:挖苦。

        1、 (2分)譯文:

        2、 (3分)譯文:

        3、 (2分)譯文:

        譯文:洛陽有個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個漢朝的鼎,是在長安的一個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這個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錯,花紋斑斕。西邊有個姓魯?shù)娜丝匆娏诉@個鼎非常喜歡,找了鑄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樣子鑄一個鼎。鑄的時候浸泡在稀奇的藥水中冷卻,還在地下挖了個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藥水都腐蝕著鼎,銅的本質(zhì)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變化,和申屠敦的大體相似了。一天,魯生把鼎獻給了一個有權(quán)勢的貴人,貴人很珍視這個鼎,宴請賓客并賞玩這個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這是魯生的東西,于是就說:“我也有一個鼎,它的外形跟這個很像,只是不知道哪個是真的。”權(quán)貴的人請他把鼎拿來讓他辨別,(權(quán)貴人)看了很久說:“不是真的。”那些賓客一個接一個地都說:“確實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爭辯個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說話了,回去感慨地說:“我經(jīng)歷這事之后才知道權(quán)勢足夠用來改變是非了。”龍門子聽了笑著說:“申屠敦怎么這么晚才明白這個道理???讀書人評價文章也是這樣啊?!?/p>

        7、專題《鳥》學案(八年級下冊)

        曹金春

        (一)《聞雁》

        1.作者簡介:韋應物,唐代詩人,長安人,以山水田園詩著稱。因曾出任過蘇州刺史,退職后定居蘇州永定寺,故世稱“韋蘇州”。 783年,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

        2.譯文:故鄉(xiāng)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3.閱讀全詩,思考問題:

        (1)“故園渺何處?”采用何種修辭?句中“故園”指什么?“渺”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設問。長安?!懊臁保烀?,因遙遠而模糊不清。體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哀、凄涼。(思鄉(xiāng)之情不言而明。)

        (2)“歸思方悠哉?!辈捎昧撕畏N抒情方式?有何作用?

        明確:直抒胸臆。詩人無限低徊悵惘之情?!胺健弊滞赋鰵w思正濃,為第三四句高齋聞雁蓄勢。

        (3)“淮南秋雨夜”一句寫景有何作用?

        明確:點明地點和季節(jié)。以綿綿不絕、淅淅瀝瀝的秋雨,渲染了一種蕭瑟、凄清的氣氛,襯托詩人的歸思之情。

        (4)“高齋聞雁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思鄉(xiāng)之情。解析:詩人獨坐高齋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歸雁在古詩中,歷來是思鄉(xiāng)思親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聲更使詩人思鄉(xiāng)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聯(lián)翩,思緒萬千。詩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后的感觸不寫一字,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4.總結(jié):(1)思想感情:作者通過對“歸思”和“聞雁”的描寫,抒發(fā)了遠宦思鄉(xiāng)之情,也蘊含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2)全詩意境高古澹遠,語言質(zhì)樸自然。

        (二)《池鶴》

        1.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2.譯文: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羽翼消失。轉(zhuǎn)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的叫聲太諂媚。對風鳴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云水之間。

        3.閱讀全詩,思考問題:

        (1)“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明確: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 作用:突出了鶴的生活環(huán)境與眾不同,它的品格、風度也不是“群雞”能比的。(成語:鶴立雞群)

        (2)“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中“丹砂”“白雪”比喻什么?

        有何作用?

        明確:“丹砂”比喻“丹頂鶴頭頂上朱紅色的皮膚”,“白雪”比喻“白色短尾”。 作用: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池鶴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色彩美。

        (3)“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采用了什么寫法?有何作用?

        明確:反襯(對比)。 丹頂鶴和鸕鶿對比,突出丹頂鶴的風姿和不事權(quán)貴的品格。鸚鵡“語聲嬌”,聲音嬌媚,以討好主人,暗喻邀寵獻媚?!翱嘞印?,詩人痛恨這種邀寵獻媚的行為。

        (4)“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句中“悵”是什么意思?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悵”,惆悵,不如意。 “悵”字表現(xiàn)出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的田園生活。

        (5)“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寫池鶴的鳴聲美,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xiàn)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

        4.總結(jié):(1)中心意思:全詩用群雞、鸚鵡等禽鳥映襯丹頂鶴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風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2)寫作特點:托物言志:以鶴為喻,抒發(fā)感情。

        (三)《迎燕》

        1.作者簡介:葛天民,南宋越州山陰人。初為僧,后還俗,居西湖上,所交皆名士。其詩為葉紹翁所推許。有《無懷小集》。

        2.譯文:在近已咫尺的陽春三月里,有這么一戶的普通老百姓家里。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歸來,不放下破舊的簾子把房屋遮蔽起來。一場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著絲絲的雨滴,土地里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還混雜著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鑄修好了連小燕子都長大了,一人家一燕家兩戶家庭相伴著又度過了一個美麗的年華。

        3.閱讀全詩,思考問題:

        (1)“咫尺春三月”用“咫尺”狀“ 春三月”,有何作用?

