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導學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畫家和牧童導學案一等獎
畫家和牧童導學案是語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案例,目前,“學案導學”的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下面,跟語文小編一起來學習這篇畫家和牧童導學案怎樣做到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畫家和牧童導學案
一、 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
1、自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會寫會用,并積累詞語。
2、給“我會寫”的生字各組2個詞。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3、找出本課的多音字。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理解課題,畫家是( )牧童是( )。
2、這課主要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4、反復讀,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細讀課文,思考質(zhì)疑。
1、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家和牧童各是怎樣的人?
3、學說句子。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____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簡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點,品詞品句。(讀、講)
3、賞析本課好在哪里。(議)
4、積累美詞佳句。
美詞: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顧總結(jié)提升。
1學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
2體會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拓展。
我查了關(guān)于戴嵩的資料,還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戴、墨”等13個生字,會寫“兄、呆”等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文中所講的一些道理。
二、課時:2節(jié)
三、教學過程
1、自學反饋;
2、交流質(zhì)疑;
3、分組展示;
4、學后檢測。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畫家和牧童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shè)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2、畫家和牧童導學案
畫家和牧童導學案是語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案例,目前,“學案導學”的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下面,跟語文小編一起來學習這篇畫家和牧童導學案怎樣做到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畫家和牧童導學案
一、 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
1、自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會寫會用,并積累詞語。
2、給“我會寫”的生字各組2個詞。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___( )( )
3、找出本課的多音字。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理解課題,畫家是( )牧童是( )。
2、這課主要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4、反復讀,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細讀課文,思考質(zhì)疑。
1、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畫家和牧童各是怎樣的人?
3、學說句子。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____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一會兒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簡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點,品詞品句。(讀、講)
3、賞析本課好在哪里。(議)
4、積累美詞佳句。
美詞: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顧總結(jié)提升。
1學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
2體會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拓展。
我查了關(guān)于戴嵩的資料,還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戴、墨”等13個生字,會寫“兄、呆”等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文中所講的一些道理。
二、課時:2節(jié)
三、教學過程
1、自學反饋;
2、交流質(zhì)疑;
3、分組展示;
4、學后檢測。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畫家和牧童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shè)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3、畫家和牧童導學案
畫家和牧童導學案
一、 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查字典)
1、自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會寫會用,并積累詞語。
2、給“我會寫”的生字各組2個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找出本課的多音字。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理解課題,畫家是( )牧童是( )。
2、這課主要寫:
。
3、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4、反復讀,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細讀課文,思考質(zhì)疑。
1、問題:
。
2、畫家和牧童各是怎樣的人?
3、學說句子。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就。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一會兒,一會兒。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簡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點,品詞品句。(讀、講)
3、賞析本課好在哪里。(議)
4、積累美詞佳句。
美詞:
佳句:
五、回顧總結(jié)提升。
1學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
2體會到了什么?
六、閱讀拓展。
我查了關(guān)于戴嵩的資料,還知道了什么: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戴、墨”等13個生字,會寫“兄、呆”等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文中所講的一些道理。
二、課時:2節(jié)
三、教學過程
1、自學反饋;
2、交流質(zhì)疑;
3、分組展示;
4、學后檢測。
4、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畫家和牧童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二、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要謙虛謹慎。
三、激發(fā)收藏名畫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要謙虛謹慎。
課前準備:
1、收集著名畫家的名畫。
2、推薦讀《皇帝的新裝》等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故事書。
3、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新板書,設(shè)問導思。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1課,(師板課題,“畫家”兩字寫得特別大,“牧童”兩字寫得特別?。┱埻瑢W們看老師寫課題,寫字時要認真一筆一畫地寫。
師:看課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老師寫課題和平時不一樣,老師你為什么要把“畫家”兩字寫得特別大,“牧童”兩字寫得特別小呢?
師:你的眼睛真厲害!
師:誰知道呢?
生:我知道,因為畫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所以老師把“畫家”兩字寫得特別大,“牧童”兩字寫得特別小。
師:你真聰明,知道他們的年齡不一樣。
生:因為畫家是很有名的大畫家,牧童是普通放牛的小孩。
師:你真會思考,知道他們的身份不一樣。
(師邊聽邊板書:著名的畫家放牛娃)
師:我們把擅長于畫畫,畫畫得提別好的人稱他為“畫家”。那么舞跳得特別棒的人,我們稱他為?
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舞蹈家!
師:你們還知道有什么家?
生:我知道有科學家。
生:我知道有歌唱家、企業(yè)家。
生:我知道有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小說家、發(fā)明家、文學家、歷史學家。
師:喲,你一口氣說了怎么多大家,真了不起!
