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一等獎》屬于教學設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一等獎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演示:(王寧圖片)。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小朋友,他就是王寧,他是班上的勞動委員??墒?,你們想知道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選我》。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提問:(我是誰?他選自己干什么?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二、初讀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讀給同桌聽,互相糾正讀音。
3、讀讀想想,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他為什么要自己選自己呢?
4、檢查反饋。
(1)課件出示生字詞:勞動委員補選教室王寧楞住親切集體掌聲
采用多種方式認讀詞語,學生開火車讀、比賽讀、學生領讀。
(2)出示生字:
1)、指導讀音:生字,掌、室聲母是翹舌音,寧、愣、掌韻母是后鼻音,寧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確。
2)、委、寧等字,可啟發(fā)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愣、掌、補三個字的偏旁和字義有內在的聯(lián)系,可結合語境,讓學生說說三個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關系,并可指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已的生活組詞、說話。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文中的王寧、全班同學和老師的不同角度談談看法。
二、朗讀感悟
1、王寧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呢?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我們還要再認真地讀讀課文。
(1)請4個小朋友讀課文,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
(2)集體評價。
2、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課文是怎么寫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重點朗讀感悟。
(1)多媒體出示句子以及教室里靜悄悄的圖片: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
a、該怎樣才能讀好這幾句話呢?誰來試一試?
b、引導學生討論:從靜悄悄的突然這些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2)多媒體出示句子: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為什么要選自己?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a、我們怎樣讀林老師的話呢?
b、王寧的話該怎么讀呢?我們先學著給他說的話加上提示語。(如:王寧認真地說王寧誠懇地說王寧笑著說等)
c、給王寧的話加上提示語后再讀一讀。
d、師生對讀王寧和李老師王寧的話。
(3)多媒體出示句子: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掌聲)
a、齊讀,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b、是呀,教室里這一片掌聲就是全班小朋友的心聲,這時小朋友們會怎么說呢?
四、表演體驗。
小組內進行后,選出代表匯報展示。
五、拓展深化。
1、假如你是王寧,當選勞動委員后會做些什么?
2、假如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講些什么?請準備之后,說一說。(競選崗位可以是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小組長等)
六、寫字指導練習。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
2、觀察字形結構,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范寫,指導重點筆畫,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是丨等。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2、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演示:(王寧圖片)。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小朋友,他就是王寧,他是班上的勞動委員。可是,你們想知道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選我》。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提問:(我是誰?他選自己干什么?他為什么要選自己?)
二、初讀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讀給同桌聽,互相糾正讀音。
3、讀讀想想,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他為什么要自己選自己呢?
4、檢查反饋。
(1)課件出示生字詞:勞動委員補選教室王寧楞住親切集體掌聲
采用多種方式認讀詞語,學生開火車讀、比賽讀、學生領讀。
(2)出示生字:
1)、指導讀音:生字,掌、室聲母是翹舌音,寧、愣、掌韻母是后鼻音,寧是多音字指導學生讀準確。
2)、委、寧等字,可啟發(fā)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愣、掌、補三個字的偏旁和字義有內在的聯(lián)系,可結合語境,讓學生說說三個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關系,并可指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已的生活組詞、說話。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文中的王寧、全班同學和老師的不同角度談談看法。
二、朗讀感悟
1、王寧為什么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呢?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我們還要再認真地讀讀課文。
(1)請4個小朋友讀課文,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
(2)集體評價。
2、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課文是怎么寫的呢?請同學們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重點朗讀感悟。
(1)多媒體出示句子以及教室里靜悄悄的圖片: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
a、該怎樣才能讀好這幾句話呢?誰來試一試?
b、引導學生討論:從靜悄悄的突然這些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2)多媒體出示句子: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為什么要選自己?王寧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a、我們怎樣讀林老師的話呢?
b、王寧的話該怎么讀呢?我們先學著給他說的話加上提示語。(如:王寧認真地說王寧誠懇地說王寧笑著說等)
c、給王寧的話加上提示語后再讀一讀。
d、師生對讀王寧和李老師王寧的話。
(3)多媒體出示句子: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掌聲)
a、齊讀,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b、是呀,教室里這一片掌聲就是全班小朋友的心聲,這時小朋友們會怎么說呢?
四、表演體驗。
小組內進行后,選出代表匯報展示。
五、拓展深化。
1、假如你是王寧,當選勞動委員后會做些什么?
2、假如參加班干部競選,你準備講些什么?請準備之后,說一說。(競選崗位可以是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小組長等)
六、寫字指導練習。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
2、觀察字形結構,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范寫,指導重點筆畫,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是丨等。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
【小編寄語】《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優(yōu)質教學案例。課堂實錄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情景再現(xiàn),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可親、可近、可學、可用,非常有益處,一起來看看吧!
《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
1、 認識課文的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感悟課文內容,理解體會“我選我”的理由。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17課時,電:第17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選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2、課件演示:播放多媒體課件(王寧自我介紹)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王寧是怎樣當上勞動委員的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選我》來了解。(板書課題)
二、對話平臺
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不明白的地方研究一下。
識字
1、 用小黑板出生字詞,多種形式進行認讀。
2、 同桌利用生字卡片進行互相讀互相正音。
3、 開展“一字之師”游戲。自己選擇一個字,上臺領讀、組詞,并說說記憶的方法。
4、 齊讀生字詞。
朗讀
1、 學生練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讀得流利。
2、 分段朗讀展示,讀后點評。
3、 通讀全篇。
寫字
1、 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讀。
2、 觀察字形結構,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3、 教師范寫,指導重點筆畫,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是“丨”等。
4、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總:第18課時,電:第18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 通讀課文,了解讀書情況。
2、 復習生字,選擇喜歡的生字說一句話。
精讀
1、教師范讀,學生評價。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抽讀,師生點評,加以指導。
3、小組分角色朗讀。
3、 表演。小組內進行后,選出代表匯報展示。
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
品讀
1、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討論:從“靜悄悄的”“突然”這些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
2、 齊讀最后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3、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全文。引導學生可通過多方式的朗讀或看插圖、同桌交流等形式進行體會。
練習
1、 出示課后“我會讀”的句子,多種形式練讀。
2、提問: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說法不同,意思相同)
3、照樣子說一說。
李強是我的好朋友。 是我的好朋友。
是 。
強調練習過程,讀中感悟,加強引導,學用結合,提高能力。
拓展
假如你是王寧,當選勞動委員后會做些什么?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相關資料: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的作用。 ──愛因斯坦
板書設計:
6 我選我
熱愛勞動
像——那樣
關心集體
以上內容來自《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希望能幫助教師朋友們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4、《我選我》課堂教學實錄
一
師:黑板上有兩組詞語,誰會念?
生:(讀第一組)補選 愣住 親切掌聲
師:老師沒教,你都念對了!掌聲!(生鼓掌)小朋友,老師沒有教,你怎么就會念了?
生:是宋老師讓我們自己讀的。
師:你們宋老師真好!這位小朋友有個好習慣,在上課前就預先讀了課文,把生字詞都讀正確了。這樣的習慣叫預習!預習過的小朋友請舉手。(生紛紛舉手)
師:非常好!再看這一組詞語,誰會讀?
生:(讀第二組)委員集體(“班級”不會念)
師:哦,沒關系。(對同桌學生)請你接著讀。
生:(接讀)班級 教室
師:好!掌聲?。ㄉ恼啤煂Σ粫畹膶W生)現(xiàn)在請你讀。
生:委員 集體 班級 教室
師:讀對了,掌聲?。ㄉ恼疲┠阏J為最應該感謝誰?
生:最應該感謝蔣心怡。
師:蔣心怡是誰?
生:蔣心怡是我的同桌。
師:給他們掌聲。(生鼓掌)如果自己不會讀,可以請同桌幫忙。
生:(熟讀兩組詞語)
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都要讀熟,讀熟了我們才能夠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里有個詞,“委員”,我們班級有哪些委員???
生:體育委員。
生:勞動委員。
生:文藝委員。
生:學習委員。
生:語文委員,數(shù)學委員。(眾笑)
師:這叫“課代表”。
師:這些課代表都歸哪個委員領導?
生:學習委員。
師:現(xiàn)在啊,誰來介紹一下我們班的這些委員分別是誰?介紹時要聲音響亮,落落大方。
生:我們班的體育委員是蔡子文。
生:我們班的文藝委員是丁毅。
生:我們班的學習委員是唐玉文。
生: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蔣心怡。
師:現(xiàn)在誰能把這四個委員一口氣介紹下來?
生:我們班的體育委員是蔡子文。我們班……
師:這個“我們班”就不要了,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班的。
生:勞動委員是蔣心怡,體育委員是蔡子文,學習委員是唐玉文。
師:掌聲!(生鼓掌)
生:他剛才漏了一個,我們班還有一個體育委員是沈晨杰。
師:兩個體育委員是不是???
生:一個是中午放學的,一個是晚上的。
師:你把話講清楚。
生:沈晨杰是我們班的體育委員,他是負責中午放學排隊的;蔡子文也是我們班的體育委員,他是負責晚上放學排隊的。
師:放學一般都是在傍晚,晚上就太晚了。這樣就把話說清楚了!
生:剛才那個同學說的時候,體育委員后面漏了一個我。
師:哦,漏了一個你嗎?那你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來!