        明確:用咫尺狀春三月,見季節(jié)短暫,稍縱即逝,珍惜之情自不待言。

        (2)“尋常百姓家”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有何作用?

        明確:“尋常百姓”,表明主人身份:非富貴人家,其住宅非雕梁畫棟式建筑。

        (3)詩人為什么“不下舊簾遮”?

        明確:為迎新燕入。 分析:“簾”會妨礙燕的出入,故“不下”;“簾”惟其“舊”,才是“新燕”識別而“入”的標志;“簾”之所以“舊”,還具體表明主人是“尋常百姓”,無財力換上新“簾”。“為迎”句,直抒胸臆,是因;“不下”句,點明做法,是果。用詞前呼后應,屬對一虛一實,章法錯落有致。

        (4)請描述“微雨飛燕”圖。

        明確:暮春三月,雜花似錦,細雨霏霏,燕銜香泥,穿梭來往。 分析:“泥香”是“微雨”落花所致;“翅濕”是雨中飛行的結(jié)果。燕筑巢、生育,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雖“翅濕”在所不辭,神情躍然紙上。

        (4)“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寫燕子生活的自由自在,暗示了什么?

        明確:暗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喜愛。 分析:以飽含贊賞之情作結(jié)。新巢已成,雛燕長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過年華”。

        4.總結(jié):(1)全詩不僅生動描繪燕子的生活習性,而且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暗示詩人隱居生活的喜愛。 (2)寫作特點:善于捕捉具有特征的細節(jié),以點概面,以靜顯動,視覺美與嗅覺美交織;似畫,而又為畫面所不可企及,顯示了詩之為藝的特殊表現(xiàn)功能。

        (四)綜合實踐

        1.通過專題《鳥》的學習,我們對鳥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學利用黑板報出了一期“愛鳥”??R韵率瞧渲幸粋€欄目的內(nèi)容,讀后按要求答題。

        鴿子: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遙遠,都不會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為信念而飛的。

        荊棘鳥:它不停地飛翔,不停地尋找,只是渴望站在荊棘樹上讓最尖最長的荊棘刺進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為了那一聲絕唱,卻足以讓人驚心動魄。

        (1)請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為該欄目擬一個鮮明、恰當?shù)闹黝}(三至五個字)。

        示例:鳥的禮贊(贊歌)、鳥中精靈、我心中的鳥等。

        (2)根據(jù)這一主題,仿照該欄目內(nèi)容的寫法,為自己喜愛的一種鳥(題中涉及的除外)寫幾句簡短的話。

        示例:①雄鷹:茫茫蒼穹,無處不是它搏擊的舞臺。豪邁、壯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為飛翔而生的。②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在烏云翻滾、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勝利的預言家,勇敢的戰(zhàn)斗者。

        2.認真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就“鳥類與人類的關系”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詩:“咫尺春三月……相伴過年華?!迸_灣郭楓在《空山鳥語》中寫道:“真的是鷓鴣么?在臺灣很少聽到鷓鴣呢!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就那縹緲的幾聲,便會把人拉回到一個古老的世界?!竟尽一氐搅私?。”

        材料二:飛鴿傳書捎佳音,黃雀晨鳴喚學子,燕子春歸知時令。從古到今,人們的生活與鳥類息息相關。通過對鳥類飛行的觀察研究,經(jīng)過多次的試驗和失敗,人類制成了滑翔機,并最終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現(xiàn)代的飛機,這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活動的空間距離。

        材料三:蜂鳥在茂密的樹林中飛行時,那是前后左右,隨心所欲,靈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殲擊機,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轉(zhuǎn)個彎,那至少也得繞一個半徑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示例:①鳥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一份子,更是人類情感的寄托,“相伴過年華”。②人類向鳥類學習,改善了自己的生活。③人類向鳥類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繼續(xù)鉆研和探究。

        3.鳥是可愛的精靈,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寫鳥或帶有“鳥”字的詩歌,請寫出幾句(至少三句)。

        ①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⑤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⑦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⑧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⑨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

