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老師》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屬于教學設(shè)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爸爸的老師》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
教學要求: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情感,懂得一個人無論學問多大,都不能忘記曾經(jīng)教導過自己的老師,要熱愛和尊敬每一位老師。
2、了解詩歌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并尊敬曾經(jīng)教導過自己的老師。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爸爸的老師》,這首詩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
二、新課: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朗讀課文,思考:
爸爸的老師是誰?爸爸是怎樣對待這位老師的?
這首詩講了哪些內(nèi)容?是按什么順序講的?
(二)學習課文內(nèi)容:
指名朗讀1、自己默讀,并思考:這首詩講了那些內(nèi)容?
第一小節(jié):“我”的爸爸是個數(shù)學家。
第二小節(jié):“我”求爸爸帶我去看望他的老師。
第六——七小節(jié):“我一路上想象著爸爸的老師。
第八——十三小節(jié):爸爸的老師原來就是“我”一年級的老師。
這首詩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懙?
我有個數(shù)學家的爸爸他要去看望老師我要跟著去這個老師正是教過我的一年級的老師。
(三)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教師指導:
1、用怎樣的情感讀下面的句子
(1)再難的題,他也會算。
對爸爸的敬佩、自豪。
(2)他的學問真好。
(3)一副嚴肅的樣子,把我反復叮嚀。(爸爸對老師十分尊重)
(4)你說多么新鮮!我倒真想見見。我一個勁兒求爸爸。
(要讀出好奇的心情)
(5)他一定是胡子很長,滿肚子的學問。怎能教我爸爸?
(加強反問語氣)
(6)全詩以第一人稱的口氣朗讀,要讀出對老師的尊敬。
三、討論:
我們從這首詩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表揚在尊師方面做的好的同學。
課后小結(jié):
2、《爸爸的老師》教學設(shè)計
教學要求: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情感,懂得一個人無論學問多大,都不能忘記曾經(jīng)教導過自己的老師,要熱愛和尊敬每一位老師。
2、了解詩歌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并尊敬曾經(jīng)教導過自己的老師。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抓住“我”的情感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爸爸的老師》,這首詩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
二、新課: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朗讀課文,思考:
爸爸的老師是誰?爸爸是怎樣對待這位老師的?
這首詩講了哪些內(nèi)容?是按什么順序講的?
(二)學習課文內(nèi)容:
指名朗讀1、自己默讀,并思考:這首詩講了那些內(nèi)容?
第一小節(jié):“我”的爸爸是個數(shù)學家。
第二小節(jié):“我”求爸爸帶我去看望他的老師。
第六——七小節(jié):“我一路上想象著爸爸的老師。
第八——十三小節(jié):爸爸的老師原來就是“我”一年級的老師。
這首詩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qū)懙?
我有個數(shù)學家的爸爸他要去看望老師我要跟著去這個老師正是教過我的一年級的老師。
(三)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教師指導:
1、用怎樣的情感讀下面的句子
(1)再難的題,他也會算。
對爸爸的敬佩、自豪。
(2)他的學問真好。
(3)一副嚴肅的樣子,把我反復叮嚀。(爸爸對老師十分尊重)
(4)你說多么新鮮!我倒真想見見。我一個勁兒求爸爸。
(要讀出好奇的心情)
(5)他一定是胡子很長,滿肚子的學問。怎能教我爸爸?
(加強反問語氣)
(6)全詩以第一人稱的口氣朗讀,要讀出對老師的尊敬。
三、討論:
我們從這首詩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表揚在尊師方面做的好的同學。
課后小結(jié):
3、《爸爸和書》教學設(shè)計教案教學設(shè)計
《爸爸和書》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進行自學。理解課文的詞句,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敘述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交待任務(wù),指導自學。
1.導入:本文是閱讀課,同學們以自學為主。通過自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初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出示自學要求。
投影: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不懂的詞語。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3)看看每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內(nèi)容。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說爸爸給“我”買書的經(jīng)過的。
二、學生按自學提綱自學。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匯報自學情況,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爸爸對子女的關(guān)懷和期望,立志做個熱愛學習的人。。
教學過程:
一、匯報自學情況
1.指導讀出字詞。
2.指名讀課文。
3.用概括的話說說每段的意思。哪幾個自然段說的是買書的經(jīng)過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講爸爸帶著“我”,克服困難,步行回家,節(jié)約出坐汽車的錢給“我”買了《皇帝的悲哀》這本書。)
4.理解詞語。(運用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理解。)
清晰--清楚。課文指當年買書的情景清楚地出現(xiàn)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難、不幸的遭遇等勉強承受下來。本文指買書回家,路過荒山大橋時,寒風呼嘯,刺骨,冷得直發(fā)抖。但“我”和爸爸堅持走過來了。
倒閉--指企業(yè)或商店因虧本而停業(yè)。
二、提出文章中難以理解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進行學習討論。
1.出示思考題:
(1)爸爸是在什么情況下給“我”買書的?
