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親親熱熱在一起》反思》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小班教案《親親熱熱在一起》反思
教育目標:
1、初步嘗試說唱結合的演唱方式。
2、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感。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親親熱熱在一起》歌曲磁帶、“親密一家人”照片
活動流程:
一、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做游戲,那我們來玩一個“敲門”的游戲好不好?(好)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和小朋友分別扮演游戲中的爸爸、媽媽和我(不斷更換角色)
2、“娃娃家”當做是家;首先,由媽媽在門外,爸爸和我在家里,聽到敲門聲(請幼兒學學敲門的聲音)其他的幼兒一起說:“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再次更換角色,爸爸在外面,媽媽和我在家里,聽到敲門聲,其他幼兒一起說:“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游戲反復進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說歌詞,進而理解歌詞)
二、學唱歌曲
1、小朋友游戲好玩嗎?(好玩)那我這個魔術師把這個游戲變成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歌曲,欣賞《親親熱熱在一起》
2、再次放錄音:引導幼兒聽一聽這首歌曲和別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再放一遍錄音,聽一聽歌曲的旋律。
3、提問:這首好聽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最喜歡里面的哪一句? 這首歌曲和別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讓幼兒知道這首歌中有唱得部分有說的部分,是受說唱結合的曲子)
4、教師彈唱歌曲,用分句教唱和整體教唱結合的形式教唱。
5、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演唱歌曲
6、幼兒分組演唱歌曲,“說”和“唱”分別協(xié)調演唱《親親熱熱在一起》
三、欣賞主題版面中布置的“親密一家人”照片,請幼兒向小朋友介紹照片中的內容,回味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延伸:讓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如:“我和媽媽在家里,總想外婆來敲門;”“我和外婆在家里,總想外公來敲門”等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節(jié)音樂活動相對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說歌詞太長、太多,小班孩子在一節(jié)活動中完成比較困難,所以,在開始部分我運用游戲的方式來導入活動,既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又可以在下面的教唱部分中讓孩子盡快的理解歌詞。在與幼兒一起欣賞“親密一家人”主題版面中,可以讓孩子通過觀察,談話中,體驗到了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的辛苦,知道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時很幸福的。
2.小班教案《親親熱熱在一起》含反思
教育目標:
1、初步嘗試說唱結合的演唱方式。
2、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感。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親親熱熱在一起》歌曲磁帶、“親密一家人”照片
活動流程:
一、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做游戲,那我們來玩一個“敲門”的游戲好不好?(好)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和小朋友分別扮演游戲中的爸爸、媽媽和我(不斷更換角色)
2、“娃娃家”當做是家;首先,由媽媽在門外,爸爸和我在家里,聽到敲門聲(請幼兒學學敲門的聲音)其他的幼兒一起說:“媽媽回來了,媽媽回來了;”再次更換角色,爸爸在外面,媽媽和我在家里,聽到敲門聲,其他幼兒一起說:“爸爸回來了,爸爸回來了…游戲反復進行(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說歌詞,進而理解歌詞)
二、學唱歌曲
1、小朋友游戲好玩嗎?(好玩)那我這個魔術師把這個游戲變成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歌曲,欣賞《親親熱熱在一起》
2、再次放錄音:引導幼兒聽一聽這首歌曲和別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再放一遍錄音,聽一聽歌曲的旋律。
3、提問:這首好聽的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最喜歡里面的哪一句? 這首歌曲和別的歌曲有什么不同?(讓幼兒知道這首歌中有唱得部分有說的部分,是受說唱結合的曲子)
4、教師彈唱歌曲,用分句教唱和整體教唱結合的形式教唱。
5、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和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演唱歌曲
6、幼兒分組演唱歌曲,“說”和“唱”分別協(xié)調演唱《親親熱熱在一起》
三、欣賞主題版面中布置的“親密一家人”照片,請幼兒向小朋友介紹照片中的內容,回味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延伸:讓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如:“我和媽媽在家里,總想外婆來敲門;”“我和外婆在家里,總想外公來敲門”等等。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節(jié)音樂活動相對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說歌詞太長、太多,小班孩子在一節(jié)活動中完成比較困難,所以,在開始部分我運用游戲的方式來導入活動,既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又可以在下面的教唱部分中讓孩子盡快的理解歌詞。在與幼兒一起欣賞“親密一家人”主題版面中,可以讓孩子通過觀察,談話中,體驗到了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的辛苦,知道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時很幸福的。
3.小班優(yōu)秀社會教案《親親熱熱抱一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
2.能和好朋友擁抱,并說出關心的話。
3.體會與教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動物擁抱游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
師: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抱一抱吧!
