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學反思筆記30篇》屬于教學反思中比較優(yōu)秀的內(nèi)容,歡迎參考。
第1篇
一、教學構想。
1、教材分析。
課文包含三則筆記,前兩篇原載《旅行家》1965年第ll期,第三篇原載1965年11月1日《中國少年報》,內(nèi)容相對獨立又聯(lián)系緊密,有機構成一篇兒童文學作品。
三則筆記通過生動地呈現(xiàn)一個成長著的少年的精神世界的美麗和奇妙,引導青少年具有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懷,學會仔細觀察細心體驗,勤于思考和記錄,善于展開并表達自己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大膽嘗試,去發(fā)現(xiàn)自然、文學乃至生活的奧秘,感受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自然里獲取踏實做人的生活道理,從而健康成長。有了這一認識,才是對單元編寫意圖的正確和準確的把握。
2、學情分析。
課文文字淺顯,預計學生困難在于:一是文本的主旨和寫作意圖是含蓄的、深刻的,需要學生閱讀構建;二是文本的語言質(zhì)樸,寫作形式也沒什么特別包裝,這樣的文章對于學生來說興趣可能不濃。這兩點是學生看不到文本價值的主要原因。
3、教學策略。
?。?)鼓勵并組織學生提前研讀,圍繞讀懂課文提交問題,教師課前對學生感到困惑或不解的問題進行匯總整合和篩選。
?。?)在教材處理時教師可以《詩的材料》為重點,舉一反三讓學生讀懂全文。
(3)課堂教學中要深入探究,通過研讀文本激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和構建,教學要有序討論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突出主體探究,體現(xiàn)教師的導。
?。?)通過比較寫作體味語言。
(5)以做一個陽光少年為話題寫一則隨筆拓展學習。
二、教學目的。
1、了解文學作品主題的含蓄性特點并認識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理解文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作用;把握文章蘊涵的主旨和寫作意圖。
2、培養(yǎng)學生細心體驗、主動探究文學作品的意蘊的習慣;激發(fā)仔細觀察身邊事物展開聯(lián)想、想象的興趣;理解文學與生活的關系。
3、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懷i體會勇于創(chuàng)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聯(lián)想和想象及其關系。探究文章蘊涵的主旨和寫作意圖。
2、難點:探究把握文章蘊涵的主旨和寫作意圖。
四、教學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準備。
1、師生搜集有關作者葉圣陶的資料和兒童文學作品。教師搜集關于當代陽光少年的資料備用。
2、組織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提交問題。
3、教師將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制作課件,篩選出以下學生的問題作為課堂依次討論的內(nèi)容:
(1)詩的材料指的是什么?要怎樣才能收集到詩的材料?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學生原問:作者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3)文章到底要說什么?(學生原問:作者要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嗎?文章到底要說什么?)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恕?/p>
1、交流所搜集的有關作者葉圣陶的資料和兒童文學作品,了解作者。
多媒體展示:葉圣陶,1894.年生于江蘇蘇州。原名葉紹鈞,曾任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作為現(xiàn)代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作為當代的語言大師之一,葉圣陶在我國兒童文學史上有著特殊地位,是我國現(xiàn)代童話創(chuàng)作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品有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一個少年的筆記》《葉圣陶童話選》等。
2、課文體裁:兒童文學作品。
多媒體展示:兒童文學作品,是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從本質(zhì)上說是供兒童審美的文學。
世界上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資源非常豐富,如:卡洛?科洛迪寫的《木偶奇遇記》、奧斯卡?王爾德寫的《快樂王子》、葉圣陶寫的《稻草人》、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赫克歷險記》、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話》、伊索的《伊索寓言》、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j.k羅琳由1997年開始創(chuàng)作,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結(jié)的《哈利波特》系列。
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是新課標第四學段閱讀的兩個階段目標,通過多媒體展示,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達到既擴展信息量,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為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做好鋪墊,是十分必要的。
?。ǘ┯懻搶W生提出的問題,理解探究。
課堂學習以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為目標展開探究學習。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保證閱讀教學的時效性。
1、詩的材料指的是什么?要怎樣才能收集到詩的材料?
?。?)要求學生用默讀方式通讀《詩的材料》一則,思考回答第一問。
?。?)生:答案在第l自然段,也就是指少年所看到的一池美麗的荷花。
(3)師評說:美麗的一詞用得好,扣住詩的特征。問題是如果這一答案是對的,那么,最后一自然段的我覺得這種情形是詩的材料,可以拿來作詩一句就應該移到第1自然段之后,是作者疏忽了嗎?
學生先是發(fā)愣,后立即看書,陷入思考。
(4)師生相互說新的想法,討論結(jié)果:
?、傧肫饛埣业暮苫ó嫞氲烬R白石的畫,想畫家是誰。
?、谟X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巯肫?lt;天鵝湖>中天鵝齊舞的場面。
?、茉趯W校里看牽牛花,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牽?;ā?/p>
?、菰诠珗@里看金魚,自己仿佛就是一條金魚等情景都在內(nèi)。
(5)師指導:大家補充的這些內(nèi)容都寫進答案里長了些,要概括一下,怎么做?(稍停)先思考:這些內(nèi)容都是少年所想。想有聯(lián)想和想象,體驗體驗,哪些是聯(lián)想?哪些是想象?
?。?)生討論明確:少年想起張家的荷花畫、齊白石的畫、《天鵝湖》中天鵝齊舞的場面、在學校里看牽牛花、在公園里看金魚是聯(lián)想,想畫家是誰、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牽牛花、自己仿佛就是一條金魚是想象。
?。?)教師適時講聯(lián)想和想象的有關知識后,指導學生表述第一問的答案:詩的材料是指少年看到的一池美麗的荷花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這一情景交融的情形;并適時點撥:情景交融正是詩的特征。
?。?)組織讀詩,回答第二問。
?、賻煟哼@詩的材料少年是怎么得來的?
?、谏ú患偎妓鳎阂豢炊搿?/p>
?、蹘煟嚎春谜f,這想好像要費點神。少年是在什么狀態(tài)下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讀讀,體驗體驗,能發(fā)現(xiàn)點什么?
?、苌撼錾?。
?、輲煟耗闶窃趺窗l(fā)現(xiàn)的?
⑥生:第5自然段中兩次出現(xiàn)看得出了神。
?、邘煟耗堑?、3自然段中的聯(lián)想和想象也是這樣嗎?
?、嗌海ㄗx課文,恍然大悟)是的,第4自然段就表明少年已經(jīng)看得出了神。
⑨師:大家現(xiàn)在能回答怎樣才能收集到詩的材料這一問題了嗎?
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事物,認真仔細觀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鈳煟哼€要及時記筆記。
這一問題中含有課后的理解探究要求題,也可突破聯(lián)想和想象這一知識點,還包含對積累詩的材料的過程與方法的認識,這是本問題的價值所在。教學緊扣文本,調(diào)動體驗,精講知識,通過激勵解讀中對文本有所發(fā)現(xiàn),獲得成功感,為進一步探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
2、作者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師:這位同學的問題有無問題?
?。?)生:我是一個少年,不是作者,1956年葉圣陶已經(jīng)64歲了。再說文章體裁是文學作品。
(3)師:文學作品中的我還真不能與作者劃等號,要注意。
?。?)我們來思考:在第一則中,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提醒:在課堂練習本上理出要點,回答要全面。
(5)生(交流討論后明確):具有熱愛生活的情懷,善于仔細觀察細心體驗,聯(lián)想和想象十分豐富,去發(fā)現(xiàn)文學的奧秘。
(6)師:看看第二則,能補充什么?
?。?)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勇于大膽嘗試。
?。?)師:用默讀方式通讀第三則,回答:從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
?。?)生(默讀后理出答案):熱愛自然的情懷;長期觀察,勤于思考和記錄,發(fā)現(xiàn)自然的奧秘,從自然里獲取踏實做人的感悟。
?。?0)教師小結(jié),指導學生歸納整理答案:具有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懷,善于長期觀察,細心體驗,勤于思考和記錄,聯(lián)想和想象十分豐富,勇于大膽嘗試,去發(fā)現(xiàn)自然、文學乃至生活的奧秘。
3、對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的探究,是本文教學的關鍵。教學中,圍繞問題指導研讀文本,思考歸納提取信息既讓學生體會到了探究的價值和快樂,又不露痕跡地把探究方向引向了讀懂文本,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讀出了文本的要義。
4、文章到底要說什么?
(1)師:有個同學問,作者要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嗎?文章到底要說什么?通過以上閱讀和理解,顯然作者不是要告訴我們讀書的方法。那么,作者以個少年的筆記的方式寫作,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做文中少年那樣的人。
(3)師:作品的意義(意圖)在于引導青少年具有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懷,學會仔細觀察細心體驗,勤于思考和記錄,善于展開并表達自己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去大膽嘗試,去發(fā)現(xiàn)自然、文學乃至生活的奧秘,感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健康成長。
由于上一個問題的解決,這一輪的問題很明顯已經(jīng)水到渠成,教學的重點在于指導全面理解、完整表述,探究重心落在了過程和方法上,使課堂探究更全面、更充分。
第二課時:
(一)品味文章語言。
1、師:關于這篇文章的語言,你是怎么看的?
2、生:沒什么詞,很平淡,一般般。
3、師:沒有用一些華麗的詞,很平淡,我也有同感。想想,是葉老詞匯不豐富,還是另有原因?
4、生:是要以一個少年的語言特點來寫吧。
5、師:大家說對了半,葉老的作品讀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葉老在語言上追求的就是平淡、準確。不信,讀讀課文,你能刪補個字嗎?
學生讀文,嘗試刪補。
6、生:很難刪補。
7、師:能說這種語言一般般嗎?不能。讀讀爬山虎巴墻上爬一段,說說內(nèi)容。
學生讀讀、說說。
8、師:丟開課文,你能把剛才了解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在課堂練習本上寫出來嗎?試試。
學生嘗試寫話。
9、師:相互讀讀,與原文比較,意思說明白了沒有?順序合理與否?語言簡明嗎?