(2)為什么“我”冷得直發(fā)抖,還大聲說買書比坐車強?
(3)爸爸含著熱淚說了哪些話?說說這些話的意思。
2.逐題討論理解。
第1題,讓同學動筆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閉了?!薄鞍职种缓萌プ雠R時工,媽媽也要出去干零活?!薄耙患遗f書店”“給你買一本書,今天就不能乘汽車回家了。”)
查字典理解“倒閉”的含意。
第2題,找出買書回來的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詞語。(表示困難的詞語:“路真遠??!”“我有些走不動了”“寒風呼嘯”“冷得直發(fā)抖”;克服困難的詞語:“緊緊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聲說:‘不,買書比坐汽車強!’”)
說說為什么“我”冷得直發(fā)抖,卻大聲說買書比坐車強。(教師引導體會作者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勇氣。)
第3題,找出爸爸含著熱淚說的話,讀一讀。
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爸爸當時說這句話的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愛子女。為了滿足子女喜歡讀書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從而也看出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做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
另外還要通過作者老纏著爸爸念書,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熱愛讀書,為什么這本書比任何一本書都要珍貴,從中體會讀書的樂趣。資料提供者:
4、《把我寄給爸爸》教學設(shè)計+說課教學設(shè)計
《把我寄給爸爸》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兩個部首,會寫7個字。
2、感受孩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引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主動與親人交往的意識。
3、朗讀課文,積累詞匯。
4、用“說”和“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認識兩個偏旁父字頭“兩點 水旁”;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難點:感受思念之情,并引發(fā)表達自己愿望的意識。
【課時安排】
第1課時:朗讀課文,初步識字,感悟課文內(nèi)容。
第2課時:鞏固識字(識記字形、在語言環(huán)境中了解字義), 寫字教學,積累詞語。
【教學過程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父”“爸”“把”3個生字,認識“父”字頭。
2、朗讀課文,感受孩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你的小小希望是什么?
鼓勵學生自己發(fā)言。
2、引導:有一個小朋友,他也有一個小小的希望,你想知道嗎?(板書課題《把我寄給爸爸》)這個小朋友為什么要把自己寄給爸爸?他又是怎樣寄的?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吧。
二、自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教師不教,先讓學生認讀(同桌讀,指名讀,小老師領(lǐng)讀),對其中讀錯的字詞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對讀,齊讀)。
4、學生再讀課文。進一步識記生字。
三、充分朗讀,理解課文
1、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要把自己寄給爸爸?他又是怎樣寄的?你讀懂了嗎?
2、自主探究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3、全班交流。
要點:⑴什么時候過元宵節(jié)?我們這兒過元宵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
⑵說一說你所了解的南極。
⑶你知道什么是探險?
⑷小朋友是怎樣把自己寄給爸爸的?小朋友為什么要這樣做?
(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對到南極探險的爸爸的思念,以及對南極的向往之情,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
4、練習朗讀,指導讀好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兩個感嘆句,“更”的重讀,“啊”變音讀為“ya”。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發(fā)展思維
1、看圖表演:出示課文插圖,小組合作表演“爸爸收到信的情景”。
2、想象說話:如果爸爸回信了,他會在信中說些什么?
五、寫字指導
父 爸 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媽”“冰”“元”“角”四個字,認識“冫”旁。
2、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用“說”和“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愿望。
教學流程
一、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3、給生字擴詞,積累詞語。
冰天雪地 天南地北 天涯海角 元宵節(jié) 火把
知識 寫信 寄信 爸爸 媽媽 更好 到來
4、從以上詞語中選二到三個各說一句話。
二、寫字指導
媽 冰 元 角
1、分析字形,認識“冫”旁。
2、安排好結(jié)構(gòu),指導書寫。
三、拓展延伸
1、你想把自己寄給誰?學著文中的小朋友先說一說,再畫一畫。
2、你還可以用哪些方式把自己寄給別人?