生:我是我們班的文藝委員,叫丁毅。
師:掌聲?。ㄉ恼疲┰趺茨馨讯∫阃袅四兀啃∨笥?,剛才我們學習的方法,叫介紹;丁毅小朋友自己介紹自己,叫“自我介紹”?,F(xiàn)在,小朋友們給老師介紹一下你的同桌、朋友吧!
生:我們的小班主任是夏雨軒。
生:我們班還有一個小班主任是唐玉文。
生:我們班還有一個小班主任是沈真甜。
師:這么多小班主任?(眾笑)他叫什么名字啊?
生:黃依晨。
師:黃依晨是誰?
生:黃依晨是我的同桌。
師:很好,再大聲說一遍!
生:黃依晨是我的同桌。
師:很
12334下一頁好,請坐!你介紹一下他。
生:顧沈葉是我的同桌。
生:他叫沈晨杰,是我的同桌。
師:(指另一個學生)他是誰?
生:他是新來的。(眾笑)
師: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眾笑)
師:你們兩個坐在一起多長時間啦?
生:沒幾天。
師:哦,同桌幾天了都沒有作過介紹吧?來,你來給同桌自我介紹一下。
生:我叫蔡世燕,是你的同桌。
師: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嗎?
生:我愿意和你做朋友。
師:你愿不愿意???
生:愿意。蔡世燕是我的同桌,我愿意和她做朋友。
師:現(xiàn)在終于認識了,握握手。你看,介紹多重要??!小朋友們要記住啊,既要學會自我介紹,也要學會把自己熟悉的同桌、同學、朋友向他人介紹。如果我們彼此之間誰也不關心誰,相處了幾天也不知道對方的名字,那么我們學習的這個地方只能叫做——
生:教室。
師:如果知道對方就是你的同學,是你的同桌,我們學習的這個地方才稱作——
生:班級。
師:如果我們把彼此當做朋友,甚至是好朋友的時候,這個地方就叫——
生:集體。
師:我們最愛的是——
生:集體。
師:我們也愛自己的——
生:班級。
二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我選我》,講的是一個班級補選勞動委員的故事。想聽老師讀嗎?
生:想。
師:(朗讀課文)我選我。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前幾天,他轉(zhuàn)到別的學校上學了……(生紛紛舉手)干什么舉手啊?
生:是轉(zhuǎn),你讀zhuàn了。
師:為什么一定要念轉(zhuǎn)呢?
生:轉(zhuǎn)的意思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了。
師:對了!從一所學校換到另一所學校讀書,這叫“轉學”。不是轉(zhuàn),轉來轉去那就轉錯方向了。好,那么老師更正一下,再來讀第一自然段: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前幾天他轉到別的學校上學了。(生鼓掌)
師:謝謝!老師繼續(xù)往下讀第二自然段:今天開班會,李老師讓大家選一名勞動委員?!ㄉ娂娕e手)又怎么啦?
生:你忘了讀“補選”的“補”。
師:“補選一名勞動委員”,“選一名勞動委員”。反正就是選出一名勞動委員么,意思差不多啊?
生:如果你沒有添上“補”這個字的話,就沒有“補”上一個勞動委員了。
師:什么意思?
生:因為前面少了一個勞動委員,所以有漏洞要補上去唄。這個也是,等于也是一個漏洞,所以要補上去。(眾大笑)
師:勞動委員不是漏洞,叫缺額。缺了一個勞動委員,所以要“補上”。
生:因為李小青轉到別的學校去了,他是勞動委員。他走了之后,沒人當勞動委員了,所以要重新再選一位勞動委員。(眾掌聲)
師:她說的多明白?。∧憬惺裁疵职。?/p>
生:蔡堂業(yè)。
師:我選你當學習委員。(眾笑)
生:如果沒有“替補”的話,就表示他是剛剛選到的。
師:用“替補”這個詞,講得更清楚了??磥?,有沒有“補”字,意思千差萬別啊!讀書一定要仔細。老師重新再讀:今天開班會,李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明站起來說:“我選我?!保ㄉ坡暎?/p>
師:謝謝小朋友們!老師繼續(xù)讀第三自然段:大家都愣住了。李老師親切地說:“王明,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生笑,迫不及待地舉手。)
師:笑什么?
生:“親切地說”,應該是“笑瞇瞇地說”,你這是“很兇地說”。
生:上面寫的是“親切地說”,但是您這樣叫“惡狠狠地說”。
師:“親切”和“惡狠狠”的語氣不一樣,語態(tài)也不一樣。
生:“親切”應該像花兒笑瞇瞇的,而“惡狠狠”就像老虎一樣的。
師:小朋友看到這些詞的時候,腦海里都有形象了,真好!
生:如果你不這樣讀的話就不親切了。
師:我怎么讀了?
生:你應該笑瞇瞇地讀。
師:哦,好的。那請你示范一下好不好?
生:(笑瞇瞇的,親切的)王明,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
師:不但親切而且還很可愛。
師:哪個小朋友再來示范一下?
生:薛老師,這個李老師是女的嗎?
師:李老師是男是女都沒關系,反正他就“親切地說”。(眾笑)
上一頁1234下一頁生:(很投入地朗讀)王明,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
師:李老師即使是男的也那么親切。(眾笑)好,老師接著往下讀:大家都愣住了,李老師親切地說:“王明,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王明說:“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愛勞動,愛集體。我要像他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蓖趺鞯脑拕傉f完,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生熱烈鼓掌)
師:老師讀錯了三個地方:讀錯了一個字,漏掉一個字,還有一句話的語氣語調讀錯了。小朋友,你們能不能讀得比老師好?
生:能!
師:每個小朋友練習讀兩遍。第一遍要讀得慢一點,看仔細讀正確;第二遍可以讀得快一點,讀流利一些。
生:(自由朗讀,略)
三
師:誰愿意來讀課文?
生: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師:題目呢?
生:我選我。李小青……
師:在題目和正文之間要有停頓,兩個“滴答滴答”。
生:我選我。(停頓)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前幾天,他轉到別的學校上學了。今天……
師:在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也要停頓,“滴答滴答”。
生:(繼續(xù)朗讀,師在自然段之間作“滴答滴答”的停頓提示,略)
師:掌聲,掌聲?。ㄉ恼疲┻@位同學讀得很流暢,但要注意停頓,這樣會讀得更好,掌聲會更熱烈。誰還想讀?
生:我選我。滴答滴答。(眾大笑)
師:這個“滴答滴答”要放在心里數(shù),知道嗎?讀出來就成掛鐘了。(眾大笑)
生:我選我。李小青……(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略)
師:你讀得真好!你叫什么名字啊?
生:我叫丁毅。
師:掌聲?。ㄉ鸁崃夜恼疲┱n文讀完了,你們有問題嗎?
生:為什么王明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
師:對啊!剛才丁毅剛讀完課文,教室里也響起一片掌聲。你們想用掌聲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他讀得好。
生:(紛紛地)表揚他;鼓勵他;肯定他;贊揚他……
師:掌聲代表了我們對某一個人的態(tài)度。王明的話剛說完,小朋友們都鼓掌了,這個掌聲表明小朋友對王明的什么態(tài)度呀?
生:對王明的信任。
師:為什么信任呢?
生:因為王明說他很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師:有這樣的好思想,所以大家都信任他。
生:大家都支持他當選勞動委員。
生:王明很勇敢,自己選自己。
生:很佩服王明,他很有自信。
生:要向他學習,愛勞動愛集體。
生:……
師:勞動委員是班干部,王明選自己是不是想當個干部,光榮光榮?。?/p>
生:不是的,他是要像李小青一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師:對?。趧游瘑T要——
生: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師:那么,學習委員呢?
生:熱愛學習,關心集體。
師:體育委員呢?
生:熱愛體育,關心集體。
師:班長呢?
生:熱愛班級,關心集體。(眾笑)
師:為了集體,我們每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有勇氣說——
生:我選我!
