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樹真好》教案反思》屬于幼兒園中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中班語言《樹真好》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春天是美麗的,多彩的.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說說,還估提出一些問題.如:老師為什么要種樹?樹有什么用?這是什么樹?樹的葉子的顏色,形狀為什么不一樣呢?......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散文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樹的用途。
2.愿意講述樹的好處,發(fā)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4.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6.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7.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PPT課件).
2. 演示文稿課件.
3. 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33—34頁.
活動過程:
1. 我們熱愛樹.
____展示大樹背景圖(PPT)
師:春天來了,小樹苗慢慢地長高了,長壯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棵樹朋友,我們來認識這棵大樹吧!
問:你喜歡樹嗎?喜歡它的什么呀?為什么? (喜歡,我們可以在樹蔭下乘涼……)
2. 樹真好.
____展示文稿課件,欣賞散文.
師:你聽到了什么?
師:為什么說”樹真好”?小鳥喜歡它的什么?我們又喜歡它什么?
請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說說樹的好處.
請幼兒看活動材料上的畫面,邊輕輕地有感情地朗讀散文.
討論:用怎樣的聲音,語氣來讀<<樹真好>>才能表達我們對樹的熱愛呢?
請單個幼兒進行閱讀.
師:樹還有哪些好處? 請幼兒模仿”樹真好……”的表達方式來表述.
3. 我們來種樹.
師:明年我們就要有新幼兒園了,現在請你們來設計給新幼兒園種一些樹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樹的用途,并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jié)奏較為緊湊。
2、中班語言教案《小熊砍樹》含反思
教學目的:
參與相應情境,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友好相處的快樂。
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能自由發(fā)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準備:
1.每人別上胸飾扮演松鼠或小鳥,教師扮演松鼠媽媽。
2.準備好頭飾和斧子道具,請配班教師扮演小熊。
3.掛圖一幅。
4.活動室布置成森林場景(其中有幾棵立體大樹布置在平面大樹的周圍),幼兒習地坐在平面大樹上。
過程:
一、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
在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聲中,小鳥、小松鼠坐在大樹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理理羽毛、抖抖翅膀、說說悄悄話,等等。
二、進入兒歌描繪的情景
1.聽,什么聲音?
2.小熊扛著斧子入場,邊走邊唱:我是一只小狗熊,造房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造得很漂亮。
3.提問:誰來了?它想干什么?你猜它用什么造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通過情景對話(如下)熟悉兒歌內容。
小熊(自言自語):小熊要蓋屋,上山來砍樹!好,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不行,不行!
小熊:(指另一棵樹)那我就砍那一棵。
松鼠媽媽:也不行,也不行!
小熊:(指幼兒坐著的一棵大樹)那我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呀!t它要砍大樹了!
齊:不行不行,不能砍,不能砍!
小熊:這棵不能砍,那棵也不讓,為什么呀?
(小鳥、小松鼠一一告訴小熊不能砍樹的道理,如大樹是我們的家等。)
小熊:我不砍樹了,可我住哪兒呢?
松鼠媽媽:小鳥、小松鼠們,我們一起來幫小熊想辦法,好嗎?
(小鳥、小松鼠一起商量合適的辦法,并告訴小熊。)
松鼠媽媽:小熊,朋友給你提了這么多建議,你認為住哪最合適?
(小熊對松鼠媽媽耳語)
松鼠媽媽:小熊讓我暫時保密,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三、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思考:還有那些生活在樹上的朋友會阻止小熊的砍樹行為,為什么?
2.出示掛圖,提問:小熊住在哪兒?它和誰住在一起?它住在樹洞里舒服嗎?
3.教師借助圖片完整的朗誦兒歌(附后)一遍。
4.請幼兒邊跟教師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5.帶領幼兒分角色學念兒歌,其中幼兒念小鳥、松鼠的詩句,教師念有關小熊的詩句。
6啟發(fā)幼兒仿編第二、第三句詩,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
7.我們又多了一個好朋友,真開心!咱們一起來唱個歌(旋律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慶祝一下吧!
