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日本性爱一区二区

  • <menu id="j4nbm"><progress id="j4nbm"><i id="j4nbm"></i></progress></menu>
    <td id="j4nbm"><strong id="j4nbm"></strong></td>
      1. <th id="j4nbm"><tbody id="j4nbm"><table id="j4nbm"></table></tbody></th>

        觀察記錄《消防營初體驗》反思

        《觀察記錄《消防營初體驗》反思》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觀察記錄《消防營初體驗》反思

        1、觀察記錄《消防營初體驗》反思

          觀察對象

          明明和小宇

          年齡段/班

          幼兒園大班

          觀察時間

          2019.11.10

          觀察背景

          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其社會性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感也是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角色游戲讓幼兒有機會通過不同的情境去體驗不同的情感,為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提供了基礎。

          觀察目標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角色游戲活動過程,探索幼兒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觀察過程

          今天,在消防體驗營里增加了“消防隱患排查員”的體驗項目。第一次來參加消防體驗營的明明和小宇接受了這項新任務,在老師的提示下(老師要求完成兩個場館的消防隱患排查,并做好記錄后找場館里的負責老師簽字確認,然后返回營地),穿上工作服、帶上工作記錄本出發(fā)了。明明和小宇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兩個孩子一起選擇了“愛嬰室”,準備開展他們的工作,可他們站在門口,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明明和小宇互相看了看,想了一會兒才鼓起勇氣跟老師說明了來意,“老師,你好!我們是消防隱患排查員,來做消防隱患排查?!苯又趷蹕胧依镒吡俗呖戳丝?,然后找愛嬰室負責的游老師簽了字。完成了愛嬰室的排查,明明顯得自信了一些,對小宇說:“我們快去找下一個地方吧?!庇谑?,他們很快來到了“皮影劇場”,這次兩個孩子沒有猶豫,直接跟場館的負責老師說明來意,接著開始排查工作,然后找皮影劇場負責的楊老師簽了字。完成了兩個場館的排查任務,兩個孩子高高興興的帶著記錄本回到了營地,向我展示他們的記錄本,并介紹他們的排查情況。

          觀察分析與反思

          在整個體驗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孩子對于從未參與過的新任務,能勇于嘗試。在進行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時,他們從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在排查第二個場館時表現出來的大膽自信,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體驗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同時,兩個孩子對于老師交代的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很清楚自己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個過程完整清晰,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完成任務。

          對于消防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孩子們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消防員就是那個勇敢的幫助滅火和求援的人。對于“消防隱患排查”這項工作任務,孩子的認知經驗幾乎沒有,如什么樣場景存在消防隱患,我們如何去進行排查和提醒相應的負責人進行整改等,一些具體的內容還需要讓孩子們提前了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體驗角色并完成體驗任務,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可從多方面豐富孩子的認知經驗,如開展相關的集中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家園互動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的知識。

        2、大班優(yōu)秀體育活動教案《消防兵訓練營》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會快速的跑、爬、鉆,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及協(xié)調性。

          2.有團結合作精神以及勇于挑戰(zhàn)的個性品質。

          3.體驗運動樂趣,樂于參與戶外運動。

          4.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梯子,墊子,柜子等,錄音機及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音樂伴奏,幼兒跟隨老師進行熱身運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去消防員訓練營了,首先讓我們鍛煉一下身體吧。

          (二)基本部分

          游戲一:自由闖難關

          1.師:我們利用消防員叔叔的這些器械,用你們能想到的方法自由練習。

          2.幼兒探索各種不同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和保護。

          游戲二:速度搶險

          1.師:想一下,消防員叔叔救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幼:要跑得快,要滅火,要很勇敢。

          2.師:現在我們的面前有兩個大梯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我們就來嘗試一下用擺臂跑的方法很快的通過平放在地面的梯子吧。(教師示范手臂擺動腳尖踮起迅速通過梯子)

          幼:哇,好快呀。我也可以。

          師:怎么樣,覺得有沒有難度啊?

          幼:還好,難不倒我們。

          師:那老師要想辦法考考你們,增加難度換成開合跳通過竹梯。(教師示范并講清要點)

          幼:這個看著好簡單啊。

          師:小朋友們感覺怎么樣?

          幼:我的身體一下就跳到前面去了。

          3.教師可以利用加快速度增加難度。

          4.小結:小朋友們真厲害,1.2.1速度真快。

          游戲三:平衡合作救人

          1.師:順利通過第二關后,現在我們前方出現了搖擺橋,大家現在要不要來嘗試一下怎么過搖擺橋?

