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短小的十個民間故事下載

        《短小的十個民間故事下載》屬于故事大全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短小的十個民間故事下載

        1、貪心的農(nóng)民民間故事

          神父塔克利亞·?,斨Z特從前是個農(nóng)民,他有四對公牛。當(dāng)上帝指給他一條光明大道的時候,他把牛宰了,把肉分給窮人,逃避人世來到山林里成了隱士。

          有個農(nóng)民離開農(nóng)村到城里去找活干,路上碰見了神父塔克利亞·?,斨Z特。神父知道這個農(nóng)民有些狡猾和貪婪,他想拯救他,便走上去問:

          “你好,兄弟,上哪兒去呀?”

          “進(jìn)城去?!鞭r(nóng)民回答他。

          “我正好也到那里去,我們一起去吧:有人說話不覺路長?!鄙窀附ㄗh。

          他們就這樣做了。到了該吃飯的時候,神父?,斨Z特對農(nóng)民說:

          “我們在這河岸上吃點、喝點吧,然后再繼續(xù)趕路?!?/p>

          他們拿出各自的大面包來吃:塔克利亞·?,斨Z特從懷里拿出,而農(nóng)民從繃帶里拿出。他們吃完了農(nóng)民的一個面包還沒有吃飽,又吃?,斨Z特的面包。他們吃得不能再吃了,可神父的那個面包并沒有變小,像天神賜的一樣。

          農(nóng)民非常驚訝:“他的面包不比我的大,可是吃不完;我的面包和他的一樣,卻很快就吃完了。這是怎么回事?有點不對勁啊!”

          塔克利立·?,斨Z特拾起面包屑,對農(nóng)民說:

          “喂,走吧!”

          走了一會兒,神父?,斨Z特說。

          “老弟,告訴我,出門的時候,你老婆叫你拿幾個面包在路上吃?”

          農(nóng)民是個貪心的人,心想:“在路上我還是吃他的面包,我剩下的那兩個,下次還有用?!?/p>

          農(nóng)民以為塔克利亞·?,斨Z特不清楚他的想法,所以回答說:

          “你看見的,我們一起吃了的那個面包是我唯一的面包,”

          夜晚來了,他們決定到一個地方去過夜。神父提議吃晚飯并把那個面包拿了出來。第二天他們繼續(xù)趕路,神父?,斨Z特說:

          “你家里到城里有三天路程;告訴我,你老婆給了你幾個面包在路上吃?”

          “真的,唯一的一個面包我們吃了,她不讓我多拿?!鞭r(nóng)民回答說。

          神父問了四五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

          最后他們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看見了城市。

          這時塔克利亞·?,斨Z特對農(nóng)民說:

          “既然你要到這城里去,那就去吧。我還要在這里辦點事,然后我也到那里去。生活中什么事情都可能發(fā)生……給你這兩根草作個紀(jì)念。一根草可以治病,而另一根草會毒死人。現(xiàn)在你去吧,可能我們還會見面的。”

          接著塔克利亞·?,斨Z特又一次問農(nóng)民:

          “你說說,你老婆到底給你幾個面包在路上吃?”

          農(nóng)民還是回答說:

          “就是我們吃了的那一個?!?/p>

          于是兩人各走各的路了。

          農(nóng)民進(jìn)了城,打聽城里有什么新鮮事,人們對他說:

          “不久前,國王宣布:誰治好他女兒的病,就獎給他許多黃金首飾,并且把王國的三分之一送給他?!?/p>

          農(nóng)民聽了,心想:“我發(fā)財?shù)臋C(jī)會來了!我馬上就去對國王說,我能治好公主的病?!?/p>

          他就這樣做了。國王說:

          “許多有學(xué)問的人都沒有治好我女兒的病……那好吧,把這個人叫來,讓他去治治,他會怎么治就怎么治吧,難道我不希望女兒好起來?”

          農(nóng)民被叫到病人跟前,他在急忙中拿錯了草,沒有拿治病的草,而拿了毒死人的草,擠出草汁給姑娘喝了,姑娘痛得全身抽搐,很快就死了。

          國王知道以后,大怒道:

          “我原以為他能治好她,誰知道加快了她的死,馬上絞死他!”

          農(nóng)民立刻被帶去絞死。正準(zhǔn)備行刑的時候,突然神父塔克利亞·海瑪諾特出現(xiàn)了,說:

          “兄弟們,等一等,不要絞死這個人,我請求你們,我知道是怎么回事,現(xiàn)在還讓他活著吧。你們?nèi)ジ嬖V國王,我能把姑娘救活?!?/p>

          他們回答他:

          “如果我們不執(zhí)行命令,我們也會被處死的?!?/p>

          但神父堅決地說:

          “快去把我的話轉(zhuǎn)告給國王。”

          當(dāng)這些話轉(zhuǎn)告給國王的時候,他悲傷地說:

          “人都死了還能有什么辦法,只剩下埋她了?!?/p>

          他們又說:

          “啊,神父塔克利亞·?,斨Z特是位偉大的人,他說了一定把她救活。

          他叫暫時不要絞死那個你下令處死的人,”

          于是國王吩咐道:

          “領(lǐng)他到死人那里去,我看他怎么個治法。”

          神父被領(lǐng)到死人的房間里,他作了祈禱,把她從死神的夢里叫醒,就把她治好了。

          國王和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國王說:

          “把這些黃金首飾和王國的三分之一拿去吧。”

          “我什么也不需要,”塔克利亞·?,斨Z特說,“我只有一個請求:饒了那個你下令絞死的窮人?!?/p>

          “好吧,就這樣!”國王答應(yīng)了。

          塔克利亞·?,斨Z特帶上農(nóng)民就走了。

          塔克利亞·?,斨Z特的行為使人們大為吃驚,他們說:

          “竟然有這樣的人,錢財不要就走了……”

          當(dāng)只剩下塔克利亞·?,斨Z特和農(nóng)民兩個人的時候,神父問:

          “我的朋友,當(dāng)你從家里出來的時候,老婆給你幾個面包在路上吃?”

          “我的神父,只有一個,就是我們在路上開頭吃的那一個?!鞭r(nóng)民回答說。

          “那好吧……”?,斨Z特說,“繼續(xù)走路吧。”

          他們先在大路上走,然后從大路拐到小路,走到一塊巖石面前,神父向巖石祝福,然后對它說:

          “變成金子!”

          巖石就變成了金光燦燦的黃金。這時神父海瑪諾特對農(nóng)民說:

          “兄弟!這塊金子分一半給你,不過你要對我說實話,出門的時候,你老婆給了你幾個面包在路上吃?”

          農(nóng)民看了一眼金子,說:

          “神父,只有一個面包,就是我們一起在路上吃的那一個?!?/p>

          “把這塊金子全部給你,你說實話?!鄙窀赣謱λf。

          農(nóng)民聽說這塊金子——簡直是座金山——全部歸他的時候,才老實回答:

          “神父!其實老婆給了我三個大面包,可我們第一次吃飯的時候,很快就把我的一個吃完了,而你的那個面包,無論我們怎么吃,也吃不完,我很奇怪,心想,如果繼續(xù)吃你的面包,我剩下的兩個面包便可以省下。我就把兩個面包藏起來,我太貪心了?!?/p>

          他剛剛說完,塔克里亞·?,斨Z特神父就不見了,周圍一個人影也沒有。

          農(nóng)民望著金子,心想:“如果有人來看見了,會搶走這些金子,還會把我殺死的。”他便用草和樹葉把金子蓋起來。他又想:“我老這么守著也不行,要想個辦法運回家去。可我一個人怎么運得走呢?必須找趕駱駝的人來,他們在那邊大路上過身?!?/p>

          他來到大路上等著。不久,一些趕駱駝的人來了。農(nóng)民問他們:

          “兄弟們,你們運不運貨?”

          他們回答說:

          “怎么不運呢,只要價錢合適。我們就是干這一行的吆!”

          農(nóng)民說:

          “那好,我有一塊大銅要運回去,它太大,要分成一塊一塊才運得走,你們?nèi)ベI些鐵錘和鏨子來,先把它打碎,分成碎塊運走。至于工錢,你們放心好了,我不會虧待你們的?!?/p>

          趕腳人同意了,他們到城里買了工具,跟著農(nóng)民來到金子跟前,動手鑿起來。鑿著鑿著,他們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這哪里是銅,是十足的純金呀!這樣的純金就是在王宮里也找不到。

          誰給這個窮光蛋這么多金子?他從哪里搞來的呢?”

          腳夫們互相議論著。

          一個腳夫說:

          “不要白費口舌了,我看是這樣辦:快點把金子鑿碎,運走,走到洼地把這個家伙殺了,然后我們把金子平分,各人運回家去。只有傻瓜才會見財不要的?!?/p>

          他們就這樣定了。農(nóng)民又叫腳夫給他拿來一些面粉,說是給他們做面包吃。農(nóng)民可也不是個傻瓜,他想,我給他們每人一塊金子作工錢,同時把那殺人的草拌到面粉里,做成面包,讓他們吃了毒死掉,然后我自己把金子運回去,還可以賺幾頭駱駝呢!

