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故事教案《我家是個動物園》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語言故事教案《我家是個動物園》反思
【教材分析】
活動一:語言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經(jīng)典故事。其生動、有趣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及動物媽媽們給予小蝌蚪的幫助和安慰,幼兒并沒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中班幼兒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已有經(jīng)驗, 幫助幼兒挖掘故事背后深層的教育價值,激發(fā)幼兒在講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尋找媽媽過程中,以自身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進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fā)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蝌蚪尋找媽媽時的急切心情。
3.喜歡閱讀活動,體驗動物媽媽們幫助小蝌蚪的關愛之情。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2.欣賞故事,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fā)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對話。
(1)播放課件,理解小蝌蚪與動物媽媽們之間的角色對話。
提問:小蝌蚪都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樣問鴨媽媽的?用了哪幾個好聽的詞?
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又說了什么話呢?
(2)總結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動物媽媽們的出場順序。
3.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大膽模仿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對話,感受找到媽媽后的愉悅之情。
(1)師幼互動講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角色對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xiàn)與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話的情節(jié),感受找不到媽媽時的急切,以及找到媽媽后的喜悅之情。
提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應該怎樣?動物媽媽們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又會用怎樣的語氣和小蝌蚪講話?它們找到最后媽媽了嗎?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結:因為小蝌蚪尊敬動物媽媽、講話有禮貌,所以最后開心的找到了青蛙媽媽。
4.鼓勵幼兒嘗試選擇角色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快樂。
提問:小蝌蚪長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還會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里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里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shù)膵寢尅D銈兊膵寢尪瞧な前椎?,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鵝“吭吭”地叫著,游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p>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只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呱呱呱”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 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了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呱呱呱’的………”
青蛙聽了“呱呱”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么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小尾巴也不見了,穿上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p>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里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游玩去了。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復雜的故事。而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于此類情節(jié)復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托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托班幼兒對于重復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為: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為后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2、中班語言故事教案《小氣球》含反思
教學目標:
1、要求幼兒掌握故事名稱,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當別人有困難得時候要想辦法幫助別人。
2、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薄啊l有困難我來幫?!?/p>
3、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小雞、小鳥的頭飾各一頂 flash動畫 背景圖兩份 實物氣球一支
教學過程:
一、欣賞動畫《小氣球》
1、 教師介紹故事的名稱,提出聽故事的要求,仔細聽聽故事里講了些什么?故事里都有誰?它們都說了些什么話?
2、 小朋友邊欣賞邊聽故事。
3、 欣賞完之后,教師提問。
“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誰?”“它們說了什么話?”
二、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語
教師運用邊講邊表演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故事第一段------小氣球幫助小鳥。
1、 老師邊講邊表演: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風推著云兒慢慢的走,一只小氣球一邊唱一遍飛來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請幼兒跟學一遍)
2、 教師邊講表演:小氣球高興得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突然聽到嗚嗚地哭聲,是誰在哭呀?(出示小鳥)原來草地上有只小鳥在哭啊。
小氣球連忙問:“小鳥,小鳥,你為什么哭啊?”小鳥說:“我的翅膀受傷了,飛不回家了?!?請幼兒一起學講故事中的對話),重點學習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毙馇蚓妥屝▲B騎在自己的背上,帶著小鳥一起飛,把小鳥送回了家。
3、 老師扮演小氣球,全班幼兒扮演小鳥進行表演練習對話。
4、 老師問:“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氣球?”(這是一只會幫助人的小氣球。)小氣球幫助了小鳥,高興的唱了起來,它是怎么唱的?(請幼兒一起拍手唱)
故事第二段------小氣球幫助小雞
1、 教師邊講邊表演,小氣球又高興地往前飛,飛過草地、樹梢,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雞掉到了河里。(出示小雞)怎么辦呢?(請幼兒各自想辦法)
2、 小氣球飛來了,它怎么說的?(讓個別幼兒說短句: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3、 小氣球想了什么辦法來幫助小雞呢?(老師邊講邊演示,幼兒可以做動作)小氣球就把自己長長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雞用手抓住,小氣球用力往上飛,把小雞救到了岸上。
4、 讓幼兒分為兩組,一組扮演小氣球,一組扮演小雞練習對話。
5、 天空中又響起了小氣球的歌聲,它是怎么唱的?(幼兒一起唱)
三、 游戲活動 (課程結束)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氣球非常的快樂,他為什么快樂啊?(因為它幫助了小雞和小鳥)那我們也來做一個快樂的寶寶,好嗎?