          2.幼:想,我要來試一下。

          3.(教師示范:雙腳夾住豎起平放的梯子,一個接一個得夾住梯子不讓其倒下。)

          師:為什么梯子沒倒,老師腳放了會怎么樣?

          幼:老師的腳夾住了梯子,放了梯子就倒了。

          4.兩組比賽(可請教師一起參與)

          幼:我們要打敗老師們。

          5.教師小結:你們真是太勇敢了,齊心協(xié)力通過了搖擺橋。

          游戲四:蜘蛛俠

          1.師:消防員叔叔除了跑得快、身體很靈活,還需要什么本領呢?

          幼:還要爬。

          師:對,攀爬能力。

          2.教師示范,幼兒進行練習。

          游戲五:縫隙求生

          1.師:當遇到地震時,消防員叔叔是怎么營救的呢?

          2.幼:我知道,我看到電視上消防員叔叔抬走倒塌的墻壁,抬不走的就鉆到里面去救人。

          3.師:那我們就來嘗試一下,看消防員叔叔救人的時候多辛苦(教師示范:用側身爬的方式通過縫隙。)

          4.增加難度,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難度挑戰(zhàn)。

          5.教師小結:大家真是太厲害了,今天我們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了所有的訓練。

          游戲六:火場救人

          所有環(huán)節(jié)串聯起來,模擬演練消防員火場救人。

          (三)放松運動

          傾聽音樂,與老師一起放松身體。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設計上頗具匠心,具體表現在:

          1、體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方面能整體思考、合理布置。幼兒練習基本動作的場地創(chuàng)設為山洞、障礙物、小橋、草地,在動作的練習上體現的是鉆、走S形、平衡、直身滾動作的連貫和循環(huán),幼兒在創(chuàng)設的場地暗示下能有規(guī)則一個接著一個地練習。學習助跑跨跳增設了溝澗和矮墻的場景,這樣的場景貌似獨立的練習區(qū),其實是整個小小消防員演習場景中的一個部分。場地布置可分區(qū)也可整合,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游戲,樂在其中。

          2、在材料的投放上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別。第一次探索助跑跨跳挑戰(zhàn)點為寬度。教師設置一條寬窄不一的溝澗,不同能力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寬度去嘗試反復練習。第二次助跑跨跳的挑戰(zhàn)點為高度,教師設置一堵高低不一的矮墻,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不同高度的跨跳,讓每個孩子在不斷嘗試中找到自信,體驗成功。

          3、借助游戲情境練習助跑跨跳的動作,而非一次次枯燥機械的練習??缭綔蠞?、矮墻,讓孩子們先嘗試、示范,在總結孩子們發(fā)現的基礎上教師給予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讓幼兒迅速掌握了動作要領。

        3、大班《消防營初體驗》觀察記錄

          觀察對象:明明和小宇

          年齡段/班:幼兒園大班

          觀察背景:

          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其社會性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感也是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角色游戲讓幼兒有機會通過不同的情境去體驗不同的情感,為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提供了基礎。

          觀察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幼兒角色游戲活動過程,探索幼兒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觀察過程:

          今天,在消防體驗營里增加了“消防隱患排查員”的體驗項目。第一次來參加消防體驗營的明明和小宇接受了這項新任務,在老師的提示下(老師要求完成兩個場館的消防隱患排查,并做好記錄后找場館里的負責老師簽字確認,然后返回營地),穿上工作服、帶上工作記錄本出發(fā)了。明明和小宇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兩個孩子一起選擇了“愛嬰室”,準備開展他們的工作,可他們站在門口,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明明和小宇互相看了看,想了一會兒才鼓起勇氣跟老師說明了來意,“老師,你好!我們是消防隱患排查員,來做消防隱患排查?!苯又趷蹕胧依镒吡俗呖戳丝矗缓笳覑蹕胧邑撠煹挠卫蠋熀灹俗?。完成了愛嬰室的排查,明明顯得自信了一些,對小宇說:“我們快去找下一個地方吧?!庇谑?,他們很快來到了“皮影劇場”,這次兩個孩子沒有猶豫,直接跟場館的負責老師說明來意,接著開始排查工作,然后找皮影劇場負責的楊老師簽了字。完成了兩個場館的排查任務,兩個孩子高高興興的帶著記錄本回到了營地,向我展示他們的記錄本,并介紹他們的排查情況。

          觀察分析與反思:

          在整個體驗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孩子對于從未參與過的新任務,能勇于嘗試。在進行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時,他們從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在排查第二個場館時表現出來的大膽自信,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體驗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同時,兩個孩子對于老師交代的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很清楚自己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個過程完整清晰,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完成任務。

          對于消防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孩子們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消防員就是那個勇敢的幫助滅火和求援的人。對于“消防隱患排查”這項工作任務,孩子的認知經驗幾乎沒有,如什么樣場景存在消防隱患,我們如何去進行排查和提醒相應的負責人進行整改等,一些具體的內容還需要讓孩子們提前了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體驗角色并完成體驗任務,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可從多方面豐富孩子的認知經驗,如開展相關的集中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家園互動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的知識。

        4、優(yōu)質觀察記錄《消防營初體驗》反思

          觀察對象

          明明和小宇

          年齡段/班

          幼兒園大班

          觀察時間

          2019.11.10

          觀察背景

          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對其社會性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感也是培養(yǎng)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角色游戲讓幼兒有機會通過不同的情境去體驗不同的情感,為幼兒責任感的培養(yǎng)提供了基礎。

          觀察目標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角色游戲活動過程,探索幼兒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觀察過程

          今天,在消防體驗營里增加了“消防隱患排查員”的體驗項目。第一次來參加消防體驗營的明明和小宇接受了這項新任務,在老師的提示下(老師要求完成兩個場館的消防隱患排查,并做好記錄后找場館里的負責老師簽字確認,然后返回營地),穿上工作服、帶上工作記錄本出發(fā)了。明明和小宇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兩個孩子一起選擇了“愛嬰室”,準備開展他們的工作,可他們站在門口,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明明和小宇互相看了看,想了一會兒才鼓起勇氣跟老師說明了來意,“老師,你好!我們是消防隱患排查員,來做消防隱患排查?!苯又趷蹕胧依镒吡俗呖戳丝矗缓笳覑蹕胧邑撠煹挠卫蠋熀灹俗?。完成了愛嬰室的排查,明明顯得自信了一些,對小宇說:“我們快去找下一個地方吧?!庇谑牵麄兒芸靵淼搅恕捌び皠觥?,這次兩個孩子沒有猶豫,直接跟場館的負責老師說明來意,接著開始排查工作,然后找皮影劇場負責的楊老師簽了字。完成了兩個場館的排查任務,兩個孩子高高興興的帶著記錄本回到了營地,向我展示他們的記錄本,并介紹他們的排查情況。

          觀察分析與反思

          在整個體驗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孩子對于從未參與過的新任務,能勇于嘗試。在進行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時,他們從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在排查第二個場館時表現出來的大膽自信,我看到了孩子們在體驗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同時,兩個孩子對于老師交代的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是非常不錯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很清楚自己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個過程完整清晰,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完成任務。

          對于消防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孩子們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孩子的眼里消防員就是那個勇敢的幫助滅火和求援的人。對于“消防隱患排查”這項工作任務,孩子的認知經驗幾乎沒有,如什么樣場景存在消防隱患,我們如何去進行排查和提醒相應的負責人進行整改等,一些具體的內容還需要讓孩子們提前了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體驗角色并完成體驗任務,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可從多方面豐富孩子的認知經驗,如開展相關的集中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家長資源,通過家園互動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的知識。

        5、觀察記錄《幼兒個案觀察記錄——立彬入園記》反思

          觀察對象

          劉立彬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18、10、11

          觀察背景

          幼兒園中庭

          觀察目標

          晨間活動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觀察過程

          立彬小朋友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男孩,之前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讀過幼兒園本學期剛入園,晨間活動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活動,劉立彬小朋友也不例外,每天來園后都顧不得洗手喝水,就急急忙忙往外沖,可是立彬小朋友,只是這樣單獨的到處跑,基本不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也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師每每的引導他的游戲活動時,他也沒有耐心聽,老師一轉身,他就立馬不見了,也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進行晨間活動時,也會因為看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爭搶,為此,小朋友們也經常的告他的狀。

          觀察分析與反思

          分析:立彬小朋友雖然沒有讀過幼兒園,但是是個各方面發(fā)展還是較好的,但是沒有過過集體生活,所以常規(guī)意識較差,加上因身體原因家長在家對他百般呵護,寵愛有加,養(yǎng)成了驕縱的性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沒有團體的規(guī)則意識及自我要求意識,且家長長期以來,對他的縱容使他不容任何人指出他所犯的錯誤,如果指出來,他就大哭撒潑。

