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教案《聲音之傳聲筒》反思》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小班科學教案《聲音之傳聲筒》反思
活動意圖: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科學教育,教師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性操作,忽視幼兒自主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無法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了解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固體、液體三種途徑傳播。傳聲筒的線是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2、通過幼兒制作傳聲筒,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采用的科學方法:
探索實驗法、觀察法。
幼兒材料:
紙杯2個、線、曲別針
操作步驟:
1、將線的一頭穿過一個紙杯
2、用回形針將線固定,并留在杯中
3、同樣,將線的另一頭穿過另一個紙杯用回形針固定
4、做好了,對著一個紙杯說話,另一個紙杯放在耳朵上聽聽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 《打電話》
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啊?
唉唉唉!我在幼兒園!
2、活動探索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能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老師現(xiàn)在在說話,小朋友們都聽得到,這是因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空氣寶寶,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寶寶傳到小朋友的耳朵中。那聲音還可以通過什么來傳播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在湖邊釣魚,如果有個小朋友在湖邊大吵大叫,我們會釣上來魚嗎?不會,魚兒都被嚇跑了,這是因為聲音也可以通過水被魚兒聽見,小魚就會被嚇跑了。那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耳朵貼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桌子,我們會聽見當當當?shù)穆曇?,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我們敲桌子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會通過桌子傳到我們的耳朵中,這是因為桌子是固體,而固體也可以傳播聲音。
今天我們來制作一個傳聲筒,出示成品,就像剛剛我們兒歌中的小朋友打電話一樣,讓幼兒觀察兩個杯子之間是什么連接的,可以讓兩個幼兒試一下,試驗過程中傳聲筒的線要拉直,為什么可以聽見對方說話呢?就是因為兩個杯子之間是用線連接的,聲音順著線就傳到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耳朵里,這就是因為線是固體,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出示紙杯、線以及曲別針,讓幼兒回想上一節(jié)課我們用杯子和曲別針還有線制作了一個什么寶貝?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會用這幾樣東西再做一個什么呢?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用扎孔針分別再2個紙杯中間扎孔把線的兩端分別插進被底的小孔里把兩個回形針分別綁在線的兩端,不要脫落再把線拉直,或彎曲聽一聽紙杯有什么變化?
3、總結(jié):聲音靠三種介質(zhì)傳播,氣體、固體、和液體。傳聲筒是通過線來傳播聲音的,如果線不繃直,就聽不見聲音。
(三)互動課堂:小朋友,下面哪個電話傳聲更清晰?(第二個)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jié):聲音靠介質(zhì)振動傳播,土電話那個連接的線,只要說話就會振動。而彎曲的線在說話時就不能振動,所以就不能傳播聲音。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那個傳聲筒聽起來聲音最清晰?
(五)總結(jié)延伸:討論為什么,線直的時候聲音大,線彎曲時聲音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diào)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chǔ)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2、小班教案《傳聲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引導幼兒認識“小問號”的符號(?),并愿意和小問號做朋友。
3、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制傳聲筒30根(空心、實心各半),“小問號”符號卡片15張。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xiàn)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拿起紙棒玩起來,有的把它當金箍棒拿在手上轉(zhuǎn);有的把它當馬騎著跑;有的把它當望遠鏡用;還有一個小朋友把它當話筒用……)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1)教師饒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金一冰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教師話音剛落,幼兒就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有的在點頭,有的在笑,似乎聽到了什么。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幼兒紛紛搶著回答)
(4)教師小結(jié):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3、認識“小問號”符號。
(1)我在提供給幼兒的傳聲筒中有意識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間塞進了紙團,討論時,拿到這根“傳聲筒”的小朋友說聽不清,于是在小結(jié)后我就引導幼兒觀察這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從外表看和部分幼兒說是一樣的)。
(2)出示小問號(?)教師接著問:“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根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小問號)這根“傳聲筒”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注: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都發(fā)現(xiàn)聽到的聲音也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然而然地也產(chǎn)生了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小?號”卡片。
4、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xiàn)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5、小結(jié)。
剛才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已經(jīng)找到了帶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是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小問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帶領(lǐng)我們?nèi)W習、發(fā)現(xiàn)很多的秘密,以后我們小朋友碰到了小問號,就要多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去問大人。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diào)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chǔ)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小百科;傳聲筒亦稱"傳話筒",是一種古老的具有實用性和娛樂性的工具,由中國人最先發(fā)明,是電話機最初的原型。《清稗類鈔》中詳細記載了傳聲筒制造方法。而其制造原理可能是受到了“聽甕”的影響。
3、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傳聲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引導幼兒認識“小問號”的符號?,并愿意和小問號做朋友。
