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祝?!方贪竷?yōu)秀8一等獎

        《《祝福》教案優(yōu)秀8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祝?!方贪竷?yōu)秀8一等獎

        1、《祝?!方贪竷?yōu)秀8一等獎

        《祝?!肪方贪?/p>

        從容說課

        《祝?!肥囚斞感≌f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制吃人的本質(zhì)。

        對于學生來說,對魯迅">魯迅先生的作品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不止一次接觸過魯迅的作品,對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及作品的社會意義都有一些認識;然而,由于魯迅">于魯迅先生作品內(nèi)容的廣泛,所以具體到每一部作品時,學生理解起來都會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小說的故事背景對于學生而言也相當陌生。所以,在解讀作品時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非常重要,教授課就試圖在這一點上尋求一種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用最合適的方法最大程度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重點

        對祥林嫂悲劇命運形成原因的深入研究。

        教學難點

        小說中社會環(huán)境描寫所反映出的時代特性。

        教具準備

        《祝?!冯娪捌瑪?。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倒敘的結(jié)構(gòu)特點,理解小說結(jié)尾的深刻意義。

        2.在熟知作品的基礎上,通過改寫練習訓練寫作能力。

        3.學習并借助人物的角色去分析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文本研讀和教師點撥相結(jié)合,準確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及內(nèi)涵。

        2.學生參與,整合文本信息,得出符合作品情境和作品時代背景的閱讀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性,深刻認識封建禮教思想統(tǒng)治下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播放《祝?!冯娪捌瑪??!?/p>

        師 剛才大家在影片中看到了魯鎮(zhèn)的環(huán)境和祥林嫂的一些情況,這些畫面展示的環(huán)境、人物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有著明顯的不同,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即從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每個人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所擔當?shù)慕巧珌砜?,我們和《祝?!愤@篇小說、和祥林嫂的距離就會被拉近了。

        推進新課

        師 請大家根據(jù)小說的情節(jié)找出祥林嫂都擔當了哪些角色。首先提醒一點,小說是以什么方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的?

        生 (齊答)倒敘。

        【生閱讀、討論?!?/p>

        生 她是一個仆人。

        師 誰的仆人?

        生 魯四老爺家的。

        生 她是一位母親。

        師 誰的母親?

        生 阿毛的母親。

        生 她是一位妻子。

        師 她先后有幾位丈夫?

        生 (準備不足,有些猶豫)兩位吧?

        師 能說說是哪兩位嗎?

        生 (一時語塞)……

        師 那你怎么知道是兩位呢?

        生 因為課文里柳媽勸她去捐門檻時說捐了門檻就不會被兩個丈夫爭了。

        師 不錯,是有這個情節(jié)。請再仔細讀一下課文,大家一起和這位同學找一找祥林嫂兩次嫁人的情節(jié)。

        師 好,現(xiàn)在再次請這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 第一次是在祥林嫂來魯四老爺家之前曾經(jīng)嫁過一次,第二次是被她婆婆強行帶走之后又嫁了一次。

        師 很好。到現(xiàn)在大家在作品中發(fā)現(xiàn),祥林嫂是一個仆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以說,這是一些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角色,除了這些,大家再看看,她還擔當一些什么角色呢?

        板 書:

        一個仆人 一位母親 一位妻子。

        ?

        【教師看到很多學生找不出來,要放棄的樣子,于是轉(zhuǎn)換至下一個問題?!?/p>

        師 好的??磥泶蠹以诶^續(xù)判斷祥林嫂的角色這一問題上遇到了障礙,那么我們暫時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再回到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幾個角色上來。雖然在生活中你我他所承擔的角色可能會是一樣的,但同一個角色的命運有時卻不盡相同。請大家來看一看,祥林嫂的這些角色都有著她自己怎樣的命運?

        師 下面請大家推選各組代表發(fā)言。

        生 做仆人時的命運是先好后壞。

        師 具體說說看。

        生 作者在寫祥林嫂做仆人時,特別表現(xiàn)出了她前后兩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變化。

        師 (鼓勵)變化?很好,請說說看,什么變化?

        生 變化表現(xiàn)在外貌上。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是“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第二次和第一次差不多,“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師 就這些了?

        生 (疑惑)是???

        師 (微笑)那你所說的好和壞分別是指什么呢?

        生 從眼神和臉上的淚痕來看,說明祥林嫂的精神在后來變得不好了。

        師 為什么?

        生 她死了丈夫唄。

        師 怎么知道她是死了丈夫呢?

        生 課文中的情節(jié)有這個內(nèi)容。

        師 不錯,是有這個內(nèi)容,但你能從她的外貌上看出這一點嗎?

        【很多人都感到意外,這是學生閱讀小說的一個誤區(qū),走馬觀花,在閱讀小說時僅停留在對情節(jié)的總體了解上而不能深入文本,所以,對細節(jié)的把握往往不夠細致?!?/p>

        師 誰發(fā)現(xiàn)了?

        生 她頭上帶了白花!這個細節(jié)告訴我們祥林嫂家里有人去世。根據(jù)相關情節(jié),可以看出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

        師 (鼓勵)很好!你閱讀很仔細!請大家注意,在閱讀中要想有所發(fā)現(xiàn)就得切忌走馬觀花,小說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了解情節(jié)上,更要注意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力和細節(jié)所傳達的信息。祥林嫂頭上的白花兩次都寫到了,有什么人會在頭上帶白花呢?這就告訴了我們她的什么遭遇——

        生 (齊答)死了丈夫。

        師 (緊接上去)而且是兩次!試想,無論是哪一位妻子,有誰能承受兩次失去丈夫的打擊呢?

        【略作停頓以形成留給學生激發(fā)情感參與的空白。】

        板 書:

        一個妻子。

        ?

        師 我有一個問題,大家看這兩次失去丈夫?qū)ο榱稚┑拇驌舫潭纫粯訂幔?/p>

        生 不一樣。

        師 怎么不一樣?

        生還是從外貌描寫來看,第二次時寫到了淚痕,而第一次沒有。這說明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感到更為難過。

        師 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 一時說不好。但寫到淚痕應該是一個理由。

        師 是的,很好。你是一個不輕易改變自己觀點的人(眾生笑),的確,每個人在沒有得到更為令自己信服的依據(jù)時,不要受他人左右。請坐,再找一找小說中的證據(jù)來證明你的看法。大家一起參與,好不好?

        師 現(xiàn)在有結(jié)論了嗎?

        生 祥林嫂嫁的第一個丈夫比她小十歲,是一個打柴的,作品中只寫了這么多;她的第二個丈夫是個山里人,“男人所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這說明祥林嫂再嫁后的生活應該是比較好的,強過了和第一個丈夫時的生活,所以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會更難過一些。

        師 這么說,祥林嫂的全部生活目標就是嫁個能做事的人并且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師 很好,你能把文中的信息綜合到這一步,已經(jīng)不簡單了,請再繼續(xù)你的思考。請坐,誰來進行補充?

        生 我認為不是這么簡單,祥林嫂第一次嫁人時還沒有兒子;而第二次嫁人后有了一個兒子,并且在再次來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她失去了她的兒子。這才是她更為悲傷的原因。

        師 太好了!這么說祥林嫂此次來時已不只是一個妻子了,而且還是一個——

        生 母親。

        師 說得好。一個什么樣的母親?

        生 失去了兒子的母親。所以她與第一次相比更為悲傷。

        板 書:

        一個痛失愛子的母親。

        ?

        師 兩位同學說得都有各自的道理。試想,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祥林嫂也有著和眾人一樣的生活上的需要,也需要一個家,一個丈夫,一個可愛的兒子。然而,當她再一次來到魯鎮(zhèn)的時候,這一切都化為烏有,那么,她此時該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呢?(再次留出空白)

        師 在剛才的閱讀過程中我們注意到,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經(jīng)歷,那么,現(xiàn)在大家不妨來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經(jīng)歷過怎樣的婚姻歷程呢?

        生 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的。第一次婚姻實際上是做一個童養(yǎng)媳,而第二次婚姻一開始則是被逼迫的。

        師 (鼓勵)說得不錯。你怎么判斷出她是一個童養(yǎng)媳?

        生 (不好意思)我是從參考書上看來的。

        師 這也不錯。借助課外的資料去理解作品,這本來就是我們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是的,娶童養(yǎng)媳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這里,受迫害最重的應該是什么人呢?

        生是那些被迫做童養(yǎng)媳的人。

        師 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她們的命運是控制在別人手里的,沒有自由選擇婚姻的權(quán)利。那么,根據(jù)小說的情節(jié)來看,她的第二次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生 被她婆婆給賣了。

        師 所以她很不愿意,是不是?

        生 是的。她一開始還反抗,把頭都碰出了一個大窟窿。

        師 祥林嫂的這次反抗似乎很過分,文中的局外人曾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你能找到這個詞嗎?

        生 (翻書,查找)應該是“出格”吧?

        師 還有些猶豫,其實你說得不錯,就是這個詞。原文還有這樣一些內(nèi)容“鬧是誰也總要鬧一鬧的”“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揣摩一下這里的語氣,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到底該不該這樣“鬧”一下呢?

        生 應該是贊成她鬧的,只是鬧得有些過分了。

        師 大家的理解是對的,那么,我們想一想,為什么祥林嫂要這樣“鬧”,又為什么在外人看來這一“鬧”也有道理?

        師 (微笑)看來大家好像又遇到了麻煩。那么,我們把這個問題也放一放?,F(xiàn)在得想一件事啦,(生不解)想一想,我們的討論是不是有點跑題啦?

        生 (恍然大悟)仆人。

        師 看來我們真的是跑題了。不過不要緊,我們剛才的討論很有價值,而且還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請大家相信“付出就有回報”,現(xiàn)在我們回到仆人的角色上來。再看一看祥林嫂作為一個仆人的命運是怎樣的。剛才我們說祥林嫂作為一個仆人,她的命運是先好后壞,誰來繼續(xù)這個話題,看看是怎樣一個好和壞。

        生 我認為好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壞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

        師 能否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具體談談?

        生 第一次來時,她很勤快,“整天的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第二次來時就不是這樣了,“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尸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四嬸的口氣上,已頗有些不滿了”,這些都說明了她第二次不如第一次那么受人歡迎。

        師 說得不錯。但還有點欠缺,誰給這位同學指一指不足?

        生 祥林嫂的變化說得較多,但關于她的命運說得不夠全面。

        師 (問眾生)這位同學的指點有沒有道理啊?

        師 好的。那么請你來補充一下。

        生 如果要說祥林嫂的命運的話,我認為不能忽略旁人的評價。在兩次寫到祥林嫂時,旁人的評價能讓我們比較清楚地了解她的命運。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祥林嫂的勤勞是大家公認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里雇著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而且,在試工時,盡管魯四老爺“皺了皺眉”,但最終還是留下了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這些都說明,祥林嫂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漸漸地被冷落了。

        師 很好。這位同學注意了從側(cè)面描寫的角度去看作品中的人物,這更有利于我們?nèi)姘盐兆髌返男畔?。不過,祥林嫂的壞運氣到這里似乎還沒有結(jié)束,哪位同學還能補充?