        4.寫出含有“鳥”字的成語。

        一石二鳥、小鳥依人、倦鳥知返、倦鳥歸巢、笨鳥先飛、鳥語花香、鳥為食亡、鳥盡弓藏、如鳥獸散、百鳥朝鳳、籠中之鳥、驚弓之鳥

        5.寫出有關鳥的俗語或諺語。

        俗語:①與鳳同飛出俊鳥,與虎同眠無善獸 ②天高任鳥飛 ③飛鳥盡,良弓藏④槍打出頭鳥 ⑤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諺語:①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②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③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 ④深山出俊鳥 ⑤人來投主,鳥來投林 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8、專題《鳥》導學案(3課時)

        “導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環(huán)節(jié)導學案

        八年級語文科 主備 組長簽字

        課題:《專題“鳥”》第一課時 (總第 節(jié)課)

        備課時間:2 月27 日 上課時間: 月 日

        學習目標:

        1.學習并背誦詠鳥詩三首,理解并建構(gòu)文學作品中鳥這個形象中蘊涵的文化信息。

        2、培養(yǎng)對詩歌的鑒賞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目標1。

        學法指導:

        1.詩歌重在朗讀,須反復誦讀,才能領會其主旨。

        2.要真正理解這些鳥在詩歌中的表達作用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處境。

        3.通過查找資料弄懂這些鳥的文化內(nèi)涵。

        知識鏈接:

        【聞雁寫作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fā)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huán)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正當懷鄉(xiāng)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xiāng)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lián)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

        【作者介紹】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 山居士。曾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被貶后開始“吏隱”,思鄉(xiāng)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池鶴》大約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

        葛天民,字無懷,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徙臺州黃巖(今屬浙江)曾為僧,法名義铦,字樸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與姜夔、趙師秀等多有唱和。有《無懷小集》。整風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葛天民詩,以汲古閣影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校以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我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詩歌中鳥的意象詮釋】

        烏鴉:傷感、悲愁 燕子:美好、惜春、時事變遷

        喜鵲:喜慶、愉悅孤雁: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

        鴛鴦:永恒的愛情、白頭偕老 鶴:情義、清高、隱逸、神仙、長壽

        杜鵑(子規(guī)):悲慘、凄惻、哀怨同一種物象(鳥)被詩人賦予相同或相近的感情基調(diào)或風格。

        鴻鵠:理想 追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陳涉世家》)

        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yè)的成功 青鳥:信使

        鴛鴦:鴛鴦:永恒的愛情、白頭偕老、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學習過程:

        導入:二月天,清風送冷,枯枝新芽嫩;側(cè)耳聽,啁啾細語,暖人心。那是誰在報告春的消息?是鳥!鳥是如此的美麗,詩人也特別喜歡鳥,盡情地歌頌贊美鳥。請把你收集的詠鳥詩句默寫在下面(注意注明作者與詩題)。比一比,哪一組默得多而準確。

        品讀這些詩句,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同桌可以商量)。

        課文也為我們準備了三首詠鳥詩,今天我們懷著欣喜走進這美妙的鳥世界,來驗證一下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

        自學導引:

        1、背誦這三首古詩,比比誰背得快、背的準。

        2、參考工具書鑒賞這三首詩歌。

        3、這三首詩中你喜歡哪一首(或哪些句子)?說說理由。

        合作探究:

        1、《聞雁》文學作品中鳥的形象:大雁,作為鳥的專題,我們的重點是來品味詩文中出現(xiàn)的各種鳥分別蘊涵了怎樣的文化信息。這里出現(xiàn)大雁的形象,理解兩個關于大雁的詞:“聞雁思鄉(xiāng)”和“鴻雁傳書”。

        (1)、“聞雁思鄉(xiāng)”:人在什么時候最容易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情?“鴻雁傳書”: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郵遞員。何以“鴻雁”代稱書信和郵遞員?

        (2)、提問:如果將詩歌后兩句前置,思路與原詩有什么區(qū)別?

        (3)、我們上學期學的杜甫的《春望》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2、《池鶴》鶴的一般文化內(nèi)涵:

        (1).鶴的種類很多,《池鶴》中寫的是哪一種?從哪句中可以看出來?

        (2)、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這只鶴的品格個性?是什么品格個性呢?

        3、《迎燕》

        (1)、談談你對燕子有哪些印象,在它身上到底蘊涵著怎樣的文化意義?

        (2)、詩中哪一句可見百姓對燕子的喜愛?你們知道百姓為何喜歡燕子嗎?詩人對這個問題是怎么解答的呢?