請幼兒互相問一問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互動起來。(教師可以參與)。
附故事:
小氣球
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風推著云兒慢慢地走。呦,一只小氣球,它一邊唱一邊飛來了,“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
小氣球高興得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突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是誰在哭呀?小氣球一邊飛一邊找,原來草地上有一只小鳥在哭。小氣球連忙問: “小鳥,小鳥,你為什么哭啊?”小鳥說:“我的翅膀受傷了,飛不回家了。”小氣球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小氣球就讓小鳥騎在自己的背上,帶著小鳥一起飛,把小鳥送回了家。小鳥高興地說:“小氣球,謝謝你。”小氣球說:“不用謝?!毙馇驇椭诵▲B,它高興地一邊飛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p>
小氣球高興地往前飛,飛過綠色的草地,飛過高高的樹梢,又飛過彎彎的小河,突然聽到一陣“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聲,啊呀,小雞在河邊玩,一不小心,掉到河邊的荷葉上了,小氣球連忙飛過去,“別著急,我來幫助你?!毙馇蚓桶炎约洪L長的尾巴伸到河里,小雞緊緊拉住,小氣球用力往上飛,把小雞送到岸上,小雞得救了。
天空中又響起了小氣球的歌聲,它一邊飛一邊唱:“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樂的小氣球,誰有困難我來幫。”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fā)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fā)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3、中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美麗江西是我家》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感受廬山、井岡山等家鄉(xiāng)的美。
2.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3.知道愛護環(huán)境,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點:
理解風景秀美、星羅棋布等詞匯,并能用完整語言表述。
活動難點:
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圖片、視頻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廬山、井岡山、鄱陽湖、柘林湖初淺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美麗江西是我家,今天鄧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欣賞江西的風景名勝,好不好?
幼:好。
師: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fā)吧!
二、欣賞風景,理解兒歌內容師:首先我們欣賞的是廬山(出示PPT),廬山美不美?
幼:美。
師:你在廬山看到什么?
幼兒回答。
師小結:廬山有山、有湖、有瀑布還有云霧著山峰,看起來非常的美麗,所以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廬山叫:風景秀美。
師:接下來你們看看這是哪?(播放井岡山PPT)幼:井岡山。
師:你在井岡山上看到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們會發(fā)現(xiàn)在井岡山上有非常多老革命的雕像,所以我們稱這為革命圣地,什么是革命圣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
幼兒觀看視頻。
師小結:這是井岡山,1921年的時候,老革命在這創(chuàng)建了中午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他們還發(fā)動了群眾在這生產(chǎn)、生活和戰(zhàn)斗,所以你們在井岡山會看到許多的紅軍和老革命的雕像。所以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叫:革命圣地。
師:你們猜猜這是哪里?(播放鄱陽湖PPT)幼:鄱陽湖。
師:鄱陽湖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每到冬天的時候就有許多候鳥飛到鄱陽湖,這個時候看鄱陽湖就像一個候鳥王國一樣,所以我們也用一個詞形容它叫:候鳥王國。
師:最后,我們一起來欣賞下柘林湖,仔細看看柘林湖有什么?
幼:有許多小島。
師:許多小島在湖中像什么?
幼兒回答。
師小結:柘林湖中小島看起來既像天上的星星又像棋盤中的棋子部落在其中,所以我們用一個詞形容它叫:星羅棋布!
三、接龍游戲,鞏固提升。
師:剛剛我們欣賞了江西四處美麗的風景,你們還記不記得它的名字呢?
幼:記得。
師:那我來考考你們哈,(出示圖片)小朋友根據(jù)圖片說出相應的地名。
師逐一出示圖片,幼兒回答。
師:既然你們這么聰明,我們來玩?zhèn)€接龍游戲,看看誰的腦子反應最快,我說地名,你們說用了什么詞形容它。
幼兒與教師游戲。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我的游戲升級了,看看誰還的腦子還能反應那么快!我指地方,小朋友即要說出用了什么形容詞,還要說出地名,比如:風景秀美的廬山。
幼兒與教師一起游戲。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恭喜你們闖關成功,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完之后告訴我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
幼兒回答。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好聽的兒歌吧!
幼兒與教師一起朗誦。
男女分朗誦各一遍。
四、總結并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情感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兒歌叫《美麗江西是我家》,它贊美了我們家鄉(xiāng)的美麗,為了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加美麗,你們會怎樣愛護環(huán)境呢?