        生 如果說祥林嫂的命運越來越壞的話,我覺得可以一直看到小說的最后,一直到她死。

        師 你的跳躍太大了一些,怕是有的同學跟不上你的思路。具體指出幾點好嗎?

        生 由于她漸漸地不能做什么事,所以被魯四老爺和四嬸嫌棄,最后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直到她死去。

        師 這一回是比剛才具體了。大家同意這個觀點嗎?

        師 好的。那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zhèn)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生 兒子死了……擔心自己死后被鋸成兩半……別人總是拿她開玩笑……

        師 我聽到了好多真知灼見,大家慢慢地說好不好?

        生 她兒子阿毛的死對她打擊很大,她逢人就說這件事,這說明她的內(nèi)心非常痛苦,周圍的人開始還同情,但后來卻對這件事漠不關心了。這讓她無法傾訴內(nèi)心的痛苦。

        師 語言雖然有點現(xiàn)代版的味道,但你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理解了。這樣說好不好?“痛失愛子的打擊使祥林嫂這位母親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怎么樣?不滿意的話,你還可以改。

        生 四嬸的話也對祥林嫂形成了很嚴重的打擊。文中說四嬸不讓她動酒杯和筷子的時候,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而且,“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淘米”,最后,“他們于是想打發(fā)她走了”。這些說明祥林嫂最終被趕出了魯四老爺家,命運完全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

        師 大家的討論非常好!看出了許多問題,也解決了許多問題,看來祥林嫂的命運的確是這樣一步步地悲慘起來的。在她命運漸趨悲慘的過程中,在她面臨種種不幸的時候,她有沒有嘗試過擺脫?

        生 (議論)有的。她曾經(jīng)去捐門檻。

        師 捐門檻有什么用呢?

        生 (齊答)沒有用。

        師 為什么?

        生 (齊答)這只是一種迷信,不可能改變她的命運。

        師 (笑)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很清醒。的確,燒香拜佛是于事無補的,但我們看看祥林嫂當時是何等地相信?。∈遣皇沁@樣呢?

        生 是的。她去捐門檻時“廟祝起初執(zhí)意不允許,直到她急得流淚,才勉強答應了”,捐了門檻之后,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而且還“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這些都能看出祥林嫂對通過捐門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抱有極大的希望。

        師 (緊接上去)然而最終她還是沒有能擺脫悲劇的命運。

        生 (沉默,有人小聲議論)真慘。

        師 是的,我們再回去看看祥林嫂的故事,一個仆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是無論哪一個角色都未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不僅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魯迅">魯迅先生同樣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小說中,作者對祥林嫂的角色也有一些不同的定位,大家能否發(fā)現(xiàn)作者賦予了人物哪些角色?

        【承接前面的遺留問題,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p>

        生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我獨坐在發(fā)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我認為“玩物”是作者對祥林嫂的一個評價。

        板 書:

        一個被人厭倦的玩物。

        師 為什么?

        生 比如魯鎮(zhèn)上的人拿祥林嫂取笑,這就是當她是一個“玩物”。

        師 這說明人們對祥林嫂的命運怎么看?

        生 有些同情,但更多的是冷漠。

        師 很好。這位同學的回答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思路,原來在小說里,人物除了具有一些和我們的生活接近的角色之外,還有一些作者所賦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發(fā)現(xiàn)往往會讓我們對人物、對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那么,我們沿著這位同學的發(fā)現(xiàn)看下去,看一看作品中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持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呢?

        生 也不是。只是說大部分人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態(tài)度是冷漠的,還有一些人不是這樣的。

        師 舉例來談談。

        生 比如說小說里的柳媽,她就幫祥林嫂出了捐門檻的主意,這應該是想幫助祥林嫂的。

        生 小說里的“我”對祥林嫂也有同情,另外,從“我”在燈下所想的這些話來看,“我”應該不是一個把祥林嫂看成玩物的人。

        生 ……

        課堂小結(jié)

        師 大家的討論很熱烈,也很有價值。因為時間關系,我們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在這堂課上,大家雖然是初次閱讀作品,但我們還是借助一些熟悉的角色看到了一個身為仆人、妻子、母親的祥林嫂,這樣一個人物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但她的命運似乎比一個普通人悲慘。我們自然會問,為什么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有著這樣悲慘的命運呢?這其實正是這篇小說能引起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也是我們下一堂課主要討論的內(nèi)容。大家在課后可以查找一些關于《祝?!愤@篇小說的鑒賞資料,作一些相關的資料整理。

        布置作業(yè)

        借助網(wǎng)絡或圖書資料,閱讀了解封建禮教關于“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及封建族權(quán)等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推進新課

        師 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熟悉了小說的情節(jié),并且從人物的角色這個角度認識了祥林嫂這個人物,看到了這樣一個普通人的悲慘命運。由一個仆人、妻子、母親最終淪為乞丐而寂然死去,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真的是上天的不公?還是另有原因?下面我們從這樣一個角度入手來尋找一下答案。

        請大家再次回顧一下祥林嫂在魯鎮(zhèn)時她周圍的人對她的態(tài)度。

        生 魯四老爺是比較厭煩祥林嫂的。祥林嫂兩次到魯鎮(zhèn)時,他都表現(xiàn)出了這種態(tài)度。比如,一開始這樣寫魯四老爺?shù)膽B(tài)度“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后來,祥林嫂再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

        師 從這里可看出,魯四老爺厭煩祥林嫂的原因是什么?

        生 嫌她是個寡婦。

        師 一個寡婦就這么讓人討厭嗎?

        生 魯四老爺認為女人再嫁是不對的,不合婦道。

        師 請大家不要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請你接著說下去。

        生 封建禮教的行為規(guī)范認為夫為妻綱,所以女子在丈夫死后應該守寡,而不應再嫁。

        師 你說得很好。

        生 我也是課后在資料上看的。

        師 這沒關系,只要能幫助你學習課文,這種途徑未嘗不可。不過,我有一個問題,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zhèn)時不是再嫁啊,為什么魯四老爺也要皺眉呢?

        生 (猶豫)……

        師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迂回一下,大家看看課文,魯四老爺?shù)纳矸菔鞘裁矗?/p>

        生 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

        師 這在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行當?

        生 教書吧?

        師 可以這樣理解。那么,他都教些什么呢?平時都看些什么書呢?

        生 《四書襯》《近思錄集注》。

        師 《四書襯》大概不是他的教科書吧?不過,由此我們可以推知,魯四老爺信奉的是什么樣的處世準則?

        生 理學家的準則。

        師 對。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夫為妻綱”就是理學家們的主張之一,在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中,祥林嫂是個寡婦,寡婦守寡后再出來拋頭露面地做工是不對的。所以,魯四老爺當然厭煩一個和自己的行為準則不統(tǒng)一的人了。

        師 如果說,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代表了那些謹遵封建禮教準則的人,那么,我們看看作品中的這個人物——柳媽,她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生 同情。

        師 就因為她給祥林嫂出了個“捐門檻”的主意嗎?

        生 (疑惑)是這樣的吧?

        師 那她為什么會想到這個主意呢?

        生 (議論)或許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師 大家說得對,她的確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中,她也和祥林嫂一樣生活在底層,是被剝削、被壓迫的人。

        生 (議論)她沒有祥林嫂那么悲慘吧?

        師 是的。表面上看,柳媽沒有經(jīng)歷過祥林嫂那么多的苦難。但實質(zhì)上,她也未能擺脫封建思想的影響。想想看,我指的是什么?

        生 “捐門檻”是一種封建迷信的做法。

        師 對。這里,我們看到了兩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形象,一個是祥林嫂,一個就是柳媽。大家還記得祥林嫂不從改嫁而在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的情節(jié)吧?(眾生點頭)這是為什么呢?而且,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在改嫁時鬧一鬧也是對的。

        生 (思考,猶豫)也是認為不應該改嫁?

        師 對。封建思想對祥林嫂的毒害也反映在這個情節(jié)里,這就是封建禮教所謂的“從一而終”。所以我們看到,祥林嫂和柳媽這兩個人雖然各自的命運不盡相同,但在受封建思想毒害這一點上是相同的。

        生 (提問)那么,魯四老爺用一些封建禮教的標準來衡量祥林嫂的行為,他算不算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師 (鼓勵)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

        生 魯四老爺不應該是被毒害的,他和祥林嫂、柳媽不是一個社會階層里的人物。

        生 不對。他也應該是受了封建思想的影響,因為從他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上可以看出,他的判斷標準完全是封建的,這和柳媽給祥林嫂出“捐門檻”的主意沒什么兩樣。

        師 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討論。不光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有爭議,很多專家學者也有類似的爭論。有人認為,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禮教的自覺維護者,也有人認為,在封建社會的環(huán)境下,有封建思想的豈止魯四老爺一個人?種種控制人們思想行為的所謂的“三綱五?!钡乃枷氩皇谴嬖谟趥€別人身上的。我們暫且不去更多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觀點都可以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祥林嫂到底是被什么迫害致死的。魯迅">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狂人日記》中提到,封建制度是一種“吃人”的制度。在《祝?!芬晃闹?,我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封建制度對人的吞噬就是這樣的不留痕跡,祥林嫂就是這樣被形形色色的、為封建思想所毒害的人們用封建禮教的準則判了死刑。文中的“我”在燈下獨白中對祥林嫂的死有這樣一段話:“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xiàn)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觎`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xiàn)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边@難道不是祥林嫂所在的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嗎?

        師 剛才我們圍繞著社會環(huán)境,就祥林嫂的死因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討論?,F(xiàn)在,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使祥林嫂死去的原因,從根本上講,固然是封建禮教思想所致。那么,除了封建禮教的迫害之外,祥林嫂還深受著一些什么樣的迫害呢?

        師 魯迅">魯迅先生的小說在反映社會問題時,不但洞察入微,而且筆觸也極為細膩。往往能從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揭示問題。比如說“孔方兄”在《祝?!防锞投啻温睹妫ū娚ΓO旅?,我們來看看它出現(xiàn)了幾次。

        生 祥林嫂的工錢是每月五百文,還有她回去時算清了工錢,一共是一千七百五十文。

        師 這是什么時候?

        生 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做工的時候。

        生 “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p>

        師 這是寫誰?

        生 寫“我”。

        師 知道這里的“一元”和“五百文”是怎么換算的嗎?

        生 ……

        師 我來告訴大家,“一元”等于“一千文”。那這盤魚翅對祥林嫂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 兩個月不吃不喝。

        師 而且,講到魚翅的價錢時,文中緊接著還有這樣一句話,是什么?

        生 (齊答)“價廉物美”。

        師 大家自然明白這里的意思了吧?

