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游記》一等獎》屬于語文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游記》一等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⑵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⑴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⑶體會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dǎo)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dǎo)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稘M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yù)先錄制好的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并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yīng)注意的問題:
⑴讀音是否正確;
⑵停頓是否分明;
⑶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有無區(qū)別;
⑷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yù)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花朝節(jié)靧面曝沙呷浪浹
罍而歌者淺鬣倩女蹇者髻髻墮事
飛沙走礫惡能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
yānniànzhāohuìpù xiājiā
léilièqiànjiǎnjì huánhuī
lì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dǎo)。
⑶教師指導(dǎo)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凍風時作(經(jīng)常)
于時冰皮始解(這時)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樣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
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轉(zhuǎn)折,卻)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飾)
一室之內(nèi),郊田之外(表示限度關(guān)系,可譯為“以”)
脫籠之鵠曝沙之鳥(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
倩女之峟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
③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diào)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jié)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余寒景象”,寫了欲游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后分寫山、水、柳條、麥田、游人、鳥、魚,并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緣由及作記時間,結(jié)束全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
⑴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⑵選三位同學發(fā)言,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⑶在學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cè)诨ü怍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
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大家一致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稍作點撥:請同學們思考文中的關(guān)鍵語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nèi)涵。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文章開篇寫城內(nèi)的枯燥局促,與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得出結(jié)論“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于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著“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結(jié)尾“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qū)別?!安荒芤杂螇櫴隆笔菍δ切嶂允送竟γ墓倭哦缘摹V劣谧髡弑救?,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拔┐斯僖病保胁惶摯诵械臐M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這篇山水游記,與其說描繪滿井一帶的二月春色,還不如說作者借游春在抒寫性靈,反映了他對官場和對大自然、人生的態(tài)度。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關(guān)于白描:
提問:白描是一種怎樣的描寫方法?能從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找?guī)桌龁?
明確:白描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如《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寫出了西湖雪景。
提問: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明確: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筆法極為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關(guān)于比喻:
提問: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xiàn)自己從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叭缳慌畭f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關(guān)于擬人:
提問:文中運用擬人辭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選例,品評。
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著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生背誦文中運用白描、比喻、擬人的文句,增加語言積累。
5、至于章法上的欲揚先抑(第一段寫城中余寒,為下文寫田郊春光作鋪墊)、生動的場面描寫(游人歡樂、喜慶的場面)等,可提示學生自行品味,此處不再贅言。
六、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總結(jié)全文
1、教師提示: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為山水游記,試將與前三篇課文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前三篇課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游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教師可指導(dǎo)學生就創(chuàng)作動機、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較,然后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2、請兩位同學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jié),其余同學補充評議。
七、布置作業(yè)
1、整理課上討論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
2、袁宏道的游記散文現(xiàn)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請同學課外選讀一篇,談?wù)勀愕母邢搿?/p>
3、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
A、冒風馳行(坐車)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汗出浹背(濕透)
C、泉而茗者(茶)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數(shù)友出東直(全、都)柔梢披風(披掛)
4、選出對修辭手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5、續(xù)寫填空,使之構(gòu)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3、D(A、B正確。C項“茗”應(yīng)為“煮茶喝”。D項“偕”為“一起,一同”,“披”應(yīng)為“開、分散”)
4、D(應(yīng)為借代,用“鱗”代“魚”,部分代整體)
2、八年級語文教案:《滿井游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⑵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標:
⑴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⑶體會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dǎo)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3、德育目標: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dǎo)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1、討論點撥法。
2、比較閱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感受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學習作者寫景狀物的高超技巧;深層探究,引導(dǎo)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指圖評說:
同學們,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們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歷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游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diào)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屬山水游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wù)比較清閑,有空暇就游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跡。《滿井游記》就作于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選兩位同學播放預(yù)先錄制好的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并點評。
教師提示評點應(yīng)注意的問題:
⑴讀音是否正確;
⑵停頓是否分明;
⑶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有無區(qū)別;
⑷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順勢檢查學生預(yù)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燕地廿二月花朝節(jié)靧面曝沙呷浪浹