幼兒回答。
師總結:為了讓我們家鄉(xiāng)更加美麗,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
活動反思:
上次活動結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對風景秀美、革命圣地、星羅棋布這幾個詞匯了還沒理解,因此本次活動中做了一些改進,廬山的圖片改成廬山著名的景點,通過這些景點,孩子更加了解廬山,并感受廬山的美,進一步理解風景秀美的意思,革命圣地孩子并不好理解,因此在活動中,添加了一個革命在井岡山會師的圖片,孩子進一步理解革命圣地的意思,活動結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對風景秀美、革命圣地、候鳥王國都理解了并能記住,但對星羅棋布還是不能理解。孩子對這個接龍游戲并不是很感興趣,如果下次開展這個教學活動,我會進行一下改進:
1、理解星羅棋布放在前期經(jīng)驗中。
2、根據(jù)每個班的特點去設點適合班級的游戲。
3、在朗誦的部分可以配上音樂,讓孩子感受詩歌的美。
4、中班語言故事教案《蘿卜兔的故事》含反思
活動背景:
幼兒最喜歡聽故事,而以傳授作品為主的單向性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滿足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自主表現(xiàn)的強烈愿望。教材《蘿卜兔的故事》講述了一只愛吃蘿卜的兔子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子。最后它想出了用最大的蘿卜來做一輛車。為了體現(xiàn)以創(chuàng)新精神維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本教學嘗試以情景表演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口頭故事講述,以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激發(fā)幼兒積極思維,自主表達為核心,展開整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
2、體驗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3、大膽想象,并能用較清晰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配班教師念旁白,大班小朋友扮演“蘿卜兔” ,背景音樂。
2、水果、動物頭飾若干、輪胎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嘟嘟——
小朋友,老師這有一輛與眾不同的卡通車,我們一起來瞧瞧!
提問:(1)這輛車與別的車有什么不同呢?
(2)那這“蘿卜車”是怎么來的呢?我們趕緊來瞧瞧,聽聽。
二、進行情景表演,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開動腦筋并在師幼互動中發(fā)展語言。
蘿卜兔:嘿嘿,大家好!我是蘿卜兔,我住在森林里,我非常喜歡吃蘿卜。小伙伴們給我起了個名字叫“蘿卜兔”。<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我每天給蘿卜拔 草、澆水,一天天過去了,蘿卜長得又大又多。我可開心了! 旁白:有一天,天氣很好。蘿卜兔想去旅行??墒菦]有車,怎么辦呢? 師:請你們幫助它想想辦法吧!(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最后蘿卜兔用最大的一個蘿卜做了一輛蘿卜車。開著蘿卜車就去旅行了。 “蘿卜兔”坐在“蘿卜車”里心里可開心啦。那路上還會發(fā)生什么事呢?仔細聽,仔細看。
2、 師:前面一條溝擋住了蘿卜車的去路。怎么辦呢?誰來想想好辦法?
謝謝你們幫蘿卜兔想了這么多好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蘿卜兔是怎么做的。蘿卜兔用一塊小木板放在溝上,推著蘿卜車向前。
3、 師:哎喲,不好啦,小木板斷了,蘿卜車摔進了溝里,蘿卜兔心里真著急啊,怎么辦?怎么辦呢?(表演繼續(xù))
師:小朋友,蘿卜兔這下可遇到了大麻煩,誰來幫幫它呀。 師:你們真熱心。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蘿卜兔想了什么好辦法?
師:蘿卜兔呀給蘿卜車澆水,蘿卜長出了蘿卜葉子啦,它抓住蘿卜葉,用力往上啦,哈哈,蘿卜車上來了。 提問:蘿卜兔為什么給蘿卜車澆水?(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蘿卜車澆了水會長出葉子)。
師:剛才,小木板太狹窄了,所以蘿卜車掉進了溝里。這次,蘿卜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推著蘿卜車過溝了。 三、幼兒完整看課件聽故事。
師:蘿卜兔開著蘿卜車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兩個問題,小朋友開動了小腦筋幫它想了好多辦法,蘿卜兔很感謝你們,它想再請大家聽這個好聽的故事,然后請你們幫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請幼兒完整地說:我給故事取的名字是什么)。 四、教師總結結束。
師:蘿卜兔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了用蘿卜做了一輛蘿卜車去旅游,如果你們去旅游的話會做什么車呢?