5、《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
《我用我殘損的手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
教學設計
教學依據(jù)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保ò啵段矣脷垞p的手掌》這首詩帶給讀者的首先是一股震撼人心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這是詩人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用愛和恨、痛苦和希望編織成的一首熱愛祖國,憧憬光明的詩篇。隨著詩人的神思遐想,詩人“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從塞北的長白山,到中原的黃河,從江南水鄉(xiāng),到嶺南至南海,面對一片山河破碎的凄涼景象,詩人深沉的哀痛洋溢在字里行間;可那“遼遠的一角”,卻依然“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又使詩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情,深情的贊頌解放區(qū)是“永恒的中國”,他把祖國的新生、民族解放的前途都寄托在解放區(qū)。這鐵窗關不住的愛國情能夠給予中學生強烈的情感熏陶,使他們了解詩人在那種苦難的時代和環(huán)境里是怎樣的執(zhí)著愛國,也啟發(fā)他們反思在和平年代又該怎樣以自己的方式熱愛祖國,這就是本課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價值所在。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是語文學習中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的一個永恒主題,本課也不例外。相信在詩歌閱讀的潛移默化中能夠如新的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給學生“關于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關于詩歌的學習,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對于九年級的學生而言,重點應該放在從語言入手領悟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內涵、情感上。課標也要求:“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在這里,強調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要有“體驗”。體驗什么?體驗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體驗作品中的情感并實現(xiàn)自己情感上的認同。因此學習這首詩歌,要引導學生關注詩中飽含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特別要注意詩中詩人是通過哪些具體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形象來表情達意。
新課程標準還對學生提出了“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的要求。因此,本課仍然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戴望舒生平及其佳作,并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賞析,寫下簡短的感悟(在涉及新的作家作品時查閱相關資料,做好相關鏈接,到九年級時應該已成為一種學習習慣。),目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還首次對學生的閱讀方式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一要求的重點在于強調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合作”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目的是發(fā)揮大家的智慧、集體的力量。為此,本課選擇在體驗詩中的情境和形象、體驗詩中的情感和內涵時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是以老師的講解取代學生自己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評價,而是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切磋,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共同解決閱讀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從閱讀中得到營養(yǎng),這樣的教學才真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隨著詩人“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詩中展現(xiàn)出一幅祖國山河破碎、災難深重的圖畫,可謂筆力縱橫,想像飛揚。學習本課要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②過程與方法:讀中品,品中讀。用反復誦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品味富有想像和激情的詩歌語言,體會詩歌的情感和內涵。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詩中洋溢著一股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洪流,其中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祖國大地苦難的哀痛,對解放區(qū)熱情的贊頌都溢于言表,深切動人,要引導學生體會并激發(fā)其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方式
①做好相關鏈接。課前收集關于作者及本詩的相關資料,使學生對這位“雨巷詩人”及其詩作有一定了解。尤其要了解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有助于學生領悟作品內涵,理解本詩抒發(fā)的情感并作出自己的評價。
②反復誦讀詩歌。在誦讀中,隨著詩人“手掌”的移動整體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體味詩人變化起伏的情感。在誦讀中,進一步明確詩人借助哪些形象抒發(fā)情感,品味詩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味詩人奇異的想像和詩中強烈的對比。讀出情感,讀出韻味,直至背誦。
③開展合作交流。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強化誦讀,品評語言?!白x”時可以輪流讀,可以分工讀。由于每個人對詩歌的理解可能不同,每讀一遍都可以讀出不同的感受和收獲。“品”時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切磋,針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在交流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④做好課堂盤點。本課結束后每個同學要及時回溯檢索本課學習內容,盤點自己的學習收獲。想想自己在本課中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或者最想在本課中實現(xiàn)突破的是什么。這種理性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學習效率。
⑤布置課外作業(yè)。在課堂盤點之后,根據(jù)學生自己的選擇布置幾種不同的課外作業(yè),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針對不同的學習個體作不同的突破和拓展。
教學構思
本課擬用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課前指導學生課外收集戴望舒有關資料及其佳作,作一些簡單的分析和初步的興趣式賞析。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寫下對戴望舒這位詩人或者他的某首作品的感悟片段。
上課時,用一盤朗誦得極富音樂感的磁帶導入。一方面,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有利于學生讀出節(jié)奏感;另一方面,抑揚頓挫的樂感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情懷。
聽完范讀隨即安排學生自由誦讀,并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細心體會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祖國土地時的種種感覺,說說詩人內心深處情感的變化起伏。
體會了復雜的情感之后,引導學生欣賞詩歌。一是看詩人是借助哪些形象來抒發(fā)情感的,二是詩人是怎樣利用語言技巧來抒發(fā)情感的。這是學生表達自己對詩歌獨特的情感體驗并領悟詩歌語言凝練而又形象的特點的重要步驟,老師不能越俎代庖,所以選擇在同學中開展合作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在合作中表達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這一步中,誦讀仍是貫穿其中的重要學習方法,力圖通過品讀詩歌使自己的誦讀更有節(jié)奏感,更富有感情。
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之后,需要一個班內的交流。此時仍是由誦讀貫穿,學生以讀帶講,對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談出自己的體驗,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此時誦讀的要求是讀出情感,熟讀成誦。
然后是引導學生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作一個回顧和盤點,總結一下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什么收獲或不足,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標實現(xiàn)得如何,課外又將如何再去彌補遺憾或者有所拓展。
最后,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他們自己的選擇確定不同的課外作業(y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后都有相對豐足的收獲。
課堂實錄
師生活動
(課間播放優(yōu)美的詩歌朗誦錄音,使教室里充滿文學的韻味,營造一種詩意的學習氛圍。)
營造氛圍,從細節(jié)做起。
師:前面我們學過了艾青的詩歌《土地》,現(xiàn)在有哪些同學能夠充滿感情的為我們背誦這首詩?
(眾生舉手。指名背誦,兩名至三名。)
師:剛才欣賞同學們的背誦,最感動我的一句就是“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苯裉煳覀円獙W習戴望舒的一首詩《我用殘損的手掌》,與艾青的《土地》一樣,詩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熱烈。我們來聽一遍課文錄音,注意一些字的讀音和朗讀的節(jié)奏。
示范性的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也為學生學習提供最佳指導。
(生聽讀詩歌,師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聽過一遍之后,同學們體會到這首詩中包含著什么情感?
生1:詩中包含的是愛國的情感。
整體把握是深入探究的基礎。
師:是總體的把握。是一首愛國詩。具體說呢?
生2:我感到詩人很悲哀。
師:“悲哀”一詞似乎不夠準確啊。(有生補充:悲憤。教師肯定。)
生3:其中還含有激動、欣喜的感情。
師:看來,詩中不止含有一種情感。怎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詩人抒發(fā)的情感呢?我建議大家找到一條詩人抒發(fā)感情的線索,順藤摸瓜。
生4: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那就應該順著他摸索的順序去看他抒發(fā)了什么情感。
師:很好。我們就按他說的方法做。大家自己把這首詩朗讀一遍,注意看詩人用他殘損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又分別在上面寄托了什么情感。讀完在書上做勾畫批注。
(生朗讀,讀后勾畫批注)
生5:詩人手掌摸索到的有“這一片湖”“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因為這些地方都已經(jīng)被毀壞,都沾滿了血和灰,所以作者是非常痛苦非常悲憤的。
師:關鍵詞抓得非常好,概括得也很準確。請其他同學補充。
生6:還有“遼遠的一角”??煽闯鲈娙诉@時非常欣喜。因為前面他看到的都是陰暗的,而這里卻是“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將驅散陰暗,帶來蘇生”,所以他是很高興的。
師:顯然,本詩的情感呈現(xiàn)出一種前后的對比:前半部分主要是冷色調的,低沉傷痛;后半部分主要是暖色調的,高昂,憧憬?;仡櫼幌?,我們剛才讀的時候,有沒有讀出這種情感?。?/p>
(生雜說:沒有。有很多人開始小聲試讀。學生自讀)
師:我來聽聽同學們這時候的朗讀是不是有進步了。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表演一下。
(指名讓一個學生讀)
師:好多了!總的來說把握住了兩種情感,但一些具體的句子處理的還不夠準確。下面同學們就要想想辦法讓自己的朗讀更有情感更有節(jié)奏感一些。我建議大家分組來讀。合作學習的時候,同學們要弄清楚詩人借助那些形象來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在語言上哪些句子讓我們很喜歡。讀一讀這些句子,品一品它的韻味,看看是不是讀的更有味道一些??梢苑止ぷx,也可以輪流讀,每個人都要讀到。
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由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師在小組間巡回解疑)
師:請各小組讀一讀我們最欣賞或最有感受的句子。
生7:(讀“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永恒的中國!”)這一節(jié)是我們很喜歡的。首先,從感情上來說,它很高昂,能夠給人以鼓舞,讓人讀起來就能感到一種力量。
師:打斷一下,你認為這種力量是什么?“遼遠的一角”具體指什么?
生7:我們查過資料,“遼遠的一角”應指延安。有的資料上說的是解放區(qū)。(其他同學紛紛點頭)這種力量就是一種愛國的力量,詩人相信我們國家雖然現(xiàn)在災難深重,但還是有希望的。
師:好!同學們課前查閱資料做的不錯。
適時肯定學生并進行學法指導,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生7:其次,從語言上說,這一節(jié)用到了很多讓人感覺蓬勃向上的詞語。比如:溫暖、明朗、堅固、蓬勃生春、太陽、蘇生等,讓我們感覺到詩人欣喜、贊美的感情,也受到鼓舞。
師:這一小組對這一節(jié)詩的品讀有兩點很值得贊揚。一是善于抓住作者選擇的形象,體會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第二是善于抓一些起修飾作用的關鍵詞,從這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入手,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等會希望其他組的同學能夠學著做做品析。
生8:(讀“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xiāng)……盡那邊,我蘸著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這一節(jié)我們很喜歡。因為他列舉了一系列事物,表達出了對祖國的熱愛。
生9:這一節(jié)中列舉了“這一片湖”“長白山的雪峰”“黃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嶺南的荔枝”“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在這些事物上面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第一個列舉的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說明他是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的。
師:這位同學指出,作者將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寄托在這些形象上面。那么為什么作者單單選擇了這些形象呢?西湖是作者的家鄉(xiāng),所以他首先選擇了它。其他的呢?
生10:長白山、黃河這些都是我們國家很重要的一些地方。像黃河,她是我們的母親河。還有南海,這是我們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師:很好!我們還可以從這些形象中看出一個列舉的順序。
生11:是從北到南。
師:這也就是說,詩人用無形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是從北到南涵蓋了我們整個的版圖的。這樣寫給我們什么感受???
