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有趣的慣性玩具車》科學教學設計》屬于幼兒園公開課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容,歡迎參考。
1、幼小銜接《有趣的慣性玩具車》科學教學設計
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玩具,本次活動就熟悉常用玩具車的多種啟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引導幼兒幼兒探究慣性玩具車的奧秘。 讓幼兒感受動手操作的快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小銜接科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熟悉常用玩具車的多種啟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
2.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慣性玩具車;螺絲刀、小盤子。
2.慣性玩具車構造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慣性玩具車,引入主題。
(1)師:你們玩過這樣的玩具車嗎?它和我們日常玩的玩具車有什么不同?(這個玩具車既沒有電池,也不用上發(fā)條,更沒有拖拉的線。)
(2)你可以讓這輛玩具車動起來嗎?
2.幼兒探究慣性玩具車的奧秘。
(1)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2)師:這個玩具車,既沒有電池,也不用上發(fā)條,更沒有拖拉的線,輕輕一推,它就能開出很遠,它是靠什么啟動的呢?
(3)幼兒個別操作,集體觀察,大膽猜想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
(4)師:請你們猜一猜,為什么它能一推就開出很遠?秘密在哪里?
(5)教師介紹分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6)師:玩具車開得遠,我們光靠猜想可不行,現(xiàn)在我們可以動手拆開玩具車看看哦。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螺絲刀、小盤子,知道怎么使用嗎?(教師提出要求)
(7)幼兒分組合作拆卸,觀察慣性玩具車上獨特的慣性輪裝置。
(8)集體交流,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行小結。
(9)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和玩具汽車的什么部位連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慣性玩具車上有慣性輪裝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慣性力量放大,慣性輪越重,距離就越遠。
活動拓展
尋找民間慣性的玩具。
2、民間傳說《壓歲錢的故事》幼小銜接語言教學設計
活動中通過紅包讓幼兒了解習俗。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大膽的復述故事。引導幼兒傾聽及觀察對話、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的故事內容。了解中國人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感受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謝意。每天大量更新大中小班各類教案,一起來參考和學習吧!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大膽的復述故事。
2.在情景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表演的樂趣。
3.了解中國人過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感受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謝意。
活動準備
1.幼兒紅包人手一個、一枚硬幣,紅包上寫上祝福的話語。
2.“壓歲錢的故事”課件。
3.“崇”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紅包,引入故事主題。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猜猜是什么?(出示紅包)
2.了解習俗,引出故事名稱,講述故事內容。
(1)通過紅包了解習俗。
(2)師:什么時候會得到紅包?(過年)紅包里面裝了什么?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慣,可是為什么每次過年都會得到紅包呢?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好聽的故事。
(3)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
(4)師:故事的名稱叫《壓歲錢的故事》,然后有表情的講述故事內容。
(5)師:故事講了什么事情?故事里出現(xiàn)了哪種怪獸?人們是怎樣將他趕跑的?
(6)結合故事課件完整的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7)教師邊提問邊演示邊講述故事。
教師要重點引導幼兒傾聽及觀察對話、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的故事內容。
3.幼兒與教師一起邊看課件邊復述故事。
小結:過年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長輩給你們的壓歲錢,就是用來對付“崇”這種怪獸的,長輩們祝福你們平安、快樂過好年。
4.表演故事,在情景中復述故事。
(1)其中一教師扮演“崇”,其他幼兒扮演村民進行故事表演。
(2)師:你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
5.紅包祝福語,感受爸爸媽媽的愛意,學說祝福語表達對長輩的謝意。
活動拓展
幼兒自由扮演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3、幼兒園藝術活動《喜糖鋪的紅囍字》幼小銜接美術教學設計
幼師是教師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幼師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如何寫一份優(yōu)質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參考?;顒又型ㄟ^欣賞各種各樣的囍字,感受“囍”蘊含的文化內涵。借助兒歌,學習剪囍的方法。感受中國特有的婚禮民俗文化。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的囍字,感受“囍”蘊含的文化內涵。
2.在自由探索的基礎上借助兒歌,掌握剪“囍”的基本步驟。
3.感受中國特有的婚禮民俗文化。
活動準備
各種囍圖片PPT、長方形紅紙;鉛筆、剪刀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剪紙“囍”字,導入活動。
(1)師:你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囍”?
(2)師:為什么它是由兩個“喜”字組成?(是雙喜,喜上加喜,表示很高興,非常喜慶)
2.欣賞各種“囍”PPT,感受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1)師:這里有很多囍,我們一起來欣賞。
(2)第一組圖片。師:這些“囍”有什么不同?(形狀不同)有的囍還有部分變形,讓囍更漂亮。
(3)第二組圖片。師:跟剛才的圖片有什么不同的?(囍字周圍多了些紋樣,有鴛鴦、喜鵲等)簡單介紹這些裝飾紋樣的文化內涵。
(4)師:兩組圖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顏色相同,都是紅色)“囍”都是用紅色,紅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表示喜慶。
3.借助兒歌,學習剪囍的方法。
(1)師:看到這么多漂亮的囍字,你想不想自己也來剪?