師:你們的小手很靈巧。一定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車的。
附故事:蘿卜兔
森林里住著一只兔子,它非常喜歡吃蘿卜。小伙伴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蘿卜兔”,蘿卜兔在自家門口種了很多的蘿卜。它每天給蘿卜拔草、澆水,一天天過去了,蘿卜長得又大又多。蘿卜兔非常的開心!有一天,天氣很好。蘿卜兔想去旅行??墒菦]有車,怎么辦呢?+ (它用最大的一個蘿卜做了一輛蘿卜車,開著蘿卜車去旅行)突然,前面的一條溝擋住了蘿卜車的去路,怎么辦呢?蘿卜兔用一塊小木版放在溝上,推著蘿卜車向前。突然,聽到“噶吱”一聲。哎呀,不好啦。小木版斷了,蘿卜車掉進了溝里,蘿卜兔心里真著急,怎么辦,怎么辦呢?有了,給蘿卜車澆水,蘿卜車長出葉子啦。它抓住蘿卜葉,用力往上拉,哈哈,蘿卜車上來了。這次蘿卜兔用一塊大木版放在溝上,推著蘿 卜車過溝了。
教案反思
《蘿卜兔的故事》講述了一只愛吃蘿卜的兔子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子。最后它想出了用最大的蘿卜來做一輛車。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耐人回味。讓我們體驗了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以情境式表演引起幼兒興趣,以這種講述的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為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將幼兒的注意導向對故事表層信息和深層信息的感知和理解,通過生動有趣、層層遞進的故事情節(jié)。調動了幼兒討論的積極性。幼兒認知得到了擴展,情感得到了培養(yǎng),語言的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5、中班語言教案《故事會》含反思
設計背景
我們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聽老師每天為他們準備的短小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含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小朋友們聽著很投入,我由此而聯(lián)想出讓小朋友們自身作為講故事、編故事的主角,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次這樣的活動,讓所有的小朋友積極的投入到講故事的活動中來。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積極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大膽自信的站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
2、鍛煉小朋友的思維能力,每個小故事都有一定的哲理,從故事中學習點滴做人做事的道理。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鍛煉小朋友們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歸納能力
難點: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提前一周告訴小朋友回家和家長積極配合準備自己要講的故事,必要時有道具和服裝的準備。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首先,先將上臺講故事的小朋友按照一定的次序編號,每位小朋友要知道自己是第幾個上臺,掌握一定的紀律。
其次,每個同學上臺講故事,其他小朋友認真仔細的聆聽臺上小朋友的故事,感悟其中的意義
再次,在每個小朋友結束一個故事時,老師適當對小朋友們準備的故事中的一些有趣,有意義的部分設置問題,進行提問,然后讓小朋友們積極思考,故事中的哲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
最后,所有小朋友都講完自己的故事,老師上臺進行總結,總結時要對講的好的小朋友給予表揚,同時鼓勵一些正在進步的小朋友,[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讓所有的小朋友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同時從故事中總結學習其中的道理。
延伸環(huán)節(jié):在老師總結完畢之后,繼續(xù)詢問小朋友,還對其中哪些故事的哪些情節(jié)有疑問,繼續(xù)解答小朋友們的疑問,同時從側面激發(fā)小朋友們編故事的能力,某些故事的續(xù)說,讓小朋友們積極思考,積極準備。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小朋友依然會顯示出膽怯的現(xiàn)象,講著自己的故事突然就忘記下面如何去講,有的小朋友表達時有很多錯誤的表述,如:恩……后來……后來……最后等不準確的描述,增加活動的次數(shù),加強對小朋友們的鍛煉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并且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滲透教育新理念,堅持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路線。
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小朋友以自由寬松的發(fā)揮空間,讓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真正的成為課堂上的主宰者,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的不足,積極指正他們的錯誤。以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在活動中,我也體會到小朋友們渴望被重視渴望主動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現(xiàn)自己,因此以后要多多開展此類活動,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
6、中班語言教案《故事丑小鴨》含反思
《故事-丑小鴨》是中班語言領域的活動,包含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通過集體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在閱讀時抓住故事主要線索的方法,欣賞并喜愛故事中丑小鴨的角色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完整教案吧!更多優(yōu)秀教案,公開課等,敬請關注幼師ok網(wǎng)。
活動目標
1、通過集體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在閱讀時抓住故事主要線索的方法,欣賞并喜愛故事中丑小鴨的角色形象;
2、讓幼兒在傾聽故事的同時能按線索理解故事內容,發(fā)展幼兒記憶故事主要內容的有意性。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6、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玩書
教師為幼兒提供一本部分頁碼沒有圖片的自制折疊書。先讓幼兒跟隨教師一起從封面開始逐頁翻到封底,并用“書上是否有圖畫”等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空白書。
引起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并引出下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玩拼板。由于折疊書比較特殊,教師可讓孩子嘗試拉開再合上的翻閱方式。
師:這本書里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別著急,讓拼板來幫助我們。
