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手》》屬于幼兒園大班教案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1、大班教案《手》
讓幼兒知道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并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習各種手語感興趣。能理解聾啞病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殘疾人。
設計意圖
在一次關于聾啞人的談話活動中,孩子們對于聾啞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說法不一;平時,孩子們對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也充滿著好奇,對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也會爭執(zhí)不下,常常會與同伴討論誰的手厲害,可以做些什么能干的事情。不僅如此,在自主游戲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玩手影游戲,因此我結(jié)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疑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并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習各種手語感興趣。
3、能理解聾啞病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殘疾人。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手的作用,了解生活中常見手勢、手語所表達的含義。
難點:對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范作數(shù)張、圖畫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猜猜這是什么?謎面: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寫字畫畫都用它,干起活來頂呱呱。
(幼兒自由猜謎底:手)
二、觀察手的特點,了解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
1、全體幼兒唱《我有一雙小小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自己的小手,看看它有哪幾部分組成,(手掌、手背加上長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組成了人最靈活的部分——手)
2、教師提問:我們的手有什么作用?
幼兒交流討論后回答:吃飯、穿衣、寫字、畫畫、做游戲等等各種事情都要用我們的手。
3、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小手不僅能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它還會說話!
三、通過游戲,理解常見手勢表達的含義,并嘗試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
1、教師示范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手勢,幼兒開心學。
A、老師用動作表示常見的手勢(如1、2、3、4、5、6、7、8、9、10、真棒、愛心、OK、我愛你、再見、拒絕、握手、拳頭、你好等等),幼兒開心學。
B、提問:你們能用會說話的手做個動作讓小組的成員來猜一猜嗎?(小組游戲)
C、指名個別幼兒用自己的小手上臺表演不同的手勢,請其他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2、玩一玩:手影游戲
教師:我們的手不僅會說話,還會變魔術呢,大家想不想看?
(觀看視頻:手影表演)
教師示范,利用投影儀做手影表演。(老師變一變,學生猜一猜)
老師表演簡單的手影游戲:小貓、小狗、小兔、蝴蝶、老鷹、大象、小鹿、狼、鵝、小鳥、山羊等等(有點多),請小朋友們聯(lián)想像什么,并跟著學一學。
3、組織幼兒玩“我‘說’你猜”游戲,啟發(fā)幼兒用手勢來表示一些活動。如鳥飛、魚游、釘釘子、洗臉、刷牙、吃飯等。
四、體會聾啞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聾啞等殘疾人。
1、讓幼兒體會感知聾啞人的不易。
A、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說話?他們?yōu)槭裁匆鍪终Z呢?(激發(fā)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B、幼兒觀看視頻:手語表演的《感恩的心》。
教師:聾啞人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嘴不能說話,他們手告訴大家: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平時他們用會說話的手交流彼此的心聲。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要伸出自己的小手,去關愛他們,幫助他們。
C、教師帶領幼兒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五、小結(jié)
教師:我們每天都看到的這雙普通小手,不僅能干,還會說話;不同的手勢動作,也會代表不同的意思,經(jīng)過我們的巧妙設計更是變得這么有意思!
活動延伸:
1、在美術區(qū)開展手型添畫活動。
2、請幼兒回家后教爸爸媽媽表演手語《感恩的心》。
3、開展“溫馨手語”的活動。
活動總結(jié)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能準確的說出手的組成部分,對于簡單的手勢也能清楚地說出其意思;此外,還會創(chuàng)編其他的手勢來表達心中想法。手影游戲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整個教學活動氣氛活躍;通過手語表演,進一步明白聾啞病人的不易,同時明白到要關愛聾啞病人;在創(chuàng)編手勢環(huán)節(jié),個別孩子思維發(fā)散還需要進一步去引導,想法顯得有點局限。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2、大班教案《小鼓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能觀察圖譜,學習副歌部分,表現(xiàn)出鼓聲的強弱變化。
3.會根據(jù)歌曲節(jié)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chuàng)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4.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
2.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jié)奏。5′左右
1.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jié)奏。
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苏l?誰想當小鼓手,來敲出好聽的聲音?
2.請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敲鼓節(jié)奏。
師:剛才XX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來用嘴巴學學看!