師: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二、激發(fā)興趣,朗讀感悟。
師:請小朋友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答案。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斗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師:大家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你從課文哪里知道呢?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
學生默讀課文
師:戴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讀了課文我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生:我從“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边@句話知道,他的畫畫得很好,一掛出來就有很多人觀賞。
師:能把你的感受讀進句子里嗎?
指名讀、齊讀
師:(課件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保┱l也能用上“一……就……”說一句話?
生:上課鈴一響,我們就跑回教室。
師:沒想出來的同學,沒關(guān)系,和同桌說說,相互幫助,你也會說的。
同桌互相說。
師:把你想到的句子寫下來,打開課本98頁。
學生寫句子。
師:誰能說給大家聽?(學生紛紛舉手)
師:很多同學想說,我們就開小火車。
(開火車說生:我一回到家,就馬上寫作業(yè)。風一刮起來,樹葉就飄下來
師:戴嵩的畫得多好啊,咱們再來用喜歡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還從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敝来麽援嫯嫷煤芸?。
師:能讀出畫得很快的語氣嗎?
指名讀
師:(課件出示: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誰也能用上“一會兒……一會兒……”
來說一句話呢?
生:我一會兒唱歌,一會兒跳舞。
生:媽媽在廚房一會兒洗菜,一會兒切菜。
師:小朋友說得很好。
師:戴嵩的畫很快畫成了,圍觀的人是怎么夸贊的?
(學生讀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話。)
師:誰能讀出商人稱贊的語氣?
指名讀
師: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讀出了稱贊的語氣,稱贊戴嵩的畫畫得太像了。
生:我好象感到,他第一次讀是在心里邊想“太像了”,讀得小聲,短些;第二次覺得畫得更像了,更加肯定,所以讀得大聲,長些。
師:你聽得真仔細。兩個重復的詞要讀出不同。全班一起來讀商人稱贊的話。
全班齊讀。
師:誰來讀教書先生的話,讀出贊揚的語氣。
指名讀
師:誰能比他讀得更好?
生:老師我能比他讀得更好。(生拿起書卷起來,邊讀邊激動地拍書)
師:加上動作表演讀,真棒!
師:想扮演商人的站起來,想扮演教書先生的起立,想演誰就讀誰的話。
(學生紛紛起立,有的裝著商人大腹便便的樣,有的扮教書先生斯文的拿著書,有感情的朗讀)
師:圍觀的人只有商人和教書先生在夸贊嗎?
生:不是,還有很多人。
師: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夸贊什么呢?
生:我會說,你真不愧是個著名的畫家,難怪你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來欣賞。
生:你的畫畫得太好了,怪不得有錢的人都爭著花大錢購買。
生:你畫得就像真的一樣,你的畫技真高!
師:想夸的就站起來夸吧!
(學生自由夸贊戴嵩的畫)
師:怎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夸贊”。
師:大家都在夸他的畫,但是卻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是誰呢?
生:牧童擠進來喊道:“畫錯啦,畫錯啦!”
師:你為什么喊得怎么大聲呢?
生:因為人太多了,我怕他們聽不見,而且這是著名畫家畫的,我怕他拿去展覽了,就會讓人錯誤地認為斗牛時,牛的尾巴是翹起來的。所以我喊得特別大聲。
師:大家也來扮演牧童大聲地喊一喊。
全班齊讀
師:這聲音好象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生: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生:我知道,因為大家剛才都在夸贊戴嵩的畫畫得好,可是牧童卻說畫錯啦,所以大家感到很吃驚,就像聽到炸雷一樣。
師:你真會讀書。
師:小朋友看“呆”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呢?
生:上面一個口,下面一個木,就好象嘴巴張得大大的,一動不動。
師:你真會想象。小朋友聽到了牧童喊“畫錯啦,畫錯啦”你們的表情會怎樣?
(學生做有的定住了,有的張開嘴巴,有的不出聲)
師:你們大家都不說話了,嘴巴張得大大的,就是呆住了。誰再來讀這句話,讀出呆住的語氣。
指名讀(學生讀的很輕)小組賽讀
師: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生:這么著名的畫家怎么會畫錯呢?小孩子胡言亂語。
生:你這小孩懂什么,大畫家就是大畫家,不會錯的。
師:假如你是戴嵩呢?你又會在想什么?
生:我堂堂一個大畫家畫的畫,怎么會錯呢?
生:你這黃毛頭,簡直是亂說!
生:這個孩子的意見我還是應該聽一聽,看看他怎么說。
師: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請同桌互相讀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
(同桌讀、指名匯報讀)
師:大家都知道戴嵩是個謙虛的畫家,你從哪里知道呢?