生12:作者并不是真的用手掌在摸索,這是他的想像,很奇特。
生13:我們課前查閱資料知道,戴望舒寫這首詩是在牢獄里,他也不可能看到這么廣大的土地,全都是想像。
師:的確,這首詩全靠詩人用想像來完成。作者身在牢獄,用心靈的手掌撫摸著祖國大地,抒發(fā)深沉的愛國情感,可以說是“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給我們奇妙的感受。應該學習這種大膽的想像。
師:剛才我們說到,要善于抓住詩句中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修飾詞語來體會感情。誰來講講?
學法指導
生14:這一節(jié)中有兩句給人的感覺還是很明亮的。就是“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這兩句寫出了繁花的顏色、芬芳的氣味,還有“嫩柳枝”,給人感覺很柔、很脆。
師:這兩句與其他詩句不同之處在于……
生15:這是他在摸索時回想到的過去美好的景象?,F(xiàn)在的西湖是這一句“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給人感覺還是冷色調的。
師:好,接著找,還有哪些冷色調的修飾詞。
生16:“冷到徹骨”。
生17:“寂寞地憔悴”。
生18:“苦水”。
生19:還有黃河“水夾泥沙”,是混濁的。
生20:“蓬蒿”,和前面寫西湖一樣也有對過去的回憶,過去是:“那么細,那么軟”,現(xiàn)在卻是雜亂的,荒蕪了。
生21:還有“血和灰”“陰暗”。
師:通過這些詞語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在想像飛揚的時候將祖國的遼闊土地受到侵略踐踏和解放區(qū)的生機和光明作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寄托了自己對祖國災難的哀痛、對祖國未來的憧憬。我們要學習這種表達感情的方法。
提示學生抓準知識點
生22: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與江南與回憶中的故鄉(xiāng)和江南是一個對比。
師:是啊。這樣對比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師:經(jīng)過這一番品讀,我們再來朗讀一遍,看是否比剛才讀的有感情有節(jié)奏些。各小組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可以每人讀一部分,也可以輪流讀一遍。
(小組朗讀)
師:我們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
生23:我們小組女生朗讀前半部分,男生朗讀后半部分。(小組表演朗讀,讀出了感情,眾生鼓掌)
讀中品,品中讀,朗讀能力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生24:我代表我們小組朗讀。(生朗讀。眾生鼓掌鼓勵)
師:我們讀了這么多遍,是不是已經(jīng)有了比較深的印象?能不能趁熱打鐵把它背下來?試試看,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背誦。(生趕緊準備背誦。隨后指名4—5名同學試著背誦,并提出課外加強背誦的要求)
師: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所有的同學都該想想,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收獲最大的是什么?自己還想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或提高?(生冥想,總結)
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生25:我在這節(jié)課上了解了這首詩中包含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我想課外能把這首詩背的再熟練一些。
生26:我學到了詩人都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些具體事物上。
師:你可以把課后練習三做做,學習這種寫法。
生27:我又學到了一首愛國詩,我想再積累一些愛國的詩歌。
生28:我學到了對比的寫法,我想用對比的手法寫一段話。
生29:我朗讀的比先前好些了。
師:總結得很好。雖然角度不同,但每位同學都能有一點收獲。根據(jù)大家的總結,老師提出以下幾個作業(yè)供大家選擇,每位同學可以選擇1—2道來做。
自主選擇作業(yè),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
(生急切地想知道有哪些作業(yè)可供選擇。師出示作業(yè)牌)
1.積累:愛國詩歌大串聯(lián),不少于5首。
2.背誦并默寫課文。
3.詩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體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緒具有可感性。借鑒這種寫法,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寫一段富有詩意的話或者幾句詩,抒發(fā)一種感情(如思念、悲傷、歡欣等)。
4.詩的前后兩部分中一些起修飾作用的詞語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更好地表達詩人內心深處的愛與恨。學習這種寫法寫一段話或幾句詩,表達一種情感。
師:我選擇,我喜歡,希望大家通過自己選擇的課外作業(yè)加深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反思
①以讀帶講。
以讀促品是本課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在這里,通過幾遍層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讀促使學生抓住詩中形象,理解詩歌感情,領悟詩歌內涵,讀和品互為方法和結果。
②青春時代應該是詩的時代。
可是很多同學誤以為詩歌的凝練就意味著抽象,學著寫詩寫的空洞蒼白。還有的同學很少讀詩,甚至有的同學懼怕詩歌的學習。本課的重點放在領悟詩人借助哪些具體形象抒發(fā)情感上,消除了這一部分同學的誤解,使他們在情感上又向詩歌走近了一步,也加深了對詩歌的認識,有利于課外的閱讀和練筆。
③課程標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主人”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某種意義上,得由老師來幫助完成。那么“組織者和引導者”就要轉變觀念,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嶄新的姿態(tài)組織好教學工作。要尊重“主人”,尊重其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我在語文學習中大膽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學習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很好,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他活動的舞臺和空間,每個學生又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來選擇課外作業(yè)。事實上,我們完全不必擔心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內容。學生層次有不同,“一刀切”是得不償失的。
6、《我愛家鄉(xiāng)的青稞》課堂教學實錄片斷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例文提問
1.上周我們學習了習作例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誰還記得楊梅果的形狀?
2.當楊梅果漸漸成熟時,它的形狀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著重復習了楊梅果的特點,實際是引導突出習作的重點?!?/p>
二、結合例文命題
1.小結導入新課。
師:這篇習作例文,的確寫得很好,不僅描寫了楊梅樹,而且描寫了楊梅果,特別著重寫出了楊梅惹人喜愛的特點。今天,我們就要仿照這篇例文,練習寫一寫大家喜愛的家鄉(xiāng)的農(nóng)產(chǎn)品。
2.板書作文題目。
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出《我愛家鄉(xiāng)的青稞》。
〔要求十分明確,既不是寫特產(chǎn),更不是寫景物。〕
三、引導口述內容
師:大家還記得吧!今年六七月里,我曾幾次帶領你們觀察了青稞的生長情況,現(xiàn)在誰能說一說青稞的形狀和變化?
生:禾苗出土兩個月以后,青稞抽穗揚花了,一株株直挺挺的莖上頂著沉甸甸的穗頭,穗頭是長圓形的,上面長滿了芒刺,一摸,芒刺扎手。
師:誰還有補充?
生:青稞抽穗揚花時,穗上的籽粒兒被殼裹得緊緊的,殼內籽兒正在灌漿,穗頭輕,并不沉甸甸,只有完全成熟后,才是沉甸甸的。剛長出的芒刺很軟,并不扎手。穗頭漸漸成熟,芒刺漸漸變硬,變硬了的芒刺才扎手呢。
師:說得好!誰還有補充?
生:還有,穗頂上才長芒刺,穗身上只是布滿了細刺毛。
師:前面的三位同學,已具體地說明了青稞穗的形狀和芒刺的變化?,F(xiàn)在,我們再來說說果實的顏色。誰知道楊梅果的顏色有什么變化?
生:楊梅果先是淡紅色的,不久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色了。當然,它不是真的變黑,因為太紅了,所以像黑的。
師:說得好!參照楊梅果顏色的變化,誰能說說青稞穗顏色的變化?
生:剛抽出來的穗是淡綠色的,等到穗頭成熟時,就由綠變黃了。
師:說得對!誰還能說一說楊梅果有什么滋味?
生:成熟了的楊梅果一放進嘴里,舌尖剛觸到那平滑的果皮,使人感到細膩而柔軟。
生:(另一生接著說)只要輕輕咬開它,從那新鮮嫩紅的果肉里流出的鮮紅的汁水,會立即染紅人的嘴唇和舌頭。
師:好!真的是這樣。誰還知道楊梅果的滋味還有什么變化?
生:沒有成熟的楊梅果又酸又甜,熟透了的就甜津津了。
師:好啊!這三位積極發(fā)言的同學,對學過的課文記得清楚,因此能說得明白,請大家為他們鼓掌!
生:(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能適當運用鼓勵的方式,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和發(fā)言的積極性?!?/p>
師:現(xiàn)在,誰能說說沒熟透的青稞和熟透了的青稞的吃法、滋味及其變化?
生:當青稞穗長到七八成熟時,饞嘴的娃娃就揀那個頭大、籽粒飽滿的穗頭,把長穗頭的莖攔腰折斷,扎成一把一把的小捆兒,趁媽媽做飯時,將那小捆兒燒去芒刺,將包著籽兒的殼也燒去一半,再拿出來放在簸箕里揉搓,那綠珍珠似的籽兒滴溜溜地滾出來,娃娃們搶著嘗青。那味兒噴香生津,異香撲鼻,咽下以后,香味久留口中,令人回味無窮。
師:噢!你真是出口成章!這段話,你怎么能說得這樣具體,這樣生動!