        生 (發(fā)出感嘆)祥林嫂真不容易。

        師 不僅是一盤魚翅,還有更不容易的呢。請繼續(xù)看課文,再談談。

        生 祥林嫂被她婆婆賣到山里時,被賣了“八十千”。

        師 這回知道換算了吧。這相當于多少文,多少元?

        生 等于八萬文或八十元。

        師 請大家注意,這是誰的身價?

        生 (齊答)祥林嫂!

        師 還有哪些關于錢的細節(jié)?最好自己試著來分析這個細節(jié)的作用。

        生 祥林嫂去“捐門檻”用掉了她兩年的工錢,這說明她對“捐門檻”的作用深信不疑。于是才將自己兩年的血汗錢全部捐了出去。

        師 很好,大家同意嗎?

        師 (作自言自語狀)是啊,越是深信不疑,也就越可悲??!

        師 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就在魯迅">魯迅先生所敘述的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細節(jié)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個祥林嫂——一個不但在思想上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而且在經(jīng)濟上也處于被剝削地位的祥林嫂。像這樣一個受到雙重剝削和壓迫的人,她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師 小說里,似乎祥林嫂也有過尋找出路的想法,比如說……(停頓以便給學生反應時間)

        生 應該是祥林嫂問“我”的那番問話,

        師 她問什么?

        生 “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師 對,就是這句話。祥林嫂問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想尋求解脫,她對自己死后的命運有一種懷疑。這應該是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人所作出的本能的反應。

        師 (笑)你在遇到十分困難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懷疑過自己嗎?

        生 也有過懷疑。

        師 噢,看來祥林嫂也和我們有著相似的想法了。的確,人有時是要懷疑自己,但這一次祥林嫂是在懷疑自己的什么?

        生 (齊答)命運!

        師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命運的時候,那么他必然是在十分痛苦甚至是絕望的邊緣掙扎過來的,深受封建禮教迫害的祥林嫂現(xiàn)在已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她無法解脫,也沒有人替她想過怎樣解脫,是不是這樣???

        生 小說里的“我”曾經(jīng)也想過這個問題。

        師 何以見得?

        生 當祥林嫂問他時,他有這樣一段獨白:“我在極短期的躊躕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边@表明“我”對祥林嫂的同情,同時也想幫助她。

        師 但最終能不能幫助她呢?

        生 不能。因為文中的“我”最終選擇了“說不清”這句話來搪塞。

        師 那為什么 “我”沒有像柳媽那樣也給祥林嫂出一個類似于“捐門檻”的主意呢?

        生 (一時答不上來)……

        生 因為“我”和柳媽不一樣。文中說“對于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可見,他并不相信有魂靈。

        師 但他也不能幫助祥林嫂擺脫她的悲苦命運。

        生 是的。

        生 老師,對于祥林嫂的反抗,我想補充一點。

        師 (鼓勵)很好,請講。

        生 祥林嫂在第一次嫁人后是逃出來的。

        師 (非常欣喜)是嗎?

        生 在祥林嫂被她婆婆帶走后,原文有這樣一句話:“她誠然是逃出來的,不多久,這推想就證實了?!蔽艺J為祥林嫂的逃跑也說明了她不愿意再做童養(yǎng)媳,這也是反抗命運的一種表現(xiàn)。

        師 (興奮)太好了!其他同學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細節(jié)???

        師 這一次逃跑雖然是躲過了初一,但——

        生 (齊答)躲不過十五。

        師 是的,這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

        生 (齊答)祥林嫂命運的悲慘。

        師 好的??磥?,祥林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在那個時代有一種什么特性呢?

        生 (齊答)必然性。

        師 對。無論是和祥林嫂一樣受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媽們,還是像“我”這樣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沒有拯救祥林嫂的良方,只能使她受更嚴重的封建毒害,或是對祥林嫂寄予同情。魯迅">魯迅先生有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壞給人看?!闭埓蠹易⒁?,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祥林嫂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死去的?

        生 (七嘴八舌)魯鎮(zhèn)人“祝?!钡臅r候。

        師 這樣安排結(jié)尾有什么意味呢?

        生 (議論紛紛)諷刺,更加悲慘,更有一種悲劇意味……

        課堂小結(jié)

        師 好的,大家的理解很好。回顧小說的情節(jié),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想要安心地做一個母親、一個仆人,但是在那樣一個封建流毒遍布于社會各個角落的時代里,這無疑是一種奢望,如果說祥林嫂悲劇命運所具有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我想恐怕也就在這里吧。魯迅">魯迅先生在《我怎么寫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苯裉?,在我們學過了《祝?!分螅妥屛覀円苍隰旀?zhèn)人“祝?!睍r所響起的爆竹聲和祭祀天地眾神的香煙里再來理解魯迅">解魯迅先生的這種深沉的思考吧!

        布置作業(yè)

        題目:沒有春天的祥林嫂

        以祥林嫂為敘述中心,不出現(xiàn)“我”,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

        活動與探究

        步 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備 注

        1

        ①請你將學過《祝?!分髮Ψ饨ǘY教的認識整理成一段文字。②你認為從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去理解祥林嫂這個人物對于你今后的小說閱讀會有幫助嗎?(如有對于其他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請同時整理出來。)

        學生檢查筆記、查閱資料,整理閱讀體會。

        ?

        2

        教師參與交流并指導。

        學生交流。

        ?

        3

        你對魯迅作品中有關人性的揭露有什么認識?你怎樣理解和評價魯迅在不同作品中表達出的相關觀點?

        學生小組討論。

        ?

        4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全班同學總結(jié)、交流。

        ?

        5

        你喜歡魯迅的哪一類作品?小說、雜文還是散文?說說你的見解。

        師生相互交流。

        ?

        得與失

        ?

        ?

        ?

        2、《祝?!方贪竷?yōu)秀8

        《祝?!肪方贪?/p>

        從容說課

        《祝?!肥囚斞感≌f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制吃人的本質(zhì)。

        對于學生來說,對魯迅">魯迅先生的作品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不止一次接觸過魯迅的作品,對其作品的語言風格及作品的社會意義都有一些認識;然而,由于魯迅">于魯迅先生作品內(nèi)容的廣泛,所以具體到每一部作品時,學生理解起來都會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小說的故事背景對于學生而言也相當陌生。所以,在解讀作品時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非常重要,教授課就試圖在這一點上尋求一種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用最合適的方法最大程度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重點

        對祥林嫂悲劇命運形成原因的深入研究。

        教學難點

        小說中社會環(huán)境描寫所反映出的時代特性。

        教具準備

        《祝?!冯娪捌瑪?。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倒敘的結(jié)構(gòu)特點,理解小說結(jié)尾的深刻意義。

        2.在熟知作品的基礎上,通過改寫練習訓練寫作能力。

        3.學習并借助人物的角色去分析把握小說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1.文本研讀和教師點撥相結(jié)合,準確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及內(nèi)涵。

        2.學生參與,整合文本信息,得出符合作品情境和作品時代背景的閱讀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性,深刻認識封建禮教思想統(tǒng)治下的種種社會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播放《祝?!冯娪捌瑪??!?/p>

        師 剛才大家在影片中看到了魯鎮(zhèn)的環(huán)境和祥林嫂的一些情況,這些畫面展示的環(huán)境、人物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有著明顯的不同,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即從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每個人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所擔當?shù)慕巧珌砜矗覀兒汀蹲8!愤@篇小說、和祥林嫂的距離就會被拉近了。

        推進新課

        師 請大家根據(jù)小說的情節(jié)找出祥林嫂都擔當了哪些角色。首先提醒一點,小說是以什么方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的?

        生 (齊答)倒敘。

        【生閱讀、討論。】

        生 她是一個仆人。

        師 誰的仆人?

        生 魯四老爺家的。

        生 她是一位母親。

        師 誰的母親?

        生 阿毛的母親。

        生 她是一位妻子。

        師 她先后有幾位丈夫?

        生 (準備不足,有些猶豫)兩位吧?

        師 能說說是哪兩位嗎?

        生 (一時語塞)……

        師 那你怎么知道是兩位呢?

        生 因為課文里柳媽勸她去捐門檻時說捐了門檻就不會被兩個丈夫爭了。

        師 不錯,是有這個情節(jié)。請再仔細讀一下課文,大家一起和這位同學找一找祥林嫂兩次嫁人的情節(jié)。

        師 好,現(xiàn)在再次請這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 第一次是在祥林嫂來魯四老爺家之前曾經(jīng)嫁過一次,第二次是被她婆婆強行帶走之后又嫁了一次。

        師 很好。到現(xiàn)在大家在作品中發(fā)現(xiàn),祥林嫂是一個仆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以說,這是一些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角色,除了這些,大家再看看,她還擔當一些什么角色呢?

        板 書:

        一個仆人 一位母親 一位妻子。

        ?

        【教師看到很多學生找不出來,要放棄的樣子,于是轉(zhuǎn)換至下一個問題?!?/p>

        師 好的??磥泶蠹以诶^續(xù)判斷祥林嫂的角色這一問題上遇到了障礙,那么我們暫時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再回到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幾個角色上來。雖然在生活中你我他所承擔的角色可能會是一樣的,但同一個角色的命運有時卻不盡相同。請大家來看一看,祥林嫂的這些角色都有著她自己怎樣的命運?

        師 下面請大家推選各組代表發(fā)言。

        生 做仆人時的命運是先好后壞。

        師 具體說說看。

        生 作者在寫祥林嫂做仆人時,特別表現(xiàn)出了她前后兩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變化。

        師 (鼓勵)變化?很好,請說說看,什么變化?

        生 變化表現(xiàn)在外貌上。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是“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第二次和第一次差不多,“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師 就這些了?

        生 (疑惑)是???

        師 (微笑)那你所說的好和壞分別是指什么呢?

        生 從眼神和臉上的淚痕來看,說明祥林嫂的精神在后來變得不好了。

        師 為什么?

        生 她死了丈夫唄。

        師 怎么知道她是死了丈夫呢?

        生 課文中的情節(jié)有這個內(nèi)容。

        師 不錯,是有這個內(nèi)容,但你能從她的外貌上看出這一點嗎?

        【很多人都感到意外,這是學生閱讀小說的一個誤區(qū),走馬觀花,在閱讀小說時僅停留在對情節(jié)的總體了解上而不能深入文本,所以,對細節(jié)的把握往往不夠細致?!?/p>

        師 誰發(fā)現(xiàn)了?

        生 她頭上帶了白花!這個細節(jié)告訴我們祥林嫂家里有人去世。根據(jù)相關情節(jié),可以看出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

        師 (鼓勵)很好!你閱讀很仔細!請大家注意,在閱讀中要想有所發(fā)現(xiàn)就得切忌走馬觀花,小說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了解情節(jié)上,更要注意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力和細節(jié)所傳達的信息。祥林嫂頭上的白花兩次都寫到了,有什么人會在頭上帶白花呢?這就告訴了我們她的什么遭遇——

        生 (齊答)死了丈夫。

        師 (緊接上去)而且是兩次!試想,無論是哪一位妻子,有誰能承受兩次失去丈夫的打擊呢?