二、學習副歌部分。8′左右
1.教師敲鼓,請幼兒欣賞節(jié)奏。
師:大鼓還會這樣唱歌,你們聽!(教師敲擊大鼓)大鼓是怎么唱歌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2.教師出示圖譜。
師:大鼓的歌聲除了節(jié)奏不一樣,聲音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樣??粗@個圖譜,你們能告訴我這一小節(jié)鼓的聲音是大還是小?這一小節(jié)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xiàn)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3.教師敲擊大鼓
師:大鼓又要唱歌了,你們聽!大鼓是怎么唱歌的?和剛剛的聲音又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出示圖譜。
師:原來這次鼓聲有了停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幼兒跟隨琴聲利用周圍可以當鼓的替代物表現(xiàn)出大鼓聲音的強弱變化。)
5.請幼兒跟隨將副歌部分完整練唱。
三、完整地學唱歌曲。15′左右
1.欣賞歌曲,熟悉歌詞。
師:我們小鼓手敲鼓的聲音真好聽。你們聽,誰聽到了我們的鼓聲?
2.引導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提問:我們的鼓聲被誰最先聽到了?后來又有誰聽到了?
3.學唱歌曲。
用圖片遮擋法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
4.提出演唱要求。
師:小鼓手敲鼓的心情怎么樣?
太陽、花兒、小鳥、小朋友聽到好聽的鼓聲心情怎么樣?
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5.完整表演歌曲。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表現(xiàn)小鼓手的歌曲,鼓聲的變化這部分顯然是較難的,因此,我首先通過敲鼓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節(jié)奏,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jié)奏和強弱變化。然后再根據(jù)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最后在幼兒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再要求幼兒邊唱邊做動作,并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此活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3、大班教案《國旗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勇敢參與“攀爬取物”的游戲,不怕困難,體驗合作鋪路的快樂。
2.在攀巖墻上取物,練習手腳協(xié)調(diào)攀爬。
3.積極主動地參與制定游戲規(guī)則。
4.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jié)、謙讓。
活動準備:
1. 看過“慶祖國60周年的大閱兵”儀式。
2.小沙包、塑料積木、自制小紅旗若干,塑料簍子兩個,音樂磁帶《國旗多美麗》。
3.將小沙包、塑料積木放置在“小山坡”(塑料簍子)一端,將小紅旗粘貼到攀巖墻頂端。
活動過程:
1.兩路縱隊入場,跳熱身舞蹈“國旗多美麗”(頭部-上肢-腰部-下肢-跳躍-放松)。
2.游戲任務。
(1)鼓勵幼兒學習國旗護衛(wèi)隊的叔叔,克服重重困難爬上攀巖墻取得小紅旗,爭當“國旗手”。
(2)發(fā)現(xiàn)通往攀巖墻的道路不通,幼兒討論解決問題。(從山坡的令一端撿沙包鋪路)
3.幼兒共同進行合作鋪路,建構游戲規(guī)則。
(1)利用沙包合作鋪路,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2)發(fā)現(xiàn)問題,幼兒討論對策。
問題:用沙包鋪路,后面小朋友等待時間太長,應該怎么辦?
對策:用兩種器材同時鋪路,一去,一回,避免等待。
(3)第一次游戲,討論:在“鋪路”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4.游戲比賽。
(1)第二次游戲“比一比,誰得到的小紅旗多”,教師觀察引導。
走過獨木橋——爬過山坡——走過沙包路——爬上攀巖墻——取得國旗粘貼。
(3) 師幼探討游戲中幼兒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
5.教師評議、小結(jié)。
(1)評選“優(yōu)秀國旗手”(要求:在游戲中即遵守規(guī)則又得到多面紅旗)。
(2)幼兒收拾、整理活動器材、結(jié)束活動,有序回教室。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的道德品質(zhì)得以熏陶,形成了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練習了手腳協(xié)調(diào)攀爬的能力。體驗到了與同伴合的快樂。
不足之處:
活動中,應多考慮活動細節(jié),更要注重幼兒良好操作習慣的培養(yǎng)。
4、大班教案《手》
活動目標:
1、知道人有兩只手,各個手指的名稱及用途。
2、大膽地對不同的手指動作進行想象、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積極參與活動,激發(fā)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學習簡單的手指謠;
2、音樂(律動)。
活動過程:
一、娃娃猜謎(興趣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小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們猜猜看它到底是什么?”