生:老師,這是我在暑假中寫的一篇日記,至今還記得,因此就這樣說出來了。
師:大家聽到了沒有?平時注重寫日記,對于作文,大有幫助哩!現(xiàn)在,誰再扼要地說說。
生:青稞熟透了,把打碾下的青稞磨成炒面,盛在碗里,加上白糖,“曲拉”,例上奶茶,完全在碗里攔勻后,一疙瘩一疙瘩地捏著吃。這炒面就是藏族人民喜歡吃的“糌粑”。糌粑酥軟噴香,奶味芬芳,人吃了無不咂嘴舔舌,吃了這頓還盼那頓。
生:(另一生搶著說)如用青稞面搓成“面魚”,下在鍋里,像無數(shù)棱子魚游上游下,煮熟后,撈到碗里,舌尖剛觸到那光滑柔軟的“面魚”,還沒來得及嚼,就溜進嗓門里去了?!懊骠~”是我最愛吃的飯!
生:(另一生補充說)青稞還能釀成透瓶香的美酒。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了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楊梅”的理解,而且還說出了青稞的種種特點,這正是這次作文所要寫的內容?,F(xiàn)在,大家能不能把已知道的內
容寫成文章呢?
生:(齊聲回答:)能!
〔“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這堂寫作指導課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p>
四、指導編寫提綱
1.教師巡回指導。(略)
2.要求按時完成。
師:(即將下課時)同學們,這篇《我愛家鄉(xiāng)的青稞》的作文,要在明天的一節(jié)語文課內寫成,大家能不能做到?
生:(齊聲回答:)能做到!
師:但愿大家說到做到(鈴聲大作)!下課!
資料提供者:
7、草教學實錄 于永正草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按語】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草》,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大道無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高度,是我經(jīng)常仰望的“星空”。下面是《草》的課堂實錄和華東師大著名教授李伯棠先生的點評,我作為晚輩也妄加了一些“評論”,求教于方家。
順便提一句,前不久我邀請?zhí)丶壗處熧M蔚來我校展示《曉出凈慈寺》,課堂教學“人文、靈動、大氣”。同樣是古詩教學,但教學風格迥然不同,真可謂“古詩教學百花園,萬紫千紅總是春”?。ㄙM蔚《曉出凈慈寺》課堂教學及評析見本人“記錄教育的博客”)
師:上一年級的時候,小朋友學過三首古詩。一首是《鋤禾》,一首是《鵝》,一首是《畫》。還記得嗎?誰能把三首詩背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聽?(學生背)
嘉興市秀洲區(qū)高照小學徐如松評(以下簡稱徐評):學習古詩從古詩導入,言簡意賅,單刀直入,溫故而知新,喚醒記憶,增加積累,水到渠成。
師:學了這么長時間了,還背得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小朋友們,我國古代出了很多很多詩人,他們寫了很多很多詩。這些詩寫得可美了。今天,咱們再來學一首。(出示)
徐評:課始讓學生齊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背誦做出恰當?shù)脑u價,即“流利”,又有“感情”,達到了朗讀要求的高級階段。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伯棠評(以下簡稱李評):教師用親切、鼓勵的口吻,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這不僅鞏固了舊知,而且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寫的(領讀題目和作者)。這首詩有3
個生字,大家看拼音,讀一讀。(學生拼讀生字,師指名讀,領讀了讀得不準確的“盡”字。)
師:生字都讀準音了。請小朋友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是寫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學生自由讀課文)
徐評: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在了解基本情況的前提下,由學生確定學習起點?!皩懥耸裁础笔腔疽?,“有什么不懂”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特感受。
生:這首詩是寫草的,我是從題上看出來的。
師:你很聰明!讀文章,首先要好好讀題目;有些文章,一看題目就能看出是寫什么的。——哪兒看不懂?
李評:審題,是教學新課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通過審題,可以窺見文章主要寫什么。
生1:“離離”我不懂。
生2:“原上”我不懂。
生3:“一歲一枯榮”我不懂。
生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不懂。
師:干脆一句話:都不懂?。ㄐβ暎]關系,于老師幫助你們讀懂。這首詩是寫哪兒的草呢?請看“離離原上草”中的“原”字。誰能用“原”這個字組個詞語?
徐評:學生對教師的問題難于把握,所以一位學生回答了字詞不懂以后,其他學生如法炮制。于老師的幽默的評語不僅善意地批評了學生的思維定勢,也及時地調整了提問的指向性,“寫哪兒的草”,找準了切入點。于老師并不急于“解釋詞語”,而是從組詞入手,為釋義打好基礎。
李評:通過自讀課文,讓學生提出疑難之詞和句子,然后在講讀課文里分散地結合上下文一一予以解釋。這是十分高明的教法,因為這樣教,不僅可以分散難點,而且可以讓學生在上下文中自己得到正確的解釋。
生1:原因。
生2:原來。
生3:高原。
生4:校原。
師5:“校園”的“園”不是空虛“原”,以后老師告訴你。
徐評:對于學生的知識性錯誤,于教師直截了當予以指正,不在此花費時間。
生6:草原。
生7:原子彈。
生8:原始人。
師:嗬!小朋友知道的還真不少?。ɡ蠋熤钢鴦倓偘鍟诤诎迳系纳鲜鲈~語)小朋友想一想,“離離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個詞語?
生:草原!
李評:教師巧妙地先讓學生用“原”組詞,然后在這些詞匯中找上正確的解釋。這樣做,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發(fā)展了學生思維,而且對“原”字在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徐評:先積累詞語,再結合語境選擇詞義,這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
師:大家同意嗎?是的。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霸喜荨保褪遣菰系牟?。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呢?請看——(于老師順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幅“草原圖”。)
李評:老師用圖畫的形式解釋“離離”,使得教學更具形象性了。
師:小朋友,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
生1:草原上的草長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密,一棵挨著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生4:草原上的草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
李評:這不是看圖說話嗎?這不是語言訓練嗎?老師要有訓練意識。
徐評:詞語教學形式多樣,于老師發(fā)揮自身善于繪畫的特長,采用直觀法教學“離離”。不僅解釋了詞義,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師:說得太美了!聰明的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一定知道“離離”是什么意思了。誰說說?
生1:“離離”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2:“離離”就是草長得很茂密,一棵挨著一棵。
李評:學生看了老師的圖以后,很快就領悟了,說明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是不可少的。
師:說得完全正確!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生:“離離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師:誰能看著圖,說得再具體一點?
生:就是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綠油油的,一眼望不一邊。
李評:教師很有訓練意識。在學生懂得了“離離”的含義后,要求學生把“離離”結合上下文說得具體一些,進行說話練習,這樣就把讀和說結合起來了。
徐評:學生的語文能力要在語文實踐中才能提高。詞義的教學不能就詞解詞,必須與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相結合,運用多種感官,有所創(chuàng)造。以上是第一句的教學。
師:很好!再看第二句“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
生1:我今年8歲了。
生2:我奶奶今年80歲了,還能做飯。
師3:不簡單!祝她健康長壽!
生4:祝老師歲歲平安!(掌聲)
生5:祖國萬歲!
李評:這樣教學,顯得極為風趣,表現(xiàn)出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的融洽。
徐評:“歲”的教學,不僅體現(xiàn)了情感的交融,而且極為生活化,融德育于其中,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句子中都有“歲”字。這一個小朋友說,他今年8歲了,也就是說,他從生下來到現(xiàn)在幾年了?
生:(齊聲)8年了!
師:8歲是8年,1歲呢?
生:(齊聲)1歲就是一年!
李評:“歲”字的教學
12334下一頁設計極為高明,融理解、訓練于一體。
師:1歲就是一年,這不懂了嗎?哎,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呀?
生: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
師:一年四季草有哪些變化呢?(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剛發(fā)芽的小草。)
師: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樣?誰能看圖說一說?
生1:春天來了,小草發(fā)芽了。
生2: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小草發(fā)芽了。
生3:春天來了,小草從地里探出了小腦袋。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伯棠評:這又是一次觀察、說話訓練。
徐評:除了觀察力的訓練外,更是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師:說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老師又畫了一棵長得茂盛的草。)
生:夏天到了,天氣很熱,雨水很多,小草長得非常茂盛。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小草怎么樣了呢?(在黑板上畫了一棵老葉發(fā)黃的草。)
生: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小草慢慢變黃了。
師:“慢慢”一詞用得好,小草變黃有個過程。冬天呢(接著又畫了一棵枯黃的草。)
李評:教師用圖畫畫出了“草”在一年四季中生長變化的過程,形象鮮明地描繪了一“一歲一枯榮”的情境,使學生對此有深刻的理解。
生1:冬天,小草都凍死了,葉子變黃了。
生2:到了冬天,小草葉子黃了,耷拉腦袋了。
師:(指著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當中,有兩次明顯的變化,誰看出來了?
生:一年當中,草綠一次,黃一次。
師:多聰明!
生:草春天夏天長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黃了。
徐評:圍繞“歲”字拓展成為一個“四季板塊”,融觀察訓練、生活感悟和語言培養(yǎng)為一體。
師:小朋友這么聰明,我想一定知道枯和榮是什么意思了(學生紛紛舉手)。不過我不想讓你們說,現(xiàn)在,我請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邊來,看看“枯”該寫在哪一幅圖的下面,“榮”該寫在哪幅圖的下面,能寫對,說說明他懂了。(一位小朋友把“榮”寫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寫在冬天草的下面。眾贊嘆。)
師:寫對了!請你說說“枯、榮”的意思。
生:“榮”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黃了,干了的意思。
師:“一歲一枯榮”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眾贊嘆)
李評:利用圖畫來讓學生解釋“枯”和“榮”的含義,這樣便把含義深奧的“枯”和“榮”,變得淺顯易懂了。
師:再看“野火燒不盡”這一句?!盁槐M”就是燒不——
生:(齊聲)就是燒不完!
