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shù)學活動課教案 :認識梯形》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中班數(shù)學活動課教案 :認識梯形
教學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魔術袋一個。
2、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3、包含梯形的圖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游戲:《摸一摸》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
請幼兒從魔術袋摸出一張圖形卡,大聲說出圖形名稱,當摸出梯形時,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
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教師小結(jié):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感知不同方位的梯形
梯形寶寶可調(diào)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jié):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 了解梯形的多樣性。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2、引導幼兒嘗試用圖形組合的方式拼出梯形。
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組合成梯形。
3、幼兒操作: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的梯形并涂上顏色。
三、結(jié)束部分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讓幼兒在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中班數(shù)學活動公開課教案:慶豐收
活動目標
1.感知水果的有序排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尋找規(guī)律,大膽嘗試按規(guī)律給水果排序。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活動準備
1、課件:慶豐收。
2、操作材料:各種水果、每人一個盤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游戲“參觀動物果園”。
師: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動物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我們一起去參觀吧。果園里都有些什么水果呀?(指著圖片上各種水果樹讓幼兒說)有黃澄澄的梨,紅通通的蘋果,還有金燦燦的橘子呢。
二、感知序列,觀察水果路、發(fā)現(xiàn)水果拼盤的排列規(guī)律。
1.觀察水果路,感受水果的不同排列規(guī)律。
師:那果園里是誰在歡迎我們呢?(小猴、小兔、小豬)。
師:呀!去小動物家的路可真漂亮,是一條條的……(水果路)。這些路一樣嗎?那兒不一樣?(原來是用不同的水果鋪成的,每一條水果路上都藏著一個排隊的秘密呢),那我們看看去小猴家的水果路上藏著什么排隊的秘密呢?
師:大蘋果、小蘋果、小蘋果、大蘋果、小蘋果、小蘋果、大、小、小、大、小、小。
師:原來這條路是按大小小的順序來排隊的。
師:我們小朋友還會畫蘋果呢,我們一起把這條蘋果路畫出來吧,來,小蠟筆。
師:我們再看看去小兔家的水果路上有什么排隊的秘密呀?(蘋果、香蕉、梨子、蘋果、香蕉、梨子......)小兔家的水果路原來是按蘋果、香蕉、梨子的順序三個一組、三個一組的排隊的呀。
師:小朋友想不想也變成水果,排成這樣的一條水果路呢?等會兒我們分成兩組,分別從前面的簍子里每人拿一張水果卡片掛在胸前,要記住你是什么水果呦?然后按順序排隊,按什么順序呢?(蘋果、香蕉、梨子),好,你們這一組先來,誰是第一個?蘋果,蘋果后面呢?香蕉,然后呢?我們看看這一隊,蘋果、香蕉、梨子又是蘋果香蕉梨子,哦,都對了,真不錯,那把水果卡片輕輕放回簍子里回座位吧,那這一組的小朋友也來排排隊,這組小朋友自己檢查一下,你說“我是、、、我是、、、”他們排的對嗎?我們一起給自己鼓鼓掌。
師:你們也把水果卡片輕輕放進簍子回座位,看看還有誰在歡迎我們?(小豬),那去小豬家的水果路上有些什么水果呢?(幼兒:蘋果、橘子、葡萄),哦,有蘋果、橘子、葡萄,又是蘋果、橘子、葡萄,看看有幾個蘋果呀?(三個),橘子呢?(兩個),葡萄呢?又是三個蘋果,兩個橘子,一顆葡萄,三、二、一、、、。這條路上的水果不僅品種在按順序變化,數(shù)量也在按順序變化著呢。
小結(jié):小動物們可真聰明,用豐收的水果按照不同的順序、不同的規(guī)律鋪成了一條條水果路,看上去既整齊有好看。
2、發(fā)現(xiàn)并嘗試按規(guī)律接著排水果。
師:小動物們看到我們小朋友可開心了,還在為我們準備水果拼盤呢。看看,用了哪些水果呢?(葡萄、小番茄、一片片的楊桃、一瓣瓣的橘子)。
師:這個拼盤里的水果是怎么擺的呢?(兩個小番茄,一片楊桃、兩個小番茄,一片楊桃),接下來又是?(空一組序列,小朋友續(xù)排,老師操作拖入水果),再看看這個拼盤里的水果又是怎么擺的呢?(楊桃、葡萄、橘子),誰來接著擺?好,你來說,我?guī)湍銛[。最后一個拼盤里有什么水果?是怎么擺的呢?(幼兒說),接下去我來擺,該擺什么水果了?擺幾個?哦,然后我擺番茄,一個,兩個,三個。不對?怎么回事?哦,多了,那我就拿掉一個。
小結(jié):小動物們的拼盤都是按規(guī)律來排的,所以很漂亮。
三、小組活動,小朋友學習制作水果拼盤。
師:今天我們這也有很多客人老師,你們想像小動物們一樣制作水果拼盤來招待客人老師們嗎?