附: 小熊砍樹
小熊要蓋屋,上山來砍樹
小鳥說:不要砍,不要砍
樹是我的屋
松鼠說:不要砍,不要砍
我要樹上住
為了朋友都有地方住
小熊不蓋屋,小熊不砍樹
夜晚睡在樹洞里
甜甜美美打呼嚕
活動反思:
1、 在本教育活動中,我以幼兒“樂學”為前提,注重激發(fā)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顒又?,自己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使幼兒如臨其境,在整個活動中都是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很好的教育目標。
2、在活動中,自己充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穩(wěn)定性不是很集中,因此提供給幼兒的圖片直觀又突出重點,這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更能使幼兒專注于活動的表演,提高學習效率。
3、在活動中只有極個別幼兒(約2-3個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經活動中的觀察和活動后的了解,得知這幾名幼兒本學期剛從農村轉來,父母外出打工,在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時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現象,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因材施教,針對個別幼兒要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以便更好地讓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感到自信、成功、快樂!
3、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樹真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回憶已有經驗,用剪貼畫的形式表現大樹與動物、人物以及其他植物的關系。
2、根據作品仿編“樹真好”,感受大樹的勃勃生機。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范例:一棵開滿花的大樹,在適當的位置進行切割,制作成可插入式;準備小鳥、松鼠、貓頭鷹、黑熊、蜜蜂、蝴蝶等圖片。
2、每位幼兒一張畫有樹干的紙。
3、舊畫報(幼兒自備),剪刀,雙面膠,深淺不同的綠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1、我們喜歡樹
師:小朋友們,小周老師要說一段很美的話,我猜啊,會有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如果有小朋友知道小周老師在說什么,那就和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講吧。(播放第一課時的音樂)
師:恩,有誰記得小周老師剛才說的那篇散文的名字啊?
幼:《樹真好》
師:散文中出現了哪些動物?
幼:出現了小鳥、大狗、小貓(要求幼兒說完整的話)
師:除了小動物還有什么呀?
幼:還有全家/大家、秋千、布娃娃
師:除了散文中的小鳥、小貓和我們全家外,還有誰會喜歡樹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誰和大樹在一起
師:(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大樹將小鳥插入相應位置)小鳥在樹上干嘛呢?
幼:小鳥在樹上唱歌。
師:恩!樹真好,小鳥在樹上唱歌。
師:(將黑熊插入相應位置)那黑熊在樹洞干嘛呢?
幼:黑熊在樹洞里睡覺。
師:那小朋友們可以怎么說呢?
幼:樹真好,黑熊在樹洞里睡覺。(教師引導,如果幼兒反映不是很好還是由教師示范講)
師:恩,樹真好,黑熊在暖暖的樹洞里睡覺。
師:(將小豬插入相應位置)那小豬在干嘛呢?
幼:小豬在睡覺
師:在哪里睡覺啊?
幼:小豬在樹下/樹蔭下睡覺
師:那我們可以怎么說啊?樹真好,小豬在樹陰下睡午覺。(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講)
師:(將松鼠插入相應位置)現在我們可以怎么說呀?
幼樹真好,松鼠在樹上吃著美味的松果。(教師對美味、松果進行引導)
師:(將蜜蜂和蝴蝶插入相應位置)現在我們可以怎么說呀?
幼:樹真好,蜜蜂和蝴蝶都忙著來采蜜。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樹真好,黑熊在暖暖的樹洞里睡覺。樹真好,小豬在樹陰下睡午覺。樹真好,松鼠在樹上吃著美味的松果。樹真好,蜜蜂和蝴蝶都忙著來采蜜。(教師起“樹真好”讓幼兒自己說出下一句)。
師:現在啊,小周老師已經在你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大樹,請你們從舊畫報上選擇樹的朋友,剪下來貼在樹的不同位置上,可以是動物、植物、人。然后你們可以拿起盒子里的綠色油畫棒涂畫樹葉,可以用不同的綠色。完成的小朋友們可以把你們的大樹交給小周老師。待會兒我們一起來聽你們講講你們的大樹吧。
3、我們的樹真好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作品仿編《樹真好》。
——引導幼兒交流、分享仿編的《樹真好》。
——將幼兒的作品裝訂成《樹真好》的畫冊。
師:現在小朋友的大樹都展示出來了,現在我們來聽聽小朋友們是怎么說說我們的樹真好。(教師可以選擇幾樣沒有出現過的)
師:現在我們找一個朋友,然后請你們互相告訴對方你們的樹好在哪里吧?