?。?)學生相互讀,比較,明確:原文語言平淡、簡明。
(2)新課標的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一目標在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全面的落實。
?。ǘW習拓展。
1、師:在隨筆本上,以做一個陽光少年為話題寫一則隨筆拓展學習。
2、提示: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實際,放開思路,寫出收獲。(學生聊話題、構思、寫作。)
3、師:相互讀讀,將你的評價寫在同學的本子上。(學生互評)
4、師:推薦好的作品,讀給大家聽聽。(學生推薦、朗讀、評議。)
5、師:互評中有分歧的同學,把隨筆念出來,并說說分歧,其他同學先認真聽,然后說說你的看法。(學生讀、聽、討論。)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觀力的語言。這是拓展設計的依據(jù)。
(三)布置作業(yè)。
1、修改自己的隨筆。
2、以第一則內(nèi)容為素材,可添加想象,寫詩(不少于四行)。
第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范文原理》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日讀了《教學設計原理》,讓我對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想從六個方面談談我的讀后感。
首先,加涅在第二章中提出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核心,我想這個說法我們都已經(jīng)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怎樣對教育技術學下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應該如何去具體深刻的理解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真正意義。我曾經(jīng)詢問過好多師姐師哥,想讓他們給我一個確定的答復,但是他們的回答都真的令我非常的失望,至今為止我聽過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術是指通過技術手段來促進教學且這個技術手段基本是與媒體,信息技術相關的硬技術。可能這是國內(nèi)好多專家和學者都認同的觀點吧,但是加涅在這本書中給我們定義了一個等式:教學設計+教育技術=教育技術學,他講到教育技術學可以被定義為將理論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在教學設計和開發(fā)任務中的系統(tǒng)運用,它還包括探求有關人們?nèi)绾螌W習和如何最好地設計教學系統(tǒng)和材料的新知識。他所認為的教育技術學更多的類似于國內(nèi)教學論和課程論研究的范疇。我國教育技術學發(fā)展起步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論都是吸取國外的專家的,但是畢竟東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經(jīng)濟等上有差異,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我國的教育技術學是在汲取了國外的理論的基礎上又結(jié)合了本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技術方面的發(fā)展情況而最終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緒論中認為教學設計具有系統(tǒng)性,因為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決策點上都要注意技術知識的一致性和相容性,這一點在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何克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題目中就可以得出,這本書之所以成為“教學系統(tǒng)設計”而不是“教學設計”,就是吸取了加涅認為的教學設計具有系統(tǒng)性的觀點,他認為每一階段的輸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輸入,這具有明顯的控制論的特點,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論受到計算機科學影響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盡其畢生的精力總結(jié)出了學習結(jié)果的五種類別: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tài)度,并從教學設計的觀點對學生心理結(jié)構做了詳細分類。因為學生心理結(jié)構就是我國教育人士所說的學生心理素質(zhì),所以我們把加涅的學生心理結(jié)構及其分類的觀點稱為加涅的學生素質(zhì)觀。加涅認為,學生的這些素質(zhì)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習得的,有些是在發(fā)展中形成的。學生的先天素質(zhì)是由遺傳決定的與學習相關的個體的某些素質(zhì),學生在發(fā)展中形成的素質(zhì)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質(zhì),學生后天習得的素質(zhì)就是加涅總結(jié)出的五類學習結(jié)果。因為學生的先天素質(zhì)不能被教學所改變,教學只能避免超越它們,而發(fā)展中形成的兩類素質(zhì),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教學只能適應它們,因此素質(zhì)教育是對學生習得的五類的素質(zhì)教育。在我國流行的教育理論中,為區(qū)分作為教育目標的學習結(jié)果和自然發(fā)展中形成的素質(zhì),把教育目標針對個體在自然發(fā)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質(zhì)。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許多誤區(qū)正值得我們認真反思?!?/p>
第四,加涅是通過對學習發(fā)生的過程及學習發(fā)生所需要的內(nèi)、外部條件來研究教學的,他認為教學是通過安排一系列符合學習者內(nèi)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事件)來促使學習的發(fā)生,這正是他對于教學理論的貢獻。他的教學理論是建立在堅實的心理學研究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可靠性和更具體的指導性。加涅認為學習的行為是千差萬別的,千差萬別的學習行為都可以歸入上述五類習得的學習結(jié)果中。每類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不同,所需的內(nèi)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也不同。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確定目標、任務分析、教學過程及結(jié)果測評。
第五,加涅提出了“學習層級”這樣一種新的研究體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學論體系,并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技術。我們設計智慧智能序列時要以學習層次為基礎,這些層次是通過從終點目標倒推的方式獲得的,這樣做我們就能分析將要學習的技能序列,當學習者能夠回憶出構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時,它們就會最順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學習。
第六,按照迪克和凱里的教學設計模式,作業(yè)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之后的。加涅認為為了明確終點目標并對要學習的技能加以分類并做進一步的分析,作業(yè)目標是寫于任務分析過程中的。因此,我們先闡述作業(yè)目標,然后討論任務分析。
以上六點就是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的感想。作為對教育技術學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之一,加涅的貢獻在學習理論、教學設計乃至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構建上,并因其教學理論而聞名。他在心理學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義兼取行為、完形及認知三方面的學習理論,并配合教學實踐構建了他的教學理論。通過閱讀對這本書,讓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好好的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在不斷的反思中充實自己,建構自己的知識理念。
第3篇
本課教材分析:
本課寫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敘述了戰(zhàn)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勇于展現(xiàn)自我,具有一定的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能力。在學習中能夠發(fā)揚互相合作的精神,合作、探究的意識強。本課的學習應鼓勵學生收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人物的語言及行為重點理解課題,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jù)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2、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4、學習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歸納學生的資料,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弄清國王、莊公、國君、相國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職責,知道竹簡是怎么回事。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三、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后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
(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
(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jù)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在理解了伯說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jīng)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小組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jīng)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
(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四、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nèi)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lián)系現(xiàn)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jié)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板書設計:
秉筆直書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 史 氏
太史:剛直不阿、秉筆直言
第4篇
教學設想:
《借鉛筆》是國標本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練習2中的一項口語交際訓練。教材畫了兩幅圖畫,一幅是小猴向熊貓借鉛筆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還鉛筆的情景。每幅圖旁還提了幾個與圖意相關的問題。本次練習是讓學生以“借鉛筆”為題說說兩幅畫的意思,根據(jù)思考題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猴是怎樣向熊貓借鉛筆和還鉛筆的,熊貓是怎么說和怎么做的,最后讓學生分角色演一演。這是一項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交際內(nèi)容,一看到這個課題,學生就會感到分外親切。但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口語交際的即時性,導致了學生的思維不夠流暢、語言表達不夠完整、表演不夠形象等現(xiàn)象,因此需要教師在學生交際的過程當中作積極有效地引導。
從“口語交際”這一要求出發(fā),我要求學生說話聲音清楚,態(tài)度大方,并且通過分角色表演,讓學生懂得向別人借東西的禮儀,學會說“對不起、請、謝謝”等禮貌用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表演是一項集語言、表情、動作等一體的需要多種器官參與的藝術。要想把靜止的畫面內(nèi)容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活生生地再現(xiàn)出來,從中領悟借東西的禮儀,培養(yǎng)自然大方、有禮貌的說話態(tài)度和表演的自信,對于剛?cè)雽W的兒童來說實非易事。因此,指導學生能夠生動地分角色表演便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巧妙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之一,一上課,我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動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即觀看動物故事的過程當中)我相機作了引導。如:“你們注意看,小猴是怎樣向熊貓借鉛筆的?熊貓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這樣,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觀看有目的、有重點,為形成學生的'角色意識作了有益的鋪墊。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τ谀切﹥?nèi)容有趣、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學生具備了交際意識的基礎上,教師一次次地讓學生扮演圖畫中的角色,通過有層次地演練,并采用師生評價夸獎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在評價中初步學會人際交往的知識。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在示范、熟悉交際語言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表演的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交際活動,靈活得體地使用語言技巧完成交際任務,并拓展交際內(nèi)容,提高了交際水平。
課堂即生活,學生課堂上學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實用價值。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加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練習分角色表演借鉛筆的基礎上,教師拓寬了交際的內(nèi)容,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想平時同學間還要互借哪些學習用品?該怎樣借?并分小組演一演。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交際內(nèi)容
播放根據(jù)圖畫內(nèi)容改編的小猴向熊貓借鉛筆及還鉛筆的故事錄像。教師相機提示:1、小猴是怎樣向熊貓借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2、字寫好后,小猴是怎樣還鉛筆的?
二、指導討論,培養(yǎng)交際意識
(出示掛圖)
1、請小朋友結(jié)合剛才看到的錄像想想小猴是怎樣向熊貓借鉛筆和還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2、小猴向熊貓借鉛筆時說話的語氣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說說話時臉上的表情又是怎樣的?
3、如果讓你們來表演這個故事,你覺得應該和同學怎樣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角色表演,學會交際常識
1、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演。
2、全班匯報。(指名學生上臺戴頭飾表演。)
3、師生評議。
如:①教師相機點撥:你們看,小猴說話多有禮貌呀,在向別人借鉛筆時用了“請”字。
?、趯W生評議:小猴得到了熊貓的幫助,應該對熊貓說聲“謝謝”。熊貓也會客氣地對小猴說:“不用謝”。
(通過評議,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向別人借東西時和還東西時要面帶微笑,說話有禮貌,態(tài)度大方的交際知識。)
四、拓寬內(nèi)容,強化交際本領。
1、想一想、說一說:除了借鉛筆,平時,同學之間還要互借哪些學習用品?你是怎樣向別人借的?怎樣還的?別人又是怎樣說的?
2、分小組練習表演。具體內(nèi)容由各小組自由決定。
第5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梁任公的演講特點,掌握批注式閱讀這一方法。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法和自主讀文、合作交流這一過程,個性化的解讀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師風范,學習梁任公身上的寶貴品質(zhì)。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批注式閱讀法體會梁任公演講時的風范。體會梁任公充滿激情演講背后的真誠。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作者的生平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維新派的領袖、是影響徐志摩一生的恩師,他的孩子們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他的長子迎娶了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誰了嗎?對,就是梁啟超,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大師,走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批注閱讀
1.出示金圣嘆批水滸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批注式閱讀。
2.介紹批注式閱讀的常用“類型”。
明確:
(1)感受式批注:閱讀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種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
(2)點評式批注:對于文本的內(nèi)容或語言做出個性化的評價。
(3)聯(lián)想式批注:意在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通過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聯(lián)想到其他的知識,如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一篇文章等等。
3.運用學習的批注式閱讀法開展個性化閱讀,要求至少運用兩種常用的批注類型。
(三)抓住重點,理解道理
1.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nèi)互相參照,互相啟發(fā),要求組內(nèi)成員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別人分享的時候也要積極地記錄對自己啟發(fā)的亮點,將口頭的交流落實到書面之上。
2.各小組內(nèi)推選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為內(nèi)進行交流。
預設: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批注:民國政局動蕩,作為維新派的領袖看慣了政治與利益之間的丑惡聯(lián)系,不談不是不關心而是失望是嘆息,轉(zhuǎn)而學術一是怡情,二是低頭走路。
(2)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簡單的幾筆便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內(nèi)容豐富的畫面:坐滿了聽眾—對于梁啟超先生的仰慕人數(shù)之眾,對于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
(3)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了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zhuǎn)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體現(xiàn)在這里,十六字后面的內(nèi)容便有十幾頁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畫面便有半部電影、十六字后面的體會便是梁先生內(nèi)心的浩瀚。
(4)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批注:帶入感極強,如果你此時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會覺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啟超的講臺之下,在梁先生記憶起來的瞬間,你前傾的身子才會在座位上有所著落。這樣的寫法甚好,可學。
(四)拓展延伸,小結(jié)作業(yè)
1.回顧批注式閱讀的學習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
2.整理歸納課上記錄的批注,思考“質(zhì)疑”“批判”這兩個詞的深層含義,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著重引導學生掌握批注式閱讀,但在小組交流階段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直接找出文中的最后一句或者中間一句,那么在全班交流批注時就會出現(xiàn)對于理解文本引導性不強這一個問題,課下我也做了積極地反思應該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明確的具體引導,這樣會使整個課堂更加的高效。
第6篇
【教學目標】
1、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學習細節(jié)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導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jù)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稍u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zhì)疑解答:
?、糯蠹s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莆液苄疫\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俏以诼犗壬@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炔簧偃藢τ谥袊膶W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3、質(zhì)疑用詞寫法:
?、哦d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菍懳叶嗄旰蠖珊?,用意何在?
?、葻嵝哪c體現(xiàn)在哪里?
