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手拉手》反思》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教案《手拉手》反思
活動目標:
1. 學習對稱剪紙的步驟,知道三個步驟的要點。
2. 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表現(xiàn)人物,體驗對稱剪紙的奇妙樂趣。
3. 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4. 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學習對稱剪的方法,明確知道三個步驟。
了解手處邊緣線不能剪斷。
活動準備:
1.范例(不等人數(shù)的剪紙作品)
2.長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今天,我?guī)砹艘粚﹄p胞胎,看看他們長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 師出示范例:你們覺得我是怎么做出這對雙胞胎的?
3. 除了這對雙胞胎,還來了一組六胞胎。出示范例,繼續(xù)觀察。
小結:如果一個個剪出來比較慢,而且可能會長一點都不像。我其實用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學嗎?
二、探索對稱剪紙的方法。
1. 師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示范。
2. 我剛才是怎么來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個面都一樣大)
3. 第二步呢?畫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嗎?(畫,畫的時候需要把他們的手一直畫到邊上,不能斷掉)
4. 最后一步?(剪,要沿著畫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斷)
三、幼兒制作。
1. 都會了嗎?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不好?
2. 提供紙、剪刀、鉛筆。
3. 幼兒制作,師觀察。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四、展評。
1. 請幼兒說說制作中遇到的困難。
2. 請幼兒一起分析失敗作品的原因。
3. 我們把材料放在美工區(qū),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試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過程中,老師說的太多,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顒又?,可以請幼兒有兩次操作,第一次,讓幼兒用探索的方法來感受對稱剪紙;通過感受和對比,再整理幼兒的經(jīng)驗與對稱剪紙的方法,最后,再進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則作為提升,激起幼兒在以后區(qū)角中再次嘗試的興趣?;顒又?,老師只要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講解,盡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縛、誤導了幼兒的思維。而在活動中,也要盡量的多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
2、大班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學習對稱剪紙的步驟,知道三個步驟的要點。
2. 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表現(xiàn)人物,體驗對稱剪紙的奇妙樂趣。
3. 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4. 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學習對稱剪的方法,明確知道三個步驟。
了解手處邊緣線不能剪斷。
活動準備:
1.范例(不等人數(shù)的剪紙作品)
2.長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今天,我?guī)砹艘粚﹄p胞胎,看看他們長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 師出示范例:你們覺得我是怎么做出這對雙胞胎的?
3. 除了這對雙胞胎,還來了一組六胞胎。出示范例,繼續(xù)觀察。
小結:如果一個個剪出來比較慢,而且可能會長一點都不像。我其實用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學嗎?
二、探索對稱剪紙的方法。
1. 師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示范。
2. 我剛才是怎么來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個面都一樣大)
3. 第二步呢?畫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嗎?(畫,畫的時候需要把他們的手一直畫到邊上,不能斷掉)
4. 最后一步?(剪,要沿著畫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斷)
三、幼兒制作。
1. 都會了嗎?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不好?
2. 提供紙、剪刀、鉛筆。
3. 幼兒制作,師觀察。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四、展評。
1. 請幼兒說說制作中遇到的困難。
2. 請幼兒一起分析失敗作品的原因。
3. 我們把材料放在美工區(qū),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試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過程中,老師說的太多,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動中,可以請幼兒有兩次操作,第一次,讓幼兒用探索的方法來感受對稱剪紙;通過感受和對比,再整理幼兒的經(jīng)驗與對稱剪紙的方法,最后,再進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則作為提升,激起幼兒在以后區(qū)角中再次嘗試的興趣?;顒又?,老師只要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講解,盡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縛、誤導了幼兒的思維。而在活動中,也要盡量的多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
3、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圓片寶寶手拉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知道1、3、5、7、9是單數(shù),2、4、6、8、10是雙數(shù)。
2.能運用標記表示單數(shù)或雙數(shù)。
3.理解活動規(guī)則,能按規(guī)則進行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貼絨:教學掛圖(四)中的圓片55個,教學掛圖(一)中的1-10的數(shù)字卡一套。格子圖(可用毛線拉出或用及時貼紙條貼出。如附圖一所示)。
2.幼兒用書第23頁《區(qū)分單數(shù)、雙數(shù)》的材料,筆;"找水果"的操作單和記錄單(見附圖四);數(shù)量分別為5-9的5種玩具,分類盒,1-10的數(shù)卡。
活動過程:
(一)嘗試給每排圓片兩兩排隊。
1.引導幼兒觀察絨板上排列的圓片。(見附圖二)教師:絨板上有什么?每一排有幾個圓片,誰會用數(shù)字來表示?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說每排圓片的數(shù)目。
2.教師示范數(shù)量為7的一排圓片兩兩排列。
教師:圓片寶寶要出去散步了,我們讓每排的圓片寶寶兩個兩個手拉手,排好隊。
教師示范兩兩排列:按順序把最上面的一個圓片拿下來與最下面的一個圓片配對。
3.請個別幼兒將其他各排圓片兩兩排列。
教師:這里的圓片也想散步,誰來幫他們兩個兩個手拉手?