師:那做水果拼盤之前一定要記得先把手擦干凈。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水果,按什么順序排隊才有規(guī)律呢?好了,到后面找個位置開始吧。水果拼盤做好了的小朋友還將拼盤放在桌子上,然后你輕輕回到前面小椅子上等等其他小朋友。
四、分享活動,和客人老師一起品嘗水果。
師:我看見有些小朋友的水果拼盤很漂亮,我很喜歡,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咦!這個不錯,你來說說,他是按什么規(guī)律來排的?這個呢?那我們小朋友把你們漂亮的水果拼盤去送給客人老師品嘗品嘗吧。
3、中班數(shù)學活動優(yōu)質(zhì)課教案 :認識梯形
教學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激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魔術袋一個。
2、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3、包含梯形的圖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游戲:《摸一摸》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
請幼兒從魔術袋摸出一張圖形卡,大聲說出圖形名稱,當摸出梯形時,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
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教師小結(jié):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感知不同方位的梯形
梯形寶寶可調(diào)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jié):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 了解梯形的多樣性。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2、引導幼兒嘗試用圖形組合的方式拼出梯形。
用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組合成梯形。
3、幼兒操作: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的梯形并涂上顏色。
三、結(jié)束部分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讓幼兒在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4、中班數(shù)學活動優(yōu)質(zhì)課教案:拾落葉反思
教育目標:
1、繼續(xù)學習按外形顏色的一維特征分類,初步探索按外形、顏色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2、體驗參加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3、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觀察的細致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樹葉:黃綠兩種顏色,光滑、鋸齒兩種外形。
2、五角星:黃綠兩種顏色,課前貼在小朋友手背上。
3、音樂《小樹葉》:一首較低沉、一首較活潑。
4、各種標記。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
師生表演《小樹葉》入場。
二、第一次拾落葉
1、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里真害怕,我們把它拾回家吧!
2、提要求:每人拾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
(拾的時候,幼兒都很小心地拿在手里,好像怕把它們弄疼了。對個別幼兒老師適當提醒動作要輕。)
3、說說你拾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觀察細致,回答較多:有黃有綠,有的邊上光滑,有的邊上有鋸齒,有的像手掌,有的像小船。氣氛熱烈,有的與小朋友交流,有的與老師交流。)
4、看外形標記放樹葉。
看看小樹葉的兩個家有什么不同?對了,這是邊上光滑的小樹葉的家,這是邊上有鋸齒的小樹葉的家,看看你的小樹葉應該放在哪一個家里。
三、第二次拾樹葉
1、提要求:小朋友手上都有一個五角星,請你看手上五角星的顏色去拾一片相同顏色的樹葉。
2、幼兒拾樹葉。
3、游戲“躲貓貓”:老師來和你玩一個“躲貓貓”的游戲,你們躲在樹葉后面,讓老師來找。
師唱:許多小寶寶,快呀快躲好,一會兒老師就來找,我的寶寶快躲好,找呀找呀找呀找,寶寶找到了。沒找到的寶寶在哪里?