罍而歌者淺鬣倩女蹇者髻髻墮事
飛沙走礫惡能
教師選四位同學回答,分四組。
明確:
yānniànzhāohuìpù xiājiā
léilièqiànjiǎnjì huánhuī
lìwū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自行翻譯課文,畫出疑難詞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dǎo)。
⑶教師指導(dǎo)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掌握下列實詞:
東風時作作:起。
土膏微潤膏:肥沃。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于時:在這時。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新開:新打開。匣:指鏡匣。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泉、茗、罍、蹇,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泉水煮、喝茶、端著杯、騎著驢之意。
作則飛沙走礫飛,使沙飛;走,使礫走。
②一詞多義:
凍風時作(經(jīng)常)
于時冰皮始解(這時)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但是)
娼然如拭(……的樣子)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
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
欲出不得(能夠)
悠然自得(得意)
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轉(zhuǎn)折,卻)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飾)
一室之內(nèi),郊田之外(表示限度關(guān)系,可譯為“以”)
脫籠之鵠曝沙之鳥(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
倩女之峟面髻鬟之始掠(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不譯)
③難句翻譯:
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3、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這是一篇寫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筆調(diào)寫出北京近郊早春時節(jié)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寫城中“余寒景象”,寫了欲游不能的苦惱。第二段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郊游的所見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氣、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線;接著寫滿井春色,先總寫滿井全景輪廓,后分寫山、水、柳條、麥田、游人、鳥、魚,并點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緣由及作記時間,結(jié)束全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四、品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
⑴學生齊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⑵選三位同學發(fā)言,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⑶在學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教師稍加粗撥。
明確: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diào),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cè)诨?,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
一幅滿井春光圖,顯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之情。
2、深入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大家一致認為: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師稍作點撥:請同學們思考文中的關(guān)鍵語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知也”和“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內(nèi)涵。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作者重在抒寫“性靈”。
文章開篇寫城內(nèi)的枯燥局促,與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得出結(jié)論“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反映了作者對城市、官場的厭棄和投身于大自然懷抱的欣喜之情,暗含著“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結(jié)尾“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區(qū)別?!安荒芤杂螇櫴隆笔菍δ切嶂允送竟γ墓倭哦缘?。至于作者本人,本無意于在政治上進取,何況他現(xiàn)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教官,當然可以“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拔┐斯僖病?,有不虛此行的滿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給他以慰藉,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這篇山水游記,與其說描繪滿井一帶的二月春色,還不如說作者借游春在抒寫性靈,反映了他對官場和對大自然、人生的態(tài)度。
五、賞讀課文,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1、關(guān)于白描:
提問:白描是一種怎樣的描寫方法?能從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找?guī)桌龁?
明確:白描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如《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如《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高度抽象概括地寫出了西湖雪景。
提問:哪些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
明確:如寫水,“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筆法極為簡練,卻又鮮明如畫。
2、關(guān)于比喻:
提問: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請畫出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學生明確: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表現(xiàn)自己從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懷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熬Ь蝗珑R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峟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返青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動,讀來妙趣橫生。
3、關(guān)于擬人:
提問:文中運用擬人辭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生自由選例,品評。
如寫魚鳥,說它們悠然自得,洋溢著喜氣,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生背誦文中運用白描、比喻、擬人的文句,增加語言積累。
5、至于章法上的欲揚先抑(第一段寫城中余寒,為下文寫田郊春光作鋪墊)、生動的場面描寫(游人歡樂、喜慶的場面)等,可提示學生自行品味,此處不再贅言。
六、比較閱讀,感受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獨特魅力,總結(jié)全文
1、教師提示:這個單元有四篇文章均為山水游記,試將與前三篇課文比較,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前三篇課文,如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重寄托重理念。袁宏道更注重對大自然的客觀描寫,也揭示出人們游山玩水的愉悅心情。
教師可指導(dǎo)學生就創(chuàng)作動機、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等方面作一些比較,然后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2、請兩位同學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jié),其余同學補充評議。
七、布置作業(yè)
1、整理課上討論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
2、袁宏道的游記散文現(xiàn)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請同學課外選讀一篇,談?wù)勀愕母邢搿?/p>
3、選出對加粗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
A、冒風馳行(坐車)呷浪之鱗(吸而飲)
B、麥田淺鬣寸許(左右)汗出浹背(濕透)
C、泉而茗者(茶)倩女之靧面(洗)
D、偕數(shù)友出東直(全、都)柔梢披風(披掛)
4、選出對修辭手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
A、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比喻)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對偶)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排比)
D、呷浪之鱗。(比喻)
5、續(xù)寫填空,使之構(gòu)成排比句,然后再填寫一句帶有哲理性的話語。
一朵鮮花點綴不出絢麗的春天,一個音符譜寫不了動人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3、D(A、B正確。C項“茗”應(yīng)為“煮茶喝”。D項“偕”為“一起,一同”,“披”應(yīng)為“開、分散”)
4、D(應(yīng)為借代,用“鱗”代“魚”,部分代整體)
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語文百花園二:語海暢游》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復(fù)習鞏固獨體字加偏旁組成新字的識字方法,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2.讓學生認識詞語中的詞素位置調(diào)換后就成了另外一個意思不同的詞。
3.訓練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巧妙的情景設(shè)置,讓學生與小熊維尼一起在語文百花園中暢游,通過桃樹開花、蜜蜂采蜜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幫助小熊解決問題的時候掌握新知。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教師點擊出示:小熊維尼)
快聽聽,它在說什么?(維尼: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到美麗的語文百花園游玩,你們高興嗎?)
二、新課
過渡:咱們快和維尼一起去語文百花園(板書)看看吧!
一、語海暢游
1.維尼來到了一棵桃樹下,(出示桃樹圖片),它發(fā)現(xiàn)有一朵桃花很特別,我們也走過去看看,(出示漢字桃花,見下圖)
燒
澆堯曉
翹饒
(維尼:啊,原來是一朵漢字桃花呀!)