《樹真好》
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做窩。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陰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就爬到樹上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叫。
樹真好。我做個秋千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呀搖,搖呀搖。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樹真好》,題材“樹”來自于幼兒生活之中,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見的一種植物,對幼兒來說開展這樣的題材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樂于參與的。大班綜合活動《樹真好》的整個設計內容整合了科學、繪畫、社會、語言領域的內容,從各個方面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從多個角度獲得了“樹”的一個完整概念。《樹真好》我充分地考慮了活動的探究性,活動中提供了兩大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去探索和發(fā)現,使幼兒積極、主動地獲得了許多知識。同時,活動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師幼關系,教師始終以一個傾聽者、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之中。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么問題,于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yǎng)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fā)現一些自然現象,并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4、中班語言教案《神奇的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神奇的樹"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復述并表演故事。
2、通過學習童話故事,了解季節(jié)順序及相應特征。
3、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體會故事所表達的含義,體驗關心人、會動腦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課件、土豆、牙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課件,導入主題。
(1)這是什么季節(jié)?(引導幼兒認讀相應的文字)
(2)請孩子將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順序排隊。[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
(3)教師小結:季節(jié)的變化真奇妙!可是刺猬婆婆年紀大了,她整天坐在屋子里,于是,她的屋子發(fā)生了奇妙的事情。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內容。
(1) 教師借助圖片幫助孩子掌握故事內容。在故事結尾前插問:
刺猬婆婆家發(fā)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猜猜這棵樹是哪里來的?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教師設疑提問:
小刺猬為什么要裝扮成各種樹呢?刺猬婆婆知道這個秘密,她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3、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故事,體驗快樂。
教師扮演刺猬婆婆,幼兒扮演各種樹,表演故事,體驗表演的快樂。
4、教師啟發(fā)孩子想象,引導孩子遷移作品經驗。
提問:刺猬婆婆還想看什么?小刺猬會怎么做呢?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
5、中班語言活動教案《樹真好》含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欣賞散文,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進一步感受樹的用途。
2.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3.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散文,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進一步感受樹的用途。
難點: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散文圖片,散文磁帶,自備一段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一,小朋友你們在這張圖片上看見了哪些東西?(引導幼兒用有……,有……,還有……說)
(2)我們看到了一棵大樹,那你覺得誰會喜歡這棵樹呢?為什么?(引導幼兒用我覺得某某會喜歡這棵樹,因為……的句式說)
二、欣賞并理解散文
(1)其實,這是一棵能給大家?guī)砜鞓返臉?,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給大家?guī)砹四男┛鞓贰?/p>
(2)教師逐幅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從圖片上看出樹給誰帶來了什么快樂。
(3)下面,老師就把你們剛才看到的這些事情編成一首好聽的散文《樹真好》。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為什么說樹真好呢。
(4)教師合著音樂有表情地朗誦散文。
你聽到,散文中都有誰說了“樹真好”?
小鳥為什么說樹真好?小鳥唧唧喳喳在叫什么呢?(由幼兒自由想象,答案開放)。
為什么在樹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如大樹幫我們擋住了太陽,大樹上還有樹葉和花的香味)樹蔭下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
小貓為什么說“樹真好”?我們還可以和樹做什么游戲呢?
(5)下面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散文詩《樹真好》,教師配樂朗誦。
你能用散文中的話來說一說為什么“樹真好”嗎?
下面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看著圖片,一起來念一念這首散文。!.快思.教案網出處!教師帶領幼兒配樂朗誦。
三、發(fā)現樹的美好
樹真是一個不錯的朋友,有它真好。那在你們平時的生活里,樹是你的好朋友嗎?
它都給你們帶來了哪些快樂?