“一家五兄弟,長短不整齊,大家住一起,做事有力氣?!?/p>
鼓勵幼兒動腦筋思考,說出謎底。
二、基礎部分。
(一)音樂律動(引導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
1、幼兒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小手小手拍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把小手伸出來。
2、下面老師請小朋友看看你們伸出來的手,五個手指一樣長嗎?(不一樣)
(1)我們首先認識一下最長的手指,他的名字叫中指。
(2)再來認識一下最短的手指,他的名字叫小指。
(3)以上小朋友們做得真好,老師翹起大拇指來稱贊孩子,看老師用來表揚你們的手指他的名字叫大拇指。
(4)我們班的電子琴在哪兒?請小朋友們指出來—現(xiàn)在你們伸出來的手指名字叫食指。
(5)我們還有哪個手指沒認識呢?你知道他的名字嗎?(無名指)
(二)五指兒歌(助幼兒了解手指的特征,并記住其名稱)
1、大拇指是爸爸,爸爸開汽車。笛笛笛,笛笛笛!(豎起兩個大拇指左右搖)
2、食指是媽媽,媽媽洗衣服。搓搓搓,搓搓搓!(伸出兩個食指做洗衣服的動作)
3、中指是哥哥,哥哥打籃球。嘭嘭嘭,嘭嘭嘭!(伸出兩個中指,向下做拍球的動作)
4、無名指是姐姐,彈琴又唱歌。啦啦啦,啦啦啦!(豎起兩個無名指,向下做彈琴的動作)
5、小指是我,我打小鼓。咚咚咚,咚咚咚!(豎起兩個小指做打鼓的動作)
(三)手指說話(體會手指的神奇)
1、孩子們你們看老師的手還會說話呢,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耶!”
兩個小朋友你們握握手—“你好”;
兩個小朋友勾勾小指頭—“不許反悔,拉鉤!”(約定)
兩個小朋友互相揮揮手—“再見,我會想你的”;
豎起大拇指把你來夸獎—“你太棒了!”
許多小手來鼓掌—“好!”“歡迎,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五指攥拳———“加油!”“我能行!”
2、你們看老師的手還能模仿小動物吶!跟老師一起來吧!(跟老師學)
“一只小雞嘰嘰嘰,兩只小雞嘰嘰嘰,娃娃撒下一把米,小雞吃米真歡喜”。(伸出大拇指,伸出食指,做小雞吃米狀。)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伸出食指,伸出中指,做個小兔跳跳跳。)
“小羊,小羊愛家園,青青的草兒,藍藍的天,青草地上花兒好,我們的世界真美妙”。(伸出大拇指,伸出小指,做個小羊羊咩咩咩。)
3、你們的小手還能做哪些事情呢?(手指的用途)
幼:我的小手可以穿衣服,我的小手能洗臉,我的小手可以畫畫,我的小手能折紙飛機、小輪船、紙鶴…(孩子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答出各式各樣的答案,老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老師伸出手指做OK!”狀。
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回答,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四)保護小手
“小朋友們知道了我們的小手能做這么多的事情,那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保護它們啊!”
“你能說一說平時自己是怎樣保護小手的嗎?”
(1)勤洗手。因為各種東西都要我們的小手去拿,那么就會有很多的細菌沾染上面,假如我們用小臟手去拿東西吃就會生病的,所以我們要勤洗手。
(2)勤剪指甲。指甲過長會劃破皮膚,細菌就會進入我們的身體里,再有就是臟東西會鉆到指甲縫里,拿東西吃時,細菌就會溜進我們的嘴里,被我們吃到肚子,那時我們就會生病了。
(3)……
三、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我們的小手可愛嗎?“(可愛!)那跟老師來唱《我有一雙小小手》好嗎?