(1)大家都仔細看看,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中間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成為一個新字;韻母相同;偏旁可以幫助我們記憶這個字;都是形聲字……)
(2)你們觀察得都很仔細,你們看,中間的“堯”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成為不同的新字,“堯”字在新字中是表示讀音的,所加的偏旁幫助我們理解字的意思,這樣記字,就不容易混了。
你們看,這里還有兩朵漢字桃花呢:
紅
江工功
狼良浪
和剛才的那朵花比較一下,有什么不一樣?(字不一樣;有的花瓣沒有字)那你能在這些花瓣上填上合適的字嗎?就請你打開書32頁看第一題,先和同桌說說再自己填寫。
(3)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點撥。
(4)你們說得真好,維尼高興極了,快聽聽,它在說什么?
(維尼:你們真棒!發(fā)現(xiàn)了漢字桃花的秘密,你能再做幾朵這樣的漢字桃花嗎?)
(同學們:行?。┖茫犌宄蠋煹囊螅旱谝?,看清楚桃花上面的基本字是什么,想想加什么偏旁能夠組成新字。第二,每組推選一名寫字漂亮的同學負責填寫,其余同學說。第三,哪組先寫完,組長到前面來把桃花貼在黑板上。下面,就請組長來領(lǐng)桃花。(教師發(fā)給組長中間寫有:“方、青、古、分、包、巴”的桃花)
(5)學生分組填寫,教師巡視,并陸續(xù)將各組的桃花貼在黑板上。
(6)指名進行反饋,不同的內(nèi)容可以進行補充。要求說清楚加的偏旁和新字的讀音。
2.讀讀比比
(1)這么漂亮的桃花把誰吸引來了?(貼出蜜蜂圖并板書詞語)蜜蜂飛來采花蜜,維尼這會兒可高興了!你們知道它為什么這么高興嗎?(因為維尼最愛吃蜂蜜了)你看這就是維尼的蜂蜜罐,里面裝滿了蜂蜜。(貼出圖并板書詞語)
(2)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個字調(diào)換了位置,成為兩個不同的詞語,意思也不一樣)
(3)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兩個字調(diào)換位置,變成了另外一個詞語,而且意思也不一樣,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請你們打開書第32頁,看第二題,這里還有好多這樣的詞,請你先讀讀,再想想每組兩個詞的意思,然后和同桌說說。
(4)反饋:對讀體會。(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5)你還能舉出幾組有這樣特點的詞語嗎?這一組寫在書上,一會兒請你讀給大家聽。(學生動筆,教師巡視)
(6)反饋:指名學生讀詞語,教師及時表揚。
小結(jié):漢語的構(gòu)詞多么巧妙呀,把一個詞的兩個字交換位置,變成另外一個詞,大部分的意思不一樣了,也有的意思差不多,同學們可以繼續(xù)查找,我們在下節(jié)課的課前兩分鐘再做交流,好嗎?
過渡:維尼看到大家有這么高的學習熱情,高興極了,快聽,它在夸你們呢?。銈冋媸菒蹖W習的好孩子!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游玩吧?。?/p>
3.照樣子填上合適的詞語
(1)同學們,快看,維尼帶我們來到一片美麗的竹林,(出圖)小筍芽們正要從圖里鉆出來呢,快和老師一起讀讀,出示:筍芽兒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怎樣是“嚷”?再讀讀后面的這句話。
這里用了一個什么標點符號?(嘆號)
嘆號在這里是為了表現(xiàn)出筍芽兒非常急切地想鉆出地面的心情,那我們再來讀讀,體會一下吧!
想一想,筍芽兒會怎樣嚷,這里填上什么詞比較合適?
想好了嗎?誰來試一試。(大聲地、高聲地、著急地……)
聽聽維尼在說什么?(你們在“嚷”的前面加上一個詞,說話的人好像就在我們眼前,讀起來就更加形象具體了)
(2)下面還有幾個句子,我們來練一練,聽清楚老師的要求:自己先多讀幾遍說話的內(nèi)容,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然后看看在橫線上可以填哪些詞語?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好的填在書上。填完之后讀讀這個句子。
(3)反饋:依次出示剩余的幾句話,請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
三、總結(jié)
同學們,語文百花園的游園活動就要結(jié)束了,維尼還有話對我們說呢:同學們,今天我的收獲可真大呀,你們呢?同學們互相商量商量,一會兒也請你對維尼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
今天同學們除了掌握了新的知識,還在互相幫助、互相欣賞的同時學會了合作,老師由衷地為你們高興!好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讓我們和維尼說再見吧!