        【略作停頓以形成留給學生激發(fā)情感參與的空白?!?/p>

        板 書:

        一個妻子。

        ?

        師 我有一個問題,大家看這兩次失去丈夫?qū)ο榱稚┑拇驌舫潭纫粯訂幔?/p>

        生 不一樣。

        師 怎么不一樣?

        生還是從外貌描寫來看,第二次時寫到了淚痕,而第一次沒有。這說明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感到更為難過。

        師 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 一時說不好。但寫到淚痕應該是一個理由。

        師 是的,很好。你是一個不輕易改變自己觀點的人(眾生笑),的確,每個人在沒有得到更為令自己信服的依據(jù)時,不要受他人左右。請坐,再找一找小說中的證據(jù)來證明你的看法。大家一起參與,好不好?

        師 現(xiàn)在有結(jié)論了嗎?

        生 祥林嫂嫁的第一個丈夫比她小十歲,是一個打柴的,作品中只寫了這么多;她的第二個丈夫是個山里人,“男人所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這說明祥林嫂再嫁后的生活應該是比較好的,強過了和第一個丈夫時的生活,所以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會更難過一些。

        師 這么說,祥林嫂的全部生活目標就是嫁個能做事的人并且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師 很好,你能把文中的信息綜合到這一步,已經(jīng)不簡單了,請再繼續(xù)你的思考。請坐,誰來進行補充?

        生 我認為不是這么簡單,祥林嫂第一次嫁人時還沒有兒子;而第二次嫁人后有了一個兒子,并且在再次來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她失去了她的兒子。這才是她更為悲傷的原因。

        師 太好了!這么說祥林嫂此次來時已不只是一個妻子了,而且還是一個——

        生 母親。

        師 說得好。一個什么樣的母親?

        生 失去了兒子的母親。所以她與第一次相比更為悲傷。

        板 書:

        一個痛失愛子的母親。

        ?

        師 兩位同學說得都有各自的道理。試想,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祥林嫂也有著和眾人一樣的生活上的需要,也需要一個家,一個丈夫,一個可愛的兒子。然而,當她再一次來到魯鎮(zhèn)的時候,這一切都化為烏有,那么,她此時該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呢?(再次留出空白)

        師 在剛才的閱讀過程中我們注意到,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經(jīng)歷,那么,現(xiàn)在大家不妨來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經(jīng)歷過怎樣的婚姻歷程呢?

        生 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的。第一次婚姻實際上是做一個童養(yǎng)媳,而第二次婚姻一開始則是被逼迫的。

        師 (鼓勵)說得不錯。你怎么判斷出她是一個童養(yǎng)媳?

        生 (不好意思)我是從參考書上看來的。

        師 這也不錯。借助課外的資料去理解作品,這本來就是我們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是的,娶童養(yǎng)媳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這里,受迫害最重的應該是什么人呢?

        生是那些被迫做童養(yǎng)媳的人。

        師 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她們的命運是控制在別人手里的,沒有自由選擇婚姻的權(quán)利。那么,根據(jù)小說的情節(jié)來看,她的第二次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生 被她婆婆給賣了。

        師 所以她很不愿意,是不是?

        生 是的。她一開始還反抗,把頭都碰出了一個大窟窿。

        師 祥林嫂的這次反抗似乎很過分,文中的局外人曾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你能找到這個詞嗎?

        生 (翻書,查找)應該是“出格”吧?

        師 還有些猶豫,其實你說得不錯,就是這個詞。原文還有這樣一些內(nèi)容“鬧是誰也總要鬧一鬧的”“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揣摩一下這里的語氣,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到底該不該這樣“鬧”一下呢?

        生 應該是贊成她鬧的,只是鬧得有些過分了。

        師 大家的理解是對的,那么,我們想一想,為什么祥林嫂要這樣“鬧”,又為什么在外人看來這一“鬧”也有道理?

        師 (微笑)看來大家好像又遇到了麻煩。那么,我們把這個問題也放一放?,F(xiàn)在得想一件事啦,(生不解)想一想,我們的討論是不是有點跑題啦?

        生 (恍然大悟)仆人。

        師 看來我們真的是跑題了。不過不要緊,我們剛才的討論很有價值,而且還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請大家相信“付出就有回報”,現(xiàn)在我們回到仆人的角色上來。再看一看祥林嫂作為一個仆人的命運是怎樣的。剛才我們說祥林嫂作為一個仆人,她的命運是先好后壞,誰來繼續(xù)這個話題,看看是怎樣一個好和壞。

        生 我認為好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壞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

        師 能否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具體談談?

        生 第一次來時,她很勤快,“整天的做,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第二次來時就不是這樣了,“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尸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四嬸的口氣上,已頗有些不滿了”,這些都說明了她第二次不如第一次那么受人歡迎。

        師 說得不錯。但還有點欠缺,誰給這位同學指一指不足?

        生 祥林嫂的變化說得較多,但關于她的命運說得不夠全面。

        師 (問眾生)這位同學的指點有沒有道理???

        師 好的。那么請你來補充一下。

        生 如果要說祥林嫂的命運的話,我認為不能忽略旁人的評價。在兩次寫到祥林嫂時,旁人的評價能讓我們比較清楚地了解她的命運。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祥林嫂的勤勞是大家公認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里雇著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而且,在試工時,盡管魯四老爺“皺了皺眉”,但最終還是留下了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這些都說明,祥林嫂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漸漸地被冷落了。

        師 很好。這位同學注意了從側(cè)面描寫的角度去看作品中的人物,這更有利于我們?nèi)姘盐兆髌返男畔?。不過,祥林嫂的壞運氣到這里似乎還沒有結(jié)束,哪位同學還能補充?

        生 如果說祥林嫂的命運越來越壞的話,我覺得可以一直看到小說的最后,一直到她死。

        師 你的跳躍太大了一些,怕是有的同學跟不上你的思路。具體指出幾點好嗎?

        生 由于她漸漸地不能做什么事,所以被魯四老爺和四嬸嫌棄,最后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直到她死去。

        師 這一回是比剛才具體了。大家同意這個觀點嗎?

        師 好的。那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zhèn)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生 兒子死了……擔心自己死后被鋸成兩半……別人總是拿她開玩笑……

        師 我聽到了好多真知灼見,大家慢慢地說好不好?

        生 她兒子阿毛的死對她打擊很大,她逢人就說這件事,這說明她的內(nèi)心非常痛苦,周圍的人開始還同情,但后來卻對這件事漠不關心了。這讓她無法傾訴內(nèi)心的痛苦。

        師 語言雖然有點現(xiàn)代版的味道,但你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理解了。這樣說好不好?“痛失愛子的打擊使祥林嫂這位母親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怎么樣?不滿意的話,你還可以改。

        生 四嬸的話也對祥林嫂形成了很嚴重的打擊。文中說四嬸不讓她動酒杯和筷子的時候,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而且,“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記性尤其壞,甚而至于常常忘卻了去淘米”,最后,“他們于是想打發(fā)她走了”。這些說明祥林嫂最終被趕出了魯四老爺家,命運完全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

        師 大家的討論非常好!看出了許多問題,也解決了許多問題,看來祥林嫂的命運的確是這樣一步步地悲慘起來的。在她命運漸趨悲慘的過程中,在她面臨種種不幸的時候,她有沒有嘗試過擺脫?

        生 (議論)有的。她曾經(jīng)去捐門檻。

        師 捐門檻有什么用呢?

        生 (齊答)沒有用。

        師 為什么?

        生 (齊答)這只是一種迷信,不可能改變她的命運。

        師 (笑)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很清醒。的確,燒香拜佛是于事無補的,但我們看看祥林嫂當時是何等地相信?。∈遣皇沁@樣呢?

        生 是的。她去捐門檻時“廟祝起初執(zhí)意不允許,直到她急得流淚,才勉強答應了”,捐了門檻之后,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而且還“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這些都能看出祥林嫂對通過捐門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抱有極大的希望。

        師 (緊接上去)然而最終她還是沒有能擺脫悲劇的命運。

        生 (沉默,有人小聲議論)真慘。

        師 是的,我們再回去看看祥林嫂的故事,一個仆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是無論哪一個角色都未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不僅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魯迅">魯迅先生同樣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小說中,作者對祥林嫂的角色也有一些不同的定位,大家能否發(fā)現(xiàn)作者賦予了人物哪些角色?

        【承接前面的遺留問題,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p>

        生 小說里有這樣一句話“我獨坐在發(fā)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我認為“玩物”是作者對祥林嫂的一個評價。

        板 書:

        一個被人厭倦的玩物。

        師 為什么?

        生 比如魯鎮(zhèn)上的人拿祥林嫂取笑,這就是當她是一個“玩物”。

        師 這說明人們對祥林嫂的命運怎么看?

        生 有些同情,但更多的是冷漠。

        師 很好。這位同學的回答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思路,原來在小說里,人物除了具有一些和我們的生活接近的角色之外,還有一些作者所賦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發(fā)現(xiàn)往往會讓我們對人物、對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那么,我們沿著這位同學的發(fā)現(xiàn)看下去,看一看作品中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持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呢?

        生 也不是。只是說大部分人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態(tài)度是冷漠的,還有一些人不是這樣的。

        師 舉例來談談。

        生 比如說小說里的柳媽,她就幫祥林嫂出了捐門檻的主意,這應該是想幫助祥林嫂的。

        生 小說里的“我”對祥林嫂也有同情,另外,從“我”在燈下所想的這些話來看,“我”應該不是一個把祥林嫂看成玩物的人。

        生 ……

        課堂小結(jié)

        師 大家的討論很熱烈,也很有價值。因為時間關系,我們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在這堂課上,大家雖然是初次閱讀作品,但我們還是借助一些熟悉的角色看到了一個身為仆人、妻子、母親的祥林嫂,這樣一個人物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但她的命運似乎比一個普通人悲慘。我們自然會問,為什么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有著這樣悲慘的命運呢?這其實正是這篇小說能引起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也是我們下一堂課主要討論的內(nèi)容。大家在課后可以查找一些關于《祝?!愤@篇小說的鑒賞資料,作一些相關的資料整理。

        布置作業(yè)

        借助網(wǎng)絡或圖書資料,閱讀了解封建禮教關于“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及封建族權(quán)等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推進新課

        師 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熟悉了小說的情節(jié),并且從人物的角色這個角度認識了祥林嫂這個人物,看到了這樣一個普通人的悲慘命運。由一個仆人、妻子、母親最終淪為乞丐而寂然死去,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真的是上天的不公?還是另有原因?下面我們從這樣一個角度入手來尋找一下答案。

        請大家再次回顧一下祥林嫂在魯鎮(zhèn)時她周圍的人對她的態(tài)度。

        生 魯四老爺是比較厭煩祥林嫂的。祥林嫂兩次到魯鎮(zhèn)時,他都表現(xiàn)出了這種態(tài)度。比如,一開始這樣寫魯四老爺?shù)膽B(tài)度“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后來,祥林嫂再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

        師 從這里可看出,魯四老爺厭煩祥林嫂的原因是什么?