(2)幼兒自己先嘗試剪紙,看看是否成功。
(3)教師示范,邊剪,邊讀兒歌。通過借助兒歌,讓幼兒學習剪囍技能(開著三道門,關著一扇窗,又開兩道門,再關一扇窗),沿線剪出囍字。
(4)幼兒練習剪囍字,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操作前提要求:
①先想好拿到紙后先干什么。
?、谡酆煤笙胂肽倪吺情T,哪邊是窗。在什么地方布置門窗的位置比較合適。
?、勰憧梢韵犬嫼蠹?,也可以直接剪。
4.作品欣賞、評價。
活動拓展
嘗試不同囍字的剪法,增加剪紙難度。
(),本站致力收集全國各地的優(yōu)質課教學視頻、說課視頻等,是您提升教學水平、參加賽課最好的學習網站。
4、科學活動《有趣的測量》幼小銜接教案
通過小貓吃魚的活動引導小朋友為小貓找一條更近的路需要測量,通過學習將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并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一、活動目的
1、嘗試測量周圍的物品并表達測量結果。
2、了解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1、測量工具:數(shù)字條、苦瓜、黃瓜、絲瓜等適合測量的食物
2、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小貓想請小朋友幫個忙,它想去吃魚,這有兩條路可走請小朋友為它找一條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測的方法回答了問題)下面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來檢驗你們用目測法判斷的是否正確那就是自然測量。
(二)量一量
1、教師用數(shù)字條(測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師:剛才小老師是怎樣測量的誰會說說。
生:用數(shù)字條
師:你說了老師想說的了,這個叫測量工具。
師:還有誰看仔細了,請他來說說
生:對著那條路量的
生:有做記號的
師:你們都說得更好了,觀察得更認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記號了,還有要補充的嗎?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發(fā)現(xiàn)。
師:那老師來告訴你
2、師再演示,一邊講解一邊操作(強調注意測量時應注意的事項。測量時工具要和被量的物體一邊要對齊,每次測量都應做記號,測量中不能留有間隙,也不能重復測量)。這就要自然測量。
3、出示記錄表,講解如何使用并記錄次數(shù)。
4、幼兒用數(shù)字條工具測量苦瓜、黃瓜的長。
師:請小朋友用數(shù)字條這個測量工具量黃瓜和苦瓜的長,并在記錄表上記錄。
(1)幼兒嘗試用測量鉛筆并在表(一)做記錄。
(2)請全班幼兒展示記錄表,集體驗證測量結果。
師:請小朋友來說說長量了幾次?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苦瓜、黃瓜長所以量的就長
師小結:剛才這個小朋友說得很好,動腦筋了,當我們用同種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次數(shù)多的較長,次數(shù)少的較短。
5、幼兒用數(shù)字條測量絲瓜的長度。
師:請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記錄。
(1)幼兒進行測量并在表(二)做記錄。
6、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當測量工具?
(三)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的時候用不同的工具測量量量家里家具電器等。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5、幼小銜接《有趣的慣性玩具車》科學教學設計
幾乎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玩具,本次活動就熟悉常用玩具車的多種啟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引導幼兒幼兒探究慣性玩具車的奧秘。 讓幼兒感受動手操作的快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小銜接科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熟悉常用玩具車的多種啟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
2.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慣性玩具車;螺絲刀、小盤子。
2.慣性玩具車構造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慣性玩具車,引入主題。
(1)師:你們玩過這樣的玩具車嗎?它和我們日常玩的玩具車有什么不同?(這個玩具車既沒有電池,也不用上發(fā)條,更沒有拖拉的線。)
(2)你可以讓這輛玩具車動起來嗎?
2.幼兒探究慣性玩具車的奧秘。
(1)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2)師:這個玩具車,既沒有電池,也不用上發(fā)條,更沒有拖拉的線,輕輕一推,它就能開出很遠,它是靠什么啟動的呢?
(3)幼兒個別操作,集體觀察,大膽猜想慣性玩具車的運動原理。
(4)師:請你們猜一猜,為什么它能一推就開出很遠?秘密在哪里?
(5)教師介紹分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6)師:玩具車開得遠,我們光靠猜想可不行,現(xiàn)在我們可以動手拆開玩具車看看哦。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螺絲刀、小盤子,知道怎么使用嗎?(教師提出要求)
(7)幼兒分組合作拆卸,觀察慣性玩具車上獨特的慣性輪裝置。
(8)集體交流,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行小結。
(9)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和玩具汽車的什么部位連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結:慣性玩具車上有慣性輪裝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慣性力量放大,慣性輪越重,距離就越遠。
活動拓展
尋找民間慣性的玩具。
6、幼小銜接《運貨物》體育教學設計
活動中引導幼兒嘗試用合適的方法搬運物品走過障礙物,發(fā)展平衡及快速奔跑的能力。以接力賽的形式與同伴合作搬運糧食,提高合作能力和身體的負重能力。更多關于體育的教案請關注!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合適的方法搬運物品走過障礙物,發(fā)展平衡及快速奔跑的能力。
2.能與同伴合作搬運糧食,提高合作能力和身體的負重能力。
活動準備
輪胎若干,籃子或小桶若干,代替貨物的沙袋若干,設置有小河、樹林、上坡、下坡和草地的場地。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商場里到了一批貨物,邀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將貨物運到倉庫,你們愿意嗎?