        展示交流:

        如果說大雁是一只思鄉(xiāng)鳥,那么池鶴就是一只自由鳥。本詩通過對比,充分展示了丹頂鶴的高標個性:身居高竹籠中,卻始終對可望不可即的青田云水一往情深、苦苦追求,群雞、魚鷹、鸚鵡所無法相比的正是鶴對自由藍天的向往。鶴是有理想追求的,雖然在凡夫俗子的眼中,鶴的自由天地只是烏托邦,只是空想,但它仍對自己的理想癡情一片。這或許并不一定是一種悲哀,因為在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總有人會去追求理想,每個人也應該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生活。而燕子實在就是一只勤勞的鳥,一只幸福鳥??梢哉f詩歌因有鳥的豐姿,畫面變的多姿多彩;詩歌因有了鳥的歌聲,旋律變得優(yōu)美動聽,詩人的心也由此可觀可聽。鳥功不可沒。

        鞏固提升:

        一.填空

        1、《聞雁》中直抒胸臆,抒發(fā)了深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 , 。

        2、《池鶴》中寫出鶴的生活環(huán)境與眾不同,從而突出鶴的品格風度不是“群雞”能比的句子: , 。

        3、《池鶴》中可以用成語“鶴立雞群”來概括的兩句詩是: ,

        。

        4、《池鶴》中寫出了鶴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 。

        5、《池鶴》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鶴的風姿和不事權(quán)貴的品格的句子:

        , 。

        6、《池鶴》中寫出詩人向往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的詩句: , 。

        7、《池鶴》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的詩句: ,

        。

        8、《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 , 。

        9、《迎燕》中寫出燕子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詩句: , 。

        10、《迎燕》中寫出燕子與百姓情誼深厚的詩句: , 。

        11、《迎燕》中突出詩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樂趣的詩句: , 。

        12、鳥受詩人鐘情,有的描繪贊頌,有的借物抒情:“低頭乍常恐丹砂落,曬翅常凝白雪消?!睂懥顺佞Q的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笔惆l(fā)了 。

        13、如果我們不采取護鳥措施,可能會導致“千山鳥飛絕”,如果我們都做好護鳥衛(wèi)士,祖國大地便“處處聞啼鳥”。(用一句唐詩填空)

        二、比較《池鶴》與《秋詞》:《池鶴》,詩中的鶴在雞、鸚鵡等禽鳥的映襯下顯得清高、風采超凡,寄托了詩人不甘同流合污品質(zhì),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

        《秋詞》里“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描寫的是一鶴凌云的詩情畫意,寫的晴空之鶴瀟灑、閑適、清高,引發(fā)詩人的豪情。

        教(學)后反思:

        “導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環(huán)節(jié)導學案

        八年級語文科 主備 組長簽字

        課題:《專題“鳥”》第二課時(總第 節(jié)課)

        備課時間:2 月28 日 上課時間: 月 日

        學習目標:

        1.學習屠格涅夫的《鴿子》和郭楓的《空山鳥語》,意圖通過教材這個媒介,進一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以使學生對不同種類的鳥的文化內(nèi)涵有更多的了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意識,并學會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學法指導: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味作者的審美情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這兩篇文章中“鳥文化”的內(nèi)涵;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yōu)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

        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xiàn)實,而且善于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恰當?shù)难哉Z、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樸質(zhì)、精確優(yōu)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guī)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寫作背景】19世紀的俄國處于農(nóng)奴制社會,屠格涅夫積極參加反對農(nóng)奴制的斗爭,但斗爭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后來與戰(zhàn)友發(fā)生了分歧,這使他十分苦惱,課文中說“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鴿子一般的象征含義是:和平。諾亞方舟的古老神話是這樣說的:遠古時代,主宰人類命運的上帝認為人間道德風氣敗壞,十分震怒,決定發(fā)一次大水把他們?nèi)繗У簦?jīng)過考查后被證明是唯一好人的諾亞夫婦可以保存下來。為此,上帝派出使者,通知諾亞夫婦準備好一艘方的大木船,并在各種飛禽走獸中挑選一對,帶到船上以躲避災難。這就人盡皆知的洪水與諾亞方舟的故事。后來,吞滅一切的洪水逐漸平息,諾亞為了想知道洪水是否已經(jīng)退盡,特地放出一只鴿子飛出船外打探。鴿子銜著一根綠色的橄欖枝飛回方舟報喜,洪水已退,和平日子來臨,世界生命開始了新的轉(zhuǎn)機!