        生 嫌她是個寡婦。

        師 一個寡婦就這么讓人討厭嗎?

        生 魯四老爺認為女人再嫁是不對的,不合婦道。

        師 請大家不要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請你接著說下去。

        生 封建禮教的行為規(guī)范認為夫為妻綱,所以女子在丈夫死后應該守寡,而不應再嫁。

        師 你說得很好。

        生 我也是課后在資料上看的。

        師 這沒關系,只要能幫助你學習課文,這種途徑未嘗不可。不過,我有一個問題,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zhèn)時不是再嫁啊,為什么魯四老爺也要皺眉呢?

        生 (猶豫)……

        師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迂回一下,大家看看課文,魯四老爺?shù)纳矸菔鞘裁矗?/p>

        生 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

        師 這在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行當?

        生 教書吧?

        師 可以這樣理解。那么,他都教些什么呢?平時都看些什么書呢?

        生 《四書襯》《近思錄集注》。

        師 《四書襯》大概不是他的教科書吧?不過,由此我們可以推知,魯四老爺信奉的是什么樣的處世準則?

        生 理學家的準則。

        師 對。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夫為妻綱”就是理學家們的主張之一,在封建禮教所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中,祥林嫂是個寡婦,寡婦守寡后再出來拋頭露面地做工是不對的。所以,魯四老爺當然厭煩一個和自己的行為準則不統(tǒng)一的人了。

        師 如果說,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代表了那些謹遵封建禮教準則的人,那么,我們看看作品中的這個人物——柳媽,她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生 同情。

        師 就因為她給祥林嫂出了個“捐門檻”的主意嗎?

        生 (疑惑)是這樣的吧?

        師 那她為什么會想到這個主意呢?

        生 (議論)或許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師 大家說得對,她的確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中,她也和祥林嫂一樣生活在底層,是被剝削、被壓迫的人。

        生 (議論)她沒有祥林嫂那么悲慘吧?

        師 是的。表面上看,柳媽沒有經(jīng)歷過祥林嫂那么多的苦難。但實質(zhì)上,她也未能擺脫封建思想的影響。想想看,我指的是什么?

        生 “捐門檻”是一種封建迷信的做法。

        師 對。這里,我們看到了兩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形象,一個是祥林嫂,一個就是柳媽。大家還記得祥林嫂不從改嫁而在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的情節(jié)吧?(眾生點頭)這是為什么呢?而且,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在改嫁時鬧一鬧也是對的。

        生 (思考,猶豫)也是認為不應該改嫁?

        師 對。封建思想對祥林嫂的毒害也反映在這個情節(jié)里,這就是封建禮教所謂的“從一而終”。所以我們看到,祥林嫂和柳媽這兩個人雖然各自的命運不盡相同,但在受封建思想毒害這一點上是相同的。

        生 (提問)那么,魯四老爺用一些封建禮教的標準來衡量祥林嫂的行為,他算不算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師 (鼓勵)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

        生 魯四老爺不應該是被毒害的,他和祥林嫂、柳媽不是一個社會階層里的人物。

        生 不對。他也應該是受了封建思想的影響,因為從他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上可以看出,他的判斷標準完全是封建的,這和柳媽給祥林嫂出“捐門檻”的主意沒什么兩樣。

        師 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討論。不光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有爭議,很多專家學者也有類似的爭論。有人認為,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禮教的自覺維護者,也有人認為,在封建社會的環(huán)境下,有封建思想的豈止魯四老爺一個人?種種控制人們思想行為的所謂的“三綱五?!钡乃枷氩皇谴嬖谟趥€別人身上的。我們暫且不去更多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觀點都可以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祥林嫂到底是被什么迫害致死的。魯迅">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狂人日記》中提到,封建制度是一種“吃人”的制度。在《祝?!芬晃闹校覀冊俅紊羁痰卣J識到了這一點,封建制度對人的吞噬就是這樣的不留痕跡,祥林嫂就是這樣被形形色色的、為封建思想所毒害的人們用封建禮教的準則判了死刑。文中的“我”在燈下獨白中對祥林嫂的死有這樣一段話:“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xiàn)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觎`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xiàn)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边@難道不是祥林嫂所在的整個社會的環(huán)境嗎?

        師 剛才我們圍繞著社會環(huán)境,就祥林嫂的死因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討論?,F(xiàn)在,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使祥林嫂死去的原因,從根本上講,固然是封建禮教思想所致。那么,除了封建禮教的迫害之外,祥林嫂還深受著一些什么樣的迫害呢?

        師 魯迅">魯迅先生的小說在反映社會問題時,不但洞察入微,而且筆觸也極為細膩。往往能從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揭示問題。比如說“孔方兄”在《祝?!防锞投啻温睹妫ū娚Γ?。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出現(xiàn)了幾次。

        生 祥林嫂的工錢是每月五百文,還有她回去時算清了工錢,一共是一千七百五十文。

        師 這是什么時候?

        生 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做工的時候。

        生 “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

        師 這是寫誰?

        生 寫“我”。

        師 知道這里的“一元”和“五百文”是怎么換算的嗎?

        生 ……

        師 我來告訴大家,“一元”等于“一千文”。那這盤魚翅對祥林嫂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 兩個月不吃不喝。

        師 而且,講到魚翅的價錢時,文中緊接著還有這樣一句話,是什么?

        生 (齊答)“價廉物美”。

        師 大家自然明白這里的意思了吧?

        生 (發(fā)出感嘆)祥林嫂真不容易。

        師 不僅是一盤魚翅,還有更不容易的呢。請繼續(xù)看課文,再談談。

        生 祥林嫂被她婆婆賣到山里時,被賣了“八十千”。

        師 這回知道換算了吧。這相當于多少文,多少元?

        生 等于八萬文或八十元。

        師 請大家注意,這是誰的身價?

        生 (齊答)祥林嫂!

        師 還有哪些關于錢的細節(jié)?最好自己試著來分析這個細節(jié)的作用。

        生 祥林嫂去“捐門檻”用掉了她兩年的工錢,這說明她對“捐門檻”的作用深信不疑。于是才將自己兩年的血汗錢全部捐了出去。

        師 很好,大家同意嗎?

        師 (作自言自語狀)是啊,越是深信不疑,也就越可悲?。?/p>

        師 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就在魯迅">魯迅先生所敘述的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細節(jié)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個祥林嫂——一個不但在思想上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而且在經(jīng)濟上也處于被剝削地位的祥林嫂。像這樣一個受到雙重剝削和壓迫的人,她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師 小說里,似乎祥林嫂也有過尋找出路的想法,比如說……(停頓以便給學生反應時間)

        生 應該是祥林嫂問“我”的那番問話,

        師 她問什么?

        生 “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師 對,就是這句話。祥林嫂問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想尋求解脫,她對自己死后的命運有一種懷疑。這應該是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人所作出的本能的反應。

        師 (笑)你在遇到十分困難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懷疑過自己嗎?

        生 也有過懷疑。

        師 噢,看來祥林嫂也和我們有著相似的想法了。的確,人有時是要懷疑自己,但這一次祥林嫂是在懷疑自己的什么?

        生 (齊答)命運!

        師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命運的時候,那么他必然是在十分痛苦甚至是絕望的邊緣掙扎過來的,深受封建禮教迫害的祥林嫂現(xiàn)在已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她無法解脫,也沒有人替她想過怎樣解脫,是不是這樣???

        生 小說里的“我”曾經(jīng)也想過這個問題。

        師 何以見得?

        生 當祥林嫂問他時,他有這樣一段獨白:“我在極短期的躊躕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這表明“我”對祥林嫂的同情,同時也想幫助她。

        師 但最終能不能幫助她呢?

        生 不能。因為文中的“我”最終選擇了“說不清”這句話來搪塞。

        師 那為什么 “我”沒有像柳媽那樣也給祥林嫂出一個類似于“捐門檻”的主意呢?

        生 (一時答不上來)……

        生 因為“我”和柳媽不一樣。文中說“對于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可見,他并不相信有魂靈。

        師 但他也不能幫助祥林嫂擺脫她的悲苦命運。

        生 是的。

        生 老師,對于祥林嫂的反抗,我想補充一點。

        師 (鼓勵)很好,請講。

        生 祥林嫂在第一次嫁人后是逃出來的。

        師 (非常欣喜)是嗎?

        生 在祥林嫂被她婆婆帶走后,原文有這樣一句話:“她誠然是逃出來的,不多久,這推想就證實了?!蔽艺J為祥林嫂的逃跑也說明了她不愿意再做童養(yǎng)媳,這也是反抗命運的一種表現(xiàn)。

        師 (興奮)太好了!其他同學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細節(jié)???

        師 這一次逃跑雖然是躲過了初一,但——

        生 (齊答)躲不過十五。

        師 是的,這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

        生 (齊答)祥林嫂命運的悲慘。

        師 好的??磥?,祥林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在那個時代有一種什么特性呢?

        生 (齊答)必然性。

        師 對。無論是和祥林嫂一樣受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媽們,還是像“我”這樣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沒有拯救祥林嫂的良方,只能使她受更嚴重的封建毒害,或是對祥林嫂寄予同情。魯迅">魯迅先生有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壞給人看?!闭埓蠹易⒁?,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祥林嫂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死去的?

        生 (七嘴八舌)魯鎮(zhèn)人“祝?!钡臅r候。

        師 這樣安排結(jié)尾有什么意味呢?

        生 (議論紛紛)諷刺,更加悲慘,更有一種悲劇意味……

        課堂小結(jié)

        師 好的,大家的理解很好?;仡櫺≌f的情節(jié),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想要安心地做一個母親、一個仆人,但是在那樣一個封建流毒遍布于社會各個角落的時代里,這無疑是一種奢望,如果說祥林嫂悲劇命運所具有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我想恐怕也就在這里吧。魯迅">魯迅先生在《我怎么寫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苯裉?,在我們學過了《祝?!分?,就讓我們也在魯鎮(zhèn)人“祝?!睍r所響起的爆竹聲和祭祀天地眾神的香煙里再來理解魯迅">解魯迅先生的這種深沉的思考吧!

        布置作業(yè)

        題目:沒有春天的祥林嫂

        以祥林嫂為敘述中心,不出現(xiàn)“我”,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

        活動與探究

        步 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備 注

        1

        ①請你將學過《祝福》之后對封建禮教的認識整理成一段文字。②你認為從一個普通人的角色去理解祥林嫂這個人物對于你今后的小說閱讀會有幫助嗎?(如有對于其他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請同時整理出來。)

        學生檢查筆記、查閱資料,整理閱讀體會。

        ?

        2

        教師參與交流并指導。

        學生交流。

        ?

        3

        你對魯迅作品中有關人性的揭露有什么認識?你怎樣理解和評價魯迅在不同作品中表達出的相關觀點?