“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只左、一只右,會洗臉、會漱口………”(在歌聲中結(jié)束這次活動)
5、大班教案《手電筒亮起來》
活動目標:
1、玩手電筒,喜歡操作、擺弄,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了解電池正負相連可以亮起來的道理。
3、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各式各樣的老式手電筒和電池(用于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
2、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只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手電筒)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么的?手電筒為什么會發(fā)出光亮?
二、出示手電筒和電池,讓幼兒進行組裝。
1、出示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了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小結(jié):電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
3、請幼兒把手電筒與各種電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能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三、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游戲。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cè)約10厘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了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線傳播和光于影子的關系。
四、手影游戲
游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墻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游戲,然后更換打燈人輪流游戲。
活動延伸
1、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電池。
2、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用電池,電池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嘗試拆裝。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了以幼兒的自由探索為主的科學活動方式,始終圍繞:為什么手電筒亮起來了?這條主線展開,幼兒對活動內(nèi)容掌握還是不錯的,能正確區(qū)分出電池的正負極,并能正確安裝手電筒,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但在實驗的環(huán)節(jié),也存在著不足:如實驗次數(shù)過多,為保證每名幼兒都能掌握活動內(nèi)容,實驗時間有點長,幼兒交流的時間縮短。在科學活動中,會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燈泡,電線里面的金屬絲等,應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6、大班健康教案《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看不見的洞洞》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
看不見的洞洞(大班、健康領域)
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為幼兒發(fā)現(xiàn)蛀牙的過程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幼兒明白蛀牙的產(chǎn)生原因,如何預防蛀牙,怎樣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牙齒以及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蛀牙的產(chǎn)生原因。
2、感受健康牙齒帶來的有益之處。
3、掌握用正確的刷牙方法來清潔牙齒。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內(nèi)容分析活動難點:感受健康牙齒帶來的有益之處。
活動重點:初步理解蛀牙的產(chǎn)生原因。
利用了繪本故事為線索讓幼兒清楚蛀牙是什么樣子的?如何預防蛀牙?蛀牙的危害有哪些?把牙齒的作用告訴幼兒讓幼兒清楚地明白牙齒的重要性,最后引導幼兒用正確的刷牙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牙齒。
活動準備PPT課件,鏡子,牙刷,牙杯,牙膏
活動過程設計
一、導入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了一首謎語?猜猜看是什么?
小小石頭硬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
天天早起刷干凈,結(jié)結(jié)實實不愛壞。
——牙齒
(激發(fā)幼兒對于課程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了解牙齒。)
二、基本活動:
1、講述繪本《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
(引導幼兒了解蛀牙以及如何治療蛀牙。)
2、幼兒使用鏡子找蛀牙,并且與圖片對比了解這種壞的牙齒叫做蛀牙。
教師小結(jié):原來這種自己看不到的有黑點點,有洞洞的牙齒叫做蛀牙。
3、蛀牙有哪些危害。
(牙疼,不美觀,有細菌)
4、為什么會得蛀牙?
(讓幼兒了解到是吃甜食以及不刷牙的后果。)
5、如何預防蛀牙?
(刷牙,漱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
6、牙齒有什么作用?
(咀嚼,發(fā)音,美觀。)
三、結(jié)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那你們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嗎?
教師:那我們一起去盥洗室刷刷牙吧?
