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qū)域活動觀摩課教案《小小手兒真能干》》屬于幼兒園小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小班區(qū)域活動觀摩課教案《小小手兒真能干》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模仿,思維受情緒、行為和動作的影響;有意注意時間短,在區(qū)域活動中持久性差,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放棄活動或對活動失去興趣。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征,在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時,注重情境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特點,在制定目標時考慮不同水平的發(fā)展需要,尤其是材料的準備和投放,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兼顧個體差異性,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盡量延長他們在活動中的有意注意時間,保持參與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處在涂鴉期,對涂色、玩色活動非常感興趣,水果、蔬菜印畫對幼兒來說操作起來難度不大,既能吸引幼兒參與活動,又能滿足他們玩顏色的欲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平時在家里都是大人沖調飲料給孩子喝,他們沒有動手的機會,在區(qū)域中投放沖調飲料的用具和飲料粉,滿足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欲望,在探索與實踐中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小班幼兒的獨占欲很強,喜歡獨自活動,通過品嘗、分享活動,促進同伴間的交流,促進社會性的發(fā)展。玩面團、小廚師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健康成長。把幼兒的關注點引向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讓他們有機會在虛擬的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小班幼兒在玩娃娃家活動后,常常會玩具、操作材料丟滿地,為了培養(yǎng)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玩具、操作材料的好習慣,在娃娃家的家具設計上盡可能的仿真,如:能開關的柜門、可操作的真實材料,讓幼兒身臨其境,對良好的進區(qū)習慣以及秩序感的培養(yǎng)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美工區(qū):
(一)印畫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印畫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從不同角度印畫;發(fā)現(xiàn)橫切、豎切水果、蔬菜印出來的圖案明顯不同,盡量保持衣服和地面干凈。
2、中水平:體驗印畫的樂趣,在印畫的過程中盡量保持畫面整潔,盡可能不要把顏料混在一起。
3、低水平:對參與印畫活動感興趣,嘗試用切開的水果、蔬菜印圖案。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
(二)我會做面食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動手制作面食非常感興趣,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面食;發(fā)現(xiàn)面團的奧秘(柔軟、有彈性、可塑)。
2、中水平:體驗動手制作面食的樂趣,嘗試用搓、揉、壓、團圓等方法制作面食。
3、低水平:喜歡玩面團,對制作面食感興趣,能取一小塊面團放在手心里搓圓圓、搓面條,學習搓和團圓的方法,。
材料準備:
1、面粉、水、面團、搟面杖、墊板、玩具刀。
2、蘋果、楊桃、蓮藕切開(橫切、豎切)。
3、水粉顏料(紅、黃、綠)、圖畫紙、添畫紙。
4、水彩筆、圖畫紙、剪刀、漿糊。
娃娃家:
(一)我會沖飲料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沖調飲料活動非常感興趣,喜歡觀察飲料在溶解過程中的變化,大膽嘗試沖調飲料時飲料粉與水的比例變化,樂意與同伴分享飲料的美味。
2、中水平:體驗沖調、品嘗飲料的樂趣,沖調飲料時,盡量不要弄濕衣服和地面。
3、低水平:喜歡用溫開水沖飲料,品嘗、享受飲料的美味。
(二)我是小廚師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烹飪活動非常感興趣,喜歡模擬成人的烹飪工作,在特定情境中與同伴分享烹飪活動的快樂。
2、中水平:喜歡烹飪工具,體驗烹飪活動的樂趣,練習摘豆,摘出來不要的部分丟在垃圾袋里。
3、低水平:喜歡擺弄餐具,模擬進餐動作,享受進餐的樂趣。
材料準備:
1、櫥柜、廚具、烹飪工具、餐具。
2、自制家具、家用電器。
3、各種食品(米、面粉、豆、面條等)、調味料。
4、溫開水、飲料粉、杯子、勺子、吸管。
過程:
一、小結上一次區(qū)域活動情況,交代今天的活動任務。
二、幼兒自主選擇區(qū)域,入區(qū)操作材料。
三、教師觀察記錄并隨機指導幼兒。
四、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區(qū)域活動材料。
五、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回憶,分享操作經驗,互相欣賞作品,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指導要點:
1、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操作材料,讓不同層次水平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經驗。
2、當幼兒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不要急于幫助,讓他們有一個自主構建、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學會觀察、等待孩子慢慢地成長。
3、培養(yǎng)良好的區(qū)域常規(guī),提醒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區(qū)域活動材料。
4、做好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亮點和存在問題,為下一次活動做好鋪墊。
2、小班社會公開課教案《我的小手真能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小手有很多本領,能做很多事情,可以生活自理還可以幫助別人。
2、體驗自己動手做事帶來的快樂感和滿足感。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物質準備:PPT課件,橘子,垃圾筐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做律動"小手拍拍",引入活動。
師:我們的小手這能干,會拍一拍、捏一捏、指一指,還戶和我們的爸爸媽媽打招呼呢!