          反思:換位思考,以之共情

          因立彬從未上過過幼兒園,且在家中以他為中心,為所欲為慣了,剛到幼兒園生活了一段時間,他了解到了再幼兒園的生活并沒有之前的自由和隨心所欲,而是有一些要求,而這些要求對散漫的他來說是一種束縛。為了幫助他這種自由散漫的的不良行為。我采了一些措施:

          1、適當降低要求,用故事做引導。

          2、有遵守常規(guī)時及時鼓勵,讓他在小朋友面前找到信心,融入到集體中。

          3、和小朋友們一起合作游戲或活動時及時給予表揚和必須獎勵,使他對下一次活動或挑戰(zhàn)充滿期盼。

          4、 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他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請家長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也要有一些常規(guī)要求,不對了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和鼓勵的方式,讓他明白,在家中和在幼兒園一樣,都有規(guī)則,要遵守規(guī)則,如果約束不了自己,家長和老師指正時,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6、優(yōu)質觀察記錄《觀察讀懂支持——體育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參與興趣的支持策略》反思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個體差異,因此在自主活動中很多幼兒不能很好的融入集體生活中,此時就需要教師去觀察,解決問題,此次觀察活動中,教師運用了尋找原因法、剖析法、言語激將法、解釋法、惋惜法、陪伴法等策略來幫助幼兒融入到活動中。

          觀察對象

          孫樂然

          年齡段/班

          中班

          觀察時間

          2018.11.6

          觀察背景

          體智能老師組織的體育游戲,小朋友們分成兩隊,一隊將圈立起來,另一隊在猴子老師的口令下鉆過圈。

          觀察目標

          激發(fā)孫樂然參與集體體育活動的興趣。

          培養(yǎng)孫樂然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yōu)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發(fā)展孫樂然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

          觀察過程

          猴子老師給小朋友們介紹了游戲玩法后,小朋友們高興的拿著圈玩起了游戲。只有孫樂然沒有參與游戲,而是自己跑到離小朋友和老師很遠的舞臺上,看著大家玩游戲。

          小朋友們已經一輪游戲過后,孫樂然還是沒有參與游戲。我就走過去,直接對她說:“孫樂然,你去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吧!”這時孫樂然就跑到場地的對面去了,離集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還是沒有參與游戲,也沒有說話。我跟著孫樂然,走到她身邊問:“你為什么不參加游戲?”當我問話時,她慢慢向我靠近,并將自己的小手伸出來拉著我的手說:“我害怕!”我接著問:“怕什么?”她說:“我怕大灰狼吃了我?!蔽亿s緊安慰她:“猴子老師當大灰狼,是真的大灰狼嗎?”她回答:“不是?!蔽医又鴨枺骸澳怯煤ε聠?”她回答:“不用!”我提示他:“那就趕緊去玩游戲吧!”她的小手拉緊我,搖搖頭。我們就站在那看了一會兒小朋友的游戲,我又問:“去玩嗎?”他還是說:“我不去!”聽到孩子的回答,我有些失望,還有些無助,不知道用什么辦法能讓他參與游戲。但我還是對孩子說:“猴子老師當大灰狼是假的,你有什么好怕的?你還是中班的大姐姐呢!”孫樂然撇了撇嘴說:“地臟,會把我的衣服弄臟的?!蔽亿s緊說:“這是地板,你看上面有臟東西嗎?”她搖搖頭,“保潔的叔叔阿姨每天都會來擦地,不是很臟。如果你弄臟了,回家還可以洗,但是你要不玩的話,回家就沒有這么好玩的游戲了。”我盡力的說服她。她的眼睛看著小朋友在游戲似乎有些心動了,我立刻跑過去拿來一個圈給孫樂然,她接過了圈,但還是看著,沒有參與游戲的意思,我說:“要不李老師陪著你玩好嗎?”這時,她才點點頭,也不說話,一手拿著圈,一手拉著我的手,走到小朋友群里,開始跟大家一起游戲了。

          觀察分析與反思

          體育核心經驗與學習品質分析

          1.本次活動的體育核心經驗是緊縮身體鉆。

          2.孫樂然的平時表現和性格特點:

          (1)非常講衛(wèi)生。在班里孫樂然非常注意自己的衛(wèi)生,尤其是她去水房洗手、去廁所小便,她都會墊著腳走路;在午睡前,脫鞋后,她的腳從來不直接踩在地板上,而是踩在自己的鞋面上。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她不喜歡濕和臟。