點評:
這是二下語文百花園中字、詞、句的練習課,我認為本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學開始,首先出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的是他們喜歡的小熊維尼,維尼要和大家一起去美麗的語文百花園。接著來到了一棵開滿了漢字桃花的桃樹前。桃花引來了蜜蜂,蜜蜂又釀出了維尼愛吃的蜂蜜,維尼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和孩子們有對話有交流。老師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shè)從一開始就緊緊地吸引住了孩子們,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主動學習的愿望。
二、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與語言的積累。
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還要注重語言的積累。這一點在本課中體現(xiàn)得十分突出。在觀察漢字桃花時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了: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會組成不同的新字,新字的偏旁有表意的特點。新字與基本字在讀音上它們的韻母相同。這樣形聲字的特點就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麗的桃花引來了蜜蜂,蜜蜂又釀出了蜂蜜。當讀了“蜜蜂”與“蜂蜜”這兩個詞后,孩子們又自主地發(fā)現(xiàn)了兩個字一顛倒,詞不同了,意思也不同了。他們感受到了漢語構(gòu)詞的巧妙,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本課的句子訓練是使學生懂得在“說”的前面加上“怎樣說”能使句子表達得更加形象具體。加什么詞更恰當,老師引導(dǎo)學生去發(fā)現(xiàn),要依據(jù)兩點:一是所說的內(nèi)容,二是所說的話末尾的標點符號。這里充分發(fā)揮了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老師是引導(dǎo)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練習中老師還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字、詞練習都設(shè)計了拓展環(huán)節(jié),通過拓展鞏固了基本知識技能,同時又積累了語言。
三、自主學習,激發(fā)了主動意識。
課標中指出要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如:發(fā)現(xiàn)了漢字桃花的秘密后,又分組做了很多朵桃花,老師發(fā)給各組的桃花中間寫有不同的基本字,然后在組內(nèi)團結(jié)合作共同寫出有關(guān)的形聲字,最后各組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得到共同提高。
本課所用的教具和課件都是老師自己動手制作的,如果受條件的限制制作課件有困難,課件也可以用圖畫或板畫代替。
4、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冊):《語文百花園八》教案
教材簡析:
“語文百花園八”安排了五個欄目: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能說會道、筆下生輝。
“語海暢游”安排了三項內(nèi)容。一是“詞語真有趣”;二是“讀一讀,填一填”;三是“讀讀比比,說說哪句好,為什么”。
“積少成多”安排的是“讀讀背背”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閱讀平臺”提供的短文是《俞伯牙遇知音》
“能說會道”的話題是“說說家鄉(xiāng)的習俗”,意在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一些風俗習慣,知道這些習俗的意義。
“筆下生輝”的內(nèi)容是把自己在某個節(jié)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寫下來。
教學目標:
1、引導(dǎo)學生體會詞語構(gòu)成的趣味性。
2、讓學生體會“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顯然、當然”等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
3、引導(dǎo)學生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積累語言,豐富知識。
4、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閱讀理解詩及短文,提高閱讀能力。
5、對學生進行民間文化傳統(tǒng)教育,并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6、寫出自己在某個節(jié)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詞語的構(gòu)成、用法及句式的表達效果。
難點:寫出自己在某個節(jié)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準備:教師自制的簡單課件。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練習為主,教師的點撥、講解為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凸顯閱讀訓練重點,加強說與寫的結(jié)合,著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學時間:第周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學(語海暢游)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今天,老師要帶領(lǐng)大家走進本學期的最后一個“語文百花園”,相信大家在這里會收獲更大的知識碩果。
二、分項訓練
語海暢游
1、詞語真有趣(課件出示)
鳥獸蟲魚梅蘭竹菊亭臺樓閣
琴棋書畫筆墨紙硯喜怒哀樂
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酸甜苦辣
(1)請同學們讀讀這些詞語,你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不要去講解,在學生匯報的基礎(chǔ)上進行總結(jié)]
(每個詞語的四個字分別表示一種事物,而這四種事物同屬于一類,它們的構(gòu)成屬于并列式)
(2)動動腦筋,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
(3)教師再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讀讀。
[教師的參與,豐富了教學的內(nèi)容,更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讀一讀,填一填。(課件出示)
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顯然當然
(1)請同學們讀讀這幾個詞語,它們有什么特點?你能說出這幾個詞語的意思嗎?
(這些詞語都帶有一個“然”字,但意思卻有所不同。)
[對于詞語的意思學生能說出來就可以,不要死記硬背。]
(課件出示)
夏天還沒到,天氣熱起來了。
花落了一地,昨夜刮了大風。
端午節(jié)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保留了下來。
西門豹及時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員騙錢害人的把戲,村民們還會上當受騙。
(2)同學們讀讀這幾個句子,想一想,應(yīng)該怎樣填呢?
(3)學生試填,并說明理由。
夏天還沒到,天氣忽然熱起來了。
花落了一地,顯然昨夜刮了大風。
端午節(jié)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竟然保留了下來。
西門豹及時巧妙地揭穿了巫婆和地方官員騙錢害人的把戲不然村民們還會上當受騙。
(“忽然”表示來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顯然”是容易看出或感覺到,非常明顯的意思;“竟然”是沒想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面所說的情況,就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下面所說的情況。)
[對于詞義的差別和用法的不同,應(yīng)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體會,不要求死記硬背。]
3、讀讀比比,說說哪句好,為什么。(課件出示)
這些年來,你們?yōu)榉亲鞔?,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騙了百姓多少錢財,我怎么能饒你們呢?