師:“盡”就是完的意思。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葉子都凍死了,枯黃了(邊說邊將“草原圖”上的草涂成黃色),大火一燒(說著又用紅筆在草上畫上火苗),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白居易為什么說燒不盡呢?(學生看圖疑思。)
徐評:于老師不滿足于“盡”的字面意思,進一步提出“為什么”讓學生刨根究底,為下文引導學生感悟“頑強生命力”作鋪墊。
生1:大火有燒不到的地方。
生2:河邊上的草燒不完。(笑聲)
師:白居易說的“燒不盡”肯定不是這個意思,是什么沒燒完?聯(lián)系下一句想一想。
生: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李評:學生很能動腦筋,說雖然燒著了地上的草,但草根沒有燒著,這是老師循循善誘的結果。這叫“會教”。
師:對呀!草根沒燒著,所以說沒燒盡?。ㄕf完畫了下面的圖。)學到這兒,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許多小朋友舉手)誰能到前邊來,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師畫的畫上畫出來?(小朋友看圖思考。于老師請一位舉手最高的小朋友到黑板上畫。這位小朋友用綠粉筆在地平面上畫上了草葉)
李評:教師教學第四句“春風吹又生”,教學時是利用圖畫讓學生自己畫“春風吹又生”的情況,這是一個獨特的、意想不到的設計。
師:請你把畫的意思講給大家聽一聽。
徐評:因為解決了第三句中“盡”的深刻內涵,所以第四句的教學變得水到渠成。不用教師多少輔導,學生自己也能全面領會。
生:(指著圖)春天來了,春風一吹,小草又長出來了。
師:意思你理解了。不過,大家對這位小朋友的畫還有什么意見嗎?
生:他畫的草太高了。春天來了,草不能一下子長那么高。(眾笑)
師:請你來改一改,好嗎?(該生將草葉擦掉,改為草芽)
師:說說你畫的意思。
生:第二年春天,春風一吹,小草又發(fā)芽了。
師:改得有道理。
生:于老師,還有一樣東西沒畫上去。
師:你能把春風畫下來嗎?
生:能?。ㄗ叩胶诎迩?,用白粉筆在草的上方畫上了幾條斜線。)
師:噢,這就是風?。ū娦Γ┛墒秋L看不見呀!想一想,怎樣畫,能使人感到在刮風。
李評:這就叫循循善誘。
(該生把線條和草擦掉,作了修改。聽課老師贊嘆不已,并為之鼓掌。)
李評:這位小朋友真聰明,風是看不見的,風從左邊吹來,草向右邊傾斜,這就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
師:(撫摸著該生的頭)你是位很會動腦筋的小朋友。從你的畫中,我看出了,春風是從這刮向那邊的,而且風很輕很輕,像一只溫暖的大手,撫摸著小草的腦袋?,F(xiàn)在請小朋友跟于老師朗讀這首詩。(于老師抑揚頓挫、有感情地領讀全詩。)小朋友,大火燒得那么厲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風一吹,小草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小草怎么樣?
生1:小草不怕燒,很勇敢。
生2:小草像劉胡蘭一樣堅強。
師:(板書“強”)“強”字前邊的“堅”字換一個什么字更合適?確切地說,是什么“強”?
生:是頑強!
師:對!是頑強?。▽ⅰ邦B”寫在“強”前邊,并在“頑”上加上拼音wán)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火把葉子都燒光了,第二年照樣發(fā)芽,多了不起呀!正因為這樣,白居易才寫詩贊美它。請小朋友朗讀這首詩,看誰能背誦出來。(學生認真朗讀,老師指名背誦。)
李評:對小草生命力的評價,其實是語文教學和思想教育的巧妙結合。
徐評:巧妙地點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如果讓學生朗讀或背誦時也明確這一點,“有感情”也能更到位。
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愿意背給媽媽聽?(學生紛紛舉手,于老師請一名小朋友到講臺前)現(xiàn)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聽好嗎?想想,到了家里該怎么說。
李評:最后教師和學生扮演角色背誦這篇古詩,在背誦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教學過程推向了高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于老師把課堂教學戲劇化了,把檢查跟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生背)
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教完就會背了。( 眾笑)
李評:教師帶著風趣的口吻,表揚這位學生,給這位學生極大的鼓勵。
師:誰愿意回家背給哥哥聽?(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現(xiàn)在我當你哥哥,你該怎么說?
生:哥哥,今天我學了一首古詩,我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哪一首?
生:《草》。
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
李評:教師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說成是李白,以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記憶。
師:反正都有個“白”字?。ū娦Γ┪蚁缺辰o你聽聽:離離原上草,一歲——
生:一歲一枯榮!
師:野火燒不盡,春…春……哎,最后一句是什么來著?
生:春風吹又生!
師:還是弟弟的記性好?。ū娦Γ?/p>
李評:教師故意把詩句背得結結巴巴,讓學生背出來,這又是一種檢查和鼓勵方式。
師:誰愿意背給奶奶聽?(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現(xiàn)在,我當你奶奶。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背什么古詩?什么時候學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么多的花不寫,干嘛寫草?。?/p>
生:(一楞)嗯,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李評:教師故意反問“那么多花不寫,干嘛寫草啊”,引導學生回答草很頑強,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ㄉ常?/p>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聽不懂?
生:這句詩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么“一歲一窟窿”?(眾笑)
李評:教師故意把“枯榮”說成“窟窿”,兩個詞音相近、義不同,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辨間能力,一方面又豐富了學生詞匯。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荨>褪歉煽?;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師:古詩!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啊?。ū姶笮Γ┖茫裉斓恼n就上到這,小朋友,放學回家后請把《草》這首古詩背給家里的人聽。(下課)
李評:教師故意說,“奶奶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啊”,這是又一次進行了今昔對比的思想教育。
徐評:于老師的這個背誦指導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從媽媽、哥哥、奶奶三種身份入手,突出了多個方面的重點、難點,巧妙鞏固提高,收獲的豈止背誦而已,個中價值不可估量,甚稱板塊設計的一個里程碑!
8、陽光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教學實錄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陽光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_教學實錄_反思案例,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給學生一個支點──《陽光》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
執(zhí)教: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鐵馬小學 瞿澤君
評析:重慶市九龍坡區(qū)教研室 陳昌發(fā)
一、想象引入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用想象去欣賞陽光下那美麗的景色。清晨,太陽緩緩地從東方升起來了,金色的陽光灑遍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聽!小鳥唱起了歡快的歌???!田里的禾苗在陽光下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在陽光下更高了……
(閉上眼睛,學生聽得入了神,陷入無限的遐想中……)
師:同學們,美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是火紅火紅的。
生:我想到小鳥唱歌的時候是蹦蹦跳跳的,非常可愛。
師:能想象出小鳥唱歌時的動作,了不起!
生:我想到早上的空氣非常清新,人們都愛在公園鍛煉身體。我的爺爺早上就會去公園打太極拳。
師:陽光給大地帶來了生機,給生命帶來了活力,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篇優(yōu)美的課文,想讀一讀嗎?
生:(大聲地)想!
師:那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地讀讀第八課《陽光》吧!讀完之后,再把生字勾劃出來。
[點評:開課設計,瞿老師曾打算以課件呈現(xiàn),后來放棄了這個考慮。為什么呢?課件的確直觀生動,但是給子學生的終究只是有形的、有限的形象。上述教學設計,讓學生閉目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優(yōu)美文字進行自由想象,每個學生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看到小鳥“唱歌的動作”。多么有意思的設計?。?/p>
二、生字詞語學習
師:這篇課文有那些生字?誰來告訴大家?
生:生字有陽、像、金、野……
(師在生回答中板書,其余學生書空)
師:哪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誰來提醒一下大家?
生:晨是前鼻音,是翹舌。
(師板書“晨” 的拼音于“晨” 字上)
師:能讀一讀嗎?
生:(大聲地)chen──
生:“長”容易讀錯,因為它有兩個讀音。
師:你知道的真多!是哪兩個?
生:一個讀“zhang”,“長大” 的長”;另一個讀“cnang”,“長城” 的“長”。在這篇課文里應該讀“chang”。
師:小小年紀就會用“一個” 和“另一個”來說句子,老師佩服你!
(師分別板書“長” 的兩個讀音,學生分別組詞)
師:把這些生字讀給同桌聽一聽好嗎?
(同桌讀后,指名讀、開火車讀)
[點評:讓學生自己找出生字,自己辨析讀音,教師尊重各個學生對于易錯字的不同理解把握,實際上是尊重學生的學情。這樣的教學針對性更強,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在集中識字中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師:生字會讀了,再讀讀詞語怎樣?
生:(齊聲)行!
師:請大家小聲地讀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語勾劃下來,推薦給大家。咱們搞個“詞語推薦臺”活動。(板書:推薦臺)
(生自讀、勾畫,師巡視指導)
生:我推薦給大家的詞語有“陽光、灑遍、田野……”
(聲音較小,自信不足)
師:既然是自己信心百倍地向大家推薦,該怎么讀?再試試!