3、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一寫,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引導學生主動與親人交往,并鼓勵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愿望。)
四、推薦作業(yè)
用你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寄給你想念的人。
《把我寄給爸爸》說課設(shè)計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長春版國標語文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把我寄給爸爸》。
本冊教材采取主題板塊式結(jié)構(gòu)。其內(nèi)容豐富,構(gòu)成了有機聯(lián)系的十一個板塊。《把我寄給爸爸》這一課安排在其中的第十個板塊。本板塊的主題是《小小的希望》,其中的兩篇課文都是寫學生的心愿,突出一個“情”字?!栋盐壹慕o爸爸》是第一篇課文,文章以一個學生的口吻,寫出了元宵節(jié)前夕,學生對到南極探險的爸爸的思念,以及對南極的向往之情。文章富于想象,用寫信的方式寄托了學生的美好希望,全新的體裁定會引發(fā)孩子們強烈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由于這一板塊已經(jīng)接近本學期教學的尾聲,孩子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在繼續(xù)培養(yǎng)識字、朗讀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感受、讀中提升,真正實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為此,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軟件出示)
一、認識13個字和2個部首,會寫7個字。
二、朗讀課文,爭取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三、感受學生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與親人交往的意識。
四、用“說”和“畫”的方式來表述自己的愿望。
根據(jù)教學目標的確立,為了使學生真正達到本學段的教學要求,我設(shè)計的教學流程如下:(軟件出示)
一、收集資料、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二、多種方式、巧識字形、識字寫字。
三、自主探究、動情朗讀、讀中感悟。
四、開放課堂、拓展創(chuàng)新、發(fā)揮想象。
下面,我就對以上4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逐一加以具體、詳細的闡述:
一、收集資料、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豐富,應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創(chuàng)設(shè)空間。為此,課前,我引導學生廣泛收集有關(guān)“元宵節(jié)”和“南極”的資料,多渠道地獲取學習信息。課堂啟始,我會興趣盎然地與學生交流:“小朋友們,關(guān)于元宵節(jié),你們知道多少?誰愿意和大家說說?”學生定會從元宵節(jié)的來歷、習俗等方面表達。這時,教師緊緊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這樣美好的節(jié)日,家家團圓,多幸福啊!可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元宵節(jié)過得很特別,你們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這時,學生已徜徉在幻想的境界中。情感激起后,教師通過范讀,使學生走進文中,尋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渴求,繼而引出本課課題——《把我寄給爸爸》。在教師的引發(fā)下,學生在已有信息的基礎(chǔ)上,學與情有機融合,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課堂。
二、多種方式、巧識字形、識字寫字。
識字與寫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在這一課識字、寫字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xiàn)自主識字,在情境識字,在生活中識字,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具體設(shè)計步驟如下:(軟件出示)
1、自主識字。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識字。然后通過自己對照字卡檢測,同桌交流檢測等自學、互學的方式進行識記生字,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氛圍中,產(chǎn)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2、在情境中識字。教師通過開心大轉(zhuǎn)盤、找朋友、捉迷藏等有趣的教學活動,將生字在不同情境中展現(xiàn),引導學生在活潑的氛圍中學習生字。如重點字“角”,教師通過軟件,引導學生用字理方法記憶。
3、在生活中識字。對于重點字,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自己是如何記住這個字的,如在超市中見過,在讀書的時候讀過,在旅游勝地賞過。使學生的識字與原有的認知緊密結(jié)合。
4、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當學生經(jīng)歷了以上幾個識字環(huán)節(jié)后,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識字。學生自然能把課文讀準確。
以上識字的過程要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使學生漸漸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識字,逐步形成獨立識字的能力。
寫字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按字形結(jié)構(gòu)分類指導。如先寫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再寫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以利于學生掌握不同結(jié)構(gòu)字的書寫規(guī)律。
在教授寫字的過程中,要指導孩子學會觀察虛宮格中每一筆的位置,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在教師范寫之后,自己練寫,不求多,只求精,真正達到寫字訓練的目的。
三、自主探究、動情朗讀、讀中感悟。
《把我寄給爸爸》這篇文章,通篇貫穿了一個“情”字——父子情。本課教學,教師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體驗。這一訓練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落實:
1、自由讀。引導學生怎么體會就怎么讀,體現(xiàn)自主閱讀的過程。
2、引導讀。教師采用指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張揚來讀,并在讀中與學生交流:“你為什么這么讀?”“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讀到“他到南極探險去了,不知圓圓的月亮,會不會照到他?”這一重點句時,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說:“南極在哪里呀?你想象一下:爸爸去南極探險,望著圓圓的月亮,小朋友會想到什么?他的心情會是什么樣?”引發(fā)學生在想象中讀。再如:“爸爸,我把我寄給你了!我想看看南極的冰雪,更想看看你啊!”朗讀這句時,引導學生體會小朋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他的話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教學到這,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疑問:“我”怎么會把“我”寄給爸爸?“我”又怎么能看到南極冰雪,怎么能看到爸爸呢?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寄給爸爸的是什么?我能看到南極的冰雪嗎?能看到爸爸嗎?課文為什么這么寫?這樣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會自然感受到孩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然后通過學生自己試讀、生生互讀、教師范讀等形式,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與感染。這樣,關(guān)注學生參與學習的狀態(tài),多深入指導,多留心體會,教學會出現(xiàn)良好的效果。
3、表演讀。當學生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后,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通過表演讀的方式,表現(xiàn)課文情感。這樣,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閱讀實踐達到統(tǒng)一,真正實現(xiàn)了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讀。
四、開放課堂、拓展創(chuàng)新、發(fā)揮想象。
課標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為此,在課尾,我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交流:(軟件出示)“如果爸爸回信了,他會說什么呢?”“你想把你寄給誰呢?畫畫你自己,并說一說?!边@些問題既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又不拘泥于課文內(nèi)容。這種延伸練習,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同時,也滲透了親情教育。這樣,學生在學語言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語言,在語文實踐中開闊視野,提升情感,逐漸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力爭通過活潑、開放教學空間的營造,自主、實踐教學方式的呈現(xiàn),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得各種學習信息,逐漸形成各種學習能力。
最后,說說我的板書設(shè)計:
把我寄給爸爸
寄信
爸爸———————我
思念
5、《我的老師》說課教學設(shè)計 《我的老師》第二課時說課教學設(shè)計
《我的老師》說課設(shè)計 《我的老師》第二課時說課設(shè)計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我的老師》。
一、說教材:
本課是西師版教材第九冊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述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執(zhí)著的追求。后接《陽光很活潑》、《信任》、《網(wǎng)上呼救》等。都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主題,贊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懷。本篇課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4--5段)寫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表現(xiàn)他對工作的熱愛與盡責。第三部分(6--10段)寫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展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執(zhí)著追求。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能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的生詞。
過程與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劉老師哪幾件事,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指導學生用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是倒敘的寫作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體會文中的重點句子,體會劉老師的性格特點,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學習的重點是通過詞句的學習和事例的學習,了解劉老師的性格特點,體會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學習作者選取典型事例來描寫人物的方法。了解倒敘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準備:
1、師生了解女媧的傳說。
2、搜集描寫人物性格的精彩片段。
教法、學法:
1、引導法、談話法、媒體演示法、片段賞析法等。
2、自讀自悟、激情朗讀、精彩片段賞析法等。
五、教學時間:2課時
六、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地搖擺著,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花舉起了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嬉耍,引動無數(shù)人仰望天穹。就是在這時,作者蘇叔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時時想起劉老師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文,說說作者回憶了劉老師的哪幾件事?