這些年來,你們?yōu)榉亲鞔?,不知害死了多少姑娘,騙了百姓多少錢財,我不能饒你們。
孔子搖搖頭說“我還沒有真正領(lǐng)會這首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這樣彈奏怎么會使人感動呢?
孔子搖搖頭說“我還沒有真正領(lǐng)會這首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這樣彈奏不會使人感動。
(1)請同學們分別比較著讀讀每組中的兩句話,哪種句式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呢?為什么?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學生反復(fù)品讀、體會后匯報。
(每組中的第一句是反問句,比第二句陳述句表達的感情更強烈。)
(3)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讀出反問句所表達的強烈感情。
(4)你還能從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找到反問句嗎?讀一讀。
三、課堂總結(jié)
看來,無論是“字”“詞”“句”都有它的奇妙之處,只要同學們仔細的去學習和探索,就會知道得更多。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積少成多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這節(jié)課,我們有兩項內(nèi)容:一是讀背古詩《芙蓉樓送辛漸》;二是閱讀短文《俞伯牙遇知音》。希望你們能從其中有所收獲。
二、分項訓練
1、積少成多
讀讀背背
(課件出示)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
(1)請同學們來朗讀這首詩,你能說出詩的大意嗎?
(秋冬時節(jié),冷雨灑滿江面的夜晚,詩人來到潤州。天亮的時候,詩人送走了好朋友,眼前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詩人對他的朋友說“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的情況,就說我的心如同玉壺中的冰一樣晶瑩純潔。)
(2)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這首詩借送友人,一方面表達了他當時強烈的離愁別恨,點明自己孤獨的心境,另一方面表白自己對世人的種種非議的抗議。)
(3)反復(fù)練讀
(4)背誦
2、閱讀平臺
(1)簡介俞伯牙
(2)請同學們仔細讀文,想一想,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春秋時代著名的音樂家俞伯牙和樵夫鐘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在乘船回家途中,遇到能從琴聲聽懂他的心意的鐘子期,激動地稱鐘子期為知音。)
(3)再讀短文,說說短文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現(xiàn)在我們說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嗎?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
(短文中的“知音”是指鐘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樂,知道他的琴聲表達什么意思。后來“知音”指知己的朋友。)
(4)你有知音嗎?
三、課堂總結(jié),置留作業(yè)
1、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了解家鄉(xiāng)的一些習俗。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能說會道筆下生輝)
教學內(nèi)容:
一、導(dǎo)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在你的家鄉(xiāng)有著特定的習俗,在那些特別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難忘的事。今天的“語文百花園”,就給了你一個暢所欲言、盡情書寫的機會,趕快展示自己的才華吧!
二、分項訓練
1、能說會道
(1)同學們,你還記得《端午節(jié)的由來》這篇課文嗎?誰來說說文章主要內(nèi)容。
(2)是啊,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在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習俗呢?他們都有哪些特殊的意義呢?
(3)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家鄉(xiāng)的習俗。
[因課前已布置了收集任務(wù),所以學生交流起來并不困難,而且可以互相補充。]
(4)哪個小組愿意在班級交流?把你了解的家鄉(xiāng)習俗講給大家聽。
[學生可以按不同的分類來匯報:可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可以是寄托某種愿望的;可以是表達一種心情的。另外也可以按時間的順序來說明。教師不做固定的要求]
(5)看來,同學們了解得還真不少!在這么多的習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理由。
(6)你對哪些習俗還有自己的看法呢?又有哪些建議呢?
[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7)誰來說說你的建議?
[學生匯報,師生共同評價。]
筆下生輝
1、同學們知道的節(jié)日很多,既有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這樣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又有婦女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這樣的現(xiàn)代國際節(jié)日,還有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如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植樹節(jié),等等。節(jié)日里的事情往往令人記憶猶新。這次習作,就寫某個節(jié)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吧!
(課件出示)
(1)你想寫什么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有什么特點?
(2)在這個節(jié)日里什么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是這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怎樣寫才能表現(xiàn)節(jié)日的氣氛呢?
2、讀了這些內(nèi)容,你又明白了什么?
[通過閱讀提示,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明確習作的要求]
3、下面就請同學們回憶,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通過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啟發(fā)]
4、想好了,就把它寫下來。
[自擬題目,寫草稿。注意要通過場面的描寫來突出節(jié)日的氣氛。]
5、寫好后,學生自讀自改。
三、課堂總結(jié),置留作業(yè)
1、本節(jié)課,我們結(jié)束了本學期的最后一個“語文百花園”的暢游,相信同學們都會有自己的所得,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2、繼續(xù)完善自己的習作。
5、小學語文二年級片段教案《狐假虎威》:片段欣賞:重視求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巧妙
……
教師: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狐貍借著的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貍的話,沒敢吃他。那你們喜歡狐貍嗎?