4、按顏色分類。
(出示黃綠房子)你的樹葉應該放在哪個家里?請你輕輕地放過去。
四、第三次拾樹葉
1、提要求,按二維特征分類。
那里還有許多樹葉在等著小朋友去拾呢,請你仔細看好這些是什么樹葉的家。綠色的邊上光滑的小樹葉的家,黃色的邊上有鋸齒的小樹葉的家。請你把樹葉送回它的家吧!
2、幼兒拾樹葉,每次拾一片送回家,直到全拾空。
五、聽音樂送小樹葉回家
你們看那邊是大樹媽媽,小樹葉在想媽媽呢!我們送它們回家吧!
(小朋友七手八腳地抬著小樹葉放在大樹旁,然后隨著快樂的《小樹葉》音樂跳舞。這里所選音樂是活潑的,讓小朋友充分感受到幫助小樹葉后的愉快情感,教師同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表現(xiàn)快樂。)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拾落葉”的游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后的“裝袋”游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shù)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shù)群后接著數(shù)的方法。孩子們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松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5、中班數(shù)學活動公開課教案及反思:認識數(shù)字10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10,準確感知數(shù)字與物體數(shù)量的關系,理解其表示的實際意義。
2、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判斷圖形的數(shù)量。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圖卡,三角形標記、數(shù)字10 ,背景圖。
學具:幼兒用書畫面23、看數(shù)字印點字、印比10少的點子紙卡。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目測圖形的數(shù)量。
出示圖一,“圖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圖形拼出來的”出示三角形標記,仔細看看松樹是用幾個三角形拼成的。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樹頂上的一個大三角形是有4個小三角形拼出來的,大家一起數(shù)數(shù)樹上一共有幾個三角形,教師與幼兒一起點數(shù)。
(2)、認識數(shù)字10,理解所表示的餓實際意義
“10個三角形可以用數(shù)字幾表示?”(數(shù)字10),教師在三角形的左邊貼上數(shù)字10,10是由哪兩個數(shù)字合起來的,誰在前,誰在后,
(3)、10可以表示10個三角形,還可以表示哪些東西?
(4)、小結(jié):10可以表示所有數(shù)量是10的東西
2、 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看圖計數(shù)
“小朋友在數(shù)圖形時一定要仔細看,不能漏掉一個”
第三、第四組:看數(shù)印小動物
第五、第六、第七組:印比10 少的點子
3、活動評價:向幼兒展示個別幼兒的作業(yè),以表揚鼓勵幼兒的進步為主
活動反思:
本次教具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有重疊圖形),因此,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正確判斷數(shù)量,在幼兒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的基礎上認識數(shù)字10,感知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由于活動前做了較好準備,因此,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數(shù)字10的實際意義有了正確的理解,活動效果很好。
6、中班數(shù)學公開課教案:認識序數(shù)1-5反思
我們中班幼兒通過將近一年多的接觸、交往,孩子們之間由陌生逐漸相熟起來,有很多孩子在班里都有了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做游戲,學本領,其樂融融。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后半學期幼兒的社會交往欲望更加強烈,而認識門牌號碼無疑給孩子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工具,使孩子在交往中更方便,更自信。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以豐富孩子在門牌號碼方面的經(jīng)驗,促進幼兒在交往方面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nèi)序數(shù)的基礎上,根據(jù)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新房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點:理解門牌號碼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根據(jù)動物圖片后的門牌號碼給小動物找到家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幼兒分別對橫的、縱的兩方面的序數(shù)已有了解。
2、有少數(shù)幼兒在區(qū)域游戲中玩過此類游戲,有一定的經(jīng)驗積累。
材料準備:
1、教師示范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間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一座,高三層、每層有兩間房子的高樓一座);小猴、小羊、小雞、小豬、小兔的圖片各一張。
2、幼兒操作用樓房每人一份(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分別為每層有兩個房間的二層、三層、四層、五層、六層的樓房及每層有三個房間的三層、四層的樓房若干,能力不同則提供給不同的材料。這樣,在橫的、總的兩方面都拉開了距離,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fā)展,使不同幼兒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基礎上經(jīng)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動物若干。
3、皺紙做的用于慶祝的彩帶;錄有《喜洋洋》音樂的磁帶。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數(shù)高樓。
2、集體活動。
1)、情景導入
很多小動物們都圍在小猴身邊,他們在說什么呀?