2、同學們讀了課文,劉老師在你們心中肯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描寫劉老師放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你讀懂了什么。
(三)、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學生匯報自讀自悟的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片斷,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情感。
1、劉老師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重點段落和句子。
(1)、“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p>
這是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你們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劉老師的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到劉老師的忠厚與慈祥。
(2)、“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
a、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劉老師什么性格特點。(詼諧和樂觀)
b、但每個同學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是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笑話,同學們笑過之后并不高興,反而有“一股酸澀的感情”這是為什么呢?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樂觀、雖自己身有殘疾,也不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
(3)、“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腳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zhuǎn),便轉(zhuǎn)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zhuǎn)向講臺?!?/p>
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上課時板書的艱難、迅速,結(jié)合想象去感悟劉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b、他每轉(zhuǎn)一次,為什么會引起同學們一次激動的心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由于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讓我們看到他是那樣的可憐又可敬呀。
c、有感情地朗讀。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鶯帶動著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不要管我,我自己來!”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追求,樂觀、有活力。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b、這情景給了我怎樣地感動?
c、我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d、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渡:學習課文后,劉老師給你的印象是什么?(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的熱愛)
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們敬愛的劉老師。朗讀課文一二段,討論:為什么一看到這種情境,作者就會想起劉老師和他的風箏?
(1)、老師出示第二段文字,學生自讀。
(2)、引導學生體會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抓住“染上、搖擺、舒展、舉起”等詞。
(3)、感情朗讀。
(四)、品讀課文、領(lǐng)悟?qū)懛?/p>
1、通過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兩個具體的事例表現(xiàn)出了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那么在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呢?我們首先來比較這兩個片斷。
出示片斷1: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姓劉,他的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瞇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jīng)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拐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拐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思考:與課文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出示片斷2:
我的老師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地搖擺著,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花舉起了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而藍天上,一只只風箏在同白云嬉耍,引動無數(shù)人仰望天穹,我的心也隨著飛上了云端。
每逢這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教我們歷史課的劉老師,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風箏。
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fā)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瞇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fā)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jīng)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拐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拐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利用倒敘的記敘方法,可以引起讀者的思緒,激發(fā)讀者繼續(xù)讀下去的興趣。
八、板書設(shè)計:
我的老師
開頭:描寫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
具體上課時: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倒敘
事例放風箏:對生活熱愛、有執(zhí)著的追求
結(jié)尾:與少年對比
6、影片《背起爸爸上學》與語文課《科林的圣誕蠟燭》學科整合教學設(shè)計
一、設(shè)計指導思想
課程是整合的,不是單一分化的內(nèi)容體系。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把電影與語文課整合,是對電影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重要舉措,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設(shè)計以“父子之情”為整合點,將影片《背起爸爸上學》與語文課《科林的圣誕蠟燭》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珍惜親情,回報親人的關(guān)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品質(zhì)。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作為子女,要關(guān)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品質(zhì)。