          (2)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致不高。猴子老師的體育活動,她經常是像今天剛開始一樣,不參與集體游戲,自己單獨一人不是在場地上繞圈跑,就是遠遠的觀望小朋友們的游戲。

          (3)喜歡得到老師的關注。在班里她經常會主動拉老師的手,或者身體挨著老師,當老師對她關注時,會表現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

          (4)膽小。在聽到故事里有壞人或力量強大的動物追捕、咬弱小的小動物時,她不是叫老師換故事,就是捂著耳朵,不愿意聽。

          (5)家長對孩子關注較多。她每天上幼兒園至少有兩人送她,爺爺奶奶,有時會是三人送她上幼兒園。從家長的行為可以看出孩子是他們家的中心,給予的關注較多。

          3.支持前的幼兒學習品質

          支持前,孫樂然拒絕參與體育游戲,由于她對衛(wèi)生的較高要求和害怕的游戲情境,使他他沒有表現出對游戲的“好奇心”、“主動性”、“堅持性”,她選擇了逃避游戲。但從與她的對話中能看出,孫樂然有一定的反思能力,知道并能說出自己為什么不參與活動的原因。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活動中她發(fā)現自己不敢參與體育游戲,但并沒有想辦法解決,而是直接采取了逃避游戲的策略。

          4.支持后的幼兒學習品質

          在我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后,孩子表現出對游戲的興趣,不在擔心地面臟、不害怕游戲情境,認真專注的參與到游戲中。游戲過程中,她表現出較好的堅持性,能夠理解猴子老師的體育目標,并能堅持完成老師的游戲任務,過程中非常專注,不做無關活動。

          教師支持策略與幼兒表現

          1.直接命令法。在看到孫樂然沒有參與集體游戲,我采用的是直接命令的方法,讓他參與集體游戲,但是她并沒有聽我的要求參與游戲,而是選擇去另一個地方。

          2.尋找原因法。當在老師的命令下,孩子不愿意參與游戲時,我采用與孩子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不參與集體游戲的原因。在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了解孩子不參與游戲的原因,另一方面鼓勵孩子說出自己不參與游戲的原因,促進孩子思考和釋放自己的壓力。

          3.剖析法。面對孫樂然害怕游戲情境而不敢參與游戲,我運用提問的方法幫助她分析游戲情境是假的,猴子老師扮演的大灰狼也是假的,老師不是真正的大灰狼。孫樂然能夠理解假游戲情境,不用害怕。運用剖析法,孩子理解了游戲與現實的差異,消除了孩子心中的顧慮。

          4. 言語激將法。用“你還是大姐姐呢”的話,讓她理解自己現在不參與游戲的行為是不符合她的年齡段的。雖然孩子心中的顧慮已經消除,但是邁開參與游戲的第一步還是需要孩子的勇氣的,于是我采用“你還是大姐姐”的激將法,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要勇敢。但孫樂然還是沒有參與游戲。

          5.解釋法。當孩子對地面衛(wèi)生問題質疑時,我給他解釋保潔每天都會打掃,她接受了我的解釋,還是沒有參與游戲,但他對游戲有了一定的興趣和想參加的愿望,所以,她的眼睛一直看著小朋友游戲。

          6.惋惜法。當孩子還是不想去玩時,我說“回家不能玩這么好玩的游戲了”的話,讓她感到自己不參與游戲會很可惜。當看到孫樂然游戲心動時,我接著又采用不能玩游戲號好可惜的策略,增強她參與游戲的愿望。

          7.陪伴法。她對游戲情境的害怕、對地面衛(wèi)生程度的要求,是她不參與活動的主要原因。在給她講明白相關的道理后,我又選擇了陪伴的方法,告訴她我會陪著她玩,一方面給予她心理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滿足他被關注的需要。

          最后,孩子終于邁出參與游戲的第一步,并在游戲中表現出較好的堅持性。

          本次活動中教師的無效策略有直接命令法;間接有效策略有尋找原因法、剖析法、言語激將法、解釋法、惋惜法;直接有效策略有陪伴法。

          不足之處在于活動結束之后,沒有幫助孫樂然反思自己參與游戲的感受。

        7、觀察記錄《冰山尋寶》反思

          幼兒活動的過程就是不斷探索的過程,幼兒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和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幼兒自主探索冰,最后通過觀察和模仿別人得到了把冰塊摔碎的方法并成功解決了問題。而教師只是觀察者,為幼兒準備充足的工具和材料就足夠了。

