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課堂教學教案一等獎》屬于教案一等獎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春曉》課堂教學教案一等獎
教學目標:
1.會認“民、眠”等9個字,會寫“民、眠”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了解詩意,理解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生字小卡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同學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春天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jié),看春水潺潺,百花盛開,春天里,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春天的詩,(放課件)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nóng)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 學習古詩:
(一)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1.出示古詩(課件或小黑板)。
2.詢問班級內(nèi)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lǐng)著大家讀。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眠:讀mián 不讀mín 。 聞:前鼻音wén。
4、教師教讀
5、學生有感情誦讀
(二)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jīng)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回想起昨夜曾聽到風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三)感悟韻律。
(1)圈畫生字,學習生字,送字寶寶回家,讀全詩。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3)自由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4)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三、古詩拓展:
1、有關(guān)春天的佳句賞析
2、孟浩然的詩句
四、小 結(jié):
2、《春曉》課堂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民、眠”等9個字,會寫“民、眠”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詞,了解詩意,理解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生字小卡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同學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春天是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jié),看春水潺潺,百花盛開,春天里,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春天的詩,(放課件)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nóng)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 學習古詩:
(一)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1.出示古詩(課件或小黑板)。
2.詢問班級內(nèi)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lǐng)著大家讀。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眠:讀mián 不讀mín 。 聞:前鼻音wén。
4、教師教讀
5、學生有感情誦讀
(二)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詩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覺中天已經(jīng)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叵肫鹱蛞乖牭斤L聲和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三)感悟韻律。
(1)圈畫生字,學習生字,送字寶寶回家,讀全詩。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3)自由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4)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三、古詩拓展:
1、有關(guān)春天的佳句賞析
2、孟浩然的詩句
四、小 結(jié):
3、《春曉》欣賞教學案例教學設(shè)計教案教學設(shè)計
《春曉》欣賞教學案例設(shè)計
學習內(nèi)容:《春曉》選自人音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14冊
《春之歌》選自浙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音樂課本第六冊
學習主體:初一年級學生
學習課時: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欣賞《春之歌》、《春曉》,能夠在聆聽后對音樂主題、結(jié)構(gòu)、音色(人聲、樂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據(jù)個人的認識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評價。
2、嘗試以“春”為主題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并以圖形譜的方式記錄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
3、能夠從“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樂于參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春”的音樂活動。
學習重點:
欣賞《春之歌》、《春曉》,能夠在聆聽后對音樂主題、結(jié)構(gòu)、音色(人聲、樂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據(jù)個人的認識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評價。
學習難點
嘗試以“春”為主題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并以圖形譜的方式記錄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
教學流程及設(shè)計意圖
一、說春:營造學習氛圍
師:古人云: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確,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jié)。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春》嗎?
(師生配樂齊誦一、二自然段)
師:那么,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生:春天充滿著生機。
生:春天可以放風箏。
生:春天到了,可以脫去厚厚的冬裝,換上漂亮的春裝……
(點評一:從文學的角度,運用誦、說的情景導入,營造春天來了的氛圍。并且為后面的音樂欣賞作了情感鋪墊,學生急切地想聆聽春天的音樂。)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來了》的片段音樂作為欣賞序曲,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聽音樂邊欣賞畫面。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感受此段音樂的情緒及表現(xiàn)的內(nèi)容。
師:同學們,你能感受到此段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嗎?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萬物復蘇的情景。
生:人們愉快的心情。
師: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帶給人們的那種愜意、舒適的內(nèi)心
感受。讓我們一起來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師生用輕柔聲演唱,還可用豎笛或口琴演奏)
師:請同學們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氣息。(觀看風景錄相,復聽)
(點評二: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視聽結(jié)合的手段,優(yōu)美的音樂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從心靈深處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賞與演唱、演奏相結(jié)合的方式,加深美的體驗。)
2、以“春”為主題進行活動交流