2、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影片《背起爸爸上學》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回顧影片,導入 新課
1、昨天,我們觀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梢哉f,孩子們,你們都是流著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們的心被深身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們的心,能說說嗎?
2、學生匯報,自由表達。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親,為了兒子,不辭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癱瘓在床。為了不拖累兒子,不影響兒子的學業(yè),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竟然偷偷自殺。父親用他深厚的父愛為兒子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為了實現(xiàn)父親的心愿,毅然用稚嫩的雙肩“背起爸爸上學”。
中國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愛爾蘭小男孩,他和石娃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還是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吧。
4、板書課題:科林的圣誕蠟燭
5、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 閱讀課文
1、提出要求,自讀自悟。
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工具書理解,勾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語句認真體會,并把自己的感悟?qū)懺谡Z句的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匯報閱讀收獲,結(jié)合課文的相關(guān)語句說說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guān)語段:
﹙1﹚ 圣誕節(jié)前夜,科林從學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絲毫沒有為過節(jié)而感到興奮。原來,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回來的父親,至今杳無音訊。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科林對父親是多么關(guān)愛,他在為父親的安全而擔憂。
﹙2﹚ 科林在問清燈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點亮燈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屏直寂芰撕脦讉€小時,敲開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門,終于搜集了足夠的煤油,點亮了燈塔,為在濃霧里漂蕩了一周的漁船照亮了道路,為父親、為漁船上的人帶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科林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愛他的父親,為了父親,他不辭勞苦,為了父親,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責備。
﹙3﹚ 課文以“科林的圣誕蠟燭”為題,有深刻的含義。從課文內(nèi)容可以看出,圣誕蠟燭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臨的??屏蛛m然由于擔心父親沒有點燃那根小蠟燭,但他卻點燃了給許多人帶來幸福的燈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誕蠟燭”,這“蠟燭”是科林對父親愛的見證。
5、將科林和石娃比較,你認為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6、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相機點撥:
石娃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科林也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不管是石娃,還是科林,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感人的品質(zhì),那就是愛自己的父親,愛自己的親人,他們都用各自的行動去回報父親的關(guān)愛。
﹙三﹚ 總結(jié)延伸。
1、濃于水。親情是割不斷的,親情是無私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無盡的關(guān)愛。作為孩子,應該怎么做呢?能談?wù)勀銈兊南敕▎幔?/p>
2、學生談感受。
3、布置課后作業(yè) :
﹙1﹚寫一句贊頌親情的話;
﹙2﹚寫一寫自己的親情故事。
7、影片《背起爸爸上學》與語文課《科林的圣誕蠟燭》學科整合教學設(shè)計
一、設(shè)計指導思想
課程是整合的,不是單一分化的內(nèi)容體系。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把電影與語文課整合,是對電影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重要舉措,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設(shè)計以“父子之情”為整合點,將影片《背起爸爸上學》與語文課《科林的圣誕蠟燭》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珍惜親情,回報親人的關(guān)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品質(zhì)。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作為子女,要關(guān)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親情品質(zhì)。
2、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影片《背起爸爸上學》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回顧影片,導入 新課
1、昨天,我們觀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梢哉f,孩子們,你們都是流著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們的心被深身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們的心,能說說嗎?
2、學生匯報,自由表達。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親,為了兒子,不辭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癱瘓在床。為了不拖累兒子,不影響兒子的學業(yè),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竟然偷偷自殺。父親用他深厚的父愛為兒子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為了實現(xiàn)父親的心愿,毅然用稚嫩的雙肩“背起爸爸上學”。
中國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愛爾蘭小男孩,他和石娃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還是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吧。
4、板書課題:科林的圣誕蠟燭
5、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 閱讀課文
1、提出要求,自讀自悟。