          觀察對象

          大嘟嘟

          年齡段/班

          大班

          觀察時間

          2019.9.4

          觀察背景

          在炎熱的天氣下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親近水,因此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系列關于水的特性、存在形式等的活動讓孩子們自由探索,并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冰山尋寶”活動為孩子們展現了水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冰,同時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多工具例如塑料小刀、錘子等,供幼兒自行探索。

          觀察目標

          1. 能夠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所在,并自己想出或通過觀察別的小朋友發(fā)現多種解決方法。

          2. 會操作一些簡單的工具。

          3. 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4.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觀察過程

          在冰山尋寶的活動過程中,大嘟嘟首先看到了桌上的工具,他選擇了一把塑料小刀想要把包裹在玩具小汽車外面的冰塊給切開。但很快他發(fā)現冰塊太硬了,塑料小刀很難切動冰塊。然后他嘗試把小刀翻過來,用刀背去用力敲冰塊,想要把它敲破,但還是沒能成功。不一會兒,他又想到了新的方法——用兩只手把冰塊緊緊地握住,想讓它在手里化掉,但是冰塊融化的速度又太慢了。

          這時他發(fā)現旁邊有小朋友直接舉起冰塊往地上砸,很快就砸開了。于是他也學著這個方法把冰塊舉得高高的,用力往地上砸,也砸開了冰塊,拿到了里面的玩具。

          觀察分析與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方面的教育要求提到,幼兒園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和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幼兒也很喜歡這種操作性很強的科學探索活動,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這個案例中,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了用塑料小刀敲碎冰塊的方法,又通過生活經驗得出了用手上的溫度融化冰塊的方法,最后通過觀察和模仿別人得到了把冰塊摔碎的方法并成功解決了問題。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全程是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在幼兒沒有提出要求的情況下,成人盡量不要干預幼兒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需要為他們準備充足的工具和材料,讓他們自行大膽探索;或是通過平行游戲的方式,為幼兒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在科學活動中,給幼兒創(chuàng)造與他人交流分享的環(huán)境也很重要,幼兒可以在和他人交流合作或平行游戲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思維碰撞,得到更多的發(fā)現成果。

          在活動結束后,成人可以和幼兒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小組回顧,討論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對大班幼兒來說,可以學習做一些簡單的探究計劃和對探究結果進行簡單的記錄。這樣一來,幼兒對整個科學探究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8、觀察記錄《新手媽媽帶娃記室內混齡角色游戲觀察記錄》反思

          觀察對象

          雅雅(6歲2個月),貝貝(3歲8個月),樂樂(6歲3個月)

          年齡段/班

          混齡

          觀察時間

          2019年11月6日15:20~16:20

          觀察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于教育于各項活動當中之中”?!?-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我園是按年齡分班,在前期的戶外角色游戲中,小朋友們有了混齡玩的經驗,在室內角色游戲中許多小朋友們也產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們開展了“大帶小”的室內混齡角色游戲活動,每周取若干個時間點開放各個班級的活動區(qū),讓幼兒自由穿梭其中尋找同伴開展游戲活動,讓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戲環(huán)境中充分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本班是大班,左右兩邊分別是兩個小班,本班幼兒在與小班幼兒一同游戲中完成從“適應”到“接納”再到“共同游戲”,在這一“大帶小”的游戲過程中,大班幼兒多充當領導者與組織者來帶領小班幼兒游戲,以至于缺乏對小班幼兒的謙讓、關愛與責任,怎樣通過混齡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兒的責任感,成為了本班最為關注的問題。

          觀察目標

          如何利用混齡角色游戲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觀察過程

          實錄與分析:

          觀察實錄

          案例一

          游戲開始了,“海之家餐廳”的工作人員穿戴好服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位了,顧客們也從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機等工具。這時來了一個小班的幼兒,站在門口一動不動,有點不知所錯,雅雅牽起了一個小女孩的手,說“:我們一起去玩吧!”小女孩點點頭,雅雅又問:“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說:“我叫貝貝。”雅雅笑著說:“那你當我的寶寶,我當媽媽,好嗎?”貝貝回答:“嗯……好?!?/p>

          雅雅說;“我們一起去餐廳吃飯吧,要自己去選食材哦!”說完她在餐廳門口的架子上拿了一個大托盤、兩個紙盤、一個夾子,貝貝跟隨著她進入了生鮮自選區(qū),雅雅夾了一些蔬菜和魚放在紙盤里,貝貝先只是看著她做這一切,過了一會兒她也開始選食材,但她并沒有用夾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驚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衛(wèi)生,要用夾子,你也去門口拿一個夾子吧!”