師: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嗎?請同學們畫畫春天的畫,背背春天的詩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動后展示、評價
(點評三:音樂教育如果與其他藝術(shù)能相互連通,互相遷移,就能提高其綜合藝術(shù)之審美能力,給學生以深刻的審美體驗。此活動旨在加強音樂與文學、美術(shù)等藝術(shù)形式的聯(lián)系,通過畫畫、唱唱、誦誦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將它表現(xiàn)出來。而且還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其綜合思維能力。)
3、欣賞《春曉》,聽辨人聲,學習圖形譜。
師:剛才我們齊誦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洞天。整首詩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卻悠遠深厚,給人無窮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陳怡把此詩譜寫成了一首出色的無伴奏合唱曲。它充分發(fā)揮人聲的表現(xiàn)力,不僅用歌聲,還用不同的詞,以似談非談、似唱非唱的聲音造成音色變化來描繪意境和場景。請同學們邊聽邊注意它用人聲模擬了哪些聲音。
(師生共同欣賞《春曉》)
生:風雨聲。
生:京劇伴奏的聲音。
生:鳥鳴聲……
師:除了人聲以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樂器聲或生活中一些物品發(fā)出的聲音來模擬自然界中的聲音來描繪意境和場景。
(師生共同欣賞《春曉》圖形譜,并模仿)
(點評四:音樂是非語義的信息,它的這種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特征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xiàn)提供了想象、聯(lián)想的廣闊空間。此段教學先從文學的角度評析《春曉》,再簡介歌曲并欣賞,使學生逐步進入其悠遠的意境之中。通過欣賞,感受人聲、樂器聲的音色及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并學習用形象簡易的記譜方法把它記錄下來。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
三、戲春:創(chuàng)作春天的音樂
教師指導學生選擇素材進行以春為主題的音樂創(chuàng)作,并且小組合作進行表演。
(點評五:基礎(chǔ)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并在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本環(huán)節(jié)把欣賞與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充分結(jié)合,使學生在參與實踐中體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從精神上產(chǎn)生愉悅和美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內(nèi)涵
師:請你說一、二句贊美春天的話。
生:萬紫千紅總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師:春天是恬靜的、活潑的、絢麗的。它屬于我們大家。希望同學們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學習、健康成長。請同學們在課后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關(guān)春的藝術(shù)作品,包括文學、美術(shù)、音樂、攝影、雕塑等,舉行一個交流會。
(點評六:欣賞音樂還應挖掘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通過贊春,使學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從而產(chǎn)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課外延伸的內(nèi)容,把學習從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感受春天給人帶來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點評:
提倡學科綜合,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種基本理念?;A(chǔ)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旨,它不是簡單的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一種情感交流活動。音樂欣賞在音樂教學內(nèi)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樂欣賞中倡導“綜合”的理念不僅有益于改變?nèi)烁竦钠婊啥蛉烁竦耐暾椭C發(fā)展,還能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課堂形式,使音樂課堂變得有聲有色,提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zhì)。
《春曉》是人音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14冊中的欣賞曲目,《春之歌》選自浙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音樂課本第六冊。本案例設(shè)計者不僅注意了學科綜合,而且在教學中以“春”為主線,把這兩個內(nèi)容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誦讀詩歌、唱歌曲、聽音樂、看畫面等綜合活動,多方位地來感受和體驗春之美,進而進行有關(guān)春的音樂創(chuàng)作來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春之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春曉》、《村居》《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難點:理解意境
課前準備
有關(guān)春天的圖片和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通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有關(guān)春天的知識。誰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活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贊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學習“古、詩、首”兩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一)、讀通。
1、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齊讀詩題)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習自主性。)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詩。
3、指名背誦。
4、認記漢字。(指名讀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2、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討論學習。
(1)、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鳥、風雨、花)
(2)、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處處”“聞”“啼”)
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體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3)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花落了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體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三)、吟誦。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 ? ?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xiàn)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兩分鐘后(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匯報交流。
(1)、學習第一、二句。
通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xiàn)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guān)春天的詩。
5、小學語文教案:《春曉》、《村居》《古詩兩首》第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粋冃∨笥眩黄鹣嚷犅犓淖晕医榻B吧。
放錄音:嗨,我是古詩博士,非常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學習,在學習之前,我想和你們進行一場背詩比賽。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詩,開火車背。
2、別人背過的不能得復背。
教師小結(jié)背詩比賽:同學們表現(xiàn)很棒,教師也想背了,想不想聽呢?