3、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自制傳聲筒30根(空心、實心各半),“小問號”符號卡片15張。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xiàn)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拿起紙棒玩起來,有的把它當金箍棒拿在手上轉(zhuǎn);有的把它當馬騎著跑;有的把它當望遠鏡用;還有一個小朋友把它當話筒用……)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1)教師饒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王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教師話音剛落,幼兒就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有的在點頭,有的在笑,似乎聽到了什么。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幼兒紛紛搶著回答)
(4)教師小結(jié):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3、認識“小問號”符號。
(1)我在提供給幼兒的傳聲筒中有意識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間塞進了紙團,討論時,拿到這根“傳聲筒”的小朋友說聽不清,于是在小結(jié)后我就引導幼兒觀察這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從外表看和部分幼兒說是一樣的)。
(2)出示小問號?教師接著問:“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根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小問號)這根“傳聲筒”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注: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都發(fā)現(xiàn)聽到的聲音也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然而然地也產(chǎn)生了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小?號”卡片。
4、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xiàn)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5、小結(jié)。
剛才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已經(jīng)找到了帶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是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小問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帶領(lǐng)我們?nèi)W習、發(fā)現(xiàn)很多的秘密,以后我們小朋友碰到了小問號,就要多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去問大人。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jié)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活動環(huán)境體現(xiàn)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2、活動內(nèi)容凸現(xiàn)生活性?;顒又械膬?nèi)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nèi)容。3、活動過程呈現(xiàn)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5、教師的角色轉(zhuǎn)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4、小班科學教案《聲音》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在游戲中,感受聲音的大小。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圖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綠豆若干
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jù)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中感受聲音,激發(fā)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fā)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fā)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fā)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jié)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四)、活動延伸出示兩個瓶子,提出: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5、小班科學教案《聲音之傳聲筒》含反思
活動意圖: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科學教育,教師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性操作,忽視幼兒自主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無法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了解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固體、液體三種途徑傳播。傳聲筒的線是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2、通過幼兒制作傳聲筒,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采用的科學方法:
探索實驗法、觀察法。
幼兒材料:
紙杯2個、線、曲別針
操作步驟:
1、將線的一頭穿過一個紙杯
2、用回形針將線固定,并留在杯中
3、同樣,將線的另一頭穿過另一個紙杯用回形針固定
4、做好了,對著一個紙杯說話,另一個紙杯放在耳朵上聽聽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 《打電話》
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啊?
唉唉唉!我在幼兒園!
2、活動探索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能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網(wǎng))老師現(xiàn)在在說話,小朋友們都聽得到,這是因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空氣寶寶,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寶寶傳到小朋友的耳朵中。那聲音還可以通過什么來傳播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在湖邊釣魚,如果有個小朋友在湖邊大吵大叫,我們會釣上來魚嗎?不會,魚兒都被嚇跑了,這是因為聲音也可以通過水被魚兒聽見,小魚就會被嚇跑了。那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耳朵貼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桌子,我們會聽見當當當?shù)穆曇?,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我們敲桌子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會通過桌子傳到我們的耳朵中,這是因為桌子是固體,而固體也可以傳播聲音。
今天我們來制作一個傳聲筒,出示成品,就像剛剛我們兒歌中的小朋友打電話一樣,讓幼兒觀察兩個杯子之間是什么連接的,可以讓兩個幼兒試一下,試驗過程中傳聲筒的線要拉直,為什么可以聽見對方說話呢?就是因為兩個杯子之間是用線連接的,聲音順著線就傳到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耳朵里,這就是因為線是固體,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出示紙杯、線以及曲別針,讓幼兒回想上一節(jié)課我們用杯子和曲別針還有線制作了一個什么寶貝?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會用這幾樣東西再做一個什么呢?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用扎孔針分別再2個紙杯中間扎孔把線的兩端分別插進被底的小孔里把兩個回形針分別綁在線的兩端,不要脫落再把線拉直,或彎曲聽一聽紙杯有什么變化?