          不一會,他們把金子鑿好了,裝到駱駝背上,便動身了。走到一個洼地,腳夫們讓駱駝停下來,說是歇一會,吃點東西,就把農(nóng)民殺死了。他們肚子餓了,拿起面包來吃,一個說:

          “這面包真白,白得像太陽一樣!”

          “你真是個傻瓜!這樣白的面包只有他們這些財主才有,你看他有多少金子!”

          他們貪婪地吃著,不一會兒全都毒死了。而馱著黃金的駱駝叫一個過路人牽走了。

        2、活餃子民間故事

          餃子邊也有火候

          三和鎮(zhèn)的人愛吃餃子,所以這里的餃子館開門最早,打烊最晚。

          這天一大早,王記餃子館的小伙計去開店門,手剛一拔門杠,門“呼”的自己就開了,順著門縫,直挺挺地倒進(jìn)一個人來。這個人衣衫襤褸,臉色死灰,兩眼緊緊地閉著。

          小伙計顫聲叫道:“一個倒臥!”

          聞聲過來的幾個伙計一看,便說:“這個倒臥,死哪不好,偏偏死到咱門上來了?!闭f著,拉胳膊拽腿地就想把人拖到大街上去,忽聽背后一聲:“慢著!”不知什么時候,店主王掌柜也來了。

          王掌柜來到那人跟前,俯身仔細(xì)打量,只見那人三十多歲年紀(jì),一臉菜色,看樣子是餓暈過去的。王掌柜忙讓伙計把人抬到后院炕上,隨后吩咐:“趕緊去煮一碗‘餃子邊’?!?/p>

          “餃子邊”是什么呢?原來,平日來餃子館吃餃子的食客,常有那眼大肚子小的,要多了,吃不下的餃子舍不得扔,就把餃子肚吃了,扔下餃子邊。王掌柜心疼糧食,便想了一個主意,讓伙計將餃子邊歸攏到一起,放在大蓋板上晾曬,等晾曬干了就裝到一個小面口袋里,遇到落難討飯之人,便抓一大把煮上,連湯帶水地施舍給他們,既解了他們的饑餓,還不用花費銀子。

          不大一會兒,伙計端著一海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邊”回來了,也許是受到香氣的刺激,那個“倒臥”悠悠地睜開眼睛,直直地向大海碗看去,只見白白的餃子邊像一條條白嫩的小魚游動在面湯里,他不禁精神一振,掙扎著坐了起來,端起大海碗,三扒拉兩扒拉,便將一海碗餃子邊劃拉到了肚子里。吃完后他咂了咂嘴,說出一句話來:“就是面欠了點火候,要不會更香甜些?!?/p>

          旁邊的伙計一聽,差點氣樂了:都餓成這熊樣了,還講究什么香甜不香甜。可一旁的王掌柜聽了這話,心里卻一驚:能從回鍋的面里品出火候,這人不簡單啊!王掌柜有意試他一試,就問:“這位客,你說這面欠點啥火候?”

          這人抹著嘴說:“生面和到一半的時候,和面的人擱了半晌,讓面塌了?!边@句話一說,旁邊的伙計一下子傻了,為什么呢?原來幾天前他正在和面,王掌柜招呼他去搬東西,等他搬完再接著和面,已隔了半晌,今天煮的餃子邊,用的正是那天的面!

          王掌柜看到伙計的表情,已明白了幾分,便問:“這位客,我看你衣衫不整,這是要到哪去?”這人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說:“在下名叫張三,因家鄉(xiāng)遭了洪水,田產(chǎn)家小都沒了,只剩我孤身一人,漂泊到了此地?!?/p>

          一聽這話,王掌柜就有意留下他,說:“我看你還有些虛弱,先在我這里將息兩天,等身子好些再說。”

          中午時分,王掌柜端著餃子又來看張三,張三正睜著兩眼躺在炕上想心事,見王掌柜進(jìn)來,趕緊坐起來就要下地,被王掌柜一把按住。張三感激地接過餃子吃了,吃完后,他又說話了:“貴記的餃子薄皮大餡,可惜個個是‘呆餃子’,不是‘活餃子’。”

          “什么?呆餃子,活餃子?”王掌柜聽著都新鮮,心想,自家?guī)状私?jīng)營餃子館,從沒聽說過餃子能活,他有些不服氣地問:“敢問這位客,普天下誰能把餃子做活?”

          “在下!”張三答得不緊不慢。

          看著王掌柜不相信的眼神,張三嘆了口氣,說:“實不相瞞,我祖上是御廚,有一手做餃子的絕活,掌柜的對我有救命之恩,張三無以為報,愿做上一回‘活餃子’以報大恩!”

          果真是個高手

          第二天一早,張三在院子里尋摸了一圈,抱著一堆鐵絲、樹干進(jìn)了屋,關(guān)上門就沒再出來,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打開門。王掌柜進(jìn)屋一看,見炕頭上赫然擺著一個大笊籬,那笊籬的尺寸特別大,冷不丁一看,還以為是個大鍋蓋放那了。

          王掌柜疑惑地問:“咱這是餃子館,哪會缺撈餃子的笊籬,你又何必特地做一個?”

          張三笑了笑,說:“您就別管了,我自己做的家伙,用著稱手。”

          第三天,天還沒亮,張三左手拎著一個大瓦罐,右手拿著大笊籬進(jìn)了廚房,點亮燈,他四面打量一番,在北墻上釘進(jìn)一個大釘子,鄭重地掛上大笊籬。這時,王掌柜和伙計們也都聚攏到廚房里,好奇地等著看張三怎么做“活餃子”。

          只見張三扎上圍裙,拎起一大袋面來到案板前,高抬手臂,輕抖面袋,面粉一點不拉全被抖進(jìn)跟前的大面盆里,接著,他拎過大瓦罐,手腕一抖,罐里的水便劃出一道弧線,均勻地灑在盆里。這罐里的水可不是一般的水,這是張三特地準(zhǔn)備的“陰陽水”。他頭天子時前將滾開的熱水倒入罐內(nèi),然后蓋上蓋子,讓熱水在瓦罐內(nèi)蒸騰,熱氣在蓋子上不斷凝結(jié)成水珠,再掉回?zé)崴畠?nèi),這樣循環(huán)一夜,罐內(nèi)的水便成了陰陽水。用陰陽水和出的面不僅能激發(fā)出面粉的清香,還能讓面粉有極大彈性。

          和完面,張三開始切餡。他用的是窖冰鎮(zhèn)著的新鮮牛肉,刀光飛舞中,細(xì)如發(fā)絲的牛肉絲紛紛揚揚地堆成了一座小山。張三邊切邊解釋說,肉餡不用剁而用切,因為剁成的肉糜是爛肉,會失去肉的鮮香。

          王掌柜在一旁暗暗佩服:“果真是個高手!”

          很快,張三就包好了餃子,他擦擦手上的面粉,對王掌柜說:“掌柜的,餃子都備好了,下鍋前我有一個條件—我煮餃子的時候誰都不能看,不然這‘活餃子’我可做不了。”

          王掌柜一聽就明白了,有絕活的人都講究留一手,他答應(yīng)了這個要求。

          中午時分,王記餃子館陸續(xù)上客了,老主顧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餃子館變樣了:進(jìn)門右手的大灶臺被一頂藍(lán)布幔子嚴(yán)嚴(yán)實實圍了起來。張三左手托著一大蓋板餃子,右手拿著那個特大號的笊籬,從廚房走了出來,鉆進(jìn)布幔后,簾子緊接著就被撂下了。

          食客們的好奇心被吊起來了,不一會兒,只聽一聲:“起鍋!”一碗碗熱騰騰的餃子從布幔后面遞了出來,食客們拿起筷子趁熱就吃,剛咬一口,就紛紛贊嘆:“天下竟有這么好吃的餃子!”王掌柜趕緊也端過一碗餃子,夾起來一咬,呵!奇了,面皮與肉餡相配得宜,各自的鮮香都被激發(fā)了出來,那餃子真像是活的,鮮味一下子布滿口腔,竟自己直往嗓子眼兒里鉆。

          一頓飯過后,王記‘活餃子’的名聲一下傳開了,張三也被王掌柜執(zhí)意留了下來。

          因為生意太紅火,張三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收了店里的幾個伙計做徒弟。張三帶徒弟和別人不同,他把手藝分成和面、切肉、調(diào)餡幾部分,看徒弟的天分只教一樣,而最后一道工序煮餃子,他卻從未示人。撈餃子用的那把特大號笊籬,張三更是心愛無比,從不許別人觸碰,他每天睡前把大笊籬洗刷干凈,鄭重地掛在廚房北墻上,早上起床洗漱完畢,便從北墻上摘下大笊籬,帶在身邊。

          呆餃子回來了

          王記餃子館的名聲越來越大,這天,店里迎來一個不同尋常的食客,為籌備皇上六十大壽,內(nèi)務(wù)府四處尋訪民間美食,他們聽說了“活餃子”的名頭,派了經(jīng)驗老到的御膳房大總管前來考察。

          為了預(yù)備給大總管品嘗的餃子宴,這天,餃子館的伙計們一直忙到半夜,張三更顯得精神頭十足。王掌柜看著大家忙碌的身影,真是又高興又發(fā)愁,高興的是幾代人經(jīng)營的餃子館在自己手上風(fēng)光了,發(fā)愁的是一旦“活餃子”被大總管選中,自己這個小店就再也留不住張三了……

          眾人一直忙到四更天才睡,不料,一場災(zāi)難悄悄襲來。

          負(fù)責(zé)封灶火的伙計也許是太累了,睡前竟忘了把廚房的灶火封上,夜風(fēng)帶出了火苗,一下子引燃了旁邊的柴禾,等人們驚醒的時候,火苗已躥上了房梁。張三見狀,喊了一聲:“我的笊籬!”就瘋了一樣往火海里跑,旁邊的伙計一把拉住他:“師傅您不能去,一個笊籬,咱再做一個!”