        學生小組討論。

        ?

        4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全班同學總結(jié)、交流。

        ?

        5

        你喜歡魯迅的哪一類作品?小說、雜文還是散文?說說你的見解。

        師生相互交流。

        ?

        得與失

        ?

        ?

        ?

        3、《土地的誓言》教案《孫權(quán)勸學》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巔》教案《華南虎》教案教學簡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yǎng)、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 東北特產(chǎn)

        二、 作者介紹

        三、 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 整體介紹

        五、 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 文章結(jié)構(gòu)

        七、 問題討論:

        1、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 怎樣理解:“我常?!瓱崆??!敝小胺簽E”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 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chǎn)?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xiāng)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結(jié)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 “當我記起……血液一樣?!边@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 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孫權(quán)勸學》

        教學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復述課文

        2、把握人物特點

        3、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位魯肅、呂蒙對話后并說出其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資治通鑒》

        二、司馬光

        三、文章人物介紹

        四、朗讀全文

        五、生字、詞

        六、課文小短劇

        七、文段分析、翻譯

        “初……乃始就學?!?

        1、 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寫?

        2、 孫權(quán)對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 孫權(quán)給呂蒙提的讀書的目標是?

        4、 表現(xiàn)孫權(quán)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及魯肅……結(jié)友而別。”

        1、“卿今者……阿蒙!”表現(xiàn)出魯肅怎樣的心情?說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現(xiàn)了呂蒙怎樣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魯肅的舉動說明了什么?

        全文翻譯

        八、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九、思路結(jié)構(gòu)

        十、 說話練習

        《竹影》

        教學目的和要求: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請同學們欣賞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和西洋畫,說說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

        2、 豐子愷作品欣賞

        3、 豐子愷簡介

        二、 課文學習

        1、 生字詞

        2、 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 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

        B、課文充滿了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為什么?

        C、當爸爸走出來的時候,華明為什么會難為情?

        D、爸爸是怎樣解圍的?華明又怎樣?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難畫在哪里?

        G、為什么說“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shù)??!?

        H、怎樣才叫佳作?

        I、 畫竹除了用墨,還會用什么顏色?

        三、 小結(jié)

        四、 拓展

        五、 作業(yè)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目的和要求:1、鍛煉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的景物

        3、學習探險隊員表現(xiàn)的強烈的團隊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1、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

        2、探險隊員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美圖欣賞,相關介紹

        2、作者介紹

        二、課文相關學習

        ㈠字音學習、詞語積累

        ㈡文章結(jié)構(gòu)

        ㈢速讀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并思考:

        1、 說說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靠什么來戰(zhàn)勝的?

        2、 本文選材詳略得當,試簡述文中詳寫了哪兩個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處?

        3、 課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業(yè)

        《華南虎》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學習詩歌,鼓勵學生培養(yǎng)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3、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圖片欣賞(老虎)

        2、 有關老虎的成語

        3、 圖片欣賞(桂林山水)

        4、 寫作背景

        5、 作者介紹

        二、 預習檢測

        三、 整體把握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屈辱”?

        2、“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睘槭裁础拔摇睍靶呃ⅰ??

        3、“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笆窃诿鑼懭A南虎的斑紋和顏色嗎?

        4、怎樣理解本詩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在詩中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觀眾

        2、 “我”

        3、 華南虎

        五、 小結(jié)

        六、 拓展

        4、《土地的誓言》教案《孫權(quán)勸學》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巔》教案《華南虎》教案教學簡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yǎng)、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東北特產(chǎn)

        二、作者介紹

        三、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整體介紹

        五、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文章結(jié)構(gòu)

        七、問題討論:

        1、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chǎn)?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xiāng)特有的景物?

        5、文章結(jié)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孫權(quán)勸學》

        教學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復述課文

        2、把握人物特點

        3、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位魯肅、呂蒙對話后并說出其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資治通鑒》

        二、司馬光

        三、文章人物介紹

        四、朗讀全文

        五、生字、詞

        六、課文小短劇

        七、文段分析、翻譯

        “初……乃始就學。”

        1、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寫?

        2、孫權(quán)對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孫權(quán)給呂蒙提的讀書的目標是?

        4、表現(xiàn)孫權(quán)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及魯肅……結(jié)友而別。”

        1、“卿今者……阿蒙!”表現(xiàn)出魯肅怎樣的心情?說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現(xiàn)了呂蒙怎樣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魯肅的舉動說明了什么?

        全文翻譯

        八、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九、思路結(jié)構(gòu)

        十、說話練習

        《竹影》

        教學目的和要求: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同學們欣賞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和西洋畫,說說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

        2、豐子愷作品欣賞

        3、豐子愷簡介

        二、課文學習

        1、生字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

        B、課文充滿了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為什么?

        C、當爸爸走出來的時候,華明為什么會難為情?

        D、爸爸是怎樣解圍的?華明又怎樣?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難畫在哪里?

        G、為什么說“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shù)摹?rdquo;

        H、怎樣才叫佳作?

        I、畫竹除了用墨,還會用什么顏色?

        三、小結(jié)

        四、拓展

        五、作業(yè)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目的和要求:1、鍛煉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的景物

        3、學習探險隊員表現(xiàn)的強烈的團隊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1、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

        2、探險隊員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美圖欣賞,相關介紹

        2、作者介紹

        二、課文相關學習

        ㈠字音學習、詞語積累

        ㈡文章結(jié)構(gòu)

        ㈢速讀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并思考:

        1、說說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靠什么來戰(zhàn)勝的?

        2、本文選材詳略得當,試簡述文中詳寫了哪兩個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處?

        3、課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業(yè)

        《華南虎》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學習詩歌,鼓勵學生培養(yǎng)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3、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欣賞(老虎)

        2、有關老虎的成語

        3、圖片欣賞(桂林山水)

        4、寫作背景

        5、作者介紹

        二、預習檢測

        三、整體把握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屈辱”?

        2、“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為什么“我”會“羞愧”?

        3、“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寫華南虎的斑紋和顏色嗎?

        4、怎樣理解本詩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在詩中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觀眾

        2、“我”

        3、華南虎

        五、小結(jié)

        六、拓展

        5、《土地的誓言》教案《孫權(quán)勸學》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巔》教案《華南虎》教案教學簡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yǎng)、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東北特產(chǎn)

        二、作者介紹

        三、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整體介紹

        五、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文章結(jié)構(gòu)

        七、問題討論:

        1、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chǎn)?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xiāng)特有的景物?

        5、文章結(jié)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孫權(quán)勸學》

        教學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復述課文

        2、把握人物特點

        3、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位魯肅、呂蒙對話后并說出其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過程:

        一、《資治通鑒》

        二、司馬光

        三、文章人物介紹

        四、朗讀全文

        五、生字、詞

        六、課文小短劇

        七、文段分析、翻譯

        “初……乃始就學。”

        1、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寫?

        2、孫權(quán)對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3、孫權(quán)給呂蒙提的讀書的目標是?

        4、表現(xiàn)孫權(quán)對下屬呂蒙愛護、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話是?

        “及魯肅……結(jié)友而別。”

        1、“卿今者……阿蒙!”表現(xiàn)出魯肅怎樣的心情?說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現(xiàn)了呂蒙怎樣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魯肅的舉動說明了什么?

        全文翻譯

        八、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九、思路結(jié)構(gòu)

        十、說話練習

        《竹影》

        教學目的和要求:

        1、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2、體會本文所表現(xiàn)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文章表現(xiàn)的童真、童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同學們欣賞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和西洋畫,說說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

        2、豐子愷作品欣賞

        3、豐子愷簡介

        二、課文學習

        1、生字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畫像……符號”怎樣理解?

        B、課文充滿了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生動?為什么?

        C、當爸爸走出來的時候,華明為什么會難為情?

        D、爸爸是怎樣解圍的?華明又怎樣?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難畫在哪里?

        G、為什么說“用墨來畫竹是最正當?shù)摹?rdquo;

        H、怎樣才叫佳作?

        I、畫竹除了用墨,還會用什么顏色?

        三、小結(jié)

        四、拓展

        五、作業(yè)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目的和要求:

        1、鍛煉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的景物

        3、學習探險隊員表現(xiàn)的強烈的團隊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1、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

        2、探險隊員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美圖欣賞,相關介紹

        2、作者介紹

        二、課文相關學習

        ㈠字音學習、詞語積累

        ㈡文章結(jié)構(gòu)

        ㈢速讀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并思考:

        1、說說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又是靠什么來戰(zhàn)勝的?

        2、本文選材詳略得當,試簡述文中詳寫了哪兩個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處?

        3、課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業(yè)

        《華南虎》

        教學目的和要求:1、通過學習詩歌,鼓勵學生培養(yǎng)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

        3、了解詩歌形象的象征意義,欣賞詩歌形象

        4、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教學重點與難點:1、學習鑒別關鍵語句,理清思路,整體感知,理解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

        2、朗讀品味,鑒賞詩歌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欣賞(老虎)

        2、有關老虎的成語

        3、圖片欣賞(桂林山水)

        4、寫作背景

        5、作者介紹

        二、預習檢測

        三、整體把握

        1、“你是夢見了蒼蒼莽莽的山林嗎?是屈辱的心靈在抽搐嗎?”華南虎的心靈為什么會“屈辱”?

        2、“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為什么“我”會“羞愧”?

        3、“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寫華南虎的斑紋和顏色嗎?