你覺得高興嗎?
你得到過擁抱嗎?什么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媽媽、爸爸、老師抱嘟嘟的故事情境,提取幼兒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一起看看小熊嘟嘟的擁抱吧!
(1)媽媽抱嘟嘟
嘟嘟起床的時候媽媽做什么了?
你的媽媽給你擁抱了嗎?什么時候?
總結:媽媽很愛我們!
(2)爸爸抱嘟嘟
爸爸抱過你嗎?
怎么抱的?
總結:爸爸的擁抱很有力量。
(3)老師抱嘟嘟
老師抱過你嗎?什么感覺?
總結:擁抱會讓我們很路愛了、溫暖和幸福。
2.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1)嘟嘟抱咪咪——安慰
師:嘟嘟為什么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
嘟嘟是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學著他們的樣子試試吧!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為什么也給他擁抱呢?
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嘟嘟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來祝賀汪汪吧!
三、玩“抱一抱”游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里有沒有你的朋友?我們也找好朋友抱抱吧!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見老師!
嘟嘟飛快的跑回家,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和媽媽。
親愛的寶寶們,把擁抱送個爸爸、媽媽、朋友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的!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4.小班社會實踐教案《親親熱熱抱一抱》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
2、能和好朋友擁抱,并說出關心的話。
3、體會與教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發(fā)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教學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動物擁抱游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
師: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抱一抱吧!
你覺得高興嗎?
你得到過擁抱嗎?什么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媽媽、爸爸、老師抱嘟嘟的故事情境,提取幼兒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一起看看小熊嘟嘟的擁抱吧!
1)媽媽抱嘟嘟
嘟嘟起床的時候媽媽做什么了?
你的媽媽給你擁抱了嗎?什么時候?
總結:媽媽很愛我們!
2)爸爸抱嘟嘟
爸爸抱過你嗎?
怎么抱的?
總結:爸爸的擁抱很有力量。
3)老師抱嘟嘟
老師抱過你嗎?什么感覺?
總結:擁抱會讓我們很路愛了、溫暖和幸福。
2、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1)嘟嘟抱咪咪——安慰
師:嘟嘟為什么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
嘟嘟是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學著他們的樣子試試吧!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為什么也給他擁抱呢?
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嘟嘟怎么說的?
我們一起來祝賀汪汪吧!
三、玩“抱一抱”游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里有沒有你的朋友?
我們也找好朋友抱抱吧!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見老師!
嘟嘟飛快的跑回家,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和媽媽。
親愛的寶寶們,把擁抱送個爸爸、媽媽、朋友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的!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5.小班社會《親親熱熱抱一抱》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小班社會《親親熱熱抱一抱》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人帶來愛和快樂。
2.能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3.體會與教師、同伴親密擁抱的快樂。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模仿小動物擁抱游戲,調動幼兒對擁抱的已有經驗師: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抱一抱吧!你覺得高興嗎?你得到過擁抱嗎?什么時候?
二、播放課件、欣賞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擁抱的快樂。
1.通過媽媽、爸爸、老師抱嘟嘟的故事情境,提取幼兒生活中擁抱經驗,引導幼兒感受擁抱帶來的快樂。
師:一起看看小熊嘟嘟的擁抱吧!
1)媽媽抱嘟嘟 2)爸爸抱嘟嘟 3)爸爸抱過你嗎?
都有誰給了嘟嘟大大的擁抱?嘟嘟覺得怎么樣?
總結:擁抱會讓我們很快樂、溫暖和幸福。
2.通過嘟嘟給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擁抱情景,引導幼兒體驗擁抱別人時的快樂。
1)嘟嘟抱咪咪——安慰
師:嘟嘟為什么要給咪咪擁抱?