          “明天就要給大總管上活餃子,再做哪來得及!”張三一把掙脫徒弟,不顧一切地沖進(jìn)了火海。

          張三一沖進(jìn)廚房,便覺濃煙撲面,仗著對廚房的熟悉,他還是摸到了北墻,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把大笊籬。真是萬幸,大笊籬好好的,沒被燒著,張三舒了口氣,抱著笊籬就往外跑。恰在這時,廚房的大梁被燒斷了,一下子掉下來,正砸在張三的頭上,張三晃了幾晃便倒了下去。

          火終于撲滅了,張三卻死了,一直到斷氣,他手里還抓著那把被濃煙熏黑的大笊籬……望著一片狼藉的廚房,王掌柜欲哭無淚。

          正午時分,大總管在當(dāng)?shù)卮笮」賳T的簇?fù)硐聛砹耍跽乒駧е镉媯儚娙瘫?,開始包餃子??粗镉媯兎止び袟l不紊,王掌柜多少有些安慰,心想,多虧張三盡心盡力帶了這些徒弟。

          一盞茶過后,白生生的餃子端上桌來,大總管夾起餃子咬了一口,空氣仿佛停滯了,所有人都緊張地盯著他的表情,王掌柜心里說:“憑你見多識廣,也得被‘活餃子’的美味折服?!?/p>

          可是,大總管的眉頭皺了起來,他黑著臉放下筷子,說了一句:“徒有虛名!”便拂袖而去。

          王掌柜嚇傻了,半天才反應(yīng)過來,他連忙夾起桌上的餃子一嘗,天啊,餃子的皮餡都沒什么差錯,可不知為什么,就是沒了那股獨特的鮮活勁,昔日那俗不可耐的呆餃子又回來了!

          那天,王掌柜讓伙計按著張三生前所教,連煮了三撥餃子,真是怪了,一樣的材料,一樣的手藝,卻再也做不出“活餃子”的味道了。從此,王記餃子館的生意一落千丈,望著蕭條的店面,王掌柜只好宣布暫時歇業(yè)。

          大笊籬的秘密

          正在王掌柜犯愁的時候,鎮(zhèn)上又出了一件怪事。

          連著幾天夜里,鎮(zhèn)上的人們都被一種奇怪的聲音驚醒—每到半夜,街上就傳來重物敲擊地面“咚咚咚”的聲音,隨后便是一個男人嘶啞著嗓子喊:“誰敢惹我的大腦袋!誰敢惹我的大腦袋!”讓人聽了毛骨悚然。

          到了白天,大家聚在一起議論紛紛,有人說,那聲音是從王記餃子館的方向響起來的,繞鎮(zhèn)子一圈后又在那里消失了。王掌柜郁悶到了極點,他跟大家商定,今夜自己帶兩個膽大的伙計,看看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發(fā)出的聲音。

          夜里,王掌柜帶著兩個伙計,一人拿一根大粗棒子,隱在店門后。子夜時分,一陣人的夜風(fēng)從門縫里刮進(jìn)來,凍得三人一哆嗦,就在這時,門外響起了 “咚咚咚”的聲音,接著一個嘶啞的嗓音喊道:“誰敢惹我的大腦袋!”

          王掌柜他們大著膽子從門縫望出去,啊!黑暗中,一個獨腳怪物,頂著碩大的腦袋,一蹦一蹦地往這邊竄來。怪物蹦進(jìn)店門,就往老廚房的方向蹦去,因為失火,原來的老廚房已經(jīng)成了一塊空地。

          王掌柜他們趕忙悄悄跟了過去,到了原先老廚房的所在,三人頓時愣住了,這時,怪物已經(jīng)不見了,本該是空地的地方不知何時搭起了灶臺,火光中,一個身影正在忙碌,仔細(xì)一看,三人不由心跳加快,差點驚叫出聲,那人竟是張三!

          三人捂住嘴巴再看,只見張三正專心地煮餃子,身邊,放著那把特大號的笊籬。他用大笊籬順著鍋沿猛一推,一鍋餃子便在笊籬的帶動下轉(zhuǎn)起圈來,接著,張三翻過大笊籬,兜頭向下一按,一鍋的餃子全被壓進(jìn)水里,這時水沸騰起來,張三一抬手,一個海底撈月,將鍋里的餃子全部撈起在大笊籬上,掂了三掂,喊道:“起鍋!”

          看到這里,王掌柜再也忍不住,脫口喊了一聲:“張三!”話音剛落,灶臺里的火滅了,空地上一片漆黑,只聽到“咚咚咚”的聲音。

          一個伙計慌忙將手里的棒子朝發(fā)出聲音的地方砸去,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好像有什么東西應(yīng)聲倒地,等王掌柜點起燈籠一看,只見空曠的地上根本沒有什么灶臺、餃子,只有一只大笊籬靜靜地躺在那里。

          “張三的大笊籬!”王掌柜最先反應(yīng)過來,他急忙跑過去拿起了笊籬,不由仰天長嘆:“張三啊,你這是記掛著‘活餃子’的手藝失傳,才讓大笊籬通了你的靈氣,把我們引到這里,給我們煮了一回餃子啊!”

          當(dāng)晚,王掌柜夢到了張三,張三在夢里說:“當(dāng)初我只想在您店里暫時落腳,所以隱瞞了活餃子的訣竅,有負(fù)您的救命之恩,死不瞑目。今日我已演示了煮餃子的技藝,記住,‘活餃子’離不了大笊籬,餃子熟后必須用大笊籬一下子全部撈起,第一時間端到食客面前,切記、切記!”

          第二天,王掌柜和伙計們來到張三墳前,含淚將那把大笊籬埋進(jìn)了張三的墳里……

          王記餃子館又重新開張了,王掌柜親自站到了灶前,他下令撤了藍(lán)布幔子,人們看到,大笊籬的功夫被王掌柜使得揮灑自如,美味異常的“活餃子”又回來了!

          從那時開始,三和鎮(zhèn)的餃子就出名了,鎮(zhèn)上還流傳起一首歌謠:“三和鎮(zhèn)有三怪,餃子好吃勝肴菜,大笊籬賽鍋蓋,誰敢惹我的大腦袋……”

        3、愛吃烤魚的老爺民間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老爺很喜歡吃魚。

          就算是魚,也是尤其鐘愛鹽烤鯛魚,就算是有再美味的菜,如果沒有鹽烤鯛魚的話,也會不高興。

          可是就算再喜歡,也只是吃幾口,基本上也都是剩著的。

          可是有一天,老爺卻把鯛魚的正面吃的干干凈凈后,對家仆說道:“今天的鯛魚很好吃,馬上再拿一條來吧。”

          這讓家仆很是吃驚。

          因為經(jīng)常都只是吃二、三口,所以根本就沒有準(zhǔn)備第二碗什么的。

          可是,如果現(xiàn)在才去準(zhǔn)備的話,就會很花時間。

          “額,那個,這個・・・”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的家仆不知所措,這時一個頭腦很聰明的家仆說道:“我知道了。馬上為您拿過來。”然后就拿著盛著鯛魚的盤子走到走廊里,立馬把鯛魚翻了個身。

          然后就這樣回到房間里,放在老爺?shù)牟妥郎?,說道:“為您拿來了。”

          “恩,還真快。”對這一切毫不知情的老爺,以為這是新的鯛魚,就吃了二、三口后,說道:“好好,這個鯛魚比剛才的還好吃。”然后微微得笑了。

        4、神靈賜予的孩子民間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某個地方,有位老爺爺和老奶奶沒有孩子。“神啊,求求你了。我們已經(jīng)到了這把年紀(jì)了,請一定賜個孩子給我們吧。”

          兩人向神靈祈求后,不知道從哪里傳來了“嗚哇—”的嬰兒哭泣聲。

          “咦?”兩人尋找聲源,發(fā)現(xiàn)一個很精神的男娃被扔在路邊。

          “這一定是神靈實現(xiàn)了我們的愿望。”兩人這樣想著,就給嬰兒取名叫三吉,對他愛護(hù)有加。

          三吉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稍微教了一下,就能讀寫撥算盤了。

          而且力氣很大,只要一個人就能在田里割稻,并捆成房子一樣大的一束,大喊一聲“呀!”,就背在背上拿回家。

          而且心地善良,很喜歡孩子,所以三吉到了一定年紀(jì)的時候,村子里想嫁給三吉的女子很多。

          可是三吉卻說:“我不想和誰結(jié)婚。”