        學習過程:

        導入:

        天高任鳥飛,萬古人類情。鳥是人類的益友。古往今來,鳥的色澤和靈巧,矯健和辛勞,啼聲和靈性,賦予文人騷客多少情思和靈感。人們也在對鳥的感悟、移情、聯(lián)想中,以鳥為審美對象,在人與鳥這一命題下,譜寫了一篇篇以鳥為題的華章。

        自學導引:

        1、.學習屠格涅夫的《鴿子》

        (1)、說說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結(jié)合題目和課文內(nèi)容,以題目“鴿子”為中心詞,試著擴展成一個短語、一句話、一段話。

        (2).課文按時間順序先后描繪了哪幾幅生動的場面?

        (3)、課文的第一個場面描繪了暴風雨逼近時天氣的惡劣,其他鳥類都躲藏起來,但是鴿子卻去尋找同伴并相與歸巢,對此你對鴿子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4)讀8—11段,腦海中想象這一生動場面時,你的心中會有一種 感覺。作者用暴風雨的狂躁來 鴿子心底的安寧,又以鴿子的安寧自己心底對寧靜與親情的渴望。

        (5).“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①~⑤段用了大量的文字寫天氣變化,有什么作用?屠格涅夫?qū)戯L雨大作中的鴿子,寄托了他怎樣的感情?

        (6)、課文的語言生動傳神,凝練含蓄,用心品讀課文,畫出你最欣賞的詞語或句子,并在文中批注。

        2、學習郭楓的《空山鳥語》

        (1)、作者郭楓“偏愛”聽鳥聲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說:“想做一只鳥,在山中?!薄霸谏街小币痪淠芊駝h去?

        合作探究:

        1、《鴿子》

        (1).結(jié)尾處寫道“它們很安寧!我看著它們,心里也很安寧……雖然我只是孤零零一個人……永遠是孤零零一個人”,作者為什么會有“孤零零”的感覺?(聯(lián)系本文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2)、作者看著鴿子很安寧,雖然“孤零零一個人”,但“心里也很安寧”,這表達了他的一種美好理想,你能說說這種理想是什么? 這種寫作的手法叫做什么?

        (3)、這個故事本身同屠格涅夫的很多文章比如《蔚藍的王國》一樣都是虛構(gòu)的,你認為本文中的鴿子能用其他的鳥來替代嗎?為什么?

        2、《空山鳥語》

        本文中出現(xiàn)了鷓鴣,它是江南一帶特有的鳥類,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它的形象。例如李白的《越中覽古》,還有鄭谷的《席上貽歌者》,后者中鷓鴣的文化含義更為典型,“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兩句深深地透露出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之情。從鷓鴣的文化內(nèi)涵出發(fā),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去理解:文中因鷓鴣鳴聲而展開的一系列聯(lián)想也充分表達出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從而使我們聯(lián)想到,作者希望變成一只自由的鳥,恐怕還寄托著能自由的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愿。

        3.本專題中的一組文章,出自古今中外的作家之手,他們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你認為他們在對待人與鳥的關系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看法?

        交流展示:

        鞏固提升:

        1.在“鳥”專題中,古今詩文多角度地描寫了鳥的哪些“美”?你最欣賞“鳥”的什么美,為什么?

        2.寫出含“鳥”的成語四個、俗語兩個。

        成語:

        俗語:

        教(學)后反思:

        “導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環(huán)節(jié)導學案

        八年級語文科 主備 組長簽字

        課題:《專題“鳥”》第三課時(總第 節(jié)課)

        備課時間:2 月28 日 上課時間: 月 日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獲得對鳥的各方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2.引導學生對鳥與人類的關系的關注,探究鳥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價值。

        3.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并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結(jié)論。

        學法指導:在談鳥時,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在寫鳥時,要培養(yǎng)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學習過程:

        導入:

        鳥以它精致的體態(tài)、眩麗的色彩、宛囀的鳴叫、豐富的人性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內(nèi)涵贏得了人類的鐘愛,它也在啟示著人類向科學的前沿邁進。

        自學導引:

        閱讀《參考資料》三篇短文,完成以下問題。

        (一) 古鳥化石:試著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內(nèi)容。

        (二) 飛鳥與飛機

        1、讀文思考:飛機與飛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飛機與鳥相比還有哪些局限的地方?從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三) 鷹眼的啟示:讀文找關鍵句說說,鷹眼給了人類什么啟示。

        合作探究:

        1、《古鳥化石》第三段文字中,作者贊揚日本民族是個注重美與文化的民族,而認為“國人”普遍欣賞品位不高,你同意這看法嗎?作者又說“所有占有欲的源頭,幾乎都是無辜的熱愛”,你贊同這說法嗎?