好朋友傷心了,需要安慰,我們可以給他擁抱。
2)嘟嘟抱汪汪——祝賀
師:汪汪沒有哭,嘟嘟為什么也給他擁抱呢?原來好朋友成功了,我們也可以用擁抱表示祝賀的。
小結:原來擁抱可以送給自己喜歡的人、關心的人,擁抱會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很快樂很幸福。
三、玩“抱一抱”游戲,讓幼兒體驗與同伴、老師擁抱的快樂
師:這里有沒有你的朋友?
我們也找好朋友抱抱吧!
四、在“嘟嘟擁抱”的故事情境中,激發(fā)幼兒用擁抱表達自己的情感
師: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嘟嘟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再見老師!嘟嘟飛快的跑回家,她要把大大的擁抱送給爸爸和媽媽。
親愛的寶寶們,把擁抱送個爸爸、媽媽、朋友會讓我們變得更快樂的!
課后反思:
由于剛進入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的情感,因此開展《親親熱熱抱一抱》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理解故事,知道擁抱會給入帶來愛和快樂,并體會到與快樂。在開展本活動時,我們玩了《小動物找媽媽》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參與度及興趣度。利用抱一抱互動的肢體語言中,增進了與同伴間的感情,有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孩子也在通過這個活動中變得活潑許多,一開始扮演動物媽媽孩子們都特積極地與我擁抱,有的孩子甚至緊抱著老師后久久不愿離開,整個活動中孩子不僅感受到擁抱增進的親切感,同時體會到了孩子們對老師喜愛。
6.幼兒園小班社會《親親熱熱在一起》教案反思
活動設計意圖:
新學期初,小班幼兒總會出現哭鬧的現象,幼兒從熟悉的家庭進入陌生的幼兒園,突然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分離,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群體,加上集體生活規(guī)則的約束,幼兒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幼兒入園適應性的問題便隨之而來,同時小班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開始萌發(fā)。
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如:助人、同情、合作、分享、關心、互助、謙讓等。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維護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對個體一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而幼兒期是發(fā)展親社會觀念和行為的最佳時期,幼兒期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中也多處提到:“愿意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尊重他人”、“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具有初步的歸屬感”等,這些都是親社會行為的內容。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年齡較小、情感體驗較缺乏,所以適應群體生活是邁向親社會行為的重要一步。
3~4歲兒童的社會性性發(fā)展所表現出來的人際關系,已不限于親近的人與同伴的關系上,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可以擴大他們的生活圈子,讓他們結交伙伴,學習交往與相處,增長認識和交往能力,但這時的幼兒又有強烈的依戀情感,表現在時刻離不開他親近的人,因此,我們要幫助幼兒很好的度過這一難關,既要滿足他有和同伴在一起的需要,又要讓他消除與親人分離的焦慮與不安全感。
活動設計方案:
整個活動涵蓋了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從幼兒入園前的對幼兒的全面了解、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到幼兒入園后有效利用區(qū)域活動讓幼兒適應群體生活、戶外活動加強幼兒之間的認同感、注重對玩教具提供的有效控制、注重隨機教育、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家園共育,等多個方面解決小班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讓幼兒平穩(wěn)的渡過入園焦慮期。
活動設計過程:
1.全面了解幼兒
小班幼兒入園初期及時召開新生家長會,做好班級調查問卷,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為幫助小班幼兒順利渡過入園適應期做好準備。鼓勵家長陪同幼兒一起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陪伴幼兒體會群體生活的樂趣。
小班教研組定期召開交流分享會,分享教育心得,共同努力讓幼兒平穩(wěn)的渡過入園焦慮期,更好的適應群體生活。
2.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個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
從物質環(huán)境方面而言,在教室可以擺放一些幼兒的繪畫、手工制作等作品,還可以用幼兒熟悉的玩具、用品、全家福把小班班級環(huán)境布置成一個“家”,這樣可以減緩幼兒的分離焦慮,減少對新環(huán)境的陌生感,使得幼兒可以快速融入群體生活。
而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可以讓小班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教師的擁抱、安慰、表揚,有趣的音樂律動、游戲等都有助于幼兒形成活潑、開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
3. 有效利用區(qū)域活動讓幼兒適應群體生活
我們可以利用區(qū)域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分享行為。如:圖書區(qū)、娃娃家、建構區(qū)等區(qū)域活動。