2、觀看PPT,說說小手都做了什么。
(1)講解照片里的內容
(2)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看到了什么師:他們的小手能干嗎?你們的小手能干嗎?
3、幼兒剝橘子,送給爸爸媽媽師:爸爸媽媽口渴了,你們愿意用你們能干的小手剝一些橘子給爸爸媽媽吃嗎?(幼兒動手剝橘子給爸爸媽媽吃)師:桌子被我們弄臟了,快用你們能干的小手幫老師收拾一下吧。我來看一下,哪雙小手最能干。(幼兒把桌子上的皮放進小筐里。)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會和爸爸媽媽打招呼,還可以幫助他們剝橘子,還會打掃衛(wèi)生。
4、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小手還有哪些本領。
師:我們的小手還能做什么?
提示:爸爸媽媽累了,快來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吧。爸爸媽媽每天工作特別辛苦,我們回到家也要給他們捶捶背,好不好?
5、快樂動起來。
師:我有一雙能干的手,我很快樂,你們快樂嗎?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快樂嗎?現(xiàn)在,我們小手拉著小手,一起隨著音樂快樂的動起來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我的小手真能干”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謎語導入法、感知操作法、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開始,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fā)地投入,去探索、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于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通過講述手能做什么,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這一愿望在今后將不斷實現(xiàn)。幼兒自己通過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并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小班健康課教案《自己吃飯真能干》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自己吃飯真能干
設計意圖:
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幼兒園小班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數(shù)往往是飯來張口,家長包辦代替。那么,進入幼兒園以后,集體的生活場所,需要他們增強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飯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這一年齡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兒獨立進餐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能使幼兒擺脫依賴的習慣,還將對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獲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鍛煉,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根據(jù)小班幼兒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得要自己吃飯,不要別人喂。
2、學習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學用小勺,能把飯萊一勺一勺送進嘴里細嚼慢咽。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讓幼兒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獨立進餐的基本方法,改變進餐依賴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生活區(qū)角活動:舀小勺
2、體育游戲:給小動物喂食
3、飯廳環(huán)境布置:自己吃飯真能干、小鏡子若干、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感知討論——實踐操作——強化鞏固
1、感知討論
(1)餐廳環(huán)境布置“自己吃飯真能干”。用環(huán)境隱性的教育手段,讓幼兒潛移默化感知,吃飯要自己吃。
(2)演示“學用小勺”。請幾名幼兒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讓小朋友說說誰拿的方法對或不對。教師再示范講解正確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無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過低或過高。
(3)照鏡子“我們的牙齒真能干”建議可利用吃點心時,發(fā)給每位幼兒一面小鏡子,先張開小嘴照一照,看見嘴巴里有牙齒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塊點心放進嘴里,看看原來的點心怎么會變得越來越碎?最后是從哪里咽下去的?讓幼兒直觀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齒真能干,吃東西時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這樣才能吸收營養(yǎng)長身體。
2、實踐操作
(1)生活區(qū)角活動: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彈或各類豆粒等材料,讓幼兒練習舀小勺,掌握正確用小勺的方法。
(2)體育游戲“給小動物喂食”,讓幼兒扮演飼養(yǎng)員,給小動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進小動物嘴里)看哪組飼養(yǎng)員喂得又快又多。
(3)幼兒餐點時,注意督促提醒幼兒要正確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進嘴里,要細嚼慢咽。對特殊幼兒,先要求會嚼會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強化鞏固
建議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時搞一些小獎勵,對那些能獨立吃完自己一份飯萊的幼兒送以小獎品,激發(fā)幼兒獨立進餐的積極性,逐步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4、活動延伸