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工具書理解,勾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語句認真體會,并把自己的感悟?qū)懺谡Z句的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匯報閱讀收獲,結(jié)合課文的相關(guān)語句說說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guān)語段:
﹙1﹚ 圣誕節(jié)前夜,科林從學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絲毫沒有為過節(jié)而感到興奮。原來,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回來的父親,至今杳無音訊。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科林對父親是多么關(guān)愛,他在為父親的安全而擔憂。
﹙2﹚ 科林在問清燈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點亮燈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屏直寂芰撕脦讉€小時,敲開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門,終于搜集了足夠的煤油,點亮了燈塔,為在濃霧里漂蕩了一周的漁船照亮了道路,為父親、為漁船上的人帶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科林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愛他的父親,為了父親,他不辭勞苦,為了父親,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責備。
﹙3﹚ 課文以“科林的圣誕蠟燭”為題,有深刻的含義。從課文內(nèi)容可以看出,圣誕蠟燭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臨的??屏蛛m然由于擔心父親沒有點燃那根小蠟燭,但他卻點燃了給許多人帶來幸福的燈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誕蠟燭”,這“蠟燭”是科林對父親愛的見證。
5、將科林和石娃比較,你認為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6、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相機點撥:
石娃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科林也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不管是石娃,還是科林,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感人的品質(zhì),那就是愛自己的父親,愛自己的親人,他們都用各自的行動去回報父親的關(guān)愛。
﹙三﹚ 總結(jié)延伸。
1、濃于水。親情是割不斷的,親情是無私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無盡的關(guān)愛。作為孩子,應該怎么做呢?能談?wù)勀銈兊南敕▎幔?/p>
2、學生談感受。
3、布置課后作業(yè) :
﹙1﹚寫一句贊頌親情的話;
﹙2﹚寫一寫自己的親情故事。
8、《獻給老師的歌》活動課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教案教學設(shè)計
北京小學吉春亞
學習目標:
1.嘗試用詩歌的言語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敬愛、感激之情。
2.用個性花的朗讀方式有感情的朗讀所積累的詩。
3.用各個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讀《黑板 .粉筆》這首詩。
學習重點:
嘗試用詩歌的言語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敬愛、感激之情
學習難點:
用各個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讀《黑板 .粉筆》這首詩。
學習過程:
一、揭題引入。
出示: 一塊黑板
大半生的戰(zhàn)場
一根教鞭
點種桃李滿園
一杯清茶
淡淡的苦,淡淡的甜
猜猜這首詩是寫給誰的?你們怎么猜出來的?(板書課題:獻給老師的歌)
(根據(jù)兒童喜猜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詩興趣。在猜測中體顯會讀詩的成就感。)
二、看圖說詩。
1.出示四幅圖畫:①老師在課堂上課;②老師在辦公室辦公;③老師給后進生補課;④老師走進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師和我們一塊做游戲。
2、引導看圖說話。圖畫上畫的是什么,請用一句話表現(xiàn)出來,要求說得跟別人不一樣。
3、句子濃縮成詩。比較、評價哪位同學寫的更有詩的味道。
(運用畫面把教師工作的情景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喚醒了學生已有的回憶,接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言語表現(xiàn)畫面,并相機引導形成詩歌語言,在此過程中促進思維的“詩化”,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詩”的語言。)
三、選擇填詩。
在我的讀書生涯中有這么一位老師,(穿插講解我們之間感人的故事)教師節(jié)就要來臨,請大家?guī)椭易鐾暌皇自姭I給他。
出示:
如果將他用過的粉筆 如果將他寫過的評語
堆壘起來 匯在一起
那將是一座皚皚的白雪 那將是一條涓涓的小溪
雪山 映照他純潔的情懷 小溪
如果將他用過的教鞭 如果將他走過的橋路
栽到土里 連成直線
那將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那將是一條漫長的旅途
林木 旅途
咱們選擇其中一小節(jié)填寫詩句,準備獻給我的那位年長的老師
三、創(chuàng)作組詩。
1、引導:我們可以把老師比作——(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或?qū)W生上講臺書寫)
板書:一輪太陽
一面鏡子
指南針
鋪路石
老黃牛
設(shè)計師
……
2、為什么這樣比?看三分鐘內(nèi)誰寫的多。
3、反饋交流評價。
4、把散亂的內(nèi)容拼成組詩。
(組合創(chuàng)詩的設(shè)計,極具開放性,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促使學習個體充分調(diào)動聯(lián)想與想象,用“詩性”的言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組合詩時,合作者必須考慮前后內(nèi)容是否相連,朗讀起來是否合拍等,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連貫性、對語韻的敏銳感覺極有益處。)
四、多元解詩。
1、出示:如果黑板是深邃的夜空 如果黑板是神奇的沃土
粉筆就是倏忽閃過的熒火 粉筆就是裎亮鋒利的鐵犁
你用心血凝成的光焰 你用生命辛勤的耕耘
照亮了步步前進的路途 播種下串串瑰麗的希望
如果黑板是遼闊的海洋
粉筆就是層層雪白的浪花
那后跟追逐前浪的濤聲
講述著一個永恒的童話
2、自由解讀詩,如果覺得自己已學懂了可以上講臺做解詩的主人
3、由座位上的同學向解詩的主人發(fā)問。
(教育的本質(zhì)回歸意味著尊重與發(fā)展個性生命。設(shè)置多元解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寬了學生的心理空間,刺激學習主體自身彈性思維的持續(xù)發(fā)展,促使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突破,不斷創(chuàng)造,以彰顯個性。擺擂臺這種形式挑戰(zhàn)性極強,相信學生為了成為“擂主”,會調(diào)動所有感官去品詩。)
六、總結(jié)學習
學生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作者郵箱: bjjchy@sina.com資料提供者:
9、六年級下冊整冊教案《爸爸帶我去爬樹》》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文章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帶我去爬樹的深意。
教學難點: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帶我去爬樹這一話題。
二.分組討論,賞析全文。
導入時已經(jīng)談到了爸爸帶我去爬樹這一話題,
1、提出第二個問題:爸爸為什么帶我去爬樹?。
板書“回歸自然”,解決本文重點之后,
2、提出第二個問題: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呢?