樹真好,我們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樹朋友,這樣它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
活動反思
春天生機盎然,樹是幼兒熟悉的事物,且幼兒對樹很感興趣?!稑湔婧谩肥且黄^為簡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鳥、小貓等都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并感興趣的對象,選材貼近幼兒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樹的用途,并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jié)奏較為緊湊。
6、中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癢癢樹》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學會較為連貫、完整地講述故事主要內容,感知癢癢樹從快樂到難受再到快樂的過程。
2、懂得愛護和保護樹木,萌發(fā)愛心和同情心。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點:
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能較為連貫、完整地講述故事主要內容,感知癢癢樹從快樂到難受再到快樂的過程。
活動難點:
感知癢癢樹從快樂到難受再到快樂的過程,并想辦法幫助癢癢樹。
活動準備:
材料配套:教育掛圖《領域活動、語言、癢癢樹》。
活動過程:
1、提問引題。
引導語:(1)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樹?(2)你見過怕癢癢的樹嗎?(3)下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癢癢樹》。一起看看這棵癢癢樹到底是什么樣子,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2、逐一出示教育掛圖《癢癢樹》,具體講述故事。
(1)出示教育掛圖①,講述故事的前兩段。
引導語:癢癢樹在平時被小朋友撓了以后會怎么樣?“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癢癢樹落淚的時候霞霞為什么沒有笑呢?(在別人難過的時候笑是很不禮貌的。)小朋友猜一猜,癢癢樹為什么會落淚呢?
引導語:小朋友猜得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聽老師繼續(xù)往下講。
(2)出示教育掛圖②,繼續(xù)講述故事。
引導語:①現在小朋友們知道癢癢樹為什么掉眼淚了嗎?(被人劃傷了。)②你受傷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感覺?(疼)③癢癢樹疼得直掉眼淚,你有什么好辦法幫助它嗎?(鼓勵幼兒講出各種療傷的方法。)
(3)出示教育掛圖③④,講述故事的結尾。
引導語:①小朋友們是怎么樣關心癢癢樹的?包扎后的癢癢樹怎么樣了?②以后我們要怎么樣對待樹木呢?(要愛護、保護它們.)
3、引導幼兒結合教育掛圖較為連貫、完整地講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4、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覺得世界上真的有癢癢樹嗎?真的有,癢癢樹也叫紫薇樹,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它開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紅色的,粉色的,還是紫色的。你只要輕輕地碰碰它的樹皮,它的枝葉就會搖動起來,可有趣了。在全世界,我們國家的癢癢樹最多,希望小朋友們有機會去看一看,摸一摸。
5、開展音樂游戲"撓癢癢"。
(1)引導語:小朋友們在平時開玩笑的時候喜歡撓別人的癢癢,下面我們就一邊跟著音樂念兒歌一邊做"撓癢癢"的游戲。
(2)兒歌:找一個朋友撓一撓,找一個朋友撓一撓,撓哪里?撓鼻子,撓臉蛋,撓脖子、、、、、、
6、結束活動。
小結:今天聽了這個故事,希望小朋友們在公園看見小樹的時候能夠愛護它們,和小樹做好朋友,做個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孩子。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做個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孩子。
2、家園共育:請家長帶幼兒到公園的時候引導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中生生互動體現不足。在以后的活動中應當積極創(chuàng)設能讓幼兒之間交流互動的情景和環(huán)節(jié),如再開展此活動時就可制作幾組癢癢樹的道具、小朋友的頭飾,在活動中供幼兒扮演角色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會角色的心理變化,加強語言交流練習,這樣幼兒就會在更加豐富有趣的游戲情景中,更輕松地完成學習過程。
活動充分的發(fā)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保持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巧妙地利用各種有效地提問方式幫助孩子們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的去感知故事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及角色的心理變化、啟發(fā)鼓勵幼兒大膽談論自己對故事的感受,整個活動教師始終保持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充分的空間與機會去交流討論,孩子們對故事理解的表述能力得到較多的機會練習;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努力的嘗試將教學活動向其他各領域進行滲透,增強了孩子們愛護植物的意識并引發(fā)幼兒愛護樹木的美好情感。此外,活動中出現的意外分支情況也進一步證明該教師的隨機教學意識頗強。
7、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神奇的樹》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神奇的樹"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復述并表演故事。
2、通過學習童話故事,了解季節(jié)順序及相應特征。
3、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體會故事所表達的含義,體驗關心人、會動腦的快樂。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二、活動準備
課件、土豆、牙簽、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課件,導入主題。
(1)這是什么季節(jié)?(引導幼兒認讀相應的文字)
(2)請孩子將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順序排隊。
(3)教師小結:季節(jié)的變化真奇妙!可是刺猬婆婆年紀大了,她整天坐在屋子里,于是,她的屋子發(fā)生了奇妙的事情。
2、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內容。
(1)教師借助圖片幫助孩子掌握故事內容。在故事結尾前插問:
刺猬婆婆家發(fā)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猜猜這棵樹是哪里來的?