3、總結(jié):聲音靠三種介質(zhì)傳播,氣體、固體、和液體。傳聲筒是通過線來傳播聲音的,如果線不繃直,就聽不見聲音。
(三)互動課堂:小朋友,下面哪個電話傳聲更清晰?(第二個)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jié):聲音靠介質(zhì)振動傳播,土電話那個連接的線,只要說話就會振動。而彎曲的線在說話時就不能振動,所以就不能傳播聲音。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那個傳聲筒聽起來聲音最清晰?
(五)總結(jié)延伸:討論為什么,線直的時候聲音大,線彎曲時聲音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diào)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chǔ)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6、小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教案《有趣的傳聲筒》含反思
一、活動背景
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時間,我讓幼兒自由看圖書,看到有的幼兒把圖書卷起來當話筒、當望遠鏡、當槍玩。于是,我受到啟發(fā),何不做一些“話筒”給孩子們玩,讓孩子們在玩中獲得一些粗淺的科學知識。這樣就產(chǎn)生了科學活動“有趣的傳聲筒”的方案設(shè)計。我用薄的硬紙板卷成一些“話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了一些紙團,讓每個幼兒通過游戲傳話,探索空心和實心的話筒傳出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的,這樣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通過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三、活動準備
1、空心傳聲筒人手1個。
2、實心傳聲筒人手1個。
3、音樂樂曲。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玩紙棒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的外形特征
(出示紙棒)師:老師用紙給你們做了個玩具,你們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A:它是長長的。
幼B:它是圓圓的。
2、鼓勵幼兒任意玩紙棒游戲
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文章.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樣玩的?
幼:很有興趣地拿起紙棒玩,有的把它當馬騎著跑;有的把它當望遠鏡;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滾……
3、總結(jié)幼兒游戲的玩法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請幾位小朋友來玩給大家看。
幼A:放在地上滾。
幼B:當望遠鏡玩。
幼C:拿在手里拍。
(評析: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觀察紙棒的外形特征,并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玩紙棒,既體現(xiàn)了自主選擇、主動參與,又為每個幼兒提供了探索的空間,使幼兒以自己的探索方式產(chǎn)生對紙棒游戲的興趣,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1、啟發(fā)幼兒玩“傳聲筒”游戲
師:小朋友很聰明,會玩許多紙棒的游戲,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游戲,你們想學會玩嗎?
幼:想!(齊聲高呼)
師:請××小朋友上來和老師一起來做這個游戲。老師用紙棒的一端對準他的耳朵,用嘴巴對準紙棒輕輕說一句話,你聽到了嗎?
幼××:聽到了。
師:其他小朋友聽到了嗎?
幼:沒有。(齊聲說)
師:請××小朋友把剛才老師對你說的話告訴大家。
幼××:老師叫了我的名字××。
2、幼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師:小朋友,你們想做這個游戲嗎?
幼:想。(齊聲說)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去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輕輕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然后再交換,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什么話?活動時要互相謙讓,相互合作好。
幼:自由結(jié)伴開始活動,有的幼兒在邊聽邊笑,有的幼兒邊聽邊點頭……
師:你聽到好朋友說什么了嗎?
幼A:××說星期天到常熟去。
幼B:××說媽媽給他買了新玩具。
(評析:開始部分幼兒對紙棒已充滿了興趣,經(jīng)過老師的示范,而且對著紙棒說些“神奇”的悄悄話,幼兒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動中自由選擇同伴共同游戲,培養(yǎng)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其分享探索的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三)將傳聲筒換成實心的,引導幼兒再次探索
1、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p>
師:剛才玩的游戲,你覺得開心嗎?用剛才的方法我們再來玩一次。
幼:有的幼兒在搖頭,有的幼兒在大聲說:聽不清,聽不清……
師:你聽到好朋友說的話嗎?
幼A:聽不清楚。
幼B:不知道她在說什么。
2、鼓勵幼兒尋找原因
師:為什么剛才傳話聲音很清楚、很響亮,而這次傳話的聲音不清楚呢?(鼓勵幼兒觀察兩根紙棒的不同之處)
幼A:哎呀,這根里有紙團。
幼B:剛才那一根是空的。
師:剛才,小朋友發(fā)現(xiàn)有的紙棒里有紙團,有的紙棒是空心的。那我們拿著兩根紙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戲,感受一下兩根紙棒傳出聲音的不同。
幼:自由結(jié)伴游戲,有的幼兒不時把兩根紙棒當望遠鏡看……
3、總結(jié)
師:你們能將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嗎?