          不久之后,三吉到了十八歲了,三吉這樣對老爺爺老奶奶說道:“爺爺,奶奶,謝謝你們把我養(yǎng)到這么大。真的非常感謝??墒?,我和神靈有約,到了十八歲必須做神去,所以,今天是和大家告別的。”

          老爺爺和老奶奶大吃一驚,可是三吉畢竟是神靈贈送的孩子。

          而且,是要成神去了,所以不能阻止。

          于是兩個人忍住眼淚,目送三吉出發(fā)。

          話說,幾個月之后,村子里下大雨,把對村民來說很重要的橋破壞了。

          “怎么辦。這樣的話沒辦法工作了。”

          “而且,修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在大家感到困擾的時候,三吉突然出現(xiàn)了,“好嘞,我?guī)湍銈兗茏鶚虬伞?rdquo;以天生的大力氣,不一會兒就修好了橋。

          聽說之后三吉也會偶爾出現(xiàn),和村里的孩子們玩。

          可是,不知是不是因為三吉成神了,離開村子沒幾年,卻已經(jīng)成了個留著花白胡子的老爺爺。

        5、送牢飯民間故事

          牢頭,牢頭,十人見了九人愁。監(jiān)牢里看管犯人的叫牢頭,又叫禁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牢頭嘛,就得在犯人頭上撈錢。哪怕是親姨娘、二大舅,誰進(jìn)來坐牢,也要撈他一把。

        話說有這么個牢頭,早上一睜開眼睛就想錢。哎,有個新來的犯人叫孫繼高,還沒敲出他一個錢來。這孫繼高是個窮秀才,吃了冤枉官司坐的牢,身上虱子倒不少,錢呢,一個也沒有。牢頭把他叫了出來,拳打腳踢,狠狠地揍了他一頓,還是敲不出一個錢來,就罰他到桂花樹跟前站著——就是叫他蹲在尿桶邊上。

        牢頭打人打得累了,往板凳上一躺,迷迷糊糊睡著了。忽然牢門外面一聲大叫,那聲音又尖又響,像打了個炸雷。

        “開門!我是送飯的?!狈溉俗?,飯得由家里送,這是古時候的規(guī)矩?!八偷暗摹偷椒醴咳シ跣▲喿印!?p>

        “送飯的。”

        “哦,是送炭的,送到炭行去。”

        “哦,你聽錯了,我是給我二叔孫繼高送牢飯的?!惫?,來得正好!在孫繼高身上沒撈到錢,我就在你送飯的身上撈。牢頭一骨碌爬起來,問道:“送飯的,你可有錢?你可有禮?”

        送飯的說:“我無錢無禮?!崩晤^一聽火了,脫下一只鞋子,在地上打得噼啪噼啪響,一邊打一邊吼:“好,無錢無禮。孫繼高,看我今天不打死你!”

        送飯的一聽急了,帶著哭聲嚷嚷道:“別打我二叔,我有錢有禮?!笨刹?,一嚇唬就把錢給嚇唬出來了,牢頭心中暗暗得意:“瞧你這個送飯的,早說有錢有禮,也省得我打爛了一只鞋底。”他從門洞里伸出一只手來說道:“要我開門,有錢拿錢來,有禮送禮來!”送飯的身上只有一個小銅錢,只好掏出來,放在牢頭的手心里,叫一聲:“大爺,你替我收著?!?p>

        果然錢到門開,牢頭一看,咦,送飯的是個小姑娘?!昂伲闳瞬淮螅韲档共恍 =衲甓啻罅??”

        “十歲。”

        “叫什么名字?”

        “端午戴?!?p>

        “端午戴”,哪有叫這樣的名字的?牢頭一琢磨,嘿,這丫頭叫我猜謎呢,好玩,好玩。他就猜起小姑娘在端午節(jié)戴的花兒來。梔子花?不對。南瓜花,不對。大椒花?也不對。

        送飯的小姑娘說:“我媽說:清明不戴柳,變成老黃狗;端午不戴艾,變成老鱉蓋。我在端午生,名字叫小艾。”

        “哦,你叫小艾。你送飯,是轉(zhuǎn)牢送,還是提牢送?轉(zhuǎn)牢送嘛,你這碗飯讓犯人一個個傳過去,他們一個吃一口,傳到你二叔手里,飯吶,就沒有了。提牢送嘛,你把飯擱在這里,先到桂花樹跟前找著你二叔,回來再把飯給他送去?!?p>

        “那我提牢送?!毙“瑒偡畔嘛埢@,又提了起來,“不行,莫讓狗把我的飯吃了?!薄昂f!監(jiān)牢里哪來的狗呀?”小艾放下飯籃,說了聲:“請大爺看著?!彼哌M(jìn)黑洞洞的牢房,在尿桶旁邊找著她二叔。兩個人一見面,忍不住一齊放聲大哭。叔侄倆哭得傷心,那牢頭卻笑得開心。他想:好咧!我把這飯吃掉,中午就不用燒鍋了,又省了兩個錢。他從飯籃里拿出飯碗,剛剛扒了兩口,一聽不好,里邊哭聲停了,小艾就要回來取飯了,他急忙把飯碗放進(jìn)飯籃里。真是小艾回來了,她一看飯少了,就蹲在地上哭起來。

        “你吃了我的飯,你吃了我的飯!”牢頭犟嘴說:“我可沒吃,是狗吃的?!薄澳阏f的,監(jiān)牢里哪來的狗呀?是你吃的?!薄拔页缘??嘿,你搜好了。”這還用搜,牢頭的胡子上還粘著飯粒兒呢。

        牢頭死不認(rèn)賬,轉(zhuǎn)眼一想,哄她說:“你從家里來的時候,飯是熱的,路上風(fēng)一吹,飯就冷了,就收縮起來?!彼贿呎f,一邊拿筷子把飯拌得松松的,“你看,飯不是跟以前一樣多嘛,快給你二叔送去吧。他幾頓沒吃,腸子都餓細(xì)了?!?p>

        小艾沒法,只好捧著飯碗,給她二叔送去了。

        牢頭心里想,才吃了幾口飯,還推說狗吃的,太不合算了。他摸著下巴,眼珠子骨碌碌一轉(zhuǎn),看小艾的那只飯籃倒還值幾個錢,就把它藏在墻角里,抓了一把稻草蓋住了。

        小艾侍候她二叔吃完飯,拿著碗筷出來,時候不早,該回家了。咦,飯籃呢?

        牢頭說:“啊,你帶了籃子來的?大爺怎么沒看見!”“我就放在這里的,除了大爺你,又沒人來過?!薄昂f!我大爺能拿你的籃子嗎?”“就是你拿的,就是你拿的!”小艾一邊哭,一邊叫。牢頭一想:不好,這丫頭嗓門大,一哭一鬧,叫人家聽見了,多不好意思。要是讓獄官四老爺聽見了,更不得了,說不定這差使當(dāng)不成,還得挨一頓打,還給她算了。他這么想著,就走到墻角邊,用腳一踢,小艾的飯籃就從稻草下面滾了出來。

        “小艾呀,小艾,你自己把籃子放在墻角里,還賴我大爺拿你的。讓四爺聽見了,我大爺不就倒霉了嗎?”牢頭說漏了嘴了。小艾抹了眼淚,笑了,她想起那個小錢來,把碗筷放進(jìn)飯籃,轉(zhuǎn)身對牢頭說:“大爺,我還有個錢呢?”牢頭沒想到小艾會來這么一招,搔著頭皮說:“那個小錢,不是給我大爺作開門禮的嗎?”“我說請你替我收著,可沒說給你?!?p>

        小艾當(dāng)時真是這樣說的!牢頭招架不住了,就說:“那個錢嘛,大爺買了黃煙啦;黃煙嘛,大爺吸完啦。走吧,走吧!”

        小艾就是不走,他牢頭干嗎白要人家的錢呢?一想,他才說過,讓四老爺聽見了,他得倒霉。這四老爺是誰呢?管他呢,反正牢頭就害怕四老爺。想到這里,小艾大聲嚷嚷起來:“四老爺,禁子大爺把我的錢拿走了,禁子大爺把我的錢拿走了?!彼@么一叫,牢頭真?zhèn)€嚇慌了。

        “別叫,別叫!大爺是逗你玩的呀!”牢頭掏呀,掏呀,掏了好半天,才把那個小錢掏了出來,“喂,喂!我大爺能要你的錢嗎?給你,給你,去,去,去!”