4、探究明確:
?、哦d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剖鶄€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xiàn)梁任公才華橫溢。
?、莻?cè)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葻嵝哪c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注:
⑴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茊⒊瑳]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撬阌檬种盖么蛩亩d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xiàn)先生博聞強志。
?、人媸鞘种柚畯埧诖笮α?。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tài)。
三、教師小結(jié)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zhì),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布置作業(yè)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zhì)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nèi)。
第7篇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品味并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學習作家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2.通過自讀欣賞、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領悟藝術與生活的關系。了解一些有關印度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外國優(yōu)秀藝術的熱愛和審美能力。
3.體會卡拉瑪姐妹舞蹈美的奧秘。
【學習重點】
1.學習作家冰心的寫作手法,品味并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
2.體會卡拉瑪姐妹舞蹈美的奧秘。
【知識鏈接】
冰心:現(xiàn)、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生于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yún)f(xié)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后,相繼發(fā)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后結(jié)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fā)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xiàn)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絢麗______闡述______褶裙______粲然______
嗔視______供養(yǎng)______蠕動______惆悵______
2.形似字注音組詞
惆()______炫()______濡()______絢()______
綢()______眩()______蠕()______詢()______
稠()______弦()______儒()______殉()______
3.詞語填空
變幻多______本色當______低回______轉(zhuǎn)咤風云______
渾身______數(shù)盡態(tài)極______息息相____________合悲歡
二、合作探究
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3.文中的哪句話最能表現(xiàn)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4.為什么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5.提出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段話?為什么?
6.能否引用文中語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舞蹈?或說說印度舞蹈主要表現(xiàn)些什么內(nèi)容?
7.用多媒體介紹印度宗教及文化概況。
三、拓展提升
閱讀下詩,回答問題。
第8篇
教學目標
1、了解舞蹈尤其是印度舞基本特點,提高審美能力和舞蹈欣賞能力。(內(nèi)容)
2、理解、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舞蹈的寫作技巧。(形式)
3、學習本課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與修辭手法。(語言)
一、整體感知
1、導入:視頻:印度舞蹈片段。
學生談觀后感想,引入本課
2、釋題:正標題與副標題
副標題起補充說明作用。
3、文體特點:
記敘性散文
以記敘兼描寫為主,適當加以抒情議論。
4、補充資料:
什么是舞蹈藝術?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肢體)為主的藝術。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xiàn)手段、著重表現(xiàn)人們的內(nèi)在深層的精神世界。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動態(tài)造型藝術
5、考考你的識字量:
顰蹙 pín cù 粲然 càn 嗔視chēn
叱咤風云chì zhà 雛鳳 chú 盡態(tài)極妍yán
花鬘 mán 斗藪sǒ 妥帖 ti
渾身解數(shù) xiè 褶裙 zhe 驚鴻hóng
二、研讀課文
?。ㄒ唬┙Y(jié)構研討:
1、瀏覽全文,思考:文章哪一部分是寫觀舞的?這一部分的前后分別寫什么?分別用三個字概括這三個部分。
觀后感;觀舞記;表感激。
2、一般是先寫觀的內(nèi)容,再寫感想,本文為什么先寫感想?這樣有什么好處?
突出“被感動”,鋪墊蓄勢,產(chǎn)生懸念。
(二)第一部分研討:齊讀后思考
1、四個“假如”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排比句式。從不同的藝術角度全面贊美了該舞蹈的美。
2、“咿啞”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何好處?
驚嘆??谡Z,更有真實感,突出“被感動”。
3、作者用哪個短語集中表達了她觀舞的感受?結(jié)合舞蹈特點,賞析這個短語。
飛動的美。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主的藝術。
(三)第二部分研討:齊讀后思考
1、如何理解“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解說印度古代的優(yōu)美的詩歌故事”?結(jié)合書中的語言回答。由此可見印度舞蹈怎樣的明顯特點?書中還有一句話與本句的意思相同,是哪一句?
第十六、十七自然段。
印度舞蹈的明顯特點是身體語言異常豐富。
“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2、畫出本段里的排比句,作用如何?
豐富多樣的表情、姿態(tài)、動作演繹著故事多彩的內(nèi)容,突出了舞蹈的飛動的美。
3、作者描寫蛇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如何?
引用。形象準確地表現(xiàn)了蛇舞的柔美纏綿,更有說服力。
4、綜上所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卡拉瑪姐妹舞蹈“飛動的美”的?
動作,舞姿,服飾,外貌,神態(tài),心靈
?。ㄋ模┑谌糠盅杏懀糊R讀后思考
1、為什么說:卡拉瑪和拉達是“大榕樹上的兩條柔枝”?用書上
的話回答,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第20自然段。比喻。
2、作者為什么要感謝印度人民?
第23自然段。
三、探究賞析
1、請用三個“贊美”來概括全文主旨。
贊美舞蹈家卡拉瑪姐妹,贊美印度文化,贊美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誼。
2、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yōu)美的舞蹈找出你認為寫得精妙的句段,細心體會,并加以仿寫。
四.遷移拓展
1、本文與《安塞腰鼓》都是寫舞蹈的,兩文所表現(xiàn)的美有何不同?
本文寫的舞蹈是“飛動的美”,給人靈動、優(yōu)美的享受。《安》展現(xiàn)的是力量的美,給人以極大的鼓舞與震撼。
2、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舞蹈。下面,請學習剛才所提到的觀察方法,欣賞《千手觀音》的舞蹈畫面。(視頻)
要求:學習文章的寫法,抓住舞蹈的特點,用精致的形容詞和恰當?shù)男揶o手法來多方面來表現(xiàn)自己所見所思,寫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
指導教師點評:
本設計可謂我們在民校初中語文培訓中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最好的樣板。第一,它鮮明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質(zhì)特點——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又兼顧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第二,它準確地體現(xiàn)了我們強調(diào)的十六字教學方針,即“四步流程,設問導思,緊扣文本,瞄準中考”。第三,它精要地體現(xiàn)了我們倡導的新343教學法,即新課標的三個目標,四步流程(整體感知—研讀課文—探究深入—拓寬遷移)和三種訓練(思維,語言,遷移)。值得大家結(jié)合文本閱讀好好體味,并體現(xiàn)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
第9篇
二、教材分析:
本內(nèi)容在教科書的第85頁的例4。例4是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最后一個例題。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當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較少,個位上又不接近整十數(shù),如14、15、16、24、25、26等數(shù)。如果用四舍五入 的方法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往往需要多次調(diào)商。因此,通過例4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靈活的試商方法,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更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試商、調(diào)商過程中的熟練程度。
三、目標導航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地進行試商,掌握除數(shù)不接近整十數(shù)的兩位數(shù)除法筆算。
2、數(shù)學思考: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鼓勵學生尋找其他方法。
3、解決問題:能合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的數(shù)字信息,會用兩位數(shù)除法解決現(xiàn)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4、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四、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試商、調(diào)商的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教會學生在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時更快更靈活地試商和調(diào)商。
教學關鍵:利用榜樣激勵作用調(diào)動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積極性。
五、學法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引出知識。聽故事一向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本節(jié)課教師以故事引入新課,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樣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把計算教學置入現(xiàn)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于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五、教學設計:
教學路徑
?。ㄒ唬?復習準備,鋪墊新知
口算:252155357 156453 255
553354 256 454 652455
?。ǘ┕适乱?游戲先行
1、教師為學生講述《韓信點兵》的數(shù)學故事。
韓信生活貧困,但勤奮好學,后來得到漢王劉邦的破格提升,擔任了漢軍的統(tǒng)帥。在楚漢相爭中,他運用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消滅了驍勇善戰(zhàn)的西楚霸王項羽的主力部隊,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軍事家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學們,聽了《韓信點兵》的故事,你佩服韓信的智慧嗎?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軍事將領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精通數(shù)學。在古代,將軍指揮作戰(zhàn)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將士兵列陣。比如說把100名士兵,列成方陣。方陣的每一面都是十個士兵。這樣不管敵人從東南西北哪個方向?qū)@個方陣進攻,都會遭到十個士兵的抵抗。
那今天,你想不想像韓信將軍一樣來排兵布陣一番呢?(想)機會來了!
3、小試牛刀。
學校里很快就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老師決定把這個比賽排隊的任務交給大家來完成,你們行不行?(當然行)要贏得老師的信任,你們得先拿出點真本事來給老師看看。
(1)8個人怎樣排隊?
如果你們8個人參加廣播操比賽,你們準備怎樣排隊?
(2)如果是全班參加廣播操比賽,你們準備怎樣排隊?
?。ㄈ┡抨牪缄?游戲?qū)W
1、提出排隊的問題。
廣播操比賽將按年級進行,四年級共有學生140人,學校要求每排必須排26人,可以排幾排?還剩幾人?
同學們,排隊的要求已經(jīng)說清楚了,針對這樣的情況,你能不能像韓信一樣很快想出辦法來排好隊呢?
學生提出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14026=
2、估算。1402615030=5
3、嘗試練習,討論方法。
誰能試著計算這道除法題?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計算,然后把學生做題時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寫在黑板上。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算法:
方法(1)
教師進一步引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
這是為什么?(因為商太小了)(因為我們把26看作30來試商,但30要比26大,所以商很容易寫得較?。?/p>
商太小了,我們該怎么辦?(把商4改商成5)
請學生在黑板上的算式中調(diào)商,進一步計算,直到得出正確的計算結(jié)果。
在這個計算過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26與30相差比較大,把它看作一個比它大的數(shù)試商,商很容易寫小,以后遇到像26這樣的除數(shù),可以考慮商大一點)
方法(2)
教師質(zhì)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覺得26比較接近25,正好我知道255=125,所以我就商了5,正好)
教師點評: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選擇更接近除數(shù)的數(shù)去試商很好,使試商的過程變得更簡單了。
方法(3)
教師質(zhì)疑:你是怎么想到商5的?(我覺得把26看作30試商,30要比26大,因為我知道305=150,所以我想265一定小于150,所以我就商5試了一下,居然剛好)
生:還有用到剛才估算的方法也能很快找到商5
教師點評:嗯,這三種都是不錯的`試商方法。
4、拓展問題。
同學們,聽了幾位同學不同的算法,你更喜歡誰的做法呢?無論你選用什么樣的試商方法,只要能又快又正確的計算出答案,都可以?,F(xiàn)在,你能根據(jù)答案,說說我們是怎樣排隊的嗎?(可以排5排,還剩10個人)這樣排隊,你覺得好嗎?(不好)為什么?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教學設計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這樣排隊,豎排人數(shù)太多,橫排人數(shù)太少,不美觀。而且,排了5排后還剩10人,這10人該怎么辦?
?。?)提出問題。
如果學校里不規(guī)定每排人數(shù),你還有更好的排隊方法嗎?