(2)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教師設疑提問:
小刺猬為什么要裝扮成各種樹呢?刺猬婆婆知道這個秘密,她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3、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故事,體驗快樂。
教師扮演刺猬婆婆,幼兒扮演各種樹,表演故事,體驗表演的快樂。
4、教師啟發(fā)孩子想象,引導孩子遷移作品經驗。
提問:刺猬婆婆還想看什么?小刺猬會怎么做呢?
活動反思:
老師的語言魅力感染幼兒,讓幼兒深深地感受到了語言美、意境美。
老師的聲音很動聽、悅耳,富有感染力,加上優(yōu)美的配樂有感情地朗誦,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讓孩子“穿越”了整個春夏秋冬,把孩子帶入到美妙的意境中,孩子完全與“神奇的樹”融合在一起了。吳老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抒情、優(yōu)美、溫馨的語言氛圍,充分感受到了語言的意境美,感受到了小刺猬關心他人的快樂。老師是引導者,通過各種問題激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孩子能夠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能夠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8、幼兒園中班語言《樹真好》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春天是美麗的,多彩的.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說說,還估提出一些問題.如:老師為什么要種樹?樹有什么用?這是什么樹?樹的葉子的顏色,形狀為什么不一樣呢?......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散文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感受樹的用途。
2.愿意講述樹的好處,發(fā)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4.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6.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7.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 背景圖,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PPT課件).
2. 演示文稿課件.
3. 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33—34頁.
活動過程:
1. 我們熱愛樹.
____展示大樹背景圖(PPT)
師:春天來了,小樹苗慢慢地長高了,長壯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棵樹朋友,我們來認識這棵大樹吧!
問:你喜歡樹嗎?喜歡它的什么呀?為什么? (喜歡,我們可以在樹蔭下乘涼……)
2. 樹真好.
____展示文稿課件,欣賞散文.
師:你聽到了什么?
師:為什么說”樹真好”?小鳥喜歡它的什么?我們又喜歡它什么?
請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說說樹的好處.
請幼兒看活動材料上的畫面,邊輕輕地有感情地朗讀散文.
討論:用怎樣的聲音,語氣來讀<<樹真好>>才能表達我們對樹的熱愛呢?
請單個幼兒進行閱讀.
師:樹還有哪些好處? 請幼兒模仿”樹真好……”的表達方式來表述.
3. 我們來種樹.
師:明年我們就要有新幼兒園了,現在請你們來設計給新幼兒園種一些樹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樹的用途,并能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jié)奏較為緊湊。
9、中班語言活動優(yōu)秀教案散文詩《樹真好》反思
活動名稱:散文詩《樹真好》
活動領域:主要領域:語言 滲透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萌發(fā)熱愛樹的情感。
2.欣賞散文詩,感受與體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3.了解散文詩的主要內容。
4.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5.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口語能力。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樹與人們的關系,引導幼兒萌發(fā)熱愛樹的情感。
難點: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豐富幼兒有關樹木的知識。
物質準備:錄像、歌曲音樂、視頻課件、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3分)
歌曲《頑皮的杜鵑》導入。
提問:歌曲里面講到了哪個小動物?它的家在哪里?(樹上)還有哪些小動物是住在樹上的?(毛毛蟲、小麻雀等)
小結:樹是杜鵑鳥的家,還是很多其他小動物的家,它們在樹上快樂的生活,樹給它們提供了遮風避雨的地方。
(二)展開
1.樹的用途及與人們的關系。(出示各種樹的DV錄像)(9分)
指導語:周末的時候老師出去玩,看到了很多能給小動物遮風避雨的大樹,請小朋友跟隨我手中的DV鏡頭,一起去看看吧!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各種各樣的樹)這些樹都有什么用途呢?樹那么好,你愿意跟它成為朋友嗎?你愿意為它做些什么?(個別幼兒交流,幼兒說到用途的時候出示相應的圖片。)
小結: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樹。它們可以制造氧氣、吸收噪音、美化空間,為我們創(chuàng)造健康的環(huán)境;還可以制作各種類型的家具,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有的樹還能結出各種果實,為我們提供水果和食物等等。樹對人類和動物都有著很多好處,小朋友一定要把樹當成我們的好朋友,關心愛護它們!