幼A:空心的傳出的聲音清楚。
幼B:有紙團的傳不出聲音。
幼C:有紙團的傳出的聲音不清楚。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原來空心的紙棒傳出的聲音響亮、清楚,而有紙團的紙棒傳出的聲音不清楚,因為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老師給紙棒取了個名字叫“傳聲筒”。
幼:傳聲筒。(齊聲說)
(評析: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在活動中有的幼兒用眼觀察,有的幼兒用手拍打,有的幼兒用嘴吹紙棒,他們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并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尤其再次玩空心和實心的紙棒時,幼兒情趣高漲,雖然有的幼兒較活躍,但他們都體驗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了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拓展延伸
師:小紙棒能變成“傳聲筒”,但它還有許多神奇的玩法,你們想去發(fā)現(xiàn)嗎?
(播放音樂)
幼:自由探索交流。
五、總評
小小的紙棒在小朋友手中變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動良好的開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活動在前,認識在后”、“發(fā)現(xiàn)在前、結(jié)論在后”、“嘗試在前、引導在后”的原則,幼兒始終在玩中感知科學現(xiàn)象,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是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展。而且,在活動中,讓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教師盡量以鼓勵為主,幼兒盡量以體驗為主,避免了因個體差異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增強了每個幼兒的自信心,并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個幼兒的心理得到了滿足,為他們帶來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悅。
活動反思: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7、小班科學教案《傳聲筒》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實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好奇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名稱:
科學《傳聲筒》
活動準備:
自制傳聲筒(實心、空心)每位幼兒各一根。
活動過程:
一: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玩空心紙棒(每個幼兒一根)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2、幼兒玩紙棒。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的對幼兒說……..
2、幼兒兩人一組玩“傳聲筒”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話了嗎?”(幼兒紛紛搶著回答) 教師小結(jié):這個長長地,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塞進紙團的傳聲筒 幼兒都發(fā)現(xiàn)聽到的聲音也不清晰,這是為什么?
四:引導幼兒比較;兩根傳聲筒。
五:小結(jié) 剛才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干,已經(jīng)知道了為什么塞了紙團傳聲筒的聲音不清楚?原來是里面的紙團堵住了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快思老師.教案網(wǎng)出處)沒有塞紙團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就清楚了。
活動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中,幼兒表現(xiàn)的很好,他們對于傳聲筒很好奇,在幼兒自由一組玩游戲的時候,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說“這個東西好像孫悟空的金龔棒”,還有的說像……他們說出了很多的想法,我很高興,但是在我告訴他們這是什么的時候,他們一下安靜下來,他們很好奇,在我說出這個東西怎么玩的時候,講述了怎么玩怎樣玩,他們又高興的玩了起來,總而言之,在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地聽老師認真的講述。
8、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傳聲筒》含反思
【課題生成】
我園申報了市級課題“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實驗研究”。我承擔了其中的一個子課題“我和小問號做朋友”的研究課題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問題意識,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主動探索如何解決問題。幼兒的思維是非常具體形象的,怎樣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呢?
我看到小朋友們在看書時,把圖書卷起來當話筒、望遠鏡玩,我受到了啟發(fā),何不做一些“話筒”讓孩子們玩呢?這樣就產(chǎn)科學活動“傳聲筒”的方案設(shè)計。我用掛歷紙卷成一些紙筒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一些報紙,讓幼兒探索從空心和實心自里傳出來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為什么?從而認識小問號(?)問號產(chǎn)生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空心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響亮的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響亮。
2、引導幼兒認識“小問號”的符號(?),并愿意和小問號做朋友。
3、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5、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自制傳聲筒30根(空心、實心各半),“小問號”符號卡片15張。
【活動過程】
1、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發(fā)現(xiàn)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樣玩的。(幼兒拿起紙棒玩起來,有的把它當金箍棒拿在手上轉(zhuǎn);有的把它當馬騎著跑;有的把它當望遠鏡用;還有一個小朋友把它當話筒用……)
2、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jié)伴玩游戲。
(1)教師饒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金一冰小朋友把小嘴巴對準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么?”