通過家園之窗,向家長進行幼兒獨立進餐要求的宣傳,要求幼兒在家在園一個樣,父母不要包辦代替,盡可能堅持培養(yǎng)幼兒獨立進餐的習慣,隨時保持家園聯(lián)系,溝通了解幼兒進餐的情況。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文文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愿自己動手的,后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趕緊對他 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xiàn)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文文改變了吃飯的壞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并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4、小班社會優(yōu)質課教案《小手真能干》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使用筷子,激發(fā)幼兒自己動手做事的愿望。
2.培養(yǎng)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活動準備:
筷子、盤子、糖、紅綠兩種顏色的積木若干。
活動流程:
感知體驗-->操作練習
活動過程:
a)感知體驗,教師幼兒在門口老師:"今天,陸老師來做兔媽媽,你們來做我的孩子小兔寶寶好嗎?"(好)兔媽媽帶著小兔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歌邊跳進教室。兔媽媽:"每個兔寶寶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兔媽媽:"今天我請兔寶寶吃糖。"兔媽媽:"用手拿著吃不衛(wèi)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夾,看看我的寶寶誰會用筷子把糖夾起來。"兔媽媽:"讓媽媽先試試看。(媽媽用筷子夾糖)夾住了,啊嗚,啊嗚,真好吃。"兔媽媽:"兔寶寶,你們想吃糖嗎?"(想)誰愿意上來夾住糖的。幼兒(兔寶寶)拿筷子講自己怎么夾。兔媽媽:"原來是把筷子放在這兩個手指的中間,把筷子分開,用力一夾,糖就夾起來了。"兔媽媽:"哪個寶寶還想來吃糖的。我們一起看看哪個寶寶的筷子用的好。兔寶寶,記住了只夾一粒糖。"
b)操作練習兔媽媽:"我的寶寶真能干,會用筷子夾糖。媽媽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辦呀兔媽媽:"誰愿意幫助媽媽,先用筷子夾豆子,放在盤子里,端著盤子走到放豆子的籃子跟前,把紅豆子和綠豆子分開!"一名幼兒上來示范。拍手鼓勵。兔媽媽:"你們都想幫媽媽嗎?請你們去夾。"幼兒操作,教師隨機幫助指導。
c)小結,自然愉快結束。
教學反思
從孩子的反映來看,他們對自己的手有哪些用處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也能用語言來進行表達。但好多時候,孩子往往是說的一套,做起來又一套,說的總是比做得好??紤]到在有限的集體教學時間內,課后在區(qū)角活動中,我又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們進一步進行操作活動,再次感受自己小手的能干,保證了活動的質量。
5、小班科學活動教案《小腳真能干》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小腳真能干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腳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每天的行走、運動都需要腳。對腳的用途,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但較零碎,沒有一個整合的概念。幼兒最喜歡赤腳,但經常受到大人、環(huán)境的限制。通過提問、體驗、延伸等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腳的用途,體驗腳踩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感官感知、體驗小腳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覺,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2、初步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3、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
1、幫助幼兒把鞋、襪脫下并組織幼兒到戶外(有地磚、草地、沙坑的地方)。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各二盆;鉛畫紙二張。錄音機、音樂磁帶。
3、戲水盆四只,里面放些水;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自由跑跑跳跳,引出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講述小腳的用途;
二、第一次感知表達活動。
1、讓幼兒赤腳在地磚、沙地、草地上走走,體驗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真實感受;
2、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腳踩在這些材料上的體驗、感受。
三、第二次感知表達活動。
1、再次讓幼兒體驗小腳走在這些材料上的感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感受。
2、小結:小腳踩在各種材料上的感覺。
四、小腳作畫,印地毯。師生一起為大地毯印上美麗的花紋。
五、延伸活動:小腳玩水
活動反思
小班階段幼兒知識經驗不夠豐富,但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興趣,本次活動選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腳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卻很少有機會仔細觀察它,在游戲中萌發(fā)幼兒對身體的初步探索興趣,我認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根據(jù)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的特點,在活動形式的安排中,著重幼兒的直接體驗,通過看、說、摸、跳、玩等形式,讓幼兒充分感知、認識腳的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活動中加入了“穿大鞋”這個游戲,孩子們穿上爸爸媽媽的鞋后,心情會很激動,通過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動,感知到了媽媽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結合了大小的認知概念。這一設計符合小班孩子愛穿大鞋的特點,真正體現(xiàn)了玩學交融,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從而使孩子得到了發(fā)展。
實戰(zhàn)下來,我覺得孩子雖然比較開心,可是和我預設想象的還有距離,孩子由于老師的考慮不周,沒有形成較好的規(guī)則意識,通過反思和其他老師的指導,我發(fā)現(xiàn)了需補缺的地方,作為教師,我應該更仔細的考慮問題,要做到做一百個準備!