——原來小猴告訴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們住的都是高高的樓房,又寬敞又亮堂,我們也來蓋樓房吧!”“好呀,好呀!”小動物們都歡呼起來。
2)、鞏固經(jīng)驗
(1)、小動物們說干就干,不多久就蓋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間房子的平房)。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搬進第一座房子。小兔為什么要住在這里?(此處要鞏固的經(jīng)驗是:從左往右數(shù)房間,依次是:第一間,第二間------以鞏固幼兒在橫的方面的序數(shù)經(jīng)驗)
(2)、小兔覺得新房子雖然很寬敞,可并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于是小動物們商量了一,又蓋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蓋起來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們搬進第二座房子。小豬為什么住這里?——原來數(shù)高樓是從下往上數(shù),第一層,第二層------(此處要鞏固的經(jīng)驗是:從下往上來數(shù)樓層,依次是:第一層,第二層-----以鞏固幼兒在縱的方面序數(shù)的經(jīng)驗)
3、幼兒討論
——小豬覺得這棟樓房的雖然很高,可是每一層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還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動物們又商量要蓋第三座房子
(1)、你們猜小動物們蓋的第三座房子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說出每層有兩個或三個房間)
(2)、哇!果然和你們說的一樣,小動物們這次蓋的樓房每層都有兩個房間。(出示高三層,每層有兩個房間的樓房)小猴子看到這樣的樓房真想立刻住進去,誰來幫小猴搬新房?(請能力一般和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上來幫忙)
——教師小結(jié):原來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shù)字表示第幾間。
(3)、說出一個門牌號碼請幼兒來找出房間:
例:教師說出302,請能力一般的幼兒來找出相應的房間
他找得對不對,為什么?
——教師在此處可重新小結(jié):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shù)字表示第幾個房間。找房間時我們先找到第幾層,然后再找到第幾個房間。
4、游戲活動。
游戲“小動物找家”。請幼兒根據(jù)動物圖片后的門牌號碼給小動物找到家,并送小動物回家。如:小雞圖片后面的門牌號碼是103、小狗是201、小貓是302、小豬是202、小猴是301.讓幼兒按門牌號碼給小動物找家,并送回家。
5、分組活動。
第一組: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嘗試操作,請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幫他們住進新樓房
第二組:說出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第幾層),第二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第幾個房間)。
第三組:完成《作業(yè)紙》第四冊P21
6、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
7、活動延伸:
競賽活動中,可讓幼兒先說一說有多少小朋友參加活動,再說說誰第一,進一步區(qū)分門牌號碼。
教學資源:
數(shù)高樓
路邊有個大高樓,白云在它身邊游。
抬頭數(shù)一數(shù),扳扳手指頭。
一二三四五,最高五層樓。
半截藏在云里頭。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蒙氏數(shù)學活動,開始的靜心活動,讓幼兒在想象的寧靜環(huán)境中進入活動,利于幼兒注意力的集中;集體活動給幼兒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教師結(jié)合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進行了合理的提問和引導,讓幼兒對序數(shù)1——5有了基本的方向性和順序性的理解;操作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進一步感知序數(shù),在“住樓房”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局限幼兒,而是讓幼兒自己操作,跟了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也讓活動更有靈活性;分組活動是蒙氏數(shù)學活動的又一個亮點,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給予不同的操作材料,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在這一活動中也讓幼兒更加深入地理解序數(shù)的意義;在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隨機的結(jié)合了對序數(shù)的認識,比如讓幾組的第幾個幼兒回答,調(diào)動了每個幼兒的興趣,活動遵循了由淺入深的原則,采用了讓幼兒自主操作獲得直接經(jīng)驗的方式,適合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