生:我從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的問他,我知道戴嵩很謙虛。
師:誰能讀出和藹的語氣?
指名讀。(學生臉帶微
123下一頁笑,向前稍傾做問)男、女賽讀。
師:還從哪里知道?
生:我還從最后一個自然段知道。(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戴嵩為什么感到慚愧?
生:老師我知道,因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卻被一個小孩看出來是錯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師:你能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真好???,慚愧兩字讀有什么旁?
生:豎心旁。
師:慚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誰來讀好戴嵩的話?
指名讀、自由讀。
師:小朋友喜歡這篇課文嗎?(喜歡)你想怎樣來把整篇課文讀一遍呢?
生:我想讓同學們分角色來讀。
師:好,我們就分角色讀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課文里的人物說什么呢?
(課件出示:我想說
我想對戴嵩說:
我想對牧童說:
我想對圍觀的人說:)
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想對牧童說,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學習!
生:我想對牧童說,你觀察生活真仔細。我還想對圍觀的人說,你們要向牧童學習,觀察生活,不要不懂裝懂。
生:我想對戴嵩說,戴嵩你不愧是個著名的畫家,能虛心地聽取小牧童的意見,我相信你能畫出更好的畫的。
師:除了課文里的人物,你還想對誰說?
生:我還想對所有的畫家說,你們都要認真觀察才能畫出更好的畫。
生:我想對我們班的同學說,我們都應該向牧童學習,敢于指出不足。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能虛心地聽取牧童的意見,小牧童敢地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真大膽。
師:戴嵩是個著名的,虛心的畫家。正由于他虛心聽了牧童的話,后來他又再次畫了《斗牛圖》,(出示圖)這幅圖畫得更逼真,更栩栩如生了,才能流傳百世,成了名畫。
師:同學們不僅戴嵩喜歡畫動物,還有很多著名的畫家都是以動物盛名的。(課件出示:名畫)
如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李苦禪的鷹等。
師:不僅中國有名畫,還有外國的,你們想去更多的欣賞他們的畫嗎?課后可以上網(wǎng)查看,也可以到圖書館或書店去找找,欣賞。課后還可以問美術(shù)老師關(guān)于更多畫家的畫。
5、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學案
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學案是語文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案例,目前,“學案導學”的模式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下面,跟語文小編一起來學習這篇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學案是怎樣做到教與學有機結(jié)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學案
學習目標 :
1.認識11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課前準備 :
1.竹葉,梅花,楓葉的標本和圖畫。
2.生字卡片。
3.課文圖畫
教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
1、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出示謎語:像鹽不咸,像糖不甜,北風吹來把花開,飄呀飄呀滿地白。(雪)
2、師:同學們,昨天晚上動物王國下了好大好大一場雪,有幾個愛畫畫的小動物,一起到雪地里畫畫呢?讓我們趕快讀一讀課題吧。
3、齊讀課題,(板書)
4、展示學習目標。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互動一:自由讀課文
要求: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2-3遍,要讀準字音,讀通順。
互動二:自學生字
1、自主識字,畫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教師巡視,適時點撥
2、檢查識字情況
師:出示睡,左邊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師:右邊是垂,眼皮垂下來就要睡著了,記住了嗎?
師:在這些生字中你還會認哪個字?你是怎么記住的?誰愿意當小老師來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動物,有蟲字旁,右邊是兩個土。
生:洞是三點水加同學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互動三:讀文,讀通文意。
1、小朋友們太聰明,這么快就把生字都記住了,讓我們趕快跟著生字寶寶回到課文中看看小動物們是怎樣畫畫的吧。
2、 齊讀課文。
3、 交流小畫家都畫了什么?他們是怎么樣畫的?
4、解疑:小動物的腳印不一樣,所以他們用腳印畫出來的畫就不一樣。小動物們可真有本領(lǐng),他們靠自己的小腳印就能作畫,多神氣呀!你們能用自己的話夸夸他們嗎?
5、 來,讓我們用夸贊的語氣來讀一讀,夸一夸小畫家吧。配上動作再來一次。
6 是啊,多么漂亮,多么自然的畫,連梁老師都想?yún)⒓恿耍怯幸晃恍‘嫾覅s不能參加,是誰啊?青蛙。(貼畫)
7、 交流了解冬眠的知識,你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冬眠?