(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并進行操作。)
活動延伸設計
小朋友們讓我們把這種蛀牙小知識回家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吧,讓他們也可以擁有健康的牙齒。與爸爸媽媽一起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吧。
活動反思:
1、繪本的選擇很重要,《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是一本很優(yōu)秀的繪本,語言精煉、畫面有趣,能吸引孩子和家長的閱讀興趣。
2、事先準備的“親子共讀指導要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時,有了明確的目的和方向,提問能引領孩子理解圖書內(nèi)容。
3、親子表演時,家長和孩子都很投入,表演鱷魚和牙醫(yī)害怕發(fā)抖、躲、治牙病、鞠躬等動作,笑聲不斷,孩子和家長共同體會到親子閱讀的樂趣,有利于親子閱讀活動堅持不懈的開展下去。
4、不僅爸爸媽媽具備指導孩子閱讀的能力,爺爺奶奶也可以做得很好。這次的親子閱讀活動,有好幾個是奶奶來的,在活動中,指導孩子、和孩子一起表演,都是很投入的,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有她們的功勞。
7、大班綜合活動《會說話的手》大班科學教案
讓幼兒知道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并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習各種手語感興趣。能理解聾啞病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殘疾人。
設計意圖
在一次關于聾啞人的談話活動中,孩子們對于聾啞人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十分好奇,說法不一;平時,孩子們對自己身體的各部位也充滿著好奇,對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也會爭執(zhí)不下,常常會與同伴討論誰的手厲害,可以做些什么能干的事情。不僅如此,在自主游戲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很喜歡玩手影游戲,因此我結(jié)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疑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并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習各種手語感興趣。
3、能理解聾啞病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殘疾人。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手的作用,了解生活中常見手勢、手語所表達的含義。
難點:對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范作數(shù)張、圖畫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猜猜這是什么?謎面: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寫字畫畫都用它,干起活來頂呱呱。
(幼兒自由猜謎底:手)
二、觀察手的特點,了解手的組成部分和作用。
1、全體幼兒唱《我有一雙小小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自己的小手,看看它有哪幾部分組成,(手掌、手背加上長短不同的五根手指組成了人最靈活的部分——手)
2、教師提問:我們的手有什么作用?
幼兒交流討論后回答:吃飯、穿衣、寫字、畫畫、做游戲等等各種事情都要用我們的手。
3、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小手不僅能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它還會說話!
三、通過游戲,理解常見手勢表達的含義,并嘗試根據(jù)手勢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
1、教師示范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手勢,幼兒開心學。
A、老師用動作表示常見的手勢(如1、2、3、4、5、6、7、8、9、10、真棒、愛心、OK、我愛你、再見、拒絕、握手、拳頭、你好等等),幼兒開心學。
B、提問:你們能用會說話的手做個動作讓小組的成員來猜一猜嗎?(小組游戲)
C、指名個別幼兒用自己的小手上臺表演不同的手勢,請其他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2、玩一玩:手影游戲
教師:我們的手不僅會說話,還會變魔術呢,大家想不想看?
(觀看視頻:手影表演)
教師示范,利用投影儀做手影表演。(老師變一變,學生猜一猜)
老師表演簡單的手影游戲:小貓、小狗、小兔、蝴蝶、老鷹、大象、小鹿、狼、鵝、小鳥、山羊等等(有點多),請小朋友們聯(lián)想像什么,并跟著學一學。
3、組織幼兒玩“我‘說’你猜”游戲,啟發(fā)幼兒用手勢來表示一些活動。如鳥飛、魚游、釘釘子、洗臉、刷牙、吃飯等。
四、體會聾啞人的不容易,懂得關愛聾啞等殘疾人。
1、讓幼兒體會感知聾啞人的不易。
A、還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勢來說話?他們?yōu)槭裁匆鍪终Z呢?(激發(fā)幼兒關心聾啞人的情感。)
B、幼兒觀看視頻:手語表演的《感恩的心》。
教師:聾啞人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嘴不能說話,他們手告訴大家: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平時他們用會說話的手交流彼此的心聲。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要伸出自己的小手,去關愛他們,幫助他們。
C、教師帶領幼兒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五、小結(jié)
教師:我們每天都看到的這雙普通小手,不僅能干,還會說話;不同的手勢動作,也會代表不同的意思,經(jīng)過我們的巧妙設計更是變得這么有意思!
活動延伸:
1、在美術區(qū)開展手型添畫活動。
2、請幼兒回家后教爸爸媽媽表演手語《感恩的心》。
3、開展“溫馨手語”的活動。
活動總結(jié)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能準確的說出手的組成部分,對于簡單的手勢也能清楚地說出其意思;此外,還會創(chuàng)編其他的手勢來表達心中想法。手影游戲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整個教學活動氣氛活躍;通過手語表演,進一步明白聾啞病人的不易,同時明白到要關愛聾啞病人;在創(chuàng)編手勢環(huán)節(jié),個別孩子思維發(fā)散還需要進一步去引導,想法顯得有點局限。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您覺得不錯請轉(zhuǎn)發(fā)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哦!