2、玩拼板,賞故事
教師出示能突出故事中主要角色形象的三副拼板(拼好后正好是空白書缺頁中的三幅圖):如小鴨子出殼、小鴨子、天鵝,請幼兒動腦筋試拼。等幼兒完成拼板后,清他們說況拼好的是什么圖案。然后告訴幼兒這三塊拼板講了一個非常好聽的童話故事——《丑小鴨》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看看每一張拼板的內容都在故事里嗎?(放故事錄音。教師提醒孩子認真傾聽,注意故事里有沒有講到拼板上:出現(xiàn)的內容。)
師:請你們把拼板按故事的順序排好。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玩拼板、把聽到的故事和拼板相聯(lián)系、根據(jù)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擺放拼板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熟悉故事的角色、把握故李的線索。
3、自制圖書、欣賞故事、調整畫面
教師出示《丑小鴨》空白書中所有的缺畫,要求幼兒看清圖畫內容后,回憶故事內容,將每幅圖按照正確的順序放到缺圖的書中合適的位置,做成一本故事書。教師觀察幼兒按序編排圖畫的操作情況。
師:你們的圖畫順序到底放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邊聽故事一邊檢查一下,看看你的圖片有沒有放錯,如果有就趕快把它改正過來。教師第二次提供傾聽的機會,讓幼兒通過核對圖片的擺放順序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等幼兒糾正后,提供已經(jīng)準備好的故事書封面,幫幼兒做成一本完整的書。
4、師生共同閱讀自制的故事書
教師讓幼兒圍坐在自己身邊,選擇—一本由幼兒編制好的書,倡議大家一起來閱讀故事書,同時圍繞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提問。
師:“白天鵝小的時候為什么大家說它是丑小鴨呢?”
幼l:“它的蛋和大家的不一樣?!?/p>
幼2:“它的蛋顏色很深,樣子很大?!?/p>
幼3:“它長得和小鴨子不一樣。”
幼4:“丑小鴨的個頭很大,身體是白色的?!?/p>
師:“丑小鴨為什么很傷心?”
幼1:“沒有動物和它玩。”
幼2:“小鴨子、小鳥不和丑小鴨玩?!?/p>
師:“小動物對丑小鴨說了些什么呢?”幼:“你那么丑,我們不喜歡你,快走開?!?幼兒用故事中的原話來回答)
師 :“那么,丑小鴨到底是不是鴨子呢?”
(所有的幼兒都理解不是鴨子,還能準確回答“它是一只天鵝”。)
師:“這是怎么樣的天鵝呢?”(引導幼兒進行描述)
幼1:“脖子長長的天鵝?!?/p>
幼2:“白色的天鵝?!?/p>
幼3:“美麗的天鵝?!?/p>
最后的共讀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通過問答也為幼兒提供了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的機會。
思考
1.提供“折疊書”幫助幼兒練習翻書的基本動作
本次閱讀活動嘗試設計并使用了“折疊書”,此書既能像普通圖書一樣逐頁翻閱,也能在書拉開時將所有畫面同時呈現(xiàn)在幼兒眼前,有助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并將一幅幅的畫面連續(xù)起來理解,也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看書的方式。
2.整合多種教育手段有針對性地落實閱讀的重點
圍繞拼板和自制圖書設計了三個小活動,成功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第—洗拼拼板。突出了故事中的三個主要形象,能幫助幼兒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第二洗聽故事調整拼板位置。幫助幼兒理解并記憶故事的主要線索;第三次根據(jù)拼板自制圖書及后續(xù)的調整活動。檢驗了幼兒對內容的記憶情況,反過來又增強了幼兒有意識地記憶故事主要內容的目的性。
3.運用多種方式解決集體傾聽活動中的難點在以往的集體閱讀中,幼兒欣賞完一遍故事后,總想急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愿意傾聽同事或教師的發(fā)言。這次集體閱讀活動中運用了中方式,保證了幼兒有質量的傾聽活動。
方式1:發(fā)揮自制圖書的作用。讓幼兒對自制的故事進行檢查、根據(jù)故事內容調整圖畫順序,增強了幼兒傾聽的目的性,引發(fā)幼兒傾聽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還針對孩子在給圖排序時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錯誤進行了假設,并準備了具體的應對方案。
方式2:設置較為寬泛的提問。教師圍繞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進行提問,但問題無單一的答案,幼兒自然會有多種回答,而不同的答案能激發(fā)幼兒專心傾聽。
方式3:營造能激發(fā)傾聽愿望的氛圍。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和生動的語調能吸引幼兒傾聽:同伴個性化的語言和有感情的表達,也能相:互感染,激發(fā)幼兒互相模仿、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了傾聽的質量。小鴨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設計使用兩種圖書,活動一開始我先是用大圖書分段落的講述,通過提問打開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膽設想丑小鴨應該怎么辦,同時老師加以引導,緊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把故事講出來。然后老師聲情并茂的講故事,幼兒人手一冊小圖書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圖書,使幼兒更容易掌握故事內容和把握丑小鴨的心理變化,避免了幼兒單純聽故事的空洞性和枯燥性,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7、幼兒園精品教案中班語言教案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反思
【教材分析】
活動一:語言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經(jīng)典故事。其生動、有趣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及動物媽媽們給予小蝌蚪的幫助和安慰,幼兒并沒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中班幼兒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已有經(jīng)驗, 幫助幼兒挖掘故事背后深層的教育價值,激發(fā)幼兒在講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尋找媽媽過程中,以自身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進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fā)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蝌蚪尋找媽媽時的急切心情。
3.喜歡閱讀活動,體驗動物媽媽們幫助小蝌蚪的關愛之情。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2.欣賞故事,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fā)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對話。
(1)播放課件,理解小蝌蚪與動物媽媽們之間的角色對話。
提問:小蝌蚪都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樣問鴨媽媽的?用了哪幾個好聽的詞?