學生1:我不喜歡狐貍,因為它太狡猾,專門騙人。(常規(guī)思維)
學生2:我也不喜歡狐貍,因為它自己沒本事,靠老虎的威風把小動物們嚇跑。(常規(guī)思維)
學生3:我喜歡狐貍,因為它很聰明。(求異思維)
教師:(作驚嚇狀)你和別人想得不一樣,狐貍明明在騙老虎,只能說它狡猾,為什么說它聰明呢?(重視求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學生3:因為老師以前教育過我們,遇到壞人相威脅我們時,如果我們打不過它,可以智斗。老虎想吃狐貍,狐貍打不過它,就用智慧戰(zhàn)勝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說它很聰明。(能聯(lián)系生活,許多學生聽了連連點頭。)
教師:你真聰明,說得也很有道理。我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壞人,也應(yīng)該像狐貍一樣用智慧戰(zhàn)勝他們,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記得《狐貍與烏鴉》這課嗎?能說那只狐貍聰明嗎?(新舊聯(lián)系,巧妙遷移,對比理解。)
學生:(齊說)不能,那叫狡猾。
教師:為什么?
學生4:因為它靠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食物。
學生5:因為它不勞動,騙烏鴉嘴里的肉吃,害得烏鴉沒食物給孩子吃。
教師:(總結(jié))大家說得真好,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學聰明的狐貍用智慧與壞人作斗爭,千萬不要學狡猾的狐貍?cè)ヲ_人,這樣才是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
教學評析:
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求異,這是難能可貴的。但與此同時,教師更應(yīng)注意引導(dǎo)學生求異過程中思維的準確性與深刻性。教師用巧妙的語言把學生的思維從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層層深入。通過新舊聯(lián)系,對比理解,讓學生創(chuàng)新更有意義。鼓勵學生求異,有獨到見解,從而品嘗。
6、三年級教案:二年級教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 紙奶奶的生日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示例(一)
11.《紙奶奶的生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紙張的發(fā)展變化;
2.使學生明白各種紙張的功能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訓練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將來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為人類造福。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白課文中各種紙張的功能特點。
2、大膽想象,自己設(shè)計一種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板書課題。
二、自學自悟,理解課文:
1、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號,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學呢?
3、那么這篇課文的閱讀提示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呢?打開書,一人讀,其他同學找到四個問題。
4、初讀課文,解決第一個問題。
5、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合作學習,解決第二個問題。
6、學生匯報。
注:側(cè)重點不同。
齊讀課題。
閱讀課文。我想按照閱讀提示去學……
1、給紙奶奶過生日的有哪幾個兒孫?
2、他們有什么本領(lǐng)?
3、紙有哪些發(fā)展變化?
4、你還想發(fā)明什么樣的紙?
學生自學。
學生喜歡說哪個問題,就說哪個。
7、三年級教案:二年級教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 參觀人民大會堂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示例
10、參觀人民大會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兩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登山、燦爛、寬敞、貴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讀懂每個自然段,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4.了解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和建設(shè)速度,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建設(shè)祖國的高度責任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dǎo)入新課。
1.誰參觀過人民大會堂?它座落在什么地方?介紹有關(guān)大會堂的資料。見“擴展資料”。
2.老師范讀課文,聽后簡單談?wù)勀愕母惺堋?/p>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生字、詞及自然段序號。
2.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詞(用填表法完成自學)。
生字
讀音
音序
部首
剩幾畫
組詞
階
jiē
J
阝
4
臺階
三、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注意糾正讀音。
“登、廳、黨”是后鼻韻母;
“燦、爛、賓”是前鼻韻母;
“敞、飾”是翹舌音。
2.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注意書寫規(guī)范。
“登”上下結(jié)構(gòu),左上角是“ ”,不要寫成“ ”;右上角是“ ”,不要寫成“ ”。
“廳”半包圍結(jié)構(gòu),外圍是個“廠”,不要把第一筆寫成撇。
“席”半包圍結(jié)構(gòu),里下方是“巾”,不要寫成“又”。
“敞”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邊是個變形的“ ”字,不要寫成“ ” 。
“內(nèi)”獨體字,注意里邊是“丶”,不要寫成捺。
3.難以確定的部首。
“登”應(yīng)查“豆”部。
“內(nèi)”應(yīng)查“|”部。
“黨”應(yīng)查“小”部。
4.區(qū)別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組詞的方式,作鞏固練習。
5.區(qū)別形近字,可采用組詞方式,作鞏固練習。
席( ) 黨( ) 敞( ) 內(nèi)( )
度( ) 賞( ) 敝( ) 肉( )
芒( ) 座( ) 描( ) 具( )
茫( ) 坐( ) 瞄( ) 且( )
四、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莊嚴:莊重而嚴肅。
國徽:代表國家的標志。我國的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紅底;周圍是谷穗和齒輪。
燦爛:光彩鮮明耀眼。
寬敞:寬闊、寬大。
繁星:許許多多的星星。本文比喻電燈很多。
擺設(shè):把物品(多指藝術(shù)品)按審美觀點安放。
晶光閃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閃一閃地耀眼。本文指中央大廳大理石的地板十分明亮。
眼花繚亂:看到的東西又多又好看,眼睛都看花了。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五、自讀課文,鞏固生字詞。
六、作業(yè):
生字、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習“按參觀的順序?qū)?rdquo;這種寫作方法。
2.了解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和建設(shè)速度,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建設(shè)祖國的高度責任感。
教學重點:
弄清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各具什么特色以及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參觀順序把看到,聽到的內(nèi)容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dǎo)入:
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本文是一篇參觀記;題目交代了干什么,也就是本文以內(nèi)容命題的。)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讀了這篇文章,人民大會堂給你留下的總印象是什么?