(二)區(qū)別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
1.引導幼兒觀察圓片的排列結果。(見附圖三)教師:哪些數(shù)目圓片的隊伍兩兩排列后有一個單獨出現(xiàn)的?哪些數(shù)目圓片的隊伍都能兩兩配對?
師幼共同總結:有些圓片兩兩拉手后,有一個是單獨出現(xiàn)的,這樣的數(sh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單數(shù)。兩兩拉手,都能配對的數(shù)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雙數(shù)。
教師:請你們看看,1-10中哪些是單數(shù)?哪些是雙數(shù)?1-10中有幾個單數(shù)幾個雙數(shù)?
2.感受10以內(nèi)單雙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
教師:1-10中,單數(shù)和雙數(shù)是怎樣排列的?(一個單數(shù)一個雙數(shù)間隔排列)
(三)游戲"看誰舉的對又快"
1.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將數(shù)卡按1-10的順序排好,老師說舉"單數(shù)"或"雙數(shù)"的卡片,你們就舉一張相應的數(shù)卡,再說說這是幾,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2.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游戲。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完成"蘋果涂色"。(2組)教師:給每格中單數(shù)的蘋果圖上紅色,雙數(shù)的蘋果圖上綠色。
2.完成"編門牌號碼"。(2組)教師:請給上一排每間房子編單數(shù)門牌,下一排編雙數(shù)門牌。
3.完成"找水果"。(1組)教師:說說每張椅子在隊伍中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上放著水果。請把能表示有水果的椅子的位置用數(shù)字印章印在記錄單上,做好后再說一說第幾張椅子是有水果的。
4.完成"玩具回家"。(1組)教師:請小朋友先將玩具分類,再按每種玩具數(shù)目多少的順序,放在分類盒的每個格子里,并插上相應的數(shù)卡。
(五)活動評價。
1.請個別幼兒介紹"蘋果涂色"和"編門牌號碼"的活動結果。
2.教師引導幼兒按活動規(guī)則檢查活動結果。
活動建議:
家園共育:在接送路途中或散步時,引導幼兒觀察路旁的門牌號,區(qū)別單雙號,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路兩邊門牌號的規(guī)律。
反思:
區(qū)分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是大班初期幼兒的基本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采用集體教學法,讓幼兒進行兩個兩個數(shù),正好數(shù)完的那個數(shù)是雙數(shù),剩一個的那個數(shù)就是單數(shù)等抽象詞句讓幼兒記背區(qū)分。綱要中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本V要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數(shù)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shù)學感和數(shù)學意識,于是我采用多種游戲開式開展了此項活動。
在活動中,我采用平時幼兒排隊的方法,讓兩組幼兒到前面排成兩隊,看一看排到哪里時變成了一個幼兒,那么這個數(shù)就是單數(shù);接下來我又請幼兒玩雪花片,先給雪花片兩個兩個排隊,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數(shù)量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幼兒都能很好的告訴我答案,最后請幼兒拿著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兒一起做游戲,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
總之,這節(jié)課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難點都攻破了,達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4、大班數(shù)學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能兩兩匹配的數(shù)是雙數(shù),剩下一個不能兩兩匹配的數(shù)是單數(shù)。
2、教幼兒能區(qū)別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學習兩個兩個地計數(shù)。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磁性教具:1-10的數(shù)字卡;一套水果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從1正數(shù)到10,然后從10倒數(shù)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水果圖片,引導幼兒先說出名稱,再數(shù)出是幾個?最后用相應的數(shù)字卡表示出來。
2、教幼兒學習用筆把水果兩個兩個地圈起來,看看哪幾種水果剛好兩個兩個地圈好;哪幾種水果還掉有一個。
3、圈起來后,告訴幼兒像剛好圈起來的水果數(shù)字2、4、6、8、10是雙數(shù);還剩一個沒有圈起來的水果數(shù)字1、3、5、7、9是單數(shù)。
4、進一步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分單雙數(shù)并理解單雙數(shù)的含義。游戲:"手拉手"。
請數(shù)名幼兒到前面來分成兩組,然后讓每組的幼兒兩兩進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組的幼兒剛好匹配成對,哪組卻剩有一人;最后說出哪組是單數(shù),哪組是雙數(shù)。