        小艾拿了錢,提著飯籃,走出牢門回家去了。

        6、吳章遇仙人民間故事

          明朝萬歷末年,廣東順德縣有個叫吳章的人,他素好神仙之術(shù),又很喜愛音樂。他在鄉(xiāng)里出任一個最基層的小吏。在某一年的五月份,吳章把鄉(xiāng)里收上來的糧食送到縣里后,就踏上了歸途。途中,吳章在一家旅店里吃了一些新收的荔枝,并把吃剩的幾枚荔枝放在衣囊中,準(zhǔn)備帶回去給家人吃。

          吳章走著走著,天漸漸的黑了下來,一輪明月高懸空中。這時他忽然聽到一陣陣吹奏笙、簫等樂器的聲音。對音樂極感興趣的吳章,朝著發(fā)出聲音的方向走了過去,抬頭一看,只見一隊仙人乘著祥云,隊列前面的仙人舉著旌幢,中間的仙人們簇?fù)碇惠v彩車,后面還有十余位從者。他們都穿著色彩繽紛的美麗衣衫,有的駕著青牛,有的騎著白鹿,手中各執(zhí)樂器。細(xì)聽其所奏的樂曲,美妙絕倫,都是吳章在人間未曾聽過的仙樂。

          吳章見此情景,拼命奔跑追趕仙人。跑著跑著,他只覺得身子越來越輕,好像已經(jīng)離地而起,但吳章無暇考慮自己的狀況,心里只想著要跟著仙人走。就這樣,他慢慢的追上了仙人們。不久,天也開始漸漸明亮起來了,此時,仙人隊列中的一個人對吳章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了很遠(yuǎn)的路,你不怕找不到回去的路嗎?但吳章根本沒想這些,而是問道:請問坐彩車的是誰?那位仙人回答道:那是我泰山之主碧霞元君,他巡游南極時,炎海天妃設(shè)凝冰果會招待,留宴三日,今日才返回宮中。

          仙人一說完,轉(zhuǎn)瞬間祥云四散,眾仙隱去,吳章則飄飄悠悠的慢慢落到了地上,剛好落到了山東布政司的大院之內(nèi)。剛好這時,人們正早起開門,一見他便以為是盜賊,將他送到了管治安的地方衙門。衙門官員仔細(xì)詢問他,吳章把事情詳細(xì)說了一遍,官員很吃驚,命人搜他的身,發(fā)現(xiàn)了衣囊中的新鮮荔枝。新鮮荔枝在當(dāng)時的山東是不可能有的。這樣官員們才相信了他的話,派人將他送回了廣東順德。從此以后,吳章覺的渾身輕盈,活到了九十八歲。

        7、自取其辱民間故事

          賈秀才和后山天柱觀的陳道士是一對好朋友。賈秀才自以為有著一肚子墨水,張口就是之乎者也,而陳道士修研道家學(xué)說以外,對儒學(xué)也頗有研究,因此兩個人交談很是投機(jī)。這幾天陰雨連綿,賈秀才呆在家里很是煩悶,因此天剛放晴他就來后山找陳道士聊天。

          遠(yuǎn)遠(yuǎn)地看見陳道士站在道觀門前,原來這幾天雨水太多,弄得道觀廚房漏水,一日三餐做飯極不方便。昨天陳道士派了小道士去山下請人修理,約好一個姓倪的泥水匠人今天上午過來,所以在這里候他。

          賈秀才問:“姓倪的泥水匠人,可是那個什么倪麻子么?” 陳道士說:“不曉得。怎么了,你認(rèn)識那個人?” 賈秀才說:“人我倒沒有見過,只是聽說此人狂妄得很。自稱博覽群書,人前人后自封儒匠!早晚碰到我的手上,定要教訓(xùn)他一番!” 陳道士說:“若是此人,今天可不就是一個機(jī)會?!痹捯魟偮洌鸵娨粋€人扛著尺桿、拎著瓦刀走了過來。這人長一臉****子,又是一身工匠打扮,正是泥水匠人倪麻子。賈秀才見倪麻子腳上穿一雙靴子,怕打滑,在靴底鑲了兩排銅釘,本地叫做釘靴。穿著釘靴一路走過,在濕地上自然留下許多麻坑。他眼珠子一轉(zhuǎn)就有了主意,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后說道:“聽說你自稱儒匠,能對對子嗎?” 倪麻子一看他那挑戰(zhàn)的姿態(tài),就不屑地說道:“什么對對子,不就是那些小兒科的玩意兒嗎?有什么不能!” 賈秀才暗叫一聲好大的口氣,說道:“那你就聽好了!”搖頭晃腦地吟道: 釘靴踏地泥麻子。

          陳道士首先叫了一聲好。這上聯(lián)罵了人還讓你無可辯駁。陳道士怕倪麻子聽不出上聯(lián)里倪、泥同音的妙處,還特意提示說:“這位匠人,不要以為人家罵了你,人家說的那可是泥巴的泥!” 賈秀才更是洋洋得意,問:“能對出下聯(lián)嗎?” 倪麻子說:“對出來只怕你不愛聽?!辟Z秀才料定這泥水匠對不出來,越發(fā)催得緊了:“斗聯(lián)無非圖個樂趣,你怎么知道我不愛聽?” 倪麻子瞧見賈秀才披了一件黑油油的皮大衣,早把下聯(lián)想好了,因此不動聲色地吟道: 皮襖披身假畜生。

          陳道士張了張口,卻沒有說出話來。平心而論,這個下聯(lián)對得更妙,罵人卻更加入木三分。 賈秀才也是干氣沒有話說。自己罵人在先,此刻也只能眼睜睜地吃大虧。

          倪麻子也學(xué)陳道士欲蓋彌彰的口氣,淡淡地補了一句:“我說的假畜生,是真假的假?!?見老朋友吃虧挨罵,陳道士自然是不服氣的,說道:“泥水匠自稱儒匠,果然名不虛傳。我也有一個上聯(lián),煩你作對。”接著開口吟道: 匠名儒匠,君子儒,小人儒?

          輪到賈秀才拍手叫好了。且不說這個上聯(lián)里邊含了兩個匠字、三個儒字,對起來極其困難。更重要的是,這個上聯(lián)典出《論語·雍也》:“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彼幌嘈拍呗樽右粋€泥水匠人真的讀過儒家經(jīng)典,就在一旁等著看倪麻子出丑。

          出乎他們意外的是,倪麻子未加思索,張口就吟:人號道人,餓鬼道,畜生道? 這個下聯(lián)讓人實在無可挑剔。而且這個下聯(lián)同樣用典,餓鬼道與畜生道是六道輪回中的兩種,雖然典出佛教,但拿來回應(yīng)上聯(lián),罵陳道士可謂別出心裁,翻出新意了。 兩個人本想以各自的學(xué)識嘲弄一個泥水匠人,結(jié)果卻是自取其辱,一時間面面相覷,無比尷尬。

          最后還是倪麻子給了他們一個下臺的梯子,倪麻子說:“天不早了,帶我去修補漏水的房子吧?!?/p>

        8、御賜錦盒民間故事

          康熙大帝英明一世,及至垂暮之年,卻被幾個兒子爭嫡奪儲之事,弄得心力交瘁,疲憊不堪。見康熙老爺子為百年之后的傳位之事,終日焦灼,郁郁寡歡。一個資深的老太監(jiān),便講了一個“九狗出一獒”的故事,給康熙解悶。

          啥叫“九狗出一獒”呢?就是趕上一窩子下九個狗崽時,便可出一條獒。獒是犬中“極品”,威武如獅,勇猛似豹,雄健剽悍。好狗護(hù)四鄰,可一獒便可護(hù)得一村安寧。然而,要得此獒,須將這一窩九只狗崽扔進(jìn)地窖,鎖了窖門,斷奶斷食。待其餓極相互殘食,最后所剩一犬,就是獒。

          康熙聽罷此故事,茅塞頓開。此后,便不再立太子,也不再立遺詔,而效仿“九狗出一獒”之法,對皇子們放任自流,無為而治,優(yōu)勝劣汰,“?!闭邽橥?。在這場“斗智斗勇斗狠玩深沉”的腥風(fēng)血雨中,四皇子胤禛“?!背鰹椤伴帷?,繼位登基。為雍正皇帝。此前,康熙臨終之際,賜給身邊伺候他的幾個太監(jiān)每人黃馬褂一件,錦盒一個,后又各賜藥酒一盅,令其飲后失語,遣散出宮。那個講“九狗出一獒”的資深老太監(jiān),自然也在其例。

          雍正君臨天下,勵精圖治。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同時開恩科取仕,選拔棟梁之材,分赴到各洲府出任實職,推行新政。新科探花楊炳受封為灤洲知州,統(tǒng)管灤河治理事務(wù)。

          這灤洲,地處灤河下游,京畿東隅,翹翹腳,便可夠著紫禁城的門樓子。這里的地方官員多與京官勾搭連環(huán),爭相攀附王公大臣,把觸角伸進(jìn)朝廷。盤根錯節(jié)的關(guān)系網(wǎng)和一條連年水患的灤河,造就哺育了一大批貪官污吏。

          新任灤洲知州楊炳到任后,秉承皇上旨意,除貪官,罷污吏,大刀闊斧的整頓吏治,推行新政,頗受灤河兩岸百姓愛戴。

          雍正三年,灤河遭遇特大水災(zāi)。楊知州一面組織災(zāi)民搶險自救,一面向朝廷急報,請求賑災(zāi)。朝廷亦知灤洲地處皇都腋下,安撫不好,災(zāi)民便會涌進(jìn)京城。便撥下大量錢糧賑濟(jì)灤河兩岸災(zāi)民。