板書:雄偉壯麗
8、三年級教案:二年級教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 紙奶奶的生日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示例(二)
11. 紙奶奶的生日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的速度。
3.能初步把握本課所介紹的各種紙的性質(zhì)和用途,體會到科學技術(shù)在發(fā)展,人類社會在進步。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是《紙奶奶的生日》。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疑問呢?
二、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課文講了哪幾種奇妙的紙?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作用?為什么紙奶奶感慨地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呢?
三、全班交流
1.教師引導(dǎo)學生閱讀課文,解決紙的種類、特點、作用,相機完成課前老師發(fā)的表格。
2.學生交流時相機理解:恭恭敬敬、慢條斯理等詞語。
教師簡介“薄鋁箔”等詞語。
板書:
名稱
特點
作用
避水紙
不怕水
做雨衣、做泳衣
耐熱紙
不怕火
煉鋼、生物實驗都能用上
食用紙
可以吃
做成報紙、書刊,讀完后能吃
防銹紙
防銹
包裝金屬元件、保護其不生銹
速溶紙
快速溶解
包裝水泥、制成手帕、餐巾
容器紙
耐高溫
制成容器、可以用來做飯、燒水
3.小組合作學習。
選取你最喜歡的一種紙,有感情地把相關(guān)內(nèi)容朗讀給小組中其他的同學聽,大家互相評議。
4.以“推銷員”的身份向全班同學介紹一種紙,其他同學作評價。
5.教師小結(jié)過渡:
紙奶奶聽著兒女們的介紹,心里又高興又激動,她感慨地說了一句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6.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呀!”
①出示幻燈片:齊讀。
②理解成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原指藍色從寥藍提煉而成,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后來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這里指紙發(fā)展太快了,一代更比一代強。表達了紙奶奶高興激動的心情。)
四、引導(dǎo)學生大膽想像
今天,老師請你們當發(fā)明家,想一想,你要發(fā)明什么紙,它有哪些特點?又有什么作用呢?也可以發(fā)明新型房子、橋梁、道路、學習用具等,可以說一說,也可以畫一畫。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五、總結(jié)
同學們,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呢?
1.了解了課文介紹的6種新型紙的特點和用途。
2.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發(fā)明創(chuàng)作的欲望。
六、布置作業(yè)。
1.把自己想象發(fā)明的物品介紹給家長或小伙伴。
2.預(yù)習第12課。
七、板書設(shè)計
9、小學語文二年級片段教案:《放小鳥》案例評析: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教例】一年級《放小鳥》(蘇教版)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小鳥的可愛和小鳥不吃不喝時“我”的著急心情。)
師:就在“我”很著急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這時,“我”看到了窗外飛來一只鳥。
師:請小朋友們看圖,請你做個翻譯家,告訴我們:籠子里的小鳥在說什么?
生:籠子里的小鳥會說:“媽媽,你快跑!這個小孩要來抓你了!”
生:籠子里的小鳥可能在說:“媽媽,媽媽,你快來救救我呀!”
生:籠子里的小鳥在說:“媽媽,媽媽,你快來救救我呀!我以后再也不亂跑了?!?/p>
生:籠子里的小鳥會說:“媽媽,媽媽,我好想你啊。我還以為永遠見不到你了?!?/p>
……
師:那么,窗外的那只鳥又會說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鳥會說:“孩子,你怎么會在這兒呢?”
生:窗外的那只鳥會說:“孩子,我找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這兒呀?”
生:窗外的那只鳥還會說:“孩子,媽媽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來,你被人抓住了。媽媽不是告訴你不要亂跑嗎?你就是的聽話!”
師:這一自然段應(yīng)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呢?
生:這一自然段應(yīng)該用焦急的語氣來讀,要讀出這兩只鳥焦急的心情。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師:于是,“我”決定怎么做?請大家一起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請小朋友們看圖,這時,小鳥離開了籠子,到了什么地方?
生:這時,小鳥離開了籠子,飛上了藍天,飛向了它的媽媽。
師:那么,小鳥會對“我”說些什么話呢?
生:小鳥會對“我”說:“謝謝你!”
生:小鳥會對“我”說:“小朋友,謝謝你放了我。”
師:這時,小朋友高興不高興呢?
生:(齊答)高興!
師:那么,“我”會對小鳥說些什么話呢?
生:“我”會說“小鳥,我不留你了,你要和媽媽好好地生活?!?/p>
生:“我”會說:“小鳥,你要多多保重??!”
生:“我”會說:“小鳥,以后我不照顧你了,你要好好聽媽媽的話?!?/p>
師:“我”放飛了小鳥,小鳥高興,“我”也高興,請大家用高興的語氣一起讀第三自然段。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小朋友們,課文中的“我”非常喜歡小鳥,為什么還把小鳥放了?