        4、怎樣理解本詩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在詩中蘊涵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觀眾

        2、“我”

        3、華南虎

        五、小結(jié)

        六、拓展

        6、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赤壁》教案《過零丁洋》教案《山坡羊潼關懷古》教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25.詩詞曲五首

        教學目標

        1、背誦五首詩詞曲,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所抒發(fā)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課時:3課時

        資料超市:

        劉禹錫(772—846),字夢得。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曾寫《游玄都觀》詩諷刺朝中新貴。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p>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chuàng)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jīng)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散曲。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由千古唐詩引入

        二、品讀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聽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正確劃分節(jié)奏,初步體會作者感情。

        作者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自由朗讀,直至背誦

        3、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談談讀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關材料,重新研讀詩歌。

        5、師生品讀詩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此句蘊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讀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同學根據(jù)所查資料介紹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參考: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4、齊讀背誦這首詩。

        5、研讀《題烏江亭》,輔佐加深對《赤壁》的理解。

        四、背誦前兩首詩,當堂默寫。

        五、布置作業(yè)

        1、預習下面的詩詞曲,并搜尋資料,準備鑒賞。

        2、繼續(xù)熟背詩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品讀詩歌《過零丁洋》。

        1、集體朗讀《過零丁洋》。

        2、介紹賞析詩歌的注意點

        第一通語言,明意象。

        1、注意動詞、形容詞、疊音詞、象聲詞等;2、注意語序;3、語言特點。主要有:清新,即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飾,平白易懂;絢麗,即詞藻富麗、有文采;明快,即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含蓄,即不直接敘述,而曲折傾訴,言此而意彼;簡潔,即干凈利落,言簡意賅。4、意象。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內(nèi)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體。我們從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據(jù)景物的組合整體感悟詩人的情感。明確特殊意象的含義,如梅、竹、菊、柳、蓬、鳥、子規(guī)、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結(jié)合詩人生活的時代及詩人的身世來理解主旨2、主旨有愛國憂民類: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疾苦;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身世類:詩人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但是詩人們的清高、自負又常常使詩人四處碰壁、遭人排擠,遠大理想總是不能實現(xiàn),所以抒發(fā)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詩作在古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特點大多是憂郁、悲憤。羈旅思鄉(xiāng)、貶謫愁思等也屬此類。愛情類:歌頌愛情的美好;反對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壓迫;征人思歸、思婦念夫。閑適類:隱逸生活的閑適;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園的美好來反襯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友情類:對友人的關心和祝愿,友人之間的友誼。其他類:嘆光陰易逝、感物是人非、蘊含哲理等。

        第三看風格,辨手法

        1、風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

        2、古代詩歌的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詩人總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傾訴,于是詩人就將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諷今:借對歷史上人、事的評價來諷喻時事,表達情感。虛實相映:實象側(cè)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而虛象則是由實象而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詩文中多是一種暗示、象征或修辭的運用。襯托、起興、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學生上臺賞析詩歌。(汪思琪)

        修辭手法;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名句的賞析

        4、學生相互質(zhì)疑補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tǒng)一要求。)

        6、有感情吟誦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水調(diào)歌頭》。

        1、播放或?qū)W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長久》

        2、請同學說說聆聽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調(diào))

        3、介紹詞的相關知識,解題并提供背景

        《水調(diào)歌頭》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guī)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4、播放音頻,讓學生聽讀一遍,跟讀一遍。

        5、師生品讀

        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xiàn)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xiàn)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動,轉(zhuǎn)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承上啟下,自然轉(zhuǎn)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抒發(fā)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情感。

        6、聯(lián)系《記承天寺夜游》及搜尋的資料,結(jié)合本詞,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1、推薦學生閱讀《江城子》

        2、背誦詩詞

        第三課時

        一、背誦前四首詩詞

        二、講解曲的知識

        三、品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

        1、教師先范讀,后學生自由散讀。

        2、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jié)合后兩句來理解,對國計民生的憂慮。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3、背誦本曲

        四、小結(jié)

        五、熟讀詩詞曲五首

        六、課堂檢測

        1、默寫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教后記:

        古詩詞教學人物,個人認為宜通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賞析文章兩種途徑來完成,教師不宜講授得過細,應該傳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導?;谶@樣的想法,在課堂組織教學時,便依照讀-品-析-背的流程與學生共同賞析詩詞。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發(fā)揮主體性,參與討論,其中時有精彩賞析。

        7、《祝?!穬?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脈絡,理解倒敘手法的作用。

        (2)體會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一、導語激趣

        有人說祥林嫂是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著而她在春天里死了兒子,最后她又在春節(jié)的祝福聲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說《祝福》,看一看魯迅先生是怎樣演繹了這個發(fā)生在春天里的人間慘劇。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速讀課文,列出本文的情節(jié)提綱,并且思考作者在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何種順序,這種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小組談論,后全班交流

        情節(jié) 內(nèi)容

        序幕 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jié)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敘 開端 祥林嫂來到魯鎮(zhèn)

        發(fā)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

        尾聲 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祝福》的結(jié)構(gòu)是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為主體安排的。開頭的“序幕”,交代了悲劇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環(huán)境。接著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祥林嫂的悲劇結(jié)局,把祝福景象與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然后,對悲劇的主體部分,即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為尾聲,深化故事的主題。

        倒敘的作用:造成懸念,引人入勝;造成悲劇氣氛,奠定悲涼基調(diào);突出祥林嫂與魯四老爺?shù)拿軟_突;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九曲黃河,東流入海,只有具體考察每段河身迂回曲折的流程之后,才能對黃河入海的全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在閱讀活動中,要把握文章的有機整體,也必須對文章的有機結(jié)構(gòu)作深入剖析,細心發(fā)現(xiàn)各部分之間與整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行。在把握了整體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的思想意義,也才能對“精彩片段”或各個部分在藝術上作出準確判斷,因為與整體的關系,對整體的作用,是解析評價各個局部的藝術價值的主要標準。整體感知部分的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對提高鑒賞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專題品析,合作鑒賞

        鑒賞角度: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以及其他描寫人物的方法。任選一個角度,可以化大為小深入研究。如“形象”這一角度,可以把視點集中于“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上。

        分組討論,確定本組鑒賞專題,合作探究品鑒。 15 分鐘后小組長將整理有序的發(fā)現(xiàn)和大家交流。交流過程中,本小組的成員可以補充論證,其他小組也可以質(zhì)疑或補充。

        1 、人物姓名鑒賞

        祥林嫂:

        (1)、沒有自己的名字,隨從丈夫叫了祥林嫂。說明她沒有人生自主權(quán)。也說明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現(xiàn)象的嚴重性。

        (2)、祥林嫂“不祥”,命運多舛,數(shù)遭閔兇,她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她的悲憫與同情。

        魯四老爺:

        (1)、他與魯鎮(zhèn)同姓,又被稱為“老爺”,說明他是地方權(quán)威人物、最高統(tǒng)治者,掌控魯鎮(zhèn)。他的理學老監(jiān)生的身份,更暗示了魯鎮(zhèn)沉浸在他禮教陰霾的籠罩之中。

        (2)、他書房里的對聯(lián)寫作“事理通達心氣平和”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因為他一見祥林嫂就“皺眉”的態(tài)度與他“可惡”“不干不凈”“謬種”的語言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他的事理不“通”更不“達”、他的心氣不“平”、更不“和”。而另一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說明他的附庸風雅。那脫落的一聯(lián)是“品節(jié)詳明德性堅定”,可以暗示他是個不明品節(jié)、無品缺德的人。

        魯四老爺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嘲諷與憎恨。

        柳媽:

        (1)、柳,“無心插柳柳成蔭”,柳媽對祥林嫂的精神戕害,是由于她對迷信的執(zhí)著造成的,是因善而害人,她的無知的善良建議,使得祥林嫂最后一個精神堡壘被粉碎。

        (2)、柳,生命力及強,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長。暗示封建迷信思想及易生長、傳播、普及,當時的社會迷信面及廣。

        柳媽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民眾愚昧無知的批判。

        賀老六:

        (1)、俗話說“六六大順”,而他賀老六是大不順?;ㄥX娶來的是寡婦,婚姻不順;死于傷寒,壽命不順;兒子夭折,家門不順。

        (2)、賀,有慶賀、慶祝之意。而賀老六的人生最終一無所有。大伯,即他的長兄,不慈不仁,又收了他“自家的”房子,趕走了祥林嫂。賀老六無喜可賀,有悲可哀。

        賀老六這個名字表明了作者對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祥林嫂的婆婆:

        (1)、衛(wèi)家山人。只衛(wèi)護自己的家,是個專橫貪婪的封建家長。“她應酬從容,說話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賠罪,說她特來叫她的兒媳回家去,因為開春事務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夠”,堂而皇之地全部收取了祥林嫂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錢,并且“又取了衣服”。為了獲得更多的彩禮,她又“好打算”,把祥林嫂當作奇貨賣給了深山野奧里的賀老六,得了八十千錢。這就是她的從容和能干!

        (2)、她沒有具體的名字,說明這種專橫貪婪之徒遠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利用宗法家族權(quán)威無所不為的封建家長比比皆是,有一個廣大的群體。

        小結(jié):小說《祝?!啡宋镄蜗蟮拿兄貏e的含義,或寄寓美(祥林嫂、賀老六)的毀滅于其中,或寄寓諷刺(魯四老爺、柳媽)于其里,作者的憐憫與憎惡,無奈與悲憤隱于人物姓名的深處。

        2 、爆竹聲聲話祝?!h(huán)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zhèn)“祝?!钡奶囟ōh(huán)境里,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huán)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第一次是描寫鎮(zhèn)上各家準備“祝?!钡那榫埃@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國農(nóng)村的狀況: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nóng)村的統(tǒng)治依舊,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表現(xiàn)出強烈的宗法思想和禮教淫威對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實際結(jié)尾通過“我”的感受來描寫。祥林嫂的慘死與“天地圣眾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钡臍夥招纬甚r明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zhì)的揭露,首尾呼應,結(jié)構(gòu)完善。小說始于祝福,終于祝福,中間又再一次寫到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封建禮教正是通過祝福這樣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殘,以致于殺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時又正是魯鎮(zhèn)家家祝福之時。祝福的熱鬧正反襯了祥林嫂臨終的孤寂凄涼。以“祝福為題更能揭露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勞動婦女的精神摧殘,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3 、畫眼睛的藝術——祥林嫂的肖像描寫

        眼睛是心之窗。課文對祥林嫂進行了三次肖像描寫,描寫的重點是眼睛。通過她的眼睛,我們可以知道,她原本是勤勞善良,安分耐勞的,她飽受生活的慘重打擊后,在人們對于她的苦難的鑒賞、恐嚇、威逼之下,精神完全崩潰,極度悲哀與麻木。最后變成“眼睛間或一輪”的“活物”,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下,一步步被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4 、祥林嫂死亡之迷——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偵破

        祥林嫂的婆婆、魯四老爺、賀家大伯、柳媽和魯鎮(zhèn)的人,都有罪責。生活在祥林嫂身邊的人們,誰也無意逼死祥林嫂,但確實是這些人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中國人世代奉行“三綱五?!?、“三從四德”等封建禮教,它毒害了所有的人,而就是這些人,又在不自覺的害別人,他們不約而同得織成了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吞噬著祥林嫂一類善良的、不幸的弱者。丁玲碩果這樣的話:“祥林嫂是非死不幸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把她往死里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彼裕榱稚┑谋瘎∈且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就是封建禮教。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

        (文章的意蘊,是貫注在文章生命機體的精神能量,是作家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獨特的審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是具有美學價值的思想和智慧的閃光。在教學活動中,怎樣才能深入體會文章中的思想和藝術個性呢?葉圣陶先生給我們作出了回答。葉老把語文閱讀活動中對課文的鑒賞(審美實踐)比作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起手來,隨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晶瑩的寶石”。這部分的設計在于把課堂真正還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自己選擇專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在自主閱讀與小組合作中不斷生成新發(fā)現(xiàn)與新見解。)

        四、拓展延伸

        1 、經(jīng)典具有永久的可開掘力?!蹲8!分械乃囆g焦點很多,請同學們“放出眼光”、“運用腦髓”課后自己確立專題去閱讀,去發(fā)現(xiàn),自主研究并寫出閱讀體悟。