          恰趕此時,知州的母親老夫人,突患痰化之癥,半身不遂,癱在了炕上。知州大人少年喪父,家境貧寒。全靠母親紡線織布賣錢供他讀書,考取了功名。今見母親得此重病,他再也無心過問政務(wù),終日守在母親跟前端湯喂藥。以盡孝道。再說這洲府衙門的大小官員,一時失去了管束,見著朝廷撥來的錢糧,哪有不貪之理。幾經(jīng)扒皮后等到了災(zāi)民頭上,就所剩無幾了。搞的灤河兩岸,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楊知州對此卻一無所知,只顧遍請名醫(yī),一心為母親整治。可卻不見半點療效。忽一日,家人稟報,門外有一個老啞巴不知何事,要往府里硬闖,已被門房當(dāng)值攔在了門口。知州聞言趕緊來到門口,早有人上前說,這個啞巴,就是近年來名滿灤河兩岸的游醫(yī)“啞巴郎中”。他慣以偏方怪著整治疑難雜癥。一向行蹤飄忽不定,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今日定是為老夫人之病而來。楊知州聞言趕緊把啞巴郎中讓進(jìn)府來。啞巴郎中不待落座飲茶,便隨知州來到老夫人屋里。心神入定后,為老夫人切了一陣脈,便恭身退出,來到客廳,揮筆寫下一計藥方后揚長而去。等知州大人追出門來,早沒了啞巴郎中的身影。

          知州轉(zhuǎn)回客廳細(xì)看藥方,見上面寫到:直針山棗樹所結(jié)酸棗八斗,病人自采釀醋,日飲三盅,一年后可行走自如。見母病可醫(yī),知州興奮的直措手,可又轉(zhuǎn)念一想,普天之下,山棗樹的針刺都是帶鉤的,這直針山棗樹到哪去找呀?知州正在犯躇發(fā)愁之際,發(fā)現(xiàn)藥方背面有一行小字,翻過來一看,寫的是:緣灤河北行三百里,至灑河橋,往東走八里到灤陽,灤陽之東有一山,叫皇太子山。山中遍生直針山棗樹。

          次日早起,楊知州輕裝簡從,親自背著母親出城來到河邊碼頭,搭乘一條上水北行的商船,逆水北上。一路行來,只見沿河兩岸,到處都是水患留下的頹敗景象,坍塌的房屋,歪倒的樹木,淤毀的莊稼------一片狼籍,慘不忍睹。再看那岸上百姓,一個個衣衫藍(lán)縷,滿臉菜色,正成群結(jié)隊的逃往他鄉(xiāng)。見此情景,楊知州不由大吃一驚,冒出了一身冷汗。若不是親眼所見,就是說出大天來,他也不會相信,自己轄管的地界,會是這樣一副慘象。朝廷撥來的那一批又一批的賑災(zāi)錢糧呢?難道這也有人敢截留私吞不成?楊知州暗暗咬牙道,這些個見了銀子忘了命的貪官污吏,真是膽子比倭瓜還大,看本知州咋收拾你們。

          等船行至灑河橋,知州背母親上了岸。老夫人申明大義,強令知州大人就此原路返回洲府,賑濟(jì)災(zāi)民,辦理大事。說,我兒身為朝廷命官,吃著國家俸祿,就該對上為皇上辦好差事,忠心不二;對下要善待百姓,勤政愛民。自古道,忠孝不能兩全,我兒若為盡孝道,而不顧灤河兩岸災(zāi)民生死,耽誤了朝廷的差事,為娘寧肯跳進(jìn)灤河淹死,也不讓我兒背上這千古罵名。見母親把話說到這份上,知州大人只好托付隨從照看好老夫人,自己便又坐了下水的船只,直奔灤洲而去。

          老夫人叫隨從雇了一掛老牛車坐著趕路。車把勢是地道的本地人,一路上,也不用問道,便把牛車直接趕到了灤陽東面的皇太子山下。隨從付過車腳錢,便把老夫人背進(jìn)山腳下的一戶人家落腳。山里人實在、好客,對老夫人和隨從親親熱熱的當(dāng)親戚待。吃過晚飯后,主人特意點起了過年點剩下的半根蠟燭,講述了這皇太子山的來歷,讓人明白了這座山上的山棗樹針刺為啥不帶鉤。說是在唐朝的一次戰(zhàn)亂中,宮里的娘娘逃難由此山經(jīng)過,被山棗樹針刺鉤住了衣裙,便隨口說了句,這討厭的山棗樹,長的渾身針刺也就罷了,干嗎還要帶鉤呀。山棗樹見娘娘惱了,惟恐惹禍上身,便趕緊把鉤伸直。自此后,這座山上的山棗樹針刺就都成了直針,沒有了鉤刺。恰巧娘娘在這座山上生下了太子,這山便由此得名叫皇太子山。

          第二天,老夫人便讓隨從把她背上皇太子山去摘野酸棗。等到了山上一看,這遍山的山棗樹,還真沒一棵是帶鉤刺的,全是直針。

          自此后,隨從每天把老夫人背到山上摘棗。開始時,老夫人是吃力的爬著摘,慢慢的就扶著巖石或樹木站了起來,后來又能夠讓隨從攙扶著挪動了。每天摘棗,手也漸漸的隨和靈便了。

          等上報朝廷罷黜了洲府上下的大小貪官污吏,如數(shù)追回了朝廷下?lián)艿馁c災(zāi)錢糧分發(fā)于民,安撫災(zāi)民重建家園后,已是寒來暑往、白露為霜的晚秋時節(jié)。知州大人這才顧的上滕出手來去接母親。當(dāng)他到了皇太子山根下時,老夫人正在山半腰采摘野酸棗,他急切的連喊了兩聲娘,就見老夫人挎著半藍(lán)野酸棗,挪動著兩只粽子似的小腳,從山坡上順著羊腸小道走了下來。知州大人一下子驚呆了。他做夢也不會想到,當(dāng)初是自己把母親背下船的,這還不足百天工夫,母親竟能自己在山路上行走了。至此,楊知州豁然開朗,一下子明白了啞巴郎中的良苦用心。其實這摘棗釀醋,不過是個引子罷了,由此讓老夫人每日爬山,活動筋骨,迫使老夫人一點一點的恢復(fù)腿腳功力,這才是那個藥方的內(nèi)涵所在。而特意點名要用皇太子山的無鉤刺山棗樹所結(jié)酸棗釀醋,其目的無非是要引知州大人緣河北上,看看沿河兩岸那觸目驚心的災(zāi)后慘狀。好讓他跳出“孝道”的小圈子,去拯救災(zāi)民,安撫這灤河兩岸的蕓蕓眾生。

          等知州大人帶著母親親自采摘的八斗野酸棗,和老夫人及隨從坐船順?biāo)?,打道回府時,真有一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興奮,暢快,心曠神怡,爽!

          不料,楊知州樂極生悲,剛到灤洲碼頭下船,就被京城來的欽差奉旨拿下,打入囚車,押回了京城。圣旨上說:經(jīng)查,灤洲知州楊炳,曾作詩曰:春來草返青,夜盡天復(fù)明??梢娖湫拇娈愔荆瑘D謀不軌。“返青”(反清)“復(fù)明”,這可是滿門抄斬之罪呀。

          其實,楊炳雖為漢人,可他十載寒窗,終得金榜提名,并被雍正親點探花及第,又授灤洲知州。他就是肝腦涂地也難報皇上的知遇之恩呀,哪來的什么“心存異志”“反清復(fù)明”啊。只因他上任以來,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傷人太多,傷的又太深。這才有人心懷叵測,無中生有,羅織罪名,欲制他于死地。而他那兩句閑詩,又恰好授人以柄。竟管是斷章取義的歪曲和別有用心的陷害,可他卻有口難辯,無法說清。這就是令人談虎色變,讓朝野噤若寒蟬的大清“文字獄”。

          雍正四年秋,楊炳一家四口被押赴西市行刑斬首。當(dāng)日,雍正親臨法場坐陣,以警示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時值午時三刻,三聲追魂炮響,監(jiān)斬官手拿令牌剛要擲地,張嘴吐出半個“斬”字,就見從人群里擠出一個身穿黃馬褂的老人徑直跑到雍正駕前,雙膝跪地雙手捧一錦盒奉上。待雍正打開錦盒一看,不由大吃一驚。隨即下口諭,赦楊炳一家無罪。穿黃馬褂的老人給雍正磕過頭后,趕緊起身跑過去,讓兵卒們給楊炳及家人除去枷鎖。楊炳淚眼相辯,在皇上駕前救下他一家老小性命的這個人,竟然是啞巴郎中

          不錯,恭喜你,猜對了。這啞巴郎中,正是當(dāng)年康熙臨終時遣散出宮的太監(jiān),而且就是給康熙講“九狗出一獒”的那個資深老太監(jiān)。可他到底憑著啥東西,讓剛愎自用、惟我獨尊的雍正皇帝,當(dāng)場赦免了灤洲知州楊炳一家呢?答案就在當(dāng)年康熙御賜的那個錦盒里。