三、測評訓練
1、連線
小雞 小狗 小馬 小鴨
竹葉 梅花 楓葉 月牙
2、說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
蟲( ) 目( )
四、小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上,我們認識了4位雪地里的小畫家,其實呀,每一種小動物都是一位小畫家,今天放學后,觀察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看看它會畫什么?下節(jié)課上課前把你觀察到的講給其他同學聽好嗎?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學案的全部內(nèi)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shè)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6、《擬行路難》導學案(包含教師用學案和學生用學案)
《擬行路難》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5、學會比較閱讀
【學習重點】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學習難點】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學習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文學家,擅長寫樂府詩,聞名于世,年青時就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自認為有非凡的才華,但由于出身寒門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輩子憤憤不得志,最后死在戰(zhàn)亂中
《擬行路難》18首,表現(xiàn)了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2)寫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shù)十個大家族(士族)統(tǒng)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他們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3)解釋題意
《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fā)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
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富有感情
2.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大意
3.請嘗試翻譯本詩,要求創(chuàng)設(shè)意境,語言優(yōu)美,表述連貫通順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二、把握情感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明確: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這首詩的開頭以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但是這種現(xiàn)象,像大自然一樣,很難改變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安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fā)出了抗爭詩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澆愁、用歌斷愁,第七句是一個大轉(zhuǎn)折,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緊接著第八句,又是一個急轉(zhuǎn),“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卻如此無可奈何,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詩人精神上極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負重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古詩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這個比喻是說,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這是古代的血統(tǒng)論
(分析: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正如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正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心情)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安能行嘆復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還比較平穩(wěn)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zhuǎn)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jié)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達到了高潮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jié)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從詩歌本身看,作者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明確: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延伸拓展:
1、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有哪些影響?
【明確】
作者的《擬行路難》對李白的《行路難》很有影響
從思想內(nèi)容看,都是寫懷才遇的悲憤不平的感情
從語言風格看,都得力于漢樂府的影響語言質(zhì)樸,用近乎口語的文字表現(xiàn)深邃的詩意
2、談談你對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現(xiàn)象的認識
四.當堂檢測
默寫《擬行路難》
五.學習反思
2、推薦閱讀: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1)找出這首詩的詩眼?
【明確】憂思
(2)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他的憂思的?
【明確】開頭兩句通過動作描寫(夜晚失眠,起來彈琴),婉約表達了詩人心中的隱憂三、四、五、六句通過“明月、清風、孤鴻、翔鳥”以動寫靜,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為襯托來抒寫內(nèi)心的孤獨和憂思最后兩句直抒胸臆,點破憂思、傷心
(3)詩人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如此憂思?(引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解答)
【明確】三國魏晉時人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專國政死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quán)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死后,由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阮籍就是處在司馬氏與曹氏激烈斗爭的政治漩渦之中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虛與周旋生于亂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
(詳細內(nèi)容見補充資料)
七、作業(yè)布置:
附:鑒賞資料
1、《擬行路難》
《擬行路難》著重表現(xiàn)詩人在門閥制度壓抑下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不平
詩歌開首兩句由瀉水于地起興,以水流方向的不一,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夠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即以水流方向各別來顯示人生遭際的殊異,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貴賤窮達就好比水流的東西南北一樣,是命運注定、不可勉強的,那又何必煩愁苦怨、長吁短嘆不已呢?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xiàn)實,其實內(nèi)里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這關(guān)鍵就在一個“命”字上大“命”當頭,誰還能強爭強求?只能聽憑它貴者自貴,賤者自賤但反過來問一聲:“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嗎?為什么人人必須服從它呢?低頭認“命”,原是無可奈何的事;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xiàn)象歸之于“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
再往下,詩思的發(fā)展仍然循著原來的路子認了“命”,就應設(shè)法自我寬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悶的好辦法我們的詩人于是斟滿美酒,舉起杯盞,大口大口地喝將起來,連歌唱《行路難》也暫時中斷了,更不用說其余的牢騷和感嘆
那末,矛盾就此解決了?詩還用得著寫下去嗎?“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陡然翻轉(zhuǎn),用反詰語氣強調(diào)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于無知的樹木、石塊,怎么可能沒有感慨不平!簡簡單單七個字,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其熱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顫
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橫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對不公平的命運大聲抗辯可是,他并未由此再進一步發(fā)泄這種感憤,卻輕輕一掉,用“吞聲躑躅不敢言”一句收結(jié)全詩,硬是將已經(jīng)爆發(fā)出來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蘊藏著無窮的含意,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nèi)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經(jīng)過詩篇結(jié)末兩句這樣一縱一收、一揚一抑,就把詩人內(nèi)心悲憤難忍、起伏頓宕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套用一句老話,謂之“筆力足以扛鼎”
這首詩在音節(jié)上也有它獨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第三首詩采用純七言句,而是用的長短相間的雜言體雜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齊,但有個好處,就是能靈活組織句子,便于選擇合適的聲腔,以配合文情的傳遞本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gòu)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jié)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的語感而到了結(jié)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diào),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聲情并茂,可以說是鮑照樂府歌行的一大特點,它對唐人歌行體詩篇也產(chǎn)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細心玩味
——選自《漢魏六朝詩歌鑒賞辭典》第759—760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擬行路難》導學案學生用案
【學習目標】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4、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5、學會比較閱讀
【學習重點】
1、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引導學生認識懷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詩中渲染愁緒的用意
【學習難點】
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學習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
鮑照,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文學家,擅長寫樂府詩,聞名于世,年青時就樹立遠大的政治抱負,自認為有非凡的才華,但由于出身寒門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輩子憤憤不得志,最后死在戰(zhàn)亂中
《擬行路難》18首,表現(xiàn)了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2)寫作背景:
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shù)十個大家族(士族)統(tǒng)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他們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他們即使才華橫溢,也很難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3)解釋題意
《行路難》:樂府舊題,主要是抒發(fā)世路艱難和離別悲傷的感情
有些學習漢魏樂府的作品的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富有感情
2.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大意
3.請嘗試翻譯本詩,要求創(chuàng)設(shè)意境,語言優(yōu)美,表述連貫通順
二、把握情感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jié)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三、延伸拓展:
1、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有哪些影響?