6、小班主題活動教案《我的小手真能干》含反思
活動名稱:我的小手真能干
活動目標:
1、在聽兒歌及跟做動作的過程中,理解“搓、捏、撓、敲”的意思。
2、嘗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大膽地表述。
3、對小手游戲感興趣。
活動準備: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
2、小手的本領
剛才我們用什么做游戲了?
你覺得小手能干嗎?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領?(吃飯、玩游戲、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總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干,會用勺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會穿褲子,會穿衣服,會穿鞋子,會畫畫,會用剪刀,還會做游戲。等我們小朋友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戲
下面,我們再用小手玩?zhèn)€游戲。請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說“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們就要拍拍手,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撓一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4. 引出游戲“找小手”:可愛的小手全都不見了!現(xiàn)在我的大手要來找你們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趕快放到腿上,好嗎?
5. 教師悄悄地走到幼兒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個幼兒的手,提醒他們盡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6. 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幼兒的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音樂導入法、觀察發(fā)現(xiàn)法、游戲鞏固法、感知操作法?;顒娱_始,孩子們在輕松的音樂中,對手有感性認識,產生活動興趣。然后通過觀察,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手上有什么,有幾個手指,并進行手指和手的比較。手能做什么,并與孩子們共同搭建認識的平臺。這樣,層層剝平,逐個掃除學習上的障礙,在觀察發(fā)現(xiàn)中獲得對手的感性認識。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對玩手指游戲非常感興趣,也非常認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這一愿望在變魔術中不斷提高。那種迫切的心情,使孩子們自發(fā)地投入到操作活動中,去探求、去體驗、去表現(xiàn)自己。
7、小班區(qū)域活動觀摩課優(yōu)秀教案《小小手兒真能干》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模仿,思維受情緒、行為和動作的影響;有意注意時間短,在區(qū)域活動中持久性差,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放棄活動或對活動失去興趣。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征,在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時,注重情境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特點,在制定目標時考慮不同水平的發(fā)展需要,尤其是材料的準備和投放,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兼顧個體差異性,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盡量延長他們在活動中的有意注意時間,保持參與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處在涂鴉期,對涂色、玩色活動非常感興趣,水果、蔬菜印畫對幼兒來說操作起來難度不大,既能吸引幼兒參與活動,又能滿足他們玩顏色的欲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平時在家里都是大人沖調飲料給孩子喝,他們沒有動手的機會,在區(qū)域中投放沖調飲料的用具和飲料粉,滿足了他們動手操作的欲望,在探索與實踐中發(fā)展手眼協(xié)調能力。小班幼兒的獨占欲很強,喜歡獨自活動,通過品嘗、分享活動,促進同伴間的交流,促進社會性的發(fā)展。玩面團、小廚師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健康成長。把幼兒的關注點引向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讓他們有機會在虛擬的世界中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小班幼兒在玩娃娃家活動后,常常會玩具、操作材料丟滿地,為了培養(yǎng)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玩具、操作材料的好習慣,在娃娃家的家具設計上盡可能的仿真,如:能開關的柜門、可操作的真實材料,讓幼兒身臨其境,對良好的進區(qū)習慣以及秩序感的培養(yǎng)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美工區(qū):
(一)印畫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印畫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能大膽嘗試從不同角度印畫;發(fā)現(xiàn)橫切、豎切水果、蔬菜印出來的圖案明顯不同,盡量保持衣服和地面干凈。
2、中水平:體驗印畫的樂趣,在印畫的過程中盡量保持畫面整潔,盡可能不要把顏料混在一起。
3、低水平:對參與印畫活動感興趣,嘗試用切開的水果、蔬菜印圖案。
4、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
(二)我會做面食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動手制作面食非常感興趣,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制作面食;發(fā)現(xiàn)面團的奧秘(柔軟、有彈性、可塑)。
2、中水平:體驗動手制作面食的樂趣,嘗試用搓、揉、壓、團圓等方法制作面食。
3、低水平:喜歡玩面團,對制作面食感興趣,能取一小塊面團放在手心里搓圓圓、搓面條,學習搓和團圓的方法,。
材料準備:
1、面粉、水、面團、搟面杖、墊板、玩具刀。
2、蘋果、楊桃、蓮藕切開(橫切、豎切)。
3、水粉顏料(紅、黃、綠)、圖畫紙、添畫紙。
4、水彩筆、圖畫紙、剪刀、漿糊。