(2)幼兒聽口令做準備動作,運動身體。
2.探索搬運貨物的方法。
(1)幼兒自由探索運貨物的方法。
(2)師:看見貨物了嗎?怎么運呢?(幼兒自由地玩一玩,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各種運糧的方法:背、扛、挑、頂、拎等)
(3)交流運貨物的方法。
幼兒有意識地選擇幼兒出現(xiàn)的幾種搬運方法,引導幼兒學一學。同時根據(jù)需要調整幼兒的活動強度。
3.創(chuàng)設接力運貨物比賽場地。
(1)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去搬運數(shù)量相同的貨物。
比賽規(guī)則:把貨物搬運到倉庫,要趟過小河,繞過樹林,上坡、下坡后走過草地來到倉庫,每組運法自定,但必須以接力賽的形式。最后比一比,哪組先搬完為勝。
4.結束活動:做放松運動,整理場地。
活動拓展
可提高搬運貨物的難度,或創(chuàng)設更加難的行走路線。
7、科學活動《讓硬幣現(xiàn)身》幼小銜接教學設計
小小硬幣作用大,關于硬幣的教學設計整理了很多供大家參考和學習。讓硬幣現(xiàn)身這個活動主要是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與興趣。探索讓硬幣現(xiàn)身的方法,知道硬幣在水中通過光線發(fā)生了偏折而導致現(xiàn)身的原理。體驗成功的喜悅,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硬幣現(xiàn)身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探究與興趣。
2、知道硬幣在水中通過光線發(fā)生了偏折而導致現(xiàn)身的原理。
3、體驗成功的喜悅,樂于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幼兒兩人一組一份操作材料:托盤里裝有一枚硬幣、透明膠、碗、水。
活動過程
1.設疑導入。
師:硬幣被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不改變位置怎樣才能看到它?
2.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讓硬幣現(xiàn)身。
(1)出示幼兒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
師:現(xiàn)在分成兩人一組,大家看看,你前面的托盤有什么?(要求幼兒說完整)
(2)說說自己的猜測:你覺得用這些材料你能讓硬幣現(xiàn)身嗎?
(3)幼兒操作:嘗試現(xiàn)身方法。
(4)幼兒進行探索后的交流。
(5)師:你成功了嗎?為什么沒有成功?
3.幼兒第二次操作:積累經驗。
(1)了解讓硬幣現(xiàn)身的方法。
(2)師:為什么我們要往碗里加水?加水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加水動作要慢)
(3)師:往碗里加多少水才能看到硬幣?為什么?
(4)師:為什么硬幣固定在碗底,可是你卻可以看到硬幣?
(5)師:硬幣在水中有浮起來嗎?
4.幼兒進行第三次操作,然后集中交流,梳理一些關鍵經驗。
小結:水中的硬幣感覺像浮起來一樣,其實是硬幣在水中通過光線發(fā)生了偏折而導致現(xiàn)身的原理。
活動拓展
鼓勵幼兒探索出更多讓硬幣現(xiàn)身的方法,并尋找更多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操作的材料。
(),本站致力收集全國各地的優(yōu)質課教學視頻、說課視頻等,是您提升教學水平、參加賽課最好的學習網站。
8、科學實驗《會自動倒下的一摞硬幣》幼小銜接教學設計
幼師是教師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幼師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如何寫一份優(yōu)質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參考。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實驗和發(fā)現(xiàn)硬幣自動倒下的原理。在實驗中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硬幣自動倒下的原理。
2.通過實驗操作,提高觀察力。
3.具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十枚硬幣,磁鐵。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
出示硬幣及磁鐵,讓幼兒自由操作。
2.引導幼兒探索實驗。
(1)師:將十枚硬幣重疊豎在桌面上,怎樣才可以讓它自動倒下來?(幼兒自由進行實驗)
(2)教師出示磁鐵,讓幼兒摸索借助磁鐵怎樣才可以讓硬幣自動倒下。(幼兒繼續(xù)進行實驗)
(3)師:哪個小朋友的方法最快?你是怎么做到的?
3.小組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原理。
師:為什么他能快速的讓硬幣自動摞下來?如果沒有磁鐵,能快速讓硬幣摞下嗎?
小結:原來,磁鐵本身具有磁性,當磁鐵靠近重疊在一起的硬幣時,這些硬幣之間會產生相互排斥力,就會倒下。
活動拓展
尋找生活中能讓硬幣快速摞下的方法。
幼師教案編寫學習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