讓學生從寫法角度入手賞析全文。通過討論可知文章運用了對比寫法,即我與父親的對比和我爬樹前后的心理對比來突出主題——回歸自然。解決難點,為后文作鋪墊。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題
文章通過“爬樹”來突出“回歸自然”,可現(xiàn)實生活中“爬樹”又不太可能。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回歸自然?有沒有回歸自然的親身經(jīng)歷和喜悅感受與我們共同分享?順勢我提出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要“回歸自然”?學生分組討論后得出“回歸自然”因為熱愛自然,我們應保護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環(huán)保意識。這時我板書“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四、課堂練習
訓練學生把城市人“回歸自然”的設(shè)想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虬延H身經(jīng)歷和感受記錄下來。
五、課堂小結(jié)
大自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陶冶,我們在回歸自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的熱愛自然和保護自然讓我們?yōu)楸Wo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六、作業(yè):寫一篇作文,題目是《爸爸帶我去___》。
板書設(shè)計:
爸爸帶我去爬
回歸自然 熱愛自然 保護自然
教后記:
10、《爸爸的咳嗽》教學設(shè)計
一、 教學目標
1、 得環(huán)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學習品質(zhì),養(yǎng)成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2、 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14個新詞的意思;能給指定的句子加上問號、逗號和嘆號。
3、 能用“每當……就……”、“一……就……”造句。
4、 懂得寫觀察日記的目的和方法;能理解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能用正確的語氣朗讀句子。
5、 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意愿。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5個生字,掌握14個新詞。
2、 能用“每當……就……”造句。
3、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正確的語氣讀句子。
4、 懂得寫觀察日記的方法和作用,初步體會細心觀察,認真記載,仔細分析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
1、 出示“咳嗽”,這兩個字同學們認識嗎?指名讀,齊讀。想想記住字形的辦法。
2、 生活中,那些原因會引起咳嗽呢?
3、爸爸的咳嗽究竟是怎么回事?(用問題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 帶著問題讀課文
1、 學生自己讀課文。
2、 指名讀感興趣的小節(jié),并糾正讀音。(調(diào)、別、仍、難、覺)
(三) 默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問題。
1、 默讀
2、 同學間交流
3、 集體交流
(四) 抓主要問題。
1、 請學生選擇哪些問題是比較重要的。
2、 再請學生選擇一個次要的問題,帶著兩個問題到書中尋找答案。
(五)討論,了解爸爸的病情。
1、自讀第一自然段,劃出寫爸爸病情的句子或詞語。
2、學生回答。
爸爸并不是一直咳得很厲害的,書中用了“有時……有時……有時……”來說明這一點。請學生用著幾個詞語說句子。(動物園里的動物)
3、爸爸的咳嗽病讓作者感到——奇怪?,F(xiàn)在,請你把自己當作小作者,把他當時的感覺用你的朗讀讀出來。
(六)小結(jié)
爸爸的咳嗽怎么那么奇怪呢?原因是什么呢?請小朋友仔細想一想,下節(jié)課再討論。
(七)作業(yè)
作業(yè)本1、2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咳嗽關(guān)系一股嗆人硫酸煙囪支氣管炎有毒環(huán)境除了
(二)討論,爸爸的咳嗽與什么有關(guān),在課文的哪一部分有記載。
1、請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1)后來我發(fā)現(xiàn),每當我家朝南的窗戶打開,東南風吹進來時,爸爸就咳得厲害。
2)觀察日記。出示觀察日記,讀讀說說這幾篇觀察日記都記了些什么,再仔細認真研究,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①用“每當……就……”來說一句話。
②與一般日記比較,觀察日記有什么特點?
③從日期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僅選取7篇?從七篇觀察日記中足以得出結(jié)論,從哪句話看出?“如此”指什么?
④小作者為了查處爸爸咳嗽的原因,堅持記了近70天的觀察日記,終于得出了結(jié)論。這說明了什么?
(三)東南風與爸爸的咳嗽有關(guān),但東南風本身不會使人咳嗽。
1、請學生自學3、4自然段,讀讀劃劃句子,說說小作者找到答案的過程。
2、學生交流。在學生說的基礎(chǔ)上理解詞語“嗆人”“硫酸”“過敏性支氣管炎”等。
3、用“一……就……”說話。
小結(jié):根據(jù)(),我猜到(),看到()請教()知道()。
(四)這個情況引起了環(huán)保部門的重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理,硫酸廠消除了有毒氣體,以后再刮東南風,“我們”家就是開著窗戶,爸爸也不會咳嗽了。你想小作者是用什么辦法引起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重視的?你佩服小作者嗎?你覺得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五)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病情 有時有時有時
原因 東南風——毒氣
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