          貝貝拿了夾子和紙盤后,夾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盤說:“寶寶,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銀臺付錢啦,你先去坐一會兒?!?/p>

          于是貝貝就在一個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著等媽媽,此時收銀臺需要排隊,而雅雅在卻收銀臺旁玩起手機,遲遲沒有回來……

          行為分析:

          在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貝貝作為小班幼兒,因年齡小社會交往經驗缺乏,剛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顯得較為膽怯,但對新朋友是接納的態(tài)度。而雅雅作為大班幼兒,交往能力比較強,能夠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fā)起游戲,并與同伴協(xié)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帶領下貝貝已經學會自助選食材了,但作為“新手媽媽”雅雅在游戲中,只是充當領導者來分配“任務”,責任感稍顯不足,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自顧自玩起了別的游戲。

          案例二

          樂樂(服務員)看到貝貝(寶寶):“這是誰家的寶寶啊,怎么一個人在這里?媽媽呢?”貝貝指著收銀臺方向回答:“媽媽在那邊?!睒窐反舐暤溃骸皩殞氁粋€人在餐廳,是很危險的呢,被壞人帶走了怎么辦?”

          雅雅(媽媽)聽到了趕緊過來:“寶貝,你跟我一起吧?!必愗惥o緊跟隨雅雅,在收銀臺用手機掃碼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個號碼牌:“我們是2號!”接著她把托盤的食物送到廚房加工,對廚師說:“不要加辣椒,我的寶寶不能吃辣的?!毖叛艓е愗愖讲妥琅?,忽然又想起來一件事:“我們一起去拿筷子吧,你會用筷子?”貝貝回答:“不會。”“沒關系,我?guī)湍隳靡粋€叉子,我們還可以拿兩杯奶茶,是免費送的呢。”這一次,雅雅沒有留貝貝一個人……

          服務員樂樂叫號了:“2號,2號在哪里!” 雅雅大聲回答:“在這里,在這里!”樂樂把餐送到了,她們開始吃起來。進餐過程中,雅雅不時夾菜喂給寶寶:“寶寶乖,要多吃蔬菜!”當貝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時,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飽喝足后,雅雅:“寶寶,吃完飯我們去照相館玩好嗎?”貝貝:“好哇,媽媽,太好了?!必愗惼鹕頊蕚潆x開,雅雅說到:“我們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為分析:

          在服務員樂樂的提醒下,“新手媽媽”雅雅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不再讓寶寶一個人,并成為了“榜樣媽媽”。大班幼兒處于愛照顧比自己年齡小的幼兒的階段,混齡角色游戲則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雅雅一直在關心和幫助貝貝,考慮到寶寶不能吃辣,特意囑咐廚師“不要加辣椒”,還幫貝貝拿適合的餐具,提醒貝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這種關愛他人的行為,收拾玩具的責任心,不僅有利于自身社會情感的發(fā)展,對貝貝也發(fā)揮了榜樣的作用。

          觀察分析與反思

          指導與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豐富角色認知,了解角色的職責

          《指南》中建議:“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或其他游戲規(guī)則,體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guī)則?!蔽覀冊谏鐣钪邪缪葜煌慕巧?,而每一種角色往往都意味著一種責任,需要遵守一些規(guī)則。幼兒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現實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現了成人的日常行為,但部分幼兒在角色游戲時,對角色的職責認識不夠,對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膚淺,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媽媽”買單時讓“寶寶”一個人坐在餐廳等待,教師要在游戲前提供相關資料,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對角色的認知,幫助幼兒了解“媽媽”這一角色的職責和“媽媽帶娃”時的要注意事項。同時,在游戲時,教師要多關注、多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兒不能擅離職守,引導幼兒增強責任意識。

          2.混齡結對子,共同商定“大帶小”的游戲規(guī)則。

          經觀察發(fā)現,小班的幼兒在混齡游戲中,比較膽怯,自主性不是很強,例如案例中的貝貝,一開始是不敢進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們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著“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師可以和幼兒共同商定“大帶小”的游戲規(guī)則,采用“一對一”或“一帶二”互相結對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兒固定帶一到兩位弟弟妹妹,增進孩子間的感情,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還可以將“大帶小”活動滲透到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如區(qū)域活動、戶外活動、散步等其他活動時間與結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導大班幼兒從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戲的快樂開始,學習如何讓與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戲、生活中學習關心、照顧他人,體驗幫助比自己小的同齡人的快樂和自豪感,隨著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間的配合會越來越默契。