按你的排法,會不會有剩余的人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除法算式。
(2)請學生上臺計算黑板上的除法題,算完后交流自己的試商方法。
?。ㄋ模╅_展競賽 體驗算法
1、計算競賽。
要成為像韓信一樣的將軍,不僅要能排兵布陣,關鍵時候還要能拿出速度來。老師這兒準備了很多這樣的算式,你敢不敢和大家比比,看誰在5分鐘內(nèi)計算的題最多?(敢)
出示除法題
校對答案,對計算又對又快的學生提出表揚。
2、方法總結(jié)。
請剛才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發(fā)表獲獎感言,主要談談自己在計算中采用了哪些好方法,才能做得又對又快。
3、課外延伸。
看了我們剛才的表現(xiàn),讓老師對這次廣播操比賽充滿了信心。我們自己好了,是不是也該幫幫低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呢?(是)據(jù)老師的調(diào)查,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60人,二年級有285人,課后,你能幫他們也設計一下隊伍嗎?(能)
五、錯例點擊
錯例:
在5分鐘內(nèi)比比誰算得更多的練習中,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這樣的錯誤。
錯因分析:
出現(xiàn)這類錯誤的直接原因是學生在試商的過程中,將除數(shù)51看作50來試商,所以商了7。由于在競賽中一心求勝,有些學生顧不上仔細檢查。教師對這類因粗心大意引起的
錯誤,要及時指出,引導學生養(yǎng)成檢查、驗算的習慣。
六、精彩存盤
1、先填一填,再試商。
115=□215=□ □15=45 □15=□
□15=□□15=□ □15=□ □15=□
1 5 )1 0 51 5 )8 51 5 )5 0
1 4 )1 2 01 6 )8 5 1 4 )8 0
2、從算式中選擇商是一位數(shù)的進行計算。
35140 46816 49092 12313
53350 21035 16041 89563
25631 65073 95127 71189
六、相關鏈接
韓信點兵
有一次,韓信在蘭陵的地方和項羽的軍隊打了一仗。楚軍的將領叫李鋒(驍勇善戰(zhàn),在與秦軍作戰(zhàn)時多次立功)。當時韓信手下有1500名將士,楚軍卻有2000名左右。韓信把士兵列成三個長方陣,每陣500名,輪番與李鋒的軍隊戰(zhàn)斗。楚軍敗退了。漢軍約損失了近500名士兵,韓信并不追擊。
后哨士兵報告韓信,說有楚軍騎兵追來。韓信迅速地點兵。他先命令士兵3人一組,最后多出2名士兵;接著又命令7人一組,仍多2名士兵;他再命令士兵5人一組,結(jié)果多了3名士兵。韓信馬上告訴大家,現(xiàn)在我們有1073名士兵,將與五六百名楚軍爭鋒是可以得到勝利的。剛布好陣,楚軍就沖過來了,可是一看這陣勢,漢軍打槍了個大勝仗。韓信是怎么樣的神奇妙算來迅速統(tǒng)計和算出士兵數(shù)的呢?當時他對自己的兵力只知道個大概,約1000個左右。韓信平時演習點兵時,他就常用這個方法,他記住了一系列能同時被3、5、7整除的數(shù):105, 1052=210, 1053=315
10510=1050,
這次點兵,總起來講,就是他的士兵數(shù)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
韓信很快算出,具有這樣性質(zhì)的最小自然數(shù)是23。
233=7余2,
235=4余3,
237=3余2。
再大一些就是
23+105=128,
23+1052=233,
23+1053=338,
23+10510=1073,
這樣(前面已說過,韓信對自己兵力有個大約數(shù),一千名左右)就能迅速確定了自己的士兵數(shù)為1073名。
第10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結(jié)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那么什么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日記兩則》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理念】
小學生在讀了一些文章、認識了一些字之后,他們便更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們感興趣,并產(chǎn)生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沖動。《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范文。讀了能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沖動化為自己的行動。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
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拔摇蹦前准喨沟膲?,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教學時要結(jié)合生活現(xiàn)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許,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jié)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流程】
一、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讀一讀果實和樹葉里的生字,再自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認識生字。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句,讓學生朗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采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斗──料;作──昨、沙──紗。
3、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托。
學生組詞之后,再完成課后的看拼音寫詞語。
4、指導書寫:
?、?鞏固讀音: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建議書寫前指導學生反復讀一讀,以鞏固讀音。特別是“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后鼻音)”三個字,建議再次領讀幾遍。
?、?觀察發(fā)現(xiàn):
同結(jié)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⑶ 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對日記的內(nèi)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心里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后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梢栽O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如,“我”為什么怪媽媽小氣呢?并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么?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并啟發(fā)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活動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shù)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要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體驗寫話的快樂??梢灾该吓_朗讀,或在學習園地里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展示。
第11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數(shù)學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xx年寒假期間,我讀《初中數(shù)學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一書對我很有幫助,感想很多。
教學設計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作之一,對教學起著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著教學工作的方向;同時教學設計的技能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已成為教師從師任教必備的基本功。所以教師了解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很有必要。新理念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
?。?) 教學目標。
在新理念下,教學目標一般包括過程性目標和結(jié)果性目標兩個方面,也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
?。?)任務分析。
進行任務分析的重點在于關注幾個要點:
一是關注學生的起點;二是關注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和可能的認知途徑;三是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四是研究達成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在這里,有兩個問題十分重要:第一,要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基礎,第二,要正確認識教材。對于前者,意味著不僅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科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世界作為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對于后者,意味著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教材是極其宏觀性的一個藍本,覆蓋著非常廣闊的時空,主要對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起到指向作用。但教材僅僅是教師組織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使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的平臺。新理念下的教材給教師留下了比較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進行任務分析,就必須改變“以教材為本處理教材”的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實際、教學實際和當?shù)貙嶋H,模擬教材,重組教材,編制教材,消減技巧性訓練,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現(xiàn)實性的成分,為實施開放式、活動式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事實上,對初中生來說,喜好數(shù)學問題,對有關的數(shù)學活動充滿好奇心,這是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首要前提和發(fā)展動力。
?。?)教學思路。
主要考慮具體的教學過程,包括創(chuàng)設的情景、活動的線索、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可能的情況下必須附設計說明。
?。?)教學反思。
主要針對如下一些問題開展反思:
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沒有達到,分析其原因,并提供改進的方案。有哪些突發(fā)的靈感,印象最深的討論或?qū)W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教學設計的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沒有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些問題?
了解了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為我們以后教學設計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今天,李老師帶著我們?nèi)タ次鑴 读缌绲墓适隆?。到那里以后,先是主持人講話,之后是大隊輔導員李老師講話,她帶我們一起回顧了羚羚的故事的精彩鏡頭,看完了我覺得他們太辛苦了!
第一幕講的是在美麗的可可西里,有很多很多的羚羊在玩,羚羚和妹妹跟媽媽在說話,媽媽說:“你們看,藍藍的天空多漂亮??!”羚羚說:“是啊,你看那朵云彩多像我??!”媽媽說:“這美麗的一切是很多很多媽媽的犧牲換來的!”之后,一位來西藏旅游的少年來了,她和小羚羊玩耍,對小羚羊特別好。
第二幕講的是羚羚聽見“砰”的一聲,她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說:“這是槍聲,咱們趕快跑吧!”羚羚說:“妹妹呢?”她們到處找,突然發(fā)現(xiàn)妹妹已經(jīng)被擊中了!羊媽媽剛想去救她,但是來不及了,偷獵者來了!妹妹被偷獵者帶走了,羚羚非常傷心!
第三幕講的是小羚羊們又累又餓,走不動了。羊媽媽說:“孩子,堅持一下吧!”羚羚問:“媽媽,我們要去哪兒?我們?yōu)槭裁匆x開可可西里?”媽媽說:“我們要去一個沒有人類的地方,因為現(xiàn)在的可可西里已經(jīng)不是我們的家園了?!绷缌鐔枺骸皨寢?,您不是說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么?我們?yōu)槭裁匆h離他們?”羊媽媽說:“因為現(xiàn)在來可可西里的人是魔鬼,他們要殺掉我們,用我們的毛皮做衣服,我們要離開這里!”小羚羊們走著走著,大雪來了,大雨來了,大風來了,羚羚實在受不了了。這時,她們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片沼澤地,小羚羊們很著急,怎么過去呢?羊媽媽說:“我們已經(jīng)沒有選擇了!”說著,所有的羊媽媽都跳了下去,她們背著小羚羊過去了,但是羊媽媽們卻被埋在了沼澤地里。羚羚和小羚羊們大喊著:“媽媽!媽媽!”這時少年來了,她正在尋找小羚羊,小羚羊看到她,跑了過去。少年說:“羚羚,是你嗎?你身上怎么這么多傷?你的媽媽呢?”羚羚傷心地說:“媽媽死了,妹妹也死了!”
第四幕講的是少年帶著她的朋友們來了,他們都是動物保護者,他們同小動物們一起打敗了偷獵者。小羚羊們又有了新的家園。這時候羚羚也當媽媽了,她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說:“可惡的偷獵者,不許再殺害小動物了!”因為中國的珍稀動物越來越少,比如大熊貓、揚子鱷、白鰭豚,我必須要保護小動物,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小動物,它們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讓我們每個人都做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
研究教學方法的組合運用這一課題,對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的意義。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師生在教學中可以也應該自主選擇不同的教和學的方法,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教和學的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教學時必須注意方法選擇。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演講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 、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復習測驗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演講法,其優(yōu)勢在于:
?。?)演講法可以說明一些原則,可以敘述一些事實,解決高中政治教學當中某些內(nèi)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和概念。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政治教學目的在于向?qū)W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從而讓學生具備正確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具有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高中政治是一門與時事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但是它同樣具有抽象性和蒙蔽性,這些僅僅靠學生的自發(fā)理解是解決不了的,這時候,演講法就具備了相當?shù)膬?yōu)勢。通過演講法,教師可以將政治學科當中難以理解的問題結(jié)合時事和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述清楚,插入有趣的例子和時事,這樣就可以將時效性和趣味性結(jié)合起來,既解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的興趣,讓他們明白,這門學科對他們而言具有相當?shù)膶嵱眯?,而又不顯得課堂空蕩蕩。教師就可以通過“演講法”,把教學內(nèi)容和例子相結(jié)合,就可以解決這些對學生而言非常抽象的概念和理念,畢竟,高中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挖掘發(fā)展當中。
?。?)可以節(jié)省教學的時間,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教學任務繁重在一節(jié)課當中,這個時候,“單向式”的演講法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能夠順利完成當節(jié)教學任務;
正如之前所說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演講法有其優(yōu)點,自然也有它的缺陷。它主要是在于「單向教學」的問題,教師不易掌握學生對教材的接受情況與了解的程度,同時也容易發(fā)生灌輸式教學的危險,如果教師對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處理能力不強或者語言表達能力不夠,那么在使用演講法時就很容易陷入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的情緒當中,因為畢竟來說高中政治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已經(jīng)有“枯燥無味”和“學了也沒什么用”的.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了,所以這時候?qū)τ诟咧械恼卫蠋煹恼n堂處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使用演講法來說。因此,當高中政治教師在使用演講法之時,應當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學生參與的方法來使用,譬如:討論式、問題式、游戲式等等,盡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通過語言的渲染力提高學生上課的情緒。
比如在講述到“公民的政治權利”這個概念時,就可以提出當前社會當中易讓人困惑的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通過這樣的設問討論,學生的情緒就非常高漲,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通過演講法由教師進行總結(jié),這樣既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也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彌補了演講法本身的缺陷。教學的重點并不完全在于將一大堆的知識或材料傾倒給學生。學生積極、熱切地參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多有運用手及腦的機會是有益處的。對高中這些年紀稍大一點的學生而言,他們自主性很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愈給他們參與的機會,就學習得愈好。
在教學目標的落實方面需要改進的主要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因為不管多好的方法,只有能被學生有效分享,為學生的學習提高助力,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
第12篇
教學目標
1、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
2、根據(jù)文旁的批注,試著獨立閱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的方法。
3、試著自己閱讀,邊讀邊批注學習體會和悟到的表達方法。
4、學習寫日記的方法,了解寫日記的好處,產(chǎn)生寫日記的愿望和興趣。試著寫一則日記。
教學重點
1、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
2、學習寫日記的方法,試著寫一則日記。
教學難點:
日記的格式。
教學準備
1、生字卡。
2、利用各種途徑了解小雞等小動物繁殖的過程。
3、收集一些動物繁殖的圖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寫日記的方法,注意日記的格式。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導入
1、世界著名的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坐在雞蛋上孵小雞的故事知道吧!愛迪生小時侯就喜歡觀察,長大了成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在我們身邊,就有像愛迪生一樣遇事好奇、喜歡觀察、樂于探究的同學。
2、《日記兩則》就給我們介紹了一位喜歡觀察的小朋友,他在外婆家玩的時候,看見母雞孵化小雞,產(chǎn)生了觀察的欲望,第2天,他又仔細地觀察小雞出殼,并即時把看到、聽到、想到的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日記兩則》。
隨老師的談話,激發(fā)觀察探索的興趣。
進入學習狀態(tài),讀課題,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
?。?)出示生字:指名讀,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正確。其他同學仔細聽,讀對了掌聲送給他,有錯誤舉手糾正。
?。?)出示詞語
明媚 春風送暖
傻孩子 孵小雞
撥開 剝?nèi)?艱難
要求不但要讀準確,還要讀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指名讀
?、谠u價
?、墼僦该x
?、冽R讀
?。?)交流讀書收獲:通過初讀課文,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自讀課文,讀準帶音節(jié)的字,反復朗讀課文中的長句。
自學生字:同桌學習,先讀準字音,在文中勾畫出生字詞語,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暖“和緩”
“撥”和“拔”
“艱”和“銀”
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
“艱難”的意思。(學習用換詞語的方法進行。
借助詞典理解詞語。
好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觀察:仔細看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
喙:鳥禽的嘴。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1、查字詞典
2、聯(lián)系上下文。
交流讀書收獲。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
1、范寫,明確注意點
2、重點指導“媚”“暖”“傻”“孵”“撥”“剝”的寫法。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觀看學習。
觀察生字,正確書寫,
區(qū)分“拔”和“撥”,“暖”和“緩”。
展示交流,取長補短。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文旁的批注,試著獨立閱讀課文,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的方法。
2、學習寫日記的方法,了解寫日記的好處,產(chǎn)生寫日記的愿望和興趣。試著寫一則日記。
教學重難點:
學寫日記,弄清日記的格式。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備
一、復習導入
1、讀生字詞語卡片。
2、齊讀課文。
開火車,讀生字。
齊讀課文。
二、借助批注,仔細讀文。
1、對課文的理解:
(1)默讀課文,用“……”勾畫出作者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句子。
?。?)組織小組交流。
?。?)全班討論:小雞是怎樣出殼的?