(2)教師話音剛落,幼兒就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有的在點頭,有的在笑,似乎聽到了什么。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幼兒紛紛搶著回答)
(4)教師小結(jié):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的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3、認識“小問號”符號。
(1)我在提供給幼兒的傳聲筒中有意識地在其中的一根中間塞進了紙團,討論時,拿到這根“傳聲筒”的小朋友說聽不清,于是在小結(jié)后我就引導幼兒觀察這根傳聲筒有什么不同(從外表看和部分幼兒說是一樣的)。
(2)出示小問號(?)教師接著問:“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根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么符號嗎?(小問號)這根“傳聲筒”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zhèn)髀曂?注: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都發(fā)現(xiàn)聽到的聲音也不清晰了,這是為什么呢?幼兒然而然地也產(chǎn)生了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小?號”卡片。
4、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么不同,讓他們發(fā)現(xiàn)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5、小結(jié)。
剛才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已經(jīng)找到了帶小問號的傳聲筒。為什么傳的聲音聽不清呢?原來是里面塞滿了紙團,紙團堵住了傳過來的聲音,所以,從這樣的傳聲筒里傳過來的聲音就不清楚了。
小問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帶領(lǐng)我們?nèi)W習、發(fā)現(xiàn)很多的秘密,以后我們小朋友碰到了小問號,就要多動腦筋想一想或者去問大人。
【評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1、小小空心紙棒在小朋友手中變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這是活動良好的開端。
2、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滿足了每個幼兒的好奇心,同時加深了小問號的認識。
3、答案是讓幼兒尋找出來的,因而在滿足他們好奇心的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二、專家點評
在幼兒園開展“我和小問號做朋友”的課題研究既具有時代意義,又能實實在在地促進幼兒科學素質(zhì)的早期發(fā)展??茖W活動“傳聲筒”,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科學現(xiàn)象,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然地認識小問號(?)是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所以,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玩得很主動、很開心,確實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展。
三、反思與討論
你是怎樣向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較之以前的小班科學活動有了很大的改變,打破了以往科學活動比較封閉的傳統(tǒng)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松、開放的環(huán)境中,在與材料不斷地互動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顒拥某晒χ幹饕w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huán)境體現(xiàn)自由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打破了前兩次活動中請孩子們用小椅子圍坐成半圓形的傳統(tǒng)的活動模式,讓孩子們席地而坐自由地與同伴、老師一起玩,在這樣一個輕松、自由、開放、生活化的環(huán)境中,使孩子們對傳聲筒產(chǎn)生興趣,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從今天的活動來看,采用這樣開放的活動模式,我認為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也是比較多的。
2、活動內(nèi)容凸現(xiàn)生活性。
此次活動內(nèi)容是好玩的傳聲筒,它來源于幼兒的游戲活動,是幼兒既感到熟悉又有強烈的探究興趣的玩具。借助這一生活化、趣味化、又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材料,幼兒在活動中玩得開心,學得輕松。
3、活動過程呈現(xiàn)輕松性。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改變以往孩子們統(tǒng)一的取放操作材料的環(huán)節(jié),讓傳聲筒始終是拿在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隨時可以去玩去發(fā)現(xiàn),從而使孩子們在與材料不斷的互動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4、活動材料體現(xiàn)多樣性。
在材料提供上,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多種顏色、各種長短、空心的以及內(nèi)塞布條的等傳聲筒,目的是在孩子們充分觀察、認識傳聲筒的基礎(chǔ)上,拓展他們提問的空間。
5、活動策略多樣性。
活動中,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采取了多種引導策略,如環(huán)境感染策略、材料提供策略、問題示范策略、形象物激勵策略、教師角色轉(zhuǎn)變策略等來激發(fā)孩子大膽地提問。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他們對傳聲筒的探索興趣很高,在不斷的玩中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并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6、教師的角色轉(zhuǎn)變
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
9、小班優(yōu)秀科學詳案《聲音之傳聲筒》活動反思
活動意圖: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科學教育,教師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驗證性操作,忽視幼兒自主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無法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了解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固體、液體三種途徑傳播。傳聲筒的線是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2、通過幼兒制作傳聲筒,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7、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采用的科學方法:
探索實驗法、觀察法。
幼兒材料:
紙杯2個、線、曲別針
操作步驟:
1、將線的一頭穿過一個紙杯
2、用回形針將線固定,并留在杯中
3、同樣,將線的另一頭穿過另一個紙杯用回形針固定
4、做好了,對著一個紙杯說話,另一個紙杯放在耳朵上聽聽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 《打電話》
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啊?
唉唉唉!我在幼兒園!