二、朗讀古詩,學習生字。
1、詩背古詩,請同學評價后,讓學生自讀《春曉》、《村居》。
2、師:這兩首古詩的題目分別是,。指名讀,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3、出示生字。
a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
b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c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鞏固識諮。
5、比賽背。
二、鞏固生字。
1、出示詞語(指讀、搶讀、同桌互讀)
2、比賽:出示字卡,打亂順序,分別發(fā)給四個小組,讓小組合作,按詩句的順序擺一擺。
三、寫字。
逐一指導書寫。
6、古詩綜合課《古詩長廊》課堂教學教案教案教學設(shè)計
朱朝燕
一、課前三分鐘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的時間,讓我們先共同步入每周一次“與古人同行”。(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看到這首詩,你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嗎?(先出示詩人畫像,再出示詩作)
生:王維。
師:對,這位就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課件解說)
師:了解了王維,讓我們走近今天的第二位詩人。(出示詩作)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杜牧。
師:對,這就是杜牧。(出示畫像,課件解說)
師:讓我們走近今天的最后一位詩人——蘇軾。(出示畫像、詩作、課件解說)
[點評:通過課前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又了解了幾位詩人,這其中的東坡先生有句詩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弊詮纳蠈W期我們開設(shè)了“每日古詩”以來,大家學詩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入“古詩長廊”,(板書:古詩長廊)讓我們共同分享誦詩的樂趣,體味賞詩的意境,施展作詩的才華,領(lǐng)略祖國古典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誦詩
師: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庇纱丝梢?,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詩是學好古詩的前提。(板書:誦詩)從上學期到現(xiàn)在我們背誦的古詩已經(jīng)有100多首了,現(xiàn)在出示的就是其中的80首詩的目錄,這些詩也是大綱中規(guī)定的小學階段要求背誦的。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我出題目,大家一起背誦,準備好了嗎?(隨意點擊2首《游子吟》、《長歌行》)
生:(齊背誦)
師:大家掌握得不錯,“真金不怕火煉”,我們請臺下聽課的老師也來點兩首詩,好不好?
生:好!
(臺下老師現(xiàn)場點題《江雪》、《江畔獨步尋花》)
生:(齊背誦)
【點評:通過誦詩展示學生一個學期以來詩詞的積累量】
師:人們常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彪m然我們展示的時間很短,但大家在課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師的考驗還沒有結(jié)束呢!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下面請同學們仔細欣賞畫面,然后說說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播放錄像《江南春色》)
生:“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p>
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生:“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遲日江山麗,春城花草香?!?/p>
生:“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師:你想到了黛玉的《葬花吟》。
生:“昨夜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生:“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p>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p>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生:“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師:你找到了《江畔獨步尋花》的感覺。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p>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p>
師:看來這江南春景的確令人心曠神恰,不知下面的畫面又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播放錄像《沙場征戰(zhàn)》)
師:誰想來說說看?
生:“將軍戰(zhàn)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p>
生:“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p>
師: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精神。
生:“萬里長征人未還?!?/p>
師:“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你想到了作戰(zhàn)的艱辛困苦。
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師:這是何其豪邁的氣概!
生:“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師:這是曹植的《白馬篇》,其中的“視死忽如歸”后來演變成一個成語——
生:“視死如歸”。
生:“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p>
師:你知道這句話出自哪里嗎?
生:《木蘭詩》。
生:“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p>
師:領(lǐng)略了鐵馬金戈的豪氣,讓我們共同步入另一方神奇時空。(播放錄像:《高山流水》)
師:你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詩句?