?。?)把你最大的收獲說給我們聽一聽。
教師小結(jié):小雞出殼這么一件小事原來也這么有趣!看了日記,我仿佛聽見了“嗒嗒”的吸殼的聲音。仿佛看見了小雞那尖尖的嘴、濕漉漉的腦袋……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筆,把他看見的、聽見的和想到的寫出來,給我們帶來的享受。
勾畫,批注,學習用不同的符號勾畫不同的內(nèi)容。
交流。
根據(jù)自己的所想回答。中心要知道:憑自己努力。
三、拓展
積累運用
1、再自由讀課文,看看日記與前面學習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2、默讀課文,了解每一天的日記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梢酝ㄟ^讀懂課文,用提問的方式學習。
學生交流:日記必須寫題目;在文章的第一行與事情發(fā)生的日期、星期、天氣;內(nèi)容是記一天之中發(fā)現(xiàn)的、自己最感興趣的事。
第一則日記寫我到外婆家玩,看見母雞孵小雞,想親眼看見小雞是怎樣出生的。第二則寫我觀察小雞出殼的過程。
四、練筆
1、小作者是多了不起呀!小小年紀就會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用日記記下來。
翻開“自主閱讀園地”。
2、讀讀作家談寫日記的內(nèi)容。
回憶寫日記的的格式和注意事項,學習小作者細心觀察的學習習慣,學寫日記一則。
讀作家日記。
板書設計:
教學隨筆:
第13篇
【設計理念】
小學生在讀了一些文章、認識了一些字之后,他們便更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們感興趣,并產(chǎn)生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沖動。《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范文。讀了能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沖動化為自己的行動。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
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我”那白紗裙的夢,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教學時要結(jié)合生活現(xiàn)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許,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jié)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流程】
一、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讀一讀果實和樹葉里的生字,再自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認識生字。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句,讓學生朗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采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斗──料;作──昨、沙──紗。
3、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托。
學生組詞之后,再完成課后的看拼音寫詞語。
4、指導書寫:
⑴鞏固讀音: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建議書寫前指導學生反復讀一讀,以鞏固讀音。特別是“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后鼻音)”三個字,建議再次領讀幾遍。
?、朴^察發(fā)現(xiàn):
同結(jié)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侵攸c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對日記的內(nèi)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心里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后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梢栽O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如,“我”為什么怪媽媽小氣呢?并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么?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并啟發(fā)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活動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shù)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要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體驗寫話的快樂??梢灾该吓_朗讀,或在學習園地里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展示。
第14篇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規(guī)范寫日記的格式。懂得關心有困難的人;繼續(xù)培養(yǎng)寫日記的興趣。
4、讓每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習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在地圖上找貴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日記能記錄心情,日記能記錄夢想,你想寫日記嗎?今天我們走進一位小朋友的日記,走入她的夢中吧!
2、提出學習目標
?。?)自由讀全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難懂的字詞和成語多讀幾遍。
?。?)識字時可以嘗試多種方法。
?。?)讀讀課文,了解日記寫了哪些事。(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寫上你的感受)
?。?)能結(jié)合對課文的學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全員參與)(約30分鐘)
?。ńo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完成)
1、我會讀生字新詞,我學會了則、昨、料、費、等詞語,明白了櫥窗寄錢 苗族高興路費 裙子 山寨 失望 羨慕
2、我會用高興、失望、迫不及待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
4、我會寫。
?。ǘW文悟情展示
1、我會識字。
生1:我學會了一種新方法——加一加,我覺得這種方法很好,我要用它來學習生字。
生2:我知道“鑲著”是指一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nèi);“羨慕”是說看見別人有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迫不及待”是說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的意思。
……
?。ㄈ﹦?chuàng)作性展示
1、展示個性談感受。
2、展示創(chuàng)造性朗讀。
3、展示自創(chuàng)性詩歌。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5分鐘)
寫日記的格式是怎樣的呢?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1、展示自主收集的資料。
2、日記記錄著一個人的心情,記錄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記錄著我們走過的點點滴滴,孩子們,把我們平時做過的好事,寫到日記中去,讓同學、老師、媽媽……和你一起分享分享吧!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談話導入。
喜怒哀樂是人心情的寫照?,F(xiàn)在的你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她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還是讓我們快樂寫日記,保持快樂好心情吧!今天繼續(xù)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2、提出學習目標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多讀幾遍。
(2)“我”做了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3)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能結(jié)合對課文的學習,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全員參與)(約30分鐘)
?。ńo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認真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
1、我還知道這是一篇日記,也知道了日記的格式。
2、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ń處熂皶r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設計意圖:求知離不開文字基礎,此環(huán)節(jié)意為全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差異,補缺補漏,扎實基礎知識。展示順序的確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調(diào)動了全體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關鍵為每位學生都要動起來,投入學習。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nèi)或全班)(此環(huán)節(jié)有時可與“創(chuàng)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我們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拔摇蹦前准喨沟膲?,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2、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寫法。
生1:阿英妹妹是誰?她在哪里?媽媽明明知道我喜歡那條裙子,卻不給我買,媽媽真小氣!要讀出生氣、失望的語氣。
生2:我說把錢省下來,可以買好多書。在夢里我和阿英一起去了苗家山寨,看到了許多苗家小姑娘。我從書包里拿出書送給她們,她們高興得圍著我跳起舞來。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生3:她告訴我,是媽媽一直寄錢幫助她讀書,要不,她早就失學了。她還說,她穿的衣服和來我家的路費,也是我媽媽寄去的。要讀出關心的語氣。
……
3、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的感悟,展示對語言的個性理解,然后通過自己不同形式的表達,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力求每個學生善傾聽,能質(zhì)疑;能展示,善解疑。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則日記。
?。ㄐ〗M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設計意圖:所有的學習目的,就是運用和再創(chuàng)造,此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舞臺,又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1、比較一下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
2、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此環(huán)節(jié)有時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設計意圖:沒有矛盾就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只有在不斷的知識沖突中才能促進對文本知識和自己內(nèi)在知識的沖擊,才能將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鏈,才能激發(fā)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精神。
四、延伸拓展
1、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學會了寫日記,現(xiàn)在,就把我們今天的學習感受寫到我的日記里進行展示。
2、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去記錄生活,你的日記就會更精彩。
五、板書設計
24日記兩則
我
夢想白紗裙—媽媽不給買—不讓媽媽買
?。ㄏ矚g)(生氣)(高興)
第15篇
一、復習導入
?。?、認讀生字卡片。
?。病R讀課文。
?。?、想想日記和課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規(guī)納總結(jié)。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第一則:
?。薄W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看看這篇日記是什么時候?qū)懙模?/p>
2、小作者在“六一”兒童節(jié)前一天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她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她)
3、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4、媽媽回來了!她的手里提著一大包東西呢!里邊有些什么呢?(老師范讀第二自然段,學生仔細聽,看看包里有些什么)(抽生說說)
?。?、所有的東西都有兩份,你知道為什么嗎?(一份給我,一份給阿英)
?。?、小作者沒有得到心愛的裙子,她心里高興嗎?如果你是她,你心里會怎樣想?(抽生說說)
7、試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生氣的語氣。
8、齊讀第一則日記。
第二則:
?。薄⒄埮R讀第二則日記,男生仔細聽,看看這一則日記是什么時候?qū)懙模繉懥诵┦裁??(7月20日寫的,寫阿英妹妹來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個夢。)
?。病⒂⑹莻€怎樣的人?(她是一個貧窮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學。)
?。场⒂⒚妹酶嬖V我些什么?(她說媽媽一直寄錢幫助她上學。)
?。?、讀到這里,你覺得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你還生媽媽的氣嗎?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請生說說。)
?。?、小作者又做了一個夢,這次她又夢見些什么呢?(生自由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帶她去買裙子,可是她沒有買,她用錢買了許多書帶到苗家山寨,把書送給苗族小朋友,還和他們一起高興地玩。)
?。?、如果你是小作者,你還會買那條裙子嗎?為什么?(請生說說)
?。贰R讀第二則日記。
三、學習寫字
?。?、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2、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生字組詞。
?。?、學生觀察生字,說說觀察的是哪個字,你想提醒小朋友寫的時候注意些什么?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份”和“粉”:左邊不同,右邊一樣。
“昨”和“晴”:部首相同。
“昨”與“作”比較:昨:昨天作:作業(yè)。
“晴”與“清”比較:晴:晴天清:清水。
“姑”、“娘”、“妹”三個字部首相同。
“姑”與“故”比較:姑:姑娘故:故鄉(xiāng)。
“娘”與“食”比較:娘:姑娘食:糧食。
強調(diào)寫在橫中線和豎中線上的筆畫。
?。础W生描紅、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四、完成課后練習
?。薄⒊鍪拘『诎?,上有課后練習“看看寫寫”。
?。病⒄堃粋€小朋友上臺做,其余在書上做。
?。场⒓w訂正。
?。础R讀。
五、拓展訓練
?。?、課文里樹葉、蘋果、桃子里的生字還有兩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認一認。
?。病⒄故拘∨笥褜懙娜沼?。
第16篇
教學目的:
1、通過選擇辨析一天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件事,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強德育滲透。
2、了解寫一件事要選材真實,內(nèi)容具體,能夠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構思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在記敘一件事時,如何“把文章的內(nèi)容寫具體”是這次習作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1、場景導入
播放視頻,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指導審題
?。?)教學日記格式
?。?)了解日記的選材:
一.指導選材:
請同學們觀看錄像,看看發(fā)生在我們小主人公一天發(fā)生的事,同時思考每段錄像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是什么,然后回答。
二、教師小結(jié):
通過大家的觀察、發(fā)言,我們明確了這次作文的寫作范圍,既可以寫發(fā)生在學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寫發(fā)生在家庭里的小事,還可以寫發(fā)生在社會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寫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還可以寫反面的,不好的事;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也能寫你看到的、聽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同學們選擇的材料必定要真實,希望同學們做到心中有事可說,有事想說,有事要說,有事敢說。
三、討論發(fā)言,開拓思路,指導選材。
4、寫作指導
?。?)出示幻燈,簡介內(nèi)容。
?。?)出示例文,師生評析。
A、例文
出示運動會的例文
B、同學們看了例文后覺得好不好?為什么?再加些什么就好了?