生:因為小朋友是一個好人,所以他把小鳥放了。
生:因為不放小鳥,小鳥會餓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鳥放了。
生:因為小鳥離不開媽媽,想和媽媽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把小鳥放了。
……
師: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生:對。因為不放小鳥,“我”、小鳥和小鳥的媽媽都不會高興的。
生:對。因為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
生:對。因為小鳥要吃害蟲,我們要保護鳥類。
……
師:是啊,鳥類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我們?yīng)該去保護它們,愛護它們,不應(yīng)該把它們關(guān)起來。
【評析】
1、構(gòu)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作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上述教例,充分反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每個學生都想當一回翻譯家,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點燃了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2、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著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語言。
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戈曾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兒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躍,教師給學生插上那一雙雙想象的翅膀,在知識藍天中展翅高飛。教師讓學生當翻譯家,充分引導(dǎo)學生看圖后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思、去說,給予他們思維與說話的機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名動物語言的翻譯家,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流暢。上述教例,教師著力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而學生在這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將與語言得到同步地發(fā)展,想到什么說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內(nèi)容清楚地說出來。
3、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過敘寫小作者放小鳥的經(jīng)過以及當時的心情,從而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課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歡小鳥,但他為了小鳥生活地更加幸福快樂,毅然把小鳥放了。與此同時,他的這一舉動使自己高興,小鳥高興,小鳥的媽媽也高興,說明我們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想想別人。對于學生來說,從這篇課文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鳥類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我們?yīng)該保護鳥類;對于教師來說,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讓學生受到了熏陶、感染與教育。
10、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情境交融活教課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教學設(shè)計
蘇教版小語國標本一年級下冊《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課,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揭示了花生地上開花、地下結(jié)果的特性,介紹了關(guān)于花生的科學基礎(chǔ)知識。課文語言生動,富有情趣,能讓學生在閱讀故事中獲取知識、樂在其中。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情境,營造了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導(dǎo)入新課。
在樹林里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它是誰呢?瞧,它來了。(出示小松鼠的圖貼在黑板上。)
1、你認識它嗎?大聲和它打聲招呼吧!
出示小松鼠貼于黑板。
2、誰還愿意和它說說話?
生:小松鼠,你在干什么呀?
師:我想去找花生果,你能幫助我嗎?
課題出示;小松鼠找花生果
二、感知整體。
1、那就讓我們一起和小松鼠去找花生果吧,走,我們出發(fā)了。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一路上,小草綠了,花兒開了,這些花朵里的詞語,誰能讀一讀?
出示詞語,各種形式讀。
三、細讀全文。
第一段
過渡:小朋友讀得真棒!看,我們來到了哪兒,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圖,指名說。
2、填空。
綠油油的
黃燦燦的
3、你們剛才說的詞語真精彩,把詞語放到句子里,你會讀得更美。
出示第1段,自讀、指名讀、齊讀。
第二段
過渡:綠油油的葉子,黃燦燦的小花,真好看呀!可小松鼠不知道它們是什么?它呀去問蚯蚓。
1、出示第2段。
2、小松鼠問蚯蚓(指導(dǎo)讀的語氣)蚯蚓說。
3、小松鼠聽到是花生,它怎么樣呀?引讀:小松鼠,它想
。
4、你能讀出高興的語氣嗎?指名讀、齊讀。(體會當時小松鼠高興的心情。)
第三段
過渡:小松鼠知道花生很好吃,它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呢,它想把花生摘下來,留著冬天吃,于是它行動起來了,從那以后,每天做了什么呢?
1、自讀第3段。
2、回答:小松鼠做了什么?
邊回答邊劃:每天都
3、每天是什么意思呀?。w會焦急的心情。)
4、他看到花生了嗎?(沒有)
5、可是,引讀——(師把圖上的花摘下來)
第四段
過渡:等了這么久,都沒看見一個花生果,這時候小松鼠會怎么樣?(很難過,奇怪)
1、出示第4段。(自讀,同桌讀,可以加上合適的動作。)
2、你能來當當小松鼠,可以加上合適的動作,邊讀邊表演。
(評講時,突出“自言自語”,并理解。)
第五段
過渡:是呀,花生果到底被誰摘走了呀?(生:誰也沒有摘。)那花生果到哪兒去了呢?(生: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
1、你能上來找找花生果嗎?(學生上臺把圖上的泥土拿掉。)
2、哇,原來花生果真在在泥土里。(學生情不自禁地說了出來。)
四、延伸課堂。
1、小松鼠在我們小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花生果)
師指題目。
2、我們告別了松鼠,我想問問小朋友,還有哪些植物吃的部分也是長在泥土里的?(自由說。)
五、學習生字。
1、小朋友們說得太棒了,你們看森林里的花朵開得可艷啦,你想讓它開得更艷嗎?讀出花朵中的生字,并且給它組個詞,它們就會開得更漂亮。相機讀、貼。
2、配樂描紅。要注意到每一個學生握筆書寫的姿勢,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