          當(dāng)年,康熙采用“九狗出一獒”之法,確立自己百年之后的繼位者。雖說康熙在有生之年,難以知曉將來的繼位者會是哪位皇子,可他料定,既能力挫群雄奪得此位,必是大智大勇,惟我獨尊,剛愎自用之人。此人登基后,為祛除我大清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沉疴積弊,定會下猛藥、用重典,大破大立。而重刑之下,必出冤獄。為遏止新帝錯殺忠良,妄殺無辜,康熙便在臨終之際,將身邊太監(jiān)委以重任,“遣散”出宮,以行醫(yī)、剃頭、貨郎、打把式賣藝乃至討飯行乞為業(yè),行走市井,往來村鎮(zhèn)。暗中窺察縣洲府等各處官員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一旦有忠良清官被污陷入獄而危機(jī)生命時,這些賦有特殊使命的太監(jiān),便可身穿御賜黃馬褂進(jìn)京,將御賜錦盒面呈新皇陛下。

          雍正打開錦盒,為啥要大吃一驚,并立下口諭,當(dāng)即赦免了灤洲知州楊炳一家呢?原來在錦盒里裝著康熙生前御筆親書的《赦詔》:經(jīng)查,此人為我大清之忠良。立赦。欽此。落款處,加蓋著康熙的朱紅大印。

        9、創(chuàng)辦實業(yè)民間故事

          在中法戰(zhàn)爭中,七十歲的老將馮子材帶領(lǐng)廣西軍民英勇作戰(zhàn),打得法國侵略軍落花流水,贏得了中法戰(zhàn)爭的勝利。而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向朝廷推薦起用馮子材的,是兩廣總督張之洞。

          張之洞是直隸南皮(今河南南皮)人。祖父當(dāng)過福建古田縣知縣,父親做過貴州興義府知府。張之洞從小非常聰明,讀書很用功。公元1852年,張之洞考中舉人,這一年他才十五歲;公元1864年又中了進(jìn)士,當(dāng)了翰林院的編修。以后,他做過負(fù)責(zé)浙江鄉(xiāng)試的副考官,負(fù)責(zé)教育的湖北學(xué)政、四川學(xué)政。

          公元1881年,張之洞前往山西擔(dān)任巡撫。山西官場風(fēng)氣的腐敗,百姓生活的困苦,鴉片流毒的嚴(yán)重,對張之洞震動很大。他開始懲治貪官污吏,嚴(yán)禁鴉片,提拔人才。當(dāng)時,有個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傳教,他刊印了《救時要務(wù)》等小冊子,還舉辦了儀器、車床、縫紉機(jī)的展覽和操作表演。張之洞會見了李提摩太,讀了他的書,受到啟發(fā)。從那時起,張之洞產(chǎn)生了要辦實業(yè)的想法。

          公元1884年,法國侵略越南,中越邊境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張之洞立即上奏,提出加強云南、廣西的兵力,整修天津、廣東的海防。不久,張之洞被任命為兩廣總督,去廣東上任了。

          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前,張之洞向朝廷大力推薦馮子材;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為前線籌集軍餉、提供兵器,為贏得中法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xiàn)。

          張之洞越來越感到,中國與西方在軍事、經(jīng)濟(jì)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只有向西方學(xué)習(xí),大力興辦實業(yè),發(fā)奮圖強,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張之洞在廣東開設(shè)了水陸師學(xué)堂,創(chuàng)辦槍彈廠,購買軍艦,發(fā)展海軍,創(chuàng)辦用機(jī)器造錢幣的制錢局及銀元局,籌辦織布局和制鐵廠。這是他興辦實業(yè)的開始。

          張之洞大規(guī)模地辦實業(yè),是在到了湖北以后。公元1889年,他上奏朝廷,建議修筑一條從盧溝橋到湖北漢口的盧漢鐵路,這樣可以貫通南北的交通。他認(rèn)為修鐵路有不少好處,首先是可以把鐵路沿線的礦產(chǎn)、土特產(chǎn)品運出去,對改善百姓的生活有好處;其次是可以運輸軍隊需要的兵員和軍餉。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議,計劃將盧漢鐵路分北南兩段修筑,北段由直隸總督負(fù)責(zé)修筑,南段由湖廣總督負(fù)責(zé)修筑。于是,張之洞被調(diào)任湖廣總督。

          這一年冬天,張之洞到了湖北。除了籌辦盧漢鐵路,他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辦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上。由于是外行,他也鬧過一些笑話。為了籌建漢陽鐵廠,他打電報給駐英公使薛福成,要薛福成在英國訂購煉鋼廠需要的煉爐和機(jī)器設(shè)備。英國一家工廠的老板告訴中國的采購人員:“要辦鋼廠,必須先將那里的鐵礦石、煤、焦炭寄來化驗,這樣才能知道煤鐵的特點,可以煉哪種鋼,然后再訂購相應(yīng)的煉爐和設(shè)備。一點都不能馬虎?!?/p>

          誰知張之洞不以為然地回答:“中國這么大,什么東西沒有?何必先找煤鐵,再買煉爐和機(jī)器設(shè)備?只要照英國鋼廠用的買下來就行了?!?/p>

          結(jié)果,買回來的煉爐和設(shè)備安裝在漢陽,鐵用的是湖北大冶的,煤用的是安徽馬鞍山的。但是,馬鞍山的煤無法煉焦,沒辦法,只好從德國買來幾千噸焦炭,這樣從公元1890到公元1896年,花了五百六十萬兩銀子,還是沒有煉出一爐鋼。后來改用江西萍鄉(xiāng)的煤,但煉出來的鋼太脆,容易斷裂。張之洞這才知道他從英國買回來的煉爐和設(shè)備采用的是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鋼含磷太多,就容易脆裂。后來,他向日本借款三百萬元,買回堿性配置的煉爐和機(jī)器設(shè)備,終于煉出了優(yōu)質(zhì)的鋼。

          漢陽鐵廠到底還是建成了。它是一家鋼鐵聯(lián)合企業(yè),包括煉鋼廠、煉鐵廠、鑄鐵廠等大小工廠十個,工人三千名,外國科技人員四十名。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大規(guī)模使用機(jī)器生產(chǎn)的鋼鐵企業(yè),在亞洲也是首創(chuàng)的最大的鋼鐵廠,日本的鋼廠建設(shè)還比它晚了幾年。

          也是在這一時期,張之洞還辦起了湖北織布局,織布局有紗錠三萬枚,布機(jī)一千張,工人兩千??棽季洲k得比較成功,賺了不少錢。

          張之洞還創(chuàng)辦了制磚、制革、造紙、印刷等工廠,建起了湖北槍炮廠。辦實業(yè)需要大批的人才,所以張之洞也很重視教育,在湖北建立了農(nóng)務(wù)學(xué)堂、工藝學(xué)堂、武備自強學(xué)堂、商務(wù)學(xué)堂,還派遣留學(xué)生去日本,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jìn)的科學(xué)技術(shù)。

          張之洞辦實業(yè)、興教育,是為了維護(hù)清王朝的封建專制制度。不過,他有富國強兵的良好愿望,客觀上也促進(jìn)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和新文化的傳播。

        10、堯王嫁女民間故事

          堯王有兩個女兒,大閨女娥皇是養(yǎng)女,小閨女女英才是堯王親生的。堯王很喜歡他的兩個女兒,每次出巡,總是帶著她們一起去。
          堯王經(jīng)過多次考驗,覺得舜是個可靠的人,就將國君禪讓給他,又決定將兩個女兒嫁舜為妻。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傳為佳話的“堯之二女,舜之二妃”。
          娥皇和女英要同時嫁給了舜,姐妹二人心里都很高興。惟有堯妻心存一樁愁事,她總想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女英為正夫人,讓養(yǎng)女娥皇為偏房,堯王堅決反對。堯王出了三道考題,以才定先,能者為師,智者為導(dǎo)。堯妻只好同意。
          第一道考題:煮豆子。
          堯王給兩個女兒各十粒豆子,五斤柴火,先煮熟者勝。
          姐姐娥皇長年做飯,很有經(jīng)驗。鍋內(nèi)只倒了少量水,杯水車薪,時間不大,一會兒就煮熟了,柴還有余。妹妹女英卻相反,盛了一滿鍋水,水多柴少,柴火燒盡,水還未熱,當(dāng)然豆子更談不上熟了。堯妻心里真不好受,嘴里卻無法說。
          第二道考題:納鞋底。
          堯王笑著讓老伴取來一雙鞋底和兩把繩子,分給兩個女兒,每人一只鞋底和一把繩子,誰先納成,誰就為勝。姐姐娥皇常納鞋底,又熟練又有竅門;她把長繩子剪成短節(jié),納完一根再納一根,不到半天工夫,一只鞋底就納成了,還納得平平展展,又好看又耐實。女英用長長的一根繩子納,很費勁,繩子不時打結(jié),半天連半只都沒納好,還是歪歪扭扭,針腳也稀,又不平展。堯王不言語,堯妻心里非常生氣,暗暗盤算,準(zhǔn)備對策。
          臨出嫁動身之前,堯王又出了第三道考題:比誰快。先到歷山坡舜帝的住地者為勝。
          這時堯妻說話了:“娥皇是姐姐,理應(yīng)坐馬車,三馬一車更排場。女英是妹妹,理應(yīng)騎走騾,單人騎騾更一般。”堯王明知有偏,想據(jù)理力爭,可是出嫁的時辰已到,來不及了。只得如此,讓她們?nèi)グ伞?br />  妹妹女英騎走騾,抄小路飛快跑,姐姐娥皇坐馬車慢慢前進(jìn)。事有湊巧,女英走到半路,走騾突然下駒了。氣得女英罵道:“該死的騾子,偏在這時候下駒,真誤我的大事,以后別下駒了。”所以,騾子從此再不下駒。騾子下駒的地方,也因此得名為“落駒村”。
          這時,娥皇的馬車也趕到了。娥皇見妹妹急成這模樣,知道出事了,立即下車把女英拉上馬車,一同奔向歷山坡。
          舜帝和娥皇女英成親后,對兩個妻子百般疼愛,沒有偏正之分。姐妹兩人也齊心協(xié)力輔佐舜帝治理天下,做了許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11、獨眼大俠民間故事