C、引導學生明確怎樣才能把文章內(nèi)容寫具體的方法,記敘一件事,總離不開必定的人物活動、細致的人物描寫,能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心理,使作文內(nèi)容更加具體。
5、練習寫作
?。?)給學生5分鐘的準備時間,運用教師教給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事口述下來。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一件事,大家一起評析。
6、教師小結(jié)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寫日記,知道了日記的格式,選材要真實,文章的內(nèi)容要寫具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
第17篇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結(jié)合作文提示,讓學生明白寫日記就是把一天的見聞真實、明白、通順地記錄下來。
2、幫助學生掌握日記的一般格式。
3、在練說的基礎上仿照例文寫一篇日記。
4、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養(yǎng)成愛觀察、善思考、勤動筆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真實、明白、通順地記錄一天的所見所聞。
難點:對日記內(nèi)容要有所選擇。
【課前準備】
1、例文的錄音。
2、教師日記本(手札)。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出示一本厚厚的日記本),小朋友,猜猜這是什么?(這是老師的'日記本)
2、師讀幾篇有趣的日記給同學們聽,問:有趣嗎?這些都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了,當時老師把它們一件一件地記在本子上,所以,不管過去多久,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老師永遠地保留了下來。把當天發(fā)生的事寫下來,就是寫日記。今天我們就來學寫日記吧!
二、讀懂例文
1、學生自由讀例文,思考:日記與我們以前寫的作文有什么區(qū)別呀?
?。?)格式不一樣:日記的第一行要寫上某月某日、星期幾以及天氣情況,然后再寫正文。
?。?)日記一定是寫當天發(fā)生的事情。
2、學生再讀例文,體會文中的趣味。
?。?)請小朋友再讀讀這一則日記,把你覺得特別有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
?。?)小組里交流。
?。?)指名說說。
三、練寫日記。
1、學生回憶一天的所見所聞。
?。úシ乓欢屋p音樂)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覺得特別有趣或者挺有意思、值得寫下來的事情嗎?
2、小組里交流。
請小朋友說給小組里的小朋友聽,或者告訴給你最好的朋友。
3、大組交流。
(1)愿意說給大家聽的小朋友請到講臺上來講。
(2)師生評議。
4、學生練寫。
小朋友說得很精彩,如果把你們剛才說的寫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了。
5、學生練寫草稿。
6、同桌互評,互相幫助糾正補充。
7、大組交流,學生互薦作品朗讀,師生共同評議。
8、學生修改,謄寫習作。
第18篇
一、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仔細觀察的習慣,多看課外書的興趣。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2、 懂得日記的內(nèi)容和格式。
3、 初步學會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觀察日記,語句要通順,意思要連貫。
二、教學重點
寫一則日記,做到格式正確,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三、教學難點
內(nèi)容的選擇和安排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學什么叫日記和日記的內(nèi)容。
?、拧?聯(lián)系本單元學過的《雷鋒日記》和《不合群的小蝌蚪》,告訴學生:寫日記一般都是記自己做過的事,也可以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
?、?、 為了防止學生記“流水帳”,教師可提問“是不是一天當中所有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統(tǒng)統(tǒng)幾下來呢?”
?、?、 學生討論。
得出結(jié)論:寫日記要有重點,選擇一天生活中自己覺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義的事做為日記的內(nèi)容。一般來說,一天的日記寫一兩件事就行。由于記的事情少,所記的事情可以記的具體一些。
2、“理解堅持寫日記是個好習慣”。
?、拧?討論寫日記有什么好處。
(重要的事情幾下來,以后可以查看,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對自己是個教育。寫日記也是積累作文材料,作文練筆的好方法,作文練筆的好方法。經(jīng)常認真地寫日記,就不愁寫不好作文了。
?、啤?要求學生從今天開始經(jīng)常寫日記,養(yǎng)成習慣,以后教師可以定期檢查。
3、復習日記的格式
4、明確習作的要求
寫一則觀察日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打開學生的思路:日記本來是寫當天發(fā)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練習,可寫任何一天的事,寫明幾年幾月幾日。內(nèi)容是“觀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如家里、上學路上、學校、公園等。如果是“物”,小動物、玩具、新開的商店都可以寫。寫什么內(nèi)容想好后,注意日記的格式,再把要寫的內(nèi)容寫成一段話。
5、 提示學生,要寫好日記,把所記的事情寫具體,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個有心人,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多觀察思考。
6、 學生寫日記,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互評日記,教師指導,學生自行修改)
第19篇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2.通過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經(jīng)歷筆算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培養(yǎng)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在我們的校園里,大家每天都把環(huán)境區(qū)的衛(wèi)生打掃的干干凈凈,大家都做得不錯,講衛(wèi)生,勤打掃。但是在其他地方,卻有很多環(huán)境被破壞的現(xiàn)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課件出示圖片(很多垃圾)
2.同學們,看了這觸目驚心的一幕幕,你想說些什么?
在小朋友在說出自己的想法:環(huán)境被污染得太嚴重了……;面對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我們應該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一切從我做起。
師:對,同學們的環(huán)保意識真強,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這項活動,也成立了環(huán)保小組。在我們已經(jīng)開展的活動中,同學們遇到了一些小小的數(shù)學問題,你愿意幫助她們解決嗎?
【設計意圖: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比較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
二、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除數(shù)一位數(shù)除法的筆算方法回顧
課件:學校準備了126個環(huán)保袋,如果平均分給6個年級,每個年級發(fā)多少個?
(1)同學們,這題怎樣列式?(126÷6)
?。?)同桌互說你是怎樣算的?
2.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筆算方法回顧
師:同學們真棒,很快就能幫忙解決了難題,那要是碰到下面這一道題又怎么辦?
課件出示:學校準備了126個環(huán)保袋,如果平均分給18個班,每個班分多少個?
?。?)同學們,這題又是怎樣列式?(126÷18)
(2)誰能告訴大家,這題是怎樣算的?
3.通過剛才的計算,在做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或是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學生可能回答:
?。?)除的順序: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先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夠除就試除前兩位,如果前兩位還不夠除,就試除前三位。
?。?)商的位置: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3)余數(shù)的大?。河鄶?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梳理筆算除法的方法,作一個全面的總結(jié)。在選擇學生出的題目全班交流的時候,有針對性,使學生便于比較,從點到面?!?/p>
三、出示知識目標,明確目標
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四、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89頁例4。思考:
1.筆算576÷18=,第一步除得的商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接下來怎樣計算?
2.筆算930÷31=,除到十位余下的數(shù)是0怎么辦?
最后將例題補充完整。
?。?分鐘后,比誰會做與例題類似的的題。)
(一)先學
1.看一看
學生認真地根據(jù)自學指導的內(nèi)容看書自學,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學得最用心。
2.做一做
576÷18= 930÷31=
【設計意圖:在新知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的方法,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會造成認知的沖突,以前學的是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不夠,看前三位,而現(xiàn)在夠了,怎么辦呢?通過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這一過程,探索出商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始終是起穿針引線的作用。】
?。ǘ┖蠼?/p>
1.更正。(學生積極踴躍上黑板更正、補充。)
2.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回答: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不夠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個位,商就寫在個位上。576÷18這道算式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夠除了,也就是除到了被除數(shù)的十位,商的最高位就在十位上,商就是兩位數(shù)。
3.師生小結(jié):在筆算除法時,先判斷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確定商是幾位數(shù),防止把商寫錯位置,這對保證計算正確是很重要的。
?。ㄋ模┬〗Y(jié):
1.填一填,說一說。
先用除數(shù)去除被除數(shù)的前( )位,如果它比除數(shù)小,就除前( )位數(shù)。
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 )寫在那一位上面。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 ).
2.我學會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在筆算除法時,先判斷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就能確定商是幾位數(shù),防止把商寫錯位置,這對保證計算正確是很重要的。
五、當堂檢測
1.判斷對錯,如果錯了,請說明原因。
2.先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再筆算。(要求:看清數(shù)字、細心計算、認真檢查、書寫工整。)
288÷24= 499÷16= 726÷12= 699÷34=
3.解決問題.
劉叔叔帶700元買化肥。買了16袋化肥,還剩60元。每袋化肥
的價錢是多少?
4.先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再筆算。(要求:看清數(shù)字、細心計算、認真檢查、書寫工整。)
275÷25= 528÷25= 860÷43= 962÷32=
【設計意圖:練習做到有層次、有梯度,類型多樣,使學生學的即扎實又靈活,不局限于例題的教學。】
六、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主要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商是兩位數(shù)筆算除法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筆算除法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完全暴露了出來,思維的積極性相當?shù)?高,達到了原先設計的效果。
第20篇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試商方法的探索過程,會運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并能正確地進行除法是兩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
2.學生經(jīng)歷學習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計算的方法.
3.感受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會運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并能正確地進行除法是兩位數(shù)(商 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試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下面各題。
40÷40= 50÷50= 100÷20= 810÷90=
540÷60= 280÷40= 640÷80= 560÷7=
2.( )里最大能填幾?
20×( )<85 60×( )<206 40×( )<316
90×( )<643 70×( )<165 30×( )<282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鞏固口算方法,引起知識的遷移,為學習新知做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多媒體呈現(xiàn)購物的畫面,請學生描述購物的情況。之后,請學生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多媒體呈現(xiàn)畫面,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使學生很自然的走進了本課的學習,激發(fā)了他們主動探索新知的欲望。]
(2)請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決“一個筆袋21元,84元可以買多少個?”的方法,從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學用“四舍”法試商。
開始前,可進行談話:我們已學過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筆算,除數(shù)21不是整十數(shù),怎樣算呢?
?。?)學生獨立計算。
?。?)組織交流。
由談話引出試商:這道題中84.21都比較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數(shù)、除數(shù)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該商幾,該怎么辦呢?我們來想一想,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來試商,是不是會比較方便些。下面咱們就用嘗試一下。
?。?)師生共同經(jīng)歷試商過程。
請學生說出把21看作幾十試商?之后,試除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用20試除得到的商4稱為“初商”?!俺跎獭笔欠窈线m,必須進行檢驗。
3.試商,調(diào)商
4.完成76頁的前四題.
解決“430元可以買幾個臺燈”的問題。
?。?)由學生獨立列式,嘗試計算
?。?)全班反饋:在計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微課)師帶領學生回顧計算過程,重點說清將62看作60試商,商7大了時如何處理,為什么商7會大?
(3)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
訂正時提問:
“誰能說一說你是把除數(shù)看試商的?是怎樣想的?”