2、活動探索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能聽見各種各樣的聲音。老師現(xiàn)在在說話,小朋友們都聽得到,這是因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身邊有很多空氣寶寶,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寶寶傳到小朋友的耳朵中。那聲音還可以通過什么來傳播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在湖邊釣魚,如果有個小朋友在湖邊大吵大叫,我們會釣上來魚嗎?不會,魚兒都被嚇跑了,這是因為聲音也可以通過水被魚兒聽見,小魚就會被嚇跑了。那接下來請小朋友們耳朵貼在桌面上,輕輕地敲桌子,我們會聽見當當當?shù)穆曇簦@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因為,我們敲桌子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會通過桌子傳到我們的耳朵中,這是因為桌子是固體,而固體也可以傳播聲音。
今天我們來制作一個傳聲筒,出示成品,就像剛剛我們兒歌中的小朋友打電話一樣,讓幼兒觀察兩個杯子之間是什么連接的,可以讓兩個幼兒試一下,試驗過程中傳聲筒的線要拉直,為什么可以聽見對方說話呢?就是因為兩個杯子之間是用線連接的,聲音順著線就傳到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耳朵里,這就是因為線是固體,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出示紙杯、線以及曲別針,讓幼兒回想上一節(jié)課我們用杯子和曲別針還有線制作了一個什么寶貝?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會用這幾樣東西再做一個什么呢?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用扎孔針分別再2個紙杯中間扎孔把線的兩端分別插進被底的小孔里把兩個回形針分別綁在線的兩端,不要脫落再把線拉直,或彎曲聽一聽紙杯有什么變化?
3、總結(jié):聲音靠三種介質(zhì)傳播,氣體、固體、和液體。傳聲筒是通過線來傳播聲音的,如果線不繃直,就聽不見聲音。
(三)互動課堂:小朋友,下面哪個電話傳聲更清晰?(第二個)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jié),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jié):聲音靠介質(zhì)振動傳播,土電話那個連接的線,只要說話就會振動。而彎曲的線在說話時就不能振動,所以就不能傳播聲音。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評:那個傳聲筒聽起來聲音最清晰?
(五)總結(jié)延伸:討論為什么,線直的時候聲音大,線彎曲時聲音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diào)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chǔ)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10、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罐子的聲音》教案反思
設(shè)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的對象。應彩云老師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歸生活。”罐子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隨處可見,玩罐子是小班孩子喜歡的活動。為此,選擇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玩罐子發(fā)展幼兒的綜合能力。
活動目標:
1.辨別不同的物體在罐子里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體驗探索的快樂。
2.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發(fā)展傾聽能力。
3.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裝有核桃、黃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錄音;標記牌;黑板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搖一搖(初步得出結(jié)論:沒有聲音代表罐子里沒有物體;有聲音代表罐子里有物體。)
1、老師出示一個空易拉罐,搖一搖,問:“這個罐子里有東西嗎?”“你怎么知道沒有東西的?”(沒聽到聲音)
2、老師拿起一個里面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這個罐子里面有東西嗎?”“為什么?”(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二)聽一聽猜一猜(辨別罐子里三種物體的不同材料及在罐子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1、老師請幼兒玩一玩罐子,體驗罐子發(fā)出的不一樣的聲音。
2、為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jù)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
3、讓幼兒了解、探索每個罐子中的材料。
(三)聽一聽玩一玩(游戲提升,體驗聲音的快樂)警察叔叔紅綠燈的游戲。
1、講解游戲規(guī)則。
2、慢動作示范一次。
3、加上伴奏演奏一遍。
(四)延伸探究活動(罐子里沒聲音就代表沒物品嗎?)
聽一聽想一想,罐子里沒聲音就代表沒物品嗎?出示一筐裝有東西卻沒有聲音的罐子(如紙、海綿等),搖一搖,沒聲音,為什么?(在班級區(qū)角活動中投放,引導孩子繼續(xù)探索)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小班科學活動,平時小班的孩子對罐子就特別感興趣。所以在這此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在這節(jié)課之前我非常擔心孩子們會在讓他們自由搖罐子的時候。會控制不住去搖。結(jié)果出乎我意料。孩子們在我讓停的時候很快的就停了。相反,孩子在分類的時候一直會去搖。所以我就臨時的讓他們盡情的去搖。孩子們搖了自己的。有的還去聽聽別人的。孩子們在結(jié)束的的時候還都真像個演奏家。因為是孩子自己操作實踐。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到了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