5、利用游戲"數(shù)字寶寶回家"區(qū)別10以內(nèi)的單雙數(shù)。
(1)引導幼兒在1-10的數(shù)字中分別找出哪些數(shù)字是單數(shù),哪些數(shù)字是雙數(shù)。
(2)練習看標記分類擺放單雙數(shù)。("· "表示單數(shù),"·· "表示雙數(shù))讓幼兒按標記把1-10數(shù)字卡送到單雙數(shù)的家。
(三)結束部分:
啟發(fā)幼兒到戶外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單數(shù),哪些東西是雙數(sh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過程中,老師說的太多,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顒又校梢哉堄變河袃纱尾僮?,第一次,讓幼兒用探索的方法來感受對稱剪紙;通過感受和對比,再整理幼兒的經(jīng)驗與對稱剪紙的方法,最后,再進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則作為提升,激起幼兒在以后區(qū)角中再次嘗試的興趣?;顒又校蠋熤灰プ∫粌蓚€重點進行講解,盡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縛、誤導了幼兒的思維。而在活動中,也要盡量的多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
5、大班下學期美術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二方連續(xù)”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2.知道剪紙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并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3.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范例、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們的節(jié)日?你們會怎樣慶祝節(jié)日?
表演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
2.老師表演變魔術,出示范例。
3.給老師的剪紙起個名字——手拉手
4.什么叫“二方連續(xù)”。
(二)講解
1.猜猜老師是怎樣做出這幅作品的?
排序,折-畫-剪-裝飾
2.說說你認為這四個步驟中哪一步最難。
(三)操作
1.你喜不喜歡這幅二方連續(xù)的作品,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告訴你們:只要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認真操作肯定會擁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變魔術,說不定還會做得比老師更棒呢!有沒有信心?
2.讓我們做一個手指操,運動一下我們的手指,讓他們更靈活。(黃婆婆在燒茶)
3.按步驟跟老師操作。
折:短邊對著,像折扇子一樣。
畫:幻燈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畫法,幼兒可安自己的興趣選擇(重點強調(diào)手指處要相連)。
剪:強調(diào)規(guī)則(廢紙入簍)。
裝飾:幻燈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四)展示
1.評析
2.玩變魔術的游戲
(五)活動延伸
回去給爸爸媽媽變魔術,想想你還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連續(xù)的圖案來變魔術?大膽地試一試!
教學反思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guī)。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xù)”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范畫時,強調(diào)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
6、大班主題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 學習對稱剪紙的步驟,知道三個步驟的要點。
2. 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表現(xiàn)人物,體驗對稱剪紙的奇妙樂趣。
3. 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學習對稱剪的方法,明確知道三個步驟。
活動難點:
了解手處邊緣線不能剪斷。
活動準備:
1.范例(不等人數(shù)的剪紙作品)
2.長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今天,我?guī)砹艘粚﹄p胞胎,看看他們長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 師出示范例:你們覺得我是怎么做出這對雙胞胎的?
3. 除了這對雙胞胎,還來了一組六胞胎。!來自快思老師教案.!出示范例,繼續(xù)觀察。
小結:如果一個個剪出來比較慢,而且可能會長一點都不像。我其實用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學嗎?
二、探索對稱剪紙的方法。
1. 師運用對稱剪紙的方法示范。
2. 我剛才是怎么來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個面都一樣大)
3. 第二步呢?畫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嗎?(畫,畫的時候需要把他們的手一直畫到邊上,不能斷掉)
4. 最后一步?(剪,要沿著畫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斷)
三、幼兒制作。
1. 都會了嗎?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好不好?