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又說了什么話呢?
(2)總結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動物媽媽們的出場順序。
3.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大膽模仿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對話,感受找到媽媽后的愉悅之情。
(1)師幼互動講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角色對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xiàn)與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話的情節(jié),感受找不到媽媽時的急切,以及找到媽媽后的喜悅之情。
提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應該怎樣?動物媽媽們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又會用怎樣的語氣和小蝌蚪講話?它們找到最后媽媽了嗎?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結:因為小蝌蚪尊敬動物媽媽、講話有禮貌,所以最后開心的找到了青蛙媽媽。
4.鼓勵幼兒嘗試選擇角色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快樂。
提問:小蝌蚪長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還會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里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p>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里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shù)膵寢?。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鵝“吭吭”地叫著,游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歌來‘呱呱呱’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只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呱呱呱”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 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了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呱呱呱’的………”
青蛙聽了“呱呱”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么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后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小尾巴也不見了,穿上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p>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里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游玩去了。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篇幅比較大,相對比較復雜的故事。而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對于此類情節(jié)復雜、角色較多的故事是不能夠完全理解的。雖然在平時的課間活動中我們有講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要讓托班的幼兒記住故事中的語言,把它表演出來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們對故事進行了精簡,考慮到托班幼兒對于重復的語言對話比較感興趣,也容易讓他們理解和記憶,我們把小蝌蚪的對話都設計為:你是我們的媽媽嗎?而其他動物我們也同樣遵循這個特點:“不是,你的媽媽是……”,這樣的設計不僅簡單,易理解,也為后面幼兒的角色表演減低了難度打下了基礎!
8、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美麗江西是我家》中班語言反思
美麗江西是我家,今天小編精心整理了這篇關于感受家鄉(xiāng)美的教案,和孩子們一起欣賞江西的風景名勝。在欣賞兒歌的同時,感受廬山、井岡山等家鄉(xiāng)的美。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備課是老師最重要的基本功,幼師如何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歡迎關注,每天大量更新大中小班優(yōu)質免費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感受廬山、井岡山等家鄉(xiāng)的美。
2.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3.知道愛護環(huán)境,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點:
理解風景秀美、星羅棋布等詞匯,并能用完整語言表述。
活動難點:
能夠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圖片、視頻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廬山、井岡山、鄱陽湖、柘林湖初淺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美麗江西是我家,今天鄧老師帶你們一起去欣賞江西的風景名勝,好不好?
幼:好。
師: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fā)吧!
二、欣賞風景,理解兒歌內容師:首先我們欣賞的是廬山(出示PPT),廬山美不美?
幼:美。
師:你在廬山看到什么?
幼兒回答。
師小結:廬山有山、有湖、有瀑布還有云霧著山峰,看起來非常的美麗,所以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廬山叫:風景秀美。
師:接下來你們看看這是哪?(播放井岡山PPT)幼:井岡山。
師:你在井岡山上看到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們會發(fā)現(xiàn)在井岡山上有非常多老革命的雕像,所以我們稱這為革命圣地,什么是革命圣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
幼兒觀看視頻。
師小結:這是井岡山,1921年的時候,老革命在這創(chuàng)建了中午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他們還發(fā)動了群眾在這生產(chǎn)、生活和戰(zhàn)斗,所以你們在井岡山會看到許多的紅軍和老革命的雕像。所以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叫:革命圣地。
師:你們猜猜這是哪里?(播放鄱陽湖PPT)幼:鄱陽湖。
師:鄱陽湖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結:每到冬天的時候就有許多候鳥飛到鄱陽湖,這個時候看鄱陽湖就像一個候鳥王國一樣,所以我們也用一個詞形容它叫:候鳥王國。
師:最后,我們一起來欣賞下柘林湖,仔細看看柘林湖有什么?