生:“楊柳青青江水平?!?/p>
師:它的下一句是“聞郎岸上踏歌聲”。你想到了《竹枝詞》。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生:“三萬里河東入海,九千仞岳上摩天?!?/p>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p>
生:“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p>
師:由奇山秀水想到了滔滔黃河,真了不起。
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生:“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師:簡直就是人在畫中游,不過要注意一個字:是“趁 chèn”而不是“cèn”。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p>
師:“能不憶江南?”
師:看來以畫想詩難不倒大家,下面老師提高難度,拋開畫面,我說一句詩,請你說出所能聯(lián)想到的詩句?!按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p>
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p>
師:這是一輪塞北的明月,也是一面歷史的鏡子。
生:“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p>
生:“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p>
師:你想到了《春江花月夜》。
生:“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生:“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p>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欄桿南斗斜?!?/p>
生:“不如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p>
師:聽了明月的詩句大家是對答如流,現(xiàn)在老師只出一個詞,看看你是否也能說出相關(guān)的詩句:“美酒”。
生:“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花既不解飲,影圖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p>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p>
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p>
生:“歲月滄桑香如故,莫道美酒不識君?!?/p>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生:“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師:剛才大家的誦詩真稱的上是過五關(guān)斬六將了。難怪古人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看來大家的確是飽讀詩書,“胸中有丘壑”。
【點評:通過聯(lián)想誦詩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用多媒體課件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融情入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四、賞詩
師:如果說誦詩令我們受益匪淺,那賞詩就更其樂無窮了。(板書:賞詩)我們都知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彼哉f,每首好詩都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丁F綍r我們一起欣賞了不少好詩。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幅畫面,是不是“似曾相識”?
師:你能用這學期我們課內(nèi)學過的一首詩來描繪一下嗎?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對,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今天就讓我們再來進一步從欣賞的角度自己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議一議,說說你是如何欣賞這首詩的?
學生分小組討論。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獲得充分發(fā)表現(xiàn)點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集體參與合作意識】
師:誰先來談一談?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老朋友孟浩然時寫下的。
師:你為大家介紹了這首詩的背景。(板書:背景)你了解這首詩的意思么?
生:在桃紅柳綠、陽光明媚的陽春三月,老朋友告別了西邊的黃鶴樓,順流東下前往美麗的揚州。小船揚帆而去,越走越遠,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眼前只有一江春水,滾滾東去,流向天的盡頭。詩人目送老友,不忍離去;那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多像詩人綿綿不盡的思念啊。
師:聽了她的發(fā)言,我們對詩的意思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板書:詩意)那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白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作者雖然和老朋友離別,但起初心情是愉快的,因為他們分別的季節(jié)和景色美極了,我是從前兩句看出來的。但當老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時,詩人心中充滿了依依不舍的情誼,這也是詩中表達的主要的思想感情。雖然我們天各一方,但我們月共一輪。
師:看來我們欣賞古詩不但要理解詩的意思,而且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板書:詩情)同學們看,這么豐富的內(nèi)容,這么深厚的感情,作者僅僅用了二十幾個字就表達出來了,可見詩歌的語言是多么精煉,為了使大家更好地欣賞這首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像資料,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錄像)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真是找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假如你現(xiàn)在就是李白,你能誦讀出對老朋友的那種依依惜別的情感么?誰想試試?
師:讀得不錯。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帶著詩人對老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來誦讀這首詩。
生:(齊聲誦讀)
師:聽了同學們的誦讀,老師覺得同學們真的進入到這首詩的境界中了。(板書:詩境)
【點評:分層分步的賞析使學生便于掌握賞析的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進入詩境】
五、作詩
師:看來賞析古詩真是讓大家受益匪淺,如果能把賞析所得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更了不起了。所以南宋大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蓖ㄟ^一個多學期的訓練,我們不但學會了誦詩。賞詩,還學會了——作詩。(板書:作詩)后面聽課的老師也想考考大家呢,課前給大家出了兩個題目。(板書題目:未來、小草)好,請大家按照古詩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吧,限時2分鐘。
生:老師,作散文詩行嗎?