        2、師生共同小結(jié)讀了一系列文章后對鳥的認識,思考:鳥與人類科學、生活的關系

        (1)、思考鳥給了人類科學、生活上哪些啟發(fā)?

        (2)、隨著春天的到來,很多候鳥開始了遷徙,而禽流感的危險性似乎越來越近了,我們不得不擔心候鳥的遷徙是否會帶來禽流感。有人說,干脆把鳥都殺了,免得造成疾病的傳染,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3)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和諧社會的一分子,就“愛鳥”、“護鳥”請你:

        寫出你所知道的我國目前已有的鳥類自然保護區(qū)的名稱

        ①. ②.

        就如何愛鳥、護鳥,提兩點建議:

        設計兩則護鳥廣告(可引用恰當?shù)墓旁娋洌?/p>

        交流展示:

        小結(jié):過去人們悲傷時可以向鳥傾訴,喜悅時可以和鳥分享;現(xiàn)在我們還有多少機會聆聽鳥的清音,領略鳥的豐姿?在了解了鳥的美麗后我想你就會密切注意我們的鳥朋友了,我們就會詩意地生活了。只不過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朋友!同學們:要讓我們的家園處處鶯歌燕舞,讓這個世界五彩繽紛,就讓我們關愛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吧!正如那首歌所唱:關愛生命,用我們的良知;善待地球,用我們的行動。

        鞏固提升:

        1. 學了本專題后,你對鳥與人類的關系和文化內(nèi)涵有哪些新的認識?

        2.如果你看見一個年輕人正用鳥槍瞄準樹上的鳥,你會怎樣勸說?

        3、通過專題《鳥》的學習,我們對鳥的內(nèi)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學利用黑板報出了一期“愛鳥”???。根據(jù)這一主題,仿照該欄目內(nèi)容的寫法,為自己喜愛的一種鳥(題中涉及的除外)寫幾句簡短的話。字數(shù)不限。

        課外作業(yè):

        1、利用課余時間觀察不同時間、不同狀態(tài)下的不同的鳥。

        2、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鳥類飽食后體重加倍,卻飛得更好更遠;在飛行速度相似的情況下,鳥類用“V”字形結(jié)隊飛行,比單獨飛行能減少能量消耗。你能通過查閱圖書報刊或網(wǎng)上資料揭開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奧秘嗎?從仿生學的角度,你認為這種發(fā)現(xiàn)對科學發(fā)展有什么價值?你能否就其中一個現(xiàn)象,通過大擔想像,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科幻小故事?

        教(學)后反思:

        9、高三一輪學案文言文必修五專題《逍遙游》

        【復習目標】

        1. 知識目標

        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

        把握《逍遙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結(jié)構(gòu)。

        文言詞句積累。

        2. 能力目標

        正確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和絕對自由思想,樹立合乎規(guī)范的自由理念。

        進行尊師愛生的文化教育。

        【典題引路】

        選出加點詞與例句中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

        例句: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之二蟲又何如

        C.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D. 輟耕之壟上

        答案及解析:D(A的 B這 C主謂間D到)

        【知識積累】

        (一)1、給下列字注音:

        摶(tuán) 夭(yāo)閼(è ) 蜩( tiáo) 學鳩( jiū ) 舂(chōng )

        泠(líng)然 坳(ào)堂 決(xuè)起 草芥( jiè )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魚 冥通“溟”

        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3.此小大之辯 辯通“辨”

        4.而征一國者 而通“耐”

        5.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

        6.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反通“返”

        (三)古今異義

        1.野馬也,塵埃也 野馬(古義):游動的霧氣

        (今義):動物的名稱

        2.海運將徙于南冥 海運(古義):海動

        (今義):海洋運輸望

        3.雖然,猶有未樹也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兩個詞

        (今義):連詞,常與“但是”連用

        4.眾人匹之 眾人(古義):一般人

        (今義):大家,多數(shù)人

        5.腹猶果然 果然(古義):很飽的樣子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的相符,亦可當連詞用

        6.之二蟲又何如 蟲 (古義):泛指動物(大蟲一般指老虎)

        (今義):蟲子

        7.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古義):壽命短

        (今義):①節(jié)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舊俗在這天祭灶。②果樹歇枝,竹子等生長得很慢的年份。

        (四)一詞多義

        1.志: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志向

        ②《齊諧》者,志怪者也 記載

        ③博聞強志 記住

        2.名: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名稱

        ②名之者誰 命名

        ③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說出

        3.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安放

        ②鄭人有且置履者 購置

        4.窮: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形容詞,盡

        ②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形容詞,生活困難

        ③復前行,欲窮其林 動詞,走到盡頭

        (五)詞類活用

        1.而后乃今將圖南 名詞作動詞,向南飛

        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名詞作動詞,南行

        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使動用法,使……滿意;使……信任

        4.彼于致福者 使動用法,使……到來

        (六)特殊句式

        1.判斷句

        《齊諧》者,志怪者也

        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間

        3.賓語前置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彼且奚適也?