回顧我們所學的,當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時,怎么辦?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概括說明:除數(shù)個位數(shù)是1、2、3、4的兩位數(shù),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舍去,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
[設計意圖:為了使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現(xiàn)實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
4.教學用“五入”法試商。
?。?)接上面的購物情境和問題,引出“135元買計算器可以買幾個?”的問題。
由學生說出算式:135÷29
?。?)嘗試試商,完成計算。
讓學生想一想把29看作多少來試商?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用學過的方法,把39看作20來試商,商6大了,再改商,另一種把29看作30來試商,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把兩種試商過程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比較一下哪種方法簡便些。接著讓學生把這首題做完。
(3)做得對嗎?驗算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試商方法與前面不同,再次讓學生經(jīng)歷試商的過程,完成豎式計算,初步體驗試商的方法。]
?。?)完成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做,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把除數(shù)看作幾十來試商的,是怎樣想的。
教師引導概括說明:除數(shù)個位數(shù)是5、6、7、8、9的兩位數(shù)時,一般情況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舍去,同時向前一位時1,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
4.引導概括
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面的兩種情況,概括出: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法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
三、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
?。?)79頁第8題:學生根據(jù)課件口答
?。?)第12題:看書口答,集體訂正。、
?。?)第9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拓展題:80頁18題
[設計意圖:親身體驗除數(shù)接近整十數(shù)的除法的方法,使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在鞏固應用中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3.課堂小測:96÷32 218÷37 301÷49
430÷71 562÷89 297÷59
四、梳理知識,總結(jié)升華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方法,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作業(yè)布置:數(shù)學書第78頁3題,79頁第13題。
板書設計: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學生板演430÷62= 135÷29=
第21篇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整十數(shù)除的口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方法。
3、通過借助小棒學習、小組學習、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觀察思考、合作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用整十數(shù)除的口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
難點:估算的方法和步驟,掌握取哪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20×3= 7×50= 6×3= 20×5= 4×9=
24÷6= 8÷2= 12÷3= 42÷6= 90÷3=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要最近舉行運動會,打算裝扮學校。(出示主題圖)
?。?)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根據(jù)每小題的兩條信息,你能提出數(shù)學的問題,并列出算式嗎?
引出意義:為什么這兩道題都用除法計算?(都是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ㄒ唬┨剿骺谒惴椒ā?/p>
1、80÷20=
?。?)讓學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匯報交流,重點說一說怎么想的。重點討論方法二:你們誰能說說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練習紙上表達出來,可以寫一寫,也可以用畫一畫。
學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學生會說,用乘法驗算,老師引導:用乘法算除法)
80÷20=4
方法二:8÷2=4(學生會說,把80的0去掉,把20的0去掉,就是8÷2=4,老師引導:80就是8捆,20就是2捆,8捆里面有4個2捆,也就是可以分給4個班)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個十除以2個十等于4,80÷20=4。(按什么單位分,這里可以按單位“十”分。)
方法五:80÷4=20,80÷20=4(根據(j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計算)
?。?)你最喜歡哪種算法?
在后面的練習中,大家可以有意識的運用這幾種不同的算法來試試,比一比到底哪一種才是最簡便的!
2、120÷30=
?。?)學生獨立解答后,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集體匯報方法,適時表揚。
3、總結(jié),揭題。
總結(jié):上面兩題,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解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而且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
得出課題: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除法
?。ǘ╈柟叹毩?。
教科書P79相關的“做一做”。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計算方法。
60÷20= 90÷30= 80÷40= 120÷60=
180÷30= 240÷40= 420÷60= 490÷70=
?。ㄈ┨剿鞴浪惴椒ā?/p>
1、同學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不是剛好拿整十數(shù)來分的,假如例1(1)中的“80”為“83”,學生提數(shù)學問題:大約可以分給幾個班?
口答列式并板書:83÷20≈4(本)
探索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回答,并小結(jié)方法,把被除數(shù)83看成整十數(shù)80,再按80÷20=4,得出83÷20≈4
與80÷20=4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結(jié)得出:83比80,被除數(shù)大一些
老師再出一道估算題目:80÷19≈ (除數(shù)小一些的)
根據(jù)120÷30=4,出題:122÷30≈
120÷28≈
3、估算練習
62÷20≈93÷30≈ 80÷38≈ 122÷28≈
184÷30≈ 240÷37≈ 420÷58≈ 120÷28≈
143÷70≈ 632÷90≈ 240÷77≈ 412÷80≈
4、總結(jié)估算方法。(把被除數(shù)或除數(shù)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用整十數(shù)除的方法口算,有些特殊的要根據(jù)除數(shù)的大小估成相應的整十數(shù)。)
三、解決問題。
1、贈書問題。(練習十三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算法。
2、乘船問題。(練習十三的第3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算法。
3、生活中有時候并不需要算出準確數(shù),只需要估算出近似數(shù)就可以了。
出示:看書問題。(練習十三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重點讓學生說說算法。
4、根據(jù)80÷20=4,你聯(lián)想到哪幾道類似的估算題目呢?這些題目的想法和結(jié)果都一樣嗎?
四、全課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種口算方法是比較簡便的?
還有什么問題沒解決的?你將如何解決?
第22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歐陽修《醉翁亭記》優(yōu)秀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jié)合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與同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1、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歐陽修在同一次考試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出“三蘇”的故事。
3、歐陽修“六一居士”的來歷。
4、歐陽修被貶滁州的背景。
二、文章誦讀
1、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并體會“也”在文章表達語氣上的作用;
2、學生自由誦讀;
3、抽查部分學生朗讀文章。
三、文意理解
1、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拔。
3、重點詞語積累:
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然:……的樣子(蔚然、翼然、頹然)
活用詞:山(沿著山路)、釀泉(用釀泉的水)
重點詞:意、臨、開、絲竹、籌、傴僂提攜、芳、秀
判斷句式:……者……也
四、自由誦讀
五、作業(yè)
按要求背誦語句:
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夏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春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秋冬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滁人出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宴請賓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眾賓客歡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醉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按要求誦讀
二、總結(jié)各層意思
1、醉翁亭的環(huán)境、地理位置及名稱來歷。
2、山間早晚、四季景色不同樂亦無窮。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山間之四時也。
3、太守及滁州人出游、歡飲: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4、層層揭示出文章主旨。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
1、先找出關鍵句。(把醉與樂聯(lián)系起來的句子)
2、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也無窮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之從太守游而樂,卻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3、完成板書:
山水之樂
醉能同其樂 宴酣之樂 與民同樂
樂人之樂
四、小結(jié)
《醉翁亭記》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但它不僅僅是記山記水,而是融入了作者的許多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五、作業(yè)
1、積累寫景的名句。
2、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篇“記”中作者各自不同的情感。
課后小結(jié):
文章寫景中自然融入了個人的情感,但怎樣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本文的難點,在小結(jié)時把該文與前兩篇記中作者的情感及各自的寫作背景進行了對比,進而讓學生體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歐陽修的“與民同樂”的思想。
第2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鶴亭記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習目標】
1、 學生通過學習,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文章內(nèi)容。
2、學生從了解蘇軾生平入手,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
【重難點提示】
1、雖然本冊書為選修,但是文言文的學習重在積累,所以學生通過學習本課來積累文言詞語,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進而讀懂文章仍然是本課的重點。
2、蘇軾的.思想比較復雜,這種復雜的思想源自于其坎坷的經(jīng)歷;本著從經(jīng)歷入手的原則,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內(nèi)涵就是學生們在學習中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學生自學解決學習的`重點。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指導來解決學習的難點。
【知識鏈接】寫作背景
《放鶴亭記》是蘇軾的小品文代表作,寫于元豐元年,是作者自請外任期間留下的作品,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爭失敗后崇尚隱逸,消極避世的思想情緒。文章記亭述鶴,借酒發(fā)感,敘議結(jié)合,亦文亦歌,抒發(fā)了個人清閑放曠、超脫塵俗的隱居之樂。蘇軾以大家手筆,輕描淡寫,點化議論,為我們構鑄了一篇情理兼?zhèn)?,文采斐然的小品文。千百年來,盛讀不衰。2
【自學導航】
一、 日積月累,滴水穿石:
1、 實詞
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 )
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 )
縱其所如(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暮則傃東山而歸( )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 )
挹山人而告知( )
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 )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啄青苔而履白石( )
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
2、虛詞
于遷于故居之東 ( )
作亭于其上 (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
以 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 )
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 ( )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 )
其余以飽汝 ( )
二、 速讀課文,理清思路
1、通讀課文后,請概述每段的大意。
2、細細感悟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鶴的?
第24篇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ǎ┲R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
?。ǘ┠芰τ柧汓c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ㄈ┑掠凉B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
?。ㄋ模┟烙凉B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ǎ┙處熃谭?/p>
啟發(fā)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jié)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ㄈ┙鉀Q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lián)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激趣導入,調(diào)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yè)。
?。ǘW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zhì)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nèi)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xù)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栴}: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jié)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ā啊丫壬Х畔氯?。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保?/p>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①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②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都弄翻了?!藗兌枷癔偭怂频?,亂得不可開交?!痹谶@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哪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边@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按蠹伊⒖滩蛔髀暳恕]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爭執(zhí)?!保?/p>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á僭诋敃r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②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nèi)的船上的所有人。結(jié)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③船長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nèi)容:
?。╨)“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jié)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lián)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zhì)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zhì)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總結(jié)拓展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五)布置作業(yè)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25篇
教學內(nèi)容 :
本文是一篇解說詞。課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1、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xiàn)出來的美,提高學生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2、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
3、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珍惜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
2、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xiàn)出來的美,提高學生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優(yōu)美,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陶醉,情不自禁的揮毫寫下千古名篇,并廣為傳誦,想必同學們也讀過不少這樣的文章或詩句.現(xiàn)在我就問一下同學們一比較簡單的問題:有關描寫山的名句你知道多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了泰山的雄偉、壯麗,氣勢磅礴。作為五岳之首,泰山夠有魅力的了。但是徐霞客卻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還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笨梢婞S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不是空口無憑的,他一生以“問奇名山大川為志”,遍歷中國各地,因此他說的話是很有權威性的。那么黃山到底有多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寫黃山美景的文章《飛紅滴翠記黃山》。在學課文之前,我們先從視覺上感受一下黃山之美。
二、檢查預習,自由朗讀
1、檢查生字詞 ,自由認讀。
2、請一位同學結(jié)合注釋介紹作者情況。
3、這篇解說詞向我們介紹了黃山的哪些內(nèi)容?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喜歡哪一個景觀就放聲地朗讀課文內(nèi)容。
討論交流 :(按課文順序板書)
(黃山的地貌、地理 位置、形成的歷史 進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霧、日出,黃山溫泉
小結(jié):柯藍話黃山,在整體組合上,設置了三條線索:其一是時間線,從古寫到今,開頭從徐霞客的話談到黃山的地質(zhì)形成史,再到黃山現(xiàn)貌;其二是空間線,從上山到下山,歷群峰,或觀黃山種種景物,或體驗黃山生活;其三是邏輯分類線,如體現(xiàn)黃山特點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霧、日出、溫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互獨立。這些線索并非貫穿全篇,如黃山的歷史 現(xiàn)狀只是開頭提一下,接下去就講黃山現(xiàn)貌,而不是去講黃山的開發(fā)史;再如空間線,也是若隱若現(xiàn),并非游人行經(jīng)路線的再現(xiàn)。
三、研讀課文,品味賞析
1、在黃山的這些景觀中你認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處?結(jié)合具體文句說說他們有什么特點。
?。?)概括特點
峰(秀、奇、高、險) 松(奇、古、姿態(tài)各異、生命力頑強) 石(巧、怪、奇特) 煙云(輕盈飄忽) 日出(瑰麗、壯觀、輝煌)溫泉(愜意舒適)
?。?)品味賞析:描寫最精彩的地方(結(jié)合具體文句)
2、自由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某一景觀,有感情地放聲朗讀。學生試讀。
3、黃山的景色壯麗多姿,作者在寫景時依據(jù)觀察和表現(xiàn)的需要,按照電視片解說詞的要求,從不同角度去表現(xiàn)景物。那作者是如何從不同角度去表現(xiàn)景物的'?學生讀讀思思,并做好批注。
組織交流 :
“從高空俯視……神游天外了?!保ǜ┮暎?/p>
“巍峨黃山……取名天都峰?!保ㄑ鐾?/p>
“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保ㄆ鹣戎蒙碛诼萌酥校吪实?,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
“……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從峰頂俯視)“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翹首昂視)
“西海中的‘飛來峰’……稱它為仙桃峰?!保ㄈ缏爩в谓庹f)
“黃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觀太平’了?!?(如聽導游解說)
“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遠視,隨著太陽升起而變換視角))
小結(jié):課文是電視解說詞,是為多部電視旅游風光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它借助于電視鏡頭展示畫面來介紹自然風光的,使用了現(xiàn)代影視的表現(xiàn)手法,因此課文寫作角度就象電視鏡頭一樣變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轉(zhuǎn)換,自由地變換角度,或環(huán)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寫,或俯視,或仰視,或平視,讓觀眾能把黃山看個淋漓盡致,向我們展示了黃山獨特的美。
4、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內(nèi)容反復朗讀,試做一次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介紹文中的某些景觀。學生朗讀訓練,為說話作準備。
四、作為一篇電視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同學們在閱讀 中是否感覺到它和一般的游記散文 有什么樣的區(qū)別呢?