區(qū)域觀察要點:在這些區(qū)域活動中我們會發(fā)現個別幼兒比較內向不合群,不能積極的參與集體生活,經常自己玩耍,不與別人交流等,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親近并鼓勵他們,還可以引導較為外向的幼兒主動與其交朋友,讓他們更好的接觸群體、與人交流。
4. 戶外活動加強幼兒之間的認同感
戶外活動是最易減弱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游戲,小班幼兒在戶外活動當中雖然合作意識薄弱,但在他們相互追逐、奔跑、叫喊中已經漸漸有了社會性意識,有時還會出現同情、關心、照顧他人的社會性品質。
5. 注重對玩教具提供的有效控制
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外在的物質因素也很重要,教師要確保提供給幼兒游戲材料的充足和恰當,盡量讓幼兒能有事可做、有玩具可玩,這樣就能減少幼兒發(fā)生沖突的機會
6. 注重隨機教育
“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師要善于抓住隨機教育時機,小班幼兒社會行為正處在“對他人的情感反應敏感性增強”期,在教師啟發(fā)下,會做出安慰、關心、幫助等關切他人的行為,我們應當抓住每一個教育機會,引導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盡早的適應群體生活。
7. 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發(fā)展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不能空談,要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小班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他們對抽象的道理不能理解,老師、家長的“告誡”能記住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在進行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他們適應群體生活時,還要通過幼兒身邊熟悉的事和物,引導幼兒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從他們的主體積極性上進行建構,并注重他們自身體驗。
集體教學活動案例:《親親熱熱在一起》
活動目標:
1.喜歡并認真傾聽繪本故事。
2.大膽的用語言表達對朋友的友好與鼓勵。
3.感受同伴友好相處的的溫暖與甜蜜。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自制繪本、音樂
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與朋友在一起的溫暖與快樂。
難點:用語言去表達對朋友的友好與鼓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并出示“小客人”
“他什么顏色?長什么樣子?一起給他起個名字吧!”
二、一起去小藍家做客引出“繪本”
1.家里有誰?你怎么知道的?
2.講述第一部分——可是小藍有些擔心,為什么呢?
3.小藍去上學,路上走的太慢遲到了——幫小藍找一個位置吧!
“數一數有幾個小朋友?大的怎么不數?”
“一起認識一下班里的小朋友吧!”
4.一起看一下他們在幼兒園干什么呢?
“從哪里看出來的呢?小藍去哪了?為什么?”
5.小藍心情變好跟小伙伴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找一找小伙伴藏到哪里去了呢?最后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找到,去哪里了?
6.放學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卻遲遲不肯出來,怎么了呢?
三、總結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不光有老師的陪伴照顧,還有就是朋友之間的友好和照顧,我們一起跟朋友抱一抱吧。
四、反思
本節(jié)集體教學活動的靈感就來源于小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以繪本的形式展示了小班幼兒剛入園的焦慮表現,之后的自我介紹認識新朋友、大膽邀請融入集體游戲,甚至繪本當中的音樂律動都是本班幼兒最熟悉、最喜愛的。這種用幼兒的親身體驗來代替抽象道理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8. 做好家園共育
由于親社會行為的養(yǎng)成更多的受著教育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幼兒重要生活學習環(huán)境之一的家庭就承擔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家長應重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多從正面積極引導,積極參與親子活動。教師應及時和家長溝通,讓他們明白親社會行為培養(yǎng)的意義,以及自己的態(tài)度會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養(yǎng)成造成什么影響,同時,鼓勵家長和老師共同商討教育幼兒的方法,使其協(xié)助教師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養(yǎng)成,幫助幼兒盡早的適應群體生活。
活動設計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群體生活后,小班幼兒在園情緒明顯改善,慢慢與老師和同伴建立起了情感依戀關系,開心的渡過在幼兒園的時光,同時其社會交往能力也逐漸建立起來,適應群體生活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師在活動中的專業(yè)化觀察記錄、分析解讀使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得到發(fā)展,幼兒教師專業(yè)技能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在園所、教師、家庭三方面的共同配合下,小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逐漸提升,親社會行為得以發(fā)展,適應群體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