2. 提供紙、剪刀、鉛筆。
3. 幼兒制作,師觀察。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四、展評。
1. 請幼兒說說制作中遇到的困難。
2. 請幼兒一起分析失敗作品的原因。
3. 我們把材料放在美工區(qū),沒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試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過程中,老師說的太多,沒有讓幼兒充分的操作探索?;顒又?,可以請幼兒有兩次操作,第一次,讓幼兒用探索的方法來感受對稱剪紙;通過感受和對比,再整理幼兒的經(jīng)驗與對稱剪紙的方法,最后,再進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則作為提升,激起幼兒在以后區(qū)角中再次嘗試的興趣?;顒又?,老師只要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講解,盡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縛、誤導了幼兒的思維。而在活動中,也要盡量的多給幼兒探索、操作的時間。
7、大班美術優(yōu)秀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二方連續(xù)”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2.知道剪紙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并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zhì)。
教學準備:
課件 范例 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節(jié)日?
你們會怎樣慶祝節(jié)日?
表演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
2.老師表演變魔術,出示范例。
3.給老師的剪紙起個名字。手拉手4.什么叫“二方連續(xù)”
二.講解
1.猜猜老師是怎樣做出這幅作品的?
排序 折----畫----剪----裝飾2.說說你認為這四個步驟中哪一步最難。
三.操作
1.提要求你喜不喜歡這幅二方連續(xù)的作品,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告訴你們:只要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認真操作肯定會擁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變魔術,說不定還會做得比老師更棒呢!有沒有信心?
2.讓我們做一個手指操,運動一下我們的手指讓他們更靈活。
(黃婆婆在燒茶)
3.按步驟跟老師操作折 短邊對著,像折扇子一樣畫 幻燈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畫法,幼兒可安自己的興趣選擇(重點強調(diào)手指處要相連剪 強調(diào)規(guī)則(廢紙入簍)裝飾 幻燈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四.展示1.評析2.玩變魔術的游戲五.活動延伸回去給爸爸媽媽變魔術,想想你還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連續(xù)的圖案來變魔術。"教.案來自:快思教案網(wǎng)"大膽地試一試!
教學反思:
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guī)。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xù)”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范畫時,強調(diào)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
8、大班美術公開課教案《手拉手去郊游》含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手拉手剪紙的特點,知道連續(xù)紋樣的基本知識。
2、嘗試用連續(xù)折剪方法表現(xiàn)相連的人物,并用已學過的各種線條和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3、體驗剪紙活動的樂趣以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已有剪單獨紋樣、對稱紋樣小朋友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范例剪紙《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張;《手拉手去郊游》教學ppt;剪刀、彩色長條紙、白紙等人手一份;膠水、抹布每組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春天情境,自由談話導入。
師:春天到了,天氣變暖和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小動物也都醒來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賞剪紙《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導幼兒有目的觀察,發(fā)現(xiàn)手拉手剪紙的美。
師:這和我們以前剪紙的小朋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小結手拉手剪紙?zhí)攸c:以一個單獨紋樣的圖案向左右重復排列。
欣賞連續(xù)紋樣剪紙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紙的美。
3、演示ppt1,設疑:怎樣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師:想一想怎樣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疊方法呢?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1)幼兒相互討論,引導幼兒嘗試折疊。(運用連續(xù)折剪的方法)
(2)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表現(xiàn)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決疑問。
(1)師:你們成功了嗎?誰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來給大家看一看?
師:你成功了嗎?為什么沒成功?誰知道原因?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樣做的?
(2)演示ppt2,教師以小結方式解決難點。
小結:手拉手剪紙運用的是連續(xù)折疊方法,在畫的時候,畫的圖案要到紙的兩邊邊緣,和左右兩邊拉拉手,這樣剪出來的圖案才能手拉手連在一起。
5、幼兒再次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大膽探索,并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6、師生共同布置"大家去郊游",體驗成功的喜悅。
引導幼兒用剪紙:手拉手的好朋友豐富春游畫面。
教學反思
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guī)。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敘,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xù)”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范畫時,強調(diào)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