(在老師鼓勵下,她自信心增強,并讀出了“灑遍”等詞所蘊涵的內容及感情色彩)
師:讀得好!第二次比第一次讀得好多了,老師最喜歡你這樣的孩子。
「點評:“老師喜歡”就那么值得強調嗎?“最” 的程度可最深喲!雖然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學生高興的事,有鼓勵作用,但是得到同學的肯定,得到大家的肯定,或自己肯定自己,應該都是重要的。由此課堂評價語,我聯(lián)想到:教師至上的意識在課堂上仍然很濃,學生受到老師表揚的感受,很有些像受到皇帝的恩典。長期如此,學生自我意識、自我判斷能力得不到正常發(fā)展,在不少學生的心中,只有老師才是對的,才是重要的,迷信教師、迷信權威,迷信書本,迷失自我,不敢質疑創(chuàng)新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少強調“老師最喜歡某某樣子”為好。]
(其余學生踴躍舉手,大膽推薦)
師:老師也要向大家推薦一些詞語。(小黑板出示詞語:金子、田野、更高了、更綠了……)
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
師:“金子” 這個詞該怎樣讀?誰來試一試!
師:(一生試讀后)如果在讀這個詞的時候,能想到它的意思,你會讀得更好!
(一些學生大呼“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生:(使勁地)金子!
[點評:教師應注意提醒學生聲音適度,注意美感,不要過分地“使勁”“大呼”。]
師:為什么這樣讀?
生:因為金子很寶貴,所以應該讀重一點。
(又有幾名學生讀)
生:金子的顏色是金燦燦的,要讀出這種感覺。
生:人們都喜歡金子,我認為讀的時候應該有喜歡的心情。
[執(zhí)教者后記:學生們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他們能大膽地向同學推薦,能自信地說出個人的感受和想法,能領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內容。相信孩子,就要給他們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展示,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朗讀感悟
師:金色的陽光像金燦燦的金子,灑遍……(引讀第一自然段)。禾苗、小樹、小河在陽光下和平時可不一樣喲!哪里不一樣呢?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就知道了。
生:有了陽光,禾苗比平時更綠了。
生:在陽光的照耀下,小樹長得更高了。
生:小河在陽光下像長長的錦緞。
師:從“更高了”“更綠了” 這兩個詞你能讀懂點什么?請大家結合這兩個句子,再認真的讀一讀。(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話)
生:禾苗在陽光下會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它才會變綠。
師:你是怎么知道光合作用的?
生:我是從《小哥白尼》上看到的。
師:通過自學,從課外書上獲得知識,這種習慣非常好!
生:我讀懂了小樹會在陽光下生長,所以小樹才能更高。
生:我知道了植物在陽光下都會生長。
師:陽光下的小河也是波光粼粼,非常漂亮,就像(引讀第三句)。
師:誰見過錦緞?
生:我見過,有些裝酒的盒子里有錦緞,我今天把它拿來了。
(其余學生見到了皆唏噓不己)
師:錦緞漂亮嗎?誰來說一說?
生:錦緞非常漂亮,它在陽光下會發(fā)光!
生:錦緞是用絲綢做的。
生:閃光的錦緞在陽光下像小河。
師:能說“錦緞像閃光的小河”,不錯!
師:陽光下的景色多迷人?。【妥屛覀儊砻烂赖刈x讀這一段吧!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陽光》第一課時課堂教學實錄與評析,陽光,希望對你有幫助!
9、酸的和甜的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教學實錄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酸的和甜的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_教學實錄_反思案例,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酸的和甜的》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
(陳老師講課這天是家長開放日,學生家長和外校教師一百多人坐在教室后面,學生很興奮,緊張。)
師:同學們,今天這么多人來聽咱們的課,咱們得注意什么呀?
生:(紛紛地)得坐好,得多發(fā)言……
生:(徐陽站起來說)要大聲發(fā)言,讓大家都聽得見。
師:徐陽媽媽,聽見徐陽發(fā)言了嗎?
家長:聽見了。(大家笑,學生不緊張了。)
師:對,就像徐陽這樣發(fā)言。
師:同學們,誰能告訴我糖是什么味的?(生齊答“甜的”)那么醋呢?(生齊答“酸的”)你們怎么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試的唄”)
師:是啊,這么簡單的辦法卻有人不知道,是誰呢?咱們一起看看第17課:酸的和甜的。(師板書課題)
師:讀這篇小故事你想解決幾個問題呢?
生:(紛紛舉手)什么是酸的和甜的。(師板書:什么?)生:誰要知道這東西是酸的還是甜的?(師板書:誰?)生:怎么知道的?(師板書:怎么知道?)生:結果怎么樣?(師板書:結果?還有學生發(fā)問重復,師歸納。)
師:這些問題要解決,咱們就到課文中找答案。翻開書本,同位一起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再看看8幅圖能不能和課文對照起來,開始。
(學生自由朗讀,有的兩人一個讀,一個指圖;有的兩人一起邊讀邊看圖還時有爭論。)
師:(表揚讀得好的學生,學生勁頭更足了)好,第一個問題,什么是酸的還是甜的?
生:(齊)葡萄。
師:好,第二個問題,誰說葡萄是酸的?
生:(齊)狐貍。
師:它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著,怕別人吃,所以騙人說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別人吃,想給自己留著,所以騙人。
師:狐貍是夠狡猾的(邊說邊板書:狡猾),誰讀一讀狐貍當時的表現(xiàn)?(學生讀課文第一段)
師:讀得不錯,狐貍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讀課文,邊讀邊做動作。不少學生也邊聽邊做動作,很入情。)
師:聽你這一讀,我可知道狐貍是真想吃,但又吃不著,怪不得說酸的(大家笑,不少學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讀讀。(學生齊讀第一段)
師:這回讓我聽出狐貍饞極了、氣極了,怪不得它要騙人呢!
師:那么除了狐貍還有誰說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師板書:松鼠、小兔。)
師:他們又怎么知道的呢?誰來讀一讀?
(生爭相舉手要求讀,很自然地讀第2、3、4自然段,先后幾個人,有的讀,有的說:他們是聽狐貍說的;相信了狐貍;以為狐貍聰明就受騙了。讀的學生把第2、3、4段讀得很入情。)
師:傻小兔、傻松鼠輕易相信了狐貍,上當了。(學生笑。師邊說邊板書:輕信、上當)誰又說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師要求,便讀起4-7段。)
師:真棒!一下子就讀出了小猴子的表現(xiàn),那么小猴子聰明在哪里呢?
生:(很自信,齊答)他嘗了唄。
師:小猴子真聰明(邊說邊板書:嘗),你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
生:(讀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師: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說……
生:(自然讀出課文句子)“啊!真甜。”
師:(讀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么也不明白,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咱們幫助他們一下,告訴他們?yōu)槭裁窗伞?,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貍上前面來(師請四位學生上前面各飾一個角色),請開始吧。
(猴子上躥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狀)
兔、松鼠:(齊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們怎么知道是酸的?(邊說邊像猴子一樣抓耳撓腮)
兔、松鼠:(齊)狐貍說的,他那么聰明,他說是酸的當然是酸的。你別吃了,多難吃啊。(狐貍在旁邊做得意狀)
(猴子做吃一顆狀,然后做大口大口吃狀。)
兔、松鼠:(做驚訝狀)給我們吃一顆吧!
猴:給你們,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狀)呀,真甜呀!(歪著頭,摸著腦袋)那狐貍為什么說是酸的呢?
猴:他騙你們,他沒吃著,怕你們吃,所以說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師:哎,這個詞用得好!你給大家說說什么叫“自欺欺人”?(同學們關注地聽他解釋)
猴:狐貍沒吃著葡萄,不知道是酸的還是甜的,他就騙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騙別人是酸的,讓別人也不吃,這就是自欺欺人。
師:太棒了,我懂了,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們怎么辦呀?(下面學生非常興奮)
兔、松鼠:(做大悟狀,齊扭頭找狐貍,邊打邊說)你下次再騙人就打死你……
狐貍:(抱頭跑)我再也不敢騙人了,我再也不敢騙人了。(學生鼓掌)
師:(幽默地)哎,同學們,不要把狐貍打死,他只是犯了一點錯誤,懲罰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師,老師,我們不打死它,我們從頭再演一遍吧。(師應允)
(生從頭表演,從表演的動作表情看出他們體會了課文全部內容。全班學生高興地鼓掌,紛紛要求表演。)
師:今天時間不夠了,下午語文課,咱們四人一組,全都表演一下,看誰演得好,好嗎?(生一齊鼓掌答“好”)
師:老師還有個難題想請你們幫助。(教室一下靜下來)
生:(關心地、焦急地)什么問題?
師:以后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么辦呢?
生:你嘗嘗唄。(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么嘗呀?有人說:事又不能吃。)
師:是啊,吃的東西我可以嘗嘗,事情我可沒法嘗。
生:(七嘴八舌)你試試。
生:你嘗試一下唄。
師:(高興地)你們聽到了嗎?魏雅琳讓我怎么辦?