幼:有許多小島。
師:許多小島在湖中像什么?
幼兒回答。
師小結:柘林湖中小島看起來既像天上的星星又像棋盤中的棋子部落在其中,所以我們用一個詞形容它叫:星羅棋布!
三、接龍游戲,鞏固提升。
師:剛剛我們欣賞了江西四處美麗的風景,你們還記不記得它的名字呢?
幼:記得。
師:那我來考考你們哈,(出示圖片)小朋友根據(jù)圖片說出相應的地名。
師逐一出示圖片,幼兒回答。
師:既然你們這么聰明,我們來玩?zhèn)€接龍游戲,看看誰的腦子反應最快,我說地名,你們說用了什么詞形容它。
幼兒與教師游戲。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我的游戲升級了,看看誰還的腦子還能反應那么快!我指地方,小朋友即要說出用了什么形容詞,還要說出地名,比如:風景秀美的廬山。
幼兒與教師一起游戲。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恭喜你們闖關成功,為了獎勵你們,老師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完之后告訴我這首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教師完整的朗誦兒歌。
幼兒回答。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好聽的兒歌吧!
幼兒與教師一起朗誦。
男女分朗誦各一遍。
四、總結并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情感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兒歌叫《美麗江西是我家》,它贊美了我們家鄉(xiāng)的美麗,為了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加美麗,你們會怎樣愛護環(huán)境呢?
幼兒回答。
師總結:為了讓我們家鄉(xiāng)更加美麗,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
活動反思:
上次活動結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對風景秀美、革命圣地、星羅棋布這幾個詞匯了還沒理解,因此本次活動中做了一些改進,廬山的圖片改成廬山著名的景點,通過這些景點,孩子更加了解廬山,并感受廬山的美,進一步理解風景秀美的意思,革命圣地孩子并不好理解,因此在活動中,添加了一個革命在井岡山會師的圖片,孩子進一步理解革命圣地的意思,活動結束后,發(fā)現(xiàn)孩子對風景秀美、革命圣地、候鳥王國都理解了并能記住,但對星羅棋布還是不能理解。孩子對這個接龍游戲并不是很感興趣,如果下次開展這個教學活動,我會進行一下改進:
1、理解星羅棋布放在前期經(jīng)驗中。
2、根據(jù)每個班的特點去設點適合班級的游戲。
3、在朗誦的部分可以配上音樂,讓孩子感受詩歌的美。
9、中班語言活動《我的生氣故事》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回憶、描述日常生活中負面情緒爆發(fā)時的情景。
2.用象征性的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生氣情緒,知道調節(jié)心情的方法。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6.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7.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自制生氣表情圖
2. 畫紙、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1. 看看生氣的樣子。
——在故事《豆豆生氣了》中,豆豆為什么生氣?
——生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請幼兒做出生氣的樣子,相互觀察,了解生氣的表情和動作。
——請幼兒欣賞各色生氣表情圖。
——生氣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不同的表情,有的人皺眉頭、撇嘴吧、有的人張大嘴巴、緊握拳頭、眼睛里面好像冒出火來。
2. 回憶生氣的故事
——什么事情會讓你生氣呢?(如爭搶玩具,被別人錯怪,等待)
——1~2名幼兒講述自己生氣的事情。
——你們生氣是像豆豆那樣嗎?你們當時是怎么想的?
——你生氣是想做的事情真的做了嗎?你覺得應該做還是不應該做?
——你最后用什么辦法是自己不生氣了?
3.畫畫生氣的故事
——我們把自己的生氣故事畫下來吧。
——畫的時候,想想怎樣畫自己生氣的樣子,才能讓人明白這是生氣的樣子,提醒幼兒把頭部畫得大一些,以看清表情。
——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提醒幼兒把生氣故事中的人物或關鍵物品畫上。
4.看看生氣的故事
——幼兒相互觀看畫作,辨別同樣的表情特征,理解同伴的生氣情緒。
——人人會生氣,生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不能像辦法不生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整體上達到了活動目的。孩子們通過活動,暢所欲言了自己的心里話,這些話可能平時是沒有機會說的,今天得到了宣泄。我想,這也是緩解情緒的一種方法,可能孩子們把心里話說出來以后,心情會更開朗。希望我們的家長在碰到寶寶生氣的情緒時能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讓孩子們心理健康快樂的成長!