師:可以。
生:老師,作詞行嗎?
生:作四言古風行嗎?
師:可以,只要能表達你的感情,什么詩體都可以。(放音樂)
教師巡視。
師:已經(jīng)有同學完成了,請你仔細品讀推敲一下。
師:(兩分鐘后)好,小詩人們請停筆。好,誰先來誦讀自己的大作?(出示投影)
生:我作的是《未來》:“展翅高飛十萬路,望至天涯身影無。未來高樓拔地起,來時仙境去時苦?!?/p>
師:這是一首縱橫古今的絕句。剛才是才子,下面有請一位才女。
生:我作的是一首十六字令《草》:“草,春氣芬芳滿天飄。綠如碧,襯飾春光好?!?/p>
師:真是清詞麗句必為鄰。誰再來一展風采?
生:我作了一首律詩《未來》:“展望新時代,鮮花朵朵開。漸入高科技,兒童新時代。人生亦幸福,萬紅涌心壞??萍紒碇赂唬_心天天來。”
師:短短兩分鐘就作出一首律詩,真是功夫不淺。
生:我也寫了一首十六字令《草》:“草,綠如碧絲異妖饒。草襯花,顏容別樣俏?!?/p>
師:真是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阜比仙。還有嗎?
生:我作了一首散文詩《未來》:“她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她是一個久遠的傳說,她是一個可愛的童話,她是一個不變的承諾。她是什么?她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她是一首飽含笑淚的歌,她在何處?她就在我們凝視的遠方?!?/p>
師:真是美不勝收,再請一位。
生:我作了一首四言古風《小草》:“不比花香,不比樹高。蒼天之下,青青小草?!?/p>
師:好,剛才我們聽了幾位同學不同形式與風格的詩作,下面讓我們來點評其中的一至兩首。就讓我們先來點評一下紀建輝的這首《未來》。紀建輝,請你再誦讀一下。
生:(讀)老師,我想說一說我作的這首詩有個特點:每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展望未來”。
師:真是風格獨運。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下面就請各位小詩人們海闊天空,盡情評析。
生:我覺得這首詩寫得好,妙不可言。第一句,寫飛得高,看得遠。第二句,寫通往未來的路長而遠,“望至天涯”。最后兩句寫未來的建筑和未來的科技,用詞很精致。
師:你是從詩的意思方面來談的,看得出你也是滿腹經(jīng)綸。誰想再來談談?
生:我認為他寫得不錯,但有一個字可以改:“路”,我認為改成“里”講得通。
師:作者同意否?
(作者考慮)其他生舉手。
師:好,你來說。
生:我認為“路”好,“十萬路”給人的感覺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到達未來。
生:可是“里”更好,我們本來就是剛邁出了十萬里科技長征的第一步。
生:我同意“路”,這個字容易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尤其是“展翅高飛十萬路”,給人感覺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能到達,這種用法在古詩里常見,寫出了自己的東西。
生:對,我也同意“路”,我們都說走出人生燦爛的路,可沒說燦爛的里。
師:看來剛才大家談到了詩的寫作方法,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還想談?
生:我認為他后兩句寫得好。說明了科技是不斷發(fā)展的,而不是停滯不前的,表達了對未來科技的向往。
師:對。你是從詩所表達的情感方面來談的。
生:我有一點不明白,想問問詩人,就是最后一句“來時仙境去時苦”是什么意思?
師:好像帶著樣的意味。
其他生舉手。
師:好,你先替詩人說說吧。
生:我覺得是不是說以前很落后,到未來就很輝煌,像仙境一樣。
師:你談到了詩的意境,不知作者的本意是不是這樣的呢?
生:我的意思是當一個人來到未來世界的時候,他會覺得像仙境一樣,所以在他死的時候會非常痛苦:我為什么要死去,我為什么不能在這個世界上多活一天呢?