生:(許多生齊答)嘗試。
師:你們聽得真專心,她說的你們都聽到了,我就這么辦: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話就嘗試一下,謝謝大家。
(整節(jié)課,學生的情緒一直很飽滿,在一個個高潮中,學生越學越帶勁,爭相發(fā)言,積極參與,讀讀、議議、演演、練練,下課了,余興未盡。)
點評
一、生活的課堂。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其實,課堂教學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時候,課堂被我們異化了,課堂沒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輸,死氣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歡語文,害怕學語文。在我們對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的問卷調查中,孩子最感興趣的是體育、音樂、美術……最后才是語文。我們把自己的母語教得連孩子都不感興趣了,甚至都害怕了,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你看陳老師,非常自然親切地帶領孩子進入了一個生活的情景:“今天這么多人來聽課,咱們得注意什么呀?”“徐陽媽媽,聽見徐陽發(fā)言了嗎?”一下子把老師、學生和家長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緊張,搭起了和諧交流的平臺。“誰能告訴我糖是什么味的?”老師與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問題,從從容容走進了課文。識字教學歷來比較枯燥,但陳老師卻給枯燥的字賦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語境。在第二課時,陳老師把生字制作成卡片,卡片背后隱藏著與之組成的詞,幾個卡片連起來就是一句話。例如,在教授“串”字時,陳曉梅是這樣進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過來的詞語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后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盡情發(fā)揮對“一串”的理解和聯(lián)想,有的孩子說“一串糖葫蘆”,有的說“一串鑰匙”,有的說“一串辣椒”……一個孩子說“一串人”,“能說一串人嗎?”老師馬上讓孩子展開討論,大家爭論得臉紅面赤。最后終于弄明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酸的和甜的》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酸的和甜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0、《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課堂教學實錄
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師:《白楊禮贊》中,白楊樹是一種什么形象,作者借白楊樹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生1:堅韌不拔,力爭上游;
生2:不平凡,不折不撓;
生3:抒發(fā)了作者對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謳歌贊頌之情。
師:同樣是樹,在當代詩人李瑛的筆下,它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們就學習李瑛的詩:《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二、朗讀理解:
1、聽一聽
師:老師先為大家配樂范讀全詩,讓我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走進詩歌的意境里,去理解詩中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
(點擊多媒體,放伴奏音樂。----教師這一操作較為生疏)
(教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
(配樂中途結束,課件制作時應設置音樂循環(huán)播放,可避免詩的下半部分教師“清頌”)
(朗讀結束,全班學生鼓掌)
師:十分感謝大家的掌聲,聽了老師的朗讀,大家覺得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1:驕傲。
師:驕傲有自大和自豪兩種解釋,朗讀本詩應該是---
生(齊):自豪。
2、讀一讀
師:對,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的時候,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
(多媒體呈現(xiàn)三點要求,學生自由朗讀)
(引導學生先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再作相應的朗讀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適當。)
師:現(xiàn)在,請同學自主選擇你感興趣的章節(jié),為們讀一讀。
生(男)朗讀第一部分。 (有氣勢)
3、評一評
師:ⅩⅩ同學在朗讀時,這三點要求做得怎樣?
生(齊):很好。
師:詩的節(jié)奏靠什么把握?
生1:輕重緩急。
生2:停頓+語氣。
師:對,靠輕重緩急,那么感情呢?
生1: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樹,這樣感情就真切了。
師:總的來說,要把握住自豪之情。
生 (女):朗讀(詩的第一節(jié))
師:我們也請大家來評價一下,ⅩⅩ同學的朗讀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不足。
生1:感情把握得很好。
生2:朗讀的速度快了點。
師:那你能不能來試試?(全班掌聲鼓勵)
生2:(大聲朗讀前幾節(jié)詩)。
師:果然讀得很好?,F(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部分。
(師、生齊讀)
師:朗讀第一部分,給人一種奔放的豪情。下面請同學朗讀第二部分。想一想這一部分該用什么樣的語調、語氣和語速呢?
生1:朗讀4—6小節(jié)。
師:請大家結合上述三點要求對她的朗讀做個評價。
生1:“剎那”應讀chà, 不讀shà 。
生2:語氣應稍舒緩些。
師:哪位愿意讀一讀其它小節(jié)?
生1:讀7――12小節(jié)。
師:讀這幾節(jié),應有什么樣的感情?
生:驕傲、自豪。
4、議一議
師:我也感受到了驕傲自豪之情,那么驕傲的資本是什么?
生1:黃河、長城代表中華民族。
生2:是大自然的美麗聚集。
師:(板書)凝聚了大自然的精華。(聯(lián)系詩句簡要分析)
師:“紅色的、黃色的、黑色的土壤”指什么?
生1:說明樹生長于世界各地。
生2:說明樹是熱愛生活的。
師:(板書)熱愛生活。
生3:還熱愛人類。
師:從哪里看出來?
生4:“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
生5:“哪里有孩子的哭聲,我便走去”。
生6:“我愿下……給新婚的嫁娘”;
“我要挽住……給辛勤的母親”。
師:還關愛人民(板書)
師:是否只關愛中國大地上的人民。
生:是全世界的人民。
師:怎么知道?
生:“黃色的……”,各種膚色代指各種人。
師:關愛的表現(xiàn)在哪里?
(師生齊聲朗讀9--12節(jié))
師:正因為“我”和人民息息相關,心心相連,所以“我”對人民忠誠,獻身人類。(板書)
這就是一棵樹的形象,正因為它“生長在中國大地上……”(回顧板書內容)所以,它可以自豪地說――
生(齊):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師:請大家再讀課文,體會“樹”的意義是什么?找出詩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詩句。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這只是樹嗎?它還有何更深沉的含義?聯(lián)系《白楊禮贊》。
生1:象征了甘于為人民獻身的人;
生2:象征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師:對,詩人歌詠的不只是樹,它象征著——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愿為人類獻身的人。(板書)
這樣,樹的形象就是有了更深廣的象征意義。
師:(補充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1979年,剛剛結束十年動亂的全國人民激情滿懷地進行著撥亂反正,詩人也豪情勃發(fā),以詩言志,以詩抒情。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音樂,朗讀全詩,再次體味:詩人在詩中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多媒體音樂起)
師:一,二,起(師生配樂齊讀,體會感情)
(朗讀結束后)
生1:這首詩表達了愿為人民獻身的精神。
師:精神?——愿望。
三、品味特色:
師:這首詩,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一棵樹的形象,成功的塑造除了得益于詩人的蓬勃激情外,還得益于什么?
(師提示:語言、修辭……)
同座間可互相討論,如有需要,舉手示意,我可以幫助。
(過一會兒,有學生舉手)
師生(指名):請把你的看法說給我們聽聽。
生1:用了借代的修辭:“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三種膚色代表了世界上的人。
生2:這三種膚色,代表了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人。
生3:還有比喻的修辭,比如詩中把星星比作耳環(huán)。
生4:還有排比,“山、?!保ㄉx原句)加強語氣,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受,便于抒發(fā)感情。
師: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一種突出的特點---
生5:高度的概括性。
師:能舉例說說嗎?
生5:“無論是紅色的、黃色的或黑色的土壤”。
師:還有嗎?
生6:“拉著他們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繭的手”。
生7:“……”
師:對,詩中有非常多的概括性的句子,除此之外,我再提示一點。
“我是長在黃河岸邊的一棵樹”
“我是長在長城腳下的一棵樹”
這相似的句式的運用,有何作用?
生1:強調所說的內容。
生2:便于抒發(fā)感情。
生3:還有節(jié)奏很美。
師:這些句子,融入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想象手法在詩中的使用有何作用?
生1:使樹富有生命力;
生2: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而且,詩中以生動的句子,將樹的形象人格化了,使樹的形象更加鮮明飽滿,更有生命力。同學們,你們愿意做這樣的一棵樹嗎?
生:愿意!
師:學了這首詩,除了受到精神上的陶冶,思想上的啟迪之外,對于詩人的寫作手法,我們還應該學以致用。
四、課后作業(yè):
師:那么,課后就請大家借鑒本詩的寫法,
以“我驕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頭?!轭},寫一首詩。
下課!
附:板書
生長在中國大地上
凝聚了大自然的精華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棵樹 熱愛生活 無論生在何處 愿為人類獻身的人
作為一節(jié)示范課,無論是教師個人教學才能,課堂教學效果,還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教師教學語言流暢,思維清晰,教態(tài)自然,教學基本功突出,體現(xiàn)在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啟發(fā)學生思維、板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其次,課堂上,氣氛始終是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師巧妙提出問題,注意適時啟發(fā)學生,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闡明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一理念。同時注意到了師生、生生間互動交流,并將教師的角色定位在組織者、引導者和平等交流的伙伴上,很好地實踐了情感教學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朗讀理解”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評一評”,教師提出朗讀要求之后,由學生個別朗讀體驗,教師請學生先作簡要點評,然后教師自己再做進一步評價,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欣賞力,還鼓舞了學生的自信力,這也是課堂氣氛民主、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還很好地實踐了“整體教學”的教學設計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課堂活動的教學方法較為多樣和靈活,教學過程想方設法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教者對于“新課標”指出的三個“維度”的理解和實踐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一棵樹”的形象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復誦讀,多種形式地解讀,師生之間的平等探討,幫助學生真切體味詩歌的藝術特色,也引導學生明確了一種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獻身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當然,教學中難免也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注意問題,如,教師教學語言不僅要流暢,還應該充滿激情,有抑揚頓挫之感。現(xiàn)代教學手段要熟練掌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