        之二蟲又何知?

        【鞏固練習】

        一、夯實基礎

        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 水擊三千里,摶扶搖(旋風)而上者九萬里。

        B.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果然是這樣)。

        C. 朝菌不知晦朔(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這里指一月的時間變化),蟪蛄不知春秋。

        D.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規(guī)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2. 下列各句中的“知”意義相同的兩句是( )

        A.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D.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② 吾其還也

        B. ①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②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矣

        C. ①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② 吾不欲匹夫之勇,欲其旅進旅退

        D.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 夫差與之成而去也

        4. 對下列各句中“以”字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 奚以知其然也

        ③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④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D. 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5.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詞并解釋

        (1)、水擊三千里水,

        (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3)、適莽蒼者

        (4)、而后乃今將圖南

        (5)、彼于致福者

        二、理解賞析

        (一)、閱讀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練習題。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1. 下列各項與“南冥者,天池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 此天子氣也 B.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C. 未之嘗聞 D.《齊諧》者,志怪者也

        2. 句中加點詞與“其名為鵬”的“名”意義相同的是( )

        A. 莫名其妙 B. 名聞天下

        C. 立名為皇帝 D. 有名無實

        3. 下列句中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C.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D.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4. 下列句中加點詞與“風之積也不厚”的“也”用法相同的是( )

        A.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B. 其負大翼也無力

        C. 陳勝者,陽城人也 D. 是何言也

        5. 下列句中加點詞與“則風斯在下矣”的“斯”意義相同的是( )

        A. 斯是陋室 B.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C. 有備斯可以無患矣 D. 何故至于斯

        6翻譯

        (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陳湯字子公,山陽瑕丘①人也。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家貧丐貸無節(jié),不為州里所稱。西至長安求官,得太官獻食丞。數(shù)歲,富平侯張勃與湯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詔列侯舉茂才,勃舉湯。湯待遷,父死不奔喪,司隸奏湯無循行,勃選舉故不以實,坐削戶二百,會薨,因賜謚曰繆侯。湯下獄論。久之,遷西域副校尉, 與甘延壽俱出西域。

        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每過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領外國,與延壽謀曰:“夷狄畏服大種,其天性也。西域本屬匈奴,今郅支單于威名遠聞,侵陵烏 孫、大宛,常為康居畫計,欲降服之。數(shù)年之間,城郭諸國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戰(zhàn)伐,數(shù)取勝,久畜之,必為西域患。郅支單于雖所在絕遠,蠻夷無金城強弩之 守,如發(fā)屯田吏士,驅(qū)從烏孫眾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則無所之,守則不足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壽亦以為然,欲奏請之。湯曰:“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事必不從。”延壽猶與不聽。會其久病,湯獨矯制發(fā)城郭諸國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壽聞之,驚起,欲止焉。湯怒,按劍叱延壽曰:“大眾已 集會,豎子欲沮眾邪?”延壽遂從之,部勒行陳,益置揚威、白虎、合騎之校,漢兵、胡兵合四萬余人,延壽、湯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兵狀。

        即日引軍分行,從北道入赤谷,過烏孫,入康居東界,令軍不得為寇。間呼其貴人屠墨見之,諭以威信,與飲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

        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郅支百余騎馳赴營,營皆張弩持滿指之,騎引卻。頗遣吏士射城門騎步兵,騎步兵皆入。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圍城,各有所守,穿塹,塞門戶,鹵楯為前,戟弩為后,昂射城中樓上人,樓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從木城中射,頗殺傷外人。外人發(fā)薪燒木城。夜,數(shù)百騎欲出外,迎射殺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鉦鼓聲動地。漢兵縱火,吏士爭入,郅支單于被創(chuàng)死。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稽首來賓,愿守北籓,累世稱臣。

        初,中書令石顯嘗欲以姊妻延壽,延壽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惡其矯制,皆不與湯。湯素貪,所虜獲財物入塞多不法。司隸校尉移書道上,系吏士按驗之。湯上疏 言:“臣與吏士共誅郅支單于,幸得禽滅,萬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勞道路。今司隸反逆收系按驗,是為郅支報仇也!”上立出吏士,令縣道具酒食以過軍。既至,論 功,拜延壽為長水校尉,湯為射聲校尉。

        (節(jié)選自《漢書·陳湯傳》,有改動)

        【注】①瑕丘:在今山東兗州北。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少好書,博達善屬文 屬:寫作

        B.富平侯張勃與湯交,高其能 高:認為……高

        C.延壽、湯令軍聞鼓音皆薄城下 ?。罕平?