師:看來刁乾龍和紀建輝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雖然刁乾龍不像作者說得那么精辟,“但也說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好,這首詩我們點評到此,哪位同學喜歡,請你跟著作者一起高聲誦讀。
(紀建輝領(lǐng)誦,其他學生齊誦)
師:本來老師真想多點評幾首詩可是同學們都知道,寫一首好詩是多么不容易,古人就深有體會。詩人賈島曾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來形容寫詩的不易;王安石更用“捻斷三根須”來形容作詩時冥思苦想的樣子;而杜甫更寫出了“一生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千古絕句,誓用一生來研究詩作。所以我們想在課堂上完成一首好詩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沒關(guān)系,就請同學們課下與你的詩友們繼續(xù)斟酌,好不好?
生:好!
【點評:通過讓學生自創(chuàng)自評詩詞引導學生將賞析的方法運用于實踐寫作】
六、總結(jié)
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古詩長廊中,大家不僅收獲了不少古詩方面的知識,更用滿腹詩書為長廊增色不少,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生:“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師:通過誦詩,我們重新認識到積累祖國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正可謂“好雨知時節(jié)?!?/p>
生:“當春乃發(fā)生。”
師:而通過賞詩,我們讓詩的精神滲透心靈,陶冶了情操,這不正是“隨風潛入夜——”
生:“潤物細無聲?!?/p>
師:通過作詩,我們懂得了雖然現(xiàn)在自己的詩作很稚嫩,但只要反復推敲,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我們會寫出傳唱千古的名篇,到那時,真是“曉看紅濕處——”
生:“花重錦宮城”。
師:所以我們今天的作業(yè),也是一生的作業(yè),那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弘揚祖國的古典文化,愿我們的生活如“古詩長廊”般永遠充滿詩情畫意!
【點評:在進一步點評學習目的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水到渠成】
作者郵箱: shanghaixb@163.com資料提供者:
7、《古詩二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課堂教學賞析教案教學設(shè)計
課前談話: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jié)合注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整體上感受兩首古詩。]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xiàn)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熏”;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里是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學習中的細節(jié)。]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并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搜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復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況,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chǔ)。老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介紹歷史背景,給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到對詩句的理解,能夠鼓勵學生說完整,看出教師是還是有一定的尊重學生的意識的。]
師:淪陷區(qū)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qū)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對遺民的理解教師采取了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自我反思,把學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從“遺留”上升到“遺棄”。]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樂鏗鏘,確實把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這里的想像,把遙遠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的面前,如同電影的蒙太奇,學生甚至會想到自己就是胡塵中的遺民。]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p>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么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quán)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tǒng)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xiàn)在有什么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凄涼)
[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完全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情感世界,把兩首詩的內(nèi)容緊緊揉合在一起。從“清涼”到“凄涼”,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情感過程,感受更加深刻了。]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處的設(shè)計可謂匠心獨運,把學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學生的朗讀中已經(jīng)讓人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師: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游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示兒》的引入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詩的內(nèi)容,增加了閱讀量,同時又是悄無痕跡,這種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對現(xiàn)在兩首詩的學習又起到了“潤物無聲”的強化。]
師:內(nèi)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
[從“悲涼”到“凄涼”,學生的情感確實已經(jīng)上升到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讀。
[這種質(zhì)問,用詩句來回答是再巧妙不過了,讀中悟情,是為經(jīng)典。]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此問是最平淡的一問,卻是最有價值的一問,是啊,我們的學生究竟有什么想法呢?他們的頭腦一直在進行著別人的思考,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思想自己的思想,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
生:為什么說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于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jīng)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fā)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后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 “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quán)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jīng)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tǒng)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么?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抓住一個“醉”,通過學生的想像,活化了當權(quán)者的嘴臉,學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變化。]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quán)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干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學生的語言的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情感合而為一。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quán)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范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么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tǒng)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請你指著那些統(tǒng)治者的鼻子,你怎么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就請你指著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臺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里的朗讀指導,巧妙的讓學生讀出了情感。一直以來我們并沒有找到好的朗讀指導的方法,本詩教學中的幾處朗讀指導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讓我們在實踐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quán)貴們,面對淪陷區(qū)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臺。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學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處安排的練筆,學生的情感宣泄在紙上,給學生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噴發(fā)出來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這一課吧!