2談談你對古代文人懷才不遇現(xiàn)象的認識
四.當堂檢測
默寫《擬行路難》
五.學習反思
7、陋室銘導學案及答案 陋室銘導學案答案人教版
陋室銘是劉禹錫所寫的一篇以表現(xiàn)自己不愛慕名利,安貧樂道至高品德的散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導學案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總體分析:
《陋室銘》是七年級下學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gòu)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復習目標:
(1)知識目標:背誦并理解性默寫課文,掌握相關(guān)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與中考題目作無縫鏈接,正確完成相關(guān)題目;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舉一反三。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相關(guān)文言實詞,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義。
(2)教學難點:對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復習目標:
1.熟練背誦,準確默寫課文。
2.積累文言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主旨、手法。
4.反復練習,提升能力。
二,總體分析:
(1) 作者回顧:劉禹錫,唐代散文家、詩人
(2) 文體復習:銘是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背誦默寫
出示全文,讓全班同學默念一次,然后聯(lián)系初中學過的劉禹錫的其他兩首詩歌,作默寫拓展訓練。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劉禹錫 (唐)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四,詞語復習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 有名 靈:靈驗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這, 是:只是, 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長到, 入:映入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儒:學識淵博的人。 白?。簺]有學問的人
(5)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調(diào):彈奏。 金經(jīng):佛經(jīng)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絲竹:低俗吵鬧的音樂聲,亂:擾亂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形:使身體勞累
中考鏈接:
(1),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
A、斯是陋室、天將降大任于是人 B、無案牘之勞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龍則靈、學而不思則罔 D、可以調(diào)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判斷詞是/這。 B:助詞,的/到
C:就 D:可以/以為
(2).下而哪組句子中, 紅色詞的意義相同? (B)
A:有仙則名/名之者誰?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誰與歸
C:苔痕上階綠/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D:可以調(diào)素琴/吳廣素愛人
【解析】A:一為“出名”一為“取名” B:“斯”都是“這”
C:“上”一為“映入”一為“上等” D:“素”一為“不加裝飾”一為“平時”
五,重點句譯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里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3)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jīng)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雙耳,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六,中心分析:
(1)開頭以兩個類比起興,以虛襯實,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上”“入”二字,化靜為動,生動傳神;“綠”“青”二字襯托出“陋室”環(huán)境的清新、優(yōu)雅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交往之雅,襯托出主人才學高,品德高尚,也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
(4)“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日常生活。從正反兩面寫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從側(cè)面寫“陋室”不“陋”。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賢人自況,表明“陋室”主人和古賢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負。
練習:中考默寫訓練: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寫出“陋室”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4.表明了主人不熱衷于名利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作者用來自況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七,全文中心小結(jié):
本文通過簡要而生動地描述“陋室”內(nèi)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中考真題分析:
(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2014,湖南郴州)
A.結(jié)尾引用孔子的話來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類的君子。
B.作者從環(huán)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來表現(xiàn)陋室不陋。
C.“銘”是用于述功或勸勉的古代文體,作者為陋室作銘,顯然是為了表述自己對那些沉迷官場者的勸勉。
D.“何陋之有”巧妙回應開頭“惟吾德馨”,不將孔子原話全部引用,顯得含蓄無窮,引人深思。
【解析】提示:“銘”是用于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體,作者為陋室作銘,是為了表達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
(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文首以山水類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與“靈”;后文又以“諸葛廬”“子云亭”類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顯名。