        D.令縣道具酒食以過軍 具:器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①令軍不得為寇 ②是為郅支報仇也

        B.①久畜之,必為西域患 ②久之,遷西域副校尉

        C.①既領外國,與延壽謀曰 ②既至,論功,拜延壽為長水校尉

        D.①間呼其貴人屠墨見之 ②及丞相、御史亦惡其矯制

        3.以下句子分成四組,全部屬于“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的一組是 ( )

        ①既領外國,與延壽謀曰

        ②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事必不從

        ③會其久病,湯獨矯制發(fā)城郭諸國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吏士

        ④延壽、湯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兵狀

        ⑤間呼其貴人屠墨見之,諭以威信,與飲盟遣去

        ⑥今司隸反逆收系按驗,是為郅支報仇也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湯年輕時就喜歡讀書,聰明好學,但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而四處借貸,沒有節(jié)

        制,品行不被鄉(xiāng)里人所看重。

        B.陳湯舉薦為秀才后等著升遷時他的父親去世,沒有按慣例回家奔喪,被司隸舉報沒

        有孝心而下獄治罪。

        C.陳湯趁著西域校尉甘延壽生病之機假傳圣旨,擅自調(diào)動兵馬,當甘延壽試圖制止時,

        他用武力脅迫甘延壽聽從自己的調(diào)遣。

        D.陳湯處事果斷,有計謀,性格剛直,敢于直言,但同時他也不顧親情,不顧名節(jié),

        貪圖功名,貪婪斂財。

        5.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彼亡則無所之,守則不足自保,千載之功可一朝而成也。(4分)

        (2)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2分)

        (3)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稽首來賓,愿守北籓,累世稱臣。(4分)

        【鞏固練習答案】

        一、1. C 果然:很飽的樣子。

        2. BD(A管理 B通“智”智慧 C知道 D通“智”智慧)

        3. D(A難道 ,商量語氣 B就 ,這樣 C匹敵,逞勇無謀的人 D離去)

        4. C(① 用 ② 憑借 ③ 來,目的連詞 ④ 用)

        5. (1)、名作狀,在水里

        (2)、南:方位名詞作動詞。向南飛

        (3)、莽蒼:形容詞作名詞。野色迷茫的地方。

        (4)、如: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向南飛)

        (5)、使動用法,如:彼于致福者(致:使……到來)

        二、(一)

        1. C(例句與A、B、D三句均為判斷句式。C項為賓語前置句。)

        2. C(例句中“名”,名字、名稱。A項中“名”,說出;B項中“名”,名聲;D項中“名”,名聲。)

        3. C(A、B、D三項中“其”,代詞;C項中“其”,加強推測語氣。)

        4. B(例句中“也”表句中停頓。A項中“也”為并列連詞;B項中“也”同例句;C項中“也”表判斷;D項中“也”表句末語氣。)

        5. C(例句中“斯”,則、就。A項中“斯”,為代詞;B項中“斯”,與“須”組合,表時間副詞;C項中“斯”,與例句同;D項中“斯”,代詞,這。)

        6.(1)再說如果水積聚得深厚,那么它載負大船就沒有力量。

        (2)小的智慧不了解大的智慧,壽命短的不了解壽命長的。

        (二)1.D(具:準備)

        2.C(都是副詞,已經(jīng),……之后。A動詞,做、干;介詞,替。B代詞,指郅支單于;

        助詞,不譯。D代詞,指康居國;代詞,指甘延壽。)

        3.B(④是二人為矯制善后;⑥陳湯抗爭的言辭)

        4.C(甘延壽并沒有聽從陳湯的調(diào)遣而是聽從了他的建議。)

        5.(10分)

        (1)他如果逃跑卻沒有合適的去處,死守也不能夠保全自己,千年功業(yè)可以在今日建立了。(“亡”“之”“自保”“功”“成”每1分,共4分)

        (2)大家(士卒們)已經(jīng)集合了,你小子想阻撓(擾亂)軍心嗎?(“集會”“沮”及疑問語氣每1分,共2分)

        (3)呼韓邪單于看到郅支已經(jīng)被殺,又驚又喜,頓首投降,愿意守衛(wèi)北部邊疆,世代臣服。(“誅”“且”“稽首”“來賓”“籓”“累”每1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