[激情的《滿江紅》歌曲,把情感推向了新的高潮?。?/p>
資料提供者:
8、二年級教案:《春曉》教學設(shè)計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yǎng)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shè)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zhuǎn)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jīng)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fā)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nóng)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nèi)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jīng)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jié)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4.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jīng)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jié)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jīng)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jié):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課文
(八)板書設(shè)計:
3 春曉: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背誦,默寫古詩。
(二)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在了解字義的基礎(chǔ)上分析字形:
1.重點指導:
曉:從日不從目,日出而曉。與燒比較字形,右上沒有一點。
眠:目字旁,閉目則眠。
聞:與問比較字形,課文中是“聽到”,現(xiàn)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氣味。
2.請學生說說字義。
(三)練筆: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春曉,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繪得這么美麗生動,你們想不想寫一寫呢?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lǐng)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掛圖(畫面是春景),再聽聽音樂,想象春天是什么樣的,小組互相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3.師生共同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抄寫字詞。
9、二年級教案:《春曉》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曉、眠、啼”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時的情景。詩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覺天就亮了。醒來后,聽見到處是鳥叫的聲音?;叵肫鹨估镂衣牭降娘L聲雨聲,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風雨打落了。作者先寫早晨的所感所聞,再回想昨夜的風雨落花,表達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觀察周圍自然景物的變化,說說自己的感覺。準備本課生字卡片、放大的課文插圖和配樂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生字中的“聲、知、少”都是翹舌音,要注意讀準。鼓勵學生用熟字或生活積累自己設(shè)法記憶字形。如,用“小”記“少”,用窗外的雨點形象記住“雨”。
要提醒學生注意易混淆之處:“聲”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筆是撇,不是豎彎鉤;“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夜”的第四筆是豎,不是豎提。
2.寫字教學
有的字重點筆畫正好寫在豎中線上,在指導學生觀察范字時,可提醒學生抓住這些筆畫,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聲:聲聲聲聲聲。
(三)朗讀指導
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須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梢酝ㄟ^教師朗讀或錄音朗讀進行示范,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自己早晨醒來聽到鳥叫、想到花開的心情來讀,語速稍慢,“曉、鳥、少”的字音適當延長,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四)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復習鞏固生字的練習,可放在教過生字后進行。讓學生先把每個生字讀一讀,數(shù)一數(shù)筆畫,再把筆畫數(shù)相同的字寫在一起。第四題填空,應在熟讀背誦和書寫生字以后進行。
(五)擴展活動
詠春的詩不少,學完本課的《春曉》后,可在《學習園地》中介紹一些描寫春色的詩句,注上拼音,讓學生讀讀背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蘇軾《春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韓愈《晚春》)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四、教學設(shè)計舉例
例(一)
采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有助于學生閱讀、體味
1.簡介作者孟浩然。
2.根據(jù)詩意編故事講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讀入睡,半夜被風聲雨聲驚醒,一會兒又睡著,直到鳥鳴聲傳來才發(fā)覺天亮了。起床后,邊聽邊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忽然,他想起夜里聽到的風雨聲,走到窗前,邊看邊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詩《春曉》。
3.范讀課文。
4.猜猜看:課題中“曉”指的是什么時間?
5.讀古詩,學字詞。
6.背誦古詩,完成練習。
例(二)
角色扮演、情景體驗
范讀全詩。
質(zhì)疑問難:哪些讀懂了,還有哪些讀不懂?
創(chuàng)設(shè)情景,體會詩的意境:教師說詩意,學生扮詩人念出詩句。
扮演角色,體驗情景:學生扮演詩人吟誦詩句;學生扮演詩人,教師扮演奶奶(爺爺),“詩人”向“奶奶”講述詩意,吟誦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