B.“調(diào)素琴”與“無絲竹”,前者悅耳,暗示自得其樂的 陋室生活;后者是作樂俗音 ,從正反兩面描寫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本文以兩個知名歷史人物的名室來類比陋室,說明陋室不陋是因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諸葛亮一樣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
D.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huán)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nèi)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解析】文章沒有抒發(fā)作者“日后也能像諸葛亮一樣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的希望。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作者用“山有仙為名山,水有龍成勝水”的觀點, 自然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這個核心。
B.本文通過對“陋室”內(nèi)外情景簡要而生動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C.本文句式整齊, 節(jié)奏分明,音韻諧美,讀起來抑揚頓挫, 體現(xiàn)了一種整齊與錯綜相結(jié)合的和諧美。
D.全文議論起筆,推出 “陋室” 一語統(tǒng)攝全篇;次寫恬靜氣氛、往來人物、平常生活:無一“德”字,卻處處言“德”。
(2016,湖北隨州市)
【解析】應是“德馨”一語統(tǒng)攝全篇。
九:作業(yè):課后作業(yè):完成《南方新中考》P80-81頁相關(guān)文段
十: 結(jié)尾寄語: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幾簸自天涯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浪淘沙》
上面就是陋室銘導學案及答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內(nèi)容,關(guān)注本網(wǎng)站。
【陋室銘導學案及答案 陋室銘導學案答案人教版】相關(guān)推薦文章:
陋室銘教案板書設(shè)計 八年級上冊陋室銘教案
《呼蘭河傳》導學案2
《項羽之死》導學案6
《張衡傳》導學案7
《蘇武傳》導學案4
8、畫家和牧童說課教案
關(guān)于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與本單元的其他三篇課文《我為你驕傲》《三個兒子》《玩具臺前的孩子》編在一起,是以“品質(zhì)優(yōu)秀的人”為主題的。
《畫家與牧童》講的是牧童大膽指出唐朝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充滿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于向權(quán)威挑戰(zhàn)的人文理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
2.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要謙虛謹慎,從而獲得生活的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初讀課文,他們對內(nèi)容大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產(chǎn)生許多想法,心里迫切希望能有個機會和伙伴交流。他們活潑好動、富于想象、愛憎分明,如果老師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展示的機會,他們會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表演、討論、交流的
教學方法:
理論依據(jù):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chǔ),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較閱讀是將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文章加以對比分析,以求同中見異、異中見同的一種閱讀方法。它的優(yōu)勢是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強化精細的觀察認知能力,特別是要見微知著,敏銳地抓住彼此的區(qū)別或差異,把握特點,提高鑒別和鑒賞能力。因而本文主要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教學:
1 抓住文中兩處對比進行閱讀;
2 在讀、思、議、演中感受課文的人文思想。
教學流程
一、出示板書設(shè)疑問
(教師板書寫課題,請學生仔細看。“畫家”二字寫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小一些。學生看后會很好奇,教師這時順勢提問。)
師: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畫家年齡大,牧童年齡小;畫家名氣大,牧童名氣小……)
二、初讀課文理文脈
1. 復習生字。出示生字卡片,你指我讀
2. .師:請小朋友認真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 學習詞語
出示詞語。把這些新詞讀準,任選三個詞連成一句話(教師可提醒:有困難的可以與你的同位互相讀一讀。)
教師小結(jié):我們班的記詞小專家還真多!如果你想成為朗讀小明星的話,你就得把課文讀好!有信心嗎?
【二年級的語文課,每一節(jié)課都必須有詞語的教學,這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
4 師:同桌讀讀聽聽,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指名分自然段讀,檢查是否讀通。)說一說通過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賞技藝
1 .師:從哪里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買;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細筆輕描,很快就完成了。 師:誰來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戴嵩畫畫很熟練、畫起畫來得心應手……)
2 師: 哪些詞語讓你覺得他高超?體會“一……就……” “一會兒……一會兒……”學著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
3 讀一讀。教師指導重讀兩組關(guān)聯(lián)詞
4 演一演。體驗技藝的高超
【抓住重點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訓練說話,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對比閱讀品情感情感
對比一
1. 師:大家看了戴嵩畫的畫又是如何評價的呢? 出示第一組對比句子。
師:對戴嵩的畫的評價眾說紛紜,讓我們讀一讀他們說的話,體會人物不同的想法。(出示句子。生讀句子,說說體會。)
師: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讀出稱贊、夸獎的語氣。)
(生自己試試看,伙伴之間相互讀一讀。)
【通過評價,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周圍人是在討戴嵩的歡心。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風格。】
2. 我們發(fā)現(xiàn)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話是一樣的,哪兩個詞告訴我們?(體會稱贊、贊揚)
3. 師:贊揚別人就要這樣去表達,可是商人和教書先生對戴嵩的稱贊是真心的嗎?