?。ú煌涸谶x材的全面性上,游記散文 只寫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全面,而解說詞一般都把描寫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觀上,游記散文 反映作者自己的見聞感受,而解說詞一般都是客觀介紹。)
五、語文 活動 :
讓學生選擇一個較為熟悉的自然景觀,選取其中的一點,學習用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寫一段解說詞。
六、課后學習
1、摘出自己喜愛的片段來,吟哦諷誦。
2、仿寫。在景物描寫時,要重視“人”對表現(xiàn)“景”的作用。如課文在寫天都峰的高和險時,注意結(jié)合人們登山的情景。在寫黃山日出的瑰麗、壯觀、輝煌時,注意結(jié)合人們觀日出的表現(xiàn)和感受。仿照這種寫法寫一段自己觀賞景物的文字。字數(shù)200左右。;
第26篇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jié)合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與同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1、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歐陽修在同一次考試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出“三蘇”的故事;
3、歐陽修“六一居士”的來歷;
4、歐陽修被貶滁州的背景。
二、文章誦讀
1、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字音,并體會“也”在文章表達語氣上的作用;
2、學生自由誦讀;
3、抽查部分學生朗讀文章。
三、文意理解
1、學生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拔。
3、重點詞語積累:
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然:……的樣子(蔚然、翼然、頹然)
活用詞:山(沿著山路)、釀泉(用釀泉的水)
重點詞:意、臨、開、絲竹、籌、傴僂提攜、芳、秀
判斷句式:……者……也
四、自由誦讀
五、作業(yè)
按要求背誦語句:
寫山間早晨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傍晚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夏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春季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山間秋冬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滁人出游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宴請賓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眾賓客歡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太守醉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按要求誦讀
二、總結(jié)各層意思
1、醉翁亭的環(huán)境、地理位置及名稱來歷。
2、山間早晚、四季景色不同樂亦無窮。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山間之四時也。
3、太守及滁州人出游、歡飲: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4、層層揭示出文章主旨。
三、把握文章的主旨
1、先找出關鍵句(把醉與樂聯(lián)系起來的句子)
2、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也無窮也。
……眾賓歡也。
……太守醉也。
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之從太守游而樂,卻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3、完成板書:
山水之樂
醉能同其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樂人之樂
四、小結(jié)
《醉翁亭記》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但它不僅僅是記山記水,而是融入了作者的許多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五、作業(yè)
1、積累寫景的名句。
2、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三篇“記”中作者各自不同的情感。
【課后小結(jié)】
文章寫景中自然融入了個人的情感,但怎樣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本文的難點,在小結(jié)時把該文與前兩篇記中作者的情感及各自的寫作背景進行了對比,進而讓學生體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歐陽修的“與民同樂”的思想。
第27篇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
2、了解按游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
?。础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5、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chǎn)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目的】
?。薄⒆寣W生了解雙龍洞的奇異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熱 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搜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初步了解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孔隙和內(nèi)洞是全文重點內(nèi)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讀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內(nèi)洞景觀特點。
【教學用具、學具準備】
石鐘乳、石筍圖片數(shù)張,維美光盤。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病⒑喗樽髡呷~圣陶。
?。?、學習生字詞,理解部分詞語意思。
4、逐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
?。?、練習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學生讀課題)。
我們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了。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學習課文
?。薄W習二、三段:
?、?默讀,畫出沿途景物。
?、?看到文中景物描寫,你想說什么?
?、?有感情讀2、3段。
2、學習第五段:
⑴ 過渡語:
山上景色美,雙龍洞呢?讀課文,看我們隨葉老游覽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板書(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
?、?很多同學對孔隙和內(nèi)洞感興趣,那我們就先學習這兩處,看孔隙。
?、?課前,不少同學查閱了雙龍洞資料,誰來說說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樣?(學生簡介)
⑷ 如欲觀賞內(nèi)洞美景,唯有平臥小船、擦崖逆水而入,這種游覽方式堪稱一絕,我們也去感受一番!
?、?自由讀,結(jié)合語句談談游覽孔隙后給你留下的感受。
個人學習后,小組內(nèi)互相補充。
?、?匯報: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勢
乘船感覺
?、?看過孔隙光盤。
?。?、學習6~8段: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過了孔隙就到了內(nèi)洞,我們看到了什么?結(jié)合文中語句談感受。
?、?匯報:
① 看到黑、大,洞頂?shù)?雙龍和各種石鐘乳和石筍。
② 讀中感悟,雙龍、石鐘乳、石筍的美和奇特。
知道雙龍洞洞名的來歷。
?、?師生展示石鐘乳圖片,加深體會。
4、學習第4段:
⑴ 過渡語:
學完內(nèi)洞,咱們再來看看外洞和洞口,請你們自學。
讀一讀課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點?
⑵ 自學匯報:
洞口 寬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過渡句作用
?。?、學完雙龍洞,作者介紹的最詳細的是哪個地方?為什么作者不先寫這兒?這樣重點不就更突出了嗎?
?。ㄓ斡浺从斡[順序來寫)
?。病⒅赴鍟?,說說作者的游覽路線。
3、把文中描寫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找出來。
?。础⒄埬銈儼错樞蜃x讀,體會它們的作用。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內(nèi)天然形成的景觀令人驚嘆,其實,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異景觀,介紹你知道的景觀。
五、作業(yè)
搜集祖國奇異景觀資料,兩周后辦圖片展覽。
第 三 課 時
?。?、檢查朗讀。
?。病z查字詞情況。
?。?、處理課后練習,指導仿寫。
第28篇
【設計理念】
小學生在讀了一些文章、認識了一些字之后,他們便更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們感興趣,并產(chǎn)生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沖動。《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范文。讀了能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沖動化為自己的行動。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tǒng)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zhèn)的“我”與貴州山區(qū)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拔摇蹦前准喨沟膲?,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教學時要結(jié)合生活現(xiàn)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許,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jié)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教學流程】
一、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讀一讀果實和樹葉里的生字,再自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認識生字。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句,讓學生朗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采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斗──料;作──昨、沙──紗。
3、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面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托。
學生組詞之后,再完成課后的看拼音寫詞語。
4、指導書寫:
?、?鞏固讀音: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建議書寫前指導學生反復讀一讀,以鞏固讀音。特別是“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后鼻音)”三個字,建議再次領讀幾遍。
⑵ 觀察發(fā)現(xiàn):
同結(jié)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jié)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⑶ 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對日記的內(nèi)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心里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后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梢栽O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如,“我”為什么怪媽媽小氣呢?并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么?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并啟發(fā)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活動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shù)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過什么地方?看到或聽到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后悔……
要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愿望,體驗寫話的快樂??梢灾该吓_朗讀,或在學習園地里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臺”展示。
第29篇
【教學目的】
1、理解:
領會前人關于志、力、物三者關系看法的精神實質(zhì),記住做學問要深思慎取的告誡,學習他們不相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diào)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tài)度。
2、積累:
?、?豐富學生有關文言文的誦讀知識,培養(yǎng)誦讀文言文的習慣。
⑵ 了解幾種文言句式,特別是賓語前置句。
3、運用:
辨析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知識及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
2、理解志、力、物三者關系,體會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寫仆碑、前洞,詳寫后洞,與全文主旨的關系。
4、掌握觀、名、文、求等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識點】
1、讀準難字字音,掌握異讀的三個類別。
2、讀準文言句子,不要讀破句。
3、了解文言虛詞在表達語氣、傳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串講法、誦讀法、多媒體。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本文體裁:游記散文。
2、全文內(nèi)容:通過游山,闡發(fā)兩點感想。
二、范讀全文,自讀
三、逐段辨析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對照譯文,辨析疑難)
1、第一段:
⑴ 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浮圖、廬冢、漫、華、謬等。
?、?譯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找出名詞用作動詞的例句。
2、第二段:
?、?找出名詞作狀語的例子:側(cè)出。
?、?找出形容詞作動詞的.例子:窮、明。
?、?解詞:曠、擁、怠、加、咎、極等。
?、?不要讀破句:而余亦悔之之樂也。
3、第三段:
?、?辨析:焉、而、也等虛詞用法。
?、?解詞:觀、得、非常、至于等。
⑶ 讀準音:相之。
?、?口譯本段。
4、第四段:
?、?標出下列句子的語中停頓處:后世句。
?、?悲夫(fú)
5、第五段: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斷句、省略句。
四、作業(yè)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段討論問題
1、第一自然段記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提示:
記所游山名,交待褒禪山名之由來,介紹華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證華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記游時,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為下文謬其傳埋下伏筆,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記敘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材料?
提示:
寫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筆帶過;寫游后洞,潑墨如水,詳加介紹。
這樣剪裁,是為下文議論鋪設事實依據(jù)。
3、第三段作者寫游山的心得體會。他闡述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請指出具體例句。
提示:
闡述了宏偉的目標與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說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說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反面強調(diào)盡吾志的重要。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則從正面再次強調(diào)了盡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寫了第二點心得體會。哪句話能表明作者的觀點?
提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結(jié)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語句起到了聯(lián)系和照應作用,請分別找出來。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寫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記同游之人和時間。既照應前文,又對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這種寫法,可使行文簡潔緊湊。
二、讀全文,師指點
三、完成思考與練習
第30篇
1、教師介紹自己的姓。
2、讓一組小朋友到黑板上寫自己的姓。并用姓說一句話。(8生)學生說的都不一樣,相信學生,他們會做得很好。
3、給自己認識的姓圈上圈。(教師課前把全班同學的姓打印在紙上,每位學生都一張)讓學生們自主地學一學,他們學得很認真。而且因為是自己身邊的知識,所以學生興趣很濃。
4、把學生的練習紙投影出來,讓他讀一讀。(2生)
5、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認識還不認識的姓。
6、小組合作還沒有認識字,請這個姓的小朋友幫助他。
7、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姓,請你課后找到該姓的小朋友,請他幫助。關注學生個體,并向課外延伸。
8、你還知道哪些姓?/8:50
9、放錄音兒歌《百家姓》。(課間操)
10、導出駱賓王(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通過收集也還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駱賓王的哪 些事?
12、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詠鵝》 (2生)
13、有感情地朗讀。讀給同桌聽,請同桌評價。齊讀,背誦。
14、想象當時駱賓王寫詩時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 學生說:駱賓王看到詠鵝說明他不懂這個題目的意思。老師應加以引導。
15、做一做,玩一玩。讓學生自己選擇,有些寫詩,有些配圖,有些既寫以畫。
16、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給他人。9:15/ 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教育。
總評: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課程資源。把學習姓氏與本班學生的姓氏相結(jié)合。并適當補充本地名人駱賓王的信息。
2、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學本班 同學的姓氏。自己去 學駱賓王的詩。注重 學生自己的體驗。
3、關注 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幫助他。
4、綜合性學習的形式比較 多,讓學生從身邊學起,通過 讀、畫、找、玩、唱、寫、收集等多種方法,學習語文。