          清咸豐年間,江南石門縣出了個有名的武士,名叫達(dá)臻,他自幼拜名俠為師,輕功劍術(shù)一流,還練成了一手金錢飛膘。他不但武功超人,更兼性情耿直,好打抱不平。
          這年開春,達(dá)臻被石門知縣聘為縣衙捕頭。一些地痞無賴、雞鳴狗盜之徒便收斂了許多,再不敢在地方上為非作歹。
          這年冬天,胡知縣的同鄉(xiāng)、曾是同科進(jìn)士的天臺縣知縣余衛(wèi)送來一信,說天臺近來出了個獨眼大盜,武功高強,臂力過人,使一柄純鋼砍山刀,占山為王,打家劫舍,騷亂百姓,余知縣無力剿捕,聽說石門有一名武功高強的達(dá)捕頭,特來求助。
          達(dá)臻當(dāng)天即動身,一路匆勿,幾天后趕到天臺縣城,已是黃昏,只見城門口貼著一張緝捕令,上面畫著一個獨眼壯漢。達(dá)臻匆匆看了一眼,問明縣衙所在,便徑自尋了去。那余知縣接著達(dá)臻,忙命準(zhǔn)備酒宴款待。席間,余知縣向達(dá)臻述說了天臺山獨眼大盜的罪孽,無非是騷擾百姓、燒殺奸擄等罪狀,把達(dá)臻聽得怒火填鷹,當(dāng)夜便要去天臺山捕那盜賊。余知縣大喜。達(dá)臻當(dāng)即問明天臺山路徑,辭別余知縣,向天臺山走去。
          達(dá)臻到天臺山時,天已微明,只見山下一字兒擺著數(shù)十口大鐵鍋,也不知是派什么用場,便沿石級上山,到山寨前,卻無人把守,便高聲大喝道:“盜賊快快出來受死!”
          里面聽得動靜,便走出于多個人來,為首一個壯漢,手提一柄砍山大刀,長得甚是威武,只可惜只有一只左眼,那右眼用一只黑罩罩著。
          達(dá)臻見這壯漢和天臺城門口緝捕令上的畫像甚像,便喝道:“你可是獨眼大盜?你騷擾百姓,犯下大罪,我奉命前來拿你!”
          那獨眼壯漢哈哈笑道:“你這官府走狗,竟敢口出狂言!”
          達(dá)臻大怒,將青虹劍一橫,一招白鶴沖天,直取獨眼壯漢咽喉,那獨眼壯漢見達(dá)臻來勢兇猛,將砍山刀一擺,一招五丁開山,格開青虹劍,隨手回了一招烏龍擺尾,化刀為劍,刀尖反刺達(dá)臻前胸,達(dá)臻忙回劍相阻。兩人一來一往,便在寨前斗起來。
          兩人斗了二十余回合,不分勝負(fù),達(dá)臻忽然長劍一收,回身就走。那獨眼壯漢正斗得性起,哪里肯放,縱身追來。忽然達(dá)臻左手一揚,喝聲:“著!”只聽得“噗”一聲,一支金錢鏢飛出,直奔獨眼壯漢面門,獨眼壯漢不曾提防,躲閃不及,正中左目,頓時鮮血迸濺。
          獨眼壯漢大叫一聲,身子晃了幾晃,卻用砍山刀拄在地上,不肯倒下。
          達(dá)臻一個鷂子翻身,返身擒住獨眼漢。那獨眼壯漢慘笑一聲:“你殺了我吧!”
          這時,那些小嘍羅卻不逃跑,反倒齊刷刷跪下道:“這位好漢,饒了我家寨主吧!他可是個好人哪!”
          達(dá)臻道:“若是好人,怎會上山當(dāng)了強盜!”
          眾嘍羅道:“這位好漢不知,今年天臺大旱,朝廷發(fā)下販災(zāi)錢糧,卻被那天臺知縣盡數(shù)貪污了,我們被逼無奈,才上山落草,劫持富家糧食,開鍋熬粥賑濟(jì)災(zāi)民,好漢若不信,山下那些大鍋就是明證,待天明,就有災(zāi)民前來討粥!”
          達(dá)臻半信半疑,挨到日出,果見山下災(zāi)民扶老攜幼,大批擁來,聽說山上的寨主被官府派人捉了,這些饑民竟擁上山來,齊刷刷跪在達(dá)臻面前:“這位官爺,饒了獨眼大俠吧!”
          “若沒有這位獨眼大俠施粥,我等災(zāi)民早就餓死啦!”
          一時間,慟哭之聲震動曠野。達(dá)臻心里思忖道:“難道自已真的上了余衛(wèi)的當(dāng)?”
          他望著跪地不起的饑民大叫道:“鄉(xiāng)親們起來吧!”
          眾饑民哀哭道:“官爺不放了獨眼大俠,我等就跪死在這里了!”
          有人道:“獨眼大俠如今雙目失明,難道官差還要捉他去么!”
          “真是好人多災(zāi)啊!”
          達(dá)臻望著眼前情景,不由得羞愧萬分,猛然,他揚起右拳,翹起大拇指,朝自已的右眼戳去,大家沒來得及反應(yīng)過來,只聽得達(dá)臻悶哼一聲,一股鮮血從達(dá)臻右眼噴射而出。
          達(dá)臻忍痛大叫道:“眾位鄉(xiāng)親,我達(dá)臻有眼無珠,聽信了贓官的話,害了獨眼大俠,如今我自毀一目,以示懲罰!”
          “大俠!”饑民們重新又跪下,一片號哭之聲。
          從此,天臺山一帶又有了一位獨眼俠客,專門殺貪官,除惡霸,官府罵他為"獨眼大盜",百姓則尊他為“獨眼大俠”。 

        12、黃鼠狼的傳說民間故事


          從前有個財主,家里后院夜里經(jīng)常聽到吆五喝六的劃拳飲酒聲。一天,長工們悄悄伏下來瞧個究竟。二更時分,只見一群拖著長尾的人倏乎而至,開始喝酒,喝到搖搖晃晃,都變成了黃鼠狼,揚長而去。
          人們悄悄尾隨著來到一座墳地,見長尾巴們一下子從碑下一個洞口鉆了進(jìn)去。第二天,財主就讓人在洞口布了許多鐵夾子??擅看芜B一只黃鼠狼也沒逮到,鐵夾子卻被扔得到處都是。有一個長工叫張三,夸口膽大,人稱“河北張三”,自告奮勇要到洞前看個究竟。他布完夾子后,手持一把砍刀爬上洞邊一棵高樹。太陽剛落山,只見有一團(tuán)黑乎乎的東西冉冉從洞口飄出……
          那是一位穿青衣的老者,白須當(dāng)胸,拄一根木杖,仿佛仙翁臨凡——身后卻拖一根尾巴。老者將鐵夾子三下五除二撥到一邊,很生氣地自言自語:“哪個混帳東西在路上放這么多夾子,弄得孩子們都不敢出門。”
          張三仿佛走了三魂六魄,砍刀脫手而落。說來也巧,刀正砍在老者尾上。只見一道火光,破空直下東南而去……
          財主家后院自此安靜。忽一日,有外地來人尋訪“河北張三”,說家中有怪作祟。請了多少法師,總無效果。那怪每來時,便先作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河北張三那一下!”
          張三有了那一刀作底,便欣然前往。晚間趁那怪飲酒不備,一刀甩劈過去。一聲慘叫,復(fù)見一道火光奪門而出。天明后,張三循點點血跡追到村外黑樹林中一個被草叢掩著的洞口,沿洞匍匐而入,至洞底,驚異地發(fā)現(xiàn)洞底竟也有瓦屋堂舍,儼然大戶人家。早有一老者率男女老幼數(shù)人跪接張三,言道知錯,哀求張三念他們千年修行不易,饒過這次,并愿意將女兒嫁與張三為妻。張三心中不忍,又見其女貌若天仙,便欣然在洞中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