生:不是。他們是在說恭維的話,向戴嵩獻殷勤。
師:人們都在贊美畫家畫的畫時,一個小牧童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樣說的呢?和小伙伴讀一讀,大家議一議應該怎樣讀他說的話。
(鼓勵學生以自己的理解練習讀出不同的風格。)
師:牧童的話很誠懇,也很自信。聽老師讀,誰愿意學?(生再讀,體會。
小結(jié):牧童和人們的態(tài)度對比,你體會到牧童是怎樣的一個人?(版書:誠實、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
【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朗讀。評價讀、模仿讀,在通過對比,層層深入,在人物語言的對比中體會牧童的直率、勇敢。】
對比二
1 讀。讀出驚訝。人們很驚訝一個放牛娃竟趕說大畫家錯了
2 演。畫家怎樣的神情動作,體會“和藹”。抽象的詞語靠語言的解釋是很難真正理解的
3 想。周圍的人會怎么想,怎么說
4 說。大家覺得牧童這么做對嗎?為什么? 板書:誠實 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
戴嵩這么一個大畫家,能接受一個小牧童這么直率的意見,說明了什么?板書:謙虛,勇于改正錯誤
【圍繞相關(guān)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獲得真切的體驗,讀好課文?!?/p>
五、升華拓展獲啟示
1 .師:從戴嵩和牧童真實坦誠的言語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可貴品質(zhì),真令人敬佩!你想用自己的話來夸夸誰?
2 師:大家說得太好了!讓我們帶著對主人公由衷的敬佩之情,再來讀讀課文吧!
(師生合作讀全文,再次感悟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 師:假如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比如爸爸、媽媽犯了錯誤,你怎樣做呢?
師:我相信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會做到誠實、謙虛。老師送給大家?guī)拙渚实脑?,讓我們共?
(讀一讀名言,摘抄喜歡的句子。)
【拓展延伸,在朗讀學習中積累語言,讀寫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9、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戴嵩謙虛接受批評的事。人非圣賢,孰能無錯?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認錯誤、謙虛誠摯的美德令人感動,而那個小小牧童面對備受尊崇的大畫家,敢于批評,毫不畏懼,這種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實事求是的品質(zhì)更是難能可貴!主人公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滲透在優(yōu)美的文字之中,給人以深遠的回味。課文以一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的講述,深深吸引學生去朗讀、品味繪聲繪色的人物語言,從而真切地感受到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受到生活的啟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學生分析
班里的大多數(shù)學生到二年級下學期已初步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初讀課文,他們對課文的內(nèi)容大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疑問。這時學生心里迫切希望能有個機會和伙伴交流,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訴給他人。他們活潑好動、愛憎分明、積極思考,對問題敢于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課上,教師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展示的機會,學生會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討論、交流。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zhuǎn)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fā)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fā),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xiàn),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zhì)。采取激勵讀、評價讀、創(chuàng)造表演等形式多樣的。
10、畫家和牧童 教學實錄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guān)于畫家和牧童- 教學實錄,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畫家和牧童- 教學實錄
教材簡說:
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伽俐略敢于挑戰(zhàn)亞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膽識!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xiàn)的錯誤,竟然擠進贊嘆著的人群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實,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第一段導入:
1、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畫家和牧童》
2、 想認識這位作家嗎?
出示:
指導讀好生字:戴嵩
3、 師講述“我知道”中關(guān)于戴嵩的內(nèi)容。
4、 出示第一段。
自由讀——指名讀——理解讀
師:您從哪兒看出戴嵩是為著名的畫家。
預設(shè):(1)“一…… 就……”
(2)“看畫的人沒有不……”
5、師小結(jié):可見戴嵩的確是一位著名的畫家 ,齊讀課文第一段。
二、初讀識字。
1、 再次出示課題,質(zhì)疑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2、 帶著你們的問題自己去讀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朋友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給每段話標上序號。
3、生字朋友來考考大家了。
自由讀——指名分行讀(及時說發(fā)現(xiàn))——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4、分小節(jié)讀課文。
5、 解決質(zhì)疑,了解課文大意。
三、學習課文2——4小節(jié)。
1、 那么別人都是怎樣夸戴嵩的呢?自己讀讀課文2——4小節(jié)。
自由讀
2、 你從哪兒看出戴嵩畫技高超,是為著名的畫家?
預設(shè):(1)“沉思片刻”(說明戴嵩成竹在胸,思考得非???。)
(2)“他一會兒……一會兒……,很快就畫成了。”(首先說名他繪畫技術(shù)高超/ 其次說明戴嵩繪畫的速度非??欤浅故? 還可以看出戴嵩擰運用不同的繪畫手段作畫。)
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夸夸戴嵩嗎?