10、幼兒園中班語言繪本教案《我是霸王龍》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繪本故事《我是霸王龍》,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能夠大膽的猜測故事情節(jié),并續(xù)編故事結尾。
3.感受故事中角色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jù)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重點:理解故事基本內容,能夠大膽的猜測故事情節(jié)。
難點:能夠通過兩個主角情感的變化,懂得要做一個善良樂于助人的人,并根據(jù)情感經(jīng)驗續(xù)編故事結尾。
二、活動準備:
物質:PPT,音樂《雨的印記》
經(jīng)驗:幼兒對恐龍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動過程:
1.和幼兒共同閱讀故事前半段內容。
教師播放霸王龍剛出現(xiàn)的圖片猜故事內容。
提問:
誰來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2.講述故事后半段并體驗角色情感的變化。
提問:
(1)翼龍怕他嗎?為什么還救他?
(2)小翼龍發(fā)現(xiàn)霸王龍好了之后會怎樣呢?
(3)霸王龍第一次見小翼龍的時候想怎么樣?后來霸王龍為什么要叼魚來呢?為什么?說明霸王龍現(xiàn)在變得怎么樣了?
(4)教師總結:關心和幫助能夠讓自己擁有更多朋友。
3.續(xù)編故事結尾
(1)如果小翼龍和霸王龍再次遇見了,會發(fā)生什么事?
(2)如果你是霸王龍,你會用什么方式來感謝小翼龍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初步達到活動目標,有些幼兒還沒有理解故事內容,需要課后加強復習。在活動開始給幼兒設置懸念展示霸王龍圖片,極大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出示翼龍爸爸媽媽照顧翼龍寶寶圖片時,幼兒可以細心觀察,大膽發(fā)言,把自己看到的都說出來。當然活動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有些提問重復了,不需要再次發(fā)問。很多部分沒有引導幼兒小結使活動過程沒有那么流暢。繪本故事內容過長,使幼兒在活動后半段表現(xiàn)的沒有那么積極,活動后半段沒有很精彩的亮點使整節(jié)活動倉促結束,以后會注意活動的結尾。
11、幼兒中班語言課優(yōu)秀教案《雙幼是我家》教學設計與反思
目標:
1、學會兒歌,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有熱愛實幼的美好情感。
2、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準備:
1、 自編兒歌《雙幼是我家》
2、 與兒歌內容相符的圖片。
過程:
一、談話
1、我們的幼兒園有個好聽的名字,它是?(雙龍幼兒園)
2、你們在實驗幼兒園開心嗎?為什么感到很開心?
3、我們的幼兒園就像我們所熟悉的什么地方?為什么會有這種 感覺?
二、教授兒歌,激發(fā)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
1、(出示圖片)提問:圖片里畫了些什么內容?你最喜歡哪張圖?為什么?
2、 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聽!
A、 教師范讀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兒歌里聽到哪些好聽的歌詞?
B、 你最喜歡兒歌里的哪一句?
3、 幼兒集體學習兒歌
A、 整體跟讀 要求幼兒讀準字音:操(cao)、場(chang)
B、 分組朗誦 引導幼兒說準語氣詞:哈,瞧,嘿
C、 個別表演 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臺表演
4、重點講述:“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提問:為什么說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兒歌:《雙幼是我家》
雙龍幼兒園,我的家,
活動室呀寬又大,
圖書積木多又多,
哈,我愛我的幼兒園。
雙龍幼兒園,我的家,
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滑梯,蕩椅,蹺蹺板,
瞧,我們玩得多開心!
雙龍幼兒園,我的家,
老師愛我我愛她,
唱歌跳舞做游戲
嘿,人人都來把我夸!
教學活動反思:
活動背景:
這是一課關于主題活動“我們的幼兒園”,所開展的語言教育教學活動——《雙幼我的家》。課前,我認真地進行備課,準備了相關的圖片。在活動中,我采取了談話,自由講述,跟讀等一系列的形式,可是在復習鞏固時,我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在和旁邊小朋友講話,有的幼兒在打呵欠,有的幼兒在玩餐巾紙。這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的表現(xiàn),可是我的教學內容還沒完成,于是我嘗試改變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活動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使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 根據(jù)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币驎r,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幼兒并不感興趣??墒钱斘乙蛔儞Q教學形式,立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試探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2、 善于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創(chuàng)新,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我們應該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明確指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地加以引導。角色游戲和動作組合游戲都是幼兒愛玩的游戲,將其融合在兒歌朗誦中,是兒歌和游戲成為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激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 融入生活,增強練習的密度
幼兒期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為主,具有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因此我們因該多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多朗誦。增強練習的密度。例如:在課后,飯前空余時間也都可以玩此類的游戲,既方便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