          3.游戲回顧,及時開展有效的總結評價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fā)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泵看斡螒蚪Y束整理好區(qū)域后,教師應該讓幼兒們靜靜地坐下來,回想游戲時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互相評價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兒互相評價后教師也要及時評價,對于盡職盡責和有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幼兒,教師要表揚和鼓勵,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要強調和指導,這樣會讓幼兒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師要表揚她熱情主動結交新朋友、主動發(fā)起游戲,在游戲中關心照顧“寶寶”,結束后帶“寶寶”一起收拾整理玩具,這也是非常有責任心的表現,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學習的,但游戲中也有問題,排隊時讓寶寶一個人在餐廳等,但好在經過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當一位有責任心的好“媽媽”,在帶寶寶時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請雅雅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來談一談。讓幼兒在鼓勵和表揚中體會到游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通過談話增強責任意識,幼兒就會在以后的游戲中更加盡職盡責,收獲良好的自我感覺、同伴的贊許、老師的表揚,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反思與感悟

          著名教育家馬卡邊柯認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互相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離。這不利于發(fā)展兒童的集體主義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現在的獨生子女占相當大的比例,父母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作為幼教工作者,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園的混齡角色游戲活動是在角色游戲活動時間,全園不同班級、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起進行的活動,混齡角色游戲可以較好彌補同齡教育及獨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

          生活經驗表明,小的孩子對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種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則喜歡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齡小的幼兒同時希望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幼兒交往,他們認為年齡大的幼兒比自己的能力強,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們未來發(fā)展的目標,這樣的崇拜、羨慕是交往的原動力。年齡大的幼兒也喜歡與年齡小的幼兒交往,幼兒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認的需求、這種需求僅僅通過成人的評價并不能夠滿足,他們更喜歡同伴間的贊揚、肯定、追隨,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心理和行為上的承認,和年齡小的幼兒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時也付出了愛,懂得如何關心幼小,照顧、幫助別人,責任心在行動上有了很大的體現。而小班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在獲得關心體驗的基礎上,對責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認識。

        9、幼兒園觀察記錄《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觀察背景

          放學之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來,便自己開始了一起玩兒雪花片。

          觀察目標

          該幼兒的社會交往行為。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觀察過程

          下午放學后,有幾個小朋友的家長還沒到幼兒園,小朋友們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兒拼插玩具。小涵剛做好了一輛“坦克”,他的奶奶來了。我摸了摸小涵的頭說:“看,奶奶來接你了?!毙『ь^對奶奶說:“我還要玩一會兒?!蹦棠陶f:“不行,現在就走,趕快?!毙『艽舐曊f:“我就要玩?!蹦棠躺鷼獾恼f:“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p>

          我覺得情況有點不好,便去給小涵說:“奶奶回家還要做飯,我們玩一小會兒就回家,好不好?”小涵點頭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讓小涵奶奶等他一會兒,小涵奶奶不高興的坐在旁邊。小涵“開”著她的“坦克”走向寶寶(化名)旁邊說:“我的巨型坦克最厲害,要把你的玩具消滅掉。”

          說完便“開”著坦克在寶寶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寶寶伸出手去保護作品,保護的同事小涵還在用“坦克”敲下去,寶寶哭著說:“老師,他破壞我的作品,還打我?!毙『棠炭吹綄殞毧蘖耍『氖帧芭九尽贝蛟诹诵『氖稚?,生氣的說:“弄嘛,我看你還去弄別人。”小涵也大聲哭了起來,奶奶一邊拉著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邊說:“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媽怎么收拾你?!?/p>

          觀察分析與反思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觀察學習是兒童攻擊行為獲得的重要途徑。兒童在各種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和行為后果,習得了攻擊行為。小涵奶奶不恰當的懲罰方式,為小涵攻擊行為的習得與發(fā)展提供了觀察學習的途徑,在“適當”的情況下,小涵可能會把奶奶懲罰自己的手段用來攻擊他人。

          小涵的攻擊行為可能是從家長不適當的懲罰方式中習得的。因此,首先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不恰當的懲罰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體罰。同時告訴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比如,當小涵出現攻擊行為時,可以進行一定的懲罰。但懲罰時應注意:

          一、懲罰要及時,讓小涵的攻擊行為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且在懲罰時向小涵講清楚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二、懲罰和鼓勵相結合,對小孩的懲罰“并不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動畫片等辦法。當幼兒表現出家長期望的良好行為或行為有明顯改進時,成人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便幫助小孩消除攻擊行為,塑造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