8、幼兒園大班教案觀察畫《畫水果》剪貼畫《彩虹魚兒》剪紙畫教案反思
活動名稱:觀察畫《畫水果》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由前到后、由下到上的方法畫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果。
2、能畫出水果間的遮擋關系,并能用兩種以上的漸變色為水果涂色。
3、提高用色的豐富性,學會細致的觀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養(yǎng)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建議:
1、準備水果若干、桌布 1 塊、大果盤 1 個、蠟筆或水彩筆等繪畫工具若干。
2、啟發(fā)幼兒將水果在桌布上或盤中擺出各種造型,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自身角度觀察水果之間的前后關系和顏色,大小的變化,并將看到的各種遮擋關系說出來。
3、讓幼兒了解水果寫生的基本方法。
如:可由前到后、由下到上一邊觀察一邊繪畫,遇到有遮擋關系的要先畫前面的,再畫后面的,被擋住的部分不用畫出來。畫好大致輪廓后,再為水果涂色。
4、在幼兒作畫時,教師應鼓勵他們從自身角度仔細地觀察,大膽的根據(jù)水果本身的顏色選用多種漸變色涂色。
活動名稱:剪貼畫《彩虹魚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魚的不同特征,學習剪貼彩虹魚。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fā)幼兒熱愛海洋物的情感。
活動建議:
1、在生活中,引導幼兒收集一些各種各樣的紙,了解其特征和用途。
2、教師課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魚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3、幼兒制作時,也可以模仿教師提供的各種魚的圖片。
4、活動后,請幼兒欣賞,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5、幼兒評價及教師總結(jié)性評價。
活動名稱;剪紙《西瓜和菠蘿》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剪出波浪線或菱形進行裝飾。
2、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剪紙帶來的快樂。
活動建議:
1、教師與家長共同收集剪紙作品,掛在活動室或走廊,讓幼兒熟悉剪紙作品。引起幼兒的剪紙的興趣。
2、準備五顏六色的紙若干,小剪刀等,
3、請幼兒仔細觀察、討論紙樣相同的地方?引導幼兒總結(jié)中心兩邊是對稱的。
4、折紙時教師引導幼兒注意分清紙的中心和邊緣,明確的在那兩條邊上剪, 剪出空缺地方,空缺之間要連接起來。剪時,用手拿住紙最尖的角,再剪圓形、弧形、鋸齒形、菱形、波浪形等的空缺。
活動名稱:泥工《四季風景》
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分工合作,用搓、壓等技能做出某一季節(jié)的典型圖案,組成四季風景。
2、大膽地變換底部大塊背景泥的形狀和顏色,襯托風景圖案。
3、在顏色和圖案的對比中感知四季的變化和美。
活動建議:
1、春夏秋冬,四季輪換,每一個季節(jié)都有令人難忘的風景?;顒忧?,教師可和幼兒共同搜集四季風景的圖片,豐富相關經(jīng)驗。
2、請幼兒欣賞四季風景的泥貼畫作品,引導幼兒每一個季節(jié)里的代表性的圖案是什么,啟發(fā)幼兒思考自己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
3、幼兒 4 人為一組進行制作。動手前教師應引導幼兒先明確制作步驟、確定主題和個人分工,知道背景大塊你的顏色要和風景圖案有反差畫面才好看,鼓勵幼兒嘗試塑造出方形、不規(guī)則形、心形、圓形等各種背景形狀。
4、作品完成后,可組織同一組主題的幼兒進行展示,引導幼兒用優(yōu)美連貫的語言描述四季的風景,感受四季輪換的美。
教學反思
今天,幼兒在不斷嘗試和幫助下,掌握了用各種繪畫方法和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使水果娃娃變得可愛、漂亮。還用表現(xiàn)四肢和五官的方法讓水果娃娃充滿了活力。在重難點掌握水果娃娃的畫法的處理上我通過多媒體示范讓幼兒學的直觀易于掌握。今天孩子們畫畫時放的音樂聲音有點大,多少影響了幼兒做畫,今后在這樣的細節(jié)方面我會多加注意。幼兒在評價作品和給作品編小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上,因為剛?cè)雽W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沒能把自己想說的說完整,今后的美術教學我要加強對幼兒繪畫的基本功和語言表達的練習、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