娃娃家:
(一)我會沖飲料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沖調飲料活動非常感興趣,喜歡觀察飲料在溶解過程中的變化,大膽嘗試沖調飲料時飲料粉與水的比例變化,樂意與同伴分享飲料的美味。
2、中水平:體驗沖調、品嘗飲料的樂趣,沖調飲料時,盡量不要弄濕衣服和地面。
3、低水平:喜歡用溫開水沖飲料,品嘗、享受飲料的美味。
(二)我是小廚師
層次目標:
1、高水平:對烹飪活動非常感興趣,喜歡模擬成人的烹飪工作,在特定情境中與同伴分享烹飪活動的快樂。
2、中水平:喜歡烹飪工具,體驗烹飪活動的樂趣,練習摘豆,摘出來不要的部分丟在垃圾袋里。
3、低水平:喜歡擺弄餐具,模擬進餐動作,享受進餐的樂趣。
材料準備:
1、櫥柜、廚具、烹飪工具、餐具。
2、自制家具、家用電器。
3、各種食品(米、面粉、豆、面條等)、調味料。
4、溫開水、飲料粉、杯子、勺子、吸管。
過程:
一、小結上一次區(qū)域活動情況,交代今天的活動任務。
二、幼兒自主選擇區(qū)域,入區(qū)操作材料。
三、教師觀察記錄并隨機指導幼兒。
四、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區(qū)域活動材料。
五、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回憶,分享操作經驗,互相欣賞作品,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指導要點:
1、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操作材料,讓不同層次水平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提升經驗。
2、當幼兒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不要急于幫助,讓他們有一個自主構建、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學會觀察、等待孩子慢慢地成長。
3、培養(yǎng)良好的區(qū)域常規(guī),提醒幼兒收拾整理、擺放好區(qū)域活動材料。
4、做好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亮點和存在問題,為下一次活動做好鋪墊。
8、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小手真能干》含反思
本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小手是很能干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多好多事情所以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雙手,幼兒園大班公開課教案。公開課可以給予老師壓力與動力,使老師得到鍛煉,讓年輕的老師迅速成長通過多種形式了解保護雙手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喜愛自己的小手,喜歡做小手的游戲。
2、認識小手,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
3、學習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識。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6、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小手,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
難點:初步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PPT、小手圖片、保護小手圖片。
活動過程:
1、律動《小手爬》引出活動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小手在身體上爬的動作,感受小手的活動。
2、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保護小手
?、耪J識小手,喜愛自己的小手。
--教師出示PPT。
師:看,這是什么?那小手上有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通過觀察、感知和描述,知道小手上有手指、指甲蓋、手心、手背等。
師:你來找找自己小手上是不是也有這些呢?
教師小結:我們的手上有5個手指頭,有手心和手背,還有手指甲。
?、屏私庑∈值谋绢I,懂得要保護自己的小手。
師:我們的小手有什么本領呢?(穿衣服、翻畫書、畫畫、吃飯……)
?、怯螒颍簱习W癢。
師:小手還會做好多好玩的游戲呢!我們一起來撓撓自己的手心,再撓撓旁邊小朋友的手心,說一說有什么感覺?(癢癢的、真好玩、很開心……)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真能干,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敲電腦、拿東西、握筆、看書、玩玩具、彈鋼琴、做舞蹈動作……
3、學習小手的安全保健常識,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師:我們的小手這么能干,那怎么保護小手呢?
⑴看圖片,了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識。
--教師帶領幼兒逐副觀察圖片,并說說每幅圖在干什么?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不)能這樣做?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手要保護好,不吸手指頭,不啃指甲蓋,要經常洗手,剪指甲,天氣冷了要涂護手霜,套手套,不隨便將小手伸到門縫或者洞洞里,不玩小刀,不碰燙的危險的東西,保護小手。
?、剖诌^程,感知體驗保護小手的方法。
師:我們玩過游戲以后要把小手洗干凈,怎么洗呢?
--教師出示洗手步驟圖,邊說邊請幼兒演示。
師:我們都知道怎么洗手了,下面,請到的小朋友用剛才我們說的方法去洗洗你的小手。
--教師輪流請幼兒洗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的小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謎語導入法、感知操作法、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顒娱_始,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fā)地投入,去探索、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于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通過講述手能做什么,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這一愿望在今后將不斷實現(xiàn)。幼兒自己通過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并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