2.散文欣賞《樹真好》。(12分)
指導語:原來樹有那么多的好處,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樹是怎么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的?
(1)完整欣賞。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樹真好》,引導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提問:聽到這首散文后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為什么?
(2)出示按照散文詩的內容制作的動態(tài)課件(有聲音和影像),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佼斢變赫f出自己喜歡哪句的時候,教師出示相應的散文影像。例如第一句(課件內容:清晨小鳥的叫聲、小鳥筑巢)。
提問:你聽到什么聲音啦?小鳥在干什么?它們是怎么說話的?你聽到這樣的聲音,看到這樣的畫面心情怎么樣?
指導語: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诘诙?課件內容:風聲、沙漠和森林的影像)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沙漠上的風沙是怎樣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指導語:樹真好。能擋住大風,不許風沙吵吵鬧鬧,到處亂跑。
……
小結:這首散文詩給我們呈現了那么多美妙的畫面,小鳥嘰嘰喳喳的在樹上筑巢,風兒吵吵鬧鬧地與大樹捉迷藏等等。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為我們帶來了那么多的驚喜。
(三)結束(6分)
1.引導幼兒將自己續(xù)編的散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來。
2.活動延伸:聯想、仿編散文詩
引導幼兒說出樹的用途(有的樹的葉子或根可以做藥材,供人們治病救人;有的樹可以做成家具,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有的樹還能夠產樹脂,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原料……)引導幼兒用“樹真好,……”的句式來講講。教師將幼兒講的師用筆在紙上畫下來,幫助幼兒記憶創(chuàng)編的內容。幼兒可邊朗誦,邊做動作,一起朗誦仿編的散文詩。
附:備課反思
此次備課過程中,馬主任對我設計的教學活動進行了細致的指導。在與馬主任的交流中,另我感觸最深的一方面是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背幼兒,根據幼兒的需要和年齡特點選擇課的切入點、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這一點是在我之前的教學中困惑和欠缺的。而另一方面是讓我知道了何為理論聯系實際,也許在之前的學校學習過程中,我接觸到的大多是理論層面的知識,說教性強,總結性強,但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卻是需要我不斷思考和嘗試的。就拿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這一問題來說,之前學習中老師常說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設計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但如何遞進、如何深入卻是需要我在教學實踐中慢慢體味和摸索的。通過與馬主任的交談,我看到了一位優(yōu)秀教師對待教學活動的認真和細致。與此同時,在語言備課的過程中,另我感觸頗深的還有一下幾點:
一、科學備課,細化目標
一節(jié)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應僅僅圍繞預先設定的目標展開,教學目標是課的靈魂。在以往我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比較籠統(tǒng),不夠具體,針對性不強,可能設定的教學目標并不僅僅適用于此次教學活動。就如《樹真好》這節(jié)課,我的第三條目標是“能根據生活經驗想想畫面,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這條目標就太過籠統(tǒng),怎樣創(chuàng)編?創(chuàng)編什么?語言不嚴謹,針對性不強,因此在完成目標過程中就不易操作和檢查。
二、全面?zhèn)湔n,重點突出
雖然當前的幼兒園教學提倡整合式的課程設計,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抓住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不要“滿堂塞”。所謂的整合式教學、綜合式教學要求在教學設計中以一個主要領域為重點切入,其他各領域為滲透領域進行。而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重點,不要顧此失彼,失去教學的真正方向。反思我這節(jié)課的設計,內容就過多、過雜,沒有僅僅圍繞目標展開,而且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設計中,也往往會出現一些不緊扣主題的提問,從而給自己的教學增加額外的負擔,也使整個課的設計不緊密。這點是需要我在今后備課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三、細致備課,教育無痕
其實幼兒園中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們情感旺盛、意志純潔。有時候,在老師并不一味催促的情況下,孩子們反而會干得更好,我們只需掌握如何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真知,學會做人。在育賢一幼敖主任的備課中,一個看似簡單的評價語設計體現了她備課的認真和細致,也許很多老師認為對幼兒的評價根本沒有必要提前設計,可以隨手拈來,但是當我聽到敖主任用優(yōu)美、生動的聲音將自己設計的一個個評價語說出來時,我聽到了一位老師對于教育的執(zhí)著和認真,對教學的嚴謹和精深;對孩子的耐心和尊重,我真正體會了何為教育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