(3)“紛紛夸贊”
課文中還有2個和夸贊表示相同意思的詞——稱贊、贊揚
師點撥: 我們祖國的語言多么豐富,多么神奇,可以用不同的詞表示同一個意思,這樣文章就不會重復,顯得更生動了。
3、 練讀對話。
(1) 出示
指名讀(通過教師評價知道朗讀)——齊讀
師問:何為“絕妙之作”?
(2) 出示
教書先生又是怎樣贊揚戴嵩的畫呢?
指名讀——學生自我評價——齊讀
4、 齊讀2——4小節(jié)。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2、3、4段,夸夸戴嵩吧。
(一生讀商人/ 一生讀教書先生/ 其余齊讀旁白)
5、 教師引語:正當大家紛紛夸獎戴嵩的畫時,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畫錯啦,畫錯啦!”到底怎么回事,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四、寫字:
抹、擠、拱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設(shè)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注)。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jù)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zhì)。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zhì)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lǐng)悟內(nèi)容,誦讀全文。
(1)學了課文,聯(lián)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寫字
寫好剩余的字
四、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lǐng)真大。自然數(shù)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lǐng)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夸夸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么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五、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一讀,并和同學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墓适隆?/p>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shù)學書后,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shù)品--馬,并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fā)現(xiàn)這匹馬的頭是向后轉(zhuǎn)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fā)現(xiàn)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有兩位人物。一位是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的牧童,一位是虛心的大畫家戴嵩。可以這兩位人物為線索展開教學。形成兩個板塊:
找出牧童說的話,朗讀,體會牧童的大膽,敢于向大畫家提出意見,很了不起。
體會大畫家戴嵩的畫技高超,進而感受大畫家的虛心。抓住文中描寫戴嵩作畫過程,眾人的夸贊,戴嵩和藹地說,連連拱手等語句,通過學習,感悟人物的品質(zhì)。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guān)于畫家和牧童,畫家和牧童- 教學實錄,畫家和牧童-教案,畫家和牧童- 教學設(shè)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11、畫家和牧童教學設(shè)計
【教材簡說】
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伽俐略敢于挑戰(zhàn)亞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膽識!小小一個牧童,面對地位尊崇的大畫家出現(xiàn)的錯誤,竟然“擠”進贊嘆著的人群大喊“畫錯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從,實事求實,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⑴偏旁歸類識字:
抹──批──拱慚──愧
⑵加偏旁識字:
區(qū)──驅(qū)共──拱
⑶換偏旁識字:
溝──購繩──蠅漸──慚瑰──愧
⑷看字形識字:
“墨”──是黑色的。
⑸聯(lián)系生活識字:
“價”超市里寫有“天天平價”?!百彙辨?zhèn)上的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如:
夸贊稱贊贊揚和藹慚愧觀賞沉思濃墨涂抹輕筆細描
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⑴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⑵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⑶“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⑷“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⑸“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fā)現(xiàn)”:
“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吧獭弊趾芟瘛罢弊值挠野脒?,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樣?!皟r”字有三個撇,最后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板X”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導: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后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教師設(shè)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边@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⑴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并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注)。
⑵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⑶根據(jù)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fā)揮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⑴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⑵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⑶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⑷對比,感悟人物品質(zhì)。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zhì)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lǐng)悟內(nèi)容,誦讀全文:
⑴學了課文,聯(lián)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⑵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lǐng)真大:
自然數(shù)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lǐng)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夸夸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
“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么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一讀,并和同學交流交流,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墓适隆?/p>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shù)學書后,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shù)品──馬,并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fā)現(xiàn)這匹馬的頭是向后轉(zhuǎn)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fā)現(xiàn)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12、畫家和牧童教學設(shè)計
【片斷】
創(chuàng)新板書,設(shè)問導思,激發(fā)興趣,朗讀感悟
1、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教師設(shè)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边@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2、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
3、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么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的。練習用贊美的語氣讀人們的評價。
如果你是戴嵩你會感到怎樣?可他卻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用誠懇和藹的語氣讀戴嵩此時說的話。用對話的速度,天真質(zhì)樸的語氣讀牧童說的話。
教師可適時范讀,引導評讀、仿讀、賽讀、表演讀。
4、四人小組,合作練讀。在分角色讀時,力爭通過表情和動作把敘述部分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5、請組內(nèi)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評議,以檢查學生對“稱贊、贊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6、想象當時的情景,人們聽了會說些什么?你想說什么?看看書中的學習伙伴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