        2 、根據(jù)《祝福》的內(nèi)容,為祥林嫂寫一篇小傳。

        (提倡個性化的閱讀。努力擺脫從眾的思維惰性,啟發(fā)學生“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要站在書本之上,開拓嶄新的個性視角,勤于探索,敏于發(fā)現(xiàn),言人所不能言。這一設計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大有好處。)

        8、六年級教案:教師基本功大賽優(yōu)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

        學 科 語文 年級 五年級 課 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課 型 講讀 課 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培養(yǎng)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2、 能力培養(yǎng)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對比和想象寫法。3、 情感體驗目標: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發(fā)學生的愛心,學會關心他人。4、 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學會把語文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溝通。

        內(nèi)容分析 1、重點: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2、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表格

        教學策略 假設導讀法

        教學模式: 入情—動情—升情—抒情—移情

        教 學 過 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構(gòu)筑體系。二、引入情境。三、精讀感悟。 1、 我們先來進行一項思維訓練。請同學們在老師的描述中思考、判斷:1)、敘述班級特點,引出學習的主體“我們”并板書。激勵學生。2)、敘述作者特點,引出“安徒生”并板書。3)、板書課文主要內(nèi)容,思考、判斷,引出主要人物,板書課題“賣火柴的小女孩。”1、 課件演示小女孩賣火柴的經(jīng)過。請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1、出示學習目標和建議。 思考、判斷自由起立回答學生自我鼓勵思考判斷看小女孩賣火柴的經(jīng)過,感受她的悲慘生活。明確要求,選擇方法,合作學習課文 復習舊知識,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信心展現(xiàn)課文情境,引導學生角色轉(zhuǎn)換,感受小女孩的內(nèi)心世界,入情。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

        四、對比說話。五、想象說話六、課堂小結(jié),七、課外拓展八、選擇作業(yè)。 走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2、 請小組代表匯報填表情況。3、 請代表匯報小組討論問題的結(jié)果。4、 請代表感情朗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其他同學體會小女孩感情的變化。5、 請學生小結(jié):小女孩的感情變化。6、 角色轉(zhuǎn)換,比賽讀文。7、 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8、 針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討論。9、 出示重點句子,理解兩個“幸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 出示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畫面,請學生回憶自己過大年夜的情景,對比小女孩的經(jīng)歷說話。1、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沒有死,來到中國,來到我們身邊,你會對她說什么?做什么?1、請學生談收獲。2、補充學生的總結(jié),板書:“想象”“對比”和“關愛他人”。1、 出示貧困兒童圖片。2、 號召同學們行動起來,伸出援助之手。出示作業(yè):請學生自由選擇兩項完成。1、讀一讀安徒生其它的童話。2、寫一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身邊》。3、幫一幫貧困中的孩子。 第二部分。小組合作填寫表格討論分析問題選代表匯報 聽同學讀課文,角色轉(zhuǎn)換,體會人物思想感情自由讀文第三部分提出問題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看小女孩悲慘結(jié)局,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經(jīng)歷,對比說話想象說話思考、總結(jié)看圖片喚愛心引行動選擇作業(yè) 情況,分析她一次次擦燃火柴的原因,體會小女孩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走進教材,走近人物,充當角色,有效的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入境,動情。 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對比,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提高學生的認識,升情。以“假設”撞擊學生心靈,引起學生心靈回響,抒發(fā)感情??偨Y(jié)寫法,學法。把課本內(nèi)容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轉(zhuǎn)移學生的感情,深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倡導學生奉獻愛心。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生活 悲慘 想 幸福 幻象 對 象 比 凍死 街頭 安徒生 我們 關愛他人

        局教培中心基本

        功大賽參賽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

        9、三下《8、海底世界》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地方,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竊竊私語”“景色奇異”造句。

        3. 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能分別找出兩段的中心句,并能學會圍繞中心句寫作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感情朗讀,邊讀文邊想象,圖片補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學習了解海底世界。并能向課外延伸,激發(fā)學生探知的欲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

        圖片、相關海洋的資料、詞卡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每當看到電視上放映著優(yōu)美風景的時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能說說你最想去什么地方?你為什么想去那個地方?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老師也想說說我的想法。愿意給老師一個機會嗎?我最想去海邊,看看海邊的美麗風光,漫步在沙灘上,沐浴著輕柔的海風,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不過我最想到海底去看一看,看看海底世界是不是和我們地面上一樣,有花、有草、有動物,你們想知道嗎?

        2.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師板書,生書空。

        (2)齊讀課題。(注意“世”的發(fā)音)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生字表、字典、問老師同學等方法弄懂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采用多種形式的讀。

        (2)出示詞語,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并理解重點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設疑。通過剛才的朗讀,你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樣的嗎?

        2.自由讀課文。請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課文的第六自然段回答)

        3.那景色奇異在什么地方?物產(chǎn)又有怎樣的豐富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收集有關海洋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進入情境。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呀?那你們一定很想知道景色奇異在哪兒,物產(chǎn)又有多豐富吧!想去海底看看嗎?那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和老師一起去海底游覽一翻。準備好了嗎?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二自然段。

        你在海底世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把你感興趣的地方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好嗎?

        過渡:想認識海底世界的動物嗎?

        2.精讀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這段寫了什么?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中心句。介紹了哪些動物的特點?

        (2)指導朗讀。注意讀出動物的特點。如:梭子魚行動的快,烏賊和章魚的慢,等等。

        (3)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

        這么多的小動物中,一定有你喜歡的吧!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介紹給大家。既然喜歡就要介紹好,讓大家一起來喜歡它!

        生自由練習。指名介紹。注意介紹出動物的活動特點。

        (4)表演讀。

        3.精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認識了那些可愛的小動物,海底世界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呢,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

        (1)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寫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點?

        (3)指導朗讀。

        4. 精讀第五自然段。

        (1)師朗讀課文。

        (2)學生回答。

        (3)資料交流:除此之外,你還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嗎?它們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幫助嗎?

        (4)指名說。

        (5)小結(jié):海底的資源不可計數(shù),人類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開發(fā)海底的資源了。這些資源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好處。

        5. 精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話想說嗎?

        看看作者是怎么說的呢?

        三、小結(jié)。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2.小結(jié):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海底世界的幾種小動物、幾種植物和礦產(chǎn)資源。其實海底世界生物的種類還有很多很多,有的資源被發(fā)現(xiàn)了,卻因為技術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應用,更可惜的是還有更多的資源沒被發(fā)現(xiàn)呢。

        你們想探索海底世界嗎?希望將來的海底世界能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四、課外延伸。

        1.畫一副《海底世界》圖,并配以適當?shù)奈淖终f明。

        2.課后收集海洋的資料,在班級開一個《我了解的海底世界》主題隊會。

        3.習作:《未來的海底世界》。

        板書設計:

        海底世界

        聲音:各種各樣

        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植物:形態(tài)各異

        礦物:豐富

        10、古詩《蟬》教案《孤雁》教案《鷓鴣》教案

        誦讀欣賞古詩《蟬》《孤雁》《鷓鴣》

        教案設計

        誦讀欣賞古詩《蟬》《孤雁》《鷓鴣》(蘇教版七年級下冊)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三首古代詠物詩,學會誦讀欣賞詠物詩的方法。

        2.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熟記詩歌。感受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結(jié)構(gòu)。

        2、了解一般詠物詩的方法。

        教學方法:

        1、反復吟詠誦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

        3、品析鑒賞、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代詩歌了,這些詩歌可以說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給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三首古詩。同學們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三首古詩安排到了一個單元,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以動物為題。這些詩歌在內(nèi)容上說,屬于詠物詩。

        誦讀欣賞(一)蟬

        虞世南

        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誦讀

        1、老師范讀,學生齊讀。

        2、要正確讀音、斷句。

        3、識別詩體。

        二、誦讀

        1、應用多種方式誦讀

        2、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

        3、提出質(zhì)疑,師生互助解答疑問。

        4、提出問題:(1)這首詩寫了蟬哪些特點?

        (2)作者針對“蟬”的特點發(fā)表了什么樣的議論?

        三、誦讀

        1、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詩下提示,然后提出問題:

        (1)你從“蟬”的哪些特點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潔的人”?

        (學生各抒己見)

        (2)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嗎?

        (即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又體會了詩歌的深層含義。)

        四、誦讀

        1、采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情感的把握,朗讀比賽。

        2、讓學生歸納詠物詩的一般特點。

        (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教師小結(jié):誦讀欣賞詠物詩關鍵是要仔細推敲詩句背后深藏的寓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和志,知人論詩,這樣才能達到誦讀的目的。

        誦讀欣賞(二)孤雁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是一首悲傷而執(zhí)著的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飛著、叫著,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詠物詩寫于大歷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1.全詩的詩眼是(孤)詩骨是(飛鳴聲念群)

        2.頷聯(lián)“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遺失在萬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憐意”:“一片”、“萬重”對比,構(gòu)成極大的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lián)兩句形象地寫出了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一、用誦讀欣賞的方法自己體會詩歌《孤雁》的思想感情。

        二、將《孤雁》改寫成一篇散文,在班里交流。

        誦讀欣賞(三)鷓鴣

        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晚唐詩人鄭谷,“嘗賦鷓鴣,警絕”(《唐才子傳》),被譽為“鄭鷓鴣”。可見這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于當時了。

        鷓鴣,產(chǎn)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辀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xiàn)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gòu)思落墨的。

        開篇寫鷓鴣的習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戲煙蕪錦翼齊”,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性表現(xiàn)出來了?!板\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并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

        首聯(lián)詠其形,以下各聯(lián)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xiàn)由聲而產(chǎn)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cè),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fā)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huán)境,已足以使人產(chǎn)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慕⒁皬R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吟詠,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于‘鉤辀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zhuǎn)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巧妙。“游子乍聞征袖濕”,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fā)。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diào)。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游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節(jié),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調(diào),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游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聯(lián):“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痹娙斯P墨更為渾成?!靶胁坏靡哺绺纭甭暵曉诤棋慕嫔匣仨?,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聞”在呼應?這是頗富想象的?!跋娼煛?、“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fā)凄唳,景象也越發(fā)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于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游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xiāng)呢?終篇宕出遠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xiāng)思之愁。清代金圣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圣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lián)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gòu)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之為“警絕”

        小結(jié):本節(jié)課我們用誦讀欣賞的方法欣賞里了三首古代詠物詩,這讓我們又一次領悟到與人類朝夕相處的動物們,以他們獨特的特點寄托著人類的情感,以他們的靈性給人以啟迪,以他們的內(nèi)在品質(zhì)給人以心靈的凈化和升華?!瓣P愛生命”人用我們的行動依然是我們不變的主題。

        11、《詩經(jīng)》教案首《關雎》教案《蒹葭》教案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五首詩,感受律詩的格律之美

        方法與

        過程 朗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知識與

        技能 朗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效果

        重點 了解五首詩的寫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鑒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效果

        難點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教具 快速閱讀法、點撥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課件

        授課內(nèi)容 師生活動

        一、 導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

        二、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書本注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