7、幼兒園教案中班數(shù)學:認識圖形——梯形反思
設計意圖
以《指南》為依歸,在圖形主題活動中我根據(jù) 4-5 歲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設計了《梯形》活動課,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維度設置了活動目標。在課程游戲化的大環(huán)境下,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diào)動幼兒參與度和參與積極性,游戲形式有一定挑戰(zhàn)性,但是“跳一跳,夠得到”,適合中班的孩子進行。內(nèi)容直觀形象,
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讓幼兒在多次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并獲取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認識梯形,能在生活中辨認含有梯形的物品。
2、在操作中感知幾種不同的梯形。
3、激發(fā)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和感知梯形,熟悉梯形的特征難點:辨識不同角度、不同狀態(tài)下的梯形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三種不同形態(tài)的梯形圖片各一;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圖片各一;白紙2.學具準備:梯形拼圖;作業(yè)單;圖形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游戲?qū)耄耗阏f我猜,一幼兒猜,其他幼兒輪流提示圖形特征(出示圖形圖片, 幼兒游戲)
過渡語:(出示梯形)有這樣一個圖形,它也是圖形家族的一員,它的名字叫:梯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新授內(nèi)容
(1)感知梯形的特征,幼兒自主探索
幼兒自由觀察手中的梯形,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梯形特征,首先感知邊與角 的關系,幼兒自由闡述;
小結(jié):梯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操作延長線,感知平行與不平行,平行對邊長度是否一樣。
小結(jié):梯形有一組面對面的邊是平平的而且不一樣長,另外兩條邊不是平平的!
(2)感知不同位置的梯形
活動一:找找圖形中藏起來的梯形 小結(jié):不同位置擺放的梯形也是梯形
活動二:找找生活中的物品哪里藏著梯形小結(jié):不同形狀的圖形也可以拼成梯形
(3)感知不同種類的梯形
情境串聯(lián):圖形王國里還有兩個圖形寶寶,它們說自己也是梯形,小朋友來看看, 比較一下,它們是不是梯形寶寶呢?
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圖形叫:梯形!它給小朋友也準備了四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捉迷藏——梯形寶寶和其他圖形一起玩捉迷藏,小朋友去找一找梯形寶寶藏到哪里了?
第二個任務:有些梯形寶寶比較調(diào)皮,它們藏在這些圖形之中,請你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梯形有幾個就把對應的數(shù)字圈出來!
第三個任務:梯形迷宮——小紅帽找外婆,小紅帽要沿著梯形的路走才能到外婆家, 請你將她的路找出來并涂上顏色,送她回家
第四個任務:拼一拼——這邊有幾個圖形寶寶想變成梯形寶寶,誰來給它們拼一拼擺一擺?
小結(jié):你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出色,不管是什么位置擺放的梯形還是它的兄弟們,你們都可以很快地找到它們。
五、回歸生活,留白結(jié)束
結(jié)束語:生活中梯形都藏在哪里呢?放學后走出教室去找一找,下一次我們再看一看,聊一聊。
活動總結(jié)
本次活動分為導入、新授和延伸三個板塊,導入采用游戲的形式導入,在復習之前所認識的圖形中形成愉快的活動氛圍,同時引出新的圖形——梯形。在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形態(tài)特征之后,由淺入深,在圖片中尋找不同位置擺放的梯形,進一步鞏固對梯形的認知。在此基礎之上,再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讓幼兒感知不同種類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知。延伸活動采取任務卡的形式,分成四組。最后, 活動結(jié)束采取留白式,在幼兒感知梯形的圖形特征后,找一找生活中的梯形,并在第二天的晨間談話中與幼兒交流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經(jīng)驗轉(zhuǎn)化。這次活動以《指南》為依據(jù), 結(jié)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游戲融入數(shù)學活動,幼兒可以在享受游戲的同時獲得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